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毛澤東從未上過軍校,卻有超乎常人的軍事頭腦?


核心只有一點:毛澤東抓住了戰爭的本質與規律,並利用其超強的實踐能力將其熟練應用。這是軍校里教再多也不一定能學會的東西。

如果看毛選多了,就會發現老毛這個人有個習慣。無論研究什麼問題,都要從最根本開始說起。這是他從年輕就養成的習慣,引用他寫給黎錦熙的信為例。

動其心者,當具有大本之源。今日變法,俱從枝節入手,如議會、憲法、 總統、內閣、軍事、實業、教育,一切皆枝節也。枝節亦不可少,惟此等枝節,必有本源。本源未得,則此等枝節為贅疣,為不貫氣,為支離滅裂,幸則與本源略近,不幸則背道而馳。夫以與本源背道而馳者而以之為臨民制治之具,幾何不謬種流傳,陷一世一國於敗亡哉?而豈有毫末之富強幸福可言哉? 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

這段內容可以清晰的看出毛一直在尋找「本源」。那時的他還很迷惑,不知道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在哪,直到遇見了馬克思。老毛最後選擇馬克思,不是頭腦發熱,是老馬解決了他心中最大的問題:本源是什麼?自那之後,老毛就開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世界上的一切。把一切的本質與規律都給慢慢的找了出來。比如毛選開篇第一段:「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我們可以把這段話戲稱為革命第一定理。這二十六個字可以說把辛亥革命以來的絕大多數問題都解決了。辛亥革命為什麼成功?成果為什麼被竊取?孫中山為何一直失敗?共產黨為什麼組織不起大規模革命?我們怎樣才能革命成功?無數關鍵問題都可以從段話里找出答案。

這就是找出「本源」的好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變得如此簡單。老毛用這個定理推出了最關鍵的結論:革命必須聯合農民。老毛因為這個結論數次被批評,被打成少數派,也因為這個結論而成功領導了中國革命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成立了新中國。理論的先進並不是成功的所有,還需要另外一樣最重要的東西——實踐。老毛這個人實踐能力可以說是億中無一。到一個地方,做一件事,總是要把需要的方方面面都調查清楚再進行。事成以後,還要反反覆復的總結經驗教訓。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提升理論。這二者形成了一個無可阻擋的正循環,也正是在這種體系的帶領下,共產黨才超越他的一切前輩,完成了歷史使命。

革命是如此,戰爭也是如此。老毛將自己的戰爭思想體系集中體現在了兩篇文章—《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中。老毛在其中系統闡述了戰爭的本源是什麼:

戰爭,從有私有財產和有階級以來就開始了的,用以解決階級與階級、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政治集團與政治集團之間,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一種最高形式。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再以這個本源為基礎,開始闡述宏觀層面上戰爭的目的是什麼,戰爭的規律是什麼,戰爭的性質是什麼。再由大入小的闡述微觀層面上我們該如何防禦,如何反圍剿,如何撤退,如何反攻,怎樣集中兵力,怎樣打運動戰,怎樣速決戰等等以及為何要這樣做。

戰爭從來不是單純的戰爭。革命早期,許多軍官和戰士持單純的軍事觀點,認為戰爭就是打垮敵人,打贏了就一切順利。很遺憾他們未能透過戰爭的表象看到戰爭的實質,他們無法理解戰爭到底是為了什麼,到底該怎麼打。舉個例子,毛在井岡山關於軍事有兩點區別於他人的理解。第一:要持續建設根據地。第二:盡量避免非殲滅戰的戰鬥。很多人對此非常不解,打仗就打仗,建設什麼根據地啊!打跑敵人就行了,幹嘛非得要殲滅戰?我們來看看老毛是怎麼說的:

革命戰爭的激烈發展,要求我們動員群眾,立即開展經濟戰線上的運動,進行各項必要和可能的經濟建設事業。為什麼?現在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應當為著革命戰爭的勝利,首先是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⑴的戰爭的徹底勝利;為著爭取物質上的條件去保障紅軍的給養和供給;為著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由此更加激發人民群眾參加革命戰爭的積極性;為著在經濟戰線上把廣大人民群眾組織起來,並且教育他們,使戰爭得著新的群眾力量;為著從經濟建設去鞏固工人和農民的聯盟,去鞏固工農民主專政,去加強無產階級的領導。為著這一切,就需要進行經濟方面的建設工作。這是每個革命工作人員必須認識清楚的。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
「拚消耗」的主張,對於中國紅軍來說是不適時宜的。「比寶」不是龍王向龍王比,而是乞丐向龍王比,未免滑稽。對於幾乎一切都取給於敵方的紅軍,基本的方針是殲滅戰。只有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才能打破「圍剿」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給敵以殺傷,是作為給敵以殲滅的手段而採取的,否則便沒有意義。因給敵以殺傷而給我以消耗,又因給敵以殲滅而給我以補充,這樣就不但抵償了我軍的消耗,而且增加了我軍的力量。擊潰戰,對於雄厚之敵不是基本上決定勝負的東西。殲滅戰,則對任何敵人都立即起了重大的影響。對於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於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水平就是高啊!當大家還沉浸在建立根據地和打勝仗的喜悅時,老毛已經敏銳的意識到了未來的問題與危機。打仗的本質是什麼?為了革命勝利!這個目標還太遠,就說當下打仗是為了什麼?很簡單,保護根據地,保護革命火種。只是沒頭蒼蠅的到處亂打是保護不了根據地。紅軍本身力量單薄,根據地大多又是在山上或者偏僻的地方,這裡物質缺乏,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紅軍每次戰鬥後既不能得到有效休息,也不能及時補充裝備與兵員,有時甚至吃飯都是個大問題。如果只是打仗而不做建設工作,那紅軍只會越打越累,越打越少,越打越弱。弱小的紅軍能保護根據地嗎?當然不能!所以我們要建設根據地,自給自足,維持日常與損耗;所以要打殲滅戰,因為只有殲滅戰才能迅速得到大量物質繳獲和兵員補充。其他非殲滅的戰鬥只會耗損己方的力量。敵人有倉庫有兵工廠補充,紅軍拿什麼補充?

這就是老毛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得到的面對現實種種困境的解決辦法。從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邏輯清晰,從大到小,層層遞進。事實上,一切都是按照他的劇本在走。四次反圍剿後,因為疏於根據地建設,又加上軍事指揮上的失誤。五次反圍剿直接被攆出了老巢。之後由毛統領全局,這兩條被迅速執行,紅軍也才因此日益強壯。

毛透過一切現象抓住了戰爭的本質。再從這個本質探究戰爭的規律然後為己所用,針對現實制定了各種戰略與戰術。所以我們可以從毛選中多次看到毛一次次的預言戰爭的發展,並且事實一次次的證明他的正確。這樣一套體系加實踐,安有戰而不勝的道理?打個比方,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 蔣 校長(前後各空一格表示尊敬)只能從這個現象知道蘋果熟了,秋天到了。老毛卻能從這個現象想到更深的東西,什麼力量把蘋果摘下來的?這個力量是什麼?然後苦思冥想寫出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再用這裡面的定理去解釋天地萬物,並且利用這萬千世界。你說這種知識體系上的碾壓, 蔣 校長怎麼玩?更別說在革命,黨建,基層等方面老毛一次次這樣開掛的玩遊戲, 蔣 校長真的輸得不冤。遇到老毛這種千年一遇能力全方位碾壓同時代的對手,竟然還能壽終正寢,主宰一方。 蔣 校長運氣MAX。

透過表象看本質,抓住本質找規律,運用規律改變世界。這句話是老毛從馬克思那裡學會的,並且一次次在毛選里重複,也是老毛最希望中國人民學會的一點。因為老毛知道:中華民族的復興絕不能只靠一個毛澤東。每個獨立思考,自強自立,不畏艱難,積極向上的中國人才是國家強盛,民族興旺的本源。

推薦閱讀:

帽子先生:怎麼看待毛主席說的這句話:婦女能頂半邊天?

帽子先生:你認為誰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中國人?

帽子先生:看《毛澤東選集》是種怎樣的體驗?

帽子先生:《論持久戰》公開發表的那年,日方是否知道這篇文章?他們如何看待?

帽子先生:讀《毛澤東選集》需要哪些基礎知識?

帽子先生:歷史上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權謀手段?

帽子先生:什麼時候讓你體會到大學專業沒白學?

帽子先生:有哪些知識應該是常識但是很多人不知道?

帽子先生:有哪些「重壓之下無懼色」的例子?

帽子先生:你知道哪些名人鮮為人知的一面?

帽子先生:身處逆境的毛澤東是如何做的?

帽子先生:毛澤東思想在現實中有用嗎?


有些問題要和 @Lee General 商量一下。

首先老毛自己說自己不是天才那個就跟喬幫主說自己不夠高一樣,聽聽就得了,當真了就搞笑了。

遵義會議的時候凱豐攻訐老毛說「把古代的《三國演義》無條件地當作現代戰術,把古代的《孫子兵法》無條件地當作現代戰略」。後來老毛說凱豐這是高抬他了,因為遵義會議的時候他壓根連孫子兵法都沒看過,就看過三國演義。

在遵義會議這個時間點之前,老毛其實真的沒專門學過軍事思想和軍事歷史的相關著作。按照《毛澤東閱讀史略》的說法,毛澤東青年時期的閱讀面主要集中在傳統哲學、啟蒙哲學、馬哲、倫理學、政治學、文學等方面,軍事學方面他並沒有多少涉獵。

唯一確定老毛青年時期看過的軍事著作應該是《曾胡治兵語錄》。但《曾胡》其實層次很低,尤其對於戰略戰役問題的討論已經落後時代很久了,指導思想還是持重慎戰那一套,說是前拿破崙時代大概已經算是表揚了。曾國藩吹拿這個說事也就罷了,真說老毛能從《曾胡》里得到什麼不得了的東西顯然是不客觀的。

此外,老毛確定看過《讀史方輿紀要》。這本書雖然是講地理的,但是因為結合王朝興衰、兵要地誌,有很多樸素的地緣戰略要素在裡面,帶有歷史軍事地理學的特徵。後世搞中國地緣戰略理論,這本書是必讀之書。

就我個人的看法,老毛在陝北之前基本可以說是在打天賦球。這貨可是24歲就敢帶著一百多學生和警察衝去繳幾千潰兵的械的瘋子,孤身一人說降幾倍於己的土匪隊伍順便還拐了個老婆的天生冒險家。所以他同學說他「足智多謀、渾身是膽」。光有這兩條,加上毛澤東的體格,放古代混個名將就毫無困難。

除了膽略過人,老毛最難得是他的想像力、空間感、時間感、煽動性和危險嗅覺都是頂級的,而且很早就形成了一套以實事求是為核心的自成一體方法論。雖然此時他還沒把這套方法論總結出來。別人吹中國革命都是工人農民團結起來力量大,他上來就說「槍杆子裡面出政權」,中國紅色政權的存在是因為「白色政權之間的戰爭」。在28個布爾什維克看來毛澤東你這是典型革命意志不堅定。紅軍時期開會老毛長期各種開群嘲,上來一句以上全錯,下面聽我的吧啦啦吧啦。所以那時候老毛特別遭人恨。

而最能體現老毛軍事天賦的莫過於三渡赤水前的魯班場和鼓新場之爭。除了老毛,在場20多人,其中多個有「軍事家」頭銜的——包括朱德、周恩來和劉伯承——沒有一個意識到魯班場的周渾元部放著不管會有全軍被圍的危險,就老毛髮現了。後來一復盤,真打了鼓新場就完蛋了,前面會被孫渡4個旅堵住前路,後面會被周渾元堵住退過赤水河之路,薛岳部再一夾,全成餃子餡。

後來周恩來對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他每次聽到「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就會想起這一幕。從此他對老毛的軍事才能徹底五體投地。

所以說天賦這個東西屬於人比人氣死人。

到達陝北之後,老毛才正式開始學習軍事戰略。這段時間老毛分出了很多精力用於哲學和軍事學的研究。在哲學方面老毛寫了《矛盾論》和《實踐論》,這是毛思的核心部分。在軍事學方面,就像 @Lee General 所說,老毛學習了很多軍事思想和軍事歷史方面的著作,就包括克聖的書。按老毛自己的說法,他到陝北以後看了八本書,一本《孫子兵法》,一本《戰爭論》,還有魯登道夫的 《全體性戰爭論》 ,蔣百里的《國防論》,蘇聯和日本的戰略戰役、合同戰術方面的幾本教材,以及列寧對於軍事問題的一些論述。

比較有意思的是老毛看的《戰爭論》還是德文版的,為了研究《戰爭論》他還專門搞了個讀書會,和政治局其他同志一起找了個德文翻譯一邊翻譯一邊學。後來還不滿意又找機會多找了幾個版本的《戰爭論》對照著看。這個階段的學習對於老毛軍事思想的提升具有關鍵作用,我們研究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時候,把《星星之火》和《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這些早期著作和《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這兩篇延安時期以後的著作對比著看,可以非常顯著地看出克聖對於老毛的影響。

所以基本上我們可以說,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凝鍊,是在克聖思想的滋養下完成的,但其實踐部分則是毛澤東本人天才的結晶。比如老毛關於人民戰爭的論述方式就很像克聖,但是其內涵又有很大不同。老毛在《論持久戰》當中提出人民戰爭的內生動力是其進步性,這是其常年進行游擊戰和階級戰爭,廣泛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的經驗總結,也是他在人民戰爭方面超越克聖之處。

除了軍事思想和軍事歷史著作,我們也不應該忽略老毛對於蘇聯、日本的戰役戰略學教材的學習研究。老毛打仗絕不是像某些人想當然的那樣,只管提想法,具體指揮都讓朱德及各戰區指揮員去做。實際上研究解放戰爭時期中央與各戰區電報稿可以清楚地看到,老毛對於戰役進程的掌握和指導是非常細緻的,可以精確到團級單位的具體位置,其提出的意見與建議也是非常專業的。美國駐KMT顧問團那個巴達維還是哪個說共產黨能贏就是老毛沒有架美齡號不能像老蔣那樣四處插手指揮,其實老毛插手指揮比老蔣多到哪裡去了,只不過老毛是真的會打仗,老蔣是不懂裝懂。


人家就只算當圖書館管理員的時候看的書就可以碾壓你乎平均大學生閱讀量了,一群上大學天天逃課的人居然舔著臉討論人家為什麼沒受過高等教育還這麼厲害。

有的人,上不上大學是一樣的,對另一些人,上不上大學也是一樣的


好像總有人覺得毛同學沒文化啊,貼一段《毛澤東傳》。

當兵回來後,他先後在六所學校報名投考。先是看到一個警察學堂的廣告,就去報了名。但在考試之前,他又被一所肥皂製造學校的廣告所打動。這則廣告說,該校不收學費,供給膳宿,並有津貼,還說,製造肥皂對社會大有好處,可以富國利民。毛澤東改變了投考警察學堂的念頭,決定去做一個肥皂製造家,於是又付了一元錢的報名費,投考肥皂製造學校。後來,他的一個在法政學堂學習的朋友不斷地勸他進法政學堂。這所學堂在廣告上許下諾言,答應在三年內教完全部法律課程,並且保證期滿之後馬上可以當法官。毛澤東第三次付出了一元錢的報名費,報考法政學堂。毛澤東報考的第四所學校是一所商業學堂。這是受到另一位朋友勸告,說國家現在處於經濟戰爭之中,當前最需要的人才是能建設國家經濟的經濟學家。毛澤東動心了,付了報名費,參加考試並被錄取了。可是,他並沒有專心下來,還是繼續注意廣告。一則把一所公立高級業學校說得天花亂墜的廣告,促使毛澤東決定要去那裡學成一個商業專家。他寫信把這一決定告訴了父親,使父親著實高興了一場,因為父親是最理解善於經商的好處的。毛澤東報名報考的第五所學校就是這所公立高級商業學校,並在這裡學習了一個月。由於這所學校的課程大多數是用英語講授,毛澤東不懂英語,而學校也沒有用漢語教課的教師,所以他很快又退學了。
最後,毛澤東報考了湖南全省高等中學校(後改名為省立第一中學),並參加了入學考試。張榜結果,他名列第一。他進了這所學校學習。這所學校很大,學生也多。由於毛澤東愛好歷史和文學,國文老師很喜歡他,並熱心地幫助他,主動借給他《御批歷代通鑒輯覽》閱讀。但是,他並不喜歡這所學校,因為學校的課程有限,校規也非常煩瑣呆板。他讀了《御批歷代通鑒輯覽》以後,得出結論,在校學習不如自學更好。於是,毛澤東在省立第一中學學習了半年後,於1912年便退學了。
毛澤東離開省立第一中學後,寄居在長沙城新安巷的湘鄉會館,開始了定王台的自修生活。
定王台,位於長沙城東南角。相傳西漢的時候,有一個長沙定王為了懷念他死去的母親,就在這裡修築了一個土檯子,經常登台向北方的長安眺望。後來長沙的老百姓就把這個檯子叫定王台。清朝末年,這個土台已蕩然無存,在這裡蓋起了一棟兩層樓的洋房。辛亥革命後,省政當局接受一些學者的意見,利用這棟房子辦起湖南圖書館,館裡購置了不少新書。
這裡比較偏僻,周圍樹木蔥蘢,環境幽靜,是一個難得的讀書場所。毛澤東訂了一個自修計劃,每天到定王台來閱讀。無論酷暑寒冬,都持之以恆,雪雨無阻,從未間斷。每天,圖書館開門,他總是第一個進去,閉館時,又是最後一個出來,中午休息片刻,到街上買兩塊米糕作午飯。
在這裡,他廣泛涉獵18、19世紀歐洲資產階級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著作。讀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亞當·斯密的《原富》,赫胥黎的《天演論》,穆勒的《名學》,斯賓塞的《群學肄言》,孟德斯鳩的《法學》,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等。還認真研讀了一些俄、美、英、法等國的歷史、地理書籍,同時,也閱讀一些詩歌、小說、古代希臘、羅馬的故事。
在這裡,他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圖,並懷著極大的興趣研究了一番:原來世界有這樣大!在這個地圖上,中國只佔這麼小的一部分,湖南更小,湘潭縣沒標出來,韶山更沒影子了……世界既這樣大,人就一定特別多,人多問題就多……
毛澤東在定王台省圖書館的自修生活已過半年。這時,住在湘鄉會館裡的士兵和學生發生了衝突,會館被士兵佔了去,毛澤東被迫離開了這裡。也就在這前後,父親來信不贊成他自修,認為這是不務正業,並拒絕提供費用。就這樣,毛澤東結束了他後來認為是「極為有價值」的半年自修生活。

這僅僅只是他十幾歲的時候,冰山一角,去看一下這本傳記,大概就能體會到毛同學是個多有趣的人,以及他對研究各種理論知識的渴望有多麼強烈了。


1.毛澤東長期工作在軍事鬥爭的第一線

毛澤東的軍事生涯是從1911年武昌起義之後參加新軍開始的,當過半年大頭兵,從這個角度講,他至少對連隊生活有過基本的認識。然後就是1927年的秋收起義開始,毛澤東就一直在指揮打仗,雖然在1932年寧都會議剝奪指揮權到1935年遵義會議重新確定毛澤東「協助周恩來、朱德主持軍事工作」短暫脫離過軍事指揮崗位,但也始終還在參加紅軍的工作。從軍事指揮規模上講,秋收起義的時候幾千人,上井岡山前三灣改編的時候就一個團四五百人,到了贛南閩西時候發展到萬餘人,再後來瑞金中央蘇區「擴紅」擴到8.6萬人,長征之後中央紅軍6000人,從這個角度講,他是領導過軍、師、旅、團規模的部隊的。至於後來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作為人民軍隊最高統帥指揮數十萬、數百萬大軍那就更不用說了。


2.毛澤東始終用唯物辯證法指導戰爭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是什麼?就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他不同時期的軍事理論很多都基於這一根本的世界觀方法論。紅軍時期的游擊戰「十六字方針」,抗戰時期的「論持久戰」,等等都是體現。我在軍事學術期刊上發表過一遍關於《論持久戰》的文章,我就講《論持久戰》看似是一篇軍事著作,但本質是一部哲學著作。我至今無法想像,毛澤東他怎麼就能在延安的小窯洞里寫出這麼牛逼的東西來。


3.毛澤東作為一名軍事戰略家主要進行的是戰略指揮而非戰役戰術指揮

我在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41174/answer/160454664
問題中提到過,毛澤東總結當領導,就是干兩件事,一個是拿主意、一個是用幹部。他在軍事指揮工作中,主要幹得也就是這兩件事。

「拿主意」,用軍事術語講就是定下作戰決心,打不打、跟誰打,這就是毛澤東最擅長的戰略決策。全世界各國軍事條令里,在籌劃作戰的作戰準備階段,都要開一個會,就是「作戰會」,討論作戰方案計劃。但解放軍的戰鬥條令規定,要開兩個會,先開常委會,定大方向,再開作戰會,研究具體怎麼打。常委會由黨委書記主持,作戰會由軍事指揮員主持。毛澤東就是那種在常委會上定決心、拿主意的人,打不打、跟誰打、在哪兒打,這種大事他來拍板。至於怎麼打,那是軍事指揮員的事,他不管。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一次又一次的證明了他的決策絕大多數都是正確的。比如長征路上中革軍委決定攻打打穀新場,毛澤東力爭不同意打,甚至決定辭職,但中革軍委還是決定打,毛澤東半夜提著燈走了六里地去找負責軍事工作的周恩來徹夜長談,力勸周恩來放棄了作戰方案。四渡赤水的時候,紅軍疲於奔命,很多軍團指揮員不理解毛澤東的作戰方案。在轉戰陝北期間,黨中央後面跟著胡宗南的追兵,敵我數量對比達到10:1,往哪走(tao)就是毛澤東大口大口抽著煙拍板,愣是在陝北繞阿繞的,還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消滅了胡宗南1.4萬人。在遼瀋戰役中,毛澤東主張打錦州、林彪主張打長春,甚至一度矛盾很大,毛澤東賭氣說讓林彪來黨中央,自己去打錦州。這些戰例最後都證明了毛澤東的決策是正確的。

真正進行戰役指揮的,是那些戰役指揮員,毛澤東是用他們來打仗,也就是「用幹部」,比如林彪、粟裕這些優秀的戰役指揮員,這裡就不再多贅述了。


最後還要說兩點:

毛澤東確實是有極高的軍事指揮才能,但也不是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也是有失誤的時候。比如毛澤東自己承認,自己打過四次敗仗,江西蘇區、四渡赤水的一渡、攻打土城、南雄,沒有必要把毛澤東的軍事才能神化。另一點就是,隨著戰爭形態的變化,毛澤東這樣的軍事天才在普通人身上幾乎是不可複製的,毛澤東軍事思想講的是實事求是,是「物質決定意識」,光有思想沒有物質,戰勝不了強敵。


軍事才能只是毛澤東戰略思想具體到戰爭方面的體現,其實在讚歎毛澤東的軍事才能之外,我們更應該考慮為什麼他有超人的政治頭腦、非凡的戰略眼光和對事物發展的深刻洞察,這些才是毛澤東軍事才能的根基所在。

毛澤東不僅沒上過軍校,而且在領導革命戰爭的最初數年裡,他可能連正規的軍事書都沒有看過,《黨史文獻》刊發過毛澤東講述自己1935年的一段經歷:

那時我沒有事情做,走路坐在擔架上,做什麼?我看書!他抬他的擔架,我看我的書。他們又批評我,說我憑著《三國演義》和《孫子兵法》指揮打仗。其實《孫子兵法》當時我並沒有看過;《三國演義》我看過幾遍,但指揮作戰時,誰還記得什麼《三國演義》,統統忘了。我就反問他們:你們既然說我是按照《孫子兵法》指揮作戰的,想必你們一定是熟讀的了,那麼請問:《孫子兵法》一共有幾章?第一章開頭講的是什麼?他們啞口無言。原來他們也根本沒有看過!

可以看到,至少在這之前,毛澤東是連《孫子兵法》都沒有認真讀過的,而從1927年秋收起義到1934年長征這段時間,毛澤東將井岡山的千餘紅軍發展到八萬六千人,粉碎了國民黨三次軍事圍剿,那麼毛澤東的軍事才能是從哪裡來的?

1、毛澤東善於在實踐中總結經驗

在第一次反「圍剿」前的動員大會上,毛澤東曾寫了一副對聯: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總結起來就是游擊戰和「誘敵深入,各個擊破」,在之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紅軍把這兩個戰術發揮到了極致。毛澤東的這個想法可不是從哪本軍事書上看來的,而是基於現實和具體實踐總結出來的:

  1. 紅軍太弱小,不能與國民黨硬碰硬——所以要避免攻堅戰
  2. 山區地形複雜,國民黨大規模作戰的優勢發揮不出來,而且他們不了解地形——所以要誘敵深入,尋找機會;
  3. 中國很大,有足夠的周旋空間——打不贏就跑,保存實力最重要;(長征就可以看作一次超大規模的游擊戰)
  4. 紅軍在當地有很好的群眾基礎,而國民黨沒有——發動群眾拖垮敵人

這些經驗都是紅軍經歷多次失敗總結出來的,毛澤東對這些經驗進行了精闢的概括,並推廣到全軍,在之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以上四個情況在紅軍中長期存在,因此游擊戰和運動戰一直是紅軍的主要戰術,而且屢試不爽。

所以我們看到,毛澤東的軍事原則不是書上看的,也不是別人告訴他的,而是紅軍實戰經驗的總結,因此條條都是乾貨。此外毛澤東會將軍事原則總結的通俗易懂,在全黨全軍進行推廣,提高整個紅軍的軍事水平,這樣他把自己「超人的軍事頭腦」複製給了一群人。

毛澤東總結的十大軍事原則:
(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
(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廣大鄉村,後取大城市。
(3)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是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結果,往往需要反覆多次才能最後地保守或奪取之。
(4)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兩倍、三倍、四倍、有時甚至是五倍或六倍於敵之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在特殊情況下,則採用給敵以殲滅性打擊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敵正面及其一翼或兩翼,求達殲滅其一部、擊潰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軍能夠迅速轉移兵力殲擊他部敵軍。力求避免打那種得不償失的、或得失相當的消耗戰。這樣,在全體上,我們是劣勢(就數量來說),但在每一個局部上,在每一個具體戰役上,我們是絕對的優勢,這就保證了戰役的勝利。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就將在全體上轉變為優勢,直到殲滅一切敵人。
(5)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
(6)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即在短期內不休息地接連打幾仗)的作風。
(7)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同時,注重陣地攻擊戰術,奪取敵人的據點和城市。
(8)在攻城問題上,一切敵人守備薄弱的據點和城市,堅決奪取之。一切敵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備、而環境又許可加以奪取的據點和城市,相機奪取之。一切敵人守備強固的據點和城市,則等候條件成熟時然後奪取之。
(9)以俘獲敵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員,補充自己。我軍人力物力的來源,主要在前線。
(10)善於利用兩個戰役之間的間隙,休息和整訓部隊。休整的時間,一般地不要過長,儘可能不使敵人獲得喘息的時間。

你看了是不是覺得自己也會打仗了,這就是毛澤東的厲害之處,他能以非凡的洞察力從複雜的實踐中總結經驗,而且讓每個人都看懂。

2、毛澤東是把軍事鬥爭放到革命鬥爭的整體中去思考

軍事只是革命鬥爭的一個手段,毛澤東是站在整個中國革命的全局高度去思考戰爭的,他思考的不是打敗某支軍隊,而是如何摧毀敵人的有生力量。

《論持久戰》就是毛澤東在革命全局的視野下認識戰爭的最佳例證,在文中毛澤東深入分析了中國和日本的政治、經濟、社會現實和國際因素,他指出日本雖然國力強勁,武器先進,但是日本是一個小國,實力是有天花板的;而中國雖弱,但地大人多,經得起長期戰爭。他判斷日本在戰爭初期會非常強勢,難以抵擋,之後日本的力量則會迅速消耗,戰爭會進入相持階段,這個階段會持續很長時間,最後是戰略反攻階段,結果是日本必敗。

所以說一般人多是從軍事角度去思考戰爭,毛澤東卻是從政治和社會的高度去思考戰爭,我們看毛澤東的《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會發現他對中國當時的社會結構有著深入的研究,他對中國的了解是深刻的,這樣他才能對中國和日本的生死決戰進行正確的判斷,知道中國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也知道如何在戰略層面使對手變得虛弱,而這並不是單純的軍事思維所能達到的高度。例如紅軍在抗日戰爭中組織敵後戰場,建立星羅棋布的分散式抵抗力量,他們不需要每戰都打贏,甚至只需要騷擾敵人,就能把半數以上的日軍牽制在敵後,硬是把日軍的力量給消耗掉。所以如果說為什麼毛澤東比別的軍事家更出色,是因為他站的足夠高。

我們舉個反面例子,項羽就是純軍事思維的典型,在他與劉邦的戰爭中,幾乎是沒有打過敗仗的,但儘管他一直在戰役上取勝,在戰略上卻越來越艱難,他衝鋒陷陣、百戰百勝,終於把自己乾死了。

毛澤東還非常注重政治和軍事的結合,在他看來軍事問題其實還是政治問題,並指出政治路線決定軍事路線,紅軍一開始就是「帶有政治任務的軍事集團」,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必須發動廣大群眾,提出了「人民戰爭」的口號,紅軍是人民戰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們把武裝鬥爭和土地改革、根據地建設結合起來,建立工農武裝割據,將人民群眾凝聚起來,使得紅軍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敵人怎麼也消滅不了,而且越來越壯大,軍事鬥爭也變得越來越順利。所以說沒有政治路線的指導,軍事力量是難以發展起來的,對軍事力量的指揮也無從談起。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毛澤東夠在全局的高度思考戰爭,用政治路線相結合的方法指導戰爭,才能在戰爭問題上從容不迫,遊刃有餘,在與敵人的鬥爭中技高一籌。我想這大概就是他具備超人的軍事頭腦的原因。


為什麼感覺好像在說,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就賺不了大錢一樣。毛澤東沒有上過軍校,但是學習能力非常強。

十七歲棄筆從戎

毛澤東雖然沒有上過軍校但其實是當過兵的,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毛澤東投筆從戎,報名參加了湖南起義新軍,被編入第25混成協第50標第1營左隊,當一名列兵。

在新軍中他積极參加軍事訓練。這是毛澤東軍事實踐的肇始。1912年春,中華民國宣告成立,毛澤東乃退出新軍,決定繼續求學。

所以他是親身體驗過的,接觸過軍人環境。雖然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理論知識,但是他在部隊特別愛學習,大部分的錢用來買書。同時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二八面,他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就相當於現在的從基層做起,他知道沖在一線的人員是什麼樣的心理,這些在學校是學不來的,這就對將來打仗時做指揮很有幫助。還有就是他在這樣的環境下沒有了什麼理論的束縛,打起仗來更加靈活,在以後的成績中有體現。

毛主席熟讀史書

據說他讀了十七遍《資治通鑒》。

毛澤東和孟錦雲還就《資治通鑒》這部書,進行過多次問答式的對話。

毛澤東鼓勵孟錦雲讀點《資治通鑒》,讀點歷史,並要善於思考問題,不要人云亦云。

大家都知道《資治通鑒》這本書是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3年的歷史。裡面的明爭暗鬥都很狠,大部分以政治為主。毛澤東說過:中國的軍事家不一定是政治家,但傑出的政治家大多數是軍事家。

在中國,尤其是改朝換代的時候,不懂得軍事,你那個政治怎麼個搞法?政治,特別是關鍵時刻的政治,往往靠軍事實力來說話。沒有天下打天下,有了天下守天下。可見他從書中得到思想和大格局影響之深遠。

他說:「這部書我讀過17遍,每讀一遍都獲益匪淺。」可知他從該書中獲得的知識之巨大。比如說這本書對戰爭的描寫很生動。凡是重大的戰役,對戰爭的起因,戰局的分析,戰事的過程及其影響,都有詳細記載。如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等,都是傑出的例證。此處可以用歷史是驚人的相似來解釋,不管什麼戰爭,他都是通的。從書中的知識來應用到實踐中去毛主席應用的非常好。

他除了熟讀《資治通鑒》以外,還很愛看很多書,比如中國四大名著。主席真正看懂並運用了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而正好,這兩部最沒有神話色彩,講的是由亂到治的過程,最終成就的是王朝。我們中國當時也正處於很亂的環境中,當時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國共合作、合作破裂、全面抗日等一系列事情。

善於以史為鑒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毛澤東看書時非常懂得運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比如說《資質通鑒》也有它的不足和缺點。由於司馬光受時代和階級的局限,在對待農民起義問題上,其立場與觀點大有問題。它把歷代農民起義均稱為"賊"或"寇"。《水滸傳》卻是講農民起義或者說是歌頌人民群眾的鬥志。毛澤東從實際的國情出發,充分利用群眾的力量利用農民的力量,提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游擊戰」的重大策略。

游擊戰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512年的吳楚之戰中,就有游擊性質的作戰行動。唐末黃巢領導的起義,明末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起義,清朝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在農民軍處於弱小時期,大都採用出沒無常,避實擊虛,聲東擊西,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的游擊戰法,常使官軍顧此失彼、腹背受擊,疲於奔命。這種農民戰爭中的游擊戰,曾在反抗和推翻封建王朝的鬥爭中起過重要作用。

同時毛澤東精通史書,知道官員都愛踢球,他利用這一點,打造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基本原則。比如說會在兩個省的邊緣帶打,這樣兩個地方官員進行推諉,誰也不管,管的時候也不好找到,就這樣,游擊戰一點點取得成績。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他領導的五次反圍剿。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中,游擊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根據敵強己弱的特點,依託根據地堅持游擊戰,保存和發展了自己。

有沒有軍事頭腦不是通過有沒有上過軍校來決定的,只有孜孜不倦學習,並且能夠學以致用,書和實踐就是最好的學校。就這樣成就了毛澤東,可以說是高手在民間在典型的例子。


好多答主都說毛主席是戰略家,指揮戰術級別的不行。

這個邏輯肯定是有問題的。

隨便舉個例子,毛主席要規劃一場戰役。

首先要定戰略目標目的吧?

比如解放戰爭中的解放東北。

如果只說一句,東北很重要,你們去把東北拿下吧,就完了?

那再一句,你們把中國全世界無產階級都解放了吧...

戰略家就這麼容易當?

您得有計劃吧?

當時情況條件就不科普了。就按當時情況說明

首先您得把軍隊派過去吧?

好,軍隊過去有困難,組織優秀幹部先過去。沒多大區別

怎麼過去?

我不管,你飛你跑你走你爬你滾,那是下面的事。

真這樣行嗎?

戰爭是要爭分奪秒的,你要給下面制定時間限制。

比如按當時的情況,華北華中等地,集結需要多長時間?

當時條件怎麼過去,可能就是騎馬和走過去了。

按地理條件,按我軍人員的基本素質,走到東北需要多少天?

這些都是條件,限制你達成目的的因素。

再解釋一下,

東北中原平原,新疆沙漠,西藏高原行軍速度要求能一樣嗎?

美國的少爺兵,果軍壯丁,和馬拉松運動員,行軍速度能一樣嗎?

如果這些條件毛主席不了解,怎麼定時間?

張口就來?

「限你們今天準備一天,明天出發,後天都要到東北集結。」

(我不要傷亡,我只要塔山?)

你要是基層指戰員,聽到這樣命令,你會不會罵這樣的領導屁也不懂瞎指揮?

那好三天要求過份了,這是傻缺,正常人不會幹

(我舉極端例子只是為了說明問題)

那請問,在爭分奪秒的戰爭中,下達任務中,給時間時限是幾天?

不限時?黃花菜都涼了。

3天過份了,那5天是不是也過分?10天呢?15天呢?

總得有個度吧?可以在實際情況條件能達到的時限。

那麼這個度怎麼定的,怎麼來的?

這個時限內達到做到,所謂戰略才有意義。

如果到東北行軍,最快也要10天的話,

你9天就是瞎扯淡,再送人頭。對面都準備好了。

如果是30天能到,而對方只要15天,

那佔據東北的目標,就是妄想,只是美好的想法而已

所以在對方大約需要15-20天能到達,而我方10-15天能到達,

戰略目標才有實現的機會,其它往下的才有意義。

這僅僅是個行軍的小問題,還很粗略。

試想一下,如果是您組織個10萬人的徒步1000公里,

會要遇到什麼樣問題,最後會有多少問題。

如果毛主席不了解敵我雙方的條件情況,怎麼做戰略計劃?

你做的戰略計劃能不能讓人服氣?真就是簡單「將將」就完事了?

你去拿下全世界吧,有問題自己解決,「將」會不會罵你句S.B

再具體些,比如攻城拿下錦州或者是隨便哪吧,

如果我們沒有飛機大跑,只有小步槍,然後你讓拿下城池。

真要像李雲龍說的,要用牙也要啃下來了啊?

好,再退一步,就算用牙能啃下來,

那你給我準備多少個軍多少人去傷亡去啃?

你不了解牙齒的力量,是不是也不知道怎麼定計劃戰略?


扯這麼多,

簡單說,就是戰略家不是嘴炮黨,

要了解各方面條件情況,

還要有經驗,才能去掌握各種事義的這個度

最後再說做戰略的問題。

這個邏輯不能反。


現實最明顯的反例就是羅永浩鎚子公司。

他明顯就是想做戰略的,其它用嘴,用錢就能搞定

且不說他的戰略方向對不對

但是就是因為戰術的不懂不會,下面操作不下去

造成吹牛天天被打臉,準確是句句話被打臉。


所以以毛主席的能力,戰略NB,真到具體實施戰術級肯定也不會差,

不敢說就是NO.1,但條件擺這也是最優秀的那個層次的。

下限再低也低不到哪去,上限這個就不知道了

(這個級別相對運氣成份占的比例會大一點,

運氣這個不知道怎麼描述,再說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只不過他是胸懷天下,想法更大,沒往這個層面下更多的精力。

再回到主題,

各種事物都有自己的本質,都有自己的規律邏輯,落到實際應用就是經驗。

在我心裡,毛主席首先是哲學家。

而理論最後都要落到哲學(某種說法...最後是神學)。

前兩條毛具備了。

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

做為領導人我認為毛最偉大的地方,就是他的落地性和接地氣。

果軍就不說了。

就在垬高層都在迷茫之際,看看毛在幹什麼

全黨高層都在上海喝咖啡的時候再想的時候,

毛在湖南農村走家串巷


軍校能教的只是基本一些武器參數和兵種運用。

毛不用實際操作,只要了解武器及兵種運用情況就可以了

這個在軍隊就能完成。

其它的就是經驗,經驗自己不理解不體會,別人的經驗很難成為自己的。

這個更合適在軍隊學習。

再有就是這些的基本素質的運用了。

這個層次就看個人天賦境界格局了。

如同象棋,數學等等了。

而毛明顯是個絕頂天才


有些東西軍校學不來。

比如蔣介石是保定軍校炮兵科出身,典型的技術兵種,留學日本東京振武學校, 曾做為士官候補生服役日本陸軍第十三師團第十九聯隊 。可以說是既坐過課堂,又下過連隊。

如果放到1927年,誰能相信這樣資歷的職業軍人會被一個湘潭富農出身的文科生消滅掉。

再比如劉峙十幾歲入湖南陸軍小學三期,後入武昌陸軍中學三期, 清河鎮的陸軍第一預備學校 , 保定軍官學校第二期步兵科 ,還擔任過黃埔軍校戰術教官。實戰方面參加過討袁、二次革命、護國戰爭、兩次北伐、兩次東征、蔣桂戰爭、中原大戰。打敗過唐生智、傅作義,吊打過石友三,趕跑過張國燾。

如果放在1925年,誰能相信湖南省立第二師範18歲的粟裕未來會在淮海把他大卸八塊。

差不多是玄幻小說里的情節。


關於這幫人為什麼會有超人的軍事頭腦:

知乎 -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這個回答中,有兩個地方可以解答現在這個問題。

一、有關於贛州戰役的詳細描述。

二、前線周毛周王四人與項英一個月的電報衝突

我們會發現毛澤東並沒有超人的軍事頭腦,而是:「知己知彼」、「實事求是」這些話,所有人都知道,都會說,但是真正放到實踐中的人少之又少。


說說咱自己的理解。咱沒上過軍校,可能說的不全面。
毛以前,在軍校里學的軍事,是指揮軍隊(或者暴力機器)這個系統來達成目的。
軍事僅限于軍隊系統內部,學習如何指揮各個兵種協同作戰,學習後勤、情報、和作戰部隊這些子系統之間的配合。
到了老毛這裡,老毛熟讀辯證法,知道軍隊系統其實是人類社會系統的一個子系統而已。如果通過改善整個人類社會系統的生產關係,調動起社會所有成員的積極性,那力量不是軍隊這個系統可以比擬的。
在老毛這裡,可以調動根據地全部的人力物力,老人、兒童都能去自願打探情報,婦女能自願給軍隊保障後勤,只要根據地還有一個人,就能保證源源不斷的兵源;只要根據地還有一個勞動者,那吃穿用的生產供應、武器的修理改進就不會停止。士兵都學習文化知識,一個士兵走丟了就能給拉起一個游擊隊。
群眾的力量是最強的,就看誰能站在群眾這邊。
老毛要打仗,調動的是社會全體成員。
軍隊只是人類社會系統的一個零件。
老毛玩的是高維對低維、跨層級的碾壓。


現在的人啊,看了幾部諜戰劇。
就以為,間諜特務能夠在戰爭中起到多大的作用。如果能靠間諜滲透打那麼多仗。美國人造航母幹什麼?

這次我竟然讓您露臉了。深表歉意。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中共的間諜是幹什麼用的。
主要的任務是(很久之前看過的資料了,記不清楚)發展工人運動,潛伏,給當地的土匪武裝做工作最後才是,搜集情報。

實際上,縱觀世界間諜史,可以看到軍事統帥最頭痛的並不是沒有情報,而是情報太多。
對於,同一條軍事行動。前方的間諜可以給你傳回來二十條不一樣的行動方案。其中有可能是二十條都是假的,有可能有一條真的。
最頭疼的事情報分析人員並非間諜。
比如說,德國的嘉寶啊,兩邊當雙面間諜,他的工作確實清閑,因為平時愛好科幻小說,所以就在家裡編情報,而且編得奇准(實際上我覺得這跟他有一定的軍事戰略素養有關係)英國人看中了他的天賦,讓他給英國人出力。結果他從,英國人那兒領十條情報有九條都是真的,一條是假的。但是那一條是最要命的一條,結果呢?很要命不是?


毛澤東就是有再多的情報,沒有超人的分析能力是沒有用的。
再說了,轉戰陝北的時候,哪怕有一個營的國民黨軍隊走偏了正好和他們撞上了(看錯地圖啊,出去嫖啊,出去打打獵什麼的都是有可能的不是?)毛澤東他們的中央也就該團滅了。這個東西全靠情報是不可能的,難不成,走錯路還要彙報一下?

正確分析敵我態勢,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正因為毛澤東意識到了,對跟他對肝的是一支封建軍隊,而不是一支現代化軍隊,他才能這麼從容。
換句話說,如果是一個沒有接受過軍事素養訓練的人擔任了國民黨的總裁。
而另一個接受過完整軍事教育的,光頭的炮兵擔任了中共的領導人,戰局也是一樣的。

另外,實際上給人當間諜,並不是一件多丟人的事情,你分田的人讓你站在你家門口,幫他們放一下哨很難嗎?
只要是在根據地,在紅區所有的老百姓都是一雙眼睛,這才是毛澤東所依靠的,最可靠的情報網。

最後說結論,潛伏啊,風聲啊,少看!!!


父親說,他們那一輩將領基本都沒在正規軍事院校上過學,但不少上過紅軍大學,不要看不起我上的紅軍大學,有幾個老師都是世界級的。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吳起鎮,這標誌著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我父親也結束了他的被毛澤東稱為「設營司令」的生涯,被任命為紅一軍團第四師參謀長。
又回到戰鬥部隊了,我父親心裡特別高興。他和第四師一起參加了著名的直羅鎮戰役,還有翌年三月渡過黃河的東征戰役。
東征戰役以後,部隊沒有什麼仗可以打了。


黨中央決定,開辦一所全日制的紅軍大學。紅軍大學選址在保安城附近,那時也沒有什麼校舍,就決定用陝北到處可見的窯洞作為教室和學生宿舍。沒有木頭桌椅,就用石頭、磚塊搭成桌椅的形狀。黑板自然也沒有,就利用窯洞內的石灰黃土牆作為黑板。
後來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來紅軍大學採訪,生動地稱之為「不怕轟炸的高等學府」。


我父親這時也被選調到紅軍大學學習,他是在紅軍大學的一科。當時一科里的學員都是師級以上的幹部,年齡便較大,文化參差不齊。這些學員有的還帶有情緒,因為當時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進行了改編,紅三軍團併入了紅一軍團。由於指揮關係發生了變化,大批幹部不得不降職使用。
這樣原一、三軍團的幹部之間出現了一些矛盾。正是為了解決這些矛盾,中央才決定在紅軍大學裡開設一科,集中師以上幹部住校學習,以便在部隊擴充時發揮這些人的作用。
紅軍大學裡沒有專職的教師,都是軍團首長和黨中央的一些高級幹部授課。


按當代人的觀念看,也許會認為紅軍大學很簡陋,師資也很少,可是父親卻很驕傲,80年代他對我說:紅軍大學了不起,像毛主席給我們講戰略,那是世界級的大師;林彪講戰爭,要是賣門票,全世界的軍事專家都會來買。

的確,要看看當時的授課人,實在令人驚詫!
比如軍事課:戰略學由毛澤東講授;戰役學由黃埔軍校畢業的林彪講授;戰術課由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講授。
政治課:政治經濟學由凱豐、吳亮平講授;哲學由王稼祥、博古講授;中國革命由洛甫(張聞天)講授。
文化課:由革命老人、毛澤東的老師——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講授。


當然對紅軍大學的老師我父親也有他自己直觀的評價:毛主席高屋建瓴,大氣磅礴;毛澤東的戰略學緊密結合紅軍反圍剿的事例,是最有吸引力的。毛澤東說敵人發動第五次圍剿時,向中央蘇區發動了大規模的立體攻勢。敵人的目的就是尋求紅軍主力進行戰略決戰,紅軍的指揮員此時應該避免進行戰略決戰,跳出敵人的包圍圈,運動到到敵人兵力空虛的後方去,方能圖生存。


但是共產國際的顧問李德卻認為這種主張是逃跑主義、游擊主義,會斷送革命。必須「禦敵於國門之外」。這就是在戰略上犯了錯誤,於是紅軍在實踐上一再失利,數萬紅軍被優勢敵人打得潰不成軍。


林彪講課則深入淺出,一場戰役如何布陣,攻擊何時展開,首尾如何呼應,沒有一點廢話。
吳亮平講述的政治經濟學通俗易懂,本來這門課大家都不想聽,因為覺得聽不懂,但沒想聽了以後還是挺有意思的。他用生活中通俗的事例去比喻政治經濟學的深奧道理,我父親他們居然聽得津津有味。


父親還說,紅軍大學裡革命老人徐特立是學員們最尊重的一位教員,他年過六旬仍跟著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已經是一個奇蹟了。他本來可以好好享享清福的,但他仍然為了紅軍的事業兢兢業業。在紅軍大學裡,他講的新文化課程大家都特別愛聽。徐老特別注重因人施教,因為一科的學員文化程度低,有許多人連拼音都不認識。


徐老就手把手的教學員們學拼音(老式拼音法),寫字母。他從來沒有急躁的時候,總是那樣和藹可親,誨人不倦。

(本文摘自《一生緊隨毛澤東—回憶我的父親陳士榘》一書,人民出版社出版,由陳士榘將軍的兒子陳人康策劃、口述,由金汕、陳義風著)


湘潭大學《毛澤東研究》2013年卷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新發展:

靈活運用十大軍事原則,在新的歷史條件對之不斷補充、發展和修正;敢於以弱制強,號召結成國際統一戰線反對美國帝國主義;爭取中間地帶國家,團結「第三世界」國家,孤立美國、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加強中國軍隊現代化與國防建設,以人民戰爭防止敵人突襲;把握戰爭與和平的辯證關係,不怕戰爭,準備戰爭,更要和平,等等。
毛澤東無疑是20世紀最為傑出的軍事家。


他以弱小之軍抗擊強大的敵人—日本侵略軍、美國扶持下的蔣介石軍隊,最後戰而勝之;後又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打敗了以美國軍隊為主體的氣勢洶洶的聯合國軍隊,不僅保衛了朝鮮半島及東北亞的和平,也保衛了世界和平。
在一定意義上說,毛澤東軍事思想史就是一部現代中國軍事思想史。


從帶領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之後,毛澤東軍事思想就開始產生和發展。在20餘年的革命戰爭中,毛澤東軍事思想不斷豐富並達到成熟。從最初紅軍作戰的「十六字訣」,到解放戰爭時期總結的著名的「十大軍事原則」,便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發展的歷史紀錄。


毛澤東軍事思想主要包括戰爭觀、戰爭形式和戰爭主體、戰爭指導者及其戰略戰術等幾個方面。從戰爭觀看,毛澤東認為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是流血的政治;從戰爭形式和戰爭主體看,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戰爭是人民戰爭,其主體是人民軍隊;從戰爭的實行來看,毛澤東要求戰爭指導者能駕馭戰爭規律,能制定和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這三個主要方面構成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骨骼,貫穿毛澤東軍事思想發展的全部歷程,也規定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發展的不同歷史特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不僅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也改變了東西方的力量均衡。但由於它所處的環境仍不能避免戰爭,這使得指揮戰爭構成毛澤東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部分。


在國內戰場上,他要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追殲殘敵、解放全中國;在國外戰場上,他要指揮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越戰爭等。毛澤東在指揮國內、國外戰爭的過程中,對戰略戰術的所思所想,尤其是對國際政治、軍事戰略的深謀遠慮,充分顯示了這位東方大國的領袖的睿智。毛澤東在世界政治、軍事活動舞台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也令其軍事思想的發展帶有新的時代特點,有許多新的內容。


概括地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軍事思想新的發展與豐富主要有如下方面:靈活運用十大軍事原則,在新的歷史條件對之不斷補充、發展和修正;敢於以弱制強,號召結成國際統一戰線反對美國帝國主義;爭取中間地帶國家,團結「第三世界」國家,孤立美國、蘇聯兩個超級大國;推進中國軍隊近代化與國防建設,以人民戰爭防止敵人突襲;把握戰爭與和平的辯證關係,不怕戰爭,準備戰爭,更要和平,等等。


一、靈活運用十大軍事原則,在新的歷史條件對之不斷補充、發展和修正
無論是在解放全中國、追殲殘敵的國內戰場上,還是在援越抗美、抗美援朝等國外戰場上,毛澤東指揮戰爭所運用的仍然還是在中國長期的革命戰爭年代形成、在解放戰爭時期總結的十大軍事原則,主要是採用殲滅戰、運動戰等方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蔣介石政權雖然遷到台灣,但它在大陸上仍有相當多的兵力。在追殲殘敵、解放全中國的戰爭中,毛澤東指揮人民解放軍作戰時主要是打殲滅戰和運動戰。當時,國民黨軍隊已成驚弓之鳥,解放軍在殲滅敵人時往往採取大包抄方式。從指揮作戰的許多電報中可知,毛澤東及其眾多指揮員對這種作戰方式的運用已經嫻熟。

例如,1949年10月7日,毛澤東在給中南地區指揮作戰的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等人的電報中,強調對時任國民黨軍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白崇禧部的「作戰方法以各個殲滅為適宜。」11月24日,毛澤東又電林彪,可抓住時機殲滅白崇禧部十六個師。

11月27日,毛澤東在給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的電報中,提出是否能吸引更多的胡宗南部到重慶「而後聚殲之」。毛澤東在提醒部下不要輕敵的同時,更看到國民黨軍隊已是兵敗如山倒,人民解放軍作戰勢同摧枯拉朽,故他更多地採用大迂迴抄斷敵軍退路以殲滅之的方略。
在援越抗法的戰場上,十大軍事原則也盡顯威力。1


950年10月6日,毛澤東在給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副司令員、雲南軍區司令員陳賡(當時奉派越南,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協助越共中央和越南人民軍總部組織指揮抗擊法國侵略軍的邊界戰役)的電報中指出:「先集主力殲滅東溪西南被我包圍之敵,然後再看情形圍殲高平南逃之敵」。邊界戰役是越南人民軍正在同法國殖民統治者的軍隊打的一場殲滅戰,此役1950年10月12日結束後共殲法軍9個營8千人。隨之,經過奠邊府戰役這場殲滅戰,法國在越南的統治也就結束。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運用十大軍事原則更是大顯神威,不僅運動戰和殲滅戰打得成功,也體現了毛澤東一貫慎重初戰、先打弱敵的思想。1950年10月21日,毛澤東在給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的電報中指出:「此次是殲滅偽軍三幾個師爭取出國第一個勝仗,開始轉變朝鮮戰局的極好機會,如何部署,望彭、鄧精心計劃實施之。」


25日,毛澤東根據戰場的新情報和自己的判斷再次電示彭德懷、鄧華:「據說美軍戰鬥力比偽軍為弱,但第一仗似以打偽軍為主為適宜。」坐鎮北京的毛澤東並不越姐代危,對志願軍前方部隊的指揮,所提出打殲滅戰的作戰構想是隨著朝鮮戰場的形勢因時而變的。由於在朝鮮戰場的志願軍有蘇聯的軍事裝備特別是有蘇聯空軍的支援,鬥志旺盛,毛澤東更想殲滅以美軍為主力的敵人,並要志願軍作好充分準備。除了打殲滅戰,毛澤東還根據戰場的形勢及時提出圍敵打援的計劃。


1950年12月初,志願軍給敵人以殲滅性打擊後平壤解放,美軍準備從朝鮮撤退,擬停戰和談。此時,毛澤東並不因為勝利而輕視對手,而是想消滅更多的敵人。12月24日,他電告彭德懷:「目前偽軍及美軍一部在三十八度至三十七度之間站住腳跟,組成防線,對於我軍各個殲滅該敵,最為有利。」
從以上指揮作戰的電報看,毛澤東把國內解放戰爭時期的十大軍事原則靈活地運用於朝鮮戰場,彭德懷則直接指揮志願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然而,美國軍隊畢竟是用現代化武器裝備起來的世界一流軍隊,要對它實施大規模的殲滅性打擊很不容易。毛澤東清醒地看到這一點,故他不斷調整作戰方式,並且把在解放戰爭時期之初打擊用美式裝備起來的國民黨王牌軍隊的經驗加以總結和推廣。

1951年5月26日,他致電彭德懷說:「歷次戰役證明我軍實行戰略或戰役性的大遷回,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或一個整師,甚至一個整團,都難達到殲滅任務。……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軍每一個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美、英、土軍一個整營,至多兩個整營,也就夠了。……如果這樣做辦不到,則還是要求每次每軍只殲敵一個整營為適宜。」毛澤東把這種小規模殲滅戰比喻為國內解放戰爭時期曾經採用的零敲牛皮糖的戰法。


經過朝鮮戰爭後,毛澤東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反思,對十大軍事原則作出了新的解釋。1958年6月23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小組長座談會上講話時,強調十大軍事原則要發展:「十大軍事原則,是根據十年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初期的經驗,在解放戰爭進人反攻時期提出來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戰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運用十大軍事原則,取得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十大軍事原則目前還可以用,今後有許多地方還可以用。

但馬克思列寧主義不是停止的,是向前發展的,十大軍事原則也要根據今後戰爭的實際情況,加以補充和發展,有的可能要修正。」
顯然,經過新的戰爭實踐之後,毛澤東善於總結新的經驗,不斷豐富自己的軍事理論,並把新的經驗又運用於戰爭。不過,毛澤東認為十大軍事原則中的基本戰法總是管用的。
積極探求新的軍事理論在毛澤東對越南戰爭的經驗的重視和總結中也明顯可以看出來。


1966年2月,毛澤東在聽取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葉劍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楊成武彙報時,對戰略戰術作了如下反思:「誘敵深人,過去靈,過去對日本人靈,現在在越南不靈了。敵人不會輕易長驅直人,要做兩手準備。它不深人怎麼辦?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誘敵深人第一階段靈,第二階段就不靈了。」「今後誘敵深人,可能不靈。」


毛澤東更多地看到了戰場形勢的瞬息萬變,會出現許多不能預見的情況,他設想用各種戰法來保衛中國的安全。
到了1969年,毛澤東更注意立體戰爭。不過,他認為戰爭形式會隨著時代改變,會出現立體戰,但利用運動戰、殲滅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總是作戰的關鍵。

二、敢於以弱制強.號召結成國際統一戰線反對美國帝國主義
1950年以後,因美國發動朝鮮戰爭,插手台灣海峽,後又發起越南戰爭,在全世界許多地方干涉別國事務。因此,毛澤東在政治、軍事戰略上思考最多的是美國,和怎樣結成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對付美國。
從1950年代中期開始,毛澤東在與國際友人的談話中,多次談及美國的帝國主義政策和全世界許多國家都受其侵略,主張全世界人民起來打倒美國帝國主義。

毛澤東立足於社會主義陣營力量的壯大,1957年曾作出國際形勢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的判斷:帝國主義的力量在衰落。
毛澤東還從哲學上對帝國主義進行了思考。1958年12月1日,他寫了一篇《關於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是不是真老虎的問題》的專文。他主要是從事物發展的二重性來看帝國主義,這也是毛澤東聯繫實際觀察軍事形勢的方法。
毛澤東更號召全世界人民起來共同反對美國的帝國主義政策。

1960年5月,毛澤東會見非洲十二個國家及地區的社會活動家、和平人士和工會、青年、學生代表團時,在談話中提倡共同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他鼓勵非洲友人:只要團結起來就能取得勝利。
從總的戰略上看,毛澤東是藐視美帝國主義的,他認為弱小國家團結起來能戰勝帝國主義。


1970年,毛澤東在支援印度支那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國人民的抗美救國鬥爭所發表的著名的「5.20」聲明中,號召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他說:目前,在世界範圍內,正出現一個反對美帝國主義鬥爭的新高潮。「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民族解放鬥爭,北美、歐洲、大洋洲人民的革命鬥爭,都在蓬勃發展。」因此,美帝國主義看起來是個龐然大物,其實是紙老虎。毛澤東相信:「無數事實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國能夠打敗強國,小國能夠打敗大國。小國人民只要敢於起來鬥爭,敢於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國家的命運,就一定能夠戰勝大國的侵略。這是一條歷史的規律。」


三、爭取中間地帶,團結「第三世界」,孤立美國、蘇聯
在設想團結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結成統一戰線來反對美國的基礎上,1950年代前期,毛澤東又提出了中間地帶理論,這個中間地帶既包括廣大被殖民壓迫的國家,也包括英國、法國以及德國、日本等國家。
毛澤東認為,美國想控制廣大中間地帶國家。


1954年8月,毛澤東會見英國工黨訪華代表團時在談話中指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來,美國反共是把它當作個題目來做文章,以達到他們另外的目的,首先是佔據從日本到英國的這個中間地帶。美國在北美洲處在這個中間地帶的那一邊,蘇聯和中國處在這一邊。美國的目標是佔領處在這個廣大中間地帶的國家,欺負它們,控制它們的經濟,在它們的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最好使這些國家都弱下去,這包括日本、德國在內。


毛澤東想把英國等這些中間地帶國家爭取過來,脫離美國的影響。故他對英國訪華代表表明自己的立場,強調和平共處與合作。
1962年1月,毛澤東會見日本禁止原子彈氫彈協議會理事長安井郁時,亦談論了中間地帶理論及其範圍。他說:在社會主義陣營和美國以外,「都算中間地帶」。


到了1960年代中期,毛澤東在中間地帶理論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兩個「第三世界」的理論。隨著世界形勢的發展,特別是中蘇兩黨兩國之間的關係破裂,毛澤東對外政策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到了1970年代上期,毛澤東對「三個世界」的規定有新變化,並且更加清楚簡明了。1974年2月,毛澤東會見尚比亞總統卡翁達時,除了表示「希望第三世界團結起來」外,更從政治和軍事上作了這樣的劃分:「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


「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毛澤東提出中間地帶和三個世界的論點,其戰略目標很明確,在1950年代以後就是團結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起來反對美國,在1960年代後期則是既反對美國亦反對蘇聯,並且重點是反對蘇聯。
從1968年開始,毛澤東將蘇聯與美國相提並論,列為反對目標。


在1969年中蘇邊境發生軍事衝突以後,毛澤東的戰略防禦重點轉向了蘇聯。為了集中力量對付蘇聯,他採取聯美抗蘇的戰略,並在1972年歡迎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接著又同美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作為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政治家,毛澤東總不願意看到世界由美國和蘇聯來主宰。


1970年7月,他在會見法國總理府計劃和領土整治部長安德列·貝當古率領的法國政府代表團時,表達了這樣的願望:國際間的事要由大家商量解決,不能由美國、蘇聯「兩個大國來決定」。
四、加強軍隊現代化與國防建設。以人民戰爭防止敵人突襲
毛澤東非常注重推進軍隊的現代化,加強國防建設,發展尖端武器及核武器,同時實行民兵制度,搞好三線建設,並加強民防。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就有實現軍隊現代化、加強國防建設的宏願。在1950年代上期,中國增強國防主要是防範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
在推進軍隊現代化、正規化,渴望有自己製造的飛機、坦克的同時,毛澤東更想擁有核武器。1958年6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講話時提出要研製核威懾武器。他說:「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為此,毛澤東主張抓緊經濟建設和武器裝備建設。他提出全黨團結起來,全軍團結起來,為實現強軍這個目標而奮鬥。1965年1月,毛澤東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聽取國家計劃委員會第一副主任余秋里彙報制定國民經濟發展第三個五年計劃情況時說:「我們的技術要趕上和超過國際水平。管他什麼國,管他什麼彈,原子彈、氫彈,都要超過。」


此前,中國已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毛澤東的話表明了他對擁有更強大的核武器的決心。
不過,毛澤東認為與任何武器相比,人是決定的因素。因此,在實行軍隊正規化的同時,毛澤東又強調實行全民皆兵。在毛澤東的這一思想指導下,中國多年來一直實行民兵制度,這為加強國防起到了良好作用。
搞好三線建設則是毛澤東加強國防建設的另一個重要思想,這也是著眼於準備打仗。

1965年1月,毛澤東在聽取前述余秋里的彙報時說:「抓三線建設,我們把鋼鐵、國防、機械、化工、石油、鐵路基地都搞起來了,那時打起來就不怕了。」毛澤東提議:「各省都要注意搞三線建設。」與此同時,毛澤東還想到讓全國人民都有國防準備。
顯然,在整個毛澤東軍事思想中,人民戰爭的思想具有突出的地位。


毛澤東在推進中國軍隊的現代化,發展尖端武器及核武器以加強國防建設時,同時抓緊抓好三線建設,以作戰備之用。他在新的時代仍然注重人民戰爭,就是落實革命時代曾經盛行的民兵制度,加強民防,以作好實戰準備,隨時消滅外來侵略者。
五、不怕戰爭,準備戰爭。


更要和平
中國有句古話:自古知兵非好戰。這種軍事倫理在毛澤東身上有很好的體現。毛澤東儘管談戰爭,談準備打仗,談戰爭引起革命,但他更需要和平並努力爭取和平。他對戰爭的本質認識得很清楚,強調和平與戰爭是一對不可分離的社會現象。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毛澤東的主要精力放在國內的建設上,因而希望有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並藉助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來保證和平。毛澤東強調:要在國際上執行團結的方針,來保衛我們的國家,保衛社會主義,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
毛澤東同時認為社會主義國家同資本主義國家可以和平共處。這是因為大家都要和平,都要搞建設、做生意。


不過,鑒於美國的侵略行徑,毛澤東對之非常警惕。因此,毛澤東關於防止戰爭、爭取和平的號召主要是針對美國而言的。
毛澤東爭取國際和平環境,是為了中國更好地進行和平建設,而中國強大了更容易制止戰爭。


1957年10月,他在會見波蘭軍事代表團時說:「我們需要爭取和平時間,如果二十年內無戰爭,事情就好辦了,中國不僅能打游擊,而且可以進行正規戰了,也許那時候帝國主義就很難打了。」毛澤東認為整個國際形勢在變好。


但是,毛澤東同時指出戰爭的情況也要估計到。和平有可能被破壞,緩和之後又會搞緊張,搞突襲,打大戰。
在1960年代,世界更加處於動蕩不安中,中國的生存環境惡劣。但作為樂觀主義者,毛澤東即使在困難的時候也看到光明,並爭取以和平談判解決國際問題。但是,在整個1960年代,毛澤東處置國際事務的重點仍放在防止戰爭上。


1961年8月,毛澤東在會見巴西共產黨幹部參觀團和幹部學習團時這樣說:按照社會主義陣營的意見,按照各國共產黨的意見和各國勞動人民的意見,是不要戰爭的。並且現在社會主義陣營、各國共產黨和各國勞動人民的力量很大。如果帝國主義要打,就準備好。「做了準備,也許可以不打」。
毛澤東根據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強調準備戰爭、保衛和平,認為戰爭會引起革命,但他並不是唯戰爭論者和唯革命論者。


在1950年代中期,毛澤東還曾設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國家革命可以通過和平手段取得政權。
作為哲學家,毛澤東還對戰爭與和平的關係進行了哲學闡釋。

1957年1月,他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蘇聯編的《簡明哲學辭典》里說:「像戰爭與和平……等等現象不能是同一的,因為它們是根本對立和相互排斥的。」「這種說法,是根本錯誤的。」「列寧引用過克勞塞維茨的話:『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和平時期的鬥爭是政治,戰爭也是政治,但用的是特殊手段。戰爭與和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聯結,並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


毛澤東這裡把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性質說清楚了。顯然,毛澤東作為政治家把戰爭視為政治的繼續,作為軍事家更希望和平的政治。

領略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新發展,使我們能夠完整地把握毛澤東軍事思想,也使我們能夠靈活應對我國周邊環境的新變化,即在與鄰國解決領土主權之爭時,學會合理地使用武力來捍衛和平、維護國家利益。


(作者簡介:胡為雄──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勝傑──解放軍裝備學院副教授,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博士生。)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

毛澤東有遠大的志向、卓越的能力和正確的指導思想,這三點是他能領略「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內在原因。

一、遠大的志向

毛澤東外出求學,父親並不支持,幾經抗爭得來求學機會,當時就立下志向,「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的求學過程中,老師楊昌濟教授修身課,一再灌輸青年當立遠大志向。

「無志者,天才可歸於庸碌;有志者,壟畝亦可飛鴻鵠。修身應以立志為本。

自今日起,明三千年一遇之大勢,立三千年一遇之大志。以天下為己任,由此而磨礪意志,砥礪品行,努力學習,奮發圖強。以捨我其誰之大氣魄、大擔當,肩此重任以待來日。則他日改天換地,為我中華開數千年之新篇的曠古英豪,又焉知不在諸位之中!」

毛澤東救萬民於水火的遠大志向,使他不畏艱險(學運、工運、武裝鬥爭中無處不在的危險)、不耽安逸(校長、報社社長、議會議員、國民黨內高官),直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最終勝利。

二、卓越的能力

(摘自筆者舊文:身處逆境的毛澤東是如何做的?)

筆者這裡強調的是毛澤東成為中共領導人之前的成績,也就是遵義會議之前的成績。

1、創刊《湘江評論》,並任主編和主要撰稿人。

受益於師範的訓練和自身的刻苦學習,毛澤東文學功底紮實,思維深刻且有見地。《湘江評論》創刊不久就成為全省及至全國最用影響力的進步刊物之一。

2、驅張團團長

湖南省省長張敬堯,肆意搜刮民脂民膏,鎮壓進步思想,湖南人民苦不堪言。

毛澤東冒著生命危險,與張敬堯多次對抗,毛澤東成立驅張團赴京請願,向北洋政府施壓。他四處奔走呼告,形成全國型倒張輿論。

最終,在軍閥矛盾的幫助下,驅張運動取得成功。

一介文人,有如此勇武之血性與氣魄,實屬罕見。

3、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

國共第一次合作中,毛澤東以共產黨員身分加入國民革命運動。

憑自身能力,在國民黨內部亦獲得部長一職,是共產黨員在國共合作中的少數高官之一(組織部長譚平山,農民部長林祖涵,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

4、唯一公開反對陳獨秀錯誤領導的共產黨員

陳獨秀盲目依靠國民黨,在國共衝突中一次又一次妥協退讓,結果導致上萬名共產黨員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喪生(上海和湖南兩地)。

毛澤東是唯一堅定自己立場,堅決不妥協的人。

5、領導秋收起義

6、秋收起義失敗之後,毛澤東天才式的提出了「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的建軍基本原則。

這使革命紅軍有超強的紀律性和機動性,也是他們能突破蔣介石四次圍剿的重要原因。

7、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和中共總前敵委員會書記。

這標誌著,毛澤東此時(1930年)已經是中國紅色革命力量的實際領導人。

三、正確的指導思想

1,群眾路線。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國民黨走了依靠地主、依靠財閥、依靠買辦階級、依靠帝國主義援助的路線,他們就必定要為這些人的在華利益負責,動他們的利益就是革自己的命。

因此北伐戰爭勝利之後,國民黨座穩江山之後,各階級論功行賞之後,其腐敗不可避免。賣官鬻爵、假公濟私綿延不斷。蔣經國想挽救黨國經濟,受限於孔宋利益集團盤根錯結,僅70天就走鎩羽而歸。

中共依靠群眾,依靠工農無產階級,向廣大勞苦群眾負責,具有革命的堅定性和徹底性,是革命勝利的根本條件。

2,重視農民運動,農村包圍城市。

中國當時的工人階級還是少數,集中在城市中,約兩百萬人。後來的事實證明,中共就算打下城市,奪取了城市,也佔領不住,「堡壘對堡壘」的打法,必定失敗。

毛澤東指出中國無產階級的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是農民,這樣就解決了中國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軍問題。他預見到當時的民族資產階級是一個動搖的階級,在革命高漲時將要分化,其右翼將要跑到帝國主義方面去。

當黨內黨外對農民運動進行責難時,毛澤東到湖南做了三十二天的考察工作,寫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為農民運動正名,強調農民運動的重要性。

3,論持久戰

抗戰前期,包括蔣介石等國民黨內高級軍官,都有一種速勝論的妄想。日本一直謀劃速戰速決,希望攜先進的軍備武裝與抗日勢力決戰,這種速勝論思想正中日軍下懷。

毛澤東指出,中國必須堅持持久戰的抗戰思想。他在《論持久戰》中預言,中日之間的持久戰分為戰略防禦階段、相持階段、反攻階段。

「第一階段,敵之企圖是攻佔廣州、武漢、蘭州三點,並把三點聯繫起來。敵欲達此目 的,至少出五十個師團,約一百五十萬兵員,時間一年半至兩年,用費將在一百萬萬日元以上。敵人如此深入,其困難是非常之大的,其後果將不堪設想。至欲完全 佔領粵漢鐵路和西蘭公路,將經歷非常危險的戰爭,未必盡能達其企圖。但是我們的作戰計劃,應把敵人可能佔領三點甚至三點以外之某些部分地區並可能互相聯繫 起來作為一種基礎,部署持久戰,即令敵如此做,我也有應付之方。這一階段我所採取的戰爭形式,主要的是運動戰,而以游擊戰和陣地戰輔助之。陣地戰雖在此階 段之第一期,由於國民黨軍事當局的主觀錯誤把它放在主要地位,但從全階段看,仍然是輔助的。」

毛澤東思想內容廣泛,涵蓋面多,核心方面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不要除了本科出身論就是純靠天賦異稟,沒聽過社會大學嗎?新中國不是毛澤東一人打下來的,毛澤東思想也不是一個人的思想。立足於共產黨隊伍去看毛澤東,才能更好地分析得失。

擺在後人面前的是厥功甚偉,擺在那支隊伍面前的是一個個具體的情況。得益於一個個具體情況的轉機、解決,才有了軍事上的突破,基於軍事突破所做的政治宣傳,進一步鞏固並擴大了戰果。

對於共產黨隊伍而言,這些一個個具體情況,又組成了一種升級打怪式的成長之旅。

他們的慣用方略是集中兵力,避實擊虛。而國民黨政府無論黨還是政府,都有一個致命軟肋,就是派系林立凝聚力差。俄國幫助國他們改組政黨,而共產黨則直接就是個俄式政黨,組織的先進性上也不在一個層次上。

這就給共產黨分化敵人、各個擊破提供了客觀優勢。

管子曰,攻堅則瑕者堅,攻瑕則堅者瑕。堅者尚且不可恃,何況就國民政府的統治力而言,能不能算的上「堅者」都是兩說。

毛澤東講, 一國之內,在四圍白色政權的包圍中,有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紅色政權的區域長期地存在。說的就是國民黨治下的具體現實,也是共產黨搞革命工作的一個基本立足點。

這些東西不要說軍校里有沒有老師能夠教你了,即便當時的書本也未必有現成的指導供你借鑒。知識不只是一種累積,雖然現在的生活方式導致我們很容易以累積的角度看待包括知識在內的許多事物,這本身就是一種偏頗,如此看待歷史就更偏頗。

長征所完成的戰略轉移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分水嶺。

毛澤東講,這場突圍戰證明紅軍是好漢,洋人則稱其比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都有過之無不及,翻翻歷史書看看,漢尼拔、色諾芬等人的偉績,跟這種飛機大炮窮山惡水的遠程突圍相比怕也遜色吧?

長征是對隊伍的錘鍊,也是對革命者的考驗,經過這麼大的一次災難,這些劫後餘生的人們在信仰和心理上能發生多大的變化?這是幾年軍校教育能比擬的嗎?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彼時的共產黨與其說是贏在了軍事上,倒不如說贏在了政治上,理順了軍事和政治之間的關係,才能更洞明通透地把握這段歷史。

最後推薦一下我的讀書、電影公眾號:凱鵝


因為毛澤東有文化。他的很多敵人污衊他,說他讀了一肚子的中國古書,不懂外國學問,只會耍帝王權謀,可見他的敵人也是承認他的淵博的。因為他的學識淵博,所以他本身也變成了一本書,下面我們來解讀毛澤東這本書。

一、毛澤東是一本書,讀這本書不能只看封面

如何理解和評價毛澤東,是一件很複雜,且極富爭議的事。愛他的人,視之為神;恨他的人,對他極盡毀謗之能事;怕他的人,則把他變成一種禁忌。

這些模式化,臉譜化,表面化的看法和認知,都是對毛澤東的誤讀和曲解。就像看一本書一樣,很多人都只看封面,至於書裡面的內容,因為大家都沒仔細閱讀過,也只好各執一詞,眾說紛紜。

今天,讓我們心平氣和的翻開這本書,拋開世俗短見與是非成見,來讀出這本書的精髓和中心思想。

像毛澤東這樣,在精神上,思想上,行動上全方位的萬米巨人,不要說在世界歷史上很罕見,就是在中國這種盛產巨人的歷史上,也極其罕見。

在海外歷史上,拿破崙這樣勉強可以拿得出手的小巨人,湊合著可以加入到毛澤東的英雄譜中。評語大概會是這樣的:此人鬧革命一流,打仗二流,戰略三流,晚年昏招頻出,漸至不入流,最終招致失敗,淪為了階下囚。

至於被人吹捧到天上的華盛頓,毛澤東估計連評價他的興趣都沒有。真正的美國國父是路易十六,不是華盛頓。華盛頓先是當了英奸叛國,跟著法國人打英國,後來又竊取路易十六美國國父之名。這種人,哪裡配稱得上英雄,不就是個美國版的偽滿洲國溥儀。

要評價一個巨人,就得站在同樣的高度才能看到他的全貌。所以,那些來自精神侏儒們對巨人的評價,得到的也全是市井小匹夫般的鄙薄俗見。比如高華李銳之流,這種精神海拔不足三厘米的侏儒,他們關於解讀毛澤東的書,大概看到的都是毛澤東腳趾甲里的灰垢。

如果把毛澤東當成一本書,這本書內涵太深厚。不進行深入的解讀,就只能流於看看封面。沒有厚土,就不可能長出參天大樹;沒有深水,就不可能長出大魚。同樣,毛澤東之所以會成為偉人,背後孕育他的土壤和源泉又是什麼呢?

二、湖湘學派的文脈傳承與源流

有種東西,叫做文脈傳承。有種現象,叫人傑地靈。

湖湘學派,起始於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頤。中興於大思想家王夫之,最後的碩果就是毛澤東。所以說,只有文化,才是孕育出民族巨人的土壤和原動力。

明亡之後,因為噁心異族統治,王夫之隱居湖南,開創船山學派。中國的儒學最高水平和中心,從江南轉移到了湖湘。

文脈興,則人傑出。之後,湖南英傑輩出。王夫之,不僅肩負華夏道統,艱難傳道,他還是一個決絕的華夏文化捍衛者。他經常大晴天的打著一把傘,腳上穿著一雙木屐。意思是說,上不與滿清共天,下不與滿清共地。

湖湘學派,向來強調華夷之辨,在王夫之這裡,他對華夷之辨的強調,達到最高峰。後來的革命黨人鬧革命,要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王夫之的書,就是革命黨人的革命手冊、精神食糧和思想指南。

船山學派,講的是治亂興衰,經世濟民,匡扶社稷的帝王之學。他的核心主旨是經世致用。

他非常痛恨江南的那些尚清談而不致用的賤儒學派,尤其厭惡王學,也就是王陽明心學。王夫之認為,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都是亡國之學。對宋明兩度亡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王船山的思想,主要繼承自張載。張載是北宋五子里,最有大儒風範之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很多人口口相傳的話,就出自張載之口。這才是以天下為己任的真正的大儒精神。

沒有王船山,就沒有後來的曾國藩,左宗棠,魏源,譚嗣同,毛澤東,等人。

為什麼譚嗣同,毛澤東,小小年紀的時候,都好像與生俱來的具有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和抱負呢?這就是文脈和文氣的濡染熏陶所致。很難想像,一個只知道遛鳥斗蛐蛐講笑話逗悶子唱二人轉,或者在租界裡面聽夜上海的這些地方的人,他們的青少年,在很小的時候就能有這般的抱負和識見。

為什麼中國近現代史上,湖南一地是這麼的濃墨重彩,人才輩出呢?根本原因,就是先有文化策源地,接著是人才和英雄的策源地,最後才是政經策源地。文化,才是驅動歷史演進的最底層結構。

這支華夏文脈,大概的說下源流脈絡,是周敦頤開闢了這塊文化根據地,其弟子耕耘很多代人,賦予了湖湘大地以靈氣和底蘊。周敦頤影響了張載,後來張載影響了王夫之,王夫之影響了後來的譚嗣同,譚嗣同影響了楊昌濟,楊昌濟又影響了毛澤東。

以天下為己任,這種精氣神,胸襟抱負,是儒家的大儒思想,給毛澤東注入的精神力量和膽魄。使他的人生在起步的階段,就有了方向格局和高度。至於後面使用什麼工具,怎麼行事,怎麼達到目標,實現抱負,那都是術的層面了。

從周敦頤,到王夫之,再到毛澤東,這一路的文脈傳承下來,它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呢,它表明:國破,文化不亡,國亦可復;文化亡,則復無可復。

三、中國革命內憂外患,毛澤東應運而出

人類對於自身的認識,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政治正確,一類是自然正確。政治正確,是人類總喜歡在道德上把自己想像的很高尚。自然正確又表明,其實人類和動物並沒有區別,所作所為都同樣的遵循叢林法則。

不同民族之間,民族團結是政治正確的說法。而民族衝突,才是自然正確。翻開歷史書,就會發現,不同民族間從來沒有真正的團結過。不是你欺負我,就是我欺負你,不是你殺我,就是我殺你。所謂的偶爾的團結,也是拉著一個去打另一個。

華夏人是唯一在道德上比較高尚的民族。但是善待其他民族,一廂情願的求民族團結,從歷史上看,結果並不美好。曹魏收留蠻族,最終導致五胡亂華。梁武帝收留了蠻族侯景,侯景把江南變成千里白骨。漢朝收留了匈奴,匈奴部的首領劉淵滅亡了西晉。李世民收留了一堆蠻夷,招致安史之亂,長期的戰亂導致中國人口損失了將近一半。李成梁父子養寇自重,最終導致滿清入關。

唯一看出來了民族問題本質的中國皇帝是朱元璋。他做了一個偉大的實驗,禁止蠻族族內通婚,把幾十種琳琅滿目的色目人,雜交出來了一個新族群:漢穆。如果不是朱元璋類似於孟德爾雜交小豌豆一樣的偉大實驗,拖到清朝,色目人尾大不掉,漢族人根本不是色目人的對手,中華也會變成東亞斯坦,到了那個地步,怕是華夏人連人口這種民族復興的物質力量都沒了。

既然不同民族間的文明衝突,才是地球上的自然正確,那麼在中國積貧積弱的時候,按照叢林法則來說,強大的民族欺負和屠戮中國人,這也論證了人類是一種動物,只遵循叢林法則的道理。我們在電視里經常看《動物世界》這樣的節目,其實人類文明史,也是動物世界。

要描述這種永恆的鬥爭,為了簡化敘述的線索,在地球這個叢林舞台上,我們可以把《人類世界》里分出來四大群體和力量:黃棕白黑。由於黑人除了摩爾人殖民西班牙那一段小插曲之外,從未登上過《人類世界》大舞台,所以人類的文明,主角就是黃白棕。

棕色人種,匈奴,柔然,鮮卑,契丹,女真,蒙滿,日本,一度十分強大,不僅數度打敗了華夏人,連很多西方的白人民族也被他們壓迫為奴隸。所以中國的革命,從民族復興的角度看,就是推翻舊棕人的統治,抵抗新興的棕人力量日本的殖民侵略。

白人聯合華夏人,擊垮了棕人文明,日本就是棕人文明的絕唱。在地球這個舞台上,以後可能再也看不到強大得可以統治地球的棕人國家了,他們這次算是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西方人,中國人認為,從匈奴到日本的這些民族,都是黃種人,實際上從分子人類學來看他們並不是黃種人,他們只是混入了大量華夏人血統的棕種人。而中國國內的大多數被人為識別和憑空發明出來的「少數民族」,他們也根本不是什麼少數民族,他們都是華夏人。

中國革命的接力賽,推翻舊棕人勢力滿族的統治,由孫文袁世凱聯袂完成。戰勝新棕人勢力日本的侵略,由國共兩黨和白人聯手,一起完成。

白人之間,並不團結,他們主要可以分為德意志,盎撒,斯拉夫三支力量,而且每一支力量都想獨吞世界。在擊敗最後一支棕人力量日本人的同時,德意志民族也被盎撒和斯拉夫聯手打敗。那麼《人類世界》的大叢林里,還剩下三支力量,盎撒,斯拉夫,華夏。

中國革命的接力棒,交到了毛澤東的手裡。棕人已經徹底出局了,白人當然希望接下來華夏人也被從地球大舞台踢出去。盎撒和斯拉夫的如意盤算是,把華夏踢出局,然後他們倆再扳手腕一決雌雄。

毛澤東接到的革命任務是,保留住華夏人的主角資格。要完成這個異常艱難的任務,第一步要快速的統一中國,把全體華夏人團結並組織起來,凝聚出最大化的力量。第二步,在盎撒和斯拉夫之間,幫一個打一個,以迂迴周旋兩強之間來立足生存。第三步,快速建立工業體系,實現國防自主,要擁有核武器。

中國革命這場接力賽,跑到毛澤東這最後一棒,幾乎是全力加速衝刺。如果不是這一棒跑的漂亮,追回了很多差距,華夏人應該會像步棕人的後塵,徹底的告別人類歷史大舞台。這本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結果被毛澤東完成了。

中國的內憂,是社會組織破碎化,階層分化,各大勢力條塊分割,不團結,無法形成強大的合力。毛澤東解決了這件事。

中國的外患,是孫文袁世凱剛趕跑一幫棕人殖民者,又來一幫棕人侵略者,所以要抗戰。抗戰結束後,白人又試圖殖民中國,還得接著跟白人斗。外患的問題,毛澤東也解決了。華夏人真正站起來的標誌,不是統一全國,而是朝鮮戰爭。

寫到這裡,估計很多人已經按耐不住的要痛斥一番了:你這樣的思想,全是民族主義,全是種族主義,全是法西斯,納粹,希特勒。這種痛心疾首,就是政治正確式的愚蠢在作祟。孔子說,夷狄之有君,不如華夏之亡也。難道孔子也是納粹嗎?朱元璋,王夫之,孫文也是納粹嗎?

把一個人以其民族的命運和利益為出發點這種自然正確的事,污名化為民族主義,然後再等於納粹,這是白人對華夏人的文化侵略和文化鎮壓。一個人如果放棄民族立場,屁股坐在別人那邊,嘴巴為蠻夷說話,這種人以前叫漢奸,現在叫世界公民,所謂世界公民,不是就是挾洋自重罷了。

這些人,以它們心智之低下,大概分不清對民族昌盛的自然追求,和以屠殺清洗其他民族為目標的法西斯之間的區別。

崇信自然正確的人,一般能活的久一些,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誰,自己的同胞是誰,在危難的時刻,和誰才能凝聚成偉大的力量。崇信政治正確的人,往往下場並不好,因為太蠢了。所謂,親疏不辨,德之悖也。政治正確這種東西,就像弱智專用藥,誰信誰傻。

前面講的是民族革命的線索,另一條線索是全球性無產階級革命的線索。馬克思是為了歐洲革命應運而生。列寧在俄國兌現了馬克思的預言,並繼續預言世界革命的到來。實際上,無論是馬克思關於歐洲革命的理論,和列寧關於俄國革命的理論,都不適用中國民族革命的現實。

毛澤東思想,與其說是把馬克思主義本土化,不如說是借著列寧斯大林推行世界革命的東風,完成了中國人的民族革命。

四、打天下與治天下,道儒法三家集於一身

照本宣科的按照馬列,斯大林以及托洛斯基教條鬧革命,陳獨秀,李立三,瞿秋白,王明們都失敗了。而毛澤東卻成功了,毛澤東和之前的這些領導人,本質的區別在哪裡呢?這些馬列教條,是王明們的全部內容,卻只是毛澤東這本書的封面,這就是本質的區別。

翻開毛澤東這本書,會發現,他的精髓和光芒,並非來自於西方人,而是來自於中國的先聖。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些閃閃發光的毛澤東思想,是怎麼來的呢?這些觀點,可以看做是毛澤東的知行觀。而毛澤東的知行觀,和王夫之的知行觀,幾乎同出一轍。

王夫之認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這句話翻譯成現在人容易理解的通俗的說法,就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真理不能指導實踐,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有了這樣的知行觀,才能根據中國具體現實,來完成中國的民族革命問題。做任何事,如果方向錯了,就會越努力越犯錯。根據中國是農業國的基本現實,毛澤東又提出農民包圍城市,群眾運動,游擊戰,等偉大的戰略戰術思想。

建國之後沒多久,毛澤東主動提出並退居國家建設的二線。國家建設的一線都交給了劉周鄧等人。毛澤東的這個做法,正是符應了老子的思想: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國共合作破裂,毛澤東帶著500桿槍和他的農民講習所起步,這500桿槍,便是毛澤東走向武裝革命的第一桶金。從秋收起義,到井岡山根據地,到長征,紅軍會師,再到後面的抗戰和解放戰爭。毛澤東的軍事思想的光芒展現的淋漓盡致,究其根本來說,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是避實擊虛,出奇制勝。這正是道家思想在軍事上的運用。

為什麼蔣介石自詡為中國簡配版拿破崙,但是打仗卻一塌糊塗呢。因為蔣介石根本不通道家文化。用跟日本人學的那種避虛就實的傻瓜軍事思想,和比自己強大數倍的日本人硬碰硬,打不贏是很顯然的事。

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公僕。這符應的是道德經中「外其身而身存,後其身而身先。」的思想。

毛澤東提出,治國就是治吏。在依法治國這一點上,毛澤東抑儒揚法,他是管仲、商鞅和韓非的學生。

同時,毛澤東又說「六億神州盡堯舜」,人皆堯舜,天下大同,這不正是儒家最高的思想嗎。道儒法三家思想,在毛澤東身上,運用的各行其道,並行不悖。這是極其高超的境界。

橫掃會道門,文革滅佛,消滅黃賭毒,滌盪一切文化糟粕,這正是王夫之的思想的體現。

經濟建設出了問題,不是推卸責任,責怪實際執行的人,而是把責任攬過來自己一個人扛,這是受國之垢。這正是「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道家思想的體現。

在革命時期,王明他們,差在哪裡呢,失敗在哪裡呢。根本上,還是在於沒文化。在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差在哪裡呢,失敗在哪裡呢,根本上,也是在於沒文化。那些帝國主義紙老虎們為什麼也怕他呢,因為在他們眼裡,毛澤東深不可測。

五、無盡的毀謗與誤解

像毛澤東這樣道儒法三家集於一身,而又並行不悖的人,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這就導致了,他的對手,無法和他相匹敵,他的同志,也無法理解他。因為只有高度相當的人,才能互相理解。

這樣就導致了,因為沒人真正的能夠理解他,所以就必然造成了許多的誤解。在生前,伴隨著無數的誤解,在他死後,也同樣伴隨著無數的誤解。

他的高度太高了,太過於偉岸,所以他生前孤獨,死後孤獨。

有人說他弄權,把整個官僚體系弄的人人自危。毛澤東看了十七遍《資治通鑒》,他當然知道天下治亂興衰之道。中國歷史上之所以發生那麼多次外戚專權,宦官專權,軍頭專權,文官專權,士族門閥專權,豪強專權的事,就在於幾大政治體系出現了失衡。

只有各方力量,互相制衡才能出現平衡,只有平衡了,國家的政治體系,才能穩固。反面教材是崇禎殺了魏忠賢,明朝馬上就亡了。沒了魏忠賢,誰來制衡那些嘴賤無腦的東林黨呢。

毛澤東做這一切,都是為了整個政治系統的穩固和可持續,都是為了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而不是為了權力本身,更不是為了自己弄權的快感。

很多知識分子說毛澤東是馬上皇帝,不是文人,所以瞧不起知識分子。實際上,毛澤東才是民國共和國兩朝最有文化的人。這世界上,閱讀量能超過毛澤東的人,應該沒有幾個。那些讀了幾本外國書,就言必稱古希臘羅馬的小知識分子,在毛澤東看來,簡直百無一用。毛澤東並不是歧視知識本身,而是歧視裝著滿腦子知識,但卻沒思想沒頭腦沒胸懷的廢物。

還有人說,毛澤東殺伐太多,所以連累了自己的家人。並且指責毛澤東建國後犯過錯誤,所以死後被人唾罵。毛澤東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的奉獻給了國家和民族,他生前受國之不祥,全家多人罹難,死後又受天下之垢,任人唾罵。他不僅把活著的一生都獻給了國家,連死後也一併獻給了國家。

還有人說,毛澤東好鬥好戰。毛澤東真的好鬥嗎,他只是見不得老百姓受苦,見不得中國人受欺負。為了不讓老百姓再受苦,他要打倒國內的一切壓迫老百姓的反動派。為了不讓外國人再欺負中國人,他要打倒一切帝國主義者。

毛澤東締造的共和國,和他締造的解放軍,對外戰爭,無一敗例,這在中國歷史上,又有哪個朝代可以與之相比呢。毛澤東的軍隊戰無不勝的根本秘密在哪裡呢?在於他是為了保護老百姓而戰,《道德經》云: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慈是什麼呢,就是對待老百姓,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無論是動物和人類,在保護幼崽的時候,都會爆發出無窮的能量。這就是慈的力量。對待老百姓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充滿慈愛又奮不顧身,中國歷史上,又有幾個帝王可以做到呢?

很多庸俗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們指責,說毛澤東不懂經濟,說他只能打天下不能治天下。說的好像,毛以後的天下就治理的很好一樣。要理解毛澤東的經濟戰略,必須得理解毛澤東的高度,他的一生,都是在加速衝刺狀態。他為什麼那麼看重全球革命,因為他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這個民族把下一棒也給跑了。不多跑幾圈,萬一下一棒又出狀況怎麼辦呢?

知我者謂我何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誰能懂毛澤東內心裡巨大的憂患嗎?

如果以世界革命作為國家命運的博弈點,那麼大躍進就是水到渠成的決策。因為中國太弱,物質力量上不足以支撐世界革命這樣的事業,所以必須得多快好省。與其說經濟建設的失敗,不如說是以中國之貧弱,承擔世界革命之大任,是明知不可而為之。

世界革命徹底失敗後,毛澤東又喊來美國人談判。他知道,接他後面一棒的人不是美國人的對手,所以他得提前把世界革命的戰略,切換到對外開放戰略。

還有人說,說毛澤東不仁,請問毛澤東迫害過老百姓嗎?他折騰那些剛剛過幾天好日子就得意忘形的人,是為了讓他們記得,中國還有那麼多受苦受難的老百姓,還沒有過上好日子。

還有人說,毛澤東破壞了傳統文化,摧毀了中國人的道德觀。說的好像毛澤東之後的社會,很有文化,很有道德一樣。毛澤東摧毀和滌盪的,恰恰是清朝以來,各種幾千年未有的異端邪說。反觀下現在的台灣,看看他們的「傳統文化」就知道了,除了糟粕,還是糟粕,各種臭不可聞的已經深度發酵的糟粕。

如果毛澤東真的仇視傳統文化,又怎麼可能在博物館剛建好,就馬上把王夫之的手稿捐獻給博物館呢。

六、這場接力賽還沒有結束

真正的傳統文化是什麼呢?宋元明清四朝,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已經被王夫之批倒。而民國一朝,所謂的滿街跑的民國大師,不過就是劃拉了一堆清朝異端邪說,新瓶裝舊酒,弄出來個國學和新儒學。

民國大師,就是一群泔水文化大師。新儒家,就是一群喪心病狂的佛棍。西學東漸的學院派知識分子,就是一群數典忘祖挾洋自重的二洋鬼子。這樣的文化能稱得上是傳統文化嗎?

如果把這樣的文化,稱之為傳統文化,恐怕黃帝不答應,老莊不答應,孔孟不答應。王夫之也不會答應,而且王夫之還說會說,這些滿腦子泔水的人禽獸不如。

真正的傳統文化,不是教人奉妖事鬼,不是教人做奴隸,不是教人做聽話的乖寶寶,而是教人做志士仁人,做正人君子,做大丈夫。一步步進階,最後通天徹地,超凡入聖,成為王夫之和毛澤東這樣的人。

為什麼毛澤東可以集道儒法三家為一身呢,因為道儒法三家,講的都是同一件事:內聖外王。在毛澤東身上,他近乎完美的體現了什麼是內聖外王。

如果黃帝,老莊,孔孟,荀子,管仲,商鞅,韓非,王夫之復活,這些身懷帝王之術絕學的聖人們,看到中國出了毛澤東這樣的巨人,想必他們也會發出由衷的讚歎。內聖外王,就是毛澤東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和精髓。

民族復興,是一場接力賽。這場接力賽,現在還沒有結束。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最根本的驅動力,孫文,毛澤東,這些人,在王夫之的感召下,以天下為己任,完成了中國革命。

接下來呢,很多人迷失了,因為我們的文化土壤崩壞了。很多人忘記了王夫之,忘記了毛澤東,剛過上幾十年太平日子,就忘記了當年民族革命的初心和抱負。

如果一個民族,失去了他的文化,那麼這個民族就會忘記自己是誰。一個民族連自己是誰都忘記了,他就會在別的民族的文化里尋找自我認同。毛澤東喊美國人來談判搞開放,可不是為了讓中國人都變成精神上的美國人。

毛澤東與美國人謀和,為中國人帶來了幾十年的太平日子。在這幾十年的太平日子裡,一直困擾著毛澤東的經濟貧弱,中國在經濟上的短板,終於在接下來的幾棒里,追了上來。經濟追上來了之後,然後呢?然後很多人就忘記了自己在參加的是一場殘酷的接力賽。

經濟上成功了,文化上卻粗鄙了。在這個五千年未見之粗鄙的年代,當我們談論毛澤東的時候,我們只是談論他的封面嗎?我們只是在談論作為臉譜的毛澤東嗎?我們真的仔細閱讀這本書了嗎?

在這個五千年未見之粗鄙的年代,我們還記得我們是誰嗎?我們還記得我們從哪裡出發的嗎,我們還記得我們要去哪裡嗎?我們能理解王夫之的孤憤嗎,我們能理解毛澤東的孤獨和憂患嗎,我們能理解中國革命嗎,我們能理解世界革命嗎,如果我們理解了這一切,才能理解什麼是華夏,什麼是民族復興。

內容來自至道學宮 毛澤東,被誤解的巨人 - 至道學宮


魯迅沒有上過文學系,為什麼成了一代文豪

瓊瑤沒有上過文學系電影系,為什麼成了名編劇

鄧麗君沒上過聲樂系,為什麼成了名歌手

因為文科沒有民科一說,管你是不是科班出身,市場決定一切,效果決定一切,你的作品經受市場或戰場的檢驗,就會成為大家,否則,你就是歷史洪流中的一顆骷髏。

如果毛的理論經不住戰場的檢驗,你今天也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了。


主要原因還是毛能分清戰略部署和戰術指揮之間的關係,從不直接指揮排長。


軍校學的是戰術,毛澤東研究的是戰略。

當然,軍校裡面也會學一些戰略,但再大的戰略,相對於毛澤東研究的戰略,也只能稱得上是戰術。

為什麼?因為這種戰略沒人教的了,只能靠自學。

戰術靠天賦,也靠經驗積累,但戰略主要靠天賦,靠好的哲學理論和分析工具。

毛澤東的天賦不用說。

在哲學理論和分析工具這一塊,人生的前二三十年,毛澤東基本上都在研究這個。

有的人上了幾年軍校,接觸了一點戰略,有的人已經研究了二三十年戰略。

蔣和毛拼的是是什麼?拼的是戰略,不是戰術。

假如你讓蔣和毛拔槍對射,那毛可能搞不過蔣,

沒辦法,沒學過,這就是不上軍校的壞處。

但關鍵他們比的不是拔槍對射,比的是對兩個龐大政治軍事集團的指揮。

蔣就懵逼了,特么的沒教過啊!毛呢?研究了二三十年了。

你以為毛讀《資治通鑒》,讀史書,是閑著沒事幹啊?

一個既無過人天賦、又無長期用心研究、又無名師指點的傢伙,和一個天賦過人、有歷史上無數名師指點、又潛心研究了二三十年的傢伙,有得比嗎?

沒辦法打!太慘了!

違反競技規則!

不能看!

太欺負人!

————————————————————————

知乎專欄: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有些技巧,只被少數人掌握,從未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新浪微博:秘傳心理學 Sina Visitor System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秘傳哲學」

秘傳哲學、心理學,為你解讀世界的元規則


無他,唯手熟爾。
他是一個用腳步丈量過千山萬水、遍看南北風土人情的人,是當時中國農村情況調查的第一人,且有四年師範和瘋狂看書的好底子,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都做了,對中國的戰場環境很熟悉。辛亥時當過半年大頭兵,組織過湖南驅張運動,帶著兩三百學生警察繳了十倍潰兵的械,當過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長,秋收起義後在軍中十年,從單兵訓練到數萬人的組織、指揮都經歷過。就算開始不會也有人教啊,秋收起義確實失敗了,但很快就跟滇軍老將朱德共事,一起創建了中央蘇區,根本不缺軍事素養。這樣的寶貴經歷是軍校生能獲得的?

所以毛澤東給人的錯覺是沒有經過系統的軍事訓練天生就會打仗,但實際上是因為他鬧革命太早,是中央蘇區和紅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很早就站在了高級領導崗位上,這時他豐富的政史地理知識和對中國農村社會的了解恰好成了對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們和國民黨黃埔生們的大優勢,從此一路主角光環,把早期在基層鬧革命的經歷都給掩蓋了。而他早期的基本軍事鍛煉並不比速成班式的軍校生差多少。

何況他也不需要太關注具體戰術上的事情,手下都是跟他一起走過千山萬水劫後餘生的百戰精兵,他評價長征後每個戰士都能當班長可不是吹牛,太原會戰後八路一年擴大好幾倍就是明證。全軍上下一起歷練,相互了解,比__委座__滿天飛地現場指揮各個軍頭還要有效。這樣的寶貴經歷又是軍校生能獲得的?


因為他開掛了啊。
想想看,天下大亂,幾十個軍閥混戰不休,直到有一個人站了出來,名義上統一了全國。再然後又抵抗住了一次差點亡國滅種的戰爭。
這樣的履歷放到中國歷史上差不多算是top10的帝王了吧?至少在當時的4億人中,這應該是最牛的一個了。
可即便是這麼牛逼的人,在毛面前也不過是菜雞一般,被全方位的碾壓。
就好比玩遊戲,你在一個4億人的伺服器裡面衝到了戰力排行榜第一,天下無敵。
結果被一個新號一刀秒了。
這不是開掛是什麼?


推薦閱讀:

《西遊記》怎麼接後續?
布魯諾是因為支持日心說捍衛科學而死的嗎?
以前歐洲貴族以得肺結核為榮嗎?
好書推薦?
清朝是否出過昏君?清朝是否因「氣數已盡」而亡?

TAG:歷史 | 政治 | 軍事 | 戰爭 | 毛澤東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