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和跳躍網路將「立方體」送上太空的這個計劃需要哪些關鍵技術?可能性是多少?


作為商業航天創業公司的一員,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覺得非常有意思。初步調研之後發現,跳躍網路是一家中國的網路遊戲公司,計劃通過spacex發射一枚立方體至地月軌道。

首先我非常開心的看到,互聯網公司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把更多的創意帶到了航天領域,這非常有利於航天這樣一個高冷的行業更接地氣。對於這樣的商業化的想法,對於航天來說,特別是對於我們這種商業航天創業公司來說,非常好,多多益善。

然而在現有了解信息的基礎之上,我想問幾個問題。主要還是我了解的信息不夠多,存在一些疑惑。在之後的更新中,我會自己繼續補充或者解答。

1. "衛星計劃","發射一枚立方體"?我假設想表達的是立方星(cubesat)?
2. 引用"據了解,跳躍網路正在和spacex進行商務溝通",這貌似還是航天計劃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衛星誰來造,spacex是否同意搭載,衛星如何出口,如何測控,希望能了解更多的信息。
3. 這顆星的應用是什麼?在天上玩遊戲?真是沒太想明白。非常希望能夠了解到背後的創意,跨界有驚喜,期待他們能發掘出全新的航天業務。

商業航天剛剛起步,非常需要優秀的商業創意,期待跳躍網路給我們帶來一次驚喜。當然,各行業都有一些以純粹炒作和圈錢為目的行為,這會毒害市場,損害行業形象。對此我們堅決反對。

天儀研究院是中國第一批商業航天創業公司中的一員,專註研製商業化科學實驗與技術驗證微小衛星。我們的第一顆衛星瀟湘一號在2016年11月10日成功發射,第二顆衛星在今年2月初發射,微重力流體科學實驗衛星。非常歡迎各類商業公司和機構與天儀研究院洽談關於航天的各種合作,謝謝。


謝邀,說它能否上天之前,我覺得你應該了解下「立方體」到底是什麼。首先大家都知道,火箭是個令人振奮的玩意兒,但火箭上如果不裝載點有用的東西升空的話,那火箭也就只是支巨大的竄天猴而已。所以,衛星就理所當然的成了火箭的最佳伴侶。

而在衛星家族之中,超小型衛星則被稱為「立方體衛星」。大約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已經認識到了:只要有一定數量的標準化就可讓發射超小型衛星變得簡單許多。

為此,她們還制定出了一種叫「1U」立方體衛星的標準:一個大小為 10cm×10cm×11.5cm 的箱體,配備電子和物理介面,可以和其他類似設備一起放入一個分配器——該分配器可作為次級有效載荷發射。目前這標準也日趨日常化,就連老師都能帶領學生嘗試去造一顆衛星!所以,從可行性的角度而言,Space X 和跳躍網路想要把「立方體」投入太空中並不是什麼難事。

既然這件事的確可行,那麼接下來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經費問題。以一個 1U 標準的立方體為例,雖然它採用的是商業器件,研製成本相較其他衛星不算太高,但也要 5 萬~ 10 萬美元之間。如果再加上發射它所需要的費用,那假設跳躍衛星此次只是想要打造營銷事件可真是有點下血本了。

不過,前不久市面上又出現了另一款名叫 「FemtoSats」 的迷你衛星,它的外觀也是立方體,且邊長僅 3 厘米,重僅 35 克,還不到一部手機的三分之一。這款迷你衛星可依附於立方體小衛星發射升空,一個發射裝置最多可發射 27 枚迷你衛星,成本因此大大降低。僅需 1000 美元就可被送往國際空間站,即便想發射至近地軌道也就需 3000 美元。

所以綜上所述,撇開這件事的真實性,單論可行性的話:如今這個年代,想要投擲「立方體」到太空中去並非什麼難事哦~至少比起之前霓虹想要把朗基姆斯槍插到月球上要靠譜得多。


謝邀
立方體,應該是立方星吧,一種模塊化微小衛星。
那個視頻我看了,同步軌道,發射廣播,功能和東方紅一號沒什麼區別,就是軌道高了一點,毫無難度,找幾個本科生就可以做出來。
和SpaceX合作,等一次商業同步軌道發射,把小衛星塞進去搭個便車,要不了多少錢。和SpaceX合作就是聽起來高級一點,用中國火箭完全可以了,還要送錢給美國,營造噱頭罷了。
總之,技術毫無難度,就是看他們願不願意花錢的問題。


已軌道設計為基礎,軌道設計完畢對錶面材料,發動機性能,控制系統提出了較好的要求。


謝邀!可能性很大


謝邀,但是我是搞智慧城市的


謝邀,動力足夠,能載人,能返航


動力足夠就行了。


瀉藥。作為一個極其普通的航天從業者,說說的我理解:所謂立方星即是微小衛星(其實都算不上)的高端化說法,有效載荷的設計主要是遵循標準化通用化模塊化的思想,想要從設計上打破有效載荷與衛星平台之間的藩籬,脫離衛星平台以及各種定製化的約束。這也是目前國內一些商用衛星公司、高校以及非傳統航天院所極感興趣的一種設計,我了解不深,但航天領域的同行們應該知道所謂這些幾U衛星以及分離載荷等在本單位工作中的輕重程度,可以說立方星目前不是航天領域的主流,將來是不是,這個還真不好說。
然後說說難度:技術上難度不大,這麼說吧,其實現行的主流衛星有效載荷的技術及衛星平台技術,非常難的技術難點基本沒有,主要考驗的是集成水平以及系統可靠性等,個別實驗衛星及高分衛星等的難點也都在科學方面,而非衛星技術方面。發射難度上,看題主的意思是和spaceX合作,這種搭載項目尤其是和國外的火箭合作基本錢給到了,而且你搭載的載荷不是一顆不定時炸彈,基本也沒啥問題。其實不要噱頭的話在國內找長城公司或者跟著其他衛星走搭載現在也不麻煩,說不定花的更少。其他難度中最麻煩的是測控,指令上注和遙測下傳現在全中國只有軍方的西安測控中心一條路,估計這是個大麻煩,但是如果跟space X合作的話可以走美國的通道吧,這個不是很了解了。還有一個就是有效載荷的科學目標,是通訊衛星?遙感衛星?對地觀測衛星?科學衛星?還是?需要和商業結合的話確實要費腦筋想想。
以上是我的粗淺認識,歡迎各位專家、老師、前輩及同行批評指正!


瀉藥,不過我的專業是送人上西天的,上藍天這種事還是問其他人比較好


謝邀。首先很慚愧,作為一個航天人,其實我並不知道立方體是什麼,如果是微小衛星的話,那其實沒有什麼難度,科工都能發(真沒有黑科工 ),Space X當然可以了,可不可行唯一的決定因素是舍不捨得掏錢。


推薦閱讀:

如果在空間站打開一瓶老乾媽會怎麼樣?
如何看待美國重啟登月任務?

TAG:太空 | SpaceX | 跳躍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