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埃及繪畫平面化?

我們看到古埃及的繪畫往往是平的,不但繪畫,浮雕都是盡量避免表現空間深度,人物形象像是在標本夾里壓平的,為什麼。和神學觀念有關嗎。


首先,埃及繪畫也不都是平面的……
比如說這個:
British Museum

埃及繪畫的平面化和社會觀念或者神學都有聯繫,比如說一個說法是,埃及人認為如果你想「完整的」死,有關你的繪畫中你得被「完整的」畫出來。所以無論繪畫多麼平面,你一定能看到雙腿雙腳。

當然更多的還是因為:埃及人到底為啥畫畫?
假設你是一個埃及畫家,法老讓你畫下來一場祭祀。「你得把所有的東西都儘可能的畫下來」法老說,「不要漏掉一個細節或者一個人」。
如果你這個時候用了透視的思路去畫畫,你會死的很慘——因為那樣的話很多站在後面的人或者事物就會被前面的人或者事物遮住。即便你站在高處也是如此。
如果你的畫作是作為一種日記/史書的替代品,詳盡性是要重要於藝術還原的。

而且,古埃及文化里,特定的顏色是有特定的含義的。創造縱深感很大程度上需要更多的顏色細節。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在古埃及文化里白色代表白痴,黑色代表不潔。還是上面的那個法老找你給他畫一張畫——你敢給他加陰影或者高光嗎?



謝謝 @藥師給我第一次的處女邀(羞),而且竟然還是這麼有趣的問題,個人一直覺得這個問題很值得玩味,我就來說說我的理解吧。

回答來的時候已經有不少答主回答了埃及人的信仰,我就從其他方面談談吧,裡面有我的個人理解和猜測,如果有反對歡迎探討。

記得在貢布里希的《藝術與錯覺》一書里,曾經對原始藝術的萌芽進行過一些猜想:認為那些我們發現的最最古老的原始人山洞石雕和壁畫其實並不是創作,而是尋找,書中提過這麼一個例子:

看起來是否更像山洞裡發現一處像馬的突起,然後稍微加工了下,就留下這樣的遺迹了? 作者認為這和原始人類捕獵的訓練(尋找獵物)是有聯繫的。

個人覺得這猜測是有一定依據的,現代小孩子沒人教就也會把石頭、雲朵、山等一些自然形狀和其他事物聯繫在一起,我們可以把這算為人類的一種認知本能。

因為這種本能也產生出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一種最原始的宗教——圖騰崇拜。試想一下,一個月光朦朧的夜晚,一個原始人的獵人在山洞口獨自守夜,月光下看到了對面林子里一片形似猛獸的陰影,能想像他心裡會多麼恐懼么?

所以從這作為起點,慢慢的我們衍生出繪畫、文字等,除把這些用做記錄以外,很多文明還把繪畫跟信仰攪在一起的,而古埃及也不能免俗,隨後宗教與繪畫雕刻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文藝復興之前的中世紀不也來過這麼一遭?)

可以猜測早期的從洞穴繪畫和洞穴浮雕技術被當時的埃及人承認,可是之後一定有什麼原因導致他們認為有空間感(被擋住)就不吉利或人就不完整。真正的真相可能很難考證了。

但可以大膽的猜測一下,更原始的時代,剛好有個畫師嘗試了這麼一個方法,最開始大家拍手稱讚,畫也被細心的留存甚至被身居高位的人奉為至寶(好東西總統治者享用么),而且還能想像得到前面的人肯定比後面被擋住的人地位高。那麼不妨在大膽推測下前面的是部落酋長後面是部落第一勇士之類的身份。但也許是沒幾天(也許是幾個月,或幾年)後,非常「巧合」(其實是正常而喜聞樂見的)的這畫里後面那個人在狩獵過程中被猛獸弄成了殘疾,還剛好(這才真湊巧)缺了畫里被擋住的部分。部落里其他人會怎麼看這幅畫?在那個沒什麼知識的年代,出於對繪畫的原始的敬畏感,覺得不吉利,畫毀了,畫師甚至被當成邪惡的巫術使用者被大家亂石砸死這是很正常的舉動吧。(這種可笑的群體行為歷史上屢見不鮮,尤其是發生沒法用知識解釋的事情的時候。)

然後呢?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就埃及就留下了規矩,人必須一個個四肢完整的出現在畫里,否則不幸的事情會發生。。。之後宗教的發展經過幾代甚至幾十代的口耳相傳,就別變成了其他答主的所描述的規矩。

(以上兩段為自己猜測的私貨)

在埃及的墓葬里經常能看到很多生活場景,比如分為四季的典型農耕行為、照料牛需要涉水和擠奶、規律性的乾旱和洪水等,古埃及認為人死後會成為永恆、而石雕和壁畫也是永恆的存在,(事實上的確保存的很長),於是將永恆的生活場景奉獻給已經成為永恆的人,讓那些來陪伴他們。

加上前面我猜測的原因,所以壁畫和雕刻在埃及的墓葬里出現至人與事情都得必須完整,不能缺少,否則永恆的人得不到永恆的事。(除去前面十個字,至少這句話後半段的似乎考古界大部分人是認可的。)

那麼我們可以說,「非得平板的在牆上繪畫」這件事是從原始的繪畫或雕塑開始,最終卻以同源的信仰限制了平面藝術往立體發展,以至於很長時間畫師們只致力於平平的描繪,自然也不會去想或者想了也不能說如何表現立體,於是到了古埃及末期,甚至到了馬其頓王朝,埃及人在牆上表現的還是這樣:

這是腓力三世,公元300多年的人物:馬其頓國王,Σ(っ °Д °;)っ至此埃及至少已經有了4000年的文明。

歐洲把立體繪畫技術發展完全也僅僅用了幾百年,4000年這麼長的跨度,難道埃及人在立體上就沒發展?非也!只是在牆壁上沒發展而已,讓我們看看雕塑。

這是第二王朝的法老卡塞凱姆威塑像,公元前2690年左右開始統治,已經很立體了吧。

往後的我就不放了,有興趣可以看這裡:埃及法老列表,往後的精緻程度是有很大提升的。但一旦到了平面上....

貢布里希還提了一個有趣的例子:

比上面那雕塑往後至少700年吧,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宣稱,這些從敘利亞帶回的植物浮雕都是給根據真實植物雕刻的,可無奈的是,考古學家到現在也沒搞清楚這些都是什麼植物Σ(っ °Д °;)っ。

根據這個是否可以猜想,因為長期的平面化繪畫與浮雕已經成為某種系統,導致雕刻師根本注意不到表現立體應該注意的特徵(甚至腦中自動忽略,更不會研究),以至於在平面的表現上已經成為一種認知的定式甚至束縛。

所以,個人覺得,埃及的這些平面化記錄,有人類初期原始表現形式的原因,卻又因信仰的產生束縛了其發展,保留了更多原始山洞壁畫的「風味」,可原始信仰的產生又跟繪畫以及壁雕同根同源,實在值得玩味。是否古埃及人的對世界的認知,甚至觀察世界的方法與我們不同,甚至他們眼中世界是什麼樣的?我自己也想知道。


(我家貓是否會想知道古埃及貓過著什麼樣的幸福生活呢?)

本人對古埃及的歷史我了解的不算多(畢竟法老太多、王朝太多、時間線太長),可能有些知識我並不知道,如有出錯或補充的歡迎指正。


回答中也夾雜了不少的自己的猜測,如果那裡有問題也歡迎探討,再次感謝。


copyright ETS,給大家提供一個角度。


---------------

為了能深入理解古埃及藝術,極為重要的一點是要儘可能多地了解其精英階層的世界觀以及當時藝術創造的功能和背景。若是沒有這些認識,我們只能窺探到古埃及藝術的外在情境而無法理解它們創造出來的目的和所秉持的理念,也無法得知其採用的獨特藝術形式的原因。事實上,正是因為人們缺乏對這些根本意義的了解,讓古埃及文化藝術在與其他藝術進行對比時往往遭到質疑:為什麼古埃及的雕塑作品不像古希臘的經典作品那樣,在空間上進行彎曲和旋轉?為什麼那些藝術家看上去似乎都左右不分?又是為什麼,在那些藝術作品裡,完全沒有體現過文藝復興時期歐洲藝術里普遍採用的幾何透視?然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完全不能說明古埃及的藝術家技藝不佳或者缺乏想像力,而恰恰體現了他們創造這些藝術的意義所在。



在大部分立體三維的雕像中,無論是站著,坐著抑或是跪著的,都體現著一種成為"正面描繪"的手法:它們往往直面前方,從不彎曲或翻轉。如果脫離對其原始情境的了解和功能作用的認識這樣單獨看去,你將會對它們三千年不變的僵硬姿態發出責難。然而事實上,這種"正面描繪"的展示手法與古埃及雕塑的功能和創造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繫。


當時,雕塑被創造出來不僅僅作為裝飾,更重要的是應用於對神靈、國王和逝者的祭祀典禮上。它們被特地放置著,使那些接受膜拜的神靈和人物得以顯現,能夠更直接地觀看到整個儀式的表演,並能與表演者互通心靈,傳達神意。這些雕塑通常被放置在只有正面開口的矩形神龕或者壁龕中,這樣也使得這些作品必須通過正面展現。有些雕塑也被放置在建築系列中,比如說,塔門(神殿通道入口的紀念碑)的正前方,和支柱結構法庭中的支柱對面或者兩柱之間——正是這種正面展示方式讓這些雕塑都與周圍的建築環境相得益彰。


這些雕塑通常是由石頭,木材和金屬做成的。石制雕像是用長方形的石料製成,並且保持著原有的形狀和比例。站姿雕塑的身體與胳膊之間、兩腿之間的石料或者是坐姿石像的大腿與座位之間的石料通常不會去掉。從實際的外形來看通常石像會在背部增加一個支撐柱已達到保護石像的外形以免出現斷裂並且在心理上展現並且增強一種力量與權利的感覺。與之相比,木質雕像是把許多塊木頭釘在一起再進行雕刻而成的,金屬雕塑是在木質的內里外塗上一層薄薄的金屬,或是再用蠟拋光。手臂可以離開身體並且保持拿在手中的東西與手之間相隔離。它們也沒有背部支柱。效果相比於石質雕塑更亮表述也更自如。但是因為都是用於相同的用途,木質的和金屬的雕塑依舊是正面描繪的表現形式。



除去為神靈,國王和有記載的貴族成員所塑的雕像會有特定的外形,其他的非貴族成員中和頻繁出現的僕人都是用通用的一般化外表來描繪的。很多都被製作出來放進貴族的棺材為的是在來生服侍墓地的主人。不像一般的雕塑那樣局限在站、坐或者跪幾個靜態的姿勢里。這些圖像描繪的行動相當多樣,例如研磨穀物,烤焙麵包,製作瓦罐或者演奏音樂,同時他們以適當的姿勢,或彎腰或蹲下來完成他們的工作。


跟神學有點關係吧 並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可以做 是規定 所以古埃及的作畫風格直至滅亡幾千年來都沒有什麼變化 看起來都一個樣 你可以看每個法老的畫像棺材都長一個樣 不僅是畫 雕像等也都是這樣

不過在十八王朝時期 阿蒙霍特普四世 一般稱為埃赫那吞進行了宗教改革 這個時候的埃及藝術則是寫實自然 可以看圖上的雕像很有特點 可惜他兒子上位後就廢除了他的改革 于是之後都是那個樣了


古埃及文明是一種極其嚴謹、格律森然的文明,這就意味著美術技法一旦形成體系,就不再有多少上升空間。古埃及美術千百年間格局統一,跟其文明的特點有很大關係。

首先,古埃及繪畫事先要打格子,身長臂長五官有很嚴格的規範。

其次,古埃及繪畫的重中之重是正面律。

正面律,指繪畫中人物頭部、雙腿雙腳為側面,眼睛、肩膀為正面,極大程度保證了人物的完整性。

古埃及人重死輕生,相信人死後靈魂會回到肉體中,這就要求肉身完整。無論是木乃伊的製作方法還是繪畫中的正面律,都反映了古埃及對亡靈的崇拜。

古埃及人輪廓較深,加上繪畫技能不夠完善,普遍認為側臉的辨識度更高,於是繪畫中人物多側臉。

繪畫技法來源於人類不斷地摸索和嘗試,透視是當今主流,這種主流思維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繪畫的可能性。

就像正面律之於古埃及。


想想你開始畫畫的時候,會考慮透視嗎?會考慮光線嗎?會考慮陰影嗎?更別說是以祭祀為目的的早起埃及繪畫了。他們首先想的是畫出自己要「表達」的東西,比如祭祀需要哪些人,需要什麼物品、要做什麼等等。這些畫的意義是,告訴子民們,臣服吧。最明顯的一個細節是,埃及繪畫里,明明是側身的人,卻畫了一個「完整的」眼睛,這說明什麼?埃及的畫師們,他只管表達出他想說的(人的眼睛就應該是完整的),才不管是否合乎觀感呢!


因為繪畫要表現深度,要透視,要立體,要表現空間,要畫的跟眼睛看起來一樣,這樣的觀念是文藝復興以後西方繪畫特彆強調的,近代藝術和現代藝術早已經打破這些了,印象派也好,立體派也好,都沒有表現景深啊,是不是去表現景深,是不是使用透視法,只是一個表現形式的問題。相比較而言,古代人在繪畫的時候,也有他們的表現形式,在他們看來,繪畫的意義並不是要「跟眼睛看起來一樣」,而是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表達真實的存在。古埃及人在畫一個箱子的時候,會把箱子里的東西要麼畫在箱子之上,要麼把箱子畫成「透明」,可以看到裡面的東西。這是為了表達箱子裡面物體的存在性。畫人的時候,面部是側面的,因為這是表現臉的最佳方式,眼睛是正面的,因為這是表現眼睛特徵的最佳方式,腳也是側面的,因為這可以更好的表達「這是一隻腳」,肩膀是正面的,軀幹部分是四分之三側面的,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了更好的表現人體這些部分的基本特徵,表達它們的「存在」。當然,真實的人是無法以這樣的姿勢存在的,但沒有關係。這種打破整體來刻畫局部,再重新組合的藝術表現手法,畢加索也使用過。

壁畫、浮雕和雕塑中的主要人物(墓主人,一般是王公貴族,至少是社會中上階層)都以比較固定的姿態出現,但是次要人物(僕從等)可以以更為豐富的形象出現,他們可以唱歌跳舞,演奏樂器,從事各種生產勞動。


別說古埃及了,中國到了明朝畫還都是平面的呢……


這一點好像《藝術的故事》中有介紹, 貌似是聯繫到埃及繪畫的目的, 可能是用來祭祀, 所有人體器官不能有任何缺失 不能在透視圖中被省略 ,所以所有部分在一個平面上詳盡表達出來 .


因為蘇美爾人就是這樣


(藝術的故事—貢布里希 從59頁開始看就有答案啦)埃及畫家的繪畫的目的不是好不好看,而是完不完整。頭部在側面畫中最容易看清楚,所以從側面畫。而人的眼睛的樣子我們最熟悉的是正面的,那就安個正面的上去。同理,胳膊和腿也是怎麼清楚完整怎麼畫。還有肩膀側面只畫一個怎麼行,自然肩膀就轉向正面來了。所以大家才會看得很奇怪——正常人哪有這麼站的嘛!


有個人已經寫了本書回答這個問題了:《抽象與移情》。
簡言之就是古埃及人在這種抽象形式中追求永恆。
其它的論點我覺得還是放在沃林格關於抽象衝動的看法的基礎上來展開為好。


古埃及人不懂透視原理。文藝復興之後才用透視原理作畫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繪畫 | 古埃及 | 古代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