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天氣預報瓶是什麼原理,準確嗎?
天氣預報瓶子
樓上SimonS已經回答的非常準確了
不過呢,為了更加真實有效的回答這個問題
我做了一個實驗,當然不是淘寶買來的現成預報瓶
上圖:
做這個試驗,必須全稱戴手套,為什麼呢?因為,這全是化學藥品啊,萬一你沒注意偷偷添了自己的手指呢,對吧,後果,呵呵嘍
然後呢就是準備所用的化學藥品嘍
燒杯兩個,量筒一個,硝酸鉀,氯化銨、乙醇、蒸餾水,當然還有樟腦丸,記住一定要天然樟腦丸,不過這次我被超市坑了,買的貌似不是天然的,強烈建議買粉末狀的樟腦丸。不然你會像我一樣得用腳先把它踩碎,哈哈哈
接下來就是告訴你為什麼要選用天然的樟腦丸嘍
分別稱取2.5g的硝酸鉀和2.5g的氯化銨溶於40ml的蒸餾水中(有超純水的話最好嘍,為嘛?乾淨清澈啊,離子濃度非常小啊)再將10g磨好的樟腦丸粉末加入到40ml的無水乙醇中,攪拌,不停的攪拌,攪啊攪,如果能均勻溶解最好不過啦,然而臣妾做不到啊(都是樟腦丸的錯,人工合成的樟腦丸含有很多高分子無機材料,還有萘,有毒啊)
攪拌溫度選擇30到40度之間即可,溫度過高酒精揮發快啊,這個溫度也利於溶解,當然不加溫攪拌也可以(我即使加溫也TM不溶解啊,坑爹的超市)
等不及了,將上述硝酸鉀和氯化銨混合溶液加入到樟腦丸乙醇溶液中,我加,我攪。。。。。。尼瑪,最後就這樣了
說好的澄清溶液呢??????????
哦買噶!!!!
好了,試驗做完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這樣呢,預報瓶到底是什麼原理呢,能不能預報啊!!!!!
PS:首先,試驗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1、樟腦丸的問題,天然粉末狀絕壁最好的選擇
2、周圍環境,氣溫、氣壓、濕度的影響(當然這不是關鍵因素)
3、攪拌時間和乙醇揮發的影響
4、操作過程的影響(這其實可以忽略,因為操作完全正確,呼哈哈)
其次,天氣預報瓶是什麼原理呢?
道理很簡單,在化學裡面,熱的飽和溶液冷卻後,溶質以晶體的形式析出,這一過程叫結晶。沒錯,就是一種物理結晶現象,就是結晶後晶體生長現象,不是化學變化!不是化學變化!!
首先我們從預報瓶的構造上來解釋,其重要特點就是密封、密封、還是密封!!!為什麼要密封,很簡單,因為不密封就會揮發啊,溶劑就會減少啊,最後要麼蒸發完了要麼就全是硬塊頭的晶體啊,還怎麼實現晶體析出又溶解的現象啊!!!
為什麼要用乙醇?因為用於結晶和重結晶的常用溶劑有:水、甲醇、乙醇、異丙醇、丙酮、氯仿、冰醋酸、二氧六環、四氯化碳、苯、石油醚等。第一,乙醇廉價,第二樟腦丸可溶於乙醇,第三乙醇沸點低。
為什麼選用硝酸鉀和氯化銨,因為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們均溶於水,微溶於乙醇,這樣就為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劑中產生結晶創造了先決條件,我太聰明了,哈哈哈哈,尼瑪,這是常識!!!
好了,不要糾結這些細節好嗎!因為再細節化學研究員都尷尬了!!!
現在就說說原理: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必將引起環境的溫度、濕度、氣壓發生變化,而這些因素都會對溶液的溶解度產生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溫度和氣壓,然並卵,預報瓶是密封的,當然如果你密封的非常好的話,氣壓的影響可以忽略嘍,所以最大的影響就是溫度,初中我們就知道溫度是影響溶解度的關鍵因素!!!常識告訴我們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溫度越低溶解度越小,然,就是這個道理,結晶也是這個道理,知道什麼是微溶嗎,所以溫度的變化勢必會影響到預報瓶,於是晶體就析出來了,至於為什麼會形成各種形狀呢,那是因為在結晶析出的時候有晶體生長,這和晶體生長速率,動力學有很大的關係!!!
好了,大致就是這樣!!!
最後,這玩意到底能不能預報天氣呢?回答是:不能!!!!不能!!!!!!!!!!!!
因為它只會根據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是一個遲來的預報,它不會預報未來的。OK!!!!
華麗的分割++++++++++======================================================
總結:把這個當個小小的藝術品哄哄女孩子就OK啦,還怕自己單身!!!!之前我也看到過,挺漂亮地想買一個,出於對科學的執著還是上果殼搜了下,看完之後就不想買了……轉過來給你們看一下。
===================================================================
(文/大臉撐在小胸上)天氣瓶全名天氣預報瓶,又名風暴瓶,英文名StormGlass。
發明人說法不一,其中一位據說還是氣象學家羅伯特·菲茨羅伊(Robert FitzRoy)——此人就是達爾文進行環球考察時乘坐的那艘「小獵犬號」的船長。他把蒸餾水、樟腦、乙醇、硝酸鉀和氯化銨混合成溶液,密封在玻璃瓶子里。隨著天氣的變化,瓶子里溶液的結晶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觀察結晶就能預報天氣。
然後就是各種淘寶賣家的介紹,都說能預測天氣——「當瓶中液體清澈乾淨,代表天氣晴朗;當瓶中液體混濁朦朧,代表天空多雲陰鬱;當瓶中出現大片結晶,代表將降溫甚至下雪。」(各家描述略有出入,總體上大同小異)
淘寶商家對天氣瓶不同天氣產生不同晶體變化的介紹
PS:不得不說,在淘寶搞調研真的太考驗人性了,滑鼠神不守舍東點西點根本停不下來,調研結束後差點破產。
掐指一算:這頂多是個漂亮的溫度計!首先,天氣雖然千變萬化,其實歸根結底不外乎是溫度、濕度和氣壓的變化。對於天氣瓶子而言,由於它是密閉的,所以濕度和氣壓無法施予影響,真正能對它產生作用的就只有溫度。
我們可以看看天氣瓶子號稱能預測出的幾種天氣:晴、陰、多雲、降雪、暴風雪……這些天氣狀況,都並非只由氣溫這一個指標來主導。比如說,某地,冷空氣來了,氣溫下降(這是天氣瓶能捕捉的),但到底會不會下雪,還取決於水汽輸送條件(這是天氣瓶不能捕捉的),所以天氣瓶子怎麼可能判斷下雪呢?!還有陰、晴、多雲,這些天氣現象完全可能在同樣的氣溫條件下發生,其差別僅在於天空雲量(晴為雲量<30%,陰為雲量>70%,中間的為多雲),天氣瓶子又怎麼能獲取到天空雲量信息呢?
其次,既然天氣瓶子完全依賴於溫度變化,那顯然它就必須放在室外,才能與大氣溫度充分接觸。可是幾乎所有的廣告和介紹都沒有提示這一點,大部分圖片也都是放置在室內——這倒也與它精巧脆弱的造型相符。在如今的居室條件下,室溫變化已經越來越小了,冬天有暖氣、夏天開空調,這種條件下,天氣瓶子連真實的氣溫都反映不了,更別說再進階到天氣變化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算我們把天氣瓶子放在室外,就算室外的天氣瓶子真能反映出氣溫變化——那又怎樣?這能叫「預報」嗎?!
什麼叫預報?現在是10℃,我跟你說,24小時後會變成20℃,這才叫預報!而天氣瓶子無非是現在已經20℃了,它用結晶的狀態反映出來而已,這可不是預報,這只是實測,其功能僅僅相當於一支漂亮的氣溫計——把抽象的水銀柱刻度,換成了具象的溶液結晶型而已。
等下!到底能不能實現溫度計的功能還且說呢!
做個實驗:天氣瓶比溫度計任性很多天氣瓶子里的溶液結晶變化,到底能不能反映溫度的變化?或者說,能反映到什麼程度?對於這個問題的好奇心,戰勝了我愛財如命的本質——我去買了一個天氣瓶子!
在買的瞬間我突然又想到,要不要考慮下瓶子自身是否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比如說,在同樣的條件下,同樣的瓶子卻產生不同的結晶變化?
理論上來說,此時我應該買100個瓶子來觀察。但是!我愛財如命的本質終於戰勝了一切——我決定只買兩個來看看再說……
OK,這就是傳說中的天氣瓶子。
我把它們放在室內遠離暖氣的窗戶邊上(之所以要遠離暖氣是為了照顧南方人民的情緒),它們總體上很清澈,只在底部有少量小枝杈一樣的結晶。
過了24小時,請注意,此時室溫跟昨天相比,幾乎沒有變化。它們就變成了醬紫——
兩個瓶子的結晶就像在自己生長,而且很明顯左邊的瓶子里的結晶長得更快。
室內溫度的變化幅度太小了,我決定找個變溫幅度更大的地方來觀察!於是我和小夥伴們來到了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綜合實驗基地,藉助他們高大上洋的實驗設備來完成我們的小打小鬧小實驗。用基地老師的話說——殺雞用牛刀!
請看這個箱子!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箱子!這是一個可以人為決定溫度、濕度和氣壓的箱子,全名溫濕壓聯合試驗箱。
溫濕壓聯合試驗箱(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綜合實驗基地提供)
考慮到,正如前面所說,濕度和壓強不能影響密閉瓶子中的溶液和晶體,所以我們把濕度和壓強都定為接近自然狀態的常數:濕度為30%,壓強為1013hPa。
好了,下面開始變化溫度:
剛放進箱子的瞬間,溶液還很清澈,只有底部有少量結晶。
室溫時拍攝
PS:如果你發現兩個瓶子變胖了的話,那是因為——
沒錯!鏡頭太近了!
請忽略攝像大哥酷似趙又廷的面龐,哎呀你們又看不見!難怪妹子們自拍要配備專用自拍桿啊,離鏡頭太近只會拍出車禍現場啊!抱歉在那一刻我走神了……
溫度先升到40℃,靜置15分鐘,額,似乎沒什麼變化。
40℃時拍攝
溫度降到30℃,靜置15分鐘,咦,左邊瓶子出現了輕微的渾濁,感覺結晶都懸浮起來了;而右邊瓶子依舊清澈,只是底部的晶體變多了一點。所以,是溫度越低、結晶越多嗎?
30℃時拍攝
溫度降到20℃,靜置15分鐘,咦,又回到清澈的狀態了,跟40℃時非常類似。哎呀不會是箱子的溫度設置出問題了吧?趕緊檢查了一下,的確是20℃呀——看來瓶子很任性!
20℃時拍攝
溫度降到10℃,靜置15分鐘,又沒什麼變化了。看來結晶的變化與溫度的變化,並沒有想像中的線性關係,比如溫度越低、結晶就越多。
10℃時拍攝
溫度降到0℃,靜置15分鐘,左邊瓶子里懸浮的結晶增多了,顯得很渾濁;右邊瓶子里的晶體也在增長,但速度比較慢。
0℃時拍攝
溫度降到-5℃,靜置15分鐘,晶體繼續旺盛生長,但右邊的瓶子始終保持慢半拍的節奏。
-5℃時拍攝
正準備繼續降到-20℃,基地老師突然說:「等下!降到20度這玩意兒不會凍炸了吧?!」
我說:好呀好呀那我們就拍個凍炸了的吧!到時候我就配個圖說——看吧我們把天氣瓶子虐!到!炸!裂!噗哈哈哈……
基地老師:噗哈你個鬼啊!瓶子炸了是沒事兒,這箱子怎麼辦?弄壞了你賠?!
我:賠不起……好的我們停止吧!
於是我們把溫度恢復到0℃,開始收拾東西。
10分鐘以後不經意看了眼——咦,左邊瓶子里的晶體好像在向下沉澱,而右邊瓶子里的晶體還在繼續增加。
0℃持續10分鐘後拍攝
乾脆又等了10分鐘,兩個瓶子的晶體都增加了!而此時的溫壓濕條件並沒有變化。
0℃持續20分鐘後拍攝
再度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到底是什麼在影響天氣瓶子中結晶的狀態呢?
- 除了溫度本身以外,溫度趨勢是否對結晶形態也有影響呢?比如同樣在10℃的狀態,從20℃降到10℃,跟從0℃升到10℃,結晶會不會不一樣呢?
- 靜置時間會不會也有影響呢?比如在恆定的條件下,晶體會不會自己生長?
- 即使溫度、溫度趨勢、靜置時間等外部條件都完全相同,結晶形態也不一樣。這是因為溶液結晶本身就具有隨機性呢?還是因為商品生產時不精確,每個瓶子中的溶液濃度有差異呢?
思考了5分鐘後,我找到了正確答案——我是學氣象的又不是學溶液結晶的我怎麼知道?!子曰: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我還是去找專業對口的老師來解答問題吧么么噠~
場外求助:化學專家都說不靠譜了這位是清華大學化學系的孫亞飛博士,鼓掌~
清華大學化學系的孫亞飛博士
我:孫博士孫博士,你看到我的小實驗了嗎?
孫:看到了。
我:有什麼看法呢?
孫:女人為了逛淘寶真是什麼理由都想得出。
我:……重點錯!重點是天氣瓶子里的溶液結晶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好嗎博士大人!
孫:哎巧了,日本科學家長島和茂跟你有一樣的疑問,他和他的團隊專門進行了實驗,對天氣瓶的結晶條件和結晶成分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環境電場、磁場、濕度、氣壓這些因素,對於天氣瓶子中晶體的生長都沒!有!影!響!真正能造成影響的,主要是環境溫度。一般對於這種樟腦-乙醇-水體系,溫度越低,就越容易出現結晶。
我:但是我發現,我們在降溫過程中,它的晶體並不是越來越多,中間曾經有一陣反而變少了,後來又繼續增多了。
孫:因為溫度變化的趨勢和速率,也會影響結晶。比如同樣是降溫,快速降溫的結晶和緩慢降溫的結晶就不一樣。還有外界擾動也會有影響,比如你要是搖晃過瓶子的話,就會促進晶體的生成。
我:咦?搖晃瓶子不會把晶體搖散了嗎?
孫:呵呵,搖晃的確不容易形成完整的較大的晶體,但是就量而言,還是促進的。
我:嗷,醬紫。還有一個現象,我把瓶子放著,環境沒有任何變化,晶體自己就變多了,它是會自由生長嗎?
孫:會。
我:那一方面,靜置時晶體會自由生長;另一方面,搖晃時也會促進晶體生成。這似乎是兩個相反的條件,卻指向了同樣的趨勢——也就是非線性變化咯?
孫:是的,所以結晶過程是很複雜的。
我:最後一個問題,兩個瓶子在完全相同的條件下,結晶狀態卻不同,是不是說明結晶具有某種隨機性呢?
孫: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兩個瓶子里的溶液比例和濃度不一樣;另一種就是你說的隨機性——我們業內更喜歡稱之為「人品」。當然了,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隨機,而是有很多微觀干擾我們無法克服,而宏觀差別又很大,類似於蝴蝶效應,你懂的。
我:贊!那這樣看來,要想用天氣瓶子來反映溫度,是不太靠譜的了?
孫:是的,干擾因素太多,還有拼人品,很難準確地反映溫度變化。
我:好的,明白啦!那孫博士您還有什麼要跟我們的讀者盆友們說的嗎?
孫:我想說的是,我也會做天氣瓶子,這些溶液我們實驗室都有,密封也沒什麼難度,價格便宜量又足,全國包郵……
我:孫博士債見!
總結陳詞:就讓天氣瓶做一隻安靜的美道具吧!根據上面一系列的討論,相信大家也能看出,天氣預報瓶——
第一,肯定不能預報天氣;
第二,不僅不能預報,甚至也不能實時反映天氣;
第三,不僅不能反映自然天氣,甚至也不能準確反映室內溫度。
所以,這麼說吧,天氣預報瓶,其實就是一個能夠很粗糙地反映出室內溫度大致變化的工藝品。
就功能而言,還不如一隻簡陋的氣溫計。
當然,它可以用來觀察晶體變化,也具有美觀作用,僅此而已。至於其它神乎其神的功能性的宣傳,我只能說——不可能啦!(編輯:老貓)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9849/
樓主,想問你下,這麼多化學物質做成的,應該避免放在哪些地方而不發生安全事故?如果打碎了,要怎麼處理?好害怕化學物質瞬間在不同地方爆炸、傷人什麼的?我剛買了,看完之後想扔了。
有兩種,一種是內部有結晶的,一種是靠水位上升下降的吧,你說的是哪一種。
推薦閱讀:
※25℃ 78%的信息可以說明天氣晴朗嗎?
※颱風的路徑走向由哪些因素決定?
※帝都這幾天藍天白雲是環境改善了還是偶然?
※沙塵暴是否比霧霾好治理?
※一場暴雨的雨前、雨中、雨後何時最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