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舉辦一個高質量的沙龍或者讀書會?

希望一群人聚在一起可以相互碰撞,多點思維的火花。不是簡單的吹吹水,吃喝了事。也不希望看到就1-2個主講人喋喋不休,其他人沉默不語。


先感謝邀請。一個多月沒答題了,這個題半年之前就答應過朋友要回答。剛剛看到 @Hynuza和 @何雅意二位關注此題,而且之前收到很多私信問我如何在大學裡辦沙龍的經驗,我都沒有好好回復,甚是愧疚。所以,這道題我一定要答好。如有什麼刺耳的地方,還希望各位多提意見。

在答這道題之前,我必須要說的是。我所答的內容,可能是很有局限性的。因為我是以我所舉辦的沙龍的特例來回答這道題。

我們的沙龍,之前其實我在知乎里已經提過一次,那次是因為這道題:「你大學時候做過的最有用的事情是什麼?」

關於介紹,各位可以點開進去看。在上邊這篇回答里其實已經介紹的很詳細了,在這裡我再摘出來一段講講我們的形式:

首先,沙龍一期會請四個主講人,就一些在文學、哲學、藝術、社會科學等領域有著自己看法的周圍同學,談一談自己的觀點。在談論之後,會有討論環節。整場沙龍下來,幾乎是一場三個小時的高強度的思維碰撞,讓人喘不過氣。結束後,連呼精彩。

而在沙龍結束之後,我們自己會有一個群,目的是為了將線下沒能討論完的東西搬到線上來。

在上個學期,我們曾經聊過主題有《毒品合法化》、《久石讓》、《毛姆》、《辯證法》、《哈耶克》、《了不起的蓋茨比》、《萬曆十五年》以及《程浩》(很抱歉,這個是我講的。我只是想將他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的人。如果諸位知友看到這個,有覺得我消費逝者的嫌疑,我想誠心的道歉。我只是懷著最大的敬意,期盼讓這份帶給我們知乎上每一個人的感動,能夠傳遞下去。)等二十四個主題。

當然了,我們不觸碰政治,那太敏感。比較啰嗦的,所以勞煩各位讀答案了。

————

我將分兩個部分來講,首先,是微觀結構的,也就是辦一場沙龍,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是什麼。其次,是宏觀結構的,也就是沙龍的意義目標等。

————

第一,時間


在我看來,我所理解的沙龍,是一群大概固定的人,每隔一段時間,產生一次高質量的思維碰撞的活動。這個時間間隔,我認為是不宜過長。以半個月一次為比較合適。

所以這是我們的模式,時間的間隔。大概是兩周左右。兩周左右會有一個好處,第一,給了辦活動的人足夠充分的時間去準備。如果時間不固定,可能沙龍辦一次,辦兩次是可以的。但是繼續辦個三五次,因為時間不固定,很容易給人的感覺是每次的活動是東拼西湊的。而且,有了固定的時間,這就要求你作為一個組織者,必須要在這個時間內把下一期沙龍的東西做出來。也就是說,變相的要求組織者一定要賣力。

所以我認為,首先如果真的要要做一個完美的沙龍。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有固定的時間。如果你們的人手夠多,資源夠豐富,也許可以做到像理想國這樣隨時可以在全國各地做成沙龍。但大多數人都不是理想國,也並沒有那麼多的資源。那麼按照自己的能力,固定下來一個時間。時間間隔不宜過長。像目前排名第一答案所提到的那個沙龍。其實在我看來,可能更像是一個暑期學校。我也做過果殼網一個叫做「萬有青年燴」的講者,那個在我看來,也是時間間隔過長。(沒有任何攻擊的意味)

第二,關於講者


關於沙龍,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講者。在和很多同做活動的人所聊天的過程中,我們也意識到,其實講者這方面的問題是最麻煩的。說到講者,我不得不提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關於沙龍定位的問題。沙龍的定位直接決定了沙龍是如何去邀請講者的。在這裡就一併說了。

首先要明白的是沙龍的定位到底是什麼。做這個沙龍的意義在哪裡。比如排名第一的答案,他們的定位便是:「將美國博雅教育中的人文教學方法和理念面向中國學生引入的一種嘗試。」理想國沙龍也有自己的定位。

我們的也有,我們的定位是「尋找思考的另一種可能。」也就是,我們的定位是在大學生層面的,定位在給每一個參加沙龍的人,去看看周圍的大學生是如何思考的。為什麼在當代的大學生活中,我們已經徹底的被學業的壓力所俘獲。為什麼除了念書念書,我們再沒有別的生活可以去完成,這就是我們的定位,定位在哪裡直接取決於你的講者從哪裡過來。

當然,如果社會上的人士願意參與進來,我們也歡迎。事實上,幾乎每一期沙龍也都有很多已經工作了的朋友來參加。

談好了定位,就可以談講者。我們的講者除了組織內部的人而言,是一個很開放性的系統。講者選拔的方式很簡單。只要你擁有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你就可以過來參與演講。這裡直接摘取之前那個回答裡邊的話:

而我們所邀請到的嘉賓,大多數都是我們周圍的大學生。如果是自己對一個問題有著一些獨特的見解,或是在大學生活中有著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都在我們的受邀範圍內。

有很多人問,我們請這些主講人過來,真的合適嗎?很多同學,僅僅是對於一些東西,有所愛好,就讓他過來講。會不會顯得水平不高。

這是無法避免的問題,但我們之所以不去請那些老師,或是已經在某方面有很大建樹的人。恰恰是因為,把他們請過來,他們離我們太遠了。一場沙龍,會辦的更像是講座。

而上大學的諸位,你在大學裡看到過的這種講座還少嗎?平心而論,你覺得那對你有多大的幫助?

第三,關於參與人員與門檻

這兩個應該是放在一起講的。首先是人數,上邊有朋友提到了沙龍的參與人員不宜過多。但是他提到了不能超過八個。要我說,這個其實沒有嚴格的數字限量。我們的一期沙龍,大概是25人-30人左右,如果時間夠多,甚至有可能會到四十人。但是沒有再超過這個數字了。

有人說,你這麼多人,必然可能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觀眾的參與會不會過少,最後流於一個講者自己在台上自娛自樂的活動。我的答案是,不會。因為你要明白,每一個來參與沙龍的人,其實其目的都是不同的。比如有些人,是看到了這個沙龍的話題,比如今天有個沙龍要聊馬爾克斯。碰巧,我又是馬爾克斯的粉絲。我有自己的一番見解,想要過來和各位討論。可能我會報名去參與這個活動。而另外一個人,他可能只是聽過馬爾克斯,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同樣對馬爾克斯有興趣。在這裡,他可能僅僅只是作為一個,聽眾,來參與活動。

所以其實如果你參加沙龍多的話,就會發現。一場沙龍里,無論是那種小型的,只有四五個人的活動也好。或者是二三十人也好。發言的都是少數人。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另外一部分人不願意說話。那部分人,他們的目的只是和這些發言的人目的不同而已。畢竟,觀眾是會用腳投票的。如果他們真的沒有興趣,那麼他們為什麼又會花兩個多小時來參加這場活動呢?

那麼如何設置門檻?


有的沙龍,可能是通過比如填問卷的形式來設置門檻。這是一種形式。但是我在考慮的問題就是,這種主觀的篩選,會不會將一些對沙龍有著幫助的人拒絕在門外。畢竟,對於主辦者來說,你並不知道哪些人是你需要的,哪些人是你不需要的。也許問卷會是一個篩選機制。但是,這種篩選機制的代價與成本也是不低的。

那麼我們的門檻是什麼?很簡單,錢,也就是收費。

在沙龍創立之初,是我們一幫學經濟學的人創立的。那時老師告訴我們,在經濟學看來,免費的東西其實是最貴的。

很多人問過我,你們這樣一個理想主義的組織,談起收費,會不會太過功利化。其實我們做收費這個決定也考慮了很久。一開始我們辦沙龍的時候,收費是因為成本問題。我們會提供紅酒點心等飲品。後來發現,其實收費有兩個方面的好處。

首先對於我們組織活動的人來說。我們必須要認認真真的,去準備一場活動。因為觀眾們是掏了錢來的,你不認真準備,怎麼能對得起觀眾交的那二十塊錢呢。這就要求你不能懶。比如明天要辦活動了,我今天臨時去網上找點資料,明天拿到沙龍里念一念。這不行。你一定要寫出,或者是找到能發表高質量看法的人。這就是我們收費的意義。而我們現在已經辦了兩年多了,除去有幾場沙龍準備不充分口碑一般外,幾乎每一場活動,最後得到的很多答覆都是「這是我在大學裡參加過的最好的活動。」所以,在這方面,收費保證了沙龍的運行,場控,以及講者方面均是高質量的。

其次是對於參與者。一場不收費的沙龍,比如放在禮拜五下午。可能有一些人就會純粹的覺得,周五下午沒什麼事情,不如去參加參加這個活動好了。然而我們一旦收費的話,在參與者方面,其實參與者自己已經把自己篩選過了。這樣子可以保證,來參與沙龍的人。至少是對於沙龍所討論的話題感興趣,有自己的見解。有自己的想法。願意付出時間與精力來聽或者說給別人聽。因為他們已經付出了成本,所以他們在參加活動的時候不會玩手機,不會不認真聽,不會不認真討論。這就直接保證了沙龍參與者的質量。

好了,這樣子的機制,要比填寫問卷,篩選,參與的流程簡單明了。而且篩選更加有精確性,更加明確。我認為這樣的機制,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機制。

很多人在參加活動之前,是在想,這樣一個活動,還要花二十塊,到底值不值。另外一些人參加之後會說。很值。也有很多固定幾乎每期沙龍都會來的人。

我認為,如果要說真的舉辦一場成功的讀書會所具有的要素是什麼,那麼以上三點,也就是我提到的微觀結構是必須要掌握好的。這是最基本的要素,除此之外,我還想再說點別的。

————

說完了微觀結構,我可以來說宏觀結構。在我看來,一場沙龍的宏觀結構應該是:

意義-目標-形式

先是意義,我們一定要理解的是,辦一場活動,它的意義究竟是在哪裡。這點明白了,才要知道這個活動的方向是該往何處走。比如我們組織的理想主義就是,給青年人以自我啟蒙的機會。我們不敢說我們真的帶著別人去啟蒙。但是當現在大家沒有啟蒙的空間之時,我們會選擇站出來,做這個出頭鳥。來帶著各位,也包括我們自己,大家一起啟蒙。這就是我們活動的意義。

在這個意義的基礎之上,我們可以確立自己的目標。那麼我們的目標,我也已經提到過了。也就是讓大學生們學會除了課堂上教授的這些思考之外,除了課本上的這些學習之外。必須自己需要有一個觀察,學習,思考的過程。這個目標,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不過我的確看到了,我們的沙龍做了這麼久,固定所來參加沙龍的人,整個的思考方式,看待問題的角度,至少,在同齡人里算是比較優秀的。

最後,通過目標來確立形式,在之前那篇回答里,我已經講過了我們的形式。在這裡也就不贅述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細節問題。其實對於我們的沙龍來說,一開始做的時候,才會發現很多細節都會出現問題。比如如何掌控時間,硬體設施,給參與觀眾端茶倒水,場地布置等等。其實說白了,就是如何讓每一個參加沙龍的人感到最舒服。甚至是沙發的軟硬這些,都是沙龍辦過之後才會發現有些細節做的不夠好。這個別無他法,只能在一場又一場的沙龍里不斷試錯。但是沒關係,只要你去做,做下去。這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

最後是廣告時間,各位想讀的可以繼續讀下去。


目前沙龍在西安地區,已經算是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暑假期間,我們可能也會策劃一些活動。不同於沙龍形式,可能更多的是娛樂性質。也是給大家一個放鬆的機會。我們也整理了之前我們沙龍的六十多篇講稿,自己做了一些小小的裝幀與印刷在內部傳閱。如果拿到刊號,我們也會考慮出版。

這是我們之前幾次沙龍比較優秀的海報:

這是最近一場沙龍的照片,唔,這算是自曝照了吧:

唔,大概就是這麼多啦。之後想到什麼再補充補充吧。


說一下自己的經歷吧。我自己愛看書,也經常招一群朋友在我家party,後來就想乾脆改成讀書會吧,反正周圍人人都渴求有個地方說話,我們也不可能次次都進行男女勾搭。
有了這個主意之後我先在我的朋友圈裡徵求了一下意見。大家都很樂意。我得說明一下,我的朋友圈人很雜,惟一共同點就是都認識我,然後被我拉在一起。本圈子有我這樣的眼高手低,有專門靠男人活沒怎麼上過學的問題少女,有學法律的臆想控制狂,有狂戀中國少女的英籍高鐵工程師,有跟我一樣的無業人士,有做商貿關係的使館工作人員,有在浙大讀政治學的外國留學生;後來我想了想,真的共同特點就是都是先認識我,是我的朋友,然後被我拉在一起。說這個不是為了炫耀,是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挺重要的因素吧:總得在讀書之先有點什麼紐帶,讓大家不至於開始後還得先破冰。得有個主持人。人都有惰性,沒一個熱衷於起鬨的這事就干不來。
決定要做之後的幾個禮拜我們就在酒吧廝混的時候跟人宣傳我們要做讀書俱樂部啦!愛文化的人快來吧!其實做讀書俱樂部這件事,一般大家聽了會覺得第一是個挺蠢的主意,第二你們肯定堅持不了多久,但是我和另外一個朋友是本著做大party的熱情去宣傳,酒吧里各色牛鬼蛇神又多,所以後來居然還是召集了幾個人,留了一大堆郵箱地址。
然後就是我擅長的用郵件鼓動人了。讀書會地點是無可爭議的在我家,我在郵件組裡說明了注意事項,我覺得這個很重要。自己把氣氛烘托足了,別人才會不由自主的重視。我都寫了這些:
一,每人帶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互相推薦。
關於是讀一本書還是大家各推薦各的,我們有過討論,後來我說還是各讀各的吧,自己講自己喜歡的東西會比較有體會,讀書會這個東西你沒體會的話聽起來就很煩了。大家同意。後來證明這樣效果很好,人人都滿足了虛榮心,參與慾望大大增加。
二,鑒於參加人口有一半是外籍,請大家互相適應,英語為主,外國人聽到我們中國人自顧自討論也別panic,我隨後會盡量翻譯,總之,請接受現實:這是個雙語的俱樂部,也是個成員成色非常不整齊的俱樂部,我這麼做的理由就是我覺得大部分人的生活太單調了,除了跟自己一樣的正經人誰也不認識。中國人各階層之間隔膜的厲害,這樣不好玩。
三,椅子地鋪隨意坐卧,怎麼舒服怎麼來,茶水飲料自己添。我自己不願意為了招待人而時時打斷談話。總之,我不希望創造出一個物理的中心,就像每家都有個電視牆——Why???我希望人人各得其所,沉默也不覺得彆扭。
四,我個人非常反感以吃為紐帶的聚會,所以不提供食物,吃飽了再來。可以帶不妨礙別人的零食。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咱國人一旦吃起來,連篇累牘沒個完,非常妨礙精神交流。丹納說希臘人為啥搞出那麼多精神成果就是因為每頓只吃一把無花果幾顆橄欖一塊乳酪,然後使勁喝葡萄酒,我覺得挺有道理的。
五,歡迎帶酒。理由見上。
六,具體方式:
我提出的惟一一個要求是,誰推薦哪本書,喜歡哪一段,就先大聲朗誦;朗誦完再說話,盡情說自己喜歡裡面的什麼,絕對百無禁忌。
我承認朗讀這個事情看上去有點傻氣,但是我真的覺得朗誦是特別能體現文字之美的。寫的不好的東西可經不起讀。而一旦一個人開始開口朗讀,眾人靜下來,就是一個超脫現實的舞台,戲劇之美會自己慢慢掌控全場。我見過好幾次,大家開始朗讀的時候會羞澀,會發笑(其實還是害羞),但是慢慢的,字裡行間那種優美開始漫延出來。不管我們手邊多少高高低低的酒杯,茶杯,橫七豎八躺著的貓,塞滿煙頭的煙灰缸,——大家都會開始凝神聽。
第一次讀書會我讀的是《我與蘭登》中寫奧尼爾晚年的那一段,我現在還記得我讀完奧尼爾的妻子如何折磨他——因為「那種」相愛——之後,大家安靜唏噓的模樣:

「到了這個時候,尤金真的什麼人都不見了。一天晚上他不知何故溜了出去。回家路上,天飄起大雪,就在家門口,已經非常虛弱的尤金一個踉蹌滑倒在地,摔斷了腿。卡羅塔跑出來,站在他身邊,嘲笑摔斷了腿倒在雪地里的尤金。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把她送進了精神病院。尤金一直住在醫院裡,直到腿上的骨折痊癒。羅素·克勞斯把他接到紐約,為他安排了一家醫院。尤金很害怕卡羅塔找上門來。他說:「別讓那個女人接近我。她差點殺了我。」......我們就安排一位男護士在他出院那天的上午十點,接他一起去卡萊爾賓館。但是,男護士到病房的時候,尤金不見了!卡羅塔發現了他的下落,跑到尤金所在的達可塔斯醫院,說服他跟她去波士頓。這就是他說「別讓她接近我」的那個女人,但他無法抗拒她。他什麼都沒對薩克斯·考明斯說,沒對羅素·克勞斯說,也沒對菲麗絲和我說。他感到羞愧,所以斷然離去,一聲不吭。」


我非常贊成上面那位齊雲講的(沒學會怎麼@...):
在我看來,讀書會的目的不是聚集一批精英的人,也不是傳遞多深廣的知識,而是一個讓大家有一個平等交流的平台。通過定期的活動,讓參與者養成閱讀與交流的習慣。讓參加讀書會,就像喝一杯茶一樣的簡單,讓讀書並分享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之一。
我也是覺得我們很多人的生活太單調了。大家其實不是沒有願望,只是長期習慣了不被當人看。
不同語言和背景真的不怎麼妨礙溝通。社交場合很多談話停留在大家都覺得無聊又無奈的層面上,讀書會最好的就是可以借某個偉大人物的嘴,說出我們本來想不到要說的話。
後來因為我開始寫劇本,完全無暇他顧,就停了,很遺憾。如果可能我還想做啊!


朋友邀我來答。

在過去的2年多時間裡,我們舉辦的讀書會已經超過80期了。最近的一期,將在國慶後舉辦,豆瓣上有個簡介,大家有興趣可以鏈接看看,無雨之城第82期讀書會《論美國的民主》無雨之城第82期讀書會。可能會對我們的形式有一些簡單的了解。

我不知道該怎樣去衡量一個成功的讀書會,也不敢斷言說我們的讀書會已經成功。所以就談談自己的心得吧

1、一個好的讀書會能帶給我們什麼?
知識,當然是的。但是知識點是需要累積的,我們很難僅僅通過一期讀書會就能把知識傳遞很多出去,所以在我看來,一期好的讀書會,只要能夠傳遞參與者對於該期主題的態度就很好了。就是每個參與者都能發現「原來,別人是那樣想的,和自己大不同」。這也是參與讀書會與自己讀書的最大不同吧。

很多人參加完讀書會,會覺得似乎還不如自己回家看書要好得多?這裡面既有讀書會深度的問題,也可能有其個人不懂得聆聽的原因。畢竟,一個人讀書,可以憑藉自己的興趣,掌握很多的知識點和邏輯點。但是也很容易被自己固有的知識結構所禁錮。比如我有一點點右派思想的話,對辛亥革命的看法顯然是有自己角度的,這個時候如果能聽聽更多人的看法,顯然有利於自己更全面地去掌握這段歷史以及對現實的啟示。

所以,我覺得好的讀書會最重要的是形成一個機制,讓所有參與者不菲薄自己知識量與表達能力的高地,願意主動的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觀點,哪怕是極其錯誤的觀點。

過去,我們一般只有看書、聽講座等等單向的學習方式,為何我們還需要讀書會呢?讀書會與這些方式相比,最大的特點就在於互動,因此:好的讀書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掌握與人交流知識的方式,學會在平等的氛圍里,表達自己的觀點並聆聽他人的思想。


2、如何形成一個擁有良好分享氛圍的讀書會?
關於無雨之城讀書會,參與的人最多的評價便是開放、朝氣、民主。確實,要做到這一切並非自然而然的。在讀書會剛剛開始的時候,最難的便是掌握話題的偏離,以及話語權的分配。因為在我看來,讀書會最重要的是要平等,只有實現了平等,才有機會形成公允表達、安靜聆聽、非衝突討論的氛圍。

為了做到平等,首先我想到的是開放。我比較反對答覆這個問題的幾個答案,比如要求對嘉賓或參與者進行篩選。我想,如果在讀書會前就進行了篩選,勢必造成讀書會天然的不平等性,一旦交流有了不平等,最後很可能失去公允,導致讀書會產生偏薄的方向。在我看來,不左不右的讀書會,會更好的形成看待問題的氛圍。

嗯,回到平等這個話題。雖然說,人與生俱來是平等的這個觀點幾乎沒人質疑,但是要在活動中,實現眾人的話語平等,是很難的,先不說有些人會天生自持過高,善於表達卻不擅聆聽,就是普通人也往往糾結於自身的菲薄,在遇到自己發言時候,往往容易膽怯。要改變個性是很難的,但是方法並非沒有,在組織活動過程中,我認為要實現平等的最佳途徑是通過開放。一個開放的組織,可以實現各類人群的聚集,於是就有了知識結構與閱歷的層次,只要你經常參與其中,就可以從中發現別人的優點,也總能發現自己比別人的強處。開放創造了更多的比較機會,這種比較之下,只要你參與足夠多,不會有人永遠低人一等,也不可能覺得你處處高人一籌。在不同的主題與氛圍下,不同的人會體現出不同的特質與優點,於是人們才有了互相尊重的基礎。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這樣才有了平等的理由。

在開放的基礎上,環境應當設置的儘可能的平等。比如儘可能的採用圓桌形式,而且參與人員盡量圍成一個圈,避免層次上的區別,不然外圈的總會天然的比內圈的人減少話語權,從而減少其參與感。

主持人的重點不是表達自己觀點,而是傳承上下,並盡量避免一個人表達過多,要適時打斷,並及時將話語權傳遞給其他的人。如果讀書會參與人數合適的話,可以爭取讓每一個人都發表自己的觀點。

無雨之城隨著讀書會期數的不斷累積,便慢慢形成了這樣的氛圍。爭吵的現象在我們的讀書會是極少出現的,更多的是大家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後再聆聽他人的觀點。不交鋒,帶著各自的想法回家各自沉澱。

我有時候挺自豪的,不僅僅是因為讀書會能堅持那麼多期,更多地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幾百人參加了我們的讀書會,而且大多數人都發表過自己的觀點,也許很多人都未必還記得他們當初在無雨之城說過什麼,但是他們會記得在這裡,他們擁有與眾平等的話語權。


在我看來,讀書會的目的不是聚集一批精英的人,也不是傳遞多深廣的知識,而是一個讓大家有一個平等交流的平台。通過定期的活動,讓參與者養成閱讀與交流的習慣。讓參加讀書會,就像喝一杯茶一樣的簡單,讓讀書並分享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之一。


這樣的一個讀書會。我想,這可能是很多組織者都能做到的,也許是要花些精力,但並不會太難,不是么?


可以答一下。

我在人民大學辦了兩年的讀書會,也參與過各種類型的讀書會和沙龍十幾個,下面講一講自己的經驗和教訓。

首先是參與者的水平要相對較好且平均,人數不宜超過8人。無論是讀書會還是沙龍,側重點在於基於一個話題的思維的碰撞,那麼參與者的水平都不能低(否則會出現看客),也不能差距太大(否則會成為一言堂)。同時高質量有深度的討論需要各種觀點的充分表達,時間又是有限的,所以在追求質量的要求下控制人數是最好的辦法,我的經驗是8人最多。我們讀書會是6人。

其次閱讀書目或者話題的選擇最好具有鮮明的觀點且相對易於闡述,這樣容易引發激烈的辯論。一些小說或者科技類書籍雖然很好,但本身卻並不具備上述特性,更適合的是自娛自樂。所以總的來說,社會科學更適合作為主攻方向。

同時一定要求參與者做好準備工作。先期工作的好與壞直接決定了討論的質量。如果你們之前充分準備了,簡單熱身就可以直入主題,否則可能在外圍兜一個小時都無法深入。這點我的讀書會是這麼解決的:提前閱讀,分章節做presentation,主持人提前提問題供思考,這樣至少大家討論的大方向不會偏。

最後是連續性的問題,如果你不只是玩票,想持續搞下去,最好固定成員,時間和地點。同時非討論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這有助於成員間的相互了解可以減少溝通成本。

有什麼問題可以交流,現在社會太浮躁,希望你可以堅持搞下去。


務必邀請到一位才貌雙全,談吐優雅,有不俗學識見解的 sexy lady 鎮場。話不必多,有眼神就好。其他男士肯定爭先恐後發言。


得把能談的人找到

比如你把平克,道金斯和丹尼特聚在一起,就算沒有準備也能他們也能找到能聊上一個小時的話


我提供自己的操作經歷,沒有代表性,僅供參考,隨意摺疊。

1、主題
自己作為舉辦人,必須確保以下沒有問題:a、這個主題我很熟悉 b、我知道這個主題的討論圈子是哪些人 c、我能找到這個圈子裡的名人或者擁有話語發言權的人士

2、規則
加入流程式控制制式的對話環節,讓活動在你的控制之下,比如有個很土鱉但是很好用的觀點交鋒方式叫辯論。

3、人
你加黑了互相碰撞火花,那麼我建議要找些觀點相左的朋友,不要只設定1-2個主講人。
還要找幾條鯰魚。熱場需要一些口無遮攔,並且能夠活躍氣氛,激活群體的人。
另外,除了那些犧牲自己形象讓大家開心的人,也可以是圈內公認的女神之類,你懂的,朱光潛、梁宗岱舉辦的文化沙龍缺不了林徽因。

至於地點時間和費用,這些是為了確保你邀請通知的受眾都比較認可並接受,只要你對受眾熟悉,應該清楚如何安排。

最後,沒有人沉默也沒有人喋喋不休大家都在你來我往的交流思想——這種沙龍我沒有舉辦成功過,也沒有參加過,我更傾向於認為你太理想化一個讀書會。
實際上,吃喝吹水喧鬧沉默存在於一個沙龍活動中實在是太正常的一件事,淡定視之。^_^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鳳凰網上讀書的頻道,每期做的讀書會都很棒呢。請的作者很棒,然後每次選的書店也是非常的有格調。親你可以參考一下的哦。


最近參與了公司近期為BAT公司舉辦的幾場沙龍,全部是在異地舉行,參加人數不等,50-250人之間,其中全程跟進一場用戶見面會沙龍,和題主的原題有稍許差異,但可為其他有這方面需求,如要辦互聯網沙龍,異地沙龍的朋友做參考。

1.主題
不論主辦方多麼高大上,一定要明確沙龍主題,主題影響到舉辦時間、地點、流程、吸引受眾等因素。主題要明確告知受眾沙龍的主要內容,基本明確受益點,是可以和同行交流 or 結識有同樣興趣的朋友 or 聽大牛講東西 or 閑著沒事來玩玩,順便拿些禮品約個炮,等等。

比如說XXXX開發者沙龍,是和同行交流,可以聽乾貨;XXXXX市場分析,對行業前景判斷,可以交流觀點;XXXXXXXXX用戶見面會/同城見面會,和一群有同樣興趣的人玩,應該會有禮品拿;等等。

2.受眾
你是想讓什麼人來參加這場沙龍?開發者 or 同行 or 用戶,上班族 or 用戶 ?等等。受眾決定了沙龍的主要環節,例如開發者沙龍主要是嘉賓和乾貨、用戶沙龍主要是互動環節和禮品;同時受眾決定了宣傳渠道。

3.時間地點
和受眾息息相關,如果是上班族,時間最好是周末(如果非周末,主題一定要很吸引人,才能讓對方覺得很值得,可以請假過來),地點靠近市中心 or 該行公司聚居地 or 該城市相關沙龍的主要聚集地,北上廣深杭,都有有名氣的相關活動聚集地,如3W咖啡,車庫咖啡,IC咖啡等等;若是選擇酒店,不要太偏,確定停車位是否足夠,同時向酒店要足夠停車券,為參加沙龍者省停車費。

如果是學生,就盡量避免是四六級考試、期末考等時期,地點也最好選取較多高校聚集附近,大學城 or 高校裡面都可以。

可以到現場看場地或者要求場地方發之前舉辦活動的圖片,對場地有大致了解。

4.嘉賓、主持人
主題決定了嘉賓,是要業界大佬 or 教授 or 其他,是要總經理/總監/普通經理(頭銜)? 等等。乾貨分享類需要大牛,才能吸引受眾參加,如在線教育、電子商務、自媒體等等,需要業內知名度高人士和相關協會管理層,嘉賓頭銜也必須符合沙龍定位,有些必須是總經理以上級別,普通總監類直接say no。

主持人主要是負責介紹活動流程、嘉賓,控制互動環節,根據提前寫好串稿控制現場流程和時間,在互動環節,需要主持人活躍氣氛,帶動大家;小組交流環節,引導大家分組。主持人可以在活動招募以後才確定。

5.設計
在招募之前,只需確定主視覺即可,放在不同招募渠道進行宣傳。至於現場的橫幅、易拉寶、指引牌、桁架等等,只需將主視覺微調,在活動前2天確定即可。

6.招募
寫好招募軟文,A簡短的沙龍預告 B詳細的沙龍內容,以及手機版報名界面、報名鏈接轉為二維碼。A一般在100字左右,附帶有報名鏈接,越短越好,告訴受眾沙龍的主題、時間、地點、亮點,吸引受眾去查看B,B則是整個沙龍的內容,包括沙龍介紹、具體流程、嘉賓分享內容、簽到形式、沙龍地點路線等等。

準備好軟文和設計,就開始招募了。根據受眾定位,做不同的渠道。除了自有報名後台,還有QQ群,媒體、各種活動網站,貼吧等等。

自有報名後台,如果經常做相關活動,自有的報名後台和會員制最好,活動辦多之後就有自己的粉絲群,後期召集力會加強,節省宣傳時間與成本。

QQ群(這是個苦力活),加群時驗證身份需要靈活,否則很大可能被拒,具體的就不細說了(換位思考,很多群主會認為你會進群後打廣告,然後就扼殺你在電腦前的勞動了)。進群後,可以先和群主/管理員溝通,爭取他們能被沙龍吸引,幫你宣傳,然後在群內一對一發簡短的沙龍預告,部分受眾會點開鏈接後詢問其他事宜,做好解答工作。不同的群,轉化率不同,但是因為 加群——進群一對一發消息——點開鏈接——瀏覽詳情——點擊報名——到現場,環節太多,轉化率一般不高,費時又費力。除了發消息,還可利用其他軟體,將群內郵箱導出,然後單獨發送郵件。

媒體有微信/微博,根據沙龍預算找收費媒體,還要積極爭取部分免費自媒體(你需要他的渠道宣傳,他需要這些給訂閱人帶有效信息)和沙龍場地的資源(一般咖啡廳都有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和粉絲群),當然這個轉化率也不高,一般訂閱數是1000的自媒體,瀏覽人數一般是200多,從這個渠道轉化來的報名可能只有個位數。除此之外,發布時間也很重要。之前借一個有數百萬粉絲的微博發消息,第一條是介紹整個系列活動但是沒有突出沙龍報名,2小時內轉發量有5000條,2小時後再發布沙龍報名時,轉發量不超100,而增加報名數不超5個。

活動網站,活動行(目前來說轉化率不錯)、一起活動網、會鴿、懶漢互聯(槽點最多不好用)、6人行、豆瓣、同城活動網、陌陌(發起人竟然無法在手機端查看活動後台)等,知乎上也有很多人推薦了其他網站。還有一些當地的網站,例如當地的58同城等、高校內部活動網站等,這些需要花時間去找。活動網站的優點是他有自己的流量,用戶會自己查找相關活動,無需另外去推廣。

貼吧,只能作為一個宣傳源,不能作為報名源。目前貼吧界面越來越丑,瀏覽數較少另外對外部鏈接有限制,可以將報名鏈接轉化為二維碼形式。

招募人數差不多時,在活動前1天,給各渠道報名人發確認郵件/簡訊等,再次提醒他們沙龍時間、地點、簽到形式,防止遺忘。

7.物料
在招募過程中同時進行。橫幅、易拉寶、指引牌、桁架等的設計,只需根據主視覺做微調;橫幅和桁架的尺寸、幕布適合PPT比例4:3 or 16:9、 音響設備、幾個麥、是否提供電腦、轉接設備等等與需要和場地確定。另外現場是否需要錄音、拍照、拍視頻、禮品、等等都需要注意。

8.現場
提前到現場布置物料、桌椅、茶歇、播放設備等等。這些完成後,簽到時是否需要對方提供名片、是否給對方發放禮品都是提前確認的小問題,準備好即可。


想找到閱讀風格多樣化,並且還能會在讀書過程中有所收穫,又願意分享,會分享,還可以有時間參加線下聚會的人,本來就很少。

所以,這個讀書會的規模基本也只能在6-10人之間了。
從07年到現在的讀書會,因為會長的離滬,已經在崩潰的邊緣。
http://www.douban.com/group/181274/


就我近期組織的沙龍,分享一下經驗,可以總結為:需求驅動、去中心化。

1、針對的需求

我組織的沙龍針對的是法律圈的朋友,主要是給大家提供一個法律實務經驗交流的機會,共同學習進步。

2、主題

沙龍定位於實務交流,所以沙龍的主題也根據法律人的實際需求,由參與者提議。比如近期的高通壟斷案、360與騰訊反壟斷訴訟等,給一些大型企業、律師的實務操作產生了一些影響,於是我們就針對性地舉辦了一次反壟斷主題沙龍。

近兩期將舉行的反商業賄賂、ESOP主題沙龍,主題也是根據法律圈的需求反饋確定的。


3、人

我們定位是乾貨分享聚會。所以就有了幾個要求:
(1)乾貨。針對性的,我們要求參與者都有與話題相關的法律實務經驗。
(2)差異。參與者有律師、公司法務、學者、記者等,確保大家可以從不同視角解讀同一個問題。
(3)層次。參與者的層次不能差距過大。

根據上面幾個要求,我們從報名者中進行篩選,每次沙龍控制在15人左右。

4、形式

我們希望每個參與者都是平等的,都是分享者,因而沒有設定嚴格的程序、發言次序或發言時間。總體原則是,每次開始之前,大家分別提出自己的關切點,大家討論確定其中的幾個點依次展開討論。就目前的經驗來看,除了把控大體節奏,主持人基本是多餘的,因為大家的討論非常熱烈,會自發推動討論的進行。

總結一下,其實最核心的是要切中參加者的需求,從組織者的角度說就是要有明確的定位。

我們的沙龍也還在探索,希望以後可以有更有價值的經驗分享。


推薦廣州的「精神生活讀書會」,在廣州的朋友可以參加。請點豆瓣活動鏈接了解詳情

精神生活讀書會_豆瓣

http://weixin.qq.com/r/m27XzzLETG8zrXas9zuJ (二維碼自動識別)


所謂的高質量,我的理解是,從過程來說,現場環境好、讀書會成員之間有良好的互動。從結果來說,參與者(不論是演講者還是參與人員)都有收穫。為了達成這樣的目的,引進我所在的讀書會的做法

作為第一批南京趁早讀書會2.0版管理員,參與過幾次主題的讀書會的組織、討論活動。總結如下,希望對你有幫助。(其實我們每次線下聚會的主題不限於讀書,笑)

第一階段,充分準備

在讀書會之前,一定弄清楚這幾個問題
1.形式目前我們讀書會只有兩種形式,一是有主講人,其他人參與討論;二是沒有主講人,所有人員就同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2.規模
根據主題和場地,規模 有大有小。規模大的人數在20~30人之間,規模小的5~8人。

3.主題
在讀書會初期,各方面都不太成熟,主題方面是根據幾位B核心人員的資源來確定。比如,A能找到研究三國很厲害的人,B有一個朋友是很資深的HR,等等。這時候可以邀請主講嘉賓。活動就有了主心骨了。
後期,通過不斷完善,讀書會有了比較成熟的規章和流程,就開始在微信公眾號上號召大家投票,徵求大家的意見來確定主題。

分享其中幾次的讀書會主題——

4.確定分工
聯繫場地、聯繫嘉賓、宣傳文案寫作、讀書會主持人、會議記錄人、主持人、財務、微博發布人、微信發布人。這是必須的角色,通常會一人身兼多職。

5.嘉賓
根據備選主題和讀書會的資源,來確定嘉賓。一般而言,在南京本地約的嘉賓,如果檔期沒問題的話,一般都會同意給我們做主講人。

6.場地
在南京呀,從來不缺書房、茶館。我們舉辦過讀書會的地點
觀朴書院

台城書房

二樓南書房

7.費用
適控制費用。我們的做法是,每人出一杯茶水錢(根據不同的茶館、咖啡廳的定價而不同,一般會限制在30~50元)。

第二階段,宣傳和報名
在公眾平台(微信公眾號、微博、QQ群)為此次活動造勢,公布報名途徑。

安排專門人員負責登記報名情況、收取費用。
公布成功報名人員名單,拉進小組討論預熱,並再一次確定行車路線和時間。

第三階段 現場流程式控制制

工作人員要提前到場地,確定場地是否如約正常營業、多功能設備是否能正常使用。

提前與嘉賓通電話,確定其能準時到現場。

簽到。

主持人暖場,促進參會人員與嘉賓互動。

活動中需要安排專門人員拍照(保證後期宣傳圖片的質量)

會議記錄(留下紙質資料)

第四階段 反饋


兩種形式:

讀書會之後,大家會在提前建好的討論組裡自發發表對這次活動的看法和感受

徵集、整理參與人員的感受、收穫、建議(文字版),發布到微信公眾號和微博。


最後,千萬要記住,要制定Plan B
Plan B!
Plan B!
Plan B!

可能會出現嘉賓臨時有事來不了,已預約場地出現突髮狀況等等。出了任何狀況,而無法補救的話,場面好殘忍……

寫了這麼多,好想畫個流程圖啊


買點好茶好咖啡,然後邀請一個逼格很高的話癆。


我們有一個線上讀書會;同時,會不定期的線下聚會讀書。

先說明下, 我們是個時尚讀書會。 我之所以要做這個讀書會,一當然與我所處的行業有關;其次, 也因為我想糾正人們以為時尚就是穿衣打扮的誤解。其實時尚與設計從來都不只是關於裝飾美,關於膚淺,關於漂亮。我們的讀書會是從社會學、經濟學、美學、政治學方面,去全面地了解時尚及時尚體系。

所以,首先我們不是那種很「實用」的讀書會。不過這種讀書目標,吸引的都是有思想及有價值觀的人。 也是真正愛好時尚的人。因此,雖然我們讀書會人不多(數百人),但是都彼此珍惜。

我們讀書的流程是這樣的:

1、讀書前, 我會發送「讀書問題」。 大家一起閱讀。

2、因為閱讀的很多是英文原版書(中文這類書幾乎沒有。而這也正是我想做讀書會的目的。 不然真正的時尚愛好者永遠接觸不了這類經典著作了), 所以能參與提問與討論的只有能看懂英文的。 但大多數人看不懂英文。所以他們只能先聽我說,再提問。

3、讀書時順序如下:

——首先介紹為什麼我會選擇這本書閱讀?它對我們了解時尚產業及這個社會有什麼幫助?

——作者簡介。

——每一個章節的介紹。

——大家線上討論與提問。

4、線上的缺點是,相對線下互動性沒有那麼強。 特別是很多人在線上是回聽, 而非按時聽課。但是線上確實提供了很多聽課便利。我個人也會購買些好的線上課程, 隨時有空聽。

線下活動我們則是這樣操作的:

1、前期社群里徵集報名者。 個人感受,如果要一場真心有效果的線下活動, 人數不能超過15人。 這樣才能讓每個人有發言機會。

2、線下活動主題明確。我們主題都是與大家息息相關的。 比如創業中的難點;工作中的某些具體問題。 這點很重要。我們見面不是隨便聊聊。

3、活動有:組織者;主持人;登記者(報名無故取消會永久失去線下活動資格);記錄者(需要把活動內容整理成文發到社群, 並且發到公眾號);攝影/直播者(直播給其他不能到場的人看)。

4、活動順序:

-主持人簡介下流程;

-每個人輪流自我介紹;輪流自我介紹是個重要的暖場環節。 好多人不習慣公眾發言, 這個環節可以r鼓勵大家彼此熟悉並發言。

-按主題討論。 討論也是這樣, 主持人會盡量鼓勵每個人都發言。

-最後總結。

5、活動結束後1周內, 會發送圖文總結。

總結幾個關鍵點:

1、活動主題要明確。 且主題必須與聽眾息息相關(不然別人為什麼來?)

2、活動人數不要過多,但可以通過同步直播來吸引更多觀眾。

3、一定要輪流自我介紹,鼓勵每個人發言。

4、一定要有跟進和結果。 記錄過程及圖文視頻就是個結果。 即可以給沒來的人分享, 也可以是個自我留念。


很好的一個想法,在中國有很多這樣的沙龍,其實大家都想做成高大上的,都是各種包裝,但是與會之後我們學到了什麼,感觸到了什麼,好像有很多,但是可以借鑒和馬上運用的並不多。所以:
1.主題不要太大太寬泛,可以針對一個比較具體的問題展開討論,這樣目標和思路更明確,更接地氣。
2.人數不一定太多,人太多最後的結果就是要麼有幾個是主講,要麼太平均了很多深刻的東西出不來。
3.要有視頻記錄資料,不一定需要什麼最後的總結。


突然閱讀到這個問題,想到之前和一個90後的在校女大學生聊過她的讀書會。

還在大三的她組織了有6000人的讀書沙龍。

也不多說了,直接放內容吧


-------------以下內容來自公眾號「詩人美食家」「 獨家採訪 嚴禁轉載----------------------------------


90後美女周啟迪的象牙塔時光,幾乎叫所有人都翹大拇指。


她是大三在校學生,但她更是一個互聯網社群公益組織的發起人、兩家文化傳播公司的CEO。她出入不同的場合——私人會所、高級酒窖、投資峰會、旗袍舞會、讀書詩會現場,以及那些隱藏在大街小巷裡的美食店。


周啟迪是個美食吃貨,也是個旗袍迷戀者,兩種美的激烈碰撞,以化學反應的速度集中在她身上,又迸發出另外的一種美,讓人心動。

周啟迪▲


作為一名剛剛大三就走上創業且獲得成功的大學生,周啟迪身上有光環,有責任,更有壓力。從學校進入社會,也是從純真步如染缸,可她說,無論身在哪裡,只要心中堅持那面旗幟,旗幟就會飛揚。啟迪悅讀會,便是她心中的旗幟。

「今年7月的時候,我開始發起啟迪悅讀會,作為一個興趣圈層社群,它不止包含讀書,以啟迪思想的興趣圈層為核心,我和我的夥伴們延展了如爬山、攀岩、親子教育、女性、美食等很多興趣群組,目前有16個興趣圈層,17個線下活動場地,接近6000名會友,它的發展速度是讓我吃驚的,我們計劃2016年聯合其他社群及新媒體技術將啟迪悅讀會做成重慶本地真正有影響力的興趣互動社群,推進公益合作,傳遞一份正能量。

「說來你不相信,這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啟迪會友,讓我能夠在每一個城市都快速地找到美食,找到那份驚奇,我內心上無比感激他們。」

啟迪悅讀會活動▲


周啟迪說:「我12歲開始跟著媽媽學做這道菜,看似簡單,但簡單而實在的東西會總是陪伴得更長久,這個道理,人與美食一樣。」


「美食是我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我覺得在生活中應該隨時有一顆發現美,熱愛生活也享受生活的心態。我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也相信美食帶來的驚喜和愉悅。西紅柿炒蛋,如果你做十年,你就會發現同樣的一道菜,每次做都有不同的驚喜,給親人做,給曾經朦朧中愛的人做,給同學做,都不一樣。」


周啟迪的動作優雅而嫻熟,我看著廚房裡的這個旗袍女子,頓覺時光穿越,在西紅柿炒蛋的濃香里,我彷彿讀到了另外的味道。



周啟迪▲

"食"問周啟迪

Q:現在絕大多數人都將吃飯當做是填飽肚子的功能,粗糙不精細,有人說是缺乏詩意,你怎麼看?


A:吃飯是一種功能需求,也是一種感官需求。在我們創業的時候時間很緊的時候只能應付一下,這時候是功能需求。
當我們需要靜下來享受生活,就不只是"吃"而是"品"了,講的是生理和心理的感官升華。我覺得是不矛盾的,只要心中有一顆不放棄追求美和熱愛生活的心,你就會尋找真正的美食,去吃出滋味。


Q:請舉你所經過的三座城市,每個城市你印象最深的一個餐館和其中的一道菜?


A:廣東汕頭林家早茶記,裡面的18盤早茶小碟,各種甜品和小食,讓人眼花繚亂。

福建廈門鼓浪嶼盤時假日餐廳,風情小龍蝦。

重慶二兩小面:我家樓下的,因為老闆很熱情,所以我記住了他。


沙龍分享會辦過十幾場,來點實戰經驗總結:

1、找到一個主題,並且每個人都可以針對這個主題說幾句的;

2、告訴參與的人,主題是什麼,每個人需要在來之前對什麼問題有深入思考,列出幾個具體問題,只有郵件回復答案才能參與;

3、現場要求每個人都必須根據提前準備的問題輪流發言。

4、一個好的主持人,不用說太多,只要大家跑題的時候,誰發言太小聲的時候,大家有疑問的時候能夠幫助控場,關鍵是控制時間,長過3小時就走神了。最後再進行一個總結,大家就會覺得頗有收穫了。

以上是小組討論的形式,其實無論什麼形式,讓參與者提前準備和控場都是最重要的。


自己在一個小城市裡也正在辦閱讀沙龍,類似聚會一樣,不設置主講嘉賓的,基本形式為圍繞主題,參與者每人8分鐘自我發揮。目前做了四期,每兩周一次。現在活動開始擁有固定的人數(粉絲?如果可以這麼說的話)大約10人左右,有時候是自己請來的朋友,多數是在豆瓣或者博客裡面報名的人。個人認為,要有合適的主題,同時作為主持人要注意拋磚引玉,尊重參與者,並且遵守一項原則,那就是在讀書會裡面,每個人都是老師,同時也是學生。要學會聆聽。


推薦閱讀:

TAG:閱讀 | 思維 | 活動 | 沙龍 | 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