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家詛咒」的經濟學原理是怎樣的?

除了拍賣領域,還有哪些領域也會出現「贏家的詛咒」的 現象?股票泡沫是這種現象的表現形式嗎?如何設計拍賣機制能避免這一現象?


通過層層加碼,辛辛苦苦終於贏了,然後發現自己被「詛咒」了,這就是「the winner"s curse」(贏者詛咒)。

最早提出贏者詛咒的是Atlantic Richfield公司的三位工程師(Capen, Clapp and Campbell,1971)。假設有許多石油公司想要在拍賣中購買到某塊特定土地的開採權,再假定對所有出價者來說,開採權的實際價值(即所能帶來的利潤)是相同的(這種拍賣屬於「common value」拍賣,區別於「private value」,後者的value過於主觀,難以比較,也就沒有「詛咒」一說了)。由於特定土地的石油產量很難被準確估計,各家公司的專家給出的估值會有高有低。在拍賣中,估價較高公司的出價會比估價較低的公司高,這樣贏得拍賣的公司就會是估價最高的公司。Capen等人發現,在這種情況下,贏得拍賣的公司很可能會虧損(形象說法就是「被詛咒了」)。

根據他們收集的案例,最高出價和最低出價的比率通常在5到10之間,最高可以達到100。如1969年阿拉斯加北灣原油拍賣中,贏者的出價是9億美元,而第二高的價格只有3.7億美元。在26%的案例中,中標價超過了次高價的4倍以上,在77%的案例中,中標價格超出了次高價至少兩倍。

Walter Mead等人(1983)證實,在石油產業的實際競拍中贏者詛咒的確存在。他們計算了1954-1969年間墨西哥灣1223份原油開採租約的稅前回報率,結果不出Capen等人所料:這些公司的平均現值損失約為每份租約192128美元,其中62%的租約一無所獲,另外16%租約儘管有產量,但在稅後也是不盈利的。只有22%的租約是盈利的,稅後收益率總共也只有18.74%。

按照經濟學假設,如果所有競標者都是理性的,那麼贏者詛咒就不會發生(Cox and Isaac,1984),因此在市場機制中贏者詛咒的出現就構成了一種Anomaly(異常現象)。後續的很多實證和實驗都發現,贏者詛咒很可能是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Bazerman和Samuelson(1983,1985),Ball,Bazerman和Carroll(1991)通過拍賣的實驗證明了雙邊議價博弈中存在贏者詛咒。一般認為,在標的物的價值不確定的競拍中的確存在贏者詛咒,這種不確定性將會使競拍者的平均利潤低於正常水平甚至為負。Roll(1986)通過實證數據發現在公司併購中同樣存在贏者災難,收購方常常由於自大而出價過高。在職業運動領域同樣存在贏者災難,Cassing和Dougls(1980)發現在自由代理市場中,許多棒球選手被支付了過高的工資。Dessauer(1981)則發現在書籍出版權的拍賣中也存在競價過高現象。

贏者災難還能被用於投票選舉中。當個人持有不同的信息,如果他們分享所有可得信息後就會達成一致意見時,投票選舉的機制設計會能起到收集信息的作用。此時,有經驗的投票人總是等到他的票對最終結果會產生重要影響時才投票。Feddersen 和Pesendorfer(1996)發現,這會導致有嚴重偏好的「老道」投票人基於其私人信息不再投票,即便投票的成本為零。Feddersen 和Pesendorfer(1998,1999)還發現,陪審團成員會投票判定一個被告有罪,雖然按照他的私人判斷被告是無罪的。

很多經濟學家對贏者詛咒的解釋是,競拍者違背了經濟理性從而犯錯,但這種說法卻無法在拍賣試驗中得到證實。在共同價值拍賣試驗中,對沒有經驗的競拍者使用物質激勵,贏者詛咒幾乎肯定會出現。即便是重複試驗,使得被試有學習和修正錯誤的機會,在15到20個競拍期後贏者詛咒還是會降低競拍者的利潤(Kegal et al.,1986)。

在具體介紹贏者詛咒的相關拍賣試驗之前,先介紹下拍賣的形式。拍賣大致可分為四種:升價拍賣、降價拍賣、一級價格密封拍賣和二級價格密封拍賣。升價拍賣又稱英式拍賣,拍賣時價格逐漸升高,最高出價者贏得標的物,此種拍賣方式最為人所熟知;降價拍賣又稱荷蘭式拍賣(因為荷蘭的鮮花銷售多用此種形式),賣方先設定一個高價,之後價格逐步降低直到有人願意購買;在一級價格密封拍賣中,每個買方各自獨立提交報價,出價最高者贏得標的物,最終成交價就是最高報價;二級價格密封拍賣(又稱維氏拍賣)和一級類似,區別在於出價最高的贏家將以第二高的價格成交。Riley和Samuelson(1981)證明了「等價收入定理」,即在相當一般的情況下這幾種拍賣方案會給賣方帶來相同的期望收入。

在一級價格拍賣試驗中,沒有經驗的競拍者遭受了贏者詛咒,平均利潤為負(Lind and Plott,1991)。在競爭人數相對較少(比如4個)的一級價格拍賣中,有經驗的競拍者能夠逃避贏者詛咒,但是隨著競拍人數的增多(6或7個),贏者詛咒會再度出現(Kagel and Levin,1986)。而在Dyer等人的實驗中,從商業建築業選取的有經驗競拍者和無經驗學生的行為沒有多大差異。

一些學者認為,現實實踐中的一些機制可能有助於解決贏者詛咒問題。比如,可以僱用外部拍賣人來參與高昂競價(Cadsby et al.,1990)。公司還可以憑藉信譽來交流彼此的估值(King and Wallin,1991)。McAfee和McMillan(1996)則認為,相對於升價拍賣,在降價拍賣中更少出現贏者詛咒,因為價格下降相當於有額外的信息被公開了。


首先要解釋一下什麼是「贏家的詛咒」。 贏家的詛咒並不代表你付出的超過了物品的實際價值的錢,即便你付出了價格小於你的最大支付意願,你依然有可能是被詛咒的。


Common Value和Private Value在兩個名詞,這個時候是和直覺是相反的:Private Value是指各花入各眼,同一個東西,你一個心理價位,我一個心理價位,我們對這件物品的評價體系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對價格的分布的理解是有共識的,比如都在100萬到1000萬之間的均勻分布;而Common Value則是指這件拍賣品上有一些價值是我們共同認可的,比如一件花瓶,如果是宋朝的,我們都認可它值1000萬,如果是明朝,我們都認可它值得100萬,但是具體是宋朝還是明朝,可能有些出價者知道,有些出價者不知道,所以Common Value就是在大家有共識的基礎上,每個人可能還有自己私人信息的比較優勢。

故而Private Value信息雖然是私有的,但是拍賣品並不存在一個「大家共同認可的價值」;而Common Value 雖然存在「大家共同認可的價值」,但是對這個價值的概率分布每個出價者又不一樣。而贏家的詛咒只出現在「Common Value」下。

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比如有一件古董分兩個部分,一個杯子一個茶壺;你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兩個東西的價格都分別要麼是0,要麼是100,所以這一套茶具的期望價格是100元;相反,你的競爭對手確切的知道茶壺的價格其實是0,但是對他來說,杯子可能是0,可能是100. 你知道你的競爭對手是茶壺專家,了解茶壺的價格,但是你不知道茶壺的價格究竟是多少。

那麼現在競拍開始,因為你沒有任何私人信息,所以你按照期望收益100元,提交了自己的最優報價;而在你的對手看來,這一套東西只有杯子有價值,而杯子的期望價值是50元,所以你的競爭對手提交的拍賣價格會遠遠小於你的價格。

毫無疑問,你贏得了拍賣。

但是,如果你是理性的,當你看到報價揭曉,自己贏得拍賣的那一瞬間,因為你知道你的對手是了解茶壺的價格的(儘管你不知道這個茶壺價格是什麼),你就會意識到——對方出價這麼低,顯然是因為茶壺價格不是100,而是確定為0! 你贏得了拍賣,但是你被「詛咒」了!因為你設定自己的拍賣策略的時候,茶壺的價格你是按照期望值50元來設定的,但是贏的那一瞬間,你明白了其實茶壺根本就沒有價值。

那如果茶壺值100元,那麼事情倒過來了,顯然你的對手知道茶壺的價格,可以輕易的超過心存狐疑的你的報價,你的對手從而贏得了拍賣,因為對方是知道私人信息的一方,所以對方並沒有被贏家的詛咒所困擾。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如我偷偷的跑來給你說:『我在潘家園花了100元,淘到了一個宋朝汝窯的瓶子!』你會怎麼認為呢?其實這也是「贏家的詛咒」。

因為我對瓷器鑒定的無知,所以我理所當然的「贏」了,用100元就拍賣到了這個所謂「汝窯」的瓶子,其他沒有贏的人是估價不足么?當然不是,而是他們比我更懂得瓷器鑒賞,知道這個所謂「汝窯」的瓶子的真實價值連10元都不如罷了。如果我是理性的,那麼當我成功的用100元競標買到這個瓶子那一瞬間,我就會意識到,這瓶子是假的,自己被「詛咒」了。但是在自己沒有拿到這個瓶子的時候,自己完全沒有辦法意識到這一點,因為其他人在和你競爭,你只是根據自己目前所有的信息作出了最優的選擇。

這就是為什麼「贏家的詛咒」不可避免——當你沒有拍賣成功的時候,你沒有資格被詛咒;而當你成功的拍下物品,拍賣錘落下的那一瞬間,你才明白,自己被詛咒了。其實就是說,在大家對物品的估值有私人信息時候的拍賣,幾乎所有的贏家,都多付了不必要的錢,從而被詛咒了。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最符合「贏家詛咒」定義的其他答案是 @羅金峰 的。

歷史上,孫權劉備聯盟取荊州就可以孫權的「贏家的詛咒」,劉備故作大度的把江陵讓給孫權去攻打,自己去拿荊南四郡,收黃忠魏延,結果等孫權打下江陵一看,江陵對面就是襄陽,面對著曹操的強大壓力,反而相當於孫權替在荊南美滋滋收割的劉備承擔了所有的正面懟曹操的壓力……於是不得已,吃下去的還得再吐回來,把江陵又「借」給了劉備。

這裡面的私人信息,就是純粹的戰略眼光的不同所導致的差距了。劉備一方技高一籌,對形勢分析的更透徹,所以讓孫權承擔了「贏家的詛咒」。


其實很簡單:屌絲贏得女神,永遠伴隨著喜當爹的風險(詛咒)。

其本質是信息不對稱。女神的生活作風(或妝前形象)如何,一般人是不知道的。但有些人會對此有更多信息(請自行腦補)。因此,一旦一個人贏得了女神,有可能是他運氣特別地好,但更可能的是:那些有更多信息的人,由於這些(負面)信息,而沒有參與競爭(因此提高了屌絲「獲勝」的概率)。這種信息不對稱,使得獲勝者不可避免的產生被「詛咒」的懷疑:一旦贏了,更有可能是「女神」並非女神。

這可以部分地解釋很多相關的現象。例如,對於長期交往而言,往往一個群體中最受男性歡迎的不是高冷型女生,而是親民型的。因為接觸和了解有助於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

這個例子可能有點政治不正確。其實換成女屌絲和高富帥(是不是真的富有信息不對稱)也是一樣的。

更深入分析請參閱:

[1] Krishna, V. (2009). Auction theory. Academic press.

另外有一本不那麼技術性的書,講了一些相關例子:

[2] Thaler, R. (2012). The winner"s curse: Paradoxes and anomalies of economic life. Simon and Schuster.


Woody Allen在他自導自演的偉大電影「安妮霍爾」的開篇說:

"I"d never join a club that would allow a person like me to become a member."

這就是對"Winner"s Curse"最簡明扼要的闡述。


剛好複習到,隨便說說

Winner"s curse
放在拍賣的情況,大概意思就是說中標者的出價要高於其他的競標人,得到標的物,但卻支付了超過標的物實際價值的金額,所帶來的損失。
通常競標人的目的是為了贏得利潤,然而出價高於價值,則收益會出現負的情況。

一般來說,只有拍賣大家都對標的物的價值有共識Common的情況下,才會出現贏家詛咒,比如拍賣項目的承包權,土地使用開發權之類的,如果拍賣物是private,比如藝術品類,大家心目中對於標的物的衡量標準不一樣,所以不存在什麼贏家詛咒。

主要是由於信息不對稱,那麼減小信息不對稱會減弱這個現象。
競標方對於標的物的估值是否準確也會影響,所以Valuation也是一個因素。
Risk會影響到出價的高低。

從形式來說,公開競價比密封競價更容易觀察到對手的出價信息,二級密封相對一級密封來說,會因為執行價格為第二高價格反而促使競標人大膽標價。

如何達到optimal的標價? valuation model 要準確,同時要看參與競爭公司的決策,用博弈論來看的話,應該是可以按照概率來計算出,具體可以讀這兩篇paper:
P. Milgrom and R. Weber, 「A Theory of Auctions and Competitive Bidding,」 Econometrica, 50 (1982): 1089 1122.
http://www.kellogg.northwestern.edu/research/math/papers/447.pdf
S. Oren and M. Rothkopf, 「Optimal Bidding in Sequential Auctions,」 Operations Research, 23, no. 6 (1975): 1080 1090.
http://www.ieor.berkeley.edu/~oren/pubs/bidding.pdf

除開拍賣,新股的發行也很容易面臨這樣的情況。

由於信息存在不對稱,我們可以簡單的把投資者分為兩類,一類是擁有信息的群體,另一類則為相對無法接受信息的群體。那麼在新股發行的時候,擁有信息的這部分投資者會傾向於購買實際價值高於市場發行價值的新股,而相對無法接受到信息的那一部分投資者,就會選擇購買發行價比較低的新股來減小自己的潛在損失。所以,此時新股如果價格相對過高的話,信息量少或者是無信息量的那部分投資者就不會購入,那麼新股發行有可能面臨失敗,那麼這時候,新股的發行就要低於市場價格。

Theoretically, if perfect information was available to everyone and all participants were completely rational in their decisions and skilled at valuation, no overpayments would occur. However, in the same way that bubbles in the stock or real estate markets are created, people tend to be irrational and push prices beyond the true values of the assets involved.


回答一下最後個關於拍賣的問題吧,首先贏家詛咒是針對common value的,如果是private value本來就沒這個問題。然後贏家詛咒不能完全消除,但可以通過改變競價方式減輕。比如英式(升價)拍賣就比降價拍賣好的多,因為在報價的過程中,部分競價者對拍賣品的價值估計公開了,所以總體來說競價者變得對自己的估計更有信心,不那麼擔心贏家詛咒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英式拍賣現實中運用最廣的原因之一)同樣,如果拍賣方適當披露信息,也有幫助作用。

回過頭看股票市場,我覺得用贏家詛咒解釋不那麼合理,因為股價是持續變化的,也就是說允許(多次)重複交易,這和拍賣的模型還是有區別的吧?但是金融我真的不懂哈哈哈哈


其實趙本山和范偉老師在春晚賣車的小品里幾十秒就說明白了。 拍賣在對方放棄的那一回合你就輸了。


贏家詛咒不過是因為那些被詛咒的輸家早就出局了,沒人關心而已。
倖存者偏差啦。
是世上所有參與者都被詛咒了。


兩種情況:1是信息不對等。2是不夠理性。


競拍者無法準確的把握價格,因而導致贏得競拍的人一定會付超過拍品價值的錢。由於無法掌握實際價值,競拍者的估值會圍繞實際價值成近似正態分布;由於競價最高者贏,因此競價最高者的出價一定高於實際價值。其中的另外一個假設是拍品的實際價值對於所有競拍者都是一樣的(common value)。


栗子:罐子里放了一百張一塊錢,你去拍賣這個罐子;事實上人們猜得有高有低因此他們拍出去的價格有高有;比如十個人,出價分別是60,80,90,95,97,100,103,105,110,120,140;那麼出價最高的人是140,就超出了實際的100的價值;只要估值有不準,幾乎一定會出現這種情況。

股票屬於common value,但是工作原理與拍賣有區別…這點不確定、個人認為勝者詛咒不可以應用於股市。

一個緩解的方式是用二價競拍(?)(second price auction),即贏得拍賣的人不付自己的競拍價格,而是付第二高的拍賣價格。也可以改成三價、四價。而且其實市場會自行調節的,比如樓上石油的例子,後來公司們就會把估值乘一個百分比作為自己的競拍價格;這樣競拍價格自然就可以逃過勝者的詛咒了。


先定義一下名詞,價格:是在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可以達成成交的數額。一個物品本身有價值,但是沒有價格,價格能且只能由交易的過程中產生。
單看拍賣領域,一群人對著一個物品心裡估摸著自己認可的數額,但這時候任何數額都不是價格,唯獨最後成交的那個數額才是價格。而交易的前提是價高者得,那贏家必定付出了超出所有參與者心裡預期的數額,但看一場拍賣他好像確實是受到了詛咒,即便這個價格低於他的預期也是受了詛咒。
但是你放到股票市場,這個問題就比較清晰了。每一次股票買賣成交都是一次拍賣會,無數人都在競相出價,規則也是價高者得,那麼贏者受到詛咒了嗎?如果在他成交完,價格就開始反轉一路向下,那他是受到詛咒了。但是如果價格繼續向上,他還受到詛咒了嗎?
所謂贏家詛咒,只不過是片面的、靜止的看待經濟活動。用孤立的物品,單次的交易來來誤導出的規律。這就像交易中是高拋低吸還是追漲殺跌的選擇,相信贏家詛咒的就是高拋低吸者。當贏家的就是追漲殺跌者,他相信他能在下一次拍賣中以更高的價格把這件物品出手。所謂在上漲的過程中,你每一個點買入都是正確的,只有在最高點才是錯誤的。你的收益永遠是大於你的風險的,這也是趨勢交易者的基本假設前提。
這樣的贏家詛咒,任何拍賣機制都不可能避免,應為這本來就是個偽命題。價高者得的機制必然與眾人心裡的預估值的平均值衝突。降價拍賣也並沒有減少贏家詛咒,只不過增加了公開信息,減少了贏家的也許錯誤也許正確的付出罷了。假設在一個信息完全對稱的拍賣會上,沒有人被詛咒,自然也沒有贏家,因為同樣的出價,這個東西成交給誰呢?
在這個通脹是絕對的,通縮是相對的的時代里,那些以前在拍賣場上出價最高拍下物品的人,今天再看他們真的是受了詛咒還是受了祝福?


玩「苦中苦」的搶紅包遊戲,好不容易搶到一個,結果最少。。。。


信息不對稱啊。
這還用想和說那麼多麼?


贏的人在客觀理性層面上輸得一塌糊塗,卻能在主觀感性的層面上大獲全勝。


我認為詛咒的本質是信息不對稱而導致高估價格造成的損失。
比如一個被拍賣的物品實際價格是p0,對於每一個準備參加拍賣的都有自己的一個預估價格pi,那麼在這個拍賣過程中對於每一個理性消費者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1.當某一個競拍價格pt比某個消費者的評估價格大時,消費者會退出這個拍賣過程
2.知道越多信息的消費者對拍賣商品對商品價格會越準確
那麼考慮一個拍賣過程,當競拍價格pt不斷上升的過程中,會依次淘汰過度低估價格、低估價格、評估正確、高估價格的消費者。這樣的一個過程下會留下預估價格最高的消費者。而這樣一個價格經常會高於物品的實際價格,所以會存在詛咒,即拍賣成功的消費者常常會付出過高的代價。


首先贏家詛咒真的是詛咒?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支付意願取決於認為它值多少錢
而支付最多的也是認為它值最多的
拍賣一般都是藝術品稀有品,而它們本身的價值就是無法衡量的
大家都覺得一樣東西頂多五千萬,我花六千萬得到了,我虧了?除了我以外還有人得到么
所以不要覺得贏家的詛咒很酷,很炫,很高大上,透過現象看本質,才是經濟學,如果是真的詛咒,贏家早就沒有了
趨利避害永遠是人的本質


虛擬價值和實際價值的區分;虛擬價值更多的是感受,例如藝術品,奢侈品的個人虛榮滿足;實際價值是可測算出的價值,如煤田產煤量和市場價格波動得到的估值(數據模型和行業人士參考得出數據),這個類別往往出現詛咒。通常,實際價值的拍賣,更多是同行間的各種交流和心理博弈。特別是目前盛行的土地拍賣


我來分享一個看待 「贏家詛咒」的角度。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看,贏家詛咒在這裡體現的並不明顯。所謂贏,反映了你對所追求事物的把握和感知。羅馬帝國的拍賣,充滿了慾望在其中。但這也正是拍賣的魅力所在。有一種拍賣,專門涉及機械設備,是更多由需求而不是慾望來推動。同時,設備的價值也一直在市場上相對透明。隨著信息越來越對稱,買家同樣會衝動,但卻會更為理性。因此在這樣的拍賣中,贏家,就真正的是贏家!理論是需要實踐來支撐的,那麼就走到現實中來看看吧!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這個網站。 http://www.rbauction.cn


為了贏,必須付出成本。贏家之所以贏,更多的是付出的成本更多,由此帶來的副作用也會更突出。這是贏家詛咒的原因。
這個現象應該存在於所有的競爭性領域。獵豹為了在速度上勝利,必然犧牲耐力,以至於有人說,它捕獵失敗七次,就會完蛋。而烏龜為了防禦力強大,必然犧牲了速度和力量。人類發展智力,體能就不會很強。
人類社會也是一樣的,漢朝武帝反擊匈奴,最後民生凋敝,匈奴為了對抗漢軍動用巫術,結果先讓自己疾病流行。
有的贏家為了贏付出的成本過高,雖然贏了,但失去更多,這就成了詛咒。
但是世界的本質還是追求贏。因為失敗者的結局只有一個。只有勝利的桂冠才稱得上你的付出。


我記得這個贏家詛咒的正確定義應該是「你剛剛喊出自己的報價,對方就接受了」,說明肯定是虧了了。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在說其他的事情?


推薦閱讀:

美國頂尖金融工程碩士項目中國人畢業後工作實習情況如何?
人為什麼厭惡風險?
邁爾斯-克拉克提出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曲線該如何解讀?
茅於軾「廉租房不應該配獨立廁所」的經濟學邏輯是怎樣的?
路修的太多也會造成堵車嗎?

TAG:經濟學 | 博弈論 | 拍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