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紀中拍的武俠劇?

金庸武俠多次翻拍,張紀中的翻拍在其中地位如何?


這個問題又出現了。做為一個不幹正事的武俠迷及武俠劇迷,在張版《俠客行》和《書劍恩仇錄》籌拍之際,我太想談談大鬍子的武俠劇了。
張紀中的東西在網上經常罵聲一片,其實就算在生活中也是這樣,但是,我曾經問過一些罵劇的人,發現他們根本沒看過——或者沒完整看過——或者沒認真看過張紀中的武俠劇,基本是為了罵而罵,為了隨大流而罵。或者為了臆想中的潛規則而罵。
首先,做為老版水滸傳、三國演義以及激情燃燒歲月的製作人之一,大鬍子的專業、文化水平還是靠譜的,至於最近推出的西遊記,不用爭了,老版永遠無法超越老版天下第一,因為有不敗金身六小齡童,呵呵。
回到正題,我的結論也很簡單,張紀中的武俠劇的確是有好有壞,但如果當下要我挑出一個靠譜的武俠片製作人,我肯定還是選他,不僅僅因為華策及於麻的雷劇。
逐一分析,張紀中的第一部金庸作品是笑傲江湖。

作為大鬍子作品裡比較不尊重原著劇情的作品,笑傲江湖也是褒貶參半。
港台武俠劇大多是我們80後最早接觸的武俠劇,也經常讓我們犯下先入為主的毛病。相比於天天演帥哥的任賢齊,大波浪卷的馬景濤,看起來瀟洒多了的呂頌賢成了最合格的令狐沖(請跟我念,靈狐沖,算了不吵了)。其次,電影版和港版的笑傲江湖曲都是經典,尤其是滄海一聲笑,而林青霞的東方不敗更成了影壇符號,所以張版壓力真的很大。
不出所料,被罵了。
李亞鵬、造型、笑傲江湖之曲……凡此種種,都曾被批評得體無完膚。
從個人的角度,我會比較欣賞呂頌賢的令狐沖,但李亞鵬的沖哥也中規中矩,許晴雖然年紀不小了當時,但是沒辦法,她就是漂亮啊,漂亮就夠了。造型嘛,很多好劇都是在尊重歷史背景上加自己的創見。雖然以上那張圖肯定會被拍磚的,但造型這種東西見仁見智各有所好,只要不是賴水清版木婉清蒙絲襪這麼沒節操,我基本是能接受的。而音樂,我確實也喜歡電影版和呂頌賢版笑傲江湖之曲,可明顯張紀中這版更有琴簫古曲的風格好吧。。。。至於主題曲什麼的,「咦~呀!」實在是太能製造話題了。。

當然,我要克服主觀情緒說點別的。這一部,張紀中的優點已經體現出來了。
首先是山水實景。直接上圖

曲洋和劉正風這對老基佬在這樣的畫面里,真的可以讓人杜絕所有邪念,產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逼格。也彌補了港版地域局限性導致的各種草率棚景。也不是於媽那種修圖過度的小清新能比擬的。
第二點,還是上圖

太多作品都是配角比主角出彩,張紀中也是,除了主角之外,他經常能甄選到還原度極高的配角,這部笑傲江湖以清麗脫俗的古典儀琳、邪魅狂狷的林平之、偽君子岳不群為代表,這算是優勢,也是劣勢,因為很多時候主角實在是……扶額。整體而言,雖然張紀中選角有時會為了製造話題鬧得滿城風雨,但大部分還是蠻靠得住的。例如

這麼多版終於集齊了桃谷六仙,已經夠有誠意了好嗎。
第三,大鬍子劇是有點意思的。這個「意思"體現在他的一些想法,在笑傲江湖裡,表現在:
川劇表演藝術家彭登懷飾演的余滄海

及越劇表演藝術家茅威濤的東方不敗

之所以不把這條列入第二點選角之優,是因為這些想法很多觀眾反而並不買賬,相反會覺得天雷滾滾,這也是為什麼張紀中經常被罵的點之一。我個人是挺買賬的。這一點,在張紀中之後的武俠劇表現得更加淋漓。
但是,這些小聰明應用過度,有時候會有刻意塑造古典韻味的做作之嫌。

既然引到了缺點,那麼我也稍微展開。張紀中劇很大的通病是節奏拖沓,比如在笑傲江湖裡每次聽到桃谷六仙的吐槽就很難受,明明書里的群嘲技能如此歡樂,結果劇中偏偏要慢鏡頭逐個拉過去念台詞,很毀畫面感。當然在節奏把握上,還有一個很致命的問題,這個我在後面幾部再展開。之後幾部,也仍然會按照這些優缺點的思路來評價。因為大鬍子的毛病一直沒改啊。
對了,說到武俠劇,不能不提劇中的武打。張紀中的武指班底還算殷實,而且七小福之一的元彬還是笑傲導演之一……還有疑問嗎?
很多人不滿的是武打的表現形式,都挑剔飛檐走壁飛來飛去不現實,但其實這不是張紀中的專有毛病。老邵氏拳拳到肉一板一眼的動作設計固然經典,但明顯很難迎合新時代青少年們的視覺審美。況且,金庸雖然寫武俠,但論武術造詣應該還不如舊派一些武俠作家如鄭證因,甚至連梁羽生也未必比得上。他的作品雖然一招一式描寫細膩,但太多天馬行空的東西,動不動就無招勝有招,還有吸星大法、葵花寶典,又不是過去形意拳、八卦掌……你要怎麼拍?不得不有創造性的東西,沒整好就往飄逸寫意去了。

總而言之,做為原著黨,我覺得處女作《笑傲江湖》劇是合格的,至少我開始期待大鬍子還會有什麼作品。
要是你因此以為我是大鬍子的洗地小弟或腦殘粉,哼,你就想錯了。。
在組成了以於承惠、巴音、張衡平、楊念生、張紀中本人等等演員陣容為代表的廉價張家班後,張紀中開始了金庸武俠劇的不歸路。
下一部,劍指《射鵰英雄傳》。

在這一部里,張紀中大膽啟用了上一部的主角李亞鵬,事實證明,他失敗了。
開個玩笑,說他失敗也純屬個人意見,從我當初在網上瀏覽及電視劇播出的第一感覺來評價,這部似乎獲得了更多惡評。甚至出現了諸如」李亞鵬還是適合令狐沖「的言論。
平心而論,這部差嗎,並不差。運氣不好的是,珠玉在前。前面有黃日華+翁美玲,再後來有張智霖+朱茵,甚至在它之後還有胡歌+林依晨這部偶像劇奪取了青少年的市場。
首先我們先談談這部劇的陣容。
鞠覺亮出現在了導演的行列,雖然他拍出了朱孝天版楚留香這坨屎,但是大家別罵了,他也是武俠專業戶,當年也是參與導過黃日華版射鵰、劉德華版神鵰及梁朝偉版鹿鼎記的。
不得不說,張版武俠劇都是挺有誠意的,本部射鵰的鐵木真、哲別、華箏、托雷清一色蒙古演員,扮演黃蓉的周公子嬌俏靈動,神韻十足,因為人家本來就是浙江人啊。。江南女子沒得說。。唯一吐槽的是。。為什麼是公子原聲配音呢。。。。。以至於原著中黃蓉初次以女裝示人時唱的曲兒都砍掉了。(參見張版第10集)

導演你在心虛什麼?
再說張導富有誠意的演員陣容,我看到水靈靈的穆念慈是蔣勤勤扮演的時候,

真的是眼前一亮。
可是等到楊康一出來,

老子立馬眼前一黑了。

不是名字帶個康就都能演楊康啊!比如爾康就不行啊!

還我面如冠玉的小王爺啊!

還我粉雕玉琢的康哥啊!

當然,我們不能為了吐槽而吐槽。儘管楊康這麼不合我意,我也依然會覺得,大鬍子是個選角有誠意的製片,包括他拉了武松、花榮、李師師等一干實力派舊將,還包括梅超風的扮演者——舞蹈藝術家楊麗萍。

延續剛剛的優點描述,這個想法實在是太有意思了,不管你們買不買賬,反正我買賬。
當然,如果從幾個見仁見智的選角就大談誠意,未免太缺乏說服力。在張版射鵰里,畫面的後期製作色調趨於晦暗——當然也是為了營造大氣恢宏的效果,這點在張版的神作天龍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現。
除了大氣恢弘,張紀中開始展現了他驚人的、對原著劇情及對白的忠誠。從射鵰起,這也成為他貫穿始終的最大優點。
整體而言,雖然我個人——僅僅是個人——覺得李亞鵬演郭靖比郭靖還呆很失敗,但張版射鵰並不差,如果不是黃日華翁美玲及張智霖朱茵太深入人心……
有了兩部的經驗累積,張紀中終於把金庸的巔峰之作搬上了熒幕,也造就了屬於他自己的巔峰。

在講這部之前,先回顧過去的版本。
香港拍過幾次天龍的題材,其中最為我們熟知的應該是這部:

我不想贅言對比,因為我本人最先接觸的也是這部,而且也非常喜歡,當時年少,喜歡陳浩民的段譽,喜歡李若彤女神的王語嫣,喜歡虛竹在冰窖讓人羞羞的戲碼,喜歡蕭峰的大義凜然,錯殺阿朱、折箭自殺時,還哭得要死要活,喜歡難念的經,喜歡配樂,喜歡到去看原著,喜歡到張紀中的天龍八部播出時,我嘴邊還掛著冷笑。
但是看完張紀中的天龍一遍,我就震撼了。
再看一遍,我就跪舔了。
我認為——仍然是我個人認為,這大概是我看過的所有武俠劇中,拍得最成功的。
我初中看武俠小說,大學時不愛動腦,又沒武俠小說可看,只好四處尋找無腦劇無腦漫畫,終於翻找起各個版本的武俠劇,雖然不敢說看遍所有,但至少還是積累了一定的數量。以至於有些情節究竟是書中還是劇中,我都常常混淆。
——講這些有的沒的,只是為了證實張版天龍給我的震撼。每個時代表現手法、風格、技術不一樣,縱向對比當然不客觀,那麼我們改變一種說法,這部天龍是當下武俠翻拍劇中,最成功的。
接下來,多圖預警。
本劇以蕭峰為描述重心,蕭峰這個角色選的很慎重,也很成功。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以為蕭峰就應該帶個帽子,隨時隨地就應該叉著腰正襟危坐臉上一派浩然正氣,沒錯,就是這個樣。

但胡軍終於顛覆了我的看法。

遊戲代言圖,非原劇。
蕭峰也可以是這樣

就算是死了,也不能掉了范兒。

黃日華若威武中還有儒雅,胡人就該這麼狂野霸氣。沒錯,燕趙慷慨悲歌之士,就是這個模樣。
以前我爸叫黃日華喬峰,現在改叫胡軍喬峰了。。┑( ̄Д  ̄)┍
找圖很累,我就不找了,一言以蔽之,本劇選角幾乎可以用無懈可擊來形容。如果……鳩摩智和丁春秋是這兩貨演就好啦。

很少在知乎答題,吃個飯回來看到那麼多回應頗受鼓勵。不管在哪個社區論壇,不同的聲音總是存在的,我不多作爭論,先把答案更新完,再表達一些自己的想法。
嗯,言歸正傳。話說天龍八部的選角幾乎無懈可擊,因為我覺得不管是林志穎的段譽、高虎的虛竹,還是劉濤的阿朱,劉亦菲的王語嫣,陳好的阿紫,娘娘的木婉清,基本是形神兼備。有些人說高虎不夠丑,但畢竟還要跟名模王海珍的夢姑上演激情戲碼,太丑也糟蹋人家。更何況。。跟林志穎比起來,高虎還算是對不起觀眾的吧。王語嫣是我讀過原著後除了郭芙、袁紫衣外最討厭的女角色之一,這種木女神,確實很適合劉亦菲演,眉眼之間都沒什麼戲,就是天真漂亮。而且沒記錯的話,出演王語嫣時,劉亦菲年紀當在二八左右,挺符合原著。

相比於王語嫣,我還更喜歡木婉清

是的,我們都記得,這是一部極為養眼的武俠劇。段正淳的後宮,段譽的後宮,都沒讓我們失望。

阿蘿你的胸器未免太……誇張了吧。。但是我喜歡!
咳咳。除此之外,本版天龍有一些反派配角也讓人印象深刻。諸如萬年反派、會腹語的春華延慶以及演技滿格、讓人驚艷的舒暢童姥。

難道你們看到舒暢的表演沒有「這個角色選得太妙」的感慨嗎!
諸如角色的演員配置,肯定會有人不認同,我就舉這些例子,不再多說。
接下來是從整部劇出發,首先,劇情更尊重原著了,相比於港版擴充了石室內婉妹與段郎卿卿我我,以及段正淳之死等情節(不知有否記錯)。可惜鄧百川、公冶乾又一次失去了存在感。。那麼劇情就不多說了。
氛圍基調的把控,大氣磅礴真的是被說爛了,如果射鵰還只是停留在一種色調陰暗的嘗試,天龍的高潮部分無疑到了熱血爆棚的地步。
直接舉幾個栗子。
第十七集,阿朱之死。
這時候,放大招已經不同於港版的激光鐳射或召喚金色大龍,不管是六脈神劍還是降龍十八掌,都處理成無形真氣攻擊。
我看到蕭峰勁貫雙臂,似集齊天地山河之力,我看到他發出雷霆萬鈞的一擊時心裡已經一酸,等到假段正淳的偽裝碎裂開來,真阿朱如斷線紙鳶般飛落橋下,蕭峰瞬間明白了什麼,奮力沖向前、終於還是沒能抓住她的時候——就算知道劇情的後續發展,我還是對著慢鏡頭的畫面失落了很久。想到片尾曲《寬恕》林夕的歌詞:

如是我聞愛本是恨的來處
胡漢不歸路一個輸一個苦
寧願你恨得糊塗中了愛的迷毒
一面滿足一面殘酷
你給我保護我還你祝福
你英雄好漢需要抱負
可你欠我幸福拿什麼來彌補
難道愛比恨更難寬恕

這幾幕,真是既壯烈又凄惻又虐心。
再舉一個栗子,是全書及全劇的最高潮,少室山三兄弟大戰。
雞皮疙瘩從32集的2分25秒開始
「誰說星宿邪功能夠勝過降龍十八掌!」
一直到三兄弟仰首痛飲,佐以逐漸升華的背景音樂及俯拍升起的鏡頭,
讓我真心覺得,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酒酣胸膽,壯士赴難,也不過如此。

還有一幕,是最後蕭峰自殺的時候,書里其實只有短短几句話。但是劇里的表現也極為震撼。
天龍劇要吐槽肯定也能找到吐槽的點,但沒辦法,我對這部太喜歡,就算是蕭峰出現的地方必有鼓風機,就算是破珍瓏棋局、虛竹怎麼進的無崖子密室等等槽點,都無法阻擋我對這部的跪舔。
天龍講「無人不冤,有情皆孽」,八部天龍,法眾生相,我如果說這部劇真是將這幾個字詮釋的恰到好處啊未免太過狗血吧。哈哈。
張家班的巔峰也止於此了。
因為後面,他陸陸續續拍出了幾個槽點紛呈的劇目(除了碧血劍還不錯,嗯,後面細講)。
首先,是神鵰俠侶。

做為金庸武俠小說的最愛(沒辦法,我就是這麼一個擁有浪漫情懷的人),在我心目中,我已經最大限度抑制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式,但還是忍不住要說,我心目中的過兒姑姑只有這兩個人。

沒有之一之二,劉德華陳玉蓮也比不過對不起,李銘順范文芳也是,任賢齊吳倩蓮呵呵。於媽版……不要上了他的當幫他炒作好嗎!是不是主觀情緒爆棚了哈哈。就好比西遊記中的六小齡童,紅樓夢中的陳曉旭,三國中的唐國強,楊過小龍女不是他們,真的很難引起我的好感!
但是。。接下來我還是要儘可能客觀地評判這部劇的。
這部劇最大的成功之處不在劉亦菲黃教主,不在劇情,而在於——九寨溝!

沒錯,就是那個傳聞中手機也能拍出單反效果的九寨溝!
當然,會有人跳出來說,只靠山山水水就說是成功之處未免太過單薄了吧?這位看官你沒說錯,這就是一部這麼單薄的作品,劇情進度拖沓到經常讓九寨溝的風景喧賓奪主,讓人恍生要是一部風景紀錄片就好了的感覺。
我還是要說節奏太慢,劇情拖沓,有實證。張紀中系列劇太愛尊重原著,導致很多雞毛蒜皮的無足輕重的東西都往裡面裝,相反經常把一些重要的東西倉促帶過。嗯,我說的就是詳略安排。
舉個栗子。第十集里楊過與郭芙一行趴在樹上偷聽黃蓉口授魯有腳打狗棒法被發現,然後裝模作樣慢悠悠爬下樹。就幾段話的劇情偏偏費了大半集。諸如這種雞毛蒜皮的瑣事真心浪費前面很多膠捲。
等到高潮的時候反而一筆帶過,比如重陽宮大戰,小龍女莫名其妙就飛出了宮外,楊過莫名其妙就打敗了金輪法王一干,這麼重要的劇情長度,理應播個一集兩集吧,然而本劇很多打鬥直接忽略或者砍掉,結果居然和爬樹偷聽差不多長。
這個毛病,等到大爛片倚天屠龍記,簡直是發揚光大。
當然,這部依然有幾個選角不錯。

鍾鎮濤的公孫止、未整形楊冪的郭襄,以及孟廣美的李莫愁。後兩者爭議肯定會很大,但我真的覺得兩個人也是形神兼備了,排除化妝因素的話。一定要ps:李綺紅和雪梨同樣很好!!但是再好的配角,只要有一個爛主角,整部劇就基本毀了。沒錯,你知道我在說誰。如果說李亞鵬的令狐沖還有幾分真味、郭靖也只是在表現愚鈍上用力過度不合我意,黃教主根本就毫無演技可言。情緒基本靠吼,酷帥基本靠裝,浮誇的表情,拙劣的表演,直接毀掉了神鵰及下一部鹿鼎記兩鍋粥。這是再美的布景也沒法補救的。
你們覺得黃教主帥嗎

不管有沒有修圖,實話實說,帥,以他的五官,有些角度還是能打動我這個直男的,但是,每當出現這樣

或這樣

的情緒釋放,我是真的不能忍了!
題外話,當年楊過選角在聶遠及黃曉明中挑出,憑藉著東廠廠花在綉春刀的表現,如果是聶遠會不會有不同效果呢。。

咳,小楊過的飾演者是叮噹,人家當時年紀小也不容易,就不吐槽了,劇組可能也考慮到他的顏值,所以小楊過的劇情,尤其是桃花島的劇情,直接cut掉了。
接下來說說劉亦菲的小龍女

我認為,她的形象是極其符合原著的。光從形象而言,甚至比李若彤還貼切些。這點似乎金庸也說過,但金庸這個老滑頭類似言論(不管有無造謠)也傳出了不少,我倒不是很care。
一個現象是,當初神鵰一播,一群人立馬高潮說還是李若彤好,等到於媽一播,話風又變成跟劉亦菲怎麼比啊……你們最好不要是同一批人,否則我打死你們。。
之所以這麼眷戀李若彤,一還是因為先入為主,二應該是因為演技,三,被黃楊過影響了。
劉亦菲倒不像黃教主那麼浮誇,但是每次傷心難過哀婉凄絕時,臉上表情好像都沒怎麼變,同王語嫣一樣始終是木木的,私認為她相對表現較好的應該是趙靈兒吧。

然後,吐槽一下張紀中在本劇異想天開的毛病,先上圖

這是片頭曲的截圖,我原以為只是一種類似夢境中的表現手法,沒想到,片尾真的出現了啊!
雕兄會飛我忍了,可是特么為什麼楊過小龍女也會飛啊!你就算飛檐走壁也不能真私奔飛到月球啊!
好了,吐槽結束。
底下有人提到了道具,我印象比較深的應該是這版的冰魄銀針打造得很精美,圖暫時找不到,而金輪大王(本版正值金庸新修版出爐,把金輪法王改成了金輪大王,尹志平變成甄志丙)的金銀銅鐵各種輪子也終於還原了,以前好像手上就拿兩個。
其他關於歷史考據,再怎麼牛逼應該也不如漢武大帝這種歷史正劇,如果做得比其他版本更好自然足以稱道,但關於武俠劇,這塊我真的沒怎麼深究。有人提到天龍里蕭遠山的石刻是契丹文,港版是蒙古文,沒錯,這是袁騰飛講課的原話,後來收錄在《歷史是什麼玩意兒》里。我對契丹文蒙古文沒有研究,也不予置評。
整體來說,對這版神鵰俠侶,我是非常失望的,比李亞鵬的郭靖還失望,可能因為對老版及原著的愛之深吧。縱然有九寨溝的空殼也沒法彌補。

接下來以心目中的過兒姑姑結束神鵰的篇幅,進入下一部,迴光返照的碧血劍。

話說到這,居然還有人以為我在舔張紀中,是有沒有認真看我的答案啊。。。==
對於值得吐槽的地方,我會不遺餘力地黑,對於我能認可或者我覺得不錯的地方,我也會挑出。而且山水實景的確是我認為的張紀中的優點,但我沒有說就因此無往不利戰無不勝啊,我也是港台武俠劇迷影迷,我沒有黑啊請長點心啊。。
對於這部碧血劍,真的沒什麼可挑剔的。金庸都已經說了,最還原原著(為了方便找圖,我上了百科,發現百科裡劇情簡介根本弄錯了,張紀中的碧血劍里,袁承志根本不是被金蛇郎君救走,而是被袁崇煥舊部。溫儀也不是被悶死枯井,而是自殺,得闢謠)。
沒錯,做為金庸的早期作品,《碧血劍》的影響力本來就不及其他幾個大長篇神作,包括人物塑造,諸如穆人清、安小慧等人都表現力極其單薄,連阿九的愛情也有點牽強。等等。
這也是本劇影響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本劇延續以往風格,找到了大胡建的武夷山(當然看到這肯定又有人要說他浪費祖國大好河山這樣的論調了),似乎後面還換了象山。好山好水好演員啊。本劇基本是二三線演員,配角也依舊是張家班一干人馬,值得一提的是,老戲骨午馬出演了溫家五老之一,焦恩俊出演了第二男主夏雪宜,老牌衢州美女何晴扮演同紀曉芙一樣得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溫儀。後來的練霓裳馬蘇扮演沒什麼存在感的安小慧。

張紀中對於金庸的武俠基調把握的還是很對味的(我知道又要有人噴我了),諸如天龍的大氣磅礴,神鵰的詩情畫意小橋流水,還有,碧血劍的歷史厚重感。嗯,歷史感,這也是很多人噴張紀中作品不像武俠的原因。但是我有話說,做為與書劍、鹿鼎記一樣與中原朝廷有直接矛盾衝突(倚天的江湖門派味道還是偏重)的作品,金庸一修再修,將金蛇郎君地位縮減,重心挪到袁督師、袁承志身上,在書中屢次提及袁崇煥,甚至在後記還加了不少史料,本部武俠的歷史味道本就偏重,尤其是在袁承志先幫闖王(李自成)再目睹義兄李岩夫婦慘死、深感無力回天,隱居海外的時候,我真的有一種如蜉蝣於天地、一粟於滄海,身處歷史浪潮中的卑微感,既然無法兼濟天下只好獨善其身,嗯,就像大明劫中的吳又可。張紀中的碧血劍,開篇屢次回想袁崇煥遊行街頭處斬,最後片尾看到闖王入京後的衰敗景象,的確有種蒼涼的感覺。
奈何,這本該是一部武俠。正因如此,原本的男二夏雪宜又一次喧賓奪主,相比於江湖逍遙,武俠迷們好像更不青睞歷史厚重(嗯賤人賤智),不愛心中的俠客網縛紅塵,要就桀驁不馴目空王法,做就痛痛快快轟轟烈烈,手起刀落,群雄授首,快意恩仇。
所以儘管竇智孔(我真的很想念竇鼻孔,因為他鼻孔真的很大……)這個黑漢子已經演的不錯了,還是沒給人留下太大印象,有些無奈。

而女一號溫青青,是我第四討厭的金庸女角色,正好由沒什麼好感的黃聖依出演。
這部片子的打鬥非常精彩,沒有了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火焰刀等等需要由大量特效表現出的功夫,卻顯得更加真實。印象最深的有幾場,破五行陣、竹林劫鏢、泰山大會。網速很爛,以後再更新分別是哪一集。
尤其是竹林劫鏢那場應該是我最喜歡的戲碼,尤其,阿九出現了。

在整形痕迹還沒那麼明顯的時候,孫菲菲真的有清麗脫俗的感覺。但仍然要理智地說,雖然她顏值滿格,卻並不像書中一出場單純天真的阿九。孫菲菲一直都是一副提前步入九難師太階段的狀態。
這一部,有一個配角又一次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蕭淑慎扮演的風情萬種的何鐵手。

你沒看錯,就是那個梁靜茹勇氣mv里天真而奔放的蕭淑慎,就是那個演完五毒教主又吸毒的蕭淑慎。

最後,繼續談談張紀中的那一點「有意思」的小想法小創意。這一部他又天馬行空了,為了表現金蛇郎君對蛇的圖騰崇拜(--||)他的專屬武打設計近乎於蛇,這個我買賬。但每次放大招就要變一次蛇臉,我是真的有點雷到了。就好比某些九陰白骨爪自帶上妝功能,使用完自動卸妝,這個表現手法實在是……接受不能(依然是賤人賤智)。

我並不黑港台武俠劇,但張黑經常拿港版碧血劍抨擊本版——對不起,林家棟版的碧血劍除了江華的夏雪宜,其他的,一無是處。沒錯,一無是處。

碧血劍差不多結束了。
接下來,是金庸的又一巔峰,張紀中的下滑作品,鹿鼎記。

捧紅了黃教主後,教主賤價(據說一集一萬)拍了這部作品,事實證明,他可能還不值這個價。當初曾經炒過由徐崢出演,應該是看中了李衛當官的表現,真的,就算是他年紀偏大了,我也寧可讓徐崢上。
我一直對港台武俠劇保有自己的意見,認可天龍、笑傲等,加上對張紀中這種模稜兩可的態度,可能有點和稀泥,放心,鹿鼎記我會像神鵰一樣,再次明確表明自己的立場,相比於黃教主、梁朝偉、張衛健、周星馳,我比較喜歡陳小春版,雖然他的太太們都不是那麼好看。我不是黑張衛健和周星馳,因為他們的作品改編太大,無厘頭了。
陳小春的版本,劇情基本遵照原著,很多細節(包括劉一舟把韋小寶身份出賣給吳三桂,也拍出來了,原著似乎一語帶過,張紀中版也匆匆帶過)都處理得不錯,等等,我們好像應該是講張版的。
好吧,張版的劇情,依然從情節到對白都尊重了原著(比陳小春版還尊重),可惜羅剎國的部分,似乎是審核時被砍了。那我們從整個劇的角度出發,就顯得有點不完整。這是一點。
可以看出張紀中做為製片人對本部的用心,道具布景華美,演員陣容應該算是很強大而且基本靠譜的。
鍾漢良的康熙(我沒有說劉德華馬浚偉不好)、胡可的蘇荃、劉孜的方怡、劉芸的沐劍屏、舒暢的建寧公主、何琢言的雙兒、李逵的茅十八,還有萬年鰲拜徐錦江、萬年男配tae的劉一舟、喬振宇的鄭克塽。都給我留下不少印象。
也有一些不那麼適合的,比如應采兒的阿珂,還有陳近南,都不是那麼對味。但整體來講,選角還是合格的。
之所以失敗,因為致命的、韋小寶的演員砸了。
我剛剛已經說,一部劇的主角失敗,那這部劇也基本就毀了。這一點於鹿鼎記更明顯。
展開來說,因為我認為,韋小寶之於鹿鼎記,比其他主角之於他們相應的作品來得重要。為什麼?沒有一個絕對女一也就罷了,關鍵是作為最後一部作品,作為金庸顛覆自己傳統俠觀的反武俠作品,它近似於歷史小說,官場小說,卻不那麼像武俠小說,全書上上下下基本是圍繞韋小寶來轉的,太多配角如走馬觀花,一晃而過,茅十八、海大富、吳六奇、劉一舟、胡逸之,甚至是曾柔……我不是說他們可有可無,而是人物出現之雜之繁,著墨之少,反而烘託了韋小寶的絕對主導地位,甚至沒有一些真正意義上的最終boss(鰲拜、吳三桂、馮錫范都是階段性的)。或者簡單、籠統地講,就是沒有一個那麼有魅力的配角。雪山飛狐尚有胡一刀,連城訣有那麼多泯滅人性的反派,天龍除了三兄弟,還有阿紫游坦之慕容復等等,太多人濃墨描寫,射鵰還有五絕、周伯通瑛姑,笑傲還有林平之岳不群,就算是出場立馬領便當的東方不敗,也鋪墊了不少。書劍相比之下陳家洛這個軟男還不如香香公主霍青桐,神鵰還有李莫愁,俠客行有石中玉貝海石謝煙客,倚天還有四女成昆謝遜等一干人,碧血劍里還有夏雪宜。說那麼多,就是要表示,韋小寶對鹿鼎記的絕對重要性。當然會有人說康熙畢竟是第二男主啊,沒錯,康熙在原著非常重要,但他是太過著名的歷史人物了,鳥生魚湯的代表,從影視娛樂角度,其本身的藝術形象魅力並不如武俠虛構人物,而且比起韋小寶在外頭不斷溜達,康熙的戲份真的不算多。再退一步,勉強勉強要說稍微有點魅力的配角的話,大概只剩舊時代俠客代表陳近南了,很可惜,這部陳近南也是路人臉。
因此,韋小寶一旦不會演,整部劇就砸了四分三。所以我說這是張版鹿鼎記之所以失敗的最致命的一點。
黃教主演韋小寶太帥,兼且耍活寶施詭計基本靠的做作表情、聒噪的表演。
整天盯著這麼一個出鏡率最高、不萌還賣萌的人,我能夠堅持看完,完全是憑藉著無聊的心境。
好了,言盡於此,接下來為了增加觀賞性,還是上點圖吧。

完虐黃小寶的鐘康熙

劉芸的沐劍屏,鄭鈞的老婆

何琢言的雙兒,個人認為還原度較高

tae的劉一舟,可惜了一張好臉。

喬振宇的鄭克塽,恭喜你在古劍奇譚找回了事業第二春。
終於快結束了,接下來進入我認為的張紀中最爛的作品《倚天屠龍記》

此前,我們先回顧,我們比較熟知的版本,有梁朝偉、馬景濤、李連杰、吳啟華、蘇有朋版。這也是我從小到大看的順序。我最喜歡的是蘇有朋版,直到現在也是。很可能是因為梁朝偉年代久遠,馬景濤愛咆哮,吳啟華演過*級片,李連杰是電影不完整的原因。
但是每次看到蘇有朋這人畜無害的眼神,我就覺得,那個優柔寡斷的、甘於平淡的渣男,就是他了。

回到本部倚天,在張紀中之前的每部作品裡,就算是有槽點,我也會儘可能從尊重原著、選角、基調把握、武功設計等方面去舉出它的亮點,很遺憾,在這部,我真的找不出。硬要找的話,可能就是張翠山和黃衫女子了吧。

但是,如果說天龍是張的巔峰,這部就是他的低谷,因為無論從選角、節奏把控,甚至是燈光、配音等等,都無比爛,沒錯,無比爛。
開篇終於引進了覺遠和張君寶,這勉強讓我打起了精神,可惜沒有了郭襄。可能楊冪身價也漲了。
之後是張翠山的主線,王盤山事件、冰火島事件,都沒什麼出奇,草草率率,因為蘇有朋版已經還原得不錯,所以本版就算尊重原著,也沒什麼好嘚瑟的。
我最不能忍的,應該是周芷若的選角劉競以及小昭的選角何琢言。致命原因很簡單,顏值完全不夠。連應該比張無忌帥的宋青書,也變得如同路人。鄧超看起來像剛毅的硬漢,卻不像溫順善良的張無忌,安以軒,實在遜了賈靜雯和黎姿一籌。原本演韋春花的成了武林第一美人黛綺絲,和小昭一樣草率帶了個美瞳就以為異域風情。這裡我沒有攻擊演員的意思。單純只是,不適合。

黛綺絲
論楊逍不如孫興,論謝遜不如徐錦江,我真的很難找到一個可以眼前一亮的點。這是選角。
其次,節奏把控,仍然是老毛病,雞毛蒜皮的瑣碎演了一堆,等到真正大高潮,如光明頂之戰,武當山之戰,屠獅大會,都草率壓縮剪切在一集半集的篇幅。致命傷。
燈光,整部倚天像是找不到自己的基調,一直處於昏黃晦暗的色調當中,舉例子

雖然劉詩詩沒什麼演技,表情木木很貼切黃衫女子,但也不用連臉色都打得如此蠟黃。
這些燈光詭異的場景在後期很多地方都有,還有一點,配音。在鹿鼎記里已經出現了一些視頻音軌不甚同步的場景、甚至有莫名其妙的雜音語氣詞,到了倚天簡直更為嚴重。
有一點,應該是因為審核的關係(我不知道為什麼張紀中經常在審核中中招),「少林派」愣是用不了,最後展現給我們的,全部以「僧人派」、「他們派」代稱,當然這也不能怪他,但就是雷點啊。
最後的最後,本劇給我的感覺是整個倚天劇組就像找不著北,倉促成軍又倉促潰散,後期剪輯一塌糊塗,好像資金短缺捉襟見肘一般。
負分滾出。
除此之外,張紀中還拍過梁羽生的《大唐遊俠傳》,可惜沒看過,不予置評。

-----------------------------------------------我是答題結束的分割線-------------------------------------------------------------

終於更新完了,針對大家的評論,我有一些話想說。
1、沒記錯的話,張紀中版的武俠劇並沒有在導演那欄掛上他的名字,但是一部武俠劇的製作肯定不只導演,還包括資金、選角、編劇、道具、造型、燈光等等,綜合考慮,做為總製片人,張紀中的責任應該算不小的。所以,我所說的這些全部都打上了張紀中的烙印。按這個邏輯,一部武俠劇的好壞不能全部歸功或歸咎於一個人,但確實能體現他的一部分態度和水平。(有些人說水滸、三國的成功跟張紀中沒半毛錢關係,我不認為在那個製作嚴謹的年代,央視會讓一個不學無術的人掛閑職。所以要說服我張本人沒有任何文化底蘊,請拿出更有利的證據。)
2、所謂中國的武俠藝術主要是出自金庸古龍那一輩的么?有沒有更早的先例? - 言少的回答
替自己打這個答案的廣告。
在中國歷史上,俠客是真實存在的,但江湖卻不一定有。我們這一代所認識的武俠世界,是由司馬遷、裴鉶,是由施耐庵、文康,是由向愷然、王度廬、還珠樓主,是由梁羽生、金庸、古龍等人所共同描繪構建的,我想在不同人眼中,武林、江湖、俠客,都有不同的形態,他可以是除暴安良,也可以是恩仇必報,他可以是劫富濟貧,也可以是為國為民,他可以是浪跡江湖、逍遙自在,也可以是隱逸山林、韜光養晦,它可以是湖山杳杳一葉孤舟,也可以是平沙莽莽大漠孤煙,它可以隱於刀叢,也可以潤以詩情,它可以是老邵氏里的胡金銓、張徹、楚原,也可以是八九十年代的徐克、王家衛,既然如此,它為什麼不能是張紀中鞠覺亮、甚至於……賴水清、於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尺去衡量,但時間是最好的濾網,無須爭辯,真正的佳作會隨著他們的態度、天分與努力保留下來。
3、我的的確確百分百在中學即看過金庸古龍大多數原著。在這個回答里,我力求理智地去回答我所欣賞所推崇所鄙夷的地方,不會因此拔高一個人貶低一個人,我看過老邵氏看過徐克看過TVB,我喜歡他們當中的許多作品,我也會果斷地表明對03版天龍的崇拜,對我認為優秀的作品,哪怕來源相同,我也不會厚此薄彼。
以上。
謝謝大家的支持。
另外,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微信搜索「言少的江湖」或 yanshaojianghu


張版的強項是美工,靜止看相當精緻用心,跟畫卷一樣。

短板是節奏,一動起來就節奏感不舒服,敘事結構太拘泥,細節拖沓的地方太多,尤其是文戲的人物出場和武戲的關鍵對打有太多炫技印跡,時不時和劇情要不是脫節就是有過猶不及之感,他恨不得搖著觀眾的肩捧著觀眾的頭:「你用心看,我這裡好用心啊!」典型是他的《神鵰俠侶》……

然後就是可能他太重美工了,他的片子里給演員發揮空間太小,類似於春晚那種太重舞檯燈光的氛圍,表演者的發揮空間反而容易被淹沒,就不說《射鵰》裡面一大排大牌,就說《鹿鼎記》這個典型,小明由於其本身表演就一直被詬病我就不舉他的例子,就說他的七個老婆,給人的感覺都個性不生動,相當生硬,總之,我看劇時總他片子裡面演員的個人發揮空間太小了,表演緊巴巴的…

經常拿來跟他比較的TVB劇,客觀條件的限制和短板也很多,但是他們有一個長處就是劇本的節奏感和演員的表演相當熟練,整體上的感覺就是看起來不擰吧,但是也不容易出彩,看多了顯得老套。所以看港版連續劇不論古裝還是現代,一開始看倒是容易被劇情拖進去,但是看完卻有種悵然若失感…就像吃麻辣燙,吃的時候想吃下去,吃完覺的沒營養,付出收穫划不來一樣…之所以說這個,我的意思是張版的連續劇這兩點是最應該向港劇吸收學習的。

他的影視劇,個人覺得《天龍八部》是整體最平衡的,也是我覺得拍的最成熟的。可能也是由於這部小說,本身就是多線敘事,劇情不斷切換起來能很大程度上掩蓋張的短板。


張紀中最大的錯,就是顛覆了國人在大陸武俠空白期被tvb培養起來的糟糕審美。不匿。躺平任噴。
PS,說大陸科班演員不如TVB流水速成班出來的演技好的那些人是在逗我嗎?


反正比於正那個該死的娘炮強太多太多太多太多太多。。。。。


說張紀中製片的金庸劇沒有俠氣的,我就想問問,什麼叫俠氣
說張紀中製片沒有抓到金庸小說的魂的,我就想問問,什麼叫金庸小說的魂


張紀中版武俠片最大的毛病是色調——我這裡特指金庸武俠。

有人評價張版金庸忠於原著,我只能說,這這樣的看法對原著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象,而不是內在。武俠與任何類型的小說一樣,是有氣質的。不妨以金庸古龍兩位的小說來對比,金庸小說的整體氣質是「熱」,古龍則是「冷」。同樣是英雄,金庸小說的主人公往往是拯救世界,比如郭靖,比如蕭峰,而古龍的主人公則是對抗邪惡,比如李尋歡,比如傅紅雪。金庸武俠的典型畫面是烈日黃土,在千軍萬馬中熱血搏殺,救萬民於水火。古龍武俠的典型畫面是風雪寒天,在萬籟孤寂中擊殺元兇,劍冷血干。

回到張紀中。為什麼我要對比金古二位的小說呢?因為原著的風格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影視劇的畫面。前面已說,金庸武俠的整體氣質是熱,江湖熱血,義薄雲天,所以更適合暖色調的畫面。而張紀中武俠的整體色調都是偏冷,偏暗,偏藍,張紀中似乎在刻意營造神秘感,詭異感,而這與金庸武俠的氣質是非常不合的。

金庸武俠公認的經典83射鵰,96神鵰,96笑傲,98天龍,都是港版。港版武俠的特點就是視覺風格偏暖,偏黃,畫面很容易將人帶入金庸構建的武俠世界。而張紀中的畫面,始終讓人覺得跟金庸武俠的世界有偏差,就是這個道理。港版金庸的服裝、道具,跟原著的差距非常之大,取景更是捉襟見肘,但這些細節並不會影響劇作的整體氣質。張紀中版雖然服飾和道具非常精緻,尤其取景簡直是華麗得不要不要的,但整體色調一下子就剝離了金庸武俠的氛圍,再加上情節拖沓,部分選角極其失敗,所以難免被人詬病。

同樣可以作參考的還有台灣武俠片。台灣武俠的視覺風格就是偏冷偏暗偏詭異,也不適合金庸。所以,儘管港版金庸武俠基本都有大致同期的台灣版,但深入人心的只有港版。

正所謂天理循環~台灣武俠片不適合金庸,卻很適合古龍。這反映在70/80年代的大量古龍電影中。台灣電影完全搞出了古龍武俠的那種神秘、詭異的風格,甚至不是古龍武俠也拍成那種風格,而香港則不行。

至於現在的武俠片,那都不是武俠片,不過是穿古裝帶刀的愛情片而已。


張紀中拍武俠就好比一廚子做紅燒肉,告訴你我用的是雕花茯苓豬,配的國宴器皿,擺盤都是請最好的師傅來做,上菜的服務員剛從國色天香出來,最後你夾了一筷子,肉燒胡了。


觀眾看過那麼多年武俠劇,對劇的風格是自有一套「口味」、偏好、預期的。

不考慮這種偏好「對不對」、張版笑傲江湖的風格「好不好」。我覺得很多觀眾說它不好,其實是因為它「不是那個味兒」。

「味兒」這東西很奇妙,很多觀眾能夠無視香港武俠畫在布上的大月亮、不剃腦門的辮子、陌生的甚至可能略顯做作的腔調和姿態,看到這些絲毫不覺違和、完全不會齣戲,但看到張的大手筆的實景、更像真實人物的表演,反而接受不了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會有人覺得「一些罵劇的人...根本沒看過——或者沒完整看過——或者沒認真看過張紀中的武俠劇」————誰會認真看完明顯「不對味兒」的劇啊,除了業內人士。

——————————————————————————
順便,我對下圖這種桃谷六仙完全不能接受

桃谷六仙雖然不是超凡脫俗的人物,但更不該一身油膩膩的市井氣,這個自帶大廚和司機的曲藝班子是怎麼回事???:

———————————————————————————

繼續以外行小白身份說點我對下圖的個人感受

下圖讓我聯想起各種旅遊經歷。 很多好景,看修過的照片,能立刻把我拉出現實世界、拉到那個美麗的影像世界裡。可一旦身臨其境便覺不過爾爾。下圖也是同理,可能正是光線和色彩的緣故,讓這畫面「太現實」了,雖然它明顯想弄點仙氣兒出來。這也可能和這種一臉麻子的裸露岩石有關。


說張劇選角不好OK,音樂不好OK,沒TVB武俠味也OK,
那些說張大鬍子亂改金庸原著的童鞋,你認字么?
張改的最大的就是第一部笑傲江湖,但也比港台版尊重原著一百倍。最後的倚天我雖然很失望(主要是趙敏的選角),商業化嚴重,選角完全被投資方支配了,但台詞也幾乎是照著原著念的。


旗幟鮮明反對落微的回答。
就算黑子找出一萬個個理由來強調髮型對於身份對於宋人的重要性,作為丐幫幫主(偉大的藝術家周先生早就吐槽過就算最偉大最牛逼的乞丐也還是乞丐),作為一個喜歡跟下層幫眾喝酒拍胸脯稱兄道弟而不喜跟長老副幫主正襟危坐商量大事的豪邁幫主,喬峰在任何時代披頭散髮也是符合人物性格特徵身份特徵的並不違和。
倒是港版金庸劇里,黃藥師一直拿著粗製濫造的笛子欺騙觀眾這是洞簫,這絕對不符合黃藥師的人設。
很多人不清楚古人髮型的重要性,但是笛子洞簫這樣常見而且非常容易辨別的樂器,就算是樂器盲兼路痴的曲某在就讀山村小學懂得橫豎兩個字意思的時候就能分辨出來。作為金庸筆下「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門遁甲、琴棋書畫,甚至農田水利、經濟兵略等亦無一不曉,無一不精」的全才代言人黃藥師,是沒有任何理由沒有任何借口把笛子誤認為洞簫的。所有讓黃藥師洞簫橫吹的港劇,比如83版射鵰,姜大衛版九陰真經,都是把所有觀眾當傻子騙侮辱你品位還要侮辱你智商侮辱你常識的垃圾劇。不幸的是,平生所見,還真有無數人對號入座還恬不知恥地顯示自己的低劣品味。(同樣的道理,我也不在乎得罪徐克粉絲,按照金庸曲陽劉正風的人設,那個吹笛子的所謂經典劉正風也是個傻逼。至於琴箏的區別倒霉那麼嚴重)
PS1:笛子跟洞簫的區別,是我不識字聽不懂普通話的文盲老外婆在我還沒上過一節音樂課的時候告訴我的。無論你是什麼明星演得多麼符合無知粉絲的意淫幻想,堂堂琴棋書畫無一不精的大黃藥師也沒有對笛簫的認知比不過我最敬愛的老外婆的理由。
PS2:我非常不理解捧臭腳的港劇粉絲為什麼可以接受翁美玲的齙牙黃蓉卻對迅哥兒的聲音惡語相向,也不明白臭腳的港劇粉絲可以接受徐克聖鬥士式的招數解說卻對四川人氏的余滄海玩變臉的不屑一顧。

這就是83版附庸風雅的黃總鏢頭。

這就是九陰真經里附庸風雅的黃文青。

魏晉名士黃藥師演示洞簫是豎著吹的。


拿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港劇舉例。

港劇的武俠更像文人墨客的武俠,恩怨情仇,男情女愛,這方面描繪的十分到位。

而張紀中的武俠更像是武人的武俠,快意恩仇,粗獷豪邁,畫面更是大氣磅礴。

港劇多了柔婉,就少了豪情。無論從畫面還是格局,都讓人覺得小家子氣。

張紀中的武俠也是有了霸氣,就少了回味,很多東西都流於形式,而沒有內涵。

但是觀眾的口味是多樣的,金庸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也是複雜的,所以張紀中的《天龍八部》備受好評,而其他作品好評不多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了。

畢竟這個時代,欣賞武人江湖的觀眾,還是少數。


作為90後,我表示我的童年中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張大鬍子的金庸劇。。。
看過的:《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
《笑傲江湖》:取景很漂亮,很大氣,當初是先看的大鬍子版本再看的呂頌賢版本。的確,呂頌賢完全演出了令狐沖的精氣神,但是香港人的取景委實不敢恭維,不夠大氣。呂頌賢版勝在角色,張紀中版勝在取景。李亞鵬沒演好,任盈盈很不錯。PS:最高票答主貼了一張圖,很有說服力。
《射鵰英雄傳》:忘得差不多了,就不說了。
《天龍八部》:不管別人怎麼看,這部劇我打五星,比TVB版的好太多了。
引用豆瓣贊同最多的一句短評:

最喜歡這一版,哪怕是先入為主的TVB版也不及。大氣和柔情都有了,細節同樣無懈可擊。每個演員都選得很棒。最美的阿朱和最霸氣的喬峰,劉濤和胡軍完美的還原了原著!

選角非常到位,布景非常大氣,特效也是很棒,總之,大鬍子的《天龍八部》,五顆星。


不知道張為什麼總是選手法很奇怪的導演和攝影(不知道具體是誰的鍋),片子里總有一些讓我感到不適的鏡頭,比如神鵰開頭郭靖上重陽宮對戰小道士突然停在半空中飄一圈,曾柔頭髮飄散和臉一起佔滿整個黑咕隆咚的屏幕。人物造型也是,神鵰後面郭襄的最炫民族風大耳環簡直毀顏值。

天龍里這種鏡頭很少,整體很正常,總體評價也是張片中最高的。其中印象較深的不適鏡頭有三處:阿朱死前的飄,少林寺大戰時段正淳在人群中穿來穿去,馬夫人和喬峰初見時馬夫人的飄行。慕容復的選角和造型不適,太過陰柔。喬峰的披髮很多人說過了。天山童姥三根衝天辮不明覺雷。


雖然我覺得張紀中從倚天屠龍記開始就徹底走火入魔了(主要表現在打光、選角和造型這幾個方面),然而我還是很慶幸武俠影視的領域裡有張紀中的存在,因為兩部劇:
最恢弘大氣,顏值爆表的天龍八部
以及,
在我看過的所有武俠電視(不包括電影)里,個人覺得論古樸厚重、意境悠遠,無出其右的,笑,傲,江,湖


我張紀中有今天,不是我有多大能耐,都是同行的襯托


作為一個看著張紀中版武俠劇長大的人,覺得很有必要來說一說我的感受。【真是暴露年齡呀嚶嚶嚶嚶嚶。。。。
從小學開始接觸鬍子的武俠劇,基本每一部都看過,並且上貼吧關注過相關評論,04~09年期間常年潛水於各大金庸劇吧與金庸吧,見證過當年貼吧一片血雨腥風吐槽鬍子劇集體懷念TVB的場景,也見過有人堅持在一片罵聲中挺鬍子而被罵成張托的場景,還見過這幾年於媽戲橫行導致好多人集體追憶鬍子劇的場景,其實很感慨,感覺鬍子武俠劇有一種熬出頭的感覺。
我是一直都很喜歡張紀中老師出品的武俠劇的,但是在那個發個挺張紀中的貼子就會被罵成狗的年代,只能默默潛水。
其實這種很主觀的東西爭來爭去實在沒必要,沒有標準答案呀,只能各抒己見而已。
【所以接下來的評論均為本人主觀觀點,如有不同意見,你咬我呀!】
張紀中老師的第一部金庸作品是《笑傲江湖》,那時我才小學,對武俠根本沒什麼概念,之前只看過TVB版的武俠片,滿腦子都是」豈有此理「什麼的TVB腔,而張紀中版的《笑傲江湖》則展現了一副恢弘的中國古典畫卷,古樸有韻味的場景,演技可圈可點的老戲骨都讓這部戲非常出彩。片尾曲那戲曲唱腔簡直回蕩在我整個童年中。
然後就是《射鵰英雄傳》了,一直到現在,我還堅持【周迅版的黃蓉是我見過最有靈氣的】,別的不說,光是黃蓉一出場的扮相簡直是原著的神還原!那種古靈精怪,那種靈氣簡直要從她眼睛裡溢出來了。【表跟我說聲音的原因,我覺得用周公子原聲沒什麼不妥】
從貼吧偷圖給你們感受下:

另外,03版射鵰的片頭曲大氣磅礴,片尾曲悠揚動聽,現在我還能完整背出歌詞,因為實在是深深影響了我的童年。片中的場景也是極其考究,很多服飾及器具都在博物館有著參考依據,能找到原型,實打實是宋朝的用具,大學期間我還寫了一篇論文來講述古裝劇里的服飾考究時還專門提到這部劇。而自然風光自是不必再說,鬍子的武俠戲裡哪個場景不是唯美大氣的山水景象,簡直一部中國山水旅遊指南。難得的是還能拍出山水畫的韻味,哪個TVB場景敢比?
張紀中的武俠劇是我的武俠啟蒙,從《射鵰英雄傳》以後,我開始關注金庸的武俠作品,把家裡的金庸全集翻出來看,從此愛上這個光怪陸離的武俠世界。每每都是抱著原著守在電視機前,對比原著看武俠劇,而鬍子劇的忠於原著精神確實很難得,基本台詞都能對上,簡直太贊!

接下來是好評頗多的《天龍八部》。這部戲可以說是張紀中的翻身之作,當時我已經上初中,開始住校,只能每周末回家看幾集,但是對此劇的熱情不會消退。去貼吧翻看了大量的評論貼,發現大家對此劇的評論終於不像以前一般清一色謾罵,總算有好評出現,雖然大部分人還是聲稱最愛黃日華版本的《天龍八部》。不過鬍子武俠劇的美女多啊,風景好啊,胡軍版的喬峰真可算是一個經典,而至於段譽嘛,帥就行啦,王語嫣嘛,好看就行啦!
03天龍八部的好多場景都值得反覆觀摩,當年的阿朱之死簡直讓我在屏幕外哭成SB,而少林寺大戰也是看得各種熱血沸騰,結合原著看更是酸爽,入戲太深,不能自拔。

一說到鬍子武俠的《神鵰俠侶》,大家想到的就是」唯美空靈「,確實如此,這部戲簡直就是太華麗,把我能想到的所有美都集中在一起,濃墨重彩地表現出來,以至於劇情本身已經不那麼重要,這樣倒有一些喧賓奪主的感覺,而在這部戲中張紀中卻出現了選角上的問題,他能如此準確地選出劉亦菲當小龍女,卻不能好好找一個靠譜的楊過,還不能找到一個靠譜的郭靖。這個版本的郭靖真是讓我各種心塞啊,完全不能覺得他是靖哥哥,所以直接棄劇。後來在各種與別人的交流中,發現好多人是因為黃教主棄劇的,這個現象在之後的《鹿鼎記》里也有所體現。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對神鵰唯美的印象。現在於麻麻的神鵰出來了,導致一大票人跑回去重溫06版神鵰,翻出劉亦菲版小龍女來對比,果然群眾眼睛是雪亮的。【PS:但是於麻麻版本神鵰的靖哥哥好帥好帥好帥的呀我這個痴漢嚶嚶嚶】

貌似張紀中版的《碧血劍》不是很多人知道,但是確實意外地好看,其實這部小說本身就沒有射鵰三部曲有名,播放時也沒事好好宣傳,所以比較小眾,但是這部戲選角基本靠譜,其他方面也中規中矩,秉承鬍子武俠劇一貫的特色,其中,個人比較喜歡的李岩和紅娘子演得尤其不錯。當時我看完這部劇,又去刷了原著,在高中跟同學複述劇情,生生說書般講完了一部《碧血劍》,也是蠻拼的。對了!千萬要去看焦恩俊演夏雪宜!簡直邪魅狷狂!帥人一臉!另外這部戲有鼓風機濫用的嫌疑,所有主角都是披頭散髮,雖然仙則仙矣,但好想問各位大俠你們不討厭靜電么!!!

當!當!當!當!《鹿鼎記》則是濃妝艷抹,色彩濃郁。整個片子的飽和度超級濃,恨不得讓每個人臉上都畫上油彩的那種。好多人一聽黃教主主演就棄劇了,我本身也沒什麼興趣,但是,在刷金庸吧的評論中,意外發現大家對鍾漢良演的小玄子一致好評。那部戲對小玄子的刻畫簡直太到位太形象,全劇最後的超越時空的對話每次都戳人淚點,每每看小玄子上五台山尋父的戲份都能淚流滿面。就憑小玄子這一點,整部張紀中版《鹿鼎記》就已經很贊,整部劇不敢說,但是鍾康熙已經絕對是經典。
另外,加點小私貨,是我寫的關於08版鹿鼎記里小玄子最虐心的兩個場景,幾次回看都讓我淚流滿面,其演員表演能力及劇集展現能力可見一斑。:
金庸武俠里,最讓你痛心難過一萬個不情願的劇情是哪一幕? - 飄雪玉龍的回答

照例去貼吧偷圖給大家感受一下。

目前張版武俠最後一部是《倚天屠龍記》,這是毛病最多的一部,即使作為粉絲也對這部戲失望不已,選角簡直糟糕至極,但是聽說頗有內幕,那就按下不表了。本身對於《倚天屠龍記》本身也沒什麼特別的期待,只求趙敏能夠艷若玫瑰,周芷若能夠清冷秀麗,但是此劇的趙敏勉勉強強有點意思,周芷若就簡直沒辦法看。另外造型也是槽點一地。總之就是,從演員到造型師到服裝師每一個靠譜的,連鬍子劇一貫的美女帥哥的優點都木得了,簡直是自砸招牌,最讓人心塞的一部張版武俠。

從小學到初中到大學,張紀中老師的武俠劇一直貫穿了我的人生,雖然現在已經漸漸淡去,但是對這些戲卻永遠有著深厚的感情,因為這些對於我不只是一部部武俠劇,還是一段段最美的少年時光。

當然,作為一個電視劇兒童,中國的古裝劇簡直是伴隨我的成長,所以看到現在雷劇盛行,也是很懷念當年的張版武俠。好在據說張紀中老師的《俠客行》和《書劍恩仇錄》已經在籌劃,希望到時候能夠看到靠譜的作品回歸,延續張版武俠的風格,就算我現在已經從金庸古龍的武俠圈爬到神夏DW漫威的歐美圈,等張老師的作品回歸,一定還是要爬牆回來一睹風采。

【圖均來自貼吧】
============================end=====================

其實還有個題外話是金庸作品好歹有靠譜的翻拍但是翻拍的古龍的作品真是沒有一部深得我心的啊啊啊啊太心塞。。。。哪怕評論里很多人推薦的張智堯的《新楚留香》個人也覺得一般,因為女主顏值。。。咳咳。。
還有古龍小說的對白光看文字很帶感,然而演員一念出來會覺得太裝X。。
觀眾容易犯尷尬症。
關於古龍的小說,個人回答了另一個相關問題:
古龍的小說應該按照什麼順序讀? - 飄雪玉龍的回答
裡面提到的是,有些古龍劇雖然劇情改編不靠譜,但演員顏值不錯,比較貼切,看小說的時候帶入演員顏值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比較典型的推薦焦恩俊版的李尋歡和黃海冰版的沈浪。。


謝邀。

張拍的金庸劇就看了一部《天龍八部》,港版金庸劇就看了一部《射鵰英雄傳》。感覺張的劇雖然有很多改動,總體也沒有大家說的那麼不堪。覺得張拍的不堪的,一定是沒看過於正拍的《神鵰俠侶》和賴水清拍的《鹿鼎記》。張畢竟有錢,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張的劇在排場上還是比港版大了許多,化妝和風格也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我倒是覺得覺得港版比張版高出許多的人,看待港版時加入了更多的感情分,畢竟是一種回憶。就像朱元璋做了皇帝,還是懷念那碗珍珠翡翠白玉湯。


很多答主都說出了我的心裡話,
1、風景好。但是太好,沖淡了主題,和主題不搭。
2、正劇化。大鬍子的思路是把一切都正劇化了。完成品的氣質不是類似《康熙王朝》之類的歷史劇,就是《三國》一類的名著改編劇。和金庸作品氣質不搭。
金庸作品的武俠味道,私以為還是港劇把握得好。
有人說鍾漢良演的康熙和韋小寶隔空對話精彩。。。我一口水都噴到屏幕上了。。。《鹿鼎記》整個感覺都不對。這段對話恐怕是最傷害原作精神的情節了。當時看的時候感覺特彆氣憤。。鍾漢良這種人除了顏值高,一無是處。


我可以說是看著金大俠的武俠劇長大的(暴漏年齡呀),不管是84、94、還是04,對於張導的武俠劇,基本上只看前幾集,後面的真實沒辦法目不轉睛的看下去,我還是傾向於徐老怪的武俠,抓住了精髓,就像前面有人說的,韋小寶什麼樣?就是陳小春那樣,楊過什麼樣?就是古天樂那樣,郭靖什麼樣?就是黃日華那樣!張導的武俠劇取景是美輪美奐啦,但是劇中少了徐克的那份靈氣和洒脫,一看就是一群演員在演戲。打個比方吧,就像是一個病人去看病,但是給他看病的卻是賣醫療保健品的,雖然他說的大部分的話是對的,但是你一聽就能知道他不是醫生,為什麼?就是這樣的感覺!張導的系裡面收了一些重要的東西!


除了天龍八部以外,覺得張紀中拍一部毀一部,好奇怎麼會有人看?金庸老先生不生氣么?現在看評論原來是我多慮了


推薦閱讀:

TAG:電視劇 | 武俠 | 金庸 | 翻拍 | 張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