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北大最新研究報告「PM2.5 暴露可導致中國每年 130 萬成年人過早死亡」?

地址在這裡: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6年10月,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STOTEN)雜誌發表了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朱彤教授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朱江研究員課題組合作研究的論文,題為「Estimating adult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PM2.5 exposure in China with assimilated PM2.5 concentrations based on a ground monitoring network」。該研究首次將中國500多個地面觀測站的PM2.5數據用於空氣質量模式的同化進而估算全國PM2.5的暴露。研究顯示,2013年中國83%的人口暴露於PM2.5年均濃度超過35 μg m-3(《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限值)大氣污染中,PM2.5暴露可導致中國每年130萬成年人過早死亡。


先說句題外話吧……
北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也就是做這項研究的院系,每年在全校畢業生典禮上的學院口號都是「二十年後,許你一個碧水藍天」。

姑且不論碧水藍天是不是可數。
至少二十年這個數字已經喊了好幾年沒變了。我本科畢業喊的就是二十年,不知道博士畢業時能不能變成十五年。
以及,是「許」你碧水藍天,不是「還」你碧水藍天。

所以我是不想解讀這個研究的,你說解讀了有什麼用?我們說霧霾對健康有害,隨便誰都能說幾句,但是,我們隨隨便便這樣說,是不能作為政策制定的依據的。必須要有定量的數據支撐,所以這項研究在上層領導講話時還是非常有用的,在未來標準制定方面也非常有益。然而對於老百姓來說,我們就看看熱鬧吧,結果怎麼樣也不會影響我們對霧霾的認知是吧,也改變不了污染事實是吧?

想了想還是稍微試圖解讀一下吧。鏈接:Estimating adult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PM2.5 exposure in China with assimilated PM2.5 concentrations based on a ground monitoring network
其實主要(正常人能看懂)內容報道中都已經給出了,也沒什麼可解釋的。
有這幾方面內容:
1. 檢測結果分析,目前的濃度和達標情況,以及83%的人住在超標區域(2013年)
2. 根據污染和人口分布,估計超標的PM2.5造成了因四種疾病死亡人數增加137萬人
3. 如果採用WHO建議的PM2.5標準,可以明顯降低因PM2.5而增加的死亡率。

可能「導致xxx人過早死亡」這個表述會讓人不太清楚,具體是怎麼算的?過早是多早?
簡單地說,思路是這樣的,主要考慮缺血性心臟病、中風等幾種與PM2.5密切關聯的(致死的)疾病,根據 integrated exposure–response模型,可以計算長期暴露對於幾種疾病分別的相對風險(relative risk),再根據疾病本身在特定區域的死亡率、人數計算△
死亡人數,然後加起來,就是總的死亡增加。當然,文章同時也計算了不確定性。

再簡單點說,高濃度PM2.5增加了一些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文章用一個廣泛使用的模型把這個增加量大概估計出來了。其中,人口分布、疾病的死亡率、模型這三者是基本已知的,這項工作主要是根據測定的PM2.5的濃度分布,套進去算出了結果。

我個人覺得思路上並沒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不過反正對朱老師來說,這個也不算top期刊。。。

最後吐槽一下,原文明明是1.37million怎麼就變成130萬了……莫名的向下取整。


穹頂之下,無處可逃。

我校去年也做過一個公益報告:清華大學發布首個室內PM2.5污染大數據調研報告
這個報告主要內容是室內PM2.5濃度約是室外的67%、人在室內吸入的PM2.5比室外多、室內平均狀況是「輕度污染」。如果把這兩個報告結合起來,就是說,不管你身處室內還是室外,PM2.5都是逃不過的。

當然清華那個報告當時好像新聞報道了一段時間,後來很快就銷聲匿跡了。我不知道北大這個研究的熱度能挺多久,不過看樣子似乎根本沒有引起關注。

這怎麼解讀呢?其實沒什麼更多解讀的,很直觀,也很悲哀。但是更悲哀的是,我們在感嘆PM2.5,為此扼腕、疾呼的時候,我們也無不是自己的加害人

學校的教室,夏天空調溫度開到16℃,凍得我們都不敢去自習,回到寢室,很多同學整日整夜開著空調;洗漱間里是經常放肆地用水,洗澡間里幾乎有一半人都把水開到最大;食堂里每天每個人倒掉一盆飯;垃圾分類的回收箱,總有一些人看不見分類標識亂扔;到外地去只要有特價機票/有報銷指標,絕不會放棄坐飛機;回到家從不會勸自己家人少開一天車……

很多時候我們咒罵北京的霧霾,卻放縱自己的浪費和破壞。

我們這一代人環保意識確實高了不少,但是離目標還太遠太遠。所以穹頂之下,無處可逃,這一切,都是我們這幾代人的自作自受。

————————————————————
更新:很多人表示,啊這一切都是國家的問題,公民的環保意識已經很高了。

作為一個法學生,我固然知道環境行政體制問題到底有多大,或者說不只是大,而是千瘡百孔。我們今年夏天去河北省某國內空氣質量倒數城市做課題,簡而言之就是研究新《環保法》的落實情況,雖然這種東西做完以後大家拍拍屁股交了報告,例行公事罷了,但說句實話,做完我就感覺,目前的環境行政,一大半都是弄虛作假:郊區的污水橫流、空氣窒息,大型國企直接搞明排,環保部門說檢查沒問題;執法一把手說,國企根本沒辦法,誰也不敢動;什麼按日計罰,罰的企業似乎省里環保任務,左手罰了右手補貼做個形象工程;被關停的企業,我們打電話偽裝成批發商訂貨,對方說你們別擔心,關停是暫時的,我們馬上選址重新開業……這就是現狀。

可是我想說的是,這個狀況我們誰能改變嗎?可能不能,但是改變不了不代表我們要放任自流。

很多時候我看到我周圍的同學肆意地浪費,我感覺很悲哀,如果這一代人還視環保如無物,我們還能期待未來有什麼太多改進嗎?

當然我的這個答案本身有些偏激,我針對的是我學校里的現狀,可能社會上確實在垃圾分類等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學校給了我們一片凈土,可是大家依舊恣肆浪費、破壞。這還要怪體制嗎?恐怕不能如此偏心。


這二十來年來,估計中國最令人沮喪的專業之一,大概就是環境科學之類的專業了。
曾有同學說,當年做為這類專業的學生時,為治理某市著名某湖,全年級同學幾人一船,用濾網開撈的方式治理富營養化的爆發綠藻,那情懷與專業精神真叫人懷念。
噢,食品衛生之類專業的學生大概也挺鬱悶的。


本人是從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

首先這種科研型的文章我看不懂,這裡也沒給出它的計算模型,不清楚這個數130萬怎麼來的。
但是霧霾肯定是對人的健康有害是跑不了了。

這種科研型的文章的積極意義就是讓大家正確認識到霧霾等污染的可怕性和治理的緊迫性。

2013年以來,京津冀地區開展大氣污染防治,三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平均pm2.5下降30%以上了。環北京一圈的目標是17年底前下降到65,離35的空氣質量標準還有很大的距離。
任重道遠。

企業廢氣、能源消耗、汽車尾氣、道路揚塵等等等都是霧霾的罪魁禍首,產業升級還有很大的路要走,完成產業升級也是改善空氣的那一天。


有幸在前幾年和論文作者一起在洛杉磯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共同參加了某學術會議。
這篇文章主要是環境毒理與個人健康方面的研究,是目前西方發達國家比較熱的研究方向。看了問題的鏈接,沒有具體介紹計算的模型和過程,但是按目前國內的思路估計是美國的模型和中國的數據相結合進行評價,如果真是如此,結論可能與實際情況偏差較大,因為模型中必然有幾個係數是經驗數字。何為經驗數字,就是通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基礎數據積累統計得出的,決定模型最終結果是否接地氣往往都是樣本數據和經驗數據。而另一個樣本數據在中國能獲取到真實數據的途徑也並不容易。環保研究最難的、最花錢的、最耗時的往往是基礎數據的研究,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的積累和持續跟蹤,目前中國環保界因為政策和產業的大跨步,每年都有新的研究方向,每過幾年就有新的熱點,學術研究也必然會跟著轉移,畢竟經費從熱點領域來的好申請。亂七八糟寫了那麼多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趣的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可是你們想錯了,其實每個人都是罪魁禍首,我們每個人都在享用工業帶給我們的便利與快捷,以及和三十年以前比起來天上地下的生活質量。
甚至不說工業,關於生活。專家說炒菜油煙和焚燒秸稈也是PM2.5的重要來源,你們罵他們是「磚家」。但是,一個十四億人要吃飯,並且主要烹飪方式是炒煎炸的國家,一個農業大國,由這兩樣東西貢獻PM2.5並不是什麼難以置信的事情。
而環保是一項幾乎沒有產出卻需要巨大投入的產業。
改變產業結構,提高技術手段,大力開發綠色清潔能源,完善法律建設,加強執法制度,這是政府為解決霧霾問題必做的,政府一味懶政,對高污染企業關門了事,然而產業結構不變,治標不治本。執法力度不強,也是個嚴重的問題,政府部門反而監守自盜的也不在少數。
要說到我們普通人呢,環保意識不夠強也是真的。評論區也不要再吵了。


早都知道,死就死了吧


我就不說反對誰的觀點了,只是說一下自己的見解,為了防止撕逼,還是匿了吧。

節約是美德,也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環境問題真的怪落每個生活中浪費的人身上?太看得起我們吃瓜群眾了吧。
我不否認提高大眾環保意識的重要性,但是環境問題,至少在國內,是個死局。

在我看來,大眾的環保意識,比政府機關還高。
國內環境保護話題,真的比三四線藝人還慘,再大的是,熱度噌噌噌的跌,過兩三天就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
之所以國內環保一直半死不活,說到底還是高層不重視,出事了他們口號喊得比誰都響,風頭一過,又撒手不管。
但是這也不能完全怪他們。天朝,今時今日,還不能系統地完整地有條理地抓環保,這是各方面綜合起來制約的。
為什麼?也許就像某回答說的,環保幾乎沒產出(短時間內),還需要大量投入。
任你柴記者怎麼調查,也只能得到悲觀的無解的結論。這不是一個記者,幾場環境事故能掀翻的利益網。

我們能做的,只是盡自己所能愛護環境節約能源,達到心理上的安慰。

利益相關:環境專業畢業,已棄坑。


霧霾相對於吸煙的危害那是小巫見大巫了,吸煙的危害遠大於霧霾百倍千倍,每年因吸煙導致死亡的人數已超過100萬,同時我國二手煙暴露極為普遍。煙草煙霧至少含69種致癌物, 吸煙與「被」吸煙均可致癌,吸煙者壽命減10年,吸一顆煙相當於在pm2.5大於600的重度污染的情況下一天的吸收量,相當於5分鐘內吸收的等價於重度污染的一天的霧霾吸收量,吸煙經過肺部過濾再吐出來,能讓10平米的房間內pm2.5檢測器直接爆表,這也只是一顆煙的危害,每天抽一包煙常年的死亡數據積累能得出吸煙能減少10年的壽命,相對於霧霾對人體的損害頂多是減少2個月左右的壽命,像中國每年死亡大約是800人口,其中因為呼吸道疾病導致的死亡大約100多萬,這類死亡主因是吸煙和二手煙造成為主,霧霾有危害,但是相較於吸煙來說那是小巫見大巫了,每個人都收到過驚嚇,一次次驚嚇可能導致人的壽命減少幾天,但是不能總結為中國每年因為收到驚嚇導致過早死亡幾百萬的結論。
這個是估計把吸煙的導致的對人的傷害一股腦的都歸納到霧霾身上。


一直弄不懂此類說法。
這不是個風險因子、相關性的問題嗎?
哪么就成因果關係了?
證據是什麼?


無法證偽的東西,是沒有任何學術價值的。有研究這個的功夫,不如好好研究如何在現有條件下防治霧霾。

同樣的,我也可以說床上運動每年造成200萬人早死。你如何證明我說得不對?你要說你隔壁王大爺堅持床上運動活了100歲,我便告訴你,你王大爺本可活120歲的。


鄙人唐山人在穹頂之下這片子出現前的n年本地的記者就調查過本地癌症的發生率和種類,文章居然刊登出來了,說的就是癌症的發生率和種類在唐山是上升的態勢,用詞很是輕描淡寫,但是我看出來了裡面的玄妙。看了以上答友的評論我只能說,現在的教育真的很成功。


還好買不起北京的房子


對於500多個監測站的數據,我深表懷疑。


環境專業畢業。pm2.5再高,就算環境再差,也不會有人去克制。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哪天大家意識都增強了,我去哪裡工作呢(好自私)


生有何樂,死又何憂!


推薦閱讀:

3M為何壟斷了口罩市場?
大氣中是氣溶膠污染物的危害大還是氣體污染物的危害大?
霧霾嚴重,普通人可以狀告環保局嗎?
美國、日本和中國的 PM2.5 成分有什麼區別?由此可以看出之間的污染有何不同?
如何讓房間空氣乾淨?最大程度除掉灰塵?

TAG:健康 | 環境保護 | 空氣污染 | PM 2.5 | 霧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