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關於 EmDrive 最新論文稱人類或將進入全新能源時代,這是真的嗎?
美國時間 11 月 17 日,眾人翹首以盼的 NASA 關於 EmDrive 的論文終於發表出來了,論文結果顯示 EmDrive 在沒有燃料的情況下確實能產生推進力:每千瓦 1.2 毫牛。
本篇論文題目為"Measurement of Impulsive Thrust from a Closed Radio-Frequency Cavity in Vacuum",這跟 2 個多月前 José Rodal 博士在 Nasa Spaceflight 論壇爆料的題目一模一樣,一個字不差!(所以各位如果要搜集關於NASA 的各種小道消息,Nasa Spaceflight 上的料還是值得一聽的。)
我還是覺得這種事情應該按照學術圈的規則辦事。如果整個實驗過程都符合規範,可以排除實驗誤差(類似中微子超光速),也沒有任何理論能解釋得了的,並且可以被其它地方重複出來的,就應該做衛星實驗。
至於有人認為為民科浪費錢不值得的,人家既然已經在正規學術期刊發了paper了,那麼不管人家寫了什麼我們都應該一視同仁。至於擔心以後民科騙錢更容易的,先讓他們發了paper再說。
首先,這個東西如果是真的。。意義是非常大的。這相當於只需要有能量就能完成宇宙飛行。甚至按照他的預測的推力在大氣層裡面也能發揮一定作用。你得知道人類的火箭技術有宋一代到現在上千年一直沒有什麼原理上的突破,都是靠化學燃燒工質反衝的竄天猴(當然也有一些沒有實用化的核動力嘗試)
底下有人說這個功耗太高。實際上來說作為無工質推進論文中的實驗結果已經高的離譜了(比直接用激光向後的光壓高兩個數量級別)。而且這還是作者聲稱有優化空間的情況下。這個跟消耗的能量沒有關係,關鍵在於這玩意不向外打動量啊!如果原理可行,推力分分鐘優化到可用狀況促進各國打雞血一樣給iter投錢拿去星辰大海外星採礦再也沒有資源戰爭有生之年殖民比鄰星布武銀河系沒有毛病。
可以這麼說,如果原理可行那麼人類90%的航空器,99%的航天器都可以扔到歷史的垃圾堆,回爐重鑄里再踩兩腳了。
然而,我對此持懷疑態度。
首先,這個裝置本質上就是一個形狀奇怪的微波爐--沒有任何微觀或者強引力,這個範圍的物理學描述是十分精確有效的。其裝置所有物理性質我們都有非常完善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表述。其原理是一定有物理學表述的。然而按照一個emdrive的網站上論述的原理,說實話我覺得他在胡扯。我也沒有看到任何可以用電動力學和量子力學解釋原理的文章。。。。反正我是不大信這個年頭還能有任何宏觀的,非強引力的,非高能狀況下的實驗先於物理學理論的可能性。(畢竟蓋棺定論近百年,作為一切理論基礎的東西了)。當然了,近代科學理論肯定在一些情況下是不適用的,這我們都知道,比如黑洞這種微觀而引力超強的情況下,這是我們所說的新科學有可能產生的地方,至於emdrive的裝置工作的範圍如果有新科學的話我覺得一定是我不小心穿越了或者上帝專門給宇宙規則留下來一個類似於神秘學的漏洞。當然了還有可能這個神奇的設備利用了量子漲落的某些特性。。。。。。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釋。但首先從票友角度來講量子漲落被一堆電磁波拿來利用概率相當低。其次是還是需要實驗驗證。
其次,類似的無工質推進有過不少騙人玩意,比如飄升機全靠電離。。。還有號稱使用卡西米爾效應的(依靠量子漲落)一眾民科玩意。不過這次發在航空期刊上所以應該有一定的可信度。
最後,為什麼樓下還有亂入冷核聚變的,很有寫科幻小說的天賦啊。
結語,看到這篇paper以後我一度懷疑自己是否穿越到了一個存在神秘學鍊金術的世界,居然神秘微波爐就能飛上天。是不是還得上個祝福?雖然心理很希望這個論文描述的內容是真實的,這樣我就可以實現我有生之年飛出太陽系星辰大海的夙願了。然而理智告訴我這玩意具有實用性的(可以穩定工作)概率跟明天百度搜索引擎起義砸艷紅聯繫谷狗兄弟推翻人類爆政建立人工智慧新時代差不多。嘛其實如果世界真的有點神秘學會有趣很多不是嗎?既然韓國總統都能信邪教美國川普都能當選牛頓他老爺子被氣到詐屍也沒什麼不對是吧?
ps,美的微波爐或成最大贏家,極速轉型航天企業。
–––
補充一下,最近關於這個的假新聞很多,這樣傳下去早晚成都市傳說,在此正本清源
一,楊娟教授自己的第二篇論文否定了這東西可用的結論;二,說中國人拿這玩意上星是媒體和網友牽強附會以訛傳訛,上星的應該是傳統的電推,即等離子體發動機這個效應如果證實,對現有物理學理論的顛覆性可能堪比「吃一小勺電子」,整個宇宙都沒了。
如果微波爐級別的東西能有這麼大效應,對於恆星和宇宙演化的尺度上會有什麼影響?暗物質暗能量都弱爆了。太陽這種普通恆星內部的光壓已經與引力同量級了,何況更極端的時空條件。
多年前這個效應被推導出來的時候用了經典電磁理論,不排除是忽略了某些相對論效應小量造成的佯謬。
如果做實驗,至少做成立方星能自己升軌才算,地面實驗未知擾動太多。要麼用廣義相對論和量子電動力學給出理論解也行,別搞得像以太一樣。話說物理學還沒有給出理論預測的東西想投入工程使用,上一次這種事的時候有物理學嗎?
西工大做出的實驗結論是外接電源微波推力器實驗測量的推力大小為 8~10mN,相對不確定度處於 3.3%~9.2%,測量結果受到附加力的很大幹擾。獨立微波推力器的實驗測量值均不到 0.7mN,相對不確定度超出 80%,該測量結果沒有受到外界附加力的干擾,不確定度主要來自於測量裝置測量精度。
也就是說如果emdriver不用外接電源就幾乎測不出推力。
相當不妙。
有同學就是微波無工質推進,研究很曲折,據說很多物理學的雜誌好多年前就不接受這種文章了,因為違反能量守恆(或者動量守恆),也就是他導師堅持做了好多年(理論和實驗)。本人物理學的不深,不敢具體評價,不過想想既然光壓從粒子和電磁波層面都可以解釋,微波無工質推進說不定也有可能吧。但據同學說地面實驗中獲得的都是低於mN級別的測量值,而且雜訊都比這個數量級大,星上實驗也還沒開展,所以最終也沒有個確定性的結果。
如果這次的研究能有確切成果的話,肯定對深空探測是個巨大的好消息,畢竟不用攜帶工質的話,只要能夠獲取電能,就可以長期提供推力。首先我們要按住牛頓的棺材板。。。
感謝 @est 提供的老司機的人生經驗。
還是說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吧。我個人還是更加傾向於需要保持住動量守恆這一最基本的原理。
那麼 Emdrive 到底有什麼用處呢?我還是維持我上次的回答 提供一個反重力的電磁場。
也就是假設能夠通過精心設計的腔體形狀,來實現內部的一個穩態的電磁場分布。而這個電磁場能量在三維空間的偏導就是對應所包圍腔體受到的力的大小。
當這個力和重力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時,系統整體就能懸浮起來。這個狀態雖然看上去很神奇但並不違反動量守衡。當然由於Q值不等於 ,電磁場會被腔壁所吸收而轉換為熱能,所以需要不斷的從外界補充能量,不然腔體的力的大小會隨著內部所蘊涵的總的電磁能的減小而降低。詳細的討論可以看我上次的回答。
無工質推進可能嗎? - Smith John 的回答 - 知乎
儘管在實驗上已經獲得了一些進展,反對者認為現有的證據仍然難以證明 Emdrive 的原理是有效的,拋開實驗上的可能誤差不談。我仍然認為現在我們至少可以肯定一點。你就是從數值模擬的角度,確實能夠預測出不為零的合力(儘管已經有解析解否定這一點了)。那麼要麼是數值模擬做錯了,我們可以發一篇關於如何糾正數值模擬的文章。要麼數值模擬是正確,但是實驗上仍然無法用最優化的設計來實現 Emdrive 背後的原理。
當然對於實驗側的人來說,搞理論的都是胡說八道。但是從數值模擬的角度來看,對於經典的電磁波在腔體內的性質,這其實已經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數值模擬方法的出錯的可能性非常的小。我還是更加傾向於電磁場能夠提供不為零的合力。那麼究竟誰把實驗做錯了呢?
微波推力器獨立系統的三絲扭擺推力測量
外接電源微波推力器實驗測量的推力大小為8~10mN,相對不確定度處於3.3%~9.2%,測量結
果受到附加力的很大幹擾。獨立微波推力器的實驗測量值均不到0.7mN,相對不確定度超出80%,該測量結果沒有受到外界附加力的干擾,不確定度主要來自於測量裝置測量精度。
這個能標和尺度上的現象不超過經典物理學描述的範疇。
所以如果承認經典物理學,那麼所謂的emdrive就是完全扯淡的。
老司機 crackpot_killer 的潑冷水貼
Why you shouldn"t be excited about the new EW emdrive paper
簡單的說:
1. paper 里說椎體沒有解析解,這是錯的
2. paper 里測量力的姿勢不太對
3. 居然還有系統錯誤的笑話
4. 控制組的對比比較詭異
5. 對實驗異常結果的解釋不是很到位
6. 理論闡述部分根本就是胡扯
在 r/emdrive 潛水差不多1年了。這個 paper 其實之前在 NasaSpaceFlight 幾個月前泄露出來過。有一些討論。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那個幾微牛的推力是通電好幾分鐘後才出現的。。很多人感覺這是熱效應導致的推力。。
本人學渣。請輕虐。
===========================================
btw 既然題主問「人類或將進入全新能源時代」,那麼就打個硬廣告,如果你們真的對未來超級科技感興趣,向你們推薦 冷聚變 (LENR) 系列。這個比 EmDrive 靠譜得多。EmDrive 現在基本處於跳大神階段。LENR 至少最近1、2年有成熟實驗結果。
注意這裡的冷聚變不是上個世紀80年代那個著名的騙局了。首先說熱核聚變都是幾億度的問題,這個常溫的冷聚變被很多科學家嗤之一鼻。甚至當年在歐美髮 paper 都被當成民科直接無視。Pd-D 和 Ni-H 的冷聚變反應的確又貴又不好做很難重現而且多半是假的。
但是最近幾年一個意呆利人 Rossi 號稱發明了個新的利用 LiAlH4 作為燃料的 Rossi Effect,然後就找了個美國獨立第三方公司 IH 做驗證他的 ECAT 設備。結果是。。2014年打官司撕逼。。。。。意呆利人 Rossi 控告 IH 想偷師然後申請專利,IH 指責 Rossi 的ECAT設備是騙局。。。
然後一個毛子教授 Parkhomov 利用一些泄露的細節居然復現了這個核聚變反應還發了個 paper(因為毛子不像歐美那樣,發冷聚變 paper 也要求政治正確)。然後 MFMP 這個組織就進一步整理、開源了冷聚變的「配方」,全世界就有很多獨立團隊和個人開始大量報道很多能重現的實驗案例了。國內也有很多比如中核研究院也都有做出來的,COP大於1的都很多,但是COP差不多要超過100才能有商業化的價值。再次重複,冷聚變已經是實驗事實了,只是現在輸出能量沒有大大超過輸入能量不具備大規模商業應用價值而已。什麼民科不民科就不要亂噴了。覺得民科的可以準備個發言稿發個 paper 把 ICCF20會議上的這些學者的實驗挨個批判一番。小小的潑一點冷水。
沒有上星實驗,具體怎樣不好妄下評論,不過這麼高的推力功率比,短期來看也只是理論上有可行性了。
目前制約人類推進系統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航天器的功率,1.2mN/kW,相同電能情況下提供的衝量是張福林vx200(6N/200kW,5000s比沖)的1/25,和比沖在2000s左右的電推相比,衝量大約只有1/60。
現在衛星平台的功率水平,電推的比沖和推力都受到了很大限制,無論Emdrive這種方案是否可行,短期來看都不可能有用武之地。這種實驗性的東西,投資花費又不是特別的高,還承擔得起,就心態包容點,只要籌得到錢做,就做吧。連沒個準星的大撞機,那麼多人嚷著要做。這種小兒科的投資,還真可以做。如果是真的,比那大撞機的意義超出無數倍,
個人感覺,這個和引力的本質可能有關係。如果引力真是熵力,粒子波函數的改變,就可以帶來引力的改變。波函數可以靠空間形狀改變的,比如干涉、衍射,這些,不需要什麼能量,只是改變空間形狀,就可以改變波函數,進而就可以帶來引力的改變。這個從理論原理上,也不能說絕對不可能。
這麼偉大的發明不發nature發jpp,擺明了欺負aiaa的審稿人沒學過物理。
末法時代,NASA里也有民科。
http://www.emdrive.com/theorypaper9-4.pdf
感覺怪怪的,不過熱核聚變現在還是很難實用吧
首先你需要隕石子彈 手動滑稽
感覺像是為特朗普這種總統量身定做的「重大發現」,不需要花什麼錢,一下就領先中俄,還特別容易理解,特容易make NASA great again。
看來NASA為了防止來年經費被大砍也是蠻拼的。
我不懂物理我是來抖機靈的。電磁波本來就有動量,不然光壓是怎麼來的?
所以這玩意不就是個大功率自帶光源的太陽帆嗎,有什麼了不起的。
這個推力數據一定不是真的,畢竟太小了誤差可能都比真實數據大。
顛覆物理學?省省吧,前沿理論物理已經領先實驗物理至少一百年了。不是那麼容易就會顛覆的。
這玩意關能源鳥事?
這麼低的推力/能量比,有卵用?
先把推力/功率提高一個量級,上衛星上試試去。能用了可以考慮給深空探測器裝上。
想給深空載人飛船用?起碼推力/功率提高兩三個量級再說。
至於從地面起飛,在物理理論沒有革命性突破的情況下化學能是幾十年內唯一實用的手段。早上起來看到中文的新聞,就感覺又股熟悉的民科味。於是我去搜了文章中的名字搜了一下,找到了國家地理的報道,才感覺這次畫風有點不一樣。當我找到AIAA上面的paper讀完,心裡出了「卧槽」以外大概想不出第二個詞了。
對於這個paper有兩種解釋——1. 實驗做錯了
2. 牛頓錯了
邀請我幹嘛,我又不是學物理的
推薦閱讀:
※美國人到底有沒有登上月球?
※為什麼人類進軍太空的速度被高估了?
※關於中國學生設計衛星上天的事情?
※美國的「接觸太陽計劃」可行嗎?
※玉兔號月球探測車發生什麼了?為什麼此次對外界宣布活動終止?中國有能力將玉兔號帶回地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