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食物是在國內開始吃不習慣或者沒吃過,但是到了國外之後非常愛吃或者逐漸適應了?

正確參考答案如下:牛油果, 咖啡,匹薩, 墨西哥卷(burrito) 。
不正確參考答案:國外的空氣,外國的自來水。


Rye bread
中文一般翻譯成酸麵包或者黑麵包,其實都對,一個是針對口味的一個是針對顏色的

此貨常見於北歐和德國,所以你可以想像這東西第一口吃的時候有多虐心了

當時剛到丹麥啥都不懂,連丹麥語都不認得,同學看見打折以為是巧克力的,看著上面還有好許多堅果,而且分量很沉就想佔了大便宜似的一口氣買了10包回來,結果第一口就吐了……然後這10包麵包就放在哪兒一直到長了綠毛,被同屋的另一位室友拿去餵了鴨子才算結束(另外由於去餵鴨子那位同學也遭受了另一段不幸,真是惡魔的黑麵包啊……)

但是你生活在丹麥根本無法避免這個東西啊,幾乎每周都會吃到所以久而久之的竟然習慣了,後來回國吃不到還有點兒想,好在北京這裡還能買到……偶爾也算是憶苦思甜了……吧

英文和丹麥語都不知道,貌似叫pepper candy之類的吧,我們管它叫大料糖或者甘草糖,所以味道你可以想像基本就是八角的味道,據我在生產這種糖工廠打工過的朋友描述,他們做糖的時候放的香料和咱們燉肉的時候差不多,所以後來我們燉肉的時候都會用這種糖,挺香的,而且軟糖的膠質也很棒!也是回國之後吃不到了才開始惦記著,以至於每次回丹麥都會買一些,還作伴手禮分(e)享(xin)給國內的小夥伴兒


Dr.Pepper
從剛去美國時的喝一口就扔到後來成為家中常備唯一的碳酸飲料


下面講講在非洲的飲食,適應或喜愛談不上,但現在的我可以做到需要補充能量就高高興興的吃下去。


前半部分為我吃過的非洲各國當地主食,屬於科普類;後半部分屬於重口類,慎點。


(一)非洲當地主食


感覺對國人口味來說,接受的容易度:東南部非洲的玉米系&>西非木薯系的&>東非英吉拉系。


1. 南部非洲系


玉米粉(maize flour),在當地被稱為Masa,做出的主食流行於南非、津巴、尚比亞、馬拉維等地。


南非和納米的主食帕帕(Pap or papa),由碾碎的玉米粉(mielie)做成(http://en.wikipedia.org/wiki/Pap_(food)。既可以是水分較多的用勺子喝的粥(pap
porridge),也可是粘稠到可以用手抓著吃的stywe pap,也可以干到發脆的putu pap。乾濕任君選。


津巴的撒雜(Sadza),即是南非的Pap。偏干一些,不酸,很香。

幾乎同樣的東西在尚比亞被稱為希瑪(nshima: Nshima),同樣的東西在馬拉維被稱為Nsima,就是少個h。(下圖為右上的希瑪配三種配菜)

2.
西部非洲系

西非主食必須先介紹木薯。木薯有多種,有Cassava,也有Yam。

Cassava見下圖

Yam見下圖

迦納Fufu,
or Foofoo,西非一種由木薯粉(cassava)或玉米粉(maize flour)做的主食,口感稍酸,但酸度好於英吉拉。中國人稱夫夫。(Fufu)同樣的食品在奈及利亞和迦納北部被稱為sakora,在喀麥隆被稱為couscous。(下圖為迦納夫夫配花生湯)。

下圖為迦納主食Banku配烤魚+魚子醬(黃色的,不是俄羅斯那種……)

奈及利亞Amala,由Yam做成,口感粗糙乾燥,不如夫夫酸,但口感顯然不如夫夫,有種吃高粱面的粗糙感。

同樣是Yam做成,請看日本人做的Yamakake(紅色是Yam)是多精細……

喀麥隆國菜Ndole(http://en.wikipedia.org/wiki/Ndolé)

由堅果、喀當地一種樹葉香料ndoleh(肉旁邊綠色的碎末)、一些肉類燉成。(見下圖)

3. 東部非洲系
肯亞Ugali,中國人稱烏咖喱(Ugali)。流行於東非湖區(維多利亞湖和坦葛尼喀湖),如肯亞、坦桑、烏干達、盧安達、剛果金。在烏干達被稱為Posho,在盧安達被稱為Ubugali,在剛金被稱為Bugali。(下圖為烏咖喱配捲心菜)

烏干達芭蕉飯Matooke,就是芭蕉煮熟碾碎,不甜,就著菜或者肉湯吃。不屬於玉米系的。

4.
東北部非洲系

埃塞國寶級食物Injera,據說埃塞總理出訪必帶的東西是發酵好的Injera,我國人稱英吉拉(Injera)。由麥麩碾碎、發酵,之後像攤煎餅一樣攤好,攤好的薄餅內皮有氣泡狀空間,如下圖

之後捲起來如同毛巾,吃起來發酸,第一次吃要多加辣醬和肉,蓋住酸味。不過現在我可以適應干啃英吉拉了。

下圖,上面一坨坨的是配英吉拉的各種醬。

在埃塞和厄特另一種常見食品是Fit-Fit

其實是另一種主食英吉拉剁碎,加入黃油、各種香料調成。

(二)重口類特色野味(慎點)

紅燒蜥蜴腿

紅燒蟒蛇

大蝸牛頭盤

生羚羊肉(其實就是意餐的carpaccio,只不過把beef改成了羚羊)

其實還有紅燒鱷魚尾,經提醒,但沒有找到吃時的照片,用個鱷魚農場的照片抵數……

最後的最後,寫幾個我沒敢嘗試的,重口度過重,只能由好奇者自行百度圖片了,關鍵字:

非洲叢林肉

非洲紅燒蝙蝠

非洲烤田鼠


Hummus

我是拿來抹除甜麵包之外的各種麵包薄餅口袋餅吃的……如果有好的蔬菜,蘸著也是極好的。

或者抹在卷餅裡面。

……或者直接抄起個勺子空口吃啦。

圖片來自 http://cilantropist.blogspot.ca/2011/01/homemade-hummus-is-for-sharing.html


Natural Yogurt 原味酸奶,不加任何糖和調味的酸奶,國外超市很多。剛開始買來吃覺得又酸又咸,後來發現配水果吃簡直一流~熱量又小~漸漸的不配水果吃都超愛。
進階版是英國Alpro的豆酸奶Soya Yogurt,帶著淡淡豆腐味的酸奶,一度一天不喝都不舒服~

回國後一直買不到,超市進口的十幾塊一小盒。
後來發現買酸奶機可以自己做啊!!!然後就再也不喝超市調味酸奶了~~

Photo from Tesco

自製酸奶配自製桑葚醬~真呀真純粹

早餐在水果上舀一勺也很美味吶


~生 雞 蛋~

這貨可以直接澆大米飯,撒一點日本醬油上去。有條件的話來點蔥花。

這貨可以澆咖喱。只要是日式咖喱飯您就放心打一個進去,在咖喱裡面攪碎,蛋清和咖喱混合是讓人心醉的口感。

這貨是牛肉飯的好伴侶。當然了,我更推薦那種稍微熱過一點點的半生雞蛋,和牛肉混合起來日式牛肉飯裡面的肉就不會吃起來乾巴巴的啦。

這貨可以澆烏冬面。和配料一起放在焯好的烏冬面上就叫做釜玉,加上特製的面汁一起吃哦。

這貨可以當火鍋蘸料。在帶著咸鮮味兒的壽喜鍋鍋底裡面煮好的牛肉或者豬肉,可以直接蘸著拌好的這貨吃,很帶感哦。

這貨雖然好吃,但是吃這貨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新鮮乾淨的哦!自己家的雞蛋是最好啦么么噠~生 雞 蛋 萬 歲~!


果然還是沒人寫俄羅斯的東西啊。


1.ШАУРМА!!

這玩意兒是中亞(評論里大家說是土耳其,我是不知道…Shaurma這個名字似乎是亞塞拜然語)的著名小吃,簡直拯救了不知多少留學生於空腹之中。
也很便宜,100盧布左右一個。

超級好吃,現烤的大塊烤肉剁碎入醬,配上黃瓜白菜洋蔥卷餅里再烤一遍。

從旋轉烤著的超大烤肉上、用刀片下稍有些焦的最外層

清涼的黃瓜番茄與油膩美味的烤肉一起,配上番茄醬 蛋黃醬 洋蔥,捲入餅中再烤一分鐘,各種味道混在一起,一口下去美味無比。

2.Щи 、 Борщ

這是俄羅斯最著名的兩種湯。

這就是щи,主料土豆和牛肉和圓白菜,配以洋蔥、胡椒,偶爾有胡蘿蔔和其他調料。

油比較重,味道很厚,香氣撲鼻。
冬天上午,上課結束,永不會升到天頂的太陽有氣無力的在天邊斜掛著,冒著大雪穿過大腿深的雪地拉開食堂的門,這東西的味道立刻混雜著溫度比外面高50度的暖氣撲面而來。

瞬時間肚子就會【咕】的一聲叫起來。迫不及待地點完餐,一口喝下去,胡椒的微弱的辣感混雜著油膩的肉香,簡直要融化了一樣。

而這則是борщ,也就是紅菜湯,或者叫羅宋湯。

主料自然是紅甜菜頭,也經常有番茄放進去。俄羅斯人是無肉不歡的,因此雖然不是必須,大部分地方的紅菜湯也是會放肉的。有些地方的紅菜湯會放一勺酸乳酪進去,有些不會。關於放不放酸乳酪的問題在俄羅斯也是引發過各種爭論,簡直就像咸甜豆腐腦之爭一樣。

我個人喜歡在俄羅斯的夏季喝涼過的борщ。稍微有點甜味的甜菜頭配上酸酸的番茄,酸乳酪融在湯里既豐富了酸感也帶來微微的奶香(沒錯我是酸乳酪派的支持者!),冰冰涼涼的配上不算炎熱又陽光普照的天氣,簡直是滿心晴空萬里。


3.Квас

這是俄羅斯民族特色飲料,國內叫格瓦斯。在國內我喝過倆牌子,一個秋林一個娃哈哈。
娃哈哈那個完全不是格瓦斯好不好?!簡直有種摻水稀釋了的急支糖漿的味道。
秋林的雖然是格瓦斯,但是不是好喝的格瓦斯。

今年第一次在暑假回了國,才發現沒有格瓦斯的夏天是多寂寞。

夏天,俄羅斯的大街上到處都是賣格瓦斯的小車。(雖然在莫斯科我沒見過這個黃色汽油桶樣式的格瓦斯攤)售價很便宜,基本上一瓶550ML可口可樂的價錢能買到1L大杯的格瓦斯。
一杯豪飲下肚,超級冰爽。
格瓦斯的味道很難描述。首先它不是甜的。
硬要說的話,他有點薄荷的香氣,又有種醬油的氣味;稍微有點醋酸的味道,配上豐富難散如啤酒般的氣泡,讓第一次喝的人有種難以下咽的感覺。
但是它偏偏還很好喝。習慣了這種味道之後就再也離不開它了。在國內,作為一個懶散的宅男我在家裡配的飲料一直是可樂和啤酒。但到了俄羅斯,漸漸地我只喜歡喝格瓦斯了。

4.ХЛЕБ

嚴格來說хлеб是全體麵包的統稱。不過我要說的是俄羅斯特產的那玩意兒。
世界聞名的大俄羅斯黑麵包。
剛來俄羅斯的時候,因為好奇+久聞其名,去買了一個。

死!難!吃!!!

酸!不是醋酸或者番茄的酸,是讓人忍不住掩鼻的酸臭感!
咸!又咸又澀彷彿剛出來的石鹽!
硬!表皮堅硬無比就算切開也不一會就變硬,讓我一個從小啃煎餅的山東大漢也感受到一絲牙口上的壓力!

於是咬了沒兩口就扔了 = =

後來聚在一起看球的時候,舍友又買了一袋子;作為啤酒下酒料,喝兩罐之後啥都敢吃了的我拿起來一個嘗了嘗。

結果這玩意兒下酒意外的不錯…

不過至今我也只敢在喝酒的時候吃這個。日常生活中吃麵包…還是小麥的好。


5.Блины

布林餅。有些像英國的pancake(雖然這麼說我也沒吃過正宗的pancake),薄薄的嫩嫩的軟軟的。

主材料是牛奶砂糖麵粉雞蛋,甜甜香香的口感。可以就這麼吃(抹一些酸奶或者果醬),也可以卷別的東西吃,比如卷肉、沙拉或者魚子。

覆盆子果醬布林餅。

魚子布林餅。

6.Мясо по-французски

這個東西我特別喜歡吃,但是之前一直沒敢寫上來。
мясо по-французски直接翻譯成中文是【法式肉食】,這讓我一直以為它是道法國菜,或者俄羅斯山寨的法國菜。評論里有朋友提到了之後我才去查了一下…

Veau orlov — оригинальное название блюда, которое впервые было приготовлено в Париже для русского графа Орлова , фаворита императрицы Екатерины.
奧爾洛夫牛肉(法語)是這道菜的原名,它是在巴黎為葉卡捷琳娜女皇的寵臣,奧爾洛夫伯爵製作的。

Veal Prince Orloff, Veal Prince Orlov, Veal Orloff, or Veal Orlov is a 19th-century dish of Russian cuisine, which was created by the chef Urbain_Dubois in the employ of Prince Orloff, former Russian ambassador to France.

這個伯爵好一個吃貨。

在豬肉或牛肉片上塗抹厚厚一層莫爾奈醬(奶油和麵粉煮成糊後再在牛奶中煮成白汁,加入切碎的乳酪煮成醬),裡面放入西紅柿、洋蔥、蘑菇、黃瓜、西葫蘆甚至菠蘿、蘋果,放入烤箱烤成。

味道我就不知道該怎麼說了。嗯。人!間!絕!品!美!味!
尤其是放了菠蘿的!
甜甜的軟軟的香香的牛奶味道和水果味道在上層,帶著烤過的芝士味道……肉因為醬汁的原因還是很嫩,水分很足,鬆軟可口。


要不我來說說知乎上公認的「美食之國」日本?

日本的傳統那幾樣吃的大家都很熟悉了,壽司、烤肉、拉麵、牛肉飯、豬排、烤串、納豆...
所以你以為我要說納豆?
吃到現在也還是拿它當「保健品」吃的人表示聊這個就太虛偽了,我還是來聊聊更顛覆的吧。

鹽辛(Shiokara)!

這東西到底有多讓人不習慣呢?
1. 聞起來是腥腥臭臭的味道,類似於海鮮市場里專門裝處理掉的的魚類內髒的垃圾桶。
2. 顏色介乎於紅色和褐色之間,很像是吃過重慶火鍋後第二天的糞便顏色。
3. 看上去很像一碗蛔蟲,似乎會蠕動。
4. 用筷子夾起來會有一種不祥預感,汁水會粘呼呼地垂下來
5. 吃起來既不像海蜇頭般的脆嫩,也不像章魚般的彈牙,更不像海膽似的甜香,又不像金槍魚似的香醇...而是冷颼颼軟塌塌粘糊糊的一條條。請原諒我,中餐里根本沒有類似的食物口感。
6. 所有跟我出去吃日餐的朋友90%以上都是只吃了一口就保持禮節性的微笑從此再也不碰這盤子一下。
7. 包括我自己,剛到日本時買的一袋,只吃了一口就在冰箱里躺了大半年。
但是日本超市的貨架上,還有一些海邊的市場里,這東西賣得格外地火。偶然的一次機會,跟日本的幾個哥們兒聊起來,他們卻大讚鹽辛乃是人間珍味。

於是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我買到的東西其實變質了,開始了DIY的過程:

a. 首先去市場上買最新鮮的烏賊,腳切下來,身體拋開,把內臟小心翼翼地拿出來。

b. 把切下來的腳和大部分身體送給家門口賣鐵板燒的,只留下一部分身體。內臟千萬不要弄破,洗乾淨,把裡面看似充滿體液的「烏賊肝」剝離出來。

c. 用鹽把烏賊肝腌起來,放冰箱里一整天。烏賊身用紙吸干水分,也放冰箱里。

d. 第二天從冰箱里拿出來,把烏賊肝上的鹽用水輕輕洗凈,在案板上用刀挑破後輕輕剁一下

e. 然後烏賊身體切細絲,把這些都倒在大盆里攪勻

f. 加入一點日本酒和酒糟,拌勻後裝瓶放冰箱里低溫發酵。每天記得拿出來攪拌一次,顏色會隨著「熟成」的進程,慢慢變深、變粘。
大概兩周時間,鹽辛就可以呃...食用...了。

然而我後來卻意外地發現,這樣做出來的鹽辛,跟超市裡的我買到的相比,竟然毫無區別!!於是我就認真地去看了日本人到底怎麼吃鹽辛,發現它原來是下酒菜。
釋然了!趁著之後與朋友們去居酒屋喝酒的時候點了這個吃,發現確實有點意思:
1. 冰涼的日本酒讓嘴裡充滿米香和酒糟的香氣,吃一些鹹的東西正好可以提升味覺。
2. 小小一碟可以吃很久,很適合酒菜的需求。
3. 喝多了就什麼都敢吃了,吃起來也就無所謂了...

但是說實話,其實因為烏賊內臟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酵素,加上添加的酒糟,能夠分解烏賊肉中的蛋白質促進更多的氨基酸生成,從而產生日本人所謂的「旨味」。而這種味道,是需要習慣「腥味」之後才能夠體味得到的。所以隨著吃到鹽辛的次數增多,我也就漸漸理解了它被稱為「珍味」的意義。

吶,同學們,你們是不是也想吃了?來來來看下面!

我沒別的意思,就是覺得這種東西的受害者能少一個就少一個...你以為帶女孩子去吃日料,人家是想跟你點這個吃的嗎?


1.生牛肉

Carpaccio!
一開始嘗試的比較容易接受的薄牛肉片,因為舍友特別愛吃。
一隻牛身上能夠生吃的部位只有一點點而已,單價非常貴。
切成薄片配橄欖油和一點點醋的醬汁!
完全沒有生肉的味道,吃了停不下來!
圖是網上找的……吃飯前沒有拍照的好習慣……

Tartare!
既然薄牛肉嘗試過了,就再來一點生的韃靼牛肉!
很多人都覺得點這個太驚悚了,我原來在國內是連生魚片都不吃的只吃熟食者,看到同桌點了就稍微嘗試一下。
超!級!好!吃!啊
冰冰的新鮮牛肉配生雞蛋是甜甜的啊,有的還會在裡面混合一些脆脆的口感的蔬菜,太美味了……
但是記得……一定要好館子啊
三分熟牛排同理……30歐以上的牛排就點生一點的。

2.三文魚

對於很對人來說在國內也是時常吃生三文魚的,可是我在國內是不吃生食的啊。
所以三文魚是我吃生食的敲門磚了,新鮮的切片,煙熏三文魚沙拉,配雞蛋啊。

下面兩張是我自己拍的,一張brunch一張煙熏三文魚沙拉

3.生蚝

秋天是吃毛蟹的好季節!出了國吃不到怎麼辦?
沒有關係,有秋天的好伴侶生蚝來代替。
有銀子的去飯店叫上一大盤,沒銀子的在超市門口買上一箱子。
撬開,擺盤。
檸檬擠一點,生蚝的肉會縮一下,說明新鮮極了。
拿小叉子把肉和殼連接的部分分開,混著海水一起喝下去!
太鮮美了……
實在難以形容,絕對是吃了今天明天也會想起來,看到圖片嘴邊就洋溢起清甜口味的人間鮮味!

現在就期待去日本的時候嘗試一下河豚生魚片和新鮮海膽了^ ^ps:因為在國內不吃生食,所以出國自後基本所有的挑戰都是生肉,對我自己來說是挑戰對其他人可能就還好了。


酸黃瓜。。橄欖。。生培根。。乳酪。。還有鮮奶油。。

最最驚艷的是鹽醋味的薯片!

剛來腐國的時候感覺居然為什麼會有這麼詭異的口味。。後來就不可自拔的愛上了。。鹽醋最高啊!


在英國生活的第三個星期,我從箱底翻出了當初我死活不要而我媽硬塞進去的榨菜,吃哭了。


且回憶一下我在印度那6周慘絕人寰的被動減肥……

1.菠菜
印度的超市裡沒有綠葉菜啊!
一周可能才會碰到一次菠菜啊!
而且有些菜還是用來擺盤的一炒就酸了啊!
菜市場倒是偶爾有奇奇怪怪的蔬菜但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哪兒有菜市場啊!志願者們輪流做晚餐我那天做了絲瓜雞肉湯和清炒菠菜,喜歡的妹子星星眼看著我說「Rachel please teach me how to cook leaves」...
〒_〒喂在國內我們把它們叫正常青菜而不是「葉子」……

2.麥片/星星樂泡牛奶
平時吃早餐真的超級豐盛的,手抓餅加水煮蛋加黑米粥,有時候是豆漿加雞柳加千層餅…
在印度的時候……
大多是前一天從超市搬回來幾大盒牛奶然後早上泡了麥片就麵包,實在起得早會煎蛋給大家吃…
想想也真是無趣極了

3.橙子
印度的木瓜/香蕉什麼的都很便宜,只是蘋果和橙子超級貴,大概30RMB一公斤…
但我剛去印度的時候不知怎麼回事發燒了,第二天醒來什麼都吃不下(這對我來說真是難得),第三天唯一見了不想吐的食物就是橙子
所以現在看到橙子的心情是十分莊嚴的(ˉ﹃ˉ)

想到新的再更~

=======更幾個有圖的===========

4.「撲瑞」
這個東西是印度很常見的早餐,我第一次去吃的時候,老闆娘撓撓頭髮繼續揉面,然後就把兩個冒著熱氣的撲瑞放在盤子里給我了……恩……這樣的第一印象實在是無法好到哪兒去啊TAT
不過隨著我在印度能下咽的食物越來越少,撲瑞終於成為了和祖國正常早餐最相似的東西!其實就是麵餅嘛!不過中間是空心的,趁熱吃脆脆的,其實也很棒。餐盤裡左右的是咖喱,中間是椰奶……?反正他們說是coconut,不過為什麼我吃出了酸酸的味道?!

5.Lassi
撲瑞用中文代替是因為不知道怎麼拼,這個就乖乖用英文吧……

其實口感就是酸奶,準確的說應該是老酸奶那種,中等粘稠,很好喝~
只不過我第一次點的時候,沒看清前綴選了「Masala」……我自以為Lassi都很好喝……結果被現實狠狠甩了一大耳光啊!
Masala是鹹的啊!還不光是鹽啊!感覺更像孜然+胡椒啊!
服務員端上來的時候我堆著吸管微笑吸了一大口啊!!!!
……
……
整個人都不好了啊!
不過……隨著後來我幾乎喝遍所有口味的Lassi,強迫症如我也忍不住再試一下Masala Lassi...
事實證明,它的原理和咸檸汽水是一樣的,鹹味其實可以激發Lassi本身的香醇,只要你慢慢喝,是可以品出它的獨特的……
所以後來真的重新愛上了它!
唯一的問題就是Lassi的中文音譯真的有點影響食慾=_=想到新的再更!


sour cream


留學汪的必備素質之一就是什麼都吃。


老乾媽


肉桂!
和蘋果簡直絕配!
(雖然後來不管麥片還是pancake都要加了肉桂粉才滿足


Bagel,就是沒有任何調味的麵包圈。剛來美國的時候以為是 donut(甜甜圈),嘗了一下大失所望,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美國人早上吃這東西,一點味兒沒有。。。後來發現這玩意跟 cream cheese 就是絕配啊,比 donut 耐吃多了。


絕對是蜜瓜配火腿!(Prosciutto al/col/e Melone, Melón con jamón)

蜜瓜、火腿都是我比較喜歡的,但是它們在一起真的很奇怪—甜而多汁的果肉,鹹味的生火腿,光是看著就接受不能。

嘗過之後覺得想出這個組合的人真是天才,跟想到在宮保雞丁里加花生的人是一個級別!水果的清甜中和了鹹味,同時增加了咀嚼的樂趣。在下面鋪一些芝麻菜,粉紅,橙和綠三種顏色也看起來超有夏天氣息。

*圖片是隨手搜的。


必須牛油果啊!以前從來不吃 現在簡直是我的愛 早餐最佳伴侶 牛油果沙拉 牛油果三明治都是我常吃的早餐

還有在國內從來不吃木耳 來了澳洲之後發現想吃中餐的時候簡直就是神器!自己從家裡帶來干木耳 沒事泡發一點 拌個木耳冷盤 煮雞湯的時候扔幾個 便宜又方便

酸奶 大澳村的酸奶簡直不能更好吃 1L裝的我自己一會就吃沒了 還可以拌水果 烤蛋糕 做奶昔

咖啡
之前在國內的時候不怎麼愛喝 因為小城市大多都是拿粉充的 偶爾去個星巴克覺得也就那樣 可是來了墨爾本才知道什麼叫好喝的咖啡 隨隨便便在街上走進去一家都可能是很有名的咖啡店 看起來好不顯眼的老爺爺可能泡出來的咖啡驚為天人 墨爾本的咖啡重點推薦!

胡蘿蔔
以前從來不吃胡蘿蔔 後來來了澳洲發現啥都吃不起 便宜的只有胡蘿蔔和土豆 於是就開始煮咖喱 配白飯 配麵條 陪土耳其發麵大餅 !

芒果
我偶爾吃芒果會過敏 嘴會腫的跟東成西就裡的梁朝偉一樣 但是澳洲的芒果實在太好吃 而且也不貴

樓上說的各種泡麵
再這麼個多元文化的地方真是哪國的泡麵都買得到 我男友最喜歡的是韓國和馬來西亞的咖喱面 我比較傳統喜歡康師傅和出前一丁

對了對了還有三文魚和生蚝 雖然是海邊長大的妹紙 但我出國前沒吃過生的生蚝 後來在塔斯馬尼亞經導遊介紹吃過一次後 簡直一發不可收拾 澳洲這邊吃法是加檸檬和tabasco辣椒醬 紅的綠的都行 簡直不要太過癮 牆裂推薦


還有很多 蘑菇啦 油醋汁啦 木瓜啦 在西貢買的蝦餃 基本出了國之後發現本來選擇就不多 挑食都治好了

居然忘記了一個很重要的
豬蹄!!
澳洲豬蹄賣的超級便宜 所以我在家沒事就醬豬蹄吃 要不就來個椒鹽美容蹄^_^

忘記了一樣東西 在國內我最不愛吃餃子 來了墨爾本之後 每到期末複習月 速凍水餃整月的吃TAT哈哈 知友留言說我原來口味刁鑽 真的是這樣的! 我在國內的時候挑食嚴重 小時候基本什麼都不吃 各種蘿蔔芹菜 筍 青椒 除了西瓜和黃瓜以外的所有瓜類 我都不吃, 不吃熟的西紅柿和黃瓜, 不吃有皮的茄子 總之基本上沒什麼我能接受的蔬菜(苦了我娘親) 我小時候還不愛吃飯,我家的鄰居基本都見過小時候我在小區里跑 我媽在後面拿個飯碗追… 我家親戚覺得我媽能把我養活都是個奇蹟…
但是就像樓上說的 留學汪必備技能就是什麼都吃 自從出國後 我開始敞開胸懷 海納百川 抱著神農嘗百草的精神開始嘗試吃這些菜 發現還挺好吃的!而且自己死氣白咧做的 不吃總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勞動 於是就慢慢把挑食的毛病戒掉了 ^_^


鹽醋口味薯片太神奇,剛開始絕對不吃這個口味,有天餓的不行只有鹽醋,硬吃,居然詭異的好吃,還反思為什麼以前覺得難吃…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口味 | 比較 | 留學 | 吃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