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看《環球時報》的人都有什麼特點?
有82.5%的《環球時報》讀者,個人月收入不超過5000元。
有42.4%的《環球時報》讀者,個人月收入不超過3000元。
有77.7%的《環球時報》讀者,家庭月收入不超過8000元。
有55.8%的《環球時報》讀者,家庭月收入不超過5000元。
27.6%的《環球時報》讀者只有高中或以下學歷,考慮到有些讀者還在上學,扣除環球時報讀者裡面,15-19歲年齡段的讀者為比例4.5%,即23.1%,也就是約1/4的《環球時報》讀者已經過了適齡年齡但沒上過大學或大專,最高學歷即為高中及以下(包括初中)。
以上數據全部來自於《環球時報》在自我介紹PPT公開披露,原文鏈接:環球時報中文版2014年媒介資料第28-32頁。
02-03 補充:評論中有人提出以上數據是八年前的,我首先請各位讀者注意。
其次我想詢問此說法有何依據,是否能提供出處?至我手頭的ppt是2014環球時報自己製作的。
02-04 再補充:我已經通過我的關係問了環球時報相關人士,數據第一次採集是2008年,在那之後歷年引用,並根據實際或有微調。至於2014年數據他們認為基本上是反應現狀的,原因:1,近年來紙媒衰退已經已經是明顯趨勢,高收入中收入群體閱讀習慣逐漸轉向無紙化閱讀。這是全行業趨勢。2,另一方面,很多收入增長快的群體,如大學畢業生,22~30周歲收入快速上升群體對環球時報的興趣減退,脫離樣本行列,而時報的訂閱和購買人群,忠實讀者大都收入穩定。這導致,環球時報讀者收入增長遠低於社會平均,這個數據他們認可基本表達2014年情況並收入PPT。為了改善讀者結構,對航空公司贈閱20萬份,廣告收效不高,但維持住了報社整體面貌。關於數據時效性爭論應該可以結束了。
以上數據需要考慮到兩個影響因素,一、數據出處為《環球時報》自身,PPT的用途是《環球時報》對外界介紹《環球時報》招攬廣告業務用資料。因此以上數據可能(不代表一定,僅是有可能性),經過《環球時報》美化。二、環球時報發行量約兩百萬份,其中22萬分即(10%)是對各個航空公司的贈閱,贈閱對象——航空乘客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應該高於平均,這點對數據的影響應當被考慮。
參考閱讀:督公答案: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268199/answer/84651654
再從廣告投放市場來比較一下市場(廣告投放者),對各個媒體接觸到的讀者價值的估價。首先我們採用統一的信息和數據來源——媒體資源網
環球時報2015年廣告價格
在上述PPT,環球時報選擇了《中國經營報》,《南方周末》,《經濟觀察報》,《21世紀經濟報道》作為對比對象。我追加了《南方都市報》,《新京報》,《今晚報》作為對比樣本。比較的基準選取「每份報紙在第三版(僅次於頭版的最顯要位置,因有些報紙不在頭版和第二版刊登廣告)刊登整版彩色廣告的價格作為比較,然後把這個價格除以其發行量(以千人為單位),得到千人成本。再以其他各報紙的千人成本除以《環球時報》的千人成本,記錄為比例係數,把各個數據匯總如下:
從上圖可以得到信息:
1、環球時報的發行量是最大的,廣告價格為倒數第二,僅高於《今晚報》,但今晚報的發行量只有《環球時報》的1/3。
2、環球時報選擇了《中國經營報》,《南方周末》,《經濟觀察報》,《21世紀經濟報道》作為對比對象。(PPT第32頁)。這四家報紙,每一家都比環球時報發行量少,廣告都比環球時報價格高。比例係數高達數倍。為了通過廣告影響《經濟觀察報》的每千名讀者,企業願意花8倍於《環球時報》的錢,至於其他幾個刊物,分別是5.4倍,3.11倍,4.09倍。
3、《環球時報》和定位「商業高層管理人士,政府官員,都市白領,學者,知識型讀者,商務管理階層」的報紙相比沒有優勢,和同為瞄準百姓大眾的都市報晚報相比較,也同樣出現了發行量大但廣告價值估值低的情況。南都,今晚報和新京報(北京本地城市報),也都高出《環球時報》甚多。
從媒體市場的角度看,《環球時報》的讀者群的商業價值要比其他刊物的讀者群的商業價值要低一些。
以上皆為客觀數據及客觀數據的尋常推理,不加評論。
至於這種局面怎麼形成的,可參考本人另一答案。
環球時報是怎樣一個媒體?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問:話說,這個用戶人群比例與國人的可支配收入比較是怎樣的呢?
答:首先要防止一個常見概念性錯誤,那就是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理解為平均工資,大謬不然。首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子(居民收入)部分,是扣除了各種五險一金以及個人所得稅的,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稅後收入」,到手收入。其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母是居民,也就是包含沒有收入的或者極少收入的退休老人和未工作孩子。舉例來說,一個五口之家,兩個人上班拿工資,兩個老人拿退休工資,一個未成年人讀書還不掙錢,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統計的是這家按人頭計算每人可支配的錢。兩個人完整收入,兩個人退休工資除以五個人。
以上海為例,撫養係數約為40%,但是這個撫養係數的少兒部分是以14歲為界限的,如果擴大到大學畢業的22歲,應接近50%。即每10個勞動年齡人口撫養著5個沒有收入的老年人或者未成年人。
為了便於計算,我們假設全國的撫養係數45%。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也就是說,稅前平均工資大概在28844/0.9*1.45,約等於46470元,即3872元/月。
目測下來,環球時報柱形圖裡平均的收入大概也就在3500/月。換句話說,環球時報讀者群低於社會平均。而且要注意,這個樣本群體不全然等於全國平均,因為該樣本只能代表《環球時報》所能到達的區域,考慮到城市報刊亭和有閱報習慣的地區,其收入情況應該好於全國平均(因為環球時報有很大比例發行是在全國8個大型城市),如果考慮入這個因素,那麼:
從統計學意義上看,環球時報的讀者收入低於其所在環境區域的社會平均水平。
引用資料:
人均可支配收入
江蘇經濟網
http://tjj.stats-sh.gov.cn/rkpc/moban.asp?id=4299
———————————————
引用 @Homer 在本文下評論
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年平均工資,非私營企業¥56339/年(¥4695/月),私營企業¥36390/年(¥3032/月)。就業人數77253.0萬,其中私營企業14390.4萬。推算,全國月平均工資為¥4385。
按照所提供的個人收入柱圖,¥4000以下佔71.1%,¥5000以下者佔82.5%。即使¥4000-5000區間中平均發佈,該報紙讀者群中低於全國平均收入者仍高達75.5%。如果以其他數據段為參照作擬合分析,比例恐怕會更高。
竊以為,個人收入對媒體讀者群的分析更能說明問題。
---------------
評論:國航發環球時報呢。精英也看。
答覆:在環球時報發行的200萬份中,有20萬份是贈閱給全國航空公司的,不僅國航,東航,南航都有。並且,該贈閱集中在北上廣等大城市之間的商務航線,在幾年前贈閱量為10萬份的時候,上海航班發行量就有3萬份。如果我們同意上述贈閱的對象的收入和學歷高於環球既有讀者群體的收入和學歷水平的話。那向航空公司贈閱這個市場策略有效地提升了《環球時報》讀者群體的平均收入水平和平均學歷分布。也有利於提升環報的品牌形象和廣告價值。
我來說說我的經歷吧。
很巧,我同時都是《環球時報》《南方周末》《參考消息》的忠實讀者,均為10年+。後來不怎麼看不是因為不喜歡,而是網路媒體發展起來,沒那個必要去買報紙。
喜歡上《環球時報》和《南方周末》基本上都是在90年代末,標誌性事件為大使館被炸(喜歡看《環球》的開始)和劉秋海事件(關注南周開始)。而參考消息純粹是想看下外媒怎麼報道我們的,雖然我知道參考上的都是好消息,但好消息裡面的措辭很多都跟我們的不一樣,更何況壞消息也有一些。
順便說下某些南方系核心讀者群,如果連劉秋海事件都不知道的話,你們的資歷遠不如我。
其實從我喜歡上這兩份價值觀截然相反的報紙的契機可以看出,這正是兩份報紙的擅長所在,簡單總結就是:外事不決問環球,內事不決問南周。在那個諮詢不發達的年代,環球時報是難得的所有新聞都是跟國外有關的,除去一二版的時政,還有各地風情習俗,國外娛樂圈子等等,固定日子還有些歷史事件的介紹,非常適合開闊眼界。
南周就不用說了,一直在追尋公正公平公義,劉秋海事件中鐵肩擔道義,不惜四次被告四次敗訴,依然不改其英雄本色,此時的南周,稱得上「硬骨頭還是有那麼幾兩的!」
我從來不覺得環球和南周衝突,直到2008年3月14日。
說實在的長平那篇李克忠文洗地水平太低,被環球噴也是活該。南周從此走上了邪路,環球也跟著走上了老路,對掐至今。
至於我的收入,扣除五險一金以及其他各種苛捐雜稅每月8000+,曾經一度上探到1萬+,不管怎樣,在鳥市是足夠了正好手邊有今天的環球時報,拍張照片來看:
環球時報經常在「答讀者問」欄目回答登載一些很容易查到的信息——注意這個「容易」是針對網民而言的。只要你會用最簡單的搜索工具,就能瞬間得到圖文並茂的資料:
由此,我大概可以推斷,環球時報的多數讀者沒有真正進入網路時代。他們或許也通過不同的途徑使用網路,但只是把網路看成電話和報紙的廉價版,並不能真正利用網路的交互性,也不能有效篩選網路信息。這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什麼環球時報可以公開鼓吹網路封鎖的正義性——它的讀者對更好的網路服務並沒有需求。
參見:如何看待百度將血友病吧歸還給原吧主?是一次網民的勝利嗎? - 馬前卒的回答
其次,我的想法是通過廣告來推測讀者的身份。畢竟廣告投放者不會亂花錢,必然是認定讀者和自己的顧客有極大重合才會買版面。但我發現在環球主版上幾乎沒有廣告,然後我想起來一個事實——環球時報、《讀者》、《知音》是中國少數幾個不依賴廣告也不用行政推銷,只靠報刊售價就能賺到錢的媒體。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的成就,意味著他們在某些話題上比那些需要討好資本的媒體更具備「獨立性」。絕大多數報刊的發行是虧損的,賣一本虧一本,靠廣告才能賺錢。他們的上帝是廣告商,而不是直接去拜讀者)
不過,以我日常生活的經驗,《環球時報》的讀者和《參考消息》的讀者有極大的重合度。我在報刊亭經常看到兩者一起被賣出,所以《參考消息》的廣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環球時報》的讀者身份。
下面是《參考消息》中縫廣告,非常強調「非轉基因」。而且每一版的中縫都是同樣的食用油廣告。
有意思的是,環球時報上唯一的顯著廣告也是食用油:
食用油廣告似乎說明,《參考消息》和《環球時報》的讀者往往就是去超市購買日用品的家庭成員。至於其他廣告么……惡俗程度和弱智程度都很不一般,非常接近社區中哄騙中老年人的騙子,或是八心八箭候總的同行:
由此看來,《環球時報》和《參考消息》的讀者群包含大量的退休職工和受過教育的底層人口,這的確是一個和互聯網時代脫節的群體。但是也不盡然,因為偶爾也能看到一些中低檔汽車廣告:
十幾萬元的准運動汽車,比較符合基層職員和技工的購買力,退休老人是不會考慮的。雖然這樣的廣告佔少數,但也說明《參考消息》對政府-事業機關的影響力,是否能延伸到《環球時報》的讀者就不好說了。
手頭信息就這麼多,所以沒法說的更多。但無論如何,紙媒是一個迅速死亡的行業。就算《環球時報》自己能通過發行賺錢,但如果其他報刊都死了,《環球時報》自己是沒法獨立養活報刊亭和其他實體發行承包商的。所以,這個讀者群無論是誰,都將很快成為一個歷史話題。至於新時代到底怎樣……雖然《環球時報》可以喚起在新時代的開端呼風喚雨,卻我不看好它在新時代的未來:
參見:如何評價李毅吧 2016 年 1 月 20 日出征 Facebook? - 馬前卒的回答大陸年輕一代正在急切地尋求、探討21世紀意識形態。現在雖然還處於混沌階段,但僅僅一小部分覺醒的自我意識已經相當可怕,大大超過了任何官方機構的預期。誰能掌握這個趨勢,誰就能掌握未來的文化制高點。
當然,眼下這場運動看起來是站在官方一邊。但對於完全與時代脫節的舊制度來說,呼喚出自己無法理解的力量絕不是什麼好事。無論這股力量是被有意鼓動起來的,還是完全自發的,都意味著舊式上層建築的末日將臨。.
相關回答:
《井底望天財經周報》的策劃者「井底望天」是怎樣的人? - 馬前卒的回答
摘自網路,出處不知:
望京那些外企的門口總有賣報紙的,一到下班就喊:大哥大姐們——受了一天洋鬼子的氣,買份《環球時報》吧!
貼標籤的都給點了反對。
真逗,一份報紙還能看出個高下來?某些人自視太高了吧?看個環球時報就是無腦憤青、反美仇日?看個南方周末就是未來希望、自由標杆了???黨國每天給我發五毛錢買報紙用??你們嗤之以鼻的新聞聯播,還有很多財富和社會地位都可以秒殺你的人喜歡看,又說明了什麼??一個小學沒畢業的人喜歡玩知乎,一個博士生也喜歡玩知乎,所以他倆一定是一類人??
這個題目問的如此絕對——看《環球時報》的「都」是些什麼人。既然如此一杆子打翻一船人,那不管你回答「都是」怎麼樣的人,我只要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證明你說的不對,並且事實上,這種反例太多了。
我一直以為,在知乎,人們差不多已經認識到人是複雜的、多面的,任何人都不能僅從一個動作對某人下定語,一個喜歡小動物的人不一定當然地孝順父母,一個小偷也有可能捨命救人,看過日本小電影不代表將來會變成強姦犯,對山區兒童捐錢的人也會為了新歡拋棄結髮妻子……然而在這個答案下面,我悲哀地發現,還有很多人,抱著「因為你看了xx,所以你一定是一個xxxx的人」。
如果說什麼是文革思維,這就是。
————手動分割線————
我大學時候就喜歡看啊!
基本每星期買一次,同時還買《南方周末和》《人物周刊》。
你們不覺得,在大學那種年紀,多看看不同觀點有利於好奇心的滿足嗎?
看到「貼標籤」的回答真是讓人不爽!
小學開始看「環球時報」,當時的小軍迷,除了軍事版面其它不看。後陸續接觸到了「世界軍事」、「艦船知識」等雜誌,接觸「環球」的時間有所減少。
起初那時啥都不懂,覺得「環球」上的軍事知識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初中時候基本處於每天一份「環球」加一份「參考」的狀態,不是軍迷了所以軍事版面不看了。
那時十分感慨於他們有這麼多駐外記者。同時喜歡上「異域風情」版面,開始喜歡旅行。
高中學業相對緊張,看報紙的時間有所減少。
常看「環球」的社論版面。【當然有些社論還是十分扯淡的,在語文作業里用於批判】
認識了一些牛人。例如零點的董事長袁岳,欽佩他的學習能力並在微博上關注了他。
大學接觸網路的時間多了不少,基本不怎麼看報紙了。
到明顯感覺「環球」的質量下降的很嚴重。【好像08年之後就不行了】
當然也因為網路接觸到了別的更加牛的人,同時對一些問題追查下去,顛覆了很多觀點。
到偶爾還會買報紙看。
同樣的「南周」是從初中開始看的,也看了很多年,了解了很多「環球」上沒有的民間的事。
其實我沒覺得說看「環球」的人有多可惡,看「南周」的人有多先進。
我兩份都看,而且我覺得「環球」上的有些社論還是很不錯的,也沒說「南周」上的社論每篇都精彩。環球那全球部署的記者是國內很多媒體難以企及的。
看報紙這事只有「閱讀」沒有「正確與否」
都是趙家蔭蔽下的人。不過話說回來,阿Q們就別瞧不起蒙蔭的了,你們不也想姓趙而不得么,轉臉就「你也配姓趙」,這種我得不到的我就阻止別人的low逼勁,還比不上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狐狸。
高中生。
當時高中班定的報紙有《環球時報》,《參考消息》,《青年參考》,那會看得時候覺得簡直整個人都是高端大氣的。
不知道現在高中生還看不看這些貨有一點可以肯定,喜歡環球時報的肯定不是樓上那些你國你國你國黨。看以上那些答案,我差點以為走錯了網易評論區。
恕我直言,根據題主的意思,「喜歡」一詞帶有「價值認同」的色彩。
我的觀點如下:
1.民族主義者,如果可以的話,我願意加上狂熱一詞。
2.持陰謀論者,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3.大國沙文主義者,尤其喜歡把新聞標題中的「中國」換成第一人稱。
4.認同現實主義者,政府這麼做,必有良苦用心。
手機碼字,歡迎交流!
題主是不是也覺得聽民謠和搖滾就有了高人一等的趕腳?
我來說說吧,從小特別喜歡看報紙雜誌,應該是有資格的。
首先,介紹一下自己的報刊雜誌的閱讀經歷:
初中開始看環球時報,參考消息和世界軍事。印象里剛開始看環球的時候,它還是個周報,到後來是一周三四次,具體記不清,到最後才是那天都有的。那個時候還喜歡看英語廣場,家裡現在家裡還有好多英語廣場,英語廣場是我們家鄉辦的雜誌。大概高中開始,開始看現代艦船和China Daily。環球照看不誤。
後來讀大學了,電子產品開始發達了,自己就不買報紙了,但是回去圖書館看報紙,人民日報,參考看的比較多。雜誌一直自己買。
看報紙都看出階級了,那被一高中學歷的低收入男性騙了十幾萬的知乎又是什麼水平?
知乎有很多大神 或擺事實講道理 或給數據令人信服 又或趣言趣語 交口稱讚
但恕我直言 【用知乎的某些人都有什麼特點】
1.【看報紙要分階層】
以後我們要這樣子 用小米 魅族 鎚子的不能評論用蘋果的 用蘋果的全部都能評論 要跟著潮流嘛 評論要分階層
2.【回答問題要看此人評論數 被點贊數】
以後要這麼干
點贊數評論數過十萬 此人非常可信
過萬 一般可信
過千 勉強可信
居然沒過千!一定是個low逼 不能聽啊!
3.【把一個大老爺們當女神金錢奉上】
知乎童謠我的天吶
4.【大老爺們嗆小姑娘 被反嗆就拉黑人 我從未見過如此欺軟怕硬之人【doge臉】】
5.認為愛國的都是趙家狗 漢奸都是英雄
著名理論:
一、
A:不喜歡這個國家請不要亂黑 實在不行您移民啊
B:我評論冰箱我還要會製冷啊【不不不 您有本事你就換冰箱了 而不是只能換冰箱啊】
C:我喜歡吃雞蛋 我不喜歡下蛋的雞不行嗎 【行行行 你有本事不要這雞還能有蛋吃啊】
二、
有錢給國外 不管國內人!
這個理論可能是我小學的時候這麼想的 為什麼呢?因為我讀書少啊 你以為國家傻啊 白掏錢給人家 說白了不都是利益 我掏錢 你要麼拿資源和我還 要麼是【無息貸款】要麼是各種選票 這些自己去查查就知道了求不丟人
綜上所述
哇這人愛國 不能信!走狗!
哇這人愛美國! 很可信!民主!
比看《南都》的人幸福感強。
我看環球時報。很喜歡看。
從小學開始就偷偷翻老師辦公桌上的參考消息。一直喜歡讀從海外看中國的種種觀點。尤其是喜歡從各種譴責、抗議、聲明、答記者問中查找中央動向的蛛絲馬跡。
自打環球時報一出現就覺得爽。
為此還學習了各國語言,翻找感興趣文章的原文對照,找找有哪些刪節。順著環球時報,找到日本防衛省的網站,每次中國海軍艦艇空軍飛機路過日本周邊都有最新的高清大圖,可以拿來做桌面。法德西俄,我可以確定地說,至少最近幾年,參考消息環球時報還沒有偽造過什麼新聞。只是偶爾有些細節翻譯錯誤,例如:日期、人名、慣用辭彙等。刪節也都很節制,沒有我們想得那麼過分,畢竟都是爆點。
再就是,我們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其實也是西方中心主義者,不怎麼懂中國歷史的。看他發言原文就很容易知道。
法國恐襲,內地的新聞和消息,比法文媒體自己都豐富。主要是各大報紙各管一攤,反而是內地媒體,渠道廣泛,各種視角和新聞,準確權威翔實。法文媒體東麟西爪,不斷有各種八卦消息,淹沒主線進展不提,真實性也沒有保證。
這些都是長期閱讀環球時報和參考消息學到的。特點是:關注社會發展及實事政治,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對國家大事有獨立見解或關心軍事。
可以參考以下問題的高票答案:
看羅輯思維的人有什麼共同特點?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714755
不看國產劇,只看美劇日劇等外劇的女孩有什麼特點?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389538
如何評價「刪了所有去看《小時代》的好友」的行為?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2074954
———————不就是份報紙嗎,在生活中佔得比重有多大呢,至於這樣貼標籤嗎?
知乎是不是有點自視過高了?(曾經我以為知乎是一個很高大的地方,給不少人安利,後來慢慢發現,知乎上的人自我膨脹,乾貨越來越少,這是不是應該注意一下?)
看看高票回答,看環球的就不好?不看環球的就高智商?什麼時候看個報紙可以劃分等級了呢?
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觀點…你支持你的觀點,但請不要鄙夷另外一種觀點,這不是最基本的尊重嗎?
我沒看過環球,也基本不怎麼看報紙(高中做的英語周報除外),但是和環球對立的南方系倒是略有耳聞…(說實話,印象不太好)
那麼我問一句:看南方系報紙在知乎是一種「我很有文化,我很牛,我可以獨立思考」的代表嗎?
愛國而且能夠適當容忍腐敗的人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澎湃新聞?
※現在媒體會廣泛使用「逼格」這個詞語且將其作為偏褒義的詞嗎?為什麼?合適嗎?
※為什麼媒體網站的估值或市值普遍不高?
※為什麼最近(2013年年中)業內不少知名媒體人選擇加入小米公司,招募這麼多資深媒體人想做什麼呢?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互聯網時代保持成功的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