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企業向銀行貸款的業務品種里,有種業務叫做「全額質押」,企業為何明明有這樣的存款,還要向銀行貸款呢?

自己所存在的疑惑時:比如企業做兩千萬的銀行承兌匯票,擔保方式是用單位定期存單做質押,(存單也是兩千萬),疑惑來了,企業明明有兩千萬的存單,為何不拿出來直接用?還要去銀行貸款,利率還這麼高.


瀉藥,試答。建議題主先把承兌匯票和貸款的概念搞清了,我這裡不多解釋了。

有幾種情況,分別說:
一、全額保證金(存單質押)承兌匯票:
1,最簡單的例子,銀行承兌匯票的交易方式不管是先貨後票還是先票後貨,對雙方的信用都有保障,這是相對現金交易來說的。
2、付款人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可以通過銀行承兌匯票的方式為自己節省利息。這是僅對全額保證金(存單質押)承兌匯票來說的。有個答案真偽不清楚,但是在浙江,不論是保證金還是存單質押,都是定期利率,一直都是這樣。

二、存單質押貸款:
1、自己沒錢,用第三方的存單來做質押,其實類似委託貸款。
2、自己有存款,但短期內急需資金,而存單到期時間比較久。存單質押貸款一般認為是低風險業務,審批速度較快。存單時間長利率一般,貸款時間快且短但利率略高,企業會從自己的財務需要取捨。

三、全額保證金(存單質押)承兌匯票+貸款:
銀行為了考核(中間業務收入)啊指標(存貸比)啊,要求企業這麼干。本來,一筆簡單的貸款業務,通過這樣做可以同時增加存款業務、表外業務、貸款業務。還有第一次與銀行打交道的企業,可以逐漸增加信用度,建立良好關係。多說一句,貸款不能直接轉成保證金,這是三法一指引要求的。

勿轉知乎日報和非知乎網站,謝謝。


(1)套利:這類業務有以下幾個分支:
i. 利用錯幣種匹配,比如前些年以人民幣存款質押貸款美元(配套匯率遠期合約和利率掉期合約),在發放貸款之前就可以幫客戶鎖定收益。當然隨著現在人民幣貶值,流行的做法是質押美元貸款人民幣了……
ii. 在一年中的某些時點,市面上的信貸資金充裕,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利率低於保證金存款利率,企業做全額保證金質押反而能賺錢。
iii. 更激進一點的,以本金及到期利息質押開立銀行承兌匯票,客戶的套利空間更大。
iv. 通過期限錯配,比如通過協議存款存三年期或者五年期的定存,質押貸款三個月or六個月。
iv. 商業性條款。企業明明有現金,但因為比較強勢,上游供應商又願意接受銀行承兌匯票方式,把錢質押給銀行賺點利息合理而不為。

(2)銀行攬存:存款資源在不同銀行之間的需求不同,比如有的銀行拉不到低成本低存款資源,為了維持存貸比,通過全額銀承來攬存,給客戶較高的利息就可以了(一般通過理財產品質押的方式)
(3)存貸配比:2015年修訂《商業銀行法》「存貸比」監管要求之前,銀行一直是要有存款才能夠放貸款的。很多銀行的分行自身負債經營能力較弱,拉不到存款,但總行要考核存貸比,於是通用的方法是按發放的信用貸款額度1:1配套全額質押的銀行承兌匯票,而銀承是表外業務,不列入存貸比的分子,以平衡存貸比。
(4)第三方質押:有些企業有富餘資金,有些企業有貸款需求,但是有富餘資金的企業因為各種原因(審計,內控啊),不能夠通過委託貸款直接把錢借給對方,於是通過第三方全額存款質押,為有貸款需求的企業在銀行融資提供擔保。
(2016-2-29補充)

(5)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根據 @BBsama 補充):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募集的資金,往往在招股說明書里列明了專款專用,這部分資金是不能隨便挪動的,因此會以此筆資金作質押,向銀行申請同等規模的授信,授信種類包括短期流貸、銀承、信用證等,這樣資金的使用方式就多多了。

當然,這些都是說的「正常情況」,作姦犯科的「全額質押」貸款業務不在討論範圍內。


不邀自來,看了看大家的回答,基本把這個問題往銀承上帶,竊以為不是個正確的方向,畢竟只是題主舉的例子,把大家的觀點和我的想法整理下,呈現給題主。
首先,銀行確實有種業務,而且確實不使客戶虧損甚至獲利的方法。
低端的是@奇寂說的,幣種錯配的質押貸款,即以外幣或本幣定期存款質押(一般為外幣),貸出另一種貨幣用於臨時周轉,玄機就在於外幣與本幣之間的匯率波動,舉個例子吧,我剛調到信貸上的時候,剛接觸到就有一個客戶試圖以手上的10萬歐元定期存款質押貸出人民幣使用,客戶是外貿公司,照理是要將這筆歐元結匯的。這種業務缺點也在於此,對於後續匯率判斷要非常準確,不然還是有很大的虧損可能。一般在後端會疊加匯率鎖定,固定收益,規避風險。基本這是一個類似業務的基礎,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匯率
中端的是基於國際貿易的收付匯業務產生的,因為國內的外幣貸款只能依託於真實(表面真實)的貿易背景發放。具體的方式就是存入一筆人民幣定期存款,貸出美元或其他外幣使用,配以遠期匯率鎖定。最經常使用的時段就是客戶在國外信用證需要兌付時,已有資金對外支付了,我們跳出來和他說,不要,看我們的。然後以客戶的人民幣存款質押貸出美元,用於對外支付,由於人民幣存款利率高,美元貸款利率低,存在利率套利空間;人民幣不斷升值(趨勢如此),也就是說一段時間後(一般為6個月)等值的人民幣可以兌換更多的美元,同樣存在匯率套利空間。就這樣,我們銀行收取利息,獲得超過一倍的國際結算量(我會說以前這是考核我的嗎),大筆穩定存款,客戶收到額外收益,何樂而不為呢?這裡面也有幾個很重要的概念,套利,利率。是的,所有我們這些類似業務都是套利業務,可以理解為一方面客戶銀行無利不起早,不可能一直做無利甚至虧損的業務;另一方面,你得有線,所有套利業務都是基於你有資金或資產(可以變現為錢)而產生的,如果急需資金用於生產周轉,不如我和你推薦另一款產品吧。。。。
上面冗長的兩段,有了匯率、利率,再加上下面提到的跨境,就華麗麗地成為必殺了
高端的是利用境外與境內的價差,匯率和利率都有,再把上面的組合做一個增強。還是舉個例子吧,目前跨境人民幣推得很兇,但其實業內人都知道人民幣絕大部分還是中國人在用,那怎麼辦呢?咱有海外分行啊,境外海外分行在收到大量人民幣之後也正苦惱怎麼用,正好兩人一拍即合。當客戶需要資金時,銀行不以自有資金貸出,而是聯繫海外分行出借,為什麼呢,價格便宜啊,人家半年期低的時候只有2%,而我們基準利率就是苦逼的5.6%,整整2.6%的套利空間啊!!!!!!!!!!!!!!(大哥還沒扣稅呢。。。),也就是說理論上拿來直接存人民幣定期也有的賺。但是客戶不要高興的太早,銀行一般給你的利率還是基準以上的,比以往的價格低10%到20%左右。所以還是要搭配別的產品使用,比如你有500w美元,目前想要用人民幣,未來還是要匯出,我的提供的方案是不結匯,兌換成高利率、波動小的歐元(舉例,勿較真)存成定期,然後質押,銀行以海外的人民幣資金解決當前資金問題,到期歸還,同時鎖定一定期限的美元和歐元匯率,即可獲得存款利率高出部分的收益和貸款財務成本的節省。
這幾樣東西不停的搗鼓,基本有無數的產品組合,基本在任何形勢下都能使用。
其次,一般所稱的全額保證金承兌匯票,會在兩種情況下出現:
一種叫做回報,其實就是銀行貸款給企業,企業在解決實際資金需求的同時回報給銀行最想要的東西——存款。其實這種方式就是變相提高融資利率,多數在商業股份制銀行見到,由於這種方式不影響貸款直接利率,容易給一些人成本低的錯誤印象,其實天底下哪有掉餡餅的事。這種方式一般也會搭配貼現使用,對於銀行的收益十分大(全額低息存款、貼現高額費用),造成企業成本進一步上升。
另一種大家也都提到了,在貼現利率和存款利率倒掛之時,全額保證金承兌匯票出現套利空間。通俗的說,就是存款的利率比貼現(即承兌匯票變現)的利率還高,傻子才不去做這個呢。但實際上,銀行使用利差補貼貼現收益與客戶收益,並沒有實際上的資產增值,在特定的時期,不是所有的客戶都有渠道來做這項業務的。
基本上就是這樣了,但還是想萬惡的ps下
ps1:

有個答案真偽不清楚,但是在浙江,不論是保證金還是存單質押,都是定期利率,一直都是這樣。

不盡然,反正icbc做不到,至少保證金做不到定期,可能是內部有規定,保證金不能以定期計息。不過也無所謂,就多一步存單質押的手續罷了。
ps2:

對於銀行來說,開銀承不僅可以增加銀行的中間收入,還可以保證銀行存款數量不跌。何樂而不為?

也不盡然,我就見過銀行對承兌匯票不屑一顧的,你猜對了,是信用社,他們不需要這方面的存款(其他渠道已足夠),中間業務?萬分之五你是在開玩笑嗎?所以他們的任務就是抓緊放貸款,僅僅是貸款。


銀行承兌匯票,說的簡單些就是銀行開出的欠條,承兌銀行欠收票人的錢,6個月或3個月承兌到期(欠條到期)後付款。
企業怎麼做可能是2個原因:
1.企業向上游(通常接受銀行承兌匯票的一般都是大型企業)付貨款,先存2000萬到銀行,開立3個月的定期存單,然後利用定期存單開出全額承兌匯票,再用匯票向上游付款。上游一看,銀行開的欠條,那沒什麼問題,只是要3個月後才付款給我,不過東西也賣出去了,也就算了吧。我們來看看企業,企業開立銀行承兌,支付萬分之五的手續費,即1萬元;定期存單利息2.85%除以4,企業收穫即14.25萬;企業凈賺13.25萬。再來看看銀行,支付了定期存款利息,不過吸收了存款,想想也就算了,還收了一些手續費,恩,也賺到了。唯一一個倒霉的上游,本來今天就要付款給上游的,拖到3個月後了,上游的3個月定期利息沒了,不過呢,貨也賣出去了。而且對於大型企業來講,進出帳相當頻繁,對於3個月的付款期也不是很在意,而且銀行的欠條,也十拿九穩的。
2.企業本身是銀行的貸款客戶,已經獲得了貸款。但是很可惜,銀行貸款的同時也需要存款,所以就.....


個人在業務過程中遇到過類似情況,也提出過跟題主相似的問題,後來經過幾次研究,總結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希望能回答題主的疑惑。
首先題主提到的這種貸款形式應該屬於100%保證金存單質押的一種,而此類貸款客戶應該也同時存在其他形式銀行貸款的相應負債(還有一種情況後文會有提及)。
1、綜合收益率:隨著幾次降息,貸款利率下降至原利率2/3左右,而銀行的利率也沒法無限上浮,銀監會也是有很大作用滴(按原6%年利率上浮30%來看,目前的貸款利率想要達到原有的利率水平要上浮至少80%)。因此銀行靠貸款利息取得的收益逐漸降低,而大部分銀行在上報對公業務的過程中都有一項綜合收益率的指標(如:利息收益、對公結算賬戶開設、流水收益、中間業務收入收益、存款收益等等)。
2、貸款成本:在近幾次降准降息前,2013-14年左右客戶貸款成本大約在年化10-12%左右(各地情況略有不同),隨著幾次降息,近年來企業的貸款總成本的確有所降低。但目前各地仍存在貸款難的問題,明面上的貸款利率的確下降了,而企業想貸款就不得不滿足銀行對企業提出的其他要求。(如開設主要結算賬戶、對公賬戶日均、月均、季末……存款額等等)無形中增加了企業貸款成本,這也是每個企業都心知肚明的情況。
舉個例子來說:(基準利率6%,貸款2000萬元)企業A想從銀行B處貸款,經過幾輪協商,確定A應承擔的成本在8.4%/年。B將收益分解成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貸款利率,基準利率上浮20%(7.2%/年);第二部分為存單質押貸款利率,基準利率上浮5%(6.3%/年),企業存款利息3.3%/年。實際企業此次貸款承擔的成本為:
(2000*7.2%+1000*6.3%-1000*3.3%)/2000=8.7%
與企業和銀行最初協商的成本基本一致。
基於以上兩點,再來回答題主的問題。為什麼企業會採取100%保證金存單質押的形式貸款呢?
1、企業配合銀行完成存款、綜合收益率指標等任務。
2、企業承擔的總體成本不變,也無需承擔更多利息。
3、銀行、企業未承擔更多風險。
PS:當然還有其他情況,由於此種形勢的特殊性,對一些企業來說可以採取此種方式相應增加負債率,或是對財報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調整。
處女作…第一次回答問題,希望對題主的問題解答清楚了……


大家都答得比較全了我補充一種情況
外貿業務中 有時候是抵押人民幣貸外幣
從而降低匯率損失和匯率風險


任何一種產品或組合脫離開實際的應用環境來討論無異於耍流氓。

除去少數時間能夠看到貼現市場價格倒掛的情況外,全額保證金銀行承兌匯票很少有單獨來使用的場景,這種時候銀行總是會有額外的對價支付給企業,要麼是人情,要麼是後面跟著的更大規模的額度,畢竟用強流動性的資產去置換弱流動性的產品,本身就是違背銀行融資的目的,何況還要承擔票據結算帶來的額外成本。

至於說開具全額銀承支付進行增信的,還有比現金支付信用效果更好的么。拿銀承和信用證對比的,我想是有些無視了票據的無因性,支付銀承就是預付,和貨到付款方式什麼的完全無關


存2000萬元定期保證金,開2000萬元銀行承兌匯票,這叫做全額銀票,是銀行最常見的低風險業務。
開立這種銀票的原因,樓上基本上都說了。
企業可以通過開立銀票來增加信用。
在存貸款(貼現利率)或不同幣種間的存貸利差倒掛時候,就是說存款利息高於貸款(貼現利率)時候,可以賺點利息。
最常見的可能性就是銀行把開立全額銀票作為給企業授信的條件之一。假設A企業需要支付貨款4000萬元,企業自有2000萬,到銀行申請2000萬元的授信。
可以有2種方式
第一,銀行要求A企業存2000萬元保證金,通過授信給A企業2000萬元額度,A企業開立期限為6個月,票面金額4000萬元銀行承兌匯票支付貨款。
第二,銀行要求A存入2000萬元保證金,同時開立銀行承兌匯票2000萬(全額銀票)。銀行給予A企業2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A企業可以用貸款2000萬元+2000萬元全額銀票去支付貨款。如果對方不收銀票那A企業就更慘,還要去把2000萬元的銀票貼現。
通過開立全額銀票,銀行增加了存款(定期保證金),中間業務收入(銀承開票有手續費一般是0.05%),貼現息收入。
更有可能該銀行的客戶經理和我一樣,全年任務還沒完成,在很苦逼的到處拉存款。。。


一,最可能的,企業可以直接支付銀承,存單質押開出銀承支付可以賺利息,在大宗生產資料(如鋼鐵、化工)及大宗消費品(如酒、電器)行業常見。有利可圖。
二,存貸比。一般搭配授信品種,會降低貸款利率或兼提高存款利率控制綜合成本。
三,可套利。國內外、國內不同幣種間在某個時點可能存在存款利率高於貸款利率的情況。也是有利可圖。
情況較多,想到其他再補充。


銀行做回報~

常見的 企業需要融資 成本率談妥

銀行先放貸款 錢倒一圈 存回銀行 存單質押,全額開票 ,再客戶自己拿去貼現
銀行這樣貸款,存款都增加規模了。。1:1。5的回報都做的出來。。


題主,銀承是一種如今非常方便的結算方式,賣家基本無需承擔任何信用風險,同時銀承可以方便的進行貼現與轉貼現,很方便的為持票人提供短期流動性。由於在所有的交易結算中,買家都想貨到付款,賣家都希望是預付貨款,在很多大型合同中,銀承作為一種折中的結算方式,還是被普遍接受的,和信用證是一個道理。這麼說題主可能還不是很清楚,這麼和你說吧。也就是在今年以前,企業在銀行開立銀行承兌匯票,存入的保證全部是按活期計息,比如說按要求我要在銀行存入三個月的銀承保證存款,但是這存款三個月只有活期利息。就這樣,每年來銀行開立銀承的企業從沒斷過。今年上班年,我們支行開立了一筆百分百保證金的銀承,保證金存款按半年利率存半年。這他媽還是我們市系統內第一筆,不按活期為保證金付息的銀承。
對於銀行來說,開銀承不僅可以增加銀行的中間收入,還可以保證銀行存款數量不跌。何樂而不為?
對企業來來說,開銀承是一種大環境下各方都接受的主要結算方式,這還不考慮企業自身可能對財務槓桿的需求。


我認為應該是:
首先,這筆錢應該有固定用途或至少暫時不能使用
其次,利率不高,銀行的利率減去定期存款的利率,其實真正的借款成本就兩三個點。相比其他的借款利率,真的很低好不好!
最後,需要錢用


上班前一答,
1,企業方面,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全額質押,企業一方面享受了定期利率,另一方面,可以延遲付款。
2,銀行方面,以前我見到同一家銀行好多貸款,有的全額,有的全敞口,有的一半一半,我就很好奇,這個比例怎麼來的。一種說法是,滿足銀行業務需求。比如,2000萬敞口,年底做個2000萬全額,年初回來再做個2000萬全敞口的,合起來還是4000萬,2000萬的敞口,對企業來說變化不大,對銀行來說,年報或者客戶經理的業績好看很多吧。


存單拿出來直接用,企業資產端直接減少 存單質押後再用 資產端不變 負債端增加存單*質押率。對於喜歡做大盤子的公司,為什麼要減少資產端呢? 而且存單質押利率真不高啊……


大多數情況,申請人申請貸款800,銀行給予900貸款,同事準備一套質押900存單貸款800銀存的合同。銀行設計利息在900貸款時按基準,減去存單利息,再決定存單質押利息。
只是為了自己支行的存貸比和個人純存款績效。
沒睡醒,寫的亂,多重質押一般都這樣。


我認為主要是為銀行提供回報(帶來存款),他開出來的是全額保證金銀票(2000萬存單開2000萬銀票沒有敞口),就沒有銀行貸款利息,如果要變現貼息才有費用,如果2000萬的銀票客戶又能用掉(可以拆分很多張用於支付貨款等)。客戶又沒成本有為銀行帶來回報,對以後在銀行貸款什麼的帶來便利。


四個字能解釋清楚的,居然上面回答都能長篇大論,我也是醉了!


某銀行A給小微企業B發放流動資金貸款,採用受託支付的方式打到上遊客戶賬戶中,該筆貸款資金在外邊轉幾圈以後,回到B在A開立的銀行賬戶中。開立全額存單,通過存單質押的方式,給B開出全額銀承匯票。
銀行這種全額質押的業務很多,銀承、信用證等業務,都採用這種方式。
好處:
1.如果企業那邊能夠把銀承付出去,他本身不需要承擔貼現利息,而且銀行按照存款利率,給其支付利息,這樣企業方就是賺錢的。
2.銀行通過上述描述既增加了存款量又增加了貸款量。


1000萬存款的利息被吃掉了……
你付了貨款,賺了利息;銀行拿了存款;你的交易對手收到了銀行承兌的票據;
大家都開心(∩_∩)。
但是有一個前提,你的交易對手要肯接受承兌匯票,畢竟收了票之後只有3條路:
1、背書轉讓,花出去;
2、貼現,換成現金,但是要損失貼現利息;
3、等票據到期;
上述1的情況對你的交易對手影響不大,但前提是他的交易對手願意收票,於是進入循環……
2的情況一般是急用錢或者貼現利息低的時候會採用,因為畢竟會損失一部分。
3的情況就是等,等等等等……不損失錢,損失資金時間價值。
其實,我還見過1000萬質押貸950萬的呢,凈損失利息,但是換來的是和銀行之間良好的合作關係(更多是銀行跪求來的^O^)


呵呵,其實現在全額保證金開信用證可以 貼息,比如保證金一年定期是3,3.另外可以貼2.6。。。。。然後存單行不幫你開證,你需要去自己安排開證行。。。。這個是現在有貿易背景的公司的套利途徑


推薦閱讀:

曼昆經濟學讀完了,接下來該讀什麼?
烏克蘭目前面臨的經濟形勢是怎樣的?這種形勢的後續影響是什麼?
暴走大事件滴滴打人合法么?
中國現在到底有多落後?
出國留學的人不回國的理由有哪些?

TAG:經濟 | 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