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其他抗日劇,《亮劍》為何能帶來這麼大的收視率和影響力?


因為亮劍不僅把鬼子當人演,把國軍當人演,同時也把八路當人演。


貼一個之前回答的答案:有哪些質量上乘的電視劇?
這絕對是我國戰爭題材中一部開創意義的電視劇,在之前的電視劇中,可曾出現過這麼鮮明特色有血有肉的軍人嗎?他們聰明又狡詐,他們粗暴但勇忍,他們是八路軍的高級幹部但是身上卻有一股有別於異樣的草莽英雄氣息。
亮劍之前的電視劇人物都多半是非常注重塑造英雄形象,勇敢倔強甚至會接近一種神話的描述,總讓人感覺少了點什麼,那究竟少了點什麼,我覺得正是少了對軍人這一特殊群體特殊一面的描述,甚至可以說是反面的描寫。但就是這種反面的描寫往往對突出人物特色起到了關鍵作用。也就是從亮劍以後,我國的軍旅題材的電視劇才開始廣泛的通過多重角度的矛盾重讀刻畫人物性格,將更過有血有肉有特色的軍人形象戰象在屏幕上面。諸如後來的《大刀向鬼子的身上砍去》、《狼毒花》、《殺虎口》等軍旅題材的誕生。亮劍開創了先河,沒有亮劍的成功,相信這些優秀的電視題材會推遲與觀眾見面的時間。李雲龍,迄今為止我最喜歡的軍旅題材人物,沒有之一。喜歡他的勇敢喜歡他的堅韌,喜歡他的兄弟義氣喜歡他的粗中有細。他是一個草莽英雄,懂得運用謀略甚至還有一絲狡詐的氣息。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女人和被屠殺的老百姓,毅然進攻平安縣城,雖然違抗命令,但是戰役最終確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兄弟不顧上級的命令和同僚的阻止,下令進攻山寨,將殺害和尚的土匪(此時這波土匪即將接受共產黨的改編)斬首。他可以為了自己的戰友之身犯險,將自己的政委背出敵人的包圍圈。他可以在抗戰時和楚雲飛出生入死,也可以在戰場上對自己曾經的兄弟劍拔弩張毫不退讓。在他身上,除了能看到革命軍人應該具備的素質,我還看到一種義氣。面對說了不到100句話而永別人世的秀芹,他再也沒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他也會發脾氣,沖自己最好的戰友政委,沖自己最好的兄弟和尚。草莽英雄,可愛可敬。我喜歡都梁小說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的描述過於悲傷,也正是因為種種原因,亮劍的全集並沒有全部拍攝出來。

趙剛,如果沒有戰亂,他會是一個出色的教師,教書育人,生兒育女安度此生。 但時代改變了他,改變了他原本的命運。他和這支軍隊一起,在戰爭中成長,在戰爭中成熟。他曾經是一個標準的儒派書生,但戰爭的洗禮使他變成一個錚錚傲骨的男兒。他曾經滴酒不沾甚至有些骨板,但和老李的多年相處使他多了一絲圓滑。他從不阿諛奉承,絕不拋棄自己的原則但為了多年的戰友情誼也會破例做一些非原則的事情。他是一個絕對理想主義的人物,理想和信念對他而言比生命更可貴。他不會因為自己的特殊政治地位而有一種自命不凡的清高感和居功自傲的傲慢,無論何種情形都嚴格遵守自己的言行和操守。他願意為了理想而獻身,當他得知蘇聯大清洗的慘狀以後,他抱頭痛哭,懷疑中國的現實和理想的差距。他抗爭,抗爭,無論有再大的阻力也要講真話,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在那個年代,他的結局只有一種,近乎悲壯的慷慨赴死。他曾說過,如果自由和尊嚴受到挑戰,他會選擇反抗或死亡作為抗爭。而現在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反思和承認那段歷史,讓悲劇不在重演。

楚雲飛,他的身上體現了一切愛國軍官的特點。良好的教育,軍人的素質、過人的膽識、文人的傲骨、兄弟的義氣、對信仰的絕對忠誠和對家鄉故土的無比熱愛。他比任何人都愛這片土地,他是一名職業軍人,他的使命就是完成領袖的戰爭使命。在外敵入侵時,扛起自己的頭顱與敵人拼搏,誓死捍衛自己的國土。在內戰開始後,消滅政治派系不同的軍隊,服從自己的信仰。他是一位絕對的愛國者,深知民族利益高於一切。任何黨派任何軍隊在面對外敵入侵之時,都應該不顧一切將敢於來犯之敵驅逐直指消滅。他將李雲龍視為自己的知己,視為知己的兄弟,在他身上又多了一種文人的傲慢和驕傲。「我自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但是他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或者說他和趙剛一樣,都是一個過於理想主義的人。他自己一個人無法改變整個戰局的發展,最終隨蔣介石一起退守台灣。在臨走前的那一刻,他深知自己此生此世不會再回到這片土地上,深深地彎下腰,仰望天空,手捧地上的泥土放到自己的手中。這一刻,讓人無言以對,這是一個男人一個軍人,對祖國深深的愛。這是一個錚錚男兒對自己故土深深的情懷。

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的抗戰勝利,是無數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結果。沒有國民黨愛國官兵的犧牲,我們的抗戰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任何妄圖抹殺欺瞞歪曲國民黨官兵為了國家主權而付出的犧牲都是可恥的。而亮劍,作為為數不多的刻畫國民黨愛國官兵積極抗戰的電視劇,實屬不易。正如我們而言,日本帝國主義是極其殘忍的,他們的戰鬥力也是非常強悍的。如果認為只是簡單的埋幾個地雷打幾次伏擊就能將日本打敗,那是絕對的錯誤!實際上,日本的單兵作戰能力極強,機械化程度遠高於中國,這些在亮劍中也有體現。例如開始的大和魂突擊隊的突擊造成了新一團的重大傷亡,日本對敵後戰場的圍剿對根據地造成了巨大的傷亡,趙家裕百餘名村名被活活燒死。從電視題材中,我們可以想像當時戰爭的危險和殘忍。只有奮不顧身的劈死一搏,才能戰勝敵人。
說到亮劍,不得不提一下李雲龍妻子田雨的父親田墨軒,他反對蔣介石的獨裁暴政,但他同時也看到了革命勝利後隱藏在背後的種種問題。看似繁榮有序的背後確暗藏著勾心鬥角的權力爭鬥。他是一個懷揣救國抱負的文人,在那個年代,保存著文人的傲骨和本性。他看到了什麼,但又深感自己無能為力。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能說一句真話太難了。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前途,一味的為當局者歌功頌德。(我無意與貶低他們)有的人為了自己的信念,堅守真理絕不妥協。這才是真正的傲者,哪怕在生命即將終結的時刻,也不曾丟棄自己的尊嚴。
對亮劍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將後半部分拍出來。也許過程過於艱辛,也許結局過於讓人感傷,也許有太多不合時宜的因素註定它只能作為小說存在而不能作為電視出現在熒屏中。時代的巨輪是向前發展的,我相信總有這麼一天。
李雲龍讓我知道:面對強大的敵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倒在對手的劍俠不丟臉,要是不敢亮劍,那才叫丟臉!楚雲飛讓我知道:民族利益高於意識形態,國家利益高於一切。謝謝這部電視劇,謝謝這部小說。

當大陸這邊的李雲龍,這個沒有死在日本鬼子刺刀下的李雲龍,這個沒有死在國民黨的炮火之中的李雲龍,這個從來對敵人沒有畏懼的李雲龍,無法在自己用生命打下的江山裡活下去,不得不選擇用死亡昭示清白,用楚雲飛贈送的勃朗寧手槍扣動扳機擊顱自盡時,當李雲龍被共產黨用「反革命」蓋棺定論時,金門島上的喇叭里卻響起了楚雲飛沉痛的悼詞:「駐島全體國軍將士對李雲龍將軍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民國三十一年冬,李將軍率部與倭敵激戰於野狼峪,白刃戰中手刃倭寇數百餘,日軍聞風喪膽。民國三十三年,李將軍於晉西北全殲裝備精良之日軍山本一木特種部隊,憑血肉之軀及劣勢裝備與敵浴血奮戰,實乃中國軍人之楷模。……現在廣播在抗戰中曾與李雲龍將軍協同作戰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原『國軍』第二戰區上校團長、現役『國軍』陸軍中將楚雲飛的悼念文章,楚將軍引用南宋詞人劉克莊《滿江紅》詞作為開始: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有誰憐?猿臂故將軍,無功極……」悼念李雲龍以往作戰時的英勇無畏、機智勇敢,曆數他的赫赫戰功。此情此景,叫人怎麼能夠不悲痛欲絕,嚎啕大哭!


家是士兵的起點與終點,獨立之邦是將士們的祖國,家之邦是將士們唯一效忠的對象。

亮劍終篇節選:

……

時間又匆匆過了十年,公元1978年。在李雲龍將軍恢複名譽、平反昭雪的大會 上,在大會將要結束人們即將散去時,從門外匆匆趕來三個頭髮已經花白的老者(段鵬?):


男人哭泣的聲音……


他們離去時留下一束鮮花,在花束的紅絲帶上沒有任何署名,只別著一顆金星……


憶昔午橋橋上飲,座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閑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

這年的7月,在美國佛羅里達洲東部的卡納維拉爾角的宇航中心發射場上,一 枚巨大的運載火箭噴出耀眼的火光衝天而起,以第二宇宙速度飛向遠方。這艘名為 「阿波羅ll號」的載人宇宙飛船載著人類的希望穿過黑暗的茫茫太空,第一次將人 類送上月球,從這一天起,人類向宇宙進軍的新紀元開始了。

在這個躁動的、喧囂
的,充滿暴力、鮮血和爭鬥的地球上,各種不同膚色、不同政治信仰的人群都暫時停止了爭吵和廝殺,全人類都懷著莊嚴肅穆的情感迎接這偉大的新紀元,這是人類的驕傲,人類的希望。


偉大的、舉世無雙的貝多芬,他把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對人類的無限愛戀和
希望溶進了一曲響徹天宇的頌歌。在這偉大的時刻,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響起了
貝多芬《第九交響樂》中那輝煌的第四樂章。


那規模宏大、氣勢磅礙的大合唱《歡樂頌》,把全人類的情感都推向了極致。

擁抱起來,億萬人民。

讓全世界接著吻!


在這個喧鬧、雜亂無章的地球上,終究只有少數人類能夠以窖智的眼光透過重重迷霧,超越生物的淺薄,預見到不遠的將來。


1.反常規有新鮮感——其他的,直至今日,大部分的抗日劇還是個個拿著團長的工資操著政委的心;

2.接地氣——真實,用劇中的話來說,軟綿綿的一句「二連長,請你把那個山頭拿下來,不然我要處分你」根本提不起氣,就要來一句「二連長,給我TMD拿下那個山頭,不然我把你的JB切下來喂狗/不然老子TMD斃了你」,人家馬上嗷嗷叫的就上去了……真實

3.本子好——原著我似乎是看了四遍還是五遍了,如果刨掉之後的一些有一點點武俠色彩的段子,還是非常優秀的……尤其是建國的那一段,不過電視劇沒敢不出來也正常。原著好,本子改的也好,豐滿了很多。

4.李幼斌確實演得好,還是剛才的說法,新鮮又接地氣,把李雲龍演活了……到後來,他就是李雲龍,李雲龍就是他


關於國產劇的導演編劇我不認識,不做妄評,留給樓下的同學們補充


裡面的日軍全程說日語


感覺大家主要針對這部劇的內容進行評價,我再補充一點:其實這部戲除了尊重觀眾智商,主演演技大爆發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導演的藝術感覺非常的好。
先舉一個例子:
在獨立團一次突圍後,包圍圈內只剩下了騎兵連。導演花了將近半集的時間描述騎兵連與日軍騎兵營的四次正面交鋒:
第一次,面對日軍上百人的騎兵營包圍,全連的人擺好陣形,幾十匹戰馬一字排開,每位戰士持刀騎在馬上,氣勢洶洶。戰場飛沙走石,枯樹烈日,一片肅殺。此時連長孫德勝把軍刀豎立,作出衝鋒的氣勢,提起底氣,下達軍令「騎兵連,進攻!」(這句話是重點)。話音一落,騎兵將士高喊殺敵,百馬齊嘶,全連策馬向前,揚起一陣黃沙。同時日軍也舉刀向前與騎兵連短兵相接。人鳴馬嘶,刀光劍影,一輪下來獨立團騎兵連死亡過半。
第二次,剩下的人調轉馬頭,重新擺好陣形,連長立起軍刀,下達軍令:「騎兵連,進攻」。全連策馬向前。同時日軍也向前與騎兵連短兵相接。人鳴馬嘶,刀光劍影,第二輪下來獨立團騎兵連只剩下幾個人。
第三次,剩下的七八個人面對人數上百的日軍騎兵戰士,依然沒有一個退縮,大家依然擺好陣形(其實這個時候這麼點人已經成不了陣形的)。連長立起軍刀,向前一指,喊「騎兵連,進攻!」。全連策馬向前。同時日軍也向前與騎兵連短兵相接。在這次交鋒中,除連長外,所有將士陣亡,連長被砍掉一隻手臂。
第四次,也是最高潮的部分,在所有身邊的人都陣亡,且自己被砍掉一隻胳膊的情況下,孫德勝自己一個人就代表個整個騎兵連。鏡頭從連長背後向日軍掃去,人數上的對比異常強烈,直接用鏡頭語言說出了一句「雖千萬人,吾往矣」。然後鏡頭對準了連長的馬,馬蹄開始踏沙,劍拔弩張。此時隊長孫德勝,舉起軍刀,面對上百人的敵人,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對全連下達軍令:「騎兵連,進攻!」。喊聲未落,背景主題樂響起。連長隻身一人,策馬前進,同時日軍整個營也發動攻擊,浩浩蕩蕩。兩軍相接,一刀砍下,連長陣亡。之後戰場上便只有了連長的馬匹。
如此悲愴且有震撼力的鏡頭片段,在以往的國產電視劇里是從來沒有的。除了導演的情懷,很重要的就是他敏銳的藝術感和實力。之前很多人提到了這部片子的細節非常粗糙,說的沒錯。但這種粗糙並不會給片子減太多分,就像90年代的香港金庸劇一樣,你能感覺出場景明顯的道具感,但依然會被劇情吸引。或者你看戲劇或者話劇,一個人就代表了千軍萬馬,但你依然不會說那些優秀劇目不好一樣(好比梅蘭芳先生的貴妃醉酒,單純通過肢體語言就將楊貴妃的媚態全部表現出來)。究其原因,是用了非常好的藝術語言,或者通俗了說就是用很棒的方式把故事講了出來。
還是以騎兵連長孫德勝為例,導演在刻畫這個人物時,是從李雲龍不請示上級,突襲偽軍繳獲戰馬而起的。前期用了大量筆墨描述了李雲龍對騎兵連的珍惜。首先是用了非常大的本錢(好像是槍還是什麼,具體不記得了,歡迎指正)把孫德勝調到獨立團來。然後在一次仰攻的時候本來是下了全軍進攻的命令,但當騎兵連跑來說也準備進攻的時候不同意,並且和孫德勝吵了起來,後來以騎兵做步兵且排在所有部隊(包括廚子)最後為條件允許其參加戰鬥。戰鬥後李雲龍和孫德勝對話,說你們騎兵連最後衝鋒,還跑到前面去了。孫德勝非常傲氣的說這就是騎兵連。然後李雲龍問了傷亡後,發現死傷了幾個人(不超過10個)。說「騎兵連是寶貝,我心疼啊」。
通過這些前期描述,導演完成了給觀眾留下騎兵連印象的鋪墊:珍貴,戰鬥力強,不服輸,骨頭硬等,出現在觀眾眼前的是一個活靈活現的人物。那麼在這個時候,孫德勝所代表的騎兵連已經不是抽象的一個戰鬥單位,而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人了。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最後騎兵連犧牲做的鋪墊。應該說這種講故事方法歸功於導演的細緻思維。
而鋪墊完了後,就要拿出來用了。私以為,孫德勝最後一輪衝鋒是對亮劍精神最好的演繹。先看李雲龍多次提到的亮劍精神是怎麼說的:「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而最後的鏡頭語言應用美到了極致:
通過連長一個人和整個騎兵營的對比,表現出對手的強大,不可戰勝。孫德勝斷了一隻手,明知不敵,也不投降。然後立起馬刀,代表亮劍。主題升華至此完成。
可以說導演的這種功力,真的不是用好演員的演技,或者精密的道具就能代替的。這部劇每個正規演員的演技,每一個動作的設計和每一個鏡頭的打光,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講故事給你聽。這種認真,我覺得才是亮劍這部電視劇在雖然經費不足以打造完美道具或背景的前提下,依然超越所有抗戰劇的根本原因。認真他就贏了。
最後補充一點,就是孫德勝在最後一次交鋒中倒下後,故事還沒有結束,日軍首領要求厚葬騎兵連。這裡面除了要表示我方的戰鬥精神贏得了對手的尊重外,也說明了日軍不再是以往電視劇里豬一樣的形象。尊重了對手強大的事實,才使曾經浴血奮戰的先烈們得到應有的尊重。更讓人覺得敵人雖然可惡,但也是有感情的人。借用莫言的一句話」什麼共*匪、國*匪,把國字和共字去掉,其實都是人「。


真實。
1、不神化自己。裡面八路軍不是神,不是人人都會摩斯碼,都有血有肉,有情有欲,不是被十幾個日本人強姦之後,瞬間雄起把剛才還作威作福的日本人殺個片甲不留的漂亮妹子,不是個個會乾坤大挪移降龍十八掌的武林好漢;
2、不豬化日本人。日本人不傻逼,很牛逼,你不搞死他,他就搞死你;
3、不醜化兄弟。國軍也跟八路一樣,可以為保護自己的親人去干小日本,也是中國人。


慢慢道來……作為一個非常愛看李幼斌版《亮劍》,回頭又翻看了原版小說的歷史軍事愛好者,我認為這部劇集真的非常寫實,描繪人物非常細微生動,能抓住人,能感動人,和其他所謂的「抗日劇」的差別不是一點兩點。甚至可以這麼說,《亮劍》是一部李雲龍視角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劇,格調高出那些「三毛抗日劇」,「抗日神劇」等等一大截,《亮劍》小說的格調本質上也是略勝一籌。劇情的優勢已經是非常大了,很寫實生動,但下面的大部分篇幅將會拿來講細節。

細節1、大家看慣了宏觀的建國劇,從來沒有以一個共軍團長,營長,真正基層士兵的角度去看待整個共黨的建國曆程,這就是新意。李雲龍說過自己剛參軍走長征的一個細節,和藏民起衝突,藏民先出手幾鏢戳死了好幾個弟兄,自己一氣抱起機關槍突突突就打起來了,最後受了處分。然後他被處分作了炊事兵,長征時下冰雹拿鍋當帽子頂,開心得不得了。這實際上是我看過以前很多書籍里講共軍長征時最寫實的一些故事,但從未有人演過,這個細節,不感動人么?

細節2、共黨在到陝西邊區之後的發展,實際上是完全不成建制的擴編,這在《亮劍》里打平安縣城前幾個營長敘舊時能看出來,這個細節對於解釋共黨的崛起不是很到位么?甚至於李雲龍親自下令放炮打縣城城樓,心痛的不想評論…………

細節3、兄弟感情。趙剛在趙家峪負傷;李雲龍根據地轉移時打擺子,和尚抱他跑了一天一夜;和尚死了,李雲龍帶隊去報仇;李雲龍負傷,整個警衛連都紅了眼。很直接明了的告訴大家,男人之間的感情是怎麼培養起來的。

細節4、亮劍精神(我更喜歡形容為武夫文化)【再黑一點可以說是莽夫文化…………】以弱勝強,不靠精神那靠什麼?我本人曾經無數次懷疑過國軍的潰敗,因為無論是孫立人,衛立煌,黃維,黃百韜,這些人看起來都不像是廢物,怎麼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就戰敗了呢?後來看了很多共軍和國軍的回憶錄,精神狀態真的是差太多了。這裡只舉一個例子,我認識的一個叔叔的老丈人,朝鮮戰爭後以營長退役轉業,是一位很不善言辭的內向老人。他很偶爾才會提提自己的往事,「當年因為長得高,是以偵察兵入伍的,剛訓練沒三四個月就上戰場打仗了。每次出去摸哨,一個排最多兩三個人回來,大家就是有點傷感,也不見得會有人哭。上次打開個電視,到處都是男人哭哭啼啼的,不是個東西。」理解了這種武夫文化,再去看李幼斌每次的情感宣洩,真的非常生動。共軍當年從上到下對生命的漠視,對榮譽的尊崇,現在已然是看不到了...

恩,先說到這了,反正最近還在回味,有亮點看見了還會拿出來分享。


我覺得主要是重視細節,對國共日三方的實力展現的比較客觀,禁得起反覆看。
比如通信設備,打縣城,邢副團長(獨立團最沒存在感的人)說請示一下師長,李雲龍說騎馬去給師長彙報,一來一回十幾天,戰機早就沒了,就獨立團自己來打。
而在楚雲飛和山本的小隊交手時,楚雲飛對手下喊:打電話給程連長,就幾個鬼子一個重機槍連怎麼就開火了,那是鬼子的尖兵。
可見八路的電話連師與團之間都沒完全普及,而國軍的部隊已經裝備到連一級了。

楚雲飛帶著警衛排,一頓猛掃和山本打的不分上下,最後還拿手榴彈讓山本吃了大虧。而趙剛帶兩個營以逸待勞,佔據有利地形愣是損失慘重,一個營長犧牲,首長被迫轉移。


推薦大家關注一部大陸拍攝,講國軍抗戰的抗日劇《我的團長我的團》。

我覺得即便是我很喜歡的《亮劍》也比不過它。因為即便亮劍也是傳統抗日劇的英雄主義路線。

而這部《我的團長我的團》,是我見過的唯一一部,由大陸拍攝的非英雄主義抗戰題材。裡面所刻畫有血有肉的軍人,非一個兩個三個,而是一個群像。


補充各位一點:

該劇背後的真正出資拍攝單位,是Guo Wu Yuan Xin Wen Ban,督辦單位是Xuan Chuan Bu。其他劇背景沒那麼硬。

恕我不能更深入解釋,此條摺疊亦可。


作為文藝作品,老版的《亮劍》是成功的。不僅是塑造人物,裡面處處隱透一些官方不便公開、或媒體沒報道過的歷史細節。作者一定是熟悉軍史、查了很多資料的人。而且前面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硝煙炮火、流血犧牲、視死如歸也為文革反襯奠定基礎。

當時,反思文革題材的影視很流行,比如張豐毅主演的《歷史的天空》。而且老版《亮劍》的顧問是劉源,我猜應該是劉少奇之子的那個劉源。某種程度上,這樣對抗日戰績的意淫在後面文革的反襯下,反削弱虛飾之疵。

解放軍的軍樂團是從國民黨軍樂團那裡俘獲偶得,南京軍事學院最初教員是國民黨的,打下南京中共高級將領換老婆,攻打一江山島軍隊里的爭議,抗戰最艱難的時候國共都出過叛逆,楚雲飛在病床上聽報青樹坪之戰解放軍被白崇禧打敗,「只見匪軍血流成河、棄屍累累」蠻震撼的……

《亮劍》
里略到的幾乎所有細節都是真實的歷史。

《亮劍》誕生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意義和前沿性。

《亮劍》不同於《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歷經幾百年了,什麼時候拍都是拍。《亮劍》原小說作者寫的時間是2000年1月,不算學術界,大陸官方對國民黨方面剛開始寬容,不再醜化國民黨,而是承認其抗戰的貢獻。以一貫之認可國民黨的抗日貢獻和國民黨的人才,並塑造一個血性、儒雅、嚴整、有情義、有精神的國軍將領楚雲飛作第二主人公,在當時已經算前沿性了。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時間是2005年4月,國民黨與大陸改善關係的前提就是要承認國民黨在抗日戰爭的貢獻。

人物形象個個鮮明,李雲龍、楚雲飛、丁偉、孔捷、趙剛,以及李雲龍的旅長(原型好像是劉伯承)、首長(應該是彭德懷),下屬張大彪、魏和尚、段鵬、孫得勝,以及其他各個小配角,演繹上都很成功。

拍攝鏡頭大特寫多,對各個人物形象就強化很多,給觀眾印象更深刻。

政委雖然也是抗戰的熱血學生,有儒雅氣,但不失硬氣和原則。

孫得勝,在《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里演29軍的一個營長,脫光膀子,這個演員一身精鍊的肌肉,看樣子是練過的,這種身板的人說話骨子裡就有硬漢的底氣。

段鵬的演員受過職業散打的訓練,這樣身手的人演硬漢往往隨順自然。

丁偉那種自鳴得意、戰略才華,很形象。演員好像是話劇演員出身,演技台詞功力紮實。

日軍用日語,就弱化了戲份,在保證劇情合理的情況下突出主題。

……


因為《亮劍》就不是一個抗日劇。


個人淺見,《亮劍》代表了一種大陸主流社會在「抗日」這一嚴肅歷史問題上的一種意識形態的轉變。 除了大家都談到的,對八路軍、國民黨軍、日軍的定位與重塑,演繹一種較為真實也較為合理的戰場構型之外,對於之間大概很難被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嚴肅主題也進行了一些新的處理。
比如「抗戰的意義」、民族矛盾、無產階級革命等等意識形態問題,相信大多數人是並不買帳的。所以以那種「高大全」式人物、以說教宣傳式的情節和表演來展現的劇集也不太可能被大家廣泛喜歡的。
那麼在《亮劍》中,對諸如此類的話題進行了一些淡化的處理,嚴肅的民族和政治立場問題中加入了如大量兄弟情義、報仇賭氣、搶裝備爭地盤等等通俗的接地氣的也更符合大眾心裡的戲謔元素,使得這種主旋律電視劇帶有了《水滸傳》甚至是《XX演義》的意味和吸引力,這無疑是叫好又叫座的。


李雲龍是有缺點的英雄人物,帶兵打仗水平一流,關鍵是捅婁子水平也是一流,是有血有肉的,感覺是真實存在的。

一個英雄人物的塑造是靠一個強大的對手來做陪襯的,不管裡面的日軍和國軍,都很厲害。

另外說一下裡面的服裝,軍裝穿起來像是真的,現在很多抗戰劇裡面八路軍穿的衣服都感覺很鮮艷,很扎眼,在陣地里打仗身上一點兒塵土都沒有!

總之,讓人感覺是真的,可信。


1.《亮劍》是一部多少尊重讀者智商的小說,電視劇改編也基本忠實原著(當然有些內容還是和諧掉了),其氣質遠好於眾多的抗日雷劇。
2.亮劍滿足了大家喜歡草根英雄心理,這和那些明明沒多大意思卻有很多人的網路小說不謀而合,所以大家喜歡看這片子。
3.亮劍這部片子的播出權很價格很低廉,所以很多電視台都喜歡買來重複播,這和西遊記和還珠是一個道理。

便宜+好用,這就是影視劇里的小米手機,你可以說它有很多缺點,但它確實流行了。


裡面的鬼子說的是日語~^_^


對不起我不厚道的去截了 @張慶煒 的 圖23333

好帥!


我來歪樓.....

沒有人提《人間正道是滄桑》嗎? 故事從廣州大革命開始,經歷廖仲愷遇刺、北伐戰爭、中山艦諜動、上海4.12事變、武昌起義、長征、西安事變、盧溝橋事變等等一直到國軍敗退台灣。

但是偏偏不以大場面渲染,只是以大場面來點題或者承接劇情,著重展現的確實楊家三兄妹和瞿家二兄妹之間複雜的關係,個人命運和歷史大潮流巧妙的結合。

這裡面雖然有些地方傾向於gcd,省略了一些不利事件。但是大部分內容不作太大的道德審判,而是從事實依據出發來理性客觀的看待問題,關於意識形態、信仰的討論更是成為點睛之筆。

全劇一共有50集,許多東西看下來仍覺得回味無窮,連續看了3遍了,-.-


這裡面有幾句讓我印象比較深的話:

1.瞿恩:這世界上的理想有兩種,一種我實現了我的理想,第二種理想通過我得以實現縱然犧牲了我的生命。
2.楊立青:在這個世界上兩個人以上就沒有真誠了。
3.董建昌:在你們這個年紀,根本分不清理想和想入非非有什麼區別。
4.身懷利器,殺心頓起。


人物部分——
瞿恩:理想主義者,渾身散發著浪漫主義者的氣息,有著很好的人格魅力,做人大度不計前嫌。(gcd高層,或以瞿秋白、周恩來、蔡和森、惲代英為原型)
瞿霞:性格天真爛漫,單純可愛,被逮捕關押8年後性格大變,令人心痛。(或以蔡暢、帥孟奇為原型)
楊立青:少時性格直來直往,敢愛敢恨,經歷一系列磨礪之後變得謹慎和認真。(後加入gcd,或以陳賡、楊至成、蕭勁光大將為原型)
楊立仁:九曲迴腸,皮笑肉不笑,出身教師,有國學基礎和中國數千年正統思想影響。(或以鄧文儀為原型—國民黨情報高手、蔣介石機要秘書)
楊立華:喜怒形於色,部分地方與立青相似,屬於家庭於立場的中和派。(後成為國民黨監察委員會委員)
董建昌:政治上遊走於各派之間,軍事上敢打敢做,有純粹的軍人的精神,與瞿恩在同一時間對立青做了啟蒙。(或以李濟深、程潛、陳明仁、鄧演達為原型)
范希亮:原粵軍一名旅長,後自願加入黃埔軍校深造,無奈親身槍殺恩師瞿恩,戰死於中條山戰役。(或以宋希濂、戴安瀾為原型)
楚才:在本劇中醜化了他這一角色吧(以陳立夫為原型)

這部劇之所以沒在中央一套播出,就是因為它不像以往的政治片,從「大局」出發,而是著重個人命運受時代潮流的裹挾而漂浮不定。

但是從觀者角度來講,正是這種歷史親歷者的角度才能讓人真切的感受到當年的時局變化以及那個時代的脈搏。
詳細解說請看問題——如何評價《人間正道是滄桑》這部電視劇? @張潮勛 的回答,寫的很好。


《亮劍》看了好幾遍,先從整體說,《亮劍》演得是一股氣勢,看完讓人熱血沸騰的那種,並且真實。
1,日語
可能是我看的電視劇不多的原因,國產抗戰電視劇我很少見日本角色說日語的,見得最多的就是說幾句八嘎,嗨,就沒了,然後就是中文了,媽蛋,你還不如直接說中文呢。好吧,《雪豹》裡面文章確實說的日語(乖,不討論文章出軌的事兒了),但是裡面日本兵,唉,不說了。
2,畫面
每次看畫面的風格處理很鮮明,八路這邊都是統一的土藍色的畫面,日本那邊是軍綠色,明顯給人出了一種不言而喻的風格感覺。
3,陣營
正如排名第一的 @索瑞所說,把所有人都當人,而不是把國軍和日軍當一級野怪,八路都是滿級大神。
4,演員
就不多說了吧,基本都是有很厚底蘊的演員,尤其喜歡李幼斌,感覺真的把李雲龍演活了,看到有人說李幼斌演得毀了李雲龍這個角色,可見人見智吧。關於新版亮劍,我看了十分鐘,就不看了,忘了那個演員處處模仿李,但卻不倫不類。


推薦閱讀:

戰爭中是什麼因素真正使得士兵不怕死?
為什麼日本人對731部隊知之甚少?
為什麼部分日本民眾不承認南京大屠殺?
緣何越來越多的人為蔣介石洗地 ?

TAG:歷史 | 影視 | 電視劇 | 抗日戰爭 | 亮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