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服務在農業生產中是如何發揮職能的?有哪些現代化的運用方式?

本問題已收錄進圓桌:動態 - 農村金融

更多討論歡迎關注: )


謝邀!樓上各位說得也差不多了……我其實懂的也不多,主要就從實際工作中個人認為比較有用的幾個說一下哈~
1、決策服務材料。這個主要是針對政府、農業部門等決策部門,農業氣象方面會有專門的旬報、月報及專題等有側重地分析當前天氣影響,未來天氣趨勢等。一般的種養殖大戶不會特別關注,有些也會覺得不用看、看不懂。但是像經營農業示範園區等較大規模、有一定基礎的負責人,對於這一類的服務材料還是很感興趣的。
2、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這個對於大規模種養殖戶有一定的幫助。就像你買的水果上有一個精品的標籤,價格就會貴一點,銷量也會好一點。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就是這個意思。氣象部門在接到企業或合作社申請之後,會對所屬產品區域氣候情況及當年氣象條件進行分析和評分,評分達到特級或優級的,就會給農產品貼標籤啦。這樣能提高銷售量,促進收益。但是這個在貴州的話,是只有省局才有認證資格的,不知道其他省是不是一樣的說。
3、氣候區劃。這個主要也是供決策參考。通過一些插值軟體,比如ARCGIS、ANUSPLIN,將氣象站點的氣候值插值到全區域,從氣候角度來分析引種和種植布局什麼的可行性。但是目前就插值精度來講的話,大部分是100m、90m什麼的,對於平原地區蠻受用的,地形複雜的山區就要再多參詳一下。
4、氣候可行性論證。這個的大概意思也差不多是為決策提供依據啦。就像之前南方要不要集中供暖這件事,貴州省局就出來論證了一下~~~用數據說話的效果還是蠻不錯的。
嗯嗯,暫時就是醬紫的啦~表達能力欠佳,還請多多包涵哈~


謝 @袁霖 邀請,我碩士階段是做的農業氣象方面的東西,下邊就我個人的看法來說一下氣象為農服務

氣象為農服務,可以說是氣象部門除天氣預報外另一個主要業務,說白了,就是因為農業有氣象災害所以需要氣象為農業來服務。


農氣服務應在災前進行氣候適宜度評價、農業風險區劃、預報預警、發布長期、中期的氣候預報(我認為災前多做準備是最好的);

災中進行跟蹤服務;

災後進行災害評估;

平時日常進行農氣觀測、監測。


具體手段有:(天氣、產量、生育期等預報方面就不多說了)

1.直接簡訊通知,每個村建立大喇叭、大屏幕等通知氣象信息,

2.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如ARCGIS)進行氣候適宜度評價、農業風險區劃,

3.進行氣象災害指標的建立,可以利用歷史數據分析或實驗獲取(農業氣象災害指標的建立是氣候適宜度評價、農業風險區劃的基礎),

4.利用人工、遙感等手段監測農作物生長情況,遙感又有衛星、飛機遙感等,

5.人工影響天氣方面(人影難以評估,作用較其它方面小很多),

6.建立農業氣象服務系統,把以上所有手段綜合起來,現階段已經有一些成效,但這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不是氣象部門一家就能做好的。


以上主要是宏觀方面的,也是我綜合了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氣象部門情況的一些看法,請指正,微觀的就不多說了,微觀的主要是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做的。


謝謝邀請。我感覺自己也說不全面,題主可以看下這個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8261984.html 充分發揮氣象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職能和作用。不知道合不合你要求。^_^


謝邀~~
在基層氣象站工作過。雖然氣象局做的服務產品很多,還有農氣什麼的,但實際能派上用的很少。可能從理論層面上我們很有用,但實際上能力卻很有限。
說白了,怎麼種地,農民不需要你來教,他們比你懂!比較有用的是,告訴他們積溫是多少、明天會不會下雨、及時人工防雹,僅此而已。剩下全都是吹出來的。寫點決策服務產品給當地政府領導也就是看看,反正你也別當真。搞的試點什麼的,也只能硬著頭皮吹。
搞為農服務,只是氣象局想把手伸得長點...實際上根本不具備那個能力和條件。就拿農氣觀測來說,常常是剛上班的新人,有的五穀不分就被派去到大田觀測去了。而且數據搞出來,誰在用?能不能用上?沒人知道。說到底,為農服務這東西,還是做好天氣預報就行了。。。


我作為一個氣象專業大三的無掛科的學生告訴你,這個考試沒考,我不會…


謝邀,第一次被邀請
大二學了半年的「應用氣象學」,大概三分之一的課時都在闡述農業氣象相關的內容,可見這兩門學科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不過理論上的東西比較多,實際應用就略有欠缺了。
現代化的應用接觸的還不多,就不班門弄斧了,農業天氣風險保險國外確實在做,國內似乎就沒有聽說過有人吃螃蟹。
我們這邊靠海,於是氣象局和海洋局專門有針對漁民的風浪預警服務,同時鹽場等一些比較大規模的產業(這個似乎不算農業?)有與氣象局的合作來確保產量。
據老師這邊說現在在努力做到通過短期的氣候預報來知道農業生產,比較難,因為短期氣候預測本來就很複雜,但是做成了也造福人類。
了解的不太多,還請多多包涵


農業氣象保險 現在各個地方都在很紅火的展開中


卸腰。之前的幾位已經說得很具體了,在此根據自己的體會稍作補充吧。
對氣象局而言,天氣預報,氣候預測,災害預警與監測,信息發布是基礎的服務內容,具體的服務方式是發簡訊,打電話,電子屏,大喇叭,這兩年不少單位喜歡發個公眾號,做個客戶端什麼的,反正服務當時越來越豐富了。
另外,適宜性與災害風險區劃,產量預報,甚至是農業技術改進也是重要的服務內容,當然,這些涉及不少學科交叉的內容。
最近幾年,在服務模式上有了很多進步,以前主要還是針對政府和公眾做,現在開始與企業合作,搞一些更為精細的氣象服務。
最後我想強調一下農業氣象指數保險,這幾年才開始起步,農業生產者交錢買這類保險,當某些氣象指標達到一定的條件,就可以理賠,很大程度上分散了農業生產面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風險,未來前景無限。
以上個人薄見,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謝邀請。補充幾點,想到哪說到哪。
1.綜合觀測方面,農牧區選取具有空間代表性的地點增設自動氣象觀測系統,對作物生長期的土壤溫度和含水量增加採集或人工測量頻次。
2.氣象要素預報方面,因農耕區空間結構和地表熱力性質與城市區域存在較大差異,其溫度風力等氣象要素的預報不能用相鄰城市天氣預報簡單代替,而是在其基礎進行訂正。主要用統計方法。目前國內沒有統一的農業氣象要素數值預報模式。多數地方不提供農業氣象要素預報,只提供監測產品。比如藉助地理信息系統製作的可視化氣象要素實況圖。對農牧生產活動決策有一定滯後性。
4.防災減災方面,重點難點是突發性災害天氣預警和消災作業。主要藉助氣象雷達資料對短臨災害性天氣進行監測跟蹤和預警,這氣象部門較為耗人力的地方,尤其是汛期,也是實現氣象服務客觀化自動化的難點。


@靳錚 已經說的很全面了,大體上基本可以概括為「圍繞農業的發展與現代化,不斷認識和解決生產中的氣象問題,提出促進農業生產的最優氣象條件和措施。」,這其實就是農業氣象學的定義。


謝謝邀請。
要是我沒記錯的話,這是大氣科學類本科大一課程《公共氣象服務概論》的期末考試必考題,如果題主要寫這方面的論文或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的話,可以上某寶買幾本相關的書看一看。
氣象服務之於農業生產,作用職能無非三點:
1、生產相關的氣象要素預報,如溫濕、降水、日照、風等;
2、防災減災,極端天氣現象,如冰雹、強風、高溫、低溫、乾旱、洪澇等;
3、人工影響天氣,如減雹、增雨等。
至於現代化的運作方式,我就了解得不多啦,目前在咱們國家,這些氣象服務基本上都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商業氣象服務離我們還比較遠,像美國、日本那樣發達的話,應該是必須要用金坷垃吧。


推薦閱讀:

TAG:農業 | 氣象預測 | 氣象學 | 農業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