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洋中的「垃圾大陸」是怎麼回事?

怎麼形成的?有沒有解決辦法呢?
-----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 潛入蔚藍,更多關於海洋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說起這個事情,要先從多年前的一個新聞說起。

1999年( 感謝@董浩亮 指出,筆誤,應該是1992年),一艘從香港出發、滿載30000隻塑料小黃鴨(以及烏龜、海狸、青蛙等小夥伴)的貨輪在太平洋上遭遇風暴,船上的塑料玩具紛紛下海(大霧)。塑料玩具們沿著洋流飄向全球,在北冰洋、南半球(澳洲、印尼及南美)、北大西洋等沿海地區都能找到這些鴨子玩具。經歷了全球歷險的「鴨子艦隊」,頗有些少年鴨的奇幻漂流的感覺。動畫片《遠在天邊》中就有小黃鴨的鏡頭(小鴨艦隊 (遠在天邊 影評))。

海洋學家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研究的機會。藉助小黃鴨作為「示蹤物」,以了解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中的環流特徵。

小黃鴨的奇幻漂流[來源見水印]

除了漂到岸邊被人發現的小黃鴨,似乎仍有一部分小黃鴨沒有脫離北太平洋流渦,與其他的塑料垃圾一道,形成了北太平洋中的「垃圾大陸」。

當然垃圾大陸並不是如下圖所示,密度如此驚人。

[Easyfresh ideas]

據《科學》期刊2010年的報道,1986年至2010年通過拖網(本意是觀測浮游植物)觀測到的西北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漂浮塑料垃圾的分布圖如下:

塑料垃圾的分布。單位是塑料塊每平方千米。

太平洋中心的垃圾大陸則缺乏全面的數據,有限的觀測(這個[2]和這個[3])顯示其重量可達1.3毫克每平方米(然而跟大西洋的數據缺乏可比性)。也許有的同學覺得這個重量量級很小,但是在大洋中心,生物的數量本身就很少。有的區域垃圾的乾重(就是脫水之後的重量)甚至超過了浮遊動物的乾重[4]。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是主要的大洋污染物,會纏卷海洋魚類、造成海洋魚類和哺乳動物窒息等,也有案例表明塑料污染物可以作為入侵物種的載體,影響某些區域生態系統。塑料垃圾攜帶的有毒化學物質對人類健康也會造成潛在影響。經濟方面,根據聯合國環境署2014年年報(UNEP YEAR BOOK 2014),每年塑料垃圾對漁業、航運、旅遊和海洋線清理至少造成130億美元的損失。

這些危害說明,近岸的海洋污染物,是可以通過某種方式輸送並最終影響大洋的。人為污染的印記,不僅在近岸區域,直至於人跡罕至的大洋中心。

當然前一段時間又看到了一則新聞(為了拯救世界,20歲小伙連大學都不上了)(這個標題也是槽點滿滿, 「拯救世界」未免誇張,刻意強調20歲小伙可以理解,但強調輟學是怎麼回事...),這個問題已經有商業界關注並試圖解決。荷蘭小伙註冊了一家公司,利用當地的潮汐能和太陽能,就地圈圍收集漂浮垃圾。網站在此(The Ocean Cleanup, developing technologies to extract, prevent and intercept plastic pollution),個人感覺做的挺清楚,英文無壓力的知友建議讀讀。

回到問題根本上,我之前在另一個回答中也提到(我國大面積填海造田致大陸海岸線變形減少,這對海洋生態將產生什麼影響? - 知乎用戶的回答),海洋是所有環境污染最終的匯。所以為了解決垃圾大陸的問題,最根本的方法還是減少陸源輸入。環境問題剛開始浮現的英美,有一句諺語,學環境的同學應該比較熟悉:「Dilution is the solution to pollution.」 海洋雖然有容乃大,然而跟河流、湖泊一樣,也是有承載力的極限。海洋不能也不該成為污染物的歸宿,畢竟,人類的未來可能還依賴著這片廣大的水體及其中的所有。


[1] Law, K. L., Morét-Ferguson, S., Maximenko, N. A., Proskurowski, G., Peacock, E. E., Hafner, J., Reddy, C. M. (2010). Plastic accumulation in the North Atlantic subtropical gyre. Science, 329(5996), 1185-1188.
[2] Wong, C. S., Green, D. R., Cretney, W. J. (1974). Quantitative tar and plastic waste distributions in the Pacific Ocean.
[3] Shaw, D. G., Mapes, G. A. (1979). Surface circul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elagic tar and plastic.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10(6), 160-162.
[4] Moore, C. J., Moore, S. L., Leecaster, M. K., Weisberg, S. B. (2001). A comparison of plastic and plankton in the North Pacific central gyre.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42(12), 1297-1300.


海洋垃圾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5個。

非常感謝上海海洋大學焦敏學長,為我們仁渡海洋製作的ppt。

其中固體垃圾之中大部分都是陸源造成的。(有數據表明是70%-80%,但是數據的來源並不準確。)

作為一家致力于海洋環保的公益機構,我們著力於如何從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來恢復人類于海洋的關係。
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垃圾入桶、源頭減量。其實身邊一些很細小的舉動,就可以對保護海洋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海洋垃圾一旦產生,處理的費用非常之高,控制住這些失控垃圾,讓這個失控垃圾轉而受控也是十分有效的做法。


除了樓上答主提到的荷蘭小伙Boyan。近年來著眼海洋環保的人群也是越來越多。

比如,瑞士「海洋衛士號」科考船今年也首次訪華。
瑞士「海洋衛士號」科考船首次訪華

另外提一下,每年的9月,是國際海灘清潔月,全國也有各大組織參與這項活動。
中國海岸線垃圾清理與監測網

最後貼一下一個宣傳的小視頻。
視頻封面守護海岸線——全國海岸線垃圾清理與監測—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利益相關:海洋保護公益機構成員


推薦閱讀:

「苔蘚塗鴉」可行嗎?
深海沉積物有研究價值嗎?能夠反映哪些信息?
藍腳鰹鳥的腳為什麼會是藍色的?
海洋生物也存在「生物入侵」的說法嗎?
如何避免海洋的「公地悲劇」?

TAG:海洋 | 太平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