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先進幼教理念在國內幼兒園實施的可行性如何?
入行有一小陣子了,經歷了理想與現實的干架後,還是想做一點點改變,但是更多的困惑來了……
蒙氏、福氏、華德福、高寬、多元智能等等,近幾年圈內人對於這些詞應該並不陌生,(題外話:私以為,幼教屆的一大悲哀就是來一個磚家刮一陣風,折騰來折騰去卻沒弄懂核心東西)每一種貌似都很高大上,可是可行性呢?
先為底下可能出現的紕漏打個預防針,本人理論水平一般,秉持虛心求教的心態,看了相關的書籍,妄圖先從模仿開始,嘗試著在班級內推行某一先進教育理念,於是挫折來了:每一種理念在推行的第一個障礙就是「人數」,就目前了解的大部分公立園,班級人數都在30以上,接近或超過40也很普遍,班級是兩教一保木有錯,都是兩個老師基本是上下午班輪流制,保育員也有自己繁重的工作,so大部分時間還是一個老師對40個娃。那蒙氏教育期待的安靜專註的活動在一個40個娃的集體內可以實現嗎?至少我辦不到,希望有高人指點。不甘心,又去買了高寬課程的系列叢書,看著看著發現人家的課程多以小組形式展開,貌似八人為上限,瞬間又被打擊。多彩光譜叢書(多元智能的實踐)也將活動劃分為小組和大組,但是人家的大組至多20人,相當於我們開公開課時的人數啊……福氏和華德福沒有深入研究,但是在師資比上,相信也是實施的硬傷。
不是說要將哪種教育硬搬到國內,也不是崇洋媚外,完全否定國產的教育,至少我就很崇拜陳鶴琴先生的教育觀,他說的外國病、富貴病在現今仍是很普遍,他倡導的大自然活教育與德國幼教屆的自然思想也有異曲同工之處。胡言亂語這麼多,只是想說,不繞過現今社會、家長對於獨生子的過分重視(直白點說,就是部分家長對於孩子的磕磕碰碰過於重視,讓我們不敢輕易嘗試自然教育,現在帶孩子出去春遊一次都跟打仗一般戰戰兢兢,走馬觀花之後立馬回頭以保安全),不繞過部分家長對於先進理念的一知半解,不繞過大陸目前普遍的師資比,不以園長、教育局等高大上的角度去進行課程體制等大張旗鼓的變革,只是以一名一線教師的角度來思考,怎樣最大程度地實施有意義的教學,在現今情況如何開展小組活動?(感覺無論是探索還是遊戲,教師都需要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才有資格介入,當然這本身就有點理想主義)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最適合現在大陸幼兒園的教育,以及我們要如何去一步步嘗試實施。
第一次提問有太多想說,條理碎一地請擔待,歡迎討論與賜教,感謝
謝邀 @Andrea-2015@唐biubiu
之前寫過一篇對比三種幼兒教育模式的回答(國外的幼兒教育,比如蒙台梭利,華德福,瑞吉歐,它們優秀在哪裡? - 大畔的回答).很多朋友以為我偏向某一種,其實不是這樣的。這些幼兒教育模式,都可以被歸納為以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DAP) 為出發點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DAP))注重兒童的某些方面的發展而設計的出來的一些列課程和教育方法。比如,蒙特梭利注重認知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華德福強調生活中學習和群性發展,瑞吉歐注重兒童的興趣等。無論一種教育模式如何強調它的重要性,它們的共同目的是促進兒童在認知、情意和團體性、體能、文化認識和欣賞、道德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只是認知發展、群性發展等。如果單純地在國內實施某種教學模式,而不經過本土化地修正,比如不加入對兒童自理能力、本土文化和競爭力等方面的培養,只能說明辦學機構對教育的專業度不不夠,信心不足。
關於大班教學和小班教學,很多國家都規定了教師與幼兒人數比,一般情況是不超過1:15. 但是,並不是說大班教學不好。國外的教育都是大班和小班相結合來實施。比如日本的幼兒教育,在二戰之前,他們以小班教學為主,二戰之後,為了培養兒童的集體主義,改以大班教學。後來因為不斷演變,採納西方的教學理念,大小班結合教學。
這些教育模式不重要的還有一個原因是環境問題。拋開社會因素,其實我們這一代八零後父母有一個很有趣方面:我們會主動承擔小朋友的教育問題。前段時間在家長中做了一個調查,結果發現很多家長都不信任國內的幼兒教育和幼兒園,因而主動去學習幼兒教育方面的知識,希望幼兒園的教育理念與自己的教育理念相搭。甚至有家長說,他覺得家長跟幼兒園的關係就是家長去監督幼兒園。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1.幼兒園太多的負面新聞,家長不敢掉以輕心;2.幼兒園的師資水平確實有待提高,很多家長的學歷都高過幼兒園老師,確實很難讓人信服其專業性。所以,在國內,家長才是幼兒教育的最前線。不過其實在國外,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影響也很普遍。辦公室有一個同事是幫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做效果跟蹤研究的。我跟她聊到IB,原本以為她會講很多褒獎的話,畢竟是國際上最火的教育模式。結果她說,在很多國家,都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家長會對學生的成績要求,這些成績雖然對學生自己的項目來說並不重要,但是卻成了家長對學生要求的硬性指標,給學生帶來非常大的壓力。所以要想提供好的教育,家長教育一定要跟上。
還有,我能說一句實話么?其實這些教育模式都不重要。決定對學生在學校學習成效和學校教育質量的,不是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模式,而是教師的教學。教師的教學是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結果。這一點很好想,因為在學校裡面,學生接觸得最多的就是老師。甚至對於很多幼兒園小朋友來說,跟老師相處的時間,多過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次是學校的管理,學校管理方面主要是校長的領導力。校長的領導力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是通過四個方面展現的:提高教師專業性、設定學校的發展目標和方向、重塑管理組織結構和開展與教學相關的活動。在幼兒教育,一些研究發現,校長因為跟小朋友的更加密切地接觸,會直接影響到小朋友;小朋友也會通過觀察,接受到校長與教師之間的關係的影響。
所以,教育模式並不等於教育質量。教育模式很像放在家長面前的蘋果、梨子、橙子,你的小朋友喜歡吃什麼、吃了有什麼好處都可以考慮,但是終極決定還是它是新鮮的,還是已經爛掉了的。先進理論,
第一成本太高,我國目前要做的首先是普及,能讓那些千千萬萬沒機會接受學前教育的孩子能夠接受學前教育。讓城市裡大大小小的黑幼兒園能夠走上正規的道路。至於現在實驗新理念暫時還不能算作幼教領域主要矛盾。這一點從現在的政策重點放在幼兒教師的正規化,加強幼兒園的資格審核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第二,新教育理念因為出來的時間短,是否適合國內,如何調整,都還在嘗試和摸索當中。貿然推行,誰來為可能出現的問題負責?你能嗎?教育的問題是對人的生產。我們的工業產品生產失敗了,大不了放棄就是,無非是金錢和精力的損失。但是教育實驗的失敗,對人的影響是一個人的一生乃至與他有關的家庭,親友都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太嚴重了,所以在國內所有的教育改革都是慎之又慎的——歐美的新教學法的推行一般也是以個別學校為單位進行實驗作為開始。很少有政府政策進行強制規定的。
第三,新教育理念未必是所有的都有效的。美國在二戰以前聲勢浩大的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最後基本銷聲匿跡。題主有興趣可以去查查那時候的資料。至於蒙氏啊,福祿貝爾啊,這些早就不算「新」教育理念了,只是我國太落後,進入中國的晚而已,蒙氏教育的歷史比新中國長是沒有疑問的,恩也比黨史要長……福祿貝爾就更早……
有時間推薦題主看看教育史,重點關注歐美在二十世紀初的新教育運動和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其實很多題主提出的觀點在歷史上都有教育家曾經參照過。也有很多問題(比如人數太多)是受限於現實,要想改變之能靠大的社會環境的改變。中國的人均GDP有美國那麼高的話自然也能做到小班化的教學。教育是無法脫離於社會的
以及,真的要學習蒙氏教育的話,僅僅看基本參考書和沒看基本沒區別。蒙氏教育的AMI教師培訓是非常高強度的學習經歷。就是這樣,也有一些知友認為國內的AMI與美國還是有差距。
看得人太多,還是不艾特人了
因為有人點贊所以認真的開始叨逼叨……大概說說我了解的一點兒北京蒙氏幼兒園的情況吧。
公立的呢,名氣最大的應該是北師大的幼兒園吧,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接觸蒙氏教育了,全中國頭一撥兒,歷經這麼多年的發展,用某位比較了解蒙氏教育朋友的話說,還不如三十年代那會兒呢......
蒙氏教育在公立園,基本都是以所謂「蒙氏班」的形態出現的,不評價吧。
私立園這塊兒呢,用心找找,純正的蒙氏園有,但是貴,比上海,杭州等地的都貴,貴得還不是一星半點兒,一天就小一千塊錢的學費明顯離大眾太遠太遠。
但是我覺得有個現象,也可能是無奈之舉吧,就是家庭園的出現。幾個理念相近的家庭,合作聘請一些外籍的蒙氏教師,把孩子們集合在一起進行教育,相對而言,教學理念還是可以得到貫徹的,但作為家長的投入同樣不低,比如要有一定的教學和活動空間(想想北京的房價),而且一套蒙氏教具的購置費用也不是個小數目。
我見過兩家一開始就是單純為了自己孩子教育而開辦的幼兒園,後來也都轉商業運營了,搞得還不錯吧,學費也算適中。不管是什麼氏的教育,理解教育才真正會教育
依葫蘆畫瓢,你畫出來的是畫,而不是葫蘆。
這就是為什麼 什麼教育模式,什麼氏的教育,幼兒教師都學不到的原因
學出來就是不倫不類的東西,學不到那個最核心的東西。
學到的只是外表,表皮,不倫不類。
幼兒教育對教育者本身要求很高,為什麼這麼說呢?
原因就是幼兒會自覺不自覺地(或者說不知不覺地)受教師的素質影響
也就是教師的價值觀、審美觀等不知不覺地從舉手投足間影響孩子
不像中小學的學生,他們的品格比較固化了,不太受老師的影響。老師一般也只傳授知識
奉勸素質差的人不要去當幼兒教師!
因為教師的性格固化了,他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之間就把價值觀念傳遞給孩子了。
這就是為什麼 什麼樣的家庭(父母)出什麼樣的孩子的原因(當然不是絕對,但是概率很大)
我最近在研究多元智能理論基礎上的「多彩光譜」,世界觀是讓每個孩子在自己的強項基礎上發展,強調學校的責任是關注兒童在不同領域的智能強項並挖掘出來,讓「強項更強,想辦法用強項帶動其弱項學業的發展」 。方法論是設計好各領域的課程,老師開展區域活動,孩子自願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參加,老師在一旁觀察,挖掘孩子在某一領域的長處和短處並把孩子們的行為詳細的記錄下來。
我們學校的情況是一個班20個學生算滿員,配有一個班主任一個副班,兩個助教,一個外教,一個保育員。哪怕是這樣,想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發展和成長,想挖掘出每一個孩子的潛能,也相當困難。
多彩光譜叢書推薦給大家,一共有三本,第一本是講理論基礎,第二三本講了各個領域上的遊戲方法,值得參考借鑒。
各偽大大,我的專業是學前幼教,我們學校是只注重技能,沒有傳授任何先進的理念,我想之所以現在的學前理念普及不開,可能我們幼師的養成就有問題……
我在早教中心,教育理念是蒙氏教育,而且切實可行,效果也很好,不論孩子的規則意識還是專註力,亦或是孩子的能力。我們有自己的幼兒園,每個班4個老師,每班不超過30人,還有混齡班。真正實行蒙氏教育,配備蒙氏教具,每個老師認真學習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經常給家長和老師培訓,共同關注孩子的發展。個人認為領導堅定不移的堅持蒙氏教育,讓大家看到教育的力量,和老師,和家長在一起努力,就能守住教育的本質,就是最好的延續方法。
這是我國與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是我國幼教與外國幼教的差距。
非你之罪。
先說答案:
- 可行性的障礙是成本;
- 先要搞清楚那些是先進的那些是先進同時可行的。
再說理由。
先進理念實施是通過高素質的教師,高素質的教師意味著高成本。高素質教師的工資可能是普通中專大專畢業的教師的三倍以上,這是第一個障礙。
先進理念的實施還需要落實到先進的教學方案和課件,像題主那樣自己摸索首先是慢,其次還容易出錯,包括對先進理念的理解的跑偏出錯。引入先進課程的成本同樣非常高,這也是一個障礙。
也就是說,如果有機構願意提高成本降低利潤,可行性不是問題。
另一方面,其實圈內對先進理念及其可行性的理解就有很大問題。例如蒙氏流行度高認知度高,但是它的基礎是100年以前心理學教育學,它可能先進嗎?但是很多人認為它先進。比如多元智能,它僅僅是一個認知心理學的概念而不是教育學概念,在心理學裡它有一定的先進性,但是它的教育產品則並不一定具有可行性(這個理論上比較複雜就不詳述了)。
事實上,由於國外K12教育的壓力很小,所以雖然國外認知心理學很發達,但是真正先進的教學技術只是在小範圍內秘密開發,真正有效而先進的教學方法方案課件不是沒有,只是很多有人知道和能拿到手而已。否則,以中國人善於抄襲的能力而言,還不早就普及了?
孩子上學一年整了,幼兒園很多的教學理念都描繪的很完美,但是實施起來真的,真的太有難度。本身幼兒園的綜合水平和幼師的普遍水平真的不好說。所以很多人選擇能力以內的最好的幼兒園。
我個人感覺,我現在的想法就是只要把孩子看好,別出什麼事情,開開心心的,吃好喝好,就可以了,老師有耐心,負責。我的要求真的不高。
目前老大學領雖然只有一年,但是已經換了三個,目前一切都好,他們的教學理念我真的看不出來,但是孩子挺開心的,老師也不錯。覺得物有所值了
國外的先進教育體制到了中國而遇到的水土不服
我是一名剛畢業的幼兒老師,我說實話在學校的時候每天被逼著練習各種技能,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日子。為了應付各種考核,作業,以及面試,我們每天練技能。感覺都沒有餘力去研究理論了
不管是學習什麼模式都不可能是全盤照搬,剛看到台灣當時引入蒙氏教育的進程,說到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將國外教育理念落實化、本土化、整合化,即使在不斷探索調整之後國外教育理念會消融於最後的課程模式中,也沒關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
我覺得可能樓主太過於糾結一定要把某一個國外的教育體系,全盤塞進中國幼兒教育行業當中。人可以變通,教育也是一樣的吖!畢竟就中國的這種從古到今的教育方式,不可以隨隨便便就改變的,我們完全可能融會貫通,學習國外好的並且適合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投放中國的幼兒教育當中,並不是完完全全照搬國外的教育方法。僅為自己的觀點。
需要 成本
以及有想法的園長和高素質的家長
能夠滿足三者的國內幼兒園一般都已經做得很優秀了~
我們是有中國特色的學前教育,國外的教育理念還得按照咱們的國情來使用,可是我們才會走就要跟人家賽跑,不摔跤才怪。
國內已經很多全外籍小盆友的幼兒園了呢,你可以去登門拜訪啊,交流看看他們是怎麼搞的
公立的別想了,管理,成本都不現實,私立教育,成本是個問題,貴族學校模式還可以考慮,成本不是問題,家長觀念比較開放,
我最近也在思考這類問題,異曲同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862210
題主試過方案教學嗎?我們幼兒園一直在實施方案教學,幼兒和家長反饋都不錯。
要實施新的教學方法很大程度是需要幼兒園領導層的推動的。一旦園長發話,很多客觀條件上的限制都能一一被剔除。
還有,題主為什麼認為當前的學前教育內容沒有意義呢?我覺得二期課改後,中國的學前教育理念挺科學的哇。
ps:其實我看不懂題主到底問的是什麼...我覺得教育理念得園長才能推的動吧,一個老師能有多大力量呢,首先這個人數過多就是個死結,老師精力有限,不可能照顧到太多學生的。合理的人數應該在20人以下,但是人少收入就少,而支出卻是不變的。錢從哪裡來?從家長身上來。但是家長會覺得你收那麼多錢不就是帶孩子玩玩嘛,我不幹。為了生存,所以沒辦法必須多塞學生,然後又回到了最初的問題。
看地方,有些家長就認為天天帶小孩玩,連個1+1都不教的老師非常失敗,就是騙他們血汗錢的存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