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葯會停產,物美價廉生存空間總是那麼小?

最近同事生病幫忙找一種葯,以前很常見的葯,現在線上線下都找不到,想問問為什麼


廉價葯的概念:「廉價葯」這個名詞首次是在04年《上海醫藥》提出,「廉價葯」即為「便宜葯」。自2000年以來,我國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數次降低藥品價格以控制藥費增長,然而隨著藥品價格的調整,常有新聞媒體反映一些藥品因為價格下降而被生產廠家停產,部分臨床用藥開始從市場上消失。「廉價葯」這一稱謂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被提出的。也就是說,「廉價葯」是特定社會環境下的產物。
此處需要注意幾點:
1、學術界本來不存在「廉價葯」概念。不同疾病、不同治療方案的用藥成本差別巨大,對特定疾病、特定患者群體可以通過成本-效用分析對比不同的藥物治療方案的優劣。但是,藥品本身無法依據價格加以分類,「廉價葯」概念難以界定。
2、「廉價葯」並非全都「物美價廉」。藥品與其他商品一樣,也會自然更新換代,部分便宜的藥品會因為疾病譜的變化,臨床效用不如新一代產品,或者發現嚴重不良反應等問題被自然淘汰出市場,這些藥品已經失去臨床需求,它們的退市不會造成患者損失。

廉價葯短缺及停產的現狀:近年來,諸如「氯黴素眼藥水」、「復方利血平」、「銀翹解毒丸」、「三黃片」、「注射用紅霉素」、「鹽酸金黴素眼膏」、「胃舒平」、「乾酵母片」、「感冒通」、「膚輕鬆軟膏」等三百多種廉價好葯經常出現短缺現象,甚至銷聲匿跡。其中一些葯換個名稱或製劑形態就變為價格成倍上漲的新葯。例如,2元一瓶的「黃連素片」在市場上經常短缺,而8元左右的「鹽酸小檗鹼片」則能買到,其實根本換湯不換藥。而有些葯例如「魚精蛋白」在沒有新葯代替情況下已斷供。

廉價葯短缺及停產的原因:
1、定價機制不科學。2000年12月25日開始執行的《藥品政府定價辦法》第二章規定,政府定價遵循的原則之一是生產經營者能夠彌補合理生產成本並獲得合理利潤,但這一原則在實踐中並未很好執行。它背後隱藏的是計劃與市場之間的博弈。市場需要不斷依供求關係調整價格,但缺乏彈性的現行定價機制顯然已無法滿足。藥品價格不能與成本掛鉤,使得廉價葯生產廠家因利潤少而喪失生產廉價葯的動力。我國現行的藥品定價機制是「新葯新價格,老葯老價格」,這種僵化的定價方式使得許多廉價葯價格多年變化不大,廠家自然會逐漸減產、停產,或者索性替換其中一些無關緊要的成分,更改包裝、品名,然後以新葯的面目申報,以達到漲價的目的。
2、政府對藥品的降價政策偏離市場經濟規律。藥品降價「一降就死」現象由來已久,其基本的生成機制是,當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決定某一匹藥品價格下調後,其中部分產品的代理商就停止進貨,醫院也停止開放,藥廠隨之停產,並將同樣的藥品換個名稱,藥效相同,經改頭換面、重新註冊成新葯後高價上市,這樣一來,藥品降價不但導致了「一降就死」,而且還陷入了「降價變漲價」的惡性循環。
3、新葯審批制度存在漏洞。
a.新葯概念不明確。2007年10月1日實施的新修訂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國家鼓勵研究創製新葯」。但創新藥物概念不明,以至於許多廠家鑽了空子。

b.製藥企業存在重複、低質量競爭。我國現有通過GMP認證製藥企業4000多家,中小型企業佔大部分,普遍存在低效益、低管理水平、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較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者較少、銷售途徑不通暢以及盲目競爭等現象。SFDA在做審批決定時,不但要考慮藥品安全有效性,還需顧及中小企業生存等社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葯審批政策的執行效果。

c.新葯審批環節未明確相關技術部門的責任制度,且缺乏激勵政策。通俗言之,就是出了問題沒人承擔責任,高水平工作也不存在任何獎勵。
d.葯監部門的監督程序和監督責任不夠細化。這導致了,不能從根源上遏制審批權的濫用,也因為監督責任的模糊不清,使得主審集體負責制很難得到具體落實。
4、藥品集中採購招投標政策存在缺陷。實行藥品集中招標之後,對於生產廠家較多的普通藥品來說,降價是大勢所趨。而且,在藥品集中採購中,招標競價代價成本太大,老葯的利潤空間微薄,廉價葯往往不去投標,也有企業因為廉價葯中標價太低,成本價反超中標價而無法保證市場供應,最後停產。
5、「以葯養醫」制度阻礙廉價葯生存。這個原因最顯而易見,醫療機構的價值補償的主要來源就是藥品銷售收入。醫院和醫生自然更傾向價格較高的藥品,壓縮了廉價葯的生存空間。

才疏學淺,歡迎指正。


站在醫生角度,聊聊這個問題吧,老規矩,匿名。


1.先說你們喜聞樂見的,廉價藥品沒有費用,雖然現在藥品費用大多數都返不到醫生手裡,但是藥廠還是會給,醫院還是會收,醫院也會對比各個科室效益,你不能給醫院帶來效益,醫院是自負盈虧的盈利機構,不會賺錢的員工,會有什麼結果?

2.什麼是「廉價葯」?
所謂「廉價葯」是指所謂的「老葯」,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撿兩個最簡單的舉例:注射用紅霉素、青黴素G,青黴素還好,只是大醫院不太常見了而已,有興趣的可以找找紅霉素,醫院基本沒有,偶爾遇見個胃輕癱,只能讓家屬自己想辦法出去找。用外面的葯違規嗎?放心嗎?當然不,但是這也是沒辦法,藥房沒有,也不會有。因為作為抗生素,它們早就退出了臨床第一線,作為基礎抗生素,它們實在屬於起效慢、副作用大的。

3.為什麼藥房很少進這些「廉價葯」?
「人家x醫院x大夫三天就好了,你怎麼要一禮拜?一定是你水平太差!一定是你想我多病幾天好騙我的錢!無能!黑心!」我只是上個班而已,何必跟自己過不去,招惹這種是非,所以咯,我為什麼不能二代頭孢起步,多種藥品聯合?

「我上次打xx針皮試都不過敏,為什麼這次皮試就不能打?一定是你們醫院黑心!進了假冒偽劣藥品!」所以咯,我為什麼不只選進口廠家的藥品,反正抗生素過敏跟雜質有很大的關係。

「還要皮試啊,好麻煩/好痛,能不能換一種啊?」當然沒問題咯,反正1塊6的皮試費用去掉注射器的費用,還不夠護理部操心的,能少麻煩點護士,也有利於搞好同事關係你說對吧。


4.青黴素G皮試陰性情況下仍然有5%的過敏幾率,更別說還有遲發性過敏反應,5%幾率多嗎?不好說,但是「門診抗生素輸液人次100人/天」,一般醫院基本都達得到,也就是說從青黴素G開始使用,每天,都要有可能面對過敏性休克搶救。。。真心亞歷山大,那為什麼不用安全點的藥品替代呢?


已經拿著賣白菜的錢,何必逼自己操賣白粉的心?醫生不是聖人,我也要吃飯睡覺買房、我也有家人需要照顧,現在的醫療環境就是當年失敗的醫改營造出來的,因果循環,按照現在的情況以後只會更差,現在上班完全憑感覺,看人,遇到態度好講道理的,我願意冒點風險,能省幫你追求最好的效果和最低廉的費用,一看就是憋著勁兒找事的,你的治療宗旨只能是「但求無過」,你可以當蛇,反正我不願意做南郭先生,各位劊子手們,請自求多福,生病不如求神拜佛,它們宅心仁厚任你宰割!


------------------------分---割----線---------------------------
今年高考醫學院投檔不滿1/3,沒有人再願意當醫生,為什麼呢?

真令人心寒

----------------------再-------------割----------------------------

--------------------繼續掛--------------------------------------

---------------截圖留念-----------------供大家賞玩----------------------------------------------

—————評———論————區————截———圖———留——念———


這個問題沒那麼簡單,普通老百姓乃至於一般醫務工作人員都會認為是國家不支持/葯企坑/醫生要賺錢的原因,這個真的是不客觀的認識。

早在2014年下半年的的時候,發改委就簽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改進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大約有1000多重廉價藥物已經被放開定價了,並不是題中有些同學說的,國家對廉價葯的社會福祉漠不關心。

可是,實際上,即便在這個情況下,依然有很多「廉價葯」退出市場。

所謂「退出市場」其實有多重原因,一種是大家以為的「逐利必然」,二種是藥物的「自然迭代」。

所謂「廉價葯」,基本可以認定是基本藥品目錄中的藥物,其特點就是在相對低價下能夠保證一定療效。而諸如樓上有同學說的健胃消食片這種OTC藥品,其實並不能被歸類為廉價葯,只是一種對症的輔助藥品。典型廉價葯有,紅霉素、環丙沙星、甲氨蝶呤、丙咪嗪之類的。

以上這些藥物,價格確實低廉,效果則過得去,但是有一點需要和大家明確的是,它們的效果未必真的那麼」神「,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它們是真的有」成本效益「——臨床上一些替代藥物,效果會更好一些,而副作用則要少很多。只是相對於價格的提升,效益並沒有「顯著」提高,這個東西吧,雖然說起來」殘酷「,但是真的需要看怎麼理解了。

比如有個醫生同學說到的」紅霉素「,這個藥物確實好像對於胃輕癱是不錯的藥物,但是其效果真的就好過其他促動力葯么?未必吧!相對而言,替代藥品也未必貴到哪裡去,但是不要忘記,紅霉素本身的消化道刺激作用,也夠患者受得了。我傾向於認為,」紅霉素「之類廉價葯是因為副作用而不被醫生喜歡,所以它是正常被」市場「拒絕了。又比如,環丙沙星這個抗生素,似乎也存在」副作用「問題而被醫生拒絕吧,

這裡正好引出另一個話題,就是患者對於藥物的需求其實都是由醫生/醫院定義的。很多廉價藥物的消失,離不開醫生(醫院)因素——他們不開,則藥物沒有市場,需求不足,則無人生產。這裡當然有經濟問題,其實也有專業問題,比如上文闡述的」副作用「問題、還有其他,如抗生素的抗菌譜問題,等等。如果你是一個理性的患者,我感覺寧願相信醫生的責任心,也不要妄測醫生都是大尾巴狼,專門坑你——說到這裡,我自己也要喊冤:曾經有患者來看我的門診,在那說窮啊什麼的,要便宜葯,給他開了青黴素鈉,但是必須皮試不是?皮試是自費的好不?9.5一次好不?然後這位患者不樂意了,在門診就大罵,醫生不要臉,就想賺錢……最後還投訴,搞得我被扣錢。呵呵,往事不談了。

還有一個點,大家也容易忽視,就是知識產權問題。很多廉價葯其實都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也就是說,所有人都可以生產。而操蛋的是,中國基本藥物的採購都是競標的,面對那麼多能夠提供基葯的廠商,各自主管部門跑上來就壓價一半的現象,多得去了,因為這是」買方市場「啊——廉價葯怎麼會不賺錢?只要進基葯目錄,雖然便宜,照樣有錢賺好么(所以這裡還有權力尋租現象,不論)。

所以,很多藥廠的退出,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不是所有藥廠都能核算好其中的成本。當然啦,國家也是看到這裡的問題的,所以2013年有頒布過廉價葯不競標的通知,不過執行起來,似乎有些問題,後續沒有看到更多內容。


因為發改委最高限價的規定,導致有些葯生產一支虧本一支,產的越多虧得越多,當然沒人生產了、


很簡單的道理。國家定價低,沒利潤,就不生產了唄。
市場經濟,誰也不是傻子,也別自以為別人都是傻子。
藥商也是商人,追求利潤。舒樂安定最近在我們醫院斷貨了,據說是原來中標企業嫌太便宜不玩了,多少錢?4分錢一片,20年沒變。為啥不提價?國家規定不能提,惹不起還躲不起啊?如果放開定價,1塊錢一片,估計藥廠搶著造。
所以,很多醫院的兒科,小兒骨科萎縮,就是這個原因。


比如冰硼散粒狀,我家藥店賣3毛一粒,對口腔潰瘍非常有療效,但是誰願意賣,一粒還可以用好幾天呢~你覺得能賺錢嗎?為什麼我家還在賣,因為這個就當給顧客帶了,為什麼還有藥廠生產,以我的學識來看這個時代經濟的變化無法理解了。正是如此,很多地方都不賣這個葯,我覺得它的生存空間的確也不大,所以很多藥廠都願意製作成噴霧或者其它看上去高大上的藥品來替代它,價格可以抬高到原先的50倍以上了。
紫金錠也是超好的葯,好像最近都進貨不到。嗯,當然單賣真的沒錢賺。
當歸養血糖漿,我家在賣,以前痛經的時候喝一下效果非常好,大概賣10塊一瓶吧,一瓶蠻多,可以喝蠻久的,味道也不錯。但是我跑了成都十家左右的藥房都沒看到這種葯,有一種葯標明加了點阿膠,其實我覺得肯定就是加一點點意思下而已,要賣到三十多塊錢一瓶,效果還沒有10塊的好。

但是你想想,誰願意做只賺幾分錢或者一兩塊錢的生意啊,就像賣創可貼,單賣很多藥房雲南白藥的要賣5毛一張,超市一塊錢一張,我們店裡還能賺幾分錢吧,一般賣一塊錢5張,因為不靠賣葯賺錢,所以家裡藥店很多藥物都是幫老百姓帶的一樣。


既然沒有多少藥房願意賣這麼便宜的葯,那麼廠家繼續生產不是賠本賠死么,所以開發新產品看著高大上一點,盒子一換,賣價上去了,所以停產了原來不賺錢的唄。

對西藥不是太了解就不詳細寫了,不過像5毛錢一板的氟哌酸,真的沒什麼錢賺啊,所以有好點的可以買到好幾塊錢或者更多唄,利福平眼藥水對眼部感染超級有效果,一元錢一瓶,真的不漲價可能以後沒人願意賣了。
——————————————————————————————————————————
中藥這幾年也漲價,因為藥材蠻緊缺,中藥講究道地藥材,很多藥材無法按現代科技的思路培養,會失去藥效,比如人蔘,而且自然環境的污染之類的也讓藥材蠻受影響,其實我們吃的食物營養也有一定影響了,短期培養的肉類食物真的沒有土法養的肉類食物好吃,蔬菜水果也是這個道理。後面這些是我的感慨罷了,不要亂撕,不回復撕逼評論。


有一個可能是副作用太大,以前可以用,現在慢慢被市場淘汰了
還可能就是太便宜了,需求量不夠大,等等


醫院工作者 藥學專業 關注一下這個問題 順便提一下自己的淺見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意見分為外部和內部兩個因素 在解釋的時候我會相互穿插 思維比較混亂 因為關於這個話題 太難解釋了 我也只能是仍一塊磚頭 下文開始

關於物美價廉的藥品消失的主要原因 我認為就是因為其本身的價廉 既然價廉 那就沒有醫生的空間 在同樣能治病的基礎下 能搞定工作 又能獲得額外的收益 請問 各位有時間看鄙人淺見的各位 你會如何選擇 當然 這是醫生的個人問題 也是一種內部的原因 對於這樣的疑問 有人會說 醫生應該有醫德 應該為病人著想 是的 各位 如果在國外的醫療體制下 我絕對支持這樣的說法 因為人家是所謂的三高職業 但是在國內普遍存在的狀況是 貧富差距的極端化 剛進醫院的小醫生 累死累活拼在一線 卻往往沒有錢拿在這裡插播一句 在某醫院 醫生在未取得執業醫師 輪轉的第一年 不拿獎金 每個月工資只有一千塊 大家可以琢磨琢磨 這錢怎麼花
其次 問題在市場 中國的藥品市場是一個奇葩的市場 不要以為我是說著玩的 在世界範圍內各個國家關於商業都向市場開放的前提下 中國的藥品市場依然是由國家管控的 特別是藥品的市場定價 更奇葩的是所謂的基葯目錄和藥品託管 其實有一位答主說的沒錯 國家為了讓各位群眾能吃得上安全 便宜的藥品 是費了一點心思的 其中最牛的 就是所謂的基本藥品目錄 這個本來是保證人民最基本用藥的舉措 跟藥品託管纏在一起 就產出了一個怪胎 這個怪胎所帶來的奇怪現象就是 明明出現在國家採購目錄的好葯 價格也便宜 可是 在醫院 就是買不到 為什麼買不到 很簡單 藥廠為什麼要上基葯目錄 因為不上基葯目錄 住院病人的藥費不能報銷 住院病人的藥費不能報銷 病人就不願意用 病人不願意用 那就會和醫生鬧 那醫生不願意讓病人鬧 就盡量開基葯目錄上有的葯 當然 基葯目錄上有的葯 往往都是有利潤的 但是也有一些當時為了上目錄不惜壓到最低價的 基葯目錄一般兩年一更新 在這個間期內 藥品原料?藥品託管費用都在漲 漲到廠家認為在虧本銷售的時候 那廠家就不再供貨 這個廠家不供貨 有人說還會有其他廠家還有呢 那同學們 你們真是圖樣圖森破 舉個例子 看看中國市場上的西地蘭 大家就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意思了 看看 最近定價剛剛放開後飛漲的地高辛 我想 大家應該都明白了吧
最後 就是藥品的自然淘汰 有很多不適宜大家使用的藥品也在淘汰 比如原來有個治頭疼的安乃近 治發熱的氨基比林 但是大家注意 黃連素 和小檗鹼不在此列 因為這兩個就是一樣的東西 至於為什麼要變身 原因很簡單 用黃連素申請在基葯目錄里的價格沒法賣了 只有換個身份 加點價 繼續賣 一般這樣的葯沒有醫生加成 為什麼 因為成本本來就抬高了 平時用處不大 銷量就算是做了也提高不了多少 最後 就算是改個名 價格也真不高


多少年以前,很多人身體不舒服了,都喜歡去醫院吊水。不管是感冒了,腹瀉了,還是酒喝多了,彷彿所有的疾病吊個水就很快能康復,是傳說中的靈丹妙藥。
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的大輸液都是玻璃瓶裝的,除了像百特這樣的國際品牌。
突然有一天,國家出台了新的規範,要求大輸液產品全部改成軟袋包裝。
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發生了,那個時代,中國人還沒有自己的大輸液軟袋包裝生產線,只能依賴進口。有一家義大利的品牌,每年為全世界不過生產幾條線,突然來自中國的訂單超過了其幾年的產量。義大利人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又有點莫名其妙的天上的餡餅「崩潰」了。
這裡還有一個花邊式的典故,有一個叫Mars的香港「小明星」,靠著中國政府的這一規範,代理國外的製藥設備,一下子發了家。國內的製藥企業,一下子都上了進口的軟袋大輸液包裝生產線,光有生產線還不夠,還得提供軟袋耗材。Mars一邊代理著老外的設備,一邊開起了專門生產軟袋的耗材工廠。後來,他發了大財,公司也在香港上了市。

而那些年,國家對大輸液招標採購的價格是多少?
不到1塊錢!
生產線的成本是幾千萬,GMP認證還得上千萬,工人得發工資……
一瓶普通的純凈水,僅僅是經過初級過濾的,在超市都能賣到兩塊錢!
而符合GMP標準,經過滅菌的,光包裝和滅菌成本就至少要1塊錢的大輸液,國家招標採購的價格不到1塊錢!
這像話嗎?
怎麼保證藥品的質量安全?


物美價廉對消費者來說當然好。

但是:

第一,你以為「美」的物很多其實根本就「不美」。你以為好用的葯很多根本不好用或者副作用太強,以前太窮了或者技術太落後了實在沒辦法只能湊合,現在再讓你那麼湊合著你又該罵醫生罵藥廠了;

第二,米賤傷農。藥品的價格要是低到葯企無法在它身上獲得與行業平均利潤率(考慮風險)相當的利潤率,人家憑什麼要生產?市場經濟了好么。

第三,邊際效用遞減。如果一種20塊的藥效果比10塊的好一倍,那正常情況下40塊的葯比20塊的肯定好不了一倍,80塊的比40塊的能不能好10%都難說。這是經濟學規律,得尊重。


看了各種評論,想說幾句如有不對歡迎指正。一句話人性,不管怎麼做,都會有人罵你,至於碰到不理性的患者你真的做什麼都是錯的。


讓我想起了甘草片…


很簡單啊
沒錢賺
你自己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個藥廠老闆,一瓶葯才賣兩塊錢,一百片,夠吃一個月以上
想想就知道這葯能賺條毛錢啊
還要佔用一條生產線

你是老闆,你會怎麼做?

我覺得吧,現在賣一兩元一瓶的葯,都不賺錢
應該都是為了搞好與政府關係,按政府要求生產的
但如果有其他辦法搞好關係,那麼,這個葯就可以停產了

至於造福人類?
小朋友,你想多了
你是個藥廠老闆,你手下養了一堆職工
你有家人朋友
你必須先考慮造福這些你身邊的人類
而根本不會考慮八杆子打不著關係的一個陌生病人


價格高才有利潤,你說一台筆記本和一雙襪子哪個利潤率高?只要製藥行業達成一致,共同抵制低價葯的生產,利潤不就自然而然上去了嗎?美國好像就是這麼乾的,醫生,葯企和保險公司聯合起來把葯價抬到天價。對了,不要以為葯企對醫生的賄賂之在中國有,美國也很常見,看看60 minutes幾年前一的一期節目就知道了。


找不到葯首先就是藥品信息的不對稱,醫療機構明明庫存很多,但消費者卻不知道。前面幾位也從藥品短缺方面表達了觀點,我也從個人角度說說我的想法。
①商品經濟的驅動力就是利益,沒有利潤或利潤小的藥品藥品流通企業不進葯,完全可以選擇進些利潤高的替代藥品,沒有流通市場,葯企自然不生產。
②另一個方面看也是這些便宜的藥品的換代更新,有些廉價藥品雖然有功效,但副作用比較大。科技的進步已經研究出可以替代的副作用小的藥品,就像昨天在微博上求助的威爾遜病患,需要終生只要控制病情,目前也有可代替副作用小的藥品。

如果要找到某些「小眾」的藥品,建議可以在尋葯平台上看看,關注過兩個還不錯的。
①去年國葯和阿里做了個尋葯平台,輸入藥品的通用名,就能查到不同區域的哪家醫療機構有存貨,優點是後台自動跳轉,效率比較高,依靠國葯大數據,數據比較全面。
阿里健康聯合國葯上線公益尋葯平台_健康_央視網(cctv.com)
②葯事網,優點是人工回復,缺點是在微信後台留言,等人工回復,流程比較長。
③找葯寶典,優點是可以找到港澳台藥品信息。有代購嫌疑,存在法律風險。


很簡單的道理

利潤都是10%

1塊的葯的10%只有1毛

100塊錢葯的10%是10塊

藥效都一樣,如果你是藥廠,藥店你賣哪個?

別說什麼薄利多銷,這是剛需,沒有說便宜了就多吃一點


我老公說沒利潤


我國有一種藥品定價制度,所有藥品由中央統一定價。
凡是ZF定價最終都會失敗,因為定價分兩種,定高了百姓買不起罵人,定低了藥廠不做了,百姓還是罵人,計劃經濟的落後性還沒被體會深刻。


一個通過GMP認證的葯企每天的成本要多高你們知道嗎?

一些廉價葯主要是口服固體製劑,少數注射劑,氣霧劑,我就想說口服固體製劑用的最基本水經過預處理,反滲透,去離子等數道處理工序,生產的環境是一個常年18-26度,濕度45-65%RH,空調系統都有數個過濾器,房間的微生物菌落數是能數得過來的。一個葯的從原料到變成商品至少4個工序,5次檢驗,出廠時還要帶有可追溯的標籤,才買個幾塊錢。能保持不虧本就不錯了。如果不是有的葯企為了承擔那個所謂的社會責任,這些廉價葯十年前就絕種了。

其次,網傳某廠地高辛十多年保持一個售價,現在68元一瓶,出廠價也就10元不到,你以為是美元嗎,全球硬通貨,每年通貨膨脹2%以內。接著知道為什麼這麼貴嗎?因為一級二級經銷商知道國家不限制定價要漲價了回購市面上的地高辛,囤貨,然後召見媒體,聲稱貨源緊張要漲價,然後漲價,這個你們知道嗎? 你們知道這些經銷商併購原料廠商,控制源頭,自己做渠道,控制下游。
現在覺得貴了,那是一個開始。

如果和羅氏,葛蘭素一樣的定價,中國葯企也有錢能研發,買專利,做資本輸出。不可否認我國的確與歐美有著數年的差距,但是這個差距靠著現在這樣畸形的競爭,沒有健全的制度去規範和完善,以及媒體的不作為,百姓的盲從,毀掉的是國人的醫藥工業信心。沒有高質量人才的加入,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最後只能淪為仿製葯的天堂,不對,還做不過印度人。呵呵,原料葯做不過印度人,我們要買印度的原料,因為含量做不到。國產輔料是個坑,被陶氏等甩了不知多遠,國人模仿能力好,輔料物理性質,粒度都一致了,可是做成藥,溶出度,崩解比不上原研,做個穩定性加速,我的神啊,有關物質怎麼這麼高,多少葯企哭暈在廁所。說說一把淚,閃了。。。。。


我一姐姐在醫院藥房和外面藥店都工作過,她告訴我,一般去藥店你會發現很多葯你買不到(也就是物美價廉,效果好的),比如西瓜霜噴的粉,治口腔潰瘍特別好,好像才幾塊錢,藥店有,但他一般不買給你,藏起來,然後給你推銷貴的,效果一般般的。廣告上一些不錯的葯,它也不賣。
在醫院也一樣,醫生給你開藥有提成,如果遇上大病住院,開的葯里有很多是不必要的但不會讓你有性命之憂的,but可以讓他們狠賺一筆的。而關於消炎藥有便宜的十幾塊的貴的幾十塊的,醫生肯定會給你用貴的,但十幾塊的效果其實很好。
我姐說過一句話,她說你不知道現在中國人坑中國人有多狠。
我自己也有體會,去醫院看咽炎,醫生給我開了400多的葯,白蕊膠囊香菊膠囊,一盒裡大概有3板,你知道醫生給我開了多少盒么?各五盒!我說這真是要把我吃死!
我並沒有接觸過醫藥的內部,有些只是我聽來的,如有不恰當之處,勿噴。


推薦閱讀:

微店網可靠嗎?
銷售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TAG:藥物 | 銷售 | 生產 | 物美價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