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1.5 萬科學家發出對人類的「第二次警告」?

俄羅斯衛星網報道,來自世界 184 個國家的 15000 名科學家簽署了一份描述對人類威脅的文件。所謂的「對人類的第二次警告」已被發布在了《生物科學》(《BioScience》)上。

在 1992 年已經發出了「對人類的第一次警告」,當時是全世界大約 1700 多名科學家簽署了相關文件。當時的文件稱,由於會形成臭氧空洞、會有水和空氣污染、森林砍伐、土壤枯竭情況以及人類干擾環境造成的其他後果,地球上人類的生命會被毀滅。新的文件則對自 25 年前發出「警告」以來所發生的一切作了總結。


我是Wageningen University Research的生態學博士畢業。按照這位同學的方法,我搜索了一下那個附屬名單。我們department的頂級生態學家們(group leaders)一半多都簽了,其他還有一眾副教授、講師、博士後。

我看了一下這個報告,基本上和IPCC每幾年提的那些的報告沒啥太大區別,就是名字夠噱頭。

這種什麼GP警告肯定沒啥用,況且很多數據還是值得繼續討論的,但作為研究生態和環境的科研工作者,心裡誰不知道地球上的生態系統被人為破壞成什麼樣了。原始森林的砍伐在過去25年前所未有增速,大型野生動物的消亡,環境污染,溫室氣體排放,而且沒有任何一項在以樂觀的方向發展 (你讀過的十篇有關生態的論文里,估計九篇都會或多或少的有悲觀結論)。

警告是作為科研工作者的良知,但具體人類怎麼做,科研工作者根本沒法控制。歷史的履帶可不會理會少數人的螳臂擋車,它終將會從每一個活著的人身上碾過去,誰也逃不掉。

人總是要眼見為實嘛。


本人牛津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環境變化研究中心,環境變化與管理專業研究生在讀。

作為全世界連續多年排名第一的地理與環境學院(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Geography)最關注氣候變化的項目里的三十名學生之一,我光看到這份文件的標題就已經倍感振奮。但是本著嚴謹的態度,除了認真地看了原文,我還翻出了附上了簽名列表的補充文件(World Scientists" Warning to Humanity),想要去了解一下這1萬5千名科學家的學科背景與專業水平。

讓我意外的是,在這份簽名列表裡,我不僅沒有看到我們地理與環境學院里的任何一個教授、講師、研究員,我還赫然看到了我的一位研究生在讀的同學!誠然這名同學非常非常的優秀,是一位畢業於南加州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的羅德學者(羅德獎學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但是以他目前的資歷,被定義為『科學家』其實是非常不妥的。

在這條回答我暫且不評論這"第二次警告"的內容。但僅從我個人可能帶有一定偏見的觀察來看,儘管1萬5千人聽起來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我依舊對其中為這份文件背書的『科學家』群體的影響力抱有一定的懷疑態度。

另外,實名反對樓上所有忽視目前氣候變化的嚴峻性的回答!應對環境變化既不是政治家的遊戲,也不是花錢就可以解決的事情;更讓人感到絕望的是,截至目前為止,人類科學並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在維持現有經濟發展水平的情況下有效的解決環境問題的水平!我們每個人,作為地球上的一員,對全球變暖(氣候變化)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無論國籍!無論貧富!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願直視我們人類共同犯下的錯誤,那麼毋庸置疑我們每個人都將對此付出代價!

有一些人,無知就是無知,鼠目寸光的自私自利不僅沒能成為你的擋箭牌,反而還暴露了你的愚蠢。


-------警告毀滅地球,群眾表示喵喵喵

-------警告毀滅人類,群眾表示喵喵

-------警告毀滅社會,群眾表示喵

-------警告生活會變差,群眾表示哦

-------警告可能致癌,群眾表示哎呀

-------警告不利於養生,群眾表示震驚紛紛購買各種養生產品對抗環境變化!!!!!!!!!!!!!!!!!!!!!!!!!!!!!!!!!!!!!!!!!!!!!!!!!!!!!!!!!!!!!!!!!!!!!!!!!!!!!!!!!!!!!!!!!!!!!!!!!!!!!!!!!!!!!!!!!!!!!!!!!!!!!!!!!!!!!!!!!!!!!!!!!!!!!!


我建議這些科學家都去讀一下阿西莫夫的神作——神們自己。


50年前阿西莫夫就已經明確指出了這種警告對人類這種生物沒有屌用:
那些讓人獲得大量能源,能夠醉生夢死享樂的科學家,即使在加速宇宙的滅亡,還是會收到人類的歡迎。
即使部分科學家有證據:人類的享樂正在加速毀滅宇宙。那些建議讓人類少享樂,延緩宇宙滅亡的科學家,還是會被人類嘲笑,被驅逐甚至流放到月球。
相比起多年後的宇宙毀滅,還是現在的爽更重要。
除非,你能像男主找到一樣——不僅發現問題,還同時找到解決方案——就是發現一個既不減少人類享樂,又能像以前一樣獲得源源不斷的能源的解決方案的時候,你就可以封神並抱得美人歸了。

面對愚昧,
神們自己,
也緘默不語……

沒有讓人類爽的解決方案的警告,還不如緘默不語。
還不如按照我這種說法——人類把地球生態倒騰的亂七八糟,把自己都玩滅絕了,地球也一樣轉,過幾千萬年後生態又會恢復了。咱們再從老鼠開始演化……


開宗明義:對於我們中國人而言,我認為這是一份沒什麼價值的名單,就像每年白宮收到的不計其數的請願書一樣。而且,不要被什麼科學家這樣的名頭忽悠了,且不說科學家也是人也有私心,這份名單里究竟有多少算得上是科學家都是值得商榷的。

我大略瀏覽了一下這個問題下的回答,保守估計有一大半答主根本沒看到原始文件,我在這裡先附上鏈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瞅瞅:

World Scientists" Warning to Humanity

好,接下來說點兒有意思的。我不想談個人對於全球環境變化的看法,因為有些優質答主已經珠玉在前了。我想談談這個名單的構成。截止到10月23日已有來自184個國家和地區的15364位 signatories在這個名單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注意,網站內原文用的是signatories,而非scientists。國內媒體的小編們你們的良心何在?欺負國內普通民眾看不懂英文嗎?還是以為這個請願網站被牆了?原文中使用簽署者這個詞是很恰當的,因為其中除去沒有所屬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社會閑散人等,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校本科生碩士生以及博士生,這算得上是科學家么?更別說其餘的那部分簽署者們還有一大票博士後千老,你說他們是科學家恐怕他們自己都不會承認的。

當你把目光轉移到這些簽署者都是來自於哪些國家時,你會發現事情變得更有趣了。在這15364人中:

超過3000人來自美國

超過1700人來自巴西

超過1200人來自澳大利亞

超過1000人來自德國

將近1000人來自法國

將近1000人來自英國

將近1000人來自西班牙

至於其他歐美主要國家:

加拿大:554人

荷蘭:378人

義大利:280人

比利時:254人

瑞典:251人

挪威:121人

丹麥:92人

芬蘭:91人

至於來自中國簽署人呢,不好意思,只有52人,更有意思的是,其中還參雜著大量來華工作的國際友人,共計16位。而且,來自中國的簽署人集中於一個叫做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研究機構,在那裡學習工作的外國友人們還是十分心繫祖國的,不僅發動中國同事踴躍簽名,而且教授學生齊上陣,活生生把來自中國的簽署人數提高了近三分之一。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中國網路封閉,人們不了解這件科研圈內的大事。而且中國人不注重環保,沒有危機意識。好,我再亮幾個數據:

日本:32人

俄羅斯:30人

韓國:14人

我想,沒有人會覺著日本人不注重環境保護吧?還有:

哥倫比亞:190人

我想,在那樣一個毒品腐敗暴力橫行的失敗國家,真的會比中日韓更關心環境變化么?據我接觸到的來自哥倫比亞的科研工作者來看,似乎不是。

說白了,這次這個萬人簽名大活動就是來自北美及歐盟的科研工作者們在為新一輪的環境項目經費申請努力造勢呢,捎帶上大洋洲拉美的附庸們一起搖旗吶喊,事後分他們一口湯喝。人家自己玩得嗨著呢,至於你中日韓俄毛子有幾個人簽名,who cares,反正也沒你們的事。

可悲的是國內的媒體們對這一事件進行了錯誤解讀,幾乎弄成了又一次的全民反省。還是省省吧,有時間有精力趕緊擼起袖子加油干,向著共同富裕努力奮鬥吧!

PS:忽然想起了幾年前與博士生導師的一次談話,他說自己根本不相信有關降低反芻家畜甲烷排放量的研究會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帶來任何幫助。我表示不解,你這老夥計可是歐洲這方面研究的大牛啊,而且還帶頭申請了好幾個相關的歐盟大項目。老頭用關愛傻子的眼神看著我,悠悠的說道:科學家也要賺錢養家啊


想起國科大校長丁仲禮在面對面採訪里所說的,「我很樂觀,我是地質學家,我研究幾億年來地球的環境演化。這不是人類拯救地球的問題,是人類拯救自己的問題,地球用不著你拯救,地球溫度比現在高十幾度的時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濃度比現在高十倍的時候有的是,地球都是這麼演化過來的,好好的」,面對記者提出的質問,丁校長如實說到。
地球自有強大的力量繼續演變下去,人類要做的就是拯救自己。然而這個世界上的人大都首先要做的是生存是富裕,每個國家都要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你看碳排放的爭執,美國的人均碳排放量又是我們的多少倍,氣候會議又是在把控誰的利益,好在川普實在,乾脆直接退出巴黎協議。這個世界很多地方還很落後。我國在環境保護上已經做的不錯,環保部門要求有多高,問問開工廠的朋友就知道了。上面報告雖有一萬五千人簽名,但有回答說到,簽名中大都並非權威的科學家。科學是真理的判斷,不取決於人多人少。
環境保護十分重要,他關係著我們人類自身的命運,環境保護要和自身發展相協調,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個國家坐在一起談論環境保護的時候,其正真的目的和效果又如何呢?是否公平,大家難道看不出嗎?借丁校長一句話,「人類應對各種挑戰的時候,人們有一種更有包容性的,更有彈性的一種文明產生,或許是我們現有文明的很好的發展」。


看了問題下的答案,感觸很深。大多數人的心態滿不在乎這事。因此我認為應該大力發展環境倫理學並且加以宣傳,只有大家在內心認同並實踐可持續發展等觀念。用現代生態學原理和理論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人類社會的發展,對環境的破壞日益累積逼近環境承載力的極限,不要等到那時候,才考慮保護環境,自我救贖(現在的力度遠遠不夠)。


任世間洪水滔天,霾布千里,臭氧空洞,炮火依舊連天,自相殘殺依舊,人性本惡,偏愛虛偽。那造垃圾最多的退出了巴黎協定,捕鯨最多的不在漁業協定,各國所為,不過為本國利益而已。管好自己,勿談國事。


首答
人類的肆意發展已經干擾到了自然發展,生態環境的破壞當你接觸到的時候你才發現它被破壞的觸目驚心之處。
有人說納稅人給你錢就是讓你搞出來這些警告?真是令人寒心的提問。不知道你納了多少稅,夠不夠一瓶培養基的。你一邊抽著煙一邊坐在開著暖氣的辦公室里,還抱怨這些狗屁搞科研的白拿錢,連霧霾都治理不了。
攜帶著工業革命進入新世紀的人類應該是最大的生物入侵了吧,文明使我們自覺高貴,科技讓我們無所忌憚。
有一句話絕大多數人都聽過,叫做,世界上沒有賣後悔葯的。的確,我們的科技文明還做不到讓時光回溯,這是我們這些拿著納稅人的錢卻辦不到的這些人的錯。可是你明知是錯的還要一錯再錯下去,儘力挽回一些不好嗎?
病入膏肓的時候想要重頭再來,恕我無知,上帝會再給我們一艘諾亞方舟嗎?你會帶些什麼?大熊貓還是小龍蝦?
我不太了解生態修復,可我知道那些很難,一個生態環境的復建很複雜,時間也很長,比不得破壞它用來製造稅收來的快。可兩樣都有人正在做不是?亡羊補牢,不補,下只羊會是誰?
我沒學好,覺得很丟臉。
可我認為,人總要敬畏一些東西。

謝謝你們的觀點 ,說的不對也多謝你們的指正。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如果錢真的能解決一切問題,我們生而為人也未免太乏味了。


不用警告了,我不是說人類不需要警告也能做的很好,而是人類早就自私到你告訴了他滅亡他覺著與他無關(哪怕與他子孫有關他也無所謂)。這讓我覺著科學家很可憐。
假如真的有一天人類面臨了滅亡的災難,不管是因為生物原因還是物理和化學原因。如果技術達的到保護你們自己了,就先把自己保護起來吧,就個人而言,不聽「老人」言就是應該吃虧的,你對一個人好,告訴他別這麼做有危險,他非要做而且不相信你,(也就是所謂的不識好人心)你還會管他呢,要是我的話,肯定會在他受到懲罰以後說「no zuo no die,why you try」。更何況,科學家不是你媽,沒必要你做錯了事以後還原諒你對你好。(人家都告訴你別zuo,會死,也告訴你原因了,你還是一如既往,以後真出事了,怪誰嘍)
面臨滅絕危難的時候任何一個做實驗的試劑器材都是「限量版」,假如科學家真的有空救人,你覺著他會救誰?會有空救陌生人嗎?所以,又沒權又沒錢還不是科學家的親戚的我們保護環境別瞎zuo才是真正救自己。
從生物學上來說,這種從大量樣本中選育精英群體的行為也算是進化的一步了(篩掉沒腦子的)。
最後,說一句(內容如圖所示)

這是真的!
(我匿名是因為不想讓批評我的人再去別的貼子里追著批評,要批評就在這裡批評好了,追著罵人也很累,在其他貼子里給吃瓜群眾解釋我為什麼突然被罵更累)


在人與自然關係惡化的表象背後,隱藏著的是更為嚴峻的人與人、人與社會關係惡化的現實。換句話說,人與自然關係惡化的本質和根源,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惡化。只要這種人與人的關係的惡化狀態不能夠得到扭轉,只要支配和維持這種關係的資本主義制度以及在其之下發展出來的一整套資源配置法則和國際遊戲規則不能夠得到改變,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就難以迎來春天的曙光。

所以,關於生態惡化和環境污染,我能說這都是資本主義發展必然會引起的災難么?


上述出自《新大眾哲學》里一篇文章,寫得很好,給大家分享一下:

自然觀問題的重新提出

——「美麗的香格里拉」

  「太陽最早照耀的地方,是東方的建塘;人間最殊勝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20世紀30年代,英國著名暢銷書作家希爾頓(Hilton,1900—1954年)發表了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正是這部小說,使得「香格里拉」從此響徹了全世界。在小說的描寫中,神秘的香格里拉雪山環抱、風清月朗,世居於此的人們以「任滄海橫流、我只取一瓢飲」的「適度」哲學為「萬世法」,在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中過著充實而富有活力的生活。

  《消失的地平線》發表後,旋即獲得霍桑登文學獎。1944年,好萊塢投資250萬美元將小說搬上銀幕,電影的主題歌《這美麗的香格里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火硝煙中更是傳遍了全球。《不列顛文學詞典》稱,該書最大的功績,是為英語世界創造了一個能夠表達「世外桃源」的辭彙,這就是「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當然是小說的隱喻。但由於作者希爾頓在小說中說「香格里拉」就在中國雲南的藏區,因此,後世的人們便不免按此索驥,結果真的在中國雲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發現了現實的「香格里拉」。

  早在《後漢書》的記載中,「雪山為城,江河為池」就是迪慶高原在地理上的千古形象。今天,站在高山之巔極目遠眺,可以明顯地看到,位於金沙江灣以北的迪慶州以其首府中甸(其意為「氂牛草原」,現已正式更名為「香格里拉」)為核心,形成了一個倒金字塔形:江河從這個倒金字塔形的中間穿過,梅里雪山、哈巴雪山、白茫雪山和巴拉根宗雪山則是分處其中的一座座美妙絕倫的冰雪金字塔,輝煌安詳、莊嚴肅穆,與江河日月同輝;中甸草原、納帕海草原、迪吉草原,彷彿雪山谷地鮮花碧草織就的地毯,這巨大的地毯又被奶子河、納赤河分成蓮花狀,人走在這個美麗的地毯上,頓時有步步生蓮之感。

  這個被稱為桃源仙境的地方,不僅僅有「風清月朗,連天芳昔,滿綴黃花」的美景。這裡的森林覆蓋率是全國平均數的6倍,幾乎達到90%,如此的生態數據已經夠讓人驚奇的了,但更為人們所稱道的,卻是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人民獨特的自然觀念和生活方式:崇拜自然、敬畏自然,勤儉樸實、不尚虛華,對大自然沒有過多的非分之想。正是由於這種代代相傳相續的自然觀念和生活方式,才讓香格里拉人為現代文明保存了一方凈土。

  在戰火紛飛的歲月中,小說家之所以要虛構一個「香格里拉」,無疑是要表達一種對於世界和平的無盡渴望。然而今天,當世界各地的人們蜂擁而至香格里拉時,「這美麗的香格里拉」所承載的,顯然又多了另一份情懷,那就是對一個能夠遠離現代文明洪流沖刷的世外桃源的深深期盼。然而,遠行的人們駕駛著大車小車歡快地駛向杜鵑花盛開的牧場草甸,當形形色色的攝影家們扛著各式各樣的「長槍短炮」醉心於明凈如畫的雪山聖湖時,我們可曾想到:這川流不息地湧向香格里拉的人潮車流,到底會給它帶去什麼樣的命運?

無獨有偶,就在希爾頓發表《消失的地平線》以後將近三十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卡遜(Carson,1907—1964年)在1962年出版了《寂靜的春天》一書,書中向我們講述了又一個小鎮的故事。然而,在卡遜的描繪中,這個小鎮卻有著和香格里拉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命運:

  這是美國中部的一個小鎮,它坐落在一派繁榮的農場中央,周圍是莊稼地,小山下果樹成林,這裡的一切生物都同其周圍的環境相處得非常和諧,也正因為如此,從前的小鎮是美麗的:春天,繁花點綴在綠色的原野上;夏天和秋天,橡樹、楓樹和白樺樹透過松林的屏風散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輝;冬天,道路兩旁也是美麗的,無數的小鳥飛來,潔凈清涼的小溪從山谷中流出,灌溉著生活著鮭魚的綠茵池塘。

  小鎮一直都是這個樣子。直到有一天,第一批居民們來到這裡修建房舍、挖井築倉,情況就開始發生變化。從那時起,一個奇怪的陰影開始籠罩了這個地區,不祥的徵兆降臨到村落里:神秘莫測的疾病襲擊了成群的小雞,牛羊紛紛病倒和死亡,農夫們訴說著他們多病的家庭,醫生們則為病人中出現的怪病感到困惑不解。

  於是很快,一種奇怪的寂靜籠罩了這個地方:園中覓食的鳥兒不見了,曾經蕩漾著鴿子、烏鴉和鷦鷯的合唱以及其他鳥鳴的聲浪的早晨,現在一點聲音都沒有了;曾經是多麼吸引人的小路的兩旁,現在排列著的彷彿是火災浩劫後的焦黃枯萎的植物;甚至小溪也失去了往日的生命和喧鬧,因為所有的魚也已經死亡,只有一片寂靜覆蓋著田野、樹林和沼澤地。小鎮已經被生命所拋棄,留下來的只是一個寂靜的春天,無聲無息。

  如同希爾頓所描寫的「香格里拉」一樣,卡遜的小鎮也是一種虛構。然而,正如她在書中所指出的:這樣的小鎮以及發生在它身上的故事,人們很容易就能在生活中,在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地方找到它現實的版本;小鎮的故事雖然只是一個假設,卻是「明天的寓言」。她在書中更是大膽預言:「在人們的忽視中,一個猙獰的幽靈已向我們襲來,這個想像中的悲劇可能會很容易地變成一個我們大家都將知道的活生生的現實。」

  五十多年過去了,就在「美麗的香格里拉」成為人們趨之若鶩的人間天堂的同時,卡遜的預言卻不幸成為了現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一方面,開足馬力發展經濟,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也讓人們在和自然打交道時具備了無比強大的信心和能力。然而,在這場人類歷史上盛況空前的「發展競賽」中,由於發達資本主義社會所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和財富分配模式的全球擴張,不僅進一步拉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差距,也使得增長第一、科技萬能和征服自然的意識形態甚囂塵上,從而把整個世界推入了一場新的「世界大戰」——人與自然的尖銳矛盾之中。

如果簡單地進行形式上的分類,可以把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與自然的尖銳矛盾概括為這樣三個方面:人類自身生產的過度、物質資料生產的過度以及這兩種生產的嚴重失調。

  ——人類自身生產的過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在馬克思所生活的那個年代,顯然不存在今天人們所擔憂的「人口爆炸」問題。當時,全世界的總人口不過12.41億,大體上只相當於今天我國人口的總數,而且,當時地球上的土地也才不過開墾了1/3。因此,在一個半世紀以前,大自然可供人類自身生產的餘地還大得很。然而,截止到2011年年底,全球人口總數已經突破70億。而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分析,如果人口按照目前這個趨勢增長,世界人口大約於21世紀中期超過90億,並且將在21世紀末超過100億。如何既滿足上百億人口的需要,又同時維護生命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平衡,成為了21世紀人類面臨的巨大挑戰。

  ——物質資料生產的過度。人的生產總是與物的生產相聯繫的,但遺憾的是,工業革命以來的一百多年,以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基礎的物質資料生產的過度更是甚於人的生產。從18世紀後期到19世紀末期,在世界人口翻一番的同時,全球礦物資源的消耗量增長了9倍。進入20世紀後,截止到70年代,世界人口又翻了一番多,而全世界礦產資源在同期的年消耗量卻增長了11.5倍。過度的物質生產,毫無節制地掠奪開發自然資源,必然導致地球有限的資源儲量急劇下降。據統計,世界主要礦種目前已探明的儲量,比較豐富的是鐵,約1000億噸,其餘幾種分別是:鈷為48億噸、鋁為11.7億噸、錳為8億噸、鉻為7.75億噸、銅為3.08億噸、鋅為1.23億噸、鉛為0.91億噸。如果按照目前的開採量不變計算,可采年限最長的為鉻,能夠維持420年,最短的為鋅,只能維持23年;如果按照目前消耗量的年平均增長率計算,鉻只能維持95年,鋅只能維持18年。

  ——上述兩種生產的失調。所謂物質生產與人口生產的失調,其實際後果和表現,就是當今世界所面臨的嚴峻的自然環境問題,而這又可以區分為兩大類問題:生態危機和環境污染。目前,生態危機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即森林覆蓋面積急劇減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擴大、水源枯竭、生物物種減少;環境污染則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和水域污染。從某種意義上說,環境污染本身也是某種生態問題,但是,作為人類活動對環境產生不良作用的最集中體現,環境污染獨特的危害性和嚴重性則在於,它無孔不入、不斷擴散,從而更加擴大了生態危機的規模。尤其是近年來引起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氣候變暖問題,就是由於礦物的過度燃燒導致二氧化碳的過量排放,從而導致的一種全球層面上的綜合性生態環境問題。

  顯然,置身於21世紀的時空坐標中,無論人們能夠述說多少對於「香格里拉」的渴望和珍視,也無論人們能夠表達多少對於「寂靜的春天」的恐懼和憂慮,都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當人類的認識能力能夠從宏觀上到達數十億光年之遙、從微觀上深探至量子尺度,當人類的實踐能力能夠更多地運用自然規律為人類謀求更大福利的時候,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反而進入了一個人與自然關係極度惡化的世界!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人類對自然界的建設作用無疑是巨大而深刻的。但是,面對如此的歷史境遇和時代危機,人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人類對於自然界的破壞作用也是同樣巨大的,而且這種人為的破壞作用在危及整個自然界的同時,也最終反過來危及人類自身。正是立足於這樣一種認識,越來越多的國家、科學家乃至普通人認識到:人們必須對人類在自然界中的活動和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行重新審視;人們必須從自然觀的高度對造成人與自然關係惡化的原因做出深刻反思。

  1992年,來自69個國家的1700位科學家——這其中包括了仍然健在的19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的99位科學家——聯名發出了一份警告:「人類與自然界正處於一種衝突之中。」

  2009年,在聯合國關於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哥本哈根會議召開前夕,近1700名英國科學家也發表聯合聲明指出:長期的科學觀察證據顯示,全球氣候確確實實正在變暖,而且主要是由人類活動引發的;這些科學證據非常全面和有說服力,是全世界範圍內數千名科學家通過數十年秉持專業道德、進行艱苦和嚴謹的研究得來的。

  面對人類征服自然的腳步依舊大步向前的態勢,任何的「警告」和「聲明」,或許都將難以獲得完全令人滿意的回應和成果。

 這是因為,在人與自然關係惡化的表象背後,隱藏著的是更為嚴峻的人與人、人與社會關係惡化的現實。換句話說,人與自然關係惡化的本質和根源,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惡化。只要這種人與人的關係的惡化狀態不能夠得到扭轉,只要支配和維持這種關係的資本主義制度以及在其之下發展出來的一整套資源配置法則和國際遊戲規則不能夠得到改變,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就難以迎來春天的曙光。

  一位知名的西方經濟學家也曾經不無憤慨地指出:不是什麼別的東西,而是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正在毀滅我們的星球;氣候變化哪裡是什麼「氣候」的變化,而是有史以來人類所面臨的一次「最大的市場失靈」。

  然而,也恰恰是面對這樣的人類境遇和歷史關頭,我們將再一次發現和領略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獨特貢獻和歷史價值。

  正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關於自然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論述,不僅為人們深刻地闡明了自然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本質,也為人們指明了改變目前人與自然關係惡化狀態的歷史方向和路徑。

  因此,只要人類還要繼續生存發展,只要人與自然的和諧還是值得人類珍視的永恆的核心價值,那麼,通過不斷地回到自然觀層面去反思人與自然關係的歷史形態與當代面貌,尤其是通過對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科學內涵及其當代價值的系統闡發,當今世界必將獲得協調人與自然關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正確方向與合理路徑。而這樣的一種對自然觀的重新回歸,尤其是對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深入領略,將既不是小說家無奈的述說,也不是科學家們抽象的闡述,而是一種改變世界的力量。


警告這種事,第一次「震驚」,第二次「真是這樣啊……」,第三次「哦」……再警告就是笑話了。

一邊尊重自然規律,一邊不把社會規律當規律,這不科學……


在知乎上看過這麼一段話:

40年前,老一輩的人說西洋舞蹈會毀了下一代。

30年前,老一輩的人說流行音樂會毀了下一代。

20年前,老一輩的人說電視節目會毀了下一代。

10年前,老一輩的人說網路電腦會毀了下一代。

然而呢?警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們要做的應該是面對問題,而不是自怨自艾。


這種事情其實每個人都懂。
你以為向小河中排污的企業老闆不知道排污對環境的破壞?
你以為砍伐森林的老闆不知道砍伐對森林的破壞?
他們都懂,但百萬千萬的利益擺在面前,誰去在乎環境。
所以警告是沒用的。


提醒一下而已。。。
人類不斷作死基本已經是共識了。。。。
而且貌似不經歷一下是不會長記性的。。


警告要是有用,25年前就有用了,怎麼覺得25年之後再警告能有用?

這世界你告訴別人不許幹啥幹啥,不會有人聽,你要告訴別人不能幹啥但是干這個那個更有好處,別人才有可能聽你的,一疏一導,才是王道。

其實大家心裡都明鏡似的,什麼叫人類滅亡啊,人類絕對不會滅亡,滅亡的只是部分人類而已,哪國哪族不佔據優勢,哪國哪族就會先滅亡,剩下的國家民族能夠繼續存活。

政治上一句老話說得好:機遇和挑戰並存。看起來是自然災難,其實沒準利用好了就是奇招,比如海平面上升,某些島國就要全國被淹了,可是,我朝的填海造島技術已經天下獨步,這些島國要想未來繼續存在就要求助我朝,於是我朝水師才有機會在太平洋突破第一島連建立基地。

老話說得好: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不是沒有道理。

了解更多新奇觀點請關注@程墨Morgan


不論警告本身的內容是不是目前全體環境科學界的共同認知,這些環境問題的存在是沒有爭議的。政策不是科學家定的,事實也不是按研究成果來的。發表研究成果公之於眾,給政治家的政策給予參考是本職工作,請問何過之有?

貴乎既然覺得這件事情不以為意,那也是一種選擇。只是環境保護並不是違背人類利益的舉動,只是將這一現象所導致的未來價值通過綜合評估模型換算到現在了而已,違反的只是短期的利益。

對於一些抖機靈的回答我只想說,環境問題是事關每一個人的。所有的生產活動都會對產生影響,當然選不選擇去關注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貴乎果然可以發現更大世界。


這是個典型的囚徒困境。
如果一個人的生活開啟了節水節電模式,那麼就意味著ta要為日常的瑣事花更多的時間精力,而且生活質量會下降。比如不能用洗碗機,不能用洗衣機,冬天少用電暖氣,夏天少開空調。現代人都知道這些是多大的麻煩。
假設人的精力和耐心是相同的,那麼開了節能模式的小明在日常瑣事中花的精力和耐心更多,那投入到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中的資源就會比不開節能模式的小剛少,相應獲得的報酬就更少。
如果大家都開節能模式,那競爭還算公平。但是只要有一個人選擇用高耗能模式作弊,別的人看到好處之後就會紛紛效仿。
何況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大家都在作弊模式中活了半輩子了,突然倒回工業革命之前的生活,恐怕沒幾個人適應得了~

雪崩時候,每一片雪花都有責任,那又如何?受著唄~


1.25年間,1700~1.5萬的科學家。哇塞,好大的陣仗。單純從IQ累加,就可以實力強悍碾壓人了。既然這麼多人都聯名警告了,是不是大家該長點心了?趕緊的吧。

2.有一點開心科學的傳承,數十年間而已。那些個人數,也不是簡單湊單的,雖然有很多德高望重者可能由於多種原因,沒有參與簽署,但是這個人數的聚變也是很讓人開心的。雖然這個東西可能並不完全是業內權威的代表。我說毒點,可能就嚇唬嚇唬我這種沒啥見識的小老百姓的,哈哈,反正看到評論里的那些學霸,我還能忍著大言不慚的評論,我就鼓起很大勇氣了。

3.科學家也有耐不住寂寞的時候,科學家,科研工作者,研究東西累了,順手練練簽名,還能敦促下全人類愛護地球愛護環境,挺好的。

4.慶幸自己將會死的早,永遠看不到地球「炸了」那一天。無論是地球自己炸的,還是因為人類各種過度開發、不記後果的透支而導致的。

5.看了一些評論,更加深刻明白,環境和科學,在金錢和利益面前,慫的不是一星半點。環境不用說了,跟林黛玉似的,受委屈了只會哭,只會給人類擺臉色,弄個地震啦,沙塵暴啦,大暴雨啦,臭氧層空個洞,皮膚癌神馬的,而一切走可持續發展路線,其實也是為了更持久的賺錢的。

科學啊科學,這個研究經費啊,唉,所以呢,警告發出來了,全人類引起重視吧,大家都來看看吧,保護地球,從個體做起。單單靠一些警示,沒用噠。可能發起者也覺得人太少了沒用,所以湊了1萬五的科研工作者來打call。

但是這個警告到底能真的警示多少人,只能說,我默認所有人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值得讚許的。然而,這個警告,簡直等同於尬聊。人類財富掌握在誰的手中?推動各個國家科技發展的群體又在哪個圈子?就算平頭百姓看完了,很多人猶如當頭棒喝,痛改前非了,又如何?

環保意識是需要持續堅持和跟進的,有些國家溫飽都解決不了,還跟他們談環保?巴不得一家生個幾十個好一起種田養家糊口。

據說首答的那個同志提出了一個問題很有趣:如果真的有諾亞方舟,你會帶大熊貓還是帶小龍蝦。你呢?

個人的喜好和一個利於全人類研究的瀕危物種,你會選擇哪個?或者說,目前的當下的自己和全人類的未來,你會選哪個?

所以,希望這場呼籲,真的能形成個蝴蝶效應吧。

不然不過是一個帶了科學標籤的科普新聞,看過就罷了。那些簽名的人,也順帶成了笑話了。我猜想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科學家沒有簽名的原因。

有的人說的很好,知天命,盡人事。

靜觀後續。

【後續】就是,科學家簽名啊,人類滅絕啊神馬的,都被維密一個走台失誤摔成水泥袋(這是外媒評論的不是我哈)的長腿小姐姐搶了風頭。不知道這一萬五的科學家會不會哭暈在廁所。好氣哦。


有一種文章我很少看

就是這種多少多少專家,幾百幾百科學家的這種

因為凡是這樣的標題,都說明後面的主題分量不夠
需要前面的多少科學家加buff,而且數量越多,就說明作者越擔心後面的主題沒人看

看文章啊
尤其是看標題
是要領會作者意圖的
現代社會,信息爆炸

你要是不能快速體會作者意圖
很容易陷入痴迷閱讀,看完沒用的尷尬


推薦閱讀:

TAG:地球 | 社會輿論 | 生態環境 | 熱點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