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從小到大每次看到外國的博物館裡收藏的中國文物總是義憤填膺的?


因為大部分都是非法流出的。文化的見證物流到國外,基本上都被外國觀眾以獵奇的心態在觀賞,文物離開了自己的原生文化,承載的信息必然會衰減。此外隨著國際信息的透明,我們發現國外博物館並未很好的保存中國文物,將中國畫採取和式裝裱導致文物損壞(大英博物館),珍貴的壁畫裸露展出(加拿大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以及前一段時間的英國博物館中國文物失竊案表示外國人並非真正重視中國文物,我希望飄在海外的中國文物最終能回到國內來。

發現很多人對獵奇、文物的價值理解的不準,只好做一點補充:一個文明的歷程,被看做是一個系統,文物在原生文化的環境中,可以起到自明的作用,使原生文化的普通觀眾了解文明發展的歷程和脈絡,甚至會促使普通觀眾去學習文明的發展史,在了解和學習的基礎上,實現對於文化的認同。有些人認為普通觀眾未必看得懂文物,其實觀眾基本上是在博物館中觀看文物,博物館的展覽以及一系列的教育活動,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此外,儘管可能理性上難以理解,但是普通觀眾在博物館展覽環境下的感性理解,即一種宛若對話的體驗(文物說明牌在此時非常關鍵)也十分重要。

但是異質文明,或者說外國人,在觀看其他文明文物的時候,是不會有這種從自明到認同的作用的,他們會帶著一種先進文明欣賞落後文明的先賦觀點,這就是所謂的獵奇。有些博物館甚至會迎合這種獵奇,譬如大英博物館為了迎合白種人最優論,而把希臘的埃爾金石雕磨去一層露出白色的石料底色,以試圖說明古埃及人和現代西歐的日耳曼人同根同種。這種對文物的犯罪,也是被掠奪文物在海外的最大危險。

再度補充一下中央民族大學杜輝博士的一些觀點:

侵略是藝術帝國主義最為主要的形式,它在羅馬時代被制度化。在此後漫長的征服時代,藝術品的劫掠往往與侵略並存,它們被視為戰利品以證明徵服者強有力的鐵騎,並且成為政治凱旋論的重要工具。同時,對藝術品的佔有逐漸具有合法性,征服者為藝術品的劫掠和據有提供了看似正當的理由,即這是對犧牲者的補償;其文
化的優越性理應對藝術傑作進行保管等等,甚至在1918年前的國際法中承認了征服者擁有此種權利。文物流失的另外一種形式是機會主義式的。例如,埃爾金大
理石雕便是以此種方式獲取,獲取者並非是以侵略為目的進入藝術品來源國,而是通過臨摹或複製古希臘藝術品的計劃而擁有了獲得珍寶的機會,最終實現文物轉移。此外,在20世紀中葉之前國際考古學界大多遵循文物分成的做法,即外國考古隊和文物來源國平等分配發掘出土的文物,這也成為歐美博物館藏品的重要來源,然而1970年代前後的伊拉克立法預示著這一標準的終止。最後一種形式是文物聚積,它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的殖民統治史中,藝術品在被殖民的歷程中不斷流失,它們通過饋贈、交換或是徵收等途徑脫離於原持有者或是社會,導致帝國主義掌控下的博物館中的文物不斷聚積,而殖民地各民族的文物則不斷枯竭。

隨著後殖民主義及民族主義的崛起,博物館——作為殖民主義的工具以及被統治者或殖民地的闡釋中心而備受質疑,昔日的被殖民國家對文物返還的訴求也將西方博物館推向風口浪尖。西方博物館與文物來源國就文物返還的不同立場引發了曠日持久的爭論,並形成多重敘事話語。其中最具爭議性的是博物館普世性價值與民族主義,以及國際主義和民族主義不同理解下的文化財產,這兩對看似難以協調甚至針鋒相對的概念構成國際上關於文物返還的兩大立場。

其中,詹姆斯·庫諾、約翰·梅里曼以及庫爾特·G.希爾赫等學者持有博物館應堅持普世性的價值及文化財產國際主義的觀點。庫諾堅決反對具有民族主義和保留主義傾向的文化政策,他認為偉大的藝術品應當是人類的共同遺產,並且博物館應承擔起藏品託管的職責,即:為了公眾利益,博物館託管人有義務維護並完善藏品。為此,博物館應儘可能的接觸世界多元文化的物品,進而達到去偽存真,傳播知識並提高品位的目的,而民族主義和保留主義無疑將削弱普世性博物館做出的貢
獻。諸如埃爾金大理石雕及奈費爾提蒂半身像的歸還問題,學者們多從法律層面對博物館擁有合法的文物所有權給予肯定,在此基礎上在道德和倫理層面提出不應予以返還的依據。認為要求歸還珍稀文物是經濟民族主義、政治民族主義偏見,以及承載了認同的文化民族主義的多重體現,同時也違背了《海牙公約》對文化國際主義的倡導。只有保持其現狀,才能夠更好地履行博物館教育、豐富文化涵養和利用的職能,進而更好地對藝術品進行保存、維持完整性和散播,使其免受損害而服務於公眾。不僅如此,因文物返還而引發的「水閘效應」勢必將造成不可控制的局面,這也是文物返還帶來的負作用。

威廉·聖克萊爾、庫爾特·G.希爾赫則提出與以上諸位學者不同的見解,他們質疑了所謂的博物館「普世性」價值,尤其是希爾赫與尤賴斯的觀點截然對立。帝國主義背景的文物據有往往是非正當性的,並指出應堅持文化財產的完整性,一旦分割,應當重聚;原屬國的考古發現因為為該國所保有;應當支持曾遭帝國主義侵害的國家收集散落的文化瑰寶。所謂的「普世性」不過是現代西方博物館為據有文物的又一說辭,並且與過去的普世性人文主義理想,擴大民眾對藝術的了解幾乎沒有關係。這一術語與19世紀發明的「挽救」、「代為管理」等詞一樣是試圖掩蓋殖民掠奪及為帝國主義辯護的話語,使其行為具有合法性。事實上與博物館聲稱的「文物挽救」恰恰相反,這一珍貴文物在「管理」中曾多次遭到破壞,如埃爾金及其後的「小埃爾金」對考古遺址的破壞性發掘,對白色的崇拜以及長久以來的古典主義藝術實踐及意義闡釋使藝術品早已脫離原意,而被杜撰的意義則常為政治及意識形態所利用。在聖克萊爾看來,文物的去留問題不應由掌握話語權的政府或學者代言,民眾應該握有最終的決定權。

事實上,如此針鋒相對的爭論之最終目的是試圖尋求對話的可能,一些學者,如塔拉特·哈爾曼、威拉德·L.博伊德、邁克爾·F.布朗、戴維·托馬斯等,從幾十年來的文物返還之路中總結、積累經驗和教訓,摒除兩種觀點中的偏見,在權衡二者的條件下以更為中立的角度重新審視文物返還,從而在多元文化和跨種族背景下尋求最佳途徑,並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原住民墓葬保護與文物返還問題的處理。1990年,美國通過NAGPRA(《美國原住民墓
葬保護與文物返還法》)。雖然該法案在操作過程中存在諸多困境,如有待於統計的數量龐大的原住民遺骸,核實並確認其文化歸屬,龐大的財政支出,以及評估過程中原住民部落隱秘或敏感信息的公開與法律程序間存在的矛盾。但是NAGPRA所帶來的困難卻為改善原住民與博物館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契機。在文物返還實踐中,原住民和博物館不斷糾正錯誤、摒棄偏見,通過協商達成共識。

======================================================================

那麼,今日對文物所在的爭執,實際上是後殖民時代原殖民、半殖民關係崩潰之後,國際社會和文化秩序重建的過程。「普世主義」代表著舊殖民時代價值觀的延續,「民族主義」代表著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重建本國、本文化文化體系和文化表達的強烈反思,「折衷主義」試圖超越前兩者構架出新的國際文化關係。由於國際社會的發展逐步多元化,新興國家對原有強國的衝擊越大,文物所在的衝突矛盾也就越強。


那麼對當今的中國來說,社會已經發展到需要構建文化表達甚至多元文化表達的階段,原有的文化表達(威權時代的「中國通史陳列」和當下的「古代中國」已經無法滿足一個複雜多元社會的要求)已經崩潰或者日漸邊緣,不但全國層面在追求一種文化表達,各地也在試圖構建自己的帶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表達,而這種表達,是無法離開文化載體——文物、或曰文化遺產的參與的。


所以,無論是文化、政治還是社會層面,對把流失文物納入中國文化表達之中的需求,是異常迫切和強烈的。中國想參與到國際文化的交流當中,這一部分的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回首歷史,米國建立世界霸權,固有戰爭債務帶來的財富轉移、納粹迫害帶來的智慧轉移、更有以美國博物館的海外徵集帶來的文化轉移。我想,中國社會發展到了今天,也該到了重構文化架構,樹立國際視野,將半殖民時代流失的文化元素整合迴文化本體的階段了。而且我們尤其要注意杜輝博士的一個觀點,流失文物在被其他國家「管理」的過程中,「已脫離原意,而被杜撰的意義則常為政治及意識形態所利用」。此外,多元文化的交流,應該是發展的、完備的、體系化的多元文化交流,而不是一元文化和其他文化碎片之間的「多元交流」。


-.-

——————————————呵呵——————————————

有位朋友看了微博上的某些言論,就以為是真理了。
然後說我沒幹貨,只有情緒,還號召知乎的人醒醒。
咱對事兒不對人,只說賓大的所作所為到底是不是靠譜。


這是那位夥計的原文,他完全相信那個叫 @文物醫院 的微博賬號的言論。
而在他引用的微博里,無非就是兩個觀點。
第一:加固封護的壁畫沒那麼脆弱。
第二:人流量不會對二氧化碳環境造成過大影響。

我先得說,這個文物醫院的言論,完全無視了中西壁畫載體的差異。
賓大的傻老外也就因為他們一貫的傲慢與無知,把中國壁畫當歐洲壁畫處理了。

西方壁畫多是濕壁畫,石灰牆吸水後直接吸納顏料,耐久性很高。
中國壁畫是什麼?就是在一層牆皮上畫,顏色掉了就沒了。
這完全是兩種東西,能一概而論?這叫耍流氓。

至於加固封護的壁畫到底是脆弱還是不脆弱,呵呵,我引用一段文章。
圖是我直接從微博網友 @宅宋喵 那裡扒過來的,這位巨巨是位牛人,有興趣的請關注他。

經過幾百年時間的文物脆弱程度是很難想像的。
說句實話,把所有隱患都高估一下,絕對沒有壞處。
畢竟一旦出現損失,是很難彌補的。

然後賓大把中國壁畫裸展。
然後賓大把中國壁畫展廳包出去辦宴會。
然後那位 @文物醫院 還在說只要不抽煙就如何如何……
別鬧了行嗎?都特么租出去辦婚宴了,你還指望能多清凈啊?

以為加固了就不脆弱了?
賓大是怎麼乾的?把壁畫展廳租出去辦宴會,各種酷炫的燈光打個痛快。
說真的,他們就差擺一個迪斯科球了。

西方的博物館,他們對待外來文物的態度,四個字就可以歸納。
就是:簡。單。粗。暴。
非要再加四個字,就是:無。腦。弱。智。

東方文物的材質與保護手段,跟西方文物根本就是兩回事兒。
這幫傻老外以他們向來的傲慢,自以為是地把自家文物的保護措施套用到異文明文物上。
完全不顧事實上兩者之間材質、工藝的差異,對可能的風險視若無睹。

把他們這種腦殘當合理,還給他們找理由,是出於什麼心理,我不得而知。
我不敢說賓大的舉措一定就會造成怎樣的後果,但我很肯定,絕對是十二萬分的不妥。
強光、溫度、灰塵、濕度,任何一樣的微小改變都可能刺激到脆弱的文物。
壁畫這種東西,甚至不如古畫皮實。
保存時對空氣溫濕與光線強度要嚴格監控。

按照傻老外那個尿性,把中國壁畫裸展,曝露在燈光強照之下。
再過幾年,慢慢地色彩全都看不見,那也一點不奇怪。
去敦煌看看唄,這麼多年下來,中國人已經摸索出一套保護中國壁畫的方法了。
這裡面還有許多成果是和美國人一起鼓搗出來的,還真是諷刺。

微博上那位 @文物醫院 為啥要用雙重標準給傻老外洗地,我是不知道原因。
沒準就是慣性思維,認為傻老外永遠光榮正確呢。
當然我肯定也沒人家高明,想說點正經的,都只能從 @宅宋喵 那兒摘現成的。

不過那位夥計呼籲別人醒醒,他自己居然還如此迷信一位微博網友不著四六不負責的言論。
這還真是有意思啊……
誠然我就是個二五眼的水準,不過我好歹是用自己的腦子判斷傻老外不靠譜。
而一以貫之神話傻老外,認為他們什麼事兒都好都對都標準,實在不適合標榜自己會思辨。

順便推薦一下 @螺旋真理 文物和博物館方面的事兒他是正經明白人。
玩微博的朋友也可以關注一下 @宅宋喵 大大,知識水平很高,有三四層伊謝爾倫那麼高。

評論里有些朋友對我表達的情緒和用詞不滿。
因為我不爽傻老外對中國文物的態度。
我沒必要為了在網上顧及別人的閱讀喜好或感受掩飾我的不爽。
而且我他媽真的是很不爽啊。

你想像一下白景琦看見鄭三旦踩百草廳的匾時是什麼心情?
白景琦當時有多不爽,我看到傻老外禍禍中國文物就有多不爽。
《女史箴圖》他們都能糟蹋,還有什麼干不出來的。

我憑什麼不能表達我很不爽?管你怎麼想呢,你也不爽就把我屏蔽掉多好。

說真的,想要乾貨自己讀書看報去。
巴望著網上的人多認真負責的普及專業知識?
誰都不是你們學校老師,別給人家安排這義務。
認真寫知識,那叫積德行善。隨便聊兩句,那叫合情合理。想知道更多?自己學習去。


————————————
——呵呵完了——————————————

我剛才在微博上看見了很有意思的東西,瞬間覺得應該更新到這裡來。

微博上有一個姑娘貼了幾張圖片。

圖中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物館,顯而易見,是中國展廳。

白人老爺們正在這裡舉辦一場他媽了個逼的婚宴。

被這群白人老爺當做婚宴裝點的都是些什麼呢?

呵呵。

同學們都參加過婚宴吧?都吃過西餐吧?

不說會不會有切不開的肉排濺射出汁液,沾到文物上。

也不考慮會不會有喝美了的傻逼白人站在文物前口沫橫飛。

壁畫是什麼總知道吧?

壁畫保存需要恆溫、恆光、控制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

然後這幫白人老爺在存放中國壁畫的展廳里塞進一幫人來辦婚宴。

然後居然還他媽有人給盧芹齋洗地,說白人老爺做的對,做的有理。

我操。給一個巧取豪奪連偷帶騙的文物走私販子洗地。

不知道盧芹齋是什麼人的,請去查書。

把這個名字等同於流氓、漢奸、下三濫、狗娘養的,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盧芹齋這輩子造的孽,不是區區一台打字機可以彌補的。

一幫歪果仁,靠著你家裡的敗類,把你家的好東西全偷走了。

然後他們也不好好珍惜,就當做戰利品一樣,炫耀自己曾經的榮光。

這期間已經有無數文物毀於傻逼白人無知無畏瞎胡鬧式的保存,未來還會有更多。

你告訴我你不生氣,你覺得他們做得對,你覺得白人老爺就是好。

你真牛逼。

這他媽的不是個例、特例。

這他媽的就是中國文物在國外保存的常態。

他們就是這麼蠢,就是這麼外行,就是這麼業餘,就是這麼爛,就是這麼不當回事兒。

他們就是在糟蹋我們自己家裡被偷走的東西。

我這回答下面有位高冷人士貼了費城美術館對於我拍的傢具保存狀況的說明。

如果你覺得這種屁話可信,那你就信好了。

我也給那幫臭傻子寫過信,對我的說辭和評論里那位一般無二。

那麼我問一句,是把文物保存好重要,還是還原所謂的文物原始環境重要。

為了讓參觀者更方便觀賞文物,而將其毫無保護措施的暴露人前,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麼?

再說了,他們怎麼對自己家的文物不這麼干啊?!

明清傢具連個欄杆都不給,就杵在哪兒,路過的人靠一下摸一下,簡直毫無障礙。

然後自己家的破爛貨到保護的挺周全,呵呵。

中國文物在海外的保存現狀就是個笑話。

如果還有人對此心存幻想,他不是太善良就是別有用心。

面對這一切還不生氣的人,只能說他超越了民族超越了文化已經進化成銀河系公民了。

那就請您回自己的星球吧。


========================7月16日更新========================

我一點都不想更新這個答案。
但總得把話說明白了。
省的總有人思維發散,生拉硬拽。

我對博物館一竅不通,真正的行家是@螺旋真理 。
他的回答比我有營養多了。
我只能擺事實,講點道理。

這幾天又看見不少神奇的邏輯。

「你怎麼知道這些東西回來不會被貪官吞了?」
「你怎麼知道這些東西回來不會再來一次動亂給毀了?」
「在國內動亂時候肯定保不住,幸虧在國外。」

這些觀點,根本是胡扯淡。
我不反駁,直接用你們的邏輯,換個方向說。

「你怎麼知道這些東西留在國外不會因為反華運動全被毀掉?」
「你怎麼知道美國黃石火山一定不會爆發把整個美國連帶大都會博物館轟成渣?」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轟炸毀了多少文物啊,幸虧國博的東西沒在歐洲。」
「加州大地震板塊塌陷怎麼辦?聖地亞哥還有好幾副莫奈的畫呢!」
「英倫三島發生巨大自然災害沉沒了怎麼辦?大英博物館有好多東西呢!」

這種毫無營養的假設誰不會啊?

我問一句,你們簽過合同么?
簽正規商業合同的時候都會寫上一條,「如遇天災人禍等不可抗力……云云」。
說明一下遇到這些事情時怎麼辦,責任歸屬。
從來沒人會因為不可抗力『不簽合同』!

在這說些沒用的假設,來論證文物回歸沒意義?
這跟商人因為怕遇上自然災害所以不做買賣了一樣滑稽。

永遠不要用已經發生的,和不一定會發生的事,來判斷問題。

因噎廢食聽說過么?
你肯定有噎死的風險,那你還吃飯么?

文物保護法看過么?

第三十八條:「文物收藏單位應當根據館藏文物的保護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並報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未經批准,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調取館藏文物。」

真發生什麼被貪官吞沒的這些屁事兒總有法律管。而且我說實話,人家貪官還真看不上館藏文物。
或者你不相信我們的國家在經歷了這麼多災難後正在一點點變好?

那就想轍把她變好行嗎?

妓女還能從良呢!

不需要你出錢贖。
別再鼓吹負面情緒了行嗎?

最後我必須再把對某人的回復貼上來一下。

「第一,博物館級別是一個偽概念。
我猜你如果不是從事藝術品買賣,就是至少跟這幫人打過交道。

所謂的『博物館級別』只是媒體報道用的噱頭,和文物販子唬人的空話。
文物分級根本沒有什麼『博物館級別』一說。
只有一級珍貴文物、二級珍貴文物、三級珍貴文物和一般性文物。

第二,中國各地方的博物館收藏文物都有標準,各地會根據需要自行決定,一般性文物和一級珍貴文物一樣,都有可能被博物館館藏。
別告訴我你沒在博物館裡見過新石器時代的骨頭渣子和碎陶片。

第三,不-要-用-商-業-價-值-去-衡-量-文-物。

我下面貼那堆照片不是給你們評論明清大四件櫃的。
是跟美國費城收藏的其他傢具待遇做對比。

我要說的是:
在美國人眼裡,18世紀費城本土一把沒什麼稀罕的椅子,比明朝的大衣櫃有價值。
所以人家會把自己家一把爛椅子當寶。
把我們明朝的東西扔在角落裡落灰。

美國佬能分辨出自己家破椅子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顯然他們理解不了明朝大四件櫃的文物價值。

所以要把這些東西想轍要回來,給能理解其文物價值的人看!

就這麼簡單的事兒,弄這麼麻煩……


========================更新完了========================


呵呵哈哈嘿嘿。
有這麼多理智帝啊。

似乎好多理智帝的邏輯都是「放自己家裡也未必能保存好,還是讓洋人老爺存著放心。」
還有特別甜美可愛的觀點,譬如「洋人老爺肯定會善待這些寶貝!」

不知道理智帝們真的去過外國的博物館么?
我不多說,就上幾張照片。

此為費城美術館。
在這個廳里,一共有兩套大四件櫃,明清各一套。
全都擺放在兩個門的兩邊,倒是挺對稱的。

那個白人大叔身後的就是一件清代四件櫃。
四件櫃旁邊那個很像消防櫃的是另一件清代傢具。
就是這麼個保存環境。

現在來看一張近圖。

瞧瞧,在白人老爺的細心呵護下,保存的多好啊。
連個玻璃罩子都沒有,就這麼杵在原地,真的是再也沒有比這好的保存方式了不是么。
說真的,如果你願意,可以隨便摳上面的漆皮。真的,沒人會發現。
留下油乎乎的指紋就更是小意思!
第一張圖那個大叔你看到沒有?我眼瞅著他戳了一下。

你覺得因為這只是清代的,所以沒啥價值?明代的肯定保存的更好?
嘿!你猜怎麼著?!你還真說對了!
我們來看看明代大四件櫃~

有個檯子!看到了沒有?!
果然明代的就是受重視!可以不站在原地!太棒了!
保存的真好!我覺得這個高度,如果有人對著她打噴嚏,只有三分之一會被唾沫星子噴到!

您覺得我在咋呼?這玩意不是什麼明代傢具?
哦,你看白人老爺是怎麼說的。

好吧,現在你會想,認真負責又識貨的白人老爺就是這麼保存傢具的?
所有傢具都是這種待遇?

好吧,我們來看看是不是呢?

哇哦,神聖不可侵犯的椅子。
這些椅子太神聖了,他們承載過白人老爺尊貴的屁股。
可不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褻玩,玻璃罩子是他們應得的!

你猜這些椅子是什麼時期的?
我猜肯定是伊麗莎白一世御用的,見證過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毀滅。
在波濤巨浪中,這些椅子們面對凌厲的炮火波瀾不驚,歷史的滄桑鑲嵌在了它們每一條木纖維中。

………呃。
好吧,18世紀費城本地造……
享受高貴冷艷的玻璃罩子待遇……

那麼,請問白人老爺,什麼時期的傢具,和我大明16世紀漆木大四件櫃同一待遇呢?

……哦。

===========================

以上照片都是本人去年11月在費城美術館拍的,歡迎理智帝親自驗證。
如果您非說明代大四件櫃不值錢,屬於街貨,不值得好好保管,那……你先去看病吧。

@螺旋真理 說的對……
「文化的見證物流到國外,基本上都被外國觀眾以獵奇的心態在觀賞,文物離開了自己的原生文化,承載的信息必然會衰減。」

一件異域文物流落到異國他鄉,土著們只會用獵奇的眼光打量她。
因為她並沒有承載任何一點點這幫土著的文化,土著們不會稀罕她的,更不會體會她的價值
你把象徵華夏正統的傳國寶璽擺在大英博物館,他們也只會覺得這是塊雕的很奇怪的大石頭。

承載文化傳承的文物應該讓可以理解她的人欣賞、品味、學習。
不是給一群強盜種看新鮮,在拍賣行里滿足土大款扭曲的收藏慾望的。

我們的前輩幹了很多腦子抽風的事兒,鑄成了很多大錯。
但是強盜就可以理直氣壯了么?

在那個民智未開,全面落後的年代,中國人要先想辦法在列強夾縫裡求生存,顧不上文物。
我們那時候對文物缺乏重視,就被強盜鑽了空子。
他們利用愚民的貪婪巧取豪奪。

你覺得這麼大的浮雕是特么怎麼被美國佬運到大都會博物館的?!
而且據說這《帝後禮佛圖》的浮雕不是原件,真品在美國人盜取的時候被他們鑿壞了。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去敦煌看看,這群貪婪的老外才是第一批大肆破壞中國古迹文物的兇手。

以前中國人窩囊,顧不上這些。
現在終於醒過味來了,開始在意真正重要的東西了,居然有理智帝說沒必要?
自晚清之後流了那麼多血保留下來的文化傳承,你當是鬧著玩呢?

現在的中國沒有辦法,也不可能馬上追討回所有流失海外的文物。
但這絕對是中國人必須要完成的一個目標。
一點點開始,一點點前進,總會一點點的取得進展。
我確信在實現這目標的過程中,這個民族的文化總會迎來又一次繁榮。

無關虛榮心和自卑,這是歸屬。

===================================

鑒於神邏輯理智帝的出現,我必須再啰嗦幾句。

我根本不奢求理智帝能看懂,只是但願少倆人被理智帝們誤導。

一件文物在其所屬文化圈內才能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
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除了能帶點異域風情,什麼都不會剩下。

外太空文明最有價值的神器掉在地球上了,誰能明白這是什麼?

因為老外重視埃及文物勝過中國文物所以他們看得更多?
這有邏輯關係么?
不論是不是中國的,一個人首先最認同的肯定是自己歸屬的文化。
所有人都這樣。
埃及神廟的方尖碑在法國人眼裡的重量恐怕還不會超過一個19世紀的香水瓶。

你了解、認識、你有歸屬感,所以在你心裡有價值。
缺乏前提的情況下,一個中國人面對中國文物都不會有什麼感觸。
但這個前提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需要成長環境培養的。

說簡單了就是兩條。
一,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沒認同,所以不懂中國文物的價值,好東西放他們那兒沒任何意義。
二,與其放別人家裡爛著,不如要回來熏陶自己人,因為自己人能理解這東西的價值。

那這麼做有意義么?
有。
因為民族不以血統傳承,而是文化。

生命最原始最基本的慾望就是繁衍,傳遞自己的基因。
而人除了血統的自然基因,還有一個靈魂的文化基因。
文化的基因代表了人在世界一切歸屬感的源頭,是一個人的標籤。
傳遞自然基因是為了血統不死,傳遞文化基因是為了靈魂永生。
中國人在對自己文化徹底漠視的時候就能算是亡國滅種了。

好好看看人家西方人是怎麼保護自己文化的吧,理智帝。
在美國大大小小的博物館,總能見到讓人覺得沒啥稀奇的破爛玩意。
誰家爺爺用過的眼鏡,奶奶坐的搖椅,都保護的好好的供著。
美國一些老州,稍微上點年月的建築都會好好保護。
其土地所有者不得隨意改建拆毀,必須要上報市政廳。

人家就靠這樣貼心精細的維護著自己三百來年的文化。
真以為現在美國人的自尊自傲全是大炮導彈撐起來的?
我從來沒見過正常的美國人不為自己短暫的文化自豪,面對悠久文明時更不會自卑。

對文化的保護從來不需要每個美國人實際付出什麼。
許多人一輩子從來沒給公共博物館捐過款。
但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美國人都知道,在面對這種問題的時候該怎麼辦。
很多時候都只要有個態度,不添亂就夠了。
在這樣的環境里真正幹事的人才能踏踏實實把事兒辦好,不擔心有智殘拖後腿。

整天嚷嚷學美國那個,學西方這個,到了這時候怎麼就死活不願意睜開眼睛了?
理智帝的理智其實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和懶惰而存在的。
一點點民族責任感實在太沉重了,哪怕不需要你實際付出什麼。


=============================================

說點閑篇兒吧。

我有個朋友,在美東某州看上塊地,想買了干點產業。具體啥產業不廢話。
問題是這塊地上有個九十多年的破爛建築,已經看不出來是什麼倒霉玩意了。
但是這東西不許拆,也不許改建。因為屬於那個鎮的文化遺產。
據說當地政府曾經動過念頭,想拆了這東西,因為太丑了,有礙觀瞻。
結果被憤怒的群眾臭卷了一頓,遂絕此念。╮(╯_╰)╭

.


@螺旋真理已經講的很不錯了,我只談談其他人說的在國內被破壞的問題。兩個事情要分開面對,破壞了文物應該反省;我們的文物那就該屬於我們。

這實際上就是一個自由與產權的問題,那就是我的東西即便我砸了,那是我自己的自由,你大不了在心中說一句這人有病,無權從我手裡搶走。另外在文物被搶走的時候看官們又如何開上帝視角,知道在中國一定被毀壞,在國外一定能保存好?

那麼再舉個例子,我是個投資專家,對你說你手上這1000元你這個新手拿著炒股八成都是賠了,還不如給我,保證能賺很多錢,賺了我都用來造福社會。這時候,你說我的錢管你P事,造福社會關我P事沒有任何不合理的地方。

那麼結論是中國人創造的文物就是中國的,贓物不會因為其幾經流轉,或者堂而皇之放入博物館而洗白(@欲三更 )但是,我也要說,創造未來比沉浸在過去中更有價值。

——————————————————————————
請問@葉聆曦,看到你的嬰兒被搶嬰兒的賊撫養長大成人你的感受是什麼樣的。
鑒於他已刪答案,這裡給出備份:

嬰兒被搶走,20年後家人發現嬰兒已被某大戶人家養育成人並改姓,欣慰之餘,骨肉分離之痛還是無法忘懷的。同理,看到流失國外的文物有點情緒也是正常的。


我的希臘同學提起大英博物館也會忿忿,因為他們偷去了帕特農神廟的浮雕。。。這不是人之常情嗎……


好久不上來,看到大家討論與文物有關的問題這麼歡樂,還挺開心的。大家願意討論,也能說明文物問題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這也有利於我們文化的發展。

從這麼多回答里,可以看到大體上有兩種態度。一種從掠奪的非法性出發,雜以各種證據,倡導文物應該遣返保護。一種從文化傳播共享的角度出發,覺得境外的保存與研究做得還可以,沒必要拿回來。
大家態度的不一樣,本質上反映了文物觀的差異
文物是什麼?文物有什麼價值?文物該怎麼處理?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時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都不一樣。以當代中國為範圍,文物研究者、管理者、決策者、各種社會組織結構、不同層次的大眾,對文物的理解也不一樣。因此,文物觀不是固定的,而是多種認識合理共存的觀念體系。
我個人倡導多元合作的文物觀,所以大家的說法都理解。不過看了樓里大家的一些回復,覺得有必要說下自己對這兩種觀點的看法。

先說說回歸說。
首先是掠奪的非正義性。
西方國家所獲得的中國文物大多是由不正義的途徑而來。事實上,有些西方人也覺得搬別的國家的文物不好,有時也會表示良心不安。有個叫馬利耶特的法國老頭,曾經主管了埃及地區的文物工作,因為拒絕把埃及文物搬到自個王后那,一度失去了工作支持。這個老頭極力要求將埃及文物原地保存,對掠奪文物表示了極大的良心不安。然而那個時候,與文物有關的現代科學大多發軔成熟於西方世界,在當時普遍流行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潮下,資本主義世界的科學家們以尖端高級文明自居,對於其他文明都是一副藐視的心態去研究。這個時候,從別的低端文明中採取有價值的文物標本拿回家研究,是很流行的做法。當然,這種思潮現在顯得不那麼正義,但當時的歐洲人以此為理論依據,開始了高端文明「幫助」「研究」低端文明的各類活動,曾經的這些研究都是考古文物人類學社會學理論的重要發展階段,但同時也為販賣黑奴、奴役印第安人、侵略、戰爭、民族主義服務過。具體怎麼服務的,可以了解下,希特勒納粹思想的形成也得益於德國考古學家對文物的研究。至於包括挪威、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以文物為借口打仗就不提了。總之,當時的大多數西方人覺得掠奪文物理所當然,只有少部分人覺得不正義。即使是馬克思老人家,對那種「掠奪式」的人類學考古學研究方法也持默許態度。
但是,隨著文化理論的研究進一步深入,這種不正義性就凸顯出來了。這種不正義性是隨著對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反思逐漸明了的。然而這已經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不過這是沒奈何的事情。比如你現在跑到不開化的地區搞民族考古,跟當地老大爺拿個包子換了個大爬犁,拿回來放到自個家展覽,你覺得沒啥,但等到以後人家開化了說當初那都是騙人,冤冤相報何時了。
反而是對這種不正義性的誇大,使用「掠奪」這個字眼,能夠反映出當前文物觀中嚴重的政治服務性。文物考古科學為政治服務的事情多了去了,我國考古學發展很長時間都有政治性因素存在,故而長期教育下文物的政治含義被過分誇大,導致大家「義憤填膺」就很正常了。

其次是文物與原生文化環境的問題。
從這個觀點講,除了高政治性的文物觀,導致義憤填膺的,還有對自己原本文化的歸屬感。類似於一種祖宗的東西被別人家搶去的羞恥感。
不過這個觀點的學術支撐貌似木有講透。好像是在說文物在原生文化環境里可以起到「自明」的作用。這個自明,在文物研究里,大概可以用文物的原真性來表示,通俗講,就是文物放在原本的環境中更有價值。基於這一點,把咱們的文物收回來就是文物價值的體現~
不過,我又得要不過一下了。
講這個原生文明,貌似提出來的人講了一個「文化圈」的概念,這是基於地理分布的文化概念,貌似是德國拉策爾最先提出來的(他貌似有個奇葩的弟子把這個理論搞得很那啥。。。)與之一塊提出來的,有個「文化層」的概念。實際上,從文化傳播論角度出發,講原生文化和文化圈的話,那麼依據這個理論,流往海外的中國文化就是中西文化圈產生的實體文化層,對於研究文化傳播很有意義,千萬不要拿回來唷~~~~
至於對文物原地的人民的自明作用。抱歉,什麼樣的人是文物原生文化的傳承者?是原本那個地域後來生活的人,還是血統文化上的傳承者?如果是以地域來傳承,那民族遷移之後的其他的民族算是原生文化的傳承者么?顯然不是。那是血統文化傳承者?於是乎,我們是好多好多文化的傳承者唷~甚至包括粟特、匈奴、羅馬唷~何家村的外國貨幣體現的文化我們都是傳承者唷~波斯薩珊羅馬皇帝一個都不差唷~這時候大家都會說了,這體現了我國歷史上的文明交往。可見,這種自明的作用是與文化傳播論相悖的,認為先有文化,文化創造了文物,後來人用文物自明,但是要知道,別的文化的文物到了自己文化里,對自己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作用,就已經又一次進行了文化融合。
因此,在傳播的文物觀中,文物作為物的屬性,可以在傳播中融入各種文化,所謂的文化歸屬感並不一定非要表現為物質形態的文物。我是我爺爺的孫子,並不是因為我繼承了我爺爺的所有財產,而是因為我是我爺爺血統思想抑或是事業的傳人,我小時候由他撫養長大。
我們有文化歸屬感是對的,但也要有傳播的思想,過分強調這種文化中心主義的歸屬感,反而顯得我們的文化沒有自信,沉湎於過去,忽略了傳承與創造。

最後,外國人是不是能注重中國文物的價值。這個,真心只能說是對文物的態度了。。。咱們的國際友人有時候對自己個兒的東西也不咋好好伺候。。。。這點上,中國人也差不多,有些小地方也是條件很差勁。。。各地都一樣,只能像小萬同學說的那樣是要加強博物館建設。

再說說不要說。
很大度,就放你那了。
不少人說文物放國外保存地更好。這個就是和文物觀有關係了。在當時的文物觀中,大夥認識不到價值,該賣給外國人的賣,該砸的砸,而老外的文物觀是卧槽這是寶貝啊。這樣肯定是哪稀罕文物往哪走唄。現在呢?儘管有負面例子,但是中國的文物觀已經很重視文物的價值與保護了。現在放到中國說不定還比在國外伺候地好。
其次是文化的傳播共享,就不多說了。


我自己對這個,覺得應該這麼來。
1.消弭文物觀中過多的政治性、文化保守主義,多點文化自信。就是咱們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家還有的文物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發揚好,這樣咱們的文化影響力大了,咱們有了文化自信,就不覺得文物流失海外很「義憤填膺」了。那個時候,藏有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因為中國文物而自豪,外國人看著中國文物覺得酷,中國人走到那了可以驕傲地說,看,我們的文物。
2.建立傳播流動的文化觀。文化是互相影響互相滲透的,這點不多說了。
3.搞好上面兩點,外國人對中國文化必然會不斷感興趣不斷加深研究,出於原真性自覺,非法流出的文物回收與文物借調也必將不斷繁榮,一種民族的世界的文化生態也將形成。


說個略偏題的事。
以前和朋友去英國的溫莎城堡玩,看見一個大炮,覺得形制不是西方的,看介紹,1839(或1840略有些記不清)繳獲於Nanking(南京)。
再後來聽人說什麼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的一系列我們與外部國家戰爭,是什麼文明對落後,什麼給我們帶來了現代化,我們應該慶祝而不是記仇,之類的話。就想到這門放在那供全世界遊客參觀的大炮。

你想不以為恥,人家以之為榮。


擴張一下我在沃金的答案里的評論
大英博物館去了幾次了,它的中國廳和印度廳是共用一個大廳的,可以直觀看到一種尺度上的差距,中國廳展品從西周到明清應有盡有,先秦青銅器占整整一排,而印度區展品,大概最老的也就15世紀左右,儘管如此,印度廳的永遠比中國廳擁擠......很有意思的是,西藏藏品是單獨標註,擺在印度廳那一邊的. 世上沒有與政治完全無關的事.

國內小清新根本不了解西方人的心理,他們對中國文物,第一是不能理解,第二是不想理解.

第一是因為中國不像印度被西方殖民過,沒有融入他們的體系.第二因為中國文明實在太偉大,與西方人腦子裡中國古代"落後愚昧"的偏見不符,我現在還記得在中國廳碰到一個在看一套戰國車軸配件的老外,臉上那種複雜的表情.他們無法相信也不願相信戰國時期的中國已經有這麼精密的金屬構造.有多少人知道現在一些西方教科書還認為中國古代沒發明齒輪呢?

文物並不僅僅是"財寶",也不僅僅是學者手中的研究材料,否則要博物館做什麼呢?文物的價值是文化延續的價值,是讓普通大眾對文化產生一種直觀的認識.可以說,文物本身就是固化的歷史和傳統.這種東西只有在它的文化土壤上才能真正發揮價值.

很多人覺得自己並不是文物專家,所以文物在哪裡並不重要.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即使不是專家,你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比大多數西方人高的多,這就是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多元文化"只是西方的一個口號,他們可以理解埃及和印度,但是理解不了中國.中國文明的獨特和寶貴,很多時候是要出了國才能了解到的.

所以中國文物在海外保存,就是一個笑話,自欺欺人爾,文物的流失,本身就是文化的流失.昭陵六駿,華嚴寺壁畫當婚宴擺設?這樣做的人只配槍斃.總有一天我們是要把這些拿回來的.


還沒進來,就知道這樣的問題會聚集很多「客觀理性者「。

觀點是」文物留在中國會被毀掉,被其他國家搶走反而使得文物得以保留。」

以此邏輯,你去年買了一台iphone5S,你的同學、鄰居是不是可以衝到你家裡說,你的iphone5S怎麼沒下載xxxx,你怎麼連xxxx功能都不會使用,你怎麼這麼不愛惜你的iphone,這裡的漆都脫落了,真是暴殄天物啊!這樣下去要不了多久你會毀掉這台iphone的。為了完好的保存這台iphone5S,做到物盡其用,所以,現在這台iphone5S歸我這種有品味的人了,我一定會利用好她干出一番成果的!什麼?你竟然有意見?人要學會理智,懂不?

——————————————————————————————————

反對@劉婷婷的答案,她提到:
因為你被愛國教育洗腦了,滿腦子都是民族大義家國情懷,卻不知道這不過是政治統治的需要而已,而已!
人類本來沒有國家,所有的物質文化精神遺產都應該是人類共同的財富,這樣一來,這些文物保存在哪裡還重要嗎?重要的是保存在哪裡更加安全,相比某國故某宮經常發生文物失竊,文物損毀,呵呵,誰知道放在其他國家保存不會更安全呢?

如果輕易把別人定義為「被洗腦」,這世界上沒有不被洗腦的人,每個人只是找適合自己的東西來洗腦,一部分人則是被理智洗了腦。

我是不是同樣可以對一個遭遇搶劫而悲憤、難過的家庭說:
人類本來沒有家庭,所有的物質文化精神遺產都應該是人類共同的財富,這樣一來,這些財產保存在哪裡還重要嗎?重要的是保存在哪裡更加安全,相比某家庭經常發生財產失竊,財產損毀,呵呵,誰知道放在其他家庭保存不會更安全呢?


我也會有這種感覺,而且我認為是合理的感覺
我不怎麼參觀博物館
記得當年在麥屯第一次去Chazen的時候
看到了一塊石壁
是幾條龍圍著一個珠的石壁
看起來應該是明清時期的作品
不知道是從哪個院子里偷出來的
在有些人眼裡也許算是非常妥善的保存
因為外面罩著玻璃罩,屬於少數你碰不到的藝術品
可是整塊石壁被切成了四個方格
中間可怕的縫隙根本無法填補
這就是當年他們卑劣的掠奪
只消看一眼就可以想像出當年他們在一塊大的石壁上
挖下了這塊有龍的部分,然後再原本的位置留下了一個醜陋的泥牆
後來又因為沒法運輸,被切成了4塊
這麼可怕的掠奪方式難道我們不該感到氣憤嗎?
如果我們博物館裡面放著一個被切成四塊的自由女神腦袋
他們看了也會氣憤吧


參考義大利人極少去盧浮宮,去也每次都是帶著憤怒的心情逛盧浮宮。


說一點點我知道的事兒。
前陣子學校歷史系正好有一個關於藏品歸還的討論會。我引用他們發言的一些小觀點吧,不算正式的。在理論上,法國(不太了解其他歐洲國家法律)法律規定是所有collection dans la liste是不能夠買賣,贈予丟棄,因而理論上不能歸還。和unesco簽署條例的170多個國家是有義務歸還曾經非法掠取以及非法貿易的藏品,但只追溯到1970(我對這個還比較奇怪,沒去翻條例證實),討論會上其主要還是針對二戰中德國掠取其他國的財富而議。有5min討論到中國獸首事件,倆位prof都是說,哦,中國人自己覺得很重要,其實是個robinet(水龍頭)而已。其可見國外對於脫離原生文化的遺產並不能充分認可價值和理解價值(當然不代表所有歐洲人,只是部分人持有的觀點)。關於為何還有許多1970後不歸還的文物,理由竟然有些好笑,因為「我們開始歸還那就全部歸還了,並且那些國家沒有我們保護得好。」
當時在座也有很多其他國家的人,每個國家都很希望自己文化遺產能夠回歸,這個帖子里我看到很多人不希望回歸的調侃,我希望你們不是真心的,不然也太悲哀了。


剛去過大英博物館。敦煌壁畫就生生暴露在空氣中。道士和和菩薩的雕塑擺在一起,奇二無比。但同時我一個伊朗朋友說,中國文物在這兒我能看到,因為我肯定會來大英博物館,但未必會去中國。另,同一天去另一個博物館,有國畫兒展,宋徽宗的字畫,付費進去,好多中外人欣賞。又是激動,又是心酸。


文物君:「你真的愛我嗎?」

你看到國人破壞自己的文物時也是一樣的義憤填膺嗎?
看到國粹被當作糟粕丟棄時有痛心嗎?
你有時間是願意多學幾句英文拿來和老外談笑風生還是願意靜下心來欣賞一下那些讓你義憤填膺的被搶走的作品?

一開始我也義憤填膺,那種感覺就像被帶了綠帽子一樣。但是後來,我覺得理解藝術、尊重人類文明的成果,這些都比佔有它們更重要。真正讓人痛心的是被損毀的而不是那些躺在外國博物館的。現在看到我主要不是生氣,而是覺得可惜,白瞎了這些好東西:你們根本就不懂。其實我也不懂(//▽//)。但我們更容易懂,至少更有感觸,我們從身體上從心底里是與之相通的

以前看過一個講敦煌的紀錄片,說那些英國的學者拿到敦煌的寶物以後主動邀請當時的中國學者來一同研究。這些學者,他們是真正懂真正心疼的。他們不會把精力耗在爭論你的我的,在他們眼裡,這是全人類的。
我還是希望外國人有一天可以大氣一點還給我們,畢竟你們終究是不懂的。

這是大英博物館展示的玉石(該圖來自網路漫遊英國,細品英倫2(倫敦)):

玉是這樣看的嗎(╯°Д°)╯( ┻━┻你的好奇心要有多無聊啊

所以不管是所謂的英國紳士還是我們的愛國青年。真正尊重這些人類成果,從心底里喜愛並欣賞的人有幾個呢?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iphone更讓他們開心(iphone又要不高興了:你們真的懂我嗎?)。人類搶文物與保護文物的鬥爭就像淫棍之間偷老婆的遊戲一樣。只是佔有,越來越多的佔有,很少有人珍惜那些已經擁有的。所以他們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腦子裡回蕩起維京傳奇詭異的OP:give me more give me more...)

大多數人,追求的是佔有,守護的是尊嚴名譽,我沒有看見愛。

寫到這裡我想起很久以前讀過一篇小說,那時才初中,腦子很簡單,看到一半心裡很不是滋味,但讀完以後我覺得明白了許多事情。我重新找出來,摘錄一些:

「我胡說?」希拉突然蹦起來,呼呼地噴著濃烈的酒氣,血紅的眼珠乜斜著,惡狠狠地掃視著屋裡的人。最後,他盯住了我,盯了好久。接著,他無恥地笑起來:「反正白音寶力格最明白!對吧?你那漂亮的……小乳牛快下犢了吧?對!黃牛犢……嘎嘎嘎……對吧,兄弟?」
……
可怕的痙攣陣陣襲來,我覺得眼前直冒金星。我猛撲過去,抓住索米婭的衣領,拚命地搖撼著她,要她開口。可她卻倔犟地愈發沉默。我發狂地吼叫起來,更用力地搖著她:「你說!你說呀!為什麼……說……你說!那個黃毛惡鬼!」
  「鬆開――」索米婭忽然銳聲地尖叫起來,「孩子!我的孩子!你――鬆開!鬆開――」她哭叫著,在我死命鉗住她的手裡掙扎著。突然,她一低頭,狠狠地在我僵硬的手上咬了一口!
……
她不以為然地搖頭,然後開始搔著那一頭白髮,她嘟囔地說:「不,孩子。佛爺和牧人們都會反對你。希拉那狗東西……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罪過。」她朝我伸過一隻瘦骨嶙峋的手來,「給我,好孩子。讓我收起你那嚇人的玩意兒來吧……有什麼呢?女人――世世代代還不就是這樣嗎?嗯,知道索米婭能生養,也是件讓人放心的事呀。」
……
我放開勒緊的馬嚼,鋼嘎?哈拉抖動著滿頸黑鬃,飛一樣地沖向前方,把激動的風兒甩在身後,久久帶著一陣遠去的唿哨。我馳上了地平線,在高高的山岡上扯轉馬頭。在茫茫的草海里,索米婭微小的背影正在向彼岸踽踽前行。再見吧,我的沙娜,繼續走向你的人生。讓我帶著對你的思念,帶著我們永遠不會玷污的愛情,帶著你給我的力量和思索,也去開闢我的前途……

——張承志《黑駿馬》

舊賬是要討回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讀懂舊的國寶,給後人留下點新的國寶。


個人的專業和考古沾邊,並非專業博物館學,也算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此回答並非回答題主的問題,而是回答各位的爭論。
聲明:作為考古相關學生,我審視這個問題的基本角度是文物本身,而並非像@螺旋真理作為博物館專業關注的文化的展示。
個人觀點:
1.「看到外國的博物館裡收藏的中國文物總是義憤填膺」是沒必要的;
2.在條件允許的狀況下回收文物是值得提倡的;
3.無論是外國博物館還是中國博物館都有可能出現文物保存不善的狀況,這不是國家的分別,是保護意識、保護技術的分別。
4.

「文化的見證物流到國外,基本上都被外國觀眾以獵奇的心態在觀賞,文物離開了自己的原生文化,承載的信息必然會衰減。」

這句話沒有爭議;

一件文物在其所屬文化圈內才能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除了能帶點異域風情,什麼都不會剩下。

這句話就略顯誇張了吧。
5.掠奪是錯誤的,但只關注掠奪也是錯誤的。

首先無論是中外的歷史博物館,它的主要責任都是保存和展示,各國都是一樣
從文物保存的角度來說。文物的保存就跟人活著一樣,是一個不斷老化的過程,文物保護的目標不是把文物恢復原狀(這是歷史信息的損壞),而是讓文物延年益壽(盡最大程度保存歷史信息)。讓文物最好的延年益壽的方法,就是控制環境變化,最大程度防止外界環境變化對於文物的干擾,所以埋在土裡不讓他出土其實對文物來說最為舒適了,就像一個老頭子一直蓋著被子睡著一樣,發掘過程往往就是揭開被子的過程。於是很多情況下博物館和各大考古所的庫房就應該是文物在出土過後最應該呆的地方了,在這些地方有設備,有人員監控,保持,修復文物所處的環境。
所以對於文物來說,無論呆在國內還是國外,好的展示、保存環境,優秀的文物保護工作者,盡職盡責的監控人員才是它最重要的選擇標準。於是不爭的事實是,無論是考古理論、文物保護觀念、最新的保護材料和技術人才國外確實在大層面上要更勝國內一籌,但是,我國近年來隨著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提升,政府還是個人都開始逐漸把目光轉向這個領域,各大國家級博物館的展示、保存技術越來越好。至於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大概沒法討論。
至於文物收集的途徑,國外博物館起步很早,當時文物收集的擴張其實也是隨著資本主義而擴張的,而我國博物館近年來的迅速發展還要拜謝經濟發展,各地文化業績跟政績掛鉤,一線城市的博物館從各地收購文物,從下級市縣的博物館收集文物,迅速成長。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文物收集的方式都差不多吧。那國內外的區別在哪呢?在於小型博物館,民間博物館,雖說二者硬體條件都達不到水準,但是國內的偽造文物,假造文物(不是複製高仿展品)遍地橫行,官員的文化水平已經把小博物館的水平拉到了搞笑的程度。這樣只看文物的保存和保護,大博物館其實沒有什麼硬體上的巨大差別,反而中國博物館在「有錢的」政府支撐下大有趕超之勢,但是小博物館呢?其實國內國外都一樣,只不過國內狀況更混亂些。
那麼你們要義憤填膺的話,也請你們義憤填膺所有對於文物的不當保存行為。

再說文物的文化意義。「一件文物在其所屬文化圈內才能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除了能帶點異域風情,什麼都不會剩下。」這話撂在現在是不是有點絕對了。我在北方某國家級博物館做了三年講解,遇到得百分之九十情況是這樣:基本上所有的遊客都是抱著IPAD、單反噼里啪啦照一圈,問過最多的問題是:這個東西值多少錢?對他們來說,無論是常設展廳的本地文物,還是臨時展廳的外地展品,這些文物也大概都帶著一樣的歷史風情吧,文物無論來自於哪對他們來說也都是「好漂亮啊」和「哇,這是金的啊」的區別了。可見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些文物價值也並沒有最大化嘛。文物上亂刻亂畫的事兒都多少年了也沒見下過報紙,大概白人大叔摳了下漆皮的事,貌似跟他到底是哪國大叔沒什麼直接關係吧?
安特生之於仰韶文化,斯坦因和伯希和之於敦煌學,日本之於我國東北地區歷史,他們的學術成就在某種程度上都超越了或者比肩於中國學者,無論是偷是搶,可以說是沒辜負他們帶回去的東西,或者中國考古學,而這些文化價值又是否挖掘出來了呢?所以對於學者來說,文物放在哪兒跟他的文化價值能不能被挖掘又有什麼聯繫呢?而人們對於一件文物更多的文化價值了解大多還是來自於專家學者們的解讀吧?
再從這個角度看,你們又在義憤填膺什麼?大概不是文物本身,而是對於被侵略歷史的憤懣吧?

至於對文物回收的態度,有條件、能回收必然是好的。但是運輸過程中的保護最重要,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的折觥,出國一圈,運輸過程中的碰撞對其上的氧化保護層造成了不小的破壞。

作為這個領域的一名沒什麼水平的學生,我只希望那些遠古長河中遺留下來的結晶,能安靜的、完整的反射歷史的光芒。我希望各國博物館之間的文物巡迴展出就像國內的文物調動一樣順暢,我希望文物的運輸保存技術能像航天技術一樣迅捷發展,我希望各國遊客都能安靜的欣賞展櫃中的文物所帶來的美,無論它來自哪裡。
我更希望的是:沒有人一邊叫喊著「別花納稅人的錢去考古」一邊」看到外國的博物館裡收藏的中國文物義憤填膺「,沒有人只會考慮別人能給你什麼而不懂你能給別人什麼。

1月7日更新:

1、我並沒有否認「掠奪」的錯誤性,只是否認一些人單純對「掠奪」的過程義憤填膺,而完全忽視了「掠奪」後的學術成果。對於錯誤必然是要憤怒呢,可是憤怒過後沒法冷靜下來就是問題了。掠奪已成為歷史,一些文物藏品確實流失海外,但是我們只是揪著過去的錯誤而不關注現在的文化發掘與展示,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吧。(芝麻當然要撿,這點我態度已經很明確了,在經濟狀況允許,並且完全保護文物的條件內,文物回收是最好的


2、展品放在國外,就一定是文明的割裂?國內文物遺存豐厚,對於國內來說,被侵略時期掠奪走的文物構不成對於文化鏈條的完全打斷,就算是干擾,完全也可以通過學術溝通避免干擾(特例:明清的傢具,明清傢具存世量大,文獻資料豐富,外國掠奪的時候且不說它當時根本就不是文物,掠走之後,國內依然有大量的類似類型器物的留存,也造不成這些文化的在理解上的影響。而且,明清傢具居多,傢具作為生活用具最好的存在方式就是為人使用,最好的保存壽命的方式就是老工匠的修復,至於這些老工匠老手藝的流失,可以另開一題了。)對於國外來說,既然所有的國外文物都是文化碎片,那全部收回拼接回來好了,為什麼要在另一個文化圈展出呢?這是不是剝奪了其他文化圈對於文明的體驗權利?這是不是又犯了什麼主義的錯誤?


3、文化漢奸。 既然文化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全人類的文明相互影響交流的結果,漢奸這個帽子扣在這裡是不是不大恰當。但如果文化縮小到文物本身,匈奴鮮卑的遺物,蒙古的遺物,日本的遺物,古印度的遺物在我國均有所出土,這些東西要不要算在「漢」文化裡面呢?古代日本到底屬不屬於「漢」文化?滿清遺存又算不算「漢」文化?漢族本來就是個文化概念,就是多種不同文明的融合,若是要扛起整個「漢」文化奸賊的帽子,我倒是覺得很榮幸;


4、精英主義。 本身很討厭這種主義式的帽子。既然被扣上了那我就承認,關於文物歷史研究,就是精英主義領導的。@螺旋真理說的好,文物的三大屬性:歷史、科技、審美。但是實際上擁有前兩點價值的文物在有些時候不具有第三點,而有第三點的也不一定有前兩點,並且很多時候,符號化的東西美但是內涵深刻,沒有系統的文化知識難以完全理解,所以普通大眾在這種情況下沒辦法完全依靠自己理解文物。就算是博物館的展陳,也需要專業考古學家的參與布展,在某種程度上民眾就是在精英的引導下體驗文物。


5、關於大眾的體驗權利。博物館的主要存在方式本來就是展示陳列,在現在的社會規則下,真文物扣上了玻璃罩子普通民眾就是只能看不能摸,若要一味迎合大眾的體驗權利,就應該把玻璃罩子打開讓大家都上前摸摸文物,假若真這樣了,恐怕扣漆皮的就不會只是白人大叔了吧?(至於揭開了玻璃罩子不平衡環境變化對於文物的影像有多大我就不再重複了)

那我們如何滿足觀眾的除了審美之外其他的體驗需求呢?最直接的手法就是我的工作,站在博物館的展櫃前,為觀眾把每件文物認真的解說,把文物的歷史和科學價值,把抽象化的美學價值灌輸給遊客。而現代博物館追求的展示手段,是利用高仿複製品,裸眼3D,視頻影像等手段將過去的文物更好的傳遞給民眾,讓大眾體驗,這是剝奪大眾體驗的權利么?而在保護技術沒有發達到可以讓大多數文物原樣在自然空氣中展示、易損的文物在長途運輸中不出現歷史信息損毀的情況下,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展示複製品和仿品,為什麼我們不能將外國的珍貴文物的複製品展出來滿足原生文明民眾的體驗需求,而非要叨擾已在一個相對穩定環境中的真文物本身呢?


6、最後,不要在跟我舉例子說費城博物館還是那個鄉鎮博物館不好好展示文物的問題了,這種問題全部都是對於博物館職能的未履行,全都應該義憤填膺。文物無論在哪裡只要不是在平衡的環境里都是很可憐的,還請你們也善待它們,閃光燈理論上傷害很小但是能開還是少開吧。


全人類都這樣。連在著名毒品《文明5》(BNW資料片)里,考古學家在別人領土裡挖出文物來如果運回自己國家博物館,都會造成對方永久性的外交紅字,俗稱挖祖墳。


這種感覺就好像,從小時候開始收集的小寶貝,畫的畫,翻過的小童書,做的小玩具,凝聚了那麼多記憶的東西,被人奪走了。搶奪的人還打著「我對這東西懂得比你多,你留著不合適,擱哪天弄壞了怎麼辦」的幌子。你說難受不難受?
文物也是幾千年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曾經活過的記憶。經過漫長的時間保存下來,是多麼不容易啊。僅僅是看到,就能喚起歷史感。譬如一個中國人看到唐朝的物件,就能想像到一千多年前繁華的盛世。你叫一個對中國不甚了解的人去看,充其量讓他覺得這是異域的風情罷。
研究當然重要,但作為一個普通人能方便的看自己祖先活過的證據不也很重要嗎?


題主為什麼義憤填膺我不知道,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原因有三:1,絕大多數文物都是被偷or搶去的;2,之所以被偷被搶是因為歷史原因,承載著一段屈辱和落後;3,正如上面幾個答案所說,中國文物在國外,很多並沒有被很好的保存著,別人還是更傾向於照顧他們自己的東西。
其實我小時候看木乃伊發掘的故事,感覺就很微妙,打著考古的旗號就可以跑別的國家裡挖人家國王的墓?試想要是一群老外跑到北京來把十三陵挖了還把棺材運過去展覽,真是不堪想像!


中國人當然希望,不用花那麼大力氣出國就能看到自己祖先所製作的文物。
可是如果同理,我們要看遍全世界各主要文明的文物,就得埃及、土耳其、伊拉克、希臘、印度、伊朗、墨西哥……挨個走一圈,恐怕沒幾個人有這實力。
既然這樣那就承認既成事實吧,去一趟倫敦、巴黎或紐約總比跑這麼多國家合算。實在看著不爽,就祈禱我們的國家強大更快一點,早日把全世界的文物都搶到北上廣來。


其實回答里的很多爭論,都是基於大家各自略有不同的博物館觀念而產生的。如果站在我個人的角度上看,讓人「感到義憤填膺」正是這被掠奪的文物的重要價值之一——不該出現在此處的文物,被大喇喇地公然展示在此處,難道不是作為這段掠奪歷史的見證?如果來參觀的中國人會感到義憤填膺,難道來參觀的本國人不會覺得羞愧嗎?就像猶太博物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或其他戰爭遺址等創傷型博物館一樣,通過這些文物、遺址的展示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理性反思,這種對歷史的見證不是通過絕對的、直接的還原來實現的,戰爭遺址里沒有留存受害者的屍首,只剩下一些文物殘留,甚至連文物殘留都沒有就剩一個空空的遺址,是否就會因此削弱這些殘留作為歷史見證的價值?空蕩蕩的遺址,也是一種掠奪的見證;同樣的,離開原生文化的被掠奪物,難道就會因此削弱它們作為歷史見證的價值?國內空缺文物的原生遺址與國外展示被掠奪文物的異質文化空間之間,正是共同構成了同一段歷史不同側面的見證。如果單從這個角度上看,只要文物得以保留,文物的歸還對於其歷史價值的實現來說,並不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不管還還是不還,它們都真實客觀地見證了歷史:不歸還,見證的是西方掠奪者掠奪的事實,並且不予歸還的態度;但如果文物可以得以歸還,並展示在原屬的文化空間,則是為其歷史價值增加了一筆,見證了曾經的掠奪者在當代面對這段歷史的態度轉變。

至於這些被掠奪的文物的科學、審美等價值,就真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必須認識到的是,這些文物縱使具有一定程度的歷史價值,卻並不必然同時具有高度的科學、審美價值。尤其是戰場上一刀砍下來的東西,一是其完整性難以得到保證,二是這種掠奪選擇的隨機性也會存在——難道還指望掠奪者會仔細甄選,又或是隨手一掃掃到手的都是極品?這類文物就算歸還中國,也不可能重新回到最初始的狀態,不可能增加那種理想狀態下才完備的價值。就拿大家提到的獸首為例,就算全數歸還中國,它們還能回到海晏堂前的水池邊,像當年這樣嗎:

歸還文物可能對於本地的研究、保護修復提供便捷性,但文物的狀況、乃至自身的價值基本上在被掠奪的那一刻就被決定了,而後續在西方博物館的陳列和保管中受到的影響(反而大家都把焦點放在了這裡)相比之下倒是次要的——你覺得文物是幾十年呆在西方博物館被照看不善被摸被閃,還是在紛紛戰火槍林彈雨之中被隨意砍下拖走受到的破壞比較大?

雖然歸還文物並不如大家所想那樣在那麼大的程度上促進文物價值的實現,也不能完全復原它的價值,但是歸還文物仍然具有遠大於此的意義。歸還這一舉動經常是帶有政治性目的的,但這個就不在這討論的範疇了。而在文化層面上看,文物對於文化身份認同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就舉個生活中淺白的例子:有些小孩五穀不分,不知道平時吃的蔬菜水果是如何長在地里、樹上的,甚至以為它們就長在超市裡,一長出來就是去好皮、切成塊的形狀。你說學校上課難道沒有教過他們這些常識嗎?也不是。但是因為現在城市的小孩生活條件改變了,已經不再需要去幫忙耕作,從沒機會進入農場、果園,沒有親眼見過這些蔬菜水果原有的樣子,也難怪他們無法理解。同樣的,一個民族的文化流傳到了今天,許多傳統已經不復存在,你要如何向現在的人解釋祖先曾經的文化習慣、生活習俗呢?光憑文字、照片、圖片等間接的方式,是遠不如實物的。我記得曾經在Pitt Rivers Museum看過一個很小的展覽,就是探討這種關係。展覽記錄了一些博物館工作者把這些被掠奪的部落服裝帶回部落展示的情形,部落居民都受到了不少心靈上的撼動——儘管總是聽老人們談起,但卻從來沒親眼見過這些現在已經不再使用的戰衣,等到終於看見的時候,便有了一種知道了」根「的感覺。被掠奪的文物,對於掠奪者來說就算有再大的價值,就算其價值完全被了解,也不過是錦上添花,掠奪者就算離了它們,至少也不會有被剝奪文化身份的威脅;然而對於原屬的民族來說,失去這些文物,很可能就意味著失去了一次重要的尋根的機會,尤其對於一些偏遠的、經濟生活水平落後的民族來說,去一趟國外的博物館看自己祖先的遺物,能有幾個人能做到?

歸還文物,為的並不僅是其本身價值的最大化實現,而是讓它們回到最需要它們的地方。


(看到其他回答里對於「文物被搶之後到底是保存得更好還是不好」這樣的問題還爭論不休,覺得很無謂,因為:
不管是在博物館的話題還是在其他關於世界關於人生的話題里,都不值得討論什麼「要是當初??那麼現在就會??」這種假設性問題的,因為沒有人會知道世界如果不這樣發展會變成什麼樣。
而「文物被搶之後保存得好還是不好」對於掠奪行為對文物的破壞是沒有彌補作用的,如上所述,不再重複;對於歸還文物的必要性更談不上有決定性影響——你只要問自己一個問題:難道國外博物館對文物保存得很好,就沒有歸還文物的必要了嗎。因此如果要討論歸還文物的問題,建議大家不要在這個方面糾纏太多。)


1、讚歎。我在大英博物館看到的瓷器的精美程度,是我在國內任何一個地方都沒見過的。

2、可悲。作為一個中國人,第一次見到這麼好的東西,竟然是在外國人手裡。被武力搶去的。從教材上讀到的「民族屈辱」,突然這麼活生生的擺在你面前,很震撼!

(記得去巴黎玩,第三天參觀巴黎「榮軍院」—退休戰士紀念所,記得他們大禮堂上方掛著一排幾百年來敗在法國軍隊手下的軍旗,記得有一面旗子上面寫著個「趙」字,猜測應該是當年太平天國還是義和團的旗子,當年法國人殺了多少中國人,然後奪下他們的軍旗,還作為戰利品掛在這裡,當時巴黎玩了3天的好心情一下子沒了!)

(記得去敦煌玩,一大塊好看的壁畫,硬生生的被挖去中間最精美的部分!聽說也是被英法人帶過去的!就留下那麼一塊塊光禿禿的在敦煌!你說氣不氣!)

3、無奈的是,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國人自己造成的,當年文革砸了多少文物,現在這樣的精品只能在國外看到,心情又更惋惜,複雜

4、總而言之,就是心情複雜。

哎,我也不懂歷史,不懂政治,就是心裡不爽,也無法從科學的觀點來說明自己為什麼不爽。只能好好學習做好自己的事,等中國強大了把這些東西要回來吧!相信那時候領導者的素質也會提高,不會再犯歷史的錯誤了。


推薦閱讀:

中國現存那麼多古塔,您認為哪座最美?

TAG:博物館 | 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