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改變自己愛說泄氣抱怨話的習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像個負能量磁場一樣,特別喜歡說泄氣抱怨的話,身邊的人剛開始還會安慰我一下,後面別人都不喜歡跟我說話。
我特別討厭這樣的自己,談了幾個男朋友,個個都是剛開始喜歡我,後來理都不願意理我。同學,上司都對我這樣的性格很無語。有時候甚至會發火,因為我一句話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情緒。我知道我性格不好,所以特別害怕跟新認識的人接觸太近,甚至會在這些人面前假裝,假裝活躍,假裝積極,但是我是沒有底氣沒有自信。我覺得我低人一等,因為我是一個有很多壞毛病的人。
我自己分析的原因第一個,我小時候被寄養在別人家,受了很多委屈,後來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天天在我面前說我媽的一些壞毛病,說我跟我媽很像。整個童年到青春期,我沒有得到過一個人的肯定。我很努力的想把自己的事情都做好,可是除了自己,沒人重視過。
我一般假期都跟父母在一起。我媽是一個特別愛抱怨的人,只要跟她在一起,她就把她結婚後婆家對她的事情一年又一年的抱怨給我聽。我每年放假都不願意跟我爸媽在一起,因為我跟他們在一起不快樂。
本來爸媽只生了我跟我妹妹,他們也都是從農村裡出來的人。沒文化,做點小本生意,小時候經濟還不算特別緊張。後來,我媽覺得她要在我們整個大家庭有地位,在我12歲的時候生了我弟弟。從此家裡,不說特別窮,但是我媽永遠告訴說家裡沒錢,我們要節約。每次向她要錢,我都特別痛苦。我特別渴望獨立。從我初中開始,我就變成了家裡的一個勞力,爸媽出來每天起早貪黑的掙錢,其他的大小事情都要我去辦。我上高中家裡在市裡買了房子,經濟更緊張。所以家裡更要我幫忙。我上大學的城市跟我爸媽在一個城市。爸媽經常一個電話打過來,我就得回去幫忙。不是被迫,我是害怕,我如果不把他們交代的事辦好,回去第一個,我心情不好,第二個特別不想看到爸媽的臉色,心裡更難受。我周末很少能跟同學玩的開心,如果我讓我媽知道我在學校跟同學玩不回家,她的聲音就會變得很難聽,讓我覺得很虧欠。所以我很少在學校過周末。每兩個星期都必須回去幫忙。
除了上面我跟我父母的問題之外,他們對我還好,我想吃什麼都會準備。但是我還是很痛苦。我在家感受不到愛,反而我要處處為家裡擔責任,就因為我是老大。特別累。我性格差,所以跟朋友關係也不是特別滿意。
一直在改變,想把自己變得優秀。通過表現,看到思維。思維方式錯了,我就算自己改變了外在。又能怎麼樣了。給人的感覺還是那樣的討厭。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是家庭環境造成的,還是自己本性就是這樣。在我媽爸眼裡,我從小就這樣調皮,不聽話。
所以跟誰去交流呢?
謝謝題主的邀請!
正文看到最後,已經跟提問的內容關聯不大了,竹筒倒豆,其實說的都是自己最壓抑最難過的困惑和不解,也是個人成長路上常見的精神挫折。
我曾在兩篇關於抱怨的回答中提到,愛抱怨的人存在著一種關係訴求,他們對關係的質量感覺不滿足,就會對聽抱怨的人不斷地抱怨,以期獲得關係上的重視和理解。
你的家庭一直對你提出各種要求,要你顧家,擔責任,而忽視你也是一個孩子,讓你做了很多孩子本來承擔不過來的事,給你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因此你也無法感受家庭中本來該有的愛和溫暖,因為你的家庭交流模式比較僵化,屬於那種內部溝通失效的家庭,只有命令,沒有商量,久而久之,你怎麼會沒有情緒呢?你怎麼可能不抱怨呢?
抱怨也是會傳染的,你的媽媽抱怨,你也會抱怨,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都存在著對對方的怨恨和不滿,試問你又能上哪兒去學習良好的交流方式呢?
要改變是困難的,但不是不可改變。
你要意識到,你「愛抱怨」並不是真的「愛」,而是對周圍的人際關係有很多的願望和訴求,你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和愛,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喜歡,恰恰是在家庭中感染到的「抱怨」的習慣,使你不由自主地把別人的關心和喜歡用」抱怨「的方式」趕跑了。
你以為別人聽你抱怨完,就能夠理解,這個是一個思想的誤區,你傳遞給別人的,不是說話的內容,而是你的情緒,你的這些負面情緒讓別人感到難以消化,因為每個人都是有怨氣的,有的人克制力強,有的人克制力稍弱,一旦聽到你抱怨,他們的怨氣就會被激發,他們不喜歡自己抱怨,就會和你隔離,和你疏遠。
這是你的錯嗎?當然不是,只是在家庭文化中,你受了父母的影響,你是可以改變的,從自己的意識開始改變。
每當你想要開口抱怨的時候,腦子裡先過一遍自己要說的話,可能的話,寫下來,自己多讀幾遍,找一下感覺,看看這些字句中,有哪一些部分,能夠再修改一下,使得語氣能夠變得更舒緩和婉轉一些,讓別人易於接受。
個人的意志對生活的控制很重要,磨鍊意志,就要對自己下苦功夫,而不要放任自己。要嘗試去做,並且堅持去做。
喜歡抱怨的人,承受生活壓力的心理能力相對比較弱,他們一遇到挫折困難或遭受不公正待遇,信心容易垮,耐性容易耗竭,抱怨是他們減緩內心焦慮的主要方式,也可以說,抱怨是他們主動地自我治療傷痛的一種選擇。
如果這些年來,你不是因為頂著這麼大的精神壓力,你也不會變得抱怨,抱怨同樣是在自我保護,但另一方面也會讓自己陷入意志沉淪,所以,努力讓自己去改變吧。
經歷的事越多,你的抗壓力會越強,抱怨的需要也會慢慢消退的。這和經驗有關,和性格無關。
要改變抱怨,必須要對抱怨有了解,不要自我嫌棄和貶低。
祝願你能夠打磨出強有力的意志,寬容地對待抱怨。
很理解你……相似的經歷,感覺呢,就像一個置身於滿是仙人掌房間的氣球,那個時候的我簡直一戳就炸的四分五裂。直接提供解決方法。
這個問題從兩方面來說。
一、如何讓自己不抱怨。
做到讓自己不抱怨有兩個點,並且這兩個點一定要同步實施,缺一不可。
1,理解自己。
在人際交往中,試圖用批評的方式讓別人改進自己的錯誤是很難的。對方往往會在尖刻的話語下變得自暴自棄,而當你無條件的理解並且支持對方的時候,對方的表現往往能超出你的預期變得很好。
在你的經歷中我也看到了這一點,你也很希望有個人能體諒你,理解你,不是嗎。在你家人的抱怨和批評之下,你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更糟糕的人。
因此,當我們發現「無條件的理解和包容」「無條件的支持」這兩個要素會迅速的治癒一個人,讓一個人充滿力量這一點,我們就該明白,應該如何對待自己。
記得要把最好的東西總在自己身上,最大的善意,最寬厚的包容,最好的愛總在自己身上。所以,在你任何一個脆弱的時刻,難過的時刻,憤怒的時刻,一定要理解你自己,而不能在進一步的自我譴責。
你要清楚,也許自己會犯錯,會做不好,但自己一定是有理由的,也一定是值得被寬容和原諒的。
爸爸又叫你去幫忙,你又累又難過,你要對自己說「我知道我又累又難過,這真讓我生氣又傷心,錯的不是我。」畢竟有的時候不是你做的不好,情景,機會,時機,條件一個不成熟,事情就做不成,並不是你的錯。
這個就是你想要的「溫柔媽媽」的角色。
關鍵詞:無條件!!無條件!!無條件!!不擇手段的安慰自己!
請不要有任何負罪感的去做這一點,因為我們並不會因為這樣而停止不前。接下來就要做第二步。
2,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安慰好自己之後,當你把注意力放在解決自己問題上,反而會獲得一種輕鬆有力量的感覺。因為此刻,已經為自己加滿油的你已經走在行動的路上,你會為當下的自己而感到充實和滿意。
並且,也許直接抱怨會讓朋友遠離你,但如果只是像他們問自己疑惑的問題的話,是不會被討厭的,在你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任何的問題都可以用合作的方式和朋友解決,這樣會讓你們的友誼更加深刻。
這個就是「理性爸爸的角色」
這兩個步驟,一定是第一個步驟在先。能夠安慰好自己,無條件支持自己,能為抱怨的根源「情緒」直接剎住車。要知道,如果不安慰住自己的情緒,你很可能會接二連三的犯一連串的錯誤。所以,我們要「不擇手段」的安慰自己。
而第二個步驟,會通過實際行動消除現實中的障礙,讓你再也沒有了抱怨的理由。我想,能夠自己安慰自己的情緒的人,是一個自給度很高的人,不容易被糟糕的事情和情景牽制的。
二、如何讓爸媽不抱怨
我想這個時候,你需要一點「陽奉陰違」的小技巧。
「陽奉」。你爸爸媽媽想要的是什麼你知道嗎?他們最想要的就是支持和理解,他們跟你一樣的。很可能你的爸爸媽媽也跟你一樣,是一個受傷的人,所以很多時候他們不能很好的照顧你。
下一次,趕在他們有抱怨的跡象之前,你就嘴甜一點說點好話。比如說你感覺到你媽媽可能又要抱怨了,你要立馬說「媽媽掙錢很辛苦吧blabla,感謝媽媽對家庭的付出,要是沒有媽媽吃那麼多苦,家裡不會過得像現在一樣blabla……」
對待你爸爸也是,他要你幫忙,你要提前多說幾句體諒他的話。他們不就是想要這個嘛,直接給他們讓他們閉嘴。
「陰違」
這一點也相當重要,你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生活的主動權,不然你心中的憤怒會越來越膨脹的,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漸漸獲得自主權才是真的能為你的抱怨剎車的行為。要知道,自己把握自己的主動權,也許自己會犯錯誤,但只要你信自己,安慰自己,你會一次次獲得成長。但如果把這個主動權給爸媽,也許這輩子你都逃不出來了。語言上做一個「小大人」,行動上「該耍滑就耍滑」,不然你會被累死的姑娘。
相信我,資源有限,一定要把最好的資源用在自己身上,無論是你自己的時間,精力,還是感情,投資在你身上,你自己回報給你自己的從來都不會虧了你的,就算她偶爾會出錯,但她從來不會背叛你,會成為你永遠的依靠。就算要對別人好,你也得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樣才有持續性,你的好才會有價值。你好,大家好。
總結一下「不說硬話,不做軟事,巧妙周旋」
這是我跟爸媽長期游擊戰的經驗,希望對你獲得自由有一點幫助。
我的公眾號:恆變的解憂雜貨鋪
http://weixin.qq.com/r/nTnA2AjEHVVirUy792yP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其實題主的問題就是一種抱怨。哈哈,當作是一個玩笑:)
抱怨一直困擾著你,先是奶奶的抱怨,再是媽媽的抱怨,隨後是自己的抱怨。抱怨的你覺得自己充滿了負能量,讓周圍朋友從喜歡自己到疏遠自己。你自己都討厭這樣的自己,但抱怨還是如影隨形存在著,提醒著你是這麼的無奈和疲憊。
心理諮詢師有一種看法,任何一種觀念行為如果長期存在,可能都是需要注意的信號,提醒著它不可忽視的含義。
抱怨背後的心理含義是什麼呢?
抱怨首先是一種溝通交流方式。我給他說我的壞心情,可是什麼也做不了。於是他的心情也很壞,覺得也充滿無能為力。於是,一方覺得無法忍受這種狀態,忽視甚至疏遠雙方的關係。於是抱怨的人表達情緒,卻得不到足夠的回應,只能孤獨地咀嚼這種抱怨。
童年的你已經感受到抱怨的痛苦。奶奶在你面前抱怨媽媽,順便也捎帶上了你本人。你想要改變這種抱怨,可怎麼做也得不到肯定,內心充滿了無能為力。媽媽在你面前抱怨婆家,把你當成了少數可傾述的對象。媽媽的不快樂又給了你,你變得更加地不快樂,以至於都不願和爸媽一起住。可是你還要完成爸媽的任務,因為家裡經濟緊張,自己也變成了一個勞力,一個必須聽話幫忙的小大人。
你的成長敘述讓我感到,童年的你沒有當成小孩,過早地知道一些不必知道的,過早地失去一些本該擁有的。奶奶、媽媽、爸爸的負能量都傳給了你,你成了堆積整個家庭負能量的垃圾箱。可是你希望的是肯定和疼愛,於是你覺得很痛苦、很無望。內心深處的這種煩惱,也通過自己傳播給了別人。
這種傳播,心理學裡稱為投射性認同。家庭、教育和社會經歷,影響了我們的自我結構。我們的自我中,有喜歡的部分,有不喜歡的部分。我們把喜歡的部分保留下來,把不喜歡的部分排斥出去。投射性認同就是把這些不愉快的部分,通過言語、行為等方式轉移到別人的身上。讓別人感到自己同樣痛苦的時候,自己有種排出不喜歡部分的感覺。可是,別人因為感同身受自己的痛苦,加劇了和自己的疏遠和分離。反而讓當事人處在人際孤立中,從而認同和固著自己的心理模式。
題主的投射性認同,把自己的煩惱投射給別人,希望獲得別人的理解和接納,可是卻引起別人的厭煩和疏遠。你過去的煩惱是沒被當成小孩,現在的煩惱是想被當成小孩。可是時間的流逝,以及年齡的增長,這種願望變得越來越難。題主也在渴望關愛和遭到嫌棄之間矛盾痛苦。
那該怎麼辦呢?
如果從心理諮詢的角度,因為心理諮詢師接受過專門的訓練,能夠覺察、反思和接納這種心理和關係模式。我們諮詢師接受了個案的渴望、煩惱和厭惡的感受,用自己的能力整合和轉化這些感受後,並灌入自己正面積極的自我價值感,以合適的方式在個案內心重新內化。
這是心理諮詢師的工作,當事人本人能夠做什麼呢?
這裡簡單介紹一個溝通上的ta技術。它綜合了精神分析對自我狀態的分析,及敘事療法對生命劇本的理解,是比較符合本人胃口的溝通技術。
ta技術認為,我們存在三種自我狀態:
父母自我狀態,父母在我們小時候給我們的信息規範。表現在我們身上有兩種特點,一種是關愛的父母角色,說話的時候很溫暖柔和,可以安慰別人;一種是嚴厲的父母角色,不贊成別人的表情,說話的時候聲音很嚴厲。這兩種狀態很大程度上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
兒童自我狀態,我們內心世界還沒有長大的內在小孩。表現在我們身上的特點是,年輕天真,感性衝動,逆反心理,看待問題時可能有孩童般的創造力,但是也容易陷入自我為中心的視角。
成人自我狀態,成年的我們對現實的判斷和理智選擇。父母自我狀態和兒童自我狀態,其實都是我們童年成長經歷的參與。更加成熟和適應的我們,會發展出專註、平衡、客觀的態度,說話時不會過於情緒化,也不會過於嚴厲批判。
這三種狀態在我們的交流中交替存在著,影響著我們的溝通質量和人際關係。如果雙方的自我狀態不在一個頻道上,雙方的溝通交流可能出現誤解和不暢。ta技術認為,溝通有三種方式:互補溝通,交錯溝通和曖昧溝通。
互補溝通中,刺激和回應都是平行的,雙方期待都可以得到滿足,談話是順暢的。比如一個女孩向朋友抱怨。女孩:我今天好煩啊,好痛苦啊,累死我啦!朋友:怎麼啦,那麼痛苦啊,說給我聽聽,我來安慰安慰你。女孩表現出依賴別人、孩子氣的兒童自我,朋友表現出善解人意,溫柔可親的父母自我。這個時候,女孩表達的信息被朋友接受了,屬於互補溝通。
交錯溝通中,刺激和回應是交叉的,雙方的預期自我狀態不同,讓人感到不愉快致談話中斷。比如,同樣是女孩向朋友抱怨。女孩:我今天好煩啊,好痛苦啊,累死我啦!朋友:我也忙得要命,哪有時間聽你說閑言碎語啊!這個時候,女孩還是兒童自我狀態,朋友是成人自我狀態,朋友會覺得女孩太幼稚,女孩會覺得對方太冷酷。兩者就出現了交錯溝通。這或許本不是源於雙方的品質不一樣,而是交流時雙方沒理解對方的自我狀態。
曖昧溝通中,自己的期待隱藏在談話里,如果對方能夠了解接受,談話就是愉快的,反之就是不愉快的。比如還是上面的例子,女孩:你今天很忙么?朋友:恩,是比較忙。女孩:好的,幸苦了。朋友:恩,謝謝。雙方真實的信息隱藏在常規社交話語之中,因此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其實很多情況下,我們的態度都表現的不是很明顯,需要雙方根據自己的理解判斷。這種情況下更需要ta溝通技術,來指導我們如何理解自我狀態和溝通方式,並學會如何轉化改變自我狀態促進積極的溝通關係。
ta技術用心理遊戲的方式,定義各種溝通中的心理模式。在心理遊戲中,ta技術認為,我們會有三個立場,被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比如,奶奶對題主的抱怨,奶奶覺得是受害者,題主也覺得是受害者。同樣,媽媽和題主的溝通,題主和同事的溝通,交流雙方也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其實前者希望得到後者的安撫,結果只把受害的感覺傳給了後者,結果讓後者在痛苦無助中排斥前者。
這個時候該怎麼做呢?
一種是學會識別心理遊戲中的信號,主動跳出心理遊戲的進行。這可以用在在家人向自己抱怨時。比如,用成人自我的談話方式回應:「我能理解你的痛苦,你需要我什麼樣的幫助呢」,針對別人的隱含意圖誘使對方也採用成人的交談方式。或者在合適時機中採用誇張的自我方式回應:「爸媽又來了,我好累啊,可憐可憐我吧」,可讓對方了解自己溝通的不恰當,從而中斷這種不合適的工作方式。
一種是學會正面滿足自己的需求,主動去直接獲取正面的結果。這可以用在自己想向別人抱怨時。比如,嘗試使用自我肯定的方法,說出自己的優點,寫出自己的優點。也可以採用各種正面安撫發自己的方法:洗一個放鬆的澡,聽一首好聽的音樂,吃一頓豐盛的晚餐,來一次快樂的旅行。這些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純粹為了自己。自己有更多正能量,結交更多好朋友。
ta技術還告訴我們,無論生活如何令人失望,學會掌握自己的人生腳本。你的生命是一個豐滿的故事,有開頭、劇情和結尾,有角色、衝突和高潮。你可以試著寫出這個腳本,看看腳本現在的主題是什麼。好的腳本是一個有明確目標並為之努力的線索,壞的腳本是困在煩躁的關係中沒有方向走不出來。你可以自我決定是否改變劇情,根據現在的環境和資源,審視可以完成什麼樣的改變?目標是不是明確?改變是不是安全?代價能不能接受?學會用成人自我看待,並樹立自己理想的目標。記住,你在創作自己的的腳本,導演自己的人生劇情。
影響我們的內心的,有遺傳、環境、腳本和自我決定。而改變我們內心發展方向的,只有自我的決定和力量。希望能對題主有幫助:)
為了回應有些人覺得,我的回答不給建議,我多寫一倍文章介紹了ta溝通技術,歡迎認可的朋友們多點贊:)謝不邀。
改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或許可以先從學會抱怨的正確姿勢開始,然後一點點找出問題根源,再一點點嘗試著做出改變。
那麼,什麼是抱怨的正確姿勢呢?
如果你對某件實際問題感到不滿,想讓抱怨變得有意義,發揮實際作用,可以嘗試一下:
- 只針對一個問題來表達你的不滿,可以從相對容易解決的問題入手;
- 針對有權改變狀況的人進行抱怨;
- 表達不滿前,先確認自己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 如果抱怨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發泄情緒的話,適當控制抱怨時的情緒。
抱怨很常見,過度的抱怨會讓人們感覺更糟糕,但適當的抱怨對緩解壓力、抒發情感、甚至解決問題都會有幫助。
只要好好處理,那些愛抱怨的「大怪獸」們沒有那麼可怕,我們也用不著對自己的抱怨過於不好意思。
生活不會都有最優解,挫折和問題遍地都是。實在忍不住的時候,向好朋友們吐槽一番,然後再打起精神來一起好好地面對生活吧。
&>&>有溫度有態度的心理學知識,全球專業心理諮詢師資源,關注簡單心理,我們全都給你給你~(?????)
大家分析了好多道理,我就這麼來講個故事是不是逼格太低了?嘛,就這點貨,╮(╯▽╰)╭
大一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地質生,大概腦洞開大了夏天裡跑去跟構造地質的教授做研究,花了一個月時間在懷俄明這個鳥不拉屎的大農村兒做實地考察。
在那之前,我對戈壁灘的印象,大概停留在新龍門客棧里那個漫漫飛沙的邊陲小鎮,裹著一身子破幌子旗的老闆娘和那一把倜儻的笑。再不濟也是落日黃昏下一個弔兒郎當的垂影,瀟洒少年郎,難言彷徨。(偽!文!藝!女!青!年!沒!前!途!嗯。)
嘛,真實情況呢,是我們一行四個人,開著一輛道奇皮卡,每天在野路上奔上倆小時,再走上幾個小時,過了三個星期不洗澡、不刮腋毛、內衣內褲穿了好幾輪的糙漢生活。這段野外的經歷造就了很多個我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兩分鐘內撐好一個帳篷,第一次用舌頭舔舔就算刷好碗筷了,第一次零距離接觸進攻狀態的響尾蛇。說實在話,現在什麼都記得不真切了,只記得我一直在走。背著包走,拎著鑽機走,裹著石頭走,頂著太陽走,淋著暴雨走,餓著走,渴了耶走,腳起了水泡也繼續走。覺得終於不用裝模作樣地彬彬有禮、細嚼慢咽、評詩論道。覺得憐愛怨憎、生老病死都和我走過的石子泥土一樣普通而實在。覺得自己就算長相和智商再虧欠黨和人民,只要臉厚腿結實,一樣可以撐到第二天日出。第二周的時候,我來月經了。作為一個平時痛經能痛得在床上醉生夢死的人,我除了狂吃止痛藥,似乎也沒什麼別的辦法。在戈壁灘上捂著肚子換衛生巾,風特別大,把砂石直往我眼睛裡、耳洞里吹,我終於忍不住開始破口大罵,結果罵著罵著吃了一口蚊子,我嗝在那兒,覺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尼~瑪~傻~逼~的倒霉蛋。
然後突然就笑了。
那個瞬間我記得特別特別的清楚。往後我爬過雪山,睡過東非的貧民窟,開始攀岩,滑雪,開始嘗試中長跑,開始crossfit,這個瞬間經常重複。什麼瞬間呢?就是你明明做著一件特別丟臉特別威風掃地的事兒,你明明有一百個理由泄氣和抱怨,可你偏偏輕鬆地笑了。
我覺得這是一種對「我就是一傻~逼~」的釋懷。
從題主的描述中,我看到了大家都在說的自信的垮塌和耐性的消失。這些都有,這些問題都需要解決(請參照其他答案),但是我還想補充一點,那就是:我還看到了一種傲慢。一種「我做了這麼多憑什麼沒得到我該得的?」所自然賦予的抱怨的權利。一種自哀自怨下莫名的自負。
你說,人家大懷俄明州憑什麼要給我一個我想像中的龍門客棧式的浪漫?我憑什麼才練第一年單板就能不連滾帶爬地啃雪?我憑什麼剛開始練crossfit就能200磅蹲舉啊?我憑什麼每天吃喝玩樂就能登頂啊啊啊啊?我潛意識裡總是不自覺地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比自己更厲害的人,有種不知道哪兒來的莫名其妙的自己能行的錯覺,所以當夢想照進現實,唰地一下被打回原形的時候就會自怨自艾起來:矮油,這都做不好,回家喝西北風吧!你說,是不是挺矯情的?所以我需要找一件對我來說全新的事情,特別是對身體本身有著挑戰的事情,需要誰在我被窩裡放一個彪悍凌厲、真實厚道的臭屁,打破我的白日做夢,打得我只能長吁一口氣笑對「自己是個傻~逼~」這個事實。
所以有的時候,自卑其實來自於一個莫名其妙的自傲。你需要做一件別的什麼事情,在你最覺得應該泄氣抱怨的時候,扒開你所有的衣裳,鬧騰的,獨立的,積極的,負責的,吃苦的,努力討人喜歡的,然後一腳把你踢出去全裸狂奔。你跑著跑著,甩掉了家人朋友和這個社會給你的包袱,甩掉了你對自己的期望。你跑著跑著,直到跑丟了自傲,也跑丟了自卑,跑到除了跑著這件事以外別的什麼都不重要。你跑著跑著,跑到釋然。抱怨型缺愛者,原生家庭中往往有個愛抱怨的母親,這樣的母親每天的狀態都顯得很痛苦、很難受,又總在付出,似乎符合一種叫做「任勞任怨」的優良品質,但又不完全是,因為她也十分愛抱怨,每天總有抱怨不完的事情,而對父親的抱怨往往是最集中的。
這樣的家庭成長的孩子,有一些特別害怕變成母親一樣,有一些則沒有意識到,不管怎麼樣,他們長大以後,都有了與母親一樣的特點——愛抱怨,負能量爆棚。
這樣的例子我不想舉,我也相信不用舉,大家都有印象。
抱怨型缺愛者,人格的一部分無可阻擋得被母親同化了,因為同情心是最容易發生的共情心理。一個缺乏正面情緒共情能力的人,依然具有了不起的負面情緒共情能力——也就是同情心。
簡單來說,你看到一個人笑,也許你無法共情到對方的感受;但是你看到一個人哭,你很容易共情到對方傷心痛苦。而共情,是內化對方心理結構的橋樑。
有個整天痛苦、愛抱怨的母親日日陪伴,通過同情心而發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滲入人格核心的,所以抱怨型缺愛者,不只是在出了問題時候抱怨,而且在沒有問題時也會非常自然得「創造」問題來抱怨,甚至對美好的事物也抱怨,給他一百萬也照樣抱怨。
抱怨,是內心對母親的懷念,是通過同情心向母親習得的人格特點,是面對社會、面對世界、面對愛情、面對未來的負面人生態度。
看雞湯文無法治癒。
(在諮詢案例中,約有8%的抱怨型缺愛者,上文的母親可以換成父親。)
知乎專欄
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他會不會找到光。如果他能心平氣和地接受事實,並且想方設法改進,那麼,他永遠是一個值得期待的人。
不邀自來。
看到題主就好像看到以前的自己,處女答就給你啦。
我以前跟題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抱怨這抱怨那,覺得世界如此不公。為什麼讓我攤上個經濟拮据的家庭,父母也是沒有社會地位(當然現在我很愛他們),為什麼其他人可以大手大腳花錢我連買包零食都要猶豫很久,為什麼班裡的白富美每天光鮮亮麗到處遊玩眼界開闊,我卻是沒見過什麼世面的局促不安的醜小鴨。為什麼大家那麼無憂無慮而我要在最美好的年華就知道生活的艱辛,就要幫助父母早出晚歸的掙錢?我也抱怨過,如果讓我出生地更好些,生活就不會是這樣子的了。
但是抱怨有用嗎?
題主自己也發現了吧,抱怨只會生出更多的抱怨,並且在你周圍形成深紫色的怨念牆,自己突破無門別人避而遠之。一遍遍抱怨,就是一遍遍強化自己的苦難,最終被你自己製造的痛苦不堪的漩渦給吞噬掉。
非常贊同目前排名第一的回答,你只是想要一個傾訴對象而已。你在問題里描述這麼多,無非是想博同情找認同罷了。我變成這樣不是我的錯,是我的父母不愛我,是我的生活環境一刻不讓我放鬆,而我是出於為家庭犧牲而變的這樣苦大仇深。
有人會同情你嗎?
在旁人看來,你的悲慘身世絲毫和他們沒關係。他們的直觀感受就是你性格差,工作也做不好,招人煩。這世上比你慘的人有的是,你矯情什麼啊作什麼作,願意工作你就做,不願意就滾吧你。
這應該不是題主所期望的吧?說這麼多,我只是想說咱別找理由借口了,要改變就從現在開始吧。
以下是本人下決心改變自我性格時的初步作戰計劃:
1.說話之前停三秒。如果說的內容是負能量,無論多麼想傾訴,請選擇閉嘴。語言是有力量的,一個人說什麼氣質的語言就會變成什麼氣質的人。
2.控制面部表情,有意識的提醒自己smile。個人感覺對心情調節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3.規律的作息時間,不是加班什麼的不可避免的原因請11點前睡覺。睡前不許碰電子產品尤其是手機。保持充足的睡眠會讓第二天神清氣爽保持一天正能量~有條件的話請每天保持一小時鍛煉。
4.制定一個個人計劃並嚴格執行。比如我是學日語的,我每天聽一集日劇把文本打下來,然後跟著shadowing,堅持兩周後我就發覺我的口語比之前更上一個台階。這種成就感和滿足感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是踢掉負面情緒的最佳武器~題主其實可以有意識的制定小計劃,可以是關於工作的人際的或者興趣。比如和某個特定的人搞好關係,學習西班牙語100句之類,然後一個一個clear掉。雖然聽上去有點傻,但是誰用誰知道。
5.最關鍵的是!忙起來!不要停!你有時間自憐自艾只能證明你!還!是!太!閑!工作學習一大堆的時候除了把他們做完基本就不剩什麼情緒了,回家倒頭就睡。題主可以試試讓自己忙上一個月,做完工作就去學習,等你能夠說出【我哪有時間抱怨】的時候你就已經走出來了。
祝你好運。
直到有一天,你能意識到,你曾經對待別人的抱怨,指責,道德制高點的評判,最終會以其他人用同樣負面,嚴苛的批評方式反作用到你的身上,所有外境的是非都是從你的一念而起而來的。這個時候,你便會自動自覺停止重複這種模式。從你而始,從你而止。因為,這一切都是能量的循環,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如此而已。
嗯。這些都是半個月前看看自己的處境,突然想明白的。
摘我最近學到的一句話放在這裡非常合適:「當自己把最好的一面轉向別人的時候,別人好的一面才會轉向你。外面的世界,是我們自己的投影。」
有沒有一種可能性,你愛抱怨是因為你過得真的不開心?曾經一段時間工作不開心,每天回家跟老公抱怨,和朋友聊天就跟朋友抱怨。後來覺得自己負能量太重了。但慢慢工作好起來以後,發現自然而然就不抱怨了。你知道自己愛抱怨,結果你其實過得不開心,你還都怪在自己愛抱怨的頭上。不要對自己這麼苛刻了。輕鬆地活著,尋找讓你開心的事情,工作可以換,男盆友也可以換。什麼時候你發自內心地覺得滿足,安全和幸福的時候,再反思你是不是還愛抱怨吧。摸摸
以後出了問題,腦子裡想的問題變一下。
把"為什麼會搞成這樣?"換成"怎麼樣才能解決當下問題?"。
舉一個例子,當你思考"為什麼我會這麼不討人喜歡?",你很可能得出的結果是"因為我胖,我懶,我成績差,我說話舉止不得體,我。。。。。"這樣負面想法。這樣的的答案找出了原因但是讓你沮喪,本來因為事態感到不好的心情變得更不好了。。。然後想"啊我怎麼這麼渣不活了算了"。
但是當你換一個方式思考"怎麼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受歡迎?",你得出的很可能類似於"保持閱讀,開始健身,學習禮儀,開始注意言行舉止,向特別受歡迎的xx請教,去知乎提問。。。。"等等這麼促使你行動的結果。
思維得出的結果會截然不同,說出的話也會不同。
——————————————————————
仔細看完題主的描述,很理解。大學之前我跟你面臨一樣的感受,常常要被強勢的父母牽著走,對待他們是誠惶誠恐的感覺很不好受。
我想你需要試著反抗他們,父母雖然生養你,但他們不應該左右你的生活,特別是在成年之後。如果你已經經濟獨立,你就有理由和能力去選擇人格獨立於父母。你的父母對待你的態度只是對待一個女兒,而這種態度里沒有太多對"成年人"的尊重。如果你希望被他們以對待成年人的方式對待,你就要用成年人的方式跟他們相處。
用親身經歷告訴你,只需要做就好了。
改變就是一瞬間的事,想笑就會笑出來的。
~1~
生活中你一定見過這種人,整天對生活、別人充滿了不滿,一會說說這個對不起她,欺負了她,讓他陷入今天這麼糟糕的境地,一會又憤怒於世道不公,世風日下,讓他這樣的有才之人沒有出路,一會又抱怨公司環境不好,領導有眼無珠,進了這個公司簡直倒了八輩子霉,一點前途都沒有。
剛開始的時候,由於不摸情況,聽到這麼有鼻子有眼的控訴,我們往往都會升起憐惜同情之心,覺得這個人真的是好可憐,好不走運,於是千方百計的給他出主意,甚至有打抱不平者都磨拳霍霍想幫她如何如何教訓欺負她的老公,幫她收拾萬惡的婆婆,給他推薦好的項目和出路。可是折騰了一番發現,他好像對我們的建議都無動於衷,或者說他口頭採納我們的建議,但絲毫不行動。
或者說他會一一否決我們的建議和我們的熱心,並擺出成千上萬條此路不通的道理,最終的結果就是他無路可走。
嗯,既然是無路可走,於是便繼續叨逼叨的控訴下去,抱怨下去,憤世嫉俗下去。似乎他永遠被一攤爛事纏住,這些爛事像蛛網,他就是這麼倒霉,人生已如一攤爛泥,無法動彈,無法向前邁出一步。
嗯,這樣人我見過太多了。隨便一抓就能抓出三個例子來。
我有一個親戚,從我記事起,就整天為婚姻愁苦,抱怨自己所嫁非人,自己各方面好,老公各方面讓自己不滿意。就這麼持續十幾年如一日,鬱鬱寡歡,眉頭不得舒展,然後50多歲得了乳腺癌就去世了。更悲慘的是她的子女,因為父母家庭不和,媽媽去世後,也都各自奔天涯,一家人分散在三個地方,大有老死不相往來的互相憎惡。
在文化圈經常會遇到各種自認為自己「懷才不遇」的人。這種人別的不擅長,就擅長憤怒,文章寫得一般,詩寫得一般,但特別有態度,似乎態度就是他行走江湖的根本,而他的態度也沒有別的,就是憤怒和鬱悶,憤怒於世道不公,不給如此有天賦的他一個出頭的機會,鬱悶於自己有李白的才華,卻過著如此不堪的生活。但是十幾年過去了,我除了見過他們發牢騷,真的沒見過他們掙過多少錢,寫出過多少好文章,或者寫出一點傳世詩篇。十幾年如一日,唯一不變的不過是在憤青,而且是毫無深度的憤青,主題無非是我這麼窮困潦倒無非都是社會的錯,我生錯了時代巴拉巴拉之類。當然最後他真的是越來越窮困潦倒,真的是如願以償。
第三個案例,見這篇文章你是如何被抱怨一步步毀掉的。
~2~
世界上或許會有懷才不遇的人,但一般很少,比如梵高,卡夫卡,但是人家有作品啊。世界上也確實會有被欺負的人,但總是被欺負,所有的人都來欺負你這種事還是很少的;世界上確實存在大量會嫁錯人,結錯婚的人,但是為此難受一輩子,自己折磨自己得癌,又影響子女的還是要多學習一下心理學,不能一有不順,遭遇挫折最後把命都搭上。
以上幾種人有個共同的思維模式-----即受害人思維或者受害人心態。
所謂的受害人心態就是對自己的處境非常不滿,但認為造成這種糟糕狀態的總是外界,外界可以指所有與其有關的人和事,而當事人是極度無辜的這麼一種心態,因為長年累月的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這種人一般牢騷滿腹,怨氣衝天,甚至肝氣鬱結,身體欠安。鬱悶的是他們的事業、家庭也往往真跟他們抱怨的那樣,經常遭遇很多挫折,不幸,不順心甚至陷入逆境。
是的,好多具有這種心態的人隨後總結出的一句話就是「我就是命不好」。
是的,你從來都沒有錯,都是命錯了。
從心理學上來說,什麼叫命,命都是你內心的投射,為什麼說性格即命運,因為性格組織了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你內心把世界解讀成什麼樣的,最終你就容易活成什麼樣的,這也叫自證預言的假設。
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意指人會不自覺的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例如若你自認不是讀書的材料,那即使有時間也不會用來溫習,因為你認為讀了也不會懂,結果考試一塌糊塗,然後你對自己說:"果然我不是一個讀書的材料!"這個概念放在管理學上就有這樣的演繹:有人對你說你跟這個下屬合不來,你就會不知不覺的專挑對方缺點來看:他眼細鼻扁頭皮多,聲大沒準廢話一籮筐,越看越不順眼,結果大家因小事而反目,完全不能合作,預言便實現了。相反地,假如你相信下屬是能幹的,你自然會多給他機會去發揮,他犯錯了你會包容,結果他亦不負你所望,成為一個出色能幹的人.
~3~
其實受害者心態是一種很常見的心態,它是人在遇到挫折時採取的一種自我欺騙自我保護的策略,在這個世界上活著,所有的人都會經歷挫折,一般人遭遇挫折後會經歷5個心理階段:
1 否認階段。極力否認事實的存在,努力逃避去面對事實。
2 憤怒階段。少部分的接受事實存在,但是表現出由於事與願違造成的憤怒和不平。
3 交涉階段。尋求解決方案,想方設法解決問題。
4 消沉階段。在明確事實以後,從心理上還沒有能完全接受事實的存在,但是行為上業已做出一定反應。
5 接受階段。心理和行為上都已接受了事實的存在,並按照自己的選擇對事物進行處理。
是的,我們說的一般人都有的受害者心態是指,都出現挫折時,我們都會出現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否認和憤怒,但是一段時間後,我們會繼續前進,然後繼續經歷第三、第四和第五階段,最終達到的效果就是接受現實,認識現實,承認現實,在這個基礎上重塑自我,調整自我和現實的關係,比如付出更多的努力或者調整自己的理想目標,吸取教訓,繼續前進,最終走出挫折,取得收穫,也建立了真實強大的自我。
但受害者心態的人不一樣,他們在面對挫折時,停滯在了第一和第二階段,沒法承認現實,拒絕面對現實,因為挫折讓他們的自尊面臨威脅,為了避免這種威脅,受害者心態的人拒不承認現實,通過否認別人和外界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也可以說這是一種具有「自我欺騙」功能的逃避策略,個體躲藏在裡面,以保護自己面對真正需要的成長,真正需要面對的槍林彈雨;還有一些受害者心態的人,通過扮演對外界的控訴,保持著自己無辜,純潔,有才華,有氣質有魅力的假象,可以說,他們是一種通過扮演受害者而獲取好處的人。這種好處可能包括周圍環境那麼骯髒,只有我一個人純潔,所以我有一種不媚俗的出眾,周圍人都那麼壞,只有我一個人是無辜的,所以我不用負責等等等等。
是的,掩藏在懷才不遇,控訴者嘴裡的其實是一群特別懦弱,矮小,缺乏力量的自我,他們沒有力量面對現實,只能自我欺騙,來掩飾自己是個慫蛋這個事實。
遺憾的是,有一些人在這樣的角色里根本就是當真了,所以真的成了受害者,比如我的那個親戚,最終得了癌症,當然其他的人也都基本如願以償,整天覺得自己倒霉,最終真的就倒霉了。
不懂心理學,真的會把自己玩死。
~4~
擺脫受害者心態可能需要幾個法寶。
第一 ,自我負責。受害者心態的來源就是自己不能為自己負責,而依賴於外界對自己負責,認為如果外界不符合自己心意,自己就可以有理由不好,以此自怨自艾,陷入頹廢憂傷,自我折磨,或者像一灘泥一樣,喪失行動力,陷在整天抱怨的漿糊情緒里。
一個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必須認識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日子當然是必須自己來負責,除了自己,怎麼能放心交給別人來負責?明明別人連自己的生活都負責不了好吧?你就那麼相信別人的力量,而唯獨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自己可以為自己負責?
具有受害者心態的人不能意識到自己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種幼稚的認識可能源於父母溺愛或者成長過程中的某些逃避策略,以至於其意識不到自己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一個人想要什麼,都需要自己去爭取,去拼搏去得到,而不是指望著別人做好,給你送到面前。
沒有誰可以給你造就一勞永逸的人生,也沒有完美的環境和人,但具有受害者心態的人就會始終抱有這樣的幻想,指望著外界做出改變來成就他,外界會為他的遭遇負責。
第二 ,寬容。寬容會讓一個人的自我強大而又有力量,它是一個人心智成熟的重要體現。寬容的建立是基於這樣的心智:我寬容了你,其實是放過了我自己。當有一天要承認,這世界上很難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可能就學會了寬容,寬容本質上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一個不寬容的人會根據自己的偏執和理想去要求別人和世界,但是客觀世界並不會因為主觀意志為轉移,就會引發無數怨氣,但其實想說的是不管你寬不寬容,你苛責的人和世界都很少受影響,所有的不寬容最終都會反過來指向你自己,最終導致自己沒有立錐之地。
第三,重建自我的力量。能直面現實是考驗一個人自我是否強大的主要標誌。受害者心態的根源就在於無法面對現實,無法面對的背後其實是自我缺乏力量。這種缺乏力量可能來源於早期的親子關係里,受到的積極肯定過少,而消極否定過多,所以具有這種心態的人建議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回溯一下自己的幼年經歷,修通消極的自我概念和認知,重建一些自我裡面的積極因素。
第四,感恩和付出。停留在受害者思維模式里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否認周圍的美好,放大周圍的缺點,這種通過否認讓自己保持優越感的方式會讓他們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可以說這是種假驕傲,假優越,由於這種假又優越的存在,具備受害者心態的人
只會覺得自己始終處於匱乏狀態,而看不到自己得到的一面,所以他們永遠不會感恩。
又因為他們的聚焦點停留在了抱怨上面,自然喪失了面對事件的行動力,從而也就體驗不到付出。在受害者心態的人的感情體驗里,抱怨是解決一切的良藥,所以之後的付出,行動都被剝奪了。他們無法重建從成功完成一件事情那裡獲得的正向反饋和積極體驗,而只會惡性循環下去。
最後以兩個名人的話結尾,最為最後的啟發:
「如果從來都不是我們的錯,我們就不需要為他負責;如果我們不需要為他負責,我們始終就是受害者。」
-----------Richard Bach
"自憐最容易成為最具破壞性的非藥物麻醉。人為上癮,將事件中受害的部分剝離出來,以得到短暫的安慰。"
------------ John W. Gardner
是的,當你在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從而憂傷落寞,覺得自己很酷,或者整日憤世嫉俗,自認為比別人高明時,請清醒的把自己罵醒:
啊,這種行為啊,其實只是一種慫蛋的表現。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作者並註明出處和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達芙妮,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身心靈成長專家,中國青年報特約心理評論專家,作家,
更多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號「工業時代的月亮」。
首先對你肯定一下,你很勇敢,能意識到自己的身上有些不足的地方需要。這是好的開始。
對於你的身上的問題,我覺得確實受身邊環境的影響比較大,好在你有意識的在跟命運抗爭,沒有放棄對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追求。
我覺得沒有你還有一雙可以發現問題的眼睛,你說的讓人聽上去是泄氣的感覺,跟你的表達方式有關係,在表達上也是有技巧可以學習的。
如果同樣的問題,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去表達,結果就會不一樣。
試試用善意提醒的口吻再跟大家講一遍,也許大家會感激你也說不定。
而你更主要的問題是自卑,原因你自己分析的也比較有道理。
這個就需要你自己慢慢積累一個個自己的小成功,小成功後的興奮,喜悅的感覺,要細細體會,記下這種感受,不斷的積累和重複這樣的感覺,你的內心能量會不斷增強,逐漸壯大。然後去挑戰你曾經不敢面對的事物或人,不用擔心失敗,失敗了再總結經驗從頭來過。戰勝的困難越多,你將變的越自信,自信了你要的生活就會來到。加油~!
還有問題,可以加我QQ61112351
要改變很簡單:
一要認識到,世界不是圍著你轉的,沒有人會主動給你任何優待條件。
二要認識到,你所有的運氣不好,都是有具體原因的。
三要認識到,你改變不了的事,要麼接受,要麼繞過,沒有第三種方法。
四要認識到,你想過什麼樣的日子是你自己選擇決定的,不是別人。
也許你可能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做選擇和決定,那是你認知水平的問題。(這種時機一般是沒人來通知你的)
也許你錯過了幾次選擇的時機,但後面一定還有這樣的時機。
所以,
你抱怨什麼呢。
首先你得銘記,這個社會不會因為你多受很多苦而對你有所寬容。第二,不幸感會惡性循環,會代代相傳,你已經是受害者,你得積極採取措施讓討人嫌的毛病在你這打止,如果做不到,不光你自己內心壓抑不受待見,以後你的小孩也會是個討人嫌的負能量王。
我從小的成長環境非常壓抑,我就從我的經驗提供點建議參考吧,希望有那麼一兩條有用:1.盡量遠離負能量
2.嘗試把父母的抱怨當耳邊風
3.在團隊協作時,時刻提醒自己別說壞氣氛的話 別擺臉色。先別做小領導角色,做幹事,少發言,多做事,多讚揚他人,等人際關係緩和以及自我情緒管理能力上升後,再嘗試團隊中積極發言、領導角色等(這一點不一定對哈)
4.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某個小愛好上,比如看喜劇,比如賺錢,可以一定程度減小外界的壓力
5.與人相處別假裝,你不是熱情圓滑的人就別刻意,對人禮貌的前提下個性順其自然就好
6.有問題盡量自己解決,吐槽請找心理諮詢師(或者樂於鍛煉自己專業能力的有心理專業水平的靠譜的同學)。少找身邊人傾倒情緒垃圾,別人不會認真去體會你的感受的,說多不好
7.僅需發泄,可以嘗試開個沒任何人關注的微博小號,吐完你就舒服且不會有熟人看到,過段時間再來看微博,你就知道自己負能量有多討嫌,並且自己也會下意識去改善
總之就是多轉移注意力,充實精神生活。
並且你還得對自己說:我的遭遇根本就不算什麼,不是因為環境變成這樣,而是我本身潛在的抱怨性格,受到環境觸發而已。因此,著眼自身的改變我就可以慢慢變得人見人愛。
如果一味糾結於成長環境,一方面,你會特別在乎他們的抱怨;另一方面,抱怨家庭對你性格的影響本身就是一種抱怨,無益於自身改變。
我沒有閱讀任何心理文章,說得不一定對,不喜勿睬。
有很多人會告訴你如何去改變,有很多方法,都是有效的。但我很清楚,如果身邊沒有人以身示教,會較難達到改變。我的父母親戚從來沒有跟我說過對不起,每次他們做錯了都只是略帶而過,甚至覺得自己沒錯,我不知道向人道歉是怎樣的,我只知道做錯了就找理由去唐篩,直至有一位老師跟我真心說了句對不起......我才能學會道歉。
所以,在這裡我想跟你說一句,我理解你,知道你的痛苦與不安。
你的痛苦之前沒有一個出口點的位置,沒有人去接納,情緒一出去就反彈回來,這樣你會一直很壓抑,直接改變可能只是表面,建議先將這些情緒好好泄一次,再按其他知友給你做法。像你在知乎提問一樣,就是一個很好出口位置,有人能理解你,接納你,你這時可以想像自己的負面情緒有一個出口位,慢慢流走。或者選擇靜坐冥想,好好將這些情況在腦內回憶過濾,不要壓抑,不要逃避,痛苦也任由它來來去去。
我就是靠著後者獲得很多的,我喜歡一邊步行一邊冥想的,覺得這些負能量都隨著運動走出去,而且運動可以分泌出多巴胺,有助調節情緒。先說個例子,我身邊有個女孩,論能力很優秀,但有一點不好就是愛抱怨,和我在一起時三句不離她婆婆家的那些事,有一次和男票因為婆家的事情生氣,掛了電話就開始像機關槍一樣對我展開抱怨攻勢,沒錯是對我,我覺得她抱怨的那一刻分明是把我當成了他婆家人,也不管我的感受,當時她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站在大街上雙手掐腰怒目圓睜的罵街女,語氣之惡劣,請各位自行腦補,作為聆聽的人說實話她那種態度已經引起了我的反感,但是為了安撫她的情緒,我還是盡量應著,試圖轉移一下話題,讓她不要那麼激動,結果她抱怨完就當沒事人一樣該幹什麼幹什麼去了,留下一地凌亂的我。
說實話這件事發生後,我也不是很舒服,總有種平白無故讓人罵了一頓的感覺,當然了我知道她只是想發泄心中的不滿,但是這種發泄方式真的不提倡,說得不好聽一些,這根本就是一種舒服了自己糟踐了別人的行為,反正有過那一次經歷後,我覺得如果這個女孩今後再因為這樣的事情跟我抱怨,我絕對不會像之前那樣做一個靶子任她對我開槍。
這件事情我從來沒和身邊的任何人提起過(今天提起是恰巧拿它舉個例子),一來是不希望這樣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成為負能量載體,通過我的抱怨傳遞給下一個人。二來是這樣一件小事帶來的小情緒我覺得我完全可以自己消化不去影響他人。
當然,我自己也願意抱怨,只是我只會向一些很好的朋友,抱怨一些自己消化不掉或者是說因為一時處理不了的事情而造成的不良情緒,事實上我抱怨的原因還有一部分是希望能獲得幫助,但每次抱怨完以後我自己還是不舒服,因為我不緊影響了別人的心情,還間接證明了自己對處理事情的無力。後來我反思了好久,我發現抱怨從根本上解決不了什麼事情,與其花時間在和朋友抱怨上,倒不如多想想如何才能解決問題,如果真是自己處理不好的問題,再去尋求幫助,絕非給自己機會再去抱怨。
說到這裡,來個總結吧,那些無傷大雅的小事,頂多就算個吐糟,大家歡歡樂樂地在一起吐個槽,發泄下小情緒,有利於身心健康,總不能什麼事都憋著不是。
而那些自己一時消化不掉的事情,如果一定要通過抱怨有所緩解,(反正你抱怨完了,事情還在那,也不會因為你抱怨兩句事情就朝符合你心意的方向發展)那抱怨的時候要注意語氣態度,不要因為一時的情緒激動,而不顧聆聽者的感受,畢竟在人家肯傾聽是對你的一種尊重和在意(不然誰tm那麼無聊,放著大好的日子不過,坐在你對面接著你源源不斷拋過來的負能量,在此一定要感謝下願意忍受我抱怨的姐妹們)
所以所以,就算抱怨,也千萬別把對面的人當垃圾桶,別讓自己親手毀了這些珍貴的東西。有一部分和我很像,我父母喜歡對我命令式的口氣,從小到大都是,尤其是我媽,非常強勢,稍有不順簡直就會嘮叨死你,不停的說,不停的罵,以至於我結婚專門離家遠遠的,我的配偶脾氣非常好,和我父母的性格完全相反,我特別喜歡這一點,感覺特別舒服,父母從小對孩子的性格影響特別大,我成年後發現自己的溝通能力特別欠缺,情商也不夠,自己很痛苦,也時常唾棄這樣的自己,現在經歷的事情多了,也就慢慢想開了,性格的改變非常困難,我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還是做自己吧,我也不求別人能怎樣對我,我做到問心無愧就行了,見過太多做人圓滑,情商很高,但是人品實在不怎麼地的人,也是醉了,我總覺得現在的社會越來越浮躁了,人與人相處也越來越功利化了,所以,多那個時間琢磨還不如好好過自己的日子,不要隨便對別人發脾氣,寧可自己吃點虧,實在想發脾氣,運動發泄出來,或是閉嘴忍著。還有告訴你一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不論對誰。第一次回答,比較亂,見諒。
抱怨來源於不滿,不滿來源於要求過高,所以知足是解決抱怨的直接途徑,知足常樂。如果下次你還想抱怨xxx不好、xxx太垃圾,先給自己來一句:有的xxx就不錯了,別tm挑三揀四的.
抱怨來自於不安,不安來自於恐懼,恐懼來自於無知,無知來自於讀書少. 所以,騷連還是不要抱怨了,多讀點書,書中自有答案-2015/11/22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