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公開宣布你的個人目標」有沒有道理?
TED 有個視頻,就叫「不要公開宣布你的個人目標」,據稱這麼做會使得個人目標更難以實現,原因是因為在你對外宣布的時候,大腦就已經在享受任務完成的快感,而這會減輕你接著完成任務的動力。
請問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么?如果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是典型的「過度推論」
視頻(不要公開宣布你的個人目標-TED)里引述的文獻(Gollwitzer et al., 2009)所針對的「目標」是和個人身份認同有關的目標,例如「我是一個法律專業的本科生,我以後想做一個律師」這種類型的,並沒有擴展到所有類型的目標。講者雖然有提到self-identity類似字眼,但是並沒有和主題聯繫在一起,將研究結果推論到所有目標上
隨便就能找到另外的研究,無法表明是否公開宣布目標和目標達成情況有關。例如下圖所屬的研究就表明,無論你是否在社交網路上公開宣布自己的鍛煉目標(例如每周散步/慢跑),是否彙報之前目標的達成情況,對你實際上散步/慢跑了多少沒有顯著影響。在考慮標準差的情況下,圖中3條線(分別代表不公開目標、公開目標、公開目標並彙報目標達成情況)在統計上是沒有顯著差異的如果你說你不懂統計,那你也能發現綠色線步數是最高的(目標達成最好),而這條線代表的是「公開目標並彙報目標達成情況」
參考
Gollwitzer, P. M.,
Sheeran, P., Michalski, V., Seifert, A. E. (2009). When Intentions
Go Public Does Social Reality Widen the Intention-Behavior Gap?.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5), 612-618.
Munson, S. A., Krupka,
E., Richardson, C., Resnick, P. (2015, April). Effects of Public
Commitments and Accountability in a Technology-Supported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33rd Annual ACM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pp. 1135-1144). ACM.
那我怎麼融資???
這句話的道理其實有一定的問題。稱「宣布目標時大腦享受了任務完成的快感」,那難道不會讓你加重「任務不完成就會被朋友嘲笑」的壓力么?難道不會讓你覺得如果事後被打臉十分不爽么?
詳細說來,這句話存在因果倒置和倖存者偏差。
先說因果倒置。
肥肥貓老師有一個回答: 為什麼「秀恩愛,分得快」? - 肥肥貓的回答。其實「秀恩愛,分得快」的邏輯,和本問題「宣布自己目標,往往不能實現」基本一致。
直接引用肥肥貓老師在回答中的一句:秀的實質,是「缺」。
宣布目標之後之所以看上去往往更難以實現,不是因為宣布了不能實現,而是因為你本來自己就缺乏動力,所以才要想炫耀目標。
因此,真正的邏輯鏈條多半是:你本來就完不成目標,所以才要想在這之前拚命炫耀一下。
在生活中,我見過有些人,他們有時炫,有時不炫,但最終都完成了目標;也見過有些人,他們有時炫,有時不炫,但最終都沒能完成目標。
就算同樣是公開宣稱「我要在一個月內瘦4公斤」,有的人非要拼了命瘦下來不可,因為不然的話是對之前宣稱的殘酷打臉;
有的人安然懈怠,反正大腦已經享受了任務完成的快感,接下來該吃吃該喝喝下個月繼續承諾「我要在一個月內瘦4公斤」。
就算同樣是沒有公開宣稱目標,第一類人仍然會努力完成目標以換得成功的愉悅,第二類人會想「哎反正大家也不知道我的目標我就這麼繼續混著了吧」。
所以真的是公開宣稱的問題嗎?
對於第一類人而言,他們並不缺乏行為的激勵,公不公開稱述自己的目標對他們來說無足輕重,就算沒有公開宣稱,他們也會在筆記本上寫下每天的計劃並為之奮鬥;
而對於第二類人而言,儘管有時想要宣布目標最終憋住了,但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對他們而言還是缺著動力。不想花功夫完成目標→ 想要炫耀目標,這個邏輯鏈條不能推出克制炫耀→想花功夫完成目標,因此克制住了炫耀的衝動對完成目標也於事無補。
你所見的失敗,只不過第二類人更喜歡宣稱目標罷了。因為宣稱目標對於他們來說毫無成本。
其次是嚴重的倖存者偏差。
這個道理相當簡單:這與公開宣稱目標更容易失敗無關,只是:公開宣稱目標後的失敗被觀察到了,沒公開只能觀察到成功。
至於沒有公開目標的失敗,根本沒人知道。
有個故事大致是這樣的:
說是有幾個小孩喜歡聚到一個老頭家旁邊的空地玩耍,嘰嘰喳喳地吵得這個老頭很惱火;然後這個老頭就想了個辦法,他找到這幾個孩子說,孩子們,你們的到來,讓我感到不再孤獨,我給你們10塊錢,請你們下次還來。
孩子們就很開心,就繼續來,然後老頭就繼續給錢,但是越給越少,最後就只給1塊錢了。
這幾個小孩就怒了,說你給的太少了,我們不來了!
於是老頭的目的達到了。
(恩,這個故事的原文不一定是這樣,但差不多這個意思。)
我想說的是,當你把你的個人目標說出去的時候,你身邊的人很自然地就會對你有了一個期待,期待你能成功,能完成這個「個人目標」。
那這個目標本來對你而言,也許是很有動力的,也許你也很enjoy追逐目標的過程,但當你說出這個目標然後你身邊的重要的人開始對你有所期待的時候,也許你的努力目標就發生了偏轉,也許你開始覺得你要為別人的期待負責,你是為了別人的期待才要追逐自己的目標,這時你原本的動力就一定程度上消亡了。也許你就開始覺得這個事情很沒勁。
就好像上邊故事裡的小孩一樣,一開始他們是純粹覺得玩耍吵吵鬧鬧很開心愉快,這對於他們來說是很有動力,但當他們的玩耍的動力被老頭置換成:為了拿到錢才去玩耍時,他們的玩樂已經變了性質,以致於這個動力完全跟隨「錢」這個變數在走,當錢變少時,他們已經不想玩了。他們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只是因為跟夥伴一起玩耍吵鬧很有樂趣。
這讓我想起那個在日本拍《含淚活著》這部紀錄片的張麗玲,她曾經在《小崔說事》的一期節目里提到,當時在拍攝紀錄片的時候,有一個日本青年無償給張麗玲當司機,載張麗玲去拍攝地點。這個開車的工作其實真的不好做,要起早貪黑的。張麗玲說,這個日本青年每天凌晨兩點送她回去,然後每天早上6點鐘出發他再來接她,而且他都是每天早上提前兩個小時起床,去跑步然後去用冷水洗臉,把自己弄得特別清醒了以後再來接她。
張麗玲就特別過意不去,想要付他一些錢,因為這個日本青年並不是一個無所事事的人,他當時正在考律師執照,張麗玲就覺得付他一些錢,至少他就不用去另外打工賺生活費了。
但是這個日本青年就拒絕了張麗玲,他說:「如果你要是給我錢,我不會做這麼辛苦的工作,我不會為了錢這麼辛苦地去做事。」
從我今天這個答案的語境下來說,我覺得他就很知道自己的動力在哪裡,並且很珍惜以及很保護好自己的初衷。
但需要說明的是,我不認為所有人都該斂於談及自己的目標,特別是也許你很需要得到身邊人的支持時,因為當你說出你的個人目標,也許你會得到一些資源上的支持(不論是情感上的,還是其他意義上的資源),這比起單打獨鬥可能更容易到達你的目標。
有時候我會有意的宣布自己的個人目標,為的就是能吸引一些外力來。
比如減肥這個很困難的事情,我就會在好友群里跟大家說一下,階段性的發個朋友圈。
因為減肥太辛苦了(′?_?`)
除了自律之外,任何的外力幫助都很有用。
所以在我的減肥目標剛剛設立,以及達成了一半的時候都專門發了個朋友圈
26天,沒有什麼秘訣,通過運動和健康飲食,減掉了5公斤,少不了好友的鼓勵與督促。離目標達成還有五公斤。
對短期目標也有效果,比如那天我腦子想了一個烤雞菜譜,於是在知乎想法上面預告了一下。
按我一貫的懶惰成性,腦子想的菜譜能夠動手去做可能不到三成,但是因為在想法上預告過了,所以最後真的做了出來。
菜譜鏈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383985/answer/222986962
透支目標達成的快感只是宣布個人目標的一個弊端。這是一個能給人帶來讚許的機制,但是要清楚的認識到除了讚許,它還能給你帶來其它的東西,比如壓力和動力
好好利用這種機制給自己帶來蓋過弊端的額外優勢,是一種高效自律的方式。建議大家不妨試試。特別有道理。
但是原理描述的不太對。
正確的原理是萬一沒做到太TM丟人了,所以聰明人選擇不說。
這個說法的確有一定道理。
生活中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準備要過暑假了,很多朋友興緻勃勃地制定計劃:「我要看十本人文經典名著」「我要每周去健身房鍛煉五個小時」「我要到三個景點遊玩」,並且制定時間表,PO到朋友圈上。但很現實的情況是,這些計劃往往是無疾而終的。雖然有一個完善的計劃,但這些朋友往往一回家就約飯,桌游,或者陷入遊戲的世界不可自拔。最終暑假過到尾巴了,他們才發現自己的list上還沒有劃掉一個目標。
這種情況是可以理解的。社會上往往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說法,很強調珍惜時間,利用時間。而這些投射往往會被家長們接受,並且不厭其煩地跟自己的孩子灌輸。這樣一來,我們往往會內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投射。被超我監督著樹立目標,好好利用時間。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閱讀世界名著雖然會懂得很多道理,但是這些大部頭往往很晦澀,閱讀起來會比較痛苦和有挫敗感。健身當然對塑形,保健很有幫助,但精疲力盡的感覺也不好受。在這樣令人挫敗的現實面前,很多人會採取「逃避」的心理防禦機制。他們把精力放在制定計劃,幻想計劃完成後的情景中,逃避去體驗實施計劃所帶來的痛苦和挫敗感。他們會自欺欺人地認為,制定計劃,討論細節就是在實行計劃,提升自我了。從心理層面上來說,不讓他們公開地宣布自己的目標,其實也是為了避免他們自我欺騙,用計劃的討論來取代計劃的實施,從計劃的制定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最終抗拒去接觸現實,體驗成長。
不要公開宣揚自己的目標,其實也是出於目標定向的考慮。有些人的目標定向是表現目標。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不是自己做了什麼,有什麼收穫,而是別人如何看自己。他們對自己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因此,一些持表現目標的人會希望成為別人眼中的勝利者,或者避免看起來很傻。
如果宣布目標,如在朋友圈發自己「要去國外留學」「要去川藏自駕游」「要參加競賽」就能獲得朋友的點贊和驚嘆「大神求大腿」「土豪帶我飛」「你真是太牛了」,那這些持表現目標的人就達到看起來像「別人眼中的勝利者」的目標,也不會有太多的動機去辛辛苦苦地學習,鍛煉,提升自己。要求他們不公布自己的目標,也是為了避免他們從別人的評價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幫助他們把精力轉移到掌握內容,提升自己上,從表現目標向掌握目標的轉變。
還要補充一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低調,中庸的觀念深入人心。很多人會接受「做人要低調」的投射,對張揚的人會有一種無意識的敵意和抵觸。如果高調地宣稱:「我要做朋友中的學霸」「我要做朋友中的女神」「我要做朋友中的歌神」,因為這種目標偏離了大眾「做人要低調、謙虛」的投射,衝擊到很多人的固有觀念,因此會遭到他們無意識的否定和抵抗「就他那樣的還想做學霸,痴心妄想!」。
甚至因為這樣的目標有一定的比較性,一些有自卑情結的人,會把這種自卑、無能投射到這些人身上,認為這些人只會說大話,沒有本事。《史記·陳涉世家》里的對話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佣者笑而應曰:「若為佣耕,何富貴也?」陳勝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但公開目標並不完全是壞事。利用得好的話,也是一種社會監督,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效率,對抗拖延症。很多人非常關注自己的公眾形象,在意他人的評價,不希望別人看低自己,認為自己是失信的人。因此,在公開宣布自己的目標後,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不辜負別人的期待,他們也會更有動力去完成自己的承諾。
有些社會機構會組織互助小組,讓小組成員彼此傾訴自己的煩惱,大家相互幫助,共同進步。有時小組長會讓有拖延症的人把自己的目標說出來,比如「我要在一周內設計三個作品」。之後,其他小組成員也會每周打電話給這個拖延症成員,提醒他「一周內要完成三個作品哦」,督促他按時完成自己的任務。在其他成員的幫助下,這個成員的拖延問題也會得到一定的緩解。
而等這名成員從任務的完成中獲得足夠的勝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他也會對自己更自信,更有動力去工作,自己監督自己完成任務。到那時候,他也慢慢從社會監督轉向自我監督,不需要再藉助「公開承諾」的方式來應對拖延問題。
——————————————————————————————————
遠程心理諮詢請私信聯繫,
經授權發布的案例可見:(個案記錄1)自愈力:在苦難中燦爛的向日葵女孩 - 知乎專欄。
紙媒及公眾號合作請私信
——————————————————————————————————
拓展閱讀:談戀愛時總忍不住「作」,要怎麼辦才好? - 覃宇輝的回答
我時而社交能力特強,時而特別恐懼社交怎麼辦? - 覃宇輝的回答歡迎關注我的專欄:心視界 - 知乎專欄
看看《智慧書》中是怎麼說的。
------------------------------------
「若你的成功出人意料,則更能受到欽佩; 任何事情若一目了然, 則索然無味。如果你不急於表態, 方能使人期待。 如果你地位顯赫,是萬眾矚目的焦點,那麼情況更是如此。凡事要留有一點神秘色彩,正是這種神秘讓人肅然起敬。 如果需要解釋,不要說得太透,就像日常交往中不要表露你的真實想法一樣。慎言是世間智慧之精髓。高調的決心不會被人看重,只會落人口實。 如果痛下決心之事恰以失敗收場,那你會更加難堪。」
在年輕的時候,的確如此,說出來的目標,更難實現一些。
年輕時,更享受別人的讚歎,先說出來,預支了驚喜,後面就有些興趣索然了。
現在,我更願意和周圍人聊聊想做的事,一方面,旁觀者的意見和建議往往很有價值,有時是一種點醒;另一方面,萬一以後成了,說到還能做到,感覺可能很man。我也認為不要「輕易」公開宣布你的個人目標。
原因很簡單,一個老是把目標掛嘴上,卻又總是不為之付出努力人,會讓周圍的人覺得他不靠譜,淪為笑柄。
所以關鍵不是說,而是你做不做。做不到的事,就千萬別輕易說出去。本文轉自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謝邀
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只能從個人經驗出發,給不出特彆強的科學根據。所以只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這個演講和我緣分非常深遠,在大學時候第一次看,與後來學到的「悶聲發大財」不謀而合,因此引為人生經驗,個人深以為這是非常高超的姿勢水平,也從中受益不少,之後我出版了一本書,在有關堅持和個人毅力的培養方面,還引用了這篇演講的部分內容和理論
13年時候我的書出版,warfalcon老師在個人博客和公眾號發出了有關這本書的書評和腦圖,並且對我的一些辦法和策略進行驗證和點評,其中提到了這點,對此他表示不贊同,認為社交,網路,IT工具,對於個人計劃的完成,其實是有好處的——在那個時候我看到他的點評表示十分不服
14年9月份,我突發奇想,跟廣州的好友ALEX進行了一次非常奇怪的實驗,為期一個月左右,時間結束後,兩個人的目標大致都完成了,但是在這過程中我被罰了800,她被罰了500
大致實驗就是每個人把每天的to do list拍照發給彼此,做好一項就劃掉一項,每晚10點看看有哪些沒做好,沒做完一項,就罰100塊
當然,不是罰,而是首先打錢,根據每天列出的計劃數目,如果是5條,就預先給對方打500塊,晚上如果都完成了就返還500,如果只做好3項,那麼就只返還300
這項近乎神經病式的毅力決戰最後以我服輸告終。。。
扯這些有的沒的,不是想到處亂吹湊字數,而是從這些年我個人的經歷,以及我了解的朋友們的經歷出發,針對個人的目標達成和自我管理這些方面,有些心得,想跟諸位分享分享
在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不應該只局限在告訴還是不告訴別人你的目標,是不是應該跟滿世界炫耀你的底褲顏色這麼小的範疇,我更想談談個人的自我奮鬥,和歷史的進程,哦不對,是個人的自我奮鬥,和個人的社交生活之間的關係
所謂的「公開宣布自己的目標」,只是個人社交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對個人的自我奮鬥來說,沒那麼簡單的
中國人一向比較推崇孤獨的成功者,各種無聊荒唐的成功學雞湯段子也大抵如此,鄭淵潔說過狼都是一群一群的,老虎才是一隻一隻的,李陽更是在他那本《我瘋狂我成功》里放下豪言「凡人的愛情是垃圾,成功者會自動互相吸引」
這就是我討厭雞湯的地方,只有情緒化的,簡單粗暴的宣傳和猛喊口號,缺乏最基本的思考和分析以及實踐應用——而這方面,美帝的青少年雞湯和中國的雞湯正相反,美帝的青少年圈子裡,對於popular跟合群的追求,幾乎達到了變態的程度,甚至願意為此犧牲學業和特長,而中國的校園就是典型的專心成績就行了,別的不用你擔心
但是中國特色的古樸智慧里,總是充滿了各種矛盾的,我們有是可忍孰不可忍,但又有好漢不吃眼前虧,我們有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是又有大丈夫能屈能伸,這種古樸的不講邏輯統一的投射到新世紀的成功學上,就變成了,成功者是孤獨的,不合群的——但是成功必須要有好的人脈,人脈能幫助你更好的成功
所以繞來繞去,讓人頭都大了,我就來稍微分析下,覺得有用就耽誤你時間看看,沒用罵兩句也無所謂
1,人是群居動物,脫離社交,完全徹底的獨自生活,不管是從情感上來說,還是從現實上來說,都是不可能的
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也都需要社交。這個在心理學是確定了的
2,適度的社交,有益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且可以幫助個人更好的自我奮鬥
注意適度二字
這是我這麼多年的最大收穫,升級了自己的姿勢水平和人生經驗後得出來的結論,悶聲發大財當然仍然是最好的,但是這個悶聲,不代表一句話也不說,或者迫於別人太熱情,一句話不說也不好,竹筒倒豆子說的太多,因此導致以後被人鋪天蓋地的惡搞,由這個引出我要說的第三點
3,在小圈子裡,分享你的目標和夢想,對於你個人的自我激勵和士氣,有不可估計的巨大作用
在中國的奇怪社交環境里,對於個人的自我奮鬥啊,夢想的堅持啊,目標的分享啊,同伴的打氣啊這些來說
父母往往是最不可靠的
父母往往是最不可靠的
父母往往是最不可靠的
我已經記不太清楚爹媽打擊我的次數了,什麼過分的話都說過,類似「你真以為自己能賺個XX萬啊,現在在我們面前吹,社會哪有你想的那麼簡單,我告訴你你要是真能做到我就把這盆洗腳水喝下去」的狠話都有說過,當然這是因為那個時候我畢竟太年輕太幼稚,不懂悶聲發大財,為了一些小小的否定,沒有忍住和他們爭吵起來,之後就被損的一錢不值。當然現在我沒有也沒有興趣讓他喝洗腳水,我非常肯定他甚至都已經完全不記得說過這種話了
而且很多理想是需要花錢的,剛畢業那年,我偶爾會暢談自己以後的規劃,包括買房,留學深造之類的事,這些都需要花錢,我的打算是自己供自己,畢竟已經完全獨立了,而且我對外人從來不說這些,我跟自己爹媽難道都不能說嗎?但是那個時候我看見我爹可不是欣慰自己兒子志存高遠,而是不斷的冒冷汗和反感,總是覺得我的目標太不切實際,一聽就得燒錢,燒大錢,到時候還得跟他要,讓他沒來由的心悸
國內的父母師長,是不相信理想主義的,也不相信個人的奮鬥,他們甚至連歷史的進程都不懂到底是什麼,長輩們最大的缺點在於市儈,徹底的利益至上和目光短淺,這點就連美帝的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里都提到:
最愛打擊年輕人,最喜歡諷刺嘲諷年輕人理想的,恰恰是我們的師長,但是沒有辦法,對於我們敬重的師長和他人潑來的冷水,我們沒有必要立刻反駁,只能把這些冷水統統收下,澆灌自己的夢想之樹茁壯成長
大意如此,非字字對照的原話
高三時候看過這段話,當時也覺得很勵志,很是激勵了一番,但是不到兩月,就受不了,後來的成長過程中,我不斷的受打擊,不斷的灰心難過,尤其是被自己的親生爹媽暴損的一錢不值——當然他們現在的育兒經驗里有一條是要培養男孩子堅韌的性格,不能客氣,一定要狠狠打擊,對我當面提到過,對親戚也提過
如果你要我說實話?
受打擊這種滋味他媽的不好受啊,簡直難受極了
我整個青春期都是別彆扭扭歪歪曲曲成長的,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成為變態,也沒有成為連環殺手之類的人物,反而對社會做出了一些微小貢獻,做到了對社會有益,但是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很難有我這樣的好運了,要麼是徹底一蹶不振,要麼是走歪走邪
所以我現在,終於有自信和經驗,可以堅定的說一句,卡耐基他錯了
對於他人潑來的冷水,這個他人不管是父母也好,普通朋友也好,陌生人也好,都統統收下,然後完全徹底的自我激勵成才
我可以就明確的告訴你這點,一般人做不到這個,再大心臟的人也做不到這個!
而且至今我還沒見到真正能做到這點的人,並且翻史書和名人傳記,不管是古代現代的豪傑人物,都不可能在沒有夥伴的情況下成功
陳勝他是說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但是別忘了,丫有吳廣
所謂不要告訴別人自己的目標和理想,這是要看對象的,對於你個人不是很了解親近的師長,和你關係不是太熟的陌生人,在班級里,在學校里,在網路上,我個人建議你,最好不要輕易吐露真實想法和規劃,不是因為TED演講里說的不利於目標達成,而是因為這是人際交往時候的一種良好的自我保護機制
畢竟夢想就像內褲,畢竟不能滿世界的去展露你內褲什麼顏色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不能去展示,去宣揚,你穿這麼牛逼的內褲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你需要一個好友,可以盡情的聽你大吹特吹你的理想是什麼顏色,你的目標是什麼款式,你的夢想是三角的還是四角的,當你憋著滿肚子話終於找到機會可以盡情的跟人痛快交談時候
那種感覺簡直比多年老便秘突然暢通了還要爽
而且對你個人的情緒穩定和心理健康,是大有幫助的,完全徹底孤獨的奮鬥是不可能的,堅持自我打氣也根本就做不到,同伴的鼓舞,在這個時候,往往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需要
當然,作為回報,你也得聽他大吹特吹他理想的顏色,款式和大小,但這是一種很好的活動,有益身心,你們的友誼,也在這種吹噓中得以升華,成為一輩子的朋友
因此引出最後一條,社交網路到底有什麼用
很多人提到社交網路都是不屑一顧,非常鄙視,認為是loser的玩意兒,曾經我也這麼想,但是現在我完全不這麼認為
我個人的人生基本可以鮮明的分成兩段,18歲之前,扭曲灰暗和難過孤單的階段,以及18歲之後,雖然仍扭曲灰暗,但情緒越來越穩定,心理越來越健康的階段
我在上面提到了,國內社會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市儈,這種市儈非常世俗,但是和勇猛進取,積極追求世俗成功的榮耀光輝又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種群體性的短視膚淺和見不得別人好巴不得別人倒霉的陰暗愚蠢
這種市儈,是所有惡習里最糟糕的一種,它就像是一個黑洞,具備了常人無法抵抗的強大力量,一直到你變得和群體一模一樣,也沾染上市儈,然後去教化其他人,就好像生化危機里的T病毒一般
它不能容忍獨特,更不能容忍不同,所以身邊一堆人,整天跟你說你應該如何,你應該如何,什麼年齡應該結婚,什麼年齡應該生子
它不能容忍進取,更不能容忍積極,如果你冒出一點不安分的理想,它會第一時間澆滅你的熱情
它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理想主義,因為在它們看來,一切事情的根本,都必須以短淺的利益為最終目的和最基本立足點,一個人稍微有點操守和精神追求,都是不被允許的
它以圓滑市儈為榮,稱之為為腳踏實地,以道德操守和精神追求為恥,動輒冠之以裝逼之類的詞
即便是在社交網路上,這種市儈仍然無所不在,不信看看有關大學生應不應該入黨之類的問題就知道了,有相當數量的人認為為了短淺利益,背叛自己的內心,去加入一個自己不認同不相信的政黨,改變自己的精神信仰是非常正當的,甚至是值得鼓勵的(我不鄙視黨員,但是如果你自己不認同不相信,僅僅是為了虛無縹緲的一點利益就輕易改變信仰,那我只好。。。)
這種市儈,就像是一頭混沌巨獸,輕而易舉的就可以吞噬掉他人
所以,在國內,有操守有精神愛好的人,就統統被冠以文藝青年的粗暴稱呼,這些文藝青年,基本都是零星的散落在神州大地,彼此互不認識,也無法溝通交流
如果不讓這群人互相認識,在一起吹牛逼,他們就會變的狂躁,最終要麼是被市儈閹割,要麼就是宰了身邊的市儈小人
所以在以前,文藝青年是社會最大的不穩定因素,他們常年以社會盲流的形象出現,以全國各大城市小街小巷的打口碟小攤,盜版碟市場等各種不入流的地點為集散中心,一群人圍在一起大吹特吹,大肆炫耀自己理想的顏色,款式,和大小
我以前在上海時候,每周五的例行公事就是去公司樓下的盜版藍光碟攤去找老闆吹牛逼,一邊免費幫他看攤,一邊和他吹牛逼,偶爾還調戲兩下漂亮的女顧客,作為回報,他免費給了我很多支青島啤酒和松島楓老師的DVD,並且給了我很多情緒的排泄機會,讓我可以調節好身心,在平時集中精力投入到日常工作,幫助我撐過那段最困難的時期。在我最低谷的時候,仍然有個盜版盤小老闆可以盡情跟我吹著不切實際的牛逼,真心的欣賞和關心我,這讓我非常感激
但是這種社交模式非常原始和低效,不能滿足廣大文藝青年日益增長的龐大數量和社交需求,於是在X年X月,在北京豆瓣衚衕,經常沒事拉著人吹牛逼,並且日益感到這種社交模式不能滿足自己和朋友們的需求的某位文藝青年,開創了一個以書影音為核心產品的社交網站,幾乎是在一瞬間,全國的文藝青年,都立刻敲碎了身邊的市儈壁壘,消滅了市儈的不良影響,在現實中不敢說也不能說的話,在這個平台得到徹底宣洩,並且找到各種贊同的聲音,自己看的書方圓幾十公里內的人連TM書名都沒聽說過,但是在豆瓣就能找到一堆人共同讀過書的,甚至有人能寫出深度的書評,於是討論一波波,深入交流,情到深處情難自已的便約上一發,或者搞上一基,等等,不一而足
再後來,有一個人送外號「十萬個為什麼」,家裡養著一隻北極狐作為寵物的黃姓青年和朋友們搞了一個以問答為核心產品,但是以文藝為基調的網站,更是方便了全國人民的精神射交
從此,文藝青年躁動的內心得以被安撫,神州大地的和諧穩定得以被保持
這種打破地理和現實壁壘,徹底以精神追求為社交基準的網站,在中國這種特殊土壤是有著重大意義的,尤其是對於我這種奇怪的神經病,在現實中基本找不到朋友,後來的社交關係,基本都是在豆瓣知乎找到的,呼朋喚友,周末結伴交遊,痛快極了
舉個例子,上次ALEX找我吃飯,在飯桌上我大吹特吹了一通離職後的打算,說的天花亂墜,說著說著,我慢慢覺得自己靈魂脫離,坐在桌邊,看著一個肥厚的胖子唾沫橫飛的大吹特吹,而對面的小姑娘明顯是被嚇壞了,一句話不敢說,認真的聽著,這樣連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於是我的靈魂又回到了體內,命令我閉嘴!
我閉上嘴,沒想到ALEX這廝居然非常好奇的問,接下來呢?之後呢?
我看著她這麼好奇,這麼熱情,一句話不說實在也不好啊,於是我接著話茬講到:真不是我跟你吹啊,我這人一向如何如何。。。
我們愉快的吃完了那頓飯
回去後我微信問她,我說我自己都受不了了,覺得吹的太離譜,你怎麼受得了的,我還以為你會嘲諷打擊打擊,得罪我一下,讓我清醒清醒呢
她說這是你理想啊,你是我朋友,我怎麼能不尊重你理想?而且這麼好的理想,當然應該得到鼓勵,讓你去認真把它完成啊!
聽到這段話,我的雙眼裡都是瀰漫著一些晶瑩的小東西的
當然,後來我慢慢把當晚講到的新想法都寫在紙上,認真仔細的閱讀和分析,剔除出了很多不切實際的東西,加了很多切實可行的基礎措施,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對此我個人是非常感激她的。作為回報,當她跟我吹說要努力賺錢,爭取以後一個月買兩個包不吃力的時候,我也是面帶微笑頻頻讚賞的點頭,尤其是當她也習慣性一拍桌子說道:真不是我跟你吹啊,我這人一向XXX的時候,我也立刻配合的擺出激動,期待,讚許的表情和姿態,來迎接她接下來吹的特大號的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所謂要不要公開理想的想法,謝謝你忍受我的廢話,簡單來說,其實就幾句話:
1,絕對不要輕視社交,而是要非常重視,正常的社交對你的情緒穩定和心理健康幫助極大,對你個人的自我奮鬥也有極大的激勵作用
2,可以不合群不外向,但是一定要有意識的找到兩三密友,配合你吹牛逼
3,現實中找不到的話,在一些以精神愛好精神追求為導向和基準的社交網站找朋友也很靠譜,我以個人親身經歷和活生生的朋友們向你證明
採用以上措施,會讓你的人生更平穩,更快樂,更健康,更完整,更成功
願諸君的友誼天長地久~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重點不是你說不說, 而是你和誰說!
1. Pygmalion effect (比馬龍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另譯為畢馬龍效應,或比馬龍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是指人(通常是指孩童或學生)在被付予更高期望以後,他們會表現的更好的一種現象。
外界對個人的觀點和看法會影響到個人的表現. 就像灰姑娘,在大家誤以為她是某國公主的前提下, 在羨慕,讚歎,嫉妒的外界鼓勵下,也能成功的勾搭上王子。
2. Inception (參考盜夢空間里的潛意識植入, 其實你也可以做到, 而且每天也都在被植入中)
所謂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是指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特定數值作為起始值,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在做決策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給予最初獲得的信息過多的重視。
錨定(anchoring)是指人們傾向於把對將來的估計和已採用過的估計聯繫起來,同時易受他人建議的影響。當人們對某件事的好壞做估測的時候,其實並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好與壞,一切都是相對的,關鍵看你如何定位基點。基點定位就像一隻錨一樣,它定了,評價體系也就定了,好壞也就評定出來了。
但是,關鍵是,上面錨定效應里提到起始值/基點是可以被無意識植入的。
卡尼曼(Kahneman)在專著《思維,快與慢》中提到一個實驗:
兩組隨機受測者被問兩組問題:
第一組:
1. 世界上最高的紅杉樹比180英尺高嗎?
2. 你覺得世界上最高的紅杉樹是多高?第二組:
1. 世界上最高的紅杉樹比1200英尺嗎?
2. 你覺得世界上最高的紅杉樹是多高?
第一組的第二個問題的平均答案是282英尺,
第二組的第二個問題的平均答案是844英尺。
因為每一組的第一個問題, 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在你的潛意識裡植入一個基點:180 / 1200(比盜夢空間的做法容易多了)。 雖然我們的理智(《思維,快與慢》提到的system 2)在努力的推算出令我們自以為滿意的,理性的答案, 但是因為最初被植入的基點不同,而得出如此差別之大的結果。
3. 想像兩個場景:
場景1 你想要考英語出國, 你和你的牌友們說了你的計劃, 牌友的反應: 出你麻痹, 你不行的, 起來嗨。
場景2 你想要考英語出國, 你和你的已經在哈佛耶魯的老同學說了你的計劃, 老同學的反應: 太好了, 你可以的, 需要備考資料和幫你打卡嗎?
根據1)比馬龍效應, 兩個相同的你在不同的環境下的表現自然不同, 其結果也就不同。
同時你還被無意識的植入了不同的基點:
場景1: 努力的抵抗住了牌友三缺一的誘惑, 背了20個單詞, 覺得自己好厲害啊, 要好好犒勞一下自己, 刷了兩個小時的知乎。
場景2: 在老同學的督促下, 背了20個單詞, 覺得可以刷刷知乎, 突然想到比自己還牛逼的人在哈佛圖書館裡苦讀, 甩自己兩個耳光, 註銷知乎賬號, 繼續背單詞!
4 結論
騷年, 大聲說出你的個人目標, 但是要精心挑選說出的對象 ;)
參考:
Pygmalion effect (比馬龍效應)
https://zh.wikipedia.org/zh/%E7%9A%AE%E6%A0%BC%E9%A9%AC%E5%88%A9%E7%BF%81%E6%95%88%E5%BA%94
譯言網 | 研究表明,越聰明的人越容易掉進認知陷阱
https://zh.wikipedia.org/zh/%E9%8C%A8%E5%AE%9A%E6%95%88%E6%87%89
錨定效應 - MBA智庫百科
Thinking, Fast and Slow (豆瓣)
是的,從小到大,說出來的目標都沒實現
我的個人目標:
好吃懶做
不學無術
遊手好閒
不勞而獲
欺男霸女
橫行鄉里
在幼時我曾試著向父母公布,被揍得一度迷失了目標。
細心的老師也察覺出我的志向,讓我在教室門口思考如何才能實現這些目標。
也曾用行動跟公司領導暗示過,他們對此表示了理解和尊重,做出讓我出去實現目標的決定。
儘管如此,我還是忠於內心堅定維護著自己的個人目標,你問「不要公開宣布自己的個人目標」有沒有道理,我覺得沒有。
大聲喊出自己的目標都不敢,整天還談什麼理想,談什麼人生?
我覺得,牛逼吹出去之後才有壓力和動力去實現。
追逐理想的路上何必急於炫耀,別讓虛榮心替代了自己的進取心。
實力打自己臉那我怎麼融錢?
立Flag肯定會被打臉。。。
分人。
有些人適合公開目標,有些人適合默默努力。
一位我喜歡的法師曾經開示過:
不要公開你的目標,不然會產生違緣。
所以,我認為:
對那些困難越多越興奮,挑戰越多越有激情的人來說,公開目標是非常好的選擇。
對那些意志品質不是非常剛強,遇事喜歡走捷徑,不愛迎難而上的人來說,默默努力是更合適的方式。
就醬。沒有道理。
推薦閱讀:
※心理學上如何解釋人的爭吵?
※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你不走捷徑,你怎麼回答?
※警察實施抓捕時有沒有必要避開孩子?
※什麼是人格?進一步的,所謂的獨立人格指的是什麼?
※貓智商不高,人類卻總是想像貓的各種「高冷」「傲嬌」等特質,這種心理究竟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