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美到讓人驚艷的藥名?
天晴甘美 居然是治療肝炎的~
望月砂,月見草,紫河車,夜明砂,海金砂, 五靈脂, 百草霜 , 曼陀羅,起陽草,龍牙草
翠衣,無花,獨活,香附,半夏,連翹,杜仲,罌粟,
菟絲子,天南星,雪上一枝蒿,斷腸草,金井玉欄,人中黃 ,人中白 , 血竭, 麒麟竭
見血封喉
含笑,穿心蓮,杜若,蘼蕪,鬱金,紅娘子 ,王不留行 徐長卿 劉寄奴 水仙子,石上柏,鎖陽,蘇葉,一點紅, 山蒼子,木蝴蝶,水安息 ,一葉萩,使君子
大紅袍 千里及 也白頭 五味子 無患子 葉底珠 漢宮秋 西河柳 鷹不泊
唐三藏
中草藥名很多說出來都有古典美,我說一個有趣的,俺讀書雜,一次翻《本草綱目》看到這個太驚艷,就記住了。
鬼筆,名 朝生暮落花,小兒呼為狗溺薹……(應該就是郭德綱說的那個狗尿苔,集大俗大雅於一身)……( ° △ °|||)
(我看的是刻本,借四庫本圖一用)
瀉停封
徐長卿紫萱龍葵(紅)景天(藍)花楹重樓
沒錯, 這是&<仙劍奇俠傳三&>的主角名字, 但是他們實際上都是中藥的名字!
你能想像那些電視電腦屏幕上俊俏飄逸的人物的名字和下面這些花花草草們是一樣的么...
- 徐長卿:
- 紫萱:(就是黃花菜)
- 龍葵:
- 紅景天:
- 藍花楹:
- 重樓:
好啦, 搬運完成, 其實中國古代就有以中藥取名的習慣, 古典名著中以草藥為名的帥哥美女也是數不勝數. 小說中最著名的一個由草木幻化成的美女林黛玉就說過:"我沒這麼大福氣禁受,比不得寶姑娘,什麼『金』哪『玉』的,我們不過是個草木人兒罷了!』
圖片來自維基, 百度, 以及香港浸會大學藥用植物圖庫. 以上.
我是來搞笑的,思密達
還有個葯,在參加醫學考試的考生看來也是極美的——奧美拉唑。只要出現就選,正確率九成以上。
前面有人說到撲熱息痛,再說一個類似的——安體舒通,讀著順口,又內含了該葯利尿的效果。半夏
秋水仙素。。
內容選自網路,照片就不發了。
----------------------------------------------大刀豆---------------------------------------------------------------------------------
枸杞子
在宋朝時代,傳說某日有位在朝使者奉命離京赴銀川等地辦事,在途中見一位嬌柔婀娜,滿頭青絲年約十六、七歲的姑娘手執竹竿,口裡嘀咕嘮叨著在追打一個白髮蒼蒼、弓腰駝背80-90歲的老頭,老頭前躲後藏很是可憐,使者見狀便下馬擋住那姑娘責問:「此老者是你何人,你應尊敬老人,為何如此對待他?」那姑娘回答:「這人是我的曾孫兒。」使者驚道:「那你為何要打他呢?」答曰「家有良藥他不肯服食,年紀輕輕就這樣老態龍鐘的,頭髮也白了,牙齒也掉光了,就因為這個……。所以我才要教訓他。」使者好奇的問道:「你今年多少歲了?」姑娘應聲說:「我今年已有372歲了!」使者聽後更加驚異:忙問:「你是用什麼方法得到高壽的呢?」姑娘說:「我沒有什麼神秘方法,只是常年服用了一種叫枸杞子的葯,據說可以使人與天地齊壽。」使者聽罷,急忙記錄了下來,並稱為神仙服枸杞法。蒼朮
許學士,是人們對宋代醫道高明的大醫學家許叔微的尊稱。相傳青年時代的叔微異常勤奮,每天攻讀至深夜才上床入睡。許學士有一個睡前飲酒的習慣,大概是取民諺「睡前一口酒,能活九十九」以用酒養生之意吧!幾年後,他時時感到胃中漉漉作響,脅下疼痛,飲食減少,每過十天半月還會嘔吐出一些又苦又酸的胃液來。每到夏天,他的左半身不會出汗,只有右半身出汗。這到底是種什麼怪病?許叔微陷入深思並四處求治。誰知遍求名醫卻總不見效,他心中十分苦惱。於是,許學士摒棄了「醫不自治」的信條,開始自已解救自己。他對自己的病情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認為自己的病主要是由「濕阻胃」引起的。於是,他按照自己「用藥在精」的一貫學術思想,選用蒼朮一味為主葯,用蒼朮粉1斤,大棗15枚,生麻油半兩調合製成小丸,堅持每天服用50粒。以後又逐漸增加劑量,每日服用100-200粒。服藥數月後,他的怪病逐漸減輕,直至獲得痊癒。為什麼一味蒼朮有如此效力,對於許叔微的怪病有這樣奇特的治療效果呢?原來,許叔微素嗜飲酒,傷及了脾胃,脾虛不運則水濕不化,脾與胃互為表裡而致「濕阻胃」,從而出現了胃中漉漉有聲和夏天左半邊身軀無汗而右半邊有汗及嘔吐胃液等內濕癥狀。脾屬土,土愛暖而喜芳香。蒼朮氣味芳香,性辛、溫而味苦,歸脾胃二經。葯證相合,氣味相投。蒼朮為芳香之品,善能醒脾化濕,濕邪屬陰之氣,得溫則化。許叔微辨證準確,選葯精當,一味葯而收神功。還要認識的是,許氏堅持長期用藥,且不斷加大用藥劑量的方法也是有良苦用心的。他深知濕邪性粘膩而滯,不易速去。只有堅持長期服藥並逐漸加大劑量,才能增加藥力在體內的積蓄,最終攻克濕邪。
當歸
當歸,是中醫和血補血的要葯,對人是百病可治,各有所歸。故名當歸。《本草綱目》載:「當歸調血為婦人要葯,有思夫之意,故有當歸之名」。唐詩「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又不歸」正應當歸之名。在這裡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很早以前.在岷山腳下渭水源頭.住著—對恩愛夫妻.男的叫荊夫、女的喚秦娘。夫妻二人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不久,秦娘懷孕生子,得了產後血症,荊夫四處求醫治療,不見好轉,心裡著急。一天,門口來了一位老道人,聲稱他居住在峨嵋山下,管種百草百葯.醫治人間疾病,如荊夫願去求葯,秦娘之病可治。荊 夫聽說能治好秦娘疾病,哪怕刀山火海也要前去。他安慰秦娘一番,當即隨老道前往。經過千里跋涉,終於到了峨嵋山。這裡重山疊嶂.雲海綿綿,仙洞天池,奇花異香,真是個神仙境地。老道人將荊夫領到一座茅庵旁,指著一種紫桿綠葉開著蔥白傘形花序的植物說:「這就是你要找的那種葯,現在正在開花,要得成藥,最少要三年時間,今年采籽,明年育苗,到了後年才能栽種成藥.還得施肥除草.精心護理,如有疏忽,時間倍增」。
荊夫按老道的指點,披星戴月,辛勤栽務。三年過去,所栽之葯有了收穫,他心裡非常高興,準備回鄉給秦娘治病。臨行之時,拜別老道。老道人將所栽之葯捆在一起,交給荊夫說:眼下秦娘病重,正盼你歸,當歸,當歸!」當歸之名即從此來。老道人邊說邊開得藥方一劑,交給荊夫。荊夫接葯,感激不盡,雙膝跪地,再拜師傅:「不知此葯能在吾鄉栽種嗎?」老道猶豫片刻說:「要種此葯得有三個條件:適宜的氣候.濕潤肥沃的土壤,勤勞而有耐心的主人。吾觀弟子家鄉有此三寶,這裡有少許種子送你,望能依法培植,解民疾苦。」
荊夫拜別師傅,星夜趕路,半月後回到家裡,果然秦娘病已沉重,危在旦夕。他當即將所帶之葯如方配製,給秦娘灌服,病情立見好轉.不久便痊癒。夫妻二人感激不盡,就將老道人所贈葯籽依法種植,三年之後種成當歸,岷山腳下,洮渭之濱,遍地栽種,異香醉人。
王不留行
北方有一段歌謠說:「穿山甲,王不留,大閨女喝了順懷流。」誇張地說出了王不留行的通乳作用。那王不留行不過是一種草的種子,怎麼起了這麼個怪名字呢?傳說王不留行這種葯是藥王邳彤發現的,經實驗,具有很好的舒筋活血、通乳止痛的作用,可是給它起個什麼名字呢?邳彤想起當年王莽、王郎曾來過這裡的事。
王郎率兵追殺主公劉秀,黃昏時來到邳彤的家鄉,揚言他們的主子是真正的漢室後裔,劉秀是冒充漢室的孽種,要老百姓給他們送飯送菜,並讓村民騰出房子給他們住。這村裡的老百性知道他們是禍亂天下的奸賊,就不搭他們的茬兒。天黑了,王郎見百性還不把飯菜送來,不由心中火起,便帶人進村催要,走遍全村,家家關門鎖戶,沒有一縷飽煙。王郎氣急敗壞,揚言要踏平村莊,斬盡殺絕。此時一參軍進諫道:「此地青紗帳起,樹草叢生,庄稼人藏在暗處,哪裡去找。再說就是踏平十會村莊也解不了兵將的飢餓,不如趕緊離開此地。另作安頓,也好保存實力,追殺劉秀。」王郎聽了,才傳令離開了這個村莊。
邳彤想到這段歷史,就給那草藥起了個名字叫「王不留行」,就是這個村子不留王莽、王郎食宿,藉此讓人們記住「得人心得天下」的道理。
紫花地丁
從前,有兩位花郎,常在一起沿村討飯,日久天長,兩個人感情漸漸深厚,即結拜為兄弟。他倆白日討飯,夜間同宿於破古廟中。一天,弟弟手指突發疔瘡,疼痛難忍,紅腫發亮。哥哥焦急如焚,心想若不及時診治,手指有爛掉危險。於是,他帶其弟前去尋醫。離此不遠有座東陽鎮,有一家「濟生堂」藥鋪,既治病又賣葯,有一種自製治療疔瘡外用藥。老闆見是花郎討花,就以先拿五兩銀子再給葯為借口,將兩個花郎拒之門外。無奈倆弟兄離開東陽鎮,來到一片山坡地,弟弟疼痛難忍。這時,太陽快落山了,滿天霞光照在山坡上,有一種紫草花在眼前耀耀生輝,哥哥順手掐了幾朵放在嘴裡嚼嚼,覺得苦絲絲的,便又吐在手心裡。此時弟弟的手指頭火燒火燎心難受,哥哥順手將剛剛吐出來的花瓣按在弟弟的手指頭上。過了一會兒,弟弟感到手指頭涼蔭蔭的,比剛才舒坦些了,又過了一個時辰,弟弟的手指頭竟不痛了。他們又采一些帶回廟中搗爛糊在手指頭上,並用紫花草熬水喝了下去,安安靜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腫痛果然消了。過了二天後,疔瘡竟奇蹟的全部好了。後來花郎就根據這種草秸梗筆直,象一根鐵釘,頂頭開幾朵紫花的形象取了「紫花地丁」的名字。
丹參
丹參是一味常用中藥,別名紅根、紫丹參、血參根等,這是因其藥用的根部呈紫紅色之故。此外,民間還有將其稱作「丹心」的,這與流傳的一個感人故事有關。相傳很久以前,東海岸邊的一個漁村裡住著一個叫「阿明」的青年。阿明從小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因自幼在風浪中長大,練就了一身好水性,人稱「小蛟龍」。有一年,阿明的母親患了婦科病,經常崩漏下血,請了很多大夫,都未治癒,阿明甚是一籌莫展。正當此時,有人說東海中有個無名島,島上生長著一種花開紫藍色、根呈紅色的藥草,以這種藥草的根煎湯內服,就能治癒其母親的病。阿明聽後,喜出望外,便決定去無名島採藥。村裡的人聽說後,都為阿明捏著一把汗,因為去無名島的海路不但暗礁林立,而且水流湍急,欲上島者十有九死,猶過「鬼門關」。但病不宜遲,阿明救母心切,毅然決定出海上島採藥。
第二天,阿明就駕船出海了。他憑著高超的水性,繞過了一個個暗礁,衝過了一個個激流險灘,終於闖過「鬼門關」、順利登上了無名島。上岸後,他四處尋找那種開著紫藍色花、根是紅色的藥草。每找到一棵,便趕快挖出其根,不一會兒就挖了一大捆。返回漁村後,阿明每日按時侍奉母親服藥,母親的病很快就痊癒了。
村裡人對阿明冒死採藥為母治病的事,非常敬佩。都說這種藥草凝結了阿明的一片丹心,便給這種根紅的藥草取名「丹心」。後來在流傳過程中,取其諧音就變成「丹參」了。
白花蛇舌草
從前,有一位名醫,被邀去為一位重病人診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熱羈纏,咯吐穢膿,眾醫不效。名醫診病閱方,一時找不到恰當的治療方法。疲乏間名醫伏案小盹,忽見一位白衣女子飄然而至,說:「此君乃是大好人,樂善懷仁,惠及生物,見有捕蛇者,他即買下放生,先生務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醫向白衣女討教良方,白衣女說:「請隨我來。」他隨白衣女來到戶外,白衣女卻飄然而去,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卻有一條白花蛇,蛇舌伸吐處化作叢叢小草。正驚奇間,名醫被腳步聲驚醒,原是病人家屬來請先生用飯。名醫說:「且慢,請隨我來。」名醫和病人家屬來到戶外,果見埂坎邊長著許多夢中所見的那種開著小白花的纖纖小草。於是便采了些,囑即煎服。病人服 後果然覺得胸寬了許多。次日連服逾斤,病便痊癒。名醫查遍當時的歷代本草,也未查出這種小草屬於何葯。他感而吟詩:「白花蛇舌草纖纖,伏地盤桓農舍邊,自古好心多善報,靈蟲感德葯流傳。」
七葉一枝花
七葉一枝花是一味清熱解毒的草藥,藥用歷史悠久,向來被譽為蛇傷癰疽聖葯。據傳,這味草藥的名字緣於一則神話故事。很久以前,浙江天日山區住著一個青年叫沈見山,父母早逝,又無兄弟姐妹,靠上山砍柴為生。一天,他在砍柴時,草叢中忽然竄出一條毒蛇,還未及躲避,他的小腿就被蛇狠狠咬了一口。不一會兒,他就昏迷在地,不省人事。說來也巧,這時天上的七仙女正好腳踏彩雲來天目山天池裡洗澡,看到了昏倒的沈見山,便動了惻隱同情之心,她們將他圍成一圈,紛紛取出隨身攜帶的羅帕蓋在他的傷口四面。更巧的是,王母娘娘這時也駕祥雲到此,看到了青年、傷口和女兒們的羅帕,明白了一切,於是隨手拔下頭上的碧玉簪,放在7塊羅帕的中央。或許是傷口得到了羅帕和碧玉簪的仙氣,蛇毒很快就消散了,沈見山竟徐徐清醒過來。清醒後的一瞬間,他只聽「嗖」地一陣風響,羅帕和碧玉簪一起落在了地上,即刻變成了7片翠葉托著一朵金花的野草。他驚呆了,彷彿剛做了一場夢,又看看自己的小腿,了無傷痕。最後他想明白了,是這好看的野草救了自己的蛇傷。於是,下山後,他給村民們反覆講述被蛇咬傷後獲救的奇異經過,並帶村民上山認葯。村民們推測說,這藥草蘊含有仙氣,能克蛇毒妖魔云云,故而每遇有蛇咬傷患者,都採挖此葯,並獲神效。當大家好奇地詢問藥草的名字時,沈見山想了想說:「七葉一枝花。」
浮小麥
宋代太平興國年間,京城名醫王懷隱,有一天雨後放晴,便到後院查看晾曬的中藥材,發現新購進一堆小麥,便問夥計:「這些又瘦又空的蛀小麥,何人送來?」夥計回答:「是城南張大戶送來的。」他正欲說什麼,忽見來了一位急症病人,那病人的丈夫對王懷隱懇求說:「王先生,我娘子近來不知何故,常常發怒,有時哭笑無常,整日心神不寧,有時甚至還傷人毀物,真有點怕人,今請先生施恩,為她除病驅邪!」王懷隱切了切那婦人的脈,又問了幾句病情,捋須笑道:「不必驚恐,此乃婦女臟躁症也。」言畢,信手開了一方,上書:甘草、小麥、大棗三味葯,意用漢末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的良方「甘麥大棗湯」,治療婦女更年期出現的精神與心理方面的癥狀。那漢子持葯扶病婦臨行時,又補充一句病情:「先生,我差點忘了,她還常常夜間出汗,汗液常濕透衣衫呢。」王懷隱點頭答道:「嗯,知道了,先治好臟躁症再說吧
五日後,那婦人偕丈夫樂滋滋地來拜謝王懷隱,感激地說:「先生救苦救難的大德,我們夫婦終生難忘。真是藥到病除,不愧為杏林名醫呀!」王懷隱關切地問:「今天再來治盜汗症?」那婦人笑道:「不必了,已一併痊癒了。」王懷隱暗自思忖,難道甘麥大棗湯也有止盜汗的作用?後來,他有意以此方又治了幾個盜汗症病人,由於是用的成熟飽滿的小麥,結果均不見效,他大惑不解,於是查閱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想尋求答案。正當這時,店堂小夥計與張大戶的爭吵聲驚動了王懷隱。夥計手握一把張大戶送來的小麥說:「這樣的小麥我怎能收?你別以為做葯就可以將就些,這癟麥子你拿回去吧!」王懷隱聽罷,憶起上次那婦人所用的小麥就是張大戶送來的癟麥子,於是即忙上前道:「張老兄,你這麥子是……」未等先生說完,張大戶便紅著臉訴出了實情:「這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麥子,我捨不得丟棄,我估計治病用大概可以吧,因此送來了。」王懷隱聽罷,從中似乎悟出了什麼,便吩咐夥計:「暫且收下吧,另放一處,並註明『浮小麥』三個字。」
後來,王懷隱用浮小麥試治盜汗、虛汗症,果然治一個好一個,便逐漸認識到浮小麥的功效。太平興國三年,他與同道好友王祜、鄭奇、陳昭遇潛心研究張仲景的醫著,合編成《太平聖惠方》一方,並將浮小麥的功效記入該書。
從此,「浮小麥」一葯便流行於世,並為歷代醫家治用至今。
荊三棱
荊三棱又稱三棱,是一味很強的軟堅散結(消除腫塊)葯。傳說古時候一位工人,因肚子長了個瘤,偶爾就會發作疼痛,他因為沒有接受治療,最後瘤愈長愈大,終於沒救了。他在臨終之前交代家人,在他死後一定要替他將這個瘤取出再下葬。不久這個工人死了,家人按照遺囑請人為他開腹,果然在肚子里發現一個比拳頭還大的硬塊,質地堅硬,就像石頭一樣,表面還有一層層的紋理,呈現出五彩顏色,非常特別,家人驚訝之餘決定將它做成一隻刀柄,並保留下來。
幾年後的一天,工人的兒子準備上山工作,心血來潮帶著這把刀一起上山除草,砍呀砍,就在砍到一株荊三棱的根部時,根皮擦過刀柄,堅硬的刀柄竟被刮出深深一道溝痕!他覺得很奇怪,但還是繼續工作,後來刀柄逐漸軟化,不一會兒工夫,整個刀柄竟化成一攤水!
佛手
很早以前,金華羅店一座高山下,住著母子二人。母親年老久病,終日雙手抱胸,自覺胸腹脹悶不舒。兒子為了給母親治病,四處求醫無效。一天夜裡,兒子夢見一位美麗的仙女,賜給他一隻猶如仙女手樣的果子,經母親一聞,病就好了。可是,醒來一看,母親病情依舊,原來那是一場夢。於是,兒子下決心要找到夢中見到的那種果子。經過多少天的翻山越嶺,當他坐在岩石上歇息時,突然看見一隻美麗的仙鶴,一邊舞一邊歌:「金華山上有金果,金果能救你老母。明晚子時山門口,大好時機莫錯過。」第二天午夜,兒子爬上金華山頂的山門,只見金花遍地,金果滿枝,金光耀眼。一位美麗的女子飄然而來,兒子定睛一看,正是夢中所見的仙女。 仙女說道:「你的孝心感人,今送你天橘一隻,可治好你母親的病。」兒子感激不禁,懇求仙女再賜給他一棵天橘苗,以便母親天天能聞到天橘之香,永解病痛。
仙女滿足了他的要求。兒子回來後,將天橘給母親服用,母親胸腹脹悶的癥狀很快就消失了。仙女賜給的天橘苗經過辛勤培植,很快地傳遍了整個山村,給更多的人享用。鄉親們認為,這位仙女就是救世觀音,天橘象觀音的玉手,因此稱之為「佛手」。
(《本草綱目》中對「佛手」有這樣的描述:「雖味短而香芬大勝,置笥中,則數日香不歇。寄至北方,人甚貴重。古作五和糝用之。」「其味(指舌嘗)不甚佳而清香襲人。南人雕鏤花鳥,作蜜煎(餞)果食置於几案,可供玩賞。若安芋片於蒂而以濕紙圍護,經久不癟。」佛手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和中,疏肝解郁,燥濕化痰之功效。)
雷公藤
相傳「神農嘗百草,死於斷腸草」。幾千年來,人們對於神農的獻身精神,充滿了敬佩和惋惜之情。而這個傳說給「斷腸草」也抹上神秘的色彩。蒲松齡的名著《聊齋志異》中,有篇關於「水莽草」的故事。講述一個姓祝的書生,路途口渴,巧遇賣茶美麗少女,買茶一杯飲下,頓時腹痛難忍,中毒身亡。原來此茶是用水莽草泡的。祝生死後,變成了「水莽鬼」。但他不肯找「替身」害人,反而救助了許多中毒之人。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記載:「莽草,又稱芒草,鼠草。此物有毒,食之令人迷罔,故名。」生長在滇南者花紅,呼為火把花;生長在岳陽者謂之黃藤。如入人畜腹內,即粘腸上,半日黑爛,又名「爛腸草」。
湖南嶽陽有座「黃藤嶺」,漫山遍野長著雷公藤。當地人輕生時,只需服下六、七枝雷公藤的嫩芽,就魂歸西天。十幾年前,有位被麻風病折磨得痛不欲生的青年,特地找到此山,采了一把雷公藤,煎服一碗,想以此了結生命。不料服後上吐下泄,昏睡了一天,不但沒有死,反而全身輕快,病痛去了大半。這個「絕處逢生」的故事傳到某麻風病防治院,醫生因此受到啟發,於是試用雷公藤煎劑內服治療麻風病,獲得成功。
月季花
傳說很久以前,神農山下有一高姓人家,家有一女名叫玉蘭,年方18,溫柔沉靜,很多公子王孫前來求親,玉蘭都不同意。因為她有一老母,終年咳嗽、咯血,多方用藥,全無療效。無奈之下,玉蘭背著父母,張榜求醫:「治好吾母病者,小女以身相許。」有一位叫長春的青年揭榜獻方。玉蘭母服其葯,果然康復。玉蘭不負前約,與長春結為百年之好。洞房花燭之夜,玉蘭詢問什麼神方如此靈驗,長春回答說:「月季月季,清咳良劑。此乃祖傳秘方:冰糖與月季花合燉,乃清咳止血神湯,專治婦人病。」玉蘭點頭記在心裡。蛇床子
古時候,中原有一個村莊,村莊上的人們勤於耕作,自給自足,日子倒也過得和和美美。可有一天,村上忽然流行一種怪病,患者全身長著雞皮疙瘩,瘙癢無比,直抓得鮮血淋淋、體無完膚才瘙癢暫緩。此病還有很強的傳染性,沒幾天,村人就大多染病。村醫束手無策,外地醫生不敢前來,全村人只好任由病魔肆虐。一天,一位周遊四方、行善積德的老和尚聞訊前來。細心診察之後,老和尚對村人說:「離本地百餘里外有一個小島,島上長著一種葉子如羽毛、花開如雨傘的草藥,如用其種子煎水沐浴,即可治好本病。但聽說島上滿是毒蛇,且蛇還喜歡躺此葯上為窩,很難採到此葯。」
大家驚喜之餘,不禁嘆息唏噓。有兩位血氣方剛的小夥子駕船出海,但卻是有去無回。為此,村人打消了蛇口採藥的念頭。最後,有一位被瘙癢折磨得死去活來、抓破皮肉露出骨頭、傷口流膿的壯年漢子,咬咬牙道:「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還不如前去一搏!即使不為自已,為了鄉親,我也要把葯採回來!」
他背上包裹,駕船出海。但他沒有馬上前往蛇島,而是先四處尋找治蛇高手。一天晚上,他走到海邊一座寺院歇息,老和尚告訴他:「醫聖神農走遍華夏嘗遍百草,據說他不久前曾前往那島取過蛇膽配藥。你不妨去問問他有什麼治蛇之法。」壯年漢子四處尋找神農,一連找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在波浪滔滔的黃海邊找到他。神農被他不畏艱險採藥救人之心所動,毫無保留地告訴他:「毒蛇懼怕雄黃酒。你可於端午節這天午時上島,見蛇即揮灑雄黃酒,毒蛇聞之就不會動了,那葯任由你采。」說罷,贈給壯年漢子雄黃和黃酒。壯年漢子謝過神農,帶上雄黃和黃酒前往蛇島,等到端午節那天正午靠岸上島。但見島上觸目皆蛇,大大小小花花綠綠的,令人毛骨悚然。壯年漢子見蛇便揮灑雄黃酒。毒蛇聞之,果然漸漸地盤在地上不動了,好似死了一般。壯年漢子迅速從一條條蛇身底下挖出許多草藥,凱旋而歸。
鄉親們熱烈歡迎降蛇採藥英雄歸來。英雄把草藥分給大家,大家採摘草藥種子煎水洗澡,不久全部病癒,他們還把用剩的葯種在屋前、屋後、田邊和路旁備用。神農聞訊前來,把這種草藥帶回去仔細研究。發現這種草藥性味辛、苦、溫,具有祛風、燥濕、殺蟲、止癢和補腎的功效,於是神農廣泛把它用於皮膚濕疹、癬疥瘡毒和陰癢帶下等症的治療。因為這種葯最初是從毒蛇身子底下采來的,所以大家便叫它為「蛇床」,而「蛇床」的種子自然而然地叫做「蛇床子」了。
萊菔子(蘿蔔子)
(一)清朝年間,蘇州府有位姓楊的富家公子,年已三十多歲,仍然沉溺於聲色犬馬,不務正業。
有一次,這個楊公子為了嫖妓,偷著花了家裡一千兩銀子,被父親發覺後挨了一頓責罵。他本來就身體虛弱,精神受了刺激後竟病倒了。一開始像是傷寒,後來漸漸地神志昏迷,卧床不起。其父請來一位醫生,診視之後,認為是純虛之證,只有大補一法,每日用人蔘三錢。
誰知愈補痰火愈結,最後竟身強如屍,皮下還大大小小地生了上千個痰核。家裡人都以為他不行了,已開始哭哭啼啼地準備後事。
這時,有一位鄰居對其父說:「葉天士是當今名醫,住處離這兒也不算遠,何不請他來看看,或許還有一線希望。」其父一聽,心想也對,反正死馬當著活馬治,於是立即派人去請。
葉天士診視之後,忍不住放聲大笑起來。那些圍在四周的親屬都吃了一驚,頓時止住哭聲,朝他觀望。
葉天士說道:「你們哭哭啼啼地準備後事,都以為病人無救了是不是?你們拿來大板,重打他幾十下,他都死不了。」
其父一聽葉天士出言不遜,大不以為然,當即對他說:「我這個兒子自得病後,光吃人蔘就花了一千兩銀子。你要是能治好他的病,我就再拿出一千兩銀子作謝酬。」
葉天士搖搖頭,說道:「這樣一大筆銀子,能讓別人動心,對我卻動不了心。再說,我自從行醫以來,還沒有收受過這麼豐厚的診金,咱們還是先治病人要緊。」說罷,便開了一張方子,上面都是些清火安神之類的普通葯。然後,又留下些自帶的葯末,叫病人一起服用。
病人服藥之後,三天就能講話了,五天便坐了起來,一個月便行動自如了。
其時,正值楊家花園裡的牡丹花盛開,全家人會同親友飲酒賞花,以慶賀公子病體的康復。葉天士此時剛好出診路過此處,順便來看看楊公子病本恢復得如何,大家便邀其入席,少不了一番感謝之辭。
葉天士杯酒下肚後,對其父說道:「令郎服了一千兩銀子的人蔘差點兒送了命,吃了我帶的那種葯末轉危為安,少說也得把葯的本錢還給我吧!」
其父連忙點頭稱是,說道:「那天一時疏忽,未能付給葯金,這當然是少不了的,還請先生說個數目。」
葉天士回答道:「增病人蔘,價值千兩,去病葯末,自當倍之——不多不少,二千兩銀子!」
其父一聽,頓時面露難色。在座的其他人也都面面相覷,一言不發。
葉天士突然又放聲大笑起來,說道:「不要害怕,不要害怕!我就以實相告吧——那葯末是我花八文錢買來的蘿蔔籽(中藥名「萊菔子」)研成的。」大家這才知道葉先生方才是故意開的玩笑,便也一齊大笑起來。
(二)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因外患內憂,政務繁忙,勞累過度,以至卧床不起。御醫們可慌了手腳,急忙會診研究,按照「北則補」的原則,在膳食中倍加營養滋補之品,反而覺得眩暈眼花,不思飲食,怒火一來就流鼻血。
御醫們嚇得惶恐不安,苦無良方,有的雖已看出「富貴」的病因,但又不敢冒然越出皇宮「太平」方的範圍,去冒風險,最後一致同意「出皇榜」, 有個江湖郎中見到告示後,便揭榜進宮。在給西太后診脈後,他不慌不忙地從葯袋裡取出三錢萊菔子,研成細末,再加入一點麵粉,用茶水調和均勻,然後搓揉成三個丸子,讓太后一日三次,每次1丸服下。
西太后一丸下去,鼻血就止住了;二丸下去,眩暈也除了;三丸末了,太后諸恙已平,食慾頓開,西太后加倍賞賜了郎中。郎中高興地出了宮門,感慨之餘,遂立傳作詩曰:「萊菔雖小有奇功,一朝出馬顯神威,代參消滯通腸胃,太后御醫讚美名。」
密陀僧(氧化鉛)
在中嶽嵩山中,有一樵夫,一日進山砍柴,忽遇一隻惡狼向他撲來,好在他眼急腿快,拚命奔走,方才免為狼食。但因驚嚇俘度,回家後得一怪病,失音不能言語,多天難愈。一日,遇一僧人路過,自稱能治此病。那僧人取出一塊似銅非銅、似金非金的東西,研末後讓樵夫用茶水調服。樵夫服藥後,很快便感覺渾身輕鬆,失音不語的癥狀隨即消失。樵夫向那僧人詢問藥物的名葯,那僧人並不作答,只是連聲念起「阿密陀佛!阿密陀佛!」
後來,那樵夫在一家銀匠家裡發現煉銀爐爐底的殘渣很象那僧人給他治病的葯,便也試著給人治病,果然也有效果,別人問他這葯的名字,他一時無言以對,因想起僧人給他治病時口念「密陀」,便靈機一動,說這藥名叫「密陀僧」。
紫蘇
九九重陽節。華佗帶著徒弟到鎮上一個酒鋪里飲酒。只見幾個少年在比賽吃螃蟹。他們狂嚼大吃,蟹殼堆成一座小塔。華佗想,這伙少年無知,螃蟹性寒,吃多了會生病。他便上前好言相勸。那伙少年吃得正來勁,哪聽得進華佗的良言!一個少年還諷刺說:「老頭兒,你是不是眼饞了,我掰一塊給你嘗嘗。」華佗氣憤地嘆了兩聲,便回身對酒店老闆說:「不能再賣給他們了,吃多了會出人命的。」酒店老闆正想從那伙少年身上多賺些錢,那裡聽得華佗的話?把臉一沉,說:「就是出了事也不關你的事,你少管閑事,別攪了我的生意!」
華佗嘆息一聲,只好坐下來吃自己的酒。
哪知過了一個時辰,那伙少年忽然都喊肚子疼,有的疼得額上冒汗珠,喊爹喊媽地直叫;有的捧著肚子在地上翻滾。酒店老闆嚇壞了,忙問:「怎麼啦,得了什麼病?」
「唉,是不是這螃蟹有毒?勞您去請個大夫來給我們看看吧。」
這時,華佗在旁邊說話了:「我就是大夫,我知道你們得的什麼病。」少年們都很驚奇:原來這老頭是個大夫!想到剛才自己的失禮,不好開口求救。但除了這條道無路可走,只好放下架子向老人央求:「大夫,剛才是我們的不是,冒犯了先生,請您大人不記小人過,發發善心,救救我們吧。你要多少錢都好說。」
華佗說:「我不要錢。」
「那你要別的也行。」
「我要你們允許一件事!」
「別說一件,一千件,一萬件都行。你快說是什麼事吧?」
「今後一定要尊重老人,服從老人的勸告,再不準胡鬧!」
「一定,一定。你快救命!」
華佗回答道:「別著急,稍等一等,我去取葯來給你們治。」
華佗和徒弟出了酒店,徒弟以為是回家取葯,便說:「師傅不用您操勞了,告訴我取什麼葯,我自個去取吧。」
「不用回家,就在這酒店外的窪地里采些紫草葉給他們吃。」
華佗和徒弟很快從窪地里採回一抱紫草葉,請酒店老闆熬了幾碗湯,叫少年們服用後,不一會兒,肚子不疼了。他們可樂了,再三向華佗表示感謝,各自回家了,併到處向人們講華佗醫道如何高明。
華佗又對老闆說:「好險呵!差點鬧出人命。你以後千萬不要光顧賺錢,不管別人性命!」
酒店老闆連連點頭稱是。
出了酒店, 徒弟心裡迷惑,問道:「老師,您可從沒有用紫草治過病,您怎麼知道紫草能治吃螃蟹中毒的病?是哪本書上這樣寫的?」
華佗道:「書上沒有講過,難道你忘了?前不久我們不是看到水獺吃紫草葉治病的情況嗎?」
那年夏天,華佗帶著徒弟在一條河邊採藥。忽聽河灣里嘩嘩啦啦水響,掀起一層層波浪。一看,原來是一隻水獺逮住了一條大魚。水獺把大魚叼到岸邊。嚼吃了好一陣,把大魚連鱗帶骨通通吞進肚裡,肚皮撐得象鼓一樣。水獺撐得難受極了,一會兒在水邊躺,一會兒往岸上竄,一會兒躺著不動,一會兒翻滾折騰。後來,只見水獺爬到岸邊一塊紫草地邊,吃了些紫草葉,又爬了幾圈,跳跳蹦蹦地回到了河邊,一會兒便舒坦自如地遊走了。
看到這個情景,徒弟只是感到有趣,華佗的腦子裡卻產生出疑問:為什麼水獺吃了紫草就逐漸舒適了呢?
華佗對徒弟說:「魚屬涼性,紫草屬溫性。今天少年們吃的螃蟹也是涼性,我用紫草來解毒,這是向水獺學的。」
徒弟聽了老師的述說,心裡頓時開了竅,更加佩服老師的高明,也知道了增長才幹和學問的決竅。
此後,華佗把紫草的莖葉製成丸、散。給人治病中,又發現這種葯還具有表散功能,可以益脾、宣肺、利氣、化痰、止咳的作用。
本來,因為這種藥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適。所以,華佗給他取名叫「紫舒」。可不知怎的,後來人們又把它叫作「紫蘇」了--大概是音近的緣故,弄混了吧。
劉寄奴
傳說漢武帝劉徹過長坪,見路邊一大蟒,當即用箭射之,蟒負傷而逃。第二天他在射蟒處看見許多青衣童子在搗葯。武帝問何故搗葯,童子說,昨天我主為劉寄奴射傷,命令我等在此搗葯治之。武帝問,你主何人?皆不答。武帝大聲呵斥,童子紛紛逃竄,一時全無蹤影。武帝將所搗之葯傳於世人,皆不熟悉,便將此藥名為「劉寄奴」,成為後世治療金瘡之奇葯。長蟲坪的蟒蛇大概是條熱衷於功名的蟒蛇,被漢高祖射傷之後並未偃旗息鼓,吸取教訓,以後劉秀兵敗奔走秦嶺,走到大蟒河又被它攔住去路,劉秀驚得跌下馬來,盛怒之下拔出劍來插在河心石頭上,將蟒刺死。大蟒委委屈曲地纏到劍上越纏越緊,越纏越緊,生生地將自己斬為十八段。蟒蛇的血把河心的石頭染紅了,蟒蛇的身體被水衝到十五里外的山澗凝固成石頭,是為龍骨峽。是夜,大蟒給劉秀託夢說,我纏住你並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向你討個封號,你卻將我殺了,這個代價你是要償還的。於是就有了後來王莽纂位一十八年的傳說……王莽政權從頭到了算起來沒有一十八年,但是跟傳說就算不得這個細帳了。
(劉寄奴,為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野生於山坡、樹林下。主產於江蘇、浙江、江西等地。採集加工時間:8月開花時,連根拔起,晒乾,供藥用。)
馬齒莧
馬齒莧,老百姓叫「馬齒菜」,原來只作為野菜食用,後來才逐漸成為中藥的。據說古時豫西地區有個郎中,因醫術精湛,「刮富濟貧」而聞名鄉里。鄰居有一位小夥子,很想向郎中學一手,可無從開口,因此經常於深夜在郎中窗外偷聽。有天夜裡,聽見斷斷續續的聲音:「馬齒菜治痢多了,要多收些錢......」,「馬齒菜還能治痢疾!」他終於學得了一個妙方。
其實,老郎中講的這話是教兒子行醫作人的道理。村裡有個名叫劉寨的財主,橫行鄉里,鄉親們恨之入骨。因其一臉麻子,所以外號「麻子寨」。這天,老郎中對兒子說的話是:「麻子寨吃利多啦,看病要多收些錢......」。鄰居的那位小夥子因一門心思想「藥方」、「治病」,便聽走了調,也無意中發現了一種經濟、實用、有效的治痢良藥。
淫羊藿
在中藥里,有一味強陽補腎的中藥———淫羊藿。相傳,這個名字的得來和入葯還頗有一番不同尋常的經歷呢!據記載,南北朝時的著名醫學家陶弘景是個業精於勤、對中醫藥具有執著追求的人。一日採藥途中,他忽聽一位老羊倌對旁人說:有種生長在樹林灌木叢中的怪草,葉青,狀似杏葉,一根數莖,高達一、二尺。公羊啃吃以後,陰莖極易勃起,與母羊交配次數也明顯增多,而且陽具長時間堅挺不痿。誰知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陶弘景暗自思忖:這很可能就是一味還沒被發掘的補腎良藥。於是,他不恥下問,虛心向羊倌實地請教,又經過反覆驗證,果然證實這野草的強陽作用不同凡響。後將此葯載入藥典,並由此得名「淫羊藿」。
牽牛子
從前,在黑丑山下住著一家姓王的人家,家中只有兩口人,男的叫王安,兩人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一家人和和美美。突然,有一天王安下田耕作歸來,覺得自己兩腿發沉,第二天竟然卧床不起,妻子望著丈夫滿身水腫,腹部腫脹,心中痛苦無比。雖四處求醫,也沒有治好丈夫的病。一日,有一個牽牛娃從王家門前經過,見一向辛勤勞作的王大伯躺在床上呻吟,忙問:「伯母,大伯怎麼躺下了?「王氏回答說:「你大伯患了水腫,腹脹病,不能下地了。」牽牛娃說:「這好辦,我去采些葯來試試!」說著,牽牛娃一溜煙跑到山上,采了好多瓜瓣形的黑色顆粒的花籽來,遞給王安:「大伯,你用這花籽熬藥喝看看效果咋樣?」
王安的妻子半信半疑地接過這一大包花籽。每天熬兩碗湯藥喝兩次。喝了不到一個月,滿身水腫消退,腹脹消失,兩腿也活動自如能下地走路了。又過了幾天,竟能下田地耕作了,王安和妻子都很驚奇,又採集了幾大包這種花籽,服用了一段時間後,各種癥狀全部消失,病人痊癒了。後來,王安找到牽牛娃問:「你給我採的那種花籽叫什麼名字?「牽牛娃搖搖頭說:「我也不知道。」王安牽著牛來到花叢鞠躬表示謝意,牽牛娃在旁邊見了,便說:「這種花就起名叫牽牛花吧,我採的花籽就叫牽牛子得了」於是牽牛子的名字就這樣傳下來了。
歌曰:牽牛苦寒,利水消腫,盅脹痃癖,散滯除壅。
百合
相傳,曾經有一夥海盜打劫一個漁村,除把漁民家裡的金銀財寶和糧食衣物搶劫一空外,還把許多婦女和兒童挾持走,帶到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孤島上。由於孤島上沒有船隻,所以婦女和兒童都沒法逃跑。過了幾天,海盜又出海打劫。然而,在海盜出海後,海上突然颳起了颱風,把海盜的賊船打翻了,海盜們一個個都葬身海底。守在孤島上的婦女兒童得到了暫時的解脫,但半個月之後,海盜搶來的糧食便被他們吃完了。面對茫茫無際的大海,既沒有船隻來救援,又沒法給村裡人送個信來接應,他們只得等待著,並挖些野菜,采點野果,在岸邊撿點魚蝦來充饑。有一次,他們挖來一種草根,圓圓的,像大蒜一樣,根塊肉厚肥實,便把它洗乾淨,放到鍋里煮熟,一品嘗,還有點香甜味,大家隨即飽飽地吃了一頓。此後,他們就一直採挖這種草根來充饑。
一天,他們發現有隻船來到孤島,婦女和兒童都異常高興,他們把被海盜劫持的經歷對船上的採藥人講了一遍。採藥人甚表同情,並驚奇地問道:「島上沒有糧食,這麼長的時間,你們吃什麼呢?」領頭的婦女說:「開始我們吃糧食,後來又挖一種草根吃,像大蒜一樣,又甜又香,又能當飯吃,我們就是靠它熬過來的。」採藥人一聽,又看見船上的兒童都吃得胖乎乎的,婦女們也滿臉豐盈紅潤,便斷定這是一種有營養的藥草,於是,挖了些這種草根帶回去種植。經過驗證,此草莖塊能夠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藥效還真的不小呢!至於這種藥草叫什麼名字,還沒人知道,因考慮到遇難的婦女兒童正好是一百人,此葯是他們百人合力共同採挖品嘗後才發現的,所以,採藥人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百合「。從此,「百合」這個名字便一直沿用了下來。
辛夷花
辛夷花為木蘭科落葉灌木木蘭的乾燥花蕾,味辛性溫,入肺胃經,能通鼻竅,散風寒,治鼻淵頭痛、風寒感冒。說起來,辛夷花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姓秦的秀才,得了鼻孔流膿水的病,經常鼻塞不通,濁涕常流,腥臭難聞,連自己得妻子兒女都迴避他。他求了不少名醫,用過不少藥物,總不見好轉,內心非常苦惱,於是產生了輕生的念頭。一日,他在一棵古樹下準備自縊,被一個過路的樵夫救下。問明緣由後,樵夫告訴他說:「此山中有一種葯可治此病。」秦秀才忙問藥名,並拿出銀兩酬謝。樵夫笑笑說:「老夫認柴不認葯,救人一命值幾何?心誠意肯香撲面,活命自不懼坎坷」.著用手往深山一指,就走了。
秦秀才按照樵夫的指點,攀緣到深山中尋找,終於發現一種花樹,葉茂花大,香氣四溢。他采了一些花蕾,煎水連服數天,果真痊癒。他高興異常,又采了一些種子。精心種在自家院子里,以此樹的花為得此病的人醫治,皆得奇效。有人問他這葯何名?他想了想,覺得這葯是樵夫暗言指點,自己意會所得,就叫「心意花「吧。天長日久,就成了後世的「辛夷花」了。
益母草
夏商時,有一貧婦李氏,在生孩子時留下淤血腹痛之症,她的兒子都長成大人了,可她的病始終沒有治好,體質越來越虛弱。大兒子勸她求醫治療,李氏傷心地說:「咱們連隔夜糧都沒有了,哪有錢治病呢?」一天,大兒子想出了一個辦法後便急匆匆走出門去。他在十多里之外找到一位採藥人,訴說了自己母親的病苦。那採藥人一聽喜上眉梢,說:「你母親的病我能治好,但需紋銀十兩,大米二十斗。」大兒子忙說:「錢糧都不成問題,只要你能治好我母親的病,報酬好說。」大兒子問:「那你什麼時候採藥呢?」採藥人卻說:「這個你就別問了,明天早晨你帶著錢糧來取葯便是了」
這天剛剛接近黃昏之時,那採藥人便扛著鋤頭,背著葯簍悄悄地進了山。李氏的大兒子也躡手躡腳地跟在採藥人的後面,見採藥人在一個山坡上停下來,挖了兩把草,就急忙走了。李氏的大兒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立即找到那採藥人挖葯的地方,借著月光,看到的竟是一種葉子呈手掌狀,開著淡紅色花和淡紫色花的草。他趕緊將自己帶來的口袋打開,用手挖了很多這種草,連夜回家去給母親煎湯喝,七天後,療效大顯,母親不像以前那麼腹痛了,再喝七天後,淤血也不見了。後來,李氏的大兒子就用這種草藥給很多婦女治好了病,人們給這種草起了個名字叫「益母草」。
歌曰:益母草苦,婦科為主,產後胎前,生新祛淤。
龍眼
龍眼是中醫傳統補藥,因其含有豐富的營養,對虛勞贏弱、失眠健忘等症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在我國民間關於龍眼治病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傳說很久以前,江南某地有一個錢員外,本人家有糧田千頃,家財萬貫,但美中不足的是年過半百膝下無子。錢員外連取三房妻室,總算在53歲時得了個兒子。晚年得子,合家歡喜,取名錢福祿,視為寶貝。小福祿嬌生慣養,長得又瘦又矮,10歲的他看上去仍像四五歲,這下可急壞了錢員外。
錢員外有位通曉醫藥的遠房親戚王夫人,她見福祿這般模樣,就對錢員外說:「少爺乃先天稟賦不足,後天過於嬌貴,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若要強身健體,非吃龍眼不可」王夫人並講了有關龍眼來歷的傳說。在哪吒鬧海那年月,哪吒打死了東海龍王的三太子,還挖了龍眼。這時正好有個叫海子的窮孩子生病,哪吒便把龍眼讓他吃了。海子吃了龍眼之後病好了,長成彪形大漢,活了一百多歲。海子死後,他的墳上長出一棵樹,樹上結滿了像龍眼一樣的果子。人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果子,呀!太好吃了,真是香甜可口。窮孩子吃了這種果子不但沒有出什麼危險,而且身體變得越來越強壯。從此人們才開始把這種果子當作補藥吃,並叫它為「龍眼」。在東海邊家家種植龍眼樹,人人皆食龍眼肉。錢員外聽後立即派人去東海邊採摘龍眼,並加工製作成龍眼肉,每天蒸給福祿吃。久而久之,福祿果然身體變得越來越強壯。
龍眼與荔枝都比較熱,生吃時不宜貪多。
蘆根
江南有個山區,這地方有個開生藥鋪的老闆。由於方圓百里之內只有他這麼一家藥鋪,所以這個藥鋪老闆也就成了當地的一霸。不管誰生了病都得吃他的葯,他要多少錢就得給多少錢。有家窮人的孩子發高燒,病很重。窮人來到藥鋪一問,藥鋪老闆說退熱得吃「羚羊角」,五分羚角就要十兩銀子。窮人說:
「求你少要點兒錢吧,這麼貴的葯咱窮人吃不起呀!」
藥鋪老闆說:「吃不起就別吃,我還不想賣呢。」
窮人沒法,只有回家守著孩子痛哭。
這時,門外來了個討飯的叫花子,聽說這家孩子發高燒,家裡又窮得買不起那位藥鋪老闆的葯,便說:
「退熱不一定非吃羚角不可。」窮人急問:「還有便宜的葯嗎?」
「有一種葯不花一個錢。」
「什麼葯?」
「你到塘邊挖些蘆根回來吃。」
「蘆根也能治病?」
「准行。」
窮人急忙到水塘邊上,挖了一些鮮蘆根。他回家煎給孩子灌下去,孩子果然退了熱。窮人十分高興,就跟討飯的叫花子交了朋友。
從此,這裡的人們發高燒時就再也用不著去求那家藥鋪了。蘆根成了一味不花錢的中藥。
雲南白藥
傳說中,在刀光劍影的江湖裡,它是俠士們除暴安良的隨身必備品;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它是戰士們起死回生的救命仙丹。這就是被稱作療傷聖葯的「曲煥章萬應百寶丹」,後來人們又把它叫做「雲南白藥」。雲南白藥創製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憑藉神奇的療效,暢銷海內外,其處方現今仍然是中國政(蟹)府經濟知識產權領域的最高機密。雲南白藥,圍繞著它的創製人———曲煥章,展開了撲朔迷離的故事。曲煥章開創了一個規模空前的白葯帝國,然而他成功的謎底到底是什麼?是一個土匪頭子的鼎力相助?是戰爭需求的推波助瀾?還是曲煥章暗中策劃的秘密行動?曲煥章的死亡與白葯有關嗎?在曲煥章死後,白葯藥方又是怎麼保存下來的?
1938年3月,中國軍隊取得了台兒庄戰役的勝利。在中方軍隊的陣營里,一支來自雲南的部隊讓人驚訝。他們頭戴法式鋼盔、腳踏剪刀口布鞋,作戰十分驍勇。他們身上還帶有一小瓶白色的粉末。這些戰士受了傷,不管傷勢如何,只要還能動,就不打繃帶、不坐擔架,只把這白色的粉末,吃一點,外敷一點,又上陣拼殺。這就是被稱作「療傷聖葯的曲煥章萬應百寶丹」,後來人們又把它叫做雲南白藥。
臨床研究發現,雲南白藥具有強大的止血生肌和活血散淤功能,對於治療跌打損傷、內外出血等傷科病症,確實有很好的療效。研究者們證實,雲南白藥的有效治療名單上還包括胃病、呼吸道炎症、紅腫毒瘡等多種疾病。甚至,白葯還顯示出一定的抗癌活性。
雲南省檔案館的地方文史資料中有這樣的記載:雲南白藥為雲南人曲煥章創製、是專門用於傷科治療的中成藥散劑,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其處方現今仍然是中國政(蟹)府經濟知識產權領域的最高機密。
曲煥章,字星階,原名曲占恩,1880年,出生於雲南省江川縣趙官村。1902年,曲煥章研製成功雲南白藥的前身「百寶丹」。
據曲煥章的妻子繆蘭英講述,曲煥章年少時,父母雙亡,跟隨姐夫袁槐啟蒙學醫。1896年,16歲的曲煥章離家開始了游醫生涯。有一天,曲煥章突患重病,倒在街頭,幸而被姚連鈞所救。姚連鈞是一位精通外科藥理的游醫。兩人一見如故,隨後曲煥章就拜姚連鈞為師。師徒倆一邊採集草藥,一邊四處行醫。幾年下來,曲煥章得到了師傅的全部真傳。姚連鈞的醫術據說得到武當派道醫指點,所以,他們製作的草藥大多是用來防治練武中的跌打損傷、傷骨淤血,也就是常說的金瘡葯。不久,姚連鈞染病去世。曲煥章又返回雲南江川、通海一帶,繼續行醫。在曲煥章生前惟一留下的著述《求生錄》中,有一段自序:入山則學神農之遍嘗百草,入都則求市隱之奇效專葯,雖跋涉險阻,不辭足繭手龜,不怨得一。經過不斷地實踐,百寶丹終於研製成功。這種白色的葯末具有很強的消炎止血,活血化淤功能,在他的治療中,沒有開刀打針,更沒有石膏夾板,只把這葯末外敷內服,就可以取得很好的療效。人們根據外觀把它叫作白葯。後來,經過鑽研,曲煥章進一步研製出了「一葯化三丹一子」,也就是從白葯演化出普通百寶丹、重升百寶丹、三升百寶丹和保險子,進一步加強了藥效。
1916年,國民政(蟹)府正式允許百寶丹公開制售。到了1922年,除了生產百寶丹之外,曲煥章還研製出了虎力散、困龍散、撐骨散等17種葯,這些葯的原料都來自雲南民間,並被廣泛使用。
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中國正值多事之秋。滇南,山高林密,盜匪猖獗。上天似乎很眷顧曲煥章,不斷為他手中的白色葯末提供表現的舞台。在兵荒馬亂,外傷病症極多的年月,百寶丹對治療跌打損傷、內外出血等疾病的神奇功效,漸漸為曲煥章帶來了顯赫的名聲。
1913年,雲南都督唐繼堯,開始派兵清剿雲南匪患。有一天,曲煥章在行醫途中碰巧救治了一個受傷的人。這個傷者,竟然是赫赫有名的滇南大土匪頭子吳學顯。在那次偶然搭救了吳學顯之後,曲煥章的藥鋪一直吉星高照,但是,久而久之,有人就控告他通匪,官府得到消息後,立刻下了通緝令。曲煥章不得不踏上了逃亡之路。
1925年,唐繼堯準備聯合其他軍閥,打垮孫中山的廣州革命政(蟹)府。剛一開仗,被他以軍長頭銜收買的滇軍前鋒吳學顯又受傷了,是右腿骨折。許多會診的專家主張截肢。這一次,又是曲煥章用草藥把吳學顯的腿治好了。吳學顯當時也算一個名人了,所以此事成了昆明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曲煥章被稱為外科神醫。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全國人民同仇敵愾,歷史不經意間,又把曲煥章推到了前台。曲煥章給出省抗擊日寇的雲南軍隊每人一瓶「曲煥章萬應百寶丹」和一張說明書。曾經給雲南省主席龍雲擔任過侍衛長的朱希賢,當年在台兒庄戰役中,對白葯有了親身的體驗:傷口傷得太重,拿出白葯灑上一點,包紮起來,兩天傷口就癒合了。差不多每個人都把白葯看成至寶,救命的至寶。通過一系列運作,曲煥章的萬應百寶丹迎來了一段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馬幫一馱一馱地把白葯運往全國,曲煥章大發其財。此後,他又出資10萬滇幣在昆明市金碧路蓋起了曲煥章大藥房。曲煥章夢想中的白葯帝國逐漸開始成形,他經營的各種藥品以大藥房為中心,向各地發售,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集散式銷售網路。為了使百寶丹的銷售更加方便迅捷,曲煥章還在國內外的一些大城市分別開設了分銷店和代銷點。
隨著台兒庄戰役打出的威名,「曲煥章萬應百寶丹」的名聲,更與抗日浪潮一起傳遍了中華大地,產品還遠銷到了海外。到1938年,百寶丹的產量也因抗戰的需要創紀錄地達到了40萬瓶。
鮮為人知的是在白葯身上還發生了另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1935年,長征中的紅軍進入了雲南,截獲了一批國民黨的物資,其中也有雲南白藥。毛(蟹)澤(蟹)東當即命令將白葯送往衛生部,分配給各軍團。靠著這批白葯,許多垂危的戰士從鬼門關里又被拉了回來。
1938年,58歲的曲煥章達到了他醫藥事業的最高峰。
就在曲煥章的醫藥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一個陰謀也在曲煥章的身邊悄悄進行著。
1938年春天,國民政(蟹)府以捐款支持抗戰為名,讓曲煥章捐款國幣30萬元,儘管生意做得大,但曲煥章一時也拿不出這麼多現金,隨後,他被關押起來。曲煥章一時走投無路。就在這時,國民黨中央委員焦易堂以中央國醫館館長的名義,誠邀曲煥章到重慶,共同為「抗日」做出貢獻。曲煥章見到一線生機。1938年8月,也就是曲煥章到達重慶兩個月後,噩耗突然傳來,曲煥章因病辭世。蔣介石曾發表過廣播談話表示哀悼。蔣介石評價說:「在抗戰正需要人才之時,我國著名的曲煥章醫士的逝世,實為國家之不幸!」曲煥章的突然去世,留給世人一個謎。當年雲南省公安廳的檔案如今已交到雲南省檔案館統一保存,可在這些材料中卻沒有發現相關的記錄。從曲煥章在重慶留下的遺囑來看,他的思路相當清晰,而這份遺囑立於1938年8月16日,離他去世僅僅幾天而已。昆明民族民間醫藥開發研究所所長曾育麟也曾經進行過調查。解放後,1955年、1971年和1982年,國家曾經專門組織過三次針對白葯的調研。曾育麟就曾擔任過1971年調研組的組長。但是,他的調查結果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曲煥章是由於煙癮和生病而喪命,這聽上去有點離奇,並且和以往的報道也有出入。曲煥章去世後,他的遺體被送回昆明安葬。
曲煥章的一生有兩次婚姻,在他的後人中,與前妻李惠英生有3個兒子,老大麴萬增一直從醫,至今還有後代在雲南白藥廠工作,兄弟曲萬從、曲萬信回江川務農。而曲煥章和第二任妻子繆蘭英育有3女1子,其中女兒曲竹林一直從事白葯生產。在遺囑里,曲煥章把大藥房的繼承權授予了妻子繆蘭英。
新中國建立後,1953年,周恩來總理到雲南視察,他專門詢問了白葯的狀況。當時的醫藥市場非常混亂,周恩來當即對雲南方面做出了指示,要求發掘、保護白葯。雲南省政(蟹)府立即成立調研組,開始著手整頓白葯市場。整頓後,市場上只保留了繆蘭英的曲煥章萬應百寶丹、曲萬增的曲煥章父子百寶丹和曾澤生的白葯精3種白葯。1956年,昆明製藥廠正式接收了繆蘭英貢獻的百寶丹,並把它改名為「雲南白藥」,投入批量生產。白藥方被列為了國家最高保密級別,直到今天都還受到嚴格的保護。1971年6月1日,雲南白藥廠正式建成投產,自此,雲南白藥年產量達到了1000萬瓶左右,進入了現代化階段。
但是,貪婪的人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對白葯的渴望。十多年前,他們又一次把手伸向了白藥方。20世紀90年代初,嚴保清當時正擔任雲南醫藥管理局局長。一天晚上,一個40歲的女人突然上門拜訪了他,每天晚上都到嚴保清家哭訴。原來,這個女人在不久前認識了一個20多歲的外國留學生。短暫接觸後,兩人迅速墜入了情網,並相約出國結婚。但這個女人當時卻在雲南白藥廠的某部門工作,她極有可能接觸到國家一級機密——白葯配方。經過多方調查,有關部門最終拒絕了她的請求。幾年後,通過其它渠道,我方的保密部門最終查明了那個留學生的真實身份——某國的經濟間諜。白葯又一次度過一劫。
白葯從誕生那天起,神奇的藥效和傳說就讓人們廣為傳誦。2005年,雲南白藥度過了103個春秋。
鳳仙花
鳳仙花具有活血消腫的功效,是婦科調經和外治跌打損傷的民間要葯。關於鳳仙花藥名的來歷,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相傳很早很早以前,在福建龍溪有個叫鳳仙的姑娘,長得亭亭玉立,秉性溫柔善良,與一個名叫金童的小夥子相愛。一天,縣官的兒子路過此地,見鳳仙這般漂亮可愛,頓生歹心,前來調戲。被鳳仙臭罵一頓灰溜溜地走了。鳳仙知道這下可闖了大禍,縣官兒子肯定要求找麻煩。於是決定與金童一起投奔外地。鳳仙只有父親,金童上有母親。兩老兩少連夜啟程遠走他鄉逃難。途中金童的母親患病,閉經腹痛,荒山野嶺又無處求醫訪葯,四人只好停步歇息。
再說縣官聽說兒子被村姑罵了一通,就命手下前來捉拿鳳仙,眼看就要追上,無奈之中鳳仙、金童拜別父母,縱身跳入萬丈深淵,以示保潔。兩位老人強忍悲痛,將鳳仙金童二人合葬。晚上兩位老人依墳而卧。鳳仙和金童夜間託夢給父母,告之山澗開放的花兒能治母親的病。次日醒來,果見山澗滿是紅花、白花,紅的似朝霞,白的似純銀。老人採花煎湯,服後果真藥到病除病癒。後來,人們就把這種花命名為鳳仙花以示紀念。
吳茱萸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這首千古絕唱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還反映了古代重陽插吳茱萸這一民間習俗。關於吳茱萸,民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春秋戰國時代,吳茱萸原生長在吳國,稱為吳萸。有一年,吳國將吳萸作為貢品進獻給楚國,楚王見了大為不悅,不聽吳臣解釋,將其趕了出去。幸虧楚國有位精通醫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吳萸,並種在自家的院子里。一日,楚王受寒而舊病複發,胃疼難忍,諸葯無效。此時,朱大夫將吳萸煎湯治好了楚王的病。當楚王得知此事後,立即派人前往吳國道歉,並號召楚國廣為種植吳萸。為了讓人們永遠記住朱大夫的功勞,楚王把吳萸更名為吳茱萸。
(吳茱萸,為芸香科綠灌木植物。它味辛、苦,性溫,有小毒,入肝、胃、脾、腎經,有濃烈香味。能驅蟲除臭,利五臟,消食積等,有散寒止痛、理氣止嘔、溫中止瀉的作用,可用於寒疝睾丸冷痛,臍腹部的寒氣作痛,以及寒滯所致的脘腹脹痛、泄瀉、嘔吐酸水等症。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吳茱萸含有吳茱萸鹼、吳茱萸內脂醇、脂肪酸等化學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結核桿菌及多種皮膚真菌都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並能驅除胃氣和抑制腸內異常發酵,還具有較好的鎮痛作用。)
硃砂
很早以前,人們迷信,許多人有病不求醫,常去找方士。有一種癲狂病,當時的醫生沒法治,可這病遇到方士,卻治一個好一個。因此,人們更是信巫不信醫了。有位秀才懂醫術,他暗想:「方士只會畫符念咒,裝神弄鬼,怎會真能治病呢?這裡面准有什麼名堂」 。為了弄清究竟,於是,他跟妻子商量了一個辦法,以探出方士的秘密。
一天, 秀才的妻子去找方士,說她丈夫得了癲狂病。
方士急忙來到秀才家,只見秀才披頭散髮,滿臉泥污,躺在地上正說瘋話呢:
「嘿,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老丈人讓我帶領天兵天將下凡,掃蕩妖魔鬼怪……」
方士一看,秀才果然瘋了。他就裝模做樣地作起法術,點火把、灑松香,堅起桃木棒準備驅「鬼」 。方士先端一碗凈水放在桌上,又拿起一張畫好的符,嘴裡念念有詞:「天靈靈,地靈靈,一天三朝過往神。過往神,有神靈,鬼使神差下凡塵。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為你驅鬼來治病,只要喝下這符水,妖逃鬼散病除根。」
說著,方士就要點火燒符。秀才早有準備,嗖地跳起來,一把搶過符紙,抬腿一腳把方士踢出門外,嘴裡罵道;「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何方來的妖道膽敢如此放肆,滾!你這個妖孳!」方士被踢倒在地,剛爬起來,門巳關緊。他叫了半天,沒人理,只好自認倒霉回去了。
在屋裡,秀才先把那碗水喝了一口,什麼味也沒有,確實是碗凈水;再看看符紙,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秀才反覆琢磨:「這都不治病啊」。最後,他盯住畫符用的硃砂了:「莫非這能治病?」
第二天,他把一個得癲狂病的人找到自已家,用一點硃砂放在水裡給他喝。那人喝了以後,病果然慢慢好了。從此,秀才知道方士「驅鬼」治癲狂病,只不過因為符上的硃砂有藥性。這樣,硃砂成了一味中藥。
茵陳
有一個病人,身目俱黃,全身沒有力氣,人亦消瘦了。這天,他拄著拐杖,一步一哼地來找華佗:「先生,請你給我治治吧」。華佗見了病人得的是黃疸病,皺著眉搖了搖頭說:「眼下都還沒有找到治這種病的辦法,我也無能為力啊」!
病人見華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臉地回家等死了。
半年後,華佗又碰見那個人,誰料想這個病人不但沒有死,反而變得身強體壯,滿面紅光的了。華佗大吃一驚,急忙問道:「你這個病是那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訴我,讓我跟他學習去」。
那人回答說:「我沒有請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
華佗不信:「那有這種事!你準是吃過什麼葯吧?」「葯也沒有吃過」。 「這就怪了!」 「哦,因為春荒沒糧,我吃了些日子野草。」
「這就對啦!草就是葯。你吃了多少天?」 「一個多月。」 「吃的是什麼草啊?」
「我也說不清楚。」 「你領我看看去。」 「好吧。」他們走到山坡上,那人指著一片野草說:「就是這個。」
華佗一看,說道:「這不是青蒿嗎?莫非能治黃疸病?嗯,弄點回去試試看。」
於是,華佗就用青蒿試著給黃疸病人下藥治病。但連試用了兒次,病人吃了沒有一個見好的。華佗還以為先前的那個病人準是認錯了草,便又找到他,叮問: 「你真的吃青蒿吃好的?」「沒錯。」華佗想了想又問:「你吃的是兒月里的蒿子?」「三月里的。」
「唔,春三月間陽氣上升,百草發芽。也許三月里的青蒿有藥力。」
第二年開春,華佗又采了許多三月間的青蒿試著治害黃疸病的人吃。這回可真靈!結果吃一個,好一個。而過了春天再採的青蒿就不能治黃疸病了。
為了把青蒿的藥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二年,華佗又一次作了試驗,他逐月把青蒿采來,又分別按根、莖、葉放好,然後給病人吃。結果華佗發現,只有幼嫩的莖葉可以入葯治黃疸病。為了使人們容易區別,華佗便把可以入葯治黃疸病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陳」 ,又叫「茵陳蒿」。他還編了四句話留給後人。
三月茵陳四月蒿,傳與後人要記牢。
三月茵陳能治病,四月青蒿當柴燒。
(註:青蒿也是一味中藥。我國中醫藥科研人員已從中提取出青蒿素,是從植物提取的治療瘧疾藥品,有很好效果,享譽國際,千萬別把「國寶」當柴燒了。)
還有很多,粘貼不了了。
對比下
夜明砂——蝙蝠屎望月砂——兔子屎
五靈脂——鼯鼠屎
龍涎香——鯨魚屎
白丁香——麻雀屎
蠶砂—— 蠶屎
怎麼沒人說徐長卿?!
為什麼都是中藥呢?中藥藥名古典美的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啊,西藥就這麼不入法眼?
美羅華,這是翻譯的神境界。
泰閣,威凡,葯如其名。可惜用到它們的,也是危機重重了。
賽樂特、百樂眠、百憂解,神經科的藥名總是如此傳神。
紫竹愛維,美得令人心醉。
最後,來一個賣萌的:唄唄嘿~~~沒見過這葯的絕對想不通它是神馬用的!安非他命。
父上大人是中醫,他的qq名是厚朴,特別符合他的氣質和性格。
天晴甘美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公司叫正大天晴
這個公司還有另一種
~~~~
當然也有一些特有情懷的公司
風無語~其他那些亂七八糟的藥名,對我來說簡直噩夢(T_T)
你知道那片湖嗎?
說來,那片湖沒有具體的名字,但是它的湖畔卻很是有名,它叫地西泮。
漫步於地西泮,你可以看到湖邊的大山,以及山上的阿莫西林,那片林子因為生長這氫化可的松而聞名。
遠處傳來琴聲,這無疑是氫氯噻嗪的動聽之聲,循著琴聲前行,你會發現一處溴隱亭,亭中,有一口異煙肼。傳說,千百年前的一名高人使用一條苯海索,將那施虐人間的甲潑尼龍鎖在了井中!
仰望天空中寥落的左氧氟沙星,不禁想起了關於這處地方的傳說……
每年一月和七月,都有無數被稱為藥學生的行者走過此地,許多人捱不過這一關,不幸遇難……
掛兮?過兮?安非他命!
沒人提仙劍3嗎!我來答!仙三的主角們的名字都是草藥名喲!
景天,雪見,龍葵,重樓,花楹,長卿,紫萱
(ˉ﹃ˉ)只記得這幾個
(ˉ﹃ˉ)口水(ˉ﹃ˉ)口水(ˉ﹃ˉ)口水
對不起我記錯了,是徐長卿
文王一支筆
文王一支筆是蛇茄科植物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或(BalanophoraJ Wjaponica)。高5-15厘米。因它的花序形如粗粗的毛筆,民間傳說周文王路經,曾用它當筆寫詩作畫、批閱公文,故得此名。又因這種植物為寄生植物,常寄生在其它植物的根部生長,所以又有「借母還胎」之別名。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搜索,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頭頂一顆珠
為百合科齡草屬植物白花延齡草Trillium kamtschaticum Pall.、頭頂一顆珠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以根狀莖及根入葯。夏、秋採挖,除去莖葉,洗凈,晒乾備用。甘,溫。有小毒。鎮靜止痛,止血,解毒。用於眩暈頭痛,高血壓病,神經衰弱,跌打損傷,腰腿疼痛,月經不調,崩漏;外用治疔瘡。
- 傳說一
一次,神農氏在深山老林採藥,被一群毒蛇圍住。毒蛇一起向神農氏撲去,有的纏腰,有的纏腿,有的纏脖子,想致神農氏於死地。神農氏寡不敵眾,終被咬傷倒地,血流不止,渾身發腫。他忍痛高喊:「西王母,快來救我。」王母娘娘聞聽呼聲後,立即派青鳥銜著她的一顆救命解毒仙丹在天空中盤旋窺瞰,終於在一片森林裡找到了神農氏。毒蛇見到了王母的使者青鳥,都嚇得紛紛逃散。青鳥將仙丹喂到神農氏口裡,神農氏逐漸從昏迷中清醒。青鳥完成使命後翩然騰雲駕霧回歸。神農氏感激涕零,高聲向青鳥道謝,哪知,一張口,仙丹落地,立刻生根發芽長出一棵青草,草頂上長出一顆紅珠。神農氏仔細一看,與仙丹完全一樣,放入口中一嘗,身上的余痛全消,便高興地自言自語:「有治毒蛇咬傷的藥方了!」於是,給這味草藥取名「頭頂一顆珠」。後來,藥物學家給它命名為「延齡草」。 - 傳說二
相傳在魏、蜀、吳三國時,三個國家內都有一對夫婦,十分和好,生活過得很幸福。後來發生了戰爭,丈夫都戰死在前線,留下三個寡婦,悲痛萬分,為躲避戰爭帶來的災難,各奔前程去隱居,並且都帶了丈夫墓前的黃土,以作紀念。三個寡婦相逢在神農架,各敘苦難,由於命運相同,結拜為姐妹。把三人帶來的黃土聚成一堆,每天對天祈禱,終於感動了風、雨二神,風神吹輕風,雨神賜細雨,在黃土堆中長出了三葉草,寡婦們落在草葉上的淚珠凝聚成了葉頂的紅珠。頭頂一顆珠因而得名。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搜索,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江邊一碗水
又名鬼臼,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約50厘米。葉通常2片生於莖頂,寬腎形,先端深2裂,邊緣有幾個大缺刻和不等長的疏鋸齒。葉柄長,盾狀著生。5-6月開花,花淡黃色,數朵,生於莖頂。6-8月結果,果實多漿,球形。熟時藍黑色。
- 傳說在神農架的高山峽谷里,長著一種象荷葉的藥草,獨莖圓葉,形如小碗, 碗邊有鋸齒,開白色小花;葉中常聚滿露水、雨水,能為採藥人解渴。這種藥草叫「江邊一碗水」。相傳有一次,神農在崖邊採藥時,腳底下的石頭鬆了,嘩啦一聲,滾下深溝,摔了個半死。等他清醒過來,覺得渾身疼痛難忍,口渴得要命,想喝點水,卻又動彈不得。後來他勉強掙紮起來,爬到溝邊,只見溝中流水渾濁不堪,腐草爛葉在其中散發出一陣陣臭味,令人作嘔。神農嘆了一口氣,轉眼一瞧,但見溝邊生長著幾棵像荷葉一樣的藥草。他爬過去一看,裡面盛著清亮亮的露水。神農趕忙捧著葉兒一氣喝個乾淨,頓時覺得身上的傷痛輕了許多,恢復了元氣。神農大喜,仔細把那荷葉形、開小白花的藥草嘗了一遍,傷勢立刻痊癒。於是,神農就採下這棵救了性命的藥草,給他取了個形象的名字叫「江邊一碗水」。同時,也記下了它散瘀活血、止血止痛、可治跌打損傷的功能。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搜索,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七葉一枝花
為百合科重樓屬的植物。別名蚤休、蚩休,重台根、整休,草河車,重台草,白甘遂,金線重樓,蟲蔞,九道箍、鴛鴦蟲,枝花頭,螺絲七、海螺七,燈台七,白河車,螺陀三七,土三七,又名七葉蓮。其特徵是由一圈輪生的葉子中冒出一朵花,花的形狀像極了它的葉子,它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外輪花及內輪花,外輪花與葉子很像,約有六片,而內輪花約有八片,七葉一枝花的葉序屬輪生葉,片數有個體差異、從4片到14片都有,「七葉」只是名稱。花的結構特別:葉心如輪狀會開花,花萼為綠色,花瓣呈細絲帶狀。台灣早期用來治蛇毒與瘡瘍腫毒等癥狀。
- 據傳,味草藥的名字緣於一則神話故事。很久以前,浙江天日山區住著一青年叫沈見山,父母早逝,又無兄弟姐妹,靠上山砍柴為生。一天,他在砍柴時,草叢中突然竄出一條毒蛇,還未及躲避,他的小腿就被蛇狠狠咬了一口。不一會兒,他就昏迷在地,不省人事。說來也巧,這時天上的七仙女正好腳踏彩雲來天目山天池裡洗澡,看到了昏倒的沈見山,便動了惻隱同情之心,她們將他圍成一圈,紛紛取出隨身攜帶的羅帕蓋在他的傷口四周。巧的是,王母娘娘這時也駕祥雲到此,看到了青年、傷口和女兒們的羅帕,明白了一切,於是隨手拔下頭上的碧玉簪,放在7塊羅帕的中央。或許是傷口得到了羅帕和碧玉簪的仙氣,蛇毒很快就消散了,沈見山竟漸漸蘇醒過來。蘇醒後的一瞬間,他只聽「嗖」地一陣風響,羅帕和碧玉簪一起落在了地上,即刻變成了7片翠葉托著一朵金花的野草。他驚呆了,彷彿剛做了一場夢,又看看自己的小腿,了無傷痕。最後他想明白了,是這好看的野草救了自己的蛇傷。於是,下山後,他給村民們反覆講述被蛇咬傷後獲救的奇特經過,並帶村民上山認葯。村民們推測說,這藥草蘊含有仙氣,能克蛇毒妖魔云云,故而每遇有蛇咬傷,都採挖此葯,並獲神效。當大家好奇地詢問藥草的名字時,沈見山想了想說:「七葉一支花。」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搜索,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中藥有川續斷,哈士蟆,蟾酥;
成藥有金蟾丸,八仙益壽丸~
香薷 茯苓 蔓荊子 白芷 青黛 紫花地丁 白薇 蘇木 半邊蓮 竹茹 冰片 蘇合香 硃砂 琥珀 女貞子 白豆蔻 墨旱蓮
或許有些沒有美到讓你驚艷,但在我看來,讀起來就軟軟糯糯的,很是舒服。
有一些葯的名字很大氣或厚重:
蒼朮 厚朴 枳實 佛手 使君子
海浮石 王不留行
亂入一個,沒藥(對,這種葯就叫沒藥!)(「沒」讀mo,感謝@七妹)
再來對兩個短對子:
夜交藤 合歡皮
夏枯草 忍冬藤
還有個很可愛的名字啊:兒茶~
最後的最後,最愛的一個:當歸。
其實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歪個樓把這個放上來,大家不要噴不要噴
。
。
。
。
。
。
。
。
。
。
。
。
。
。
。
射干(捂臉)
推薦閱讀:
※為什麼精神類藥物會使人變胖?
※為什麼有些葯設計得特別大,有些特別小?
※藥品說明書上的「不良反應、尚不明確」是什麼意思?
※退燒藥的藥理是什麼?有什麼副作用?
※有什麼對治療口腔潰瘍非常有效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