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懷疑孩子有問題時應該怎麼辦?

孩子表現不正常,我們有時候會感覺奇怪。當我懷疑孩子有問題時,我應該怎麼辦,該採取什麼措施?


謝邀。同一天被邀請回答兩個有交叉的問題,而且都是我的研究興趣點,真有點「知乎難道是我家開的」的趕腳。
李菊回答建議有問題就去醫院檢查,對此我持保留意見。首先,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醫療水平發展參差不齊,很多地方的醫院都沒有專業的兒童發育門診或學過兒童發育的醫生,去也白去。其次,即使是有專業資源的醫院,往往在使用幾十年前的診斷技術(例如我國醫療系統最愛的Gesell量表,1974年編製的,嚴重脫離兒童發育的現狀,更多點評請看《中國兒童保健雜誌》2011年11月第18卷第11期859頁徐姍姍等人論文)。最後,行內公認的是兒科醫生現有的工具和訓練背景導致很難識別中輕度發育問題和行為障礙的兒童(金星明,2012年3月《中國實用兒科雜誌》第27卷第3期183頁)。
那怎麼辦?
如果家裡離北上廣近,而且不怕挂號難,有問題就跑醫院是可行的。
如果兒童發育門診不容易找,或者去就醫之前想先自己摸摸底(起碼你知道跟醫生說什麼問什麼,不至於完全受控於醫生),可以考慮使用我在另一個問題的回答中提到的篩查工具自己先測測。自己測了之後發現確實有問題,就不要耽誤了,馬上去醫院找發育兒科。
我怎麼判斷孩子是否得了自閉症? - 育兒
該回答可參考的內容粘帖在這裡:

三、篩查工具
如果能用英文就方便多了,這兩項全球使用率最高的、準確度和穩定度都有保障的免費的篩查唾手可得:
1. 全面發育:ASQ英文版,網上填寫,完成後留下郵箱地址即可接收結果報告(Ages Stages Questionnaires : A Parent Completed, Child-Monitoring System)。這個服務是俄勒岡州政府提供給俄勒岡居民的,但作為成天在後台收數據做分析的小蜜蜂,我發現世界各地的家長都在用它……不要告訴出版商謝謝。
2. 自閉症篩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免費網上篩查(M-CHAT.ORG | Welcome to M-CHAT.ORG)。

如果只使用中文,就比較困難。國內有翻譯這兩套篩查工具,但翻譯之後沒有出版,只作為內部資料在不知誰的手上流通;或者翻譯出版後要購買,幾百塊錢買一套又不是開醫院的何苦來。雖然網上有流傳中文版,但其翻譯質量、常模數據是否代表中國兒童、甚至是否最新版本的工具,都不得而知。但是有總比沒有好一些,我還是把網上能找到的中文版鏈接貼出來吧:
1. 全面發育:ASQ中文版只能批量購買沒有面向家長的,如果只做個別孩子的發育篩查,可以考慮使用搖籃網開發的《成長階梯》發育篩查系統,但其準確度、穩定度沒有保障,只能說就當測個星座吧:0-3歲寶寶能力在線測評
2. 孤獨症篩查:找到M-CHAT的中文版,但還是沒有任何質量保障,還是那句話,就當測個星座吧:修正的幼兒自閉症檢查表(M-CHAT)_百度文庫


去醫院檢查啊,現在的醫院什麼都能查出來的


先說我的經歷。
我寶寶小的時候4個月,我覺得她整個身體的左半邊的力量,發育都比右邊慢。比如左手拇指內扣,左腿獨立支撐軟,翻身不會左側等等。
第一反應,會不會有問題,因為懷孕後期我情緒不穩定。
第二反應,上網查適應症,腦癱?趕緊驗證孩子是否符合。
第三反應,恐懼,跟我母親說我的猜測,之前怕成真。
第四反應,找醫院挂號,整好趕上體檢疫苗日,該醫院不能檢查這個。
第五反應,去直轄市兒童醫院掛生長發育特診。
第六反應,醫生聽完我的懷疑。給出定論。媽媽過濾,孩子比較正常,只是輕微缺鈣,補充維生素d,喝鈣粉。如果實在不放心,去做腦ct。
第七反應,腦ct結果檢查正常。


我的經驗是,
1.發現問題儘早就醫,北上廣深津隨便的兒童醫院的相應科室專家號,有些病別的醫院不會看不能看沒有這些資質看。
2.網上的對照辯證看,多半只會加深恐懼。因媽媽無專業醫學知識。比如腿紋不對稱的髖骨問題,醫生的看法是膝蓋後方的橫紋是否一致,而不是大腿後側腿紋。拇指內扣的問題要到6個月才能成為指征。
3.兒童發育各有自身遺傳特點,發育快慢個體差異極大,很多情況是媽媽太緊張了。但對某些疾病,如腦癱自閉弱視聽力等,越早發現干預治療康復效果越好,這也是儘快就醫的原因。

最後一句,媽媽發現問題就很可能是有點問題,比如我家孩子是缺鈣,最後診斷是佝僂病,分等級的,不是簡單的缺鈣,維生素D的用法用量是一顆膠囊,絕不是一滴!我真希望廠家能改一改用藥說明!我真的是按一滴給量,差點害了我家女王。

發現問題一定要找專業的,正規的,患者量巨大的兒童醫院的專家醫生!!即使不是你想的那些問題也有可能是其他病的反應。你不是醫生,不能看病,更不要害怕,該花的錢好好花。

我家女王現在一歲多,很健康,希望你家寶寶也平安!


首先,孩子有哪裡不正常?第二,為什麼你覺得孩子不正常?第三,你對孩子了解多少?不單單是你的孩子,而是兒童發展的整一個過程,有沒有去關注過。最後,建議你看看最高贊的答案,然後去找一個權威的醫院去檢查。


從字面上看,很多人會認為自閉症是一種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外界接觸的心理疾病。其實自閉症是一種先天的廣泛性發展障礙,與生活環境、父母教育沒有任何關係。


綜合國內外專家對家長的建議,當發現孩子有以下幾個特徵時,就需要注意了:


◆孩子到3個月大的時候,對聲音沒有反應,不注視人的臉和移動的物品,逗引時不發音或不會笑,俯卧時不會抬頭;


◆6個月大的時候:發音少,不會笑出聲,緊握拳不鬆開,不會伸手及抓握,不能扶坐;


◆8個月大的時候:聽到聲音無應答,不會區分生人和熟人,不會雙手傳遞玩具,不會獨坐;


◆12個月大的時候:不會揮手表示「再見」或拍手表示「歡迎」,呼喚名字無反應,不會用拇、食指對捏小物品,不會扶物站立;


◆18個月大的時候:不會有意識的叫「爸爸」或「媽媽」,不會按要求指人或物,不會獨立行走,與人無目光對視;


◆24個月大的時候:無有意義的語言,不會扶欄杆上台階,不會跑,不會用勺吃飯;


◆30個月大的時候:興趣單一、刻板,不會說二三個字的短語,不會示意大小便,走路經常跌倒;

◆36個月大的時候:不會雙腳跳,不會模仿畫圓,不能與其他兒童交流、遊戲,不會說自己的名字。


如果孩子符合了這些早期的徵兆的話,我們應該儘早帶孩子去找專業的醫生給孩子做診斷,然後及早開始相關的康復治療。但是也要注意,不是說有這個徵兆,孩子就是自閉症了,這只是一個參考。


目前醫學上根據DSMD-5精神診斷量表來綜合診斷自閉症。需要注意的是,自閉症的最終確診,需要至少3次的就診,是綜合診斷的結果,所以家長在選擇醫院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選擇醫院

選擇醫院是求醫第一步,對診斷和治療有很大的影響。一般可選擇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兒科、精神科進行初步診斷,也可選擇有資質的兒童醫院或婦幼保健院進行診斷,具體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考慮:


1. 醫院等級。從三級甲到二級、到一級,醫院的綜合實力逐級下降。通常來說,等級越高的醫院資源、醫生綜合素質都會越高。


2. 醫院性質。一般來說,公立醫院比私立醫院更值得信賴。很多公立醫院都承接著培養醫學後輩的任務,良好的師承,加上醫生多要承擔講課、帶實習醫生的任務,知識更新較快,經驗也相對較豐富。


3. 醫院專長。目前國內還沒有具體的專科排行榜,但評審公布的全國重點學科可供參考。一家好的醫院,總會在患者中留下好的印象,去就診之前,不妨上網搜索一番,或與別的家長溝通,選擇更專業的醫院就診。

選擇科室

由於自閉症的主要特徵是廣泛型發展發育障礙,具有先天性,所以需要儘早就醫,在各大三級甲等醫院中兒科、精神科、心理科、神經康復科等均有相關的診斷醫生。不同醫院對於自閉症的科室分類不盡相同,可以在醫院諮詢導醫或挂號人員。另外,年齡階段不同,所選擇科室也不相同,兒科只看14歲以下的兒童。

選擇醫生

選定了醫院和科室之後,下一步就是選擇一位認真負責任的好醫生。儘管實力較強醫院的醫生都有豐富的經驗,但對於自閉症來說,醫生的診斷幾乎決定了孩子甚至家庭的命運,而診斷的準確性與醫生自身學識相關。建議:


1、瀏覽醫院官網,查詢專家及專長;也可以在就診前去醫院實地考察,看看院內公布的相關信息。


2、不能確定哪位專家更合適時,可以先掛一個普通的專業門診號,做初步診斷,並請主治醫師推薦該領域專家或者安排專家會診。


3、可以通過網路、周圍熟知的朋友等資源,詢問有經驗的家長或相關從業人員,他們的經驗都有參考價值。


4、可以多選幾位醫生、醫院,進行對比,確保診斷真實有效。

就診流程

挂號前:應在挂號網瀏覽專家門診名單、時間、預約挂號; 也可提前一周到醫院挂號廳挂號。請勿相信黃牛、醫托。

排隊等候:不要相信任何無關人員,只有醫生可以做診斷,以免被醫托騙。


早期篩查表

提前了解早期篩查表(可參考恩啟特教平台發布的相關信息)便於和醫生溝通。提前在家把孩子行為、表現,做好記錄,及時和醫生溝通。


我相信醫學專家大師們正在路上,但是我想要以一個也許有偏頗的情感角度來分析。何謂「有問題」。


覺得「孩子有問題,不正常」 ,我相信能問出這句話的家長也是積怨已久。那麼我便假設這一定不是平時我們所耳聞的「你腦瓜兒有問題是??」等帶有憤怒意味的責罵,而是平靜的、甚至有些悲涼的,對於孩子行為上異常的手足無措。


好,那麼行為異常?很簡單就是作出了不符合孩子身份的行為,或者是病態行為。而後者,推薦大家看醫學專家們的解決。我要說的就是前者。

孩子,就該萌萌的,天真的,一張白紙嗎? 這是我們賦予他們的定義罷了。


我小時候也做過所謂不符合孩子天性的行為,如今觀察身邊,包括我的親妹妹還有她身邊的一幫孩子們,都出現過或多或少的行為。舉個例子,小的呢就是
對於某事有特別大的依賴:「我就要你天天給我買玩具,你不給我我就哭,怎麼說都沒用」 「我就要媽媽抱,你們別人都滾開,打死你們,還我媽媽」 。 大的呢,享受做一些「放大了看」會觸及法律的事情:喜歡虐殺小蟲子小蚯蚓、會有意識地去摸女孩子的屁股。


這時候,父母什麼心情? 天啊我的孩子長大了該怎麼辦啊,天啊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做出這種不正常的行為啊?他是不是得病了? 那麼父母什麼反應呢?大多數是採用打罵警告方式:「以後不許這樣了,你這樣媽媽生氣了,讓爸爸打你」。 也有壓抑著內心不安的:「寶寶這是誰教你的?以後不要這樣了好嗎?」


那麼,這兩種行為反而更加助紂為虐了。 孩子並沒有意識自己的行為究竟是「對」還是「錯」,這都是成人世界的規定。他們只關心我這個行為,會引起我愛的爸爸媽媽什麼反應。「這時候爸媽的反應跟平時很不一樣誒,真有趣。」 或是「爸媽都在我身邊了,真好。」


也許大家要問,你又不是孩子,你在意淫些什麼?


我拿親妹妹作例子吧。她特別愛學我說流行語,而「呵呵」「逗我嗎」這些話從她嘴裡說出就會特別有趣。一次逗笑了眾人,她便有第二次第三次,而實際上她也不管這句話是什麼含義。 有次她不知哪處學了個「傻逼」,母親斥責了很多次無果,她依舊笑嘻嘻地覺得這也是眾人感興趣的反應。 後來我跟她在一起,她每次說這一句我便毫無反應,說到其他有意思的事情我超常捧哏。很快她便忘記了這個口頭禪了。


說了那麼多,我只想讓家長們從孩子的角度看看。孩子的所謂「不正常」「有問題」的行為,只是我們用了成人世界的眼睛去看罷了。


讓孩子好好單純著,畢竟很難了。


真正應該描述清楚的是「家長為什麼會覺得孩子有問題」,」家長覺得孩子有哪些問題「。
光從題目看問題太寬泛了,這樣子得到的答案也是針對性不強,可行性不大。


不要等待。去醫院或相關的早期干預服務部門做自閉症篩查。研究已經證明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可以極大地改善孩子的能力,並讓孩子獲得最大的進步。


當家長認為孩子表現有些不正常的時候,情緒很容易激動的,這樣激動的情緒會帶領家長進入自導自演的內心戲,由此會產生更多的懷疑和不安的情緒。

所以在面對所謂「表現不正常」的孩子時,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安撫自己的情緒,一方面避免激動的情緒讓自己不經意的誇大事實,另外一方面也要避免把這樣的情緒傳染給孩子。

其次,要留意當你判斷孩子表現「不正常」時,要留意參照物的選擇。你是選擇了大多數孩子?還是按照自己的印象去對比?是以你的視角去對比,還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反應?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行為動作都是通過模仿成年人學會的,是否是生活中有誰影響了孩子?

再次,如果以上都做到了沒有什麼問題,那麼接下來就要看,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生理性的,還是心理性的?研究表明,很多兒童的異常舉止,都是有潛在的心理狀態影響的。這就需要你帶著孩子具體去做檢查。但是要對孩子有正確引導,簡單粗暴的方法,不僅可能會加重狀況,還容易對孩子日後的生活甚至是一生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再次,如果孩子真的有什麼需要面對的狀況,作為家長也需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問題不是問題,如何面對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

最後,祝福你的孩子一切安康!

最後的最後,心態決定一切!


你現在大人的角度來看覺得孩子有問題,或許可能只是你的觀點看法導致你覺得孩子「有問題」。
其次你也沒有說明孩子到底哪裡表現異常了,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
你跟孩子有沒有進行過溝通,他是到達了可以跟大人溝通的年紀了嗎?
如果最後還是覺得很困擾的話可以帶孩子就醫。


希望孩子健康平安。


到底什麼問題啊 還是家長有問題啊


都讓開,讓我來。首先我是一個很有問題的孩子,所以我來答最合適了。還有如果是身體有問題,出門右拐找醫院。如果是指行為思想不太正常,那我們就可以開始分析。7,8歲多動、愛鬧是正常。12–16憂鬱,躲躲閃閃也正常,青春期嘛。還有如果你覺得你孩子有問題,我不能說你不是一個好父母,但是如果讓孩子發現你有這樣的疑問對ta會有多大的打擊(有興趣可以詳見月升之國)。不過你又問到你覺得孩子有問題,你該怎麼辦。這很好。你應該不這麼想。小孩的智慧你不能小看,你這麼想,你的做法就會跟著跑偏。孩子要是察覺了,會讓你覺得更有問題。解決方法:愛。花時間精力表達愛。好多人都缺愛。主要表現有早戀等。如果題主有問題要問我這個問題小伙砸可以評論,樂意回復。不過你得帶上小孩的年齡,異常表現是什麼。以上


哪個家長不覺得自己的孩子沒問題


先觀望,等待機會驗證,孩子無辜,孩子他媽就不知道了


首先,請不要小瞧一個母親的直覺。當家長發覺孩子的異常時,那孩子多半是出現了問題。只不過問題有大小、輕重、階段性變化之分。

作為過來人,有三點建議。
一、迅速學習專業知識,與圈內家長相識,查找專業網站,瀏覽權威信息。對這類疾病的成因和癥狀都要有起碼的理解和認知,不要盲從也不要無知。讓自己能準確意識到孩子的問題出在哪,去找誰,怎麼辦。

二、尋找專業醫生和機構,診斷很重要,這個是在你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靠譜的醫生見多識廣,判斷準確得多。被確診後,結合自己對孩子的了解,尋找合適的干預方式。

三、扶正心態。孩子是變化的,或許他的表現只是階段性的異常,或者他只是存在譜系特質,或許事情遠沒有那麼可怕。你能做的,就是好好陪伴,等他成長。真的也沒什麼大不了。

最後,共勉。


不先看看你自己有沒有問題么?很多時候都是受家長影響。如果是身體問題,直接去看醫生啊


不邀自來!看見上面的回答沒忍住。
再次看特殊教育領域老師的回答,覺得直接跳到家長自行評估篩查去了,極不妥,等家長弄明白專業問題自己孩子也就過了自己孩子需要的時間了,而且家長看了專業知識做出專業判斷極難(1利益相關且巨大;2非專業人員),要做到及早發現這個方法不可行。
~~~~~~~~~~~~~~~
利益相關說明,兒童康復領域工作多年,有管理經驗,已做免費諮詢多年(未轉診一例到自己相關利益單位),已進入相關信息服務領域工作。
~~~~~~~~~~~
回答:
1,家長提出此問題,有兩種情況,父母自己覺得自己孩子似乎和同齡小朋友不一樣、其他人覺得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這兩者有不同,前者更敏感,後者可信度更高(惡意為止不在此列)。
2,現在可以確信的是這個家庭和孩子需要一些特殊幫助(哪怕是父母過於敏感),這特彆強調這一點。但不能因此而下結論說~~~~~~(此處包含種種善意非善意、功利非功利等等意見,這些僅僅提示孩子和家庭需要一些幫助而已!)。
3,家長怎麼辦?這是本題關鍵!定期接受服務!先要明確服務,包含醫院兒童發展門診和早期醫療服務(像其他知友所說,各地提供此兩項服務的單位會不一樣,而且水平不一,整體水平不高,幾乎沒有人做定期服務,或者說一句不專業,大部分為轉行而來)、早期教育服務(如需要才會要去了解;國內處於起步階段,大多是轉崗而來),家長間組織(部分qq群提供一些服務,但也多淪為機構搜羅病人賺錢的工具)、社會服務等更加薄弱不再說。
4,把定期拉出來強調,不是說我帶孩子就那些時間點去看醫生孩子就會好,就會解決問題,而是說定期門診可以及早的發現問題(不同專業所發現問題也會不同),如有問題一般醫生會(應)明確告知。定期一般指有新情況第一時間去,不然就按六個月內1-2月一次,三歲前三個月一次,六歲前六個月一次(醫生可以也會略作調整)
5,至於如何解決及早發現的問題,這其實是另一個問題了。廢話一句簡單說明:按診斷和需要接受相應的服務。

號外:
1,國內及早發現體系不健全,且有很多私營性質單位介入(可以確定的是這一體系建設投入是巨大的,但可以節約將來政府投入的錢而且是是幾十倍的節約,所以私營單位介入、收費不高、非國外專家就要保持絕對的警惕)。
2,如果要提供幫助,需要有專業人員(題主需要可能性較小,原因是家長懷疑到確診比例很低;專業人員包含臨床醫師或心理醫生或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輔具工程師、教師、其他家長等等;社會上有一些私立機構,老闆是從公立機構出來或聘請從公立機構出來的人帶隊,因為考慮投入產出,都是在不太動腦的複製粘貼,不得不說的是很多公立機構也如此)。
3,建議自行組織社會資源幫助孩子,不要尋找一站式問題解決方案,因為目前為止國內尚無或者說剛起步。
4,關於定期門診建議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兒童康復科或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童康復科門診,普通門診看了覺得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就請他們幫你轉主任門診。可以直接說,醫生可以理解家長想法,這也是這兩家醫院的常規做法(進修醫生不在此列)。定期務必記住是定期,不是一次性可以完全確定。
5,後續問題諮詢可以聯繫小羅醫生QQ四四一五三一九八一(不定時免費諮詢,留言會在在線時間回復)。

手機回答,回去再改。


觀察、尋求權威評估


推薦閱讀:

TAG:自閉症 | 幼兒 | 干預 | 特殊教育 | 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