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已經觀察到的恆星都已經命名或編號了嗎?

我的意思是所有已經被看到過的,比如被拍下來。
看了@一貫正確 的答案後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其實有點荒唐,我也在網上看過拍攝的恆星照片,確實多得難以計數。
也感謝另外兩位!


看「觀測到」的定義是什麼:

如果是已經通過測光數據處理得到了位置,成為了某觀測數據發布的源表中的一行,原則上說都是有了編號的。現代的巡天觀測命名恆星,一般參考IAU的 Naming of Astronomical Objects 原則,使用:」觀測項目縮略詞+曆元縮寫+精確到一定位數的赤經+精確到一定位數的赤緯「來命名,例如一顆SDSS巡天里觀測得到的恆星,名字是這樣的:SDSS J153259.96-003944.1 其中現在通用J2000曆元,所以只用J縮寫;後面153259.96是赤經縮寫,15時32分59.96秒;-003944.1是赤緯縮寫,+/-符號必須要註明,表示-00度39分44.1秒;縮寫的精度依賴於巡天本身的深度和精度,要求保證源編號的唯一性;這樣的方式有的時候也會因為測量精度的提高會變得很麻煩,比如今天剛剛發布的GAIA Tycho-GAIA Astrometric Solution星表,包含了恆星的自行數據,就是恆星的坐標在整個觀測時段內的變化。。。所以不加說明的用赤經赤緯縮寫做編號也許不合適;在GAIA的表格里,則是使用了SOURCE_ID和RANDOM_INDEX來給天體做編號,SOURCE_ID一般就是一個在整個巡天里唯一的長整數,按照一定的規則生成,比如:觀測日期+曝光數+CCD數+CCD上源的編號 (僅僅是舉例,不是說GAIA就是這樣的)。如果你對編號的要求寬鬆一些,這也算是了。

但是如果觀測到指的是恆星的圖像被保留在了某次觀測的CCD上,那麼答案肯定是。。。沒有全都命名和編號;大量的天文數據是按照非常明確的目的設計的,天文學家只關心自己需要的目標,其他大量觀測到的天體並沒有被系統的處理,測量,編入表格;考慮到目前有那麼多8-10m級望遠鏡沒日沒夜的觀測,肯定會有大量的銀河系恆星還沒有被正式編號的。這也是為什麼現代的大望遠鏡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資料庫系統,比較負責的機構一定會把所有觀測數據在一定的保留期後變為公開,一部分原因就為的是所有這些被「附帶」觀測到的目標不會永久的失落,有一天也許就會有有心的天文學家在裡面撿到寶貝。


瀉藥哦~~~

如果要說觀測到的恆星,那麼觀測到了肯定要編號的啊,不編號你怎麼去區分這一個和那一個?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啊。

如果說,某一顆恆星在這個巡天中有,而在另外一個巡天中沒有,那也很正常的,不同巡天的深度有所不同,覆蓋面肯定也不一樣(注意,這裡的深度不是說最暗的多少,也包括最亮的極限,因為不可能存在一個探測器是無限級數的,所以亮到一定程度就會飽和,飽和的星一般是不列入觀測結果的,因為數據完全不可靠)。而且還有一個奇葩的情況,就是不要以為我們的觀測就一定是全天覆蓋得滿滿的,那是很難的,CCD可能有瑕疵,出現亮點壞點等等,CCD的拼接可能有接縫,相鄰天區之間可能有縫沒有覆蓋全面,等等等等,都可能造成某個巡天覆蓋不全面。只不過那麼點缺失,對於天文海量數據而言,不是很重要罷了。這裡就是觀測性價比的事情了……


推薦閱讀:

如何查找一顆恆星?

TAG:天文學 | 天文望遠鏡 | 宇宙 | 恆星 | 星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