如何評價《霧霾下,我為什麼沒搬回美國》一文?

朋友圈被該文刷屏,號召大家身體力行減少污染。

http://mp.weixin.qq.com/s/r9m7K7PaB7As9zgIZTeBAw


謝邀。環境污染治理最廣為接受的兩個觀點:

1. 源頭治理 。這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工業污染永遠是大頭,而且是集中的,可以通過工程、技術和管理等手段有效控制。就算是機動車這種分散的污染源造成的污染,除了安裝汽車尾氣控制裝置,提升油品質量也是非常有效的控制方式。類似的觀點在另一個回答里說過,在你的專業里,有什麼基礎知識是和普通人的認識不相符的? - 唐文韜的回答 - 知乎,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能環保之類的口號,對民眾喊是沒什麼用的,因為這是小頭,而且是分散的,很難有效控制, 節約不是不應該,而是不該是「從我做起」,應該要「從工廠做起」、「從政府做起」。 另外作者花了很大篇幅說的「買買買」與霧霾的關係其實不大,其非但不是霧霾的原罪,反而是發展和企業生存的原動力。作者說的資源短缺的問題是存在的,但是應該跟霧霾分開來談,而不是攪到一起,企圖以此增強自己的論點。


2. 誰污染誰治理。很多人持有該文作者一樣的攪屎棍邏輯:誰都有責任,結果誰都不要負責任;問題沒有這麼簡單,結果問題永遠得不到處理;只要你還在上網用電,就沒資格怪企業污染。。。明確責任的主體非常重要,我們當然有責任,但是我們負擔了包含在產品價格里的環保成本,我們交的稅有用於環保,這就是我們承擔環保責任的體現。作為最直接的責任主體,企業更應該承擔其環保責任。而企業不治理的結果就是,企業節省了環保成本,但是污染擴散出來,讓整個社會承擔其代價。整個社會的成本並沒有降低,反而可能更高,大氣污染帶來的經濟損失在另一個答案里提到過霧霾危害是否很小? - 唐文韜的回答 - 知乎,以這幾年霧霾的嚴重程度,其帶來的經濟損失肯定遠遠超過作者估算的2000-2005年。


環境問題不是發展本身帶來的,而是企業不合理地追逐利益最大化帶來的。兩個差不多的企業,為什麼一個可以達標排放,而另一個不可以?要麼是主觀上不願意,要麼是企業本身競爭力太低,只能將本身應該承擔的環境成本轉嫁給全社會。而到了為這些企業辯護的人眼裡,就成了「為提高就業率而污染」「為了社會發展而污染」。。。一碼歸一碼,就事論事,是很多人還未具備的基本素質。


一個家裡有凈化器,高學歷,高工資,買得起suv,能隨時撤到美國的作者,寫了一篇文章。

一群家裡可能連空調都沒有,工資低,甚至車都沒有,一輩子都沒機會出國的人看感動了。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啊。

那我沒有車沒有房,我也不怎麼購物,我平時也就放屁算是污染空氣了,請問作者,我還有什麼辦法為這個國家的環保做一點貢獻呢?

真的是逼死所有老百姓你們才開心?


污染人人有責這點我同意,但是解決方法不靠譜。

讓我們考慮一個超級簡單的數學模型。一種商品,價格為10時每個人最優消費量是5,價格為12時每個人最優消費為4。現在實際價格為10,有100個人,於是總的消費量是500。

現在引入污染。每單位商品會產生2的污染。把這點納入考慮後每單位商品的總成本是10+2=12。所以考慮進了污染的人均最優消費量是4。

顯然每個消費者都造成了污染,怎麼解決呢?

第一種方法,就是這位女士提倡的,我們節制自己的慾望,主動把消費從5降到4。自己這樣做當然可以做到,但其他99人憑什麼聽你的呢?即使再提倡環保意識,再強調2的環境成本,也仍然會有人覺得他面臨的成本就是10,而不是12。除非搞宗教,那就不在一般討論範圍之內了。

第二種方法,就是經濟學家提倡的,不通過道德而通過制度。政府給每單位商品收2的污染稅,於是商品價格就變成了12。這樣每個消費者自然選擇消費4。問題解決。

當然實際中會非常複雜,但制度比道德管用這點總是對的。

很多罵這位女士的人認為自己沒有造成任何污染,對污染沒有責任,所以也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呵呵,怎麼可能?政府為了治霾已經關了很多水泥廠了,這會造成水泥價格上漲,從而造成建築的邊際成本上漲,最後導致房價和租金上漲,影響到我們每個人。

至於「為政府洗地」的誅心之論,就更等而下之了。

我作為這位女士的本科校友,特地給她發了私信表示安慰。

補充:我看了一下這個問題下面批判這篇文章的回答,其實好幾篇和我的觀點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我們看重的點不一樣。所以說,求同存異,少吵架,多睡覺。


寫滴好啊。某組織繼愛心防霾、武術防霾之後,又推出了禁慾防霾、限購防霾、節約防霾、理想防霾、努力奮鬥防霾、計劃生育防霾、技術爆炸防霾、敬畏自然防霾、道德教育防霾、抵制出國防霾、抵制網購防霾、抵制雙11防霾、抵制汽車防霾、抵制玩具防霾、抵制原版書防霾、抵制牛油果防霾...誰再要說中國人缺乏想像力,我一定抽死他。

順便,分享一則《日人民報》四十多年前對美國霧霾的評價文章,對比一下會發現很好玩。
(已被和諧)


細細讀完,有口氣不吐實在不快。

說的沒錯,我們不買SUV,不吃南美運來的牛油果,不用烘乾機也許能為減少霧霾盡一份力。

假如北京兩千萬人每天多穿點不用暖氣,不開車騎自行車上班,這樣不用燒煤取暖,不開車排尾氣,也許明天霧霾就會消失!

避重就輕,頭痛醫腳,何等荒謬!

不努力解決供暖發電鍊鋼燒劣質煤,汽車燃油油品差的問題,而去號召人民少吃少用,要麼是邏輯不清本末倒置,要麼就是居心叵測。

2014年中國每千人汽車保有量排名世界第99位,前面98個國家空氣都比我們好。

中國人是寬容大度而且溫和的,為了治堵,我們默默地就接受了單雙號限行,自己合理合法買的車說不讓上路就不上路;因為霧霾,我們默默地每天戴起口罩出門,透過口罩露出眼睛好奇地看河北小伙兒向河南政府索賠口罩費用;因為水污染,我們默默地就習慣了買純凈水回來替代自來水家用,「下河游泳」儼然已成了遙遠的傳說……

吹風感冒喝點板藍根對身體也許有好處,可白血病還得老老實實靠換骨髓才有希望治好。

我非常的愛我的祖國,衷心祝願她早日康復。

1/9/2017 - 回複評論中的一些疑問

這個事情的邏輯:國家不作為,普通民眾再怎麼用力都白搭;國家有勇氣、能作為,民眾再怎麼作也無傷大雅(參見美國)。結論:環境保護關鍵看國家。宣傳民眾自身為減少霧霾做努力的內核就是為真正該背鍋的人開脫。

發展和環保有一定程度上有對立關係。怎樣平衡,在儘可能保護環境的前提下高速發展,是考驗執政智慧和勇氣的。當下智慧和勇氣甚至還要排到利益取捨之後,這才是痛心之處。


一談霧霾就說發展說統治者的艱辛,這是病,得治,電個五葷八素或許有救。

中國的霧霾是發展問題嗎?當然了,這篇文章維護的對象說是。但是事實呢?大面積的違規工廠。正是因為污染工廠的存在,才導致環保工廠生存困難,進而導致升級困難。

治理手段又是治北京沙塵暴一樣的針對性治療,影響首都/大城市的污染趕走,比如開會就停產。

結果霧霾他會飛。回頭來再想針對性療法,貌似晚了,再說四面八方包圍之勢,怎麼針對性治污?沒辦法,花式甩鍋咯。

那汽車尾氣來說吧,一邊是兩桶油把控低質油生產一方面是「國計民生」不讓開放。我的責任在哪兒?我看不到。


擺攤打氣球三年半,開血汗工廠陞官的升官發財的發財。需要開胸驗肺才能維權的工人現如今搖身一變被打造成污染工廠的受益者以及維護人,怎能不讓人唏噓。


如果說人人有責,那我的責任就是太過友善。



簡單看了一下
作者大概說了這麼些事:

0.我們的霧霾很嚴重
1.根源問題是,我們資源很緊缺,導致了霧霾很嚴重。
2.因為我們每次消費都會產生碳排放,所以我們每次消費都會產生pm2.5
3.因為慾望會吃掉資源和刺激消費,所以我們要減少慾望。

——

其實看完總結,聰明的你們應該你們都懂了。
懂了的話下面的就沒必要看了,浪費時間而已,只是我抱病在家閑的沒事找個靶子打一打。

——

0.首先點個題,為什麼作者不搬回美國呢?
按照作者的理論,少消費→少佔用資源→少霧霾。所以作者只要去美國,少佔用中國的資源,中國的霧霾就應當會好轉那麼一點點。
∵作者並沒有這麼做,他還在佔用中國的資源。
∴作者存心為中國製造霧霾,你不服去咬他啊。
我猜這是原文標題的含義。

1.作者舉了兩個例子,美國人均資源多,所以它污染不嚴重,中國人均資源少,所以它污染嚴重。
作者猜測,倫敦人均資源也多,所以它霧霾很快就治好了。
得到了一個結論,人均資源少是污染嚴重的根源。
所以聰明的你一定產生了疑問,日韓為啥還沒讓霧霾埋沉到海里去呢?
這個相關性到因果性的推論,強度堪比海盜減少導致全球變暖。
不過好在作者並沒有繼續擴展這個論點,第二段以後轉進到消費活動會產生霧霾而不是少資源會產生霧霾了。

2.顯然碳排放 != pm2.5
宇宙任意活動都會產生熵,並不是人類的每次消費都會產生污染。
而且產生污染的大小往往和人類的消費金額無關,往往生產更貴的東西的廠家為了自己的格調和責任感,以及不被zf揪住乾死,會更加註重環境問題,相反小廠家的便宜貨反會更可能污染環境。
從這個角度來看,是不是應該鼓勵消費者買更貴的、更加奢侈的東西呢?
並不是。
這個角度只能說明污染的製造者是企業不是消費者,你規勸消費者沒什麼卵用。

3.規勸並沒有用。
如果規勸消費者不消費有用的話,那還不如去規勸工廠都停工或者老老實實使用凈化設備算了。
消費者有消費需求,工廠逐利,這些都是宇宙運行的規律。
當一家工廠凈化空氣而其他廠家不凈化空氣,這家凈化空氣的廠家就會被競爭淘汰。這個博弈的納什均衡點就是所有工廠都不凈化空氣。
當一個人節能減排而其他人都不節能減排,那這個節能減排的人就會感覺自己很難過很low。這個博弈的納什均衡點依然是所有人都不節能減排。
要改變博弈的現狀,一定要政府出手使得博弈規則發生改變。
不然大家都是理性人,不會因為你一頓說教就把納什揪出來打死的。

——

ex.其實我bb這麼多,其實想說的是一個歸因的陷阱。
很多人歸因的時候特別喜歡追求「根本問題」,然後很容易歸因到一個看起來很睿智很有洞察力,但是根本解決不了的問題上。

拿霧霾舉例。
霧霾產生的原因是啥啊?是有工廠生產。
為啥工廠生產啊?因為人消費。
為啥人消費啊?因為人有消費慾望←作者認為的根本原因
*所以呢,如果人沒有消費慾望,就沒有霧霾了。

其實這沒完呢,不夠根本,遠不夠根本,還可以往下挖。

為啥人有消費慾望啊?因為是在DNA裡面寫的
*所以只要改寫DNA,就沒有霧霾了。

為啥DNA可以生成和表達啊?因為有一系列的有機化學反應。
*所以只要改寫有機化學反應的化學規律,就沒有霧霾了。

為什麼有機化學反應能發生啊?因為有四種基本作用力的作用。←真正的根本原因。
*所以呢,從根本上來講,只要你有辦法改變四種基本作用力的作用方式,就不會有霧霾啦!

類似的,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一切問題,一切困擾,一切矛盾,其根本原因都是四種基本作用力的存在。只要我們改寫了這四種基本作用力,那麼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一切問題,一切困擾,一切矛盾都會不復存在。

類似的有深度的歸因我還見過很多。
比如說,楊永信電療孩子,根本問題是孩子缺乏家庭教育。
比如說,有軍人剿毒戰死,根本問題是人類有買毒品的需求。
比如說,百度推騙子醫院,根本問題是為什麼祖國可以允許假醫院存在。

所·以·說
根本問題是什麼?根本問題是,不能解決的問題不是問題,不能解決的問題是條件
能解決的問題才是問題。
怎麼歸因能解決、減少問題,就應該怎麼歸因,而不是尋找虛無縹緲的解決不了的根本問題。

孩子缺乏家庭教育,這個很難解決。所以應該做的事是把楊永信乾死,這個相對比較容易。
人類買毒品的需求這個無法解決,所以解決辦法是把毒販乾死,這個可以干。
妄議政府是不符合基本價值觀的,所以解決辦法是先把百度乾死,這個至少可以干。

所以霧霾這事吧,你又沒辦法參與政治,又沒辦法控制別人慾望,那咋辦呢?
買凈化器和口罩,不行趕緊滾回美國啊!還想怎麼辦。
這不是廢話嗎?
要不我一開始就說我說的這麼多都是浪費時間嘛。你還想怎麼樣。


我覺得這篇文章寫的還是有點道理的,至少不是一無是處,組成這個國家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責任在自己。


看完文章以後我覺得作者沒有搬回美國的原因不是愛國情懷,開化百姓之類高大上的理由,而是他在美國的房子估計在底特律最混亂的黑人街區。


看到大家都來噴,作為一個轉發了該文章的人,我來說一下自己的感想。
首先,這不是一本政策文件,而是一位母親在討論孩子未來的時候作出的思考和由此引發的感想,主要想表達的還是一種反思精神和後現代生活方式。當然這對於解決當下霧霾問題顯得蜻蜓點水、兒女情長,但這至於讓各位噴成這樣?文章的觀點之所以引起這麼廣泛共鳴,不可謂沒有說服性,僅憑這點就值得肯定和支持。
其次,不懂大家為什麼揪著博士身份不放?從爭論問題轉向人身攻擊,有理也變得沒那麼有理了。表達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理性和感性皆有,感性思維並不代表沒有邏輯吧?
第三,感覺大家很憤怒,更多的是面對霧霾無能為力的那種失落、迷茫、焦慮。知識分子能做的,除了互相打嘴仗之外,應該還有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吧?

————————————————————————
謝謝大家的評論以及為該回答點的贊,這還是我混跡知乎的首答,然後可能以後都不會再答了。噴來噴去,看不到意義。今天讀到一篇文章,寫得犀利,共賞吧!
#有一種幼稚叫「只講理」#
http://mp.weixin.qq.com/s/Gi6PXsWKez3gfP20VplnLg


20170109更新
貼個原作者的回復吧。我到底為啥沒回美國?
我覺得孩子媽看到微博評論里的那些作為外人都覺得不忍直視的回復,還能平心靜氣,真是不容易。
我也一直記得那個「這條魚在乎」的故事。可能是一個群體的成長洗腦吧。
Anyway,鍵盤俠做著鍵盤俠認為有意義的事,我們做著我們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如果能看到有美好的改變就是好事。雖然我沒看到幾個鍵盤俠的話題經驗里有社會、經濟、科技、能源、環保、傳播還是什麼相關的。
---------以下是原評論---------
終於等到有人發問了。在此應該先祝賀小飛機在大v的路上更進一步。
我是轉發文章的那一類,我的朋友圈裡也都是贊成的,沒有看到一個人轉發反對的文章。不過出於職業敏感,我知道這標題一定讓很多人想噴,搜了一下我也知道罵這篇文章的那些拿的打賞更多。於是我又想起了公眾號運營里的那句老話:要想紅,罵咪蒙。
說回觀點吧。自從最近霧霾嚴重,就持續不斷的看到有人在朋友圈截個pm2.5,還有自備霾表的,配文一定是憂國憂民。然而其實仔細想一想,這樣子的發泄有什麼意義呢?並不是因為你拍了pm2.5的數值,這霧霾就會散掉。大家的關切一定會引起官方的重視,給政府施壓,但是從個體來講,你並沒有對這個社會造成任何的有價值改變。
柴靜的穹頂之下引起很多討論,但後來更多的是討論柴靜和紀錄片,有多少人因為這部片子成了憤青,有多少因為這部片子去買了空氣凈化器,又有多少人因為這部片子而做了對環境有益的改善?
造成霧霾不是某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的錯,解決霧霾也不是某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的責任,每個人都應該從自己的專業出發來去考慮這些問題考慮怎麼解決,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其他的人。比如小飛機目前是做教育的(可以去公眾號 媽媽笈 看她其它的文章),自然是從親子教育角度來討論,這比很多沒有科學研究背景人轉發一些看起來很有道理的科技方案更有意義。另一個最近看到比較喜歡的討論,是一個在香港從事建築規劃研究的學者關於城市風環境規劃的討論。
我做產品經理,接觸產品生產,我就會關注產品的碳足跡排放,在我所能及的範圍里去儘可能的帶來正面影響。我在空氣凈化器公司的時候,會好奇空氣凈化器的生產和使用本身對這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不是能被它那一點點室內改善而彌補。當然,我不是科學家,這個問題個人至今存疑。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專業度,小飛機固然沒有提出解決霧霾的辦法。大家理性的思考一下也知道,解決霧霾,也並沒有一招致命短平快的方法。反對的人也好好想想自己做的每件事情,對這個環境有多少影響。不以善小而不為吧。


這篇文章純屬蝦扯蛋。
霧霾想要解決,有且只有一種辦法:
那就是加大污染,污染到首都的領袖忍不下去了,才有可能自上而下解決問題。
在此之前,老百姓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保護自己。


一個「回」字真是妙哉,盡顯作者雖已功成名就肉身翻牆但仍心繫祖國操心國民身心健康的良苦用心。您可好啊實在不行了就回大美利堅遠程支持社會主義環保事業,我們只能節能減排不買房不買車,吃二手穿二手做社會主義吸霾好公民。


人人有責,什麼責?
知情權有沒有?
決策權有沒有?
發言權有沒有?

脫離權力談責任,不是流氓是什麼!!!


這不就是一個霧霾版的希望工程么?

希望工程的本質,無非就是正府在鄉村教育上工作失職,但他自己不願意承認自己力有不逮,更不願意放鬆控制,把一些職能開放給民間資本、NGO等,卻試圖通過激發民眾的善心搞捐款、給偏遠地區、山區造學校,彌補正府失職所造成的損失。

這篇《我為什麼不回美國》為什麼得到熱炒,光靠朋友圈、微博的正能量轉發?別搞笑了。如果文章的結論不利於正府,他有一百種辦法讓他三天內銷聲匿跡。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有個村子路不好,當地正府也不修,有人看不下去,自己掏錢把路給修了。正府的第一反應是啥?違法,侵犯國有土地,還是怎麼來著?總之居然是要求把修好的路拆了。後來被媒體曝光改口了。

跟霧霾這事有關係嗎?關係太大了。

我前面說了,正府不願意承認自己工作失職,不願意承認自己能力有限,原因在於,它不願意把權力放出去,給市場、資本一些機會(我當然不會認為市場、資本就是完美無瑕的天使一定能做得更好,但缺乏競爭的話一定誰都做不好)。

這個結論,無論放在教育,還是村民自己修路,還是霧霾,都成立。

《我為什麼不回美國》,也不叫給正府洗地吧,我只是可以很肯定正府一定太喜歡這個論調了。對啊,霧霾,大家都有責任!你們要開小汽車,你們要吃牛油果,經濟要發展,就要搞工業,搞工業就難免有污染,你們要是不開小汽車不吃牛油果,像三十年前那樣大家騎單車吃糠咽菜都餓不死就沒霧霾,可是你們又不願意,所以不能全怪正府啊……

我之前在另一個答案舉了個例子。珠三角有個鎮,有幾個比較大的企業,煉油廠、玻璃廠什麼的,污染都比較嚴重的,當地民眾比較有維權意識,聞到空氣里有明顯的排污異味就去舉報,有用嗎?沒用。這些廠村支書都有股份。

珠三角遍地是河涌,100%都已經污染得不像樣子了,也有一些嚴重得不像話,比如說臭味熏得讓人睡不著覺。村民第二天去舉報,無果;憤怒的村民給捅到珠江電視台去,電視台派下來採訪管理河涌的正府部門,部門工作人員就這麼堂而皇之地站在臭氣熏天的河涌回答記者:

真的很臭嗎?我怎麼聞不到。可能是我這幾天感冒了鼻塞。

我說那麼多,結論就是:

1. 正府在污染嚴重的工業行業里有利益關係,天然缺乏監督管理的動力。(GDP、稅收、就業是一方面,各種奇怪的裙帶關係也是)

2. 目前的正府,依然拒絕市場、NGO、民間資本等對環保的介入,因為「權力」。只要掌握著權力,你怎麼質問他,他都理直氣壯。

3. 《我為什麼不回美國》就是避重就輕,把鍋扔給普通人的消費慾望。


最近園區污水處理廠裡面菌群全部死了,所有工廠必須停車40天,調查結果是某紙廠污染排放物嚴重超標。污水處理廠處理過排放到河中的水導致大量魚類死亡,有人舉報,污水處理廠的人才發現問題,難道菌群的監測不是定期或者實時的么。。。。。。曾經作為一名學生的時候,或許我會認為如果大家少開一天車,少抽點煙,少浪費一滴水,甚至多吸一口霾等等天氣真就會變好,藍天真就回來了。如今步入社會的我才知道這是多麼的愚蠢無知。作為化工相關從業者,畢業到了某央企下屬研究院(外表高大上實際內部機構腐敗年年虧本),本以為現在工廠都是像書上一樣環保到位,三廢都處理得妥妥的,實際呢?我廠今年才完成了鍋爐脫硝脫硫改造,大部分生產的尾氣都是直接排放,不過固體廢棄物和廢水倒是有政府機構集中拉走了的,至於怎麼處理也不得而知。我廠周圍有造紙廠每天黑煙,每個廠外面都有不同的刺激性味道。可能有人會說這也是為了人民生產,人民需求,咋個別家就能有一套完善的處理系統中國就不能有,有的大部分也是擺設,不過確實在稅費這麼高的國家,能夠生存下去的企業已經很艱難,又怎麼讓他這樣那樣,其實員工都知道化工廠對身體不好,領導也希望工廠可以高大上可以污染物都處理,可是要那樣早倒閉了,說白了就是錢,國家也是為了經濟,經濟也是為了人民生活更好,只是我們都陷入了誤區,錯誤的發展經濟,好不容易掙到的錢誰願意拿去投資環保呢


這個回答我剛發在了一位答主的評論區里,現在粘貼過來,是因為我想更多人看到。
在知乎,我總覺得大家受教育水平相對更高,但說好的我不贊同你觀點,但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卻沒有真正的在實現,更多的是惡意的說答主,難道這不是惡的一種?
說有訛詐的老人了,我不扶摔倒的老人了,諸此種種……結論是道德開了倒車,誰都沒有安全和榮譽感,在這件事上,我們都是傷害和受害者。
剛有答主說自己在化工行業,氣體液體污染直接排放,固體污染才會有政府派車拖走,所以說政府失職。可空氣中漫布的刺鼻氣味工廠從業人員都深受其害,為什麼不改?單純怪政府監管不到位?國家拆除了很多地方的煙囪,單雙號限行了,高鐵地鐵城鐵開通了,綠色出行單車很多城市都有了,就是想讓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減少排放,可曾經誓言絕不買車的我和很多人一樣還是買車了,我承認是因為懶了,嬌貴了,雨天多等一下,寒風中多吹一下都不願意了。我自己做的,我承認錯誤!所以那篇文章我不覺得它的錯誤,他提倡適度消費,春天雨不多時,冬天不那麼寒冷刺骨時,我帶著孩子步行回家。車程超過兩小時的地方我盡量選擇公共交通,為了安全,同時減少浪費(不好意思說減少了污染,貼金太多,怕撐不住)。
政府做政府該做的,在體制內的人同樣做好自己的工作。而生活中我們盡量適度消費,開工廠的,在經濟利益最大化時,不要落下自己的良知,做飲食的,提醒自己每位吃下你提供的食品的人同樣是一個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位。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霧霾一詞就會刷爆大家的社交圈,這其中以諷刺責備國家的居多,認為國家不作為,認為自己比當權者聰明百倍,可事實真的是這樣么?
現在這個時候,霧霾的主要工業來源是工廠廢氣和供暖鍋爐廢氣。工廠以發電廠(劃掉,據指正已經改善很多)鍊鋼廠為首,化工廠廢氣導致的其他環境問題更多一些。而集中供暖的話多是燃煤廢氣。
那國家現在到底做了什麼?
據我的了解,一個是去產能,一個是新型供暖系統開發。
去產能大家聽的多了,主要是淘汰許多落後的產業設備,這些設備一般耗能大,產量低或者質量差,比如地條鋼。但是去產能的路很難走,因為這一步動了地方政府的乳酪,地方政府與非法鋼鐵廠沆瀣一氣,白天不生產,到了晚上偷偷生產,那個產量驚人啊。你覺得這樣一個產業會使用很好的排污設備么?我覺得不會。
供暖,知乎俠也經常提,但方法無外乎提高燃煤質量,還是太局限了。目前,國家與地方政府正在統籌計劃建設新型供暖系統,比如地熱等,不過這還在試驗階段,畢竟有供暖的各位首先考慮的是供暖達不達標,然後才是霧霾問題。

去產能當然要繼續進行下去,真正把錯綜複雜的產業結構調整好,把高污染落後產能的企業取締掉,工業結構優化,新的工業排污標準全面實施,才能從源頭上解決霧霾的一大工業來源,而新型供暖體系的建立也是刻不容緩,在保證原有效果的同時取締掉燃煤鍋爐,尤其是小型鍋爐,也是從源頭上解決了霧霾的一大工業來源。

治理霧霾要走很長的路,以往大家喜歡空談,如今應當埋頭實幹,在大家不了解的地方,國家正在努力解決霧霾問題。當然我不是說不能批評,當然可以批評,但也請大家充分了解後再批評,針對性地批評,建設性地批評,光開嘴炮誰不會啊?關上房門取暖,打開電腦罵娘誰不會啊?不過你們自己不害臊么?
另外,我就怕有一天國家把霧霾治理好了,一群鍵盤俠衝到網上,說,看,多虧了我們說,霧霾沒了吧?
光靠說就能把霧霾治理好,你們的口氣還真是大呢!

補充,我向來是不喜歡掛人的,但評論區里有個哥們實在是噁心到我了@銀色軌跡本來在我這裡評論了幾句,我回復了幾句,我以為就算完了。然後吧這位又給我私信,繼續聊,我想那聊就聊吧,就和他開始了論戰,論戰的細節就不說了,反正這哥們吧一個勁的說政府啥都沒做,後來禁不起我說的事實,又改口成做的啥都不行,又被我說道一通,又改口稱行的都是片面。好吧,這也算是和我一開始的論點一致,即政府在為解決霧霾做事,但治理霧霾是長期工程。
我以為到這兒就算結束了,可我往下一拉,咦,怎麼開始罵我了?咦,怎麼說什麼再也不見了?我是一頭霧水啊,知道我點了發送,才發現,這孫子把我屏蔽了。好嘛,把我當木頭了,批判一番,走人,我還啥都不能說,他心裡還美滋滋的,逢人就吹,看,那天我在網上和一個公知聊天,把他說服氣了,牛逼吧?
這等臉皮與阿Q精神,我確實是服氣的。


一開始我挺贊成這篇文章的,畢竟環境是人人享用人人有責的。
但是回過頭一想,在一個環保行政由政府主導、污染企業大部分有政府支持、財政收入產業結構完全由政府控制的國家,憑什麼老百姓吃東西、買東西就成了罪過了?
之前參加過一些莫名其妙的政府活動,東部某省有個交通項目開工,沿途三個市派代表到開工地點,省主要領導出席,把幾十輛重型工程機械車聚集起來,現場講完話後鞭炮齊鳴,全程半個小時,還管兩頓飯……請問這裡每一個環節造成的污染環節,需要一個普通家庭少買多少東西可以 抵消掉這一次的污染和浪費?
作者寧可喚起十億隻螞蟻搬山,也不願意請工程隊開挖掘機去挖山。
心靈雞湯式環保宣傳,呸。
順便給每個批評這篇文章的答案都點了贊。


推薦閱讀:

為什麼APEC期間,北京空氣質量這麼好?
為什麼不允許外國使館監測PM2.5?
為何不將核電作為主要能源呢?
像「北京七環」這樣的垃圾帶,會對北京市民造成什麼影響?
印度德里空氣更糟 應向北京學治霾?

TAG:北京生活 | 環境保護 | 空氣污染 | 如何看待/評價 X | 霧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