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劉慈欣的觀點:提倡環保而不考慮開發太陽系是件很不理智的事?

他說,人們擱置太空計劃無非兩個原因,經濟與技術, 這兩個視乎不可辯駁,也就決定了目前人類太太空政策和其他所導致的太空事業的衰落 。但同時他強調,我們現在所進行的「環境保護」 要達到人類現有的的環境保護目標,所需要的技術比起大規模行星際航行要難得多。地球的生態系統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雖然各學科對其細節有了巨量的研究和了解,但在全球的整體尺度上,目前人類無論從基礎科學還是從應用科學層面上都沒有掌握它的規律,對於天氣系統的運行、大規模生物群落的變化和相互關係等,人類科學所能知道的都很有限。還有全球性的戰爭和動亂已經遠去,人類社會進入持續的和平發展時期,特別是第三世界和不發達地區,發展的速度前所未有,這些高速發展的區域有著同一個目標:達到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過他們那樣的現代化的舒適生活。現在看來,這並非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只需再有半個世紀,大部分的不發達地區,包括中國和巴西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在經濟上就能夠趕上西方。但人們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如果全人類都像歐美髮達國家那樣生活,所消耗的資源需要四個半地球才夠。詳情請見他的文章《一個和十萬個地球》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0d5e800100yb5d.html
覺得他提出的理由說得過去,而現實中的技術和經濟政治的因素是否如他所描述的呢?


我想引用《三體 2 黑暗森林》里章北海的一句話——沒關係的,都一樣。

不死一大批人,無論是地球環境的改善,還是太空開發,都不會大的突破。
從另一個角度說,我相信,地球環境的改善、太空開發的突破,都是「地球人口大幅減少」之後的事。


以目前技術,人類能踏足的外星球不外乎太陽系內有限的幾顆行星/小行星。而這些行星並沒有適合人類生存的壞境。在掌握環境改造技術之前,殖民這些星球是不可能的任務。而環保技術的發展看似和外星殖民沒有直接聯繫,但反而有可能為此提供技術貯備和發展藍圖。

如果真的要把太空開拓和大航海類比的話:大航海時代,殖民者不清楚東方的具體位置,也不清楚地球上是否有別的陸地,但他們的共識是自己可以在新發現的陸地生存和獲取利益。而對於目前的太空開拓事業,我們知道自己能去哪裡,知道那裡有什麼,也知道我們人類和大多數其他物種無法在其中生存。

如果說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太空開拓這個領域有什麼可以實際進行的事業的話,小行星開礦可能是件可以做的事。不過這仍然是用於滿足地球人類的需求,和向外殖民沒什麼關係。另一件可以做的事情是用火箭送點挑選過的微生物到近地行星,如果微生物可以生存下來的話,也許幾千年後能夠把當地環境改造的適合人類生存。當然這對於當地環境會造成什麼樣的破壞,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完全無法預期。

在其他行星上建立自給自足的微型生物圈也是一個選項。不過以目前技術,能建立的這種生物圈都過於脆弱,而且沒有自我擴展的能力。如果人類對於自然的理解更進一步,也許這在未來會被證明是個可以進行的方向。


基本上我是同意這個觀點的,但是實際操作和推廣起來很難。我就只從政治的角度說,在歐美,大部分選民都不會願意總統拿著納稅人的錢去搞他們有生之年無法受益的事情,畢竟他們還有生存,教育,養老,醫療等現在值得關注的事情要做。現在環保事業做的通,是因為他們能直接從中受益,當然,其實宣傳的環保以及我們真正需要的環保還是有差異的,所以有一些必須做的事情還沒有去做,而只是在做一些短期能看到成果的事情。 除了歐美外,大部分都是所謂的發展中國家了,它們關心什麼其實也不用多說。

我認為在資源缺乏還沒危害到每個公民的利益之前,尤其是上層人口的利益,提出發展太空開發計劃並不實際。


這場演講我去聽了。當時也覺得很有道理。可是你看看這次演講的題目就明白了:【用科幻的眼睛看世界】。低成本,大規模的開發太陽系的資源,目前來說只是科幻。


環境保護的悖論

亞當和夏娃的故事,在我看來有另外一層寓意:上帝,這個全知全能的神,在給人類提供了富得流油的伊甸園的同時,也限定了人類一切獨立性和自主性(不讓吃「知善惡果」開民智)。而亞當夏娃吃了蘋果的那一刻,即是人類與上帝決裂之時,以後,人類被逐出伊甸園,放棄了美好的生活,卻換來了掌控自己命運的權力

諷刺的是,雖然如此,人類的力量至今也沒有強大到可以控制自然界的地步。的確,我們的DDT可以毒害南極的企鵝,但是這個人類事先清楚嗎?人類預料到了嗎?沒有。在這個意義上,我覺得保護自然的提法是很不準確的。

什麼叫保護?警察手執左輪手槍啪啪啪打死悍匪才叫保護。人類目前頂多就是一個貪玩的小孩子闖進了地球的控制室。這個小孩子看到按鈕就按一下,「啪」,指示燈亮了,好像挺好玩的。過了一會兒,控制室的天窗開了,空調關了。這時候大人出來說:「別鬧了。該幹嘛幹嘛去。」

人類目前對於環境的保護,頂多只能算是退讓,把屬於自然的控制權交還自然而已。這就好比是人類出去走了一圈,發現世界很危險,然後屁顛屁顛的跑回上帝面前說我錯了讓我回來伊甸園吧。

但是,這時候問題出來了:人類生存的世界並不是一個伊甸園。

地球環境一直處于波動之中,只是人類文明史太短暫人們沒能覺察而已。每一次波動中,地球環境整體都會發生巨變,可能變的完全不適合人類生存。比如最近的一次冰期在一萬年前才結束,如果那樣的冰期再來一次,各大陸將被冰雪覆蓋,現有的全球農業將崩潰,對擁有巨量人口的現代化社會而言將是滅頂之災。而這樣的環境巨變從長遠看來幾乎是必然要發生的,甚至有很大的可能就在不太遙遠的未來出現,對這樣的環境變化,現有的環保手段只是杯水車薪。

厄爾尼諾現象,就是一個典型的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無關。諷刺的是,厄爾尼諾在西班牙里的意思是「聖嬰」。我知道,在某些閑的蛋疼的文人看來,人與自然的關係就應該是那麼TMD和諧,自然就該像「聖嬰」那樣的溫柔善良。但是他們錯了。你以為你不主動去惹自然,自然就不會主動來惹你?去三體星住住吧!

對於目前被破壞的環境,我們只有兩條出路:
1,人類放棄干擾,利用自然的力量恢復它,這種做法很輕鬆,但是,這有悖於人類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人類採取主動改造,按照人類的意志和藍圖重新規劃它,設定它,這麼做難度很大,但是一旦成功收益也很大。


大劉說的技術難度,是第二條出路的技術難度大的意思。而很多環保的方法和理念,是出自第一條出路的。


當然,還有一條所謂的中間路線:3,人類結合自然和自身的利益進行改造。但這是一條費力不討好的路線。想想什麼三北防護林之類的就清楚了。我去西安的時候,看到路邊都是楊樹,但是當地的水土根本不適合楊樹,樹長得很焉。為什麼?可能是當地政府覺得種楊樹比較好看。但是深層原因是自然的邏輯里沒有人類的利益往小里說,自然不管人覺得什麼好看;往大里說,自然不管人的死活。


當你認同這一點的時候,什麼開發宇宙自然成為了可選項;反之,則好好在地球上呆著吧!


太空開拓和大航海時代的明顯區別在哪裡?
哥倫布敢向西走是因為他相信地球是圓的,向西能找到東方國家進行通商。
哥倫布甚至一直認為自己到達的是東印度群島。
說白了,這個行動一開始就是有明確目標的,雖然誤打誤撞裝上了美洲(如果沒有美洲估計哥倫布可慘了,一路向西多久才能到天朝……)

而現在的宇宙探索,並沒有明確的目標,因為星際間的旅行極為昂貴。我們即使知道某顆星球上有某種能源,也無法運回。

沒錯,載人航天在冷戰後是被忽視了,但是NASA其實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更加實在的地方,也就是用探測器去探測宇宙。探測器探測宇宙好處很多,不用給探測器準備吃喝,不用為探測器調節心理,不用為返程做準備,而且最重要的事和人實際去了並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比人親自去還強

建立外星球殖民地,聽起來很好,問題是一個可靠的殖民地怎麼也要有50個人左右。
現實情況是,全球(其實就是美國)一共就12個人成功登月,而且所有的人都沒有長期殖民的準備。

以上答案節選自我回答的這個問題目前地球上,最適合探索和開發太空及外星系的政體,是不是中國?

總之,殖民其他星球是千年甚至萬年大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作為一個環境工程學生,並不覺得環境保護和太空開發並存在競爭關係。

原因很簡單,環境保護解決的是人類如何在地球上健康生存的問題,
劉慈欣所講的太空開發或是太空移民解決的是人類如何生存,並保證發展的問題。

就算是太空技術各種成熟,經濟層面各種可行,把太陽系這些行星衛星里能為人類所用的資源帶到地球上來了,我們還是不可避免的會面臨空氣污染和水污染問題。

就算是太空技術到了神級別,有能力把地球上的龐大人口傳送到一個人類可以生存的星球,如果工業農業還是按照現在的方式生產,仍然不可避免的會面臨空氣污染和水污染問題。(當然換了一個星球,環境保護這個學科也要全面翻新)

大劉在文章中所提到的各種環境保護的所謂「大工程」,全部不是環境保護或氣候變化方面學者認可的氣候調節機制,而是geo-engineering(地球工程)。這些工程被很多氣候專家學者認為是不靠譜的。

吐槽一下大劉對「環境保護」的理解太片面,科幻色彩太嚴重。
--
最後,科普一下什麼是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的目的在於改善人類現有的生存環境,讓人類能夠在無污染的地球上健康無虞的活著。例如,保證空氣中沒有過量的PM2.5,減少細小污染物產生的致癌危害。保證人們的飲用水衛生,生活生產中的垃圾和有危害的廢物得到妥善的處理。通過減少山川河流的污染,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保護自然生態的觀賞價值、科研價值、凈化能力,同時間接為食品衛生和安全提供保障。

在資源保護方面,環境保護更側重於動植物的保護,而非礦產資源的保護。之所以會呼籲減少這些資源使用,其初心也是在於減少化學物質的污染,或者減少化石燃料燃燒。(石油,煤炭的使用——&>排放二氧化碳--&>引起溫室效應--&>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經濟財產損失,等等一系列危害人類利益的後果)


環保和開發根本就不矛盾,只是成本高。


話說 確定是太陽系而不是太陽能? 我怎麼覺得應該是口誤了?開發太陽系 起始條件就是鈔票多的沒處花了 現在你看最牛逼的美國鈔票都是緊巴巴的 貌似今年還把那什麼 貌似關於太空的那個什麼經費減了xd 中國開發太陽系那就更不靠譜了 這方案一出來 信不信中國公知真集體上街了 歐盟那邊貌似也不太平 這玩意起碼幾百年以後的事情了 現在還是把系改成能吧


有啥道理?瞎說而已。現在已發現的隨便星球都比地球惡劣成千上萬倍。就算有適合居住的星球,那也不可能和現在的地球一樣。舉個例子,溫室效應,也就是二氧化碳的成分有一點小變化而已,我們解決都那麼無力,其他星球跟地球的差異可不止這一點。說到這裡,不難發現,其實環保技術可能是星際殖民的前置技能點。


他說的我不特別認同。因為人類要開發外太空需要好多錢,你總得給個理由吧。還有當太空開發有利可圖的話,自然會有人去干,自然會有資本投到裡面去。現實中已經有例子了比如現在很火的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


環保是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開發太陽系是何時?何地?何人?
實實在在現在就能改變那就去做。宇宙中值得開發的又何止「太陽系」。
吃飽飯,幹人事。


推薦閱讀:

在企業向銀行貸款的業務品種里,有種業務叫做「全額質押」,企業為何明明有這樣的存款,還要向銀行貸款呢?
曼昆經濟學讀完了,接下來該讀什麼?
烏克蘭目前面臨的經濟形勢是怎樣的?這種形勢的後續影響是什麼?
暴走大事件滴滴打人合法么?
中國現在到底有多落後?

TAG:科幻小說 | 政治 | 劉慈欣(作家) | 科幻 | 經濟 | 地球 | 環境保護 | 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