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窮人思維」過渡到「富人思維」?
偶然看到了有關的問題,感覺父母一輩人,包括身邊很多人,包括自己在一些方面都有「窮人思維」的一面……如何改變? (我覺得這不是說有錢了自然就會改變的)
除了努力,別人幫你,一定要給別人回報,我想這是窮人逆襲最需要的思維。
我一朋友,家境比較差。一年前她買房子,我老婆之前在房地產公司當過銷售,認識一些人,於是就幫我這位朋友。我老婆打了很多電話,拜託了好幾位老同事,在特價房的基礎上,還給我朋友降了5000元。然而朋友都沒主動打電話請我吃飯,而我老婆卻請他的老同事吃飯。
還有一位朋友,按理說是學生會幹部,應該懂得一些基本的人情世故,可事實讓人大跌眼鏡。他是農村的,沒有親戚在城市,畢業的時候找工作純靠自己,結果薪水低的嚇人。後來我拖親戚幫他找工作,月薪應該漲了40%。按理說是我幫他找工作,他應該積極點,給我打電話,事實上卻是我不斷的給他打電話,他連微信都懶得給我發。
這些都是真事。也許是他們酬謝的時候會害羞吧,但是連基本的請客吃飯、打電話寒暄都不會,路自然越活越窄,幫忙的人越來越少,最後就只有幾個朋友。
前幾天有一個朋友給我吐槽份子錢的事。他自認為和A關係不錯,平時會給A送些土特產。結果自己結婚的時候,A隨的份子錢和別人一模一樣,自己送的土特產都比他份子錢多。這A一樣是窮人。
我想做生意的朋友都知道,借錢的時候給1分利(年息12%)很正常,我自己向關係特別好的人朋友借錢,給的利息少點,也有10%。大家都知道攢錢不容易,都是一分一分摳出來的,房貸、車貸與生活,那點兒工資真的杯水車薪。朋友一開口借錢,零花錢就不夠了,要劃信用卡,逾期就面臨18%的年息,自己出門逛街不得省點兒,少看場電影,少吃頓好的。之前我一個朋友a向我借錢,交房款首付,我沒錢,就向朋友b借,朋友b看在我面子上同意借。朋友b做生意的,銀行貸款要還利息,我總不能讓人家免費給我借吧?我就給a說要10%的年息,結果朋友a不樂意,不向我借了,我挺尷尬的。首付都交不起,應該算窮人吧。
後來我把這件事寫日誌發表了,有很多人評論。我發現大部分朋友之間借錢的時候很少提利息,也許覺得是面子問題吧。可是大家都是一個圈子的,ABCD之間彼此認識。我把錢借給A,BCD自然借不到我的錢,所以即便是朋友間借錢其實也是競爭的,我自然會原因把錢借給按期還、給我點兒回報的人,慢慢的朋友之間也有了冷淡。除了應急,比如家人重病、孩子結婚,大部分時候借錢就是做生意,自己掙錢,讓朋友奉獻(還銀行利息,或者減少消費),不知道互贏,實際上就是坑隊友吧。
人的一生要和周圍的進行無數次互利。大家自然都喜歡幫提供回報的人,無論這回報是一頓飯,一筆利息,還是一次主動的電話。人和人的區別,就是有些人進行互利的機會多,他自然掙的就多,有些人路窄,他自然掙的少,只是路是自己拓開的。
小時候過年家人不讓我隨便串門,因為怕我收壓歲錢又不說,這樣他們沒法回回去。大家想想自己,再瞅瞅自己周圍家境不太好的人,如果一朋友問你借錢交結婚酒宴押金,事後給你打個電話,說聲謝謝,你也許感覺一般,挺正常的。如果他事後給你送一瓶五糧液,你又是什麼感覺。是不是特別感動,又惴惴不安,想著他這麼拮据還如此破費,趕緊買個什麼至少價值相同的新婚禮物送過去?
同一件事情,你可以做的讓別人印象深刻,感激涕零,也可以做的普普通通,做人就是這樣。
··································································································
不出所料,大部分反對意見就借款利息部分。我們都知道富人和普通人、窮人最大的區別之一,是富人往往負債經營,而「窮人之所以窮」,用學術點兒的語言說就是「金融可得性」差。也就是說,相比於富人,窮人即便有了同樣的機會與靈感,也難以借得足夠的資金。我們正文已經提到了,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即便是關係最緊密的朋友之間,大家在借錢過程中也存在競爭。很多人不願意提利息,恰恰就是缺乏競爭意識。難道關係好的幾個人往往是一個圈子?難道大家的錢不是有限的?難道一個圈子裡的人往往享受著同樣的信息?所以同一個圈子裡的朋友,面對同一條信息,比如大家都發現建服裝廠房做外貿掙錢,有些人可以借到錢,有些人不能,這時抱佛腳,有幾個人理你?所以競爭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還有一部分反對意見的想法是「大恩不言謝」。實際上這部分人忽略了一點,就是除了幾個摯友,大部分人與人之間都是淡淡的關係,只能說彼此認識,根本談不上彼此了解,人家怎麼知道你是傲慢、忘恩負義,還是「大恩不言謝」?每個人的那幾個摯友,不可能均勻的分布到公安、衛生、教育、銀行等部門,可是人們都要和這些部門打交道,沒有朋友,和這些部門打交道,稍微有點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多難。從小學到大學,每個人有過的同學至少200,同學有幾個你可以做到對他們「大恩不言謝」?可是這些同學,哪怕是小小一個護士,你帶父母去醫院也可以幫你。有些人能把護士變成人脈,對周圍人說「家人有病,找我,我幫你們安排床位」,有些人和護士的關係就是淡淡的同學。對待這些人偶爾和你有交集的人,你不感謝,你覺得在他們眼裡你和謀生人有什麼區別?
不多說了,懂的自然懂,不懂的可能還覺得自己是冷高艷的魏晉君子范兒,呵呵。1,甭想著改變「窮人思維」,而是老老實實搬磚,爭取讓自己在「生存」的邊緣,能賺到富餘的金錢
2,學習經濟學第一課,明白「花錢來節省時間」要比「花時間來省錢」,在經濟上要合理得多
3,敢於投資於看不到短期清晰回報的方面,如投資於讓自己擴大眼界
4,敢於負債,敢於擴大規模,樂於分享潛在收益
5,自信 -- 表現為各種自嘲,並對他嘲表示聞過則喜 -- 真正的絕對的自信,而不是基於自卑的自負
1和2之間加了一空行是因為,第1項很難跳過,於是早期的踏實勤勞依然很重要。而第1項之後,就該明白,並非「有錢才任性」,而往往是「任性才導致有錢」
共勉
只有到了農曆年,中國人的一年才真正結束了。我終於可以說,2016真是令人失望的一年,社會環境對於窮人沒有一絲的改善。
機場里賣的最火的依然是成功學和知足常樂。除了能稍稍安慰時常坐飛機的諸位的人生焦慮,對於看不見的底層並無幫助,實際上也不能排解任何人對未來的恐懼。
何謂窮人(屌絲)思維?何謂富人思維?——答題的各位說了很多,但都沒有說到最本質。我給個最貼切說法——
窮人思維:不問世界的財富是如何產生的,只關心個人財富、或者小共同體的財富多寡,並認為財富取決於搶奪能力和節約——把個人財富等同於佔有。 他們注重的是存量。
富人思維:財富是協作產生的,協作是一個往複不停的過程,回報不是即時的,而是有時滯的,信任與契約是得到財富的關鍵。任何物品都必須放在協作體系中才有衡量意義——認為財富等同於協作的勢能。他們注重的是增量。
換些通俗的說法:
節約並不能致富,但節約去投資卻可能。
財神不能致富,千里之外的經紀人卻可能。你得相信金融的力量。
暗算朋友不能致富,出門辦事靠朋友卻可能。
大眾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手機,你造出一台就很容易發財。
伺服器值不了幾個大錢,但把它放在阿里巴巴的機房裡,它就有極高的價值。
奢侈品,只有在女人漾慕的眼光中才那麼值錢,錦衣不夜行。
……林林總總,還可以都是其他答者已經列出來對。無非就是說明「契約、創新、協作、投資、市場體系」能給人類創造出多大的財富。
但我並不是過年給大家送雞湯的,因為對於個人我並不認為有什麼發財的秘訣。雞湯喝再多諸位也發不了財,只會發胖。
兩種思維模式是截然對立的嗎? 並不盡然!大部分人都同時有兩種思維,只是不同的情境會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舉兩個例子有助於大家理解。
農村出身的經濟學碩士、博士,寫論文的時候可能鼓吹富人思維,可真的分析社會問題,多數就用上政府調控、財富再分配這套窮人思維,一方面是出身影響,另一方面是分配機構越龐大越有利於他們的就業。
在法制社會,再崇敬毛主席的企業主,在日常思維中也總是運用富人思維,念念不忘「創新、降低成本、人脈、融資、上市…」,而不是想著如何搞垮對手,因為再傻逼的企業家也知道是靠做大做強自己讓大家都分上一杯羹(有錢大家賺)才能擊敗各路對手,小陰招只能得逞一時。(當然傻逼的時候也蠻多 嘿嘿)
窮人思維最堅定的是中國的中小學教師,以中國體制,師範畢業一旦進校,幾乎一輩子就在這個學校了, 盤子就那麼小,油水也不多,上升空間極其有限,要麼是升職稱漲工資,要麼混的好點的升做領導,但做到一校之長几乎就是極限了。沒有把存量做大的可能,又沒有倒閉的壓力,全部的人都在爭取存量的分配,所以學校里的是非特別的多。
而企業則不同,一方面是有做大存量的機會,另一方面是有倒閉的壓力,還有一個關鍵因素——現代企業的協作者很多,許多根本就是員工看不見摸不著的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的其它員工,所以企業里是非少了許多。
富人思維就是把存量做大的思維,窮人思維就是瓜分存量的思維。真想改善社會就必須做大增量,做大增量非靠商業不可,而商業的核心在於「創新及效率」。而創新、效率 又有賴於社會運作的穩定及寬鬆的社會環境。
市場就是冒險,而不希望冒險的計劃經濟已因為效率低下、不能提供創新而被歷史淘汰。但其流毒天下,現在還有種種怪象在影響著社會經濟發展,最典型者有三:准入限制、高額稅負、私產原罪。(值得說的是高額稅負,這又是和中國的「產業扶持、基建、對外投資…」對資金的渴求分不開)
大家如果真想改善自己的生活,與其只孜孜於發大財,不如在關注自身利益之餘努力推動社會進步。社會商業活躍度高,機會多,又何須在乎失業風險?社會繁榮,做清潔工都有不錯收入,又何須杞人憂天?私產安穩契約強固,又何須擔心財富成鏡花水月?
—————————————————————
那福利、稅收、補貼等再分配製度呢?這又是另外一個綿長的話題,這裡不做展開。但近年中國未老先衰趨勢明顯。(這幾年爭取福利、支持政府管控經濟的呼聲越來越高,政府也在順應這個潮流。真以為廣大農民、農民工的呼聲上達天庭了?沒有話語權的弱勢群體不過是幌子,推動此事的主要是改革開放得益的七零後、八零後,干累了,上升空間有限,有點跟不上社會發展了,想偷懶不幹活了。他們才是希望社會固化的主力軍。)
—————————————————————
來說說「富人」,何謂富人?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富、多種樹」、「要想富,計劃生育」…… 從小就看著這樣的標語長大,「富裕」對於我這種鄉下娃不過是「每頓吃肉,家有新房。」,而現在人說的富裕=財務自由,你們胃口太大,上帝也滿足不了你們。
如果只是有份工、有個房、跟得上發展,還是有機會的。與其為個人的未來擔心,不如努力推動社會進步,跟著大勢走,搭個便車更為輕鬆——這就是我的「富人思維」。
社會進步是什麼?無非就是「更多自由、更少管制」,讓世界多種多樣,個人才有更多選擇——切記,我們都是弱者,偉人、好政府 都不靠譜,無非就是一輪又一輪的「惡龍—英雄—惡龍」。讓惡龍、英雄們互相競爭我們才有安全保障。
如果你在華為手機工作,除了努力工作以外,最好祈禱小米、鎚子也活的好好的。哪天你受不了華為的kpi 才能有地方跳槽。
如果你在bat三巨頭工作,也請鼓勵樂視,因為樂視死了對你百害無一利。
如果你在中石油工作,收入很高時別沾沾自喜,因為很快就有領導的親戚來和你分飯碗。
——總之,建設好自己的小共同體,也努力維護小共同體得以存活的大環境。這是我認為富人該做的行動。
「窮」與「富」不應該僅僅是思維的問題,還應該包括對時間與知識的價值認知與判斷以及財務分析的能力。
上大學的時候我討厭金融,討厭會計;感覺那東西可無趣了,而我現在有些喜歡它。
工作以前我喜歡不把時間當成本,而現在我發現誰要是浪費我時間,我就把他拉黑。
注意:我是講窮人與富人對於時間與知識的價值認知與判斷,我認為這個才是決定人窮還是富的關鍵因素,而不是思維。接下來開始歪樓。
1-讀書有什麼用?
對於很多人來說,讀書與學習往往給人一種空虛枯燥的感覺。因為你無法得知它的意義,感覺不到它的樂趣所在。
但是以我的工作(營銷)為例,給我一個公眾號,我能做到十萬粉;給我一個淘寶店,我能做到皇冠;給我100萬,也許能給你砸回300-400萬。
所以你說他們有用嘛?肯定有用。因為到最後,都是錢啊!知識不僅僅是你精神上的財富,更可以轉化成你物質上的財富。
如果一個問題,別人不能給你解答,那你去」書本「里尋找;或者直接自己干,乾的多了,總結的多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當你明白了「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的時候,你就打開了精神財富的大門。
2-時間有多奢侈?
我們給時間算一筆賬,20歲以前,一般人找不到自己的方向;60歲以後你體力跟不上。所以真正屬於你的,只有不到40年。如果我們按照《異類》的演算法,10年成就一個領域,那麼你一輩子能做好4件事嗎?
哪怕4件事都不能。所以,好好珍惜你剩下的那一點點時間啊!
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含著金鑰匙出身,我們沒法比;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我們生命的長度是一樣的,這才是我們可以競爭的地方。
你可以花十年時間在一個領域變成專家,然後年薪百萬;也可以花十年時間,在這邊蹦躂,在那邊蹦躂,做一隻快樂的青蛙。
當然,對於窮人來說,我們除了時間和努力,似乎真的沒有什麼可以和別人比拼的了。。。
所以,少年啊。時間這個東西是可怕的,如果你四年時間一無所為,等你回首的時候,老感覺自己還是18歲那年高中畢業。但如果這四年你堅持向前,回首過去,你彷彿不認識那個站在十字路口迷茫和徘徊的小孩。。。。
3-要學會算賬。
每一個商人都會算賬,甚至最擅長的就是計算。
有沒有必要花1個小時去研究這些免費的東西?每天要花多長時間陪他們聊天?這件事投入與產出咋樣,我能得到什麼,值不值得做?
在他們眼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應該是可以被衡量的,成本、投入、產出。正如排名第一的知友說除了努力,別人幫你,一定要給別人回報。
你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是成本,別人的時間與精力也是成本。假使你私信找人問問題,別人幫助了你,你的贊同、感謝以及關注都是給別人的回報。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免費的東西,你要學會為自己算賬。
而核算的標準,基於我們每一個人對事物價值的認知與判斷,比如說,有的人覺得1小時更重要,有的人覺得100塊更重要。你覺得呢?
突然間想起了我前老闆跟我說的那段話。
你這小夥子挺有意思的,有的人說年輕就要享受,我是不認同的。很多事情啊,年輕的時候不經歷,以後很多事就與你無關了。說實話,如果真有可能,我願意拿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來換你,哪怕讓我回到20年前,那會一無所有。
你說如果真的有可能,我會和他換嗎?哦,對了,我前老闆身家估摸著有三五個億。
想必還是不願意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是自己生命的經營者。不管這20年我將經歷些什麼,這20年我最後能換來多少物質上面的財富,但我更願意用它來書寫我的故事。
最後,我現在所接觸的這些富人,不管是身家幾千萬也好,上億的也好,感覺他們的思維方式並沒有特別大的區別,或者說他們的思維方式是由現在的位置所決定的,我們學不來。但是他們對於時間與知識的認知,我們是可以習得的,這才是我們通往財富的彼岸之路。
#大象老濕,營銷從業者,生意人。個人公眾號:大象老濕(ID:xixing1993)。這是一個澳大利亞財務專家告訴我的:
窮人買廉價汽車,有錢人買限量版賓利;
窮人買廉價手錶,有錢人買瑞士產極品手錶;
窮人買海報,有錢人買名畫。
窮人買的東西,拿回家第一天就在貶值,將來能賤賣得出去就不錯了;有錢人買的東西,到手還在增值,遇到風吹草動的時候買了當了還能周轉資金。
我完全明白這位澳大利亞財務專家的意思,可是,我買不起這些東西啊!呵呵
了解更多有趣故事請關注 @程墨Morgan
我講一個小故事吧,很久以前了,那時候大家都很窮,幹完活朋友不捨得請吃飯,說我帶你們去佔個便宜。吃一家不要錢的飯店。那個人是他之前的客戶,幫過人家小忙,而且廣告寫的是店鋪新開集贊免費吃麵條。去了人家熱情招待,煙酒茶上了幾碗面還炒了幾個菜。吃完了朋友就開始算計了,墨墨及及的掏錢,可能老闆也看出來了,就說這頓我請。朋友就笑嘻嘻的拍著人家的肩膀說,架勢了這是我兄弟,我兄弟。我實在看不過眼,摸了身上的零錢,一人買了點飲料。
出來朋友還罵我,說你是不是傻,他家那麼有錢不佔白不佔。
後來機緣巧合又去吃過幾次,朋友都是想讓人家打折或免單,但我都悄悄付了自己的那份。不是因為我高尚,因為我從不想貪人便宜。
有次我單獨去吃,那時候活動還沒有結束,但我走的時候還是習慣性的給了錢。老闆過來說,這麼多人都是沖著免費麵條來的,我積攢人氣你也不用給錢的。老闆笑笑說你光顧幾次了,我知道你是xxx的朋友你叫什麼啊。一來二往有了交往,他叫我請他和他的陌生朋友看過電影,吃過飯,洗過澡等等。我只要有錢,都不會讓他付賬。他請我去高檔的場所,我沒錢也不會去。
後來他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一直到現在。
他家在業內在前兩名。但我有什麼事不會找他幫忙,更不會去佔便宜。他對於我就是好朋友和一面打開新世界的窗戶。
他對我影響最深的兩句話是,
1合作前先擺出自己被利用的價值,不要妄圖用情感綁架。同級才講情感,越級只講利益。
2沒有人是傻瓜,只是別人不跟你計較。財去人聚,學會買單。
我一直受用到現在。
少看點成功學的書,多學點數學。等你學會把你的目標改寫成目標函數,你會發現在數學裡,道理是不言自明的。
在馬雲還是個窮屌絲的時候,你說他的思維是窮人思維還是富人思維?
如果是窮人思維,那他是怎麼變富的?如果是富人思維,那是不是說明思維方式跟窮富沒有什麼必然聯繫?
我們是不是可以假設,每一個人身上其實都兼具了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
馬雲在收購一家新公司時討價還價的姿態和早起在市場跟菜販子爭的唾沫星子橫飛的老大媽有什麼區別,他們用的難道不是一種思維方式?
馬雲大手一揮買下了公司,幾年後鈔票滾滾而來。
老大媽大手一揮買下兩顆白菜,繞了市場一圈發現果然被菜販子坑了。
那是不是說明馬雲的思維是富人思維,而老大媽的思維是窮人思維?
但實際情況是,馬雲做過很多失敗的決策,老大媽侃蒙過很多菜販子。到底誰才是窮人思維,誰才是富人思維?
我們可以試著這樣理解一下:窮人思維是一種經營策略,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其實都是經營出來的。馬雲在管理公司時動用的思維方式和管理家庭小金庫的老大媽其實沒多大差別。
而富人思維方式,是一種冒險策略,在面臨重大選擇時,我們用的都是富人思維,馬雲賭上全部身價去做電商和老大媽傾其積蓄買信託基金時用的思維方式是一樣的。
要說差別嘛,其實還是有的,而且是窮人和富人差別最大的地方,就是是否擁有一種思維,叫「在冒險中經營」。
馬雲在買下公司後是需要繼續去經營的,時刻觀察市場動向,準備隨時追加投資,或者轉手賣掉,更別提事先做過大量的收購準備,對公司及市場已經有了大量的了解,已經算是個半業內人士。
而買了信託基金的老大媽,你去問問她,對當地的幾家信託公司以及信託市場是否都有所了解,了解有多深?買完基金後是否長期跟蹤,觀察公司經營情況,以防老闆卷錢跑路?
窮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為不敢冒險,而是因為懶,懶於經營,懶于思考。
很多年輕人躍躍欲試的想跳出來創業,他們不缺冒險精神,不缺富人思維,但有多少真的在創業前做足了功課,了解了行情,了解了技術難點,了解了自身優勢劣勢,僅憑創業前的準備這一條,就足以刷掉80%的創業者,因為他們沒研究過,他們很有可能抓了一手爛牌。
而「在冒險中經營」,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支撐這樣的精力消耗,很多人以為創業就是一蹴而就拉起團隊建起公司坐等收錢就可以了,哪裡是那麼回事,那僅僅是個開始,創業是個漫長而枯燥的經營過程,冒險的快感僅存在於你決定創業的那一剎那,之後便是漫長枯燥,並且看不到盡頭的經營。這期間,還得看你的運氣,最起碼,抓的牌不能太爛,對三你都要不起那還玩個屁啊。
所以,轉變思維方式是沒用的,而且也不用轉變,我們本來就有,關鍵是能不能建立並且長期保持「在冒險中經營」的思維方式。並不是想說什麼讓你更有錢,或許你覺得不貼題,我只是想分享一些自己的見解。
每個人的成功,失敗都不一樣,有個例也有規律,可能今天我花100塊在街邊讓大師算一算卦,馬上去買六合彩,然後中了,你說我這是什麼思維…所以,任何人跟你說的觀點,都只是參考,最終還是要你自己領悟到道理…要轉變,你還是得要開始有這些意識。
能不能讓你成為有錢人我不保證,但是如果你是看了我的回答而變富人的,那麼請聯繫我,我得收費……我就想在這裡分享一下兩點觀點:
1,先懂得取捨,再談獲得
2,做有積累的事情
一,先懂得取捨,再談獲得
很多人吶,就會比較貪,一下子,這也想要,那也想要的。又或者安於目前的處境,不願意放棄好的方面,不會放棄舒適。在我為別人廣告公司打工的時候,當時老闆給我的薪資是全香港最高的,達到了一萬元。那時候廣告行業又是很多人都嚮往的,一萬元的工作已經非常不錯,可是我偏偏在這個時候辭職了,出來自己創業,跟老婆一起開了家廣告公司。當時雖然拿過一萬元的工資,但是辭職就什麼都沒有,我是冒著變得一無所有的風險,放棄了當時的高薪,去做自己的事情。其實這方面我覺得我老婆也是挺有眼光的,那時候追她的人,都是開著跑車拿著花來的,我就一個窮小子,用現在網路的言語來說,就是「屌絲」…但是我老婆「放棄」了那些比我有錢比我靚仔的追求者,選了我這一個沒什麼成就的人,她就是很懂得取捨,也很有投資眼光,選擇了我…
到了我後來自己給客戶服務的時候,我也不是什麼客戶都接,即使你給的錢多,我是會選客戶的。有人說了,你是不是傻,客戶不是越多越好嗎,不夠人手你可以請人做事,也可以請人管理,有錢不賺,這是什麼道理…但是我就堅持,客戶是要選擇的,你要做取捨,不是越多越好。客戶就是你的名片,客戶執行好,經營好品牌,那麼你也跟著受益,但有些客戶可能會壞你名聲。不是說給你做了logo做了品牌規劃你就能馬上好起來,有些基因是改變不了的,除非老闆改變了,所以中國的設計需要從老闆培訓做起…
取捨其實放長時間線來看,就是擇優的過程,用最便宜的東西或服務可能是最浪費錢的,走捷徑的可能是花費最多時間的,現在賺的多的其實可能是讓你以後增長最慢的……
二,做有積累的事情
就像前面所說的要挑客戶來做,其實也是在做自己的積累。你的客戶優質了,做得好了,你給人看到的案例也就好,別人就願意找你做。這是在積累名聲。現在好多人喜歡去旅遊啊,我也很喜歡去旅遊,年輕的時候經常跑去日本,去接觸一些日本做設計的人,去體會日本的文化,記錄在日本的點滴。而大部分人,可能玩了就是玩了,去了就是去了,除了一些遊客照和紀念品,其實並無積累。後來認識到了日本的設計大師田中一光,也被他賞識。1986年,我受田中一光的推薦,在日本的首個項目–為西武百貨設計的「Hello Hong Kong」宣傳活動視覺海報奠定了我在日本的設計,並為我帶來了一些商業客戶。
後來我也做了很多與日本有關係的設計,也更經常地去日本,遊覽當地的名勝、穿梭於滿是古董與舊物的周日市場、拜訪資深設計師……我喜歡日本,我知道我這樣做必有積累,我也有意識地去做記錄來匹配「積累」這件事情。所以我會經常每用鏡頭記錄我的所見所聞。我將從1980年到現在的一些作品和經歷,整理成一本1152頁的日記書里,就是《我的「日」記》。後來我也做了好幾次《我的「日」記》展覽(MYJAPLAN)。
另外說說我的形象,圓形眼鏡山羊鬍,以及我的設計風格東情西韻,這些年我都在一直強調和堅持,因為這也是在做積累,就是品牌的積累,我就是一個品牌,每個人也是一個品牌。想到圓形眼鏡山羊鬍,會想起我,提起東情西韻, 也會想起我,我的這些要素就是在不斷加強。以前我還很窮的時候,我就花錢買好料穿好衣服,後來有錢買名牌的時候,我就只穿名牌,因為首先我要積累別人對我的印象,以及我自己的品味。別人如果想做設計了,那他會想起,「Alan平時都是穿名牌的,品味也不錯,就讓他做設計吧!」那生意就有了。有些有錢人的生意怎麼來的,就是靠人脈,靠口碑,他們也一直在做積累,比如說一些不太好評判的事情,就是送禮,我來你家喝茶吃飯,我順便帶點東西過來,不說你對我有好感,首先你也會記住我,下次真有事情的時候找到你,你可能就願意幫我了,我積累的是跟你的關係。
我也很喜歡收藏藝術品,我知道收藏藝術品只會升值,幾乎不會貶值,所以我平時勒緊褲頭,也會去買我喜歡,或者那些我認為有價值的藝術品。這是一項「積累」,也就是投資。你會看到我的藏品越來越多,未來,也會越來越多。有了些閑錢,有些人願意玩掉,吃掉,就是消費掉了,不會有很大增長,但是我做投資,現在也是把錢花出去了,但是實際上我為自己的未來增值了,所以可以說窮人思維就是把錢花在了現在,富人思維就是把錢花在了現在,留給了未來,也就是做了積累,做了投資。
樓上的答案說的好,哪有什麼窮人富人思維,提升自我,努力做事才是真理。
以上,
非陳幼堅本人說。
打擊一下嫌貧愛富的知乎人吧,
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富人思維,
如果說有,那就是他們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想盡辦法賺錢,
除了這個目標外,其他的什麼思維,都是放屁,
縱觀全世界,有高學歷的富豪,有低學歷的富豪。有走正道的,有走歪路的。有遵紀守法的,有違法亂紀的。有告訴你昨天很苦逼,今天很苦逼,但是明天就是勝利,也有告訴你,讓我自己重來都不一定能成為我自己。有不結婚工作代替性生活的,有不結婚整體在微博上找代孕的。有家庭美滿幸福和睦的,也有兒子吸毒女兒開趴的。有做實業的,有做虛擬的。有開豪車的,也有騎自行車的。有每天西裝革履的,也有牛仔褲毛衣的。有在面試的時候喜歡看星座的,也有面試的時候喜歡假扮清潔工的。有對下屬和親人一樣的,也有把文件夾甩你臉上的。
上面的每一個人,他們的三觀截然不同,對待事物的思維完全不一,他們不見面能隔空撕逼,見了面能立刻合作,你說他們誰的思維算是有錢人的?誰的思維是窮逼的?王思聰喜歡吃路邊攤,那麼滿大街吹酒瓶子的小青年就都是富人思維了?說句難聽的假如王健林破產了,那他那句一個小目標到底是箴言還是遺言你知道嗎?
可笑的是,真的就能有一群人總結出個一二三來,拋開性格這些不提,就說商業眼光,馬雲說以後一家便利店都沒有,年輕人不會再逛街,請問,實現了嗎?
所謂的富人思維一二三,永遠不是過程論,而是結果論,是因為他有錢了,他說的才變成真理了,這就好比你去考試考了一百分,記者採訪你怎麼做到的,你絲毫不提我喜歡考試,而是反覆強調我用了黑色碳素筆,平時喜歡吃炸醬麵,一個女朋友沒談過這些,這些和你考一百分,屁關係都沒有。
世間只見紅顏笑,幾人曾見紅顏老?那些破產的,衰敗的,監獄裡的,曾經都是吐口痰都有人說這痰與眾不同的人物,但現在還有人相信他們的思維就是富人思維了嗎?
說句更難聽的,深圳的農民們有幾把毛富人思維啊?無非時勢造英雄,人家一拆遷幾千萬上億的給,這就是風口,站在風口上,馬雲王健林他們都飛了。
醒醒吧,別再被這群傻逼的花言巧語騙了,你能自己養活自己,不偷不搶,不犯法,你就可以抬頭挺胸堂堂正正的活著了。
去他媽的有善度富人思維,
你們這麼牛逼,這麼能總結,嘁嘁喳喳一身能耐,咋就不見你們變成富人呢?謝謝邀請,
估計題主問的是如何致富(致富思維)-----就是如何從「窮人」過渡到「富人」的思維,而非是窮人有富人思維
先糾正幾個概念
一,好思維是一種品質,一種胸懷,不是僅僅通過學習、聽課就可以得到的,要內化,要打入潛意識,並形成本能與習慣;系統化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其中纏絡著情商、見識、個人素質等綜合性的東西
二,身份必須與思維方式匹配,不能錯位;人與思維方式類似於系統與驅動(人是系統,思維是驅動),要匹配
- 【窮人思維】對窮人是最優解;窮人思維不能讓窮人發財(也確實阻礙窮人的發展),但可以讓窮人保命;窮人用富人思維思考,是超前,會導致系統崩潰的
- 富人用【富人思維】是最佳選擇;
- 富人思維是富了之後的操作,是坐天下的模式;有錢了還得保值增值,這個保值增值就是富人思維;所以,要有富人思維,辦法很簡單,只要在山頂就可以了(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從「窮人思維」過渡到「富人思維」的辦法很簡單也很直接,就是有錢,但是跟矮窮矬的屌絲毛的關係也沒有;沒錢的話有個有錢的老公(野老公、二老公均可)或者老爹(岳父、乾爹均可)也行;
- 富人用窮人思維相當於先進系統使用落後驅動,看似能提高性能,其實,根本不兼容;我鄰居是三十多年前的萬元戶(有錢吧),結果呢,存在銀行,現在在城市裡面一個廁所都買不到;有錢不投資,通貨膨脹就會將你打回原形;所以,富了不用富人思維方式會將你打回原形
三,富人思維和致富思維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兩者一點關係也沒有
這就相當於一座無限風光在險峰的大山,如果說窮人思維是山腳、富人思維是山頂的話,那麼,致富思維就是登山
3,【致富思維】的重點是致富,是窮人如何登頂(爬山),就是原始積累,打怪升級的模式
對於窮人來說,致富思維的建立不是簡單的思維升級,是降維打擊,是推倒重來,是破壞與建設,是打碎舊觀念、建立新觀念,是格式化XP系統的同時安裝WIN7;
- 格式化舊系統:關鍵是清洗掉小農思維與小市民思維(窮人思維)
- 安裝全新系統:強調一下,這裡的全新系統不是富人思維,而是致富思維(窮人用富人思維思考,前面說過,太超前,會導致系統崩潰)
一句話,致富思維相當於打天下的思維方式,富人思維相當於坐天下。
為警告年羹堯,雍正下了一道諭旨:「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
- 要圖功就要有致富思維,利用致富思維來圖謀。
- 成功後就是進入富人階層了,就需要富人思維,
- 守功,終功都是運用富人思維維護成就。雖然出現了三個易字,但是實質上都是難,沒有捷徑,而且捷徑是有副作用的。
因此,窮人要發財,要習慣一個字:「難」,不要異想天開,不要莫名其妙地自信。
=====================================================
本篇的重點是致富思維,就是探討如何登山的問題;聲明一下
- 致富思維不一致致富,沒有這個思維也未必不能賺錢
- 本文側重於沒有致富思維不能賺錢(大概率事件)
- 不說心靈雞湯,經常餓肚子的乞丐雞湯喝多了會拉肚子
文章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如何從窮人變成富人,有人說過,觀念的優先往往比資源的優先更重要。那麼,致富需要什麼樣的觀念呢:冒險,競爭與融資三大觀念
第二部分,是窮人變成富人之前,先要整合自己的資源,至少圈內混的不差(有朋友提到我的很多內容和《複雜性風險與金融市場》這本書相近,我本人沒有看過這本書,可能是英雄所見略同吧,我也推薦大家去看看)
用經濟學術語來解釋就是:前面的內容是說如何賺取超額利潤,後面的內容是在有限的範圍內賺取自己應當的利潤
第一部分 用三個典型的案例來分析,尤其是著重於自己的心理是如何阻礙與限制自己的層面來分析======================================================
窮人之所以窮,最關鍵原因是:基礎差,挖掘商業價值能力低;可是,這世上發財的也有寒門,為什麼他們能發財呢?
他們有善於把握機會、創造財富的能力;
機會往往存在於大家都看不到的地方,所以,要把握機會,先要認識機會;而認識機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我摻雜在案例裡面回答吧;這裡先從把握機會說起;那麼,如何把握機會呢?
這就是說到窮人變成富人的第一點是,冒險意識
【冒險案例一】三十年前,我第一次住校吃食堂;去買飯票的路上發覺了一樁奇事---打飯居然不要錢,於是就直接排隊了(當時我還想,這個學校的福利真好,吃飯都免費);後來才發覺免費打飯其實是個錯覺,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啊,
那麼,為什麼我會產生這個錯覺呢?
當時,賣飯的是兩個人(賣飯的人多,所以一個人收飯票,一個人打飯);而我按照常識以為只有一個人(哪有兩個人賣飯的啊),所以,我只注意到打飯的那個人(沒看到有人在收飯票);
賣飯的不收飯票,這就讓我產生了錯覺(因為他沒收飯票,就誤以為飯是不要錢的);所以,輪到我打飯時,就直接伸碗去打飯;
這時有趣的一幕發生了
收飯票的問我,給飯票沒?
我沒做聲,不是尷尬,而是因為我根本沒想到還有一個人在收飯票,沒反應過來
見我的碗一直伸著而且不說話,賣飯的就問收飯票的,給飯票沒?
收飯票的大概見我碗一直伸著(這麼堅決),居然回答說:給了;
打飯的就把飯給我了,這個時候,我才知道還有一個人在收飯票,才明白學校吃飯其實是要錢的;
這時,明白過來已經晚了,飯已經打了,眾目睽睽之下,我也不好意思承認沒給飯票;而且手上確實也沒有飯票(即使想給也沒飯票啊),於是就溜之乎也
這件事,對於分析致富思維非常有幫助;事後我苦苦思索,為什麼我沒掏錢,居然能在眾目睽睽之下,而且是在兩人四隻眼的死盯之下,打到飯的呢?
正因為有人死盯,而且是兩個人,所以,沒人想到會有人敢這麼做(不掏錢就打飯),
也正因為沒想到,所以,收飯票的就想當然地認為我給飯票了,這就給我可乘之機;
我的行為驗證了《黑天鵝PXXⅡ》的一段話:「越出乎人們的意料,競爭者就會越少,實施這一想法的企業家就會越成功。。。。人類冒險的回報與對它的預期呈反相關」。一句話,機會往往存在於大家都看不到的地方(強調一下,『機會存在於看不到的地方』不意味著看不到的地方就是機會,看不到的地方可能根本就不是機會,而是陷阱,所以沒人做);
那麼,為什麼我抓住了這個機會呢?
其實不是我有意抓的,假設我事先知道是要掏錢的,根本不可能去『騙』飯,所以,這個機會對我來說根本就不是機會;
這就要追問了,假設有人知道了我這個情況,可不可以複製呢?
不可能,
有人做了第一次,賬目就對不上,就要私人掏錢賠償的,賣飯的必然警覺,就不可能出現第二次-----也就是說機會是不可以複製的,這就是很難有人複製馬雲、馬化騰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之前沒人做呢?
很難說有沒有人做,即使有人做,也不會說出來(比如我);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做的人一定不多,多的話必然被察覺從而被抓;
咱們假設之前真的有人做,而且是有意地去做的話,這個人必然能成大器,為什麼呢?
因為他有驚人的洞察力,這就是致富思維:冒風險,而且是有計劃地冒風險;
有人說,機會就像無數流星划過,窮人都很巧妙的躲開了;為什麼呢?
窮人的本質問題在於不願意冒險,麻煩的是:冒險是窮人致富的唯一途徑;
- 沒有計劃的冒風險意味著莽撞,死的很難看(窮人沒有犯錯的資本,決定了窮人經不起風浪,一旦失敗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
- 不冒風險,窮人幾乎不可能發財;蛋糕就那麼多,你要多分的話,就意味著人家少分,而且還是絕大多數人少分(一將功成萬骨枯,多少人的失敗才成就了今天的馬雲)所以,你要發大財就要壓制多數,尤其扛住對手,而這個壓制多數的門檻就是絕大多數人沒有的素質:冒風險;「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就是這個道理;
- 窮人之所以不願意發展的根本原因一種是受資源的制約,才有命中注定的說法
- 無心:因為窮,整天生活在生存壓力之下,就沒有足夠的帶寬去考慮長遠
- 無力:因為窮,付不起發展成本,即使有賺錢的機會也有心無力,
- 無能:因為窮,承擔不起失敗的代價(不能犯錯,更談不上糾錯),只能贏不能輸,所以,很多事不敢做,怕輸,怕做不好。。。這就註定了他們幾乎不可能成為富人;
世界上真有眾目睽睽之下免費吃飯而且全身而退的嗎?
這種情況真不少見,生日宴會或者婚禮,就有可能混進來蹭飯吃的,最典型的是大流氓劉邦;
【冒險案例二】劉邦身無分文卻『賀錢萬』,不僅蹭了一頓豪華盛餐,還騙了東家的女兒做老婆(呂雉),老婆還帶來了豐厚的嫁妝---娘家勢力與人脈關係(呂家實力),就是憑藉這頓飯帶來的第一桶金,劉邦打下了整個天下;這比李嘉誠娶表妹帶來的回報豐厚多了;
【案例二】順便說說個相似的案例-----真幣換假鈔;我曾經在火車站被人用假幣換走了真鈔;手法很簡單,我在一家比較正規的早餐店吃稀飯花了四元錢,就給了四張一元的,她們馬上退給我,說角破了,我看了一下,
- 四張一元的一隻角確實破了,
- 而且每張被撕破的角都疊在一起;
這裡有一個明顯的漏洞,就是我給的錢是完整的,但他們卻說我的錢破了,而且退給我的錢確實是破了,為什麼我當時沒有發覺呢?
事情發生的太快,我沒有來得及思考;當然,即使當時給我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我也想不到居然有人設套,為什麼呢?
- 跟我們所接受的教育有關,我們接受了太多關於親情倫理方面的說教,對真實的社會卻了解太少,我們的教育從來不告訴我們會遇到壞人,更不可能告訴我們遇到哪些壞人,就談不上怎麼預防壞了人;
- 生活閱歷告訴我們的父母,不能得罪人,也得罪不起人,所以,我們的父母更多的是教我們不要輕易得罪人,因此,生活中,我們大多與人為善,更不會惡意揣測別人;
- 農業社會是個相對穩定的社會,社會秩序遠遠好於商業社會,所以,出身在農村的人進入商業社會本身就是個悲劇,喪失了防騙的技能,而詐騙恰恰是商業社會與生俱來的天性,所以,在商業社會,在競爭意識與競爭手段上,農村孩子比城市孩子就有先天性的缺陷(有興趣的不妨看看這個帖子在你看來,現代商業社會的本質是什麼? - 沈雅涵的回答)
- 火車站不同於我們日常生活環境,人流量大,變化快,所以,潛意識地照搬日常生活的習慣與模式應對變化了的環境(何況出遠門的人大多不願惹事)
所以,遇到事情,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自省,而非是懷疑;這在正常的人際往來中是好習慣,但是在陌生的環境下遇到真正的壞人,就是可乘之機;
客觀來說,即使撕角了,這錢還能用,我覺得沒必要難為人家小姑娘(想不到吧,用假鈔換人家真幣的是幾個小姑娘,而且利用了人家的善良行騙);所以,見到錢被撕角,我的第一反應是老鼠咬壞的(根本不懷疑是人為撕破的),
錢接到手之後,我發覺錢呈喇叭形,被摳破的那隻角都在喇叭的最低端(形成了喇叭口),估計她們用大拇指摳錢,摳的時候要用力,錢就變成了喇叭形,顯然不是老手,都沒來得及將錢撫平一下;這是第二個漏洞;我沒多想,就給了一張一百的,給的時候還覺得不好意思,給人家添麻煩了啊,大鈔,找起來麻煩,其實人家求之不得
這個時候,收錢的小姑娘告訴我,你不是有張五十元的嗎?並將一百的退給我了
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換掉了一百元;同時,我的火就來了,因為我根本就沒有五十的,而且已經退了兩次,奇怪的是,此時,我還是沒想到他們在用假鈔換真鈔;
於是,那個收錢的直接到我的錢包自己取了一張一百的,動作很快,我根本沒來得及反應;為什麼要自己取呢?
因為按照習慣,我在錢包拿錢的時候,從下往上取錢,而他退給我的那張就在最下面,假設我自己取的話,我可能就直接取最下面的那張,等於是將假錢還給他們了
對於小姑娘自己到我錢包拿錢,我立即起了疑心,因為這侵入了我的領地,我馬上想到是不是想偷錢;
當時我確實惱了,大吼一聲,我要去告你們;可能得益於這個吼叫,他們找給我的錢都是真的;我當即馬上清點錢包,發覺錢一分不少,就走了,此時,我還是沒有想到他們會換假鈔;那麼,假錢是怎麼被發覺的呢?
我後來買東西的時候,人家告訴我是假錢,第一次我到菜場去買肉,賣肉的告訴我是假錢,我甚至差點跟人打一架---他認為我故意用假錢買東西;連續買了幾次,我才相信是假錢,卻沒有將假錢與火車站吃早飯聯繫在一起;我一直在想假錢是怎麼來的,甚至還冤枉單位發工資的會計;
一直到有個學生告訴我,肯定被騙了--長沙 鄭州等地方的火車站有好多學生就是這麼被騙的,這時候,我才明白是那家早餐店在騙錢,這已經是一個月之後的事情了,而且報上也出現了火車站商店用假幣換新幣的新聞,我跟警察一起找上門去,居然死不承認,當然也沒能找補 ;
那麼,如何看到這家店的換假鈔的行為呢?這家店能發財嗎?這家店符合我的冒險概念啊,而且他們確實是成功了;答案是不能發財,為什麼呢?
發財的基本要點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 從而產生規模效應賺取規模利潤,這就是連鎖店的原理,
- 就是資本家們常說的商業模式,
顯然,這個騙錢的行為是不能形成為商業模式的,道理很簡單,不具有重複性---一次冒險最多也就一百元,騙少了發不了財,騙多了構成盜竊罪被法律制裁,即使不被制裁也會被人們報復;
這種行為很容易被事後發現---店鋪是固定的,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即使沒當場抓住你,事後也找得到你,這就是事情發生之初(就是錢被撕開退給我的時候),我沒懷疑被騙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這家店會想到詐騙呢?
因為地段---這家店在火車站廣場,流動人口多,只要當場不被發覺,即使事後發現,受害者也不可能找上門(路費就可能不止一百),這就是火車站 汽車站 碼頭飛機場等地方碰瓷多 商品質次價高的原因;
一般說來,車站 碼頭這類流動人口多的地方,如果你老老實實經商,反倒賺不到錢,質次價高反倒是最優選擇,問題在於,發展到偷騙的地步,那麼,你就離死不遠了
這就牽涉到機會的第二個概念---如何量化機會(機會的第一個概念有計劃地冒風險):兩個條件
- 能一次性地完成原始積累,
- 能妥善善後---成功之後沒有後患,失敗之後能承擔損失;
最典型的是司馬懿的高平陵政變,司馬懿的勢力遠遠低於曹爽,換任何人,比如曾國藩都不會政變,但是,就是這次政變讓司馬懿完成了原始積累,為將來的奪取天下贏得了第一桶金,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富貴險中求;前面的劉邦賀錢萬其實也是類似的性質;
機會是不可以重複的,對於窮人來說,機會可能是唯一發財的途徑;
======================================================
所謂的富人其實是資源能迅速集聚在最優勢人員(包括他們的低智能的家屬)手中,窮人沒有資源,但是更缺乏聚集資源的手段,這就說到窮人變成富人的第二點:如何提高金融可得性,培養自己的融資能力,
【融資案例四】用案例來解釋;我一個哥們兒春節回老家,返程時打算讓自己的表弟送到火車站(表弟開計程車的),奇怪的是,八十歲的老母親怎麼也不同意,他只好另外找了一輛計程車(付租金包車);我問哥們,為什麼母親不同意?
母親不想占親戚家的便宜(不想欠人人情)
不佔親戚家的便宜,可以直接給錢啊,覺得只給油錢虧了親戚,就全額給租金啊,租人家的車也是租,把租金給親戚不是更好嗎,至少親戚可以幫你拎拎行李?!
母親擔心親戚不要;
因為不想占親戚家的便宜,就乾脆給錢也不找親戚,這是什麼邏輯:典型的小農意識,(大家不妨看看費孝通《鄉土中國》的理論,當然我的文章跟他的理論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說是互為補充吧)導致什麼後果呢?
√ 第一個後果,沒有人際關係(人情);人們常說人際關係,那麼,什麼是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就是人際往來,沒有往來,就沒有關係;有事不找表弟,下次表弟有事就不敢找哥們;萬一哪天哥們真的有急事求人家,但跟人家關係淡漠,人家未必願意幫你--所以,表弟送哥們上火車站,即使沒收錢,人情還在,以後有機會還給他,這樣就等於增加了人際往來;什麼是親戚,不就是互相幫忙嗎?(其實這也是培養情商的過程)
√ 第二個後果,就是沒有信用額度;請表弟幫忙,牽涉到租車費用,其實就是經濟往來;沒有找表弟,就意味著沒有經濟往來,沒有經濟往來,就意味著沒有信用額度--信用是需要培養的;
很多的金融詐騙不就是這麼操作的嗎?高利息小額借款而且還款及時,然後借一大筆錢突然消失;所以,即使不缺錢,有人也會有意地小額借款,目的是培養自己的信用值,萬一哪天缺錢了,就不用擔心借不到錢;樓上@Orz輝 提到富人和普通人、窮人最大的區別之一是富人的負債經營;而「窮人之所以窮」用學術點兒的語言說就是「金融可得性」差。窮人不能成為富人的很大的一個門檻就是融資,尤其是沒有抵押的融資(銀行貸款是需要資產抵押的),就是說,相比於富人,窮人即便有了同樣的機會與靈感,也難以借得足夠的資金。
連基本的人際交往與信用培養都做不到,又何談融資?
======================================================
窮人變成富人的第三點 競爭意識;
【競爭案例五】說一個案例,我有一個朋友是搞收藏的,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回收站的破爛裡面翻垃圾(不要以為真的是垃圾,其實是變廢為寶,翻撿值錢的東西)
- 比如老教授去世了,老人的舊書、本子就會賣給收破爛的,因為具有收藏價值,轉手就能賣錢;幸運的話,就會找到解放前的書籤,如果是用糧票、以前的小額鈔票做書籤的話,那就更值錢了(這些都是具有收藏價值的文物啊);
- 『比如某個有錢人搬家,有很多的新書,甚至連包裝都沒撕開的東西就賣給了收破爛的,他就以略高的價格買過來----注意是論斤買,而非是按標價打折買,然後倒手給需要的人;他曾經以幾元錢的價格買到過瑞士手錶;
收破爛的在他們那裡叫荒郎兒,就是我們看到的那種走街串巷的收廢品的那些人,大多是文盲
他以前的生意非常好,曾經賺了一大筆錢(結果做期貨虧了),現在的生意要死不活的,已經十來年了,我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
- 第一 為什麼他的生意做不起來
- 第二 既然賺不到錢,為什麼他不轉行
就這個問題,他跟我聊過好多次,他說做的人多了,競爭太激烈,轉行的話,年齡大了,轉行成本太高;
換句話說,他要做的唯一的事情是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但是他告訴我,這是一個比較成熟的行業,要提高競爭力的話,幾乎沒有空間了;這就是他的生意要死不活的原因:賺行更不行,本行業沒有提升空間;
一直到一件事情發生之後,我才發覺他的問題出在哪裡;我有一個如下圖的開水壺,塑料老化,立不穩,炸了;我就給他一個建議,讓他將那個塑料殼子送給荒郎兒;
他居然回答說:一個水壺殼子最多一毛錢,讓我扔了;對於這個回答,我當時非常愕然;通過這件事,我馬上意識到他的問題所在:
對於有業務往來的人來說,提高競爭力的關鍵之一是抓住大客戶、留住回頭客,而非是開拓新客戶,所以,如何提高老客戶的粘結度,才是他考慮的首要問題,顯然這點上,他是有問題的;
荒郎兒的資源是有限的,要的人又多(對手多),這個時候信息最重要,收到好東西之後,人家荒郎兒一個電話,你就可能利潤無數(用經濟學術語就是邊際效應高);這個電話,對於荒郎兒來說是舉手之勞,問題在於,人家憑什麼跟你打電話?你要人家的舉手之勞,首先自己就要先付出舉手之勞;這個破塑料殼子,完全可能達到讓荒郎兒給你打電話的目的
我這個朋友只是簡單的從錢方面來考慮,認為人家未必領情,但他根本想不到,錢不在多在於心,一毛錢人家不領情,日積月累呢?何況,這破殼子看起來不值錢,其實是你發出的一個信號----在乎別人、想著別人,真心待人的信號;舉手之勞而已,何樂而不為?!
你一毛不拔,人家憑什麼幫你?!
我旁敲側擊地告訴他原因,他根本不以為然 ,我也就不好多說什麼了;
生意最高境界就是賣人情賬,這件事足以說明他還沒達到商人的標準,根本沒有競爭意識(窮人變富人的第三個門檻就是競爭技能與競爭意識),這個破殼子儘管只值一毛錢,但這是情分,用商業術語來說,就是服務附加值; 我這個朋友做生意這麼多年,這麼簡單的原理都不明白,難怪爭不過別人;
不由得想起韓信,面對項羽的策反,韓信為什麼不背叛劉邦?
【競爭案例六】項羽派人策反韓信--其實只是讓韓信中立(而且是自立,對韓信本人是有好處的),韓信回答說「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向利背義乎?」(翻譯過來就是:漢王待我不薄,用他的坐駕讓我乘,用他的錦衣讓我穿,用他的飯菜招待我.我聽說,坐別人的車就要和他共患難,穿別人的衣服就要分擔他的憂慮,別人幫你填飽肚子就要為他的事效死命,我又怎麼可以見利忘義呢!)
韓信不背叛的原因說起來只不過是幾件小事--坐了劉邦的幾次車,吃了幾頓飯,穿了劉邦的幾件衣服而已;一件衣服就換得整個天下,不合算嗎,為什麼項羽想不到?
項羽貴族出身,不懂人情世故,換句話說就是情商不高
這就是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的區別--窮人思維只看中直接利益,不看中人際關係
【競爭案例六】以前,我喜歡買雜誌,有人告訴我,如果不打算保存,看時別弄髒了,看完後送給賣雜誌的 (只送一個人),這樣人家可以二次利用 (二次出賣或送人);以後,我買東西也只在一家買;事後看來,你真的什麼都沒花,但無形的好處卻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 比如偶然忘記錢包 可以賒賬
- 比如到附近買東西忘記帶錢了 直接找他借錢
- 比如手上的東西多,可以臨時放在他店裡
- 遠親不如近鄰啊,比如我帶著孩子有急事要走開 可以放在人家店門口,讓人家臨時幫你照看一下;比如你出遠門人家,可以幫你看看家,萬一有小偷呢;家裡失火,人家給你報信 。。。。。。。
只去一家,可以加深感情,商業術語就是增加信用,你沒有損失,幫幫別人不是皆大歡喜嗎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必須具備三個因素,眼光、胸懷和實力;
【胸懷案例七】格局意識(也可以說是合作意識),用一個案例來解釋;這類案例似乎舉不勝舉,隨處可見,說一個多年前的案例;我要到一家公司將一個貨物拉到外地,當時隨手問了一個出租小貨車,問他去不去,而且我告訴他兩點
- 管貨的在開會,大概需要等一刻鐘左右,
- 就在公司的門口等,等會兒我出門叫他;
我沒想到他居然將車開進了公司(奇怪的是門衛居然放他進來了);一刻鐘之後,我告訴司機,估計管倉庫的一時半會兒不會散會,等得了就等,等不了就走;並交代說,我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散會,之後,我就不理他了;
我不理他的很大一個原因是覺得他做生意太霸道,難纏(我們那裡有個術語叫做『餓相』----吃相難看的意思;我告訴他在公司大門口等,他卻擅自做主開進來了),潛意識希望他走人;
又過了一刻鐘,那個司機不甘心等了半小時,就找我要錢,理由是:等了這麼長時間,我得付錢;
當時我很愕然,就反問他,是你自己願意等的啊,我不是讓你走嗎?
我發覺這個司機不是好鳥,萬一路上對我使壞,我一個人根本對付不了;於是告訴他,你走吧,一會兒我不用你的車了
沒想到的是,司機居然拿出了扳手,要動武,好在這個公司的人都是我的朋友與熟人,當時就圍過來了。。。。
後來,我就思考一個問題,一個做生意的,應該和氣生財,為什麼發展到武力相向的地步呢?
這種貨運出租非常多,用商業術語來解釋就是,對手很多,競爭激烈;我當時之所以提前叫車,是因為公司偏僻,叫車得走一段路;想不到的是,被管倉庫的耽誤了,而我對他來說是個很有吸引力的大客戶,走吧,有點捨不得,不走吧,不知道等到什麼時候,結果呢,因為急於得到生意用上了暴力
要知道,這是在人家的地盤上,你都這麼囂張,要是出了公司的大門呢?!
好好的一樁生意,被不理智攪黃了;其實,辦法不是沒有,比如給我留下一個電話,然後自己出去拉生意,人家管倉庫的散會之後,給你打個電話,不就行了嗎?而我因為你等了半小時的愧疚,不至於不給你打電話
說明什麼,沒有格局意識--只想到單方面的利益,沒有雙贏的概念,甚至連自己單方面做出的決定(等待的時間),也要客戶付出代價;何況,即使你想要補償,好好說也行,居然跟客戶動武,這個時候,即使人家願意給也不可能給你了(這個時候給錢會被人誤以為是屈服於暴力而非是出於同情---不願意司機吃虧而給出的補償)
這個司機的行為與我那個搞收藏的朋友的行為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 相似的地方是都不願意吃虧,
- 不同的地方是我那個朋友不想額外付出,而這個司機是該付出的不願意付出
做生意最關鍵的是口碑與粘結度;粘結度說到底還是胸懷的問題,而胸懷與錢有很大的關聯性;
比如這個司機,生意不好就著急,著急就上火,上火就發脾氣,而一發脾氣呢,生意就更加不好
誰願意跟一個脾氣不好的人做生意?!(財不入急門,這就是和氣生財的原因)
《第五項修鍊》裡面有一段話,
- 系統思考的關鍵在於看出「槓桿點」,亦即可引起結構重要而持久改善的點。一旦找到最佳的槓桿點,便能以小而專註的行動,創造最大的力量(價值取向)。
- 非系統思考方式之所以損害特別大,便是因為它總是引導我們專注在低槓桿點的改變,即專註在改善壓力最大處的癥狀(功利取向,治標不治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但是這樣的努力至多只是使事情在短期好轉,而長期只會更為惡化。
當你有財務壓力時,恐懼與不安會極大地干擾你的心態,你必然有意無意地專註改善壓力最大處的癥狀,做事的目的就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從價值取向變成功利取向,具體到這個司機來說,就是蠻不講理;
- 咱們假設,他的生意很好,或許根本就不會在意我的生意,更不會發生爭執;
- 假設他生意不好,而心態很好呢?就會想到給我留一個電話,然後自己去另外招攬生意(價值取向)
顯然心態不好是窮導致的,所以,窮是怎麼導致的呢?
心態不好;窮導致心態不好(這裡有個經濟學術語:帶寬,大家可以自行百度),心態不好又反過來加劇窮,結果形成了惡性循環;假設他有良好的教養或者胸懷,心態就會正常,只要心態正常,即使整個行業不景氣,至少賺的不會比同行少(用經濟學術語解釋就是至少可以賺到平均利潤)
【胸懷案例八】這種例子生活中非常常見,比如一個老理髮匠,手藝很好,但就是沒人去理髮;我跟人聊天才發覺問題在哪裡;他理髮一次收四元錢,付錢的時候人家往往會給一張整五元的,然後他找人一塊;遺憾的是,他喜歡玩小聰明,找錢的時候不幹脆---不是直接給別人而是捏在手上,等人家去要;往往,人家走的時候忘記要了,他也就不給了(換個人都會提醒);時間長了,大家曉得了他的品行,大家就都不找他了;
理髮的本來就多(同質化競爭),你是在農村做生意,理髮的都是鄉里鄉親(熟客),一個人察覺相當於所有的人都知道了;口碑差了,你的生意還做得起來嗎?
我在老家的時候,就經常發覺老兩口經常吵架,原因無非是多用了三五毛而已(貧賤夫妻百事哀)
有心的不妨觀察一下小商小販,即使兩家緊挨著的,同樣的生意往往差別都很大,問題就出在貪小便宜的殺熟上;殺熟的嚴重性在於一個人吃虧,馬上就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即使不能馬上影響你的生意,但是早晚的事情(滯後性);遺憾的是,這種殺熟的小商販非常多,
連基本的商業道德都不遵守,還何談發財?小偷都知道不吃窩邊草,殺熟就註定了你只能在小商小販裡面打圈圈(根本就走不出來)
-----------------------------------------------------------------------------------
第二點 圈子意識,這點非常關鍵;處在什麼層次結識的就是什麼層次的人,得到同層次的信息,和同等層次整合資源的能力。
【實力案例九】我曾在一個大城市租房子,為節省費用,跟人合租,合租方是房東找來的,是個無賴,就是不交電費,由於共用一個電錶,不交電費就會停電;我找房東,房東不管,找合租人,他乾脆說沒錢,我只好替他掏錢了事,
這件事本質上是圈子問題,圈子其實就是個系統,個人融入圈子就是系統是否兼容軟體的問題;
- 交不起電費的房客與系統不兼容(租價設置就是個很好的過濾器----要租房,水電氣費用、房租缺一不可),本來,交不起費用就應該找一個低版本的系統(找低房租的的房子),從而避免被排斥,但是他就是賴著不走,賴著不走必然影響同系統的鄰居,必然導致被圈內人士排斥,比如我就經常給他白眼
- 遇到這種不兼容的問題,人們採取的措施是卸載不兼容軟體(而非是讓系統去適應軟體),奇怪的是房東,為圖清靜,根本不管;問題在於日子久了,冤枉錢就太多了(何況為一個非親非故的人掏電費),心有不甘,我只好搬走了;所以,因為這個合租人,幾乎沒人長久住下去,這就是不卸載落後版本軟體的後果:直接影響系統運行;
- 房東無知,以為房子租出去了,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其實任何系統都是要維護的,要殺毒,要清理垃圾,甚至卸載多餘的軟體;房東自以為不管就沒事,這其實是自欺欺人,因為這樣做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最終傷害房東
- 沒人願意跟不講信用的人合租,房客就會頻繁地更換,兩個月換一次人,你房東煩不煩?何況還要為退房的事情扯皮,這樣的話,你必然要找一個住的久的人,那麼只有跟交不起電費同樣素質的人才願意住進來;
- 即使你找了個同樣不交電費的人跟他合租,難道不會拖欠房租嗎?!
本來想圖清靜,結果越搞越糟,與其這樣,你還不如一開始就驅逐交不起電費的人,所以,圖省心是做不了生意的(否則,你會付出高昂的交易費用);那麼,我的問題在哪裡呢?
對系統(圈子)沒有概念,以為節省房租就可以節省費用,其實不是,為省房租我選擇了舊版系統,導致自己在低層次的圈子打圈圈,而且,花費的成本(交易費用、機會成本)遠遠高於新版系統
人是生活在生態環境里,只有系統穩定,你才能發揮作用,後來,我翻了一倍的房租用來升級自己的生態系統,儘管財務成本提高了,但是大大降低了交易費用-----做事的效率提高了,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花錢買時間;所以,要提高效率,
- 首先就要避免跟低層次的人打交道,你會為此付出代價的,前面的房東,不交電費的合租者都是素質比較低的人,不要以為有文化就素質高,這個房東就是個中學教師,
- 盡量不要與赤貧的人打交道(這裡不是歧視,是說實話,我本人衣食無憂,衣食無著的生活都經歷過),貧富差距太大,他們會心理不平衡,對你帶來的傷害可能是無形的;
- 如果你比身邊的絕大多數人都強,那你該換圈子了;我們小時候讀了太多不該讀的書,以為三個臭皮匠就勝過諸葛亮。真相是,臭皮匠再多也頂不了一個諸葛亮;混跡於臭皮匠間,只會被臭皮匠拖累,這就如當醫生,你在衛生院永遠只能夠看小毛小病,哪怕你終身行醫,因為你的圈子無法給你提供相應的設備,更沒有大的病例讓你觀察
上面的幾條可以換一個說法,就是做生意的時候,不要與低素質的人、赤貧的人合作,否則你會被拖累的
======================================================
第三點 小農意識,這點我前面談人情的時候談到過,這裡重點說一下小農意識對做生意的危害
今天是正月十二,初一我在老家,聽說了這件事;鄰居有一對堂兄弟,大哥給小弟介紹了一筆業務(安裝監視系統),所有的活兒是小弟乾的,總共賺了一萬,但是小弟只得了四千;小弟的母親很不滿,認為大哥虧待了兒子;奇怪的是,母親抱怨大哥的時候,這個小弟居然不說話(實際上是默認了母親的說法);從這件事,我就知道這個兒子不會有大的出息;為什麼呢?
1995年,世界銀行公布的財富概念中,包含了「自然資本」、「生產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四大組要素。這是廣義的財富的概念。而具體到個人,我們所指的財富,無外乎兩個意思:
- 一方面是指財產,各種能給其所有者帶來實際的價值利益的有形或無形的資金,資產。有形資產是指所有者所持有的現金、債券、股票、基金、外匯、經濟實體以及房產、車輛、貴重金屬(黃金等)、文物、珠寶等。而無形資產就是各種知識產權等無法用貨幣的尺度進行精確的評估的資產,如所有者掌握的專利技術、版權等。
- 另一方面是指本身不具備實際價值,但通過某些方式的運作,可以產生實際價值的東西。如廣泛的社交關係、被承認的榮譽、豐富的學識經驗、良好的個人形象等,這些東西不能用具體的貨幣單位來衡量其價值,但實際上它也是財富的一部分,通過它可間接轉化為普通意義上的錢財。比如通過良好的個人形象,廣泛的社交關係,可以促進、加快和完成某一項經濟活動的進程,從而獲得相應的報酬。在這個過程裡面,無形的東西(個人形象、社交關係)就被轉化(變現)為有形的貨幣財產(相應的報酬)。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無形的東西可能比普通的財產更重要。
母親之所以認為兒子吃虧了,是長期農作形成的小農思維: 母親認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其實,商業利潤更多地取決於機會、資本 信息 人脈等看不見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按勞動要素分配;在中國,由於勞動力過剩,勞動力恰恰是最不重要的;而機會反倒最重要,比如,為什麼我一定要找你呢?(我接活了,可以找你,也可以找別人);
農民是沒有無形資產的概念的,更不相信無形資產比有形財產更重要。觀念錯誤導致想法的錯誤,此出發點,產生兩個惡果
- 本來是大哥善待小弟,但是這個母親卻認為這個哥哥虧待小弟
- 因為母親認為哥哥剝削了小弟導致小弟對於大哥的負面看法,反過來影響了小弟與大哥的人際關係,進而無意中影響了自己的生意{但是卻不自知)
如果大哥知道真實情況的話,在大哥看來,小弟不知好歹;而在小弟看來,大哥不知好歹);就是說兩個人都認為對方不知好歹,為什麼呢?
兩個人的思維不在一個頻道上,大哥是不折不扣的商業思維,而小弟還是小農思維,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在這裡發生了碰撞以至產生了衝突,幸好大哥並不清楚其中的變化(他還以為自己送了一個人情給小弟呢);
我之所以認為這個兒子不會有大的出息,關鍵在於
- 他的觀念還停留在用勞動獲取報酬的階段,所以,他做事很踏實,中規中矩,不搞名堂,這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利潤來源
- 根本不知道人脈關係對於生意的重要性,後果就是,喪失了很多潛在的商業機會;外人會認為,他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好歹,所以不會有人跟他合作;比如我,如果再有這種機會,寧願找不相干的人,至少不用普及商業常識(即使普及知識,他也未必相信,可能還會認為我在為自己的「剝削」做狡辯)
我奇怪的是,他做生意這麼多年,怎麼思維至今還是小農意識,當然,我也明白了,為什麼他至今還在單打獨鬥的原因--他不適合與人合作做生意
按勞取酬,就是馬克思所說的勞動價值論,跟拿工薪一樣,可以保溫飽,但實在是沒有辦法發財,更不用說實現財物自由;說白了,就是民工幹活,干一天給一天的錢,能賺大錢嗎?
有興趣的不妨看看二十年前風靡一時的《窮爸爸 富爸爸》的四象限圖,你就會發現:表面上看起來,這個弟弟是在s象限(自由職業者),但按勞取酬實的思維導致他還是落入了第一象限E象限(用勞動時間換取報酬)的泥沼,意味著他陷入了同質化惡性競爭的泥沼,這與民工沒有本質的區別---別看民工每天工資三五百,其實跟吃青春飯的妓女沒區別,年齡大一點就不行了;
而要真正賺大錢,必須在I象限,關鍵點在於無形資產(尤其是人脈),你連概念都沒有,又怎麼從e象限跳到i象限呢?
說點題外話:寒門出貴子;我們要相信,沒有哪個家族能一直佔據富豪榜,秦始皇還想萬萬代呢,結果只有15年,老家族固然有強大的基礎和實力,但是他們有固有的弱點
- 體量大機動性弱(李自成打到北京的時候,崇禎居然不敢遷都)
- 全人類的反托拉斯(反對兩極分化)
- 敏銳眼光的年輕一代(年輕人會抓機會)
一個人能飛多高和多遠取決於他能夠想多遠和多深,取決於自己做出的選擇;順應新趨勢、顛覆舊勢力也是有機會的。即使內部沒有機會,全球化的趨勢也會淘汰這個國家(比如滿清的閉關鎖國),最終還是有機會;所以,寒門出貴子並非難在財富的積澱和利益格局的固化,而是難在沒有眼光,沒有知識。
勝者永遠屬於眼光長遠,執行力強的年輕人
有興趣的不妨看看 這個問答 白手起家還適用我們這個年代嗎?是否還有人能真正做到? - 沈雅涵的回答;
大學生找五十歲的門衛結婚的案例 )
陳忠實有好幾年埋頭寫作《白鹿原》,成稿後他對妻子說,這次去省城,成了,就帶你們住高樓,不成就回家養雞。《白鹿原》問世後,他名聲大噪,比起版稅收入和他愛抽雪茄的高昂消費,陳忠實透露數,真正讓他脫貧的是影視劇改編帶來的改編版權費。他一身民工打扮,尊嚴卻在心裡深處。
有次,一位高官居高臨下的說他,你在《白鹿原》之後咋再不寫啦?你要體驗生活嘛,要學習講話精神要深入群眾嘛什麼什麼的一大套官話。
陳忠實白了他一句:你懂個鎚子!
給你講講我的故事吧。
我出生的時候家裡很窮,小時候吃不起肉,我家住在河邊,旁邊有個人在菜市場賣肉,每天都會有多出來的豬下水,喂狗的一般。我媽媽去要回來給我燉雜燴。
河邊有小螃蟹,蚌,還有好多別的吃的,小時候經常去找吃的。
上小學時候,都是穿太太縫的衣服鞋子,很土很破,被城裡的小孩子嘲笑。
說這麼多,相信你可以比較有個概念了,窮苦日子過來的。
但是我的父母很厲害,有想法,也有執行力。
在我小時候他們開始創業。小學時候,就沒怎麼見過我的父母,他們回來我已經睡了,走的時候我還沒有起來。
那時候我也有過被同學嘲笑後的痛苦,也開始懂事,開始有虛榮心。
窮的時候,最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你也沒有選擇的能力,只能惡性循環,我覺得這就是窮的直接原因。也就是所謂的窮人思維了應該
至於怎麼改變,你也看到了,不知道應該做什麼,是因為你缺乏視野和分析能力,不知道遇到問題怎麼最優的去解決;沒有選擇的能力,是因為你自己不夠優秀,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我自己感覺,要改變這一切,你首先要多看書,多出去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是不是勉強過去。
我家裡窮的時候,爸爸出去買東西,帶我河北,河南,廣西,浙江,福建等等,好多地方,從初中開始就是。後來家裡條件好了,出國拜訪客戶我都跟過去,不會英語也被家裡誇著引導去學習,到現在我的護照已經快換第三本了。
家裡買了很多書,從小時候的十萬個為什麼,到現在自己看的期刊雜誌,很多很多,斗膽猜測有上十億字了。
後來家裡條件好了,我自己感覺隨著家庭的變化,我不會去羨慕別人有錢,可以買自己想要的自行車,我會買適合自己需求的,我也不會去害怕面對問題,因為我有信心去處理解決,就算解決不了,我也有智囊團在家裡可以商量,最差我的風險承認能力也很強,不至於幾百萬就尋死覓活。
我認為富人的想法,是生活視野足夠寬廣,經驗充分,可以利用資源很多,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有面對問題的信心,不攻擊不退縮,知道自己的責任。
這些都不是成年了可以改變的。
所以,說了這麼多,是想告訴你,不要去改變窮人思維,而是去培養你的富人思維,比如下個蛋,好好孵,就像我的父母一樣。
改變首先從自己做起,去看書吧
說個自己的經歷吧。
10年前,很窮,初入互聯網,大專畢業,某門戶混個實習生,月勞務費800,還要扣稅,實際到手760.非常的窮。窮到沒有思維,更談不上模式。帶我的老員工工資4000,在那時侯北京的回龍觀也只賣1800一平(現在平均4萬左右)。當時的「思維」就是好好乾,爭取留下成為一個全職員工。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實習期做完不合格。未來的人生依然回到老家,茫然吧。
茫然了一個月,忙著畢了業。運氣好了點,一個老大帶我重回這家門戶,在他手下做了一名外包實習員工,依然稅前800(好好笑)。三個月後,轉到某頻道做了一名黑勞務員工,工資1760(一天80)。努力了又三個月,帶我的老員工離職,我轉成了他的崗,一個「兼職外包」崗,工資2500.
3年後,公司「大赦天下」一批非本科老員工可以轉正了,於是我轉正了。正好也趕上那年奧運,招人比較多,工資也提的比較不錯。上5K了。(離第一步的理想,轉為全職員工,過了3年)。
第一次,讓我從窮人,變成可以在北京生存下去的一員。這種思維的變化,是我變「富」的第一階段,在我看來這一階段叫「生存壓力緩解」。
在這3年中,自己因為興趣和偶然的一次機會,自己開始學建網站,從建站的第一天就開始盈利和賺錢(之前四五年人脈、資源也是有積累的。)這些錢擱現在來看也不能算是小錢,一年掙了10幾萬,比工資都高,但非常的不會花錢,交女朋友,老家開個小店,吃喝玩樂。在這種環境下,是我的變「富」的第一階段中的一個升級版,叫「有錢不會花」。因為認識到錢在手上不會花確實是個事,所以看了一本書「拱小豬的理財」書名記不全了。這書基本上讓我了解了錢是需要理的。
經過2年的時間(這2年里結婚、買房)又為「富」的思維做了一個基礎,家庭後盾的支撐和穩定,迎來了3年換3份工作的工資翻倍歷程。基本上三份工作算為5K至10K,10K至20K,20K至接近30K的過程。這一階段在我看來叫「富」的原始資本積累過程。因為你的工資在增長,你的消費能力和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家庭的消費水平也從每個月3000至15000在穩步上升。在這2年里,生活消費品開始有了「品牌」認識、形象包裝、出行計劃、教育計劃等等。當然在這幾年,也沒閑著,錢也並行在做一些理財,雖然錢不多,一年多個萬元左右。但意識確實提升了不少。
基礎有了之後,可用於投資的錢擴大到約百萬級,在近2年,開始做證券投資。(9年炒股經驗,完整的度過一次牛熊轉換期,戰績為本金翻倍。當時錢少,遠遠達不到工資的提升速度。)在最近2年時間裡,繼續做到翻倍以上。這一階段是「富」的思維提升過程,在這階段中,深入了解投資渠道和原理、加上每日的實踐和復盤,與高人的學習,每日不斷的閱讀,快速提升讓錢變錢的過程。
目前尚處這一階段,正在思考「富」=什麼?目前我的判斷為,先讓生活衣食無憂,然後充實自己和家庭。至於未來還能富到什麼程度,暫時還想不出來。
---------以上為廢話-----------
窮變富,從實際到思維,均需要有經濟基礎來支撐。即當你的錢在穩定增長時,你的生活水平和閱歷會逐步提升你的「富」的思維。
經濟基礎決定思維高度,思維高度的提升反過來促進經濟基礎的增長。相輔相呈,兩手都要硬。
目前我個人感覺,一個小細節以前是大把時間可浪費,可以用時間來換錢(比如看廣告免費看視頻)。而現在逐步發現可以花錢省出來時間,能幹更有價值的事,(開始各種充會員,減少廣告浪費的時間。)
以前不能團購的餐廳不去,現在去了餐廳如果有團購才會順手買。
以前錢要花在必須用的東西上,現在的錢可以為了喜歡而適度「浪費」。
目前的計劃,通過工作繼續積累原始資本(這一時間為2-5年)。通過投資嘗試做到讓錢生錢,如果運氣夠好,2-5年或許可以達到財務自由,那麼未來。就是自己開公司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用擔心生活中離開工資就過不下去了。那一階段的「富」我的說法叫「會花錢」。
按某朋友講的一句話來說,把當年吹過的牛B,都實現。就過渡到「富人思維」了。一、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物質決定意識。
由於人的經濟狀況(窮富)屬於物質範疇,人的思維屬於意識範疇。
因此,窮人有窮人思維,富人有富人思維。
窮人卻有富人思維,不可能。
二、
當然,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意識可以反作用於物質。
但是這不代表窮人能有富人思維。
既然擁有富人思維,需要本人先成為富人。
因此,可以說,富人思維不是先驗的。
脫離了實際的經濟狀況,窮人想要產生富人思維,等於空談。
三、
當然,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事物是發展的。
窮人當然有可能致富。
讓窮人致富的思維,算不算富人思維?
我認為不算。
窮人的經濟狀況,決定了他只能有窮人思維。
有的窮人不願意一直貧窮,想要改善經濟條件,這個願望為他的致富提供了最初的動力。
因此,他會致力於尋找致富方法,將其內化成自己的思維。
但是,鑒於他的窮人思維的局限,他只能內化那些可以在窮人思維的基礎上內化的致富方法。
所以,他即使能致富,也是建立在窮人思維的基礎上。
不能把讓窮人致富的思維稱為富人思維。
以上都是一家之言,歡迎評論、質疑與討論。
上次被誤刪,再來寫一次
水淺王八多,遍地是大哥
各位大哥
今天讓我們先把「金錢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為了賺錢犧牲生活品質是否值得」,「那個男生對我很好但就是買不起房我應該和他分手嗎」這些問題先放到一邊,單純而虔誠地跪倒在鮮紅的毛爺爺腳下來探討:
如何才能有錢,那些有錢人身上是否真的具備一些獨特的思維和品質,最終取得了令普通人望塵莫及的財富積累,我們和他們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如果你期待的答案是:
1.專註勤奮毅力積累一萬個小時,出門左轉俞敏洪老師演講錄。
2.馬化騰其實是富二代,巴菲特的父親是國會議員,出門右轉朋友圈「揭秘白手起家的富豪神秘背景」。
3.商業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隨機性造就的,查看「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你可能之前沒看懂。
如果上面這些答案都不能讓你滿意,我們繼續。
2
你的高中老師不會告訴你,即使你再努力學習也照樣買不起房。
我現在身邊過的最不開心的朋友,是上學的時候成績最優秀的,現在又生活在國內的那一批。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大多成績優異,考試名列前茅,是老師眼中的驕子,同學們心中的偶像。雖然今天他們依然領著高於同齡人的薪水,卻發現工作三年攢下來的錢依然不夠在北京買一個廁所。所以覺得世界對他們很不公平。
在漫長的求學經歷和成長過程中,我們這一代人對於事業成功(其實就是賺很多錢)的認識高度的統一:努力學習,先考上一個好高中,再考上一個好大學,選擇一個好專業,找到一份高工資的工作,拚命工作成為高級管理人員,從此衣食無憂生活幸福。可直到畢業了進入社會才發現,自己被灌輸了近20年的美好人生藍圖,和現實相距甚遠。為什麼會這樣呢?
嚴肅的說,這是因為以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和大多企業的利潤構成,資產的泡沫程度要遠遠高於企業能為高素質技術人才支付的報酬。粗暴的講,傳統教育傳遞給學生的賺錢思路並非適用每個人,即把那幾張卷子上的題做對越多的將來就越有錢,可是,這和現實世界中財富的分配方式幾乎毫無關係啊,至少,和中國目前國情不符。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闡述什麼叫做企業的利潤構成決定員工的收入,就比如說經營一家蛋糕店吧,美國公司的經營思路是找到最優秀的蛋糕師,提供味道最好的蛋糕,向全世界銷售,憑藉優秀的產品獲得高溢價和高市場份額,來獲取毛利進而付給優秀的蛋糕師高額的薪水;
而中國的蛋糕店的老闆們發現,自己的蛋糕怎麼做也不可能比美國的蛋糕好吃,何況中國大眾消費者對於蛋糕的消費能力也不強,真正賺錢的方式是提供品質一般但勉強合格的產品,通過一些獨佔的銷售渠道,把蛋糕以大訂單的形式賣給這些對蛋糕品質要求沒有那麼高的大客戶,所以蛋糕師的水平並不太重要,能給公司簽下訂單的員工才是公司最有價值的人才。可與此同時,中國傳統教育給我們灌輸的思路是蛋糕做得越好的人,將來也就越有錢。
這裡的美國和中國不是絕對的,可以換成北上廣和二三線城市,也可以換成互聯網企業和鍊鋼廠,但你的工資是由你所在的企業的利潤豐厚程度和你對利潤的貢獻程度所決定的道理,放之四海皆準。難以想像的是,如此天經地義的常識,我卻發現身邊有無數人完全不能理解,尤其是很多名校的畢業生,恨不能拿著一紙文憑向政府要錢,逢人便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人生的痛苦主要源自錯誤的期待,認清事物的運轉規律不會讓你立即獲得財富,但至少可以讓你迅速放棄愚蠢的幻想。
3
你渴望成為的那種有錢人不是靠技能獲取一份高工資的人。
嚴格來說,即使在中國,憑藉高超的技術領取高薪,最終取得財務自由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難度極大,而且異常辛苦。沒有過人的先天的條件和頂級的後天培養,大多數人所能習得的技能,都不是不可替代到讓老闆心甘情願為你付一份遠遠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薪水的。只要你對中國絕大多數企業的收入獲得方式稍加理解,就能明白技術骨幹的收入是很難超過掌握客戶的銷售總監和組建團隊和客戶對接的項目主管的。
美國的一個著名的喜劇明星Chris Rock在一場脫口秀中講過一個段子:黑人在美國最多也就rich,但不可能wealthy。奧尼爾年薪兩千萬美金,那隻能叫rich;在奧尼爾工資支票上簽字的那些白人老頭們,才能算wealthy。
事實上,我們身邊最常見的有錢人都是後者,他們不是技能過人的人,而是整合資源的人,簡稱老闆,也是這篇文章想探討的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現代的商業環境下,並非傳統企業那種100%的公司擁有者才叫老闆。項目投資人,企業的合伙人,裝修隊的工頭,夜總會的媽咪,安排一隊小弟在三里屯收二手iPhone自己坐在旁邊抽煙的人… 但凡直接發起並促成商業活動的人,在我看來都是老闆。
你真正渴望成為的那種有錢人,不是超凡技能的人,而是尋找資源並整合資源的人。這就是學校和父母從來不曾告訴你的秘密,當然了他們之所以不告訴你,很可能是因為自己也沒這麼想過。
4
自我保護心理註定了窮人的宿命。
人類天生習慣的自我合理化心態決定了大多數人註定是窮人。
不信,可以看看你身邊多少人熱衷於分享 「蓋茨的的書不會告訴你他母親是IBM董事,是她給兒子促成了第一單大生意,巴菲特的書只會告訴你他8歲就知道去參觀紐交所,但不會告訴你他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還原聚美優品陳歐履歷造假真相」,百度知道甚至有好幾個問題都在研究「馬化騰究竟是是不是富二代」。
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強烈的自我保護機制,它會不停地暗示你,只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才是最好的最合理的。但凡當大腦掃描到有什麼人和事會令自己的顯得是如此的無知而無能的信息,這種保護機制就會迅速啟動,收集一切線索去證明他們都是因為一些客觀因素而僥倖成功,自己要是有同樣的客觀條件,只會比他們更好。
而且,萬一這些成功人士是自己身邊非常熟悉的人,內心的保護機制會更加強大(君不見今年沒炒股的人,看到身邊炒股的人賠了,比自己發財了還高興)。
就像上學的時候,我們熱衷於討論學習好的人都是書獃子沒出息,漂亮姑娘只喜歡開跑車的渣男一樣;長大之後則變成了,同事升職了是因為會拍領導馬屁,同學創業成功了因為家裡給了巨額的啟動資金。窮人的頭腦是如此的敏捷,如果上述原因都找不到,還有最後一招殺手鐧。
他們就是運氣好。
是的,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心理,維護了社會穩定,減少了自殺率,也讓極少的一部分克服了這種心裡的人,成為了有錢人。
總結下來就是,窮人相信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是客觀條件所決定的,而富人相信這種差距的決定性因素是主觀能動性。
窮人的思維習慣是:他們做到了,是因為他們富二代/有關係/運氣好,我沒有這些,所以我做不到。如果我有這些條件,我也可以做到。
富人的思維習慣是:他們做到了,我為什麼沒做到,我怎麼才能做到?
可憐的窮人們,不打破這種自我保護的心裡,是很難擺脫一事無成的宿命的。可惜,他們中的大多數一生都沉浸在自我安慰中,從懷才不遇到壯志未酬,最終感慨平平淡淡才是真。
5
有錢人的思維是整合資源而不是擁有現成的資源。
如果這篇文章你只能看一段,那就是這一段,沒準它就能改變個別人的人生軌跡。
其實很多窮人也不是甘心於一輩子領薪水的啊,他們只是在等機會,他們永遠在等機會。
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驚人地發現原來每個留學生和他們的父母心裡其實也都有一條走上人生巔峰的道路嘛。本科認真學習,積极參加課外活動,拓展社交網路,最終成績優異簡歷豐富,找到一個大公司工作幾年積累工作經驗,繼續名校MBA深造,出任跨國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最終調回國內擔任中國區經理,甚至時機成熟了,憑藉多年工作積累的經驗和人脈,跳出來單飛最終創業成功。
聽起來如此酣暢淋漓的人生攻略,其實是最經典的窮人思維,窮人總以為有錢人的每一步都是按部就班順水推舟得來的,所以要等著一切時機都成熟了,一切資源都獲取了,才能開始行動。
不出意外的話,這一天永遠都不會到來。
他們無法理解的是,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小撮人,和他們擁有類似的客觀條件,但卻把他們覺得遙不可及的事情做起來了。這一小撮人,沒有本金,找朋友借錢找投資人投資甚至找銀行貸款;沒有技術,自己去現學或者找到懂技術的人幫自己來做;沒有關係,找人介紹請人吃飯送禮屢敗屢戰;沒有客戶,一個一個冷撥電話登門拜訪甚至辦公室門口堵著。
上面這種人,就是傳說中的老闆。
當你真正開始做一個整合資源的老闆的時候就會發現,你之前自以為擁有的資源和人脈遠沒有你想的那麼好用,任何一個商業活動從無到有,都必然要經歷那些團隊不整沒有客戶的階段,滴滴打車兩年前還在在北京機場T3一個一個拽著計程車司機下載App;以雷軍在互聯網圈二十多年的人脈,創立小米的時候光一個個登門挖人就挖了近一年,相比之下,你覺得自己能有的那些資源又能有多管用呢?
切記,老闆的實質是尋找資源然後整合資源的人,並不是擁有現成資源的人。
更進一步說,一切商業機會都包含了大量的未知因素,而鑒於人類對於一個未知事物的群體接受度的判斷力是極其有限的,一個優秀的老闆擅長的是邊做根據形勢快速調整自己的商業活動,而不是事先把一切事情都預料好了。你能想像亞馬遜的創始人當年在網上賣書的時候,已經計劃好了公司的業務要包括電子閱讀器,電商,流媒體,雲計算,無人機嗎?
為什麼窮人等待的機會永遠不會到來?等你把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的時候,市場早已經被那些趁著一切並不明朗就衝進去的人瓜分乾淨了。真正的好機會,永遠都存在與未知中。
同樣的道理並非只存在於商業世界,每個人生活中最好的機會,幾乎都出現在那些你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時候。
還記得剛去美國的時候,我聽說高中的數學課代表去新東方做了托福老師,班裡的同學談起這件事,語氣中大多充滿了懷疑和嘲諷,因為大家都清楚他高中的時候學習好是因為數理化成績優異,英語水平根本不行。他們想的一點沒錯,後來我才得知,這哥們當時連托福都沒考過,但就是一咬牙硬著頭皮上去應聘還成功了,結果最初過得心驚膽戰,做夢都怕被學生從講台上趕下來,於是每天瘋狂的做題備課惡補英語,好不容易堅持了下來。
而兩年之後,嘲諷他的人還是當年的樣子,他已經成了新東方的托福名師,公開課出現在新東方官網上,學生遍布北美。後來我默默地在家裡看了他的講課視頻,比起我當年崇拜的那些新東方名師毫不遜色。
我忽然想起了羅永浩當年寫給俞敏洪的求職信,試想如果羅老師當年認為要把英語練到王強老師一樣才能敢去新東方應聘,現在可能也只是一個吉林延邊的文藝老憤青罷。
你看,真正把事情做起來的人,考慮的問題的過程其實是這樣,這件事我一定要做,缺什麼東西我去想辦法去爭取。而什麼做不起來的人,永遠在等待時機成熟。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有勇有謀,但勇又大於謀。相比之下,勤奮專註聰明簡直只能算雕蟲小技,唯有勇氣才是一個人出類拔萃的核心競爭力。
最後,如果你的抽象思維能力實在有限,必須得看十分具體的例子去理解究竟什麼才是尋找資源並整合資源,強烈推薦你上網看兩個故事,一個是星巴克老闆舒爾茨當年在西雅圖開第一家咖啡店的始末,另一個是楊潔導演拍攝86版西遊記的過程。
以上,就是我在讀了這麼多年書,看了那麼多案例,和自己在殘酷的實踐中,能給出的關於「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很想成功,是不是就會成功了」的最好答案。至於你覺得它是醍醐灌頂還是勾兌雞湯,看你的了
餓死。
————————
我發現評論區似乎沒看懂
我的意思是
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都是當前環境中的利益最大化的個體解決方式
讓窮人具有富人思維也就等同於讓一個步兵脫掉衣服雞巴上插一根掃帚,口中喊著轟隆轟隆我是59坦克壓死你是一樣的
戰場上脫掉衣服雞巴插掃帚並模仿59坦克的戰術並不能讓這個裸奔狂活下來
同理,窮人具有富人思維也是一個道理
普通家庭,能否教給孩子「富人思維」?
哪些典型的「窮人思維」絕不能教給孩子?
有錢人是否真的具備一些獨特的思維和品質,最終取得了令普通人望塵莫及的財富積累?
1、不要把傳統的「成功路徑」繼續傳給孩子
咱們這代人從小到大,常常被灌輸:好好學習,上好中學,上好大學,最好再讀個研究生,找個好工作,去體制內或大公司,就成功了。
在今天看來,這個「成功路徑」問題很大。有沒有發現,很多當年學習最好的天之驕子,一路名校出身的同學,現在最憤憤不平。儘管月薪比普通人還略高,但他們發現,畢業五年十年的積蓄,還不夠在帝都魔都買一個廁所。而當年班上學習最差的小混混,倒騰點買賣,當上了老闆,開上了豪車,住上了別墅。
米粒媽覺得,關於學業,要這樣告訴孩子:
課堂知識你終將忘記,但學會的是思維方式和方法;
不要死讀書,學習好不能保證將來成功,但能給你更廣闊的眼界和平台,更豐富的知識積累,這些都是未來非常重要的;
學好英文,不是為了考個好分數,而是掌握通往世界舞台的鑰匙;
學好數學,不是為了變成人肉計算器,而是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理性思維能力……
2、鼓勵孩子敢想敢幹
很多混子之所以現在成了老闆,其實也是從小,在社會上野蠻生長,不知不覺鍛鍊出了people skills(與人交往的能力)和敢想敢幹的能力。千萬不要讓孩子從小就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啊。
米粒媽的前同事,明星銷售,年薪幾百萬,其實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開始賣給同學們作業了,一條龍服務。。他還有眼光、肯吃苦,小時候家裡住二層,沒電梯,三四五六層的小朋友們夏天想去小賣部買雪糕,懶得下樓,他就一趟趟跑腿,賺取差價。大學的時候,他已經開了三家超市,一家大型書店,兩家KTV,一家舊貨店,每年凈賺七八十萬了。
米粒媽有個創業的朋友,融資幾億快上市了,她小學時候辦了一份「校報」賣給同學們,中學時候開始情人節校門口賣玫瑰(五毛錢賣到35元),然後發現同學們愛打遊戲,就在校門口開了個遊戲機廳,高中畢業就賺了20萬。。。
敢想敢幹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這種「老闆心態」也要靠父母培養和呵護。多少人,小時候要想倒騰點東西,被父母一頓劈頭蓋臉的罵,滾回去好好學習了?
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上學時租了一棟房子,開派對收門票,賺得盆盈缽滿,能負擔美國大學高額的學費;
美國最大的鞋類電商Zappos創始人謝家華,兒時開始倒賣舊貨、售賣徽章、賣檸檬水、承包了送報線路,然後雇其他小朋友們去送報(簡直是小資本家啊!)
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小時候就非常喜歡玩遊戲,於是父母鼓勵他自己編寫遊戲。雖然一開始很爛,但是絲毫不影響他心中的自豪感。從此,他走上了編程之路。如果沒有鼓勵他的父母,那可能也不會有Facebook連接全世界十多億人口了。
不是說人人都要成為創業者,也不是說賺錢=成功,但米粒媽建議,在孩子顯示出新奇的想法、大膽的創意時,別急著打擊孩子,而是相信孩子,鼓勵孩子,和孩子一起想如何能更好地實現它。
米粒媽小時候,剛畢業的班主任突發奇想,要「競選班長」,這在那個年代可不常見。和我一起競選的有兩個女孩,她們直到演講之前還沒寫完稿,在本子上塗塗抹抹,橡皮擦得黑乎乎一片。我這邊呢,米粒姥爺一直在鼓勵我競選,我寫完的演講稿,他一遍一遍幫我改,還在我練習演講的時候給我指導。米粒姥爺還把稿子拿去單位,列印了兩張。競選的時候,我給老師一張,自己拿一張,承諾大家如果我當選,會給班裡建立閱讀角、小動物飼養角,還要組織豐富的活動……當時的感覺,現在還記得,感覺像在競選美國總統啊哈哈。
在美國生活時,我發現有太多書教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創業激情了▼
相信孩子,鼓勵孩子,正確引導,和孩子一起想辦法,就能讓孩子自信、勇敢、努力、敢想敢幹。而這些品質真的能影響孩子一生。
3、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美國時,米粒媽發現很多留學生都有一條心理設定好了的「成功之路」:成績優異,豐富的社團活動,閃耀的實習經歷,在國外工作幾年,積累「國外工作經驗」,升任高管,被公司派回中國擔任總管,走上人生巔峰;等合適的時機出來創業成功。
聽起來酣暢淋漓的成功攻略,確實最典型的的窮人思維。窮人一輩子都在等待機會,等待一切時機都成熟了、一切資源都到位了、沒有任何問題和障礙了,才開始行動。他們以為有錢人的每一步都是按部就班,都是計劃好了的。
我發現成功的人,都是problem solver(能解決問題的人),沒錢,想辦法找親朋好友拼湊啟動資金,去銀行貸款或是找投資;不會技術,自己硬著頭皮學;沒有客戶,自己上陣做宣傳推廣,屢敗屢戰,不驕不餒……這才是終將改變世界的人。
米粒媽曾是個強調困難之大、問題之多的人,遇到米粒爸之後,發現他最吸引我的一點,就是任何問題遇到他都能迎刃而解。小到安裝傢具、旅行攻略、下水道堵了,大到複雜的家庭糾紛、創業中的各種困難……他一切都能輕鬆解決。
即刻開始行動、遇到問題解決問題至關重要。企業家、科學家、國家元首……都是解決問題的高手。
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一切都包辦代替,只給孩子留下一片坦途和康庄大道,孩子從小到大會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逐漸喪失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米粒每次問我,媽媽,瓶蓋擰不開怎麼辦?這個字怎麼讀啊?我不會幫他解決問題,而是會教他方法,引導他以後自己解決。後來發現,玩的時候,米粒總會幫其他小朋友們解決問題。會解決問題的孩子,點子多,腦子活,會變通,就會變成孩子王,逐漸鍛鍊出領導力、影響力啊。
4、承認努力,不找借口
朋友圈裡太多人樂於分享這樣的新聞:
比爾蓋茨的書不會告訴你,他母親是IBM的董事,她給兒子促成了第一單生意;
巴菲特的創業故事只寫了他八歲參觀紐交所,但不會寫他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
馬化騰是富二代,馬雲他爹竟然是.......盤點商界大佬的那些爹;
- 馬化騰、王健林、王石……一大撥官二代富二代靠近
我朋友住的小區,一半是高層,一半是別墅。她曾見一個爸爸帶著兒子玩,兒子問爸爸,為什麼有的人住別墅,而我們家住樓房?爸爸說,那些人的錢都不是正經來的,貪污腐敗,還有各種官二代、富二代。。
我們熱衷於討論,同事升職了是因為會拍領導馬屁/和領導睡了,創業成功肯定是家裡有錢有背景,身材好的人肯定是因為天生吃什麼都不胖,嫁得好的人肯定是整容隆胸、小三上位,有錢人肯定是富二代官二代或本就是貪官。。。如果這些原因都找不到,那肯定就是運氣好,天上掉餡餅。
這就是典型的窮人心態。窮人認為人與人的差距就是天生的,比如家庭條件好、有關係、運氣好、命好,而富人相信,差異性的決定因素是個人主觀努力。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找借口,不要讓孩子認為是那些因素起作用,終其一生自怨自艾。
米粒曾問他爸,為什麼你的辦公室比張叔叔(當時他老闆)的小?我覺得米粒爸當時回答得特別好,因為張叔叔比爸爸更努力。爸爸也要更努力,才會更優秀呀。
我們想讓米粒看到,爸爸媽媽都有自己熱愛的小事業,都很努力,很拼,也非常享受這個過程。想到什麼,我們跳起來就去干,因為沒有什麼不可以。爸爸媽媽都在不斷努力,大量讀書,不斷學習新技能,努力讓自己更優秀。當然啦,太多人比我們優秀得多,我們不會歸結到背景、關係、運氣,而是他們比我們更努力,更有眼界和膽識。
說自己很大款的前輩您的經歷並不能用在其他人的身上,不過也感謝你們分享自己的成長過程。窮人到富人是一個思維轉變的過程,給窮人再多的錢沒有正確的思維方式早晚還是個窮光蛋。
從窮人到富人最難的一點是思維上的轉變,和大家分享一個古老的故事。這個故事足以讓你明白富人和窮人的思維是什麼樣的,如果沒聽過這個故事的我就稍微簡介的說一下吧。
不願意多浪費時間的自己上網搜視頻《管道的故事》 ↓ ↓ ↓ 下文故事
一個古老的村子有兩個少年一個名叫李四一個叫張三,他們很年輕都渴望富有成功,終於有一天機會來了。
村子沒水了,村長僱傭了他們兩個年輕人來打水,要他們穿過山谷去把水打到村子裡來。報酬按他們的運輸的數量來算。他們很興奮每天都很努力,每天晚上都會帶著報酬回家。張三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他確信這份工作可以幫助他實現夢想了。但如果想要增加收入就要換更大的水桶這樣每一次就可以打到更多的水,他確信這樣他就可以很快買到他想要的奶牛還有大房子了。
然而李四並不滿意,每次回家背部和手臂酸痛,他想找一個更輕鬆賺更多錢的辦法。有一天他靈光一閃,他想只要在泉水和村子之間搭建一條管道,這樣就不用天天去提水了。他把想法告訴了張三,張三認為他瘋了,張三想的只是現在賺的錢晚上可以買到什麼,覺得這樣做只會拖延他想要得到的東西。
於是張三換了更大的水桶增加了往返的次數,他確信這樣做他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而李四決定開始建立管道,他知道建立管道一點都不容易,每一天他就像以前一樣用水桶運水,但是在休息和業餘時間會開始挖開石頭和土壤建立管道,第一個月他的工作並不明顯。張三和村民就會一直嘲笑他向他潑冷水,告訴他在白日做夢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在這段時間裡張三的收入增加了一倍,他買到想要的奶牛和他夢寐以求的大房子。他的生活方式改變了,晚上他會用他運水的收入去酒吧里好好享受享受。張三沒有意識到由於長時間辛苦工作他的身體開始越來越差了,由於身體的疲勞他能提的水越來越少了。
而李四還是月復一月的工作建立管道,很快兩年過去了。李四的管道終於完成了他不再需要用水桶提水去村子了,他賺到了比以前更多的錢,無論是在吃飯睡覺還是度假,水都會源源不斷的流進村子。
(左邊是村子和水的圖,右邊是李四想要建的管道)
這其實就和很多賺錢打工是一樣的,張三靠提水桶來賺錢,想要賺更多的錢的話就要要麼增加提水的次數要麼就用更大的水桶。在現實生活我中我們可以通過更努力的工作來賺錢,比如加班找份兼職。也可以換個更大水桶,比如找一份薪資更高的工作,但這意味著你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其實我們很多人就像張三一樣用時間賺錢,由於年齡和健康等其他因素,不能用時間來賺錢時,生活的困境就來了。
而李四很聰明他並沒有用全部的時間來換取有限的收入,他用一部分的時間來建立自己的管道。他知道終有一天由於年齡和健康問題他不能夠再用時間來換錢了。他明白只要管道行的通,他用一次辛苦努力的工作將管道建成之後,只用管理和維護管道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收入流進來。
————————————————— 華麗的分界線 —————————————————
好了說完了故事,我想為你們總結一下。
世界財商大師:羅伯特清崎《窮爸爸富爸爸——財務自由》一書中,他將人們的收入方式分成4個象限,就是所謂的現金流象限如圖 ↓ ↓ ↓
左邊象限
E 象限是僱員,就是所謂的僱員
S 象限是專業人士和自僱人士比如:設計師、工程師、會計師;某店主、某公司小老闆等等...
右邊象限
B 象限是企業家(怎麼樣甄別企業家呢?如果你離開這個公司一年或者以上公司還正常運作,並且比以前運作的好,這才是企業家。有些老闆總說自己是企業家,他們離開自己的公司三個月都不行...)
I象限是投資者,就是用錢賺錢的人
- 為什麼我要和你們說現金流象限呢?和你有什麼關係呢?
我希望通過這點,讓你們自己判斷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再來評論自己到底是窮人還是富人,或者你通過這個來判斷他人到底是窮人還是富人,不用再去聽他人吹牛逼。
並且我希望你好好思考,現在的你在哪個象限?未來的5到10年你想要去哪個象限?
- 左象限和右象限的人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左邊象限的人通自己的時間和個人能力來賺錢,自己離開了就不能再帶來收入,就是說你不能夠停下來,停下來什麼都沒有了。
右邊象限的人其實非常簡單是利用團隊系統或者金錢投資的方式來構建自己資產而賺錢的。
資產用我們老百姓的眼光通俗的說是:能夠幫助你源源不斷創造收入的東西。
↓ ↓ ↓ ↓ ↓ ↓ ↓ ↓ ↓ ↓
其實每個象限都可以幫助你賺到很多錢。但是 《窮爸爸富爸爸》作者 羅伯特清崎 先生告訴我們:金錢並不能讓你富有! 你要想的是如何把金錢變成資產,這樣你才能真正的夠富有和自由!
那麼到底什麼是資產?房子是資產嗎?車子是資產嗎?孩子是資產嗎?厄 ....
這些問題我們以後討論,並且我也想和大家討個贊。我想做的是促進各位思考,通過思維的摩擦才會產生出更好的價值觀。
思維決定命運! 我是子歐,希望繼續為你們搬運更正確的思維方式。
上周和朋友出去一起玩,我們幾個坐的一個朋友的新車出去兜風。於是,大家就開始聊關於車這個話題。畢竟也是工作好幾年了,生活上沒有什麼大花銷,買車的錢還是有的。
我說我看中了一款車,不過要是付8萬的首付,分幾年的貸款,每個月也要還好幾千,還了貸款都不夠生活的了。
開車的朋友說,全款買啊,像我這輛車,我之前買的時候直接提著16萬現金去的。
我們問,不是有24個月分期付款,不算利息的嗎?
他說,反正都一樣要花那麼多錢,不如一次付清。再說了,分期付款哪有提著一口袋現金霸氣啊。
別人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只是對於這種消費觀念我並不贊同。因為朋友這種全款買車的做法,讓我想到了以前看的那本《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提到的很重要的一點——現金流。
「富人」他們擅長去借別人錢,增加自己的流動資金。很多地方都有可以賺錢的機會,只是需要一點原始資本讓其運轉起來。
網上炒得很火的「富人思維」,很多人都在講述自己見到的富人的行事風格。可是,世界上掙錢的方式不止一種,人的性格、思維也是千差萬別。除了個人實力,還有很重要的時代機遇問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讀書和生活的經驗告訴我,與其說是「富人思維」,倒不如說是富人比普通人有更的理性的金錢觀。
能更理性的看待事情本質,更理性的消費觀,和更理性的人生態度。
就正如我前面提到那位朋友,他覺得拿出幾年積蓄去買車,這樣不用背債而且很大氣。
儘管他住的地方離單位步行只需10分鐘,辛苦工作每個月收入也只有幾千塊。之所以要買車,只是想出行更方便,周末自己開車出去玩,有面子。
因為把工作的積蓄全部花掉了,那麼以後他只有更加賣力地工作賺錢去養車。而我們都知道幾年以後,這輛價值十幾萬的車的價值會直線下降,怎麼看都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我們可以注意留心觀察一下那些真正的富人,他們永遠都是克制自己,有著理性的消費觀。絕對不會因為一個衝動就馬上掏錢,他們的決定都是有經過深思熟慮的。
因此,我們只有學會讓自己變得更加理性,秉持更理性的金錢觀,才能漸漸成為有錢人。
培養理性的金錢觀,我認為可以從這5本書中獲得很大啟示。
1. 《非正常的傻瓜》
「正常」的決策者往往做著「傻瓜」的決策,而他們自己還蒙在鼓裡。這些傻的錯誤在許多決策中會出現,包括購物、投資、用人、擇偶等。
很多人的做法符合常理,也很正常,但卻是錯誤的。這本書基於獲得諾貝爾獎的行為決策學,又基於作者10餘年的管理教學經驗,幫你揭示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熟視無睹的決策誤區,並教你如何糾正。
人們都不自覺地會在把自己的錢劃入不同的心理賬戶,其實只要是你賬戶上的錢,這些都沒有區別,不應該把它們劃分到專門的賬戶里。
還有關於「沉沒成本」,你買了一張1000塊的演唱會門票,結果不相信丟失了,這個時候你是去呢還是不去呢?
很多人會選擇,不去,因為去的話還要再掏1000塊錢。而實際上,丟失的門票不會再回來,那1000塊就是沉沒成本,我們過分關注於此,就會做出正常但錯誤的決定。
2.《鄰家的百萬富翁》
作者是托馬斯?J?斯坦利。哲學博士、作家也是社會調查研究家。從1973年開始致力於富人狀況的研究。
本書內容主要圍繞著典型案例展開,並且常常採用正反典型對比的手法。隨著主人公生活經歷的進展,論述步步深入。主人公的經驗教訓常常以珠璣般的語彙表達出來,發人深省。
本書從百萬富翁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理財投資、積累財富、衣食住行、子女教育,以及遺產分配等各種麻煩問題,展示了百萬富翁的現實生活圖景,告訴我們真正的富人如何生活。
它也是一部生活教科書,我們可以從百萬富翁獲得成功的經歷中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訓。
看完本書你會發現,富人並不是花錢如流水。相反,他們對待金錢的態度格外謹慎,他們也會貨比三家,秉持勤儉節約的生活理念,每一分錢的去向都會做到心中有數。
聚沙成塔,金錢沒有大小之分,只有該花或是不該花。
3. 《小狗錢錢》
《小狗錢錢》講述的是一個童話故事:有一天,吉婭發現一隻受傷的獵狗,並把它帶回了家。可是有誰會想到,這隻普通的四腳動物卻是一個真正的理財天才呢。吉婭和小狗成為了朋友,並從它那裡得知,原來所有的願望都是可以實現的。
從這個童話故事裡,我們可以了解一些金錢的秘密和真相,以及投資、理財的辦法。
(1).通過為別人解決難題來賺錢
(2).把精力集中在已知的,已會的,已擁有的東西上
(3).寫成功日誌設定目標,加強自信
(4).把錢分成日常開銷、夢想目標和全鵝賬戶三部分
(5).投資
金錢有一些秘密和規律,要想了解這些秘密和規律,前提條件是,你自己必須真的有這個願望。
太多的人做事猶豫不決,就是因為他們覺得沒有完全弄懂一樣東西。而真正付諸實施要比純粹的思考要聰明多了。
有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完全明白這種方法為什麼有效,也不必管它是怎樣起作用的,關鍵是它有效!
4.《管道的故事》
絕大多數人都是靠著每個月打到卡里的工資過活,工資一到手就出門買買買,他們的觀點是工作這麼辛苦,當然要好好犒勞下自己了。
所以,即使他們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也僅僅只能維持收支平衡。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在錯誤的認識中執行著錯誤的計劃,以致墜入了金錢的陷阱中。
干一天活拿一天的錢,干一個月的活領一個月的工資,始終沒有擺脫貧窮的鐐銬。無論你是月薪幾千的小白領,還是年薪幾十萬元的精英,你仍然是用一份時間去交易一份的金錢。
如果你因為被解僱,或有了疾病,或受傷等原因而不能工作了,那麼你的工資收入也就停止了,生活馬上就會陷入危機。
要擺脫用時間換錢的陷阱,只有通過建造能帶來持續收入的管道,這樣你只需要一次性的工作,就可以不斷的得到報酬。
一條管道,勝過一千張工資單。管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為你產生收益,無論你是否仍在工作。
建立自己的金錢管道需要花費極大的時間精力,這也需要我們剋制自己的慾望,培養理性消費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理想的財務保障。
5. 《學會花錢》
就連作為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也坦言 :「巧妙地花一筆錢和掙到這筆錢一樣困難。」
在金融的世界裡,一個錢包變成了三個錢包——「消費、投資、投機」
消費錢包——就是我們平時為了滿足慾望的買買買行為,吃飯、打車、旅遊都屬於消費錢包的一類。
投資錢包——報名參加培訓班,購買理財產品就屬於投資。
投機錢包——則是抱有僥倖賭博心理的消費,例如買彩票、賭牌之類的。
試著把自己近段時間的記賬情況分析一下,就會發現支出部分變得清晰。
投機是最不可取的,爭取把三個錢包變成兩個錢包,除去剛性消費,那一部分作為儲蓄,另外再拿一部分用來投資。
如果把我們的收入財產比作一個蓄水池,那麼我們掙錢的能力就相當於是進水管,要保持進水源源不斷,也就是有穩定的經濟來源,那麼你才能越積越多。
同時,我們的日常開銷就是出水管,如果留出太快太多,我們永遠都不會有積蓄,也就永遠不會成為富人。
我想,「富人」與「窮人」的區別就在於,「富人」對待金錢的理性態度。
金錢是把雙刃劍,擁有正確的金錢觀,你終將會過上富足的生活。
而如果一個人不能正確的看待金錢,那麼就算他出生在富豪家庭,也會因為揮霍金錢而變成窮人。
==========
收藏數是點贊數的好幾倍,我。。。。
請點贊,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噴子在現實中是否都是可憐人?
※為什麼有些人很聰明?他們遇到問題時的思維方式與我們差別在哪呢?
※人思考時腦海里的那個「聲音」是怎麼產生的?
※為什麼要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