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對《穹頂之下》的挑錯答案中有哪些明顯錯誤?

對於知乎上「紀錄片《穹頂之下》有什麼科學上的明顯錯誤? - 科技」問題的答案中,@Jun從一個專業人士的角度指出這個紀錄片中存在大量的問題以及捏造數據等不端行為,她的答案目前獲得了最高的贊同票。(紀錄片《穹頂之下》有什麼科學上的明顯錯誤? - Jun 的回答)
但是,按照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即使是專家學者的觀點也是要經過同行審議的。那麼萬能的知乎網友們,有沒有相關專業人士可以評議評議Jun的答案的靠譜性,她的回答中有哪些在科學上是有問題的或存在爭議的?


請教做過實驗的專家:柴靜片子裡面用的採樣儀是buck libra L-4,http://www.buckservice.com/manuals/Libramanua%20L-4.pdf,從說明書上看,似乎是一個泵加了一個filter,本人以前有過使用膜的經驗但是不是在空氣處理上,所以有些疑惑,根據說明書里膜的尺寸(0.8uPVC,可用時間23h),大致的截留尺寸應該在0.8um以上(蛋白分離時,一般選擇截留分子量為目標的1/3,簡單的換算要截留2um的顆粒,應選擇0.7um的膜,空氣處理我沒有經驗不敢下定論,暫時按照膜尺寸算),也就是說PM2.5的大部分以及PM2.5以上都會被截留。按照美國環保局EPA的說法,black carbon(BC)被定義成PM2.5以下,但是black carbon會附著在大尺寸的顆粒表面,而這一部分的比例我沒找到相應的數據。所以濾膜表面的黑炭可能來源:1.PM2.5的BC,這部分「有毒」;2.&>PM2.5的顆粒表面BC,這部分用EPA的說法much smaller。考慮到城市環境灰塵揚塵大的特點,有理由懷疑這個採樣膜上的黑炭來源可能很大部分是PM10,而用柴靜自己片子的說法以及EPA的說法,PM10可以被呼吸系統清除,危害不那麼大


剛剛女朋友給我推了這篇文(在微信上看到的),身為一個化學專業的本科生頓時對這個視頻有了興趣,於是我今晚連綜述都不寫了來一邊對照視頻一邊查看Jun的評論。
現評論如下:
1. 上學期剛剛學習了環境化學,霧霾(Smog)的確不完全等於PM2.5,但是北京霧霾的主要成分就是由於PM2.5超標。「霧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尤其是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這是百度百科霧霾_百度百科的解釋;
2-4. 這儀器的確是BUCK Libra L4(吐槽:Jun寫成了Llbra)在Jun給的說明書里http://www.buckservice.com/manuals/Libramanua%20L-4.pdf,我沒有找到8h使用時間這項數據,有一個8h是指最低運行時間,而不是總的運行時間,下面還有修正,最高去到23h。

這個網站PM2.5採樣器 柴靜 記錄片 穹頂之下 同款_PM2.5採樣器 柴靜 記錄片 穹頂之下 同款上介紹可以使用的時間就是24h;
採樣膜什麼顏色的貌似沒有太大關係吧?分析得到的數據並沒有不妥就可以了。

另外,採樣膜上的黑色是黑炭,柴小姐很清晰地解釋了其危害——吸附的黑炭里藏著許許多多的致癌物質,難道吸入這些黑炭就是無害嗎?實驗室里的採樣膜怎麼能跟在實際環境中的來比較?我去年做的沒食子酸甲酯今年還能水解呢,得看是在什麼條件下儲存;5. 僅僅只是顏色不一樣,而且視頻裡面是一個動畫,全球的東南亞的中國的都有,我倒是看不出有什麼明顯差別;
6. 這個看不懂。。沒仔細看,但是果殼網的Mr.1已經對此做出了詳細的解釋;
7. 視頻中給出了數據來源,有問題完全可以去諮詢當局;
8. 視頻的數據明明就是NO2,而不是Jun說的CO2
9.(這是我發現的第一個明顯錯誤)首先即使是使用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來計算m,R的取值是有問題的,R取8.314時壓強的單位應該是pa,而不是atm,體積的單位是立方米,而不是立方分米,綜合來看就算少了兩個數量級,應該是2.120g呢!

其次,一升汽油所蒸發出來的汽油質量並不等於一升汽油蒸汽的質量。模型就錯誤了。

最後,視頻里跟1.5g比較的是汽車尾氣中排出的碳氫化合物,而不是二氧化碳;
10. 首先,數據如果真如Jun說的一樣,那麼視頻這裡的確少了一個0,但是,圖表中的兩個橫坐標,一個是污染,一個是里程數,哪裡來的PM2.5
綜上,我認為Jun的10條質疑是有一定問題的。果殼裡也有相關文章這個鏈接里對《穹頂之下》的批評靠譜嗎?建議樓主可以去看看。有一些我表達的也許並不是很清楚,但是為了力挺柴靜這種關心環境的行為,我還是願意花時間自己碼一段話!支持更多關心中國環境問題的節目影片或小視頻出現!向柴靜、所有視頻中的相關專業人士、部門以及在背後默默努力的更廣大專業人士們致敬!有你們的付出,就有更美好的中國!


不知道那個人是代表誰,很懷疑


本科學的環境工程~畢業論文做的也是pm2.5時空分布特徵。。。且不論柴妞出發點什麼的,我覺得這記錄片還是挺好的。。說什麼數據造假,你當時碰巧拿了一台一模一樣的儀器,蹲在柴妞旁邊和柴妞一起測的??各地環保局每天每個小時都有pm2.5的實時監控,

例如搜北京市環保局,圈裡那空氣質量實況數據,就可以看到你想知道的和空氣質量有關的(官方)數據。(人在外地,拿爪機截的圖~湊合看吧~)然後說我的論文,時空分布~分時間,還分空間。一個市的採樣點就老多了,距離差了一點采出來的數據千差萬別,時間差了一點采出來的也不能放一起比較。。採樣儀器什麼的就更不用提了。。高考體檢有一個嗅覺的,老師會給你個小瓶子讓你聞有沒有味道,假設旁邊人碰巧放了個屁,你有沒有可能說你聞的清水是有味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怎麼也理解不了波粒二象性,是因為智商不夠嗎?
為什麼便便前會有肚子疼的先兆?
動物交配中有哪些不可思議的事實?
「月亮本身不發光,發光的是太陽」這樣的知識究竟有什麼用處?
有哪些聽起來很厲害的專業術語?

TAG:科普 | 環境 | 科學 | 霧霾 | 穹頂之下(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