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京故宮不能製作出富有創造力的紀念品?
關注過一段時間北京故宮與台北故宮的紀念商品 北京故宮的商品無論在做工、形式還是創意上都low爆了……
【嗯 很多答主在噴這句話 質問我「不問是不是 只問為什麼」
首先,這個問題提出時間已經很久了 我承認現在故宮實體周邊比原來有進步。
其次,那時候剛開始水知乎 不知道還有這麼多規矩 真是嚇死寶寶了
再次,各位認為我「自以為真理」的盆友 難道你們不也是嗎 自認為我戴著有色眼鏡亂噴故宮 聽說過「子非魚」嗎o(╯▽╰)o—————————————————
重申一下 我僅僅指實體的以旅遊紀念品為主的產品 請不要再讓我「去下個故宮app」了_(:3」∠)_
—————————————————
沒有完全否定北京故宮的產品 只是認為從整體上看北京方面確實不如台北 拿單個作品來辯駁我覺得沒有說服力 也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之所以以 台北故宮博物院 為例做對比是因為我不是專業人士對於其他博物館的紀念品了解不多不敢妄議
—————————————————
我也不是所謂「釣魚的」 本人只是學生 與兩邊故宮沒有任何關係 對於故宮的關注完全出於對她的喜愛 我提這個問題也沒有捧哪邊踩哪邊 只是提出疑惑 同時希望相關從業者們能夠設計出更好的作品來~ 謝謝~
—————————————————
有些答主說到了故宮有些價格高的文化創意產品質量好如何如何
嗯 我覺得是被幾個高票誤導了
我的問題在於「創造性」而不是說質量高低
1.就博物館現行財政制度來講,是實行「收支兩條線」,即盈利基本上是全上交的(當然各地會有微小差異,主要體現在對門票款的分配上,當然免費開放之後這一區別基本不存),需要的投入是要申請的,兩者是平行關係,導致博物館的文化產品開發動力不足。
2.就文創部門本身來說,往往是博物館中的一個部門,運作規律還是事業單位式的,本身就不適應市場法則;有些博物館將文化產品開發和銷售完全外包,但是中國目前的市場環境對知識產權保護是不力的,而且也很沒有摸索出一套既能贏利又符合博物館文化形象的合作機制來。
3.就文創產品的流程本身來說,需要團隊對博物館承載的文化要素、產品設計、銷售推廣等領域都有足夠知識儲備和技能掌握,但是這樣的團隊和人力資源在現有環境下能否打造出來?至少高校教育是不能的,職業教育也很空缺。有了好的產品之後如何推廣和炒作?這些同樣存在問題。
4.就博物館自身來說,文創不過是自身的一個邊緣業務領域,所以博物館體系內的精英是否會選擇從事這個部門的工作?目前博物館內部體制部門壁壘森嚴,博物館對產品設計的文化支撐也是不力的。
小結:專業領域,能夠設計生產銷售優秀文化產品的團隊如何建設?;管理領域,市場和事業如何合作?文化領域:博物館和文化公司對文化產品究竟怎麼定位?社會對博物館文化產品的需求是否足夠大?這些問題沒有妥善的答案之前,不單單是故宮,中國博物館整體文化產品會在低水平徘徊,不排除個別博物館能有逆天的良心之作,但是很難形成產業體系。
================================================================================================================
此外,還有兩個較為重要的原因:
設計博物館文化產品是需要對文物的掌握能力,但是培養這一能力的成本很高:需要至少碩士教育、在博物館行業內摸爬滾打至少10年、良好的培養環境、沒有被體制泯滅的進取心,但是這樣的人才的成本是多少,能否在文化產品開發中實現自我價值並取得足夠的回報?也就是說,如果完全按照市場規律,優質的博物館文化產品,很可能是超出受眾的購買能力的;而現在某些優秀產品價格的低廉實際上是佔了體制的便宜——但是這無法實現產業化發展的。
==============================================================
博物館製作文化產品,並不是天馬行空,而是有一定原則可循。首要的原則是要有出處:
這個耳機近期被炒得很熱鬧,但是考察一下其出處是什麼呢?故宮藏品里最相似的大概是這一件
清乾隆伽南香朝珠
對比一下我們能發現什麼呢?1.配色有差異,2.如果我們認為耳機的賣點是使用的時候就好像佩戴了朝珠一樣,那麼我們發現耳機對朝珠做了結構性的刪改,將紀念由三改為二(左右耳機),背雲(放音設備連接線)的方向也勢必是反的。
為了闡釋朝珠的各部分術語,我貼一張朝珠的解釋圖,漢語注釋 @新水令 滿語注釋 @Hasuran Li
正確的朝珠掛法,是佛臍在前而背雲在後,耳機的使用則完全顛倒了朝珠的使用方式。博物館開發文化產品,並非首要是為了賺錢,而是要傳播文物的信息。然而故宮耳機在使用中,實際上是傳播了錯誤的信息,所以肯定不能算良好的博物館文化產品設計。
其次,在入耳耳機的使用中,很容易出現聽診器效應。而我翻了一下淘寶,並沒有附送耳掛,所以我覺得其聽診器效應應該是很明顯的。
第三,這配色實在是丑爆了。當然這觀點較為主觀,姑且可不作為強參考因素。
綜上,無論是從設計的出處到設計的技術,這款耳機都不算上乘,甚至不能很好的實現博物館文化產品的目的,所以我說,故宮的文化產品之路,改善的餘地很大。
前幾天看到高票答案上了日報我就有些懷疑人生。那個答案里舉出例子的東西,如果列位看官覺得很好很有創意,我作為一個尚未入門的博物館人不由心生凄涼。各位如果對故宮現在的紀念品順眼滿意,閑來無事不妨看看好的博物館商店都在做什麼,比如大都會:The Met Store. 此外國內蘇州博物館的紀念品有幾樣真是善哉善哉。
我舉大都會,蘇博的例子只是想說,事情本來可以做得更好。故宮有那麼多可供開發的歷史文化藝術建築等等資源,不善加利用不免讓人感嘆,是不是就因為家底太厚了,反而心放得太寬。鏘鏘三人行有一期竇文濤拿著一卷從日本博物館買回來的宋徽宗《瑞鶴圖》的複製品展示,非常精美,處處都透著對藝術的尊重,而這樣的態度從故宮目前的紀念品里恕我暫時看不到。
另外,鑒於我上面貼出來的最便宜也是那張35元的蘭花,要補充一句:便宜到兩塊錢的明信片,貴的到兩千塊的名畫高質量複製品,它們各有目標人群。我絕不是說故宮應該只做高級貨,動輒幾十上百甚至上千,而是說不管針對那個消費群體的參觀者,都要拿出誠意和自尊。兩塊錢的明信片也有好看的和難看的,紙質好的和紙質差的。
最後,為了方便大家甄別和向台北故宮商店下單,附上兩宮商店鏈接:
故宮精品網路商城
首頁-故宮淘寶 來自故宮的禮物 故宮博物院官方網店 原創設計店鋪
----------------------------------------------------------------------------------------
各位請看螺旋真理的答案。果然點贊都不夠表達贊同。
-----------------------------------------------------------------------------------------
看到問題第一反應是,大概是因為不缺錢。凡是把紀念品商店搞得風生水起的博物館,大概都拿不到什麼太大的財政補貼,又需要錢來持續推出高質量的展覽,這一點在國外的博物館很常見。於是就去搜了一下,立刻發現水有點深……首先看到這篇:
熱點熱議:北京故宮博物院: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之間
故宮博物院每年可以統計的遊客為800多萬人次,按每人40元(旺季60元)計算,每年大概有三四億元的門票收入。且參觀人數每年遞增近一成,2010年已達1200萬人,門票總收入已維持在5億元左右。 因此很多人認為故宮收入的主要來源是門票。但是據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發給故宮博物院的「事業單位法人證書」規定,故宮博物院的「經費來源」只能是財政補助、上級補助、事業、附屬單位上繳收入,因此門票收入必須上繳國家財政,然後根據年預算撥款。以2004年為例,當年門票收入3.5億元,但是最後故宮從國家財政得到的日常支出為1.4億元、維修費用為1億元。這1億元還是為了迎接北京奧運會,有關部門決定從2002年到2008年每年支付的1億元維修費。
除了預算撥款,故宮每年還能從2002年成立的國家文物徵集專項經費中獲得1000萬元。
照這篇文章看來,至於故宮是否缺錢,在沒有深入了解的情況下我自然不敢亂說,但是它的經費來源里「附屬單位上繳收入」這一條,或許是包括了紀念品收益的。
再看這篇,顯然紀念品的設計製造和銷售是由北京故宮文化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進行的,並且老賺錢了:故宮的生意──故宮旗下公司群運營調查
2004年8月,故宮文化服務中心出資37.5萬、北京喜力大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資12.5萬合資組建「北京故宮文化產品開發有限公司」,進行文化產品研究開發銷售、組織文化交流活動等。到2009年度,已實現全年銷售收入4300萬。
假設網上隨手搜索來的這些資源可信,那麼我得說,故宮確實不怎麼差錢……這樣巨額的財政補貼和周邊產品收益,除了盧浮宮大都會這樣級別的博物館,一般博物館是做夢都沒有的。比如我知道的蒙特利爾最大的博物館之一的一家,紀念品商店每年利潤只有不到一百萬人民幣。也許也就是因為不差錢,才沒有什麼動力去開發有創意有質感有品格的紀念品吧。君不見時至今日故宮的網頁還是丑得讓人不能直視(賺那麼多錢都拿去幹啥了啊?!!)
最後,這兩年故宮在文化產品的推出上好像開始要追趕了。比如出了兩個iPad App:
紫禁城祥瑞 - 故宮出品 on the App Store on iTunes
Twelve Beauties on the App Store on iTunes
其中一些部分驚艷到了我這個對故宮經營管理一直心懷偏見的人。另外去年還開辦了紫禁城杯設計大賽啥的……
今時今日的北京故宮(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對比就像大陸與台灣的對比一樣,兩者的硬實力比較上早不是一個量級。題主敏銳關注到北京故宮的紀念品稍微欠缺故有此發問,紀念品設計問題體現的是軟實力。一家博物館的核心軟實力是設計展覽,在這一點上北京故宮依然遠遠不如台北故宮。既然上游環節出了問題,下游有問題也是有很大的可能。
(策展屬於一家博物館的核心業務,不能再說這是外包給公司好不?)
先說書畫部分的策展(中國傳統繪畫不能長期展覽,需要不停換展)
PS:不能長期展覽原因:
為什麼清明上河圖不能像蒙娜麗莎一樣長期在展廳展覽? - 博物館
北京故宮
石渠寶笈特展聲勢浩大,珍品眾多。可是作為一般普通觀眾來說看完之後,最大印象基本會是我和清明上河圖的9小時長隊之旅。從展覽設計來說,觀眾應該先去延禧宮先看編撰,再回武英殿看典藏才能更好明白本次展覽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故事。 故宮官方遊覽執導圖片
但是最後在國民第一畫清明上河圖的號召下最終演變為前期故宮跑後期5點就來拿號排隊,只為我與清明上河圖能有3分鐘的接觸。一幅兩個iPhone6寬的風俗畫,一個人物只有大拇指那樣大,最後到底能看到什麼真是一個問題。同行人一般看完之後表示原來清明上河圖這樣小,然後呢?太細緻了,沒看清楚。至於和清明上河圖同等重量級的展品一般觀眾幾乎處於忽視狀態(沒有清明上河圖的第二期無需排隊)。
總體來說,對於一個普通觀眾來說看完一場石渠寶渠就像看了一場章子怡周迅趙薇徐靜蕾四大名角一起演繹時代姐妹花的小時代。
倒是石渠寶笈的網頁版更好完成了像觀眾們更好說故事的任務:
石渠寶笈特展
台北故宮
郎世寧來華300周年,展覽有實物和數位展廳。很多觀眾都願意在數位廳里使用之後,再去文物陳列廳,這很好實現了人群分流。令人感慨的是在數位廳內小朋友對動畫再現動物痴迷不已。
而石渠寶渠展覽里的小朋友處於什麼狀態?一位父親對他姑涼說:"伯遠貼你趕快看看,下次拿出來不知道什麼時候了"。她只能懵懵看他爸爸然後默默和爸爸去欣賞伯遠帖。
神筆郎世寧 Lang Shining
這兩個展覽各有特色不分伯仲,但是其他書畫特展北京故宮基本處於被秒殺的狀態。
對於像清明上河圖(清院本)、富春山居圖、蜀素帖、溪山行旅圖這樣特品台北故宮是這樣設計展覽:
清明上河圖特展
古畫動漫-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最近一次展出富春山居圖與蜀素帖連同書畫大家董其昌,之前對兩件作品已有特展。
妙合神離-董其昌書畫特展
米芾的書畫世界 The Calligraphic World of Mi Fu"s Art (2006年)
http://www.npm.gov.tw/exh100/fuchun/ (2011年)
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新媒體藝術展 Landscape Reunited: Huang Gongwang and "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 New Media Arts (2011年)
典藏與流傳 范寬及其傳派 (2015年)
對於一些普通觀眾不太熟悉的繪畫策劃的展覽:
筆畫千里─院藏古輿圖特展 Historical Maps i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追索浙派 Tracing the Che School in Chinese Painting
還有只是輪換展品,不更改主題的展覽:
筆有千秋業(2016年)
筆有千秋業:書法的發展 The Ancient Art of Writing: Selections from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2009年)
巨幅名畫 Oversized Hanging Scrolls and Album Leaves(2009年)
巨幅名畫 Oversized Hanging Scrolls and Album Leaves(2016年)
造型與美感-中國繪畫選粹 The Art and Aesthetics of Form: Selections from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2013年)
造型與美感(2016年)
北京故宮同樣只換展品不換主題的:
(幾乎涵蓋北京故宮除清明上河圖以外的書畫珍品)
http://www.dpm.org.cn/shtml/424/@/121052.html
北京故宮就這樣默默辦了9期。
來點北京故宮有特定主題書畫展,幾乎只剩新聞通稿的痕迹:
文稿/快訊/「降龍伏虎盡神通——故宮博物院藏羅漢畫特展」對公眾開放
文稿/快訊/新理異態——明末清初五家書畫展即將開展
文稿/快訊/「天下無雙品,人間第一花——洛陽牡丹與故宮博物院牡丹題材文物聯展」開幕
以真鮮花與文物同樣台北故宮也做類似展覽:
滿庭芳-歷代花卉名品特展 Fragrance Fills the Courtyard: Chinese Flower Paintings Through the Ages (2011年)
兩個相差四年展覽,北京故宮專門從洛陽運來萬盆牡丹聲勢比著借著台北鮮花博覽會的台北故宮強了不止一點,可是在短短2個月之後沒有圖冊只有開幕通稿的展覽的「天下無雙品,人間第一花」特展又能留下什麼?
在不需要勤換展的器物類也存在北京故宮策展不如台北故宮問題:
清淡含蓄——故宮博物院汝窯瓷器展(線上展廳)
文稿/快訊/「清淡含蓄——故宮博物院汝窯瓷器展」開幕(2015年)
|??`???_ (2004年,汝窯傳奇)
台北故宮比北京故宮早了11年!
故宮博物院鈞窯瓷器展(2013年)
?v?`¤§?ü(2001年)
乾隆作為最影響紫禁城審美的君王:
「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特展(2011年)
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 The All Complete Qianlong:
a Special Exhibition on the Aesthetic Tastes of the Qing Emperor Gaozong (2013年)
屠蘇酒-皇帝新春的第一杯酒(2014年)
辛苦台北故宮用不是特別豐厚文物策划了關於三次乾隆,最近一次和北京故宮有關乾隆展覽在首都博物館:
文稿/快訊/「長宜茀祿——乾隆花園的秘密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
首都博物館--展覽回放
青銅器布展更是北京故宮的重災區,先引用一段遊覽故宮青銅器館的評論:
(來自知乎其他問題評論欄)
這是北京故宮對青銅器館的介紹。
PS:
吉金耀采─中國歷代銅器展 Rituals Cast in Brilliance
從展品選擇,布展設計等方面北京故宮就比台北故宮差了不止一點,北京故宮還要受到紫禁城原址布展的劣勢,所以會才有很多人覺得故宮很無聊的景點。
但是故宮博物院是一家博物館!!!
還有一個問題
故宮在展覽後的圖冊出版種類以及售價是大大不如台北故宮!
如果考慮兩岸的人均收入和平均書價,在哪裡大家更願意購買圖錄一目了然。
說到圖錄我寫這篇長文最重要的目的:
順便再吐槽一家與北京故宮同等級有著巨額財政補貼但是業餘到底的博物館!
那是哪家?為什麼說業餘呢?
不是因為圖冊太貴;
也不是不是有著政策背書特展絲綢之路展品清單也沒有;
還不是布展奇怪;
更不是比故宮還看不下去的文創;
如何看待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在博物館拍照很傻」的觀點? - 攝影
是不是有一個逗比副館長?
不不不,他只是上電視時嘴炮而已。
會不會服務糟糕?
這個不能算在國家博物館頭上,畢竟臨時工沒素質很正常。
那到底是什麼?
是有複製部分不標註!
很美對不對?
這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天龍山石窟第21窟唐代坐姿菩薩,它只有軀幹是原來實物,國家博物館並沒有在解說里提示!!!!!
那頭呢?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Head of a Bodhisattva;where=Chinaft=Head+of+a+Buddhapg=1rpp=100pos=111
拿出強迫症的眼神來,你可以發現頭與軀幹材質不同。
這還是有據可查的不標註複製部分,不可查的:
這尊佛像大廳里最耀眼的明星
這是國博給它最長標牌。
據微博上的質疑至少它的上班軀幹是重新製作的複製品。
這不僅僅是國博讓人憤怒的地方
國博閃光燈事件最新消息:姑娘直言批評記者開著閃關燈拍照,頭條新聞 汽車中國新聞頻道
館長這樣定義國家博物館:
寫在後面:
兩個故宮存在相同的缺點;
過多的旅行團遊客機械流動在博物館裡(這是硬傷。其他遊客發現往往一個地點堆滿了人,就會失去在這裡觀看的慾望。對於旅行團遊客遊覽博物館之後能獲得多少,全靠得導遊背詞背得準不準。所以有條件的話參觀博物館必須得自由行,方能發現自己興趣所在)
逗逼的工作人員(北京故宮:「你們今天我的安排我就不開門了」。台北故宮:「我們的東西都是國寶,所以不能拍照」。)
飽受政治的控制(北京故宮你政權更迭我就停止接展,台北故宮你不能在名牌里標註出我的正名我就不借。)
兩個故宮繼承著中華文明最豐厚寶貴的遺產;體現著獨特中華文明最深處的印記。希望有一天兩個故宮作為文化機構能突破政治桎梏,為全我們講述說不完有趣的故事。下次大家給予關注故宮時千萬不要忘記距離它直線距離不到1公里國家博物館,以及你身邊拿著財政經費的每一家博物館。不能厚此薄彼只讓故宮博物院成為「網紅」,好多時候故宮承載不應噴向它的很多口水。
寫完這樣多之後,還是沒說為什麼不可以創造出更好的紀念品。
我找到一個殊途同歸的問題:
張藝謀與李安曾經都很優秀,他們現在的差距是否是制度造成的? - 導演
與君共享。
其實故宮是這一兩年來才開始關注文化產品產業的,進步的很迅速。內地的博物館一直不是很重視這方面,但是這幾年有不少館都開始在這方面發力,像陝博、蘇博等,尤其是蘇博的文化產品,格調比台故的更高。台故的推廣開始的早,應該說台故的文化產品算是它最強的一項了,其他像展覽、建築、收藏方面的水準在文博愛好者這裡口碑其實並不像外人想像得那麼高。
我只在他們家的淘寶上買過「如朕親臨」的行李牌,只是在單位用來裝飯卡,平時放辦公桌上,中午吃飯用一下,用了不到兩個星期的樣子,上面掛環的部分就裂了斷掉。真不是我暴力使用,個人還是很細心和仔細的,尤其是看得上眼的博物館衍生品,真的很失望。 這個價格能買到好幾個普通的行李牌,質量也比這個好。
本來是對昨天贊同最多的兩位知友觀點的反駁,完全沒想到收穫這麼多贊,謝謝大家的認同!
那我再針對題主的問題再啰嗦幾句,故宮博物院為什麼沒有做出好的衍生品?
因為不夠重視!
而且還有文化一脈相承的參考對象「國立故宮博物院」。
為什麼這麼說:
1、缺品牌嗎?故宮擁有超級強大的品牌背書——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紫禁城、皇宮啊。
2、缺市場嗎?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說明時代消費過硬,大學普及教育——文人、知識分子多,對文化產品消費需求向來高,捨得花錢,這叫有逼格。(發現沒有,這裡一直有個剛需啊,如果你家裡有一套故宮出品的有創意的工藝品、或者創意碗盤,是不是瞬間覺得高大上啊!)
3、缺資金嗎?故宮博物院缺錢嗎?每年光門票的收入幾個億。(分點出來可以么是有回報的!)
4、缺創意人才嗎?能夠進入到故宮博物院工作怎麼得也不差,就算他們做不好,還可以找團隊合作啊,中國的禮品的公司、牛B設計師真的很多。
5、缺製造商嗎?蘋果都是中國製造的,還有牛逼哄哄的高鐵!
6、缺渠道嗎?線下:大型的故宮衍生品體驗店(從不缺人流而且購買力極強!),線上:自建高逼格的商城(看著在淘寶上買的故宮小禮品,哎哎哎,故宮的價值就是這樣慢慢被毀的)
一個品牌成果的這麼多關鍵點都不缺,為什麼還是做不好做不好? 兩點
1、缺目標
我扯下,把故宮博物院的衍生品做成中國第一大文化產品售賣平台,給予一定的時間是可以實現的。
2、缺管理、或者是體制
沒建議、我面癱......
發現沒,這裡有個巨大的商機呀!哈哈哈
~~~~~~~~~~~~~~~~~~~~~~~~~~~~~~~~~~~~~~~~~~~~~~~~~~~~~~~~~~~~~~~~~~~~~~~~~
看了目前點贊最多的前兩位,不敢苟同。
故宮博物院的創意簡直low爆了。
如果說」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衍生品「高中畢業,那麼「故宮博物館的衍生品「還在讀小學。
先看看目前點贊第一的知友分享的前面四個產品,說上兩句:
有見過這麼簡單粗暴生硬的耳機線的拼接嗎?這是佛珠?配這條黑色的線,簡直Low爆了。讓設計師自己帶上在北京地鐵繞幾圈,看他是否還會繼續用下去。
親,如今摺扇多數是用來收藏的!你整這麼個大字報想表達什麼?整個畫面毫無美感可言,文字上的花紋有存在的必要性嗎?
大家有見到歐洲或者其他國家的雨傘有直接印上巴洛克或者洛可可風格的嗎?雨傘、要不經典、要不創意,這算哪門子的創意呢?
還有這支筆,這個配件就是個多餘的東西,你用筆的時候掛著這個小配飾啊,不影響你寫字啊!
這也算好創意?你去中國任意一個景點!這類的產品那裡沒有?
這些創意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到此一游」,去了故宮,買個配飾做個紀念再炫耀一番。
再來看看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衍生品
這個產品就不多講了
為什麼他不把」朕知道了「印在摺扇上?現在誰還用摺扇啊,故宮博物院的扇子就是胡鬧。
自敘帖 紅領米白絲巾(左)
懷素自敘領帶絲巾組
草蟲圖手帕(右)
觀察自然里各種不同的昆蟲,或飛或爬的呈現在手帕上栩栩如生!活潑的顏色、元素,讓歷史名畫有不同的表現及運用。
繼續
右邊的包包你覺得low嗎?有沒有一種感覺到似乎蠻時尚的,能帶的出去吧!
行書摺扇 文徵明,行草,書林下仙姿
再對比故宮博物館的摺扇、以及上圖的書法字。如果到這裡截止,那故宮博物館做到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水平倒也不難,只需一個好的團隊就能搞定,
這些產品製作成本低,多數都不涉及到開模,更多的是在圖形上做創新。
下面才是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關鍵
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酒瓶塞,創意、功能、設計沒得挑剔。
將雙連瓶的線條拆解,成為雙依偎的油瓶與醋瓶。
百合鳥醬油醋瓶
蓮花點心碗盤
靈感來自北宋汝窯青瓷花式溫碗,呈十瓣蓮花式,全白陶瓷搭配碗腹圓弧造型,給予溫潤的觸感;傳統陶瓷結合現代美耐皿材質的蓮葉造型點心盤,更加提高產品的實用性,更添生活趣味。
小乾隆茶器(右)
擬人化造型,將壺、杯、印融合一體,成一壺一杯。
清先生蛋杯(藍)
此款清先生蛋杯,身著圓領艷色長袍,頭戴清冠帽,手持一湯匙。
宋徽宗所創的「瘦金體」 書法系列-西式餐具組
吉祥方勝椒鹽罐、蓮花點心碗盤禮盒,有沒有找到點古典而又現代的感覺?
將這些產品串聯到一塊,你會發現:
通過創意將中國古典藝術品融入到現代柴米油鹽醬醋茶中,進入尋常百姓家,這才是國立故宮博物院衍生品的強大之處。
而目前的故宮博物館的衍生品還停留在紀念品的階段......
這個創意有可比性嗎?
更~~~~~~~~~~~~~~~~~~~~~~~~~~~~~~~~~~~~~~~~~~~~~~~~~~~~~~~~~~~~~~~~~~~~~~~~~
關於好產品的見解
知友玉疏說:「,拿台北故宮好的和北京故宮low的比沒有比較意義, 北京故宮的存錢罐、書籤和小勺子架也很萌,也複合生活化」
「首先我不否認存錢罐、小勺子架很萌,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喜愛和偏好,我也不想通過感性的「美」或者「不美」來衡量。
但是故宮博物院的存錢罐、小勺子架一樣是個非常普通的產品,離好產品還差得遠。
為什麼這麼說?就看是否符合「創意」的標準
「創意」另一種說法叫做「再設計」又或者「舊的元素新的組合」,
存錢罐、小勺子架就屬於抄襲老祖宗的創意,「把大變小」僅此而已。
其實應該借鑒完成後通過現代的手法來重新設計。變成一個新的東西,才有可能是好的「創意產品」 可參考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酒瓶塞.
這是故宮精品網路商城,非常多的商品,請自行對比下。"
看到這幾個高票答案,想吐槽幾句,我知道北京故宮現在已經算努力了,但是它們的衍生品還是low啊。我知道對於廣大同胞來說,那些萌萌的玩偶啊、鑰匙扣啊、書籤啊什麼的是很適合大眾的,但是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和其他博物館進行比較。
我還是覺得,北京故宮這種程度的文創產品,頂多只能算及格,因為它只是簡單地開發了其擁有文物的的文化內涵而已,而其深層次的內涵,則很少觸及。而博物館開發文創產業最重要的是什麼?我認為是整合的能力,就是將文物的文化內涵移植到另一個看似毫不相關的載體上,而且還具有美感。
而且,在現在的這個社會,博物館擁有著數量龐大的文物,其中蘊含著無窮的文化記憶和文化內涵,如果將其好好開發,將會是一筆巨大的寶藏。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終將走上一條高端奢侈品的路線。
@螺旋真理 老師已經從我們自身的層面討論了原因,現在我想從其他地區博物館同行的層面來討論,看看我們的差距在哪裡。
==============================================
北京故宮文創產品的簡單化各位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更為嚴重的是其原創性不足、嚴謹性缺失。
北京故宮這款產品大家都知道吧,「朕就是這樣的漢子」、「臣妾做不到啊」的創意明顯是模仿了台北故宮的「明星商品」——「朕知道了」膠帶,且不說「故宮淘寶」在創意模仿上可能存在的問題,單就其產品開發的嚴謹態度上,與台北故宮就有很大差距。
「朕知道了」膠帶的創意,最早來自台北故宮2010年的首屆「國寶衍生品設計競賽」。台北故宮買下獲獎作品的版權並將其發展成為「古紋膠帶概念」,將文字具化為康熙硃批「朕知道了」。據台北故宮透露,「朕知道了」4字脫胎於「朕安」和「知道了」兩個硃批。「安」字的省略體現台北故宮對於文創市場的高度敏感。毫無疑問的是,「朕知道了」的出現,是借勢火爆的清宮劇。但儘管如此,台北故宮仍然對產品開發保持謹慎的態度,沒有完全依據網友的呼聲開發更多相關產品:「朕知道了」膠帶火了,網友主動提議,希望台北故宮推出「賤人就是矯情」 「本宮乏了」 「聖旨到」 「跪安吧」等創意膠帶。台北故宮表示,文創商品以台北故宮典藏物品為主,戲劇流行語可能不適合。台北故宮「文創行銷處」的處長徐孝德強調,選擇相關創意不能「戲說」 ,要嚴格根據館藏和史料記載。 ……以「朕知道了」膠帶為例, 整個創意團隊除文創行銷處,還有器物處和文獻處。文獻處整理獻史料,為創意團隊提供文字史料,器物處提供實物參照,以保證創意不會背離史料。整個創意團隊和設計團隊以 4 個月
時間才形此創意膠帶。從中我們可以很強烈地感受到文創產品開發所需要的自由的想法和科學的態度。
反觀北京故宮方面,「朕就是這樣的漢子」、「臣妾做不到啊」在原創性和嚴謹程度上就不夠,更有迎合市場的嫌疑。(感謝各位知友的指正,「朕就這樣的漢子」確實出自雍正硃批,但是「臣妾做不到啊」出自影視劇是肯定的。這裡我說原創性不夠,我認為北京故宮是肯定有借鑒台北故宮創意的嫌疑的;嚴謹性不夠,我覺得博物館是對文創的開發有一定的態度的。不能一味迎合市場,導致純潔性喪失。)
====================================================
台北故宮早期文創產品比較簡單,基本是原尺寸複製典藏文物。2000 年以後,台北故宮更強調開發利用文物的價值,文創產業逐漸起步。時至今日台北故宮的文創產業已經具有了較為完備的體系。藉助各方力量共同挖掘故宮藏品的文化潛力, 台北故宮積極尋求途徑來實現博物館藏品利用的更多可能。
一個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要想持續地發展下去,就必須有帶有自身鮮明特徵的、包含「靈魂」和豐富文化遺產內涵的衍生產品不斷被創造出來。 台北故宮在自身進行文化內涵挖掘的同時, 還廣泛
地與諸多設計理念有獨創風格、 產品精緻而富有感情的廠商進行合作。 藉由較為成熟的合作體系,博物館的藏品資源能在合理範圍內為廠商所用,為設計更好的文創產品提供資源, 同時廠商的獨到工藝和設計理念配合館方全程的藏品解讀輔助, 能為博物館提供更多高質量的產品,實現雙贏。
以上是台北故宮商店的截圖,從呈現的信息看,目前與台北故宮進行過文創產業合作的廠商至少有十二家。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台北故宮與義大利著名品牌 ALESSI 進行的聯合開發,ALESSI 不僅為台北故宮設計了精彩的文化衍生產品, 其知名度以及全球密集的銷售網路也為台北故宮文創產業在全球獲得影響力提供支持。
除「每年 3 次公開徵求國內優良廠商」外,台北故宮博物院還藉助多種方式吸引不同的群體參與到文創產品的設計中來,如「Y 世代設計新主張」 (此條線路主要是由台灣地區6所大專院校設計學院的學生為主力軍,將故宮的典藏文物轉換成了 20 余種另類商品) ,再如邀請台灣地區五大知名新銳設計團隊參與設計, 包括水越設計公司、 頑石創意有限公司、華碩計算機設計團隊、 設計堡設計工作室、 零二設計團隊為博物館量身創造了 17 組文化商品。用故宮的「老」文物表現無限「新」意,呈現 Old is New 的理念。
可以看出,很多產品走的都是限量版的路線的。
台北故宮博物院助推文化創意產業的做法有諸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其一它強調了文化衍生產品的高質量和持續更新的重要性; 其二它表明文創產品的合作開發需要有成熟的合作體系, 包括相關的法律程序; 其三它進行合作開發的做法也為其他博物館提供了實際操作可能性的借鑒, 同時它動員社會多個群體參與設計的行為也強調了一種由全民在實踐中共同傳承文化遺產的理念。
========================================================文章中的很多內容來自我可愛的同學的一篇論文:《小議博物館網上商店的幾項經營原則——以台北故宮博物院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為參照》,撒花感謝~
《故宮日曆》,故宮出版社出版的2014年的日曆,主題是「快走踏清秋」。(2013年,山水有清音,2012年,紫禁龍時空。)
2014年版《故宮日曆》12月簡目,以及53周詳目
一月 為君一日行千里【騰躍古今】
二月 天馬來出月支窟【神駿西來】
三月 牧馬群嘶邊草綠【奚官牧放】
四月 踏花歸去馬蹄香【林苑游騎】
五月 呼兒將出換美酒【盛世豪情】
六月 一騎紅塵妃子笑【治亂軼史】
七月 安得壯士挽天河【鐵騎征戰】
八月 憑君傳語報平安【胡漢家國】
九月 韓幹丹青不語詩【妙墨神筆】
十月 請君贖獻穆天子【名馬良驥】
冬月 翻身向天仰射雲【射獵遊藝】
臘月 羈金絡月照皇都【紫金琳琅】
一月 為君一日行千里【騰躍古今】
第01周 (01-04日) 禮樂宗周
第02周(05-11日)馬佑嬴秦
第03周(12-18日)天馬半漢
第04周(19-25日)漢晉之間
第05周(26-31日)走向盛唐
二月 天馬來出月支窟【神駿西來】
第06周(01-08日)漢晉天馬
第07周(09-15日)錦上神駿
第08周(16-22日)唐陵翼馬
第09周(23-28日)唐遼飛馬
三月 牧馬群嘶邊草綠【奚官牧放】
第09周(01 日)秦陵圉人
第10周(02-08日)唐人百馬
第11周(09-15日)宋人牧放
第12周(16-22日)元人浴馬
第13周(23-31日)明清飼馬
四月 踏花歸去馬蹄香【林苑游騎】
第14周(01-05日)上巳踏青
第15周(06-12日)春日游騎
第16周(13-19日)衣冠之變
第17周(20-26日)仕女男裝
第18周(27-30日)春宴集賢
五月 呼兒將出換美酒【盛世豪情】
第18周(01-03日)杯中神物
第19周(04-10日)青蓮酒歌
第20周(11-17日)太白把酒
第21周(18-24日)詩仙醉卧
第22周(25-31日)古賢詩意
六月 一騎紅塵妃子笑【治亂軼史】
第23周(01-07日)玄宗史跡
第24周(08-14日)貴妃寫影
第25周(15-21日)明皇良駿
第26周(22-28日)香囊遺韻
第27周(29-30日)霖雨聞鈴
七月 安得壯士挽天河【鐵騎征戰】
第27周(01-05日)李廣難封
第28周(06-12日)封狼居胥
第29周(13-19日)甲馬鐵騎
第30周(20-26日)昭陵六駿
第31周(27-31日)唐宋甲馬
八月 憑君傳語報平安【胡漢家國】
第31周(01-02日)匈奴遺珍
第32周(03-09日)昭君出塞
第33周(10-16日)文姬歸漢
第34周(17-23日)胡漢和音
第35周(24-31日)盛唐胡韻
九月 韓幹丹青不語詩【妙墨神筆】
第36周(01-06日)晉唐絕品
第37周(07-13日)韓幹天馬
第38周(14-20日)龍眠神駿
第39周(21-27日)父子丹青
十月 請君贖獻穆天子【名馬良驥】
第40周(01-04日)穆王八駿
第41周(05-11日)龍眠五馬
第42周(12-18日)良馬伯樂
第43周(19-25日)寫真十駿
第44周(26-31日)寫真十駿
冬月 翻身向天仰射雲【射獵遊藝】
第44周(01 日)秦俑立射
第45周(02-08日)漢唐騎射
第46周(09-15日)唐人出獵
第47周(16-22日)唐遼馬球
第48周(23-30日)馬上技藝
臘月 羈金絡月照皇都【紫金琳琅】
第49周(01-06日)車馬轔轔
第50周(07-13日)御輅華車
第51周(14-20日)花馬雕鞍
第52周(21-27日)紫禁天駿
第53周(28-31日)神馬獻瑞
在這裡說設計不夠的,太low,其實都有理。
但問題在於,你們不代表廣大的購買力。
我們未必缺的是設計師,缺的是創意。但一個你們看到的產品,只有參與的團隊知道,它到底經歷了多少……凄慘的酸咸苦辣。
你去故宮商店站店看遊客逗留在什麼產品面前,聽他們怎麼討論面前的產品,你就會知道現在主流市場的審美……他們不關心創意也不關心文化,他們只是覺得「我來過故宮了」。
我去過故宮不知道多少次了,經常聽到遊客之間互相談論,「坤寧宮是什麼地方啊?」「這地方好小啊,就皇帝住的嗎?不是說皇帝最有錢嗎?」還有跟小孩子說,「古代皇帝都住在這裡的」,甚至很多遊客是不清楚明清是兩個不同的朝代,以及不知道萬曆帝、嘉靖帝、永樂帝的就比比皆是了。
所以很多時候選擇文物,然後結合文化,再出一個產品,收到的第一個評價是:不接地氣/辨識度太低/顏色不夠喜慶/顏色不夠明亮太喪氣……
我看到有人說,有很大一部分有文化知識的文化人,他們有「剛需」,但他們的「剛需」能養活一個公司嗎?現在故宮的紀念品大多都是外包給供應商的,供應商有幾十個,故宮方基本就負責審核,審核的人是什麼審美什麼心態?
首先一個產品第一個過關對象是公司老闆,公司老闆的最大衡量標準就是「好賣嗎?能賺錢嗎?賺多少錢?」生產周期較短的紙製品,一般老闆就不大樂意做,跟創意和設計的關係沒那麼大,就是覺得紙製品賣貴了,人不要,賣便宜了賺得少,懶得搞。
再者是一些材質問題上的,設計出來的產品要塑模。大批量生產,得保證賣得出去;小批量生產,成本高。在新產品出來,讓市場證實好賣之前,有許多老闆寧可不去冒這個險。照著本來就好賣的那些東西,稍微換個模子,起碼風險小。
再然後就是故宮審核,故宮審核方對文物的理解程度有多少?其實他們也並不關心你這東西有什麼設計有什麼文化內涵,他只要知道你這東西跟我故宮有關,好賣,能賺錢。故宮商店裡有一大堆外部採購的垃圾紀念品,但照樣能賣,原因就是:它擺在故宮裡賣。
他們並不關心文化的延續和文化的保護文化的理解,他們的心態更多是「坐吃山空」,我大故宮放在這裡,吃的就是你們這些沒來過故宮又覺得有生之年得來一次北京逛一次故宮的人的錢。
整個大環境就是如此。
曾經提過關於日晷相關的創意,收到的第一句話不是說,你這創意有待改善,你這想法如何如何……收到的第一個回答是:你知道多少人不認識「晷」字嗎?
我想說讀書的人特別是讀史的人,真的不多。對文化真的有研究有理解有敬畏之心和擇取之意的也不多,在網上看起來好像大家都知道,但你回去生活里看看,跳出你的圈子去看看。
能夠完整告訴你,中國從秦漢以來的朝代更替,不求說出五代十國這些亂世的朝代更替,只說大朝,大學生里起碼有一半說得疙里疙瘩含糊不清。
但問題的重點不在於他們不知道,而是許多人不想知道。
「我知道故宮是永樂帝時期修建的,然後呢?我會漲工資嗎?」
「我不懂這個文物又怎麼了,你懂,然後呢?你能活得比我更有錢嗎?」
「那個人書是讀得多,又怎樣,還不是買不起一套實木傢具?」
人們的衡量標準和心態如此。有時候多說兩句,收到的還不是「你知道的這麼多,哎呀,真好」,而是「行行行,就你知道得多,你牛逼」,普及文化你還得看人臉色,真的很悲哀。
其實博物館文化本身就是蠻深的,現如今又是各種電視劇打著歷史的幌子大行其道,多少逛故宮的問:華妃住哪啊?甄嬛住哪啊?
上面的回答有說得中肯的,也有讓我個人感覺挺偏的,太多了,就不說了。
總而言之就是一個產品的出生,其實它挺複雜的,故宮也不是想像中那麼有錢,加上限流政策之後,更加了……你們看到的統計數據跟實際上它的數據也不一定是一致的。確實故宮紀念品還有欠缺,善良地說就是還有極大的努力空間,值得開心的是,它看起來是在往前走。
我很希望有一天,故宮裡的遊客在看到產品的時候能夠產生上面那些答主那樣的回答和思考,當別人談起崇禎,第一反應不是問「那是誰?」而是能說出那麼幾句關於崇禎。
同時我也很佩服,很開心看到有博物館或者相關公司做出了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作品,我相信這個苗頭在未來會越燒越旺的。建議提問的人去看看故宮紫禁城的IOS端的App,美到哭出來
更新:我覺得APP也是延伸文化的一部分,最新的皇帝的一天也蠻好玩的,家裡有寶寶的可以試一下。
先上圖,看了再說。
這個朝珠耳機就是很特別的設計啊。
還有這個水晶筆我知道是施華洛世奇的設計靈感,但是買這個回家送給家裡的妹妹超喜歡啊有木有。
還有防晒傘裡面是根據故宮藻井設計的,而且外面是純色的只有裡面有這麼美麗的圖案,抬頭一看不會覺得自己穿越到了大雄寶殿嘛?話說這把傘很有話題性啊,這就是所謂的在餐桌上擺菠蘿吧?
這個朕就是這樣的漢子也很好笑啊,和朕知道了搭配使用效果更佳了啊。想像了一下我爺爺拿著他扇風的樣子,吊炸天啊簡直。
官銀儲蓄罐,把皇上國庫里的錢都搬到你家來啦,建議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就不要把它擺在辦公桌上了哈。
尚方寶劍圓珠筆什麼的實用性不強重在趣味性啊。
很有特色的刺繡金屬書籤啊,上面的花卉是刺繡的,金屬和布料的混搭,你很有想法和我學做菜吧!
八旗子弟調料罐,手裡拿著勺子胖墩墩的樣子太呆萌啦!話說這貨現在正在清倉甩賣,並不貴哦!
連紅包都這麼貴氣實在不好意思不包厚一點啊哈。
奉旨旅行什麼的很有微服出巡的feel嘛。
鑰匙扣什麼最簡單最基礎啦,但是好看而且做工精良的紀念品還有實用價值誰也不會拒絕的對嗎?
對於這種Q版設計簡直無力抵抗!
找一個御前帶刀侍衛來給我托手機真的很姓福啊,爾康我剛換了iPhone6plus辛苦你啦!
手機鏈
把便利貼小標籤夾到上面一定很開心吧?看到的人一定也很開心吧!
是我太容易滿足了么?覺得北京故宮的紀念品也都很不錯啊,完全不像題主所說的low爆了好么?也許是我小市民沒見過什麼大市面吧。
我覺得@明天說得特別對,起步雖然晚,但是我們擁有如此豐富的藏品還怕以後沒有好的想法嗎?
紀念品對於像我這樣的普通遊客來說,一是買回去自己留作紀念,每當看到的時候就會想起當時在這裡留下的美好回憶。
二是買回去送給親戚朋友作為禮物,每次出門大家都為我操心,作為回報帶一些當地特色的禮物回去送給大家也是當然的。
如果是從這兩點來說我覺得北京故宮還是有能拿得出手的紀念品的。當然我不否認台北故宮確實有很多非常有創意有特色的紀念品,但是北京故宮也不是不能製作的,不是只有題主所謂low的紀念品,只是才開始有這種創新的意識。
套用一句話:你難道看不到他有多努力嗎?
還有故宮的兩個APP也是良心產品啊,畫風精美細緻,我兩歲半的弟弟拿過iPad都不玩遊戲了我會亂說!
所有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淘寶店,侵刪。利益相關:去過故宮一次的土遊客。
這裡多一句嘴,沒人說要和台北故宮的紀念品做比較,知乎是回答問題各抒己見的平台,不是打壓別人的地方。
不同意題主說的北京故宮藏品周邊「low爆了」的說法,用知乎名言來說,一切不經過比較分析直接給結論都是耍流氓。
北京故宮也許現在出的藏品周邊大多數水準都稱不上走在時代前沿,但是從一些東西,還是可以看出他們是在努力改變的,比如「如朕親臨」、「奉旨旅行」系列行李牌、公交卡套,「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梔子花圓盤」滑鼠墊等,這些作品可能比朕知道了的爆點要低,但仍然不失為優秀的古今結合作品,並不墨守成規。(圖來自故宮博物院淘寶店)比較漢子摺扇和朕知道了膠帶,個人看來作為周邊產品並無孰高孰低。
樓上知友也舉例給出了兩個app,紫禁城祥瑞和十二美人圖,設計感完全在水準之上,十足古典的背景,和諧美麗的畫面配色,專業的字體選擇,都讓人賞心悅目,玩起來也有樂趣,雖然不夠強,但已經看到了希望。
順便歪樓,推兩個周邊做得不錯的國內博物館:山西博物院、蘇州博物館。這兩家都有淘寶店,圖片來自淘寶店。山西博物院有很是火過一陣的「史上最萌鴞卣立體水杯」、刺繡布老虎系列,蘇州博物館有文徵明衡山杯、手機殼,刺繡書籤、絲巾系列,秘色瓷曲奇。樓上知友說蘇博的格調更高,個人深以為然。
可以看到幾家博物館對於展品周邊的探索努力。
國內博物館也許這方面起步晚,基礎比較差,可以自我檢討、承認問題,但沒有必要妄自菲薄。我們的藏品豐富多彩,類型多樣,發展的潛力是無限的。也完全可以期待以後會誕生更多值得購買、方便日常使用的周邊。
作為一個正在與故宮深度合作開發產品的企業的苦逼設計師,忍不住要吐槽一下了,處吐手碼請多包涵。。。 首先貼個圖
這是我們設計的一款飾品,名字叫「開門大吉」以年桔為外形,925銀鍍金製作
慨念取自故宮的「大吉葫蘆瓶」。。。。
陳列方案,概念陳述,甚至專利製作,銷售方案都做完了,公司突然被卡在審批環節上……
現在是這樣在賣……
以前做過的方案有很多,都沒過
比如:
滿清十大帝王相賣萌筆記本等
還在創意階段就被砍掉了……
我們文創團隊根本就沒有懂市場有文化的人和我們對接好吧?最終,創意只是創意,根本就沒法變成商品。。。
那個大吉,現在淪為企業禮品,不過還好是新年禮概念,企業很喜歡。。。
受不了一水兒地追捧台踩京…於是我來黑台灣故宮紀念品一把。
以上就是我在台北故宮買的明信片,價值100台幣。
下面一套是故宮博物館的明信片。
每到一個地標我都會買明信片做紀念,只買明信片。我實在不敢相信今時今日這種摳圖換背景的照片也能做明信片。試圖找過高大上有藝術氣息一點的,答案是沒有!
我不敢說北京故宮這一套多藝術,至少人用心設計了,而且只賣10人民幣。
我是無語的—————————分界線
說上下差別不大的,我只能說我是敗給台灣故宮了~
還有,我不該糾結價錢的,因為上一套如果不是擺在台北故宮,一毛錢我都不會浪費。同樣100台幣一套明信片,下面這張和故宮的比簡直可以說是業界良心。我只剩一張,其他寄出去了。
有些人吧,但凡是國內的就批判,無論對錯好壞。
拿台北故宮跟北京故宮做對比,不是很合適。
因為走的是兩條路——賣萌路線,跟正經路線。
你說後者很沒創意?
那就捏鼻子認了唄,反正覺得有創意的又不是購物主力軍。
可是世界上就你們20~30歲的有思想有作為的年輕人統治世界么?你知道中年大媽喜歡什麼?知道成年大漢喜歡什麼?知道有錢老闆喜歡什麼?就知道了,你能代表?
沒對比也不好說,就舉個正經路線的例子——歐洲博物館的紀念品好了。
=====
筆
故宮的
大英的
第一名說北京故宮的筆難看,可是掛環嫌難看你可以拿掉啊,揪著個掛環說事算什麼啊,人家重點明明是尾部的花紋以及瓷胎般的質地色澤。掛環就是個配件罷了。
大英博物館的筆很有文化么?你要是不了解Rosetta Stone和Lewis西洋棋,壓根就不知道那是啥玩意。
這種東西從來都是對人而言因人而異的,就如同下面這把雨傘
傘
你能看懂這是什麼花紋么?知道裡面的故事么?看不懂這傘對你當然沒路邊20塊的傘有價值。
有人咧大嘴了說
大家有見到歐洲或者其他國家的雨傘有直接印上巴洛克或者洛可可風格的嗎?雨傘、要不經典、要不創意,這算哪門子的創意呢?
公主裙
小雨亭
我覺得都很好看啊,
我還真見過「巴洛克或者洛可可風格的」,數量還不少,貴族油畫上的就不說了,連不相干的中國都一堆仿造品。
大家有見到歐洲或者其他國家的雨傘有直接印上巴洛克或者洛可可風格的嗎?
直接拿他自己的話打臉。
這個傘難看么?
荷蘭博物館銷路最好的紀念品,梵高的《向日葵》。還有梵高的星空傘也很好看。
請問為什麼中國的傘不能印瓷器花紋?那麼問題來了,印花紋技術哪家強?
而之所以覺得故宮這把傘難看,更重要的原因是——
拍攝角度不好相當不好相當相當不恰當,導致黑色傘骨太刺眼了,花紋反而成了配角。
對吧。
========
要非得要故宮博物院的賣萌風也有啊,
不要就揪著「臣妾做不到」的東西說事,有意思么,你覺得沒創意,可是我那看了兩遍甄嬛傳的老婆一定會覺得有創意啊。
要說抄襲「朕知道了」,那也牽強了吧,
如果眼睛裡就只有北京、台北兩家博物館,看不到大英、美爹、意呆利、冬宮、盧浮宮、美景宮的東西,視野未免狹隘了。
北京的賣萌侍衛
大英的賣萌黃鴨
盧浮宮比較慘,
法國小獅子的浪漫和貴族感導致了博物館對此不怎麼上心。
買點郵票,買張明信片,順便到旁邊rue de rivoli買買香水得了。
大英則是因為博物館免費進,只能靠賣紀念品賺錢,所以比較上心。
奧地利。MuseumsQuartier那小塊地方是專門的博物館,不過我覺得維也納整座內城都是博物館。
美景宮旁邊有家OBERWALDER,專門賣紀念品,也不錯,不過那邊《吻》主題的紀念品實在是爛大街了。。。有去奧地利的同志千萬不要買這幅畫相關的了,爛大街的貨,什麼火柴盒、傘、裱框畫……
奧地利的精神與傳承完全不是這個好么……
我大哈布斯堡都快哭了。
順便說下,維也納絕對是歐洲貴族精神的聖地,推薦去之前讀幾本歷史書。
大美爹的紀念品就亂七八糟了,不好舉例……
=====
回到主題
Btw——不覺這個扇子很醜啊。。大概心態比較老吧。
北京故宮真的很low么?
也許,但扣掉「別人國的博物館」心態後,覺得low的比例沒多數人想像中那麼高。
來旅遊的歪果仁看待古中國,跟古埃及古希臘類似,都是屬於外星球,產品的細微差別是不會影響到任何東西的。
去旅遊的大媽們看待北京故宮——皇帝的家耶——聖地啊——有沒有仙氣——買點東西回家顯擺,至於這個東西的細微差別,算了吧那有什麼。
至於那些有閑工夫評論的會去故宮旅遊么?去了也是被人海擠出一身氣,什麼東西都看不順眼了。
======
現在的北京故宮也算賣萌轉型期吧。
大陸的賣萌文化興起才多少年?哪有類似台灣那般渾厚的土壤。
樓主問為什麼北京故宮不能製作出富有創造力的紀念品?
因為正經路線被走遍了,賣萌路線已經成了「創造力」的代名詞,而賣萌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起來的。北京故宮正在賣萌轉型期,人家已經很努力了……
不過有一點絕對是真的——北京故宮拍紀念品的攝像師應該拉出午門斬了。
我覺得就目前,兩個故宮無法比。台北國立故宮是世界性的博物館以及古代中國藝術史與漢學研究的重鎮。北京故宮只能呵呵了。他們自覺的很好罷了。國體不同、認知不同、責任不同所反映出來的不僅僅是在文化原創商品上的不同。
YouTube上有國立故宮博物院不定期上傳的視頻,其中《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詮釋了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宗旨在於「保護,研究,傳遞偉大的中華文化」。我很贊同影片中提到的:「藏品是博物館的心臟,教育是博物館的靈魂」。國立故宮博物院一直在實踐著著博物館的普世價值。
現在網路發達,直購了《故宮書法》,《雍正特展圖錄》,《精彩一百 國寶總動員》,《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八徵耄念-故宮八十年的點滴懷想》等書,我讀過後的感受是:
1. 從特展圖錄單價書摺合人民幣不過200多元,以及真正銅板紙精編彩印來說,收穫的價值遠遠超出付出。
2. 從文筆來說,沒有大論調,沒有左一個科學又一個科學。對帝王收集保護文物的感激之情溢於字裡行間。特別《八徵耄念-故宮八十年的點滴懷想》中對故去故宮人的感懷皆是真性情的流露以及研究治學的嚴謹。《故宮書法》沒有大段的論述,整體通過彩印的圖片和截取特色字教授如何欣賞書法,並在文末介紹了「國立故宮博物院」院名字體的來歷。
正面是個獅子頭
背面正大光明四個字。這是我在故宮買的唯一紀念品
作為一個故宮的工作人員,每次我去路線里看產品的時候,都有一種"我超!這是什麼玩意兒!這也能賣!這也能賣這麼貴!"的感覺。最近新上了一個大門釘書包和旅行箱,簡直讓我無力吐槽到爆。有意者可自行百度,手機沒流量傳圖了。
故宮作為事業單位,其實有著事業單位的通病,簡而言之你設計的好也不會漲工資,設計的差也不會丟飯碗,一群老油條們磨磨洋工,怎麼能弄出靈魂產品。再者這些設計現在大部分都交由外包公司來做,屁股決定產品,搞得出現了好多奇葩。現在每年單位也對外搞一些創意產品設計大賽,一來應者不十分廣泛,二來文化底蘊真的不足。要解決這些問題並非一日之功,光有點子真的不夠,一定要有文化積蘊才能做出很好的設計。我希望未來我們的故宮也可以做出驕人的產品,有自己真正獨立、拿得出手的文創產品。
為什麼呢?大陸的設計水平雖然還有待提高,但優秀設計師並非瀕危物種,故宮博物院也不缺錢。
顯然是負責人的審美問題,設計師都有被客戶要求氣吐血的經歷,尤其是給大型機構和大土豪做設計的時候。當然,自身審美情趣能與奇葩要求相符的神一樣的設計人員也是有的。
其實這個和文化氛圍關係也很大
圖片來自微博
看看台北故宮的新出紀念品,我看到的時候驚呆了!北京故宮的文案就算想的出這個創意被批准的可能性也不大。。。
沒有好的文化氛圍和寬容度,搞創意的人怎麼發揮主觀能動性,反正很難。
好多反對引用@arfy同學的評論,說的比我好
我們的周邊設計在附會「文化傳播意義「上執念太重(其實正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對美的理解單一。然後對趣味的理解太狹隘,台北故宮這種跳脫的惡趣味,國內(官方)紀念品開發里是很難見到的。甲方會拿看傻逼的目光真誠地望向你。
台故其他紀念品欣賞
推薦閱讀:
※你在博物館裡見到最可愛、最呆萌的文物有哪些?
※大英博物館、盧浮宮或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有過給孩子設計的展覽路線圖嗎?
※館藏文物過半被腐蝕是真的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