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經歷比另一些經歷記得更牢?

令人興奮的,與自我有關的,甚至是創傷性的體驗,都比諸如複雜的政治理論更能牢牢留在記憶里,這是為什麼?


要更好的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用日常的經驗去理解記憶系統。在這裡,我想把記憶系統比作一個圖書館。這裡我們就涉及到記憶的三個環節,一是輸入,而是管理,三是提取。一些經歷比另一些經歷記得更牢固,也就說明有關這些經歷的記憶在我們大腦中的「圖書館」里保存得更多、更好,也更容易提取。也就是說,我們要從記憶的三個環節去理解。
某些經歷被深刻地記住,某些經歷被遺忘,可以發生在記憶過程中的任一環節。即:記憶的輸入,用心理學術語叫做編碼(encoding),記憶的管理叫做保持(retention),記憶的提取叫做檢索(retrival)。我們還是用圖書館做例子。當我們準備把買來的書存進圖書館時,我們需要對這些書進行分類上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可能不小心把哪本書掉到沙發下面,也有可能把水不小心灑在書上,其結果就是,最後上架的書要少於買來的書。有一部分書,因為一些隨機原因丟失或損毀了。記憶也是這樣,我們把信息編碼以後存在大腦里,也難免有一些損失。而記憶的保持,就像我們維護圖書館的圖書一樣,我們要定期整理書架。有時候書放錯了位置而被下架,有時候有的書因為借閱得太少被我們下架,或者乾脆有的書架太亂以致無法整理,通通下架。這就像我們腦中的記憶,有的存錯放錯而遺忘,有的提取得少以致遺忘,有的則因為太亂被遺忘。最後的過程就是檢索了。有的記憶能被想起來,就是能被檢索到,想不起來,就是檢索不到。在這個過程中,就像在圖書館找書,可能是因為我們所使用的關鍵詞不對,也可能就是沒有這本書,或者是因為書籍沒有良好的分類系統。總的來說,之所以有「遺忘」這一心理過程存在,是因為我們的記憶是有限的,我們只能記憶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信息。
那麼到底什麼是對我們重要的信息呢?有的人就會覺得奇怪,比如,面對高考,政史地的信息明顯要比某部電視劇的劇情要重要,但我們卻記不住課本,反而把電視劇記得很牢,難道我們腦子有問題嗎?
事實上我們的腦子沒有問題,而是我們的記憶過程,最主要還是受到情緒和加工深度的影響,這兩者是相互影響的。這裡,我們真正進入了題主的問題:令人興奮的,與自我有關的,甚至是創傷性的體驗,都比諸如複雜的政治理論更能牢牢留在記憶里,這是為什麼?
令人興奮的、創傷性的體驗即意味這些體驗往往是情緒性的。我們對於這些讓人難忘的經歷往往投注更多的注意,這就意味著在編碼上我們要更加詳細,也不容易受到其他信息干擾。很多人對初戀情人的聲音、相貌,一舉一動都記得清清楚楚,當初的畫面,也一一在目,音容笑貌,也揮之不去,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初戀的時候總是情緒高漲,就像電腦超頻運行時性能提高一樣,我們處在強烈的情緒支配下時,注意高度集中,所有的感官能力都變得非常敏銳。在這個時候存儲下來的記憶,當然很難遺忘。相比於其他記憶,這些記憶可謂是高保真、高畫質,當然難以忘記。
此外,這裡還涉及到加工深度的影響。帶情緒性的經歷往往會得到更多的複述,複述的過程,就是保持和檢索的過程。我們常常會想起某些開心的經歷,也常常會為過去的糗事再次臉紅。如果見到老朋友,這些經歷也總是更多的被談起,成為酒足飯飽之後的談資。此外,相對於其他人,我們也更加關注自己。出現在公共場所,我們會先看看自己的穿著是否得體,和別人交談時,我們也渴望表達自己的觀點,這都說明,我們的一言一行也許不能引起別人的關注,但絕對是自己注意的焦點。因此,帶情緒性的記憶、與自我有關的記憶就更容易記住。
在反過來,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複雜的政治理論、課本知識總是容易忘記。第一,複雜的政治理論實在是太難加工了。政體、政府、國體等等,關係複雜、且不那麼容易釐清,那麼我們加工起來就有困難。也就是說,在編碼的過程中,它們已經輸給了微博上的段子。第二,人的本性就是只愛做感興趣的東西。大多數人都還沒有認識到知識對於自己的重要性,大多數人也都還沒有變態到會對政治理論興趣勃勃。因此,我們對這些政治理論、課本知識缺乏興趣,沒有情緒喚起,自然也不容易記住。就算是死記硬背記住了,也沒有多少人會在大半夜丟下手機去回味這些知識。

這裡我順便談一談我自己對以上答案的一些延生的感悟。
第一,科學松鼠會上曾經有人談過某些擁有超級記憶的人。一種解釋是這些人有異於常人的情緒狀態。我記得其中一個家庭婦女就是這樣的。她從小就覺得自己生活的每一天都應該很有意義,所以她從小就習慣一遍遍回憶自己的日常生活。到最後,她的這種習慣就變成無意識的複述,大腦異常喚起,一天到晚複述沒有意義的事情。其實這是很可悲的。雖然她把幾十年的事情都記住了,可是也因為如此,當她要回憶一生中真正有意義的時刻時,她幾乎做不到。就像圖書館裡書太多了,要找一本書就變得困難。我個人覺得,我們沒有必要羨慕那些記憶里特別好的人,因為他們可能因此喪失了現代社會最需要的創造力,他們的記憶或許只是一本流水賬。
第二,因為情緒和加工深度的原因,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應該由淺入深,越是複雜的知識,越應該把它們分解成塊,一點一點去學。比如背單詞,一次背很多,就容易有畏難情緒,那麼就不利於大腦大腦加工。此外,如果一次背很多,我們就不容易重複之前背過的單詞,那麼就很容易遺忘。這一點建議大家去了解一下艾兵豪斯遺忘曲線。


我來糾正一下 @Pei Pei的回答里的一些小瑕疵,她回答基本在點,就是略顯不專業。

首先,記憶是什麼?
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來說,記憶是某一事物在腦內的代表,是由那些受該事物激活的全體神經元所組成的(Hebb『s rule)。Hebb將這些神經元稱為細胞集合。

所有這些神經元通過纖維相互聯繫在一起:1、如果這種組合活動不牢固,可能就是短時記憶的神經基礎;比如說,我們急於撥打一個別人提供的電話號碼時的記憶。
2、如果組合活動持續時間足夠長,神經元之間就會形成比較牢固的突觸聯繫,從而出現「鞏固」現象;兩神經元之間反覆的激活(激活程度足夠使突觸後神經元激活)會使這個突觸發生結構或化學性質上的變化,從而時突觸連接性增強(類似於長時程增強作用long-term potential)。這是「複述」的神經基礎,即反覆刺激會使記憶更加牢固。
3、當其中一部分神經元受到類似刺激時,所有參與細胞集合的神經元都能重新活動而喚起記憶。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看到很久以前拍的照片還能想起當時發生的事情、場景的緣故。


——————
理論講完了,下面開始回答題主的問題。
其實題主的意思,為什麼跟自我有關的、創傷的記憶比政治理論更容易提取(retrieve),即整個細胞集合的再激活。
從上述三條規則中我們可以推斷出,當一個記憶所包含的神經元足夠多,那提取起來也將容易很多(因為任意激活集中的一部分都可能可以導致細胞集合的激活)。那麼我們來看一下下圖(隨便做得,並不意味著影響記憶的維度僅包含這幾點),一般而言,一個記憶包含下述的維度越多的話,就越容易記憶。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記憶術要求人們把枯燥的文字圖像化並賦予意義。

好了,我們再回到題主的問題,明顯對於一般人而言,「令人興奮的,與自我有關的,甚至是創傷性的體驗」都比「複雜的政治理論」所激活的細胞要多,從而更易於提取(即更容易記憶)。
要使複雜的政治理論更容易記憶,反覆背誦無疑是最無腦的方法,當然如果你能把枯燥的理論賦予意義(對自己而言的意義)或者能與其它事物聯繫在一起的話,想必會有不錯的成效。
——————————
最後上張圖解釋一下記憶的不同類型,個人認為記憶的種類與本題無關。

圖片來自《認知神經科學——關於心智的生物學》


以下回答,如有謬誤,敬請指教:

簡單一點回答:


為什麼有的記憶比別的記憶強? 記憶的本質其實是大腦里兩個神經原的連接。連接越強,記憶就越深刻。 令人興奮的經歷會增強兩個神經原之間的連接,所以記憶就更深刻。


---------------------------------------------------

記憶儲存在哪裡?
科學家們還在孜孜不倦的研究這些不同記憶的儲存地點和方法, 能確定的是海馬體對記憶的輸入和輸出至關重要。

記憶種類
記憶分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 外顯記憶就是我們能說的出來,能夠表達,有認知的記憶(比如我記得昨天晚上吃了餃子);內隱記憶當然就是表達不出來的記憶,比如我會騎自行車,但是要我仔細說出怎麼樣騎自行車,我就說不出來了。 外顯記憶還分為事件記憶(例如創傷性體驗)和內容記憶(例如複雜的政治理論)。 所以題主問題里的兩段記憶其實屬於不同種類,沒有對比性的。


人生之痛苦, 莫過於不能忘記那些苦痛的經歷, 涅盤重生,無非是安慰那些無法幸福或者順利的人的心靈雞湯。
記憶里雖有幸福, 大概遠沒有苦痛來得更銘心刻骨, 縱然我們不願回頭, 也洒脫地對別人對自己說一切已OK.
但是, 真的OK 了么?


1)因為情緒體驗【無論積極或消極】,伴有強烈情緒體驗的事件更容易被大腦存儲和提取。

2)對生存造成影響甚至威脅的事件會被長期記憶,從進化角度看,這是具有適應性的。


因為用心了,很認真的。


呢個音容笑貌是形容死去的人…


可以拿談戀愛來舉個栗子,你喜歡一個人,而幸運的是他也喜歡你,這件事你可以一輩子都忘不掉,只是會慢慢淡在記憶里,等你找到下一個,下下個,你會慢慢淡忘第一個,第二個帶給你的感覺,但是不太可能完全忘記。你跟第一個分手了,你會傷心難過,直到談到第四個五個六個的時候,那種痛苦也已經慢慢淡了,不經意間提起也只是一笑而過。這是人的一種情感記憶。


自我參照效應。。獲得更多的注意 。。提取線索更多


因為自身的經歷 才會然自己學會 趨利避害


正好跟同事在討論這個問題,直接貼截圖吧

裡面第幾集是我編的啊。。。別糾結細節。

意思就是,你以為你《甄嬛傳》已經看過十幾遍,記清楚了?其實考試不這麼考啊!

哪門科目考你「這本書主題是什麼」?

所以,根本就是一樣的好嘛!看書和看電視劇沒區別╭(╯^╰)╮


因為動了心


反覆咀嚼的食物從胃裡吐出額外的酸,就這個道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為什麼對某個前任比其他幾個前任印象更深刻


踩到狗屎和踩到錢的區別


大腦的自我欺騙


經歷以後,視覺,嗅覺,味覺就回產生記憶,每當回想起來,感覺愈發強烈


因為不可能全一樣牢


取決於經歷所帶的感情色彩


推薦閱讀:

動物也會像人一樣認為一件事情很「有趣」嗎?
人類為什麼會有「雄心壯志」?為何有人「小富即安」,有人有「鴻鵠之志」?
為什麼互聯網上如此多的人罵劉翔?
對於「值得」這個感受,心理學上有沒有什麼科學的解釋?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TAG:心理學 | 記憶 | 認知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