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發燒友大概是怎樣的一類人?
我感覺耳機發燒友不僅僅是只為電子產品而發燒,他們處於怎樣一個文化階層?為怎樣一種文化發燒?一般是怎樣性格?說說你身邊的耳機發燒友還有哪些愛好?
看到一女生戴耳機,首先看的是耳機的LOGO猜型號而不是女生的身材顏值
以自己為例吧:曾經燒過一段時間頭戴,現已退燒,總共大概4年。算半個音樂愛好者,喜歡聽古典和爵士,發瘋的時候偶爾聽搖滾。
起因其實很簡單。剛開始是因為大學跟其他三個哥們兒擠在一間宿舍里,大家平時吵吵鬧鬧相當歡樂,但都不願干擾別人生活。畢竟誰都不希望在看書的時候耳邊傳來的holy shit或德瑪西亞,或者是寫(mēng)高數大物理力材力作業時被眾神曲輪番洗腦。所以宿舍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打遊戲聽神曲看電影什麼的能帶耳機盡量帶,晚上過了11點必須熄燈帶耳機。因此耳機成了大家標配。當然我也有個50塊大洋的碩美科,當時感覺還是滿酷炫的。
有次因為撐壞了線,我的50塊大洋有一邊兒不響了,於是找到某壕哥的借到了一款ad2kx,直接上電腦發現果然比我的50塊大洋要NB多了,拿著渣畫質的TP看電影竟然有了電影院的音場。後來試了壕的其他耳機和耳放來聽音樂,簡直打開了新世界。
作為德粉一枚,耳機當然只燒森海和拜亞兩家的,dt660,990, T70p,T1,hd650和木饅頭。耳放用過索尼錄音筆,也有在某寶上買的沒牌子的,不過最後還是剁手買了a1。
當時在宿舍裡頭疼一件事兒是班裡這群傻逼們用剛吃完煎餅果子臭豆腐烤冷麵臟手來找我借(qiǎng)耳機,然後直接插電腦開始擼啊擼 dota CF,甚至一屌絲哥們兒拿去觀賞某國動作片,據說配該國鐵家女毒效果最好(此爺當年真是污到寫不下去。。。)當時跟另一位燒耳機的哥們兒打趣說這些都是朕的三宮六院,想借的話拿自家女票來換,讓哥也體驗一把策馬奔騰的感覺(&>_&<) ~~~~。
表示從不出街裝逼,首先是這兩家的耳機一個比一個丑,帶出去自己都嫌丟人。另外推動巨大也帶不出去。其次不願意燒耳塞,帶手機在外邊走來走去不追求啥音質效果,一條小白一條cks99i足矣。
後來畢業了,弟兄們離校前夕喝個伶仃大醉,傻逼兮兮的哭天搶地,但終歸還是得各奔東西,我也一個人滾到了德國。剛來的時候因為行李超重所以一個耳機也沒帶,機場免稅店看到了bose的降噪於是入手了qc20。上飛機後才慶幸這耳機救了我一命,旁邊一熊爹熊媽帶倆熊孩子吵吵鬧鬧完全別人側目我完全不受影響。
在德國自己一人住一個比當年宿舍大兩倍的房子,房東是一對中年德國夫婦,倆人一直吃素而且不要孩子。這對兒工作狂平時一直早出晚歸,假期就出去旅遊,所以基本上整個家裡面也就我跟他家一隻金毛。
平時出門依舊是小白或者cks99i,街上亂糟糟的反正不講究音質。飛機或火車上的話用降噪,平時不帶bose是因為怕被這群開車飛快的老德撞死,當然絕大部分老德還是會讓行人的。
出國後一年後果斷退燒。原因也很簡單,沒有了舍友,在家怎麼折騰都無所謂了。感覺家裡靜得出奇,於是買了對二手的音響。白天在家裡放搖滾把天花板轟下來都沒人管,但總覺得空空的還是少了點什麼。不會有人在晚上從樓下幫忙帶夜宵上來,也不會有人用臟手來搶你耳機去打遊戲看某國愛情動作片,更沒必要晚上11點熄燈帶耳機了。
以後也不再有了。
傻逼們都他媽在哪逍遙呢,老子想死你們了
===================================================================
胡亂翻東西竟然看到了這個,UC震驚體也是把我雷了個瞠目結舌外焦里嫩 話說隨便抄別人的東西是不好滴,嗯嗯,發現這網是B家的,果然很百度
攝影愛好者可能花幾千幾萬買鏡頭;遊戲玩家會在視頻遊戲上投入;有天文愛好者會買昂貴的望遠鏡;有人會收集自己喜歡的歌手CD唱片不同發行版本(儘管內容沒區別);還有手辦收集者、打火機收集者。。。。誰沒個看似不理性和錢過不去的愛好或怪癖啊?
-
在我們這群人的價值觀里,那些幾千上萬的耳機物有所值,能帶來聽感的提升或每款耳機有不同的聽覺風味。況且,耳機發燒並不算特別燒錢,相比其他一些愛好者-如音響愛好者、攝影控比燒錢程度差遠了。所以耳機發燒友也沒什麼特殊的,很多人從階級上講都是普通人。
-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花了幾千元買了塊手錶,沒人會吃驚(雖然幾千元的手錶顯然談不上是名表也未必能保值。且手錶的功能很容易被替代,除了顯示品味和經濟能力沒多少用處)。買好表名包的行為社會大眾很認可,但是為何買好耳機會被人認為敗家呢?說到底還是耳機行業相比手錶和服飾類行業,忽悠大眾能力不夠,沒得到社會主流消費觀的認可。
分析性格這些還是算了,我大概給你描述一下我認識的高燒友吧。
首先要說說耳機的發燒(包括耳燒周邊的),大概分幾個類型:
1、跟風腦放流(初級燒友大概都屬於這一類,看軟文和評測來YY腦放)
2、器材AB流(絕大多數燒友習慣的套路)
3、技術流(diyer,自己動手製作從音源到耳機的所有東西)
4、音樂流(音樂發燒友、唱片發燒,耳機和器材更多作為輔助工具)
5、現場流(從事音樂工作,或者以高質量的現場感受來印證HIFI)
6、以上某幾種複合
比如我的良師益友「東東」兄,就是器材流(過手耳機無數)、技術流(音響工程師)、音樂流(音樂發燒友)和現場流(十多歲就聽過karajan的現場)的複合型。但是「東東」兄這樣二三十年如一日執著地「全面高燒」的例子即便在整個毒壇也是絕無僅有的。
下面一段是08年和耳放diyer 「sfblab」到他家去小聚寫的:
(需要說明的是,下面這些配圖中器材90%以上都是他的,有些圖是後來去的時候拍的,只是他耳燒過程的冰山一角)
談到標準主要是涉及到器材比較,就如上圖那樣一摞耳放放在你面前,或者那一床的耳機擺在面前,你怎麼才能比較出哪個才是你喜歡的聲音呢?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比較,但是比較總得有個標準,正如pkshan老兄在回帖中說的,如果以650作為平衡標準,KK都是不平衡的,反之亦然。兩個器材尚且如此,何況一堆器材擺在面前?
器材AB又可以細化成很多種類型:
不同耳機之間的AB
放大器之間的AB
相同耳機不同耳機線和新舊程度的AB(包括煲雞與否)
音源(可以細化成解碼和轉盤)的AB
線材的AB(以上是HD800的六條升級線的AB)
而據我們小聚三人的揣測(希望不是真的),大家壇有為數不少的一批燒友兄弟都是以A來作為標準來比較B。而那個A可能就是你接觸最早或者接觸時間最長的器材。當你形成了聽音習慣,把你聽到的聲音作為標準,那麼除非你聽到的另一個聲音全方面超過目前這個聲音,否則很難對比出個所以然來。小弟就有這個毛病,聽完KK,別的基本上不入耳了,呵呵。結果就是直接退燒……其實這種傾向幾乎每個燒友都不能避免,或多或少而已。這就要求我們有一個有效的途徑,逐漸接近正確的標準。如果總是A vs
B或者看看別人的評測,很難形成自己的標準,找到自己喜歡或者想要的聲音。
(東東兄自己製作解碼和耳放,本身是音響工程師當然也有技術的實力)
(現場流——用高質量的現場感受來印證聲音)
(我和東東兄一起去的現場)
(東東兄去慕尼黑音響展參展時去過的現場之一)
可以說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這個不好說對與不對。比如在這次聚會中,我覺得sfblab兄的標準主要來自技術方面,而東東兄的標準則是來自真實聲音(現場)和技術兩方面,比較側重現場,當然還有他從事音響行業能夠長期聆聽高級器材的經驗積累。小弟則主要依靠現場的印象外加一些平時的聽音習慣(不管是正確還是錯誤),技術是一點都不明白。不過小弟還是比較推崇現場作為標準,並向這個方向逐漸努力。
diy流——自己改線。
diy流——KK去護網(折騰流為了些微的音質提升,耳機卻成倍的脆弱)
diy流——701改平衡改線
東東兄喜歡650,是現場讓他想到650。這並不是無的放矢,憑空揣測。筆者實際想說的是東東兄以現場為標準來評價耳機和器材,這個經驗是值得借鑒的。至於KK,雖然小弟很喜歡,可惜幾次交響的現場一次都沒能和KK聯繫起來。倒是小奧菲斯有那麼幾秒鐘似曾相識的感覺。過幾天佩拉西亞來北京,倒是可以試試鋼琴的現場(後註:其實現場的鋼琴聲也沒有KK那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清脆,估摸著只有趴在鋼琴上聽才行了,呵呵)。不過絕不能因此而否定KK的特色,也許我壓根就沒推好呢?
至於現場的重要,有個故事說日本的音響設計師做出來的音響雖然各項指標都過硬,但是聲音和歐美的老牌音響比起來總是差些東西。歐美的音響設計師搞笑說:他們鑽到音響工作室閉門造車的時候,我們都在聽音樂會呢。
總之,有條件的燒友,如果你喜歡古典音樂,試試現場吧。可能會幫助你形成正確的聽音觀念。
(後註:在聽過N多現場後,已經不嘗試著從耳機上找現場的感覺了,這樣也意味著你離退燒不遠了,呵呵)
唱片發燒流——大量聆聽各類發燒錄音,以期獲得聲音的經驗。
跑個題,不談耳機發燒友,談音樂發燒友,兩者或多或少是共通的。
我家祖傳燒唱片,我爺我爸玩黑膠,爺爺留了200多張唱片給我爸。
而我玩普通專輯,耳機前年買了IE80+大法D100退燒,雖然跟動輒HD800的壕來說不算什麼,但也能勉強稱得上"發燒友"。
文化素養:三代本科以上人,爺爺算是建國初期最早的那批大學生了,晚年不得志,打拚半輩子回到了農村,日子過得很體面,也算一輩子優雅到老。
爸爸東南大學本科+廈大碩士,農村走出來的鳳凰男,受爺爺影響大,從小文藝到現在,攝影唱片吉他搖滾這些現在文青熱衷的都是他幾十年前玩剩的,早年被我媽收了,生了我。
我是我家三代最次的那個,普通本科學生,活到現在還沒見發跡的跡象,燒不起我爹我爺爺那麼高大上的黑膠,音樂品味也不如他們,從小受我爹我爺的熏陶,比較喜歡爵士,尤其是銅管樂器,小號長號一把好手,以前不理解我爹我爺燒黑膠幹嘛,明明在網上有無損下載,直到入了唱片坑,才知道樂趣在哪,看著自己的收藏一排排擺在書架上,對專輯裡的每首歌都熟悉,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上幾張近期購買的磚吧
這兩張是我2014年最愛的兩張
至於性格,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接觸的發燒友也不多,就論我們祖孫三人,共同點貌似都是喜歡安靜獨處。
我無論出街、健身、走道、跑步、在宿舍閑著、看書,都會帶著耳機聽歌,只有聽歌我才會覺得舒服有安全感,對外界的聲音我很敏感,敏感到睡前只要有一丁點我耳機外的聲音,我就睡不著(對,我是戴著耳機調定時睡覺的)。
別的愛好,並不一定非得和音樂、唱片、耳機有關,我喜歡古典吉他,喜歡小號,但我也喜歡健身、攝影、看書、看美劇、寫腦洞小說,和這些文藝點無關的愛好也很多,例如打魔獸、守望先鋒,編mud遊戲自娛自樂。
所以,不要給人貼標籤,燒耳機和音樂可能只是一個平凡人很多愛好中的一個罷了,僅僅是愛好,僅此而已。興趣愛好!什麼人都可以燒,一個字「喜歡」!類似的還有釣魚。什麼釣箱 釣椅 釣台!什麼鯉竿 鯽竿 羅非竿!什麼溪流 路亞竿 嘰釣 海釣竿!什麼軟調 硬調 !什麼3.6m 4.5m 5.4m 6.3m 7.2m 8.1m!什麼巴爾衫木漂 蘆葦漂 孔雀羽漂!什麼硬尾 軟尾!什麼釣底 抓行程!什麼主線 子線搭配!什麼袖鉤 伊勢尼 關東 新關東!什麼天元 化氏 老鬼餌料!什麼各種拉餌 搓餌狀態!什麼春釣淺談,夏釣潭,秋釣陰,冬釣陽!看著都一個字...!!!「頭疼」!沒辦法,誰叫人喜歡呢
以下引用
不曉得哪個總結的
1、出門竿子一大把,大包、小包、背包、各種包,其實竿子常用的就那一兩支。
2、先上4米5,沒魚!又上三米六釣邊,左顧右盼,忙得不亦樂乎,結果是狗屁也沒釣上來,累!
3、餌料什麼搓啊拉啊,腥味,香味。什麼「添加多種小葯」,我操,狗屁沒釣到,剩一大團扔到水裡了。
4、什麼鉤大吃不進,鉤小掛不住,線粗影響吃口。線細點,我操,掛底少個鉤,操,一個鉤子一塊錢沒了!
5、什麼**一定要講究一鉤觸底一鉤懸垂嗎???雙鉤懸垂不行嗎?雙鉤卧底不行嗎?你當魚都是瞎子啊!要是口好他媽鉛皮到底也照上魚。
6、什麼「8字溜魚法」,扯蛋,真釣到大魚竿子就不聽你使喚了,一會左一會右,其實是魚遛人,弄不好還給你拔河!不是你想怎麼遛就怎麼遛。
7、什麼釣台、釣椅、釣箱一個不能少,換了八個坑都是些小魚鬧,折騰一上午狗屁沒釣到,拖個釣椅、釣箱跟她媽打仗一樣,唉有癮。
8、初學釣魚用5.0的主線7號鉤也能釣到魚,有大有小!現在她媽主線都換到1.0了,120元一支的漂,每次都是扛著幾十斤的裝備出門,回來的時候人家問我「魚呢?」我!!!魚呢???我!!!臊的荒!
9、自從玩上台釣,大包小包的都是魚餌,什麼鯽魚的,鯉魚的,草魚的,鰱魚的車裡的魚餌比他媽漁具店還全……有用嗎。
10、釣魚最怕跟釣拉餌的人坐一起,手跟抽風是的不停的抖,我才拋了2竿,他奶奶的已經提了20幾竿,狗屎沒看到就是不停的抽,我這沒魚上鉤我能不怪他嗎??
11、台釣魚護深不見底,提了一節又一節還沒看到魚?再提我都不好意思了!
12、釣箱里比大夫葯還全,治什麼的都有,就是治不了魚不開口,這他媽都是血汗錢買的,可是有用嗎,坑爹呀。
13、竿子從3.6買到7.2。最後從7.2玩回了3.6。為啥???還是3.6舒服,不圖釣大魚,就是圖個舒服。杆子短,不講究質量,100元的也可以玩。5.4以上的竿子就不同了,沒個1000塊買個長竿甩得不累死你也累殘你,沒錢你還玩台釣!
14、浮漂再牛逼,沒魚也無用!沒魚你能頓一下試試?什麼晴天尾,陰天尾?有木有大風尾啊!有木有啊?
15、裝備花了六七千,5斤以上的魚沒釣過多少條,可魚餌卻沒少用,悲哀啊。
16、都說鯉魚愛玉米粒,愛吃新鮮的,老的打窩。什麼要用酒泡,還要用藥酒,什麼丁香,勞資的勁酒就這樣被坑了。什麼鯉魚愛甜食,要用蜂蜜泡,紅塘水,氨基酸。這到底是釣魚還是哄妹子啊?有木有這回事啊,你也想想???
17、十元錢100米的線不肯買,偏要買什麼日本原裝防纏繞極品的,100元20米,綁2套主線就完了……這是釣魚嗎?這是敗家啊,有木有,有木有這回事啊!
18、有幾個玩台釣的能精準的調出4目漂並搓出2目餌??有木有啊??大師都是騙人的有木有 ?!
19、收費塘坑了多少台釣人,雞八毛沒釣到一根還要交30,50,80,100。有木有?一團餌料拉完了沒見拉個東西上來!花錢找罪受啊,頂著太陽忍飢挨餓簡直就是自殘。
20、都快神經了!上廁所都搓餌 睡覺都黑漂,有木有?!看到個大坑就想拋兩杆子誰讓咱有癮呢?
但是釣友們依然不亦樂乎,這就是燒的中燒,純路過,隨便胡咧咧兩句.
發燒的隱含意思是捨得花錢,而且真花了不少錢.
粗略地講,燒耳機的應該大致分為兩種.
A:純粹就是燒器材.沉浸在器材的感覺中.
B:因為喜歡音樂,不斷追求回放設備對於音樂重現品質的提升,從而燒耳機的(有點兒繞口,語文不好)
A型人群的普遍特徵: 他們對音樂的知識不多.聽過的現場也很有限.下面細分不同類型的特點.
A1:就是喜歡那器材的感覺.一般來說,越高級的耳機,做工越好.這和欣賞一個設計獨特,做工精緻的產品很類似.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把昂貴的耳機當做是藝術品在欣賞.
A2:或許是出於某種程度的炫耀,從而購買一些昂貴的耳機.常見於被大部分燒友黑了無數次的Beats耳機,以及一些其他所謂的潮牌耳機.我見過倆小子,Beats的耳機買了好幾個.每一個都不便宜.我問為啥,人家也說不出一個一二三,但就是喜歡.(錢是人家的,人家愛怎麼花是人家的事情)
B型人群的普遍特徵:有一定的音樂知識,甚至有不同程度的音樂功底.音樂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B型人群其實很容易踏上高燒之路.因為音樂的回放是無止境的(音樂欣賞的終點是演奏大廳,建個大廳得多少錢?聘請好的樂隊/歌手給你現場表演,得多少錢?) 關鍵是不同的器材,加上不同的搭配,有著不同的回放效果. 現在問題就來了,為了追求那效果,而逐漸購置不同的/價格不菲的器材,就是人們口中的發燒了.
我也見過非常專業的小提琴手,只用一個手機原配的耳機聽歌的.他的小提琴拉地非常非常NB.
其實很多時候,A和B是混雜在一起的.程度不同罷了.
結論:
音樂和工藝品自古就有,而且從古到今有很多人喜歡音樂和工藝品.對於耳機(準確地講是音樂回放設備)的追求,其實只是一種延伸.
現在很多人一看到"發燒"這倆字,就先產生抵觸情緒,其實沒必要.各人有各人的生活.自己活得開心就好了.
吐槽:
我十多年前在北京讀書時,組過樂隊.也參加過幾個所謂的音樂節.當時我是貝司手兼主唱.那年頭條件不好.聽到好聽的流行歌曲,找不到譜,得自己扒磁帶.從那時我養成了一個強迫症,就是一聽到音樂,就開始分辨其中的各種樂器,並且腦補各樂手的演奏技法.導致我現在買耳機,首推解析力和音場.而且特別抗拒低音過重的耳機.(別說我不喜歡低音,我就是彈貝司的) 我認為演奏是一個團體的配合.現實中的樂團是不會特別加重某一項樂器的. 所以我現在對於很多銷量大的耳機其實是挺排斥的. 這裡就不點名了.
其實我還是很羨慕那些用著地攤耳機+手機的組合,享受音樂的人的.非常羨慕.
不是羨慕他們花錢少.
而是羨慕,耳機/音樂對他們來說,很簡單.
其實是什麼樣的人都有。。。從十幾歲的中學生到四五十歲的人。。。音樂喜好涵蓋各個風格。。沒什麼性格。。。hifi世界算是包含萬千吧,無法籠統去概括。。。有興趣,願意花錢即可
在經濟上比較寬裕或者是獨立。
在喜歡的事物上追求高端和極致。
在個性上比較執念但完美主義不堪將就。
在才情方面較優,有欣賞能力,品味不會太差。
在性情方面偏浪漫優柔,大多具有人文情懷。
在事業方面非鬥士,偏穩定悠閑,易玩物喪志。
在社交方面偏冷淡,沉浸個人世界自嗨自樂。
在氣質方面大多文靜內斂,但外貌各異不存在共性。
在愛好上偏娛樂、電子、動手操作能力強的事物。
覆蓋人群:上班族,學生黨,屌絲,鍵盤俠……
編不下去了……(╯??????ω????)╯┻━┻
用了3年的IE80鎮樓。高中時期買了鐵三角的。230左右。藝術生,聽著歌畫畫,平時不太喜歡安靜,但是自己真的要靜下來又不能強制別人不要出聲吧?那我就把自己塞住咯。與平頭的耳機鬆鬆垮垮不同的是,入耳式真的很舒服,如果你覺得不舒服,那就是你的耳機不夠好233!喜歡那種與世隔絕的感覺的,在心裡作用的情況下覺得自己靜下來了,隨著一陣陣的鼓點,敲擊,覺得自己或飛揚或深沉。知道五分鐘內情緒變換數次的感覺么。哎。有時間會覺得自己像個神經病。文化分不夠,高中後就在家幫忙了。作為一個好青年。不賭不嫖,那段時間可以說有錢沒地方花,優化升級唄。當時還沒有IE800「不得不說德國的東西宣傳就是6」就沒了3k的IE80。哼!!!覺得自己真是跟與眾不同呢,我的耳機比你手機貴系列。。。。但是第一次戴上他的時候。我的天,感覺完全是另外一首歌,以前聽到的是一張圖片,音域廣闊的聽起來就像聽到一個世界。還回去思考,後期製作這裡為什麼會這樣處理,這個音是什麼意思?這個和聲不錯啊等等。說到這裡我已經忘了問題是什麼了,我的天。。。。反正我覺得在這條路我算是走遠了,回不來了。順便問一下森HD598感覺怎麼樣。。。又癢了
圖侵刪,真的是有點受傷,要哭了。一直想試下頭戴,聽說hd598 ok,京東的評論說不如買650。去看hd800,評論說比650好很多。。。。
稍微借用龍族純血的理論
如果幾十塊聽的音樂品質為八十分
那麼幾百塊聽的耳機品質為九十分
那麼幾千塊聽的耳機品質為九五分
那麼幾萬塊聽的耳機品質為九八分
普通人覺得不就高了那麼點兒嗎?
發燒友覺得天哪高了這麼多!
就像普通人跑步看見劉翔跑步 說不就快了那麼幾秒嘛
但是懂跑步看見的是,天哪,比上次跑又快了0.02秒!
那麼對於發燒友而言「純血」的耳機值得花那麼多錢?值。
---------我是傻傻噠更新分割線---------
評論區的各位看官們表達了不開森:「
幾十塊的耳機分數怎麼可能這麼高?」
嗯---
答主平時 為sǐ人yào謙miàn遜zhǐ
知sǐ 錯bù 就huǐ 改gǎi
遂在此作出回應:)
謝謝各位的贊和評論啦^_^
那天聽著《小蘋果》忽然左邊就沒聲音了,我還以為我8000塊的鐵三角壞了,可把我急死了!後來才發現耳機沒壞,只是左耳聾了而已,我才深深的鬆了一口氣!
聽過好的聲音效果不太能回得去了。。。
其實期初都是為了聽到更好的聲音,結果卻各種被坑的可憐人。
簡單分為以下幾類:
1. 真正的音樂發燒友、音樂愛好者。
這種人不太裝逼,找到適合自己的設備後基本就會一步到位,然後靜心聽音樂去了。
(傻逼度:0、坑爹度:0)
2. 自己有點設備(基本都是便宜貨),但特別喜歡聚會、找朋友蹭聽,然後拍照到處發,給人造成他極度專業的錯覺。(傻逼度:100、裝逼度:100、坑爹度:0)
3. 大家壇裡面的某幾個版主,自己本身就是個賣設備的(都猜到我說的是誰了是吧),利益驅動整天發各種評測貼、極度不負責任的推薦貼,忽悠大家購買。(傻逼度:0、裝逼度:炸裂、坑爹度:炸裂)
4. 生產國產精品的廠家,花錢僱傭大量槍手、大批版主,幫著他們吹噓自己的貨有多好多好,天天秒這個秒那個,其實除了拆解國外設備山寨、堆料之外什麼都不會,但無奈圈子裡人傻錢不夠多(買不起國外解碼或耳放),所以可以牟取暴利。(傻逼度:0、裝逼度:50、坑爹度:炸裂)
5. 自己沒有獨立思維,天天看罈子里「大神」的評測水貼,然後買了個國產解碼或耳放,因為洗腦值100,所以天天在罈子里奔走呼號自己的這個設備有多牛,各種升級、升級來升級去還是鎖定國產精品,然後各種為這些爛貨做活生生的、免費的廣告宣傳。(傻逼度:炸裂、裝逼度:炸裂、坑爹度:炸裂)
耳機發燒乃至發燒圈從來就不是普羅大眾玩得起的東西,部分坑爹度炸裂的不法商販為了利益的人為的造成「PC-Fi和Head-Fi成本低」的假象,然後通過「入門級」、「升級」這種東西不停地多次坑害那些沒有獨立思維的消費者。
以下為跑題內容:
其實不是對國產貨盲噴盲評,真的就是東西爛,而且手法太讓人不齒(只能說咱中國人太聰明了):
1. 有幾個朋友在大家壇當過槍手,寫過很多槍文,了解了很多內幕。包括某國產隨身放、某國產解碼、某國產耳放等等等等。
槍文寫法大致如下:基本以「一耳朵提升」開篇,然後70—80%的誇獎、驚喜、高潮,然後尾聲時寫5-10%的無關緊要的缺點(比如包裝細節不夠好、做工有所欠缺、重點問題也要輕描淡寫一下的提一下),最後一句基本都是「總的來說相當不錯」、「超值」。
2. 索尼D100剛上市時,一有人在那個著名耳機論壇發帖拿這貨跟國產某隨身設備比較就會被刪帖。
Head-Fi只有兩種選擇:
1. 買自己夠用的、國內外一致好評的進口設備(解碼、耳放)。
2. 攢錢上Hi-End,然後回大家壇艹所有JS和槍手的大爺。
關於音源,苦口婆心的再勸一下:
1. 萬元以內的前提下,等價位CD機音質永遠大於DAC,尤其是4000-6000這個價位的CD機,基本上可以通殺全部國產、假洋牌子解碼器。
2. 萬元以上的解碼/耳放還要買國產品牌的話(包括假洋牌子、以及某著名台灣品牌),建議板磚狠敲頭部,瞬間治癒。
3. 如果覺得買CD划不來可以用FLAC/APE自己刻CD盤,刻錄機也用不著搞雅馬哈F1那種傳說中的神器,浦科特的L890神馬的就足夠了,用最低速刻錄(耳機系統上基本聽不出來)。
4. 不要迷信膽放,不要認為Orpheus是膽機就可以推導出國產的膽機音質好、超值、「暖」、「柔」————保時捷跟大眾POLO的變速箱都是Tiptronic技術,開起來有可比性嗎?
5. DAC市場火了之後,日系家電品牌也開始生產相應產品,包括天龍、安橋、索尼等,價位與國產精品差不多(甚至更便宜),可以嘗試下,而且用我土掉渣的淳樸原始的思路來看,這些電器生產商在設計及研發能力、對聲音的理解、測試設備、開發人員的耳朵————都攆不上國產精品的那些小作坊???————一邊是飛行員一邊是玩鷹的,應該信誰?
最後再重複一遍,任何圈子裡都沒有什麼大神,有的只是幾個經驗豐富一點的資深人士而已,而且這些資深人士也都有各自的局限性。
————多一點獨立思維和分析能力不會死的。
4.01更新:
這幾天好多私信找我推薦耳機————為什麼都想要現成的答案而不是自己去分析呢?
以索法MDR-1A / MDR-1ADAC這兩隻耳機為例:
1. 價格都在2000以內,說明了該耳機的定位。
2. 1A與1ADAC價格相差300塊,說明了1ADAC裡面那個晶元的定位。
3. 300差價裡面包含了:DAC晶元及電路、電池、數據線。
4. 1ADAC的音質真那麼牛的話,索法會甘於1ADAC只賣1800嗎?
————這只是索法開掛的耳機而已,而且推導一下就會知道人為調校的痕迹會很重。
3.27更新:
(短時間內這麼多人贊實在受寵若驚…………更新下我的被坑之路)
2. 糾結了艾詩MDAC和劍橋DAC Maigc之後入了劍橋,當時覺得進口產品音質好點,結果發現一樣很渣,而且這貨竟然是個假洋牌子;
3. Audiolab的M-DAC,大家壇置頂的英國品牌…………然後發現這也是個海歸產品;
4. Lavry DA11,這下安逸了、美了,即使不玩什麼互饋功能也覺得各種美好;
5. Meridian Explorer,便攜小玩意兒,買的時候不到2k,但聲音依然有模有樣,pk三千的國貨沒啥問題;
6. Meridian Prime,第二個超過萬元的設備,個人感覺很不錯;
7. Denon DA-300USB,暴力解析流,放在公司很不錯,一端插電腦一端插組合音響,好吧主要是用來光纖接PS3擼遊戲,但絕對沒有罈子里說的那麼不堪;
8. Klimax DS,基友買房時缺錢出給我的。
就是有幾個閑錢,找個花掉的去處,因為花了錢,所以願意多了解一下。哪有什麼大部分是宅男,大部分聽acg和古典的說法……
玩音響的大部分是老燒,主要是因為音響入門比較高,價錢因素導致一般中年人才有錢玩那個,所以玩耳機的一般較為年青。在這群中年人來說,還有一小部分是玩黑膠的,在黑膠裡面還有一小部分,在玩開盤(寫錯,已修改),這些人大概就是35-50歲了。
當然,說的是國內的玩家。
唉,我們經常被人嘲笑說,一個成功的男人,他們會玩車,玩表。
一個成狗的男人,他們會玩耳機,玩音箱。
四神。
錢都是自己賺的,不偷不搶,也沒找誰要。僅僅是愛好而已。愛好一件事情,是因為這件事情可以讓人愉悅。根本不存在炫富什麼的,因為帶著一個真正的好耳機在路上走一天,估計能認識的都不足百人。
用d100配上w60去聽一聽梁靜茹,用c4配上IE800聽一聽馬克西姆,這都是很好的享受。
不上台機是因為自認為經濟實力達不到,也不要問我靜電耳機,太好聽了,可惜窮。。。
耳模不做,個人認為不太好接受,但是如果耳道比較奇特,不適合公模的,建議可以試一試低端定製。
最後說一句,請尊重別人的愛好和信仰,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分割線是之前的回復
————————————————————————————————————————————回復里腦殘太多,看不下去了。
你不愛好,不代表你有資格嘲諷別人的愛好,這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不幸的是,很多人素質很差。
哪怕是器材愛好黨,我不喜歡,我不理解,但是不代表我可以去嘲諷別人。
更何況,測試不同耳機和前端的搭配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馬克西姆就是在測試IE800的時候喜歡上的。
PS:新設備一定要盲聽
一個好耳機與普通耳機的區別,如同看電影是看IMAX還是2D一樣區別巨大,所以大凡體驗過的,自然就很容易讚歎它的好。
是否會把試圖得到更好的體驗作為一種追求,是與性格還有階層無關的,只是一種愛好。什麼爛問題,這壓根就不是一類人啊。麻煩你來評價下吃大米飯算是哪類人。
曾經因為一件小事一時衝動去國內最著名的耳機論壇里發了個貼子,大意就是表達一下燒耳機要以音樂素養為適配。
就是說,耳機效果再好細節表現再細膩,要是聽者的音樂素養屬於那種連個和聲變化都聽不出來的,那些堆砌的測評辭藻只能是意淫腦補出來的。
結果我被群嘲了,各種諷刺挖苦我的,當時我是震驚的,彷彿談到音樂就像撕掉了遮羞布一樣,為什麼連裝都不裝一下就集體惱羞成怒了呢,後來好心人提醒我「玩音樂的和燒耳機的人群確實不太重疊」,我才明白了,燒耳機就是燒耳機,這不能拿音樂的事較真。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