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印度尼西亞?這個南海國家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熱帶地區,難有強國。


如果單從紙面上看,印尼幾乎是一個小巨人般的存在——人口總量大約2.5億、僅次於中印美,位居全球第四;陸地面積190萬平方公里,儘管只位列全球第15,不過海洋國土面積讓人眼紅——儘管這個領域,國際上沒有權威的排名,但可做比較的是,中國這種擁有1.8萬千米海岸線的世界級地緣大國,其所主張的海洋國土面積也才300萬平方公里——這還是包括所有爭議海域,而印尼這方面的數據,卻高達316.6萬!

尚算不錯的家底,再加上控制馬六甲海峽這個世界航運樞紐的優越區位,靠著這份本錢,看上去印尼完全有資格成為一個準世界級大國。

但現實並非如此:經濟層面,印尼年GDP剛剛跨越萬億美元大關,僅排在全球第十六位。

政治地位更是難以出手。中俄美這些世界級玩家自不必說,印度、巴西這樣的准大國,也比印尼高了好幾個檔次。甚至,即便是在作為小國聯合體的東盟內部,印尼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優勢,根本不足以充當東南亞小夥伴們的帶頭大哥。

為何看上去有準大國體的印尼,現實中卻只能在二三流間廝混呢?雲石君從地緣角度來做個分析。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群島國家,全國由1.7萬個島嶼組成。

群島國家的一個天然好處,就是有著大量的海岸線與港口——這是海洋時代對外交流的基本條件;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由於島嶼太多,印尼的國家地緣結構也不可避免的顯得支離破碎。

海洋的天然地緣阻斷功能,高度限制了各島之間的有效交流,具體到經濟層面,各島自成一體,國內經濟整合受到嚴重影響。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群島國家都有這個麻煩。比如日本,同樣由群島組成,不過它的國內經濟整合就十分不錯。

可是日本之所以可以做到,有其特殊的條件:日本本土雖然被分隔為四大島嶼(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但是整體地緣結構還是比較緊湊的,而且各島間的間隔都非常之小(像阻斷四國島與本州島的瀨戶內海,最狹窄處只有僅僅10公里寬,而九州島與本州島之間的關門海峽,最近處甚至連1000米都不到)。這種距離,比一般河流也寬不了多少,所以即便是在農耕時代,都不能有效阻斷各島間的交流,而以今日工業文明發展水平,影響更是被壓縮到極致。隨便一座跨海大橋,就能夠將各島輕易的連接為一體。

不過印尼不一樣。印尼國土呈帶狀結構,東西跨度極長,兩邊端頭僅直線距離就長達5000多千米,而構成國家陸地主體的五大主島:爪哇、加里曼丹、蘇門答臘、蘇拉威西、西巴布亞,除蘇門答臘與爪哇間相隔較近,其餘各主島間的距離都在數百公里,甚至1000公里以上。

海上距離的遙遠,使得各島間不可能通過橋樑等陸上基礎設施直接陸上連接,而只能靠海空運輸方式交流。

空運當然相對便捷,不過耗費太高,只適合那些高價值物品的運輸;海運倒是運量夠大,成本爺相對低廉,可航速以及裝卸貨物的耗時也未免太長了些。這種客觀缺陷導致印尼始終不能打造出一套規模化的經濟產業集群,更無法營造出一套完整高效的國內經濟體系。

同時,由於國土形狀極其散亂和不規整,國土呈現帶狀的印尼,它的邊緣地區與中部核心區的距離太過遙遠——像蘇門答臘西部與爪哇,即便能通過公路、鐵路相連接,這距離也依然太遠了點,交流的頻次和有效性受到嚴重製約。至於其它零散分布於海上的主島,跟本部核心區——爪哇的交流更是極其不便。

除了地緣結構的先天凌亂,印尼的陸域環境也很不怎麼樣。除了爪哇這個核心主島算得上是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剩下的四個主島大都是山林密布,尤其是西巴布亞,其島上的絕大部分地區都是高山雨林。

低地平原是大規模發展工農業的一個重要條件。需要大量的低地平原,雖然印尼這個國家陸地總面積算不上小,不過符合條件的低地平原其實並不太多,而且這些寶貴的低地平原,還都雜七雜八的散落分布於數千小島之上。

現代工業體系的集群化特徵,意味著印尼這些支離破碎的小平原,壓根就不符合於現代化工業體系的要求,唯一一個擁有大體量低地平原的核心主島爪哇,其總面積不過區區13萬平方公里,如此規模,壓根不能夠支撐有著兩億五千萬人口的印尼進入現代化。

而氣候條件,也對印尼的現代化進程形成制約。印尼地處赤道,全境高溫多雨,這對農作物生長來說也許是個福音,但對現代工業的負面影響卻比較大。

高溫環境下,人類的體力、腦力勞動效率,都會不可避免的受到嚴重影響——東南亞,尤其是南島地區,之所以在農耕時代始終沒有孕育出發達文明體系,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當然,隨著工業文明的到來,空調等降溫機器普及,腦力勞動者的困擾得到有效紓解。

但是腦力勞動的需求終究是有限的。對新加坡這種幾百萬人口的小國而言,它們倒是可以走高逼格路線,把國民全部塞進有冷氣的寫字樓。可印尼這類擁有2.5億人口的大國,不管它是想現代化,還是原地踏步,體力勞動註定是絕大部分人的僅有選擇。

而雨季也同樣對現代化形成困擾——每年三個月的雨季,嚴重妨礙了交通運輸、影響室外勞動的開展,甚至影響到勞動者的日常上下班通勤。這些影響都會代入到生產成本,反映在商品價格上,對印尼工業製造的競爭力形成掣肘。

地緣條件的各種不利,以及氣候條件的不適宜,使印尼紙面上的不俗地緣實力,在實際中大打折扣,導致它空有準大國的本錢,不過經濟卻一直在二三流間浮沉。

不僅是經濟,地緣結構的糟糕,還給政治帶來隱患,使它天然存在分裂的風險。

其實,近代荷蘭殖民者進入之前,印尼歷史上從未形成過完整的國家。

只是近代以來,憑著工業的強力加持,印尼群島各地緣板塊的地緣距離被相對拉近,這些支離破碎的島嶼,才有了政治上整合到一起的可能。

但是,工業文明的力量終究還是有局限的。以當代工業文明發展水平,把印尼一萬七千各小島政治整合,還勉強可以做到,不過要將各島間的地緣距離,拉近到經濟上高度融合的地步,那還是力不從心的。換句話說,各地緣板塊之間,不可避免的會因為各自利益,造成隔閡與衝突。當國家太平無事之時,這種內耗還僅僅只是體現在政治效率下降;但當國家經濟出現麻煩,或者有外來勢力強勢介入,這種地域矛盾就有可能升級,進而威脅到國家的完整統一。

而軍事上,這種帶狀且相互間相對獨立的散亂地緣結構,不僅加劇了印尼內部矛盾激化的隱患,而意味著,一旦印尼面臨外部大規模入侵,很難聚合實力,存在被各個擊破的風險。

正憑著看上去不錯家底,印尼總有崛起為準世界大國——至少是區域大國的期盼。、可支離破碎的地緣結構,卻嚴重的削弱了印尼龐大體量的現實價值。故而印度尼西亞多年以來,一直在大國幻夢與二三流國家的現實中鬱悶的輾轉徘徊!

當然,印尼對此是不甘心的,也想了許多方法,意圖彌補這種天然的地緣缺陷。那麼,印尼就有採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又對它,以及東南亞、南海地緣政治格局產生了哪些影響呢?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1節——印尼之第一部分。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讀者,可訂閱微信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文章。


如何評價印尼首次對非穆斯林執行伊斯蘭鞭刑教法?
手機就不貼連接了,自行站內搜索看看就懂了。


去看這部電影就知道了。(資源自己找,大部分視頻網站已屏蔽。)


《殺戮演繹》是由約書亞·奧本海默執導的一部紀錄片,於2012年11月8日在丹麥上映。
該片通過劊子手的角度記錄了1965年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的一場政治大屠殺。
中文名
殺戮演繹
外文名
The Act of Killing
其它譯名
我是殺人魔王
製片地區
丹麥、挪威、英國
導演
約書亞·奧本海默
類型
紀錄片
片長
115分鐘、159分鐘(導演剪輯版)
上映時間
2012年11月8日(丹麥)
對白語言
印尼語、英語


綠教國家,數次屠華。一言不合,沙里亞法。


越南是猴子的話,印尼就是爬行類,稱為一個國家極為勉強


一個小原因,熱帶地區自然資源豐富,人們不用為了生死存亡勞苦奔波,睡一覺香蕉就從樹上長出來了,大家就不要太拚命了吧。一眾國家與世無爭的生活了很久。


這不會又是雲石君的自問自答系列吧
印尼根本就不是個國家,你要問為什麼爪哇島不能成為世界大國,就好回答多了


1.地形因素決:島國,且之間距離遙遠,難以形成有效的統一管控,不利於經濟、政治、文化的一體化發展;
2.氣候因素:熱帶雨林氣候區,常年高溫濕熱物產豐富,影響人類自我奮鬥、進化、腦力及生產力落後(新加坡除外,基本盤為華人國家);
3.宗教因素:綠教國家,各種宗教矛盾,對於教徒的排斥,屠殺層出不窮(參照印尼排華);
4.歷史傳統:歷史上該國非統一國家,且未發展出高度的人類文明,其現代化被西方殖民化被迫推動,不具有內生文明動力。
綜上:印尼,看似強大,實則一直為不入流的熱帶島嶼集合體,


因為這個國家也挺綠的


因為沒有文化(軟體)。

暴力邊界

日本家庭VS中國家庭。日本的家庭制度更多的是類似於XP,而中國的家庭制度更多的是類似於XP的SP3版本。日本頑強的保留了中國的長子繼承製,這使社會的財富始終可以保持到一部分人手中,即使今天日本的農會勢力也是非常的強大,保證了這部分人的利益不受侵犯。而與之對應的是中國為了應對人口頻繁的增多和減少,這就勢必要破壞長子繼承製,直到甲午戰爭,日本農民人均的土地是中國農民的百倍,其實甲午戰爭的輸贏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註定好了。


我講的是制度*(軟體)對硬體的改造和影響。有很多讀者不認同長子繼承製,那我提一個觀點,你們認為平均主義好嗎?平均主義大鍋飯估計你們都吃過。就是現在農村還有很多土地撂荒是因為沒有勞動力,還有很多土地撂荒是因為沒有資金,還有很多土地撂荒是因為不會種地,還有很多土地撂荒是因為不懂市場導致年年虧損。


那麼問題來了,平均主義真的好嗎?呵呵呵。


熱帶國家在工業前富庶無比,巴貝多牙買加就比整個北美產值大的多,英國管理成本太高讓他們獨立


從印尼古代歷史來看,西邊的蘇門答臘島要麼是幾個小國爭雄,要麼是海盜集團盤踞,以馬六甲海峽為中心,控制東西海上航運。經濟嚴重依賴東西方海上貿易。
西邊的極樂鳥(新幾內亞)及其附近島嶼目前仍是未開發的原始森林狀態,甚至存在原始部落,之所以最後能划到印尼手中,很大程度是荷蘭殖民者的遺產,同時也是無對手的結果。
中部的爪哇島是整個印尼的核心,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是印尼文明的核心。從滿者伯夷時代到兩國並存時代,一直向馬六甲方向擴張。但囿於經濟勢力和人口限制,地盤和影響力非常有限,並逐漸式微。
綜合來看,印尼只有兩項指標符合大國的體質:一是面積,二是人口。但上千里分散的面積和分散的人口,又決定了經濟基礎的分散,經濟決定上層建築。除了海洋性和巴厘島基本沒有其它特色,古今中外。大國的崛起不是依靠經濟,便是依靠軍事。而印尼目前來看顯然並不符合。


國家民族認同本身就是個問題


推薦閱讀:

薩德事件,南海事件是否表明中國的柔弱外交或者國力並不強大?

TAG:國際政治 | 中國南海? | 印度尼西亞 | 南海仲裁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