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的真相?

目前中國大部分地區出現和遭受的霧霾天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去年北京突然霧霾特別嚴重,而今年到目前為止北京卻幾乎天天藍天而其他原來山青水秀的地區各種報表?希望大家給出一些解釋和猜想,技術的和制度的乃至天馬行空的解釋都可以~


中國霧霾根本原因:


2012年世界煤炭產量排名,中國宇宙中說第二,沒有國家敢說第一:

中國的能源主要是煤炭,這沒什麼疑問。有人說建造核電站問題就解決了,那是異想天開。你看看下圖中國能源結構圖,核電可忽略不計:

未來幾十年,只要不發生諸如中國頁岩氣革命、核聚變技術普及事件,煤炭依然是中國的主要能源。


中國的煤炭都做嘛去了?說起來每個人每天都在用,那就是發電。電力是消耗煤炭最多的行業。2015年中國發電量56183.7億千瓦時,其中火電發電量42101.9億千瓦時,佔比74.93%。可以說只要你用電,中國的空氣污染跟你就有關係。


亞洲主要國家燃煤發電廠分布圖:

從上圖看,華北、四川盆地、印度恆河流域,燃煤電廠都是密密麻麻一坨。當然印度新德里污染也非常嚴重,跟北京有得一拼。


又有人說了:中國的燃煤電廠不是統一管理、減低污染物排放嗎?


話雖如此,理論和現實有一定距離。我們看一段報道:

國務院會議決定,在2020年前,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使所有現役電廠每千瓦時平均煤耗低於310克、新建電廠平均煤耗低於300克,對落後產能和不符合相關強制性標準要求的堅決淘汰關停,東、中部地區要提前至2017年和2018年達標。改造完成後,每年可節約原煤約1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億噸,電力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可降低60%左右。

你看看這裡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前達標,「電力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可降低60%左右」,所以減排空間還不小。隱含的意思是,現在每年發電燃煤那麼多,按照已有標準,污染物排放量不低。其次是地方上有很多小電廠,而且國企居多,很多利益糾葛。


其實燃煤就是中國霧霾的最大成因,這不是新聞,早已有機構調查結論:

2014年10月,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環保部環境規劃院、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家機構的專家共同參與的研究《煤炭使用對中國大氣污染的貢獻》正式發布。   

在霧霾污染季來臨之際,這份報告計算並公布了不少重要發現(基於2012年數據)。這份《報告》最重要的結論是確認了煤炭使用是大氣污染的首要原因。

1. 中國煤炭使用對空氣PM2.5年均濃度的貢獻估算在51%至61%之間,均值為56%。其中,約6成的PM2.5是由煤炭直接燃燒產生的,約4成的PM2.5是伴隨煤炭使用的重點行業排放的

2. 全國一次PM2.5排放量在2012年為1203萬噸,其中工業過程和民用源是貢獻最大的污染源,排放量貢獻佔比接近60%(主要集中在電力、供熱、工業鍋爐這三個部門);民用源對一次PM2.5排放有較大貢獻的主要有煤炭和秸稈、薪柴等生物質燃料。

3. 中國煤炭使用對我國東部8個霧霾污染重點省市的PM2.5年均濃度的貢獻區間如下:北京為44%-54%,天津為50%-60%,河北為52%-62%,上海為53%-63%,江蘇為53%-63%,浙江為55%-65%,廣東為47%-57%,山東為54%-64%。

原文資料:煤炭使用對PM2.5的"貢獻"約60%!(22頁詳解PPT奉上)

中國大部分國土處於工業化初期和中期。先污染後治理背後有某種規律。到頭來,書上說好的跨越式發展,也只是不顧客觀規律的意淫。


倫敦工業化時期霧霾嚴重:19世紀的倫敦,人們經常在走路時候撞到牆上。其他發達國家在工業高速發展期,也大多經歷過霧霾的集中爆發:


1940年代,美國洛杉磯遭遇光化學煙霧污染,以致遠離城市高山上的松林枯死,柑橘減產。


1952年12月倫敦霧霾持續5天,引發直接死亡人數4000-6000人,估計最終死亡人數1.2萬人。


1953年11月,一場霧霾使紐約200人死亡;1966年,霧霾籠罩在紐約市上空,直到11月底還沒有散去,期間170多人因霧霾而死亡。


此外,墨西哥的墨西哥城、智利的聖地亞哥、土耳其的安卡拉、蒙古的烏蘭巴托、印尼的雅加達和馬來西亞的吉隆坡,都是霧霾比較嚴重的城市。


有趣的是,西方國家20世紀70年代之後較少出現霧霾,除了規範空氣質量的法律實施較好之外,能源價格降低、發達國家的工業大規模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也是背景原因。


我們有理由相信,再過30年,中國工業化完成,煤炭占能源消費比例下降,我們的空氣會大幅度好轉,重現碧海藍天。理論上,按平均壽命,閱讀本文的大多數人都能看到那天。


希望你沒有呼吸道疾病,能挺過去。

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微信搜索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霧霾肆虐的真相》——認真看完你就能了解霧霾如此嚴重的真正原因
  內容摘要:霧霾肆虐的主要原因,不是我們常常聽說的那些,而是因為環境監管體制存在各式各樣的漏洞,企業唯利是圖,燃煤、工業排放、機動車等廢氣污染治理設施停止運行(特別是夜間的偷排、直排),導致大氣污染物實際排放與理論排放量比較,成十倍幾十倍的增加,大大超過了環境的自我凈化和擴散能力。(筆者:藍天白雲終可期)

  一、前言
  上網搜了一下,浩瀚的網路世界中關於霧霾的文章真不少。認真仔細地看完後,只能無語。對於一個涉及億萬人切身利益的事情,居然找不到一篇講述真相、實事求是的文章,大都是片面、脫離實際、誤導、嘩眾取寵的文章。
  霧霾肆虐,民眾對環境的滿意度會斷崖式下降。看著民眾的煎熬,管理者、決策者更應該如坐針氈,因為這不僅僅是環境的治理,更涉及民心的凝聚。
  看了《穹頂之下》,確實說了一些表象的原因,可惜也是管中窺豹,沒有講到最真實的原因。如果說《穹頂之下》揭露了10%,這個文章揭露的就是剩下的90%。
  如果內行人都不站出來說,外行人只能霧裡看花。筆者長期從事環保工作,從事環境管理也十幾年了,有一定專業背景,想說些真實的東西,讓大家能撥開迷霧看到真相。
  大家知道地球幾十億年前的空氣啥樣嗎?告訴你,就是華北霧霾最重的時候那個樣子,空氣中充滿了硝酸鹽等各類化合物,火山噴發、地殼運動,大量的化學物質被排放到空中,就和現在一個樣,當然具體成分會不同。地球的生態演變花了多少億年,才造就如今的山清水秀,我們花了幾十年就重溫這個星球的初始階段!
  霧霾的來源,主要有四個:燃煤、工業排放(燃煤已單列)、機動車(及船舶、飛機)、揚塵。每個城市的比例不同,研究一下全國各城市的源解析數據,一般情況下,分別為:15-30%、15-30% 、15-30% 、10-30%。除了這4個原因,當然還有其它,比如說:加油站的油氣、家庭廚房和餐飲業油煙、秸稈焚燒、化學原料的跑冒滴漏、煙花爆竹。其它小的因素還有很多,不過好在這些因素佔比很少,不是主因。
  第二:霧霾肆虐的主要原因——工業偷排
  說到霧霾的主因,各種報道皆有:
  1、中國消耗了世界極高比率的礦石燃料,霧霾很正常 忽悠指數:(五星最高)
  2、汽車快速發展,私家車排放導致 忽悠指數:
  3、城市餐飲排放 忽悠指數:
  4、交通擁堵 忽悠指數:
  5、油品不佳 忽悠指數:
  6、工業發展 忽悠指數:
  7、房地產 忽悠指數:
  當然還有其它一些搞笑的報道,大家笑笑就行了,別當回事。
  大家可以做個測算,把華北所有公開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除以365分配到每天。再和華北的霧霾數據做比較,你會發現總是存在明顯的差距。原因是什麼?
  上網一搜,某省2014二氧化硫排放 118.99萬噸,平均每天3000多噸,考慮到冬季較多,可以修正為4000噸。
  然後取冬季該省某天大風之後PM2.5隻有幾十的基本值。該省一兩天內霧霾飆升到了500甚至更多(全省平均值)。兩天理論排放二氧化硫8000噸,經過環境的稀釋、沉降、吸收、凈化,真正轉化為停留在空氣中的灰霾只有少部分。但實際數據呢?遠大於此。
  實際公式要比此繁雜很多,當然數據更精確。這樣寫只是直觀的告訴大家,那個118.99萬噸肯定不對!
  繼續搜一下,該省二氧化硫在2002年就是127.9萬噸,到了2014年,居然少了幾萬噸。但實際霧霾天數和程度卻劇增了。
  舉個例子詳細剖析,一個企業如果燒煤一共產生一千噸二氧化硫,脫硫效率設定為95%,那麼最終就應該排放50噸。那麼環評中這樣寫了,環保部門審批通過了,50噸的排放就合法了。那麼這個合法的50噸就會計入全區域的總量排放數據。
  大家就要問了,如何從制度上保證企業只排50噸,而不是排1000噸呢?
  為此環保系統設置了一系列的防線:編製環評—專家審核—環評審批意見核定總量—企業建設期間三同時檢查—驗收監測—驗收並移交環境監察部門(負責現場執法)—通過在線監控予以監控—每年抽查—12369信 訪檢查。
  看上去很完備,其實從「環評單位編製環評」到「驗收並移交環境監察部門」,其目的只是保證企業具備達標排放的能力而已,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會讓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最佳,確保驗收通過。
  因此這個階段,只是體現了具備處理能力而已。當然設施裝了不代表會天天用,畢竟這也是要錢的,電費、藥劑費、維護費、人工費等。
  現在假設王老闆想上一台鍋爐,環評審批通過了,鍋爐建好了,除塵、脫硫、脫氮設施全部建好,環境監測站來監測了,排放達標,不錯,驗收通過了,隨後移交到環境監察部門管理了。
  環境監察部門第一步就是查看在線監控設施裝沒裝,已經裝了趕緊聯網;沒裝的自然要馬上裝。
  王老闆發現,這個負責在線監控安裝和維護的居然是個企業在做。王老闆只能心中竊喜,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一般來說,一旦一個企業獲得了行政權力,企業的追逐利益的本質,會導致這個企業的腐敗不可思議。
  假設每天設施運行費用3000元,除塵不能打主意,一關除塵設施煙囪黑得嚇人。王老闆盤算了一下,除塵白天只能開著,晚上嗎,夜色昏暗,自然可以不用開。
  剩下就是脫硫和脫氮了,這個太好糊弄了,老百姓又看不出煙囪有沒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一般都不懂,也不會舉報。就拿這塊省錢,至於在線監控嗎,早就篡改了。
  於是除塵白天才開,老百姓不舉報;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設施除了檢查一般不開。這樣每天省了2000元,一年就是幾十萬啊。
  可是恐怖的是,這個企業的50噸二氧化硫實際成了1000噸,二十倍的增加!可是我們的統計中還是50噸,統計數據和實際排放產生了巨大的差距!
  做個簡單的假設,一個地方每個企業都是同樣排放量(便於計算)。假設二氧化硫污染物總量是X,設定環評脫硫效率95%,如果10%的企業偷排,那麼這些偷排企業的0.1X就變成了2X。污染物總量就變成了 2X+0.9X=2.9X,接近三倍的排放。實際中偷排的企業數何止10%啊!夜間偷排在很多地方几乎成了潛規則。很多地方晚上的怪味、異味都是源於此!
  寫到這裡,總結一下,霧霾肆虐的主要原因——污染治理設施有了不用,尤其是在夜間非法偷排,導致實際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遠遠大於核定的總量考核量,遠遠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巨量的污染物未經任何處理被排放到空氣中!讓億萬百姓承受這種灰霾的苦難!
  因此,數據可以假,可是老天爺不會跟著作假,假數據在真排放前面,一切都變得蒼白無力!這麼大的偷排量,其它的什麼機動車、餐飲、揚塵,早就成了百分之幾了,根本算不了什麼了。老天爺是最公平,最實在的了!你排放多少,老天爺就給我們多少臉色。
  此外,還有一些其它的原因導致實際大氣排放總量偏大,列舉如下:
  1、總量考核制度。排污總量削減空間狹小,實際中,很多項目的總量來源要麼不真實,要麼偏小,脫離了實際。
  2、部分天然氣品質差,含硫率偏高。工業民用這麼多,排放了很多二氧化硫。
  3、未批先建。有的企業項目根本沒有環評,這些企業天天在排放,居然所有的統計中不算在內。
  4、煤炭含硫率造假。用了高硫煤,初始排放量就暴增了。如果偷排,不開脫硫,那簡直就是驚人的巨大排放啊。
  5、久批未驗。環保的「三同時」驗收體系很繁瑣,加上很多企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結果就是驗收率不高,普遍只有三四成。結果就是統計的量是環評的排放量,實際排放量無人去核實。
  6、環評質量差。環評單位不負責任,缺乏公正的立場,導致環評中的治理措施缺乏實際操作性。
  特別說明,此文的目的不是針對任何個人,或某一個企業,或某一個部門,而是想通過大家的努力、呼籲,最終導致——大氣污染環境監管體制的完善和改變,確保污染治理設施的正常運行,消滅偷排直排,減少燃煤、工業、機動車的尾氣排放,從根本上減輕霧霾的污染。更沒有阻礙經濟發展的意圖,而是為了促進經濟和環境的雙贏。
  當然了,也不是說治理設施正常達標就能天天藍天白雲,畢竟我們總的排放總量很高,但是至少霧霾的峰值會大大降低。我測算過,只要濃度和總量達標排放,很多城市的PM2.5甚至不會超過100(個別城市高些)。至於要出現每天藍天白雲的天空,那是需要所有因素的改變,那個時間比較長了,也許10年也不夠。
  特別要補充一句,我上面講的這些霧霾肆虐的真相,是一個工作多年的環保人的經驗所談、肺腑之言,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本人也沒有任何私心,我只是想說,我的工資是老百姓的血汗錢發的,我要對得起這份工資!
  具體可以參考天涯國際觀察的帖子:《霧霾肆虐的真相——認真看完此貼你即可成為霧霾的專家》
  如果覺得寫得好,拜託大家幫個忙,點點你的滑鼠或手機,轉發一下,讓更多的人了解真相。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了我們的健康!為了我們孩子的未來!非常感謝!
  藍天白雲終可期 2016年2月


轉貼之前寫過的文章:

中國大氣污染高發地區統計(2017)

作者:Justin Su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又到一年霧霾季。霾天氣的成因比較複雜,大體上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地形限制。由於霾總是向低處沉降,盆地、山谷、低海拔平原、向風/背風的山腳下往往最容易堆積顆粒物。下面列舉的全國主要霾區,幾乎都和地形有關。
  2. 天氣。除了無風靜穩的天氣,逆溫層的形成也不利於霾的擴散。一般而言,由於太陽輻射,越靠近地表氣溫越高,熱空氣會向上對流,從而加快空氣流動。而在某些情況,比如清晨、下雪後、大霧天氣,地表溫度往往比高空要低,冷氣在下熱氣在上,大氣處於穩定狀態,這就是逆溫層的成因。
  3. 人類活動造成的污染。高能耗產業、居民冬季燃煤、汽車尾氣、麥稈焚燒及其他來源,大致占空氣中細顆粒物3:3:2:2的比例。

(1)遼吉黑霾區。

覆蓋範圍:東三省境內的遼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主要城市:瀋陽、長春、吉林、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牡丹江。

污染源:重工業、烹飪及冬季採暖、汽車尾氣。

地形限制:低海拔平原,兩側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系,擴散能力稍差。

污染指數:8 / 10


東北是傳統的重工業基地,異常寒冷的冬天,燃煤是污染物的大頭。近幾年的經濟萎縮,工業生產活動大為減少,污染雖仍很嚴重,但相比華北平原已經好很多。東北霾區還會跨境影響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日本北海道地區。

下圖是NASA Terra於2016年12月20日拍攝的畫面顯示,由於冷空氣過境,東三省的污染物跨過俄羅斯遠東地區,灰霾覆蓋了日本海大部分的洋面,其先頭已經抵達津輕海峽。

當天日本北部多地出現輕微污染(圖片來自在意天氣)。

(2)北京 - 石家莊 - 鄭州霾區。

覆蓋範圍:華北平原,以北京 - 石家莊 - 鄭州一線為源頭向東南擴展。包括北京中南部、河北東南部、天津市、河南省、山東省北部。

主要城市:北京、天津、唐山、保定、石家莊、邢台、邯鄲、衡水、鄭州、洛陽、駐馬店、濟南、德州、東營。

污染源:鋼鐵等重工業、汽車尾氣、麥稈焚燒、烹飪及冬季採暖、揚塵。

地形限制:低海拔平原;燕山 - 太行山山腳堆積。


污染指數:10 / 10


我國霾區中的BOSS,污染輸送的主力。這一霾區也成了全國出鏡率最高的地區,「北京人民等風來」的經典笑話歷久彌新。

河北保定、石家莊、邯鄲地處太行山脈東側山腳下,顆粒物容易堆積,尤其是起東南風的時候。從蒙古高原而來的冷空氣不容易吹到這裡。帝都、唐山同樣背靠山脈。北京地區工業排污標準較高,落後產能基本淘汰完畢,污染主力是汽車尾氣,但架不住周邊污染的擴散,該爆表還是會爆表,因此會有「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概念。

如何破解,唯有冷空氣。祖宗們唯恐避之不及的塞外惡劣氣候,如今成了最寶貴的資源。接下來是北霾南送的慘劇,長江中下游平原自身空氣也不怎麼地,這麼一疊加,雪上加霜,直接奔重度污染,甚至常年空氣優良的舟山群島,也難逃「有毒害」的夢魘。

下圖來自日本向日葵8號氣象衛星,於2016年12月31日午後拍攝的畫面。可以看到在這場跨年巨霾中,整個華北平原的霾區,已經和南方的霾區連成一片。

另一張圖來自NASA的Suomi NPP於2016年12月18日拍攝的畫面。華北平原全部被灰霾籠罩。圖中內蒙古、陝西黃土高原,空氣清新,顯示出了本來的沙土黃色。由於霾會向低處沉降,在山西、河北西部、河北北部、北京西北部的山區,山頂清晰可見(深色),但山谷已被灰霾浸潤。山東全省也僅有泰山、沂蒙山和海邊稍好。同時,顆粒物濃度已經超越了海洋的自凈能力,整個渤海上空全部被灰霾籠罩。(渤海西北部「不那麼白」的雲,其實是濃霧,高度是低於霾的)

(3)太原 - 運城 - 西安霾區。

覆蓋範圍:山西汾河平原,陝西渭河平原(關中平原)。

主要城市:忻州、太原、晉中、臨汾、運城、渭南、西安、咸陽、寶雞。

污染源:鋼鐵、煤炭等化工重工業、汽車尾氣、烹飪及冬季採暖。

地形限制:山谷;秦嶺山腳堆積。

污染指數:10 / 10

汾河平原 - 渭河平原(關中平原)兩側的山脈阻擋了霧霾的擴散。如下圖那一新月形的,夾在山裡的狹長污染帶,曾經是BOSS級霾區,如今已讓位於華北平原。當年太原、大同、臨汾是全球污染倒數的三個城市。

產煤大省、焦炭產業...就不多說了。西安所在的關中平原,冷空氣光顧次數較少。如果北京人民還能盼望北風,那麼西安人民只能靠人肉凈化。

(4)四川盆地霾區。

覆蓋範圍:四川盆地,及其輸送區域。包括四川東部、貴州北部、重慶西部。

主要城市:成都、重慶、綿陽、樂山、雅安、南充、宜賓、自貢、畢節、遵義

污染源:汽車尾氣、化工業、烹飪。

地形限制:盆地。

污染指數:9 / 10

重慶依靠處在山裡的優勢,污染稍微輕一點,地處青藏高原腳下的成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不過客觀地講,[-嗶-]州[-嗶-]化所造成的污染,並不是整個盆地的主力。盆地內幾乎沒有風,污染物一旦堆積就難以消散。

2016年12月,四川盆地幾乎每天都像上圖中這樣被雲層覆蓋,但掩蓋不住周邊「溢出」的灰霾。要尋找一張成都晴朗時的衛星影像,還是很不容易的。下圖拍攝於2017年1月5日,雲層掀開一角,下方果然是濃重的灰色,在成都應該能看到像月亮一樣的太陽。西邊的棕色的青藏高原和其中的雪山則非常清晰。

四川盆地是全封閉地形,周圍山脈和其他霾區相比要高的多,因此是灰霾最不容易擴散的地區。事實上這裡平時是沒有風的,而且不適合發展工業,甚至不適合放任私家車保有量的增長。不過成都緊鄰青藏高原,只要開車往西走幾十公里,就能看到純凈的高原藍。這一點北京也類似。

(5)環塔里木盆地污染區。

覆蓋範圍:塔里木盆地(新疆南部)

主要城市: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和田及東部的且末縣、若羌縣。

污染源:沙塵暴、烹飪及冬季採暖。

地形限制:盆地。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和天山山脈包圍的低海拔沙漠戈壁。

污染指數:6 / 10

沒錯,是新疆。大多數人想像中新疆的美麗雪山、草原、湖泊,是北疆地區的克拉瑪依、阿勒泰、吐魯番等地。而南疆完全是另一碼事。接近海平面的海拔,周邊是5000米以上的高原、山脈形成的完美屏障。中間是乾燥的沙漠和戈壁灘無人區。

南疆空氣污染成分和內地有很大的不同 。上圖來自NASA suomi衛星於2016年3月9日拍攝的圖像,並不是之前看到的灰色,而是「黃色的煙」 - 沙塵暴,可以看到整個盆地內部被沙塵全覆蓋。沙塵污染是南疆空氣污染的主力。行業內對空氣質量的衡量,沙塵是重要的統計指標,沙塵暴也是PM 10的污染主力,對PM 2.5的貢獻也相當明顯,每年因沙塵暴而頻頻爆表的事情簡直太平常了。如果你天真地認為內蒙古的沙塵暴已經非常嚴重了,那只是因為你沒有來過南疆。

由於工業稀少,來自人類的污染反倒是屈居第二,且範圍小,只分布在城區,並具有明顯的潮汐效應 - 污染集中於早晨、中午和傍晚三個時間段(同樣的例子可以參照西藏那曲地區)。即使沒有沙塵暴,上述時段內爆表也是很平常的。另外由於這裡非常不容易擴散的地理條件,污染物也會長時間在盆地內徘徊、累積。

(6)長三角污染區。


覆蓋範圍:江蘇、安徽北部、浙江北部、上海市。

主要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蚌埠、徐州、揚州、淮安、鹽城、南通、無錫、蘇州、湖州、紹興。

污染源:重工業、汽車尾氣、上游顆粒物輸送。

地形限制:低海拔平原;華南山區(大別山 - 九華山 - 黃山 - 天目山 - 會稽山 - 天台山)山腳污染物堆積。

污染指數:7 / 10


北霾南送:下圖拍攝於2016年12月8日。來自蒙古高原的冷空氣抵達北京、天津,黃褐色的地表立刻顯露了出來。整個霾區開始向南推進。而長江中下游一帶在東南風的幫助下達到了優秀。

12月9日,冷空氣勢力強大,霾區持續向南推進,長江中下游空氣普遍轉差。濃郁的灰霾被壓縮到華南山區腳下。

(7)江漢平原霾區。


覆蓋範圍:江漢平原全域,及周邊嶺谷。包括湖北東部、湖南北部。

主要城市:武漢城市群、長沙城市群、岳陽、荊州、宜昌、益陽、隨州。


污染源:重工業、汽車尾氣、烹飪、上游顆粒物輸送。

地形限制:低海拔平原;准盆地地形

污染指數:9 / 10


下圖拍攝於2016年12月30日。這場跨年巨霾中,江漢平原霾區已經和華北華東連成一片。

(8)珠三角污染區。

覆蓋範圍:廣東省珠江三角洲

主要城市:廣州、清遠、肇慶、佛山、東莞

污染源:汽車尾氣、化工業、烹飪

地形限制:低海拔沖積平原;南嶺谷地。

污染指數:4 / 10


南嶺有效地阻擋了長江地區的灰霾輸送,但也是珠三角相對封閉的地形,有利於本地污染物堆積,沿海空氣較好。珠三角城市群帶來的污染也較嚴重,但和全國其他霾區相比,算是最好的。

(9)湘桂黔次生污染帶。

覆蓋範圍:湖南南部、廣西北部、貴州東部

主要城市:貴陽、衡陽、永州、桂林、柳州、來賓、南寧、百色、河池、崇左

污染源:上游顆粒物輸送、汽車尾氣

地形限制:山谷;較低的山系;雲貴高原東部低地。

污染指數:6 / 10

由於經濟欠發達,本地工業並不會產生多少污染,但這一區域長期受到來自四川盆地、江漢平原重霾區的侵擾。上述重霾區的霾天氣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南「溢出」,一路沿著山谷低地前進。雲貴高原在貴州省的部分海拔較低,霾可以輕易翻過,此時貴陽、南寧都會受到影響。湖南南部以低地丘陵為主,北風一來必然被湖北的霾「深度浸潤」,甚至會影響到廣州。

下圖拍攝於2016年12月7日,四川盆地高空的顆粒物向南擴散,整個貴州及廣西北部全部被覆蓋。雲南由於境內海拔較高,並未受到影響。

12月8日,北風將江漢平原的霾推進到了湖南南部和廣西。

12月10日,西南風到來,湘桂黔霧霾消散。同時北方的冷空氣也將灰霾向南推送,經過壓縮,形成長江地區濃郁醇厚的「痰」....

除了上述大面積霾區外,在偏遠地區也分布著若干霾易發區域,但範圍很小,一般只局限在城市市區。

(1)呼和浩特。和包頭、巴彥淖爾(河套)同在陰山山脈南側腳下,風吹草低見霧霾,但並沒有連成一片。冬季採暖、工業污染是主要來源。

(2)包頭。

(3)河套地區。

(4)烏魯木齊。烏魯木齊 - 吐魯番地區夾在天山山脈中。冬季灰霾高發。

(5)銀川。依然是典型的地形限制。賀蘭山東部山腳下,是低海拔的黃河沖積平原 - 寧夏平原。而周邊都是高原,非常易於灰霾堆積。如果你開車沿銀巴高速(銀川 - 巴彥浩特)走一趟,翻越賀蘭山,能明顯感受到巴彥浩特藍和銀川灰的區別。寧夏北部的烏海污染程度不相上下,但地勢平坦,空氣質量明顯好於銀川。

(6)蘭州。山谷地形,揚塵污染為主的城市。冬天燃煤粉塵佔據主流。蘭州為了除塵真是拼了,洒水車全天候開動。

(7)西寧。同蘭州一樣處于山谷中,但海拔(2200米)要比蘭州(1500米)高很多,是進入青藏高原前最後一站,因此污染物稍微少一點。

周末避霾指南:

如果你在北京,往西走、往北走、往高處走,八高(G6,京藏高速 )是逃離霧霾的天路。京北和京西山脈眾多,懷柔、密雲、延慶也有不少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更遠的張家口、豐寧壩上、克什克騰旗是最理想的選擇。注意有些谷地平原也要避開,雖然這裡海拔高(比如翻越八達嶺後的康莊 - 懷來 - 宣化一線,空氣並沒有預想的良好)

如果你在上海,往南走,深入浙江的山區,去海洋深處的舟山群島。浙江山區有很多寬闊的谷地平原,北邊的灰霾非常容易滲入(比如衢州 - 金華 - 新安江 - 富春江沿線),要注意避開。盡量選擇靠山的東南沿海。如果去舟山群島,要注意風向 - 避開刮西北風的日子。北京驅霾靠冷空氣,上海驅霾靠的是颱風。颱風登陸前一周,長三角一帶盛行東南風,AQI指數常常在個位數。

如果你在成都,往西走,過了都江堰進山爬坡開始,空氣就有明顯的好轉。繼續前行,首先登上霾端,然後衝出雲端,陽光、藍天和白雲就在眼前。是的,你已進入青藏高原。推薦S303,G317.


如果你在蘭州、西寧,同樣往西走,去往青海湖。內地霾區和高原的分界線同樣很明顯。到達湟源縣,南線G109翻越日月山埡口,北線G315越過東大灘水庫,便徹底擺脫霾的困擾。


2015.12.03修改: 改正了一處筆誤,感謝大神們指出

======================================================================

感覺知乎上對於霧霾問題的討論陷入兩個誤區,一部分比較專業的答題者列舉大量數據說明霧霾的來源和危害,雖然說的很對,但因為過分專業而難以被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所接受。還有一部分答題者基本是以純發泄為目的回答,答案多數基於經驗主義,比如那個燒秸稈的問題(霧霾和燃燒秸稈之間是否有決定性關係? - 環境污染)。所以我大致出於科普的目的來說兩句,不排除存在科學漏洞的可能,還請大牛包涵。
首先要說霧霾的形成和爆發一定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任何試圖將霧霾歸結為一種單一原因的行為都是耍流氓。所以如果斷言霧霾就是由燒秸稈產生的那是萬萬不行的,但也並不是說燒秸稈對於霧霾就毫無貢獻,具體貢獻了多少又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作為普通市民,我們總是試圖得到一些比如「霧霾主要源於燒秸稈,所以我們要少燒秸稈」,或者「30%的霧霾來自汽車尾氣,所以我們要少開車」這樣簡單直接的結論,然而由於霧霾本身很複雜,不可能用簡單兩句話解釋清楚,所以這樣的結論當然也頂多是部分正確。我們不燒秸稈當然有利於減少霧霾,但並不是說我們今日不燒,明天起霧霾就徹底沒了。美國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治理好霧霾,我們也不可能三下五除二就搞定它,所以知友們首先得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那麼都有哪些因素促使了霧霾的形成呢?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條件,一類是人為因素。人為因素各位大神們已經分析的很透徹了。自然條件主要是風和溫度。先說溫度。

  1. 我們都知道隨著海拔升高氣溫會下降,也就是說地表一般比較熱,高空中一般比較冷,珠峰上不穿點專業裝備就凍死了。而我們又知道熱空氣比較輕,冷空氣比較重,冬天空調掛牆上吹基本沒什麼卵用因為熱風都吹到天花板去了。地表的熱空氣不斷往上走,上空的冷空氣不斷往下走,稱之曰對流。當我們在地表燒秸稈時候,燒出來的PM2.5就會被對流帶到高空,變冷,再帶下來,再到高空。。。然而對流層的高度是有限制的,超過一定的高度之後,或者是在某些特殊天氣條件下,隨著海拔升高,氣溫反而會上升,具體原因不解釋了大家自行百度。這個現象稱之曰逆溫。發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叫做逆溫層。逆溫吼不吼呀?對於霧霾來說糟透了,因為這時,比較重的冷空氣處在逆溫層下面,比較輕的熱空氣在逆溫層上面,並不存在空氣上下對流的可能性。當我們燒出來的PM2.5一路飄到逆溫層時,因為逆溫層空氣沒有上下流動,PM2.5隻能在逆溫層以下遊盪。逆溫層就像一個鍋蓋,蓋住了下面的空氣。因此霧霾的嚴重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逆溫層離地面的距離。如果逆溫層離地面很近,所有的污染物都被局限在一個很小的空間里,污染物的濃度當然就很高,反之逆溫層如果離地面遠,對流層體積比較大,污染物就被稀釋了。對流層的高度一般就在你能看到的最低的雲彩的位置,如果晝夜溫差很大,或者太陽輻射很強,雲層很高,一般霧霾就不太嚴重,反之如果連續陰天一般霧霾就要爆發了。
  2. 風這個因素很好理解吧,大家肯定也深有體會一颳風霧霾就沒了。就不多說了。

由此可見,由於天氣的不可控性,即使我們已經把霧霾治理的很好了,也有可能會存在某一天完全無風超級逆溫霧霾爆發的情況。因為一兩次霧霾就斷言治理不力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我們更應該關注長期時間內霧霾發生的頻率,比如和去年相比,今年是不是少了幾次霧霾。
那麼在無風又逆溫的條件下要如何除掉霧霾呢?說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霧霾的沉降過程。不管是PM2.5也好PM10也好,這些污染物的顆粒越小(半徑越小),他們的表面積與體積的比就越大:
frac{A}{V} = frac{4pi R^{2}}{frac{4}{3}pi R^{3}} = frac{3}{R}
顆粒之所以會沉降完全是受到重力作用,而重力又和體積成正比。因此污染物顆粒越小,沉降效果越不明顯。反之,在空氣流過顆粒表面時候會產生空氣阻力,這個阻力是和顆粒的表面積成正比的,也就是說顆粒越小,空氣阻力對它的作用就越大,重力對它的作用就越小。對於PM2.5來說,與其老老實實地沉降到地上,不如隨風飄向遠方。PM2.5的沉降速度大約是1mm/s,但是等不到它落地,早就被風輕易吹走了。因此等霧霾顆粒自然沉降是一件很沒有盼頭的事情。
那麼就來人工治理一下吧!說到人工治理,真是有點無從下手。這還不像水污染,我們造幾個凈化廠還可以人為控制一下,空氣污染規模更大,更沒有規律,而且無孔不入。那些只會抱怨zf不治理空氣的人如果能稍微動一下腦子,就會發現這不是幾個科學家隨手發明幾項技術就可以搞定的事。而且我們知道污染物會從濃度高的地方擴散到濃度低的地方,就算你有了某項黑科技把北京的霧霾全都消滅了,霧霾仍然會源源不斷地從河北飄來。
所以要說最直接的治理霧霾的方法,還是從源頭控制。關工廠,限汽車,抓起那幫燒秸稈的。。。
發達國家也是一樣,治理環境與其說是一個科學技術問題,不如說是一個政策問題,是經濟發展與環保的平衡。具體怎麼平衡就是肉食者謀之了。理想狀態是兩邊都做出一些犧牲,如果總抱著二者兼得的想法那是沒有前途的。那些要求不惜一切治理環境的人,難道你沒有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那些這幾年大量湧進一線城市的人們,一邊罵著這裡的空氣,一邊掙著錢,就好像你掙錢就是理所應當,順手污染了空氣就全是zf的錯,磚家的錯,什麼邏輯!
最後提一個不現實的解決方案,全當玩笑:城裡人大批返鄉,把自己的家鄉建設起來,這樣一來縮小了貧富差距,同時使得污染並不集中在幾個大城市而是平均分布在全國各地,相當於「稀釋」了,最好把戈壁灘之類的無人區也好好建設一下,這樣還可以再污染個幾十年。


河北十多年來的鋼產量:1999年,鋼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大關,2002年突破2000萬噸,2004年突破5000萬噸,2005年突破7000萬噸…2013年1.9億噸。而今年河北省僅將關閉1500萬噸產能。

據此,我們來計算下對應的顆粒物排放污染:

1.75億噸鋼產量,消耗標準煤1.03億噸。根據國家標準,每公斤標準煤的粉塵排放量是75克,據此折算粉塵排放774萬噸,平均到每天是2.1萬噸。京津冀總面積25.8萬平方公里,合每天每平方公里813公斤粉塵。假設粉塵擴散至1千米高空,則每立方米粉塵813毫克,其中PM2.5佔比7成,合每立方米569毫克,即PM指數569。

作為對比,全國2013年全年的汽油消耗量是0.9億噸(不太準確),按93#核算為1241億升。按平均車輛100公里8升油,執行2004年汽車排放標準(0.08克顆粒物/公里),全年排放1241億克,即12.41萬噸。截止2013年,全國保有汽車1.37億輛,其中北京500萬,天津200萬,河北1500萬,合計佔全國的16%,全年因燃燒汽油產生的顆粒物排放不超過2萬噸。

結論:

1、按目前河北鋼產量,每天PM2.5都應該爆表。爆是必然的,不爆是偶然的。

2、河北鍊鋼一天產生的污染,等於京津冀的所有汽油車跑一年。


我從2010年回到西安讀書至今,斷斷續續來來回回已經5個年頭。2010年前,我也時常從陝北來西安遊玩或讀書,總體而言,我對西安的感情非常深厚,曾經一度,我在延安會有漂泊感,在西安卻沒有。我曾經非常動情地說無法生在這裡,那就老在這裡吧。其情之深可見一斑。

然而從2012年底起,西安的霧霾就開始漸漸令我各種不舒服了。其後,每次想到這座城市,我首先想到的不再是唐風秦韻,而是漫天的霧霾。記憶中的2012年底到2013年初,西安經歷了一次長達1.5個月的「暗無天日」期。那幾天,無論天氣是陰還是晴,對生活在西安的人們而言都是一樣的:晴天看不見太陽,陰天看不見雲朵,窗外全都是黑黃的霾,1公里以外的建築物幾乎完全看不見。那些日子我正好在鐘樓一家公司實習,每天往返學校和公司是我最痛苦的經歷,無論坐車走路都要屏息靜氣,因為一旦大口呼吸,就能明顯感覺到胸悶伴隨隱痛。

從這個冬天開始,西安每年10月到次年3月都會持續籠罩在霧霾的陰影中,重度霧霾動輒來襲,天越冷,霧霾的持續時間和強度就越大。2013年冬天西安經歷了一場連續9天的超重度霧霾,AQI指數幾乎天天破表,西安人民苦不堪言,彼時我雖然已經離開西安,但還是偶爾返城會友,我記得特別清楚,返城的那天傍晚我走在青龍寺附近的大街上,呼吸一下胸口就疼痛一下,我頭一次看到滿街帶著防毒口罩的人群,感覺科幻片的場景詭異地成為了現實。
(2013年12月西安空氣質量請看:2013年12月西安空氣質量指數查詢(AQI)_12月份西安PM2.5歷史數據查詢)

2014年,因著對西安的無限眷戀我又回到這裡安了家。記憶中,從14年10月起直到過年,西安的空氣質量一直很不好,雖然沒有出現13年底那麼可怕的場景,但能明顯感覺到空氣能見度非常差,陽光從空氣散落下來,就像穿越了一層毛玻璃,樹木和建築物的邊界都是不清晰的。

2014年冬天,我分別去了一次克拉瑪依和一次昆明。兩次返回西安後,一下飛機就立刻咳嗽且胸悶,空氣中分明可以聞到奇怪的氣味。

不知不覺關注空氣質量兩個年頭了,這兩年里,我在生活中也發現了很多與空氣質量相關的奇特現象,本著死磕的態度,我對這些問題展開了一些糾結:

1. 霧霾來襲無人能夠獨善其身,但是,為什麼90%的西安市民都表現得毫不介意,打球跑步照做不誤,卻沒人像我似的胸悶氣短?

我對霧霾反應強烈被一些人解讀為「矯情」被另一些人同情地理解為「身體脆弱」。我曾經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思考PM2.5,做正常的事情,然並無卵用,該胸悶還胸悶,而且很明顯只要早上起來胸口不悶,開窗一看空氣質量必已好轉,若胸口不適,開窗一看必然霧霾報表。我本身有慢性咽炎,對臟空氣當然更為敏感,可怕的是最近一次體檢顯示我的肺部有隱約可見的黑霧,我之所以對霧霾恨之入骨,是因為它真的已經嚴重傷害了我。而且自詡對霧霾吸著吸著就習慣了的,也難保您的心血管和肺部就是健康的,也許不是我比你脆弱,而是你比我麻木。

2. 空氣污染是一個逐年累加的過程,為什麼感覺中從2012年起霧霾突然爆發了?

空氣污染並非2012年突然爆發。西安的霧霾一直較為嚴重,只是近幾年有一點增加:

上圖顯示西安市從2000到2013年的全年霧霾天數。

雖然霧霾一直有,但從2012年起突然惡化了:

上圖是西安每年12月30天的PM2.5濃度(單位:毫克每立方米)。從2006年到2011年,西安的12月雖然霧霾一直不斷,但指數一般不超過200,然而2012年和2013年則長時間地猛增到300以上。可見,人們感到2012年開始西安出現難以忍受的重度霾並不是簡單的心理暗示,而是空氣質量確實陡然惡化了。
(上兩圖均轉引自:Liu X, Hui Y, Yin Z Y, et al. Deteriorating haze situation and the severe haze episode during December 18–25 of 2013 in Xi』an, China, the worst event on record[J]. Theoretical Applied Climatology, 2015:1-15.)

霧霾對人體的傷害是顯然的,但可悲的是我們周圍仍然充斥了好多「霧霾無害(或基本無害),排污有理」的言論。接下來刻薄的我要對此做一點情緒化的批判了:

第一,「兩害相權取其輕,為了經濟發展,必須排放污染,為了明天的幸福,只能忍受今天的霧霾。」
這種觀點頗為流行,我記得2012年實習公司的一個女同事在聽我懷念家鄉好天氣的時候居然冷嘲熱諷地說「空氣好,所以沒發展所以落後所以貧窮咯」,聽完就有種與之絕交的衝動,我還記得前天閱讀了一篇表達類似觀點的網文(為什麼柴靜《穹頂之下》沒有說服我?),鼓吹霧霾無害,排污有理,這種說法令人非常反感,好在完全經不起辯駁。這個觀點翻譯一下就是:排放霧霾是發展經濟的必要條件。可傻子都能看得懂,排放污染並不是發展經濟的前提和必然代價。初中政治課本早就在講我們絕不走資本主義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因為污染非但不能促進發展,反而會讓經濟發展付出嚴重代價。

第二, 「霧霾比吸煙對身體的危害差遠了,所以,不如把花在治理霧霾上的經歷花在禁止吸煙上。」
捅人比殺人的危害差遠了,所以,不如把花在治理捅人上的經歷都花在禁止殺人上。——是不是很荒謬?但以吸煙和霧霾作類比的觀點就是建立在如此荒謬的邏輯之上。
更何況,霧霾比吸煙的危害真的差遠了嗎?我是這個方面的白痴,所以不好妄作評論,我只知道自己可以拒絕吸煙以及二手煙,卻拒絕不了霧霾,我只知道一支香煙可以吸一會,但霧霾卻24小時不停歇,我只知道香煙和霧霾的成分應該是不同的吧,不懂為何要將二者作對比。我只知道自己一旦聞到二手煙味就會狂咳嗽,聞到霧霾就會胸悶,所以我認為兩樣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我不懂所以我學習,請好學的人們也可以去知乎閱讀一下:霧霾危害是否很小? - 環境保護。這些文章擺事實講道理,有憑有據有理有節,我想每個受過教育的理性的人都會受到文章的一些啟發吧。

第三,「霧霾論是西方勢力用來愚昧我國國民的武器,通過「霧霾概念」的輸入,西方勢力可以製造中國的內部矛盾和群體性恐慌。」
我對一切毫無依據毫無邏輯的「陰謀論」均不作任何評論,朋友圈充斥了大量未經大腦思考就胡亂轉載的文章,譬如這篇《霧霾真相——人類史上最大的騙局》,整個行文沒有一句話有證據做支撐,而且毫無邏輯,居然能如此火爆,可見國人的邏輯學真的普遍沒學好。此外,有一點是確實的:陰謀論著看誰都在玩陰謀,自己的心肯定也敞亮不到哪裡去。


技術性的真相說了很多
社會與政治的真相就是:那些天天拿霧霾說事兒、天天用這個來吵的群體,除了大群即便空氣很潔凈也活得不咋樣的屌絲,牽頭的都是那些人均污染量遠超人均且大量製造污染依舊得意洋洋的所謂精英、意見領袖。這種結構組合,是最具破壞力、最沒有建設性的。


荔枝汁兒丨霧霾可怕?85後少年時大氣層可是吹彈即破呢

2017-01-18 荔枝 荔枝生長

※ 別吃瓜了,來杯荔枝汁兒

※ 90後、00後請在80後、85後陪同下閱讀此文


在漫威搭建的世界中,每當災難來臨都會有蓋世英雄駕著五彩祥雲來到你身邊。如果你恰好是瑪麗蘇,他還會順便和你談個戀愛呢。


而現實世界,每當有災難來臨,總會成就一個富可敵國的民族企業。比如,悍馬就是二戰時期德國軍用坦克製造商的轉型企業。不相信是嗎?中國也有。

做為一名85後,從小學到高中,從自然課本到完形填空,都被告知:我去!地球現在溫室效應啦!厄爾尼諾是個一哭就讓地球變悶熱的巨型怪嬰啦!都是因為二氧化碳排放太多辣。


再後來突然有一天:地球太熱南極的冰要都化成水流進海里辣!海平面要上升啦!再不去威尼斯你就再也看不到莎士比亞描寫的世界辣!(當時人家還小,叔叔阿姨們就這樣騙我們嗎?難道南極冰川的時候那些冰是懸浮在海面上的?)


再再後來突然有一天:我去!南極冰山融化是因為臭氧層越來越薄了,紫外線要射進地表了!那種一套20本的《少兒十萬個為什麼》還圖文並茂的解釋了這回事:


大概是上面這個樣子,原書已經壓在地下室翻不出來了。


那一陣我每天出門都害怕被烤焦。甚至有一陣社會上普遍報道:現在的小孩都是溫室里的花朵。我想就是因為溫室效應讓我們從「祖國的花朵」變成」溫室的花朵「了吧。有好幾個年作文題目寫《還地球一片蔚藍》必得高分。


再再再後來,突然有一天:科學家伯伯找到了破壞臭氧層的元兇:氟利昂。這是一種存在在空調、冰箱里的製冷劑成分。這個名詞出來的時候,我們家製冷還靠電風扇。於是第一次聽到了「空調」這種高端人士居家旅行必備神器。

這才是電風扇的正確使用方式。據悉,這也是最早的人聲變音效果器

在這一場近乎世界末日般的焦慮恐慌中,蓋世英雄也沒有出現。格力成最後贏家,它在這一場輿論之爭中借勢崛起。不能說誰因誰果。


這是一場大國之間沒有硝煙的戰爭。先是」西方帝國主義勢力「以關愛地球的衛道士形象出擊,最終以東方一個民族企業的崛起而逐漸停息。


沒覺得今日的「霧霾之爭」與曾經的這段歷史是何其相似嗎?


抗霾巾幗英雄柴靜在出品《穹頂之下》之前曾就碳排放減排採訪過古地質學家丁仲禮院士

對話重點

一、地球的溫度比現在高或底十幾度的時候多的是。人類的一舉一動不會影響地球大氣的變化。

二、研究遠古氣象要從遠古地質入手。地層是地球的日記。

三、減排可以。但是要按照人頭計算。

四、西方國家提出的減排無非就是換一種方式阻礙發展中國家工業發展。而工業是國家之本。

所以,當「碳排放」、全球變暖被識破時,西方世界又用霧霾來關心東方人了。


這一次:霧霾=紫外線,氟利昂=PM2.5,空調=汽車,而誰會是下一個格力呢?大概可能就是「特斯拉」了,也可能是別的誰。(據悉,三、四線城市將逐漸施行限行制度。而在一線城市,駕駛特斯拉不被限號)


並非霧霾就不該重視,只是這場關於「霧霾」的戰爭,又是演給世人的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戲。唯有一個定理:每一次西方開始擔心東方的大自然了=某發展中大國又有工業領先技術誕生了


當然關愛自身健康不能被忽視,而悲天憫人就沒必要了。失戀就是失戀,不是因為霧霾;懶惰就是懶惰,不是因為霧霾;孤獨就是孤獨,不是因為霧霾;貪婪就是貪婪,不是因為霧霾。我寧願回到那個人人都可以說:我鬱悶、惆悵、彷徨、悲傷而不被嘲笑的偽文青時代。而非借景泄憤。


荔枝吐槽,不取證!不學究!只憑荔枝阿姨活的久。

如果那套《少兒十萬個為什麼》還在出版,我再送編輯部一張插畫,不要錢,不要謝。

號外:


「荔枝生長」 穿馬甲了~~

本公眾號將開闢「荔枝小世界」 「荔枝練習冊」 兩個分號

「荔枝小世界」 將記錄荔枝阿姨手作之路,爭取在退休後過上手作達人的生活

「荔枝練習冊」 將專門發布荔枝為其他主體撰寫或編輯的已發表文章

請不要關注!關注後選擇消息免打擾!等我養肥再來打賞喲~~


坐標:廣州

·····································································································································································


肉眼見到的藍天白雲,不代表空氣質量高。看PM2.5濃度。


我認為霧霾根源就是兩桶油生產的劣質汽油燃燒後造成的,因為近幾年隨著汽車產業的規模擴大,汽車越來越多,國內汽油需求猛增,兩桶油為了跟上需求,必然在汽油上做的手腳,大量的汽車燃燒這種劣質汽油,導致大氣重度污染。而且之前中石油也承認國家的汽油標準遠低於國際標準,而自己是按國家標準生產的汽油!當年英國霧霾也是同樣的道理,但是隨著煉油技術的提高,汽油品質上去了,這個問題就得到了結果,而我國現在的汽油標準很可能還是當前英國的汽油標準,要問為什麼不提高?呵呵,這都是兩桶油定的,提高了也必將提高汽油成本,加上國內油價本來就比國際油價高,如果他們再漲價,必然引起老百姓不滿。但是若要他們少賺或者不賺?做夢!

我們可以看到只要刮大風,霧霾就會散去,但是要不了一兩天,就又會籠罩在城市上空,這麼大量的顆粒物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多在郊區,或者無人地區的工廠煙囪里來的嗎?還是從城市中每台汽車的「小煙囪」里來的?說實話,現在火力電廠都有脫硫系統,對大氣的污染已經很小了,這些工廠主要的危害是污染水源,而不是大氣。比如在陝西的陝北,就有很多火力電廠,但是陝北的天每天都是藍的,同樣在陝西,西安這種車多的省會城市霧霾就特別嚴重。所以霧霾的罪魁禍首一目了然了!


最近有人把霧霾的成因直指汽車尾氣排放。
看來有必要用數據說話看看汽車尾氣的污染到底有多大呢?
2014年北京汽油消費量440萬噸,約合60億升。假設100公里8升油,按10多年前的國二標準,100公里0.08克顆粒物。一年總排放60噸可吸入顆粒物。假設這些顆粒物全部在北京城六區1300平方公里上空100米以內空間。顆粒物密度是500多微克/立方米。也就是說全年汽車產生的顆粒物,在一天內全部投放到北京城六區。也不過是一次嚴重的霧霾。 難道北京一年只有一次霧霾嗎?
把霧霾的成因歸結到汽車尾氣排放上,完全是為了工業污染找替罪羊而已。


為什麼霧霾主因供暖沒人敢說?


霧霾的源頭多種多樣,比如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建築揚塵、垃圾焚燒,甚至火山噴發等等,霧霾天氣通常是多種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誠然霧霾的源頭多種多樣,一般來說霧霾顆粒的密度大於空氣的密度,如果沒有其他原因霧霾也不會籠罩在上空,應該是沉澱在空氣的最下端。為什麼形成霧霾的顆粒會籠罩在上空呢?是形成霧霾顆粒的運動。
一般認為,霧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氣中懸浮的大量微粒和氣象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其成因有三:
一、在水平方向靜風現象增多。
城市裡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於大氣中懸浮微粒的擴散稀釋,容易在城區和近郊區周邊積累。
二、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
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這種高空的氣溫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使得大氣層低空的空氣垂直運動受到限制,空氣中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面。
三、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增加。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發展、機動車輛猛增,導致污染物排放和懸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導致了能見度降低。
四、無線傳播是霧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無線傳播才是霧霾顆粒懸浮的主要支撐者。我們知道,無線傳播是電磁波粒子在空間各個方向運動的結果。眾所周知霧霾發生在人口密度較大的城市,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之一就是無線傳播。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電磁波發生器較多、並且功率較大,再加上幾乎沒人都有手機——小型的電磁波發射器。這樣必然會形成密集的、較強的電磁波網,並且電磁波是運動的,有推動粒子運動的功能,還有托起粒子的功能。這個電磁波網在冷空氣活動偏弱,風速小、形成穩定類大氣的情況下托起形成霧霾的顆粒,從而形成霧霾。以城市為中心,遠離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這個電磁波網的密度、強度減弱,不足以托起形成霧霾的顆粒,便不容易形成霧霾。打個比方,就像電荷形成的電場的規律一樣,遠離電荷中心的電場強度較弱、作用力弱是同樣的道理。
PM2.5及小於PM2.5的顆粒是霧霾成分之一,並且是危害人健康的主要成分。PM2.5顆粒的密度一般來說是大於空氣的密度應該是下沉的,並且顆粒越小其密度越大,小於PM2.5的顆粒更不應該懸浮在空氣中。是什麼原因使PM2.5及小於PM2.5的顆粒懸浮在空中呢?無線傳播是幫凶之一。誠然霧霾的形成和空氣的濕度、空氣的流動性等有關,但是和無線傳播息息相關。
空氣的濕度一般來說是由於水蒸氣造成的,我們知道水蒸氣的密度是小於空氣的密度的,晴天的大氣壓高於陰天的大氣壓可以也從側面說明這一客觀事實。所以說,水蒸氣的運動也是向上的,只有水蒸氣液化為小液滴,小液滴的運動是向下的。由此可以得出:空氣的濕度對霧霾的形成是雙重的,當影響空氣濕度是水蒸氣時,水蒸氣的作用是托起形成霧霾的顆粒,當影響空氣濕度是小液滴時,小液滴使形成霧霾的顆粒下沉。得出結論:應該是夜間和白天霧霾有明顯的變化,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即使有變化也不明顯。霧霾經常出現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在城市周邊減弱的事實,空氣的流動霧霾消失,就是流動到人口稀疏無線傳播強度弱的地方霧霾顆粒下落的結果,所以讓我們不能不猜測霧霾極可能是無線傳播托起的,即向上運動著的電磁波「托」住了霧霾顆粒。
我們再來分析一個事實——霧、霾的形成一般都在夜間或清晨,固然清晨、夜間有霧、霾形成的獨特條件,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夜間、清晨太陽光線弱(即光壓對霧霾顆粒作用弱),當


這不是今年,而是最近幾天。刮大風,大氣層把帝都的霧霾帶走了而已~
霧霾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氣象也是重要因素。


這樣治理霧霾,我們將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寫這個文章有很多目的,一是掃盲貼,擔心大家被錯誤的信息所蒙蔽;二是希望政策的制定者能予以借鑒;三是在心靈深處,我可以對自己說,我盡職儘力了。

以前看過《穹頂之下》,講了一些淺層的原因,可惜不全面,很遺憾沒有講到最真實的原因。如果說它揭露了10%,我這篇文章揭露的就是剩下的90%。

霧霾肆虐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我們常常聽說的那些因素,而是因為環境監管體制存在各式各樣的漏洞,企業節省成本,燃煤、工業排放、機動車等廢氣污染治理設施停止運行(尤其是夜間的偷排、直排!!!),導致大氣污染物實際排放量與理論排放量比較,成十倍幾十倍的增加,大大超過了環境的自我凈化和擴散能力。

關於霧霾的報道,其實媒體都跑偏了

說到霧霾的主因,各種報道皆有,主要如下:

1、中國消耗了世界極高比率的礦石燃料,霧霾很正常忽悠指數:(五星最高)

2、汽車快速發展,私家車排放導致忽悠指數:

3、城市餐飲排放忽悠指數:

4、交通擁堵忽悠指數:

5、油品不佳忽悠指數:

6、城市化忽悠指數:

7、工業發展忽悠指數:

8、房地產忽悠指數:

當然還有其它一些搞笑的報道,大家笑笑就行了,別當回事。

實事求是,上面這些因素中有的看上去確實像是主因,一般人真會弄錯,可惜實際中並不是如此。

關於霧霾的主要來源

大家知道地球幾十億年前的空氣啥樣嗎?告訴你,就是北京霧霾最重的時候那個樣子,空氣中充滿了硝酸鹽等各類化合物,火山噴發、地殼運動,大量的活躍化學分子被排放到空中,就和現在一個樣,當然具體成分會不同。地球的生態演變花了多少億年,才造就如今的山清水秀,我們花了幾十年就重溫這個星球的初始階段,一聲嘆息啊!

霧霾的來源主要有四個:

1、燃煤;(分類屬於固定源)

2、工業排放(燃煤已單列,不在其中);(分類屬於固定源)

3、機動車;(分類屬於移動源)

4、揚塵。(分類屬於固定源或移動源皆有)

除了上面四個原因,當然還有外部輸送的因素,這個也是波動的,跟氣象等有關,或大或小。

其它還有一些較小的因素,比如說:

1、加油站的油氣,就是加油時聞到的汽油味。當你加油時,油箱液位上升,原來油箱中的上層空氣排出,含有一些汽油。

2、家庭廚房和餐飲業油煙,佔比不多。前幾年看過一篇報道,把這個寫成主因,網民無盡調侃。確實有疊加影響,但不是重要因素。

3、燃氣熱水器,快速燃燒時很多天然氣沒有充分燃燒,直接排放到大氣中。還有一些老式的燃氣熱水器工藝水平差,更是不行。

4、家庭裝修的油漆。其中的稀釋劑是用以稀釋塗料的揮發性有機液體。是不留在家裝表面的,全部揮發到空氣中的。

5、農村面源。居然有人老提這個,在排放量上和工業相比,簡直是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有的城市工業一天燒幾十萬噸煤,老百姓那點煤連零頭都不到。

6、秋冬季節農村秸稈焚燒產生的煙塵。

7、城市中固定的柴油動力設施。

8、化學原料的跑冒滴漏,這些東西中如果屬於揮發性的,就全部到大氣中去了。

9、部分天然氣品質差,含硫高。這個因素知道的人不多。

小的因素太多太多了,這種光化學反應太複雜,很多因素科學家都還不知道,不過好在上面這些小因素佔比很少,也不是本文的重點討論內容,更不是現有霧霾肆虐的主因。

企業直排偷排是灰霾肆虐的罪魁禍首

為了保證環保監管得到落實,環保系統設置了一系列的防線:環評編製——專家審核——環評審批通過——企業建設期間三同時檢查——驗收監測——驗收並移交環境監察部門(負責現場執法)——通過在線監控予以監控——每年抽查——***投訴現場檢查。

看上去很完備吧,居然有這麼多道防線。

其實從「環評編製」到「驗收並移交環境監察部門」,其目的只是保證企業具備達標排放的能力而已,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會讓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最佳,確保驗收通過,企業從此可以正常合法生產。

因此這個階段只是體現了「設施安裝並具備能力」而已。

當然設施裝了不代表會天天用啊,畢竟這也是要錢的,電費、藥劑費、維護費、人工費等等。

現在假設王老闆想上一台鍋爐,環評審批通過了,鍋爐建好了,除塵、脫硫、脫氮設施全部建好,環境監測站來監測了,排放達標,不錯,驗收通過了。移交到環境監察部門管理了。

環境監察部門第一步就是查看在線監控設施裝沒裝,已經裝了趕緊聯網;沒裝的自然要馬上裝。

王老闆發現,這個負責在線監控安裝和維護的居然是個企業在做。

王老闆只能心中竊喜,這個監控居然是個企業在管,還用擔心嗎?

假設每天設施運行費用3000元,除塵不能打主意,一關除塵設施煙囪黑乎乎的,立馬老百姓投訴了,環保執法人員上門,沒事找事做。

王老闆盤算了一下,除塵只能繼續開,晚上天色昏暗,也可以不開。

剩下就是脫硫和脫硝了,這個太好糊弄了,老百姓又看不出煙囪有沒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就那這塊省錢,至於在線監控嗎,早就篡改好了。

於是除塵達標,老百姓不舉報;二氧化硫(脫硫)和氮氧化物設施(脫硝)關閉,每天省了2000元,一年就是幾十萬啊,都是利潤啊。

可是恐怖的是,這個企業的50噸二氧化硫實際成了1000噸,可是我們的統計中還是50噸,統計數據和實際排放產生了巨大的差距!二十倍啊!

寫到這兒,大家肯定問,這個是你自己編的吧,下面舉例說明:

6月17日環保部開出史上最大罰單,19家企業因脫硫設施存在突出問題,被罰脫硫電價款或追繳排污費合計4.1億元。除了罰款,環保部還要求這些企業在30個工作日之內,編製完成煙氣脫硫設施整改方案,並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整改任務,逾期沒有完成的還將依法從重處罰。

這個是新聞摘錄的。大家就要問了,19家企業罰4.1億,一家平均2000多萬,怎麼算得啊?我可以告訴你們,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時間段,如果罰這麼多,這個企業必須很長時間不開脫硫,才能算出這麼多罰款。

假設一年不開,這種大型企業,至少幾千噸二氧化硫被排到了空中,觸目驚心吧!

網上隨便一搜,到處是:部分電廠脫硫設施未正常運行罰款共計5.19億元

其實啊,這些企業都是大企業,很多是國企,環保盯得緊,面子上的工作還是要做的,可怕的是小企業,那簡直是一塌糊塗。

環保部、省里一般不會去這些企業,壓力自然小,排放自然更是自由。

以前去外地出差,那個地方盛產建材,有上百家企業。那天傍晚去爬邊上一座小山,在山頂上,天色剛灰暗一些,遠處就騰起一個直通通的黑色煙柱,筆直地沖向雲霄,到了幾百米高空後就停了下來,平鋪擴散,接著一個又一個,一會兒時間居然上百個黑柱。所有的企業一看天黑,居然不約而同全部關閉了污染治理設施,加大煤量,加快建材進窯速度(提升產量)。我後來還去打聽了一下,有特例的企業嗎?很遺憾,幾乎沒有。

這一輩子我都忘不了那個場景,永遠忘不了。有人告訴我,這個鎮肺癌患病率比其它地方高好幾倍。心中滴血般的哭泣!

寫到這裡,總結一下,灰霾肆虐的主要原因——企業的大氣污染治理設施有了不用,尤其是在夜間非法偷排,導致實際排放量遠遠大於總量考核量,甚至十倍二十倍的增加,遠遠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

夜間的直排偷排,白天的部分設施停運,使巨量的污染物未經任何處理被排放到空氣中!讓億萬百姓承受這種苦難!

我私下測算過,如果所有的企業正常達標排放(設施都有,只要打開電源,添加藥劑就可以了),華北的PM2.5一般不會超過100,極端惡劣天氣不會超過160。

因此灰霾越來越嚴重的最主要原因不是煤炭燒多了,企業多了,汽車多了,而是很多的污染治理設施被棄用了!

霧霾肆虐的十大原因

確實也是啊,只要肯做,那些治理設施三天就能開起來,三天見效,不用等多久啊!可是,這麼簡單的事情也沒人在做啊?!

穹頂之下那個記錄片中,老是去找環保部的人。人家環保部怎麼會說霧霾根子在自己監管體制上,當然要引到其他的調查方向上了。這也難怪,那個媽會告訴女兒的男朋友,說自己女兒晚上打呼嚕聲音嚇死人。

那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還有那些因素增加了我們的排放總量?

好多個,挑十個介紹一下吧。

原因一:大氣監管難度大,取證難。

大氣這東西,除了煙塵(焚燒產生)、粉塵(物理方式產生)肉眼可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看不到,老百姓也不會舉報。

即使舉報了,等執法部門到了廠門口,人家電機一開,立馬運行了。這東西又不像污水生化設施有微生物死活的問題。

即使你到現場了,這個數據使用還是問題,監控數據假的,自己監測設備都沒有。這玩意不像水,污水可以拿個瓶,裝回家測。大氣沒那條件。

原因二:在線監控居然由企業維護,機制設置存在問題。

建議如下:

1、政府統一採購,產權在政府;

2、設備、探頭嚴格固定安裝,企業僅提供電源,實在不行自己用太陽能板(配電池);

3、可以視頻監控;數據不要走數據線(避免干擾),直接在裡面裝個手機模塊,發數據回監控中心;

4、維護由環保部門的監測站實施,其實也沒多少人,安裝外包給企業,日常數據由環保負責,定期數據核實校驗。數據異常嚴肅查處。

原因三:監管人員不足。

一般一個省,幾千個環保執法人員,企業數則是成百上千倍。這些執法人員,大部分在忙各地區上報的案件,一年十幾萬件,件件要答覆。還有去收排污費,去開展各種檢查,水、總量、氣、固廢、雜訊、輻射、處罰。真正把精力在大氣的,十分之一就不錯了,按人頭算,1人負責成千上萬個企業的大氣污染,我估計他就是不睡覺也管不了百分之一。

所以就像紅綠燈只能靠自動監控,不能靠交警。大氣監控只能靠準確可靠的自動監控系統,不能靠執法人員。

最近國家層次提出了「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垂直管理」,說明有人想到了這個——監管體制。

大家就要問有用嗎?我預測,有點小用,但用處不大。垂直的部門多了,沒見誰一垂直立馬工作水平暴漲的。

原因四:大氣污染企業來源廣泛。

說到工業排放,可不是僅僅指燃煤企業,還有很多其他工業排放。比如:化工、噴漆、油墨、印染等等的廢氣。

現在假設某個城市,黃河市。參考同類城市,黃河市有燃煤電廠(以及供汽)30家,燃煤量自然驚人。但是黃河市還有1000台小鍋爐,也在燒煤。此外黃河市還有1000家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企業(當然這裡面有重複,有的企業有小鍋爐,也有車間排放VOC)。後面兩種就是小蒼蠅了,2000家啊,這個廢氣排放可真是多,有的企業只有一個排氣筒,有的企業有100個排氣筒。

現在拿出黃河市的一年上萬件***投訴來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很多反映的是後面兩種企業。原因很簡單,老百姓也看不出電廠煙囪脫硫沒脫硫,老百姓舉報廢氣主要是兩類:冒黑煙;有異味。偷排自然有異味了,現在最擾民的就是夜間異味了,嚴重影響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很多時候夜間都不能開窗,空氣中味道太大,這些企業可是源頭。

有的城市一到夜裡到處是一股怪味,黑夜居然成了污染的護佑。污水偷排只是影響小部分的人,廢氣偷排通過空氣的輸送,不論你在城市的那個角落,都無法躲避!

1000台小鍋爐+1000家VOC排放企業,也是要有廢氣治理設施的。這些企業特徵如下:

1、治理設施簡陋,處理效率本來就不高。

2、很多小企業根本不裝設施,如果你去看,車間牆上有個兩個大風扇,使命往外吹。不吹車間味道太大,工人也受不了。

3、有的企業為了省成本(夜間電價便宜),主要生產在夜間,排放也是不小的;當然不排除有的企業就是為了排污方便,才夜間生產的。

4、煙囪這東西越高越飄得越遠,企業邊上聞不到,下風向很遠才聞到(最大落地濃度),老百姓又不懂,舉報只能說有味道,問他味道哪裡來的,都說不清楚。

5、以前企業居民混在一起,老百姓義不容辭監督企業排放。可是現在流行工業園區,一個工業園幾百家企業,周圍居民都沒有,排放更是沒有顧忌。有舉報了,那麼多企業,晚上黑燈瞎火,真不容易找。

6、有的企業生產工段好多個,沒污染的白天生產,有污染的晚上生產。

7、排氣筒多的企業,有的有味道,有的沒味道,全部在廠房頂部,一個個找過去,真不容易找。想爬到房頂上去,通道都找不到。

這種檢查需要極高的專業技術水平,以及對地方每個企業的細緻了解。水平不夠的,根本找不到異味源頭。

找不到咋辦?只能回復老百姓說:對不起啊,我們找了很久,沒有發現,謝謝你的來電。

舉個例子吧,某企業生產晶圓片。大家手機、優盤、電腦,裡面都要有這個。這個東西在生產過程中,要用到幾百種化學品,超乎你的現象。這些東西留在產品中嗎,當然一絲一毫都不能留下,全部要到三廢中去。水裡有,固體廢物中有,當然了,廢氣中更是有!環評考核,有時會把去除率定在99%(我還見過99.9的),如果直排,那是一百倍的排放!

再說大型造船廠。有人就要說了,這也和霧霾有關啊。造船可是一塊塊鋼板啊,要打磨吧,要磨得光溜溜才行,粉塵排放。要噴漆吧,那個可不是你家的刷漆,那個噴漆車間大的嚇人,用的量可是驚人的,廢氣也是驚人的。

再說製藥企業和化工企業。有的化工企業還好,100噸原料出99噸產品,這種企業對廢氣收集很認真,好歹收集的廢氣就是原料,也是銀子啊。有的製藥則相反,100噸原料出1噸產品,剩下的99噸全是廢物,這東西味道特重,要人命的,自然不少跑到大氣中去了。有的製藥廠,一爬上污水處理設施的曝氣池,差點能把人熏暈。仔細一探究,居然就靠曝氣把水中的化學物質吹脫出來,怪不得這個企業附近每次經過總是一股味,原來在此。

有人就要問了,那麼這些工業的排放和燃煤相比,那個是大頭呢?每個城市都不同,有的工業排放多,有的燃煤比例大,這個和產業結構等有關,只能說,平均來說,兩者對霧霾的貢獻差不多。

我研究過全國各城市的源解析數據,一般大致如下:

燃煤

15–30%上海就15%左右,石家莊30%左右

工業排放(不含燃煤)15-30%廣州15%左右上海

30%左右

機動車(船舶、飛機等也在內)15-30%石家莊15%左右北京30%左右

揚塵10-30%廣州10%左右天津

30%左右

其它成分一共10-15%(個別城市高點,那是特例,不是普通現象)

馬上有人說了,你這個數據看上去,和你的結論不符合啊。原因很簡單,這個數據很大程度是參考了總量的理論值,而不是真實的排放值。這些研究數據從來沒把偷排考慮進去!在這個數據中,燃煤、工業、機動車都涉及尾氣治理,如果這三大類全部偷排直排,那個排放是驚人的。

從這一點看,我們看到的很多數據是不真實的,這個數據體系大廈的基石出問題了。基石出了問題,由此衍生出的很多東西都不真實了。

我們來算一下,假設二氧化硫污染物總量是X,每個企業排放按一樣多計算(好計算點),如果10%的企業偷排,設定環評脫硫效率95%,那麼這些企業的0.1X就變成了2X。二氧化硫污染物總量就變成了

2X+0.9X=2.9X,接近三倍的排放啊!

實際中偷排的企業數何止10%啊。如果20%的企業偷排,就成了4.8X了。如果是前面說的那個鎮,晚上集體偷排,按時間段算,50%的偷排比例,就成了10.5X了!十倍啊!冬天更慘,因為黑夜時間長,偷排時間也更長了。

原因五:未批先建、批建不符。

現實中有些項目未審批。也就是這個項目根本沒有環評,在我們的總量統計中根本沒有包括它。這個企業天天在排放,居然所有的統計中不算這個排放。

大家肯定要說了,這個估計也是少數吧。不好意思,你錯了,這種項目在一個省內,成千上萬個!

有人就要問了,為什麼批不下了?原因很簡單,環評系統審批門檻極高,重污染項目根本不可能審批。國家的產業政策經常調整,被列入限制類,自然沒人敢批。

現在大家明白了吧,除了部分企業主是不懂環評所以未報批。剩下的要麼是限制審批的項目,要麼是有問題的項目。這些項目污染不小,環評不批,企業又自行建成了,自然很多不符合環保排放要求。

這些企業的污染排放全都被我的數據忽略了。地方保護主義,為了圖點稅收,居然也就讓建了,既成事實,建完就關不了。這種項目大家網上搜搜,到處都是。有的大企業,有的項目存在十多年了,居然還是沒通過環評審批。這個企業還是全國知名企業。

另外還有很多種情況,關於批建不符,舉幾個例子:

1、整個項目有一個工段不符合產業政策,比如電鍍等。其它工段審批通過了,電鍍不許建設,但企業建了。

2、環評審批要求企業用電,或者輕柴油,或者天然氣,企業居然用了煤炭或重油,污染翻了幾十倍。

3、原來批了一個鍋爐,企業建了兩個,嘴上說我是一用一備,排放還是一個的排放。實際上,兩個鍋爐天天同時開,排放翻倍。

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每天就在大家身邊發生。可惜污染排放總量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個總量了。去年很多省都自己調查了,那麼多的項目沒通過環評審批,污染物總量沒被統計,咋辦?

不管以後咋辦,人家可是天天在排放啊,這可是真正的、不可忽略的排放啊!

原因六:煤炭含硫率造假。

好的煤炭,一要熱值高,二要含硫率低於0.7%。不過這種好煤價格不低,如果一個巨無霸企業一天用上萬噸煤,一噸便宜幾十元,那可是幾十萬啊。於是熱值高是必須的,含硫率就算了,實際用的甚至大於1%甚至更高。

可是很遺憾的是,我們的環評中可是按照低硫煤算的總量,你用了高硫煤,初始排放量就暴增了。如果偷排,不開脫硫,那簡直就是驚人的巨大排放啊。

實際情況中有嗎,很多很多。煤炭檢測單造假。給執法人員看的煤炭是好煤,實際不用。如果監察人員採樣帶回去,就能過關。大家都為了自己企業的效益,誰管環境質量的好壞啊!

有的企業脫硫劑不正常添加,舉個例子,氫氧化鎂脫硫法要用到氫氧化鎂Mg(OH)2,這個東西和二氧化硫反應產生硫酸鎂。仔細查賬務,就行了,這個企業生產了多少天,應該用多少氫氧化鎂,一查就能查到。如果賬務造價,查入廠磅單。再不行查對方企業的出廠磅單。實在不行,你查次生產物——硫酸鎂的產量也行啊。只要認真查,絕對有漏洞,就看你怎麼查了。

你去廠里轉一圈也是查,你蹲財務室三小時也是查。可惜現實中有幾個,能如此盡心盡職啊!

原因七:審批後驗收率低,很多要求未落實。

項目通過審批了,是否就證明這個項目符合環保要求?

當然沒有,紙上寫的東西誰信誰傻瓜。實際建成後,環保部門會去核准試生產(現在取消了),並組織監測和驗收。結果一測,根本不能達標,自然驗收不下去了。

大家就要問了,這個比率高不高?我只能告訴大家,一般來說一個城市一年成千上萬個項目審批後的驗收率只有30-45%。當然不排除個別地方管理水平高,驗收率高。有些項目不驗收是企業主不曉得,不懂這些流程。還有的則是驗不下去啊!麻煩的是我們統計的還是他環評的理論排放量,實際排放未統計。

翻翻這些環評,很多不可思議的審批意見,比如:

1、該項目必須使用天然氣,結果這個企業門口根本沒有燃氣管道,無法落實;聯繫燃氣公司,開口就是幾百萬。企業不願意,先燒煤再說。

2、新設備投運,老的設備要淘汰,美其名曰「以新帶老」。結果這個產品銷路好,企業捨不得拆除老設備。我們的統計中早就刪除了老設備的總量,人家還是天天排污。

3、項目投運企業邊上的老百姓要拆遷。幾百戶啊,誰出這拆遷費?結果是企業天天排污,老百姓天天吃灰。

4、脫硫要求人家95%,脫硫設備有問題,測來測去才60%。自然沒人敢簽字驗收。

5、VOC要求尾氣治理用活性炭吸附裝置,一開始效果很好(嶄新的活性炭啊)。驗收完了那個活性炭一年也不換,早就沒有吸附廢氣的作用了,所有廢氣只能排放到大氣中了。

6、要求企業的化工殘渣送到專業企業處置。結果這個企業居然把化工殘渣扔在鍋爐的煤炭里,那些殘渣好多沒分解就揮發到大氣中去了。

7、要求企業烘乾產品用烘乾設備,並廢氣處理。結果這個企業居然就在廠里晒晒,用陽光烘乾,自然廢氣全跑到大氣中了。

說了這麼多就是告訴大家,即使嚴格審批過的項目也是一大堆問題。可惜我們的統計數據還是盯著環評那些漂亮的總量數據,實際的真實排放早就不是一個數量級了。

每年看到環保部來我省考核總量,為了一點點總量算來算去。我站在邊上,心中總是想,你們天天算計這些紙面上的數據有什麼用啊!人家一晚的偷排就把一個城市的總量削減全部幹掉了。緣木求魚徒勞無益啊!

總量考核制度誇張到了何種地步,告訴你們不可思議的數據,很多企業的排放總量是按公斤計算的,因為根本沒有1噸的排放量給企業。有的企業一年才0.03噸二氧化硫總量,一天不到100克。一個小時只可以排放幾克。你信嗎,反正我不信!

嚴苛的審批制度,誇張的總量考核,早就超越了真實的需求。結果就是很多企業根本不符合要求。你批我一天100克二氧化硫排放量,我排我的。驗收時符合,驗收完了,早就沒人再去考核了。

還是那句話,文件、數據可以假,老實巴交的老天爺不會作假,你排放多少,老天爺就給我們多少臉色。其實啊,老天爺是最公平、最實在、最厚道的了。

現實中,很多企業效益很好,不缺這點錢,照樣偷排,因為別人都在夜間偷排,潛規則如此。很多外企剛來還不錯,過了幾年居然有不少企業也學會了這招,嘆息!

原因八:環評編製質量問題。

很多人聽說過環評,但不了解咋回事,聽我慢慢說來。

如果王老闆要生產一個產品,先要去走立項,立項好了就得各個部門跑了。比如國土局批土地。比如規劃局,蓋車間得規劃同意。比如消防、安檢等等,一大堆。這裡面有個重要的手續,就是環保審批。環保審批先要請環評單位做個環評,複雜的做報告書,一般的做報告表,費用幾千到幾十萬不等,甚至超過100萬。

其實還有一種環評,叫登記表,是企業自己填寫的,不花錢的。可是實際中能享受此待遇的卻不多,企業也不懂,還是花錢去做了報告表。這個錢是王老闆給環評單位的,王老闆精明,他挑了個好說話的環評單位。這個環評單位拿人錢財,自然要替人消災。環評描述時會想法設法,既要看上去合理,又要保證王老闆的項目通過審批。

這裡面太複雜了,不細說了(光這個裡面的東西能寫十本書)。反正就是根據審批的條件一條條套,死的也得說成活的,長的得說成短的。很多東西估計只能在理論世界存在,現實根本做不到,居然也寫進去了。環評最後總會來句:從環境保護的角度本項目可行。最後環評審批部門一看,處理效率很好,不錯;總量居然這麼低,不錯。蓋個公章,發個批文,這個項目就通過了。

可是遺憾的是,這個環評的結論根本不具備可操作性啊。糟糕的是,我的大氣理論排放數據就是來源於這本環評。

說到這兒,大家就要問了,這個環評誰寫的。假設這個環評單位總部在北京,名氣很大,中華最牛環境保護技術公司。中華最牛環境保護技術公司老總在黃河市有個大學同學李小二,想借證。於是李小二在黃河市租了個二手房,請了兩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這兩個大學生啥經驗也沒有,只能網上東抄一段,西抄一段。寫完了,讓中華最牛環境保護技術公司蓋個章(費用不低哦),就拿去報批了。

專家評審,自然一堆問題,改來改去、磨來磨去,最後大家都頭疼了,算了吧,通過。於是我們所有的管理依據全是根據這份漏洞百出的環評,又怎麼具備實際操作性?

原因九:執法依據太弱。

首先大家看新環保法六十三條:

第六十三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一)建設項目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被責令停止建設,拒不執行的;

(二)違反法律規定,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被責令停止排污,拒不執行的;

(三)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的;

(四)生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生產、使用的農藥,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其中第三種情況,處理根本沒有震懾力度。一個企業偷排,篡改在線監控數據,居然就罰款,簡單處理一下「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一個大企業,不開脫硫,一年排放上千噸二氧化硫,抓到的概率本就很少很少。抓到了就簡單處理一下,關上幾天。一聲嘆息!

因此,從法律角度,偷排應納入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的行為。第三百三十八條

違反國家規定,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危險廢物,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可是大家一看,根本套不上,這一條很難適用啊!所以說法律還是要完善,法律的層次一定要嚴厲。大家買東西,確定品質後,總喜歡花最少的錢買下商品。企業主也是這樣,能花一萬解決的絕對不會花十萬。

講這些就是告訴大家,如果讓全國所有的企業主都明白,大氣偷排成本是不僅巨額罰款還要追究刑事責任的話,估計一般人真不敢了。因此這就需要我們提升企業違法的成本,讓企業明白花了十萬,是為了以後不損失幾百上千萬甚至人身自由。

原因十:環保治理技術粗放,難以達到設計要求。

這一點涉及整體環保產業工藝水平,不是一天兩天能改變的。除了借用國外的技術,自己的工藝發展也是關鍵。這一塊內容太多太多了,涉及多個領域,不細說了。

除了這十個原因,自然還有其它因素,不一一說了。補充一句,如果你能看到這兒,可見你是個認真的人!在這個浮躁的網路世界中,有多少人能認真看到這裡?

總結:改革環境監管體制,杜絕直排偷排。

有時我常想,總書記、總理等肯定都期望著自己任期內霧霾能得到控制,這可是貨真價實、人人稱道的政績啊!這可是世上最最寶貴、最最無價的民心啊!

不光他們,每個人都期望如此。可是,現存的模式太頑固了,就像一個池塘,每人都在這個池塘邊,都要喝水,都想這個池塘清潔,可是看到別人都在吐痰,心想自己扔點髒東西也沒事,時間久了,這個池塘早就污穢不堪了,可是大家還得繼續皺著眉頭喝,總不能渴死啊。

我們的空氣也是如此,在這個頑固的模式中,不管是何角色,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寫這篇文章,就是想改變這種模式。誠然,我們已經在治理霧霾。但如果我們現在努力的方向錯誤了,沒有抓住主要原因,又如何能消除霧霾?治理霧霾找到主因是關鍵——那就是改革環境監管體制,遏制企業直排偷排。

研究霧霾時間長了,居然也有職業病了。有時總是胡思亂想,總是擔心類似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在我國發生。太可怕了,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後果不堪設想。那將是所有環保人一生的恥辱!

內行人不站出來說實話,外行人永遠是霧裡看花。

我上面講的這些霧霾肆虐的因素,是一個工作多年環保人的經驗所談、肺腑之言,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本人也沒有任何私心,我只是想說,作為一個底層的普通公務員,人民養育了我,「為人民服務」真不是一句口號,我要對得起這份工資!

我想,如果我能在這種環境監管體制的改變上發揮一些作用,為老百姓做些事情,這輩子也算沒白學這個專業了,自己也總算盡到了義務,自己的人生總算有了些許價值,等老了也能和孩子說說自己當年的事了。

我不是什麼名人,只是個平凡的小人物。我沒有話語權,只能在網路世界中一聲聲嘶聲地吶喊。我在好多論壇上發言,很快就沉了,多發幾遍就被封、被刪了。我在扣扣群里宣傳霧霾治理,被警告,被踢出群。至於報紙、雜誌、電視等,更是不敢奢望。有時想想真的好苦,在這個物慾橫流、紙醉金迷的世界裡,單靠我自己一個人去做這些霧霾公益宣傳真的太累太累!

但是我依然不想放棄!我堅信,在大家的心靈深處,這個社會依然充滿正能量。一個人吶喊太累,期待你幫我一起喊。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發出了聲音,自然效果非凡。

如果你看到了這裡,我渴望你的支持!拜託大家幫個忙,點點你的滑鼠或手機,朋友圈、微信、扣扣轉發一下,讓更多的人了解真相。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了我們的健康!為了我們孩子的未來!你的參與,將會使藍天白雲更加可能!

特別說明,此文的目的不是針對任何個人,或某一個企業,或某一個部門,或某一個地區,更沒有阻礙經濟發展的意圖,而是為了促進經濟和環境的雙贏,想通過大家一起的努力和呼籲,最終導致——大氣污染環境監管體制的完善和改變,確保污染治理設施的正常運行,消滅偷排直排,大大減少燃煤、工業、機動車的尾氣排放,從根本上減輕霧霾的污染!讓我們的空氣變得更好!讓我們的孩子扔掉口罩,可以自由地呼吸!


難道你沒發現每次北京青山綠水藍天白雲了,就輪到中部南部天天霧霾伸手不見五指了嗎?真是吹得一手好北風。


北京霧霾天氣形成原因很多的,至於為什麼這麼嚴重,那就說來話長了,結論在最後。

霧霾,是由水汽和粉塵混合而成的。霧我們把它稱之為水汽霾,被稱為粉塵。粉塵和水汽同時出現時(多數情況)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霧霾

概括來說是由於大氣中的空氣污染物和氣象方面的原因。那麼從這兩方面入手分析一下北京霧霾現象:

1.為什麼霧霾通常見於秋冬季?(冬季能源消耗的影響後面會提到)

逆溫現象:一般情況下,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即是說在數千米以下,總是低層大氣溫度高,高層大氣溫度低,顯得「頭重腳輕」。這種大氣層結構容易發生上下翻滾,即「對流」運動可將近地面層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遠方輸散從而使城市空氣污染程度減輕。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大。可是在某些天氣條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現象,「頭輕腳重」從而導致大氣層結(層次結構)穩定,氣象學家稱之為「逆溫」,發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

逆溫現象的主要原因逆溫現象的原因好幾種,我主要講述一下關於秋冬季逆溫高發的原因:輻射逆溫:對於冬季來說,主要是地面輻射冷卻作用而導致近地面層氣溫迅速下降。當寒流襲擊過後,地面受冷氣團控制,天晴風小氣溫低,特別到了晚上,地面熱量大量地向高空散發(輻射),使近地面氣溫迅速下降,而上層大氣溫度下降較慢從而出現「逆溫」(即溫度隨高度升高而升高)。

我們看下這張圖,污染物和水汽由於逆溫層的存在,對流不順暢,導致污染物不能及時排至上空,而穩定富集。

逆溫現象的危害:冬天裡「逆溫」現象時有發生,在「逆溫」造成大霧茫茫或污染嚴重時,人們應減少晨練及室外活動時間,儘力避免「逆溫」帶來的危害。歷史上也有因為逆溫天氣而造成的災害。比如1952年12月5-8日發生的倫敦煙霧事件的罪魁禍首就是倫敦上空出現的異常的逆溫層,它就像一個大鍋蓋一樣,深深地蓋著這座西方文化名城。它所造成的巨大災難,也使倫敦煙霧事件成為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1952年12月5日~9日,英國發生了震驚全球的倫敦煙霧事件,整個城市籠罩在一片濃煙之中,釀成了10000多人死亡的「世紀悲劇」。1955年美國的洛杉磯發生了嚴重的光化學煙霧事件,當地65歲以上的老人近400人因污染造成心肺衰竭死亡……科學家發現,這些重大污染事件的發生,除因污染嚴重外,還與一個重要現象——逆溫有關。
在對流層,一般情況下,大氣溫度表現為上冷下暖。但是,在有些時候、某些地區、在某種條件下會出現大氣溫度上暖下冷的反常現象,我們稱之為「逆溫」。此時,大氣的對流運動大大減弱,並非常穩定,這樣會使得一些大氣污染嚴重的地區污染物不能擴散,而大量聚集在對流層底部,大大加劇了大氣污染的程度,危及人們的健康。例如,美國洛杉磯20世紀以來空氣污染日益嚴重的原因,就是由於其地形、氣候、洋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該地區每年有200多天會出現逆溫現象,當地日益增多的汽車排放的尾氣又難以擴散,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事件。

2.大氣中的空氣污染物對霧霾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前,霧霾現象就遠沒有現在這麼嚴重 。北京霧霾形成的原因空氣中污染物含量的升高,而這些污染物主要是可吸入顆粒物(PM10,包括 PM2.5)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氮等。

這些空氣污染物含量的增加主要是人為因素引起的,這些因素包括經濟因素和社會因素。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就過度追求經濟的發展,並在經濟發展目標上唯 GDP 至上一味的追求 GDP 的快速增長,這就造成了投資結構的不合理,過度地依賴低端產業帶動經濟發展,忽略了科技的發展。在經濟中,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快速發展,能源過度消耗,並且能源結構以化石燃料為主,造成了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可吸入顆粒物等)含量的增加。

機動車因素

私家車的數量自1978數量持續上升,到 2013 年北京地區已將超過了 500萬輛機動車尾氣排放量以及地面揚塵也隨之增加

汽車尾氣污染物包括主要有 CO, NO 、NO2, SO2, HC, 顆粒物和臭氧等。

人口因素

北京,相比其他城市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醫療資源和教育資源,導致北京人口大規模的增加,到 2013 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經達到 2 114.8 萬人,人口的快速增加,不僅導致對能源等的消費的增加能源消耗產生的污染物主要有顆粒物、不完全燃燒產生的CO,所含硫燃燒產生的SOx,以及空氣中氮氣和氧氣在高溫燃燒中反應,產生的NOx, 從能源消費結構看,北京霧霾天氣的大氣污染物主要來源於燃煤廢氣排放、油品燃燒廢氣排放、天然氣燃燒排放等途徑。

同時使得房屋價格迅速攀升,許多人不得不居住在較遠的郊區,造成人們對交通運輸的過度依賴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建築面積和建築高度不斷增加,對空氣流動起了阻礙作用更加不利於空氣污染物的擴散,加重了北京的霧霾現象。

3.污染物排放分析:

燃煤廢氣排放:

燃煤導致的PM2.5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煤燃燒所形成的煙氣中含有細顆粒物,二是煙氣中SOX、NOX經光化學作用形成的二次硫酸鹽和硝酸鹽,三是煤本身含有的揮發性有機物不完全燃燒進入到空氣中

2012年,北京、天津和河北煤炭消費量分別為2 365萬噸、4 000萬噸、2.7億噸,三地合計3.34億噸。煤的含硫量一般為1%~3%,工業鍋爐每燃燒1噸標準煤,會產生SOx 8.5千克、NOx 7.4千克,小鍋爐和分散使用其排放更高。以此計算,京津冀三地每年燃煤排放SOx高達284萬噸,排放NOx達47萬噸,其二次反應產生的硫酸鹽、硝酸鹽也是大氣污染物中對人體傷害最大的成分。

京津冀地區煤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鋼鐵生產。2011年京津冀地區鋼材年產量在2.47億噸(見表1),按1噸鋼耗煤650千克計,鋼鐵生產年耗煤大約在1.6億噸。二是火力發電和熱電供應。按每千瓦時電力耗煤300克計,京津冀地區火電裝機容量2011年為5513萬千瓦,估計年耗煤1.28億噸。三是水泥生產。按1噸水泥耗煤100千克計,京津冀地區水泥產量1.64億噸,年耗煤在.16億噸。以上三項合計耗煤約為3億噸,占京津冀地區總耗煤量(3.34億噸)的90%。鋼鐵、火電和水泥三項每年在京津冀地區產生的SO x為255萬噸、NOx為222萬噸。

油品燃燒廢氣排放

從京、津、冀三地主要煉油和乙烯裝置分布看,包括燕山、天津、大港、華北石化公司在內的總煉油能力達3 850萬噸/年。2005-2010年京津冀三地汽油、柴油消費量分別見圖1及圖2。三地目前汽車保有量大約1500萬輛(北京500餘萬輛,天津200餘萬輛,河北700餘萬輛),成品油年消費大約在2 000多萬噸。目前北京實行京Ⅴ標準(相當於歐Ⅴ),天津2013年將實行國Ⅳ標準(相當於歐Ⅳ),河北實行國Ⅲ標準(相當於歐Ⅲ),即

使以硫含量最高的國Ⅲ標準計算,京津冀地區機動車所產生的SOx為6 000餘噸,NOx

大約在20萬噸左右,遠小於煤炭燃燒所貢獻的污染總量。一般而言,柴油車的PM2.5要高於汽油車,因內燃機燃燒方式不同,柴油車尾氣中不完全燃燒的烴類有機物和細顆粒物高於汽油車;低於國Ⅰ排放標準的所謂「黃標車」尾氣排放遠高於達到國Ⅳ標準及以上汽車,一輛「黃標車」排放可相當於5~10輛達標車的排放;公共汽車排放可相當於50輛以上達標車的排放,而大型卡車則相當於上百輛以上達標車的排放。

天然氣燃燒排放

2010年京津冀三地天然氣消費量合計127.2億立方米。若按熱值計算,僅占能源總消費量的

5.41%,而煤炭消費量佔83.87%,汽油消費量佔4.22%,柴油佔6.47%,可見天然氣用量佔比較

小。天然氣不含硫,其燃燒不產生SOx,其NOx產生量也遠小於煤炭燃燒。

其他排放

例如汽車噴漆等工業噴塗,有機物揮發進入大氣中,可能形成氣溶膠,成為霧霾污染物的來源。餐飲煙氣、燒烤等也可能形成氣溶膠來源,秸稈焚燒則直接產生大氣污染。全市有1.5億平方米的建築工地,加上道路揚塵,所直接產生的PM2.5也不容小視。

綜合來看,PM2.5的產生與能源利用密切相關,能源利用產生的PM2.5估計佔PM2.5總量的80%左右,包括直接排放、二次反應產生的硫酸鹽和硝酸鹽、有機氣溶膠等,其餘為道路揚塵、建築揚塵和秸稈焚燒等。

結論:由於經濟高速發展,由於氣候條件與大氣污染物的積累和增加綜合因素共同導致了北京霧霾天氣的加劇嚴重。

由於本人知識學術水平有限,有錯誤、疏漏、不當的地方,歡迎指正。

參考文獻:

1. 從能源消費結構分析北京霧霾天氣成因及防治措施

2. 霧霾天氣氣象學定義及預防措施

3. 北京霧霾四大源頭的治理措施探討


即便是媒體,為了方便,都把霧和霾混為一談。

霧就是霧,霾就是霾,不是同一種東西,但是它們之間的變化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都與氣溶膠有密切關係。

為了準確表達,把「霧霾」寫作「霧–霾」以示區別。

看題主問題描述裡面有「請大家給出一些解釋和猜想」這樣的話,有點替題主擔心。猜想的東西你敢相信嗎?知乎上最不值錢的話就是「我以為」和「我猜想」了。

實際上,在中國絕大部分地區霧–霾形成的最主要來源是燃煤,也就是說燃煤對霧–霾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貢獻,在2007年的北京,燃煤的貢獻接近35%。

同時,在一些超大城市,機動車也是霧–霾形成非常重要的來源。

總結來說,不清潔能源的使用是我們國家霧–霾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以上數據來自中國氣象學會大氣成分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小曳在北京舉辦的「大氣霧–霾研究中的科學問題與思考」學術沙龍上面的發言。

這次學術沙龍,對霧–霾的各方面都有深入探討,這裡就不展開了。


首先,霧是什麼?!

教材上寫到:

霧是懸浮於近地面空氣的大量水滴活冰晶,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km的物理現象。

形成霧的基本條件是近地面空氣中水汽充沛,有使水汽發生凝結的冷卻過程和凝結核的存在。貼地面氣層中的水汽壓大於其飽和水汽壓時,水汽及凝結或凝華成霧。

最常見的是輻射霧和平流霧。而華北的霧,及輻射霧。

輻射霧是有地面輻射冷卻是貼地氣層變冷二形成的,形成輻射霧的條件是:①、有充足的的水汽 ②、天氣晴朗少雲③、風力微弱(1-3m/s)④ 大氣層結構穩定。

輻射霧的厚度隨空氣的冷卻程度及風力而定。高霧是 空氣冷卻作用所及高度增大,輻射霧能伸展到幾百米高,範圍很廣,能持續多日不散,僅在白天稍有減弱。

輻射霧出現在高氣壓區的晴夜,它的出現常表示晴天。例如,冬半年我國大陸多為高壓控制,夜又較長,則有利於輻射霧的形成。

所以,可知我國華北地區,冬季本來就多霧。

教材下文:城市及其附近,煙粒、塵埃多,凝結核充沛,因此特別容易形成濃霧(常稱都市霧)

好吧我心死了,

①、有充足的的水汽,【煙粒、塵埃多,凝結核充沛】保定 GET

②、天氣晴朗少雲 【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晴朗】保定GET

③、風力微弱(1-3m/s)【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對流運動少】保定GET

④ 、大氣層結構穩定。【副高。。。】保定GET

城市氣候

「從大量觀測事實看來,城市氣候的特徵可歸納為城市」五島「效應(混濁島、熱島、干島、濕島、雨島)和風速減小、多變。」

一、城市混濁島

城市混濁島效應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表現。

①、城市大氣中的污染物質比郊區多;

②、城市大氣中因凝結核多,低空的熱力湍流和機械湍流又比較強,因此其低雲量和以低雲量為標準的陰天數遠比郊區多;

③、城市大氣中因污染物和低雲量多,使日照時數減少,太陽直接輻射(S)打打削弱,而因散射粒子多,其太陽散射輻射(D)卻比干潔空氣中為強。D/S表示大氣渾濁度,城區明顯大於郊區。

④、城市大氣中顆粒狀污染物多,它們對光線有散射和吸收作用,有減小能見度的效應城市中的二氧化氮濃度極大時,天空會程棕褐色,此外城市由於汽車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物,為光化學煙霧,能導致城市能見度惡化。所以城區能見度小於郊區。

保定有多少化工企業多少大氣污染企業我就不多說了,華北大體都是這樣,也跟歷史遺留問題有關,五十年代的大力發展工業化,對華北以及整個北方地區都帶來了影響。

且冬季供暖,大量鍋爐房的燃燒排出氣體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這個我具體不大知道,但是據說一般都是自己供的小型作坊式供暖,比如學校就有自己的鍋爐房?!但是這樣產生的結果就是,小型作坊由於得不好專業技術的處理,以及利益需求,①、煤的來源於質量②、無法完全的利用好煤③、對燃煤後的氣體二次處理技術不行

再次,保定的汽車的確很多,且並沒有限牌等措施,頂多有單雙號的市區限行。但是到東三環及以外就可以看到,尤其是大型的貨車,路過的特別多,對於他們是不是國四標準,我也只能說不知。呵呵

二、城市熱島效應

其熱島效應強度與城市規模,人口密度,能源消耗量和建築物密度等密切有關。根據大量的觀測事實證明,城市氣溫經常比其四周郊區為高,尤以秋冬季節晴穩天氣下出現頻率最大!!!!!

城市熱島的形成中下墊面因素、人為因素和溫室氣體的排放是人類活動影響的兩個方面。

這張表就能非常直觀的看出,京津冀真的很,,符合,,冬季霧霾的形成。

(一)下墊面因素

①、下墊面不透水面積大:城市綠化少,雨水直接排到地下,蒸發少。然則,無論怎樣,在冬季的華北,樹葉也全部凋零,呼吸作用小,蒸發蒸騰本身就少,且因為首先就缺水,且冬季都結成冰,蒸發更是少之又少。

②、下墊面熱性質:城市建築的鋼筋水泥的比熱大於城郊,所以吸熱快,放熱也快.及可知,白天太陽輻射,城市吸熱快,熱量大於郊區,

③、下墊面幾何性質:「城市街谷」效應導致日間吸收和儲存的熱能遠比郊區多

(二)人為熱和溫室氣體我就不多說了,呵呵呵,你懂的

三:城市熱力環流

在大範圍內,氣壓梯度極小的天氣形勢下,特別是晴夜,由於城市熱島的存在,在城區形成一個弱低壓中心,並出現上升氣流。郊區近地面的空氣乃從四面八方流入城市,風向熱島中心輻合。

由熱島中心上升的空氣在一定高度上又流向郊區,在郊區下沉,形成一個緩慢的熱島環流,又稱城市風系,這種風系有利於污染物在城區集聚形成塵蓋,有利於城區低雲和局部對流雨的形成。

然而保定城市規模並沒有發達到可以去形成對流雨,然而形成塵蓋或低雲的可能性很大。

知乎上有段話,回答了為什麼保定霧霾比北京大

北京城市大,產生熱量高,空氣受熱膨脹,形成上升氣流,底部周圍空氣補充,周圍地區形成下沉氣流,形成了如圖氣流環流圈。北京的污染物隨氣流到保定,保定的氣流經歷一路上的森林凈化,到達北京時污染已經減輕了。並且,北京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雨水利於減輕污染,保定盛行下沉氣流,不易下雨,相對來說污染物不易沉澱,污染較嚴重。

逆溫


教材原文:由於地面強烈輻射冷卻而形成的逆溫,稱為輻射逆溫。圖2·35 表明輻射逆溫的生消過程。圖中a 為輻射逆溫形成前的氣溫垂直分布情形;在晴朗無雲或少雲的夜間,地面很快輻射冷卻,貼近地面的氣層也隨之降溫。由於空氣愈靠近地面,受地表的影響愈大,所以,離地面愈近,降溫愈多,離地面愈遠,降溫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開始的逆溫(圖2·35b);隨著地面輻射冷卻的加劇,逆溫逐漸向上擴展,黎明時達最強(圖2·35 中c);日出後,太陽輻射逐漸增強,地面很快增溫,逆溫便逐漸自下而上地消失(圖2·35 中d、e)。

輻射逆溫厚度從數十米到數百米,在大陸上常年都可出現,以冬季最強。夏季夜短,逆溫層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長,逆溫層較厚,消失較慢。在山谷與盆地區域,由於冷卻的空氣還會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因而常使低谷和盆地的輻射逆溫得到加強,往往持續數天而不會消失。


這也能非常非常直觀的分析出:為什麼晚上的霧霾比白天的還大,為什麼保定的霧霾比北京的還大

首先,北方冬天夜晚降溫快,地表溫度急速降低,形成逆溫現象,水汽以及凝結核等容易在地表預冷成霧霾,且降溫越快,逆溫層越厚越穩定,霧霾越大。所以黎明前後,降溫到最低的時候,逆溫層達到最大,霧霾最大最大。

所以,每天早上的時候,地表溫度低,逆溫層非常穩定,霧霾大,隨著太陽輻射,地表開始升溫,到下午一兩點達到霧霾最小值。

且再用逆溫層的知識分析保定霧霾比北京大,保定比北京規模小,北京的夜晚還是燈紅酒綠,光熱效應比較大,及保定「城市街谷」效應沒有北京大,所以晚上迅速降溫,逆溫更加容易產生,霧霾更嚴重。


瞎逼逼了這麼久,那麼通過這些知識,京津冀等北方城市應該做些什麼能對此有些改觀呢?


以下皆是我自己瞎想的,具體操作?!我也不知道...

一、因為北方綠化少,尤其冬天樹葉全掉了,蒸騰作用少, 【可以種一些冬季不掉葉子的樹,你說沒有不掉葉子的樹?!研發新品種啊。。。】

二、城市地表水少,下墊面不透水面積大

①、小型水庫,建設水庫小氣候,可以多用流動的水,然而北方的水容易結冰,蒸騰作用真的很小,此建議不大

②、研發易透水的新型材質鋪路,增大透水性

三、進行集體科技燒煤、處理,今天路過學校本部北院的燒煤房,真的挺心寒的,大批大批的煤就攤在路邊,低矮的煙沖冒著煙,小型作坊式的弊端就是沒有經濟以及技術支持完全利用煤炭和燃燒處理

四、改用電或者天然氣供暖,使用地暖等

五、搬遷工業工廠、控制車輛、科技創新減少排污之類的我就不多說了~~

.


推薦閱讀:

市面上有沒有靠譜的pm2.5檢測儀?
如何選購適合目前的霧霾天氣的口罩?
求推薦好的能有效防pm2.5霧霾的口罩?
學校霧霾天讓學生長跑真的是為學生的身體著想么?
霧霾和燃燒秸稈之間是否有決定性關係?

TAG:環境污染 | PM 2.5 | 霧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