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蘭州大學學者做出的碳納米顆粒造成小鼠 70% 流產的研究?

1.新浪微博@人民日報法人微博【蘭大學者:PM2.5中碳納米顆粒可致流產[吃驚]】蘭州大學放射化學與核環境研究所博士生齊偉的最新科研成果顯示,PM2.5中碳納米顆粒對初次懷孕孕體有很明顯損傷作用,造成流產率高達70%。研究發現,碳納米顆粒能進入胎兒體內,延遲其生長發育,甚至造成死胎流產。
2.文獻全文地址Damaging Effect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on Pregnant Mice with Different Pregnancy Times : Scientific Reports :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3.我院博士生齊偉科研成果被Nature旗下刊物接收發表. 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2014-04-09.[引用時間2014-04-21]
-------------------------
1、是否有了解此實驗的同學說明一下該實驗是如何進行的,是否存在小鼠初胎流產率70%的事實,實驗組的規模有多大,以及70%流產率下碳納米當量有多少?
2、目前京冀地區PM2.5平均水平下的碳納米當量有多少,小鼠妊娠實驗與人類有多大相似度?
3、如何避免科學研究成果被媒體片面曲解和誤用?


The mechanism by which nanoparticles cross the placental barrier was studied by using isotopic tracers. The abortion rates and other related data were counted and analysed in pregnant mice with different pregnancy times. Results showed that oxidis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oMWCNTs) crossed the placental barrier and entered the foetus body. The abortion rates in the pregnant mice depended on pregnancy times. The abortion rates in the first-time, second-time and fourth-time pregnant mice were 70%, 40% and 50%, respectively. The maternal body weight gain was inhibited until gestational ages of 13, 10 and 11 d. oMWCNTs decreased the serum progesterone level and increased the serum oestradiol level in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However, this effect decreased with gestational age. The histology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reactive oxygen species content in the placenta showed that oMWCNTs narrowed the blood vessel and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blood vessels in the placenta.
這是文章的摘要,首先文章中說的是碳納米顆粒而從頭至尾都是用碳納米管來作為一個例子,而報道缺莫名引申到了PM2.5中的碳納米顆粒,這與文章的本意是不相符合的,並且空氣中PM2.5成分主要來自於石油燃料的燃燒,而一般烷類烴類都是不可能通過燃燒就生成碳納米顆粒的。
所以綜上所述,文章只談了碳納米顆粒會導致流產,但是一字未提空氣中含有碳納米顆粒更加沒有提到PM2.5會導致流產。哎,天朝媒體不要整天玩眼球啊,簡直坑啊...........


我來說說國內媒體(各大門戶,微博,人民日報,新華網)是如何一步一步炒作這件事的。
此回答根據時間順序,列出國內媒體對此事的報道過程。本人不是生物專業人士,只是把能搜索到的新聞引用信息,給大家展示出來。不做評論,匿名。
************************************************************************
1、4月12日蘭州大學的這篇文章《Damaging Effect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on Pregnant Mice with Different Pregnancy Times》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上。如果想看全文,可以去《自然—科學報告》下載。
2、4月14日,《中國科學報》報道此事,鏈接是科學網—發現PM2.5中碳納米顆粒可致流產,全文如下:
發現PM2.5中碳納米顆粒可致流產

本報訊(記者劉曉倩)4月10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該校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放射化學與核環境研究所發現,碳納米顆粒能夠通過胎盤屏障並進入胎兒體內,造成胎盤損傷,致使胎兒心臟和腦組織產生病變,進而延遲胎兒生長發育,甚至造成死胎流產。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
論文第一作者,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放射化學與核環境研究所齊偉博士說,利用同位素示蹤技術,以碳納米顆粒通過胎盤屏障及其對妊娠小鼠的影響為模型,研究了碳納米顆粒對孕體的影響後發現,碳納米顆粒能夠通過胎盤屏障並進入胎兒體內,造成胎盤損傷,具體表現為孕酮激素分泌量下降,雌二醇分泌量上升。同時,致使胎盤內血管數目減少,血管管徑變窄,進而造成胎盤對胎兒供養能力下降。由此導致胎兒心臟和腦組織產生病變,進而延遲胎兒生長發育,甚至造成死胎流產。
論文通訊作者,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放射化學與核環境研究所教授吳王鎖表示,該成果證實了碳納米顆粒對孕體具有嚴重的損傷作用,弄清了碳納米顆粒對胎兒及母體的影響機制,直接證實了大氣中顆粒污染物(如PM2.5等)能夠造成孕體妊娠障礙,對長期生活在重度顆粒污染地區的孕婦提出安全警告,並且對該污染所致使孕婦妊娠疾病的治療給予指導與建議。

注意,此文中,沒有70%流產率這個數據!(個人以為,這篇報道還算客觀吧)

3、科學網馮大誠老師提出質疑科學網—我們的科普家去哪了?
4、作者劉曉倩給馮老師回信,回信中涉及採訪細節和後續採訪,以及課題情況。馮老師答覆科學網—做科研的人要實事求是

下面是國內媒體的表現:
5、4月20日,西部商報在沒有註明引用來源的情況下,幾乎照抄了這篇文章PM2.5中碳納米顆粒可致流產,並被 新華網甘肅 引用蘭大學者最新研究發現 : PM2.5中碳納米顆粒可致流產--新華網甘肅頻道 但是這篇報道沒有火起來,極少的引用
6、高潮:4月21日,蘭州日報刊文http://rb.lzbs.com.cn/html/2014-04/21/content_526664.htm現在這個已經被刪了,我無語。
這個是中國新聞博士:PM2.5中物質可致初次懷孕孕婦流產率達70%-中新網,裡面的來源明確指向蘭州日報。
全文:

4月20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該校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放射化學與核環境研究所博士生齊偉的最新科研成果顯示,PM2.5中的碳納米顆粒對初次懷孕孕體具有很明顯的損傷作用,造成流產率高達70%。

據齊偉博士介紹,課題組歷時兩年多,利用同位素示蹤技術,以碳納米顆粒通過胎盤屏障及其對妊娠小鼠的影響為模型,深入研究了碳納米顆粒對孕體的影響作用。研究發現,碳納米顆粒能夠通過胎盤屏障並進入胎兒體內,造成胎盤損傷,具體表現為孕酮激素分泌量下降,雌二醇分泌量上升,同時,致使胎盤內血管數目減少,血管管徑變窄,進而造成胎盤對胎兒供養能力下降;因此,致使胎兒心臟和腦組織(心臟、腦在胎兒發育期耗氧量較大)產生病變,進而延遲胎兒生長發育,甚至造成死胎流產。此外,該研究首次發現了碳納米顆粒對孕體影響與母體懷孕次數有密切關係,碳納米顆粒對初次懷孕孕體具有很明顯的損傷作用,造成流產率高達70%。(記者孫亞斐)

然後被新華網,人民日報,各大門戶轉載。
可能編輯也覺得太離譜,這條報道在各大網站置頂的時間並不長,微博轉載也不算多。

以上。
歡迎補充


早上起來的時候在鳳凰看到了這個東西,第一印象就是PM2.5這東西能導致孕婦流產率高達70%,點進去看了看似乎沒有任何直接表明和PM2.5有關的東西,只是提到碳納米顆粒的影響。
原諒我的渣英語水平,沒太看論文
在此就是說兩點:
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媒體的科學素養對公眾的影響——媒體影響著導向,我們都是受眾,政治上的左右不提,在科學問題上媒體至少要保證自己的客觀吧,不懂就不要斷章取義,自行理解
不過,這次好像沒火起來,而且下午再看的時候,已經在鳳凰上看不到了


請勿轉載。
碳納米管不是我的研究方向,答案僅作為討論。

大約讀了intuoduction和methods,以下是我的印象

1. Intruduction中作者介紹,此報告是為了研究碳納米管在生物材料中應用的安全性,例如基因工程,臨床診斷,(drug delivery怎麼翻譯?藥物輸送?原諒我貧乏的中文辭彙吧:p) 所以前提是人工引入來源。
2. 實驗中用到的碳納米管是靜脈注射,20毫克每公斤體重。自然中能累積到這種濃度?
3. 自然中存在的碳納米管有達到可以檢測到的量嗎?隨手wiki了一下,說首次發現碳納米管是91年在一次arc discharge (再次原諒我不知道正確的翻譯吧^_*)實驗中。製備這種管狀結構的石磨都需要提供高活化能。
4. 但是作者也提到其它納米材料,二氧化鈦,硅,以及聚苯乙烯,都被發現有reproductive toxicity ( 大約翻譯生殖毒性?)

結論,孕婦在一個被碳納米管高度污染的環境里(應該只有工廠和實驗室吧),請使用防護措施(我覺得不是孕婦也有這些安全考量吧).........


實驗里的碳納米顆粒是注射進去的!!是注射!!


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這句話是要點32個贊的!


呵呵,這工作是我自己的,本來一直想說幾句,但是看著大家都分析的很透徹,就不多說了。就說幾個要點,當時做了很多劑量,從4微克開始做了一系列,也考察了,小劑量多次給葯對孕期毒性的影響,結果發現,小劑量長期低劑量接觸遠遠大於一次偶爾大劑量接觸,每隻老鼠給葯500微克的時候,流產效果最明顯,和對照組相比首次懷孕提高大約60%,同時我們也考察了碳管對不同孕次分娩前後體重差的影響,這個參數我們是用來衡量碳管對老鼠產崽數量的影響(許多死胎會被老鼠內吸掉,還有一些幼鼠會被老鼠吃掉,所以用分娩前後體重差評價接觸碳管老鼠的產崽數變化),結果發現碳納米管可以造成初次懷孕鼠前後體重差最小,也就說其生產能力被嚴重破壞。再者我們考察了不同孕期,不同劑量等因素的孕期毒性。還有一點就是我們用500微克考察了碳管對孕體流產的機理研究,結果就如新聞裡面說的。其實我們研究了許多碳納米顆粒和其他碳材料的孕期毒性,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所以結論就是,老鼠實驗不能隨意推廣至人體,但是超微小材料對孕體的損傷,請慎重!至於如何接觸超微材料,各人不同,請自己三思!


劑量確實是關鍵


防火防盜防妓者


我覺得實驗本身問題不大,但是媒體的宣傳就......


那也是科學家注射進去的,人本身的免疫系統比小鼠強悍,但孕婦也應注意不要接觸,避免發生意外


推薦閱讀:

怎樣提取那麼小的病毒?
反式脂肪酸在體內如何代謝?
學習生物化學專業發展的前景怎樣?
最近十年,化學有哪些重大突破?

TAG:生物學 | 生物化學 | PM 2.5 | 環境科學 | 蘭州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