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道德綁架」?
怎樣將「道德綁架」的觀點與其他觀點區分開來?
道德綁架是一種非常惡劣的行為。有人因此提出了,道德只可律己不可律人的說法。
總覺得有些問題,比如,我們都好好排著隊,這時候有人插隊了,難道我就不能指責,只能默默容忍嗎?百度了下保守觀點「如果一個人連道德底線都沒達到,連道德義務都沒盡到,用道德底線的標準、盡道德義務的要求對他進行道德判斷就不僅不是道德綁架,相反是在捍衛作為一種「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麼都稱之為「道德綁架」的人,等於連這樣的道德底線和道德義務都要取消。」
可是道德本身就是很模糊的東西,這個道德底線又如何建立呢?如果無法建立,那不是又回到對他人的道德要求都是道德綁架的這個怪圈裡了嗎?
********************************針對回答的補充**************************************
得分高的回答一般是下面四個點:
1、道德綁架一定是利己行為。
2、道德綁架自己一定做不到。
3、道德綁架和道德評價的區別是前者用了更強制的手段。
4、公共道德和私人道德的區分:要別人遵守私人道德才算道德綁架。我舉一個例子就全破了。比如災區捐錢,我捐了100塊,我同事沒捐。我就說你這個人怎麼那麼沒愛心不捐錢。(注意,我沒罵他。)
這個能確認是道德綁架吧,但上面四個全違反了。
1、捐錢沒有利我,我不是某美美。
2、我自己也做到了。
3、我只是作一般性評價。
4、捐錢是公共行為,要大家一起捐才行吧。********************************針對回答的再次補充**************************************
有人說侵犯了別人利益就應該道德約束,利人的要求屬道德綁架。引用反覆裡面一個反駁:
比如你在公共場合放了一個屁,你爽了 但別人不爽;所以公共場合不能放屁就是道德,屁都不讓你放,這不是綁架是什麼。
這個例子說明,當不得已侵犯別人利益時,還要算不道德嗎?再舉個例子說明侵犯別人利益和利人邊界的模糊性。
大家一起罷工,有人照樣上班。從那個人角度看,他沒有侵犯別人利益,參與罷工和捐錢不是一樣嘛,為了大家的利益,我罷工不過照顧了大家利益而已。
那從罷工角度,又覺得他侵犯了罷工者的利益,我們都罷工,你在那賺錢,最後成果一起分享,不是侵犯我們利益,所以打丫的。(事實上國外華人經常因為不參與罷工被排斥。)
那這個應該怎麼算呢?甚至於極端的例子:
種族分子看到一個黑人走在他旁邊就會覺得不爽,被侮辱了,認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相關問題:如何看待道德綁架行為?
謝王先生邀。
如何分辨道德綁架,我覺得很簡單。
一件事,你主觀上不願意去做,或者客觀能力不支持去做,不做也不違法,但別人卻希望或要求你去做,而且通常拿較高的道德標準來要求你,這就是典型的道德綁架。
我們最常見的通常有以下一些情況: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爹抱不上孫子,死也不瞑目啊!
- 考這麼點分,你對得起誰,媽要不是為了你,早就離婚了!
- 小冷你丫咋買個日本車,小日本當年怎麼欺負咱們來著,抵制日貨,人人有責!
- 認兄弟我的,錢就借給我,一個月,最多一個月指定還,到時候賣血都給你還上!
能舉的例子太多,就不一一舉了,分辨道德綁架簡單,難的是如何應對。
強力的道德綁架,通常很難應對,反抗的話,會面臨較為嚴重的後果。
比如某段時期偉人去世,民眾必須得哭,哭不出來嚎也得嚎,這倒不是中國特有,比如隔壁鄰居。
就是在寶島,有一段時間,也是逢常凱申出現,必須起立鼓掌,侯德健(代表作《龍的傳人》,是的,就是王力宏唱的那個)有一次沒等掌聲停掉就一屁股坐下去,立馬就給后座的年青人捶了腦勺。
當然,就我們目前來說,如此強力的道德綁架已基本不存在,其它較為強力的集中在兩件事上:
逼婚和幫忙。
逼婚不多說,幫忙主要以借錢為主,應對方式多種多樣,我只說重點。
對於逼婚,只要父母不是以死相逼,那都有解決的辦法。施軟施硬視情況而定,最重要的是想明白一點:
別把後半生的幸福隨隨便便就交在別人手裡,沒人能對你負責,除了你自己。
至於借錢,我深受其害,現在基本不和朋友有任何金錢往來,面對艱難抉擇的時候不妨這樣想:
錢借出去,收不回來,錢沒了,朋友也沒了,心懷怨恨或遺憾。
不借錢,朋友沒了,錢還在,可以去交新的朋友。
為防有人抬杠,特別說一句,以上指的是一般朋友,摯友救急還是應該鼎力相助的。
如果再說細點,就是,我會在心裡給朋友標個價。
這是一百塊的朋友,這是一千塊的朋友,這是一萬塊的朋友,這是十萬塊的朋友,這是內褲可以當了的朋友,應該有個清晰的認知。
有些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對朋友的價值混沌不清導致。
哪些行為會讓你覺得對方很高級很有教養? - 張兆傑的回答
禁人作惡,可也;強人行善,綁也。
凡是可以用「關你屁事」來回答的,都是道德綁架。
哭——莫言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里組織我們去參觀一個苦難展覽,我們在老師的引領下放聲大哭。為了能讓老師看到我的表現,我捨不得擦去臉上的淚水。我看到有幾位同學悄悄地將唾沫抹到臉上冒充淚水。我還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學之間,有一位同學,臉上沒有一滴淚,嘴巴里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用手掩面。他睜著大眼看著我們,眼睛裡流露出驚訝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後,我向老師報告了這位同學的行為。為此,學校給了這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多年之後,當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師懺悔時,老師說,那天來找他說這件事的,有十幾個同學。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每當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這件事讓我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
「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最典型的就是人們對醫生的要求
媒體宣傳里人們眼中的好醫生都是白髮蒼蒼,義務看病,只開幾塊錢的葯。
用腦子好好想一想,這樣的評價體系怎麼能出來高水平醫生?真正的好醫生應該是能漂亮完成高難度醫療,熟練運用各種高端器械,同時有高回報高地位。
現實情況是,人們的期待致使醫生不能運用更難的更有風險的更昂貴的技術,而只能儘力降低病人期望同時取得多餘該期望的效果,這樣的人就會成為人民口中的好醫生。
如果同時分文不取,便是大愛無疆了~收入高就會被人詬病。我本人就遇到過,雖然收入不好,糊口不能,但是晚上手術做到兩點,出手術室門口病人家屬在吐槽,現在的醫生啊~為了掙錢真是不要命啊~
現在中國醫療的治療費用相對於醫生的技術價值來說,是明顯偏低的,加上各種非法收入自己分紅績效等,才能勉強等價。但是,在人們眼中,醫生依然是為了錢不要命的惡魔,不收錢才是高尚…於是就被綁架了「我這是為你好。」
《季氏將伐顓臾》 里有一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不失為一種解讀的方式。
這句的意思是,君子鄙視那種想幹什麼事情又不直接說,非要講一堆大道理來體現自己「偉光正」的人。
這樣的人,生活中能見到很多:
不說:「戰狼2拍的真不錯,推薦你去看一看」
偏要說什麼「選擇看什麼片子決定了未來的國運」 「不看就是不愛國」。
不說:「我就是不喜歡看你在宿舍里吃豬肉的樣子,邊兒玩去」
偏要搬出來「民族團結」之類的大義。
這真是非常難纏--
如果直接說「我想要讓你如何如何」,好辦,不就是權利義務關係嘛,
在平等的主體之間,「法無禁止即自由」,我有看戰狼的自由也有不看的自由,要是有人拿槍指著我逼我去,告他,一告一個準。
在行政部門授權的事業單位和公民之間(比如學校和學生),「法無授權即禁止」,法律、法規、規章沒有授權學校管學生的飲食習慣,學校就不能橫加干涉。如果不服,行政訴訟領域已經有多個學生告學校的案例了。
但當抬出來愛國,民族大義,核心價值觀,別人家孩子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簡直無法反駁:
--不看戰狼就是不愛國,
--好,那我就不愛國。
--吃豬肉就是破壞民族團結,
--好,你七舅老爺的民族團結。
能這樣說嗎?
在邏輯學上,對方的這種話語技巧被稱作「稻草人謬誤」,也就是在所討論的問題之外另外立起一個靶子,例如「不愛國」,「破壞民族團結,」然後猛烈攻擊那個靶子。
這當然是經不起推敲的,然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的會去推敲呢?
這個其實很好區分:
- 私德律己,公德律人。
所以只要區分好什麼是私德,什麼是公德,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私德、公德又是很好區分的:- 處於私域內的道德即私德,處於公域內的道德即公德。
所以問題又變為如何定義公域與私域。
私域又很好定義:- 由某個或某些個人控制的區域就是私域。
公域又很好定義:
- 由全體成員共同控制的區域則為公域。
一切私域裡面發生的事情都是主人的消極自由,任何人(公權除外)不允許入侵私域。我們常說的道德綁架大部分就是指侵犯私域的道德綁架。
以上是理論。
下面可以舉例子:
例子1、排隊被插隊,所處的區域顯然是公共場所,這個區域由全體成員共同控制,你如果認為全體成員確定的規則是不許插隊,當然可以發出指責。
例子2、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是不好的道德,但我在自己家裡隨地吐痰就是我自己的私德,你要管就是道德綁架。
例子3、打飛機傷害身體,但這行為是發生在由個人控制的區域,就是私德,你要管就是道德綁架。
例子4、生育小孩,是發生在一個家庭所控制的區域,是私德,你要管就是道德綁架。
結論:
歸根到底,我們要保護自己的消極自由,別人想控制我們的消極自由就是道德綁架。
當然,公德也存在道德綁架,但公德是全體成員的事,民主決定就是解決辦法,只要遵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道德判斷的核心原則,就不會有大錯。
--------------------------------------------------------------------補充------------------------------------------------------------
根據評論補充一些內容:
- 由合法公權判斷即可。這個暫不展開了。
公德和私德存在糾纏不清的情況嗎?
存在,公德和私德是有糾纏在一起的情況,但很少發生這種情況。
為什麼存在糾纏不清的情況?因為大家所認為的私域的範圍不同,即由個人控制的範圍不同。舉兩個例子:
例子1、嫖娼。嫖娼是嫖客與性工作者兩人的私域,不存在影響第三人的情況,所以嫖娼是私德。以上表述對嗎?顯然有問題,因第三人是嫖客的老婆,嫖娼傷害配偶的感情是顯而易見的。近來黃海波嫖娼的事件為何得到大部分網友的認同?因為黃海波沒有老婆,因為大家判斷這是黃海波的私域。
黃海波:這是我的私域!
但是,配偶之間也是別人家庭的私域,如果配偶同意對方嫖娼,這也可以算私德。香港就認為一樓一鳳(私域)是合法的,而組織賣淫(公域)是不合法的。例子2、吸毒。吸毒是私域行為,應該屬於私德。這個表述更加有問題。社會上的癮君子大多都因為買不起毒品而犯罪,這不是個人能控制的區域,這是嚴重影響到別人的區域。所以網民對李代沫的行為極為反感。
但這個世界有一個國家吸毒是合法的。那是荷蘭,因為荷蘭認為,吸毒不能由個人控制的原因不是毒品本身,只要吸入的量吸入的品種控制好,吸完毒品後有區域讓吸毒者緩解,這還是屬於私域行為,事實也證明,荷蘭讓吸毒合法大大降低了因毒品造成的犯法事件。
綁架是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使受害人置於行為人的直接控制之下,使其失去行動自由的行為。這裡的「直接控制」當然應該是非法的,如果是合法的拘捕、自救,不成其為綁架。
所以,道德綁架,大致就應該是以道德的名義,迫使別人按自己的意願來行事。這裡的「迫使」也應該是不合理的、不正確的、不道德的。
所以,如果以道德的名義要求別人這事兒本身就不符合道德標準,那就是道德綁架。這裡並沒有循環論證的問題,前後兩個「道德」是指不同的道德標準。比如:某老人在公交車上辱罵不讓座的年輕人沒有道德並要求其讓座。老人是以「尊老愛幼」的道德標準去要求別人,而其要求的行為本身違反了「不罵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德標準(當然這是我瞎扯的標準,大家明白意思就行)。
比如提問說:
我們都好好排著隊,這時候有人插隊了,難道我就不能指責,只能默默容忍嗎?
——當然不是啊,這時是排隊人的合法權益被侵犯。指責、批評插隊是維護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權益,不是以道德的名義在審判和要求別人。
如果總想著從道德上去批判別人,就一定會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為道德這東西確實是模糊易變的。比如:
- 如果插隊的人確實是有十萬火急、生死悠關的事情,那他還算不算不道德呢?
- 如果排在前面的人沒啥急事,但就是不同意讓一下,是不是不道德呢?
- 如果排隊的10個人里有6個同意他插隊,其他4個不同意他插隊,這時插隊還算不算不道德呢?
我們總不能先做個詢問加調查,再做個投票,最後再來評判吧。
再說了,如果本來就沒有排隊,大家擠在門口都想搶著先進去,新來個哥們仗著身高體壯推開眾人擠進最裡面勇爭第一,那他還算不算不道德呢?
我絕不是道德虛無論者。沒啥急事兒就是要插隊,這就是不道德的行為——我們作這種評價是沒問題的,但一旦用這個道德評價去在具體事務上要求別人時,情況就會立刻複雜化。
所以,我的看法是:
因為我認為插隊不道德,所以我不去插隊(律己)。但我看到別人插隊時,不會說別人不道德(不律人),因為我不知道別人有什麼樣的情況,我也不覺得我有權力去審判別人。我只會說:我排著隊,第三個人就是我了,你插隊就是侵犯了我的權益,所以你不能插隊——這樣事情就簡單了。他要是說他有急事,所以我必須得讓著他,那就是道德綁架;他好好說句「大哥俺有急事能不能讓一下」(他在律己),我一定配合(我也律己)。
「犧牲誰」是泛道德化討論中的核心議題。
當一個人被定義「道德模範」,這個人一定「犧牲了自我」。
當一個人被定義「道德敗類」,這個人一定「犧牲了別人」。
「道德模範」和「道德敗類」中間的東西,就是我們一直在講的黑白之間的灰。
當你的確「犧牲別人」,別人用「道德敗類」來批評你,算不上「道德綁架」,因為明明是你在「勒索」別人。
當你不想「犧牲自己」,別人用「道德模範」來要挾你,這才是「道德綁架」,因為你這時才在被別人「勒索」。
以上,就是我心目中的「道德綁架」的判准。
------
莊子有句話,我一直用來形容我自己的道德觀,叫做「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說白了,就是說:做善事要不因利而為,不被道德的正面所累;作惡事要不觸碰法的準則,不被道德的負面所累。合起來,兩個「所累」,就是在說一個人要自由自在、避免「道德綁架」的事情。
我曾在另外一個回答解釋過莊子這句話:
《莊子?養生主》里「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如何理解? - 王璠的回答
其中,所謂法的準則,在我看來,就是一句話:「不犧牲別人」。
最後,貼一篇自己寫的舊文,《請做敢撫哭叛徒的弔客》。
請做敢撫哭叛徒的弔客 | 王璠
喂,你有沒有發現,似乎所有的道德都伴隨著犧牲誒。
不信,你回顧一下所有的道德抉擇,那些讓你猶豫的瞬間哪個不是因為你在衡量損益?
聽到落水者的呼救,勇敢地跳下去的瞬間,自然也承擔了丟掉性命的潛在風險。
究竟是做叛徒,還是做俘虜,還是寧死不屈?面對這樣的選擇,除了一家人的生命之外,至少還會有榮華富貴這種機會成本的考量。
扶起街旁摔倒的老人,以前覺得稀鬆平常,可現在要猶豫太久,原因在於當今時代你要思忖扶起之後可能接踵而至的麻煩。
你以前也一定沒想過:
喜歡上了紅玫瑰但為了白玫瑰默默放棄,至少背負了辜負自己愛的犧牲;就連公車上讓座,也其實放棄了原本屬於自己的舒適和享受。
所以,其實一切的道德,都伴隨著或多或少的自我犧牲。
如果這些你可以認同,那麼接下來一系列推論都順理成章:
為什麼大街上飄蕩著的小廣告,你會駐足撿起,走到不遠處的垃圾箱丟掉?但是牢牢粘在地上的口香糖,你卻很難彎腰去刮?因為你要承擔的成本不一樣。
為什麼你似乎越來越難施捨乞者?因為當網路上甚囂塵上地解讀騙局的同時,你自己內心深處對施捨落差的成本產生了懷疑。
所以,一件事道德感的強弱,在於你做出自我犧牲的大小。
當我們把這種自我犧牲,叫做道德;那我們如何去定義不道德?
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就是這個世界不應該非黑即白。好的反義詞不是壞;善的反義詞不是惡;高尚與罪惡之間還有一群普通人。所以還是想寫下來告訴你:做不到自我犧牲的人,不是壞人,只是普通人。
不計較個人得失,毫不猶豫地放棄生命,那是聖人;可是如果這個世界上全都是聖人,那英雄這些字眼還有什麼意義?所以世界上除了聖人和殺人放火的惡人,中間還有一群體量龐大的物種:他們會糾結,會猶豫,會惴惴不安。他們看看聖人,有些心動,前進一步,就是善;看看惡人,有點害怕,後退一步,就是不惡。
可惜...隨著人類告別茹毛飲血的社會,進入到昌明隆盛的文明時代,其實在默默地抬高著犧牲標準。
所以老人會理直氣壯地要求年輕人讓座,背叛黨派的人必然會被所有人千夫所指,叛徒、懦夫等等辭彙可以輕而易舉地加諸於他人的脊樑之上。
可是各位,他們憑什麼要犧牲自己呢?換句話說,別人為什麼會有權力要讓他們進行自我犧牲呢?
法律禁止無故讓別人犧牲,而道德是呼籲大家要做自我犧牲。
如果我們認可法律才是行為的最終底線,那麼就是在說在法律與道德之中的那個顏色就是黑白二分的灰。道德的褒義所存在的價值,就是鼓勵灰色努力朝白色進發,因此我們可以褒獎英雄,可以勉勵聖人,可以鼓勵見義勇為,但卻不能強迫大家都去做英雄,逼迫大家都去做聖人,狠狠心讓所有人都去見義勇為——無論是公車讓座,還是背叛信仰。
把道德當作一顆誘惑前進的糖,而不是防止後退的鞭子。
所以做一名敢於撫哭叛徒的弔客吧!他們的平凡與普通,哪怕我們不致敬,但至少要尊重。
不太好說,但我非常反感的一種道德綁架行為就是抬出一個聖人,然後要求別人都做到和聖人一樣的標準,否則就是如何如何。
比如抗日,某些人的論調就是不做抗日英雄就是漢奸,像什麼想過自己小日子的普通百姓都是漢奸,不無條件無限制地支持英雄的也是漢奸,英雄來了要給糧食,否則還是漢奸,反正道德完美的就可以對別人予取予求,否則就會給你扣帽子。那些特別喜歡扣帽子的人往往都在道德綁架,他們覺得達不到他們提出標準的都應該被扣一頂他們自己做的破帽子。這種事情我認為很難說清楚,因為道德的標準是一直在變的。
個人看法:要求某人不」害「人不屬於道德綁架,但要求某人」利「人就是道德綁架了。
水雲逸
補充,不害人的要求也是以不能要求自損為前提的
此處」『害』人「是指給他人造成不便,帶來損害的意思;」『利』人「則是幫助他人,使人獲得益處的意思。
依這個邏輯,插隊很明顯損害到了排後面的人的利益,因此應該受到指責。先看一張圖,我覺得很有意思,
然後我在舉兩個例子吧:
例一:勞累了一天,下了班,好不容易擠上了回家的公交車,萬幸的搶到了臨近「照顧專座」後面的位置。公交車開了一站又一站,照顧專座也被老頭老太坐滿了。「嘀,老人卡」預示著有一位老人上來了,花白的頭髮,但是精神矍鑠的樣子。由於照顧專座被坐滿了,老人隨著人逐流到了我的座位的跟前,我十分之累,但是沒有站起來的意思,我把目光投向窗外,「今天禮拜一,禮貌每一天,請自覺給老弱幼孕讓座」,我沒有回頭,卻愈發後面很冷,才發現周遭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我和我旁邊座位的人身上,與他們眼睛的對視,我能察覺到他們眼中的譴責,目光讓我不由自由的灼燒起來,由冷轉為灼燒。可能是同座的人受不鳥這種「萬人矚目的待遇」,果斷站了起來給老人讓座。結果,可想而知,此刻的我心情由疲憊轉為了不安,最後竟然真的羞愧了起來。到站了,我也起來走到後車門準備下車,「嘀,老人卡」又響了。
例二:勞累了一天,下了班,好不容易擠上了回家的公交車,萬幸的搶到了「照顧專座」的位置。公交車開了一站又一站,照顧專座也被老頭老太漸漸坐滿了。「嘀,老人卡」預示著有一位老人上來了,花白的頭髮,但是精神矍鑠。由於照顧專座還剩下我屁股低下一個,老人隨著人逐流到了我的座位的跟前,我十分之累,但是我還是站了起來,心很累但是也很開心。又一站到了,「嘀,老人卡」,上來了另一位老人,老人隨著人逐流到了「照顧專座」後面的位置旁邊,「今天禮拜一,禮貌每一天,請自覺給老弱幼孕讓座」這個時候我開始注意那個位置上的中年人,與此同時發現周遭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這個中年人和中年人旁邊座位的人,我開始覺得這種不敬老愛幼的人,怎麼能在這社會立足呢?我的目光一刻都沒有離開那兩個人,旁邊的人也開始議論起來。可能是同座的人受不鳥這種「萬人矚目的待遇」之後,果斷站了起來給老人讓座。可想而知,此刻的我心情有開心轉為了憤怒,最後竟然真的指責起了那位不讓座。到站了,我也起來後車門準備下車,「嘀,老人卡」又響了。
道德就是這樣,對得起自己的時候對不起別人,對得起別人的時候委屈了自己
「我幹了,你隨意。」
謝邀……
在我看來,只要不能從兩者均認可的道德律推出的結論卻要其中一方遵守,這就是道德綁架……怎麼樓上都沒有說到點的呢?題主總結也沒有到點。
道德綁架的觀點核心:「不行善即為惡」。
多引申為「強勢者不行善即為惡」。
比如自然災害,富人不捐錢即為惡。
比如公交車上站著老者,坐著的不讓座即為惡。
凡是法律不強制你做的,而「他人」卻要求你做的,甚至是你所不願意去做的。就有可能是「道德綁架」的一種。
附題主就「插隊」問題作答:法律往往是道德的底線,而插隊本身不僅僅是違反道德,還是違反社會規則和侵害他人正當利益。若不伸張排隊者自己已經被侵害的利益,算「放棄民事權利主張」。而旁人指責別人插隊侵害他人的行為才算道德譴責。但這不是「道德綁架」,因為旁人是在譴責破壞社會規則和侵害他人利益的行為。
若換成「捐款」。那麼結論就會完全不一。一個責罵他人「沒有捐款或少捐」的言行並不是在維護社會秩序或保護他人權益。並且其行為已經超出法律要求。故可被理解為「道德綁架」。
在這裡我不主張使用「理論化」的概念以偏概全。每位仁兄可用自己的良心和法律知識去衡量身邊的每一個個案。讓「案例」去構建一個更為深刻、全面的認知。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如果用反了就成了道德綁架
我又要祭出這篇文章了。
恕道
文/王鼎鈞
你必須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視那些鼠目寸光的人。你必須有操守,但是不要公然抨擊那些蠅營狗苟的人。你必須培養高尚的情趣,但是不要公然與那些逐臭之夫為敵。
我們做好事,別勉強別人也照著我們的樣子去做,別責備他們為什麼不做。道德是一種修養,不是一種權力,道德最適合拿來約束自己,不適合拿來壓制別人。道德如果成為運動,也是「自己做」運動。
「恃清傲濁」比恃才傲物的後果更壞。人們之所以尊重道德,就是因為道德對他們無害。如果道德成為他們氈上的針、背上的刺,他們就要設法拔去。人們之所以提倡道德,是因為道德可以增進社會的安寧和諧,不希望引起糾紛、造成風波。否則,他們就要對不道德的分子加以安撫了。
這就是以道德自命的人應該守的分寸。
所以我認為的道德綁架就是一句話:判斷他是否用他的道德標準來壓制你。
======================================================================
生活是一場修行,從來沒有人能逃脫其中。
只有時時刻刻懷揣善念,種下善因才能收穫福報,度己度人。
說起這個公眾號,我真的有很多感悟想要與大家分享的,但是越長大越發現能與之聊起的人太少太少,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或者喜歡找個人聊聊人生的見解,我非常的歡迎。
不一樣的血肉之軀,在痛苦快樂面前,我們都是平起平坐,我相信,我的原創文章裡面,第一定有一篇能打動不一樣的你。
我會在那一邊,真摯的等著你的到來。
我經常會分享一些,我在生活中經歷的有所感悟的小故事。
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分享到朋友圈或發送給朋友。
歡迎大家訂閱我的微信公眾號:yewang1993
或長按住二維碼,識別可關注。
http://weixin.qq.com/r/HjqZgfrEnafirb7i928M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世事不可期,而不順之事十有八九,然能言者二三。
而能與諸位分享者二三之事,實在是我的榮幸。
謝謝。
很簡單,道德這東西,只可律己,不能律人。
推薦閱讀:
※什麼才是真正的善良?
※國內的實驗室是如何規範動物倫理問題的?
※動物該不該被用於醫學研究中?
※為什麼常見媽媽帶兒子去女浴室,而少見爸爸帶女兒去男浴室?
※自殺者應該受到譴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