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女人打扮的社會原因是什麼?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題主在提問時也是帶著善意的,她希望女性能獨立自主,不要花太多時間用在化妝和取悅男性上。那我也想給一個善意的,理論化的回答。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文化現象,女性比男性表現出更多的打扮自己的行為?

一些人會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大家都想打扮自己,也都想看到別人打扮自己。

這個解釋是不夠的,因為它只解釋了人類為什麼要打扮自己,而沒有解釋女性為什麼比男性更多地打扮自己。

有人說,男性其實是和女性一樣多地打扮自己,只是男性靠健身,女性靠化妝。

麻煩去調查一下進行健身的男性和進行化妝的女性人數再說,前者的數量遠遠小於後者。所以,我們的確發現了一種不對稱的人類表現,即兩性通過打扮來提高自己外表吸引力的行為是不對稱的,女性顯著高於男性。

甚至,這種人類行為還會表現成社會讚許的偏向。不僅女性自己會更願意打扮自己,社會也要求女性更多地打扮自己。而男性打扮自己的意願較低,面臨的相應社會導向也更低。

這是為什麼呢?

這裡就不從幾十萬年前的茫茫大草原說起了。我直接指出,在擇偶市場上,女性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外貌,而男性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外貌,而是資源。

漂亮的外表意味著年輕,健康。這些是有生育力的指標。男性都喜歡有生育力的女性,或者說,基因都希望最大化地複製自己。這兩句話有其等價之處。

既然男性偏好美貌的女性,那女性的同性內競爭雖然不如男性激烈(因為女性的性資源更寶貴,你可以把擇偶市場看作女性作為賣方的賣方市場),但也還是有的。女性化妝不光是取悅男性,而是要勝過身邊的其他女性。

而為什麼男性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外表呢?

因為男性在撫養後代的任務中,主要扮演的是資源的提供者角色。他在生殖活動中只提供了極少的資源,而女性則要提供昂貴的卵子和十月懷胎的成本。女性會偏好那些能給自己提供資源,能照顧好自己的男性,這樣才能確保後代的存活。女性也在意男性的外表,畢竟這也是健康的標誌,只是沒有像男性看重女性外表那般看重。

當然,一個女性在打扮自己的過程中,不會意識到這種行為是百萬年來演化出來的心理適應器。她不會說自己之所以打扮自己是因為自己的祖先有了這個行為從而更成功地傳播基因,而這種基因控制蛋白質的生成,也控制大腦的塑造,從而使得自己有這種打扮行為。她會說,自己就是喜歡化妝,或者自己希望別人看到漂亮的自己。

而相應的,男性在努力賺錢時也不會意識到這種行為的演化適應性。他們會給自己的賺錢行為找到理由,但這些理由不一定是這些行為發生的真正原因。

以上已經解釋了,為什麼女性比男性更多地打扮自己。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是完全合理的。但它似乎支持了某種性別歧視,某種性別不平等。

這麼想是完全錯誤的。一個行為在心理學上合理,不代表它在倫理學上合理。恰恰是因為我們人類能夠通過科學研究的方式,發現我們行為背後的規律。那麼我們就能調節自己的行為,實現自己的對自己的期望。

所以,我理想中的性別平等,不是女性和男性一樣不化妝,也不是男女都化妝。而是男女想化妝就化妝,想不化妝就不化妝。而在一些文化區域內,女性只有化什麼樣妝的自由,而沒有不化妝的自由。這就是社會對女性的不平等之處。而消除這種不平等,恰恰是要意識到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從而方便我們從源頭上解構這種不平等的社會文化結構。

等到某一天,這個社會給男女都提供了充足的自由,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行為,而不用面臨不合理的指責。當這個社會不會強迫女性化妝,也不會強迫女性不化妝,不會強迫男性養家,也不會強迫男性不養家時,它才是一個真正的性別平等的社會。


正好這兩天在學波伏娃,從她的角度講講吧。

首先,題主描述的現象是存在的:有些答案說女性打扮不是取悅男性,而是因為自己開心;還有人說男性也在意外表,通過健身等修飾外表。但不得不說,目前社會現狀是女性更注意自己的外表,不管她化妝打扮時她有意識的意圖是什麼(取悅自己還是取悅他人),她們普遍比男性更注重外表的美麗。

波伏娃說,所謂男權社會中男性的霸權(Hegemony), 不僅在於是男性在定義社會習俗(norm), 還在於是男性來定義什麼是女性。男性從她們自己的立場和視角定義女性,而不是從女性自己的視角。於是男性將女性定義為"本質上是『性』的"(essentially sexed)。 男性從自己的角度,把女性定義為一個性的對象(sexual object),因為對他們來說女性就是這麼個性的對象。只有男性是subject, 是主體,女性只是object, 是服務於他們的主體性的對象。 這個現象後來在女權理論中被稱為「sexualization」

這種男性意識下的對女性的定義,被女性接受,並「內化」(internalize),成為她們對自己的認識(self-conception)。 她們相信了男性對她們的定義,也認為自己本質上是性的對象。


我認為波阿姨提到的這種概念,或許能解釋為什麼女性更關注自己的外表的年輕美麗,更注重打扮,而普遍而言男性卻沒那麼注意外表。或許這也能解釋有些答主的觀點:女性打扮只是為了自己開心而不是為了取悅異性。他們說的確實是事實:很多女性花很多時間和精力梳妝打扮時,她們並沒有有意識地想要取悅男性, 把自己塑造成一個 pleasant object for man to look at. 她們真的只是覺得鏡子里自己美麗窈窕的身影讓她們自己很開心。但不排除一種可能:她們如此關注自己的美麗,美麗能帶給她們如此多的愉悅,或許本身就是她們受社會的影響,將男性視角下對女性的定義內化的結果。但她們對此是無意識的。 不是她們生理上或心理上一些本質特徵決定了她們比男性更喜歡漂亮也更喜歡打扮,而是社會建構的結果。

--
當然,這只是波阿姨的一家之談,open to discussion.
我個人認為過分的對外表的關注、甚至將女性不注重外表的行為污名化,是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像題主說的,「女人愛自己就要好好打扮」、「不打扮就是懶惰、是對他人不尊重」這種聲音,現在在網路上很常見,而這確實是個令人憂慮的事。一旦這些聲音越來越響亮,它們就會給人一種限制,讓人不得不這麼做,或者是不情願地順應習俗;或者是聽信了這種價值觀,以為自己是自願的,其實也不是真正自由的。

另外,儘管愛美乃人之常情,但過分關注外表美恐怕無宜於的全面發展。有些答主為了justify 化妝這件事,非要說化妝和學習、求知是平等的,沒有高下之分題主不能judge, 我感覺很無聊。如果學習、求知、創作或科研是一個人最關切的東西,是她投入了最多的精力的事,對其他事情她都十分冷淡,那麼她對求知、研究或創作的熱情可能讓她成為蘇格拉底、愛因斯坦、梵高這種人。 按照Fichte 這一脈的思想,投身於哲學、科學、藝術等領域,進行知性和藝術上的創作和探索,本身就是確立人的主體性和自由的重要部分,而這種主體性和自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石,沒有它們人就不算是完整地「存在」。

但對如果她最關切的是修飾外表、梳妝打扮,這種關切最終能將她領向何方?也許無論這是否是她打扮的目的,她的女性魅力能吸引很多追求者,讓她嫁給個好丈夫。但從她作為一個「人」的個人發展而言,對外表的過度關切能將她變成個什麼人呢?頂多是十九、二十世紀那種female dandy,很可能還不如,畢竟那些female dandy 能讓自己的言語、舉止都很「美」,她們把生活本身當作一件藝術品來雕琢,一般的女孩恐怕還達不到這種高度。 更有可能的是:It will lead her to nowhere


因為傳媒幾十年來不遺餘力地引導甚至煽動女性打扮自己——說穿了其實是工業化時代的消費陷阱。

這是資本主義社會創造生產力和需求的一種巧妙方式——製造社會輿論。

「女人需要打扮自己」就和「男人需要工作」一樣——如果說前者是物化,後者又何嘗不是。

事實上,女性打扮自己與其說是在取悅男性,不如說是在取悅這個時代主流的消費主義觀念。


我僅從性別平等的角度回答一下題主原來的疑問:她們打扮是不是為了取悅男人,這樣是不是不可取?

我是不會跟你說「我打扮和吸引男生沒有一絲一毫關係」的——這不是事實。

但我同樣不會同意你說的「你打扮只是為了吸引男人」——這也不是事實。

吸引異性的關注,獲得異性的好感,沒有任何錯誤。對於相當一部分人來說,是很正常的需求。如果你覺得人類的性需求是正當的,那麼這個需求也是正當的;如果你覺得性需求是違背你的是非觀的,那我不知道該怎麼說下去了。

我們說的性別平等,不是說女為悅己者容就低人一等了,而是男人也可以自由地選擇為悅己者容;是選擇看書的和選擇打扮的人(不管男人還是女人)之間不再互相攻訐。

(我喜歡知乎的理由之一,就是這裡普遍不認為男性討論身材,衣著,健美,護膚,舉止優雅……是丟人的。要知道,現實生活里,這樣想的人還是很多的。)

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這項活動上,我是做不到的,因為我還有很多捨不得放棄的好玩的事情要做。但我不認為,我眼中好玩的事情,比她們眼中好玩的事情高級。只要不傷害別人,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我不是很理解有些答案為什麼要花那麼大力氣去分離各項因素:我打扮起來,和健康積極自信有關,和男人無關,和xxx有關,和xxx無關……

我只知道,在我生活過的國家,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規定我必須打扮,所以不存在「女人必須打扮」這個命題。(謝天謝地,比起某些國家和地區的女性,好在也沒有人規定我必須把自己遮起來,不準打扮給人看。)

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打扮,可能有時候是為了好奇,有時候是為了好玩,有時候是為了逗人開心(對,包括逗特定或不特定的男性開心,我錯了嗎?),有時候是為了戳自己看不慣的人不爽,有時候是「買都買了」……我根本記不清楚每次打扮的時候我在想什麼,可是,為什麼我需要一個certified的理由去打扮呢?

I should be able to make decisions about my own body.
這也是性別平等的基本訴求。


生活是她們的,所以........... 關你什麼事


你到現在還沒明白,大家噴的不是你不愛打扮本身,而是你因不愛打扮,產生的優越感,以及你因為你的優越感而產生對她人生活方式的輕視與不尊重。

知乎上又愛打扮又愛讀書的女孩子大把抓(兩項技能),你卻因為你愛看書(一項技能)瞧不上那些愛打扮(一項技能)的女生,
所以旁觀者也只能:呵呵呵呵呵

題主問:女人為什麼(必須)要打扮?


首先要說,大多數人的觀點是:支持女生打扮/主張女生打扮。

如果觀點是:女人要打扮是一條法律,應強制性的存在。不打扮就如同犯法。這才叫必須。


我雖然主張女生要打扮,但也尊重每一個人有不同的生活習慣。
從我個人來看我能舉出非常多,我喜歡倒騰自己的理由。知友們說了很多,我就不復加贅述了。

題主在修改後的描述里提及"我所說的是那種整天花大把時間金錢打扮除此以外什麼修鍊都沒有的女生不可取"


我只想說
你太看輕,打扮這一件事本身了。
你以為一個普通的女孩,想要變成一個外表美麗動人的女孩子是一件簡簡單單的事情嗎?
從我的觀點來看,打扮比看書付出的時間/金錢成本要多很多。
看書是輸入的過程,而打扮卻是輸入,汲取,輸出的過程。
想要打扮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學習加修鍊的過程。我們要學習如何搭配顏色,要了解理論知識,還要不斷練習化妝技巧,行為舉止,同時將一切知識消化吸收,再把對於美的看法體現在自己身上。
正如這個過程是那麼艱難,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內心極度愛美的女孩子,也並不比眾人出色多少,更別提美出新高度了。審美與執行力缺一不可。


其實我想說,愛打扮的女生,就像是一個設計師,產品就是我們自己,一個好的設計品被設計出來,這個設計師必然是有底蘊的。

如果一個愛打扮不愛看書的女孩子,沒有任何道德/三觀上的缺陷,也沒有因愛打扮這件事損人利己,影響他人,我想任何人都沒有資格看輕/鄙視她們。


對題主的話:
看見題主在別人的答案下面評論是這樣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女權主義者,總之看不下去身邊的女人們整天滿腦子想著怎麼吸引男人,沒有男朋友就跟要死了一樣。

現在請各位仔細閱讀以下答案,看看這些回答有沒有語氣上比這句話還過分的。
而題主使用了「噴」這個字眼,不知道有沒有考慮過背地裡討論其它女性,而且是身邊的女性,還用上「沒有男朋友就跟要死了一樣」這樣的字眼,到底是什麼行為。考慮一下假如有人說「別人沒偷沒搶沒騙還被題主看不慣,題主到底是村頭不識字的長舌婦還是居委會萬事管的紅袖章大媽」,題主是什麼感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並不需要讀多少書就能理解吧。

題主提到了自己除了買書和吃飯並沒有其它消費,因此可以確定是不需要自己置產也的人,非常可能是學生,推出題主「身邊的女人們」也是年輕的姑娘們。一般人對年輕女性還是會懷著溫柔愛護的心情,而題主並沒有具體說明人家犯了什麼錯(沒偷沒搶沒騙用自己的錢打扮而已,在法律和道德上都沒有什麼過錯),沒有理由

答主們語氣激烈的原因,大體上還是因為題主自稱的博覽群書與實際體現的邏輯(沒有討論到底打扮是不是為了取悅男人就把它當做前提),語言能力(問題和描述事實上包含了多個問題,而且一開始導致了許多人的「噴」和「誤解」,事實上這個問題更準確的表述是「為什麼有些女人一定要花很多時間在打扮上面而完全不進行其它活動」,但是這顯然和題主的生活不符啊。。除非題主和其它姑娘們是同一個男人的小妾正在爭風吃醋。。。)和教養(向外人一口一個看不慣)甚至知識面(下文將討論到)完全不相稱。

採用各種手段吸引男人,為了感情痛苦,期望得到愛情,本身就是女性自由平等的體現。
當女人是一個玩物的時候怎麼有權利選擇主人?當一個女人經濟不獨立的時候也沒辦法吸引男生,莫泊桑的《項鏈》中提到:

世上有這樣一些女子,面龐兒好,丰韻也好,但被造化安排錯了,生長
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里。她便是其中的一個。她沒有陪嫁財產,沒有可以指
望得到的遺產,沒有任何方法可以使一個有錢有地位的男子來結識她,了解
她,愛她,娶她;她只好任人把她嫁給了教育部的一個小科員。

在中國,所謂的閨秀詩可以拿出來看看,未婚姑娘寫想男人的可沒有男人借女性口吻寫閨怨的多。能夠大膽表現出對男人的喜愛和追求,正是性別平等的結果。
通過外表吸引男人的前提,就是女人可以不藉助身份地位,而是能通過她自己本身的可愛優雅獲得愛情,至於相處那就要看兩個人的性格與其它特質了。身體是女性自己的工具,這本身就是自由平等的體現。
再說一個姑娘為了男人哭得稀里嘩啦喝酒到吐或者花大量時間金錢打扮自己跟政治,經濟權利有什麼關係?難道痴情的姑娘就會被剝奪投票權?還是說苦苦追求過男人的女生就不能為性別平等出力?改變男女不平等的現狀是一個工作,而希望愛與被愛,屬於私生活。兩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另外,在感情上往往是付出多的一方佔據主動。再怎麼難過也是出於自願,再怎麼傷心,主動的一方都有隨時停止的權利。而被愛的一方反而是被動。情感上的依附是建立在經濟獨立的基礎之上的,如果真的是「依賴」男人,男人再怎麼劈腿再怎麼虐待那些姑娘屁都不敢放一個。

再說靠譜一點的推測是題主身邊的姑娘不是上學就是在工作,既然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做為什麼要扯到「權利平等,義務平等,同工同酬」上去?難道那些姑娘整天逃課也不工作就打扮得花枝招展去站街(還真聽說過有人花了幾十萬整容然後天天逛久光,被人看上做姨太太的事情。。。問題是題主身邊的人這樣做了么)?
該學習學習該工作工作,剩下的自由時間為什麼要「多看幾本書多學點知識呢」?關於教育和教養的觀點每個人都不同,從題主的角度出發就是要多看書,但是可能有的人認為要學樂器,有的人認為要學畫畫,有的人認為要學舞蹈,再說妹子們整天打扮未必不能從之後的社交之中學到東西,也未必沒有「修鍊」(我認為這個詞用得很奇怪,「修鍊」這個詞本身是用在妖精身上的,這個詞甚至比打扮本身更有吸引異性的意味,而題主卻說「整天花大把時間金錢打扮除此以外什麼修鍊都沒有的女生」難道題主認為讀書也是「修鍊」的一種?讀書到底是因為愛知識愛學習還是為了像別人打扮外表一樣打扮精神?
所以,題主請在期末,實習,找工作和畢業季看看身邊的姑娘,到底是在忙什麼。現在大家都處在學生這個相對安逸的環境下,確實容易產生「這些人整天都在打扮沒幹正事」的印象。但是如果身邊的妹子們能不掛科,按時畢業,找到工作,為什麼說她們就「全部時間金錢都投入打扮」?難道貴校是模特學校?還是貴公司是允許員工在工作時間化妝八卦?

嗯,還有一點就是題主雖然跟那些「整天只知道打扮」的姑娘有交往,但是自身並沒有形成榜樣的力量讓對方有學習讀書的念頭,題主既然讀了書還有這樣令大多數人無語的問題(描述還寫了一大段又表達不清自己的意思),也沒有讓自己更快樂或者更寬容(照樣看不慣這個那個來添堵),又沒能多賺錢達到經濟獨立,還不能讓自己的生活提升到脫離看不慣的人(其實我身邊還真的沒有這種妹子。。最不喜歡看書的也會暑假找個實習之類的),嗯。。看來讀書的修鍊效果確實不強啊。


下面是最初答案的完整版~
好一個法國女人 推薦一下這本書,可以順著找到很多討論女人打扮與社交行為的研究。
其實之前我的意思是「打扮與吸引異性並不相關」,除了「指甲粗跟鞋背帶褲之類的潮流」這些甚至是讓男人性趣頓失的「時尚」之外,化妝品,護膚品甚至服飾在宣傳和策划上都更側重於取悅購買者,而不是做什麼"讓男人一看就硬"的廣告(妮維雅和飄柔廣告似乎是例外,問題是這倆牌子也太low)
這些化妝品不在效果而是在包裝,形態上做文章,就證明了「化妝並不是為了取悅男人」。

居里夫人再怎麼不打扮也不會暗搓搓在背後一口一個看不慣自己身邊的妹子,再說人家可不是只會讀書,人家愛音樂愛玫瑰愛騎行情史豐富還養出了個好女兒(她還有育兒記錄),所以提居里夫人那是個什麼鬼。。。。


@雲豆卷感謝你精彩的回答,看到這個提問的時候我也想到了西蒙娜大媽,不過你說的太好啦,我就換個角度回答,希望有機會可以一塊討論下~

在我個人看來,女人為什麼要打扮,它討論的本質上其實是一個問題:身為女性,我們應該樹立怎麼樣的形象?/什麼樣的女性,才能成為眾人的楷模?/什麼樣的美,才稱得上是「女性美」?
主流觀點大概三種:女性希望的女性美偏向於內在美,男性期待中的女性美更偏向於外在美,最完美的期待是內外統一——不過這個很難。
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現代社會對於女性的期待,外表因素方面是大於男性的。因此,才會有對女性外表更高的要求,化妝打扮也就應運而生了。
從歷史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人們對於美、尤其是外在美的看法上,有很強的歷史連續性。
以中國的女性美為例:史前社會的男女,同樣是審美的主體,也同樣是審美的對象。但是進入男權社會之後,女性的美的標準,開始逐漸由男人制定。尤其是從先秦兩漢開始,中國式美女大抵上就是兩種:要麼端莊美,要麼纖柔美。
然後從宋朝開始,纖柔美漸漸走了上風,最終變得極端,開始畸形化,最典型的就是纏足了。
明清時期有文人總結了中國美人的幾個特點,如下:
「第一,年輕
第二,美麗
第三,體態輕盈,身材適中
第四,有媚態神韻
第五,適度修飾
第六,德色才完美統一
第七,美女和居住環境協調一致」
你們覺得,這樣的審美,和當下的直男審美,區別大么?
饒是幾百年後,依舊和曾經相差無幾。這就是歷史連續性的可怕之處,它已經變成了民族的集體無意識,滲入到了我們的骨血之中——想要連根拔起,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為什麼很多人說女人必須化妝,為什麼很多人默認了相比男性,女性在外貌上更需要注意,說到底,這就是歷史的選擇下的一塊牢固的性別標籤。
更不用說統治階級的意識決定了我們的觀念看法:雖然女權運動不斷發展著,但是當下,仍舊是男性統治階級佔據著主導地位。
「他們的審美觀,實際上成為了全社會的主導性審美觀。這種主導性審美觀決定、影響著女性的審美取向和審美標準。」
那你們覺得男人是喜歡不施粉黛的女性,還是淡妝濃抹的精緻女性呢?

接下來簡單說下另一個問題,女性該不該化妝?
這個問題背後的疑惑其實就是:女人到底要以德之美為主,還是以色之美為主?
德色衝突算是美學的一大難題了。《中國美學史》中這麼總結道:
它反覆地表現對生色之美的追求同社會倫理道德要求的矛盾。
兩千多年以前,德色之爭就從未停止過。從德與色的統一到「當以色為主」,到最終得出的女性之美在於德色才的完美統一,我個人看來,這個過程還是很不錯的。
可惜的是在當下女權主義運動下,很多極端(偽)女權主義者很愛提一個問題:為什麼男人可以XX,女人就不行?化妝也算其中之一。
更麻煩的是,很多女性因此走上了排斥形體美,刻意追求內在美的不歸路。
完全沒有必要,美學家們爭執千年,仍舊無法否定外在之美的重要性。
更不用說,平權並不等於平均。

當下社會,更加包容多元,女性雖然多少還是受到桎梏,但是有了更多的機會去向上爬,也有更多的機會去選擇自己的人生。
德也好,色也罷,堅持自己的想法就好。
至於別人說的女人必須化妝/女人不該化妝,我就說一句:社交的意義,不在於讓全天下的人和我們想法相同,而在於讓我們在不斷的前進中,和觀點相同的人靠近,和觀點相悖的人遠離。

最後,給姑娘們一點建議:
我們沒有辦法詛咒時代,也沒有辦法立刻將其改變,標籤貼在我們身上難以除去需要我們撕下來,但是矯枉過正的後果是撕下的一瞬間我們的皮肉也會受到巨大的傷害——不管是傾心於化妝,還是傾心於讀書,過頭,都不好。
化妝打扮已經成為了女人的性別標籤,但是別忘了,這只是一個標籤
順流而上也好,逆流而上也罷,讓標籤成為我們的負累,還是讓標籤成為我們的武器,選擇權,都在自己手上。
我既不是學美學的,也不是學歷史的,一家之言,疏漏難免,如有錯誤,歡迎專業人士指正打臉。

References:
《西方美學史》朱光潛
《中國美學史》李澤厚 劉綱紀
《選美史》劉巨才
《第二性》西蒙娜·伏波娃
從「被看」的文化淺析女性意識的消解與重建;穆雪良

PS:分享一點我看到這個題目一瞬間聯想到的碎片見解,時間有限,就不具體分析了:
1、人們需要找到特殊性。相比較於成本更高的整容,化妝門檻更低,更加多元。
2、就像力量是男人的武器一樣,化妝也是女人的「武器」。
3、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融入成為現代禮儀的一部分。
4、美學觀的影響:女人化妝比男人化妝好看,女性柔和美為主流思維的普遍被認可。
5、標籤化的思維和無法對接的事實:一提及化妝,我們第一反應是女性,實際上對男性而言,化妝打扮也已經成為了無法迴避的一部分。
6、時代變化下逐漸形成的性別標籤,比如大家對女性穿裙子的認可度高於男性,對男性露上身的接受程度高於女性。
以上就是看到題目一瞬間腦子裡冒出的一些想法了,比較瑣碎問題也不少,歡迎討論。


題主顯然有些偏激了,然而此問題不失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個人結論:不是女人必須要化妝,而是女人有是否要化妝的個體選擇自由,無論化妝是出於女性自身審美需要,還是父權規訓的觀念使然;而在社會層面上,不提倡甚至是批判女性群體過於關注化妝打扮等提升身體價值的事物。

(1)化妝的審美特性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是人類的天性,人本身具有審美的需要,因此從審美角度來看,打扮健身美容等提升自己的審美價值的行為就顯得理所當然了。而從原則上來講,在損害他人和社會的情況下,個體有權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個體消極自由應該得到尊重而不應被干涉。但在公共領域日益擴大並不斷侵蝕私人領域的現代社會中,個體的私人行為、自由選擇乃至私人生活顯然不可能不被他人所干擾,而是很容易被放置於幾乎無處不在的公共場域當中被眾人評判消費。但個體的選擇自由在道德直覺上還是成立的。因此女性是否化妝取決於個體自由選擇,他人理應無法干涉指責。

(2)父權對女性的規訓

現有社會下,男性主導了社會大部分經濟活動與制度健設,社會觀念的建構、性別角色預設以及強大的男性中心文化霸權都影響到了女性觀念的建構與發展。父權結構下,男性被看重的價值是社會價值,而女性所提供的則是身體價值,即生育繁殖後代的能力和身體的觀賞作用。因此女性身體成為了一種寶貴的資源。而且長期處於父權社會規訓網路之中的女性把一系列男權觀念無意識地內化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於是她們傾向於維護男權社會制度和觀念,遵守父權社會結構下的性別角色預設和道德準則,通過父權的價值觀來完成自我身份的建構和認同,高度重視自己身為女性的身體價值;出於維護父權結構的考量,對於不遵守父權倫理的個別個體,她們會和男性一起在公共場域運用父權倫理審判的形式把對方污名化成低價值角色。對打扮美容的極度追求是遵守父權結構的一種表現。相比於男性,女性對身體價值的關注顯然更多,化妝打扮顯然具有取悅男性的成份。

(3)消費主義對身體價值的重視

隨著消費主義的興起,身體成為了現代社會人的自我認同的核心,人更多的是通過個人的身體感覺狀態而非出身門第、政治信仰或職業來確立自我意識和自我身份。身體的外形、身體的消費價值以及身體的審美價值是社會核心關注話題。

同時,消費主義使得人的感官被公共化進入公共場域當中,身體觀念與文化身份認同合流形成公共話題在公共場域中被討論傳播。同時,消費主義對感官的極度依賴使得對肥胖的極端貶抑和對健身的推崇,健身美容被賦予了高價值屬性。身體成為消費主義慾望的主要載體,個人的身體狀態成為被消費的話題,並參與到審美秩序的建構過程當中,身體的實用性逐漸退場,而身體的審美特性變得愈加重要,身體的外觀、身體的視覺效果、觀賞價值以及消費價值被突出強調。人們對永遠年輕的渴望以及對身體的老化持極端拒絕和恐懼態度,減肥、運動健身和美容等美體實踐變得愈加流行。為了保持身體的完美外形和觀賞價值,化妝品、美容整形和健身等與身體消費有關的強大的「美麗工業」和「身體工業」順勢而生。

而現代社會以網路為主導的公共媒體的興起,伴隨著消費主義的滲透擴散逐漸形成了一種類似布爾迪厄的「新聞場域」的不中立的信息傳遞結構,這種公共領域的變革深刻地影響到了審美符號和審美形象的傳播。而身體則成為了審美秩序和階層文化的載體,與身體相關的話語長期佔據公共領域話語權爭奪的核心地帶,形成了一種公共政治領域的「身體政治」。公共場域里的消費媒體不斷生產著關於女性價值的消費話語,人們長期對身體尤其是女性身體保持著無比強烈的關切狀態。

(4)父權與消費主義的合流

現代社會中,女性的身體長期處於被凝視的規訓狀態,同時消費主義通過公共場域的話語信息機制把父權觀念意識編碼進入女性主體當中,完成對女性的物化過程,女性被客體化成為具有消費價值的商品,同時消費主義通過文化工業的媒介產出一系列具有強迫性的價值體系,眾人有意或無意地以此標準塑造出被認為具有高價值的生活方式。同時,消費主義與階級屬性在社交生活的合流產生一系列代表階級生活的消費符號和行為標準,形成社交價值的需求驅動人們整個消費體系的運轉,人們以此形成相應的文化身份認同。父權結構的性別角色預設與對女性價值的捆綁通過公共場域的消費媒介而對外進行話語生產和輸出。

父權文化和消費主義的合流使得女性身體價值和父權性別角色預設形成捆綁,女性的身體成為具備高價值屬性的消費商品,女性據此形成自我身份認同,女性長期處於處於父權結構和消費主義的雙重壓迫之中而無力擺脫,女性自身的主體性在不斷被物化的過程中逐漸消失。

(5)女權層面上的考量

女性有是否選擇投入到提升身體價值的自由,他人無法指責;然而從女權的角度來看,如果女性群體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身體價值的提升上,相應的投入到社會分工提升社會價值的精力就會少一些,與男性群體相比就會多一些劣勢,如此不利於女權的發展。為了達到女權運動男女平權的需求,需要具有相當大數量的女性擺脫對男性的依賴,擺脫父權結構的規訓機制和消費主義符號神話對女性的物化,通過積极參与社會勞動分工積累經濟資源和社會話語權,獨立自主,為了自我實現而奮鬥,而不是沉溺於為了取悅男性而耗費過多精力提升身體價值。

綜上,對於女性化妝這件事,個體層面上,尊重女性個體的自由選擇;而在社會層面上,則是不提倡不鼓勵甚至是批判女性群體過於關注化妝美容等身體價值提升方面等事物。


我未必贊同你發騷的方式,但我將誓死捍衛你發騷的權利。

我未必贊同你簡樸的穿著,但我也誓死捍衛你不發騷的權利。
宗薩仁波切說,人間是劇場,要有一顆出離心。我卻偷偷高興,角色和戲服,都可以自己挑。
打扮或者不打扮,都只是好玩,放輕鬆,遊刃有餘,享受樂趣,乃是最佳狀態。


人們以貌取人,是因為一個人的外形和打扮直接說明了他所有的生命狀態。
在任何社交情境下,一個人的打扮都是比言語更強大的「信息媒介」。
不打扮,也是一種打扮,甚至,比打扮傳達出的信息還要強烈,和豐富。
有意識地管理自己的形象,悅人悅己,降低溝通成本,增強人際連接,才是打扮的根本訴求所在。
在不同的風格和自我界定中,我們試圖建立自我,也用衣服來告訴自己,我是誰。

我會為了見我有好感的男生穿最漂亮的衣服,化最認真的妝,我喜歡異性欣賞的眼光。
我會為了代表公司形象的任何出場,穿最得體又別緻的服裝,當時,我就是品牌。
我會為了享受高級餐廳的晚宴而緊張,挑選最適合餐廳環境的服裝,讓自己覺得舒服。
我也會為了見長輩、見老師們而故意dress down,越是簡單樸素的打扮,反而更需要有心思點綴。

同樣的,

我絕對不會在認真幹活,素麵朝天的環境里把自己搞得花枝招展。
我絕不會穿著高跟鞋和緊身裙,陪著閨蜜去公園裡散步聊天。
我也絕對不會在見重要人物的時候穿卡通T-shirt,一臉迷茫扮90後青春少年。
我更不會在見絕對工作關係的異性時,散發迷茫溫柔的女人味,讓別人想入非非。

打扮是一種邊界,一種對他人巧妙的邀請和提醒,又是一種悄無聲息的拒絕和堅守。
在我們上山修行遠離世俗之前,這也是一門必須要學好的手藝,一門「顏布施」,給予他人方便的功課。

「得體」二字,最是微妙。除非夜店Party,一個人絕無必要濃妝艷抹,看得人心裡添堵。
在正常的商務和社交環境中,再昂貴的香水,也最好棄之不用。
浮誇的飾品,浮誇的妝容,以及浮誇的大LOGO還是留給時尚雜誌拍照就好。
在每一次打扮之前,問問自己,你此行此舉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以打扮為鏡,我們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自己內心的虛榮和慾望。

明明是一個普通的聚會,為什麼就像打扮得無懈可擊,想要艷壓群芳。
明明口袋裡預算有限,為什麼還要狂刷信用卡買下非常昂貴的衣服,只為了剎那芳華。
明明是一個普通的度假旅行,為什麼不辭辛勞穿超高的高跟鞋,想要特別引起某人的注意吧。
當你發現這些時刻的時候,你可以對著鏡子里正在塗口紅的自己,哈哈大笑,原來我這麼傻。
笑完了,該幹嘛幹嘛。
請記住,你的犯傻發騷,被荷爾蒙驅動的亂七八糟,正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石。


大體上,一個女人總要扔掉整整三柜子衣服,才能知道自己是誰。


我們永遠記得張愛玲女士經典的波浪頭,合體又高傲的海派小旗袍,可以,這很張愛玲。
我們永遠記得COCO女士的齊耳短髮,剪裁利落的粗花呢西裝外套,可以,這很香奈兒。
我們永遠記得凱特王妃的直筒連衣裙,配上永遠8cm的高跟鞋,可以,這很Duchess Kate。
我們永遠記得撒切爾女士的泡麵頭,眼神堅定穿Ferragamo的她,可以,這很鐵娘子。

穿不同的衣服,體驗不同的人生,不也正是靈感和生活的樂趣所在嗎?


今天你穿MUJI打扮的像個知識分子,捧一本哲學書找個咖啡廳,寫出來的東西都是性冷淡。
明天你穿Mukzin打扮得浪跡天涯,把馬路都當做秀場走個貓步,走出一團步步生蓮的妖。
後天你穿個禪服打扮得洗盡鉛華,見誰都是佛在心中的微笑,抄《心經》都能抄出妙筆生花。
大後天穿個籃球服到大學操場玩,對著最帥的那個男生大喊,帥哥我好喜歡你啊,歐巴加油。

你可以把梵高的杏花穿在身上,把莫奈的蓮花放進帽子里,一件衣服就是一個大航海時代。
你可以把整個江南揉進一件旗袍,在西湖邊撐一把油紙傘,眺望孤山等你的許仙坐船過來。
你可以故意亂穿衣服攪動一池春水,把老古板們的下巴都驚掉,自己嘻嘻哈哈全身而退。

當然,你永遠都可以只穿優衣庫,被雙肩包,夾著一對大拖鞋,踢踢踢踏踏踏。開心寫代碼。

姐就是高興,你咬我呀。


題主您的這個邏輯發散得太厲害,且容我一邊梳理一邊回答。

1. 女人要打扮要變美,絕不僅僅只是你表面上看起來的化妝美容買新衣,這是一個女人不斷自我整合和更新的過程:看到自己的長處,也接納自身的硬傷,但決不臣服於自己的弱點,最終挖掘出更多自己值得欣賞的地方——這就是愛自己,因為有充分的自我認知,所以才真誠地愛慕自己本來的模樣。

2. 提升自己與別人相處的愉悅程度是一種能力。獲取這種能力的方法包括但不限於打扮,可首先一定是打扮。畢竟人是視覺動物,不承認這一點那您就是不客觀。何況據我所知,姑娘們盡心打扮的目的,首先都是為了自己開心。如果這種愉悅感也順帶傳遞給了身邊的男士,甚至由此讓女人獲得欣賞和讚許,難道不是雙方都非常樂意的事?

3.在能力範圍內把自己倒騰得更好看與看書學知識一點都不衝突。誰說多看幾本書就比努力扮美更有價值呢?誰說把自己調整得美麗又大方不是一種需要思考和意志力的實踐呢?這件事其實一點兒都不會比獲取書本知識容易。我們也都想始終保持著「基本的乾淨」就很美,可歲月從來不會輕饒了誰。

4.依題主的邏輯,如果打扮是女人不獨立自主的原罪,那麼現如今可稱之為獨立自主的現代女性者可都從不施粉黛?恰恰相反,她們在反覆審視自身的過程中,因追求更美而不斷把克制和智慧融入品味和氣質之中,將自我掌控的本領修鍊到更高層次。難道追求性別平等就一定是「獨立」到與男性對峙?當然不是。性別平等意味著,每個人都應當尊重任何其他人追求美好的權利。


打扮哪裡有什麼必須不必須。我們不過是貪心,要又美又強大,因為嚮往成為更好就是我們與這個世界的相處方式。而這,其實並不應該成為一個只有女人才考慮的問題。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我小時候。

我初中的時候存留著一個極度邋遢的形象,蓬亂的頭髮幾天沒洗,頭屑隱約可見,眼睛的邊框帶著幾分油膩,鏡片深度蒙塵。

這樣的我坐在教室裡面,卻覺得自己是最智慧,最有深度的人。

你看那個油頭粉面的奶油小生,一幫女生圍著嘰嘰喳喳的,一看就不是什麼好種。你看那個天天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小婊砸,指不定…………

我的思維迴路也就到這裡了。

我常常覺得,凡是在外表上粉飾自己,在自己衣著打扮上下心思的人,一定都是那些虛張聲勢的紙老虎,都是一碰就碎的泡沫,在天空漂浮折射斑斕的光影,我一口濃痰就能讓他原形畢露。


所以我就一直邋遢著,邋遢到高中。

整個高一我也以一種相當詭異的外貌管理模式讀過,我幾乎是班上最不修邊幅的那個。我常常想起某位偉人,某些大牛,某些嘔心瀝血成就大事之人,他們披頭散髮,灰頭土臉,一身狼狽,卻鑄就偉業。那些一個個自以為精緻的同學,一看就是目光短淺,追著眼前那點蠅頭小利不放的渣渣。

然後我在高二遇見了一個妹子。

我突然意識到,人有的時候幹嘛要跟自己過不去,你自己打扮的像個乞丐,像個瘋子,活脫脫一幅尖酸刻薄的樣,就好像潛意識裡鄙視著所有精心調製生活的人。我一直以為我是生活的發現者,其實我只是生活的弱者。

所以為了那個妹子,我從此褪去了那層髒兮兮的保護殼。

雖然最後妹子也沒到手……但我總算明白了……牛人有別的事情可以裝逼,所以不打扮。但是不打扮,永遠也不是裝逼的資本。


這個問題被推上timeline了,看了問題描述,起初還不以為意,心想著:和這樣的題主有什麼話好說。後來沒忍住好奇心,點開了問題日誌,這才發現開了眼界。私以為,有題主這樣想法的還是蠻多,題主這個個案也是蠻典型的,就忍不住說幾句吧。

先貼問題日誌。

幾乎認識的每個女生每個月都會把一部分錢花在打扮上,比如買化妝品做美容買衣服什麼的。而且我看到很多社交網路以及現實中都會有很多人說女生愛自己就要好好打扮自己,我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這樣的為什麼,你不用明白,因為你就算知道了道理,也不會承認的。
具體可以參加其他答主的答案,大部分答案,都是講得很好的:沒有攻擊性話語,不惜長篇大論,甚至還舉了很多例子和題主說明為什麼。
至少從我這個旁觀者的角度看來,我覺得他們說的挺對、挺好。
那麼我們題主的反應呢?通過接下來的問題日誌大致可以看出。
題主吶,你不需要別人告訴你為什麼,你就只想聽別人說:對,她們那樣太low,我還是喜歡你這樣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女生!

在我看來,女人只要保持基本的乾淨就可以了,

題主吶,對於我們這種普通人來說,想要保持基本的乾淨,確實是挺大的工程呢。
保持基本的乾淨,天天洗頭洗澡、換內衣,這是最基本的;如果再進一步,天天換衣也是應該的;再進一步,保持基本的乾淨,髮型得整齊,肯定不能匆匆洗完自然晾乾或者亂吹一氣就完事,想要毛孔細膩無粉刺無黑頭無暗沉,相信對大部分妹子來說,都是瓶瓶罐罐塗了一層又一層...
okay,先在這個問題上和你交代清楚了,才能接著說下去。

花那麼多時間打扮目的只有吸引男人不是嗎?

一派胡言!
你們這樣給我潑髒水!
I"m angry!
誰告訴你花時間打扮自己的目的就是吸引男人( ﹁ ﹁ ) ~→
為了自己看到自己的時候,有個愉悅的心情,不行么?
為了別人看到我的時候,也會覺得舒暢,不行么?
實在不行,我就是閑的沒事幹,隨便打扮打扮消磨時間,不行么?
哎,本來還想說,打扮打扮自己,是對自己也是對別人的尊重,估計你是理解不了的,所以就不展開說什麼了。
在題主看來,打扮自己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取悅男生。蘇軾與佛印那個老掉牙的故事,我就不講了。我就只說一點:這樣的想法,不僅是對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對女性的不尊重,同時也是對男生的不尊重。

但是為什麼一定要吸引男生呢?

有了上一段的鋪墊,這一句也就自然而然不成立了。
誰!告!訴!你!人!家!打!扮!自!己!就!一!定!是!為!了!吸!引!男!生!
唔,我們退一萬步說,就算是為了吸引男生,那又何妨?
希望自己漂漂亮亮,希望別人喜歡自己,這是人性。
這有什麼好質疑的?若是連這種天性都要質疑了,那就是——反人類( ﹁ ﹁ ) ~→

為什麼不把這些錢和時間用來多看幾本書多學點知識呢?

就和你較較真吧。
這些錢用來多看幾本書?
翻翻書架上,有多少本沒有看過的書,就大概知道了。
每年省下來幾萬全用來買書,可是這些書中的大部分,也只是從書店到書架,換個位置被束之高閣,並沒有讓你從中得到知識。
那麼請問,既然這些書買回來,也不一定全看得了,那麼買回來只是作為擺設的那些書,除了一句「我的錢全用來買書了」,又能讓您學到幾分知識?
再談談時間的問題。
平心而論,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天24小時里,除了睡眠、吃飯等時間,全部用來爭分奪秒得看書。
勞逸結合,這是必然的。
我是真不理解一些人的思維,別人散個步、聽首歌、吃頓飯,就要一直算著:這些時間,你可以看多少多少書...
真學累了,反正也看不進什麼,還不如做些喜歡的事情,調整好狀態再認真看書,這樣效率來得高一些。

為什麼女人明明要求性別平等卻還是走不出取悅男人的怪圈呢?

題主的腦洞實在有點大,竟然連這樣都能聯想出來,在下好生佩服。
就單只就這句話來說說吧。
我在知乎上最怕看到的一個是「性別平等」,一個是「女權」,任何脫離了客觀實際的口號都是扯淡,任何只為自己謀利卻要扣上大帽子的口號都是耍流氓。
不僅僅女人取悅男人,男人同時也取悅女人。甚至可以這樣說,幾乎所有的人際交往,都是互相取悅的。
想讓別人開心,想讓別人更喜歡自己,沒什麼不對。
不正常的,是那些恨不得渾身長刺當一隻刺蝟,四處胡亂扎人的人。

為什麼女人明明要求性別平等自己卻做不到像男人一樣獨立自主呢?

哎,這最後一句,我連吐槽也吐槽不動了。
求您,別在標榜什麼「男女平等」「女權主義」了,您這真真是典型的一粉頂十黑。

一早醒來看到這麼多回答真是有些驚訝,不過我在這裡聲明一下,我是女生,並且絕不打扮因為覺得沒有必要,錢除了吃飯全部花在買書上,不找男朋友,是獨身主義者。

看,標榜自己的出來了吧。
我是女生,絕不打扮,沒有必要,錢全用在買書上,不找男友,獨身主義者。
都是些不經推敲,就看起來閃閃發光的詞語。
潛台詞大概就是:我這樣自強獨立愛看書的好女人,哎~~~~~~~~~
喏,至少我個人看來,這段補充純屬畫蛇添足,對比的效果不要太好哦~

還有,某些以此攻擊我看書少的人,居里夫人難道是天天研究怎麼打扮的么?還是說,居里夫人也看書少?

題主呀,你多大啦?
難道還不明白,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么。
人不是只分兩種,一種只知看書絕不打扮,一種只知打扮拒不看書。除了個別想不開走極端的,大部分的人,都還是出於中間地帶的,看看書,收拾收拾自己,只不過就是側重的多少不同了。
老實說,您這段補充說明,我還真沒看太懂。
可能是我看書少,資質愚笨吧,這裡面的邏輯關係,確實稀里糊塗拎不清楚。
不過吶,您的錢全用在看書上了,我自然不敢妄評您看書少,不過,您心眼小,這個倒是真。

題主吶,到這裡,我是真看出您看書不多了,至少,是對您沒有產生您想像中那麼脫胎換骨、重獲新生的巨大影響吧。
講真吶,確實是您一開始問題描述很有問題,本身就是火藥味十足,大家那樣理解,完全是順理成章。
然後呢,現在趕緊辯解,說你們誤解我的意思了,我無法忍受。
說一句「不好意思,一開始是我表述不夠準確,所以大家可能沒有get到我想表達的點。在此對已回答的各位答主表述歉意。其實,我的本意是想說...,而不是...」就這麼難嗎?
哎,既然你說有人噴,找了一圈都沒有看到哪個答案在噴,所以我就索性自己寫了一篇這種應該算是噴的答案吧,這樣,就符合你的問題描述啦。
熟悉我的人也知道,我的答案基本都是很溫情的,但是今天,實在是有點忍不住了。
不同不代表不對。
不能因為別人的行為方式和您不同,就覺得別人是不正確的,更不應該想著來知乎提個問題,搞個大新聞,把這些人批判一番。
更何況,人家喜歡看書也好,喜歡打扮也好,又和您有什麼相干呢?
再者,不要用書為自己做掩護。
一個真正愛書、愛看書的人,不應有這樣的態度的。
書已融入他們的骨髓,他們也捨不得時不時將這個嗜好掛在嘴邊上,拉出來標榜自己一番。
愛看書沒錯,姑娘,你看書的路,還很漫長吶。
切記,讀書的目的,修身比獲得知識更重要,因為前者,是教你如何去做一個人。


傷心的時候來個自拍就能開心。

我TM怎麼這麼美。


題主的邏輯很奇怪,誰說女生打扮是為了吸引男人的?
打扮是為了讓自己變好看自己看著舒服,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
走在街上,你是想看到周圍人欣賞的眼光還是嫌棄的眼光?
過分打扮並不是我們提倡的,但總要讓自己的外表符合一般人的審美。
的確有一部分女人是為了吸引男人而打扮自己,但同樣也有男生為了吸引女生而打扮自己啊,一個道理啊,這種人永遠不是多數。

我是理工女,同樣不需要男朋友的類型,但我和閨蜜出門逛街什麼也願意花時間畫個淡妝。
看著鏡子里的自己變漂亮了,心情都好了好么。


首先並沒有人說女人必須要打扮的啊。不打扮的女人多的是,題主不打扮也沒有人向你扔臭雞蛋吧。
但是讀書和打扮衝突么?打扮佔用了讀書的時間么?那吃飯睡覺看電視聽音樂看相聲旅遊聊天侃大山生孩子帶孩子是不是也佔用了讀書的時間?能把這些都放棄了不?不放棄靈魂就不生長了?那靈魂生長的空間好小。讀書是為了更廣闊的空間,不是為了禁錮靈魂,不然還不如不讀書。
男女平權不是完全的相同,也並不意味著女人要按照男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反之亦然。女權的實現首先需要女性認識,尊重並喜愛自己的性別,而不是讓女人通過「不愛紅裝愛武裝」或其它抹殺自己性別特徵的方法向男人靠攏。如果是追求和男性相同,不就相當於承認男性是superior,女性是二等公民?
更何況,男性同樣需要打扮來吸引女性。在生物界,為了繁殖後代,吸引異性再正常不過了。而吸引異性就是通過強調自身性別特徵實現的,包括女人打扮,男人練肌肉等等。如果非要問為什麼要打扮,大概就是不打扮的基因在自然選擇中消失了(男女都一樣)。當然人類已經進入了文明社會,所以打扮引入了更多的意義。比方說取悅自己,增加自信,完美主義的追求等等。但是最原始的動機還是吸引異性。
最後,我記得居里夫人是個美女,人到中年還一直保持著良好的身材和相貌,還和自己學生,物理學家郎之萬有私情。。。


不打扮怎麼行?身邊的女人們都在盯著你看吶。
我就是出門就得塗防晒霜的,雖然長得丑,可是咱得讓身邊那幫小婊砸覺得咱活得滋潤吶~~~
穿衣服這種事,還真的是,男人眼裡就只有兩種穿著:露得多的和露得少的!
只有女人才會注意你的衣服是V領還是一字領,是及膝裙還是齊B裙,絲襪是10D還是50D,鞋子是尖頭還是魚嘴........
打扮得好看,首先讚許的肯定是身邊的女性敵人或朋友;打扮得丑,則是全世界的女人都覺得你丑。在女人堆里,失去了存在感,簡直連活的動力都沒有了。
我們女人就是打扮給女人看的。


「做」也分主動和被動,你想做所以做了,和不想做但必須得做。

我認為化妝屬於後者,畢竟不穿高跟鞋+素麵朝天+穿睡袍很明顯會更舒服愜意,想想你天天早起半個小時塗塗抹抹,臉上都覺得厚了一層(夏天就甭提了),晚上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卸妝,還得定期養護頭髮眉毛嘴唇手腳指甲,為了維持身材跑健身房吃西蘭花喝蘋果醋,為了搭配在衣櫃前折騰大半個小時……
這些瑣碎的事情,大概只有閨蜜和老公能夠感同身受。

那為什麼不想做但必須得做?
一、比較。
大家都做了你沒做,你就是異類,就是土。
何況化妝了的花枝招展,你呢又黃又枯眼睛又小還是單眼皮,簡直就是活生生的綠葉好襯托別人,拍合照的時候,大家各種往後退捧臉萌萌噠,心機婊們啊。

二、勞而有功
一般人化妝前後確實存在較大差異,文靜的妹子瞬間性感狂野,成熟妹紙居然蘿莉了,夸人的開玩笑說法是你好像個綠茶。

三、、習慣
由丑入美易,而由美入丑難。


但自家妹子現在聰明了,上班不化,畢竟同事天天看你,再漂亮久了也會審美疲勞的,還不如圖個輕鬆。

另外有些妹紙不虛榮,只是一個習慣被另外一個習慣打敗了,另外那個習慣叫做」懶「。

不化妝但可以衣冠整潔,也談不上不尊重人,但不尊重客戶肯定是真的。往深里說,這是行為決策的問題,我們不能保證自己的決定一定正確,那麼最保險的低成本方法就是模仿,其次是自顧自活的開心。

魚和熊掌,素顏和化妝。


反對這個問題下絕大多數回答。
「我化妝是為了我自己開心不是為了取悅男人」,這個邏輯看似高於「化妝是為了取悅男孩子」,但是你們都忽略了一點。
在大多數女孩子的觀念里,她們的「開心」是男人給的。
主流觀點讓女性認可自己的「觀賞性」,並努力用自己的「觀賞性」給自己創造競爭優勢。
本質上還是人性的貪婪。
------------------------------------------------------------
我希望裝睡的人,屁股坐在男權上的人,沒看懂我什麼意思的人,不要在評論區瞎BB。看不懂可以問,有不同的意見可以討論,別亂潑髒水好么。
尊重人有那麼難么。
------------------------------------------------------------
這兩天突然很多人給我點贊。多說兩句輔助理解。
化妝與否,美不美,原本是個人的自由的選擇。可現在分明很多人為了爭奪更多美麗帶來的價值,打扮自己。打扮自己也不等於追求美。
你原本可以不要這些性別紅利的,它又沒有什麼必要性,缺了又不會死。
你原本可以活的更自在的。不妨考慮放棄所謂美的標準,條條框框,讓自己透一口氣。
自己的外表美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嗎?你在追求美的時候浪費的時間成本呢?
我反對為了讓自己追求性別紅利合理化,而自我催眠是為了自己開心。
當下美不美的標準是男權領導的。一個人開心與不開心也永遠不能證偽。
花費巨大的時間成本去讓自己符合別人的標準,不是真正的開心。
小夥伴寫了一個回答,更加詳細。原本我寫這個回答是因為對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失望透頂,所以也不想說太多。我小夥伴寫的很詳細。再看不懂的話,請移步吧。我不想浪費力氣叫醒裝睡的人。
好累的。
是不是女人必須要打扮?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有美的身體,以身體悅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悅人,其實也沒有多大的分別。」


題主你好。我是女生,而且是一個平權主義者。所以不邀自來。
女性必須打扮自己,不是物化自己,不是用「外貌」取勝,更沒那麼多功利想法。
更多的是為了 取悅自己。
你不覺得當你精心護理你的皮膚後,你早上起來照著鏡子,看著自己白裡透紅的膚色,心情會好很多麼?
你不覺得當你靜心管理你的身材,你在試衣服的時候,心情會好很多麼?
你不覺得化好妝、選好衣服,配好包包和鞋子。在出門前看到鏡子里充滿魅力的自己,心情會好很多麼?
過去是女為悅己者容,現在是女為悅己容。
不要覺得你打扮的多美是便宜了男人的眼睛,實際上愉悅的最多的明明是自己不是么?
你看到這樣的自己更開心,

還是這樣的更開心?


推薦閱讀:

2015 年央視春晚是否對女性等群體有歧視?如何評價?

TAG:心理學 | 女性主義 | 女性 | 外貌 | 性別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