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做到從不打罵孩子?

嬰兒不算,起碼要上小學的小孩。


我今年二十七。
過去的二十七年里,我爸媽從未打過我一下。
不止沒打過我,也沒打過我姐姐。
不止沒打過我姐姐,他們看到有人打孩子都會很憤怒。
在他們看來,孩子是不懂事的,做錯事情,你要教給他怎麼做對。孩子所有的錯誤都是大人教的不好。

我受過的唯一懲罰,是罰站半小時。
因為我七歲的時候偷用小區商店裡的電話亂打電話被我媽發現了。

我跟很多人說,我從小沒挨過打,沒有人信,因為在他們看來很不可思議。
但是事實就是這樣。

我爸媽不是脾氣特別好的人。
我爸年輕的時候經常跟人打架,九節鞭是隨身帶的。我媽跟人吵架的時候也是凶的狠。
但是我們家孩子,我爸媽從來不打。

我表姐表哥是從小被打大的。說起來我還真不知道小時候頑皮被打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小時候頑皮,家裡頂多訓兩句,也很奇怪,一般做錯了事爸媽訓我我就記住了,不會再犯,大概從我記事起就是這樣,我也不明白為什麼。

很小很小的時候,那時候我還不記事,我要騎在我媽身上騎大馬。
我姐那時候只比我大三歲。我兩三歲要騎大馬的時候我姐也不過五六歲,在旁邊哭哭鬧鬧。
我媽就一手哄我姐姐,一手攬著我騎在她身上。很不容易。
我奶奶在旁邊跟我幾個大娘邊看邊冷笑,「就你這樣慣孩子,我倒要看看你能養個什麼出來。」
這種事情很多很多。

但是很不幸,我媽沒養出個混世魔王。
相反,我比那些大娘家的孩子們,要強一些,從小強到大的那種強。

大概從我記事起,我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懂事,不哭不鬧,不耍小脾氣,不會鬧著要什麼東西,甚至是青春期,我也幾乎沒有叛逆期就過來了。
即使是現在,在對待身邊人上,我的脾氣也是很好的。可能這是遺傳或者耳濡目染吧。
很多人問我爸媽,你們怎麼養的孩子這麼聽話。我爸媽就笑笑不說話。
對我來說,可能在於沒有階級差距,我知道他們不會打我,我知道我可以跟他們交流,我知道我做任何事只要跟他們講明白,他們就會支持我。

我上小學初中的時候,正是網吧猛於虎,網癮勝毒癮的年代。很多孩子是出去偷偷上網的,我不是。
我是告訴我媽「我下午去上網」。我媽會給我十塊錢然後問我」早點回來,晚上想吃什麼?」

我最開始上網的時候,第一次進網吧是偷偷去的,第二次是帶著我媽去的,我說,媽,我以後要經常來上網,我想打遊戲,想看電影。我媽跟著我在網吧玩了一下午,然後告訴我,去上網可以,換個好點的網吧,這種地方出點事你跑不掉的。

信任。我信任我爸媽。我爸媽信任我不會玩物喪志耽誤學習或者學壞。
這篇回答斷斷續續寫了兩天。越寫越跑題。

父母是怎樣做到不打孩子的。我本來想猜測一下原因,寫了又刪了,其實我也不知道。

我爸媽以前常說的話是「打孩子幹什麼,有什麼不能好好說的?!」

——————————————————————
寫了快一周了沒人問津,突然好多人點贊,謝謝大家,我不一一回復了。

——————————————————————
你們太瘋狂了,一天一千贊。。我剛才問我爸媽為什麼不打我。他倆以一種「看傻子」的眼神看了我幾秒鐘,沒理我。。。我可能是個假兒子。。。。
我爸起身去廁所前說,「小孩子如果說不通,打了也沒用。」
所以,以上就是我那不負責任的爹媽給的回答。。。。

另外,關於有人說我「三歲之前肯定挨過打,因為父母控制不住,又溝通不了」這事,我再三確認了,沒有。

最後,
祝大家新年快樂,發財脫單有房有車升職加薪!
—————————————————————————
二零一六年最後一更!
看了很多人的評論,有的人質疑,有的人說跟我一樣,其實吧,我覺著吧,不管怎樣,選擇自己覺著開心的方式就好啦,也沒有必要說一定誰說服誰,畢竟知乎是用來分享知識和經驗的,不是用來教育誰的,而且人活著就是圖開心嘛。

大過年的,大家快去貼春聯包餃子搶紅包陪爸媽嘮嗑!不要再把時間花在知乎上啦,謝謝大家。
再次祝大家新年好,萬事順遂。


我在這裡高亮一段推理吧
所有認為」父母可以打孩子「的人,請移步該問題」如何對待隨子女進城生活的年老長輩「撿破爛」的習慣?「並且在這個問題地下回答」成年孩子可以打年老的父母「。


推理如下:
正向推理:孩子做了父母認為不該做的事情--》父母勸告無效--》父母利用自己體力優勢,動手打孩子--》父母美其名曰:每個人都有脾氣,動手打孩子有時候是不得已,是為了讓孩子長記性。


反向推理:年老的父母做了成年孩子認為不該做的事情--》成年孩子勸告無效--》成年孩子利用自己的體力優勢,動手打了年老的父母--》成年孩子美其名曰:每個人都有脾氣,動手打父母有時候是不得已,是為了讓父母長記性。


有請大家回憶一下,小時候挨打的原因是什麼,什麼樣的都有,什麼玩耍中打碎花瓶啊什麼不好好讀書成績不好啊什麼下雨天出去玩的一身泥回來啊等等等等,所有的挨打的原因,歸根結底是」給大人造成了麻煩「!那麼,年老長輩」撿破爛「也給成年孩子造成了麻煩,請你去贊同他們毆打自己的父母吧!!!

=======================原始答案=======================
實在受不了了,實名反對目前排名第一的@川寧的答案。作為一個從小沒挨過父母打,有時候會被父母罵的人,作為一個4歲孩子的父親而且從未打過孩子並且不怎麼責罵孩子的人,我覺得我必須站出來說幾句。

不得不說,@川寧的答案被排到第一位,真心讓我覺得這是整個社會的悲哀。在中華大地上,自古以來,「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等等說法流傳於世,造就了父母對孩子的絕對權威,扼殺了太多的創造力/想像力,把太多的人變成了懦弱,虛偽,不會抗爭的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從而導致了擁有如下品質的父母(平等的對待孩子,不訴諸武力,不亂豎權威)變成了社會上的少數現象並且被@川寧形容為「虛情假意的意淫「。

對不起,我的形容詞有些過分了,但這是我看完川寧的答案後,那種出離憤怒的感覺,讓我不得不使用這些詞語來表達我的情感。從他的答案里,我只看到了各種「絕對」,各種「肯定」,各種「無可奈何」。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孩子,但我猜想有可能這是一個被不聽話的孩子折磨的快要瘋掉的父母,或者親眼目睹了身邊人被孩子折磨的瘋掉。我不得不說,什麼花結什麼果,被孩子折騰的瘋掉,先從父母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首先,不打孩子的父母,我是,我父母是,@丙等星的父母是,我身邊還有很多例子。好,你可以說這是個例,我的樣本空間不夠,全中國的父母都在棍棒教育都在暴打孩子,我們是另類,是奇葩。但是,即便如此,難道就能證明,暴打孩子就是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打孩子的父母就是懦弱?這個邏輯又是如何得出的呢?全中國到處有人亂穿馬路隨地吐痰,你就能證明這是正確的行為?

再次,父母打孩子,本質上是強勢群體(父母人高馬大)對弱勢群體(孩子體格不如父母)的一種欺壓。為什麼要打?因為你不會講道理,你不懂得如何通過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來說服孩子,所以,你只能打,用你暫時的體力的優勢,去征服孩子,獲得他/她暫時的屈服。那麼,當孩子長大成人後,當你逐漸衰老後,體力的優劣得到轉換之後,你是不是覺得成年的孩子打你也是正確的選擇?寫到這裡,我不得不引用另外一個答案:」如何對待隨子女進城生活的年老長輩「撿破爛」的習慣? 「,目前這個答案里充滿了對老一輩人的寬容和理解(並且我認為這些答案都是正確的選擇),但假設這事情發生在一個從小教育孩子就靠打的父母身上,我能不能說,這個成年後的孩子可以用」打「來教育老一輩人「不要撿破爛」?因為對於進城生活的成年的孩子來說,「不撿破爛」是正確的做法,老一輩人不聽,那我就打好了。反正小時候我不聽話,你就是靠打來解決問題的,那時候我打不過你所以我要聽你的,現在你打不過我了你就得聽我的。

第三:談到父母和孩子的相處之道,@川寧 這裡的答案讓我實在無法同意。
以下斜體字引用自@川寧的答案:
例如,一個正常成人,如果和一個低齡兒童,甚至嬰兒有足夠長的時間去相處,必然會產生倦怠。你以為跟孩子在一起是成人最開心最沒有煩惱的事是嗎?那只是因為你沒有足夠長的時間跟他們呆在一起,因此沒有足夠多的機會讓你去發現他們讓人抓狂的時刻。而且孩子和大人的行動頻率以及對情緒的控制是不和諧的,大人或多或少需要遷就和尋找和諧點。就最簡單,你有一個很急的事情需要快馬加鞭,這位孩子走的比你當時能容忍的腳步頻率要慢得多,這時候你或許就會急了,甚至乎一衝動就會罵起來。儘管事後你發現自己錯了。

足夠長時間的相處必然產生倦怠,我同意,這是人之本性,假如我和高圓圓結婚了時間長了也有可能想看兩厭 (在這裡引用一下女神,請勿見怪。為什麼是高圓圓,源於這裡:你心目中的在世的華人第一美女是誰?)但是倦怠之後,你有沒有想過怎麼解決?當孩子和你的預期做法不一致的時候,你就靠打么?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你平時不好好引導孩子不以身作則,你憑什麼指望在緊急情況下孩子和你步調一致?
回復這個例子,如果是一個很緊急的事情而我孩子走得很慢,我會抱著他走或者背著,因為他步子小沒沒我走得快。別嘲笑我背不動,我常年去健身房,一直練長跑,兒子再重些我也背的動。
好,你說現在孩子小,等他大點了就會叛逆了。那我要說,孩子是否聽你的,和你自己是否以身作則有很大關係。再舉一個我本身的例子吧:
有一天我們全家要出門赴一個朋友的約會,要急著出門。而我兒子出門前吃了一些餅乾,把餅乾屑弄得地上到處都是,如果不及時清掃乾淨我擔心會招來螞蟻(他在一樓吃的)。於是我就跟我兒子說:「你把餅乾屑弄在地上了,你應該去掃乾淨」。
兒子不幹,因為他想出門去和小朋友玩。
這時候,我有4個選擇:1:不管,回來再收拾。2:自己掃乾淨。3:暴打孩子逼他去掃乾淨。4:想其他辦法讓孩子掃乾淨。
我選了4,我跟他說:你看爸爸平時吃東西如果掉地上都會掃乾淨的,你如果不掃乾淨就會招來螞蟻。你上次不是答應過爸爸,以後吃餅乾掉了碎屑就會自己掃乾淨么?如果你答應了的事情不去做的話,那以後爸爸答應你的事情也不做了。
兒子想了一下,乖乖的去掃了。
這件事情,我只花了1分鐘講三句話就解決了,並沒有耽誤我們出門赴約會。但這兩句話充分體現了「台上1分鐘台下10年功「,如果平時我對孩子不是言出必行,不是以身作則的話,你覺得孩子會乖乖聽話么?當你暴怒無比準備動手暴打孩子一頓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這可能就是平時你自己沒做好導致的後果?

第四:@川寧的答案里不斷提到,是人就會發脾氣。沒錯,每個人都有脾氣,都會發怒,但發怒的結果難道必須以暴打孩子或者臭罵孩子為結果么?發怒對於解決問題肯定會有幫助么?不見得。也許有時候,大怒的父母會對孩子起到一個震懾的作用,但其實你只是治標,而不是治本。孩子因為你的怒氣,從而暫時屈服了你,但震怒中的你,暴打/臭罵孩子中的你,真的能夠理清思路,講清楚到底孩子不對在什麼地方么?我很懷疑。
作為一個4歲孩子的父親,我承認我也會有時候被兒子氣得夠嗆,但我從不打他,也很少罵他。一般來說,我只會提高聲調,把道理講清楚。冷靜想想,孩子是一面鏡子,他的所作所為,不正好是大人的翻版么?孩子做的不對,是不是大人自己就沒做對?如果孩子的某些所作所為並非大人的翻版,是不是孩子天性就是如此?能否通過正確的引導孩子的天性來達到教育的目的?
凡事多想想,而不是震怒之下訴諸武力。
以下斜體字引用自@川寧的答案:
父母是凡人,經常犯錯的!凡人也會有毛病,發脾氣的。
往往跟孩子在一起,再偉大的父母都是個凡人,只要是個凡人必然有發脾氣的時候,孩子讓你發脾氣的點可不是沒處過孩子的大人所能想像的。
因此好的父母相對克制的好一點,但是並不能證明他會完全沒有脾氣。

第五,@川寧認為父母不打罵孩子,孩子就連罵都承受不起。我不曉得這個結論從何而來。父母是孩子的避風港,對於孩子來說,在外受了委屈,如果還不能從父母這邊得到慰籍,那才是真正的對孩子毀滅性的打擊,這樣的孩子才是真的會變的懦弱。教會孩子承受挫折(例如在外面挨罵)有很多種方法,但裡面絕不會有一種方法是靠父母打罵孩子來讓他學會承受挨罵。
以下斜體字引用自@川寧的答案:
在這裡,我希望看到這個回答的父母能冷靜客觀的對待父母對孩子的傷害。人是需要修鍊的,傷害肯定是不對的,但是沒有必要去掩飾這個。只有面對自己不當的傷害才可以努力去繼續修鍊自己,督促自己不要孩子氣了。孩子將來面對的世界比家庭複雜得多,險惡得多,孩子的心靈連罵都承受不起,將來如何面對社會各種無情呢?

第六,@川寧 認為不打罵孩子的父母也是從打罵中走來的,這是一個錯誤的邏輯。這種邏輯完全否定了人的學習能力,認為人必須經歷過粗暴的初級階段才會進步到禮貌的高級階段,完全否定了人類通過周邊的朋友/同事/親戚的前車之鑒的學習所所帶來的教訓和結論。
以下斜體字引用自@川寧的答案:
回到正題:從來不打孩子,也幾乎不罵孩子的父母們只有懦弱寵愛的父母才有可能成真。而這種父母造就的孩子往往也是懦弱的(外強中乾和懦弱怕事同屬懦弱。)而那些冷靜的,教育得當的不用打孩子不會罵孩子的父母,如果真的存在,就是從打罵孩子中一步步修鍊出來的。

最後,針對@川寧的總結說兩句:你把「別說打了,罵都很少」形容成「伊甸園」,我實在不敢苟同。不打不罵孩子,不代表父母不能對孩子表示「我生氣了」。如果只有打罵才能表達父母的憤怒,那我只能說,這樣的父母的表達能力實在太過於欠缺。世界上有一千種方法表達憤怒,為什麼一定要使用「暴力」這種手段?世界上有一千種方法達到目的,為什麼一定要通過「暴力」這種方法?生活中的確無處不存在暴力,但暴力不應該存在於父母和孩子之間,暴力不應該存在於血緣之間,暴力也不應該存在於夫妻之間一樣(相信大家都會反對家暴吧?!)使用暴力,只能證明你沒有能力通過非暴力途徑解決問題,證明你的水平不夠。使用暴力,永遠是解決問題的最後選擇。
以下斜體字引用自@川寧的答案:
我不信任「別說打了,罵都很少」的說辭。「伊甸園」這個字眼不是你說的,是我從這句話,和通讀全文留下的印象。因為看到太多到最後連自己表達「我生氣了」都不敢的家長,無法正常自然的實施教育,因此對「伊甸園」的毒害恨之入骨。而是否真的會給到人「伊甸園」的印象,這是我的判斷,如果這個判斷讓你覺得與你想表達的不符,我為我的判斷道歉。但請允許我保留我的判斷。

最後愛特一下@丙等星,很高興你有開明的父母,我相信你也是一個開明的父母。就讓整個社會,從我們開始改變吧!


我現在這樣扭曲的性格,大多來自不幸的童年和所謂「不打不成器」。我不知道那些@川寧有沒有經歷過如我一般的童年,但我想說的是,不要用普通原理套用於每一個個體,你不能,你也不配。
放學晚回家被打,看電視說幾句話被打,吃飯少被打,阻止家裡面的戰爭被打...在我人生的前十年里,身子總是發抖的,人總是守在門邊,一見到大人有動手的跡象,我便要奪門而出,能逃多遠是多遠。
「不喜歡我,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不喜歡彼此,為什麼當初要結婚」,這些問題我問過無數次,可是沒有答案。你們這些幸福過的人,一輩子都無法理解吧,那種將婚姻不幸、生活艱難的氣全部發泄一個孩童身上的事,在你們眼裡只是電視劇或者報紙上大人新聞吧。
暴力是懦弱與自私的表現,不要狡辯,不要反駁,除非你從小就生活在暴力陰影之中,長大了才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聖母般的認為「打你是為你好」。


發帖時我怎麼都想不到,一個如此顯而易見、是非分明的問題,居然有那麼大爭議。

有些人千方百計的反駁,不就是想證明自己打孩子沒錯嗎?

對不起,你們證明不了。

本回答發布以來,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人身攻擊。但我還是要把這個答案留在這裡,因為我要牢牢地壓著那些贊同打孩子的答案。

我要告訴每一個點進來的人:不打孩子的教育方式確實存在。既然有很多人能夠做到,那我希望能分享給更多的人。


————正文—————

從小到大沒被打過的,鄙人就是一個


父母的中心思想很簡單——懲罰是難免的,但必須就事論事、分級別對待。

你小事就打,大事怎麼辦?弄髒衣服就打,殺人放火也打,那殺人放火豈不是和弄髒衣服同級別了?這樣教育出來的才有問題吧?

把級別區分開的方法,不增加上限,那就是降低下限。這是非常簡單的思路

就我的體會,家裡別說打了,罵都很少,所以父母提高嗓門我就知道犯大錯了。這就是」反差「二字造成的效果。

相比之下, 有些人天天打、芝麻蒜皮的小事都打,打得孩子皮都厚了,簡直是高下立判。


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父母就是板著臉不理我,那已經是可以記一輩子的事情了。

就我個人感覺,氣頭上的小孩可能無限倔,越壓越倔,但放著涼一涼,自己就軟了。否則呢,孩子大吵大鬧的時候,難道家長跟著一起對罵嗎?

所以父母不理我就是放大招了,不管鬧多凶,涼半天就又能好好講道理了,每次都管用。


我受過的最重的懲罰,母親給我寫了一封長信,告訴我她有多難過。我整個人都思密達了,立誓再也不犯。

——當時就是這樣

其他諸如講道理勝過體罰之類的早就說爛了,不贅述


關於有些孩子「油鹽不進」的問題。

我有一個感想,很多時候往往是父母自己在做規矩時表現的「不一致」,才會造就小孩的「困惑」,進而演變成「不懂規矩」。

舉個例子,「見人打招呼」是非常簡單的「規矩」。我見過非常注重這一點的父母,家裡來客人了一定要打招呼,孩子不打招呼的別想走。我也見過執行起來很隨意的父母,有時候孩子扭頭就走,笑笑也就算了。後者的情況,孩子對「規矩」的認識當然會比較困惑。

萬一再遇到脾氣不好的父母,今天犯錯了視而不見,明天犯錯了暴打一頓。如此教育會有什麼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為了反對你們而存在的分割線————

很多人說,打有必要的警醒作用。

我就不同意了,警醒的方式多了去了,一定要動手嗎?如何耐心的教化小孩兒,這就要看父母的技巧和修養了。教育的方式有很多,不打罵不代表沒有控制力。

如果父母只能依靠武力讓孩子(暫時)聽話,那未免太過可憐。這樣的人還夸夸其談來美化自己的暴力,實在是毫無說服力。


很多朋友也提到了,家長的打罵,有時候並不是必要的教育手段,只是自身的發泄而已。

捫心自問一下, 你動手的時候,是真的為了教育小孩,還是單純的控制不住自己?

說白了,你和成年人鬧矛盾,就算是別人的錯,難道你也掄拳頭嗎?為什麼對小孩就肆無忌憚?說到底不還是個人修養問題?

這裡正應了那個段子:孩子啊,父母打你,是因為你打不過他們;等他們打不過你了,他們就會改為跟你講道理。


有些人斷章取義,為了反對我而不遺餘力的摳字眼。能把「板著臉不理我」曲解成「冷暴力」的,你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吧?

孩子大吵大鬧的時候,涼一涼等他冷靜,這方法很難理解嗎?當然了,有些父母自己都不懂冷靜,難怪遇到點事趕緊先動手。

居然還有人說「不理睬」比「打孩子」傷害更嚴重,你真的是地球人?你們為了冠冕堂皇的打小孩,真是什麼話都說得出口啊。

居然收到那麼多的反對意見,看來打孩子在天朝已經習以為常了啊??

我長這麼大了還能回味童年的幸福,真是托你們的福。


————為了繼續反對你們而存在的分割線—————

摘錄一些值得玩味的句子,供大家一起品評:

第一,「從來不打孩子,也幾乎不罵孩子的父母們只有懦弱寵愛的父母......而這種父母造就的孩子往往也是懦弱的」

你說懦弱就懦弱?證據呢?數據呢?順嘴胡說還真是方便啊。


第二,「父母是凡人,經常犯錯的!」、「只要是個凡人必然有發脾氣的時候」

你有脾氣你就能打人?你有脾氣你怎麼不去打成年人?打小孩算什麼本事?

有脾氣能構成打人的充要條件嗎?說到底,這不還是個人修養問題?


第三,「教育得當的不用打孩子不會罵孩子的父母,如果真的存在,就是從打罵孩子中一步步修鍊出來的。」

你沒這個能力,不代表別人沒有。很多優秀實實在在的例證擺在這兒,不要想當然的視而不見。這隻能再一次證明有些人是多麼的自我中心。


我當然明白帶孩子艱辛的一面,也贊同父母會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持續成長。

但是,有些父母就是做的很好,不能因為你做不到就說別人都在吹牛,好好聽人說話是一個文明人的基本素養。

自己不行就一定要否定別人,如此和網友交流的人,在生活中會怎樣教育孩子?

還有的人,一看到這答案就想當然的說我沒經驗,沒帶過孩子。

別人不同意你就是別人沒經驗,如此和網友交流的人,在生活中會怎樣教育孩子?


——————————————

真抱歉,有些事可以有爭議,但有些事根本沒必要,是非對錯就是那麼直接和殘酷。爭得越起勁,只能越加暴露你的素質。

評論區里的奇葩言論太多,簡直影響了我對你們人類社會的熱愛。所以在發布本答案的一年之後,我終於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關閉評論。

關閉評論違背我一貫的作風,但實在是為了清靜,恕我沒空陪裝睡的人浪費時間。

但仍舊讓我感到高興的,便是還有那麼多不打孩子的朋友。所以我把這個答案留在這裡,因為我要牢牢地壓著那些贊同打孩子的答案。

言盡於此。

祝全天下的孩子健康成長。


___________

轉載請聯繫本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更多思考及文字請光臨個人同名主站:丙等星

謝謝。


還有什麼想聊的,歡迎來找我

丙等星的值乎


看到這麼多被打著長大的答案,還有這麼多覺得打很正常的答案。真的覺得這國家的孩子很可憐。

我沒被打過,也沒被罵過,我父母口中最不文明的用語是「他媽的」,且此類用語從未往我身上招呼過。

我特別感謝我爸,雖然他性子急躁,可是無論多麼急躁他也堅持著「要講道理」。

我也特別感謝我媽,她做了一輩子幼兒教師,從不打罵小孩,她說:無能的家長才會這麼做,才會用「管」來代替「教育」。

對了,我出生沒多久爺爺奶奶就相繼去世了,所以即使我父母要打罵我,也沒人護著。

我也曾叛逆過,並且時間不短。他們是這樣做的:1. 平等的溝通。我父親深信只有彼此交流,才能理解;亦堅持孩子有擁有自己想法的權力,只要不是違法亂紀,他會引導我,但不強求;2.放手 很多時候,溝通是沒有辦法解決觀念的不同的,他們作為父母,希望以自己的經驗告知孩子讓其少走彎路,但我特別堅持的是,不真正的自己吃了虧,是不會懂得的。有多少父母會放手讓自己孩子去吃虧,去摔倒呢?很慶幸,他們接受了我這個觀點,讓我去一次次自己跌倒,爬起來時拉我一把,直到有天忽然發現在這世上我應有的生存之道。

我遭受到的最嚴厲的懲罰是:我媽不理我,干晾著,平時一切生活照常,只是不搭理我。天啊,我是和父母嘻嘻哈哈嘰嘰呱呱習慣了的,這對我,真是種折磨。此情況用於我明明做了錯事卻死鴨子嘴硬不承認之時,結束於我認真反省錯誤並誠懇認錯和道歉之時,事後基本可以得到我娘親一桌好菜的鼓勵: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錯不認錯。

不僅對我,親戚家有幾個極其頑劣的小孩,家人打罵無用,頭痛無比,送到我媽的幼兒園這裡來。我媽從來不超過三個月就能把這些孩子給理上正軌。她不打罵,也不束縛,孩子調皮的還是調皮,活潑的還是活潑,卻懂得禮貌,懂得什麼場合下可以和不可以做什麼事情了。其中一個孩子,送回家之後又頑劣起來,唯獨見到我媽,就規規矩矩十分尊敬的樣子,回家去還跟家人說舅奶奶最好。我也不知她具體是如何做到的,看上去真是神奇。

我覺得特別幸福有這樣可以真的和孩子平等對話,把孩子當作獨立個體尊重的父母。現在我30歲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於是連以前教育似的話語都很少了,我母親對我特別放心,往往在我父親企圖嘮叨之際,還會嗔怪說:你少說兩句吧她現在想問題做事有時比你周全多了。面對我喜歡管孩子的婆婆,我父親卻以他一貫很有威嚴感的語調對她說:孩子們都是成年人了,在工作崗位上都是很優秀的,我們應該放手、也放心讓他們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我當然沒有長成懦弱的人(這個詞離我太遙遠了…),脾氣算不得很好,偶爾很任性(被放手多了…但朋友同事都相處的和氣親密。我想從他們的教育觀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尊重」二字。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哪怕是你的孩子。


評論里還有人爭論打還是不打,如果認可不打那再看,如果不認可就沒有必要看,我依舊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不打孩子並不是什麼理想主義,不要因為沒有經歷過就認為它不可能。孩子也是個體的,不打併不代表不教育,被打過的人們,你們就真的意識到錯了?還是牢固地記著自己被打了?如果老師打了孩子並且告訴家長就得這麼教育,哪個家長不會跳起來?謝謝各位。

評論我都看了,謝謝各位的肯定以及不同意見,補充幾點,原答案在下方。
1、孩子一歲多已經可以講道理了。
2、打了孩子,孩子依舊不知道對錯,費時費力費感情,直接告訴他錯在哪,怎麼改是最好的辦法。
3、要允許孩子好奇,允許他們探索,試想一個什麼都能按照大人的想法做對(未必家長的想法就是對的),並且從不犯錯的孩子,你們會不會覺得很恐怖?違背了孩子發育規律啊,成長本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4、我爸只是笑著揪耳朵,不用力的。
5、我爸曾經和我說;你爺爺發脾氣我為什麼安靜地聽著?不是因為我怕他,也不是因為他說的對,而是怕把他氣壞了,其實我該幹啥還幹啥,你們啊千萬不能打孩子。
———————————————————

我從不打孩子,毫不誇張地說這個想法就沒在我的腦子裡出現過。


我想這和我的家庭教育有關,我父母從沒打過我和弟弟,我爸爸對我弟弟的用刑是揪耳朵,而且我父母不會說髒話,連最簡單的TMD我都沒聽他們說過。所以我和我弟都沒有打孩子的想法。

我女兒小時候有次犯錯,我老公舉起了他的手停在空中,我當時傻了一樣地看著他,他後來把手收起來說:如果是男孩我就揍他一頓。我問他:如果孩子現在是成人,那你還敢打他嗎?你現在打他是因為你知道你肯定能贏,但你一個大人欺負孩子算什麼本事?就在這兒找尊嚴嗎?

我老公被我打擊了,不過他認為我說的有道理,後來再也沒有了打孩子的想法。

他為什麼能抬起手?因為他從小隻要不聽話就被打,從小打到初中。我估計初中以後是不是我婆婆打不動啦!哈哈。

打孩子無非是家長能打贏,如果不贏家長肯定不會做。所以家長和孩子之間也要公平啊,家長認為錯的,孩子未必知道,家長認為故意的,孩子未必如此,不能用成人的想法去揣測孩子,如果沒有點童趣那就不叫孩子啦!

突然想起我弟弟三四歲左右出門玩,周圍大一點的孩子指著泥坑跟我弟弟說:你敢躺下打個滾么?我那親愛的弟弟直接躺下成泥猴了,一群人跟著到我家看熱鬧,看我父母怎麼打我弟弟,結果我爸看了之後哈哈大笑,找了個盆接水洗澡。我覺得我老爹太酷啦!(我之前很擔心我爸會揍我弟一頓的)

在打孩子之前問問自己:這是教育孩子呢還是欺負孩子呢?摔跤選手還得量級對等呢,對不?


為什麼打孩子?

因為怒了。

為什麼怒了?

因為人一切的憤怒都來源於對自身無能的憤怒。

為什麼打孩子?

為了讓他產生恐懼心理,不再犯。

為什麼讓他產生恐懼的心理?

為了用恐懼操控他(不聽話了就不愛你不喜歡你了不給你零花錢了還要打你一頓了)。

為什麼用恐懼操控他?

因為你無法讓他心悅誠服地意識到錯誤,並不再犯。

為什麼無能會讓你如此憤怒?

因為你無法接納自己無能的這一現實,並把對這一現實的抗拒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這一抗拒的具體表現形式,就是毆打孩子。

承認並接納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無能吧,這永遠都是完善自我以及改善和外界關係的第一步。

為什麼會有@丙等星 的父母可以做到不打孩子?因為這樣的父母意識的到這些東西。


補充一點內容,關於心理學上統計得出的一些常見的打孩子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素質教育中一味的強調不許體罰,放棄不打不成器的做法真的有利於孩子發展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打孩子的心理在我看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來自於兒時父母的「言傳身教」,等自己有了孩子以後。這種「祖上的遺產」就自然「饋贈」給下一代了。原因是這是父母本身經歷得最多的一種與孩子的溝通方式。這比自創一套不打孩子的模式要簡單得多。

第二,對於孩子出錯背後額外工作的本能反應,當你通宵加班後。甲方和你說。還是原來的好的時候,是不是也有一種無處發泄的憤怒呢?當做完一天的工作沒有存檔突然跳電,那種時候,也是不是有砸電腦的衝動呢?
當你做好家務,把家裡整理得非常整齊的時候,想休息下來一下的時候。小朋友輕輕一下,把你的工作都否定了。你又要開始工作了。他不是你上司,不會像電腦一樣一打就壞,而且用過往的經驗,這可以定義為不聽話,大家都會打孩子。所以。情緒的發泄就有了口子,就招呼上去了。

第三,疲勞。孩子疲勞就會大吵大鬧。大人疲勞,其實耐心也會急劇下降。但是絕大多數家庭裡面有一種孩子就是媽媽管著的事情。孩子鬧就是媽媽沒管好。單一監護人的疲勞無法被掩護。當孩子疲勞大人疲勞的時候,總有人需要放鬆。孩子不敢打罵爸媽。但是爸媽可以通過打罵孩子來放鬆。

======================================================================

想明白這些緣由,我們再來談改變。

既然知道是來自 上一代的一種心理慣性。那就學著煞車。

第一,和老人分開住。不要讓上一代的教育模式繼續摻和在裡面。否則,孩子的行為模式被老人影響,倒過來會激發你的原有的心理模式。

第二,心智鍛煉。心理和身體一樣,需要鍛煉。我自己的方式就是通過記錄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方式,然後以旁人的模式回看自己。經常做一些心理筆記。描述一下自己的狀態,然後思考有沒有更為合理的處理方法。下一次的時候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就有現成的預案了。如果預案不周全沒關係。記錄,調整,再實踐。慢慢的,你的心智模式就脫離了那些「祖上的遺產」了。

第三,搞好夫妻關係。做為丈夫,你必須在育兒這個問題上給妻子「打掩護」,一天下來的育兒疲勞是遠甚過很多小職員的工作的。這個差別我可以給你舉個例子:
絕大多數人上班是繞著跑道跑。而帶孩子是跟著一個人跑。你根本不知道他要去哪。但是你要時刻跟緊,他有時快有時慢。在你精力好的時候他在睡覺。在你快累壞的時候,他倒開始精神頭十足。
所以夫妻兩個人的配合是很重要的。當一個人開始有要情緒失控的徵兆的時候,就是另一個要跳出來打掩護。讓另外一個人有時間放空壓力。會這麼說是因為就我的感受來說。我身邊的很多家庭裡面媽媽提到這話話題基本上是一口同聲的嘆口氣:我那位我就不想了……

第四,有條件的,多讀些兒童心理學的書籍。我這裡想說的是現在育兒書很多,但是我感覺有幾點我覺得需要注意。
a,女性作者居多,文章感性成分有餘。理性成分不夠充實。乾貨有,但是不夠多。
b,商業成分居多,作者的目的是要讓家長「速成」。很多內容會導致家長按部就班,卻不知道背後的原因。導致不能按照自己孩子的特點做適當調整。
c,炒冷飯,其實類似虎媽,鷹爸這種事情,在上世紀的歐美已經不是發生過一次了。都幾輪下來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找找。這樣的家長教育之下他們自己的孩子一生經歷,及其對父母的評價。

這裡插一點題外話,教育這個事情,不是看你孩子10歲的成就,也不是看20歲的成就,乃是看其一生乃至後世的影響。看教育案例,十年的,二十年的都是不能算數的,沒有千人以上的樣本,沒有幾十年的跨度來做的研究都是不嚴謹的。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虎媽鷹爸這種的,過去就有,未來也不會消失。但是只要是不理性的東西,就沒有辦法廣泛適用。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

再說一點東西,希望能夠幫上你們

什麼是最有效的教育。不是你對你孩子長篇大論的教誨。而是你都沒在注意的時候,你的所做所為。所以,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爸媽改善自己的生活和行為規範。你若是覺得我就這樣了。我老了沒法改變了。那你也沒辦法改變孩子會變成你那個樣子。通常,那個樣子你都不會喜歡。但是他會像一面活的鏡子天天把你的真實告訴你。
我覺得我這句話是我育兒的根本之所在,無論放在哪個父母身上,不論過多少年都不會改變的事情。

另外,可以參考一下我專欄的文章:
打罵孩子真的有效么? - 西西爸聊教育 - 知乎專欄
再補充一個我自己的實例:
孩子遇險後無恙,家長卻要揍他幾下,明明知道這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但是為什麼控制不了?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女兒生日趕上部門聚會,想著正好帶她出來玩玩,晚飯後勒令她爸帶她出去散步,自己在屋裡拚命打氣球。。。誰知丫頭回來第一句話就問:我的好朋友們呢?媽媽我得邀請朋友們來參加我的生日party!

本想低調過三人世界,只好到工作群里臨時借朋友……部門的大人孩子全都趕來,幾十個人把屋子塞得滿滿當當,還不知從哪兒變出了禮物。。

來時路上女兒給姥爺發微信問姥爺有什麼驚喜給她嗎?
我爹說,姥爺給你準備了一個大大的驚喜!姥爺把英國從歐盟脫離出來啦,送給你,去英國當公主吧!

不知道夜裡在幸福中轟然睡去的女兒,會不會以為這裡就是英國。

第二天晚餐的時候領導敬酒,我們這桌站起來,大家碰杯前紛紛先小聲說,寶貝生日快樂!女兒高興極了,問我,我的生日怎麼可以過好幾天啊?
她成了盛夏光年裡,最快樂的小孩。

這給了我一個新思路,以後國慶閱兵,過年放煙花,春節晚會,長安街戒嚴,美國大選,愛爾蘭獨立,奧運會開幕的時候都告訴她,恭喜你!又過生日啦!

我和她爹都不願意得罪人,更別提打罵了。教育孩子全靠「蹭」,誰家在教孩子,說孩子,就趕緊牽著女兒上旁邊蹭課。
直所謂別人殺雞,我們遛猴。
如今,我們將「蹭罵」發展成了「蹭開心」,人生智慧簡直上升了一個境界。

我並不是從不想打罵她,但每次那種情緒湧上來都會先反思,然後清晰地意識到,並不是她這次錯得有多離譜,而是趕上我此刻心情不暢,耐心耗盡,如果在平時,同樣的錯誤我可能不會急。父母情緒波動的鍋,不能讓孩子背,每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就能心平氣和下來講道理了。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她能犯的所有錯誤,養成的壞習慣,想到的爛主意,都或多或少能看出遺傳的力量吶。自己做不到的事希望孩子做到,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但如果她做不到,那也不能怪她。

女兒很活潑有自己的主意,但聽得進去道理,公共場所危急時刻沒有時間慢慢講道理,蹬她一眼,低喝一聲,也能馬上制住。正因為不上手段,關鍵時刻上手段才管用呢。


活了快40年,我父母親從小到大都沒打過我。

以前一直以為是我懂事,後面有了自己的小孩兒,才知道父母可能是用了洪荒之力剋制住內心的暴力忍住不打我。

因為現在我跟我孩子溝通,才發現有時候真想用武力解決一切,他不聽話揍一頓,他不好好吃飯揍一頓,他想買玩具揍一頓。

但是想到以前自己再怎麼淘氣父母都好好教,所以都會跟小孩兒慢慢說。

鬥智斗勇後發現大部分還是需要大人自己控制住情緒,然後有技巧的引導小孩兒。

首先先告訴自己一萬遍:打孩子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因為你仗著年紀相差懸殊、體型相差懸殊對他進行武力鎮壓,他內心根本不會服你,反而會在他內心埋下一個暴力的種子,小時候不聽話就打他,長大了怎麼辦?他小時候不聽話你為了教育他直接用拳頭,等你老了變得跟小孩兒一樣不聽話,他如果把拳頭對你,你怎麼辦?

打孩子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你要站在他的角度用同理心去看待他的事兒,同時輔助用一些別的小「懲罰」。

比如他不好好吃飯,跟他說一次不吃兩次不吃,OK,第三次直接把飯收了,零食飲料也不許吃,只能等下一頓飯,不要怕把孩子餓壞了,一次兩次沒那麼容易,讓他知道不好好吃飯就沒飯吃。

他要是在家鬧,自己先深呼吸冷靜下來,就隨他鬧去,別搭理他,等他鬧完了再跟他好好說。

出門前,先溝通好,買幾個玩具,多了不行,在外面鬧脾氣,馬上帶回家「關禁閉」,沒有改好就不帶他出去玩,有一些「小懲罰」讓他們知道真的錯了,而不是「孩子不聽話多半是"廢了",打一頓就好了」。


「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你要是不好好吃飯,就不讓你看電視了。」

「你聽不聽話啊?!這孩子怎麼這樣啊!」

在家庭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類似的對話。家長們往往不會主動意識到這種說話方式有什麼問題,但這些言語和揍孩子一樣,常常會引發自己和孩子的痛苦。

我們先來看看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暴力溝通究竟有哪些形式?

意識到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暴力溝通,是做出改變的第一步。

父母與孩子溝通時有5種常見的暴力模式,有些較為明顯,有些則很隱晦:


1. 操縱

人們很會利用示弱來引發他人的愧疚感,從而操縱他人,家長對孩子也一樣。

有時父母會說:「你這麼不聽話,爸媽的心都傷透了。」 這時父母是把自己置於劣勢的,讓孩子覺得:是我的行為導致了父母難過,我應該對所有事情負責。

通過情感上操縱,父母迴避掉了自己的責任,也在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生活。


2. 進行比較

「人家孩子」這種可怕的生物,可能在每個人的童年中都出現過:「你看看那誰家孩子,你怎麼就不行!」

Dan Greenberg在《讓自己過上悲慘生活》一書中,詼諧地揭示了比較對人們的影響:

「如果真的想讓自己過上悲慘的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吧。」

暴力溝通不只是打罵,還有可能是讓孩子一直身處於比較之下的自卑中。


3. 強制

強制是指對於別人的要求暗含著威脅的意味,如果不配合,將可能受到懲罰。這是關係中的強者常用的溝通手段。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便是強者。家長們會有一種使命感/責任感:我是你爸/媽,我的職責就是管教你。

父母常常希望豎立一個威嚴的形象,有些家長甚至以「孩子很怕我,我一瞪眼ta就不敢說話了」為榮,因此在言語中總是盛氣凌人,把請求以命令的語氣發出:「回你自己屋去!現在!」


4. 身體暴力

兒童虐待(child abuse)是最典型最明顯的暴力。人們可能會覺得虐待這個詞過於嚴重,有點被嚇到。但是以下的場景可能就普遍得多:

因為孩子不聽話,父母照著孩子身上就是一巴掌,孩子嚷嚷著「我要告你虐待兒童!」家長可能覺得又好氣又好笑:「拍你兩下就虐待了?還敢告我了?」

家長會解釋:「我也不想打你的,但你做的太過分了!」 解釋自己是因為在情急之下,沒忍住,才打孩子兩下。這一切都是暴力的原因,但不能成為理由。


5. 冷暴力

兒童情感忽視(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即是通常所說的冷暴力,指父母沒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

例如,工作累了一天,回家根本不想再理睬孩子;生孩子氣的時候,不想搭理Ta,晾著Ta給Ta點顏色看看;當孩子道歉的時候,故意拒絕或冷漠對待。

這些或有意或無意的忽視都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並不在乎自己,自己的感受是不重要的。

一個朋友曾跟我說:「在我的童年回憶中,父母從未在場過。」

通常,這些方法很難奏效。即使奏效,孩子內心當中對於家長也不是真的認同。

這是因為當我們運用暴力溝通的時候,往往意識不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也意識不到我們其實不用通過懲罰孩子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就使得它成為了正常和習慣。


另外,以上這些暴力溝通模式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嚴重身心傷害,比如:

  • 退縮、自卑、不願與人交流;
  • 自我批判、抑鬱焦慮情緒增多;
  • 無法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個性和自我被扼殺
  • 影響學業表現、與同學之間的關係;
  • 成為暴力溝通模式的傳遞者;

同時,父母也會因為自己粗暴的態度而產生愧疚,覺得自己不是合格的家長

父母們也許常說:「打在你身上,痛在我心裡」、「媽媽每次訓完你之後都很後悔的」。

但是沒有反思的愧疚往往會重蹈覆轍。遇到情緒積攢到臨界點時,還是會習慣性地使用暴力溝通。

最後,暴力溝通之所以達不到效果,正因為它有時候看起來很「有效」。


面對命令的語氣、嚴厲的訓斥、甚至體罰, 即便孩子在當下會因恐懼而顯得乖巧,接受批評,但通常也不是心甘情願的。

它不能讓孩子真正的成長、認同並愛父母,反而會招來敵意和更多的暴力。

如何正確的和孩子溝通?

那麼有沒有一種交流方式,是完全避免以上所有錯誤的呢?也就是題主所說的,如何做到從不打罵孩子?

答案是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是Marshall Rosenberg發現的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的準則來進行談話和傾聽,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衝突。

它包括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1. 觀察(Observation)

觀察意味著單純地闡述觀察到的孩子行為,不摻雜任何評判、觀點、指責。想要做到客觀的觀察是很難的。

一方面,人們通常將觀察與評論混為一談。

「你這孩子真懶」是典型的評論,而真正的觀察是「今天你睡到中午12點還沒有起床喔」。嘗試用觀察取代評論,會減少很多對孩子的隱性傷害。


另一方面,在描述事實時,我們習慣性使用模糊的辭彙。例如:「你總是不專心聽講」,而真正的觀察是「你在上午的數學課上走神了」。

總是、每次都、從不……這些頻率詞語容易讓人產生逆反心理,孩子和父母會陷入回憶找反例的競爭中。

例如,「你每次都不聽我話。」 孩子會拚命反駁:「我上次就聽你的報了數學班啊!」

學會客觀的觀察和表述孩子的行為,是溝通的第一步。


2. 感受(Feelings)

感受容易和想法混為一談。當人們說「我覺得」時,往往表達的不是情緒感受而是認知層面的想法。

例如,想法是:我覺得你不乖。

而感受是:你大吵大鬧,我感到很焦慮。

生活中可以多嘗試用「我感到…因為…」的表達方式與孩子溝通,家長只有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才能真的找到自己對孩子生氣的根源。


3. 需要(Needs)

在批評、操縱等暴力溝通的時候,話語中隱含了沒有被滿足的需要

比如,孩子回家太晚,父母生氣地訓斥:「誰讓你跑出去玩兒的!以後放學必須馬上回家!」


孩子通常會辯解或者反擊。但其實父母的需要是「孩子的安全」,然而這種需要並未被直接說出來,因此孩子感到的只是最外層的憤怒,而不是內含的擔心。

父母應嘗試明確表達自己的需要,這會讓孩子感受到你對ta的愛,減少你們之間的矛盾,比如「你這麼晚回家,我很生氣,因為我很擔心你的安全。」


4. 請求Request

最後一步是提出具體的請求,但不是命令。

對孩子提出要求時,我們通常不說希望他們做什麼,而說不希望他們做什麼,並且非常模糊、抽象。

比如「下次還敢不敢了?」或是「你下次不要再這麼晚睡了。」

家長們可以換一種說法問孩子:「能不能告訴我,晚睡對你有什麼好處呢?」

正確的方法是提出正面的、明確的請求,並且請求越具體,就越容易實現


以上四點不僅是非暴力溝通的重要原則,也是四個非常具體的、有實際操作性的步驟。它像一種心理學工具,通過一些練習,每個人都可以掌握這種溝通技巧。

不論你是家長還是孩子,想要改善你的親子關係,不妨從嘗試非暴力溝通開始。

我們有公眾號喔~

簡單心理(janelee1231)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戳:簡單心理


我現在20歲,女
從小被打罵到大,冷暴力簡直是優待。第一次看到有很多女生沒挨過打或者只挨過一次打,大為詫異。問了一下室友,最大的也只不過是打到初中。
幸好還活著。試圖自殺過多次。瀕臨精神分裂一次。
寒假回家還是會被狠揍,原因不限,比如我發了支持gay權跟女權的微博,我暴騎百公里(怕弄破chu nv mo),我和一個愛好彈鋼琴的學長戀愛(雖然那個學長其實是留德經濟學碩士,職業是銀行的客戶經理,魔都有房無貸)
程度啊...大概到打壞眼鏡,眼睛腫到無法睜開,倒在地上捂著肚子翻滾,地上全是血印子,左手被儘力踩下去碾壓(為了讓我再也不能彈鋼琴),如此種種...
左手中指最後一節被夾彎,有時彈快速樂段很費力。
痛苦片段揮之不去。
中度抑鬱症。
發誓永遠不會再要小孩。(我母親是個三線城市垃圾高中的老師,看似溫柔,但是我真覺得她有暴力傾向,並且我怕那個遺傳)
被男友擁抱的時候都不由自主害怕。怕身體接觸,現在也只能接觸男朋友。
所以請不要打小孩。
千萬不要打。
千萬不要打。


如果生孩子就是為了打他,那麼為什麼還要把他生出來呢。夫妻倆吃飽了沒事幹,每天對打就行了。

有人要辯解了,說什麼打孩子是為了教育孩子,這神邏輯要是成立的話,強姦犯還能說自己是計生辦的編外工作人員呢:強姦婦女是為了對婦女進行性教育。

不論什麼情況和借口,暴力都令人作嘔。把暴力捆綁上教育,給自己找合理性開脫的,則更令人作嘔。暴力不是教育,暴力只是傷害。

小孩子不懂事,人格也未成型,他們只懂得映照大人的樣子,只懂得模仿大人。他們就如同一面鏡子。父母在孩子身上看到了什麼樣的面貌,那說明,父母就是那副面貌。

有的父母說,我看到小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就生氣。不打他心裡難受。其實,這副看起來就讓人生氣的面貌和行為,就是父母自己的樣子。也就是說,自己本身就是令人生厭的人,只是剛好在孩子這面鏡子面前看到了自己的面目可憎,借著孩子的一副小可憐身板,傾瀉了一腔對自己的憎惡。

還有的父母說,我們打孩子是為了讓孩子好。是為他著想。是恨鐵不成鋼。實際上,想讓孩子變成鋼的捷徑只有一個:父母自己變成鋼。自己都一副爛泥扶不上牆的廢柴模樣,還想通過打孩子讓他變成鋼。只會讓孩子打小就心裡瞧不起父母。從小就埋下叛逆的種子,一等翅膀硬了,就會恨不得馬上逃離這種惡夢般的家庭生活。

人可以平凡,可以普普通通的過沒本事沒指望沒奔頭的生活。其實大部分人也都是這麼過的。而寄希望下一代能夠夠優秀,超越這種平凡的生活,那就應該用心血澆灌他,讓他成長的更好。他生在這種家庭,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你還用一副面目可憎的暴力嘴臉,給他加上肉體折磨和心理陰影這個鐐銬,又指望他帶著鐐銬出人頭地脫穎而出,這不是豬父母是什麼。

很多父母,養個花花草草,養個貓貓狗狗,都一副愛心泛濫的樣子。唯獨對自己的孩子,卻一副面目可憎的嘴臉。養花草都知道要澆灌才能生長,養孩子就不懂得澆灌他?認為打一頓就能成長?真正讓孩子成長的,需要用愛來澆灌他,而不是用暴力摧殘傷害他。

溺愛孩子,則是相反。就好比花草不需要那麼多的水,你拎著個大水壺擱幾分鐘就澆一遍,不幾天,花草就要淹死了,根也漚爛了。溺愛,就是愛澆灌的太多了,一天到晚不停的澆灌愛,那麼孩子還沒來得及把存量的愛吸收利用完,新的增量的愛就又過度的到來了。這樣的話,孩子就來不及成長,一直泡在大人的溺愛中,把自己的根泡爛,心智無法跟著年齡一起發育,爛了根就會變得頑劣乖張,就會變成熊孩子。

看吧,溺愛孩子不好,所以還是打孩子好。這種非此即彼的只能理解兩種可能性的父母,得多麼缺心眼啊。這種邏輯,依然是強姦犯邏輯:對女孩子太好她們就會無理取鬧作的要死,所以還是強姦她們好了。

愛護養育一個孩子,是一項很專業的事情。澆灌的太多會淹死,磨難的太多會枯死。很多父母,抱怨孩子長大了和自己不親,不孝順自己,其實都是自己造成的。那種從小嬌生慣養爛了根的熊孩子,長大虐待父母的是一種。還有一種,從小就是用棍棒澆灌出來的孩子,他們會變得無法理解「愛」和「關懷」,因為父母沒有教過他們如何去愛去關懷。

即便他們長大成年了想孝敬父母,但是他們不會表達。雖然內心很火熱,但是看上去顯得很冷漠。不僅對父母如此,他們對所有人都如此,棍棒教育,讓他們喪失了對愛的表達欲。所以他們只能壓抑著內心火熱的感情世界,而表面上又異常的冷漠和處處戒備。甚至有的人終生活在鎧甲之中。

如果孩子的行為不正當。矯正孩子的行為,有一百種方法都不止。唯獨打孩子,是最蠢的一種。越打,親情越淡。越打,越不聽話。越打,越怯懦。長大了之後,更容易變得對人唯唯諾諾沒自信。

為什麼這麼蠢的方法,還這麼有市場呢。因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成長導師地位坍塌了。孩子為什麼會變得頑劣?燈塔滅了,他們要自己在漫無邊際的黑暗裡到處遊盪,在黑暗裡,根本沒用任何是非對錯。這就是頑劣。眼看著孩子的家庭教育失敗,作為實際責任人的父母氣急敗壞的,好像除了打一頓解恨,也沒別的辦法了。

想讓孩子變優秀,最好的辦法,是父母自己就得足夠優秀。能像燈塔一樣,給他引航,做他們人生中的第一任成長導師,甚至是終生的成長導師。

如果自己實在是很平凡的人,那就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的方向,以身作則的做一個正直的人,這個方向是對的,我沒有航遠,是因為我動力不行,下面看你的了,孩子。加油。

如果自己既不是燈塔,也不知道航向,那就應該竭力的讓孩子知道,什麼樣的人才可以成為他的燈塔。歷史上社會上那麼多優秀的人,給孩子樹幾個燈塔總不是什麼難事吧。竭力的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竭力的讓他和已經喪失教養的壞孩子們物理隔離。這十分重要。

父母自己沒本事做不了孩子的燈塔,為人處事也不正直心術不正,也不知道怎麼給孩子樹立正向的榜樣,你還想讓他不學壞?這是不可能的。

風不停,船總是要動的。要麼駛向正確的航向,要麼駛向錯誤的方向。這個風就是成長和教育,航行就是他們的人生。父母的愛和鼓勵,就是他們的動力。

為什麼很多孩子走上社會變成了罪犯,變成不良少年問題少女,變成了人渣?因為你不懂得教育孩子,流氓們就會免費幫你教育孩子。誘使他們變得墮落和邪惡。

暴力教育,是父母對孩子教育方式整體告急的預警信號。說明整個家庭教育體系,都瀕臨崩潰。如果放任下去,只會越來越糟糕,每況愈下。

沒用糟糕的孩子,只有糟糕的父母。父母有多糟糕,孩子就會多糟糕。打孩子,本質上就是父母對自身糟糕程度的一種憎惡。


我同意不打孩子不能保證好的教育,我也認同有一些小時被打過的人長大了也會取得成功,但這些都不是打孩子的借口

我反對打孩子,主要理由如下。
有人說打孩子是為了懲罰孩子。但我相信,在中國的很多家庭里,打孩子同時也是一種父母發泄自己怒氣的方式。我就親耳聽人說過「不打狠點不解恨」之類的。制止這種行為我想大家都會同意。而對於以教育為目的的,其實完全不需要動手打,打這種行為本身是一種暴力,是具有攻擊性的,我想作為反對的理由,這一條也足夠了。有人說,不打孩子的人用的是一種冷暴力,而冷暴力有更多弊端。我認為,這樣說的人是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方法,或者在實際操作時無法做到準確。有些方法,只要你能夠嚴格準確的執行,既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又可以避免暴力。
進一步說,在心理學的行為分析學之中,使用所謂的「懲罰」來改變人行為的方法雖然存在,卻不被提倡,甚至被認為是應該避免的。這裡搬運幾個課本上的觀點。

  1. 懲罰是會使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的,特別是打罵等較為激烈的懲罰。這種負面情緒有時會對我們的「學習」能力產生負面影響。比如,有人曾經作實驗,研究不同程度的懲罰作為反饋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實驗中要求大學生記憶一些材料,出現錯誤時對其進行反饋。實驗結果表明,與使用聲音作為反饋時相比,使用電擊作為反饋時,學生的學習的效率更低,錯誤更多。
  2. 懲罰會導致很多好的行為也減少。還是書上的例子,比如,如果一個學生在上課時舉手問老師問題,老師卻說「這個問題很無聊」,那麼這時,減少的不只是無聊問題,還包括「舉手問問題」這個應該提倡的行為。
  3. 想要使用懲罰來減少某些行為,必須要發現這些行為。所以,有時候我們使用懲罰想要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其結果卻是孩子壞習慣沒改掉,卻學會了很多隱藏壞習慣的技能,比如撒謊。
  4. 使用懲罰時,被懲罰的一方通常會具有攻擊性,當然,這也是其本身的特徵以及與之前的生活有關的。這裡就不多介紹了。

綜上,我個人是反對濫用懲罰的,特別反對打罵之類的方法。

至於如何教育孩子,我建議查看專業書籍。有很多基於應用行為分析學(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的育兒書籍,相信其中一定有很多好的方法。可惜此類書籍中文的不多。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提幾條建議,首先,盡量使用行為分析學中稱之為正強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的方法。在這裡,正強化是指,當孩子做出了一個好的行為時,對該行為進行表揚或給予孩子獎勵,使該行為在將來出現次數增加。具體使用哪種方式來強化是需要摸索的,每個人每種行為所需要的獎勵都有可能不同。
至於懲罰,既然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我們應該盡量使用不太激烈的懲罰,比如罰孩子做家務,面壁靜坐,禁止看電視等。使用懲罰時有幾個注意事項:

  1. 家長一定不能情緒化,一定要至始至終保持冷靜,用平靜的語氣給予孩子懲罰,這樣可以讓孩子也保持冷靜。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使用正確,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孩子的情緒化問題。剛開始的時候也許會有點困難,結果也會有些不理想,但重要的是堅持。如果隨意放縱自己的情緒,則會適得其反。
  2. 懲罰的標準一定要明確,對於有必要使用懲罰場景,盡量在孩子做出不好的行為之後立即進行懲罰,如果該行為多次出現,則每次都需要進行懲罰,而且一定要讓孩子明確知道為什麼會被罰。
  3. 懲罰的大小強弱要固定。比如,面壁或禁止看電視的時間。當然,不同程度的錯誤其面壁的時間長短可以不同。
  4. 不管是強化還是懲罰,時機一定要掌握得好。行為分析學有一個60秒原則,也就是行為出現之後一定要在60秒之內進行強化或懲罰。如果時機過了,強化或懲罰的效果就會變得非常弱。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總結。老實說,其實我也沒有教育過孩子,所以一定有很多我沒想到的細節,如果有錯誤歡迎指正。

在知乎上也有很多知友分享過值得借鑒的教育經歷,除了樓上的@丙等星 ,推薦問題應不應該打孩子?下的幾位知友的答案,比如@張小雨和@一夫禾 。

最後我想說,其實,反對打孩子是一種態度。我當然知道打孩子這種現象很難根絕,但這就像是政府的腐敗問題一樣:我們費了好大力氣去反腐,卻仍不能完全制止腐敗;但我們如果不去反對制止而任由其發展,腐敗恐怕只會更加猖獗。同理,我們現在之所以需要反對打孩子,是因為不反對,這種行為只會愈演愈烈。我們很多人都是從小被父母打到大的,這在中國幾乎是一個傳統,所謂「棍棒出孝子」。在經歷了這種言傳身教的教育方式之後,我們其實也很難控制自己不去打孩子。但如果我們不主動的反對並努力控制自己的行為,這種風俗恐怕會代代相傳下去,成為中國的另一個「傳統美德」!


孩子一生下來就是你帶大的,孩子有什麼錯,其實都是你的錯。
你要一開始就明白這個道理。


重新審題,題主問的是how而不是why,所以修改一下。
怎樣才能做到不打孩子而讓他聽話?
我覺得有幾點需要堅持:
1、分級懲罰
有這麼一條歇後語: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隨便打罵會產生「抗藥性」,最後打皮了,真正需要強調的時候就沒招可出。而很少打罵孩子的家長,僅僅改變語氣就可以達到目的,孩子會體會到不一樣。
2、取消獎勵
相比懲罰而言更少後遺症。
3、信任
堅持大原則,不要輕易動搖,無關大局的細節方面則放鬆要求。守住自己不作惡的原則,如果孩子相信你,自然會跟隨和模仿。
4、理解
萬事皆有原因,理解比暴力更能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
5、等待
打是很容易的,真正做到等待卻很難。要望子成龍,就得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這才是正常思路吧?


暴力就是暴力,沒資格稱為教育。


能力問題,有些家長本來就沒有教育別人的能力,所以只會用「打」來懲罰孩子和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然後用「孝」來做掩飾自己錯誤的理由。

和平有一千種原因,戰爭也有一千種,有些人他就是想這麼做。不是壞孩子長大了就會一下子變好人,壞人變老了就會自動變善良長者,熊孩子生個孩子就變好父親的,「性成熟」和「教育孩子的能力」是兩回事,不搭邊的兩回事。


99%的家長打孩子就是發泄,非常少的一部分是提前講清規則,孩子違反規則,然後打,這麼明明白白挨打的情況非常非常少(這種情況也不一定是合理的,因為規則本身可能不合理)。
要想不在孩子身上發泄情緒:
第一:有敬畏心理。
孩子為什麼會被打?因為不聽話?犯錯?不是,因為打孩子沒有不好的後果讓父母承擔。如果父母認識到現在打孩子,明天他可能就因為心理問題跳樓,估計沒一個家長打孩子了。家長打孩子,體會到的是什麼,是發泄之後的暢快,是對自己無能的掩飾,是對自己權威的彰顯,這是赤裸裸的正強化啊。所以父母首先要對孩子有一定的敬畏心理,不是怕,而是尊重,認識到今天的打罵可能會成就孩子一生的悲劇,很多家長應該會有所收斂了。
第二:理解孩子。
孩子的行為是有原因的,孩子的犯錯是有原因,一切現象背後都是有源頭的,理解不了就會想不明白:我家的孩子怎麼就這麼難管呢?想不明白就會惱羞成怒,就可能動手。所以各位父母啊,還是要學習啊,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從一張白紙開始變得複雜了,不懂孩子這幅畫,後果很可怕啊!

最後總結,學習啊學習,學習兒童心理,學習處理親子關係,學習溝通技巧,這一切都可以替代那個最愚蠢的打罵行為啊。

這裡有基於心理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希望有點幫助,但是遠遠不夠。

http://weixin.qq.com/r/IUiIkALE0F_vrUbz9x0z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先從反面講起。以個人親身經歷,先說說「打孩子」的教育效果。

我父親一直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
於是哪怕身為女孩子,我也挨過無數打,成績不好打,作業沒寫完打,玩晚了回家打,吃不完碗里的飯打。
小學時期我一直活在驚恐不安中,到了初中的逆反期已經開始麻木,對挨打的反應不那麼大。所以父親想了一條新的羞辱制度,犯錯了如果下跪半小時,再承認錯誤就可以不挨打。我的自尊心從小就非常強烈,於是被他生生打斷了擀麵杖也沒有跪下。
日後我也經常如此對抗,凡是我認為自己沒有錯的,絕不認錯。父親看自己的暴力沒有產生應有的威懾越發憤怒,於是會打的更狠。那些年我的皮膚時常是青紫的,內心也是非常冷漠的。
其實到了高中我已經有力氣反抗了,父親衰老多病,我完全可以反抗他的暴力。但我只是不想傷害他脆弱的可憐的「父親的威嚴」,所以我選擇繼續麻木的讓他打我。

父親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僅應用於子女教育,還應用於他和母親的婚姻管理。在他看來,犯了錯就要打,打到下跪認錯,永不再犯為止。
事實上毫無卵用。除了帶給我和母親巨大的傷害,到最後還把他自己可憐的自尊擊碎。有很多年,我都覺得家是一個巨大的墳墓。
忍受了幾十年後,母親終於選擇了和他離婚。

我和父親二十多年來沒有過談心,甚至沒有過聊天。長大後我時常覺得他很可憐,因為沒有人愛他,如果我也不愛他,大概這個世界上他就真的孤零零一個人了。
所以即使再不喜歡,我仍然在愛他。
可是即使愛他,我仍然絲毫不喜歡他。

再長大後,我了解到父親以暴制暴的觀念,來自於他的父輩母輩。因為他從小也是被暴力苛責陰影籠罩下成長的,所以在他的腦海里延續著暴力帶來的絕對權力。
很慶幸,我長大後沒有重蹈覆轍,成為了一個友善溫柔,富有同理心的人。這種暴力延續可以在我這裡結束了。

所以我的良好習慣有多少是有暴力懲罰引導養成的?我一個也記不起來。
那麼這種暴力懲罰帶給我的陰影又有多少呢?它至今仍深深影響著我的人生。

企圖用暴力去解決問題,樹立威懾的人。最後連自己最親的子女對他的感受也尚且如此,更何況別的人呢?暴力帶來的憤怒和傷害,會毀掉了自己和最親近你的人。

所以最後回歸主題,「父母如何做到從不打孩子呢」。
當你深刻認識到這種方式並沒有什麼卵用,並且給家庭和自我帶來的巨大危害性的時候,你會自覺害怕和遠離暴力。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一些經歷比另一些經歷記得更牢?
動物也會像人一樣認為一件事情很「有趣」嗎?
人類為什麼會有「雄心壯志」?為何有人「小富即安」,有人有「鴻鵠之志」?
為什麼互聯網上如此多的人罵劉翔?
對於「值得」這個感受,心理學上有沒有什麼科學的解釋?

TAG:心理學 | 兒童教育 | 孩子 | 家庭教育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