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記憶效率真的更高嗎?
從小到大我們都有個從未證實過的常識,那就是早晨的記憶效果更好,因此在中學時有了「晨讀」、「早自習」這樣的東西,我們很多人也習慣把記憶背誦的時間安排在早晨。那麼實際上早晨的記憶效果真的要比其他時間好嗎?真的更適合讀、背資料嗎?
大家都在問測試的地址,我沒有找到原始的測試,不過這一類的測試大同小異,這裡有一個類似的(英文):http://well.blogs.nytimes.com/2012/05/03/the-well-quiz-are-you-a-morning-person/?_r=0
其實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應該對自己的效率有大致的了解了,不需要專門去做測試。
這個話題下的很多回答都說明了,早起不一定就有更好的效率(學習和記憶是同步進行的,所以學習效率和記憶效率放在一起說)。
其實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人們一直希望知道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最有效率。早在1887年,美國第一份心理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就發表了一天內不同時間膝跳反應程度不同的研究,據說是最早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後面的很多研究都認為,一天內有那麼一個固定的時間段,每個人在這個時間段內的效率都會比平時高。大多數人都覺得這個時間段在早晨。於是誕生了一系列影響了人們上百年的信條,比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國外對應的是「the early bird gets the worm」)。隨著這些早期的研究結果和名言的流傳,大家都覺得早起對每個人都是最好的選擇,這個幾乎成了常識。
但是,科研就是這樣,早期的研究總有不(被)嚴(打)謹(臉)的時候。後面的研究發現了很多的反例,比如高中生的家長總發現早上孩子們不願意起床,老師們也總抱怨早讀課孩子們注意力很難集中,甚至有不少人在睡覺。隨後對青少年的問卷調查也確認了存在很多早上不願意起床、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不過學校還是更願意相信早上學習更有效率。1987年兩個著名的心理學家(Dunn and Dunn)也提出建議,學校應該把重要的課(如數學和英語)放在上午,不重要的課(如音樂)放在下午。回憶一下我們的課程表,數學課是不是總是比較早,音樂課美術課是不是總在下午,有幾個班一大早先上歷史地理的?
近二三十年來仍然有很多這方面的研究,儘管不是熱門領域。由於不像其他很多研究,這種時間節律與記憶的研究比較好做,操作簡單,不用對人有創傷,只需要設定時間對人進行記憶測試就好了。於是出現了大量的、各種各樣的實驗結果,有證實的,有反對的,以至於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大多數人能公認的結果或模型來證實早晨學習是不是能提高效率。而就是這些千奇百怪的結果漸漸指向一個事實:早晨學習效率高這件事不是對每個人都通用的。
除了大家都能想到的個體差異,發育的不同階段早晨效率也未必一樣。美國一項研究希望對年輕人和老年人進行比較,於是把測試時間設在每天的早上8:30到晚上6:00之間。而他們很快發現,老年人普遍不願意在下午和晚上做測試,年輕人普遍不願意在上午11:00以前做測試。這件事讓他們很奇怪,即使年輕人可以用晚上睡得晚、早上不願意早起來解釋,那怎麼解釋老年人呢,他們都退休了,每天都很清閑,為什麼大部分人都不願意下午做測試?研究的結果發現,人們在自己希望進行測試的時間內往往能獲得更好的成績,也就是說認知的功能可能與希望測試的時間存在一種同步效應。在這些認知功能中,注意力是受時間影響最大的。老年人和年輕人的晝夜周期(生物鐘)不同,老年人普遍傾向於早起,所以在下午的測試中,老年人的分數陡然降低。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生物鐘與認知表現(包括記憶)有緊密的關係。隨著一天內生理周期的變化,體內的激素(如皮質醇)、一些分子(如血管活性腸肽、褪黑激素等)以及一些重要的通路如(cAMP/MAPK)都在變化,而這些都是直接影響記憶的重要因素。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物鐘,似乎也意味著不同的人記憶效率高的時間也不會相同。
更何況,影響學習和記憶的因素很多,有回答說到的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只是其中之一。前面說到的兩位Dunn在總結大量青少年學習的案例中,整理了一套廣為流傳的學習模式,列舉了一系列可能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包含5大類,21小類。5大類分別是環境因素、情緒因素、社會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在生理因素中可以看到Time of Day,其實已經有根據生物鐘進行劃分的檢測,40分以下的為晚間學習型,建議晚上6點以後學習,60分以上的建議早上學習,中間的則建議下午學習。
比較一下這張表,再想一想早晨學習的優勢,我們大概可以發現:如果排除掉生物鐘的差異,早起學習的優勢可能只剩下安靜的環境(如果是清晨的話),以及「你的起床時間已經擊敗了全國93%的用戶」這樣的優越感了。PS:絕無諷刺早起,我自己就是早起的人兒啊……
人的記憶力在早晨最好嗎?
時間與記憶力
一天中不同時間的記憶力差別,屬於學習方式研究的一部分。這類研究起始於1894年,在漫長的百年中,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生理學家不斷地進行著對人學習模式的豐富和完善,希望對影響學習方式的元素能有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從而更好地應用於教育中。直接比較記憶力的實驗各種各樣。1970年英國約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柏德里(Baddeley)發表的一項名為「記憶與一天中時間段」的研究中,他讓受試者記住一段短數字再馬上複述出來,結果這種對於簡單內容的短期記憶,受試者的表現上午優於下午。1972年美國莫瑞州立大學的教授巴萊特(Barrett)發表了一個關於保持記憶的研究,發現在接受信息到再次回想起來的4個小時間隔中,有睡眠的人比沒有睡眠的記憶力更好。
1978年,美國聖約翰大學的里塔?鄧(Rita Dunn)和肯尼斯?鄧(Kenneth Dunn)教授做了一個一天當中記憶力的比較。他們根據實驗的結果將記憶的最佳時段分成了以下四個大類:
- 大約30%的人在早晨記憶力最佳。這些人在一清醒時就已經做好了吸收新知識的準備。
- 大約30%的人在下午記憶力最佳。他們往往在午飯之後才算是真正活了過來。
- 大約30%的人在晚上記憶力最佳。他們就是所謂的「夜貓子」。
- 大約10%的人沒有任何時間偏向性。他們似乎在任何需要進行學習的時候都能夠集中精力學習。
1993年美國查爾斯頓學院辛西婭?梅(Cynthia May)的研究又表明,老年人在清晨的記憶力達到高峰的較多,而年輕人在下午和晚上達到記憶力的最高峰最常見。
這些研究綜合起來可以讓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大多數年輕人的最佳記憶時間段不一定是早晨,特別是「夜貓子」們的最佳記憶時間段是離開了學校的晚上。也因為如此,不考慮個體差異就強迫年輕人早起背單詞記憶公式,到底是否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也值得商榷。
里塔?鄧和肯尼斯?教授一直致力於宣傳在學習中的個體差異,他們創造了一個較早的學習模型:鄧和鄧學習模式模型(The Dunn and Dunn Learning Style Model)。在這個模型中,他們提出了影響學習的5類刺激因子,一共21種可能性元素。它們分別是:(圖中「結構」的含義:是否需要精確的指導。該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影響力逐漸減小)
你會注意到,在這個學習模型中,時間只是21種影響因素中的1種。需要指出的是,除此之外,還有眾多的學習模式模型。介紹這個學習模式,是因為它比較簡單易懂,能夠給人一個比較基礎的印象。當然,並非所有人的學習模式都被這全部21種元素所左右。其中的6-14種元素(從服從/責任感至多樣學習方式)被認為是最主要的影響因子(這當中也包括時間)。但由於影響學習的因素眾多,受影響的程度又因人而異,單純把其中一個或幾個影響因素列為對每個人最重要的因素是不恰當的。
激素對記憶力的影響
讓我們再回到一天記憶力最好的時間的討論上來。體內激素伴隨著人的作息而產生的節律性變化,對於學習與記憶的影響,是近些年的一個熱點研究對象。目前的研究已經從直接做實驗比較人在不同時間段的記憶力,轉變為通過測量人的壓力應激激素(stress related hormone)在一天中的不同水平,間接地分析記憶力隨著時間的變化。以最主要的壓力應激激素——皮質醇(俗名可的松)為例,通常情況下,皮質醇在蘇醒後45分鐘分泌達到峰值。它的作用是讓人蘇醒並且刺激新陳代謝,讓體內的能量物質開始分解,為開始全新的一天提供能量。此後,皮質醇水平迅速降低直到午飯時間。午飯後,皮質醇水平的降低速度趨於緩慢。(一個作息規律的人一天中皮質醇的變化)
但是對於夜貓子來說,一旦長期的夜行晝伏的生活養成,他們體內的激素變化又是另一幅情景:不會出現一個明顯的醒後的高峰,一天中下降的程度也很微弱,而且晚上還會出現反彈。
沒有人是天生的夜貓子,人類的身體被設計成到了夜晚就自動關閉。儘管有些人可以在深夜和凌晨依然保持清醒,這種習慣卻常常為身體帶來一些影響。如果你是一隻夜貓子,你的身體會逐漸喪失這種到了夜晚就自動關閉的功能,甚至會在所有人都進入睡眠時得到第二個清醒刺激。這種刺激也許是來源於電腦屏幕或者電視機屏幕的人造光源,就像咖啡因一樣,成為你不眠的動力。時間長了,這種被反覆激活的皮質醇水平會導致劇烈的壓力反應,並且使得你更加難以入睡。
雖然皮質醇對於記憶力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它很有可能間接地通過影響情緒相關的激素或神經遞質——例如腎上腺素,從而影響到學習效率。大量的研究發現,較高的皮質醇對於新記憶的形成有一定增強作用,這顯然跟高濃度的皮質醇保持大腦清醒有關。
但是,高濃度的皮質醇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在記憶提取階段,壓力導致的高濃度皮質醇卻會妨礙記憶的提取,使人更容易什麼也想不起來。大概這就是為什麼緊張的學習環境對提高學習效率相對有利,但是考試的時候太緊張就很悲劇的原因。並且,長期處於高強度的壓力刺激下,會導致一系列心理性和神經性疾病的發生。
結論:
每天記憶力最好的時候是因人而異的,不應該一概而論。如果你覺得自己下午或晚上的記憶力更佳,那就不必在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時,為了背單詞或公式專門早起。但是保持一個正常和規律的作息能保證體內激素的穩定,使得學習的效率不會受到身體激素劇烈波動的影響。謠言粉碎機的建議是,無論你幾點起床,把握好起床後的那段時間還是比較重要的,畢竟那時你的大腦盡一切努力讓你清醒,並且準備好身體機能以應付即將到來的一整天。
參考資料:
Wolf, O.T., The influence of stress hormones on emotional memory: relevance for psychopathology. Acta Psychol (Amst), 2008. 127(3): p. 513-31.
Best Time of Day to Learn
這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早自習睡眠質量還是很高的
謝邀。
我曾經和一位大神聊過天(背圓周率超過4000位,拿過什麼證書),據他說,早上的記憶不見得比其他時候好,但早上的遺忘速度真真是極慢的。
遺忘這個事,也可能也是因人而異的,我的答案也僅供參考。祝好
前提是要早睡,晚睡早起會變傻逼
我反而感覺早晨時候很難記住東西,不過早晨可以用來計算複雜的計算題,思考複雜問題解決方法,早晨時候頭腦比其他時候更清醒。
就我來說,真的是不高。不過早上一個人的時候精力比較集中,下午和晚上在比較嘈雜的環境中比較容易走神。
是真的,另外,晚上睡覺前記憶的內容也更容易保持。
這是由於心理學中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導致的。
遺忘中的抑制現象有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兩種。
先學習的材料對後學習的材料的識記和回憶起干擾作用稱為前攝抑制。
在一個實驗中,讓被試識記四個無意義音節表,然後分析對每個字表的遺忘情況。結果是對第一個字表(即首先識記的)遺忘最少,第二個字表次之,第三個字表又次之,對第四個字表遺忘最多。這一結果表明,在對無意義材料的識記中,前攝抑制是造成遺忘的重要原因之一。至於對有意義的材料的識記,由於聯繫較多,較易分化,受前攝抑制的影響可能較少。
後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的材料的保持和回憶起干擾作用稱為倒攝抑制。
倒攝抑制受前後兩種學習材料的類似程度、難度、時間的安排以及識記的鞏固程度等種種條件的制約研究表明:在先後學習的材料完全相同時,後來的學習即是複習,不會產生倒攝抑制。在學習材料由完全相同向完全不同逐步變化時,倒攝抑制的作用也隨之逐漸變化:開始時抑制作用逐步增加,材料的相似性減小到了一定程度時,抑制作用最大;此後抑制作用便逐漸減低,到兩種材料完全不同時,抑制作用就最小了研究表明:在學習兩種不同材料時,如果後來學習的材料在難度上不同,倒攝抑制的作用也就不同。在一個實驗中被試在熟記詞之後去解答算術難題時,結果使後來對詞的再現降低16%,而去進行較為容易的任務(口算乘法)時,對同樣一些詞的再現就只降低4%。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一般是在學習兩種不同但又彼此類似的材料時產生的。但是,在學習一種材料的過程中也會出現這兩種抑制現象。例如,識記一個較長的字表或一篇文章,一般總是材料的首尾容易記住,不易遺忘,而中間部分則常常識記較難,也容易遺忘。這是由於識記材料開始部分只受倒攝抑制的影響,識記終末部分只受前攝抑制的影響,而在識記中間部分時則同時受這兩種抑制的作用為了使記憶鞏固,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活動時,應當考慮到倒攝抑制的作用。盡量使前後相鄰接的學習活動在內容方面不同,就會得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反正我高三記憶最好的時候是睡前 大概夜裡11點多
從小被老師告知,早上起來精神是最好最集中的,所以背書效率很高。
但是,這種「所有人都一樣」的論述明細不科學啊!我早上起來的昏睡狀態會從6點一直保持到8點。。。老師在我強大的睡眠攻勢下無奈地接受了我早自習可以打瞌睡的特權。。。
對於我個人來說,晚自習的時候(晚8點~11點)是精力最充沛精神最集中的時候,無論是背單詞還是做題效率都遠遠超過白天。到了大學之後這個時間甚至延伸到了1點。
我也曾嘗試過強行改變生物鐘,但最後2個月定點的結果不過是晚上困的時間從1點提前到了12點。從此我就不再刻意改變作息了。
我相信,在保持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如何作息完全看自己的個人情況。因此「早晨的記憶效率」完全是因人而異的。大概是因為「早睡早起身體好」這句話的原因,導致大家都認為早晨學習效率也高吧。。。
我覺得睡好了,全天記憶都可以,睡不好,全天都是痴呆狀態。早上如果清醒,記下的東西不容易忘記,晚上睡覺前看的東西,睡足了,會有深刻印象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
早上起來記憶效果是好的,因為沒有先前的東西來干擾
現有的答案我絕對相信很有道理,但離問題的根源還有距離:
--照明成本。
發現很多朋友不理解啊。在古代,自然光之外的照明是很費錢的,於是為了鼓勵大家多使用自然光,從民俗上設置了「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在制度上設置了「日光節省時間」(基本上就是夏令時),都是希望人們在太陽升起來時就開始工作,而在太陽落山後及時睡覺,盡量少用照明設備。
和真正的記憶效率什麼的,沒有關係。
晚上熬夜學的東西,轉天早晨再看一遍,記得極其深刻。
其實人記憶最好的時候是拉屎的時候……lz你可以試一試早上拉屎的時候背書,效果肯定好……
順便補充下,這種高效記憶方法有一個弊端,就是得痔瘡得幾率會翻倍。 如果人可以按照藏種數量從種豬、種渣、種聖、種霸、種神分類的話,那麼李浩宇可以稱為種帝。李浩宇是我的好哥們,他不願意讓我在文章中提他真名或是叫他種帝。「度爺、迅雷伴侶、簫十一郎」都是他的愛稱,擇個短的度爺好了。
我是在大二下學期體育課上認識度爺的,一個大男人竟然選了健美操,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想體驗下高富帥劈腿的感覺。噢哦喔,劈腿和劈叉是兩碼事好么!
度爺的不歸路是從四年級上的一個艾絲美拉達記憶訓練班開始的,至於在這個記憶班學了什麼,他沒說,我也沒細問,不過他說是挺美好的過程,以至於後來讀過雨果之後,他還是固執的認為艾絲美拉達是艾賓浩斯的老婆,艾賓浩斯偷了艾絲美拉達的研究成果發表的,所以他學的才是正宗的。不管正不正宗,度爺回到學校後能背誦圓周率100位,而且正反都行,這在小學,算是神童級別的屬性了,因此,很多女孩子喜歡他,這讓他很受用。
到了初中,最令人厭惡的就是語文課本課後習題的第一題,往往是通讀全文並背誦某某段,背不完還不能回家,對度爺來說這都不是事,他總在別人羨慕嫉妒恨的目光中緩緩離開,聰明成了他的標籤。因此,很多女孩子喜歡他,這讓他很受用。
到了高中,度爺意外的選了理科,他說文科寫字多,累。理科也是記憶,只要把解題方法記住再寫出來就行了。他不怎麼做題,考試成績還很好。因此,很多女孩子喜歡他,這讓他很受用。
到了大學,弱化的班級概念一度讓度爺很失落,少了炫耀記憶力的場所,度爺便另找歸依,在談了兩個女朋友未果之後。度爺感嘆,流水的媳婦,鐵打的弟兄,是時候造福兄弟了。潛能的力量真是巨大的,尤其是記憶力超群的度爺。至於他修鍊了什麼,我就不多說了。
不過剛中午和他吃飯的時候他接了個電話,對話如下。
「度爺,這兩天清純的更新了嗎?」
「嗯,有的,你打開迅雷吧QuFodhrw2osj4o5khmdkk//6ghehrs++………Hgfdirb==注意大小寫別弄錯」
「度爺,有歐美的嗎」
「度爺,小動物有嗎」
……
------------------------------------
什麼?你問我這個提問有關係么。
一句話:記憶力牛逼的人根本不在乎是在早上還是晚上記憶!
註:今天午飯度爺請的,要求我務必每段加上因此,很多女孩子喜歡他。但我個人對此深表疑問。
不一定,但是往一個空杯子里倒水和往一個裝了沙子的杯子里倒水結果肯定會有不同,看杯子里液體的混濁程度就能做出簡單判斷,前提是,早上你帶杯子來了嗎?
什麼時候記憶效率最高,哈哈,那必定是喜歡的人說她喜歡的東西的時候!
其實上面已經給出了很明顯的答案了,那我也根據自己的認知稍微總結一下吧!
1、從科學的角度而言,似乎還沒有驗證普遍人類最高效率的時段是什麼時候,對於個人而言,比較受自己的生物鐘影響。
2、從精力管理角度而言,晨間的意志力最強(意志力如同肌肉一樣,具體看《意志力》一書),無論做困難的事情、或許需要高專註度的事情都會更加容易。
3、從時間管理角度而言,晨間是一個安靜不受干擾的時刻,有利於專註做好一件事情,提高效率。早上都是犯困的,感覺晚上記憶力好些。
推薦閱讀:
※可否將蛇放到冰箱進入冬眠狀態?
※有必要為了一個顯而易見的實驗結果折磨小動物么?
※有人笑會露出上牙牙齦,有的人卻不會,是因為什麼?
※為什麼人盯著魚缸里養的魚容易發獃、出神?
※蚊子為什麼要進化成吸了血還要讓我們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