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的發現會對我國天琴計劃帶來什麼影響?
謝邀
影響肯定會有一點,畢竟第一個發現引力波的機構已經被搶了,但這是從功利的角度去看。
最重要的是技術。
遠距離激光測距、無拖曳控制、星載激光干涉、高精度慣性感測,對國家的航天工程都是必要的,甚至會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美國的LIGO雖然是最領先的,但英德也有GEO,法意合作有VIRGO,日本有LCGT,它們沒有LIGO的精度但也投入巨資建設了,我國如果不建那在空間探索方面又落後一步。
另一方面,這次被發現的引力波是雙黑洞合併引發的,頻段在1-100赫茲之間。還有其它頻段如10^-16赫茲左右的原初引力波、10^-9赫茲左右的雙超大質量黑洞的引力波等等需要尋找,「競賽」並沒有結束只是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本人曾在ESA的LISA Pathfinder(LTP)項目工作過三年,負責無拖拽技術的感測器前端電路設計,驗證,直到最後的衛星裝機測試(LTP去年12月已經發射)等。算是對引力波探測項目頗有了解。我的觀點,LIGO探測到引力波對其他的引力波項目,包括LISA以及中國的天琴會有影響,但是是正面的影響。
LIGO探測到的引力波和LISA以及天琴想要探測到的引力波不是一個頻段,因此物理學上的意義也不盡相同。本人是個工程師,物理上的東西知識尚淺不敢多評論。從工程上而言,LISA和天琴想要探測到的引力波的頻段比LIGO探測到的引力波頻段低,LISA想要探測到的引力波是在0.1mHz頻段,而LIGO要探測的引力波是在Hz級別。引力波信號很弱,需要觀測儀在這些頻段有極好的靈敏性。換句話說,需要觀測儀在這個頻段有超低的雜訊。
LIGO是地面觀測儀,受到地震波影響很大,因此主要工作是降低各種地面上的雜訊特別是地震波對觀測儀的影響。而LISA和天琴,最主要的工作是降低一切物件,比如激光,電子電路,電源等,在超低頻段的雜訊。比如說電源晶元,datasheet上描述的雜訊一般也就到1Hz左右,而再低的頻段的雜訊就和頻率有1/f的關係,急速增長。雜訊太大就淹沒了引力波信號了。而整個探測儀不僅有無數電子器件,都需要在超低頻段有低雜訊,還有機械部分,整個系統在超低頻段需要達到要求的低雜訊難度是非常大的。另外,要上天的電子器件需要是space qualified器件,主要是防輻射,因此絕大部分的好的商用晶元都不可用,整個設計需要從很底層開始。
LIGO探測到了引力波,會堅定各國探測引力波的決心。如果天琴計劃能成功,意味著在許多領域有突破。比如精密加工,LISA探測里的激光反射鏡是一個黃金白金混合金屬立方體,需要完美的打磨,完美的表面和形狀。比如無拖拽技術,需要超穩定的電源,超低雜訊感測器前端電路,這些技術可以輕鬆應用到地震檢測,公路形變,橋樑形變檢測等等領域。
大概會讓國家更加堅定推動天琴計劃的決心吧,畢竟引力波已經被證實存在,投入再多也不可能是浪費了o(〃"▽"〃)o
必須繼續。
雖然不是第一人了,但是如果天琴也能探測到引力波也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驗證。畢竟多一個驗證多一些可信度。
最重要的是,天琴計劃會推動我國精密測量和航天技術(如激光測距,慣性感測,無拖曳)等的大力發展,要知道,我們缺的不是諾獎,而是西方封鎖的科技。
很多技術,他們幾十年前做到的,我們沒做到,但是必須得做,因為歷史已經給了我們沉痛的教訓,落後就要挨打,就要裝孫子送錢求技術,就要某些機器落後人家幾個時代。
正面影響。
大家都把引力波比作一百年前發現的電磁波。
既然如此,那就更堅定的要投錢進去研究啊。
所以我覺得不但沒有負面影響,反而會追加投資。
這事之前,天琴計劃的首席科學家在問政府拿科研經費的時候這樣說 投點錢吧,這個領域很可能出大成果。然後政府部門聽了半天彙報說,好吧,聽你說的天花亂墜的,給你投點錢,沒成果就當打水漂吧,反正老子有錢。
這事之後,首席科學家估計夜裡就接個政府方面的電話: 這事看來靠譜,給你再加一倍投資!加快研究速度!
所以,絕對是好事來的。
其實搞基礎科研,真的是件有錢才能弄得事,很多基礎科研,多少年都出不了成果。比如美國政府以前資助過對撞機項目,沒有成果,負責人談判說,沒成果是因為這個對撞機太小,希望再砸錢進去,建個大的,估計就有成果了,美國政府研究半天,回答說你扯犢子吧,給你砸錢這麼久,水漂都不見一個,別玩了!而歐洲那邊聯合繼續砸錢搞了個大的對撞機,結果去年不就把希格斯粒子給發現了嗎?結果在這個領域美國就落後於歐洲了。
還有生物科學領域吧,美國現在也在壓縮科研經費,結果很多生物實驗室申請不到經費,只好關門,生物學畢業後工作更加難找。
反而中國政府近年有錢了,捨得繼續在生物領域砸錢,像施一公等等,實驗室的設備目前可以說是世界最先進了,文章也不斷的發,什麼nature,science,根本不在話下。據說現在美國的同行在搞研究方向前,先要打聽清楚施一公他們是不是也在玩這個方向,如果是,就避開了。
搞基礎科研啊,跟天使投資很像的,天使投資人也是有錢了,多個項目都資助一點,看看哪個項目可能會出大回報,但天使投資的公司,死亡率也很高,大部分的投資也收不回成本,但只要有部分成功了,回報就可能大大的。
最後,真的對投身基礎研究的科學工作者表示極大的尊敬,雖然他們之中有些人可以搞了大成果,世界聞名,但是絕大多數干這行的,都只能夠默默無聞,而且賺不到多少錢,也就是個科研民工而已。
所以如果我幫我的後代選擇職業的話,基礎科研這路子,我肯定會盡量阻撓他走的。
直接乾貨~
天琴計劃牽頭單位中大天文院長李淼表態:
科學界同仁以此作為國家實質性推動大科學工程,實事科教興國戰略的試金石。
如果天琴縮水,趁下班賣點茶葉蛋補貼家用。
我國科學家們對引力波的研究或許需要另闢蹊徑了→_→
有沒有人質疑ligo這個設備探測到引力波?
1,如果這個設備能探測到上億光年外兩個黑洞運動產生的引力輻射變化完全能探測到上千公里外一輛汽車的發動機裡面活塞的運動產生的引力場變化。
2,ligo這個設備怎麼測出指向黑洞的位置的?2軸最多只能定向到一個平面,而且ligo是兩梀成直角的激光最後合併成一粟觀察相位差,應該任何位置都有可能沒法定位吧。
3,ligo剛升級的元件馬上就發現了黑洞的合併而且在瞬間完成的,是不是太過巧合了,上億年的路程正好在這時刻捕捉到?
關於天琴計劃,如果沒有引力輻射的情況下雙星系統也會產生引力波,證明引力輻射和引力場傳播速度是光速就等於間接證明了引力波了,沒必要花這麼多錢去證明基礎科學的衍生產物,應該多投入在基礎科學上,現在關於宇宙方面的知識基本都是通過微觀粒子的研究發現出來的規律,感覺一下投入上百億在這上面太不划算,應該資金重點投入到基礎科學這個方向。
國家應該加大力度投入更多資金,引進培養更多人才,這塊大肥肉可不是一個諾貝爾獎所能撼動的,引力波將會引領人類跨入另一個時代
在2050年立項不是空穴來風,不批准「天琴」也是經過計劃的,中科院的科學家和領導比我們想像的要智慧,因為經過計算大約再過35年,國際引力波研究基本上已經成熟了,我們只需要模仿(請允許我不說抄襲,山寨,剽竊好嗎)就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成立我們自己的引力波項目,這是非常利國利民的好事。
影響是:珠海校區的後山總算利用起來了~
這新聞出來之前就經常和朋友吐槽說新校長剛上任就在後山挖坑hhhh
認真講,這大大的堅定了國內研究者的信心,應該是正面影響。
請不要低估我國領導在星際探索搶第一的功利心,懂得人自然懂……不過也正如第一說的,領導肯定會失望,怎麼第一就被人拿走了,不過我們也有自知之明畢竟在引力波這方面第一也不太可能被我們拿,論此次發現對李淼團隊的消極影響,應該是零。正如nasa向國會要錢一樣,中國科學界管政府要錢也是一個道理,你先證明這個可行,才可能拿到錢,而此次發現無疑是科學家的一枚強力助攻,16年之後我相信天琴的速度會加快,畢竟印度的,日本的地面觀測站馬上建好,esa的lisa也在實施中,天琴是在和lisa暗地競爭吧,我國領導對這個引力波空間探測器第一肯定很感興趣,一旦天琴在lisa之前打上去,那可就是大大的長臉了…天琴實施時間表在2040到2050年左右,lisa自己定的是2034年,不過估計兩項速度都會加快
一年過去了,天琴計劃未通過審批,被排除在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指南之外,五年內不可能立項建設了
在瞎子的國度里,獨眼龍就是國王。
不會有影響
上了大工程,可以賺錢,寫論文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了。引力波的論文沒有發在Physical Review X上,Physical Review X的影響因子為啥那麼高?因為有中國人支持——國家的錢。
告訴你這條路可行才是最重要的
不是說要長度要建到月球上去么?
據測是要探原初引力波...總之有活幹了。
求證圖如下:
聽說天琴計劃拿到了一筆3億的經費
推薦閱讀:
※幾十年後,前往44光年外的類地行星,需要克服哪些困難?
※為什麼現代科學總是以地球生命的生存條件去揣度外星生命的生存條件?
※《鄉村教師》里高等文明在地球周圍划下方圓100光年的禁航區是否解釋了費米悖論?
※在我國什麼地點可以觀測到令人震撼的滿天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