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災後人民的心理安撫工作?

塘沽的救治正在緊張進行中,災後群眾的心理救治和安撫也是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災區現在很需要有心理諮詢和心理疏導等方面專業知識的工作者。

希望萬能的知友們能貢獻自己「心理」方面的專業知識,為志願者們做好心理安撫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很抱歉,點贊的人數較多,我刪除了志願者服務聯繫人的手機號碼,這條信息是徐老師在同行圈子擴散的,擔心在知乎公開會給他人造成困擾,另外,下文中有一些專業免費的心理危機干預熱線,希望大家轉發擴散,讓有需求的人可以得到心理援助,同時也希望大家轉載註明出處,非常感謝。


你好,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師群體已經迅速做出反應。

以下消息來自同學的微信群

在災後,來自北大心理諮詢中心徐凱文老師呼籲:天津市婦聯、天津市婦女兒童社會服務中心經和專家商議決定:如果您有二級以上心理諮詢師資質,有實戰經驗,願意參與天津8.12志願服務,可直接於8月15日上午9時到天津市空港中心大道皇冠酒店對面,空港匯津廣場2號樓3樓參加面試。聯繫人何美,面試前請出示此微信。(尤其需要天津本地心理諮詢師提供長期服務)。另外,個人意見,希望專業靠譜有經驗的諮詢師前往,避免給災難中的人帶來二次心理創傷。

這則消息來自同行,有意願的心理諮詢師同行可以私信我,我給您聯絡人的聯繫方式,謝謝

【天津前線醫院急需心理諮詢師】天津市12355青少年綜合服務平台招募心理諮詢專家隊員!隨時待命趕赴濱海新區實施支援。

條件:1.身體健康,年齡原則上為50歲以下,具有國家心理諮詢師資格,有實務工作經驗者優先;2.能夠隨時趕赴新區開展心理服務,聽從指揮。

聯繫報名電話:

直播12355(9:00~17:30)

陸宇

郝玉婷


下面是這段是由我們自己映心心理工作室公眾號轉載的,如何安撫災後人們心理的方法,並附上了心理危機干預的免費熱線電話,熱線電話是和同行一起搜集到的,希望能幫助到需要的人。

災難發生後,許多人很想馬上衝過去安慰受傷害的人們,但由於沒有專業的知識和方法,容易適得其反,或是讓傷者更加悲慟,或是完全無效的說教,那麼該如何去做呢?當災難剛剛發生時,在努力去理解和感受災難倖存者的基礎上說話一定要注意一些方法:


可以試著說這些話:


? 對於你所經歷的痛苦和危險,我感到很難過。

? 你現在安全了。(如果這個人確實是安全的。)

? 這不是你的錯。

? 你的反應是遇到不尋常的事件時的正常反應。

? 你有這樣的感覺是很正常的,每個有類似經歷的人都可能會有的反應。

? 看到/聽到/感受到/聞到這些一定很令人難過/痛苦。

? 事情可能不會總是這樣的,它會好起來的,而你也會好起來的。

?你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你可以哭,我會陪著你。


盡量避免說這些話:


? 我知道你的感覺是什麼。(當處於哀傷時,你不是TA,可能並不能全然感受到TA的感受。)

? 你能活下來就是幸運的了。(受災者並不會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 你能搶出些東西算是幸運的了。(不會覺得是幸運的,搶出來一些其實我損失的更多。)

? 你是幸運的,你還有別的孩子/親屬等等(可是這個親人是別的親人無法替代的,TA對我的生命非常的重要。)

? 你還年輕,能夠繼續你的生活/能夠再找到另一個人。(我能夠找到一個人,可是我愛的那個人TA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

? 你愛的人在死的時候並沒有受太多痛苦。(受災者容易陷入親人死亡經歷的幻想。)

? 她/他現在去了一個更好的地方/更快樂了。(TA不會覺得是好事,甚至會產生一起去的想法。)

? 你不應該有這種感覺。(對於受災者而言,一切感受都是非常情況下的正常反應。)

? 你應該要將你的生活繼續過下去。(受災者的生活被打亂了,不可能再回到過去的生活,也正是因為回不去而痛苦。)


經歷了如此巨大的災難,有的人失去了至親至愛的家人,失去了朝夕相處的同伴同事或同學,失去了最真誠的朋友,失去了自己身體的健康,人們會產生許多負面的情緒,這都是正常的。


面對災難,我們除了保障災後人們的身體健康外,我們也要學習幫助他們應對如此巨大的心理創傷,用愛和心理學知識幫助到身邊的人。真誠的接納他們的哀傷和痛苦,去體會他們情感的流動,悲傷和難過,哭泣與淚水。


另外,在災難過後需要警惕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disorder,PTSD)又叫延遲性心因性反應,是指對創傷等嚴重應激因素的一種異常的精神反應。它是一種延遲性、持續性的心身疾病。是由於受到異乎尋常的威脅性、災難性心理創傷,導致延遲出現和長期持續的心理障礙。簡而言之:PTSD是一種創傷後心理失衡狀態。

延遲性心因性反應發病多數在遭受創傷後數日至半年內出現,主要癥狀如下:


PTSD,所帶來的癥狀就是:


1再體驗:即個體會產生闖入性的創傷情景再現,而且再現的內容非常清晰、具體。尤其生活中與創傷可能產生聯繫的任何事物,都可能引起個體對創傷情境的再體驗。並且這種體驗會給個體帶來極大的痛苦,並有可能進一步惡化,產生一些PTSD相關的共病(如焦慮、恐懼、自責、失望、抱怨等)。

2迴避反應:出於對再體驗的痛苦,個體會主動迴避一些可能引發創傷體驗的事、物。這種迴避反應一方面對個體是一種保護機制;但另一方面也會延緩個體PTSD相關障礙的復原。

3高警覺:就是對許多小的細節事件都會引起比較強烈的反應。不少患者則出現難以入睡、易驚醒等睡眠障礙,表現出易激惹或易發怒、容易受驚嚇、注意力不集中等警覺性增高的癥狀。


當自己或者身邊的朋友出現以上癥狀,或者其他心理危機時,請前往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尋求幫助,或者撥打以下心理求助熱線電話:


北京回龍觀醫院24小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24小時全國免費諮詢):800—810—1117 010--82951332

天津市心理危機干預熱線:022—96051199

清華大學李家傑大學生熱線(全國熱線 寒暑假不接聽電話) 400--652—5521

北京1980陽光部落心理諮詢熱線:010—68001980

北京協和啟迪救助熱線:010—65132928

生命熱線:00852—23820000

紅楓婦女心理諮詢中心服務熱線:010—64033383

「守護童年」行動的援助熱線: 400—160—011(開通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3:00—20:00) 由全國婦聯主辦。

青少年維權及心理諮詢熱線:12355 網站:共青團12355青少年服務台


另外,之前天津招募志願者心理諮詢師的消息是我在微信號轉載的,由於招募時間已過,我已經刪除。


謝@寺主人 邀,本人主要工作是協助NGO發展,這類一線實務經驗涉及較淺,無法作答。摘一個資料庫的5.12資料作為參考。

———————題外話———————
對這類問題我一貫的態度是專業人做專業事。
附一張朋友圈做參考

——————下面是正文——————

一、心理危機干預隊伍的組建

急性期心理危機干預隊伍的組建應當以受災當地的精神衛生機構的精神科醫生為主,精神科護士、心理諮詢師、社會工作者為輔。組成心理危機干預隊進行緊急培訓後,可即刻投入抗震救災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沒有精神專科機構的地區應及時向衛生行政部門請求援助。

非災區的其它精神衛生專科機構應該積極組織後備醫療隊,及時培訓,隨時準備支援災區的急性期心理救援和恢復期的心理健康重建工作。

心理危機干預醫療隊應該在衛生行政部門的指揮下,服從統一的指揮,承擔相應的職責。

心理危機干預醫療隊應該配隊長一名,隊員根據災情配置,例如兒童精神科醫生或老年精神科醫生。有災難危機干預的成員優先入選。有條件的單位建議指派一名聯絡員,負責團隊後勤保障和與各方面的聯繫。醫療隊至少兩人,盡量避免單人行動。

二、心理危機干預隊出發前的準備

1、了解災區基本情況。災難類型,傷亡人數、包括道路、天氣、通訊和物資供應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計劃和實施情況等。

2、複習本次災難引起的主要軀體損傷的基本醫療救護知識和技術,例如骨折傷員的制動搬運、創傷止血等。

3、確定干預地點,準備交通地圖。

4、初步估計干預對象及其分布和數量。

5、制定初步心理危機干預實施計劃。

6、編製、印刷心理危機干預評估工具和相關宣傳資料

7、聯絡、了解需要干預的社區、醫院以及住院受傷人員、死難者及家屬分布和安置情況,制定具體的干預流程和路線。

8、干預團隊食宿安排,干預隊員自用物品,常用藥品的準備等。

9、外援的醫療隊在到達災區之後,最好與當地的精神衛生工作人員進行聯合工作,對沒有危機干預經驗的當地精神科人員進行緊急的危機干預知識培訓,擴大人力資源。

三、危機干預方案的制定

(一)危機干預的目的:積極預防、及時控制和減緩災難的心理社會影響;促進災後心理健康重建;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心理健康。

(二)原則:

1. 與整體救援活動整合在一起進行,及時調整心理救援的重點,配合整個救災工作的進行;

2. 以社會穩定為前提工作,不給整體救援工作增加負擔,減少次級傷害;

3. 綜合應用干預技術,個體化的針對目前問題提供幫助。

4. 保護被干預者的隱私,不隨便透露個人信息;

5. 明確心理危機干預是醫療救援中的一部分,並不萬能。

(三)方法:評估、干預、教育、宣傳相結合,提供災難心理救援服務;盡量進行災難社會心理監測和預報,為救援組織者提供處理緊急群體心理事件的預警及解決方法;促進形成災後社區心理社會幹預支持網路。

(四)確定目標人群及數量:本次地震災難的心理受災人群大致分為五級。目前的重點干預目標從第一級人群開始,一般性干預宣傳廣泛覆蓋五級人群。

第一級人群:為直接捲入地震災難的人員,死難者家屬及傷員。

第二級人群:與第一級人群有密切聯繫的個人和家屬,可能有嚴重的悲哀和內疚反應,需要緩解繼發的應激反應;現場救護人員(消防、武警官兵、120救護人員、其它救護人員),以及地震災難倖存者。該人群為高危人群,是干預工作的重點,如不進行心理干預,其中部分人員可能發生長期、嚴重的心理障礙。

第三級人群:從事救援或搜尋的非現場工作人員(後援)、幫助進行地震災難後重建或康復工作的人員或志願者。

第四級人群:受災地區以外的社區成員,向受災者提供物資與援助。在某些人為災難中,對災難的發生可能負有一定責任的組織者也屬於第四級人群。

第五級人群:在臨近災難場景時心理失控的個體,易感性高,可能表現心理病態的徵象。

(五)工作時間表

根據目標人群,根據干預隊成員人數,排出工作日程表。

(六)確定干預技術:

ABC 法:

A、心理急救,穩定情緒

B、行為調整,放鬆訓練,晤談技術(CISD)

C、認知調整,晤談技術(CISD)+眼動脫敏信息再加工技術(EMDR)

1、首先要取得受傷人員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

2、提供疏泄機會,鼓勵他們把自己的內心情感表達出來;

3、對訪談者提供心理危機及危機干預知識的宣教、解釋心理危機的發展過程,使他們理解目前的處境,理解他人的感情,建立自信,提高對生理和心理應激的應付能力;

4、根據不同個體對事件的反應,採取不同的心理干預方法,如:積極處理急性應激反應,開展心理疏導、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矯正、放鬆訓練、晤談技術(CISD)等,以改善焦慮、抑鬱和恐懼情緒,減少過激行為的發生,必要時適當應用鎮靜藥物;

5、除常規應用以上技術進行心理干預外,引入規範的程式化心理干預方法--眼動脫敏信息再加工技術(EMDR);

6、調動和發揮社會支持系統(如家庭、社區等)的作用,鼓勵多與家人、親友、同事接觸和聯繫,減少孤獨和隔離。

(七)干預技術要點

1、心理急救

(1)接觸和參與

目標: 傾聽與理解。應答倖存者,或者以非強迫性的、富於同情心的、助人的方式開始與倖存者接觸。

(2) 安全確認

目標: 增進當前的和今後的安全感,幫助放鬆情緒,增加自我安全感的確定。

(3) 穩定情緒

目標: 使在情緒上被壓垮的倖存者得到心理平靜、恢復情緒反應。可以使用憤怒處理技術、哀傷干預技術。

(4) 釋疑解惑

目標:識別出立即需要給予關切和解釋的問題,立即給予可能的解釋和確認。

(5)實際協助

目標: 給倖存者提供實際的幫助,比如詢問目前實際生活中還有什麼困難,協助倖存者調整和接受因地震改變了的生活環境及狀態,以處理現實的需要和關切。解決問題技術。

(6)聯繫支持

目標: 幫助倖存者與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來源,包括家庭成員、朋友、社區的幫助資源等,建立短暫的或長期的聯繫。

(7)提供信息

目標: 提供關於應激反應的信息、關於正確應付應激反應、減少苦惱和促進社會恢復的信息。

(8)聯繫其它服務部門

目標: 幫助倖存者聯繫目前需要的或者即將需要的那些可得到的服務。

2、心理晤談

通過系統的交談來減輕壓力的方法,個別或者集體進行,自願參加。對於住院的輕傷員,或醫護人員、救援人員,可以按不同的人群分組進行集體晤談。

心理晤談的目標:公開討論內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資源動員;幫助當事人在心理上(認知上和感情上)消化創傷體驗。急性期集體晤談時限:災難發生後24-48小時之間是理想的幫助時間,6周後效果甚微,以重建為目的的晤談可以在恢復期進行。

正規的急性期集體晤談,通常由受過訓練的精神衛生專業人員指導,事件發生後24-48小時之間實施。指導者必需對小組幫助/或小組治療這種方式有廣泛的了解,同時對應激反應綜合征有廣泛了解。,在災難事件發生後24小時內不進行集體晤談。理論上災難事件中涉及的所有人員都應該參加集體晤談。

晤談過程:正規分6期,非常場合操作時可以把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合併進行。

第一期 介紹期:指導者進行自我介紹,介紹集體晤談的規則,仔細解釋保密問題。

第二期 事實期:請參加者描述地震事件發生過程中他們自己及事件本身的一些實際情況;詢問參加者在這些嚴重事件過程中的所在、所聞、所見、所嗅和所為;每一參加者都必需發言,然後參加者會感到整個事件由此而真相大白。

第三期 感受期:詢問有關感受的問題:事件發生時您有何感受?您目前有何感受?以前您有過類似感受嗎?

第四期 癥狀描述期:請參加者描述自己的應激反應綜合征癥狀,如失眠、食欲不振、腦子不停地閃出事件的影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減退,易發脾氣,易受驚嚇等;詢問地震事件過程中參加者有何不尋常的體驗,目前有何不尋常體驗?事件發生後,生活有何改變?請參加者討論其體驗對家庭、工作和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和改變?

第五期 輔導期:介紹正常的應激反應表現,提供準確的信息;講解事件、應激反應模式;自我識別癥狀,將應激反應常態化,動員自身和團隊資源互相支持,強調適應能力;討論積極的適應與應付方式;提供有關進一步服務的信息;提醒可能出現的並存問題(如過度飲酒);根據各自情況給出減輕應激的策略。

第六期 恢復期:拾遺收尾;總結晤談過程;回答問題;提供保證;討論行動計劃;重申共同反應;強調小組成員的相互支持;可利用的資源;主持人總結。

整個過程需2小時左右完成全部過程。嚴重事件後數周或數月內進行隨訪。

晤談注意事項:(1)對那些處於抑鬱狀態的人或以消極方式看待晤談的人,可能會給其他參加者添加負面影響;(2)鑒於晤談與特定的文化性建議相一致,有時文化儀式可以替代晤談;(3)對於急性悲傷的人,如家中親人去世者,並不適宜參加集體晤談。因為時機不好,如果參與晤談,受到高度創傷者可能給同一會談中的其它人帶來更具災難性的創傷。(4) WHO不支持只在受害者中單次實施。(5)受害者晤談結束後,干預團隊要組織隊員進行團隊晤談,緩解干預人員的壓力。(6)不要強迫敘述災難細節。

3、鬆弛技術

可以教所有被干預者學會一种放松技術,如:呼吸放鬆、肌肉放鬆、想像放鬆。分離反應明顯者不適合學習鬆弛技術。(分離反應表現對過去的記憶、對身份的覺察、即刻的感覺乃至身體運動控制之間的正常的整合出現部分或完全喪失)。

四、心理危機干預過程

(一)專家組應該迅速給政府及相關部門提出建議

1、如果有些醫院傷員及家屬過於集中,會給救援工作和善後處理帶來一些隱患,建議盡量將其分散救治。

2、對於死者家屬的安置要儘可能分散,持續有人陪伴,提供支持幫助;防止他們在一起出現情緒爆發,影響善後處理。

3、對死傷者及其家屬的信息通報要公開、透明、真實、及時,以免引起激動情緒,給救援工作帶來繼發性困難。

4、在對傷員及家屬進行心理救援同時,政府各部門要對參與救援人員的心理應激加以重視,組織他們參加由專業人員提供的集體心理輔導。

5、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利用媒體的資源,向受災民眾宣傳心理應激和精神健康知識,宣傳應對災難的有效方法,動員當地政府人員、援救人員、醫務人員、社區工作者或志願者接受工作組的培訓,讓他們參與心理援助活動。

6、定期召開信息發布會,將救援工作的進展情況及已做的工作,讓公眾了解,注意發布前把必須傳達的信息做好整理,回答記者的問題要儘可能精確和完整,儘可能保證屬實。如果沒有信息或信息不可靠,要如實回答;積極主動,引導輿論導向。

7、積極和指揮部溝通,進一步協調各部門關係,保證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順利進行。

心理危機干預中發現的問題和建議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彙報,以取得重視並採納,徵求強有力的措施落實。

(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流程

1、聯繫救援指揮部、各家醫院,確定地震災難傷員住院分布情況,以及進入現場救援的醫護人員情況。

2、擬定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內容、宣傳手冊、心理危機評估工具,並緊急印刷。

3、召集人員,及時開展技術培訓,統一思想,心理危機干預技術、流程、評估方法等技術路線都應該統一。

4、如需要,緊急調用當地精神衛生機構的人員和設備。

5、分組到各家醫院、社區和需要的地方,按計劃對不同人群進行訪談,發放心理危機干預宣傳資料。

6、使用評估工具,對訪談人員逐個進行心理篩查,評估重點人群。

7、根據評估結果,對心理應激反應較重的人員當場進行初步心理干預。

8、訪談結束後,將訪談結果向當地負責人進行彙報,提出對高危人群的指導性意見。特別要交代災區工作人員在照顧高危人群時的注意事項,包括簡單的溝通技巧以及工作人員自身的心理保健技術。

9、對每一個篩選出有急性心理應激反應的人員進行隨訪,強化心理干預和必要的心理治療,治療結束後再次進行心理評估。

10、對救災工作的組織者、社區幹部、救援人員進行了集體講座、個體輔導、集體晤談等干預處理。現場救援人員經常出現應激反應為:地震災難場景的閃回、情緒不穩定、焦慮,食慾差、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

11、及時總結當天工作,最好每天晚上召開碰頭會,對工作方案進行調整,計劃次日的工作,同時進行團隊內的相互支持,最好有督導。

12.全部工作結束後,及時總結並彙報給有關部門,全隊最好接受一次督導。

災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是一件需要事先培訓,同時需要督導的工作。所有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要本著「只幫忙,不添亂」的基本原則進行。


我怎麼覺得網上看熱鬧的不少人似乎也需要進行心理輔導。。。


用心傾聽


大難不死,已是厚福。


1. 不要讓他們感到孤單或是無人照應。
2. 盡量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陪伴。
3. 不要試圖讓他們回憶慘痛經歷來自我抗衡,而是引導他們逐漸平和。
4. 盡量給予新的生活環境,幫助培養必要的興趣和新的生活支持。
5. 逐漸讓他們對生命和死亡有自我的支撐力,從而向過去的經歷告別。


譴責日本啊


人禍難避死何訴,主席喚,總理呼,黨疼國愛,聲聲入廢墟。十三億人共一哭,縱做鬼,也幸福。紅鷹戰車救塘沽,左公安,右消防,民族大愛,親歷死也足。只盼墳前有屏幕,看冬奧,同歡呼!

一位佛學大師對我說,有十幾億人護持,這些消防隊員全都成了菩薩,會一直護佑中國!


壹心理諮詢師免費為天津塘沽事件提供心理援助!


文:小壹君

天津爆炸案,對於親身經歷了大爆炸這類創傷性事件的人們,可能在情緒上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PTSD是一種應激反應,個體不斷的以某種形式重複體驗到傷性事件。

那麼經歷這起事件的人,如果有這樣的狀況:

1.為思維、記憶或夢中反覆、不自主地湧現與創傷有關的情境或內容,也可出現嚴重的觸景生情反應,甚至感覺創傷性事件好像再次發生一樣。

2.迴避創傷的地點或與創傷有關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現選擇性遺忘,不能回憶起與創傷有關的事件細節。

3.過度警覺、驚跳反應增強,可伴有注意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慮情緒。

4.攻擊性行為、自傷或自殺行為等,這些行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為應對方式的表現。

5.兒童身上常表現為分離性焦慮、黏人、不願意離開父母

6.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礙、易激惹或暴怒、難以入睡等。

爆炸後,經歷此次事件的人民的心理是非常脆弱,而第一時間的心理援助會給人民有一定幫助。

壹心理作為全國最大的心理學平台現在召集了第一批優秀的具有豐富創傷心理治療的心理諮詢師,為所有可能出現創傷癥候人們提供免費、專業的心理服務。

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當你面對這種情況迷茫無助的時候,可以直接點擊下面的諮詢師介紹,我們的諮詢師會用專業的知識陪伴著你,一起渡過這段時間的難關。

本次諮詢是免費公益援助,因系統設置,請忽略單次諮詢的價格

第二批諮詢師名單:

壹心理感謝這些優秀的諮詢師能夠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一起陪伴需要幫助的人,渡過人生的艱難時刻。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有心理危機與干預經驗的諮詢師,能聯繫我們,讓我們一起將所學真實的幫助到又需要的人。

聯繫方式:壹心理Hanna QQ:2087259354。

我們希望你能夠將這條內容轉發出去,讓更多需要專業心理援助的人看到,告訴他們,還有我們在。

(轉載自壹心理,原文鏈接:http://yiapi.xinli001.com/yi/article-content/46049266?type=infos_version=1.6share_user_id=271444342)


推薦閱讀:

TAG:心理 | 醫療 | 社會 | 志願者 | 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