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成就是否被高估了?

歷史


曾經沒人吃過螃蟹。大家都沒覺得這東西能吃。

小明不知道怎麼想的,非要吃試試。

於是小明先把殼吃了,當然,肚子疼了好久。噢,殼不能吃。

小明又不知道吃了啥,拉了肚子,差點掛了。

終於小明知道咋吃了。於是小明被冠名: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多年以後,人們熟練地吃著螃蟹,突然聊起小明。

「小明真傻逼,竟然還吃殼,老子就沒這麼蠢」

沒有先行者,哪有後來人。


有,也沒有。

革命層面上,他不是功勞最大的。沒有袁世凱的支持,南軍不太可能打垮清朝,就算打垮了,也不見得能維持國家統一,最起碼是面子上的。辛亥革命說到底,是湖北幾個基層的同盟會員自發搞起來的。一些省份的舊官僚見風使舵,宣布「獨立」。至孫文回國,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政、軍機構。如果不是袁世凱逼宮,或許他都不一定敢回來。

治國層面上,他可以說連庸才都算不上。可以試著找找他的建國方略,鐵路規劃完全是把中國當一個平面來畫的。在外蒙、新藏,畫了不少鐵路線。另外,民國後,在袁做總統期間。他自薦當鐵道部總長,號稱10年修10萬公里鐵路,而這個數據,直到去年(2013)我們才做到,通往西藏的也只有一條,外蒙的一條也沒有(46年單幹了)。而在他任總長的時候,一公里鐵路也沒修出來。

但是他是國父,這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呼喊讓中國再也沒有可能回到帝制。剛剛光復的時候,普遍的老百姓都感覺茫然,覺得沒有皇帝的國家是不可想像的。但是數年之後,袁世凱稱帝也好,宣統復辟也好,總共都沒幾天。這裡面的「開民智」離不開孫先生的功勞。

有一點是最為重要的。在革命之中,會黨(不僅僅是黑幫,還有比如漕幫等底層民眾組織)出了很大的力,成功之後希望能洗白,成為政黨。但是孫不但否決了,還下令端掉這些會黨的老窩。這一步是偉大的。他把革命,和以往的農民起義真正分開,不再是習慣性的改朝換代,而是開闢一個新天地。自此後,中國再也沒有了傳統意義上的改朝換代和農民起義。使政治,真正成為政治,政黨,真正出現在這個國家,而不是像以前的牛李黨爭,或者東林、閹黨。

如果說他哪裡有一點名不副實的話,只能是他的力量(或者說能力)不足,在北伐之前沒有過軍隊,北伐開始後他自己的身體也已經不行了。另外他的識人能力也欠缺。我一直相信一個觀點。蔣氏在島上有聲有色,在大陸卻一塌糊塗,只能說明他的水平就是個省長的水平。而汪連漢奸都去做。如果有人真的有能力繼承孫先生的遺志,中國或許會更早獨立。但是就歷史來說,最有資格,也最終繼承他的意願的,也就是TG了。不僅僅是毛澤東,而是幾代人的摸索與努力。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些人還沒有做到修身,就開始「評」天下了。

我們不能因為找到了出口,就忘記了在黑暗中第一個舉起火把的人!有些人看了幾篇文章,就開啟了上帝模式,口若懸河,侃侃而談,坐在電腦旁敲鍵盤覺得上知宇宙,下知草履蟲,指點江山,品古論今。好像回到那個時代每個人都能超過孫中山,但是在自己的時代只能當一個普通群眾。好像還很滿足的樣子。我們不能總是苛求別人,寬容自己,如果要客觀評價孫中山。先在自己的時代做出一些成就,我想會更加客觀!更能理解什麼是知易行難!

出口指的是:武裝革命推翻當局腐朽政府,孫中山也嘗試過上書李鴻章走改良道路,後來終於覺悟清政府是不可救藥。後來倫敦蒙難差一點就結束了,不要以為這很容易,當時武裝革命是九死一生的,孫屢敗屢戰,就憑這點就已經很偉大了。是但是很遺憾只是找到了出口,並沒有按照孫中山理想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建立一個美國式的,資產階級政府!這才是道路。孫找到了出口,也描繪了未來的道路,但是僅僅是描繪了路,後來的革命者沒有按照孫的夢想去走。後來走到其他道路的根本原因,是不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而不是道路不好。

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著,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戰死了,不再來揮去他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它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
的確的,誰也沒有發見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
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魯迅


要理解孫中山,先要明白他處於的是什麼環境。
山河破碎,新舊交替,舊時代的羈絆和新時代的曙光在大地之上互不示弱。人心洶洶,時局艱難。
白與黑,紅與黑,卑劣與偉大,光明與黑暗都在這些亂世人物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就像是赫魯曉夫的那個黑白雕塑一樣,所有的人都是矛盾的,成長在變局之中的人物更是如此。這些人的拼搏,就像是帶著鐐銬的跳舞,終究不能突破時代局限和人性的枷鎖。
孫中山是懂大勢而不透國情,能力有所不足,屢敗屢戰。袁世凱是看得懂國情而不明大勢,為群小所誤身死名損,難以周濟亂世。
我感覺孫中山的形象也是複雜的,一方面,是一個堅韌的理想主義者,引領近代化的潮流,頗多創舉。另一方面,孫本人總是給我一種大冒險家的感覺,急躁,帶著一股賭徒心理,不紮實,沉不住氣,能力不足。
堅韌,固執,急躁,賭徒,專制,這些元素在他身上都體現的很明顯。
對於初期的革命黨來說,賭徒心理和刺客的特性都在他們身上體現得很明顯。
秋瑾,徐錫麟,吳樾,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以身殉國,精神可歌可泣。近代刺客之興盛,暗殺事件之頻發,源自晚清,革命黨人把這個策略發揚光大。
碧血黃沙,亡命之徒。俠士的精神和賭徒的瘋狂,在這些人身上都是有的。這些人寧願孤注一擲的扔炸彈,上匕首,唯求一死,為的是殺掉清廷的重臣大員。但是沒能力也沒興緻去發動那群留個長尾巴,一臉獃滯的民眾,來徹底剷除掉舊時代的根基。
革命黨大多東洋留學歸來,與立憲派格格不入,與中國的庶民也是距離遙遠。孫中山的賭徒性格也是有的,會黨暴動,新軍起義,二次革命。孫中山也是在被軍閥們坑完丟完之後,灰頭土臉,意興闌珊之後。才明白了國民黨魚龍混雜,不改組不可。才拾到了聯俄聯共複製農工,建立革命軍人這面旗幟。
從上而下的變革在多年的軍閥亂政中被證明是無效的,從下而上的革命潮流最終掃蕩了一切。雖以共和始,恐以革命終。
孫中山的偉大不在於他的治國立國,而在於他始終舉著近代化的旗幟。他的實幹能力是不如袁世凱的,政治視野也過於粗淺。要不是也不會被人稱作大炮。冒險家的偏狹和不能閑著的脾氣,讓他的一生都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顧吾國之大患,莫大於武人之爭雄,南與北如一丘之貉。這都是1918年,都這麼多年了,還不知道軍閥是什麼樣子的嗎?當日的中國,沒有槍杆子何以服眾。
在孫中山死前,國民黨內的派系分離就已經存在。他離世之後,又是一波風雨飄搖,小字型大小的新軍頭蔣介石贏得了勝券。
共和民主的潮流激蕩不休,封建帝制被扔到垃圾堆了之後,年輕人的精神還是受到鼓舞的。憑這一點,孫中山也算是有了不少年輕粉。。
共和的旗幟在被所有人捍衛著,不論是處於什麼樣的心理,帝製成了一條臭不可聞的鹹魚。孫的一生,都在堅定的反對帝制,至少也是在呼籲民主打倒獨斷武夫,雖然他自己身上也有著愛攬權專制的毛病。
新型黨派的建立,黃埔精神的震撼,黨國一體的制度。
在舊軍閥們囂張跋扈,權術手段爐火純青的得意洋洋之下。新興政黨體制的便捷有力,讓人耳目一新的黃埔學生軍,就要用鐵血的精神對信仰的虔誠來掃蕩一眾舊時代武人軍閥的作威作福了。以袁世凱之老辣,吳佩孚之悍勇,也敵不過這樣的潮流,這樣的形勢。
tg高舉孫中山的旗幟,無非是肯定他先行者的地位,以孫的衣缽傳人自居。國民黨就更不甘示弱了,旗號都抬到天上去了。
但令人思索的是,tg偉光正的臉譜式宣傳畫法和那個立體感十足的孫漸行漸遠。多善而近偽,地攤文學黑歷史的存在,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多角度看孫,甚至是成了黑粉。
台灣就不用說了,不知道新台灣人成長起來之後,還會以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心中的這個國父。


我不知道他的成績有多好,成就有多高。

我只知道一個人敗了又敗,最後乃至刷盤子為生,而不忘其追求之精神,應該是比我強的了。
再看看周圍人的狀況,也約莫是比大部分人強的了。
什麼
天下興亡
什麼國家生死以
窮不墜志

我看我坦然是做不到了。

於是說到底,孫文我還是敬佩的。比起沒有能力來說,沒有理想更加讓我覺得心寒一些。

然而,好像鹹魚還是多一些的。


歷史不會捧庸人,毫無疑問只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越來越高。西遊記的取經團隊無論是誰,為什麼都認唐僧?正如去年紀念150周年誕辰講話「始終是孫中山先生最堅定支持者、最忠誠合作者、最忠實繼承者」以及歷代宣稱的那樣。

他就是現代中國的品牌創始人,是辛亥光復以來,為一切黨派、政權、朝野、地域、階層和全球華人廣泛力量,皆無一例外至高尊奉、向心凝聚、宣稱「繼承」以立自身合法性的圖騰人物。結束二百年亡國、二千年帝制,恢復中華,建立共和,走向天下為公,首倡社會主義,以禮運大同篇的華夏本原、民族民權民生的情法理三綱(亦文明政治經濟)概括「吾中華漢民族數千年治國平天下而成之」,孫中山先生的成就和思想奠定的是萬世不易的巨人之肩,五千年來唯有軒轅黃帝的地位在他之上,其他民族英雄頂多只有並列,無人超越。歷史就算繞一萬個彎,也還是會按照他開拓的方向,走向良性循環。

至於網路上近年來突然冒出來的一些翻來覆去的黑子,原因很簡單,所有材料都是袁偉時之流黑孫十大謠言的以訛傳訛,史實對比早已證偽(很詳細,此文不贅,也不回應重複的辯論,另篇早已詳細批判十大謠言)。但為什麼有人並非惡意卻還是要黑,原因更簡單,姿勢分子鍵盤狹用抹黑偉人來刷存在感罷了,你見過幾個踏踏實實的奮鬥者勞動者黑孫的?

下附一篇節選。

【節選】辛亥不朽,千秋萬世——華夏光復百餘年,歷代各界對孫中山先生的評價

我們是孫中山先生最忠實的繼承者。」 ——1949年以來歷屆宣告

2016年,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中國大陸官方發表隆重紀念講話:「孫中山先生最堅定支持者、最忠誠合作者、最忠實繼承者」;「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三民主義綱領、統一戰線政策、艱苦奮鬥精神為孫中山先生留給我們的最中心最本質最偉大的遺產,是對於中華民族最偉大的貢獻」;「孫中山先生為全體中華兒女敬仰」。

孫中山先生去世時,各國來賓,甚嘆中國祭禮之莊嚴肅敬,尤稱余上沅讀祭文時之聲調凄戚,為能動人肺腑。文系山東劉奇峰君所撰,其辭如下:

「維中化民國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國際追悼代表,謹以清酌庶饈之奠,致祭於中山先生之前曰:

嗚呼!天禍中國兮,異族入主。黃炎衣冠兮,踏如泥土。招列強之辱分,增萬民之疾苦。亂政之罪兮,罄竹難書。惟我先生,挺生粵東。想天憫人,出自五中。爰泛慈航兮,普渡眾生。顛沛流離兮,屢仆屢興。艱難險阻兮,不變初心。風外志士兮,聞風響應。灑純潔之熱血兮,為正義之奮爭。精誠所感,霹靂一聲。卒致滿清推翻,共和告成。生民拯於塗炭兮,漢物復其尊榮。維山崔巍,先生之德。功成弗居,潔然引退。學說提創,發聾振瞶。方慶妖氛之靖兮,共濟艱難。俾生民獲其幸福兮,使共各賴以不墜。胡乃大蠹倡亂兮,破壞紀綱。共各生機兮,飄搖雲亡。先生瞏舉義旗兮,護法南邦。內計國賊,外抗列強。為國盡瘁兮,悉本天良。共各締造兮,萬世無疆。先生之志兮,日月爭光。先生之風兮,山高水長。嗚呼!官僚軍閥,咆哮縱橫。列強環伺,野心思逞。三民五權,諸待進行。昊天不弔,奪我元良。未竟之志,責在後生。謹掬熱淚,努力服膺。先生有知,來鑒斯成。沿饗!」

社稷壇祭孫中山先生: 「《禮記》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蓋夏啟以還,無有從者,文創民國,復法堯舜,實千年首人,華夏萬世,自是大變;黔首所處,無復鄙賤。夫保民而王者,非之莫屬矣。尊之國父,實至名歸。」

毛潤之在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尊奉孫中山先生畫像,以宣告「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從1949開始以逢十大會、大於任何領導人像的十一天安門中心巨像等儀式,一直頂格尊奉孫中山先生,宣布:「不但在現在和過去已經證明,而且在將來還要證明:我們是革命三民主義的最忠誠最徹底的實現者。 」「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分子以外,都是孫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拜謁中山陵稱: 「我十分榮幸地拜謁了中國人民的偉大領導人孫逸仙先生的陵墓。這一美麗的安息之地象徵著他的巨大影響仍在激勵著海內外的中國人。」

不僅全國326條中山路、120多市縣鎮村中山像、中山站作為中國的南極站,全球亦75座中山公園、615處中山紀念館、亞洲多國亦在孫中山先生去世時公祭:「伏維先生在天之冥靈,共赴聯合戰線,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他日東亞如成和平,則千萬歲下對先生之銅像者,未嘗見而不拜矣。」

辛亥革命中外先賢皆認為, 「有孫逸仙,而中國始可為」,都發現「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之初祖,實行革命之北辰」,以至於「熱烈之志士,時時有一中山先生印相,盤旋牢結於腦海,幾欲破浪走海外以從之,不能得,則如醉如痴,甚至發狂」, 認為孫中山與新中國,如克虜伯與大炮(章士釗序《孫逸仙》)之關係,此為「孫大炮」由來。如:

——陳天華:「孫君為一造時勢之英雄。吾以崇拜民族之故,因而崇拜實行民族主義之孫君。」「況孫君於十余年之前,民智蒙昧之世,已能見及此而實行之, 得不謂為間世之豪傑乎!」「雖為本族之英雄,而其為英雄也,決不可以本族限之,實為世界之大人物。彼之理想,彼之抱負,非徒注眼之本族止也,欲於全球之政界上社會上開一新紀元,放一大異彩。」

——柳亞子預見:「人虐天饕,英才盡矣,獨佚仙熱心共和,捨身民族,雖至蹉跌,志不稍解,十年磨劍,樹獨立之旌旗;九世復仇,理不平於種族。他日驅除異類,光復舊疆,揚自由革命之潮,為東大陸之華(華盛頓)、拿(拿破崙),其在斯人歟?其在斯人歟?」

—— 其諍友章太炎《祭孫公文》悼之曰:「天生我公,為世鈴鐸。調樂專壹,吐辭為矱。百夫雷同,臚句傳諾。余豈異郵,好是諤諤。蘭之同臭,石之攻厝。如何南樞,委命窮朔。沮公北盟,終亦不獲。陽冰稷雪,公之往托。楊柳方荑,公之殂落!刳腸止腐,寧戰敗而膊?夜光為棺,寧暴屍於郭?欲招其魂,天地寥廓!吊以生芻,忠信猶薄!!廞公之功,庶其合莫!!!」 章公太炎將孫中山先生尊稱為「民辟」。

—— 武昌起義前奏花園山聚會的志士,綱領是「尋孫逸仙期與一致」,武昌新軍將士的誓詞,是「奉共主孫文」,武昌三烈士的臨刑口號是「孫中山萬歲,未死同志萬歲」,武昌前線黎元洪公告是「軍政府大總統孫」。

—— 越南潘佩珠、印尼哈達與蘇加諾、緬甸吳歐德馬、日本宮崎滔天、印度巴塔查爾亞、韓國申圭植、泰國帕儂榮,以及馬來西亞一干人等,20世紀初期亞洲各國的革命領袖,都奉孫中山先生為旗幟,要團結在中國領導的「大亞洲主義」下。

孫中山先生去世時,迎來了世界史上空前規模的悼念,輓聯節選如:

生為民有;

死作國魂。

——陶行知挽孫中山

先知先覺;

為國為民。

——楊樹庄挽孫中山

民國其體;

共和之魂。

——北京基督教青年會挽孫中山

人道先生未死;

我惟知己難忘。

——葉恭綽挽孫中山

天高月黑風沙惡;

志決身殲軍務勞。

——吳佩孚挽孫中山

民初某年傳孫中山死,吳佩孚集句寫了這副輓聯。聯見《謝覺哉日記》。關於吳的人格,謝氏在日記中頗為稱道:「頑固與進步之分,不等於君子與小人之分。有些頑固的人並不失為君子。……吳佩孚不出洋、不住租界,說了就這樣做,失敗時下湖[在岳州]或上山[四川],現已蓋棺定論定,不失為有骨氣的人。」「月黑風沙惡」,典出白居易《縛戎人樂府》詩:「晝伏宵行經大漠,雲陰月黑風沙惡。」「志決」句,典自杜甫詩成句。《詠懷古迹五首》之五:「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志決身殲」,謂立志堅定,以身殉職。

雄才遠播東西外;

正氣長留天地間。

——黃亮挽孫中山

當代著名書法家黃亮先生。在孫中山先生大殯追悼時,當時年僅16歲,他用丈余長的白布寫了這副輓聯,高掛於室外的大樹上,格外引人注目,以致各傳媒爭相報道。

何圖此日哀榮地;

便是當年誘逮場。

——英國倫敦[中國大使館]旅英僑胞佚名挽孫中山

  聯釋參見下《駐英使館沈汝潛挽孫中山》之聯釋。

萬歲三民,三民萬歲;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伍朝樞挽孫中山

泰山其頹,吾將安仰;

邦國殄瘁,人皆雲之。

——張一氣挽孫中山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

行之非難,知之惟艱。

——胡適挽孫中山

公實革命家,赤手創民國;

吾是居留者,撫膺吊偉人。

——日本小林象林挽孫中山

大業垂成,宏願誓為天下雨;

英靈永閟,悲思遙逐浙江潮。

——孫傳芳挽孫中山

煙雨凄迷,並海有人凝血淚;

音容寂寞,黃河流水是哀聲。

——鈴木格三郎挽孫中山

國賊未除,想先生猶遺隱恨;

人心不死,望後起共竟前功。

——吳景濂挽孫中山

薄華盛頓而不為,何況明祖;

於馬克思為後進,庶幾列寧。

——柳亞子挽孫中山

1925年3月,柳亞子在上海公共體育場參加了孫中山追悼會,5月返里[黎里]召集孫中山追悼會,並為大會撰寫了這副輓聯。「華盛頓」,人名。全名喬治·華盛頓[1732-1799]。美利堅聯邦共和國的奠基人。第一任總統。「明祖」,指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朝建立者。上聯是說,孫中山早年曾在美國受資產階級教育,可是他不去效華盛頓那一套,更談不上向明太祖朱元璋學習了。下聯是說,孫中山追求馬克思,應以「後進」相稱,可與列寧比起來是相差不遠的。此聯對孫中山評價極高,這是作者的基本認識。作者在1929年作的《存歿口號五首》里,曾稱孫中山和毛澤東為「並世支那兩列寧。」

志在求大同,熱愛黎民熱愛我;

星沉亂方寸,痛哭社稷痛哭君。

——宋慶齡挽孫中山

江漢啟元戎,仗公同定共和局;

乾坤試四顧,曠世誰為建設才。

——黎元洪挽孫中山

海內失人豪,曠代勛名拼熱血;

潯陽傳惡耗,大江日夜咽寒潮。

——方本仁挽孫中山

世事已無常,此日歸休碧雲寺;

音容何處覓,他年憑弔紫金山。

——廣瀨順太郎挽孫中山

英雄已長逝,惜人才何分畛域;

昊天之不弔,嘆中華失此干城。

——日本駐青島《日日新聞》社挽孫中山

是黨國元勛,輔佐安邦欽景仰;

為革命先進,功成身退第一人。

——馬湘挽孫中山

時勢能造英雄,英雄能造時勢;

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

——田波、袁國平挽孫中山

1925年3月12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病逝。當時在湖南長沙的湖南教育學會內舉行追悼大會。在書寫大會輓聯時,省學會領導人田波揚寫了半聯征對,袁國平對了下聯。

為東亞造和平,拯斯民於水火;

與列寧相伯仲,極世界之榮哀。

——吳玉章挽孫中山

如其仁,披髮左衽,微管仲殆矣;

以言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門炳岳挽孫中山

生榮死哀,二月十二,三月十二;

地靈人傑,鐘山萬年,中山萬年。

——羅上霓挽孫中山

死固堪傷,死得其所,亦復何恨;

生雖雲幸,生而誤國,實足遺羞。

——潘子儒挽孫中山

革命雖未成功,賴有化身遍世界;

吾儕自應努力,毋徒揮淚哭先生。

——馬敘倫挽孫中山

旭日麗中天,數千古英雄,孰堪匹敵;

大星沉朔野,率三湘子弟,共哭元戎。

——譚延闓挽孫中山

開中國新紀元,其事千古,其各千古;

與盧梭相輝映,泰東一人,泰西一人。

——宋哲元挽孫中山

兩語服膺平生,孔曰大同,耶曰博愛;

三傑並時鼎立,印有甘地,俄有列寧。

——謝遠涵挽孫中山

共和告成,溯厥本源,首功自來推人世;

革命勇往,無間終始,大年不假問蒼天。

——段祺瑞挽孫中山

三百萬台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

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舍我輩其誰分擔。

——北京大學台灣學生會挽孫中山

天下事尚可為,五權三民,在後死與有責;

共和年同不朽,千秋萬祀,微先生其誰歸。

——黃郛挽孫中山

博愛無窮,革命造共和,盡瘁猶為民眾死;

知行不二,遺書遍天下,創垂自與昔人殊。

——胡漢民挽孫中山

先覺覺後覺,先知覺後知,其自任天下之重;

有飢由己飢,有溺由己溺,微斯人吾誰與歸。

——譚延闓再挽孫中山

洪以甲子滅,公以乙丑殂,六十年間成敗異;

生襲中山稱,死傍孝陵葬,一匡天下古今同。

——章炳麟[章太炎]挽孫中山

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於1929年6月孫中山靈柩安葬於紫金山。安葬時舉行了隆重悼念儀式,章太炎獻了此聯。本聯以洪秀全和明太祖朱元璋與孫中山對比。上聯「洪」,指太平天國領導人洪秀全,太平天國於1864年失敗,這年干支為甲子。「公」,指孫中山,他於1925年病逝,這年干支為乙丑。從太平天國失敗到孫中山去世,這之間相隔六十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失敗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了。因中山陵與明孝陵相近,下聯即以明太祖朱元璋襯托孫中山。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孫中山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都是「一匡天下」的傑出人物。聯語通過襯托對比,更加突出了孫中山偉大的一生。

破五千年積習,革故鼎新,創造精神推巨擘;

開億萬世大同,置綱存紀,繼興事業屬吾人。

——蔣作賓挽孫中山

樹弱小民族解放先聲,列寧而還,公真健者;

與帝國主義奮鬥救世,斯人已往,誰其嗣之?

——柳亞子再挽孫中山

約法壞,民國危,革命未成功,誰復能支大廈?

議和終,致位去,補天太無術,自愧有負使君。

——唐紹儀挽孫中山

只手創共和,曾經險阻備嘗,自有隆名光歷史;

同心龕大難,遽悼沉痾不起,獨飄酸淚望中原。

——唐繼堯挽孫中山

英雄作事無他,只堅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幾?正瘡痍滿目,半哭蒼生半哭公。

——楊度挽孫中山

  上聯意謂,孫中山立志革命四十年,堅忍一心,為解救人民鞠躬盡瘁,並能寬容和諒解我策劃恢復帝制的錯誤。「世界」,梁羽生以佛語解釋可通。《楞嚴經》四:「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我」,楊度自稱。此時楊度受孫中山及其革命勢力的影響,對革命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立場已大有轉變(是年首次參加進步團體「反帝大同盟」),因以「全我」稱。上聯肯定孫中山為英雄,並指出他之所以成為英雄的原因是「堅忍一心」。下聯筆鋒一轉,進行設問,自古成功的有幾?言外之意天下沒有完人,辛亥革命雖已成功,但各地軍閥割據,人民陷於塗炭,我為你的去世傷心,但也為革命沒有完全成功,人民還在受難而傷心。此聯作者自1922年投向孫中山以來,思想轉變的結晶,雖然沒有跳出唯心史觀的範疇,但對孫中山的評價還是公允的。

但知愛國利民,革命歷艱危,屢化屢興成大業;

不忘悟人覺世,捨身示群眾,即空即假入中觀。

——釋太虛挽孫中山

三十年革命辛勤,排滿討袁,百戰相依惟一李;

廿一省人民屬望,興邦定國,千秋遺恨誤三陳。

——藏雲室主人挽孫中山

一生超是非,毀譽禍福而前行,萬古雲霄終獨往;

舉世正困辱,憔悴悲哀而無告,八方風雨適安歸。

——葉恭綽再挽孫中山

蘭言猶在耳,記當年畫策南洋,只為解懸蘇後起;

蒿曲已傷心,偏此日觀光東島,不堪揮淚哭先生。

——林文慶挽孫中山

奉令謁尊靈,念三年旅櫬多驚,有預設瞻慚重託;

同儕承大業,雖此日中原初定,願依奮厲競全功。

——孔祥熙挽孫中山

孫郎使天下三分,當魏德萌芽,江表豈曾忘襲許;

南國本吾家舊物,怨靈修浩蕩,武夫無故入盟秦。

——章炳麟(章太炎)再挽孫中山

  1925年4月12日上海追悼孫中山大會在西門公共體育場舉行,擔任追悼會籌備處幹事員的章太炎送了這副輓聯。「孫郎使天下三分」句,「孫郎」,指孫權,吳國建立者。三國時魏蜀吳鼎足而立,三分天下。此言意在一個「孫」字。1924年奉直之戰,直系以馮玉祥陣前倒戈而失敗,皖系段祺瑞就任北方政府「臨時執政」,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孫中山擬與奉皖結成「三角同盟」,遂接受了段的邀請。當時章太炎和其他一些人不贊成孫中山北上。「魏德」,指曹操,字孟德,封魏王。「江表豈曾忘襲許」句。「江表」,指長江以南地區,史稱江表,此指吳國孫權。東漢末年曹操在官渡進攻袁紹,在未決勝負之前,孫權擬襲許昌,迎回漢帝。作者用此典故是說1913年國民黨宋教仁被殺一案,發動「二次革命」起兵討袁,袁的嫡系段祺瑞不會忘記這件事。上聯以曹魏比北洋軍閥段祺瑞,以孫吳比孫中山領導的南方革命勢力,意在表明當時作者不贊成孫中山北上。「南國」,古指江漢一帶的諸侯國;此指楚國。「舊物」,指先人留下的物品。「怨靈修浩蕩」句,語出屈原《離騷》:「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意謂楚王糊塗,始終不體察別人心情。「武關無故入盟秦」句。「武關」,地名。在陝西丹鳳東南。戰國時秦之南關。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誘楚懷王於此,史稱「武關會盟」。下聯是說,楚懷王糊塗放縱,不聽屈原忠諫,受秦昭襄王之騙,欲與秦國修好,入武關會盟,而死於咸陽。作者用此典故意在批評孫中山「無故」北上,而死在北京。此聯立意片面,頗不允當,因此不得在追悼大會上懸掛。由此可從中悟出一個道理:輓聯以立意全面為好,以從正面取材為好,以據實歌頌為好;將此聯與其他一些優秀輓聯相比,即可明白這個道理。

景行有二十餘年,鄙著記興中,掩跡鄭洪題字大;

主義以三五為號,不才死黨籍,追懷蜀洛淚痕多。

——章士釗挽孫中山

惟英雄能生人殺人,功首罪魁,留得千秋青史在;

以故交曾一戰再戰,私情公誼,公憑一寸赤心知。

——陳炯明挽孫中山

  陳炯明(1887-1933),廣東省海豐縣人。字競存。中國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廣東副都督,繼而升為都督。1920年又驅逐過桂系軍閥莫榮新。但他在孫中山逝世前一年,曾勾結英帝國主義和直系軍閥,發動武裝叛變,在孫中山背上捅了一刀。為了洗白自己便藉悼念孫中山逝世之機,編了這副輓聯,以自欺欺人,人間竟有如此不知羞恥者。

唐虞湯武,合冶一爐,至彌留時,猶為同胞呼速起;

松柏葛蘿,忝聯十載,於痛定後,更從群眾哭先生。

——孔祥熙再挽孫中山

先天下憂以憂,志行倘旦夕抒申,曠世古今無與匹;

後列寧死而死,成敗留人間評論,噩音中外有餘哀。

——美國李佳白挽孫中山

人群進化,天下為公,壯志竟未申,大廈棟樑歸後死;

國難方殷,台星遽殞,平生期不負,十年藍篳愧元功。

——閻錫山挽孫中山

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

願吾儕後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挽孫中山

  上聯讚揚孫中山偉大的歷史功勛,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國政府,結束了中國數千年的封建制度。「三民五權」,指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學說,和以立法、行政、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為基本內容的「五權憲法」,是孫中山提出的革命綱領和政府組織制度。下聯號召大家繼承孫中山未竟的革命事業,團結合作,同心協力,切切實實完成一些實際的事情。這對當時國民黨內一些思想上和行動上逐漸背離孫中山革命精神的人,無疑是一種宛轉而含蓄的警告。「吾儕」,謂我輩。本聯對孫中山讚頌允當貼切,對當時政治大局高瞻遠矚,切中時弊。而把孫中山比喻為「自由神」,十分新穎。全聯用語通俗又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當代推革新家,犧牲福利,擁護民權,誓掃欃槍成凈土;

先生為醫國手,展翼西南,歸功直北,長留儀範在人間。

——日本坂西利八郎挽孫中山

是世界大英雄,創革合殊勛,三民五權,繼志惟望後起;

為東亞惜人傑,慨萬方多難,山頹木壞,傷心同哭先生。

——日本白岩龍平挽孫中山

讀遍中華廿四史,詎少英豪,掃清君主淫威,誰曾倡首;

喚醒同胞億萬人,彌留付託,抱定民生主義,死不灰心。

——張作霖挽孫中山

行二百年獨創名言,視孔仲尼、馬克思、盧梭皆如無物;

後廿四史別開生面,合朱元璋、華盛頓、列寧而為一人。

——楊杏佛挽孫中山

女嬃昔日,正當風雨交加,堂構痛艱難,一擲千金辜厚誼;

民國初元,曾見幨帷暫駐,雲山今黯淡,六橋三竺哭英靈。

——秋珵挽孫中山

追隨幾十年,深知締造艱難,微先生歃血主盟,誰與擊楫;

拜別才兩載,每憶袍澤甘苦,惟後死卧薪繼志,誓再枕戈。

——劉兆銘挽孫中山

先天下以赴義,後群眾以攘利,肝膽照乾坤,公為斯民作模範;

言品德是君子,論勛業是偉人,中流失砥柱,我因時世哭英雄。

——李階平挽孫中山

志在三民,道在三民,憶橫濱致和館幾度握談,卓有精神貽後世;

憂以天下,樂以天下,被帝國主義者多年壓迫,痛方余淚哭先生。

——越南潘佩珠挽孫中山

國共合作的基礎如何?孫先生云:GC主義是三民主義的好朋友;

抗日勝利的原因安在?國人皆曰:侵略陣線是和平陣線的死對頭。

——毛澤東挽孫中山

舉世崇拜,舉世仇恨,看清崇拜或仇恨是些什麼人,愈見先生偉大;

畢生革命,畢生治學,倘把革命與治學分成兩件事,便非吾黨精神。

——邵力子挽孫中山

才逾湯武,功蓋桓文,九萬里震威名,天授如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持節疆場,運籌帷幄,十十年共患難,山頹安仰,上為國痛,下為私哀。

——李烈鈞挽孫中山

  作者於1905年加入同盟會初識孫中山,以後追隨孫中山同生死共患難,凡20年,公誼私交至厚;對孫中山逝世極為悲痛,親撰此聯相挽。「湯武」,即湯和周武王。「湯」,經11戰滅夏桀,建立商朝。周武王,即姬發,西周建立者,文王次子。文王臨終時,囑他早日滅商。他繼位第二年即大會諸侯,檢閱軍容,舉行伐商演習。後伺時機成熟,便聯合各國部落,一舉推翻紂王,建立西周王朝。「桓文」,即齊桓公和晉文公。齊桓公,即姜小白。春秋時齊國國君。襄公被殺後,他即乘機奪取君位,北伐山戎,南抑強楚,擴大軍事實力,首開春秋時代大國爭霸局面。晉文公,即姬重耳,春秋時晉國國君。他曾號召諸侯勤王,平周室內亂,又大敗楚軍,遂成霸主。「節鉞」,符節和斧鉞。古代授予將帥,作為加重權力的標誌。「山頹」,喻有重大影響人物的死主亡。此聯以湯武、桓文比擬孫中山,概無不可,惟「後無來者」之語,今天讀來,愈顯其時代局限性了。

殫結生心思才能,改造邦基,大業猶未成,終贏得名滿天下,謗滿天下;

為舉世弱小民族,力伸公憤,英雄曾有幾,怕莫是俄國一人,中國一人。

——費哲民挽孫中山

言為天下用,行為天下則,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視死如生,問斯世能有幾?

總國民黨綱,昌國民會議,歷卌載圖國民幸福,從今而後,繼先生者雲誰?

——鄭壽民、鄭壽蓀同挽孫中山

生時就職南京,歿後葬身吳會,孝陵在望,地下遇高皇,慷慨談心有良伴;

昔年被拘行轅,此日設祭使館,節署依然,會中逢堪利,凄涼感舊說先生。

——駐英使館沈汝潛挽孫中山

  孫中山逝世後,不僅舉國上下哀聲一片,而且世界各國友人和海外僑胞也同聲哀悼。各國使館和華僑團體都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孫中山曾在倫敦蒙難,倫敦使館和英國友人倍加哀痛,追悼會輓聯甚多,此為其中之一。下聯追憶清政府誘捕孫中山事。即今日祭壇乃昔日拘捕孫中山之地——中國[清政府]大使館。「堪利」,即康德黎,是孫中山的老師。孫中山倫敦蒙難時,康營救最力。上聯把他同明太祖朱元璋聯繫起來,有崇敬他開國功績之意。

三千年帝王本紀,一筆勾銷,建中國新世元,五族共和,旋轉乾坤憑赤手;

四百兆人民主權,萬邦公認,棄天下如敝屣,九州多難,披肝瀝膽為蒼生。

——冷遹挽孫中山

危舟泊岸甫拋篙,正前瞻靡止,後顧無涯,驚心雨驟風狂,只切望公如望歲;

滄海橫流資作柱,詎紫氣初來,白雲遽掩,嘆息山頹木壞,孰將斯道覺斯民。

——黃郛再挽孫中山

五民五權,推翻歷史上數千年專制淫威,勛名聿著,主義益彰,共信公真不死;

大同博愛,肇造地球中億萬眾和平幸福,宏願未償,普天痛悼,豈惟我哭先生。

——王正廷挽孫中山(30 30=60字)

舉數千年帝制掃蕩無遺,改良政治,鑄造共和,蓋世景勛猷,嶺海蒼茫鍾間氣;

為中百兆民族犧牲以死,功在國家,名垂簡冊,周年逢紀念,河山黯談有餘哀。

——李宗仁挽孫中山(30 30=60字)

日月並明,時雨咸潤,泰山比峻,滄海與深,為社會一致欽崇,中外英賢齊俯首;

國際平等,天下為公,種族泯爭,民生均產,造世界無窮幸福,始終心血在同胞。

——湯子模挽孫中山(30 30=60字)

四十年建革命之勛,立志堅貞,身可毀,家可破,國不可亡,三民五權大名永著;

八千里循合肥之請,征塵況瘁,聲相應,氣相求,面未相覿,九仞一簣遺憾難忘。

——許世英挽孫中山(30 30=60字)

俄國革命惟列寧,美國革命惟華盛頓,我公堪齊驅並轡而行,中華自有奇男子;

儒家救民如孔子,釋家救發如牟尼尊,斯人系霖雨蒼生之望,歷史應推偉丈夫。

——柯鴻烈挽孫中山(31 31=62字)

作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五族平等,首奠新基,記當寶籙徵名,載筆幸從群彥後;

與臨時執政十餘年故交,四海橫流,正資共濟,何憶靈山聖會,拈花頓悟化人緣。

——屈映光挽孫中山(31 31=62字)

春秋大復仇,覺羅既亡,合五族為一,開四百兆眾共和創局,民國萬歲,先生萬歲;

歐亞同革命,列寧而外,亘兩洲無二,是二十世紀建設偉人,蘇聯元勛,中華元勛。

——劉大白挽孫中山(31 31=62字)

理想高千古,公義抗強權,大丈夫浩氣滿懷,可謂貧線不移,富貴不淫,威武不屈;

三民樹風聲,五權胚憲法,千秋下群流仰鏡,洵是好學近智,知恥近勇,力行近仁。

——黃嵩齡挽孫中山(31 31=62字)

辟五千年新宇宙,流唐漂虞,盪商滌周,曆數已在,躬乃不效劉李趙朱,自王自帝;

整九萬里舊乾坤,天覆地載,日照霜墜,盛德之及,人綜無論恩仇友敵,同哭同聲。

——彭養光挽孫中山(31 31=62字)

但憑奮鬥精神,能將五千年古國改造共和,所謂立德立言立功,惟我公當之無愧;

正值風雲變幻,不為四百兆同胞憖遺一老,幸留民權民生民族,各主義久而彌光。

——鹿鍾麟挽孫中山(32 32=64字)

有開拓萬古心胸之只,有推倒並世豪傑之才,二十五史無此人,只覺蓋棺難定論;

為恢複種族自由而生,為籌劃國家統一而死,四百兆民受其賜,允宜鑄像表哀思。

——潘俠忱挽孫中山(32 32=64字)

綜四十年胼手胝足之功,真是為生民之命,為天地立心,歷程中揖讓征誅,視同塵土;

流九萬里志士勞民之淚,始知其來也有由,其生也有自,瞑目後精神肝膽,猶照人間。

——于右任挽孫中山(33 33=66字)

毀公半天下,哭公半天下,毀公者不識公,哭公者未能繼公,傷哉死者有知,恐難瞑目;

禍國有人焉,愛國有人焉,禍國也難言國,愛國也可曾救國,殆矣國亡無日,孰不痛心!

——趙祖康挽孫中山(33 33=66字)

憤異姓憑凌,率同胞拯救,艱難險阻,卒抵於成,民族論勛名,與劉邦、朱元璋並傳千古;

主國際平等,爭天賦自由,奮鬥強權,決然至死,近今數賢傑,後列寧、華盛頓唯公一人。

——孫綸襄挽孫中山(33 33=66字)

拿著革命的斧兒,數十年奮鬥,披荊斬棘,領民眾向光明的大道走去,尋找自由,尋找真理;

奏起悲哀的調子,四百兆同胞,搶地問天,將熱淚遍黑暗的世界揮灑,痛哭救主,痛哭導師。

——周賡全、楊錫玙同挽孫中山(35 35=70字)

奔走卌年,首創共和,次護法櫫揭五權三義,抗衡強鄰,論締造之功,民國以來,公居第一;

憑眺萬里,眷懷故舊,念鄉邦惟求統一和平,保安疆土,惜元勛倏逝,海天在望,私痛無窮。

——英國倫敦華僑協會挽孫中山(34 34=68字)

歷盡四十年艱苦努力,新中華革命事業迄未完成,茫茫前路,遽失明星,哀哉國人將安仰;

喚起五百兆群眾聯合,全世界被壓民族共同奮鬥,皇皇遺言,炳如朝日,勉旃吾黨速起興。

——孫毓筠挽孫中山(35 35=70字)

當二次軍興,全歸頓挫,守江南約三旬,為公後盾,願與同仇,雖不必有功,在黨差曾微職盡;

昔少年氣盛,莫測高深,徙燕北將十載,徒自孤行,未能補過,今竟成永訣,反躬總覺疚心多。

——何海鳴挽孫中山(35 35=70字)

同志者哀之,異趣者哀之,乃至交通各國,莫不哀之,沉沉大陸,獨有千秋,翻幸先生得死所;

制定乎未也,功成乎未也,即求喘息粗安,亦猶未也,夢夢彼蒼,不遺一老,吁差後死何生為!

——方鼎英挽孫中山(35 35=70字)

卌余年心力勞公,海可沽,石可爛,志不可移,英雄到肝膽焦時,叮嚀遺囑彌留,事業待完醫國願;

一萬里雲天隔我,疾不侍,殮未櫬,紼嗟未執,涕淚濺杏花紅處,太息元勛易老,乾坤再覓替人難。

——孔庚挽孫中山(37 37=74字)

粵東活別,倏屆七年,溯我公組織同盟,鼓吹革命,推翻帝制,創建中華,三民五權,河嶽日星同不朽;

燕北歡迎,才逾兩月,悵小子身羈病榻,神系行轅,腸斷九回,緣慳再面,千愁萬緒,帡幪復載痛難名。

——張人傑挽孫中山(38 38=76字)

創共和,廢帝制,知難行易,較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諸聖為高明,上下五千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主平等,爭自由,救國導民,為英美日法比荷德意蘇俄各邦所敬畏,縱橫九萬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丁象謙挽孫中山(39 39=78字)

為中華民國開新建元,大名宇宙,謗亦隨之,惟其寬能容物,忍克有功,青史贊殊勛,兩事絕人足千古;

自海外逋亡修士相見,萬變煙雲,翩其返爾,敢謂同心如金,攻錯若石,秣陵懷往跡,中宵抵掌憶當年。

——陳陶遺挽孫中山(39 39=78字)

一死慟世界之哀,全仗主義光明,襟期磊落,雖恨艱虞備歷,益征膽魄堅強,功業與美洲華盛頓,俄國列寧,差堪仲伯;

千秋拜先生之賜,試念共和福利,專制苛凌,便應寢饋不忘,更合身心供奉,聲施較絲綉平原君,金鑄范蠡,何啻雲泥。

——胡軒挽孫中山(45 45=90字)

杖履久追隨,所恨侍疾未能,憑棺不及,萬里感迢迢,豈僅獨臨風灑淚,痛斷肝腸,悲咽憶前盟,北望燕雲傷後死;

精神雖存在,惟嘆慈顏莫睹,溫語無聞,寸衷長耿耿,最難堪落月興懷,愁縈魂夢,凄涼思遺愛,夜來春雨泣先生。

——陳煊挽孫中山(43 43=86字)

一死慟世界之哀,全仗主義光明,襟期磊落,雖恨艱虞備歷,益征膽魄堅強,功業與美洲華盛頓,俄國列寧,差堪仲伯;

千秋拜先生之賜,試念共和福利,專制苛凌,便應寢饋不忘,更合身心供奉,聲施較絲綉平原君,金鑄范蠡,何啻雲泥。

——胡軒挽孫中山(45 45=90字)

備天下達德者三,曰智曰勇曰仁,浩氣凌重霄,為民革命,非關仇忌清廷,問幾輩胸懷狹隘,擁眾自豪,視此老當年何若;

數古今人物無二,有猷有為有守,大星隕北極,寰宇同情,誰不頻揮熱淚,請從茲意見消融,前途共勉,續先生未竟之功。

——李輝挽孫中山(46 46=92字)

要固三秦革命根基,爭獨立,爭自由,全憑熱血精誠,相率就死,數將士人民暨先進國同志,高冢千秋,甘為犧牲殉主義;

恰值二年哀祭時節,哭總理,哭國殤,對此青天白日,誓承遺願,與工農階級和共患難弟兄,兼程並進,最後奮鬥策全功。

——馮玉祥挽孫中山(46 46=92字)

除專制,建共和,開中國五千年歷史之新元,三民五權,更樹嘉猷,行易知難,獨行偉論,默數往傑時賢,孰與先生能比烈;

重大同,崇博愛,視神州四百兆人民如赤子,青天白日,長留漢幟,熱血雄心,竟沉燕市,太息山頹木壞,豈為吾黨哭其私。

——王朴山挽孫中山(46 46=92字)

五千年揖讓征誅乘除代謝,皇而帝,帝而王,王而霸,皇帝霸王,誰能脫虞夏商周漢唐宋明,廿余朝循環窠臼,別開生面建民國;

四百州山川海陸鍾毓秀靈,德降仁,仁降義,義降禮,德仁禮義,公乃超秦晉吳楚燕齊洛蜀,幾十派脈絡淵源,突涌新潮起澳溟。

——高仲和挽孫中山(49 49=98字)

當大任而不疑,薄天子而不為,抱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出死入生,奮鬥到底,剛強果毅,授命勿諭,結束六十載塵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本時代之先覺,作世界之先導,秉河嶽英靈乾坤正氣,鞠躬盡瘁,矢志靡他,磊落光明,披肝相示,囑咐四百兆群眾,勖以努力,勉以成功。

——周亮才挽孫中山(52 52=104字)

拼一生與魑魅魍魎爭,誓欲澄清天下、另造江山,不愛官、不愛命、不愛錢,歷四十年奮鬥精神,學說傳環球,臨死尚呼快渡河,遺恨何止宗澤淚;

  率群眾和狐狸豺狼搏,志在打翻古今、重整乾坤,又能謀、又能文、又能兵,經七八省血戰成績,主義遍中外,劇病竟至長辭世,傷心還過列寧悲。

——周北江挽孫中山(55 55=110字)

不身謀、不私怨、不任術、不好名、不苟同、不阿俗、不巧不伐、不屈不撓、不以退為進,一生勛烈,只是光明真實做來,論四十年革命艱難,到底成功在此;

有主義、有方略、有新思、有遠識、有魄力、有精神、有義有情、有勇有信、有不殺之仁,蓋世規模,純從厲學志行流出,系億萬眾平民憂樂,那堪繼起無人。

——盧師諦挽孫中山(57 57=114字)

數千載陳跡推翻,九萬里妖氛掃盡,抵抗帝國壓迫,打倒資本侵略,恢復國際平等,霹靂一聲,英法日美意驚寒肝膽,列寧何敢倫比,豐功偉烈震中外;

四百兆導師雖失,廿世紀景運初開,創造三民主義,提倡五權憲法,標榜民族自決,貔貅十萬,湘贛滇桂豫氣奮霞飛,鬥牛差堪彷彿,卓識壯懷冠古今。

——楊鐵如挽孫中山(58 58=116字)

千秋定論,萬宇銜哀,亘古一元勛。羨主義皇皇,汗青彪炳,正翹企昭回雲漢,耿耿南天,桃李挹恩光。萃一生湖海遺蹤,盪成浩氣,卻愁淚墮春風,痛矣!豐碑余姓字;

行易知難,征前毖後,奇籌三世著。念襟期磊磊,清白彰明,更綢繆寥落幽燕,凄凄北嶺,松楸悲化雨。悵三晉邱陵系夢,展得英靈,恍憶心寒夜月,傷哉!碩果棄江山。

——山西省太谷縣銘賢學校[趙銘箴撰擬]挽孫中山(62 62=124字)

孫中山逝世時,山西太谷縣銘賢學校師生敬送的一副輓聯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此聯不僅聯意悲切動人,特別是它精湛的隸書藝術,一時名傳申滬,譽為江北之冠。原來此聯是銘賢學校教師趙銘箴撰擬,特請山西著名書法家趙鐵山精寫的。趙鐵山,名昌燮,山西省太谷縣人,與當時著名書法家吳昌碩齊名,被譽為「南吳北趙」。他書寫此聯時,年僅四十九歲,卻已四體皆精,成就卓越。這副原聯,1926年曾在上海「全國書法展覽」會上展出過。

公真做到千秋不朽,浩氣常存,矧遇害於倫敦,出亡於日本,受迫於珠海,歷四十年艱苦卓絕,始終弗渝,卒贏得鐵血成功,河山再造,瘡痍滿目,猶力疾為民,國內正蜩螗,忍與列寧同撒手;

我愧未為萬骨之枯,餘生何補,即幽囚在湘楚,被刺在春申,鏖戰在金陵,經幾多次險阻艱難,犧牲罔恤,實指望鞠躬盡瘁,肝膽論交,毀譽無端,而獨行其是,興中銘誓約,願如豫讓報知心。

——張堯卿挽孫中山(72 72=144字)

抱堅苦卓絕心胸,不撓不屈,始克推翻專制,建造共和,偉績豐功,照耀西歐東亞。豈意群雄屹立,爭城奪地,廬墓為虛。數萬里錦繡江山,無片土乾淨。致使天怒人怨,鬼哭神號。吾輩如水益深,如火益熱;

聽共和聯盟聲浪,愈唱愈高,方期抵抗強鄰,剷除內亂,自由平等,同享化日光天。忽聞首領遽亡,僻壤窮鄉,婦孺慟泣。四百兆閭閻會合,望全球主張,勿令三民五權,九仞一簣。我公雖哀猶榮,雖死猶生。

——徐瑞華挽孫中山(77 77=154字)

天既生異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頭顱鐵血,推倒五千年專制,光復河山,是誰肯功成弗居,倏然遠行。溯自龍潛草野,豹變東瀛,虎步神州,鷹揚粵海,大名垂宇宙,一身系全局安危,最堪惜蓋世元勛,空餘崇拜;

公始以讓國而去,終以救國而來,南北賓士,喚醒四百兆同胞,咸登衽度,又何圖病竟不起,遽爾雲亡。從茲月黑楓林,星沉燕市,風凄甲帳,雨泣茆檐,特典備哀榮,末吏聯此邦英俊,共追思平民偉烈,式薦馨香。

——蕭楚材挽孫中山(80 80=160字)

挺身為奮鬥,是中華開創元勛,溯共和肇造以來,披猖稱帝有人,夤緣竊位有人,隱微間快意恩仇,設心險詐更有人。日月其滔,幾經消長,惟先生執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如凌雲一鶴,獨立蒼茫,熱血灑乾坤,使天下豪傑英雄,相呼避席;

革命未成功,又行館臨終恨事,當寰宇泯棼之會,軍閥恣橫可痛,政客囂張可痛,國際上侵略無限,條約不平尤可痛。江山此局,誰與支持?縱同志多患難故交,群眾青年,而滄海六鰲,已移負戴,斷腸留淚墨,願吾黨兄弟姊妹,永記遺言。

——張錫禾挽孫中山(90 90=180字)

廣東是現代思潮匯注之區。看明季迄於今茲,漢種孑遺,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類皆孵育萌興於斯鄉。先生挺立其間,砥柱於革命中流。啟後承先,滌新淘舊。揭民族大義,決將再造乾坤。四十餘年,殫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紅血紅旌,喚起自由獨立之精神,誠為人間留正氣;

中華為世界列強競爭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經濟侵凌,甚至共管陰謀,爭思奴隸牛馬而家國。吾黨適丁此會,喪失我建國山斗。雲凄海咽,地暗天愁。問繼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億兆有眾,惟工與農。須本三民五權,群策群力,遵依犧牲奮鬥諸遺訓,厥成大業慰英靈。

——李大釗挽孫中山(107 107=214字)

「明季」,指明代。「今茲」,指現在。「漢種子遣」,指中國將子弟派往國外。「外邦通市」,指與外國通商貿易。「太平崛起」,指太平軍起義。「類皆」句。言大都在這裡蘊釀發展起來。「砥立」句,取「中流砥柱」意。「矻[kū]然」,謂堅決、果斷的樣子。「青天白日」句,指舊中國[中華民國]的國旗為紅地、藍天、白日。「泰西」,舊指歐洲。「共管陰謀」,指1840年後,帝國主義列強提議共管中國事務,實際上是欲瓜分中國。「爭思」句,謂爭相掠奪中國勞動力資源,把人民做奴隸牛馬。「山斗」,指泰山與北斗的省稱。《新唐書·韓愈傳贊》:「自愈歿,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雲。」後因以山斗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為眾所敬仰的人。「三民五權」,三民即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五權即五權憲法:行政權、立法權、裁判權、考選權、糾察權。「遵依」句,指孫中山《總理遺囑》中提出的犧牲、奮鬥精神。「厥成」,乃成。「厥」,副詞,乃、遂。吳小如謂此聯「氣勢磅礴,才華橫溢」,在「近代史上極為罕見」當稱「前無古人」。

天心太不仁矣,胡喪斯空前絕後之完人!揖讓邁堯,征誅踵武,辯才優於鄒孟,博愛廣於墨翟,平等真於釋迦。數千年專制權威,純賴苦衷改革,旗張白日,初困雷鄉;血染黃花,再挫南越。論到援寧救鄂,策劃尤艱。光復漢山河,巍巍元首,敝屣尊榮。豈期約法無靈,群雄多僭名割據。珠江天師府,揮淚興師,利鈍非所知,惟有鞠躬盡瘁死;

國運亦奚衰乎!誰竟此三民五權之主義?克強早逝,松坡雲亡,項城深負公托,黃陂徒有公心,河間直與公敵。二萬里共和樂土,漸成滿目瘡痍。神聖勞工,疇為主宰;職業政治,痛失導師。記得行易知難,學說不朽。陶熔新社會,眷眷同盟,仔肩責任。自愧壯懷虛抱,昔時曾受命阽危。行館讀遺書,服膺垂誡,精誠永相感,何容世亂苟全生。

——劉揆一挽孫中山(128 128=256字)

國民黨耆宿劉揆一悼孫中山的此聯,可謂聯林絕唱。此聯引經據典,敘史抒情、頌偉績、勵後來,無不恰到好處,情真詞麗,讀之令人擊節嘆賞。

緬懷、紀念孫中山聯

〖湖南省悼念孫中山先生征聯〗

時勢能造英雄,英雄能造時勢;(田波揚)

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袁國平)

——田波、袁國平合撰悼念孫中山

1925年3月12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病逝。當時在湖南省長沙的湖南教育學會內舉行追悼大會。在書寫大會輓聯時,省學會領導人田波揚寫了半聯征對。袁國平續了下聯。

〖廣西緬懷孫中山先生全國征聯〗

1991年,廣西區樂平縣長灘孫中山紀念館籌建委員會主辦緬懷孫中山先生全國征聯大賽。茲錄特等獎、一等獎及二等獎部分作品如下:

首聯:

中山紫氣東來,日染長灘千古秀;(出句)

國道祥光北耀,天開赤縣萬方明。(特等獎)

——常樂、周光田、顏景農合作應對

一等獎:

中山紫氣東來,日染長灘千古秀;(出句)

總統青鋒北指,志抒天下一心公。(李志民)

粵海靈光北耀,恩垂大宇九州尊。(黃周元)

南國彤雲北涌,天開勝境四時春。(李才鋒)

二等獎:

中山紫氣東來,日染長灘千古秀;(出句)

大帥雄師北伐,功垂寰宇萬民歌。(鄭潤林)

南國春風北度,龍騰華夏萬象新。(徐佐明)

泰斗紅光北指,風調大地四時春。(韋傳風)

總統明眸北顧,月澄廣宇萬年清。(黃良知)

〖廣州中山紀念堂落成征聯〗

1933年,廣州中山紀念堂落成之日,以首嵌「中山」二字廣為征聯。評出優秀獎,其中一了關為:

中外大同歌盛世;

山河不老慶長春。

——黃旌珊 撰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南方之強也;

昊天不弔,亂靡有定,吾黨其歸歟?

——北美嶺南大學同學會

革命既乏此毅力,安合復無此耐心,已矣懦夫,胡不遄死?

在世則嗤其狂熱,逝世又感其精誠,哀哉偉人,慎勿長生!

                 ——劉英士

挺身成革命,又復羊城護法,燕國謀知,志薄乾坤,大庾嶺頭看正氣。

負笈等投荒,更堪渤海雲凄,神州星殞,馳心鄉土,赫貞江上哭英魂。

                ——江濱聚餐會

姑無論革命首功,即茲奮鬥精神,嶺表九年,已堪千古。

慎莫謂興邦多難,長此偷安心理,神州五族,難保終朝。

           ——姚步叔來潘梓彝李國欽阮曉繁

謀革命則指為叛逆,護約法則指為滋亂,計賄選則批為妨統一,愧當年附驥無從,同遭唾罵!

拒侵略宜比諸甘地,謀民生宜比諸列寧,建共和宜經諸華盛頓,問往史如公有幾,永享榮哀。

——桂崇基

立德立功立言,先生乘風歸去;

民生民權世族,我輩捲土重來。

——大江會

公懷濟世奇才,胡遽抱病長眠,撒手人寰還天國?

我操凌空小技,只願乘機直上,盡殲民賊慰貢靈。

             ——中華航空學生會

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尤推睿智鴻猷,讜論究天人,行見九疇洪範,永垂千古;

蒼生塗炭,赤縣稱兵,何期排難解紛,精誠昭日月,忽報白門陵草,深鎖黃泉。

——清化同學會留美支部

義光華夏,名震環瀛,鐵血造共和,數萬里噩耗飛來,胡天不顙?

國失長城,人懷偉烈,邦家傷殄瘁,四百兆同胞何罪,喪我元良?

——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學生會

覆專制滿廷,建共各邦家,旋痛軍閥弄權,元兇竊柄,率中原志士,宣言護法,實力鋤奸,備嘗阻艱難,前者仆,後者繼,吾人紀念豐功,遠駕美洲華盛頓;

排驕橫帝國,扶弱小民族因主條約平等,關稅自由,聯世界善鄰,提倡大同抵抗侵略,不計成敗利鈍,生也榮,死也哀,今日追思碩畫,比倫西歐像列寧。

——李子籌

神州方危,匹夫有責;

大樹已去,壯士無元。

                 ——大神州社

念萬里鐵路,本公規劃;

五千年文明,唯我運輸。

    ——中華交通協會

維持約法,力爭外交,救國真詮,惟我公獨標正義;

注重兵工,提倡鐵道,利民大計,待吾輩共竟全功。

——中華工程師會

粵江波黯,塞外光寒,痛當代赫赫元勛,只手擎天終?志。

國事鳩孱,強鄰虎視,嘆此後沉沉浩劫,纓冠披髮竟何人。

——留美北大同學會

倡三民主義,五權共和,只憑卻一片丹心,兩隻赤手;

望滿地烽煙,四郊多壘,更誰作中流柢柱,萬里長城?

     ——留美中國學生政治學會

……

那個戰火紛飛、交通不便的年代,僅中山去世那幾天,世界各地趕赴公祭就有七十萬人,到移棺停靈處自發守靈的民眾就有三十萬人,輓聯更是百萬幅入京,除此之外,各界也以不同體裁的文字,表達了對先生的追思——

孫中山紀念碑高度概括為:「先生之道,天下為公;先生之志,世界大同;三民建國,允執闕中;況在吾校,化被春風;江流不廢,終古朝宗。」

上海《申報》評論說:「中國數十年來為主義而奮鬥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國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變,始終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山先生真愛國者也;於為國之外,無其他雜念,可謂純潔之愛國者。中山先生真實行者也;不顧成敗,不問毀譽,可謂勇往之實行者。以中國今日之情形言,人才少,奸佞多;有所措施,每反初願,不能盡如人意;此乃社會之孽,而非中山之罪也。故以有名於世者,中山先生誠中國一人而已。」

上海《商報》的文章說:「中國需要純公無私之犧牲者,中山先生如何可死!中國需要永遠向前之指導者,中山先生如何可死!中國政治者有一日上軌,尤需要切實之政治家,中山先生如何可死!中國之經濟社會,變動非常,尤需要有周知今古,能為曲突徙薪之計劃,而防止階級惡戰於未來者,則中山先生又如何可死!」

北京的《益世報》說:「中山推翻滿清,創造民國,與帝制者抗,與復辟者抗,與黷武者抗,與毀法者抗。凡所以破壞共和者,無不視為大敵,而誓予掃除。其功德,其主義,昭然在人耳目,無俟多述矣。中山為個人計,在京孰與在粵!而卒以隻身北上者,與其謂為貫徹主義而來,無寧謂為為國民會議而來;與其謂為為國民會議而來,無寧謂為為民族之獨立與民權之確定而來。」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主辦的北京《現代評論》撰文說:「中山先生之從事革命事業,垂三四十年。他的人格的優越,應該是全國一致所公認的。就他的政治事業而言,他的成功的程度,也許各人見解不能一致。但是我們知道,凡站在時代前頭的人,多半是不能及身親見其事業完全成功的;而凡能及身親見其事業成功的人,他們的事業卻也不一定很偉大。中山先生就是站在時代前頭的人,他生前未能完成的事業,本無損於他的人格。」

原北京大學校長,很有影響的著名學者胡適先生說:「孫文學說這部書是有正常作用的書,不可把他看作僅僅有政黨作用的書。中山先生是一個實行家。凡是真實行家都有遠見的計劃,分開進行的程序,然後一步一步的做去。沒有計劃的政客,混了一天算一天;嘴裡說:專尚實際,不務空談,其實算不得實行家,只可說是胡混。中山先生一生所受的最大的冤枉,就是人都說他是理想家,不是實行家。其實沒有理想計劃的人,決不能做真正實行家。我所以稱中山先生做實行家,正因為他有膽子,敢定一種理想的建國方略。但是大多數的政客,都是胡混的,一聽見十年二十年的計劃,就蒙著耳朵逃走說,我們是不尚空談的。中山先生一生就是吃了這個虧,不是吃他的理想的虧,是吃大家把他的理想認作空談的虧。他的革命方略,大半不曾實行,全是為了這個緣故。」

錢玄同說:「孫先生以國民之導師自任,大家也都公認他是國民之導師。我不但認為孫先生是導師,我並且希望國民奉孫先生為導師。但從事實上觀察,到現在為止,孫先生確乎還是『國民之敵』……國民要大清皇帝或真命天子坐在金鑾殿上;孫先生偏要排滿,而且還要廢除皇帝。國民要爬在青天大老爺的公案下面,褪下褲子,等著打屁股,孫先生偏要叫人民去管理政事。國民以富人享福而窮人受罪為天經地義;孫先生偏要來主張平均地權,節制資本。……一句話,國民要靜坐或倒退,而孫先生要抖擻精神的跑,而且要向著遼闊無盡的前途,不息的跑。孫先生這種精神,真是我們這疲癃老朽的民族起死回生的唯一聖葯。」

陳獨秀說:「全國的民眾阿,我們沒有了為國家為民族刻苦奮鬥四十年如一日的中山先生了!我們失了偉大的革命領袖,是我們極大的損失。」

譚平山說:「假使先生在世一日,即和帝國主義者及軍閥宣戰一日。……先生之三民主義,非憑空結撰者也;先生一生之革命事業,非無的放矢者也;先生手創之中國國民黨,非為個人權利而集合,與迷信先生個人而團結者也。」

就連總是站在孫中山的對立一面的梁啟超也承認:「孫君是一位歷史上大人物,這是無論何人不能不公認的事實。我對於他最佩服的:第一是意志力堅強,經歷多少風波,始終未嘗挫折。第二是臨事機警,長於應變,尤其對群眾心理,最善觀察,最善利用。第三是操守廉潔,最少他自己本身不肯胡亂弄錢,便弄錢也絕不為個人目的。」

毛澤東說:「我們的偉大領袖孫中山先生應乎中國被外力、軍閥、買辦、地主階級重重壓迫的客觀環境,為我們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義。我們的偉大領袖雖死,革命的三民主義不死。」「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分子以外,都是孫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

孫中山的老師、在他倫敦蒙難時給予了絕大幫助的康德黎博士深情的講到:「孫先生革命的抱負,及由此抱負所產生的辛心苦行,百折不磨,大有耶穌救世的精神。孫君立身處世,對人交友之道,確無自私自利的野心。當辛亥起義,南京軍政府成立時,孫在此得電報一則,催促他回國受選為臨時大總統。他遲徊再三,而後決定東歸。我自己是醫生,同時和孫君相處又久,確知中國人,是世界優等民族,腦力重量,越於西人。故中國人智力魄力特長,復經四五千年的進化,循天擇演進之例,愈經天擇愈精良,所以不是西洋人能夠趕得上的。」

宮崎寅藏的兒子宮崎龍介說:「先生思想與主義,不但為中國一國之偉人,實為全世界之偉人。」

犬養毅評價孫中山說:「先生明治十餘年來,與余為知己。其時宣傳主義,同志甚少;康梁之保皇黨,且與先生為敵。先生卒不灰心,而終達到推翻滿清之目的。是先生為中國革命生,更為中國革命死;無先生即無今日之中國。先生凡所作為,實古今中外歷史上第一人。此次之死,不獨為國民黨受打擊,即全中國全世界東西民族皆受打擊也。」

美國教育家,曾和孫中山討論過知難行易學說的杜威說:「中山先生一生,最能代表中國平民精神,故中國平民遲早必奉中山為理想之完人。中山之患,不在中山之屢起革命,而在政客之忽南忽北。如果中國人民,皆能模仿中山之政治節操,人人認定方向,不常隨風轉航,中國早當富強雲。」

孫中山的摯友,撰寫了孫先生的傳記的林百克說先生是:「世界之大師傅也;人間之活上帝也;奮鬥成功之苦公僕也;未嘗悲觀之冒險家也;不自大,不抱惡之道德家也;站在時代前面,而缺乏隨從之超人也;生受嫉惡而死受崇拜之大英雄也。」

美國的報紙這樣評價孫中山:「中山先生為現代五傑之先知先覺者。五傑者,印度之甘地、土耳其之凱美爾、俄之列寧、美之威爾遜,與中國之孫中山也。中山所以推為先知先覺者,乃以五傑始得國際聲望之年代為準。」

北洋執政段祺瑞稱之曰:「倡導共和,肇興中夏。辛亥之役,成功不居;仍於國計民生,殫心擘畫,宏謀毅力,薄海同欽。」北洋官方社稷壇奉之為國父。

1956年,印尼國父蘇加諾訪清華大學,受毛潤之、周恩來等盛情接待,其演講:「我讀《三民主義》不是讀一遍兩遍,而是四遍,不僅是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從『A』讀到『Z』」。「我深受你們國父孫逸仙博士的鼓舞,三民主義拯救了我年輕的靈魂。」 「另外一個人提醒了我,這就是孫逸仙博士!在他的著作《三民主義》中,我受到了教育,搗破了巴爾斯(老師)教給我的世界主義。我的心就從那個時候起,在《三民主義》的影響下,深深地樹立民族主義的思想。因此,如果說中華民族把孫逸仙博士當作他們的領導者,那麼,我蘇加諾作為一個印度尼西亞人,也衷心地感謝孫逸仙博士,直到我進墳墓的那一天。」 「為此,我對中國寄予極大希望,希望中國將援助要求解放獨立的亞洲民族。」

錢穆在《中國傳統政治》說:「在近代中國,能巨眼先矚,了解中國傳統政治,而求能把它逐步銜接上世界新潮流的,算只有孫中山先生一人。他的三民主義,實能採納世界政治新潮流之各趨勢,而使其會歸一致。民族主義里,有德意納粹與法西斯精神之優點,而無其缺失。民生主義里,有蘇俄共c政權嚮往之長處,而無其偏病。民權主義又把英美政黨代議制度之理論,釋回增美。政治上之權能分職,最能擷取中國傳統政治如我所謂信託政權的內在精神,而發揮出它的真意義。再加添中國傳統考試監察兩權,有一套能為社會自動負責之法制,而一面又減輕了近代西方政治之對立性與外傾性,把來符合中國自己的國情。」總括為「這是我窮究了中國二千年傳統政治所得的結論。」 同時他在《中國歷史研究法》說:「孫中山的偉大之處,在能確見中國人在政治方面之高明處,實早已凌駕在西方之上。」正因如此,居正《重建中國法系》引錢穆之言贊孫先生:「考諸三王而不謬,亘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放之四海而皆準。」

唐德剛回憶道:「把握時機,不計個人成敗,原為革命家的本分,加以中山先生氣魄宏偉,敢作敢為,尤非常人所能及。」

彭西《國父援助菲律賓獨立運動與惠州起義》回憶道:「他偉大人格的特質,是在他個人立身行道方面的謙恭、樸實和克己的態度與精神。就是我們興緻來的時候,於日本的茶屋式中國料理中,他正襟危坐,態度謙和莊重。對朋友們他是一往情深,在宣傳說理方面,誰也比不上他坦率、雄辯及說服的能力。他說明及宣傳他的主張,溫和而動聽,並且以絕對誠樸的態度,含笑答覆與他反對的意見。」「孫逸仙的名字,將列為全人類最偉大的救星之一,他獻身國家的事迹,足堪效法。他的建樹偉大,他的大公無私,他對於時勢給他的名利,原是對他功勛的公平酬報,棄如敝屣。這提高他個人道德的評價一百倍。他偉大人格的特質,是在他個人立身行道方面的謙恭、樸實和克己的態度與精神。對朋友們,他是一往情深。在宣傳與說理方面,誰也比不上他坦率、雄辯及說服的能力。」

張恨水回憶道:「中山先生帶著笑容,從火車上下來。因為有病,不能演說,一路之上,扔了許多傳單答覆民眾。傳單雖極簡單,第一句就是『中華民國諸位主人先生』。你看他對於民眾(人力車夫在內)是怎樣謙遜有禮,和藹可親。而今青白旗掛遍北京了,中山先生的主義好像快要實行。但是,這莽莽乾坤,哪裡去找這樣春風風人、夏雨雨人的偉大人物?我傷心極了,我只有痛苦。」

伍立楊回憶道:「中山先生,以他的學養、識見、修為、口才、敏悟、大氣、堅忍、勇毅、平和,綜合造成一種極饒魅力的人格形象內涵。如此超絕的人格魅力,除有天賦奇智以外,更由其素養、學識、敏銳、識力、亢爽、深情、沉著、率真、勇毅綜合而成。那些後來成為大功臣、大革命家的留日學生,在當時與中山先生識,親炙教誨,也就從『山有小孔,彷彿若有光』的小隧道,一下子進入了土地平曠、阡陌縱橫的桃花源,頓有豁然眼明的開朗了。」

國父紀念歌,更是被全球華人世代傳唱:

「我們國父,首創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專制,建設了共和,產生了民主中華。民國新成,國事如麻,國父詳加計劃,重新改造中華。

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真理細推求,一世的辛勞,半生的奔走,為國家犧牲奮鬥。國父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千秋萬世長留。

神州鼎沸,國步艱難,禍患猶未已,莫散了團體,休灰了志氣,大家要互相勉勵。國父遺言,不要忘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對辛亥革命不知情的孫中山為何當了臨時大總統?

本文摘自《蔣介石的槍杆子——從黃埔軍校到黃埔系》,作者張雄文,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版


[ 轉自鐵血社區 對辛亥革命不知情的孫中山為何當了臨時大總統?

-
中國歷史 ]

1894年6月,一個曾在澳門、廣州等地設館行醫的私家醫生突發奇想,懷揣一封字斟句酌的上書,邀上童年好友陸皓東,從老家興沖沖地趕到天津,求見權傾天下的大清帝國重臣李鴻章。

他渴望能獲得這位慈禧太后跟前第一紅人「伯樂相馬」般的青睞,接納其治國安邦的宏圖偉略:「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

但他吃了個結結實實的閉門羹。「宰相家奴七品官」,李鴻章的門人沒有把他當盤「菜」,乾淨利索一聲吆喝讓他走人,李鴻章李大人的背影都沒能瞅上一眼。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他憤而遠越重洋,轉赴美國檀香山,在華僑群里組織了一個小小團體——興中會,立誓「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開始了「成則五鼎食,敗則五鼎烹」的造反之路。

這個年輕人便是生於廣東香山翠亨村,推崇落第秀才、「上帝次子」洪秀全為「反清英雄第一人」,自稱「洪秀全第二」的孫中山。

但他到底是一介書生,或者說一介醫生,「書生造反,十年不成」,筆杆子不是槍杆子,手術刀也不是指揮刀。

信奉「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大清帝國「領導核心」——實際當家人慈禧太后,在攻城略地長驅直入的洋人面前花容失色,一籌莫展,對付企圖窺竊「神器」、覬覦「大寶」的「亂臣賊子」們,倒還能氣定神閑,遊刃有餘。

這就讓孫中山造反的歷史,幾乎是一部不斷與失敗打交道的歷史。說得好聽點是「屢敗屢戰」;難聽點則是「屢戰屢敗」。

1895年3月,孫中山籌劃生平第一個「處女作」——廣州起義。他以陸皓東設計的青天白日旗為軍旗,打算拿下廣州作為進取中原、一匡天下的根據地,然後將「青天白日旗」插遍神州。

不過,這幕「活劇」剛開頭便煞了尾。

他原定10月26日重陽節舉事,因事機不密而早早夭折。大清國的長辮子政府軍聞訊後先發制人,火速搜捕廣州全城,活捉了陸皓東並毫不手軟地當即處以極刑,——折損了孫中山跟前第一員大將。

孫中山本人儘管有驚無險,倉皇間順利逃脫,卻從此上了大清朝廷的黑名單,受到嚴厲通緝。他一路跑到香港後又遭港英當局落井下石地驅逐,被迫長期流亡日本、美國、英國等「化外」之地。

5年後的1900年,中國北方的義和團運動如火如荼,方興未艾,大清帝國與慈禧太后在「剿」「撫」之間忙得焦頭爛額無可奈何,英國、法國等八個國家的聯軍又鼓噪而進,三下五除二便攻陷了北京。慈禧太后匆忙間不忘帶上軟禁在中南海瀛台的侄子兼外甥光緒皇帝,一路風塵逃往西安,「蒙塵西北」。

這年10月,孫中山乘機派同學兼興中會元老鄭士良到廣東惠州策划起義。已成為三合會(即史上有名的反清秘密組織洪門三合會)首領的鄭士良,設法招集到80餘名三合會會員驟然起事,一路猛攻,連下惠州幾座小市鎮,隊伍一時竟也壯大到聲威頗壯的二萬之眾。隨後卻因外無援軍,內乏糧草,清軍合力反撲之下,起義歸於失敗,鄭士良隻身退往香港。

1905年8月,也就是又一個5年後,流亡日本東京的孫中山將興中會與黃興、宋教仁等人的「華興會」、蔡元培等人的「愛國學社」等團體合併統一為「中國同盟會」,自己出任同盟會總理。

五湖四海的各路英雄好漢一齊入伙「梁山」,「山寨」的人馬增多了,事業卻依然未「發達」起來。

沉寂兩年後,1907年5月,孫中山委派下屬許雪秋潛回廣東潮州舉事。許雪秋招攬依靠會黨首領余既成、陳涌波與其部下200來人,一擁而上攻佔了黃岡,第一次打出了「廣東國民軍大都督孫(即孫中山)」的名號。

起義軍儘管也曾一時壯大到五六千人,但很快在攻打潮州時失利。清軍強兵壓境,起義隊伍被迫自行解散,隱遁山野,暴動歸於失敗。幾乎與此同時,孫中山招攬200多名三合會党參加,打算與黃岡發難遙相呼應、互相聲援的惠州七女湖暴動,也中道夭折,無果而終。四個月後,孫中山又派會員王和順帶上200來人,在廣西邊境的防城發難。隊伍只苦苦支撐了半個月便作鳥獸散,起義於是偃旗息鼓。同年12月,孫中山派會員黃明堂到廣西鎮南關舉事。黃明堂找來了80名鄉勇偷襲鎮南關。這一回,孫中山還率主要助手黃興、胡漢民等人趕赴前線陣地,激情之下親自開炮,生平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以書生之手「親發炮擊清軍」。但僅僅堅持了六天,起義即告失敗。

第二年3月,孫中山被安南(越南)的主政者法國殖民當局逐出境外,他的助手——同盟會庶務(協理)黃興則留了下來,打算繼續在欽州、廉州發難。但這支兩百來人的「中華民國軍南軍」,最終因彈藥耗盡而煙消雲散。與此同時,孫中山又派鎮南關失利的黃明堂等人,趕赴雲南邊境,重整旗鼓發起河口起義,最終也因寡不敵眾而失敗。

1910年2月,同盟會員倪映典等人趁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駕崩」歸西,清廷忙於「國喪」的良機,準備鼓動廣州的清朝新軍起義,卻因計劃泄漏,倉促舉事,最後「子彈罄竭,無法抵禦」,終至潰散。

同年11月,孫中山在海外的馬來亞檳榔嶼召集助手黃興、胡漢民以及趙聲等人開會,商量如何重整旗鼓,捲土重來,再發動一次規模大一點的廣州起義(後稱黃花崗起義)。

近半年後的1911年4月,黃興按照會議商定的方案偷偷潛入廣州,帶上120多人開始舉事。對兵強馬壯的官軍而言,這百來號人馬根本談不上「規模」,無異於以卵擊石。戰至最後,只剩下黃興一個「光桿司令」。他躲進一家小店後喬裝出城,不久重新逃往香港。

革命自然不是請客吃飯,也不是繡花和寫文章。孫中山依靠些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聚散無常的會黨、綠林、鄉勇,試圖一擊成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卻一次次面對失敗。他不得不從1907年起又長期客居歐美等地,做起了寄人籬下的「難民」,更多的時間花在了異國的旅途上,與國內幾乎隔絕了。

已有近5年歷史的同盟會,也於1910年2月因內部紛爭而慘遭分裂,原光復會的創建者之一陶成章等人認為孫中山的幾次起義,不過是「東放一把火,西散一盤沙」。他憤然宣布退出同盟會,另立門戶,重新組織了一個光復會。而3個月前,僑居法國的同盟會骨幹張繼甚至要求孫中山「退隱深山」,或「布告天下,辭退同盟會總理」。


長期看不到黎明的曙光和取勝的希望,沒有任何捷報可以鼓舞士氣,曾經名動一時的同盟會自然銳氣大減,不久便幾乎名存實亡。老會員吳玉章後來回憶說:「同盟會自廣州起義失敗後,即已趨於渙散」。
然而,大清國的「鐵桶」江山似乎牢不可破之時,在一場幾乎自發的舉事中,竟一夜之間「呼啦啦大廈傾」,「流水落花春去也」。

1911年9月,位於長江流域的湖北兩個革命團體文學社與共進會負責人蔣翊武和孫武,一起策劃向武昌官府發難。

共進會即是一個與同盟會針鋒相對而創建,圖謀在長江流域發難的團體。它的會旗「鐵血十八星旗」,後來與孫中山的「青天白日旗」並列,一為中華民國陸軍旗,一為海軍旗。直到17年後的1928年12月,蔣介石第二次北伐成功,「青天白日旗」才完全取代「鐵血十八星旗」,同盟會及其改稱的國民黨才取得「萬法歸一、唯我獨尊」的地位。

但一次配製炸彈不慎引起的爆炸事件,使這一次起義動機暴露,正在現場的孫武面部被燒得稀爛,狼狽地住進了醫院。

忠於大清朝廷的官軍迅速出動,荷槍實彈在武昌城裡全面戒嚴,隨即順藤摸瓜,包圍了起義總指揮部。總指揮蔣翊武忙亂中幸運走脫,逃出城外,奔往100餘公里外的新溝(今監利)。

舉事尚未開始,兩個領頭人一傷一走,頓時群龍無首。對大清國已失望透頂的新軍士兵,卻並未成為一盤散沙作鳥獸散,他們的熱情絲毫未減,甚而更為激憤。

他們自行聯絡,主動出擊,於10月10日晚上打響了發難的第一槍(這一天後來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慶日),城外的新軍也主動參與,紛紛響應,很快攻佔總督署,不久即掌控了武漢三鎮。

起義軍意氣昂揚地建立了湖北軍政府,因無人統領,他們將清軍將領、第21混成協協統黎元洪(與時任雲南新軍第37協協統的蔡鍔平級)從床下拖了出來,逼上都督之位作「出頭鳥」,以壯聲威,並宣布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以「鐵血十八星旗」為革命軍旗。

有了湖北這面大旗,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15個省猶如坍塌的長江堤壩勢不可擋,紛紛宣布獨立,脫離了大清政府。已入主中原君臨天下268年的大清帝國,一如風雨中的黃葉搖搖欲墜。

有心插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從報紙上看到革命成功的消息時,孫中山還在遙遠的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募捐,對武昌起義一事毫不知情。他的驚訝自不待言,後來回憶說:「武昌之功,乃成於意外」,「初不意一擊而中也。此殆天心助漢而亡胡者歟?」他將武昌起義之功,歸結為冥冥之中的「天」助。

孫中山決定立即趕回國內去。

他漂洋過海一路顛簸,千里迢迢從英國經歐洲趕回國內時,已是1911年12月20日,距武昌首義槍聲有兩個月之久。

但是,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時,孫中山仍然被各省代表推舉為臨時大總統。他一時譽滿神州,名播四海,達到了人生的第一個巔峰。這主要基於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孫中山稱得上是依然活在世上的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們也算,但早死去多時了),名氣很大。

從1895年首次暴動遭到清廷全面通緝開始,他從一個默默無聞可有可無的私家醫生,逐漸成為名滿天下的傳奇人物。尤其是1896年秋,他在英國倫敦被清廷特務捉到中國使館,成為轟動一時的國際事件。

輾轉走出囹圉後,他被很有新聞眼光的出版家邀請,以英文寫書講述自己這一番遭遇,因此因禍得福,聲名大噪。

並非同盟會會員,與孫中山五百年之前也未必是一家的孫武,在武昌起義之初儘管躺在醫院,名頭卻很響,原因之一便是眾人誤以為他是孫文(即孫中山)的親兄弟。

這對當時頂著滿門抄斬之罪造反而又勢單力薄的革命軍士氣鼓舞不少,也足見孫中山名氣之大,古傳奇小說里所謂「久聞大名,如雷貫耳」的人物大概不過如此。

二是孫中山自己參與或影響的每一次起義,儘管規模都不大,「革命黨發難,集合在一處地方的最多不過是兩三百人」(孫中山語),堪稱零敲碎打的「小打小鬧」,最終又以偃旗息鼓的無奈結局告終,卻一次次給「清平世界,朗朗乾坤」的清廷以不小的震撼,也震蕩眾多大清子民的耳膜。

三是他短於行卻善於言,能說會寫,「文」遠勝於「武」。借鑒西方先進學說,他最早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設想,且創立了一整套令人耳目一新的「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的理論。

他還精心編定了「同盟會革命方略」,宣示進行國民革命,力圖創立一個「中華民國」,並制定了「軍法之治,約法之治、憲法之治」三個程序。湖北軍政府後來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即源於孫中山的這一學說。

四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幾乎源於一次偶然事件中普通新軍士兵的自發與自覺,缺乏始終影響並負責的強有力實際領導人,被趕鴨子上架的黎元洪及後來聞訊趕到的黃興,都談不上一言九鼎的核心人物,在主張不一,各自為政的南方革命黨人(包括同盟會、光復會、文學社、共進會以及立憲黨等)中,一時無人可與孫中山多年來積攢的聲名匹敵。

五是南方宣布獨立的各省軍政首腦與革命黨領頭人物承諾,如果率領清朝大軍壓境「平叛」的袁世凱能夠叛清反正,便推舉他為大總統,但因為南北議和一時未能達成正式協議,這一承諾尚未能立即實現。

這也是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最為重要的一點。

武昌起義後,南方獨立各省與革命黨多數人最鍾情的大總統人選一直是袁世凱。

此時,袁世凱統率的北洋新軍是大清王朝北方半壁江山的唯一支柱。他以「小站練兵」起家,已擁有一支只聽從他本人指揮的「袁家軍」——7萬餘訓練有素的近代化強大陸軍。因其兵強馬壯、財大氣粗,是實力懸殊的南方革命黨人向北進軍,「一舉去清都」的巨大障礙。

於是,南方獨立各省便期望有著漢人身份的袁世凱,能夠如同自己一樣反戈一擊,「反正來歸」,從而避免一場實力不對稱的戰爭,又能輕而易舉地推翻滿族人當權的大清政府,因此對袁世凱許以中華民國大總統之位予以爭取。

1911年10月27日,也就是武昌起義半個月後,湖北軍政府便有人以「全鄂士民」名義,寫信給袁世凱,勸說他「率部下健兒,回旗北向,犁掃虜廷」,並說「漢族之華盛頓,惟閣下之是望」。不久,剛從清朝將領「反正」的湖北軍政府首腦黎元洪也表示:「以項城(即袁世凱)之威望,將來大功告成,選舉總統,當推首選。」他後來更於11月12日明確表示,只要袁世凱「能來歸」,「與吾徒共扶大義,將見四百兆之人,皆皈心於公。將來民國總(統)選舉時,第一任之中華共和(國)大總統,公(袁世凱)固不難從容獵取也」。

黎元洪與其他獨立各省的都督商量這一「國是」時,有七個省的都督均「同意成立一個共和國,推舉袁世凱為第一任大總統」。

同盟會的實際負責人、二把手黃興也於11月9日以民軍司令的名義致電袁世凱,說「誠望」袁世凱「以拿破崙、華盛頓之資格,出而建拿破崙、華盛頓之事功,直搗黃龍,滅此而朝食。」

11月30日,南方獨立各省軍政府代表聯合會在漢口召開會議,主要議題是籌組臨時政府。結果是,「全體贊成於臨時政府未成立以前,推舉鄂軍都督(即黎元洪)為中央軍政府大都督」,「鄂省為暫時民國中央政府。凡與各國交涉,有關民國全體大局者,均由黎(元洪)都督代表一切」。

三天後,會議又作出兩個重要決定:一是通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二是決定「虛臨時總統之席以待袁君反正來歸」,說如果袁世凱能夠反正,當公舉為臨時大總統。

這次會議一方面將黎元洪推到了一個更高的位置——「中央軍政府大都督」,相當於天下兵馬大元帥,為其後來長期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又以「國家」法律程序,正式確定了「虛位以待袁君反正來歸」。也就是說,袁世凱成為臨時大總統唯一的法定人選。

袁世凱一時奇貨可居,猶如劉邦、項羽楚漢戰爭時期的韓信,「助漢則漢勝,幫楚則楚贏,擁兵自保則可以三分天下得其一」。他成為北方大清朝廷不能不依賴重用,南方革命黨人也不得不寄予厚望的關鍵人物。

到底是做曾國藩、胡林翼似的大清王朝「中興名臣」,還是做趙匡胤、朱元璋似的中華民國開國元首?袁世凱的一舉手一投足,已有千鈞之重,關乎中國的歷史走向。

久經官場的袁世凱自然是聰明人,深知「名臣」再風光到底是臣,而元首卻是實實在在之「君」的道理,因此開始與南方頻繁暗通款曲,秘密往來,多方協商會談。他已初步傾向於做中國的拿破崙和華盛頓,只是還有一點「雖時勢至此,豈忍負孤兒寡婦(指隆裕太后與宣統皇帝)乎」的惻隱之心而已。

不過,袁世凱對自己的「袁家軍」實力充滿自信,因為勝券在握,也就「並不急於把大總統的寶座作為南方的禮物接受下來」。而南方中央政府的組建卻迫在眉睫,需要一個頭面人物出來暫時代替袁世凱行使大總統職權,孫中山恰逢其時回到了國內,並受到了黃興的提議推舉。

基於以上五點,孫中山成為袁世凱「反正來歸」之前的臨時大總統。

不過,「中央軍政府大都督」黎元洪對孫中山的就任並不滿意。他說「有協議在前,恐怕和議破裂」。也就是說,他擔心袁世凱因失望而變卦,南北和談從此破裂,推翻清朝之舉遙遙無期。

他後來甚至認為:「世人對孫逸仙(即孫中山)有錯誤的認識。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中他根本沒做什麼實際的工作。他返回中國時,革命已經結束。南方黨(或共和黨)決定以南京為首都建立一個名義上的政府。此舉是為了在道義上影響國內外視聽。他恰好到了上海,做了名義上的總統。」

他還說:孫中山「在國外名氣很響,因此他似乎適合這個位置。我從未聽說他對革命工作提供過什麼實質性的幫助。他的名聲在很大程度上是虛構的……」

在這一情形下,孫中山登上臨時大總統的「寶座」,顯然與馬上得天下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所取得的皇冠不同,並非他一刀一槍,由弱到強,從槍林彈雨和死人堆里結結實實打出來的。

更重要的是,他雖有名滿天下的盛名,卻沒有自己的嫡系將領與軍隊對臨時大總統之位加以「護衛」。不僅已經獨立的南方各省各行其是,紛紛推出自己有利害關係的領頭人,呈現出不大買孫中山賬的多頭馬車局面;而北方依然扛著大清國旗號的袁世凱,也在咄咄逼人施加壓力,連敗南方的革命軍,迅速拿下了武漢兩鎮。

更為棘手的是,南京臨時政府的財政也到了難以支撐的地步。孫中山於1912年2月3日憂心忡忡地說:「倘近數日內,無足夠的資金以解燃眉之急,則軍隊恐將解散,而革命政府亦將面臨瓦解之命運。」

可謂「高處不勝寒」或者叫「絕憐高處多風雨」,一度曾試圖一展「大總統」之威,誓師北伐、直搗黃龍,取消南北議和的孫中山迫不得已,只好退而求其次,繼續與袁世凱進行南北和談,並最終達成了原本早已在協商之中的協議:臨時大總統由袁世凱擔任,袁世凱則設法迫使清朝皇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大清國還拖著鼻涕的小皇帝溥儀,在袁世凱的軟硬兼施、威逼利誘下宣布退位,退位詔書中說:「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袁世凱成為終結大清兩百餘年歷史的主要人物之一。第二天,孫中山也如約向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辭職。

2月15日,臨時參議院按照南北協定,正式推舉「反正歸來」的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第二年10月成為正式大總統),並通電全國,熱情洋溢地稱袁世凱是「世界之第二華盛頓,中華民國之第一華盛頓」。由武昌起義帶來的中國南北短暫的對立局面結束,天下重歸一統。


對孫中山而言,似乎應了一句古話:「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夜之間以平民身份一步登天,名義上擁有了南方半壁江山的他,在臨時大總統任上僅僅待了一個半月,不過四十餘天。


在我心目中,是一個優秀的充滿愛國情懷的革命者,而非一個優秀的懂政治玩權術的治國者


孫中山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1、建立同盟會,推翻帝制以首踐共和。
2、開啟國共合作之首端,實施聯俄容共之先河,雄倡民族、民主、民生之三民主義。

孫的歷史定位是中國民主革命第一人。

要理解民主革命的意義,就必須先理解民主的對立面:專制。

自夏禹開啟國家正端,三千年歷史為何?

君權神授、代天牧民,專制暴力之思想意識、等級制度大行其道。

剝削有理,壓榨為正,此蓋三千年慘烈人寰之始也。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天既生亞聖,長夜復長夜。

孔丘發自善性,教仁者愛人,以圖匡扶時世。

孟軻道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之千古名言,進謀君臣共治。

嗚呼哀哉,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言,無外乎是「防民之口勝於防山川」之變種。

何也?

天下者,一家一姓之私產也。

天子富有四海,以海內為家,以一人之心奪萬人之心。

歷史者,王侯將相之家譜也。

一將功成萬骨枯,牆頭變換大王旗。

夫專制者,上干自然,中侵人心,下犯自由。

此蓋人眾之雄敵英逆!

昔我孫文者,以社會契約、三權分立為器,希圖三千年之巔覆,遠伐專制,近啟民主。

此誠可謂改天換地、變非易是、罷邪倡正之第一人也!


可以肯定的是,孫先生是有其浪漫主義的一面的,由於長期身在國外,不在抗爭的第一線,他的很多想法可以說是不切實際的。

但是,有一種人,他的偉大在於其開創性,在於他心中懷揣的那種悲天憫人,誓要救萬民於水火的大義。

更準確的說,孫中山先生帶給我們中華民族的是一種久違的靈魂之力,真是這種靈魂之力的覺醒,才讓原來目滿瘡痍的中國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到今天。

耶穌並沒有為人類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功績,但並不影響他日後成為幾十億基督徒的精神領袖,《聖經》也早已成為流傳最廣的書籍。

孔夫子一生周遊各國致死也沒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這也並不影響千百年來文人志士將其作為自己矢志不渝的楷模,那些「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儒家精神,早已融於中華民族的血液,流轉千年,埋藏在每一個華夏人的心裡。

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一批革命志士,身先士卒,用實際行動覺醒了國人血液里的愛國精神,民族之魂重新復甦,從這個層面來說,稱為「國父」,並不過分。


國共兩黨共同抬轎子造神當然歷史地位會偏高。
當然,他的歷史成就擺在那兒是抹不掉的,對他功績成就的評價還是基本客觀的。
所以我的回答是:孫成就其實也不算被高估太多,但是由於之前只突出他的成就同時掩蓋了他的問題,基本上開著完人和聖人的光環,所以以後歷史評價走低也是肯定的。


我不覺得被高估,反而被低估了。如果不是國民黨潰敗去了台灣,他的地位應該會更高。


開上帝視角,你會看到每個人背後的醜陋。


被高估了嗎?

沒有

因為我們現在大多數人(成年之後)已經知道他是個蘿莉控、戀妹狂,對外族抱有幻想,只是湊巧成功了。

但是,能被執行者們推向高位的人,哪怕自身僅僅是個強有力的符號,哪怕缺少更長遠的眼光、更高明的手段,那麼他依然是個值得銘記的人,何況孫中山本人確實是個堅持不懈的理想主義者,奮鬥至死。

他的早逝也是英名保存的一大原因,功成名就之後撒手離開,留下光輝形象。

我們尊稱一聲「國父」,完全可以不打折扣的。


中山跨海布新思,南洋歐美借僑資。
宣傳三民頗有功,民智多開此間事。
奈何文行偏南義,可嘆漁父舉國力。
兩廣未成陳吳故,二湖卻似秀全昔。
舉大事誠屬偶然,分執柄實乃權宜。
創約法限權之望,設內閣民主所期。
想叫大頭來金陵,大頭放火燒京畿。(哎呀,我走不開!)
誰知大頭心機狠,教仁時年三十一。
國父忍耐和顏色,豈料大頭朱溫思!
反抗大頭正當時,創立政黨頗專制!
二次革命才新敗,護法運動成遊戲。
憤然改組國民黨,慷慨聯合蘇聯旗。
黃埔子弟多才俊,北伐有賴備軍機!
大炮之名不虛耳,逸仙真堪國父績。
浩浩湯湯一生事,有功有過有意義。


再低劣的戰士也是戰士,在高尚的蒼蠅也不過是蒼蠅


那個講袁世凱能力牛逼的人,我想說袁世凱真有治國才能,也就是撐死是穆罕穆德·阿里的一半水平~~手底下的北洋軍能打什麼像樣仗?靠武器欺壓沒有成建制沒有糧餉的革命軍還可以。手下的龍虎狗那個懂現代工業企業,現代政治制度?一個舊式的人物還來論治國水平,笑死人不償命吧你?輕易民主會亂,所以一些在民主變革的時代會有諸如克倫威爾,拿破崙,俾斯麥,明治天皇,弗朗哥……之類的獨裁者,他們獨裁不是不明白民主的好處,而是明白民主是有條件的,民主是有過程的,雖然他們其中有的人患上了獨裁的癮。但他們的獨裁是新式的,獨裁為新的力量服務的。袁世凱獨裁可以么?憑藉著嚴復,楊皙子那半吊吊的君主立憲理論水品,寫出民法典?寫出德意志1871年憲法?


小時候看康熙王朝,歌詞有一句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覺得太帶感,康熙大帝真的牛逼。
於是我問我媽,康熙真再活五百年。現在中國是不是世界第一大國?
我媽回了一句:康熙現在還在的話,中國早就亡國了。(我媽是農村婦女,初中畢業,懂點封建與先進的東西)
當時不懂的,現在深以為然~~

法國伏爾泰講的東西跟同時代的盧梭孟德斯鳩差了一節,論文治武功比不上路易十四。


沒有高估,除了他是先行者之外,還有重要的一一條,這點美國的二戰書籍很多都有寫,他之所以如今被兩岸抬的很高是因為他有個精神和華盛頓很像,就是不貪戀權力,這一點是區分偉人和強者的標誌,他率先准許了共產黨等其他黨派和國民黨一樣民主選舉(當時共產黨並不堅持必須實施共產主義),這一點是跨時代的,蔣介石,毛澤東都沒有做到,所以他叫國父


既被高估了,又沒有被高估

-----
高估之處在於以下幾點:
1.同盟會派別林立,且規模十分的小,僅僅在留學生和知識分子間小規模傳播(民國不比現在有那麼多知識分子),例子可以看黃花崗起義,孫儘管再之後寫了很多讚美他的話,比如:

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he四聲),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之役並儔。

然而,黃花崗遇難的烈士為72人,這72烈士儘管個個是好漢,但是無法掩蓋只有百人余的起義隊伍,所謂的起義也不過是一個軍事冒險。而這卻是同盟會組織的最大的起義活動。

2.武昌起義孫並未參加,之前同盟會的活動也沒有在武漢三鎮舉辦。

3.只談軍事革命,對社會制度建設尤其是舊三民主義根本是讀書人對當時社會情況的一種較膚淺的認識(相比而言毛爺爺才是真的認識深刻),民族主義種族歧視味道濃厚,民生主義不能改變農村矛盾。

4.妄圖以承認所有不平等條約換取西方列強的承認,結果西方還是選擇了袁大頭,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孫是真的愛國,但方法還是幼稚了一些。這裡還不得不說同盟會中孫並不是威望最高的,比如建國後推薦出的臨時大總統一開始是黃興,黃興說不是我謙虛,您還是另請高明吧,然後選的宋教仁,結果宋被人刺殺了,後來才是孫,這也是為啥後來孫鎮不住本來就是幫派林立的KMT

-------
低估之處又有以下幾點:
1.敢於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儘管孫缺點很多,但是這一點光輝無法抹去

2.是不愧於天下為公這四個字的人。真正是用一生追求民主自由,這是我國近代史中為數不多的偉大之人

3.有擔當,敢想敢幹,儘管不切實際的唐吉可德但是勇敢且執著


孫中山先生具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不泥古、不守舊、不崇洋、不媚外。
——習近平


推薦閱讀:

民國建立時的首任臨時大總統是孫中山,為何後來被袁世凱奪得實權?

TAG:孫中山 | 歷史人物 | 過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