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開始涉足的「智能銀行」具體是一種什麼形態的產品和業務?

建行、中行、農行、工行等多家大型銀行已經或即將涉足 「智能銀行」領域。2014 年 10 月,中行天津分行宣布,與 IBM 合作的「智能化」網點對外提供服務,該網點的建成是中國銀行圍繞「智能化」和「實用化」推動向體驗型網點轉型的重要探索。農行也推出了類似的「超級櫃檯」網點轉型升級方案。 via http://tech.163.com/14/1229/00/AEJH380V000915BF.html

有哪些進步之處?


不答不行。

利益相關,某銀行智能銀行工作人員,天天在裡面辦公。

一,先說內容。我所在的智能銀行,設備倒是齊全。VTM, CRS, 循環機,還有其他輔助設備,新存取款機,大概20w出頭,全功能VTM大概30w,我們那裡裝了3台。全部自助設備大概12台,還有大型感應觸摸屏,ipad終端等,當時開業之前裝修花了2000萬。設備上基本能實現90%的櫃面服務。
二,剛才說到內容,就必須提到服務。智能銀行的開設就是要從更高效的角度解決服務問題,上面有很多答案都說的很好。但最終智能銀行的效果如何還是要看錢和意願和能力。四大行的基礎最好,涉足面最廣,最關鍵的是技術服務方面實力更強,這點是我所在的中小銀行所不具備的,也基本以為我們是半成品。
理想化的智能銀行應該可以分類別,渠道化解決服務。比如我是個人客戶,基礎類業務依託自助設備,開卡,簽約簡訊,轉賬什麼的,自助搞定,時間控制在5分鐘之內。更高級點,比如掛失,簽訂理財協議,發放網銀,註銷賬戶等等,依託VTM,也應該是可以自己搞定的。
對企業客戶來說,未來的銀行賬務,只要有功能足夠強大的網銀系統,基本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業務辦理,尤其是轉賬,應該告別轉賬支票才是,對賬單,回單列印要有自助回單機,查詢列印即可。當然貸款之類的還需要客戶經理的面對面。
三,智能意義何在。目前我接觸的可能還是不夠狠全面,就挑自己知道的說。服務群體主要是能夠「理解」設備服務的人群,為什麼這麼說,很多人對操作沒有障礙,但是,就是不相信機器。沒有任何其他原因,因為所有的機器都給人一種冰冷的感覺,現在進銀行哪個不是笑臉相迎,機器卻從來沒有表情。尤其是高凈值客戶年齡普遍在45歲以上,他們對於跟人打交道特別在行,機器沒有反饋是他們不喜歡的。
在未來可以預見的跨度內,城市人群的現金使用率將會大幅度的降低,更多時候,銀行里的錢只不過是一串數字,但是卻需要自己去維護它的價值,藉助網路系統的服務,閃付,快捷支付等方式的興起,都會加快這樣的銀行出現,當然也是支付寶們逼出來的,原因在於,傳統的銀行網點防護嚴密,就是為了保護錢,現在智能銀行的出現,就可以將重心裝移到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因為現金櫃有多繁瑣,各位櫃員們都很清楚。

其實智能銀行說更直接點是利用機器代替人進行服務,給人一種更加高大上的感受,裝修風格也會更生活化,給人溫馨的感覺。綜合服務能力,應該是遠高於現在的網點,設備可以24小時運行,效率更高,中小銀行打造基礎的過程可能會特別痛苦,因為實在太燒錢了,軟體搞不定,設備再牛也沒用。我倒是覺得智能銀行隨著營業時間的推移,平均成本攤薄之後會低於現在的傳統網點。假設一台設備30W,使用5年,每年維護1W,加上電費什麼的,5年的成本不會超過40W,但是一個櫃員就不行,人上班需要的配套設施很多,加上工資成本,會高於一台機器。在今後隨著設備服務能力的增加,銀行櫃員是個逐步需要縮編淘汰的工種,銀行這樣的轉型,將更多的人員投入到營銷服務當中創造價值,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因為我們國家的銀行業利潤主要源自存貸利差,其他中間業務等收入佔比還是太小,市場競爭高度同質化,會讓這樣的智能顯示出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今後智能化想必是大趨勢,但在智能服務的背後,如何更多的創造效益,各家銀行肯定會逐步出現差異化,只有基礎牢靠,轉型什麼的都是浮雲。。。。。。
-------------------------------再次分割線-----------------------------------------------------

看到超過100贊,很意外,在知乎第一個這麼多的贊,內心還是有些小激動呢^-^

2015.1.15補充
很贊同 @李靖 的吐槽部分,略歡樂。。。
現在其實設備上閑置率還是比較高的,VTM的意義將來在標準化服務方面將會有質的提升,但是,但是,後台的系統支持能力將從根本上制約你的設備功能發揮多大作用。
大銀行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引入智能概念,但是實際做起來受限很多,各種風險方面的監管制約了業務的辦理。我們的遠程櫃員現在還不是7*24,所以在這方面欠缺很多。

之前我也說了,離真正的智能還很遠,原因很多
1、顧客辦理業務的習慣,我們的填單系統是和櫃面系統連接的,只要刷個身份證,在到人工櫃檯辦業務時,所有的信息會直接跳出來,辦理速度會提高。但鑒於現在的大部分顧客的習慣還是直接叫號去櫃檯,很多需要我們自己來查詢輸入。
還有的其實並不是十分明確自己要辦理多少業務,所以這個系統的未來需要很多的優化,數據的積累很重要,現在講究大數據,這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積累客戶數據的切入點。

2、在開設智能銀行的過程中,需要有從本質上的推倒重來的過程,我在最開始也覺得要有非常熟悉櫃面業務流程的人參與到裝修設計當中,那麼從客戶體驗上會不完全跟著一個外行的設計師的思路來走,畢竟設計師是從外部考慮,無法真實感受到銀行的目的性和要求。
現在覺得這其實是個不太好的問題,在整個開設過程中,智能的概念和服務想要切實體現,就要有割裂傳統的魄力,將智能設備的服務與人工櫃檯的部分做到有區位劃分開,有現金涉及的設備的布局都要貼合各家銀行自己的制度流程,也要符合監管部門的安全規定,這真是個非常難對付的問題。
此外,智能設備的區域和人工的部分也要有有機的串聯,舉個例子,假如我在辦理中,突然接到電話,老闆說這邊有20萬現金馬上送到存賬上,那麼我可以有兩個選擇,高速存款機和人工櫃檯。高速存款機20萬應該5分鐘差不多了,但是有人已經在存了,我就得選擇櫃檯,這時候櫃檯的速度顯然明顯低於機器,還要寫單據,兩個字,麻煩!
給這類客戶設計一個卡片,在設備上刷一下,跳出要辦理的服務項目,寫個金額就去櫃檯,那麼就方便很多。現在這種還處在我自己的設想當中,未來希望能更全方位的在系統優化方面做到更好的設計。櫃檯上總會出現空擋的時候,而遠程VTM則是任意的智能設備都可以接入的,假設有足夠多的網店裝了VTM,基本上不太會有空閑的時候,那麼一個後台的人員的工作時間將會充分壓榨出來,估計有很多後台櫃員已哭暈在廁所。。。。。哈哈,這樣的成本將大大攤薄。
像 @李靖 說的那樣,真正的高端客戶可能需要的是面對面的服務,機器的吸引力不大,未來的私人銀行,財富中心會引入智能流程化,在談笑間已經將具體工作交給設備了,大家談天說地就完事了,當然這也是我的設想,但我想會有這麼一天的。

以上我只是舉出很簡單的例子,很多現實中的問題都處在摸索階段,希望未來更好。
--------------------------------------------------------------------
說點題外話,看了很久的知乎,覺得回答問題也是一個重塑已有經驗的過程,我的水平還很不足,和更優秀的人討論學習是我希望做到的,這次的100多贊會成為我的動力。


高度利益相關,這個問題不能不來參和一下,準備先簡要回答,然後慢慢完善。

回答題主的兩個問題:

1. 「智能銀行」是什麼形態的產品和業務?

行業內並沒有標準的定義,各家銀行都有各自的「智能銀行」、「智能網點」的判定標準。本人目前就職的單位引入智能網點概念已經接近5年,已經有了相應的標準定義,大致如下:

【智能銀行】是指通過VTM等智能設備提供7×24小時智能金融服務的場所。

(1)低成本,遠低於櫃檯的成本。

首先糾正兩個誤區:

其一、智能銀行本身並不意味著高大上,也不意味著昂貴。很多銀行巨資興建的智能銀行更多具備的是「概念車」的作用,在量產運營後成本其實下降的非常快。事實上,無論是設備購置的成本,還是運營成本,當達到一定規模後,比目前排名第一的匿名用戶估算的還要低。我自己測算過,VTM的單筆交易成本已經低於二線城市櫃員的交易成本。

其二、既然並不高大上,智能銀行真實的目標客戶實際上是相對低凈值客戶(當然也不是很窮,沒有錢還怎麼服務啊),高凈值客戶所需要的服務質量本身不是機器可以提供的。

【低成本的來源】

其一,智能銀行的核心設備VTM的購置成本不比一線城市的櫃員一年的人力成本高,而且設備用幾年,成本攤銷就除以幾,但人用幾年,成本就要乘以幾。

其二,VTM設備已經可以兼容櫃檯的多數個人業務,並且24小時營業,但櫃檯不可以。

其三,VTM設備連接的遠程櫃員是可以一對多服務。由於服務流程多數為自助操作,人工參與的部分一般為身份審核、材料審核等內容,所以比常規的櫃檯效率高,能夠實現業務的多線操作。

其四,自助設備為主的網點佔地面積更小,尤其是使用前開門設備,可以大幅減少高櫃佔據的面積,對於既有網點少,急於擴張的中小銀行而言,這一點能大幅降低建設成本。

【在布局形態上,未來可能會出現很多門臉比較窄,但是比較深或者是一樓全是自助設備且面積小,二樓為低櫃、對公業務且面積更大的網點。在網點經營形式上,則可能會有更多的社區銀行或者專業網點。這是另外的話題,不繼續展開了。】

(2)業務流程的標準化與服務質量的標準化。

由於智能銀行的交易基本都由自助類的設備完成,客戶實際上的交易體驗和在網銀上做交易差不多,流程是寫死的,因此也就避免了普通網點因為櫃員、理財經理培訓不到位而引起的流程不規範與服務
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即便是涉及到VTM人工服務的部分,由於遠程客服人員是集中管理的,也比分布於全行各個網點的櫃員、大堂經理容易規範。

【舉個例子】在一些網點,某些銀行的理財經理可能會幫客戶填好風險測評表再讓客戶簽字,就有可能讓客戶購買超過他風險承受意願的產品。但是在VTM上面自助購買理財,客戶就得自己一項一項的昨晚測評才能完成購買流程,這就是流程標準化的一種作用。

(3)高效,遠勝於櫃檯的高效。

【舉個例子】如果辦理我行的借記卡,你可以在微信上面填單,然後在一天24小時中的任何一個時間點前往我行VTM設備進行身份驗證並領卡,在網點全程只需要耗時1分鐘到2分鐘。

(4)極為有利於實現低成本的交叉營銷。

【舉個例子】客戶在櫃檯辦理業務時,櫃員未必能夠進行主動交叉營銷,一個是銀行未必有相應的要求,另外一方面有要求也未必能很好的落實。但是在智能銀行的交易流程中,客戶以自助交易為主,主要與設備屏幕進行交互。因此,就可以通過交易流程的嵌套,進行交叉營銷轉介,類似於亞馬遜這種購物網站的推薦功能或者是某些軟體安裝過程中推薦安裝別的套件。只要能夠將交易入口合理的外置,就可以形成非常有效的轉換,比如開卡流程中嵌入開通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的按鈕選項。即方便客戶,避免重複填單,也提升了銀行的業務效率。

(5)可以實現低成本提供特殊人群的服務。

【舉個例子】如果要服務聾啞人,外國人,銀行不可能每個網點都配備會手語或者精通外語的櫃員,成本上不划算。但是,如果面對分布於全國的VTM遠程視頻櫃員機,就可以集中配置少量的會手語(我行已經有了哦)或者精通外語的客服人員為全國的特殊人群提供服務。這個例子本身不是要強調這種服務,而是想說明,通過本地自助加遠程客服的模式,實際上可以以低成本提高服務的範圍和質量。

以上,暫時就這些內容。

最後打個廣告:

歡迎體驗廣發銀行24小時智能銀行!

歡迎使用廣發銀行信用卡!


「智能銀行」從業態上來說,應是傳統自助渠道服務的升級版。

傳統意義上的自助渠道服務包括自動取款機(ATM)、自動存款機 (CDM)、存取款一體機(CRS)、多媒體自助終端(BSM)等多種機具以及網銀、手機銀行等互聯網渠道所提供的服務,早已經落實到各家銀行各個網點中。而「智能銀行」銀行中的形象代表「智能網點」作為其集大成者,將所有的自助服務升級整合進一個網點中,並且整合優化了業務流程,使得網點運行更為高效化。

一言蔽之,智能銀行就是自助服務的各類機具/服務渠道升級+網點營運的智能化升級。這也是未來商業銀行網點轉型的方向,有關這個內容可以參考我的另外一個答案:
商業銀行網點轉型的方向是什麼? - Caesar Chan 的回答

那麼回到問題上,到底智能銀行可以做些什麼?
首先,可以滿足傳統自助渠道服務的功能。CDMCRSBSM,甚至包括網銀自助服務機是智能銀行的標準配置,客戶可以在銀行方便快捷完成小額現金以及自助查詢、轉賬等功能。
其次,提升了傳統自助渠道服務的範圍。VTM(虛擬櫃員機)、自助制/發卡機、產品發放機(網銀的USBKey等)已成為「智能銀行」的入門標準,更完善的智能銀行設備還包括自助票款機、外幣兌換機等等。客戶可以通過這些機具完成一些安全認證等級較低、櫃檯業務量較大的交易,實現客戶和銀行的雙贏:客戶可以快捷辦理業務,銀行可節省人力資源。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網點營運與智能化機具的有效整合。如何引導客戶一直都是網點營運的一大難題,智能銀行的代表「智能網點」正是提升這塊內容的關鍵。大堂經理可通過手中的平板電腦的判斷,引導客戶進入下一個業務處理環節——或是VTM,或是BSM或是實體櫃檯。不僅可以提供在該網點辦理業務的路徑,還可以查閱到附近網點及交通和設施信息,引導分流辦理業務。

應該說,智能銀行是未來的趨勢,但在目前還是面臨不少的挑戰:
首先便是資金投入。智能銀行究竟是應該分散提供服務還是集中在一個網點提供服務,各家銀行都有不同的側重點。但統一的問題就在於資金投入,一台VTM成本不菲,一個智能網點更是耗費驚人。全部網點都投成智能化顯然不現實,部分網點投入智能化又不夠規模化,很難引起關注。或許,未來的趨勢正是:全功能化的智能網點+輕量化的智能銀行服務。
其次便是客戶定位。我認為智能網點大概的定位應該是50歲以下受過較好教育的群體,他們能快速學習了解這種新的業態,通過短短的指導即可在機具上完成操作。但目前商業銀行網點最大的客戶群體之一,50歲以上並且由於種種原因沒有科技基礎知識的人們來說,這些機具、這些理念對他們來說還是太難掌握。
最後就是推廣。對於大多數銀行客戶而言,VTM這類設備還顯得太生疏,「智能銀行」的概念對他們來說似乎太遙遠,但時間應該可以解決一切。

舉個親身經歷的例子:前些日子,去了某四大行辦理業務,大堂經理客客氣氣地給我粗略科普講解了下業務,等到要上櫃檯了,他也許是見我年輕,主動拉我到VTM去辦理。
「先生,您來這裡辦理吧,這套設備也能辦理我們櫃檯的業務的,首先,把你身份證拿出來,放在這裡……」
「哦,這不就是傳說中的VTM嗎?」
「哦?你也知道?」
"同行嘛,來來讓我摸下有啥不同……"
原本需要15分鐘以上,主管多次授權,櫃員多次錄入的業務流程,通過VTM辦理下來,大概只需要5分鐘時間,期間基本不需要大堂經理的指導,好幾個路過的客戶都湊過來想探究竟——但最後,他們還是選擇了實體櫃檯。
在等待系統處理的過程中,大堂經理好幾次忍不住問,「你們行的流程也是這樣的嗎?」
辦理完業務,大堂經理十分感動,拿出來信用卡申請的單張,說,
「先生,你還是辦理一張我行的白金卡吧」
「這個很難申請吧?」
「沒關係的,同行嘛……」

總的來說,智能銀行的概念在國內銀行業才剛剛興起,按照行業里「你無我有,你有我強」的光榮傳統,這部分業務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作為一名普通的客戶,多了解多接觸多試用,不失為知乎探索精神的一種實踐。

利益相關:某銀行金融IT專業打雜,與行里負責智能網點建設的關鍵團隊之一在一起辦公,智能網點的機具基本都摸過一下。因工作關係,以上信息僅代表個人觀點,所有信息來源於互聯網,謝絕未經允許轉載。

附錄:互聯網信息來源
廣發銀行推出國內銀行首家智能網點
國內首家全功能智能銀行網點在南京開業
國內最大智能銀行亮相西單商圈
銀行突圍必殺技是玩智能?


網點智能化是趨勢

以我坐櫃的經歷來說 現有櫃檯基本上就是專門給中老年人提供服務的窗口 他們不會用atm 不會用網銀 而且拒絕學習這些新鮮事物

因此等到這個年齡段的人逐漸老去 從而失去家中的經濟大權 他們會被已經能夠接受這種智能化服務並且切身感受到了這種服務帶來的便捷的新一代所取代

那個時候銀行會是怎樣?

沒有人願意為了取200塊而去等叫號 沒有人願意開張卡而填寫一大堆單子

一切都可以在自助設備上辦理 高效而便捷

未來的銀行網點 櫃員只會越來越少 而這些櫃員如果不思變 第一批被智能化浪潮拍死的就是他們

我感到了森森的憂慮。。。。


其實就是設備商和集成商現階段忽悠銀行騙錢的一個概念,這個行當里都知道,新模式起來最開頭最賺錢的一定是設備商和集成商,而不是模式實踐者,至於這個模式是不是最終能演進到理想化的客戶服務最優化和真正為銀行節約大量成本,鬼知道


說實在的,各家生產自助設備的廠商也是蠻拼的。
以前銀行忽悠自己說網點要休閑化向銷售中心轉型,後來硬體廠商來忽悠說要有未來銀行的范,互聯網起來了銀行與廠商終於達成一致開始忽悠智能網點了。
我只知道現在的智能網點離「智能」還差得很遠,一大堆自助設備,功能上換湯不換藥,充其量也就是在人機交互時更加友好更加簡便而已。用幾個大觸摸屏,ipad,行為捕捉,動態廣告………好像比淘寶的搜索推薦高不了多少。


目前智能銀行的設備還只是一個流程更標準、省略填單和各種冗餘人工操作、辦理速度更快的半自助設備。為了控制風險,符合監管和業務本身要求,VTM都是要有人工進行審核確認的。

近日,農行南海分行營業部「超級櫃檯」正式投入使用。據介紹,該「超級櫃檯」通過採用遠程視頻授權技術,可實現包括開卡、電子銀行簽約、賬戶激活、密碼解鎖、轉賬、外匯買賣、理財產品簽約、基金申購、資料修改等43項業務的自助辦理,既緩解了網點櫃面業務的壓力,也節約了客戶的等候時間。

通過「超級櫃檯」辦理業務,插入銀行卡、選擇業務種類等過程與平時使用atm機等自助設備類似。在客戶身份確認環節,「超級櫃檯」以感應方式識別客戶身份證,並對客戶攝像,先由大堂人員(銀行正式員工,通常是客戶經理或者網點主任)按指紋進行初次授權,再由後台集中作業中心的人員審核是否是客戶本人辦理(有現場照片和身份證照片以及聯網核查照片進行對比)。
這是真真正正已經在全國範圍推廣開的智能銀行,大部分省份都已經有了,湖北分行是試點所以幾乎最多網點都在用,各省大部分二級分行的營業部都已經配置,網點也會在這兩年推廣應用。只要持有能被身份證儀讀取的二代身份證,可以辦理開卡、開網銀、激活卡、密碼修改、密碼解鎖、銀行卡轉賬、結售匯(視當地外管局政策)、西聯匯款、理財和基金的簽約購買贖回;特殊業務還有書面掛失、口頭掛失解掛等業務(對賬戶開戶行、賬戶餘額等有限制,但可以覆蓋大部分此類業務)。目前網點反應不錯,歡迎各位過去體驗。


以後的趨勢應該是大部分業務都可以通過手機銀行或網上銀行解決,櫃檯要處理的業務會越來越少。


謝邀~
先聲明,雖然家人在銀行十幾年,但個人銀行從業僅一年且未在科技部門,我只能就自己所了解的大概說說,不足之處還忘專業人士指正。
中國銀行業目前其實和國際上還是有距離的,據出去學習、旅行的同事說國外銀行櫃檯基本很少人去,同中國的比啊!人家都是高度的智能化,網上金融超市等等……
中國正在逐步靠攏,像我知道的工行現在有自助辦卡機,不用櫃檯填單所有繁瑣步驟,帶上身份證專門的機器上操作就可以出卡了,非常方便。有興趣的可以體驗下。
包括理財等,基本的非現金業務都可以在網上銀行或者自助終端完成。
省行科技部領導下來值班的時候和他聊過,他說中國銀行未來的發展會逐步用機器取代人工,機器能做的事情都不需要人做,包括業務諮詢。我記得我看過一個小銀行的廣告,好像就是客戶在銀行工作區和工作人員視頻辦理業務,這樣銀行成本也會大大降低,人工差錯率也更好控制。智能銀行未來的發展大概就是那樣的吧。
不知道題主觀察過沒有,各大銀行的招聘,科技部的人才需求逐漸增多,這也是未來銀行智能化發展的一個體現吧。就我了解的,目前智能銀行做的比較好的就是工行了,他的網銀數據升級是最頻繁的,而且目前似乎國內就只有工行有電腦和手機共用的網銀u盾。
銀行智能化的發展大概和工業革命機器替代人差不多吧,也許我們這代人就可以看到未來沒有一個人的銀行,武漢好像已經有了,大廳就是幾十台機器,和幾個大堂。
手機打的,還望見諒!


鄙人不才,拙見如下:

1. 首先,必須肯定一點,銀行目前所有的」智能銀行「嘗試,沒有實際意義上的體現」智能「的意思。

建行的項目里,智能網點部分與傳統網點是共享在一個網點空間存在的,智能部分,增加的內容,除了預填單機能夠在直觀感受上提高用戶對填單的體驗,電子化記錄用戶信息以外,其他沒有拓展。二維碼售貨機的購買實際上很大程度上依賴前端售貨機設備自身和網點前置的處理能力,穩定性不好。金融超市除了能將固定某些金融產品顯示出來以外,不能進行購買或者其他操作。

CCB的項目除了銀行各種廣告信息的展示以外,沒有新鮮的東西。

北京銀行的項目,除了增加VTM,消費貸款機,徵信查詢等現有設備以外,自行研發的金融超市是號稱可以自助在線實現理財產品購買的,但是應用本身的用戶操作體驗並不是很好。其他在業務流程上,網點只是將和購買理財相關的流程放到一起而已,沒有更多新意。

上述三家甚至其他家」智能銀行「項目,除了對以上內容外,唯一讓人覺得」智能「的,是通過ipad終端對網點的各種設備及內容做遠程統一的管理和控制,但這背後其實是通過可控電箱+伺服器和信號採集及協議處理完成的,複製性不高。

另外,還有一些體感互動一類的交互應用,其實在應用內容上都缺乏實際應用場景和價值,感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2. 其次,銀行目前都在通過「智能銀行」來儘快樹立自己的形象,搶佔一個名頭,市場推廣作用圓圓大於實際應用

CCB之所以會把自己的「智能網點「做得如此簡單,很大原因是希望能夠通過這種簡單配置迅速擴展到全國,搶佔位置,告知天下,建行走在最前頭。等到roll out 差不多了,再往下一步慢慢探索怎麼升級。

BOC做這樣的事情其實是無奈之舉,首先,內部推動力僅來自於某部門和IBM的利益關係,必須要承認一點,在銀行圈子裡,真的不是說你把事情做好了,你就會是最厲害的,銀行圈子的水太深,各大行之間的關係存在非常微妙的博弈,尤其是和遊離在之間的IBM,因此BOC其實是一個博弈後的抄襲結果。

BOB作為城商行,自認為機動性大於各大行,因此非常希望能夠加快自己的步伐,對新事物和新想法的接受程度相比四大行稍顯寬容,但始終受限於銀行業的歷史遺留IT問題,及行業環境造成的謹小慎微心態,因此以中關村分行做試點,加上項目期間科技部人員的變動,也作為了領導們邀功進爵的工具,最主要的是,想表態,表示」我們小,但是更快「

3. 以上就是鄙人了解的現(nei)狀(mu),最後,說說鄙人自認為的」智能銀行「

竊以為,銀行網點的智能應該包含三個人方面,即是說,管理智能、營銷智能、服務智能。

管理智能,除了實現簡單的自動化控制以外,還應該對網點人員、產品、業務都能夠根據客流分布及時間周期做調配,對外勤人員能夠有效的記錄和監督放貸款及營銷情況,並且對於各部門管理上都能通過統一的調控平台做出調整。

營銷智能,其實就是對客戶的精準營銷,打通各系統賬戶,對用戶的行為做深度的挖掘後,第一時間在客戶在或者不在網點的時候都能精準的打開營銷需求的缺口。

服務智能,在」普惠金融「的前提下,除了降低門檻以外,利用銀行自身資源的優勢,儘可能的為客戶提供多元的服務,站在用戶的角度來優化自身的清算結算流程,提高客戶的體驗。

以上,就是鄙人的拙見。

我是在18M親身看見了CCB roll out「智能銀行」項目的一員,也是了解18M內部對BOC 「智能銀行"項目的被抄襲者團隊一員,同時也是親身經歷並實施了BOB 」智能銀行「項目的成員,角度比較片面,歡迎補充。

知乎第一次認真回答自己親歷的問題,獻醜了


好問題!

有很多銀行的內部人士在答題,我作為乙方之一腆著臉來偏個題哈 ╮(╯▽╰)╭

對於銀行來說,智能銀行是一個新的解決方案,是對原有業務流程的一次重構和優化
什麼是智能銀行,理想的智能銀行就是一切可以用機器完成的都交給機器完成,人只在必要的時候介入。舉個簡單例子,以前任何人去銀行櫃檯都得乖乖的手工填單子,然後交由櫃員幫你輸入系統完成業務,哪些地方寫的不對還要打回去重填,這期間櫃員就像個機器人一樣等待你的輸入然後給你輸出,說不定表情也和機器人一樣。我早就覺得蛋疼,為毛不可以直接讓我輸好,寫的不對的地方直接做個預判,櫃員直接將我的輸入審核下(現在機器審核連人都不要),記錄下電子簽名,大家都方便不是挺好。
智能銀行就能解決各種客戶與銀行溝通中的痛點。具體如何解決其他回答都說的很多了,大家可以參考。
從各方面來說都是解決了客戶的需求。
對最終客戶,節約了他們的時間和精力,方便了業務的辦理,一些高門檻的服務現在也能便捷的享受。
對銀行,提高了人的利用效率,可以差異化精細化的提供服務,集中有限的資源為高利潤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減少了站點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更方便的擴展網點,同時還是個政績(在中國,政績意味著什麼大家都懂的)。

對於乙方們,現在銀行智能化的浪潮方興未艾,在大家眼前打開了一片藍海。什麼是新鮮事物?就是現在你讓銀行自己說說什麼是智能銀行,每個銀行的答案都不一樣!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沒有標準!只要你的東西有人能buy in,就有成功的可能。由於智能銀行相對於傳統銀行是個顛覆,現有流程如何重構如何優化還是個模糊的概念,沒有行業內的標準,因此針對有識之士,存在大把的機會。反過來說,這是個整體的解決方案,智能銀行不能僅僅是個VTM的部署,必須得伴隨業務流程的重構,伴隨著手機銀行移動銀行網上銀行的進一步推廣,也伴隨著人們互相交易逐步無現金化,單單提供一個產品的供應商價值會降低
一方面,供應商們必須學會跟上這個浪潮,學會從產品供應商向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變,另一方面,誰能更早的做弄潮兒誰就能分的更大的蛋糕。所以你可以看到現在基本還屬於春秋時期,大家都忙著跑馬分地,各家項目上碰到了也是和和氣氣,大把的項目等著做呢,沒空殺個血流成河再說也沒必要呀。但是春秋已經來了戰國還會遠嗎?

從創業的角度看:
一方面智能銀行的門檻很低,由於銀行本身也是在摸索階段,同時又處於一個人有我也得有否則哪來的政績時期,可能隨便哪個小廠生搬硬湊一套智能化的概念也能找到人買單。
另一方面智能銀行的門檻又很高,你不光得看好這個浪潮捨得投入,你還得對銀行的運營有深入的思考才能提供切入客戶和銀行痛點的解決方案,同時你還要有足夠的資源才能運作這個事情否則人家憑什麼帶你玩?憑三寸不爛之舌么?
同時這個產業對整個銀行業都有深遠的影響和改變,而影響越大,你的價值也就越大!
TIPS:你知道中國銀行業一個弊病是啥嗎?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堪憂,不是不能接受,是反應太慢,監管上級還老幫倒忙!往好的方面想,你會有大把時間來打磨你的解決方案,大把的時間來試錯哈哈哈。嗯,宇宙行的VTM項目我們整整運作了兩年才拿下!NTMD,人生有多少個兩年啊!!!

所以,這是個適合有準備人士的創業機會,只要你能切實的為客戶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就有機會在未來的行業內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
目前來看由於銀行自己對智能銀行的內涵也還在摸索階段,各家提供的解決方案也只是迎合銀行的思路,還沒有看到真正站在最終用戶角度進行優化解決他們痛點的解決方案,或者說,還差一個引爆點,類似擔保支付之對於支付寶的這種。

以下是廣告時間:
作為C廠金牌代理,我們是唯一既具備技術實力又看好願意為智能銀行項目進行投入的,可以說佔據了一個衝浪的好位置,目前有大把機會,期待有識之士加盟哦,不管你是開發還是運營還是有自己的想法或是有自己的資源,請大膽的聯繫我吧!
PS,目前急缺BA需求分析師一名,Base在上海,需出差,需JAVA相關背景,待遇從優,湖南人優先哦,為啥是湖南人優先業內應該都知道吧哈哈哈。


是一種扯淡,只不過是現有科技的一種堆砌,沒有理念上的更新,這些都是餵給了領導的虛榮心。
四大行的領導就是在搞政績,如果你發現有哪家大行沒有搞這些虛無縹緲的概念,趕緊買入它的股票吧。因為它的利潤沒有被侵蝕掉。


一堆自助機具放一塊兒,比較核心的就是大家都提到的VTM(自助櫃員機,相當於一個能辦簡單業務的櫃員)。可以辦一些以前需要本人在櫃檯才能辦的簡單業務,如,開卡、簽約網銀和理財。
如前文許多朋友所述,VTM的使用率目前非常低,一年也開不了幾張卡、辦不了幾個網銀但是各個銀行還都在採購VTM,除了長期趨勢和宣傳外還有個用處。由於合規的要求,有些業務(如,辦理網銀)需要客戶本人到櫃檯辦理、不能代辦,這樣如果碰到對公戶集體辦理就非常不方便,有了VTM後我們一般留兩台VTM備用,不安放在固定的地點,客戶經理需要時可以把VTM運到企業,上門辦理,方便了很多。


控制數據化,監控隱密化,感覺高大化,掠奪方便化。對吧


呃,初入銀行小職員,表示只能憑自己的理解來粗略的解釋一下,勿怪勿怪。
一方面是通過智能機械,可以減輕人員的一些操作壓力,提高辦公效率。另一方面,客戶在操作時有一種「不求人」的心態,且會覺得此網點還蠻「高大上」,也可以增強客戶的忠誠度。


智能銀行就我現在半年的經歷看來,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客戶群體的分流,即那些願意學習和使用各類便捷操作的客戶和不能不願學習如何使用這些機具和服務的客戶群體,最簡單的兩個例子就是網銀和閃付這兩個功能,網銀和閃付在很大程度上簡化了非現金操作的流程,尤其是對於常年有業務往來的匯款(貨款和煙草錢這兩種櫃面上每天要接觸很多次的業務)都可以通過網銀來得到解決,閃付功能可能對於很多客戶而言並不熟悉,也褒貶不一,在此不多做評論。
另一方面的就是,超級櫃檯這個新型機具的出現,最多的幫助莫過於外匯業務這個很耗費時間去完成的業務可以在機具上完成了,西聯匯款也是如此,這一點的便捷性是毋庸置疑的。
當然最後要說的是,機具是人製造和設計的,就需要人來維護和操作,機具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方便客戶操作,前提是客戶要會操作,致那些年在ATM存取款機發現的5元、橡皮筋等不知所謂的東西


謝邀!
本人目前綜合櫃員。
智能銀行,通俗的講就是一切機器化。我也經常和同事開玩笑說,我們就是機器人,使用機器的人。
智能銀行的出現,解放了櫃員和客戶。
1.不可否認,智能銀行逐漸代替櫃員,減輕了銀行各種成本。不一一列舉。
2.集中財力物力進行金融創新和金融營銷。智能銀行也使得櫃面不需要處理複雜不盈利的業務,提升客戶滿意度,有更多時間營銷潛力客戶。
3.培養客戶習慣。淘汰這幾代不接受不學習新事物的老人,未來櫃員數量會隨著智能銀行普及減少但不會消失。櫃員會更全能,因為無論什麼時候都存在競爭,人與人交流的能力慾望不會消失,不會因為智能銀行的出現,銀行就沒人了。增加客戶體驗度,主要是培養客戶忠誠度,在此之前還是需要營銷。未來的營銷,比現在更多元,大客戶的發掘和留住仍然靠人而不僅僅是機器。
4.當下的智能銀行,是銀行向外界宣揚自己進步強大國際化的窗口,吸睛是第一目的。我們平時引導客戶到自助機、電子銀行渠道快速辦理業務不是新聞宣揚的智能銀行,但是其中的內容。
智能化,是一種理想化,銀行追求進步,提升客戶滿意度值得鼓勵,但真正的智能化絕不是新聞草草兩筆就是了,除非人類真的發展成又宅又獨立又冷漠,不需要正常的交流和生活~
好像離題八百里,見諒,好歹完成邀請。
手機打字真累!


大勢所趨啊
但問題是 這些智能機具怎麼統籌怎麼分配。。。我們支行目前有4台ATM機(某小鎮上的農合行),分理處2台,遇到月中月末工資發放集中期時依然滿足不了需求(不可能讓所有人消費時都用電子錢包支付寶之類),每個櫃面上還有150+筆流水。。。我感覺完全摸不諄客戶需求(特別是教育程度不高的鄉下或者外來務工人員,即使他們還非常年輕)
雖然我挺喜歡智能方便的東西,但是這玩意兒真的要布局合理的話客戶教育(不單是使用)是大難題,還有配套的支付工具改造升級等 任重而道遠
另外估計一台VTM維護費每年才1萬?TMD為什麼我們一台比較大的行式印表機維護費每年都要3000+?吃回扣了嗎?


謝邀,雖然不是科技部門,還是從文件和改革趨勢上有些個人見解,所謂智能化趨勢是相對於現在的以員工為主的人工系統相區別,設立原則都是已減員增效為根本動力,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和業務速率為參考,由於銀行業風險的特殊性,相信智能之路還是需要審慎看待。


目前了解到的主要是通過遠程終端,實現客戶自助式服務,比如客戶要辦卡、開網銀,直接身份證一刷,在機器上自己點選相應業務,終端就像自動售貨機一樣直接辦理吐出銀行卡、E盾等等。


推薦閱讀:

互聯網的下一波紅利在哪裡?
如何做一個優秀的 P2P 風控人員?
阿里「餘額寶」所謂的「年利率」比銀行存款還高,能和銀行搶生意么?
傳統金融行業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挑戰?
信貸的全流程是怎麼做的?是否有可能做到較高的自動化?

TAG:銀行 | 互聯網金融 | 金融 IT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