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
據說看了這部電影的評價有兩種極端,要麼沒有任何意思,要麼非常動人。
恕我無能。轉篇豆瓣-老紀|扶立的影評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 (海上鋼琴師 影評)。和影片一樣打動了我。
------------------------------------------------------------------------------------------------------------------------------------------
為這樣的片子寫字兒總讓我糾結。寫還是不寫,這是個問題。像這樣幾乎被舉世擁戴的電影,你說一萬句好話也只是它的榮耀的一毛,你再怎麼唱讚歌也會淹沒在齊聲大合唱中。作為以追求特立獨行為畢生事業的裝B犯,對幾乎每一個人都喜歡的東西歌功頌德,這也太有損我的范兒了。
可誰又能管住自己的進出口呢?李白看到崔顥的先下手為強,雖然心中一涼,還是忍不住要唧唧歪歪幾句。我看過那麼多關於1900的影評,心中一涼二涼三涼,還是忍不住拋磚追玉。
三年前我看完這片子後腹中隆隆作響,忍了又忍終於一屁未放,三年後我不小心把它又看了一遍,感覺可以撲哧一下,因為有了新的感觸。關於盡頭,關於陸地海洋,這些我都不想說。我只想說說1900這個人。
眾人叫他天才。眾人為他瘋狂。1900從擁有這個不平凡的名字起,就註定是個不平凡的人。目光、掌聲和榮耀,平凡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得不到的東西,對於天才的1900就像空氣一樣稀鬆平常。
但是目光、掌聲和榮耀並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長久。電影里有一個鏡頭讓我特別難受:人們圍繞在1900身邊為音樂起舞的時候,有人看見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鳥獸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榮耀也挽救不了孤獨,此刻他非天才,是個可憐的被遺棄者。天才其實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異類。而再體面的異類都不會被人真正地愛。那些為1900的琴聲瞠目結舌的人,在琴聲終結的時候,他們也就咂巴著嘴散去。1900這樣的天才更像是個寵物。人們會喜歡它、呵護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馬路中間迎面馳來飛車,誰也不會撲過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
大概只有小號手是願意聆聽1900的內心而非琴聲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獨立。我看到有人說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會把1900敲昏然後拖下船。我想這樣的想法也就註定他成不了那個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們較真一點,假設小號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將怎樣延伸?我們都知道,落魄的小號手沒有能力去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個琴鍵和盡頭。1900將無可避免被磨去稜角和平庸,落入紅塵變成一個凡人。
活著,還是活得安心。這也是個問題。凡人的選擇是無論如何先活下去再說,"活著"這件事情本身比什麼都重要。而天纔則把心靈的舒適看得更重,生死則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卻情願玉碎。每一種人都獲得了他最看重的東西,說起來誰也不比誰虧。
其實我不太樂意用天才這個詞兒來定義1900。天才已經被用濫了。我更願意說1900是個ET。我們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想表達就開口說話。這是人類的方式。但是1900不屬於人類範疇。他的手指是他的發聲器官,連著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體機能是人類的,他的感知和內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ET。小時候看哲學入門讀物《蘇菲的世界》,哲學老師說,你是否想過自己或許是個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會停下腳步,審視自己然後想:"我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存在。我是一個神秘的生物。"——我並不理解。我看著每一個人都有兩個眼睛一張嘴,我無法理解這一模一樣的人怎麼會是不同星球的物種。
直到後來我發現人的內心比海還深,發現一個人和一個人的差異比天和地的相錯都大。我才漸漸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ET,至少都曾經是ET。我們生下來的時候如此千差萬別,就像從宇宙的各個角落聚集到這個星球。我們透過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們吃奶頭的力度,我們尿褲子的姿勢,都如此獨立如此百花齊放。
我們曾經都很與眾不同,鮮活跳躍。但是後來,我們被教育,被糾偏,被放入軌道。於是我們從一個個ET變成一群地球人。我們鮮活的面容淹沒在人群之中變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無分別。只有那些因緣巧合的,比如1900,僥倖(或者說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獨立和ET本色,成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異類。
差異導致孤獨。葆存了差異性的ET在承受異樣目光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孤獨,遠超出凡人的孤獨。凡人們如我們雖然也還都殘留一些差異,但大致面貌八九不離十。我們失戀了後覺得痛苦比誰的都大,我們擁抱心愛的人自認比誰都幸福。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每個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沒什麼區別。我們在不斷重複,千篇一律。
我們丟了個性卻換來了共鳴。我們藉助藝術尋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著眼淚互相慰藉,或者說,互相平衡(原來有人比我還慘啊,這下心裡舒坦多了)。而被稱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憂鬱地注視這群有些像他又不是他的物種。用他們ET的本能將那些交叉部分,提煉、放大、直抵內心。那些永遠無法交叉的部分,則作為孤獨的源頭,令他們永遠無法融入人群。他們只有躲在自己的輪船里,躲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孤獨地活著,然後死去。
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的經典三部曲之一。
本片於1998年拍攝,非常模糊地融入了兩次世界大戰的背景,用以輕描淡寫地表現主人公在海上單單只和音樂相伴。
作為劇情片和音樂片類型的電影,不管是在音樂上還是劇情上都獲獎無數。
全片以插敘和主人公好友MAX給樂器店主人講述的方式,
將一個不可思議的天才鋼琴家的人生層層深入地呈現在觀影者眼前。
主人公在嬰兒的時候在一艘船頭等艙中的鋼琴上被船上的煤礦工丹尼發現。給他取名為1900並且陪他在船上度過八年。
當1900八歲的時候,善良的丹尼死於意外。也正是這一年,1900發現鋼琴並開始彈奏,船長對1900說你做的這一切都不合規則,小小年紀的1900淡定地說「fuck the regular.」
天賦超群的他自此開始隨心所欲地創造音樂。他從來沒有離開過船,卻能在音樂里自如地神遊在世界的各個地方。
出神入化的鋼琴技藝引來爵士樂的創始人傑里和他斗琴。
一開始傑里彈奏的時候1900流著眼淚說「我情不自禁地被音樂感動」,「我賭他贏,他確實是最好的。」
而在傑里的挑釁下,1900發揮實力遠遠勝過傑里。
1900在目送傑里離開的時候笑著說「fuck the jazz.」
這一部分情節在表現1900令人目瞪口呆的鋼琴才華的同時,也表現了他對音樂單純的執著和喜愛。
全片觸動我的畫面非常多,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情景有三個。
第一個:在風浪大作的海上搖晃的大船里,1900發現了正因為暈船嘔吐的MAX,將他帶到演奏間,邀他一起坐在鬆開保護後無法固定鋼琴前面,一邊像在遊樂場里坐失控的旋轉木馬那樣刺激的四處搖晃,一邊彈奏歡快美妙的鋼琴音樂一起哈哈大笑。
第二個:有商人邀請1900將鋼琴曲錄製下來。就在彈奏的時候,1900的靈感女神帕多安出現了。她正對著反光的艙門上的小圓窗揉揉眼睛擦擦臉,走到另外一邊看看海。
1900就這樣目光緊緊地跟隨著她的同時手指間流淌出美妙絕倫的音符。就這樣這首歌被錄製了下來。1900卻不要將這首錄製好的音樂唱片賣出去,而是要作為禮物送給帕多安。
他對著自己的影子練習著:「Miss,i』d be pleased,if ... I』d be thrilled if , if you accept this small token .」緣分是很奇妙的,但它止於這場相遇了。
第三個:Max在即將被炸毀的船上見到了1900。開場白還是最初的那句話。最後1900還是選擇留在海上隨船一同炸毀沉沒。
他告訴Max自己那次沒有選擇踏上陸地,而是轉身回到船上不是因為他看到的,而是因為他沒有看到的。不是眼前的城市。而是無法看見的未來。止步於未知。
Max含淚離開的時候,1900兩次叫住他。和他開玩笑,輕輕擺手和他微笑訣別了。
關於1900的選擇。
我並不認為不可理解。他認為在可知的平台上坐對了位置(比如只有88個黑白琴鍵的鋼琴前面才能隨心地進行無盡的美妙創造)
而在未知的大陸上上帝才是那個鋼琴師,他無法這樣一個沒有盡頭的陌生地方再隨心所欲地進行創造了。
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這些和他成長的經歷、環境、本身的個性等等都有關係
他放棄了自己也曾嚮往的方向,因為他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這樣一個傳奇的人物本身就是引人入勝的偉大秘密。
牆裂推薦「第十放映室」版電影點評~~~ 56出品《龍斌大話電影》第21期:海上鋼琴師
作者:追劇喵
鏈接:「海上鋼琴師」:當命運交響遇上追心的禮讚……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前兩天,微信朋友圈毫無疑問又被「奧斯卡頒獎烏龍」刷屏了,在各位心疼「愛樂之城」劇組的同時,毒毒也特意找來了一些同類題材的音樂電影犒勞了一下經常被噪音騷擾的耳朵。有位網友說過「歐洲電影人對美國電影一直不屑一顧」,在看了這部義大利大師導演的電影「海上鋼琴師」後,我似乎有點明白了他想表達的意思。影片雖因多種因素無緣奧斯卡,卻感染了無數網友及影評人,得到了9.2的豆瓣高分,連毒毒這種「音樂盲」都對此片愛不釋手。
導演演員篇:實力派的傾情演繹
本片導演是義大利寫實電影流派的朱塞佩·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最初的職業是攝影師,在參與了皮蘭德羅(PirandelloLuigi)和菲利波(De Filippo)的兩齣戲劇後開始涉足電影,這段工作經歷也對他以後的電影風格形成有了很大影響。他不似安東尼奧尼的內斂含蓄,也不同於「美麗人生」導演羅貝托·貝尼尼的機智風趣,執導風格更加直白清晰。導演的作品不多,最為著名的無疑就是他的「回歸三部曲」「天堂電影院」(獲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此外,對於音樂題材的電影來說,配樂在電影里扮演的角色顯然舉足輕重。影片的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繼「天堂電影院」「哈姆雷特」後再次與導演合作,電影中最有名的便是那曲借主角彈奏出的鋼琴曲《Playing Love》,再加上另外幾首動聽的曲子的強力助攻,讓影片拿下了1999年金球獎的最佳電影配樂獎。
鋼琴師的飾演者蒂姆·羅斯(Tim Roth)因出演「隸你十年」中剛出道的菜鳥殺手而拿到包括BAFTA在內的一系列「最有前途新人獎」,此後又因在古裝片「赤膽豪情」中的反角贏得了奧斯卡題名。在扮演了無數個壞人和罪犯後,羅斯在本片中化身為一個不諳世事、純潔無辜的鋼琴天才,出神入化的表演贏得了了大量觀眾的喜愛。值得稱讚的是,男主在本片中的各種彈鋼琴鏡頭都沒有用到替身,為演好此角色特意從英國請來一位鋼琴教師學習了五六個月的彈琴。不知道如果國內的某些青年演員也這麼拼,替身這行會不會就沒飯吃了?(開個玩笑,下面進入正題……)
劇情篇:註定無法上岸的海上鋼琴師
電影片長165分鐘,但在觀看過程中絲毫不會覺得看起來很無聊。影片從頭到尾都在講述海上鋼琴師1900的一生,不過不是以他自己的口吻,而是通過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朋友邁克斯之口,來描述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天才鋼琴師。
1900的來歷
1900年的某一天,一個剛剛出生的小孩被遺棄在一艘船中頭等艙的一架鋼琴上,被一位黑人船工遇見並收養,此人便是影片的主人公——海上鋼琴師1900。男主自出生以來一直在船艙內長大,受到了船內包括船長在內所有人的愛護。
然而,收養者不幸在男主8歲那年因事故死在工位,迫於外界壓力下的船長一心想將男主送至州福利院。就在船登岸這天,牛X的男主在鋼琴前以一首無師自通的完整曲目震驚了在場所有人,從此在船上開始了自己的鋼琴師生涯。
並不浪漫的相遇
男主在影片中的第一次彈琴,是為了緩解初來船上的小號手邁克斯因暈船而導致的嘔吐等多種不適。男主放開了腳閘,讓鋼琴隨著船身的不停搖擺在大廳中迴旋,隨後音樂在在鋼琴撞到船長房門後戛然而止。
顯然,兩人的初次相遇並沒有很浪漫,但革命的友誼卻也因此加深。男主超人的音樂天賦也在欣賞他的貴族和好友邁克斯的宣傳下逐漸擴散,迎來了眾多音樂愛好者們的慕名挑戰。
爵士樂鬥技
男主與美國爵士樂之王的鋼琴鬥技是全片的高潮,老黑因質疑男主的實力特意前來挑戰,進行了三輪PK。三個回合中爵士樂之王彈奏的均為拿手的爵士樂,而男主的彈奏顯然更為豐富精彩。起初彈了首簡單清新的「平安頌」,而後又被爵士樂之王彈奏的《The Crave》成功「俘獲」,在沒有樂譜和事先沒聽過的前提下原封不動的彈了一遍。
第三回合,男主面對爵士樂之王彈奏後琴鍵被點燃絲毫不懼,上演了一把技巧與速度的反擊戰,最終以爵士樂之王完敗畫上句號。這段快到酷似四手連彈甚至一度讓假髮酒杯震驚到的斗琴視頻,如需點開體會可關注公眾號:金融毒舌女,回復海上鋼琴師即可看到啦!
此後,1900的樂曲開始逐漸傳入陸地,對未來和名利沒有任何期望的男主也在好友邁克斯「發財與名譽論」的軟磨硬泡下,同意了灌唱片的要求。雖然錄製唱片時加入的「因被甲板上女孩吸引而曲風突變」的橋段有些俗套,但因著名音樂《Playing Love》的「誤入」,把俗變成了妙。
命中注定無法上岸
隨後,男主也因甲板女孩的出現,陷入「單相思」狀態。而看出其中端倪的邁克斯更是不失時機的狂吹「耳邊風」,鼓勵男主勇敢踏出輪船並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和未來,於是出現了如下這一幕——
然而,就如那句話所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陸地上的生活,也不是每個人都認為紐約是天堂」,走到一半的男主終究選擇了犧牲愛情重回船艙,順帶說出了那句超經典的話: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這樣的話,我寧可捨棄我的生命。
電影節結尾處,邁克斯在即將報廢的維珍尼號上找到了沒有登岸的1900,在勸說無效後黯然的拿著粘好的膠木唱片爬上了懸梯,而男主也隨著被炸的船一起沉入了海底……
瞎侃篇:追求心靈自由的理想主義
毫無疑問,影片中的鋼琴師是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他可以輕易打敗爵士樂之王,可以靠灌唱片賺取無數名利,但他同樣藐視規則,拒絕上岸。只因看不見世界的盡頭,害怕對陸地不可控的恐懼淹沒了對音樂的掌控,因此,他寧願選擇犧牲愛情甚至生命。
看到知乎不少人問「為什麼1900最後沒有下船」「如果下了船結局還會是悲劇嗎」,首先毒毒不認為他始終被禁錮,更否認這是個悲劇,畢竟男主心靈上的自由是任何人都無法給予甚至很難得到的。
影片從開頭就通過船上人看到自由女神像後兩眼放光,來表達那個時代人們對自由的無限嚮往,但陸地上的生活真能讓人如願以償的感受到自由嗎。看看上岸後的邁克斯,他的生活的確像男主說的一樣充滿未知與不如意,甚至會為了生計用低廉的價格賣掉心愛的小號。
如此看來,追求心靈自由的鋼琴師,即使肉身終究禁錮在船上也變得不那麼重要了。至少他在海上可以不用為了迎合所謂的投資方口味而將音樂固化,可以發自內心做出並不符合受眾需求的音樂,更可以在有生之年享受陸地上沒有的自由。
在如今宣揚自由的年代裡,我們有著言論、婚姻、情感等各種自由的空間。然而,卻仍舊被冠有不同的名號和身份,會為了生計選擇符合市場口味的專業,會為了升職加薪不斷地考證書評職稱,會為了需求寫一些言不由衷的話語,很難達到鋼琴師的心靈自由。
如果可以,就算一生被錮船上,卻能隨心演奏自己的88個鍵,又未嘗不可呢?
金融界不務正業的電影發燒友一枚
專註於各式影片毒辣點評
關注「金融毒舌女」微信公眾號,來一起玩兒吧!
2017年年初,正好看到一條新聞「聽音神童孫亦廷因為校園欺凌而選擇移民」。作為對看《海上鋼琴師》的一個小小的現實註腳。
極致的天才需要極致的性格,這個是一體兩面的,而現實生活中,人們欣賞天才在專業的華麗表現,但是卻極度排斥天才在世俗生活中的異類思維或者生活習慣。
在我心裡,《海上鋼琴師》,《可可西里的美麗傳說》,《霸王別姬》甚至和《安德的遊戲》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不過因為類型不同而產生敘事風格不同,內核都是一樣的。
因為天才主人公的結局都是一樣的。或者主動選擇死亡,或者被自己所認同的人們放逐然後拋棄,或者主動選擇宗教避世的生活。
在bili上刷彈幕,很多人在問同一個問題,這個男人為什麼不上岸? 他為什麼這麼懦弱?只要一步邁出就可以獲得幸福,他為什麼選擇和船同歸於盡?
《霸王別姬》可以算作登岸後的1900的世俗生活的結果。蝶衣因為將自己活成了虞姬才能表達出對霸王複雜真摯的感情,才可以讓《霸王別姬》在藝術上達到巔峰。然後這種感情移情到生活中,就是一種註定的怪物般的存在。就算袁四爺是蝶衣的知音。但是如果對霸王因為失望而移情的虞姬就不可能再是以前的虞姬。
《安德的遊戲》算是未來社會裡軍人世界的1900的結果。不同的作家去描述這樣的人物,給出的結局都是相同的。人們只有在危難時需要這樣的英雄,而在危難消失的時候,英雄的存在不過是證明他們懦弱,膽小,無能,生活著的一種映照,並不是那麼舒服的存在。
回到鋼琴中來,1900驚異於女孩子純凈的美麗,認為那個是和音符一樣值得去花精力了解的事情。 然而他聰明的止步於心動。可惜未被證明過的破碎並不能證明他的先見之明。這也是這個故事的結局未被完全說服的原因。而《可可西里的美麗傳說》算作是導演所回答的隱藏結局嗎?儘管不像程蝶衣如此慘烈。
導演在他的時光三部曲中表達的故事結局可以暗含在afredo給多多講述的那個士兵和公主的故事。儘管士兵會在99天中心碎,也會在第100天到來前離開。不然看到的就是可可西里中廣場上這種被群毆的場面。無論外面包裹著多麼溫情的音樂或者台詞,在導演的潛意識裡,人性是不值得相信和考驗的。
當然,這只是導演本人的完整的世界觀。沒看到導演本人的履歷,但是從這幾部電影中可以給感受到導演對生活感受的描述,朋友是友善而分離的,家人是受困於生活而無法理解精神需要的,才能是受到讚譽也是受到誹謗的根源,心動時刻是刻骨銘心的,kiss是值得美好的被讚頌的。
覺得這是一部好電影的人很多,但是為什麼覺得這部電影好的人很少。被這部電影打動的人很多,但是知道自己為什麼被打動的人很少。我不想做過多的評論,因為電影的意義不是導演賦予的,而是通過我們領會的。如果,《海上鋼琴師》讓你除了心痛,除了被打動以外,還有一種惺惺相惜或者是你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現自己就是那個一個人談著鋼琴讓思緒漫遊的1900,你,就是一個孤獨的人,也許你快樂,你開朗,你有龐大的社交圈,不要騙自己,你其實有著與你表象完全不一樣的內心世界。
居然把男2號感動哭了,按照男主的邏輯,不想下船,那換一艘游輪好了,用不著陪葬。
導演急著感動觀眾,為了感動觀眾勉強把主角弄死了。
努力去塑造一個超凡脫俗的角色 想要藉助影片傳達一種超然的理念 給觀眾以啟發 只是 願望是好的
最佳場景:男1號和2號初遇時 在風暴中彈琴的片段 已經是影片的精華所在了 其後 除去配樂 影片已經失去觀賞價值了。
不同心境/人生經歷的人,對於影片有著不同的理解,會看到不同的層、面,但是好的影片總有打動觀眾的地方,會給大多數觀眾帶來一種『通感』,能夠獲得多數人的認同。
連同另外兩部曲,儘管天堂電影院拿過奧斯卡,我還是覺得導演講故事的功力不夠,他自己或許有很強地感受力和領悟力 能夠輕易地感動他自己 心裡什麼都明白 可惜口齒含糊 渾身蠻力卻又不得要領 一團真氣在體內亂竄 無法把自身的這種強烈的情感傳達給觀眾 難以引人入勝 難以產生共鳴 但他又強烈地渴望感動觀眾 最終使得三部曲都顯得很煽情。
最後,就像閱讀理解題,感情和想像力豐富是好事兒,但沒必要過度解讀。
20161219
1900眷戀的更應該是大海 或者說海上的生活 以及生長過程中的人文關懷 而不是一堆特定的鋼鐵和木板 導演為了把主角弄死不擇手段
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An epic story of a man who could do anything,except be ordinary."
看過這部電影多次。
直至現在還能回想起那些與影片交織在一起的動人的旋律——Lemon.TD 1900初次遇到女主角時彈奏的A Mozart Reincarnated;在船艙,伴隨1900想要親吻女主角的矛盾心情的The crisis;Playing Love等等。
這部影片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它是並不十分美麗、但安靜時,一個眼神都透露出絕佳氣質的女主角;它是1900看她時痴絕的眼神;它是1900與女主角父親在黑夜的海上有關深邃大海的討論;它是靈動指尖流動的絕佳的、美妙的旋律。
最近一次看--其實也相隔很遠了--不免覺得影片有一點過於戲劇化了(當然,也許是自己的心態變了)----Max初上船時誇張的暈船、嘔吐,與1900自由、優雅的步子形成了鮮明對比。甚至鋼琴也能夠自由的滑行,整個夜間的狂風暴雨儼然化作了1900指尖的綿綿琴音;又如1900終於決定因為一個女人而第一次走下船,他緩慢的走在「同樣是長的看不見盡頭的舷梯上」,每一步都慢的令人窒息,直到他停在舷梯的中間,從側面給了他一個蕭索的鏡頭,直到他拋出他的帽子,帽子在空中一遍遍的旋轉;1900拿著錄好的唱片,始終沒有勇氣給心愛的女人,直到心和身體一樣的冰冷。
太多了。這本就是一個很戲劇化的故事——一個棄嬰,與他的鋼琴的音樂故事,從沒有下過船,從沒有踏上陸地一步,不敢面對這世界,因為他疑心這世界大的沒有盡頭,而他鐘愛的鋼琴的琴鍵是有邊界的。
整部影片就如一泓靜靜的湖水,就算偶有波瀾,也總歸是不驚,像極了那首The Crisis。儘管它展現的舞台,是本就十分有交響樂氣勢的大海。
忘了在那兒看過,「生活的戲劇化是不恰當的。」但也許正是因為如此,這部影片,《The Legend of 1900》,讓我們可以有一個琴音構成的絢麗世界。
儘管它顯得有些過於夢幻和戲劇化,但至少當我們去回味那些情節時,會有縈繞於心的旋律,會泛起淡淡的憂傷,會想到深藍幽邃的大海,會想起那些富有哲理、像詩一樣的句子,就足夠了。
會永恆。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和卿卿一起寫了兩篇影評。更微信號,順帶一貼自己的影評
寂寞,是找不到一個從生到死的安息地
他是出生在大海上的孤兒,在船上的車間長大,整日與煤氣機械為伍,工人們的吼聲是他的安眠曲,破爛的布片是他的嬰兒服,整艘在海水中顛簸的大船是他的搖籃。
識字時父親教他:「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純種馬,鯊魚是陸地上的,孤兒院是關沒孩子的監獄。這就是他最先接觸的世界,明明滑稽可笑,確實事實所顯。他接受的教育來自不同的人物,廚娘,大副,醫生,船長。所有的人用他們自己的思想和方式教導他。但這也是自由,是每個在任何一種國家或者社會體系和常識中成長起來的小孩所不敢想像的自有。
什麼是正確的真理,什麼虛假的信息呢?
真作假時假亦真,從來沒有一種道理是能從古說到今的。
所以他是1900,海上鋼琴師,從生到死都和大海相伴的孩子,
一個海浪襲來,1900坐在鋼琴前,邀請好友與之共游。美妙的像青雲一樣的鋼琴聲帶著他們在雲端飛舞,巨大而華麗的水晶吊燈在隨之伴舞,金色大廳里流動著雲霞一樣的音樂之光,迷幻到了極致,不管不顧,這是他的快樂,自由地和鋼琴聲在一起,他的臉上永遠掛著輕如夢般的微笑,那是對音樂的頂膜朝拜,見之即歡。
一旦開始彈奏,他就無法停止,自由的音符一個個從黑白的琴鍵中飛出來,像一個個小小的精靈,圍繞著舞蹈的人們開始唱歌,每一首歌都來自於被上帝吻過的嗓子,無法相信他不是上帝的寵兒,與生俱來的天賦異稟。1900的思緒永遠不停止,像海上的風,血脈里流動著他的不安,他的渴望,他所有有關自由的幻想。他的孤獨,就像海一樣,那深藍色的沉默如最死寂的夜空,沒有一點星光不泛起一點漣漪,那是攪不動的泥潭,誰看見他憂鬱的褐色眼睛,誰聽見他心中奏響的靜如湖泊般的音樂,誰就會深深陷進去,陷下去,看不見世界,聽不到外面一切的繁華卻雜亂的聲音,只聽見這來自大海深處的呼喚,一聲一聲,永不停息,那是大海的聲音,咆哮著,喘息著,如醍醐灌頂般湧進你的心裡,生命在這一刻,兀然芳華。
在船上他是最受歡迎的鋼琴家,也是最不受束縛的鋼琴家,永遠不按照譜曲彈奏,音樂在他手上,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聽見大人訓斥,乖乖做出無辜狀,一轉身就開始大玩大鬧,偷吃蛋糕上的櫻桃。你永遠不知道他下一刻會彈奏什麼,但這個天才的孩子,一直給我們驚喜。
不管看見什麼人,1900總能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出他們的故事,奏響切合他們靈魂的音樂。難道他有上帝之眼么。他閱讀人,從位置,聲音,氣息,眼睛,所有的細微枝節,一舉一動,這樣從他們身上窺伺這個世界,並偷走了世界的靈魂。
常常在想像知道身邊人的故事。因為每個人都只能活一次,而這一次的功績只能自己負責,好或壞,都在自己而已,這大概就是人生的意義。哪怕再雷同,也是一個美妙的故事。
聽聞了1900的名聲,爵士樂的始祖向1900發出挑戰,他在一支煙的時間裡奏響了一整隻曲子,鍾愛音樂的1900為所有的美妙傾倒,他甚至感動的流下眼淚。大家都以為他輸了,但1900隻是微微一笑,眼裡安謐而沉靜,像夜裡綻放的曇花,默然,燦爛。
1900那擁有宛如神賜般的天賦,他的雙手快速交織著表演出複雜的姿態,忽地多出無數雙手在一起演奏,就像魔術師一樣,1900在黑白琴鍵上放飛了無數的白鴿,衝天而起,飛向那更廣闊的天宇,飛向那無人知曉的地方。
所有的故事當然都會關乎愛情,因為這是神明都無法抵擋的恩賜。
當他看見窗外的金色頭髮的美麗少女,他的音樂溫柔得像最皎潔的月光,照在蔚藍的海水上輕輕湧起漣漪,一個接一個的花朵在水上綻開,潔白如雪。看見女孩穿著黑色連衣裙站在雨中,孤獨如己。1900不敢言語,如何言語?有些人,感情埋在心底就像一首歌,噓,我只能唱給你聽。
只要知道,有這樣一個曾經心動的人,在天之涯,在海之角,也就罷了。
有一天,在汪洋大海中1900決定下船,這個消息像是從牆上忽然掉下一幅被掛的牢牢的畫一樣嚇到了馬克斯。1900說我想要聽見大海的聲音,從陸地上聽見那廣闊無邊的生命之源,聽見陸地和大海的對話,一旦聽見你將有無盡的勇氣面對所有的苦難,你將坦然接受生命,所以,我要下去。
我們的孤獨是在人群里在城市中找不到自己,在這樣擁簇的世界裡我們看不見自己,看不見他人。這個世界無限縮小,我們感到害怕,尋覓了無數的保護,我們的心依舊不肯安寧。可是,當1900走下船,站在樓梯上。他看見陸地上高聳入雲的房屋,街道上密密麻麻小如蟻群的人們。陸地深深地嘆息著。1900扔掉帽子,義無反顧地重返海上,終身不再離開。
當弗吉尼亞號船將被炸毀,1900告訴好友馬克斯,我就在這裡,從出生到長大到死亡,和大海和鋼琴永不分離。即使沒有了鋼琴,1900空手也彈奏出一曲美妙的音樂,從心裡流淌出來的快樂,像一江流進大海的水,尋到生命的本源,躍然歡喜,奔進他的懷抱。終於我再不孤獨。
就像1900所說「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大海是我世界的盡頭。
若尋到這樣一個歸處。
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歡迎關注微信號:WritingisBeautiful
這部片子,在高中的時候,我們電影社同學都比較喜歡,於是組織一起寫了幾篇影評。貼上來讀讀也無妨。 都是高一高二時候寫的,別噴太猛。
1.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如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
看完影片之後,我的唯一感覺就是孤獨,真孤獨。有個鏡頭我一直記得:人們圍繞在1900身邊為音樂起舞的時候,有人看見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鳥獸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榮耀也挽救不了孤獨,此刻的1900不再是什麼眾人為之瘋狂的天才,只是個可憐的被遺棄者罷了。
但有時,我又會想,他真的孤獨嗎?鮮花、掌聲、榮耀,那些常人為之奮鬥一生的,他是如此輕易就全部得到了,滿滿的用不盡的才華和音樂靈感,一雙手在88個琴鍵上創造出的無限奇蹟,在弗吉尼亞號,這個他自己的王國中。他是絕對的王者,也是唯一的臣民。
其實定義1900的生活,不是單獨的孤獨與否就可以講清楚的,就像無論是懦夫還是世外高人都不能完全概括得了1900的一生。我一直覺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他藐視一切被社會所認可的規則,他藐視陸地上的人以及處事風格,他更看重自身的存在,更願意為自己而活。而相比之下,他人的認可對他來說則可有可無,這點從他與爵士樂開山鼻祖的比賽中便可看出,如果不觸到他的底線,他同樣是一個沒有多少求勝慾望的人,他的音樂才能可以為他賺取無數名和利,但他卻又拒絕將音樂和自身分離,他可以用音樂去探究別人的心靈,可以徜徉在音樂海洋中,可以尋著自己的愛情,但他又不如常人一般去追求,他輕輕將其丟入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這樣的人註定會是一場悲劇,這一點1900或許早就預料到了。
(……Land? Land is a ship too big for me, It』s a woman too beautiful, a bridge too long, perfume to strong, music I don』t know how to play. I can never get off this ship, At best, I didn』t step off my life. After all, I don』t exist for anyone.. ……陸地?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這樣的話,我寧可捨棄我的生命。畢竟,我從來沒有為任何人存在過,不是么?)
為什麼始終不願意離開那艘漂浮在海上的船?沒有誰的理由比1900的理由更充分,也沒有什麼理由比他的理由更荒謬。於1900來說,鋼琴的88個黑白鍵才是他可以掌控的人生,而外面的世界則是上帝的鍵盤,millions and billions of keys that never end,太巨大了。或許我們之間的很多人,嚮往的是充滿未知的生活,充滿挑戰,充滿機遇,人生是一個大大的x,這樣才活得刺激,有動力。而1900則有著中國古代大多隱士一般消極鄙視的思想,覺得大隱隱於山林才是他們的追求,也許他們厭倦了塵世的醜惡,看清了人心的複雜,也許他們只是被這多變的世界嚇著了。
毫無疑問,1900是一個完美的理想主義者,甚至稱呼他理想主義者也不太確切。畢竟理想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他最終成就了一個美麗的傳奇.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1900自然是我們心中的偶像.可理想終究只是理想,現實中的我們卻是很難做到他那樣的.人類從黃金時代,白銀時代,一直墮落到了青銅時代甚至是黑鐵時代,1900這種人只能生活在人類的孩童時代-黃金時代.就象張愛玲所說的,」我們再也回不去了」。我們已經穿上了技術的外衣,學識的舞鞋,註定要在這骯髒的社會上跳到死為止。這是我們的命,我們的未來。
所以,請別任意評論1900是太矯情的戲劇化還是慾望都市的意識反抗,他不屬於任何一種生活,他被上帝隱秘的藏起,被海洋保管,被一個細膩多情的導演,用戲劇把他的所有一一遮蓋,所以,他的恐懼,他的延宕,他的悲情結局,都是來自人類純真才華時期的抗拒。
他不適合任何一種未來而已。請你別責怪,默許這世界的遷就意義。
2.
他是一個這麼勇敢的人,爆炸時,他出生的船舶,生活和死亡無所畏懼,然而,他是如此膽小的一個人,他不能面對無限的城市生活,他是一個這麼聰明的人,他會彈鋼琴,如果他有四個武器(或我寧願說,他有上帝的懷抱)。然而,他是很愚蠢的,一個人,他選擇了隨風而逝,而他的其他選擇,可以娶一個美麗的女人和孩子。他是一個如此敏銳的男人,他可以用他的音樂語言來形容別人的感受。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個人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 鋼琴家。只有像他這樣的人可以與鋼琴跳舞,只有像他這樣的人......能有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
這名男子是丹尼Boodmann TD檸檬1900,誰也僅僅是「1900」。一個人從來沒有存在過的熱門。沒有ID。沒有護照。沒有簽證。沒有父母。沒有生日。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屬於他的,除了他的音樂。
他曾一度想下車,船。為了聽到海的聲音,因為他一直想。他擁抱朋友,再見,揮了揮手,但他的速度變得越來越慢,終於停了下來。正如他所說, Christ! Did, did you see the streets Just the streets… There were thousands of them! And how do you do it down there How do you choose just one One woman, one house, one piece of land to call your own, one landscape to look at, one way to die...
1900,這個既沒有出生紀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沒有留下一點痕迹就在人間蒸發,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樣,渺無蹤影了。
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Angelopoulos)的詩人背景使朱塞佩的影片不但擁有優美抒情的電影語言,而且也有著獨特的視角與異常冷靜的深邃思考。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們的在冰冷的孤獨中默默行走,從童年到老年。他始終不曾給電影中的人物指出一個通向出口、到達彼岸的光明之路。惟有放逐,在路上永遠的追尋,人生註定永遠沒有終點。這是導演對於生命與現實的最基本的詮釋。
在導演的三部曲中,個人最不喜歡的就是海上鋼琴師,第一隻是唯一一部用英語拍攝的影片,自由女神,弗吉尼亞號無不傳達出一種美國價值觀,因此個人認為商業元素太多,不像其他兩部作品那麼純粹,有取悅美國觀眾之嫌。第二在人物的塑造上過於複雜,一部短短的電影給我們展示的人物形象太少,以至於我們無法捕捉1900的思想。第三,論音樂cinema parodiso中音樂與情節的配合更好。儘管我的觀點有點偏激,但我並不否認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
3.
我來拋個磚。
私以為,好的電影,好的書籍,乃至好的音樂,都是能引起觀者內心的共鳴。
聽到好的音樂,從抓耳的旋律,到流露的情感,都是在嘗試和你的內心進行交流;
看到好的書,會感覺到作者就坐在你的身邊,與你探討,和你傾訴;
觀賞好的電影,就是一幅一幅的銀幕在慢慢叩開你的心扉,或者是跟你分享某種感悟,
或者是跟你傾訴一段經歷。
剛開始看《海上鋼琴師》時,從1900被撿起,到戀愛,到斗琴,甚至到最後炸毀
游輪,我都是覺得枯燥的,同時也不理解1900為什麼寧肯死也不肯走下游輪。
直到數年後,我提著行李箱回學校,走在夜色闌珊的街道口,看著來往的人,閃爍
的燈,感受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川流不息的人群像浪潮一樣拍打我的孤獨,我
在迷離的霓虹燈中找不到自己的燈塔。我突然開始理解1900了。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 88 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並不是無限的,而音樂,
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鬆應對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託!拜託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
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
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
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
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裡,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
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是啊,我看不見這座城市的盡頭,阻擋我的不是我看見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東西,
這讓我感到恐懼,這讓我又想起了1900。
這就是這部電影之於我的魅力,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讀懂它,感悟它,然後感慨,
這是一個多麼動人的故事啊!
2015.6.28.生來孤獨渴望擁抱相似的靈魂。
生而不可與死 死而不可復生者 皆非情之至也。
前方五百米處多圖預警,流量黨請自行避讓,土豪隨意!!!
孤獨。整部片子從一開始就一直在渲染這種氣氛,一望無盡的大海上的一葉扁舟,來來往往,從不停留,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男主在這條船上度過了他的童年少年,無父無母,他的故鄉在哪裡?試想一下你的落葉歸根的情懷,我想男主也是有這種情懷的,而且他的這種情懷較一般人更深,因為那條船就是他的全部,一切都可有可無,人來人往間,沒有人停留,他只是一個表演者,歡呼背後又剩下了什麼,不過一張破舊的唱片。在面對自己喜歡的姑娘的時候,男主的世界彷彿被點燃了,卻如剎那間的花火,他沒有選擇下船,因為他本身就沒有根,岸上的人喜歡尋根,他是1900,無父無母,無依無靠,如浮萍一般,他面對的再也不是那些琴鍵,而是琴鍵以外望不到頭的城市,他在哪兒,他是誰,他將要去的那個地方,和讓他魂牽夢繞的姑娘,所有的所有似乎都是未知。他背後所隱藏的不過是一個鋼琴天才的落寞,註定的時間,註定的地點,註定的人,註定的天賦,Danny,船長,邁克思,一如船上的過客,從他一開始在鋼琴上被Danny發現,到最後失去鋼琴的他在快要爆炸的船上彈琴,他怎麼過來的,期間的孤獨沒有描繪但就憑空想像也足以讓人感覺心空,而他選擇一種那樣的結果或許就是對他來說最好的結局,因為他本身就像沒有來過一樣,他理應隨船而去,屍從大海。好了,不跟大家裝文藝了,廢話少說,直接上圖!!!
一如麥可思所說男主的來歷和歸宿,大海是他的故土。
多麼孤獨的小萌娃,他從玻璃外看整個世界和自己心愛的菇涼,他不屬於這個真正的世界。
斗琴時的賣力,動不動就帥人一臉血有木有?
聽說雨天和搭訕更配哦(陰冷,孤獨,的氣氛渲染的灰常好)
面對自己心愛的菇涼,好多話欲言又止。。。人世間最慘的事情還有哪些?別攔著我。。。
當他走下旋梯的那一刻,我確定, 他蒙圈了。。。(孤獨不)
如無底深淵一般,只有他自己,那一夜他和邁克思推杯換盞聊了好多,我估計他是捨不得自己這個唯一的好基友。
爆炸前一刻,沒有了鋼琴,沒有了生命,留給自己的只有記憶,他本不屬於這裡。
一個天才鋼琴師的悲劇
他只活在自己的想像中
他只活在人們的想像中
就像電影中所說的那樣,他似乎從未存在過。
他最後選擇了留在船上,明知船即將被炸毀,這是一種自殺行為。這讓我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贖》中離開監獄後選擇自殺的那個老頭,他們都被困在了體制內,卻不懂得怎麼應對外面的世界。他不願意融入世界,對自己擁有的事物有極強的保護欲,甚至不願意讓自己的音樂出了這艘船。就像最後他說的那樣,他習慣了船的有限,不知道怎樣面對外面的世界,外界是無限的,充滿了不確定,充滿了選擇,這些都是他不肯接受的。
隨著六噸半炸藥的爆炸,他自己也消失在這煙火中,留下了最後的燦爛。他似乎從未存在過。
《海上鋼琴師》是一部獨特的電影,1900的故事是極其獨特的故事,但他卻無法成為一個傳奇。一直以來對這部影片獲此盛譽感到不解。這部電影,可以說它的主題是孤獨,可以說它有著人們在理想與現實間掙扎的象徵意義,然而無論如何這不能被歸為一部表現藝術的電影,因為真正的藝術家,一定有強大的內心,不懼怕孤獨,不懼怕俗世,因為他們對藝術的虔誠可以給他們堅定的內心。playwright最終讓1900選擇與船一同葬身汪洋,有人說他勇敢,可他並不勇敢,他在這個世界面前選擇了做一個懦夫。
對於1900,我只感到同情,因為他的人生可悲,但不可敬。一個無根的天才,出生在汪洋大海上,藐視他人的能力,才華,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無視人群的規則。我甚至不懂,一個沒有到過陸地的人,如何將把深沉的情感揉進他的音符?他的音樂我聽不懂,也許它真的像很多人說的那樣——純粹,可是未經世事的純粹不是藝術的追求,勘透世事的淡然才是真正的純粹。因為任何一個孩童的歌謠都是純粹的,然而無論他的音樂還是孩童的哼唱,放在真正的大師面前,一定欠缺火候。
別說凡人俗,凡人的人生比1900的人生堅強得多。1900可喜之處在於他的天賦,而不是他的精神。可對天賦的讚美和對精神的讚美,總不該是一個境界的。
一篇影評說他好可憐,他沒人愛,像個寵物,一輛車在馬路上向他衝過來,沒人會去為他擋住。
可這影評人沒有想過,他也不會為任何人奮不顧身地衝上去。
沒有人真正愛他,可愛都是相互的,他也不曾付出過愛,不是嗎?
《鳥人》我很喜歡,男主角在藝術圈摸爬滾打數十年,不願迎合俗世口味進行濫作,拉扯著女兒,過得凄凄慘慘,卻一路掙扎著也向前著。這樣的人才是追求藝術的成熟堅強有責任感的人,因為他要把真正的藝術呈現給世界。1900卻只在自己感到舒適的環境里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沒有使命感,不曾吃苦。某種程度上,他和玩物喪志的孩童並無不同。
一顆沒有體會過世間冷暖的心,一雙不曾在人世醜惡美好面前摸爬滾打的雙手,如何達到「藝術」的高度?「一個人,一架琴,一艘船,全部人生」。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他的世界也和我們的格格不入;然而,面對曲終人散的孤獨,面對滾滾紅塵的吸引,他和我們一樣,走上了通往新世界的舷梯;但是,但是!對我們而言,「新世界」還是我們的世界;對他而言,「新世界」不是他的世界。
當時我哭的很厲害,真的很厲害,我不知道為何會哭的這麼厲害,我不知道我對他是贊同的還是不贊同的,是欣賞多一點還是責備多一點。。。。。。。。。反正我就是哭了,心情很複雜,感情很複雜,是同情,是恨,是失落,是佩服,是讚美,還是各種各種。。。。這個電影是一部極度挖掘任內內心情感的一部片子,人就是複雜的動物,也許你我都是活在那個自己的世界裡面而還未發現。。。
剛剛完整的看了下這部電影,我有時覺得自己能體會1900當初站在下船的台階上看到這麼多條路時的那種迷茫,就像我有時看我自己所處的環境,我所在的世界一樣,太多太大太複雜,突然真希望我也能有那麼一艘船,可以讓我躲在裡面,既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又可以免塵世的干擾,這樣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
推薦閱讀:
※有哪些悲劇電影看了以後讓你難過很久?
※為什麼大陸的演員在粵語片裡面依然要講普通話?
※電影《海上鋼琴師》究竟是要傳達什麼?
※影視作品中把模糊圖像處理成高清圖像的技術存在嗎?
※如何評價陳坤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