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者該不該用專業知識分析自己的朋友、愛人和親人?

作為題主,解釋一下我今年才大一 在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 到現在為止不到一年 ,接觸的只是統計學 做過幾分問卷,做過一個沙盤療法看過幾本書而已,所以我平時處事自然是用的長久以來的社會經驗了,察言觀色之類的。(我也沒認為學了心理學會看穿人家心靈,所以大家別糾結了)只是我沒想像到女友會說:「不要用你的心理學來分析我」所以有感而發 心理學從業者們 即使沒有主動分析人,也會受到如此質疑吧。那他們是如何解決的? 至於有沒有能力的問題,糾結什麼…誰有沒有能力自己還不清楚?
我真的知道心理學不是那種我一眼看穿你,可是當別人以為你可以一眼看穿他的時候,並為此影響交際的時候,心理學的從業者們 你們是如何 應對的?
ps:感謝各位大能對這個問題的關注 所有的答案對我都是受益匪淺 。我的答案已經找到了,送給大家共勉
識人不必探盡,探盡則多怨;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離;敬人不必卑盡,卑盡則少骨;讓人不必退盡,退盡則路艱


經過某神秘群體商議,我在此發表會議結論——

『抱歉不能告訴你,因為我們不能隨便對普通人使用超能力』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

『除非你給錢。』


贊一個題主,這個問題很好,我曾經也就這個問題困擾了很久,這麼長的時間過去啦,有點自己的體悟,就簡單把自己的體悟寫於此處,供題主參詳吧。

首先,需要界定三個問題:
一、心理學知識到底在現實中有沒有實際分析他人的效用?
二、題主有沒有用所謂心理學知識分析女友?
三、到底要不要用心理學知識分析身邊的朋友?

那我們就先從第一個問題開始:
先避開學心理學的話題,一般交往中,不管是誰都會對其他人有一個自己的價值判斷,籠統的感覺就是這個人大方或者小氣,脾氣好或者不好等等,我們不妨把這稱作人際判斷

如果是題主所說的應用心理學知識那種,那麼我們不妨稱作心理分析。最實際的應用就是在心理諮詢中,那麼在諮詢中,諮詢師是如何來做心理分析的呢?諮詢師除了談話中的判斷之外還會普遍採用一些測試,例如一般的心理健康測評,心理狀態測評,結合雙方的結果來做判斷,這些判斷跟人際判斷是有顯著差別的,比如,諮詢師的判斷大多會集中在,來訪者的性格特質是怎麼樣的,在遇到問題時的思維模式是如何的,他的處理方式一般是(迴避還是面對),如果是更細緻的分析,還會涉及到是哪些因素造成了來訪者現在這樣的狀態?只有在一次次判斷基礎上,諮詢師才能制定整個諮詢的策略。

現實生活中,一般人都會做人際判斷,如果換成心理分析的話,那麼你應該能對那個人在某個環境下,某種狀況下會有怎麼樣的反應都了如指掌,並且隨著交往的深入會越來越清楚背後的根源是什麼,這點類似於單方的諮詢(諮詢室的這類分析一般都是雙方共同探討的,所以效率會比較高,而現實中這類分析一般都是個人推敲的,耗時會比較久),而在此基礎上,對方絕對會把你當成知己的,所以現實中心理分析是絕對有效用的,但是要做到這些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君不見諮詢師很多心力憔悴)

下面我們來界定第二個問題:
如果參照上述對人際判斷心理分析的界定,再回過來看題主跟女友的爭吵,可以斷定,題主對女友只是停留在人際判斷上。可以負責任的講,題主跟你學的心理學知識相關可以忽略不計啦,如果你能恰好的應用心理分析的手段,你們還能大吵大鬧?你還能不清楚什麼事情是她的觸點?你的什麼行為是她不能接受,不能忍受的?你們吵架的時候你不知道她的心思是在哪點上,是藉機發揮還是就事論事?你不知道她最喜歡你用何種方式去對待她生氣的情緒?
結論:題主的問題更適合放到情感諮詢上,與女友吵架女友老糾結一個問題怎麼破?這個才更合適。不過是你學心理學,打了個擦邊。

雖然已經界定沒什麼關係,但是還是讓我借題主發揮一下來探討下第三個問題吧。
個人記得比較深刻的一句話「如果你不想跟他做朋友啦,就去分析他吧」,忘記了這句話是從何聽說的,但是深以為然是。
諮詢室裡面的分析是兩個人之間的坦誠相對,所以來訪者能夠接受和配合,但是朋友間的分析,更多的就像是隱私的窺探。因為一旦當你開始嘗試分析身邊的朋友,他必然能夠有所感覺,跟一個不斷探聽他八卦的感覺相似吧(這個沒有自己經歷過,所以這種不安感不敢確定)。
學心理學的人雖然並不能說能一眼看透人心,這是社會的誤解(參見題主女友),但是確實比其他人更容易看到一個人的深處,如果有心的話,能更深了解他人的情緒和原因,而此刻更多的是對這種情緒的包容和理解,個人認為這才是心理學人最大的優勢,而不是看透。
每個人都有不想讓他人知道的過去和想法,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多懂一點知識就肆意的去窺探,你必須懂得尊重他人想要的隱藏的東西,尤其是最親密的人,在她想要告訴你的時候,你自然會知道。
如是,算是對此題的最後解答。謝謝。


有一些信息未提供完全,請恕妄加揣測。

第一種可能性,題主的女友反感的可能不是被分析,而是被Judge(下評斷)。在歐美國家,人際中間很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No judge,心理評估中間更應該盡量擯除價值判斷,因為這意味著侵犯他人,但在中國社會中,下評斷無處不在,相當多本來用來描述的詞語,最後都變成評論性質。如果題主並沒有隨意Judge,那可能是女友敏感了點,在這樣的環境里也是難免的。

第二種可能性,題主不是在「對人」下評斷,但卻引用了心理學書本中大量的術語在"對事"評論,比如你這個屬於思維定勢啦,你這個是易得性偏差啦——當然這是件把理論聯繫實際的好事,但如果總拿來說事特別是拿精神分析的那一套來說,還是很欠揍的,如果實在剋制不了嘴賤,就拖女友一起看《生活大爆炸》,嘗試讓她相信這個也是一種萌。

第三種可能性比較麻煩,就是女友遭遇了某些問題or陷入了某種困境而不自知,或者作出了錯誤/不科學的歸因,出於對女友負責的態度題主給予了心理學分析意見,而遭到女友的反對反感。這裡涉及到一個身份衝突的問題,事實上就如其他答案裡面說的,在心理距離很接近親密關係下,反而很多事情自己是看不清楚的,已然失去了一個旁觀者客觀中立的立場,所以反而可以大方跟女友說,我現在的分析意見已經沒有專業水準了,也就是路人水準,供你參考就可以了。

如果從大的方面建議來說,心理學人怎麼做到在各種人際中不被排斥?我覺得就是堅持一直用學到的心理學知識去做一些有用有趣的事,去做一個有用有趣的人。有人說,一個人讀心理學受益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其次是自己的伴侶,再次是身邊的人,最後才是自己。日久見人心,當他人發現你不僅無害反而有趣的時候,那他們就會開始喜歡你,也開始喜歡心理學知識了。


看了上面有些「心理學愛好者」的言論,
不得不上來說兩句了。
首先,作為一個自認為人際交往能力不高的心理學專業學生,那種控制不住的「分析他人」的行為其實很少,甚至有些人認為學心理的就能利用某些知識操縱與他人的關係,這個不是沒有,但是也並非大多數。
其次,我覺得心理學學下來最大的感悟就是兩點。1、體會到個體差異的巨大。2、更容易有同理心。所以這就是為啥覺得心理學的學生更能理解他人和尊重個體差異。但是分析和操縱他人,我覺得光有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在心理諮詢中,這些可能比較常發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分析他人並非學習了心理學就可以做到。
最後,心理學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行動方式,但是有意識地分析他人,並不是這一學科的特點。所有學心理學的人都特討厭的一句話,「噢,你是學心理的啊,那你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么?」


儘管在我打算回答這個問題前已經有51個回答了,也儘管提問者說「已經找到了答案」,但這一問題確實很有意義、值得探討,我心中恰巧有幾句話要說,不吐不快——

(1)一個心理學研究者,他會很自然地帶著心理學的視角去觀察、感知以至分析他的朋友、愛人和親人。舉個例子。在今年春節的幾日里,我陪妻子看了幾集《羋月傳》,當看到秦王讓不斷談羋月談黃歇的故事,後來終於接受了秦王這一節時,妻子說,「秦王真是高明!」我說:「是的,他(秦王)運用了表達療法。」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我很自然地由劇中情節想到了它的心理學以至心理治療的意味。

斯科特·派克(美國傑出的心理醫生)曾說過這樣的話:

「我也曾為幾個好友進行心理分析和治療,而且都取得了成功。

「既然現代心理治療理論敢於一反傳統,把心理治療界定為真正的愛的歷程,那麼反過來說,真正的愛能否使心理治療更有成效呢?如果我們真心去愛自己的伴侶、父母、子女、朋友,我們能為促進他們的心智成熟而進行自我完善,這是否也意味著我們是在對其進行心理治療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我從來都不曾設想過把職業生活同私人生活一分為二。……假如我不肯把握每一個機會,運用學到的知識,儘可能地去幫助我所愛的人,努力促進他們的心智成熟,我又如何算得上是個好朋友、好父親、好丈夫和好兒子呢?」(《少有人走的路》P170-171,【美】斯科特·派克 著,于海生 譯,中國商業出版社,2013)

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一個心理學研究者(尤其是學習應用心理學的人)不敢、不能或不願意用專業知識去分析(無論是常人理解的「分析」,還是專業意義上的心理分析)自己的朋友、愛人和親人,這都意味著:他不是一個真正的心理學研究者。打個比方,就像一個作家,他會不自覺地從身邊的人、事、物中汲取素材,最後寫在他的作品裡——這是他的固有權利和天生本領,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2)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該不該分析」,而是「怎麼去分析」,是分析得讓人喜悅,還是讓人心生反感,是讓人清楚,還是讓人迷糊,是恰到好處,還是時機與動機皆不妥當?

當你的女友說「不要用你的心理學來分析我……」時,她實際是在說:「你才學習了一點心理學的皮毛,你正在用不恰當的方式來對我作心理分析。我認為你的分析不符合我,對此我有些憤怒。」因此,她真正介意的可能是你的方式,而不是心理學本身。這就好比一把小剪刀,如果用它來剪指甲,當然令人愉悅,但如果剪到了皮肉,則讓人產生疼痛之感。

總結一下:一門應用學科,如果不能運用到日常實際生活中,又有何益?就心理學來說,如果運用得好,它完全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提高我們的人生質量,促進生命的和諧與幸福。


題主的問題和描述其實是有矛盾的。單看題目,似乎是題主在衡量「分析」的正當性;而看了描述,題主似乎基本是被冤枉的,本來無法直接看透人心也無心分析,卻被認為是暗藏心機、時刻都在「算計」。

基於此,我貿然作出了以下猜測:

1,在你和女友吵架過程中,你時常讓她產生「被分析」的感覺,但有時你並未有意識地分析她。
2,在你有意識或下意識對她進行分析的時候,你採用了「問--答」的模式,試圖以她的回答為素材,進行心理分析。
3,如果你對她進行分析得出的結果可以作為評判二人「對錯」的依據,在需要的情況下,你會樂意將分析結果展示給她。

如果以上三條都說中了,那麼題主可能面臨三個問題:

1,你的交流模式容易遭人誤解,可能是看似能洞察人心的眼神,可能是過於縝密理性的表達。
2,出於專業背景的原因,你在對話中對對方的思維模式、行事偏好有歸納總結的習慣,形成較常人更系統的預設資料庫。當對方試圖隱藏或進行與你預設有偏差的辯解時,你會不自覺地用一系列問題引出你需要的答案。
3,你的女友和大多數女性一樣,單靠講道理是無法說服她的。

你與女友的關係,顯然是「親密關係」的一種。儘管題目本身已經把外延擴展到朋友、愛人、親人的範圍,道理實則差不多,都屬於「親密關係」的範疇。要經營好親密關係,從技術層面可以去研究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和家庭學。

聽上去很難,是嗎?如果你只依靠精密運算和理性推演,真的很難。

有捷徑嗎?有。用一個字概括,就是「愛」。展開來說,就是理解、包容、欣賞、共贏。以你的心理學背景,做到這些並不難。關鍵是,對朋友、愛人、親人來說,心理學不應成為直戳要害的武器,而應該是一件適時披上的棉衣。

所以,給題主的回答便是:可以分析,但要不動聲色,並用對地方。


===================
2013.12.11 Update


知乎大牛@采銅 出手,令我等非心理學科班出身的業餘閑散人員頓時原形畢露,情何以堪哪……

首先需要表明,@采銅 老師的邏輯(要談「該不該」,先看「能不能」)我十分認同——這樣,假如有人很認真地提出「我該不該用畫符的方式把討厭的班主任老師弄死?」之類的問題,便立即有了被嘲笑的理論依據。

其次,@采銅 老師的觀點(心理學面對複雜的人類個體,至多是個「事後諸葛亮」,只能測量和統計,無法準確預測),我也沒有異議。在我之前的回答中(隻字未改),似乎也沒有任何表示「心理分析就是百分百準確的即時讀心技能」的內容。

那麼,為什麼@采銅 老師會如此激動?

或出於專業背景,或出於人生閱歷,或出於人性,等等,這方面的事情可能越說越亂。所以拋開ID後面的一切,就事論事吧——

之前說過,題主的問題和描述是有矛盾的。若先看有較多細節的描述,便可以知道,其實就連題主本人都沒有「學了心理學就等於學會了讀心術好棒耶」的觀點——@采銅 老師,有沒有感到一點安慰?

不過,題主在輸入問題的時候,似乎是帶有情緒的,類似「雖然我沒法真的看透你,但若我真有此等法力,我愛用就用,你管得著嗎」的賭氣和傲嬌。題主,我說得對嗎?(等我撐開傘再扔臭雞蛋 =v=)

本人向來啰嗦,所以沒有深究題主的這些細枝末節,直接奉上一些「倘若如此,可供參考」的實操建議。寬宏大量的題主也欣然點贊,於是成就感油然而生。

換上嚴肅臉最後補充幾句——

心理學當然不能成為「百分百準確的即時讀心術」,也無法保證準確預測任意個體的下一步行動。但歷史上、現實中,「揣摩人心」的賭博一直在上演,從未被放棄。大到軍事戰爭、商業博弈,小到討丈母娘歡心,人人都在揣摩人心。難道真要我說出「揣摩人心是個系統工程,只靠心理學你就玩兒蛋去吧」的冷酷現實么?——不用,因為大家都懂。老油條不學心理學,一樣可以看起來像有讀心術一般。閉門苦學的心理學泰斗若沒有鬥智斗勇的社會經驗,其專業理論也很難與現實生活相對應並有效應用。

所以,這麼一件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的事,因為被專業人士明確指出,就瞬間變成一個大笑話。給我這個「對心理學無知的人」點贊的知友們,抱歉讓你們受到了連累。鞠躬~


「不咨不詢」,這是原則。
諮詢師幫助的人之所以稱「求助者」,就是因為其主動性。
「是否主動希望擺脫(現有的困擾)」,「希望擺脫的強烈度」,也是區分一些相似心理問題的重要評判點。
-矯情的小小分享→_→
我之前學心理學的時候,自覺遇到過「瓶頸期」,當時初步掌握了一些理論和方法,忍不住套在身邊每個人身上,甚至一些極為偶然的行為上,當然首先是檢視了自己——因而恐慌至極!
-
人,活在自己以為是的那個軀殼下時,會很輕鬆甚至隨著自己的性子放縱任性,當「真相」剝開了軀殼,面對二十多年沒見過的自己,會超級無助,彷彿殺死了之前的自己,但很快你認識到「這才是真我」的時候,就算真我再不堪,你也只能慢慢接受,重新建立自我肯定,這個過程權且稱作女王大銀的突破瓶頸。
-
當然,這時候你會感覺初學的東西太不夠用,你迫切的想要了解每一種理論,甚至它們的形成過程,以至於我央求著圖書大廈的售貨員把僅存的一套用於展示的《弗洛伊德全集》賣給了我;你迫切的想要見識「案例」,見那些危險的甚至有攻擊性的病人,即便知道一旦被他傷到,法律也無能為力,也在所不惜;你思考身邊的人的行為,你幻想如果他們就某個情緒問題來諮詢你,你要如何接待;你思考社會上的突發事件,某些與心理學的聯繫,你是否能解決之……總之就是瞬間,腦容量——爆格了!
-
隨後是很奇怪的空白期,好像很難再往腦袋裡塞進東西,有點放空的趕腳,好久才回過神(懷疑當時大腦受了損傷,換個猥瑣的說法,從未處理過這樣強度信息量的大腦「破處」了)。
然後突然你就發現你不再那麼容易情緒化了,也比較不憤青偏激任性了,彷彿一剎那完成的脫胎換骨,彷彿山窮水負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性格似乎都有些變了。
-
抱歉胡扯了很長,其實是想說,心理學這玩意學得越多,就越明白:
1.自己不是X光,不可能照透每個人的內心,
2.自己也不是救世主,不可以改變他人的未來,
3.自己更不是片警查戶口的,要充分尊重求助者意願和隱私,
【高亮】因為心理諮詢是基於資料收集和幫助求助者自助來解決情緒困擾的,不是強行干擾他的人生!【高亮】
-
所以,作為一個初學者,希望題主像我一樣,閉緊嘴巴,不輕易評論別人,對另一半的稍惶恐的疑慮多多包容,很多時候與其爭論,不如溫柔一笑,既故作優雅,又顯得比他們想像得更加深不可測,喲嘿嘿嘿→_→誒,誰扔西紅柿!誰又扔雞蛋!→_→好的,層主去做西紅柿炒雞蛋了……


很理解您的困惑。但是 我堅信一句話:自己對了 世界就對了。先認識自己 一切迎刃而解。


我一個舍友學心理學的 他就說一個最基本的要求 永遠不要去嘗試分析你親近的人 或多或少會得出一些讓你失望的結論 並且現階段所學的心理學知識 不足以支撐你分析他人的能力 因此 對別人一些隻言片語做過度且不夠準確的分析 反而會影響你對某一個人的真實感受 我覺得 如果是想分析一個人 那多少會有會知道這個人身上不好的地方 但是既然是你親近的人 知道這些對自己而言又有什麼好處呢 反而會影響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進而影響你對他的主觀感受 沒有必要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偽裝 人生已經如此艱難 何必要拆穿=_= 一句不太準確的話 認真你就輸了。。。


不是該不該的問題,而是根本就做不到


想起來一個學心理的同學抱怨說從計程車司機到親戚阿姨(大致是這樣吧)都對ta說:『你是學心理的,能不能看穿我心裡在想什麼』

我覺得題主遇到的麻煩的原因在於,題主的女朋友對心理學的了解和計程車司機對心理學的了解差不多(可能會多看幾集Lie to me),這時候應該展現的是心理學的工作多麼『正常』多麼的『枯燥』並想出一個合理的論證表示『就算是弗洛伊德在世也不知道你昨晚做的是什麼夢,並且我也不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


這玩意跟股票分析理論一樣,事後諸葛亮,發生了的事情可以套用經典實驗或理論模型,用已知現有的信息推測行為,呵呵,跟判斷股票走勢一樣。


心理學是一門很容易被人誤解的學科。要知道:①它不是萬能的(不是星座屬相占星心靈感應意念操縱人生哲理和心靈雞湯);②心理學不是佛洛依德,不是精神分析;③現代心理學遵循的是實證研究。

目前整個社會風氣(包括各種解讀超能力的圖書雜誌報道美劇)都對心理和相關從業者有類似的誤解,這是個事實。不過這也給從業人員一個比較大的舞台來科普、或者說傳播真正科學的心理學。不妨找個風和日麗的親密時間偷偷的告訴身邊人:心理學並不是不研究血型、星座和ESP,實際情況是,這類現象和理論在歷史上都曾經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但已被各種科學的方法所證偽並從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中剔除了出去。心理學之所以神奇,是因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心理現象和預測行為,並能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干預方法——當然,這些預測解釋都基於客觀數據,所有的結論都具有概率的性質,有一定的適用範圍和條件,干預方案也必須符合客觀的心理和行為規律。沒有能夠完美解釋一切現象的心理學理論,也沒有超出人類經驗以外的干預和應用。


以上內容完全摘抄自《對偽心理學說不》中譯者序的部分。建議每一位對心理學感興趣的童鞋,入手的第一本科普讀物就是它。

說道這裡忽然想到了《黑鏡子》中有一集是說未來有一個裝置可以植入人體,儀器的擁有者可以隨時瀏覽自己的記憶視頻,當然可讀寫可刪除。可事實是男豬腳和女豬腳最後卻悲慘收場,同事提到了新技術排斥者過著幸福的生活。

我想說的是,技術本身是沒有對錯的,殺人還是救人都是看操作者。更深一層次的矛盾是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新發明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的精神文明。換句話說,家和親人,是講感情的。女友說:「你能不能不用你的專業分析我」。有可能一是因為女友對你有誤解、對你希望/要求更高;更有可能因為當事人沒有跟親密的愛人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共情。。。

so,傻小子,抽空多陪陪女友吧,這事兒心理學只能幫到你這裡了。


學心理學,更容易看到那些被人不齒的現象背後的故事。一直覺得每個為人不齒的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悲傷的不能再悲傷的故事,也因此多了份慈悲之心。進而,能夠讓你看到背後故事而不至於被茫茫膚淺而又浮躁的事物牽著鼻子走,多了一份淡定從容。

PS,突然發現我的回答文不對題,太對不起題主了(捂臉,其實是看到前面回答有感而發),回到正題,「該不該」的回答顯然是說「不應該」。只是不應該的事情有很多,但不見得我們都能做到。就我個人經歷而言,明知道不應該的事情還是會不由自主的去做。專業學久了就自然而然形成專業習慣了。如果說不應該,請問會做到一點都不去分析么?估計很難···其實,朋友愛人和親人是用心來愛的,不是用頭腦來分析的。加一句話上來,「愛比知識更能讓我們體認事物」——翁貝托·埃科


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是問題。如果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使你和他人的相處更加融洽,不是挺好。手段不重要,最終看效果。反觀沒學心理學的,可能會有一種被窺探的,羞羞的感覺。習慣就好。


心理學不等於先知,不等於讀心術(這玩意也不存在),不等於算命。提這個問題說明你還不了解她。


學心理學的渣渣表示天天都有人這麼誤解,累得慌…事實上根本沒法分析啊…畢竟心理學很多理論都無法證明的啊…而且我們上課基本就是背背背…高級課還要學統計…這學期上的兒童病理學還是各種分析得病原因之類的,今後治療方案什麼的…還要選個感興趣的方向寫論文…怎麼想都還沒到分析人心理的那種程度啊…


套用一句我們心理諮詢老師的一句話,作為一個牛逼的諮詢師,你一定能看出來別人在想什麼。然而,這個牛逼是需要很長時間和經驗積累的。
我並不建議題注分析身邊人,因為即使你能夠分析出來(姑且認為水平已經達到這個程度),又有什麼意義呢?心理諮詢師是不會給相熟的人做諮詢的,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不付費的諮詢是沒有意義的。即使你能夠分析,也只能作為自身擇友或者與之相處的一個參考,而且這種分析的結果並不一定都是正面的,當你分析所得的結果與你之前和他相處的感覺不一樣的時候,剛如何面對?所以,這種分析並沒有什麼卵用。
當然,如果是付費諮詢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與這個問題相比,我覺得更難的是心理學研究者如何學會控制自己不去利用專業知識分析身邊的人。
可能你很難控制自己在身邊出現心理學事例的時候不去對號入座或者在頭腦中迅速查找出相關的理論知識,但是聰明的辦法是,不要讓對方察覺,分析之後能夠轉化出解決方法。既然通過心理學知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會出對方的真實心理活動,那麼更應該做的是去體諒和真誠溝通。

跟女友吵架這事跟專業知識無關吧,無論你分不分析她,她都希望你能退讓,如果你說「好啦寶貝是我不好,我愛你。」估計她不會介意你是不是分析她,反而會覺得你果然能夠如此的體諒她,心理學真棒!


精神分析學到一定程度,總是會下意識的分析,這點我也有。
不過我對自己分析的結果持保留意見。
沒有批判欲的分析,沒有控制欲的期待。
如果你能做到,怎麼分析都好。


推薦閱讀: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種動力學內核的診斷嗎?
自閉症人數為何近年來呈上升趨勢?
一個人的童年經歷造就了一個人對待世界的基礎嗎?
口水強迫症,嚴重影響到了人生,感覺人生無望,怎麼辦?
獨身主義者是個什麼樣的心態?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心理健康 | 心理醫生 | 心理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