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攝影作品中的月亮要比肉眼看到的巨大很多?

我們肉眼所能看見的,平時手機或家庭相機拍攝的月亮,總是佔據照片中很小的一個面積,然而當我們欣賞那些好看的月亮照片時,他們的月亮的面積幾乎可以佔據整個照片,以照片中的其他事物做參照,月亮就像個大房子,把事物都容納在其裡面。


不久前把幾乎相同的回答貼在了怎麼拍攝超級月亮,才能拍出那種大月亮的感覺?怎奈沒什麼人鳥我...

之前那個題主問的是How,如今這個題主問的是Why。

想要拍出大月亮,攝影師需要一個長焦鏡頭,以及風騷的走位意識。

(說人話)

實際上,這只是攝影師利用了一點技巧把月亮給拍「大」了。

首先,我們需要一個長焦鏡頭,最好等效1000+mm

焦距與視角的關係[8]:

作為對比,月亮的視角為0.5度。

但光有長焦鏡頭還不夠,關鍵在於有前景的對比」(所謂「一點技巧」)。

前景的選擇很有講究,應該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 前景不可以距離拍攝者太近
  2. 前景物的視角與月亮相近或處於同一數量級(約0.1-1度,月亮視角為0.5度)
  3. 通過與前景物的對比能讓人產生月亮很大的感覺(其實只要滿足了前兩點第三點已經不成問題了)

前景既不可以距離拍攝者太近,但又要保證其視角與月亮相當,那要多遠?

有一個粗略計算物體距離的公式(視角1度以下適用):
d=frac{a}{sin	heta } ,其中d是距離(米),θ為物體視角(度),a為物體視角對應的物體寬度(米)。

理論分析一下,視角固定時,前景物越寬,需要的距離越長。

比如 @Jason曲振宇 貼出來這一張

在我自己的屏幕上測量,人的肩寬為0.4cm,單車長1.6cm,月亮直徑10.6cm,人體肩寬取45cm(我自己的......),那麼單車實際長度約1.8米,月亮視角取0.5度,可列式
d=frac{1.8}{sinleft( 0.5	imes frac{1.6}{10.6}  
ight) } ,解得d=1366.5m。文中提到攝影師和舉自行車的朋友之間有1.3公里,說明推算還算準確。

當然拿建築物會更給力,比如帕特農神廟[6]:

(作者:Anthony Ayiomamitis)

帕特農神廟正面寬30.9米[7],由於圖片中神廟並非正對攝影師,取神廟在照片中的投影寬度為40米,還是代入之前說的公式:
d=frac{40}{sin0.5} =4584m,所以想拍出這樣的照片至少要距離神廟4.5km。

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眾攝影師風騷的走位[1-5]:

(作者:Vincent Jacques)

(作者:Stefano De Rosa)

(作者:Rick Baldridge)

(作者:Gain Lee)

(作者:Stefan Seip)

PS:其實呢,最重要是要有個好天氣,如果選了個好天氣,即使在大城市裡也可以拍大月亮。(之前的 PS 有偏頗,感謝 @Rowe 指正)

比如在波士頓[9]:

(作者:Dennis Di Cicco)

還有巴黎[10]:

(作者:VegaStar Carpentier)

-------------------------------------------------------

參考資料:
[1]:APOD: 2009 January 13
[2]:APOD: 2011 September 16
[3]:APOD: 2014 January 18
[4]:APOD: 2006 September 11
[5]:APOD: 2007 September 26
[6]:APOD: 2011 March 20
[7]:帕特農神廟
[8]:佳能(中國):焦距與對角線視角


/***************************謝謝大家給我點贊,不過我的回答其實跑題了,我寫的是「怎麼拍」, @One Two 的答案才是「為什麼」,請大家也給他點贊哦***************************************/

我想LZ大概是說這種照片吧, 這張照片來自瑞士攝影師Philipp Schmidl,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張照片是怎麼拍出來的:
來自: ET真人版:用巨炮拍攝超級月亮2

  1. 位置:拍攝這樣的照片極端困難,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確定拍攝位置,找到一個合適的拍攝位置是不容易的,幸好我們有Google Earth,攝影師就是通過Google earth找到了理想的拍攝地點.

  2. 時間: 地點和距離的確定完成之後就要考慮月亮升起的時間,月亮大小和盈虧, 都了解了. 之後還要看老天爺的眷顧,攝影師肯定是企盼好天氣以及清新的空氣質量.
  3. 器材: 相機與自行車相距達 1.3 公里, 他用所用的裝備是佳能 EOS-1D X, EF 600mm f/4L IS II 鏡頭及一個2×增距鏡, 最終焦距達到了 1200mm. 拍攝參數: 感光度 ISO 2500, 光圈f/25, 快門1/250 秒.

    拍攝月亮是不需要很高ISO的, 300mm左右使用100就可以了, 光圈也在f/11左右, 但是由於焦距太大, 所以ISO的提升是必然的, 同樣原因, 為了拍攝月亮表面完整的細節, 光圈也要調小, 以獲得大景深. 攝影師Philipp Schmidli經過反覆嘗試得出了這個數據, 不同的器材鏡頭最佳參數也是不同的, 而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判斷, 積累經驗, 可以嘗試, 而不應該盲從任何教程.

  4. 時機把握: 大家印象中老是覺得月亮總是慢慢悠悠升起的,然而事實截然相反,在長焦距鏡頭觀察下,月亮升起速度相當之快,這是上次拍攝時的計時。

    從月亮剛剛升起到完全離開地平線只用大概不到五分鐘,大家不要以為五分鐘夠用,五分鐘內,你要找位置,調整機位,模特攝影師協調配合等等, 還有很多的突髮狀況,真的是分秒必爭.


這種超級月亮還真類似於拍好後,用PS把月亮放大,只不過後期調大會損失像素出現馬賽克,所以都是用長焦這種「光學放大」的方式來直接拍。

之所以感覺月亮大是因為有個好的參照物,給你造成的視覺欺騙。請看圖:

這是我們正常的感覺↓

攝像師說:模特你去那個山頭上蹲著去↓

攝像師掏出長焦大炮↓

明白了吧,關鍵在於讓參照物遠離相機,然後用長焦,參照物就又「回來」了,順帶把月亮也「帶回來」了。

這就是所謂的長焦鏡頭壓縮空間的原理

順帶說一下,你用普通焦距拍出第二張照片並放大成第三章也是可以的,只不過像素就變成渣渣了。

再來張圖說明壓縮空間,自己畫的大家將就看

想像我們用上帝視角俯瞰愚蠢的人類,圖1用50mm類似人類的視角,紅色和藍色物體都在視野里佔據大約一半的位置,換上1000mm大炮(圖2),兩個物體都填滿了鏡頭視野,但是我們人眼是不會改變焦距的,所以會用我們人類的50mm思想看待照片,因為兩個物體都填滿了視野,在50mm體系中相當於都向相機移動了,移動到填滿視野的位置,好了,對比圖1和圖3,你會發現紅藍物體之間的距離變近了,而實際上紅藍物體和相機三者都沒有移動位置。這就是長焦的壓縮空間原理。

再引申一下,眾所周知廣角有拉伸空間的作用,可以用來拍大長腿,和長焦原理一樣,用廣角拍的時候,好像所有的物體都向後移動了,遠處的移動的多,近處的移動的少(想像一下相似三角形的那個原理),就把空間拉伸了。

樓主對攝影的透視感興趣可以去看看《紐約攝影學院教材》

知乎新手一個,也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歡迎大家討論補充


搬運自微博


超長焦,一般超過1500mm,需要特定的角度和距離,計算好月亮的位置拍的。


其實用多重曝光也可以拍出這樣的效果,當然,一個長焦是少不了的啦


對呀對呀,拿望遠鏡看月亮也大了好多哎,為什麼呢


長焦攝影。


一切因為科學,一切因為藝術


先寫結論:攝影作品中的月亮要比肉眼看到的巨大很多,其根本原因是因為攝影鏡頭的焦距與你的人肉鏡頭(即肉眼)不同,二者的「放大倍率」不同。

-------------------------------------------------------------------------------------------------------------------
首先,我十分同意RegulusOne的回答
但同時,我認為這個問題可以不必如此複雜的表述

下面,我將用兩幅圖來簡要說明為什麼這些攝影作品中的月亮大小比我們肉眼所見的巨大

上圖前,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的是,我們的肉眼相當於一個焦距約50mm的定焦鏡頭,因此我們的視野範圍是一定的,不能隨心所欲的「放大局部」(拉近,zoom in)或「縱覽全局」(拉遠,zoom out)。而相機的鏡頭(我們在這裡先不討論半畫幅機器對於焦距的放大效果,單說鏡頭),只要焦距大於人眼的焦距,那麼呈現的效果實際上是能見視野變小,物體放大。

下面上圖,比如說我們肉眼所看到的是這樣一個場景

而我們用一個長焦鏡頭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

圖中的星球被放大了!

注意,兩幅圖的大小即像素數量沒有區別,但第二副圖從信息上實際上表述的只是第一副圖的一部分,畫面被放大了,但同時視野變小了。另外因為我是用軟體截取的數碼圖片的一部分,因此你會覺得第二副圖不如第一副圖那麼清晰,因為同樣的數據量被擴展到更大的範圍里了,這也叫「數碼變焦」,而實際上長焦鏡頭所起到的「光學變焦」的作用更像一個放大鏡,因此清晰度上是沒有損耗的。但由於不同焦距造成的景深不同等因素,變焦後呈現的並不是嚴格的「原畫的一部分」,不過我覺得這並不影響本題的答案。

我們因為生來具備肉眼這個定焦鏡頭,而認為世界應該是我們所看到的這樣大小,視野應該是我們所看到的這種容量,而實際上,這是我們身體進化和大腦處理的綜合結果,為的是我們更好適應周圍環境,大致正確的「感知」身邊物體的實際大小,實際上人眼構造也是有缺陷的,大腦的補充處理有時會造成各種錯覺的產生。

只是換了一個鏡頭,視野小了你不習慣了而已。

以上。


不就是個玩兒,整那麼深奧幹什麼。貼一張舊作,那時候剛買了部價廉物美的小長焦,連三腳架都沒有呢,選個好日子,農曆十五前後都行,找個好地方,我那次是靠著牆穩定住自己,焦距拉到最大,點測光,一氣呵成。


九幾年我在山區的時候不時能見到這種真實的"奇觀",月亮非常之大完全不同於在城市所見,肉眼可以看清月亮上面的環形山,神奇之極,不過到目前我都還沒搞明白是什麼原理造成的,天氣,氣候?也不知道就算現在回到山區還能不能見到。


其實很簡單:月球的實際大小本來就遠遠大於房子、人等。

以拍攝人與月亮為例:
* 平常,人離相機遠遠小於月亮與相機的距離。這就像拿硬幣放眼前可以遮住整個視野。
* 而拍攝這樣的照片時,人與相機距離較遠。這就像我們把硬幣拿遠一點它自然就變小了。月亮與相機的距離沒變,這樣人當然就相對月亮變小了
* 再加上此時用長焦鏡頭把月亮和較遠的人同時拉近(就像望遠鏡一樣),月亮和人的比例並不會因此變化,即可得到這樣的照片。


感謝那些詳細的解答,能了解更多細節。


題主你看,這是你的頭像:

我怎麼把這個人拍的這麼大的,以致幾乎佔滿整個照片的呢?


那些大月亮是用長焦鏡頭拍的,長焦鏡頭具有攝遠能力,它視場角小,能把遠處的物體拉近,所以就大。


應該是站在很遠的地方,把常規景物放大到感覺是近距離拍攝的size,這樣月亮就會變很大了。


晚上看到的發光的星星是恆星有的時候還能看見太陽系的其他行星


正解!


長焦鏡頭+增倍鏡頭。


長焦拉的,否則ps


推薦閱讀:

如何簡便的拍攝太陽黑子?
肉眼看見銀河是怎樣的體驗?

TAG:攝影 | 月球 | 天文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