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
除了辣椒,還有姜、蒜、蔥、酒、白蘿蔔、芥末、花椒…,它們的至辣機制相同嗎?
味覺(酸、甜、苦、咸、鮮)是通過作用於味覺細胞(taste
cell)上的受體蛋白,激活味覺細胞以及相連的神經通路。而辣的感覺是通過辣椒素(capsaicin)等作用於舌頭中的痛覺纖維上的受體蛋白而產生的。這條通路同時也是痛覺的傳導通路。因此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辣更類似於痛覺。
不同的化學物質激活受體蛋白,使味覺細胞去極化,之後釋放神經遞質激活下游的神經通路,從而產生相應的味覺(氫離子-酸,葡萄糖;蔗糖、果糖等-甜;奎寧-苦;鈉離子-咸;氨基酸-鮮)。
其他答案已經提到了辣椒素受體TRPV1,我就不再贅述了。另外的一種在痛覺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受體是TRPA1。TRPV1能被辣椒素等化學物質以及有害的熱刺激激活;TRPA1能被芥末等化學物質以及有害的冷刺激激活。(此處的激活,主要離子通道在靜息狀態下更容易開放。)當這些TRP通道開放時,陽離子進入細胞,細胞去極化產生動作電位進而激活痛覺神經通路。
不同的食物,產生辣味的化學物質不同,但主要是作用於TRPV1和TRPA1受體。
生薑 – 『Gingerol, or sometimes [6]-gingerol, is the active
constituent of fresh ginger. Chemically, gingerol is a relative of capsaicin
and piperine, the compounds which give chilli peppers and black pepper their
respective spicyness.』 辣椒素類似物,應該是作用於TRPV1
生大蒜 – allicin,主要作用於TRPA1,也作用於TRPV1
芥末,山葵,小蘿蔔等
- Allyl isothiocyanate,作用於TRPA1
引用from neuron to brain的原文來回答辣是味覺還是痛覺的問題:主要在於如何定義味覺。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aste, as a percept, results
from sensations in addition to those reported by the taste buds. The aroma
detected by olfaction, as well as by texture and temperature, which are sensed
by somatosensory neurons, all contribute to the ultimate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food. The hot taste of chili peppers particularly reinforces
this concept. Hot chilies are not sensed by taste cells per se, but rather by
pain fibers in the tongue that are activated by the compound capsaicin. A
capsaicin receptor has been cloned and shown to be a calcium-selective cation
channel. The hot receptor, known as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subfamily V,
member 1), or TRP-V1, is also found in small diameter sensory fibers (C fibers)
responding to noxious temperatures (see following section). Thus, nature has
provided chili peppers with a chemical targeted to this receptor, possibly to
discourage herbivores by activating pain fibers - a not entirely successful
strategy in the case of humans with a preference for spicy foods.』
(From neuron to brain, fifth edition p.p. 402-403)
結論:
辣和痛覺的神經通路一致,而與酸、甜、苦、咸、鮮等味覺神經傳導通路不同。
不同的辣味由不同的化學物質引起,但其激活的受體蛋白大致相同。
參考文獻:
From neuron to brain (fifth edition) by John G. Nicholls, A. Robert Martin,
Paul A. Fuchs, David A. Brown, Mathew E. Diamond, David Weisblat p.p. 402-403
Sensory receptors
Gingerol
Allyl isothiocyanate
Macpherson, Lindsey J,
Bernhard H Geierstanger, Veena Viswanath, Michael Bandell, Samer R Eid, SunWook
Hwang, and Ardem Patapoutian. 「The Pungency of Garlic: Activation of TRPA1 and
TRPV1 in Response to Allicin.」 Current Biology?: CB 15, no. 10 (May 24,
2005): 929–34. doi:10.1016/j.cub.2005.04.018.
Ferrandiz-Huertas, Clotilde,
Sakthikumar Mathivanan, Christoph Jakob Wolf, Isabel Devesa, and Antonio
Ferrer-Montiel. 「Trafficking of ThermoTRP Channels.」 Membranes 4, no. 3
(January 19, 2014): 525–64. doi:10.3390/membranes4030525.
如果辣是味覺,那菊花一定有味蕾,嗯,一定有
貼一篇以前大一寫的科普
「前幾日寢室聚餐,去了家湘菜館。湘菜館嘛,自然是各種辣椒炒得不亦樂乎。某可憐的東北漢子不小心吃到了一口辣椒,於是乎各種悲鳴,欲拿水解之,不料慌亂之中誤將一口開水吞入嘴中。這哥們當時那表情,真叫一個銷魂啊~
於是一個問題由此引出,「辣」和「燙」是同一種感覺嗎?如若不是,為何在吃辣的同時喝燙的東西會感覺辣上加辣呢?如若相同,那麼喝冰水能真正解辣嗎?當時自然是未能給出答案,本著極客的精神,回來後我略微研究了一下這個問題,現將結果與大家分享,算是科普一把吧。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辣」這種感覺究竟是怎麼來的。人之所以會感覺到辣,是因為辣椒,生薑等蔬菜中一些化合物的功勞(譬如辣椒素、姜酮、姜醇等等),而在這幾種化合物中,辣椒素又是群眾最喜聞樂見的,分布最廣泛的辣味物質。這種物質全名叫【(反式) 8-甲基-N-香草基-6-壬烯醯胺】,各種別名:【洛里維德;壬酸香草醯胺;合成辣椒素;辣椒素;合成辣椒鹼;辣椒鹼;羥基甲氧基苄基壬醯胺;壬醯-4-羥基-3-甲氧基苄胺;N-(4-羥基-3-甲氧基苄基)壬醯胺】
人體攝入辣椒素後,該物質通過初級傳入神經元末梢和胞膜上特殊的分子受體對人體產生作用,這一受體就叫做辣椒素受體(小受啊···),又稱香草醛體 ( vanilloid receptor,VR1 )。辣椒素與 VR1結合,就馬上激活了直接和小受體連在一起的膜離子通道,這是一個相對非特異性的陽離子通道。通道開放後主要是鈣離子 (也有鈉離子) 進入細胞內,鉀離子出細胞,一些氯離子也相應進入細胞內平衡電荷。VR1 偶聯的通道不同於電壓門控通道(就是跟高中學的那玩意不是一個機制),它不能被鈉、鉀、鈣離子通道阻斷阻滯。但能被釕紅(某種猥瑣物質)(rubeniumred) 阻斷。這種VR1是人體痛覺感受機制的一部分(只是實驗推測,未嚴格證明)。辣椒激活VR1,鈣離通道開放,鈣離子內流,胞質中鈣離子濃度升高,引起神經元及其纖維釋放神經肽(這才是關鍵),如: P物質、神經激肽A、降鈣素基因相關肽、血管活性腸肽和興奮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門冬氨酸。辣椒素引起神經細胞釋放P物質的,Purkiss等在離體培養大鼠背根神經節細胞的實驗中發現,辣椒素引起P物質釋放可能通過兩種機制:一種依賴於細胞外鈣離子和突觸體偶聯蛋白25Kpa (SNAP-25); 另一種,在無細胞外鈣離子的情況下,無需SNAP-25,辣椒素也能成功刺激神經節細胞釋P物質。這個神秘兮兮的P物質是什麼呢?原來 P物質是廣泛分布於細神經纖維內的一種神經肽。當神經受刺激後,P物質可在中樞端和外周端末梢釋放,與NK1受體結合發揮生理作用。在中樞端末梢釋放的P物質與痛覺傳遞有關,其C-末端參與痛覺的傳遞,N-末端則有能被納洛酮翻轉的鎮痛作用。 [1][2][3]
所以其實說白了你能感覺到辣就是因為某種叫辣椒素的東西像針一樣扎在你的味蕾上然後讓你的大腦分泌出來各種化學物質讓你感受到一陣陣灼燒般的痛感繼而大腦指揮身體產生一系列應激性反應比如出汗臉紅涕泗橫流等等。
現在那兩個問題答案就明顯了,辣和燙其實是不一樣的,燙是實實在在的給你的身體物理加溫,而辣椒素本身並不放熱,更不會讓你燙傷,只是通過化學反應讓你產生灼熱的感覺(有沒有想到柏拉圖?洞穴寓言有木有有木有?)但是,解辣的方法就沒有產辣的原理那麼複雜了,大腦感覺熱是吧,沒問題,來塊冰激凌就搞定了,你要是有閒情逸緻也可以伸著舌頭在空調下吹,那樣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此處不準確,見下段。)
(感謝 @Laura Tang 同學對於解除辣感方法的指正:冰塊或對著風扇吹並不能達到解除辣感的效果,因為兩者都不能使辣椒素與受體解除接觸,辣椒素不溶於冷水,不但不能沖走且還會使辣椒素更廣泛的擴散到受體中去,加劇灼熱感。TRPV1是一種溫度受體,在辣椒素的作用下的結果是儘管體溫沒有實際升高,但身體會以為體溫正在升高,進而運作降溫機制,進一步降低體溫會加劇這一反應。有效的辦法是喝冷牛奶,或者攝入10%的糖溶液,原因是這些物質可以解除辣椒素於受體的結合。)
另外提醒愛吃辣的童鞋們,吃辣椒久了會上癮的哦~有一個詞叫辣椒素快感 ——「辣椒素快感」是一種通過食用大量富含辣椒素的食物所造成的欣快感。其理論依據為辣椒素所帶來的辛辣感使人體釋放內啡肽,而足夠多的內啡肽通常可使人產生一種類似於"runner"s high"的感覺。同志們要注意了!」
希望有幫助
參考文獻:
[1] 郭峰, 姜曉鍾. 辣椒素的作用機制及其鎮痛應用[J].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2002, 23(1):96-98. DOI:10.3321/j.issn:0258-879X.2002.01.033.
[2] Capsaicin
[3] P物質_百度百科
說明:
1.本文寫於2011年9月,當時的目的只是為新知識存檔並與朋友分享,因此並未註明主要參考資料與引用文獻。現已添加:文中引用框內容主要參考文獻[1]以及百度百科,特此註明。
2.另一個相似問題的答案:為什麼含有薄荷的牙膏或者沐浴露使用後會帶給人清涼感? - 人體,可參照閱讀(感謝知友 @朱郭愷澤 的提醒)
上次解剖課老師講到舌頭時說了一句
「辣不是味覺」
當時我們的表情是這樣的
接著老師解釋道:「味覺通過舌頭感知的,在你的胳膊上撒點糖你不會有感覺吧,但在你個胳膊上放點辣椒你肯定有感覺。所以辣不是味覺」
瞬間被征服了+_+
有點跑題,但是順便介紹一下上面答案中提到的受體TRP通道的發現歷史。內容為上學期一次細胞生物學作業。
*********************************************
辣還是疼——對Trp通道蛋白的簡單介紹
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都從外界接受信息並根據不同的信息做出反應,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宏觀上人們早已弄明白不同的器官的作用,例如眼睛用來看、鼻子用來聞、耳朵用來聽以及嘴用來品嘗不同味道,但微觀層面上這些生理過程涉及的分子機制近幾十年才被科學家們所認識和研究。
和宏觀水平相對應,細胞在感受信息分子時依賴於定位在細胞膜上的受體。感受光子的受體被發現是G蛋白偶聯受體(GPCR)(J Litman and C Mitchell, 1996),感受產生氣味感覺的化學小分子的受體也屬於這一蛋白家族(Niimura and Nei, 2003)。但長時間來感受辣椒的「辣」元素的受體不被人們了解,並最終被發現屬於一類和GPCR完全不同的蛋白家族:Trp通道蛋白(Caterina and Schumacher et al., 1997)。本文將簡單介紹Trp通道蛋白的發現歷史以及最近的研究進展。
歷史背景
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已經使用多種誘變方法對果蠅進行誘變處理,用以篩選感興趣的表型進行研究。1969年William Pak(Pak and Grossfield et al., 1969)採用EMS誘變的方式篩選到定位在果蠅第三號染色體的7個突變,有異常的趨光性行為和異常的視網膜電位(electroretinogram,ERG)變化。另一組研究者Cosens、Manning(Cosens and Manning, 1969)同一年用類似的方法發現了一種突變果蠅品系,這種突變的果蠅同樣有著異常的趨光性和ERG。ERG實際上是果蠅整個視網膜的電位總和,在電生理技術尚未得到發展的當時還有一些局限。光照刺激下的ERG經典模式為「開-瞬時電位」「持續負電位」和「關-瞬時電位」。在該種突變中,「持續負電位」不能維持而是很快回到基線處,並且在第二次光照刺激來臨時不能產生有效的反應。如圖1。
圖1 光照刺激時正常的和該突變品系的ERG形式(Cosens, 1971)。
由於該突變在對光反應中ERG上的特殊表型,人們自然聯想到該基因可能表達了一種光受體。隨著電生理技術的發展,Pak實驗室通過記錄單個光感受細胞的電位變化獲得了更精細的信息,並首次將該突變命名為瞬時受體電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突變(Minke and Wu et al., 1975)。更多的信息顯示,Trp編碼的蛋白不像是光受體,而更像一個參與光信號傳導的離子通道(Minke, 1982)。
基因克隆
1982年Manning等在果蠅中克隆出了20個基因,這20個基因在果蠅頭部的表達量遠高於身體(Levy and Ganguly et al., 1982)。1985年Gerald Rubin實驗室在這20個基因中,發現其中一個λ559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和第三染色體上Trp基因的位置很接近,並且λ559表達主要集中在眼睛上(Montell and Jones et al., 1985)。他們將含有該基因的7.1kb長度的DNA片段藉助P因子導入Trp突變果蠅中後,Trp突變的表型也恢復為野生型表型,即準確地證明了該片段含有Trp基因。這是科學家首次分離出含有Trp基因的DNA片段。4年後,Rubin等最終克隆並測序出了長度為4.1kb的完整Trp基因(Montell and Rubin, 1989)。
根據氨基酸序列預測的信息,Trp基因編碼了一個含有8次跨膜序列的膜蛋白。如圖2。這和一些已知的受體或通道蛋白的結構有部分的相似性。事實上從克隆出Trp基因到最終確定Trp編碼蛋白為一種光敏感通道,花費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其中關鍵性的實驗在於Peter Hochstrate用鑭離子阻斷鈣離子通道後得到了類似Trp突變的電生理表型)。
圖2 根據Trp編碼蛋白氨基酸殘基疏水性預測的拓撲結構(Montell and Rubin, 1989)。
辣和痛覺
相對於視覺、嗅覺和味覺系統,痛覺的研究困難得多。以視覺系統為例,我們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視網膜上尋找相應的光受體。但痛覺沒有一個集中的感覺器官,身體上的每一部分都存在零散分布的痛覺感受器。
痛覺感受中,比較有趣的一種即為辣帶來的又熱又痛的感受。早在19世紀中期,人們就已經分離出辣椒中造成刺激性感覺的主要成分:辣椒素(capsaicin)(Thresh, 1876)。1919年Nelson報道了辣椒素的結構,為高翔草酸的醯胺化衍生物。如圖3(Nelson, 1919)。
圖3 辣椒素結構(Nelson, 1919)。
人們已經知道,辣椒浸出液選擇性的激活感覺神經元(nociceptor,傷害感覺神經元)。體外培養的神經元在受到辣椒素刺激時,可以記錄到內向的鈉離子、鈣離子電流(Baccaglini and Hogan, 1983),並且這種內向電流反映出二價陽離子所佔比重大於一價陽離子,尤其是鈣離子,被人們用生化、電生理及成像的方式記錄(Winter, 1987; Wood and Winter et al., 1988; Bleakman and
Brorson et al., 1990)。被激活的神經元產生動作電位,並在突觸末梢釋放谷氨酸和神經肽,將痛覺信息傳入中樞神經系統。值得注意的是,當傷害感覺神經元長時間暴露於辣椒素的環境中時,會發生脫敏過程(desensitization),也就是神經元不再對辣椒素和其他傷害性刺激起反應(Jancso and JANCSó GáBOR et al., 1967)。弄清楚這其中的機制或許在治療上對鎮痛有幫助。
辣椒素受體
人們猜測辣椒素受體的應該是一個離子通道,或是激活離子通道開放的蛋白。想要找到辣椒素受體的基因,較為直接的方法是克隆出這個基因並將其表達在非神經細胞中,檢測被轉入基因的細胞能否感受辣椒素併產生鈣離子的內流。這個方法的一個前提是,編碼辣椒素受體蛋白的基因只有一個。1997年David Julius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克隆出了辣椒素受體VR1。他從背根神經節(含有傷害感覺神經元)中提取的mRNA構建了含有多達16000個克隆的cDNA庫,使用HEK293細胞和鈣成像最終找到了一個單獨的含有長3kb cDNA的克隆。表達該克隆的細胞在受到辣椒素刺激時表現出強烈鈣信號。如圖4(Caterina and Schumacher et al., 1997)。
圖4 藉助鈣成像表達克隆(上:陰性對照;中:含有目標克隆的pool;下:最終分離出的單獨的克隆VR1)(Caterina and Schumacher et al., 1997)。
對VR1蛋白序列的分析表明VR1屬於Trp蛋白家族。它編碼了一個6次跨膜蛋白,有高度的鈣離子通透性。新克隆的VR1表現出和辣椒素受體相同的性質,同時David Julius發現,熱也能激活VR1。這就解決了一個長期以來讓人們疑惑的事情:吃辣的時候有熱的感覺。實際上,這也首次將痛覺的感受通路和溫度的感受通路聯繫到了一起。(非常有趣的是,David Julius實驗室2002年克隆出了薄荷醇的受體CMR1,發現它能被低溫激活,並且也屬於Trp家族。這和人們的邏輯十分吻合。(McKemy and Neuhausser et al., 2002))
TRPV1結構
除了大量功能性的研究,Trp通道蛋白的結構研究最近也有突破。2013年12月自然雜誌發表兩篇David Julius和Yifan Cheng合作的背靠背文章(Cao and Liao et al., 2013; Liao and Cao et al., 2013),他們使用冷凍電鏡解析出了TRPV1蛋白的結構,解析度達到了0.34納米。
從結構結果分析,TRPV1通道以同源四聚體的形式存在,和電壓依賴的鉀離子通道有著相似的結構。人們已經知道一種蜘蛛毒素DkTx和辣椒素類化合物能激活TRPV1通道,因此在製備樣品時就將DkTx和辣椒素等加入,同時解析出了TRPV1通道開放時的結構。
圖5 單分子冷凍電鏡解出的TRPV1結構(結合DkTx和RTX狀態)(Cao and Liao et al., 2013)
結構生物學的結果給了人們更多啟示,比如為何熱也能激活Trp通道、「雙控門」特徵等等。結構生物學也不斷從解析結構朝著指導人們理解蛋白質性質和功能的重要分支。
Trp通道蛋白現被分為7個家族(RPC,
TRPV, TRPM, TRPN, TRPA, TRPP and TRPML),如今在pubmed上檢索Trp能得到超過兩萬條結果。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Trp通道蛋白家族,並逐漸發現它作為受體和通道兩方面的廣泛作用。隨著人們對痛覺通路、溫覺通路等的研究逐漸深入,Trp通道的重要性可能會被進一步挖掘。
Baccaglini, P. I. and P. G. Hogan (1983). "Some rat
sensory neurons in culture express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iated pain
sensory cell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80
(2): 594-598.
Bleakman, D. and J. R. Brorson, et al.
(1990). "The effect of capsaicin on voltage‐gated
calcium currents and calcium signals in cultured dorsal root ganglion
cells."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101 (2): 423-431.
Cao, E. and M. Liao, et al. (2013). "TRPV1
structures in distinct conformations reveal activation mechanisms." Nature
504 (7478): 113-8.
Caterina, M. J. and M. A. Schumacher, et al. (1997).
"The capsaicin receptor: a heat-activated ion channel in the pain
pathway." Nature 389 (6653): 816-824.
Caterina, M. J. and M. A. Schumacher, et al.
(1997). "The capsaicin receptor: a heat-activated ion channel in the pain
pathway." Nature 389 (6653): 816-824.
Cosens, D. J. and A. Manning (1969). "Abnormal
electroretinogram from a Drosophila mutant.".
Cosens, D. (1971). "Blindness in a&< i&>
Drosophila mutant." 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 17 (2):
285-302.
J Litman, B. and D. C Mitchell (1996). "Rhodops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Biomembranes: A Multi-Volume Treatise 2:
1-32.
Jancso, N. and A. JANCSó GáBOR, et al. (1967).
"Direct evidence for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and its prevention by
denervation and by pretreatment with capsaicin."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chemotherapy 31 (1): 138-151.
Levy, L. S. and R. Ganguly, et al. (1982).
"The selection, expression, and organization of a set of head-specific
genes in&< i&> Drosophila." Developmental biology 94 (2):
451-464.
Liao, M. and E. Cao, et al. (2013).
"Structure of the TRPV1 ion channel determined by electron
cryo-microscopy." Nature 504 (7478): 107-12.
McKemy, D. D. and W. M. Neuhausser, et al. (2002).
"Identification of a cold receptor reveals a general role for TRP channels
in thermosensation." Nature 416 (6876): 52-8.
Minke, B. (1982). "Light-induced reduction in
excitation efficiency in the trp mutant of Drosophila."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hysiology 79 (3): 361-385.
Minke, B. and C. Wu, et al. (1975).
"Induction of photoreceptor voltage noise in the dark in Drosophila
mutant." Nature 258 (5530): 84-87.
Montell, C. and G. M. Rubin (1989).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rosophila trp locus: a putative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required for phototransduction." Neuron 2
(4): 1313-1323.
Montell, C. and K. Jones, et al. (1985). "Rescue of
the Drosophila phototransduction mutation trp by germline transformation."
Science 230 (4729): 1040-1043.
Nelson, E. K. (1919). "THE CONSTITUTION
OF CAPSAICIN, THE PUNGENT PRINCIPLE OF CAPSICUM."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41 (7): 1115-1121.
Niimura, Y. and M. Nei (2003).
"Evolution of olfactory receptor genes in the human genom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0 (21): 12235-12240.
Pak, W. L. and J. Grossfield, et al. (1969).
"Nonphototactic mutants in a study of vision of Drosophila." Nature 222:
351-354.
Thresh, J. C. (1876). "Isolation of capsaicin."
Th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and Transactions 6 (3): 941.
Winter, J. (1987). "Characterization of
capsaicin-sensitive neurones in adult rat dorsal root ganglion cultures."
Neurosci Lett 80 (2): 134-40.
Wood, J. N. and J. Winter, et al. (1988).
"Capsaicin-induced ion fluxes in dorsal root ganglion cells in
culture." J Neurosci 8 (9): 3208-20.
饒毅
(2013). 國產博士的記錄. 2014blog.sciencenet.cn.
辣除了可以被舌頭感知,也可以被眼瞼、指尖、嘴唇、陰囊等皮膚較薄的部位感知。這說明辣味是不需要味覺受體的。
如果是痛覺,難道嗜辣的地區人都是M向。
正如樓上的朋友 @Millie M 說的,導致辣這種痛覺的「罪魁禍首」就是辣椒素,我想再說說為啥這麼多人迷戀這種辣的疼痛感,「辣」又是怎麼征服這麼多人的。
張愛玲見多識廣,她說:
西班牙被北非的回教徒摩爾人征服過,墨西哥又被西班牙征服過,就都愛吃辣椒。中世紀法國南部受西班牙的摩爾人的影響很大。當地的名菜,海鮮居多,大都擱辣椒粉、辣椒汁。辣味固然開胃,嗜辣恐怕還是 an educated tast(教練出來的口味)。
在回教發源地沙烏地阿拉伯沙漠里日夜氣溫相差極大,白天酷熱,人民畜牧為生,逐水草而居,沒有地窖可以冷藏食物。辣的香料不但防腐,有點氣味也遮蓋過去了。
這段話,愛玲奶奶有幾點說的很對:
① 辣椒不是中國原產的,而是引自外國。
② 辣能防細菌滋生,起初是混入肉類保質用的,熱帶地區先行此道。
③ 吃辣多數時候是可以培養的飲食習慣,「辣椒暴露療法」會有慢性脫敏的效果,通俗來說,就是由少至多地多吃幾次,就不會那麼害怕了。
樓上 @劉雅睿 也補充了,吃辣人腦會釋放內啡肽,讓人心情愉悅。同時攝入辣椒素後,也可以顯著增強脂肪代謝,提高中樞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的水平,有一定抗疲勞功效,但同時也會影響慢波睡眠,提高第一個睡眠周期的人體溫度。
經常聽人評價說,吃辣者都熱衷自虐、吃辣後的快感會讓人成癮,但這並不足以解釋辣椒素在人體引發的複雜現象。在此之前,你是否想過,既然辣椒使哺乳動物感受燒灼,那哺乳動物食用辣椒有什麼好處么?
而且,辣椒為啥要長成那麼辣?
如果你隨《自然》雜誌潛行去 Arizona 和墨西哥交界的峽谷里,就能親眼目睹野生辣椒的智慧。在那兒,一些雀鳥每到夏末秋初就急需大量胡蘿蔔素來豐盈羽毛,打扮自己,而野生辣椒里富含胡蘿蔔素,是那些鳥的上上選。他們精心採摘完辣椒,飛上朴樹枝頭,弄撒的辣椒籽、糞便排出的種子就完整掉入樹下的土裡。這種「辣椒專用保護樹」就是朴樹,高大濃密的樹蔭和樹榦上的鋸齒很適合辣椒生長。
野外實驗確證,這些辣椒素無法引起鳥兒的疼痛感,但那裡的哺乳動物只葯吃到一丁點辣椒籽就會避之不及,本能抵觸。如果強行給哺乳動物餵食辣椒,它們的體重會下降,還影響健康。
同時,哺乳動物咀嚼、吞咽、排泄後的辣椒籽會失活,不能再用以繁殖。這就是定向威懾(directed deterrence)的智慧——
「我長得那麼辣就是為了你不要來吃我,畢竟你沒法幫我繁衍嘛」。
自然而然,這更讓人好奇了,為什麼我們能克服進化歷程編寫在身體里的信號通路,去感受禁忌的辣椒?作為當今被廣泛接受的調料,辣椒到底帶來什麼偉大的益處呢?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當地人對辣椒的迷戀為何隨著殖民迅速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科學家為此糾結出了很多種假設:
- 辣椒是對平淡無味的主食的一種調味劑。
- 辣椒可以作為化學刺激轉移不良情緒,平復心情。
- 辣椒防腐,能降低致病微生物的毒性。
- 辣椒也許還能幫熱帶的人們發汗降溫。
- 辣椒能提供微量元素和抗氧化物質。
……
儘管上述原因有的已經被多項研究確證屬實,比如,辣椒在同一民族的食譜中往往更多出現在肉製品而不是蔬菜里、越靠近赤道的食物就含有越多的辣椒和其他殺菌辛香料……
但科學家也完全推翻過自己的猜想,覺得人們本就不是為了健康在無意識地攝入辣椒,而是清醒地迷戀辣椒燒口腔、燒胃腸道的快感(鬼知道為什麼)。
總的來說,吃辣就是一個「痛並快樂著」的過程吧~
---------------------------------
本文節選自《識「食物」者為俊傑 | 口味喜惡背後的性格、基因奧秘》,點擊標題可查看原文。
友心人(yosumn),鼓勵批判性思考、有趣且專業的心理學科普社區。
目前發現,並被廣泛接受的味覺細胞,也就是組成味蕾的細胞,可以感受5類物質:
酸(Sour),苦(Bitter),咸(Salty),甜(Sweet)和鮮(Umami)
可能存在的還有第六類味覺細胞可以感受脂肪(Fat)
(上圖:受體細胞在舌頭上的分布)
這些細胞表達的受體蛋白(receptor)不同,統稱味覺受體(Taste receptor);脂肪受體是CD36
而辣椒素類物質(如:Capsaicin)激活的是痛覺受體(nocireceptor)中的溫度受體Trp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V, member 1,瞬態電壓感受器陽離子通道),並且該受體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能識別辣椒素的受體。
(上圖:薄荷類激活的受體使體溫降低;辣椒素類激活的受體使體溫升高)
(上圖:A:各種辣椒;B,C:辣椒素;D:Trpv1受體)
參考文獻:
wiki
Bear, M.F., Connors, B.W., and Paradiso, M.A. Neuroscience: Exploring the Brain. Publisher:
Lippincott, 2006, 3rd ed.
從生理上說神經結構一樣。從感受上說那確實是痛覺。皮膚擦傷傷及真皮,就是這麼火辣辣的。並且引起內啡肽釋放也和痛覺同理。
制辣機制需要查一查。
另:
感覺有三類哦。
特殊感覺,視、聽、味、嗅。
一般感覺,指淺感覺和深感覺。包括淺感覺的痛覺,溫覺,粗觸覺,精細觸覺;和深感覺的位置覺、振動覺、運動覺,或者又稱本體感覺。
複合感覺(以下為複製粘貼,寫不下去了)(fine sensory modalities),是大腦綜合、分析、判斷的結果,故也稱皮質感覺。包括皮膚定位覺(skin topethesia)、兩點辨別覺(two-point tactile discrimination)、實體辨別覺(stereognosis)和體表圖形覺(graphesthesia)。
接下來還感興趣可自學病理征和傳導通路。
四川人高調錶示辣是一種快樂的感覺。
那是一種灼燒的趕腳。。。
如果辣是一種痛覺,那是不是那些天生無痛感的人也同樣無法嘗出辣味?
這個可以證明 我前一天吃了大量的辣味的事物 第二天大便 肛門處也能感覺到辣辣的疼痛,但是肛門沒有味覺細胞 說明辣不是味覺
對於廣東人來說,外省的辣從來都是一種難以言訴的痛覺。
朋友的朋友曾經和朋友這麼說:塗點辣椒在菊花上會覺得辣,塗點鹽會嗎?
這個很容易驗證的 前段時間 感冒發燒 什麼味道都感覺不到 什麼氣味也聞不到 但是當你吃一口辣椒的時候 還是可以感覺到辣味
不信 你可以試試
吃完辣第二天的菊花會告訴你為什麼。
怎麼那麼多吃辣後上大號菊花疼的?
那湖南人和四川人豈不都是加強加厚型菊花?
推薦閱讀:
※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吃必勝客?
※怎麼樣不用油做出好吃的雞胸肉?
※拍黃瓜都有哪些不同的做法?
※真正的「黯然銷魂飯」怎麼做?
※韓國有哪些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