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波索賓的《和聲學》好不好?或者評價一下這本書怎麼樣?
看到知乎上很多人說這本書不太好,具體是什麼情況。另外學習和聲有哪些書是必讀的?
-
首先溫馨提示:本文含有較為個人的評價與猜測,也許客觀程度欠缺,僅供參考~
由於這本教材還挺大部頭的,我以平行八度(與平行五度)這一例子來做些論證吧。
近來想看一下相關教材是怎樣描述平八/平五的,便順便想看看斯波索賓是怎樣解說的。於是弄到了一本斯波索賓等四人合著的《和聲學教程上下冊(增訂重譯版)》,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這本書關於平行八度/五度的講述在第十章「正三和弦的六和弦」中,76-79頁,還有與平八/平五相關的「隱伏八度/五度」部分在90-91頁,下面是截圖(截圖後有結論,若嫌太長可以直接跳過):
-----頁碼之間的小分隔線-----
精簡一下,這段相關描述里大致講了這些內容:
- 平八屬於聲部之間的重複,破壞了聲部的獨立性,因此在四部和聲中被禁止
- 反向平八也被禁止
- 同聲部重疊屬於聲部加強,跟平八不是一回事
- 平五與反向平五都被禁止,原因是音響空洞,但仍有作曲家因某些原因故意使用
- 隱伏八度與五度突出了空洞音響,但只有最明顯的兩個外聲部在高音區跳進才禁止
作為教材,我也看到了斯波索賓的論述有這些特徵:
- 以錯誤的譜例開始,隨後附上經典譜例作為正確示範,最後給出部分譜例作為反例
- 重點名詞與概念用著重號標註
- 例外情況以注釋形式表明
要有進一步論述,必須要有對比吧~?我手頭上現有的經典和聲教材只有勛伯格和聲學這一本,中央已決定,就拿你來做對比了~
我用的版本是勛伯格的《Theory of Harmony》,Roy E. Carter翻譯,加州大學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出版。關於平五/平八的論述在第四章「大調調式與全音和弦(The Major Mode and the Diatonic Chords)」中,第60-71頁,它的畫風是這樣的(老慣例,先貼截圖,最後會給出梗概):
靠...我覺得全部翻譯了應該會死,不過從信息量來說,勛伯格是不是有誠意多了~?
下面是我的梗概:
大致說來,勛伯格討論了幾種聲部進行、老版與現在的和聲禁忌區別、較寬鬆與較嚴厲的理論,以及後者同時會限制的隱伏五度/隱伏八度,並說明了怎樣的情況需要禁止,又存在哪些例外,原因為何等(聲部獨立性、存在感等)。再接下來討論了聲部加強與平五/平八的區別,怎樣的聲部音效好/壞以及為什麼,再從藝術審美的角度論述這兩者為何一好一壞(很長的幾大段)。然後陳述實踐中對和聲效果的考量,對指導學習和聲理論的學生提出一些意見,並指出判別禁止平五的情況給理論工作者帶來一些麻煩(以及具體情況);為何同樣符合泛音理論(在前面的章節有所提及,此處略去),對平行四度的限制更加寬鬆,兩者之間又有什麼不同;平行三度與六度也是削弱聲部獨立性,為什麼這兩者皆被允許並提出一些個人的見解(以合唱的情況舉例且陳述,以復調與奧爾加農的發展史作為論述對象),同時引出與人的認知相關的解釋(又是幾大段,而且有點玄學,不知道該怎麼吐槽)。勛伯格在最後兩頁闡述了自己的教學經驗,包括如何引導學生合理避開這些難點、培養正確的認知等…
以小見大,從上面的對比,我自己的結論是:
斯波索賓的文字大多數是概念定義與教條,只有很少量的論證且極其不充分,相比起教材而言,我更覺得它像一本工具書(「和聲小辭典」這一類)。
勛伯格的教材比斯波索賓的好一個檔次。因為斯波索賓的所有知識點,勛伯格都提到了;而且,勛伯格給出了大量的論證與例子,以學習者的角度看來,更能使你靈活理解而非機械呆板地遵守規則,同時從多方面引導你更深入地思考「這些規矩為什麼出現」、「我遵守這些規矩為的是達到什麼」。
從教學者的角度看來,斯波索賓給出的知識點是偏少的,容易導致學生理解不全面;同時教師需要結合自身經驗給出更多的論述與觀點,這對於教師的專業水平也是一種考驗。而勛伯格給出了許多個人見解與論述,他本人就是世界頂級的作曲家與音樂教育家,幾乎完爆世界上所有音樂教師(李如春博士除外),因此教師在教學時直接跟隨勛伯格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非常穩妥的策略。
當然,勛伯格和聲學教材也有一些可圈點的地方,比如裡面加入了大量私貨,對於教材的客觀性與中立性可能有所影響;文中引用了他自己的樂論與音樂美學觀點,甚至有一些看上去很「玄學」,可能帶來潛在的誤導;相關參考文獻過少,以現代學術規範看來不太站得住腳等...因此,私以為看作「帶有歷史特質的學術文獻」,且批判性地閱讀與援引,會是比較合理的使用方式。
綜上所述,相比勛伯格的和聲教材,我個人更不傾向於選擇斯波索賓的和聲教材作為參考書籍。
------------------------------------------------分割線------------------------------------------------
本來以為文章已經結束了,突然想起勛伯格和聲學有中譯版,於是拿出來順便做個參考,結果嚇了一跳...
我現在找到的中譯版叫《勛伯格和聲學》,羅忠鎔譯,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其中平五/平八的相關論述在書中15-17頁,截圖如下:
好吧...是不是熟悉的教條感又來了?
可以看到,英文版勛伯格教材有12頁整的文字,關於平五/八的論述有16-22這七個譜例;而中文版只有三頁還全是教條,譜例只剩下16-19四個,剩下的近半譜例,以及勛伯格的大量引述,全都沒有翻譯出來!
所以這裡也給出我的一個猜想:也許斯波索賓的原版教材也是比中文版豐富很多的,只是因為當時翻譯人手有限等原因,以及中國(可能有的)著重教條的傳統,因此只翻譯了斯波索賓教材中的教條部分,也許俄文版的原版教材會比中文版的豐富很多。因為我不懂俄文且找不到俄文教材的掃描版,這裡只能留待懂俄文的朋友再去考證了~
參考文獻:http://pan.baidu.com/s/1miSacPU 密碼:n5v5
-
卸腰。
斯波索賓的《和聲學》是一本非常陳舊過時的和聲學教材。它的缺陷在於:
1,編排低效。幾章就能說清楚的內容,非要用半本書來說。
2,譜例視野狹隘。我不敢說整本書的譜例都是俄國作曲家的作品,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你讓德奧法意作曲家情何以堪?你讓民歌和通俗音樂何以自處?作者有民族自豪感我理解,但這樣的譜例安排我不覺得有代表性。
3,根本觀念落後。用斯波索賓來學和聲的學生,學完了在分析實際譜例的時候,最多是知道如何將一個譜例中的和弦一級一級地數出來。但是這有啥意義?稍微有點智商的人,都會數和弦級數吧?數出來了又有啥用呢?你知道這些和弦連接之間的功能圈的邏輯嗎?你知道二級和聲分析是啥嗎?另外,和聲學是非常強調橫向上的voice leading的。但你問問學完斯波索賓和聲學的人,分析和聲的時候,橫向上應該怎麼處理?估計沒幾個人知道吧。
4,與實踐脫節嚴重。斯波索賓每章後面的習題,大部分都是給你一條旋律或者低音,讓你配四部和聲為主。請問這又有啥意義?學和聲學的人,大部分都是非作曲或者理論方向的音樂專業學生。對他們來說,和聲學結課以後,沒有人會再去拿個旋律來配四部和聲(除非你真的特別喜歡配,那我祝福你)。所以,對他們來說, 最重要的,顯然不是如何無錯誤地配對四部和聲,而是在今後自己的演奏和教學中,如何正確而有效地分析自己接觸的實際音樂作品以幫助自己的演奏處理和教學闡釋。配和聲題目做得再熟練,也不能代表拿到一個樂譜能快速而正確地分析出來。而斯波索賓的課後習題,在「作者不想跟你說話並扔給你一大堆四部和聲編配習題」後,又隔靴搔癢地列給你一大堆音樂作品,說你們有興趣也可以去參考這些譜例。這明顯是本末倒置的。
所以,總結一下,說斯波索賓和聲學教程好的朋友,十有八九是沒怎麼看過其他和聲教材尤其是當今國外最通用的樂理教材和和聲教材的。
當然,斯波索賓和聲學作為一本中國用了幾個decade的教材,肯定並不是說一無是處。如果使用方法正確,也是可以給學生節省時間,並且幫助學生走上學習和聲的正軌的。那麼正確使用斯波索賓教材的步驟是什麼呢?下面我就來公布:
一,打開垃圾桶。
二,扔掉。
當然,有的熱心聽眾打進電話詢問說,自己不想扔掉斯波索賓和聲學教程,怎麼辦?
那你可以用它來墊桌腳啊。
又有熱心觀眾打進電話詢問,那什麼和聲學教材比較好呢?
我個人強烈推薦Steven Laitz的The Complete Musician.
熱心觀眾繼續詢問,這本書好在哪裡呢?
上面我寫的那四條缺陷還看得到伐?這些缺陷在這本書里通通沒有。
熱心觀眾繼續詢問,這本書好貴,而且英文又看不懂,怎麼辦呢?
下面我就來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這本書的中文版今年內就要流出了!(故事是這樣的:去年,某國內大牌音樂出版社聯繫到我,問我願不願意翻譯這本書。我說當藍願意啊!對方說,吼哇,那我們就去聯繫作者和美國出版社買版權去了。我說吼哇!藍後,對方聯繫我說,這本書的版權已經被國內另一個大牌音樂出版社買走了,已經安排人翻譯了,已經快要翻譯完了。所以,我就錯過了這麼一個為中國音樂事業做出貢獻(自己出大名)的機會。)對純新手而言,有教條並不壞。但如果整本書除了教條什麼都不是的話,那乾脆拉倒。
就 @半璧 給出的斯波索賓教材的擷圖而言,我橫豎看了半天、沒看到哪裡有講反達八度。
(斯波索賓漢譯版教材當中的「隱伏八度」在島岡讓的教材當中被稱為「並達八度」)
(相關概念在島岡讓的教材當中的解釋參見:島岡譲《総合和聲》對於連續音程的講解)
荀白克的 Harmonielehe 雖好,但讓新手直接看這種分析專文的話、不見得容易消化。
所以我還是推薦島岡讓的《総合和聲:実技?分析?原理》。
(日本亞馬遜有售;不要買別卷,因為裡面只有參考答案、且沒有解題步驟,沒價值)
這本書分成三個環節:
- 「實技」環節用教條的方式加上高效的示範圖例、讓新手快速理解要領。至於有爭議的部份,都會有腳註、連接到本書第三環節「原理」當中的對應討論頁面。
- 「分析」提供各種針對「實技」環節的諸知識點的對應歷史譜例、且介紹了一些通用的曲式分析法。
- 「原理」則是探討該書前兩個環節當中的各種知識點背後的原理分析與討論,其討論質量和荀白克的 Harmonielehe 差不多。
我相信 @圭多達萊佐 推薦 Steven Laitz 的 The Complete Musician 不是沒有理由,但這本書在我來看也應該將內容重新組織成「實技」「分析」「原理」三個模組、給讀者以極大的自由來安排自學節奏。
P.S.: 我倒是想知道 @陳蘊新 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P.P.S.: 已經對 @半璧 解除拉黑,因為他的答案能夠看出來他是動真格的。
# EOF.
學和聲的重點,或者說學音樂的重點永遠都不在什麼書本上。不管你抱著什麼書啃,只啃書而不去大量分析曲子,最後寫不出或者彈不好作品賴教材都是不對的。
關於斯波梭賓的和聲書以及他的基本樂理和曲式學的背景介紹實在是太少。按照俄派一貫的尿性,由於這書一開始肯定還是寫給俄國人的,很多其實很重要的東西他可能認為是常識,就沒有寫在書裡。比如說拆分成旋律好聽的和聲也好聽,比如安排和聲低音的三原則一盡量和高音反向二盡量和高音不重複三低音有一個完整好聽的旋律線條等等,在書中並沒有多少涉獵。所以硬要說這本書有什麼缺點,這可以算其一吧。其二就是後面的習題有的有錯。
除此之外這本和聲書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點,它所教授的內容是沒有錯的。但是如我前面所說,如果你不大量分析曲子只學這本書只做這些題,是不可能學好和聲的。
再說下教條的問題。很多人都喜歡拿著一些所謂的曲子中的反例來嘲笑斯波梭賓的教材太過教條,我覺得這種思路是比較搞笑的。首先和聲學習的基礎就在於訓練,不完全等同於作曲,作曲的時候還有其他很多要素需要考慮,和聲只是其中之一。其次,和聲書中的規則是你寫曲子大多數時候需要遵守,而不是每時每刻,所以音樂中才會有不少這種反例;我覺得持這種思路的人不如自己琢磨下如果找到的少部分反例大量的在曲子中出現,那還是不是古典音樂自身獨特的風格?
我不了解在半個世紀以前,蘇聯對中國各方面的影響到底是怎樣的,但至少在音樂方面,恰恰我們所受的影響還不夠,而不是我們被什麼蘇聯教條主義的音樂教育給耽誤了。從成長與蘇聯時代的李赫特開始到現在,這中間誕生了多少偉大的音樂家?如果我們真的把他們超強的古典音樂傳統學了個大半,整個20世紀也不至於只誕生了一個王西麟了。當然這好像跟問題本身沒什麼聯繫,我就隨便展開一下。
謝邀。其實你問這本書好壞沒有任何意義,有意義的是,認真學習它(無論好壞,至少這本書對初學和聲者有很大的用處,這點是不會變的。那些說斯氏和聲學差勁的,不也都是學斯氏起步的么?對吧。),然後呢,再看其他的教材來比較,自然就知道斯波索賓哪裡好,哪裡不好了。學和聲有兩條路子,一是理論,二是實踐。理論和實踐的關係搞清楚,你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去處理教材和創作的關係(而不是整天抱怨教材和實踐有多不同,它本來就不同,有什麼好抱怨的)。學理論,那就認真讀各種教材,寫習題,按照每一本教材的體系吃透,這個沒有任何巧勁可以代替,就是認真而已,你認真花了時間,吃透教材的理論,自然就知道教材的好壞。學實踐,那路數就多了,聽辨啦、演奏啦、分析啦、模仿寫作啦……兩方面結合起來……認真學一兩年,你都不用在知乎上問這種沒有意義的問題了。
學習教材入手的話,個人比較喜歡一網打盡,依次把所有出版所見的和聲書都讀一遍,和聲的問題基本就瞭然於心了。你只要看個5-6部經典和聲教材,自然就知道誰好誰壞。當然,你要只是想往實踐上走,那斯氏教材讀了,再大概地讀幾本相關你喜歡的風格類型的和聲書,多分析作品、訓練自己模仿寫作的能力,大概就能提高自己的實踐水平。
謝邀!斯波索賓等人著的《和聲學基礎教程》挺好的,對於和聲學入門很實用,對於了解古典、浪漫主義音樂,學習俄羅斯調式化和聲都很實用,習題也很嚴謹,從和聲寫作過渡到自由作曲也有安排,但都要在有經驗的老師知道下才能更快更好地學習。
我學習和聲開始就是用它,再此基礎上拓展提高,迄今並沒有碰到不能解釋的和聲現象,總之,用斯入門沒問題,挺好的。
如果深入學習,學習民族化和聲,或者加強向自由作曲過渡,可以看柏西·勃克的《和聲處理法》,桑桐的,黎英海的《漢族調式與和聲》等。
現代作曲家每個人的技術幾乎都不同,需要針對性學習。佩爾西蓋蒂等人的著作也可看。
剛剛看到這麼多答案都在批判這本書,我覺得好像也沒這麼差吧?
這本書至少在內容上是沒什麼大問題的,包括它的章節漸進,和聲習題等,都還是很有邏輯性的。
只不過它在編排上確實不夠好,尤其是語言組織上面,基本上你看書是看不懂的,根本不知道他在講什麼。
所以我想說的是,你需要一位專業並且有經驗的老師來教你這本書的內容,能夠用他自己通俗的語言來解釋這本書,那就很好了啊。
我在最初學這本書的時候,老師就跟我說你記好筆記就行了,不用管書上怎麼說的,然後他依然按照這本書的內容講,我覺得也沒有遇到像樓上的答主們說的問題啊?
另外,看到有人說只學到了k46就厭煩了,然後看到大家都在說這本書不好,就棄坑了的,
我只想說,
傻逼。
你學完了嗎?學懂了嗎?就說厭煩這厭煩那,乾脆不學的好。
關於將和聲用作曲式分析
圭大說的是基本上都在數級數,有點智商都能數的出來,然而並沒有什麼用,並不知道和聲的橫向關係。
其實我想說,我身邊很多非作曲專業的同學,真的基本上連特么級數都數不出來。確實,數個級數誰不會?但是,他們慢啊!人一旦搞一個事情巨他媽慢。。就不想做了 。。所以橫向這種東西,在你連級數都數不出來的情況下,講了也白講。
還有說這本書教條主義太重。
這個倒是事實,有很多學生學完這本書根本就不會自由創作,感覺處處被限制。所以,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師就很關鍵,我這本書(尤其是下半本)的習題基本上都是做了兩三個版本,有一個版本是嚴格按照書上和老師的要求做的(就是完全不錯,還要好聽,旋律線條也要明顯,要做到有對位的感覺),另外一兩個版本就是老師特意要求的(在功能和解決基本正確的情況下,儘可能寫的自由些)。所以我學這麼久也沒有遇到過什麼被限制思想的問題啊。。況且和聲,充其量算一門語法學,你把語法學完了說我還是寫不出曲子,能怪語法書不好?
所以我覺得,只要沒有人跳出來說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是不對的!瞎幾把講!根本沒有不能平行五八度這種東西!那這本書就是可以用的。
而如果你覺得自己一直學不好也學不懂,也許你需要的是一名好老師,而不是一本好書。
如果你換了好老師還是學不懂。。那我覺得也許是自己智商問題,而不是書本的問題。
和聲這門學科,能學成什麼樣,是靠自己本事的。書本的作用是引導你而已,看不懂他說的,沒關係啊,你老師說的總聽得懂吧?但是,你能聽懂,就是做不好,那你覺得換一本書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尤其是現在國內還沒有別的優秀的和聲書,只能儘可能的學習這本書了。
所以提醒題主,不要因為看了這些答案就對這本書有偏激的觀念,書本好不好,自己學了才能知道。
不過圭大說的那些客觀事實還是不可忽視的,我每次看到書上的文字我也會覺得頭梗。。。沒有什麼好不好的,如果非要說的話,那麼它就是好。
和聲學是個入門基礎,相當於美術里的素描,不同的和聲學教材會有一些不同,但是無非就是和弦的標註有些區別,或是講法,以及講的順序稍有不同。但是整體來看內容不會有太多不同,任何一本只要認真閱讀,都會有很大收益。至於某些音樂理念上的學術爭議,你根本不用去管,可能只佔不到百分之一,音樂大師之間還有爭論,這不能說明蘇聯這本不好。
和聲學是個發展很成熟的學科,尤其是古典音樂的和聲學,蘇聯這本是在理清和參考很多前人總結的基礎上寫成的,蘇聯人學術嚴謹,沒有什麼太大漏洞。
相比其他人的和聲學,某些和聲學的書是音樂家甚至音樂大師寫的,因為頂著大師的光環,所以被很多人抬的很高,但是這些大師有些問題,他們音樂造詣很高,但並不是專門的理論家,所以寫的書沒有那麼嚴謹,蘇聯這本是四個人合著,撰寫時必然經過各種討論,去粗取精,排除很多錯漏,所以這本書想當嚴謹,很多本土音樂家靠這本和聲學開始理解音樂,俄羅斯的音樂造詣也不低,有柴可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等大師出現,不要小看蘇聯體系,哪種體系吃透都夠用一輩子。
蘇聯這本的優點,條理清晰,幾乎每章一個知識點,循序漸進,另外因為它每章幾乎只講一類和弦或者某種內容,便於查找,當需要看某些技術時,可以當字典工具書一樣,快速查到,不像有點書寫的跟散文小說一樣同一個知識點散落在不同章節,你整本讀完才能搞清楚脈絡。
另外這部書學術嚴謹,就是講和聲學,沒有任何廢話。很多和聲學類的書,作者非要把自己的很多音樂觀點,甚至自身經歷,寫到書里,雖然未必不好,但是有些啰嗦,佔用了大量篇幅,讀者是要看和聲學的不是打算看你的想法和故事的。
斯波索賓和聲學在中國專業和聲教育領域處於壟斷地位。這是為什麼呢?
曾有一位大師一語道破:中央音樂學院的和聲學師從蘇聯,2000年以後它憑藉211大學的地位,攫取了國內最多的作曲博士名額。這些數量眾多的博士們畢業以後,極大幅度打壓了其他的和聲流派,造就了當今的現狀。
這本書適合傳統的,嚴謹的學習者。如果你是對流行音樂感興趣,我覺得好多書都可以看,不一定要看這本。目前許多爵士樂教材對和聲都有比較全面的涉及。總體而言,如果有條件,推薦看美國的原版英文教材(不難懂),不推薦看國內教材,以及國內翻譯的外國教材。許多東西不是看一本書就夠的,沒事多看看總有好處的。另外,和聲理論可能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觀點,不要詫異,一切以你的聽感為準。
挺好的呀,過渡銜接都很好。
這本教材反映的是俄羅斯音樂的和聲體系。與德奧體系還是有些區別的。德奧和聲體系可以去看勛伯格的《和聲學》。斯波所賓作為教材是挺好的,但是要是作為學術作品來看的話裡面的有些話跟定義確實是存在有爭議的地方。這不僅僅是斯波所賓這本書的問題,也是俄羅斯和聲體系與別人的不同。
我學習和聲用的就是這本書,整體挺不錯的,和聲連接的規則說的都很詳細,做題時都能用得上,對於初學者建立知識框架是很有幫助的。
不過我覺得這本書唯一的不足就是規則講的太多,應用上的一些細節問題講的太少,比如低音的走向,和聲的選擇(有時候和聲寫作時可能會有好幾種情況都可以,但是究竟選哪一個和弦最好),以及音符的書寫問題。另外這本書和聲分析講的也比較少。
如果你想使用這本書,建議你再買一本黃虎威編寫的習題解答(淘寶上有電子版的,相對便宜)以及一本和聲分析的教程(比如《和聲分析350例》)搭配著看。
推薦閱讀:
※世界最好的阿卡贝拉组合有哪些?
※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像 Eminem 這樣的說唱歌手?
※如何評價《我是歌手》張傑替補?
※《歌手》迪瑪希的天賦體現在哪些方面?
※陳奕迅哪句歌詞最衝擊你的心?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樂理 | 和聲(Harmony) | 音樂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