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任何人對我好我都感覺到受寵若驚,特別想立刻回報他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我是個長得絕對不醜的女生,而且讀的藝術學院,算是多才多藝那種類型的。但是每次別人對我好,我都特別心虛,好像自己配不上這種好一樣,哪怕是跟同性在一起也一樣,我總是搶著付賬,送禮物。
不管跟誰在一起,我如果付出很多不會感覺到不適,但是哪怕別人出於回禮請我吃頓飯我都心虛。任何人對我的付出我都特別感恩戴德,恨不得立刻做更多的事情還別人恩情。我特別害怕別人因為我的舉止不當覺得不愉快。所以會特別努力對別人好。
別人對我好不管我喜歡不喜歡這個人都會努力對他好,所以每次男生喜歡我對我好我首先不是感覺到優越感和得意,而是特別內疚,覺得虧欠了他們一樣,也說不出來絕情的話,所以常常處理不好這類關係。
哪怕對父母也一樣,父母的舉動讓我有什麼不舒服我也不說,我們家有四個孩子,我是第三個。我一直偏科,考上大學之前他們並不很喜歡我。但是他們對我好我就特別小心翼翼,要生活費也是說能不能借些錢給我?
我應該怎樣改變自己的這種心態呢?
別人說許晴天生就是公主,何來的公主病?我挺想像她那樣的,大家來往付出都是互相的,而不是我這種別人對我好一丁點我就感恩戴德。儘管我努力不表現出來,但是這種心態讓我覺得自己很屌絲,很自卑。


首先分析病因。題主和我一樣,屬於嚴重缺乏安全感的自卑型人格。就像一棵常年缺少陽光雨露的脆弱小草,渴望生活的美好,但潛意識裡習慣了壓抑和失去的痛苦,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這些好,害怕對這些美好產生依賴。所以乾脆蜷縮在某個角落中封閉起來,害怕自己的存在給他人和這個世界增加了麻煩。如果有人主動給我們一點陽光雨露,我們的內心就感動地淚如泉湧,甚至會想用自己的整個世界來報答。

簡單的說就是:因為害怕失去而寧願選擇不去擁有。這種人格形成的原因多由於童年或少年時代家庭施加的病態壓力。在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寫的《愛的藝術》中,他提到了母愛與父愛對於孩子人格兩極化的作用。依據你的描述,我推測你的母親或者父親可能從小對你缺乏關愛。母親的可能性較大。

自卑的本質是因為我們習慣於把「自我」建立在他人對我們的評價上。沒有安全感是因為我們面臨選擇時不知道自己即將面對的是什麼,所以只好隨波逐流與群體趨同。就像面對黑暗的時候我們的內心總是會有恐懼,是因為我們無法看清未知的事物。我們在面臨選擇時,潛意識裡優先考慮的永遠是防衛,而不是爭取。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性格其實就是潛意識的集中體現,不可能被輕易改變。雞湯和成功學之所以不管用就是因為它只是把看似有用的道理交給你,卻對潛意識沒有任何的影響。不了解病因就直接開藥方,最好的效果也不過是治標不治本。所以我不太喜歡那種隔靴搔癢的建議。下面說下解決辦法。

首先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的存在沒有給這個世界和任何人帶來麻煩,我們和其他人一樣,完全配得上那些陽光雨露,當友好和溫暖出現的時候,要懂得剋制自己的防衛意識,逼著自己去接受甚至是爭取幸福和快樂的機會。生活中的自卑者往往是比較善良和值得信任的,他們不善言辭,外表冷漠但是內心火熱。其他人反而才是需要提防的,很多都是笑裡藏刀。所以我甚至認為我們更配得上生命的美好。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里說過:你必須強迫自己接受應有的驕傲。最幸福的人就是能夠做到真正讚歎自己的人。

另外要學會擺脫對於外界評價的依賴,塑造獨立思維,自信起來。真正能夠決定你的感受的是你自己的內心,外界的評價永遠只是間接地甚至是根本不起作用。

還有,對抗缺乏安全感的最好武器就是理性,也就是充實自己的頭腦與靈魂。用客觀分析照亮黑暗中的未知,就不會缺乏安全感了。學會剖析自己的潛意識,思考自我與生活的聯繫,不要讓群體選擇的數量影響了你的理性分析,群體意識永遠都是短視愚昧的。看看生活中的絕大多數人,隨波逐流,生活的方向完全由慣性決定,他們的觀念都是未經思考直接由傳統和世俗灌輸的,對於內心沒有想法的人這種活法再合適不過了。每個人都帶著n種面具,卻不知道真正的自己長什麼樣。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從未真正的活過。

被動的途徑就是多經歷事情,讓親歷的經驗使自己成長,不要輕易接受沒有邏輯推理的二手經驗(然而片面謬誤的經驗卻充斥著整個世界)。主動的途徑就是多思考,觀察自我,多讀好書。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弄清楚內心究竟想要的是什麼,愛情、婚姻、工作、夢想對於我們到底意味著什麼,能避免走很多彎路。

慢慢改變,不要指望一蹴而就,生活畢竟不是雞湯和成功學。對於思想和性格的塑造一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最後,我想說的是:妹子,我們不比任何人差!當你接受了自己,擺脫了束縛,那時候我們不僅要接受陽光雨露,還要主動「勾搭」絢麗的彩虹呢!生命有那麼多可能,咱們不去搶別人的快樂,但是屬於我們的美好為什麼不敢觸碰呢?最終你可能會發現,其實我們一直是別人快樂的源泉~

完~

2016.9.14更新——關於自卑人格的相關問題回答匯總:
長期自卑該如何變得自信? - 詩無忌的回答

為什麼總是習慣性的讓自己不快樂? - 詩無忌的回答

為什麼看見喜歡的人就想逃避? - 詩無忌的回答

怎樣克服「選擇恐懼症」? - 詩無忌的回答

總想著討好別人,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 詩無忌的回答


親愛的,在我說任何其他的話之前,我想先隔著屏幕,隔著看不見的網,抱抱你。

因為我也跟你一樣。


記得之前我把這種想法告訴一個我認為值得信賴的人時,他的反應是「哈哈哈,你怎麼會有這麼奇葩的想法」,當時我握著微熱的手機,心裡卻涼得透透的。

被寵愛的小孩兒也許一輩子也沒辦法理解我們這種「認為自己不配擁有美好」的感覺,在他們的世界裡,別人的優待和好意似乎是理所當然,他們也許會感恩但不會像我們一樣感恩戴德,會感激但不會像我們一樣感激涕零。


一旦有人對我好,願意對我好,我心裡就會誠惶誠恐又惴惴不安,跟你一樣,我覺得自己不配。有時候覺得,他們喜歡我也許是因為不知道真正的我有多麼糟糕,如果他們知道了真正的我是什麼樣子,就肯定不會再喜歡我了。


我會願意無限委屈自己對別人好,身邊不管是好朋友還是普通朋友,能幫的上忙的事情我一定傾盡全力去幫,但是一遇到自己有事情需要別人幫忙,卻願意自己死撐,哪怕已經精疲力盡也死咬著牙關不想去麻煩別人。


會很難相信一個人,但一旦相信,就會恨不得把自己的全世界都給他/她,但同時,一旦發現有要失去那個人的跡象,就會第一時間想要放棄,因為不想自己變成被遺棄的那個人,所以願意選擇似乎高傲地先行離開,對於我們這種人來說,外殼堅硬可是內心柔軟又敏感,這種模式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從來沒有辦法好好處理和追求者的關係,就像你說的,覺得特別內疚,所以拒絕的話從來不好意思說,只能禮貌還要盡量要求自己熱情地對待,結果又被對方誤會。對於自己喜歡的人,從來都是覺得自己不配去喜歡別人,在和一些人交往時,一開始就會有「因為你太美好,所以我終究會失去你」的想法,所以會錯過一些人,一些機遇。經常會覺得,如果我不像現在這麼差勁,如果我長得好看一點,如果我再優秀一點,這件事是不是就不會這樣,我喜歡的人是不是就會喜歡上我,然後陷入深深的無力和自卑自責中。


大三那年學了《周易》,裡面講到人生有起必有伏,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不敢很暢快地開心。總覺得如果一件好事發生,那麼之後我一定會倒霉,所以每次有人對我好,有開心的事情發生,我都告訴自己不能太開心,因為我從來不是上天眷戀的小孩兒,根本不配這麼開心。


其他回答里有很多提到家庭教育對這種性格養成的影響,我的父母並不像題主和詩無忌的父母那樣經常辱罵或者暴打我(雖然小時候經常揍我,我爸到了我上高中時也會間或打我),但回望一下我的成長曆程,我覺得我這種性格的養成在於鼓勵的缺失和緘默卻沉重的期望。我很小就知道「不得志」是什麼意思,我爸有才氣有能力,上大學時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覺得畢業之後會邁入仕途,前途一片光明,而後卻因為家庭和性格等原因,經歷無數坎坷,最後只能成為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師。初中時,我的成績成為他為數不多的驕傲中的一個,但這種驕傲也只展露在外人面前,無論我拿什麼樣的成績面對他,表揚和鼓勵幾乎從來沒有出現過。我爸總說他從來沒給我提過苛刻的要求,沒給過我壓力,但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種無形的壓力總是讓我喘不過氣來,總覺得自己拚命去學去考試,也換不來他的一句肯定,覺得自己好沒用,好無力。而且當我每次向我爸敘述別人怎麼樣對我好我很開心的時候,他總是緘默的,不說話不表態不參與我的情緒,面對這樣的緘默,我的開心也往往被一掃而光。所以我並不知道什麼才是回報那些對我好的人的正確方法,我也無法自信從容淡定地說出「謝謝」,我想這也許就是我開始惶恐甚至逃避別人對我好的原因之一吧。

有時感覺自己就是不知道為什麼虧欠別人點兒什麼,虧欠這個世界點兒什麼,卻從未想過也許世界是不是虧欠了點兒我什麼。


對於這一切,這種自卑到骨子裡的無力感,我並沒有太多太好的建議,因為我也是正在這樣的泥沼中掙扎的一員。我想感謝題主,這世上最讓人絕望的不是深陷困境,而是覺得自己孤身一人深陷困境。其實說是自卑,我們這樣的人往往是自卑加自負,兩個極端同時存在,一方面有些內心的小小驕傲甚至是自傲在支撐著我們繼續生活,一方面又無法控制內心常常涌動的自卑感。經歷了一些事情,我也在漸漸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在這裡我想給你的建議是:接受你現在的樣子,不管是好是壞,從心底里去喜歡上自己,不對自己有過高的期望和過低的貶損。


聽過很多歌,從來不記得歌詞,但有那麼一句我卻過耳難忘,「我擁有的都是僥倖,我失去的都是人生」,我們沒有辦法乘著時光機回去告訴之前的那個自己你很棒,但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認真對待自己,對待每一個對我們好的人,不再惶恐,不再逃避。


如果你願意,歡迎與我通信,即使這個已經存在了二十多年的心理黑洞寬闊無垠,我們也可以慶幸有彼此可以互相訴說我們的惶恐不安,告訴彼此,親愛的,你的確值得擁有這些美好。

——————————

謝謝大家,最近在讀1Q84,看到這樣一段話想跟你們分享,也說不上是很好的解決辦法,但多少給我帶來了一些觸動。

我們一起加油,祝好。


題主的問題很有意思,讓我想起來以前在一次團體自我發現上,一個同學向督導師提出同樣的問題,她談到「我總是覺得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別人對我的好,比如說團體中很多其他同學誇獎我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去回應他們,總覺的心理惴惴不安,您覺得我該怎麼?」


督導師很有風趣的回答道「why don』t just say thank you?(為什麼不試試看簡單的說句謝謝)」

這句話其實在我心裡掀起了不小的波浪,對啊,對別人的好意和饋贈說句簡單的謝謝怎麼了?為什麼不能用一句簡單的謝謝來反應呢,到底我們在擔心什麼呢?


在後來的實踐過程中,我逐漸的發現了,這句簡單的謝謝真的不是那麼簡單,因為:


1、這句謝謝代表著一種深度的自信,我們相信我們有能力去彙報對方的好意,我們有能力變得和對方一樣好。你知道這對於一些孩子是特別困難的點,尤其對於那種生長環境不是那麼穩定的孩子。我曾經有一個來訪者,雖然已經很有成績,但是仍然在內心的某一個地方不相信自己的生活是可以像其他人一樣穩定、幸福,認為如果自己不使勁努力追尋的話,生活立刻會變得一團糟。然而有趣的是,這種糟的狀態一方面讓她害怕,但另一方面又讓她熟悉。


2、這句謝謝還代表著一種很深的信任(他信),信任他人的好意真的是好意,而不是別有用心或是需要我們付出巨大代價的陷阱。在上世紀60-70年代的義大利,黑手黨橫行,家長們為了訓練孩子不要輕信他人,會把孩子們放在牆上面坐著,然後像孩子招手,孩子們本能的走向父母,但是就掉了下去。這樣的孩子最後會變得對人充滿戒心,雖然表面上不說,但是內心卻難以輕易的信任別人,他們會傾向於和別人保持距離,尤其是對別人的示好。遺憾的是,很多孩子的成長環境中,父母也有意無意的製造了「孤牆」訓練,比如說只有你聽話我才會喜歡你,只有你比別人家的孩子考得好,你才是我們最喜歡的孩子。這會讓孩子內心產生一種關於愛的偏差認識,別人對我好是有目的的,而不是真的喜歡我自己,因此當他們在面對別人的好意時,就會盡量選擇一個迴避,或者立刻歸還的態度,來保持距離。


3、這句「謝謝」還意味著一種對問題的包容,一種對安全感的堅定。說實話,朋友之間很難說的清楚到底誰付出的更多,這種付出的不平衡其實或多或少的都會帶來一些摩擦與衝突。面對這個問題我們有兩個解決辦法,第一種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那就是我們避開這種衝突。你對我好2分,我還給你3分,然後我們從此不相往來。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維持一種表面上的和諧穩定,但是卻不能讓我們真正的彼此深入了解,建立一個穩定的關係。另一種方法是,面對解決這種衝突,也許你對我有什麼不滿,我也對你有什麼不滿,但是我們可以用溝通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做要承擔著很多的風險和不愉快。但是陽光總在風雨後,這種選擇可以讓我們深入的與另一個人走進。

但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自然地採用第二種方法來和人交往,比如說那些成長環境中父母、或者重要他人經常爭吵的家庭。如果這種爭吵能夠得到良好的解決,父母之間能夠包容彼此,那麼久會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一個關於問題的安全感。他/她會在內心形成即使我們之間有問題,但是我們依然是相愛的且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安全感。反之,如果父母不能良好的解決這些衝突,那麼就會給孩子留下一個,生活原來如此的可怕,人與人之間的爭吵是不可解決和被原諒的。從而在孩子心中留下一個極力避免人與人之間衝突、哪怕犧牲一些交往深度也在所不惜的概念。

由此可見,這個問題反映著我們內心對於自己、他人、人與人之間關係看法的問題。下面是我個人對於如何改善這個問題的一點小看法,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幫助:


1、具體化自己內心的那些擔心。了解自己內心對於該問題到底在擔心什麼?你知道當人們擔心一個事情的時候,往往內心會有一些關於這個擔心的畫面,或者自己對自己說的一些話語。這些畫面和話語很多時候就像是「咕咚」來了裡面的「咕咚」,它讓我們非常恐懼,但是卻又不知道到底在恐懼什麼,這就會為我們去改善這一問題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因此不妨去看看到底自己關於別人對自己好,在擔心什麼?如果我們只是單純的用一句謝謝回應對方的好,到底可能發生什麼讓自己如此的擔心。將恐懼具體化,可以有效幫助自己提升控制感,開啟解決問題的大門。


2、嘗試鍛煉你的擔心,要想鍛煉肌肉,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它面對負重,對於擔心也是如此。不妨嘗試在你心裡列一個單子,把所有人按照你信任程度的高低從高到底列上去。找個機會從高到低,去問問他們關於你的擔心。比如說「我其實很不習慣你對我好,因為我擔心……」去看看他們的反應,用實際來檢驗一下我們的擔心。


3、嘗試真正的理解自己的擔心,如果你完成前兩步的話,相信你會發現你的這些擔心有的是真的存在的,但也有的是不存在的。也許我們可以嘗試一下更深入的理解自己的擔心。正如上面所說,這些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往往會和我們的成長環境有關。不妨去探索到底這些擔心是怎麼在我們內心形成的,去理解他們形成的過程,以及他們所帶給我們的影響。相信你會發現關於人與人相處的更多可能性以及選擇。

與人相處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很難,但是相信題主能夠完成的很好。加油!


--------------

新書《愈親密,愈傷害》已在知乎電子書上架,歡迎大家指正 :-)

愈親密,愈傷害 - 「一小時」系列 - 知乎出版


題主你好,感覺你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強迫性地拉開自己與別人的距離。當別人釋放善意的時候,你會立刻進行回饋,從而阻止親密關係的進一步建立。

這或許和你的出生順序有些關係。之前你說到,你在家中是老三,並不是很得父母的喜愛。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許你的潛意識裡會很渴望父母的關懷。因此當父母照顧你,關心你時,你會受寵若驚,會希望回饋父母的愛,以期望保持這樣的親密關係。在長期的家庭互動中,你也慢慢習得這樣的人際交往策略,當別人給予你關懷時,你也會立刻回饋,避免關係的破裂。

此外,這也是自卑感的一個體現。或許在早期,你很渴望父母的愛,但這一願望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你因此產生了一定的自卑情結,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當別人給予你關懷時,你潛意識裡也會感激這份關愛,以至於做出過度的反應,以超乎正常的方式感激別人的給予。

如果要進行改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調整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目標,體驗自己的價值。首先你可以調整認知,改變「受寵若驚,湧泉相報的表現很low」的認知。如果你一心糾結於自己的這個想法是否低級,那你的精力將浪費在無休止的思想鬥爭中,並且毫無建樹。如果能把這樣的行為模式用於慈善事業,幫助別人,那你將會擁有很多積極且富有意義的人際活動,改變自我中心的模式,拓寬視野。你看到的將不再是「這樣的行為很low」的個人得失,而是體會到融入集體,發現自己的社會價值的愉悅感,並且在這樣良性的社會互動中,慢慢實現人格的完善。

總之,自卑情結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你糾結於個人的得失,那最終會陷入無休止的思想鬥爭;如果你能把這股能量用來追求卓越,幫助別人,那在良好的社會互動中,你將會走出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消融渺小和自卑感,最終在奉獻中找到生命的意義。


——————————————————————————————————

遠程心理諮詢請私信聯繫,

經授權發布的案例可見:(個案記錄1)自愈力:在苦難中燦爛的向日葵女孩 - 知乎專欄。

紙媒及公眾號合作請私信

——————————————————————————————————

拓展閱讀:談戀愛時總忍不住「作」,要怎麼辦才好? - 覃宇輝的回答

我時而社交能力特強,時而特別恐懼社交怎麼辦? - 覃宇輝的回答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心視界 - 知乎專欄


自從來到知乎,我發現了許多病友_(:з」∠)_你不是一個人


是不是應該先說,瀉藥。
現在個人成長,自信這一類心理困惑上,並沒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問題是什麼。而是簡單地就將自己用一些標籤來描述了。
題主你的問題,簡單說是不自信。然而自信是一個籠統的概念。
比如說:1. 我因為不自信,所以總是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
2. 我很怕別人不喜歡我,所以表現地不自信
在1中,自信似乎是描述原因,心態;而在2中,自信又是一種表現,行為。

因此,我們暫時跳過這些標籤,來對題主的問題總結一下:
心態:1. 任何人對自己好都會不適應,想加倍報答
2. 特別怕自己導致別人不開心,討好別人(因此也不敢表達自己的喜怒)
最後題主認為這樣使得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很沒價值:我條件不差為何心態這麼自卑?

問題在於自我認知偏差。理性上,認為自己條件不差,值得被關照,溫柔地對待;但是感性上,又認為自己的感情,想法似乎不值得被溫柔地對待和關愛。

感性上的認知多數來自過往的體驗,對你來說主要就是父母對待你的方式和言傳身教:如果父母從小不重視你的感受,你需要讓他們開心才能取得應有的關愛,你就會覺得自己的感受、願望是沒有價值的。或者父母給你的愛是有條件的,那你知道自己只有學習好,才能得到怎麼樣的喜歡,因此充滿了不安全感;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受到父母老師的無條件的關愛,或者長大受到了愛人的無條件的關愛,她的過往體驗就告訴她,她值得被關愛、照顧,值得被關心。就是你看到的那個許晴公主。

現在假設生活在一個相對惡劣的家庭環境,母親出軌,父親賭博酗酒,完全沒人關心,而主人公自己只是一個沒有生存能力的小孩。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許晴的生存狀態就不如你,因為她會每天為不能滿足自己的願望而日日悲傷,而你卻能更好地適應現實,乃至改變現實。

感性認知大多形成於體驗,認知中自我價值感低,並不一定是壞事,它只是一種狀態,是好是壞是要看環境的。因此希望你首先能接受你的「自卑」,它是你感情自動適應環境的結果,是為了你更好適應環境而存在的。

現在你的問題是,感情上,你的自我認知是低價值。你又看到了自信的人、看到了自己得到關愛的可能性。因此你開始渴望自己能得到應得的關愛,痛恨那個讓自己「自卑」的感性認知。

那麼如何提高自己的自我認知,加強自我意識呢?
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 看各種雞湯。優點:見效快。人的感性認知在於體驗,如果在喝雞湯的過程中,你會感受到自我意識強的感覺,於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改變心態。缺點是,這樣的體驗並非是基於現實的,像是空中樓閣,容易被現實中的不順利再次衝垮。建議可以使用這樣的方法體會自信的感覺和狀態,卻不應當利用這樣方式來塑造自我認知。

2. 建立對自己,對世界的更深的認知。
你理解了這個世界的原理,知道了和他人的關係的本質,你選擇自己生活的同時,塑造了一種自己最喜歡的處事方式,你被大部分人喜歡,也有人不喜歡你,但是這不重要,你清楚地明白這是為什麼,你只是不選擇討好他們罷了。因為,比起討好他們,你有更重要的,更想要的。
其中,最主要的就在於這個你自己想要的東西,想過的生活,想要的伴侶,想改變的世界!有了這些的支撐,才不需要通過討好別人來彌補你內心的不安。

3. 再是更深靈性覺醒,現在也許並不適合你,但希望你有一天體會到,「自我」的概念是虛假的,自我僅僅是過去的環境、行為的一個合集。其實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將自己塑造成任何一個想要表現的樣子。每個靈魂都是完全平等的,不同的只是經歷,行為罷了。因此每個人都是值得被關愛,被關注,被溫柔的對待。那就沒有所謂的「自卑」,「自尊」了。


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幼時缺失父母的愛,從而養成的慣性討好。
可能父母對你的關心較少,加上要求嚴格,只有當你很乖的時候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誇獎。所以在你的潛意識裡就種下了這樣的意識:只有讓別人開心舒服了,獲得了別人的認可,你才有價值。所以你會非常努力的討好別人。從小播種下的小芽,長大後已經成為你待人接物的直接的指導。

—別人對你好,你受寵若驚。
在你的常識里這是不尋常的,因為從小沒人這麼對你。所以驚訝和不適應。


—對於別人的好你會想辦法彌補
你不習慣於這種狀況,覺得自己不應該得到,甚至會懼怕受到懲罰,所以很不安心。只有彌補之後才會心安。


—對於對你好的男生你會內疚從而處理不好關係
一個陌生的異性,無緣無故對你好,當然會讓你受措手不及。他做的越多,你只會覺得虧欠越多。加上你也不忍讓人傷心,你很在乎他人的心情。這雙重的魔障就積壓在你身上,更讓你看不清你對他的真實情感。即使看得清,也不想讓他傷心。因為讓人開心才是你的價值。所以你不會忍心拒絕。

妹子,這種性格在大多數人眼中叫「善良」。因為本質是對於他人情感的同理心,還有關心他人的心情,也就是善解人意。對維護一段你周圍的和諧會有很好的幫助。你人緣一定不錯吧。
但是,這不利於成就自我。人的精力有限,過於關心他人的情感就會忽視掉自己的真實想法。我建議你多花一點時間在觀察自己的喜好上面。但別入了旁道,過了就是自私了。

感情問題上,這確實會很大影響你的伴侶選擇,甚至影響人生走向。這個方面真的不好說,說不定對方就是很珍惜你的那一個,只能祝你好運了~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感同身受,說多了都是淚。


一個可能是因為自尊過低,並且自尊過低一旦形成就很難克服。

哪怕別人對你一再肯定,你心裡明白自己值得,但在內心最深處還是會有自我懷疑。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你為了保持住你內心中的一種平衡,不想虧欠他人,因為一旦虧欠就要負責。你可能從小的家教或者父母給你的影響就是相敬如賓的一種關係,所以和他人保持「交換關係」(交換關係,是指兩人之間的關係是給出的利益要及時得到償還)更能讓你感覺舒適自在。如果遇到對你太過「好」的人,你會害怕並且躲開,甚至懷疑對方圖謀不軌。


解決方式暫時無法提供,不過你除了讓別人覺得可能有些距離感之外,應該沒什麼不好的。


我不漂亮,沒有錢也不夠有趣可愛,如果不對人家好一點是不會有人願意和我玩的。

這就是我對身邊的人特別好的原因,這個問題底下每一條回答都很戳我。我不是個很有魅力的人,一生黯淡無光,屬於那種即便我消失了也不會有人注意到的人。

小學時從不和同學說話,我媽帶我看過心理醫生,那個兇巴巴的醫生面目可憎,我嚇得躲到了桌子底下不敢出聲。初中遭遇校園霸凌,每天活在幾個痞子的辱罵里,所以當別人給我一丁點兒溫暖,我就會死死抓住,傾其所有回報對方。

但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別人對我好,我對別人更好,別人對我更好,我對別人很好更更好,久而久之會讓關係處於一種不平等的狀態了,我就會覺得不公平,並且會認為這種不公平是因為我不夠好看不夠有錢不夠有趣,我本人不討喜,不配擁有更多的關心和愛,然後厭惡自己,到抑鬱發作的階段,計較的已經不再是得失了,而是為什麼我不漂亮沒能力還不夠有趣,如果我漂亮有錢又有趣,別人會不會對我好一些?

明知道自己是扭曲的,卻控制不住自己在泥沼里越陷越深。

不敢跟太漂亮或者太優秀的女生玩,因為她們閃著光,讓我的自卑無處可逃。我會很不舒服,不是嫉妒她們,而是厭惡自己。

對別人好,也許是我的一點點廉價的籌碼,換取一兩個朋友不至於太孤獨。

不了解我的人覺得我很逗比,是個行走的段子手,整天哈哈哈哈哈哈,其實我很陰鬱,經常會有輕生的想法,悲觀厭世,但我不敢讓別人看到,因為怕被討厭,沒有人不渴望被喜歡。


所以大部分時候麻煩別人比委屈自己還難受。


強烈的自尊和強烈的自卑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外在你表現的風平浪靜,但內心卻波濤洶湧,並且對於某些事情易鑽牛角尖,認死理。情緒波動較大,無法穩定在一個區間。
這是你一路成長形成的結果,抑或說是與生俱來也不為過。想要改變這樣的窘境,成就更好的自己,看書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主要側重歷史,哲學方面的。大量的閱讀。
另:題主無需為自己感到煩惱,就好比你天生麗質也不值得驕傲一樣,都是你自己。發揮自己的優勢,接受自己的缺陷並在歲月的成長過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共勉吧。


童年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和存在感

引用心理諮詢師李雪的一段話 侵刪


「若需要請別人幫忙,我就感覺外面是一團敵意的、拒絕我的黑霧。我伸手出去,手都消融了。我感覺自己的整個存在是個羞恥,腦子裡開始對話:你為什麼還要活著,你死了多好。」 這是極度孤獨的嬰兒長大後的感覺:整個世界都充滿敵意,不願意幫助我,我若對別人有需要,就會羞愧到想死,我根本不該存在。」

我也受不了別人對我好,經常被羞愧,無地自容等情緒攻擊,至今並沒有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上面有人推薦的心理學書籍我覺得很好,我補推薦一本比較容易快速對照病症的《家庭會傷人》

自我療愈從認識自己開始,加油吧。


這與不會拒絕別人往往成對出現。建議就是,不要玻璃心。出現這種性格,有一個重要的外因就是:這個世界有太多因為莫名原因而無故特別自信的人存在。他們稀釋了人類社會本就總量不多的自信;尤其在與這類人相處時,你稀薄的自信也會被他們剝奪。面對這類人,你在心裡要模擬一個對他或她的問題:你是有多美?再翻個白眼(心裡)。多次以後,你就會習慣大家都是凡人,活不過百年,不必把自己低到塵埃里。


第一次回答問題,有些小緊張。觀點闡述不嚴謹,表達不順暢的地方還望見諒···


對於題主提出的問題,我打算從優勢和劣勢兩方面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優勢是告訴你如果你保持這種性格會有什麼受益;
劣勢是如果把握不住度,會帶來怎樣的損失。

題主的性格乍看起來是再好不過的優點,但正如題主所描述的凡事沒有絕對,過了度反而會造成困擾。
如果題主能夠清晰地把握這個「度」,那麼就能夠有效地控制性格對心理的影響。

--------------------------------------------------------分割線【優勢】------------------------------------------------------------
1.題主談到了對待父母的態度。從對待家人的態度的幾句簡單描述可以推測,題主的成長環境並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肯定,導致題主「自我」意識是比較單薄的。缺乏「自我」,則容易對他人的言談舉止更為敏感,做事謹慎小心(簡稱「察言觀色」)。「察言觀色」是可貴的高情商的表現,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擁有與人相處能夠探知對方喜怒哀樂的能力,從而及時糾正自己的言行。我個人認為題主的性格中一定有「察言觀色」的潛質。因為父母「不喜歡」自己是不會明說的,而題主是通過自己感受到的;父母對自己「好」,題主也能敏感察覺。其實題主自己仔細觀察,應該能夠發現已經開始在運用「察言觀色」的能力:父母傷害自己,自己可以控制情緒和言行隱忍不發,目的是為了不要觸怒父母而帶來更惡劣的對待;父母對自己好,自己會小心翼翼,為的是能夠更長時間的維持父母對自己好的狀態。相反,「自我」意識過重的人,思考角度大多是從自身出發。他們內心大多會想:」我要如何如何「,「我想怎樣怎樣」。自我意識過重的人是不具備「察言觀色」的能力,對周圍人的反應遲鈍,什麼時候得罪對方都不知道。

2.題主目前對自己的認可絕大部分是來自於外界的反饋。如果外界對你做出肯定的反饋,那麼題主會努力朝大家喜歡的方向發展,如果外界對你做出否定的反饋,題主則會反思自我,尋找能夠「取悅」他人的方法。因此題主是應該具備「自省」特質的人。當出現問題時,先思考問題是不是出在自身,並如何改進。這樣的人是能夠在人生的修行中把握主動的。人活一生圖什麼,功名利祿終究是帶不走的,那麼但求一個健全飽滿的靈魂(哈哈,這個是我個人的價值觀,僅作參考)。如果題主也有修行自身靈魂的意向(且認為題主能提出這個問題,便是這場修行的同路人),那麼自省便是讓你走得更快的方法。

3.題主著重提到會特別在意他人對自己的「好」。那麼你是個懂得「感恩」的人。懂得「感恩」在如今的社會成了稀有的品德。我個人認為「感恩」像個磁鐵,它會把更多好的事物吸引到你的身邊。當他們發現你是懂得「感恩」的時候,其實你已經在回報他人了。他人會不由自主地想給你更多的恩惠或者幫助,並從你這裡得到更多的反饋。「感恩」同時會讓你充滿幸福感。你會對微不足道的美好而動容,你會不停得沉浸在感動當中,你的世界是一片花海。千萬不要懷疑自己是不是神經質,這是擁有赤子之心的人才具備的能力

OK,下面談談劣勢,也就是為什麼這些優勢反而讓你困擾的原因
----------------------------------------------------分割線【劣勢】-------------------------------------------------
1.上面提到」自我「。題主是嚴重缺乏」自我「。可能題主是主觀認為」自我「就等同於」自私「、「傲慢」。但事實上」自我「有很多優秀的特質,自我之人更有安全感,更自信,更明白自己有什麼、自己要什麼已經清楚自己與他人有什麼不同。讓他人喜歡其實是有兩種方式,題主選擇了一個與」自我「相反的方式,即信奉「上善若水」之道:不爭不搶,隨環境而變,融於其中。但是事實上還有另外一種處世之道,便是讓自己「發光發熱」,讓自身的魅力吸引他人。前者是適應環境,那麼後者則是改造環境,一個被動一個主動。題主習慣了「上善若水」的為人之道,但是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已經迷失了自我。你與什麼人在一起便用那個人的方式相處,簡單的說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到最後你都不知道自己是人還是鬼了。

2.俗話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題主應該是深喑此道的女孩,從他人身上反省自身的不足。這種方式本身沒有大問題,但是要注意題主本身是學生,接觸的人大多是同學老師家長。自己的社交圈的質量將會是這種方法的障礙。另外自省的結果意味著改變,但是在自省之前必須先明白自己想要變成什麼樣的人,你的一切改變只能是讓你更接近你想成為的那個人,否則你將變得毫無特點。這種矛盾最容易出現在家庭:父母希望你成為的人和你希望自己成為的人是不一樣的,你既想成為父母要求的人,又想實現自己的願望,往往事與願違。最終導致父母失望,自己灰心。要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沒法讓所有人都滿意,你往往只能選擇一條路走下去(最好是自己希望走的路)。

3.「感恩」固然是優秀品質,但是濫用將使你變得缺乏價值觀念。任何人的小恩小惠都讓你受寵若驚,導致我會往邪惡的方向想,你很容易被利用誘惑。如果你身邊出現想算計你的人,那麼他很容易讓你欠他人情,很容易讓你無法拒絕,很容易剝削你的價值。

OK,下面說說如何破
----------------------------------------------------分割線【解決方案】----------------------------------------------
要解決上述問題,有幾大步驟:

1.認清你當前特質的優勢和缺陷,並平衡兩者。凡事沒有絕對,不是因為有優勢就無限放大,要知道物極必反;也不要因為有缺陷而不敢有用。世界因為有光明和黑暗才會精彩,不要把自己當成只代表光明的天使,我個人覺得那是不完整的人。懂得「自私」和「奉獻」的人才明白「捨得」的真諦。
那麼你需要做的是,把那些與你現在截然相反的特質納為己用。其目的並不是要讓你變成自私傲慢不懂感恩的人。而是讓你體會如何在內心中去平衡兩種矛盾的特質。好好去感受一下,當一個特質變得極端時,有什麼感受,如果中和一下兩者之間的比重又是什麼感受。
舉個例子:當人向你釋以恩惠時,如果你採用感恩去應對,那麼你會減小虧欠感,但同時你會發現自己要付出過多的精力;如果你採用不感恩去應對,可能對方會覺得你不通人情,讓你良心受到譴責,但是你保住了自己的精力;然後你可以多嘗試幾次,用不同的比重去應對別人的恩惠,並找到讓自己感受最良好,且最節約精力的方法。也許,最後你發現,當別人給予你比較小的恩惠時,你頂多說聲「謝謝」,並給予一個善意的微笑就足夠了。


2.自我認同。我相信題主有足夠的天分和能力讓別人認可自己,但是我希望你能夠開始自我認同。首先你需要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價值觀和人生觀。你的一切判斷和言行都要符合你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裡要特別提醒你,人始終是為自己活的,滿足別人的慾望不是你的人生觀,除非你的人生觀就是做一個施捨者。不要擔心拒絕別人(只要你的決定沒有真正傷害到對方),因為慢慢別人會明白你是有原則有思想的女孩,會更加尊重和仰慕你。
我們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你的男性朋友找你約X,你拒絕了。你自己的價值觀清晰的讓你做出了符合你價值觀的決定,但沒人會覺得你不懂得與人相處,別人反而會認為你是有節操有原則的好女孩。


這裡在價值觀上再提給點個人建議。不要把別人一些微不足道的示好看成天大的恩惠。你難道沒有發現,你的「良心債」遠比一頓飯錢更加昂貴么。改變僅僅是你的認知而已。

給你推薦《孔融讓梨新解》,大致是告知大眾不要把別人毫無價值的施捨變成自己高昂的道德債,鏈接:《孔融讓梨》新解。希望能給你寫啟發。
還有一個自私的人是不是會更幸福? - 生活,希望你能先跳出道德的束縛,看看「自私」能帶給你怎樣的收益,是否能讓你的內心變得更舒適一些。讓「自私」也成為你人格的一部分,你的人格將變得更加完整。

--------------------------------------------------分割線【補充】------------------------------------------------------
最後在另外闡述一下我對「自信」的看法,希望能對題主有用。
真正的自信是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改變環境。
題主選擇適應環境而不是改變環境,那明顯是因為不相信自己能夠改變環境。

【解決方案】第二點「自我認同」就是為你提升自信而寫的。當你真正找到自己的方向而為此努力的時候便是你自信得開始。
當你為之努力的時候,自然會散發出力量的魅力,你的努力會得到更真誠的認可和對你更有價值的幫助。
當然,你也會接觸到外界讓你停止努力的誘惑,例如:「休息一下」,「看場電影」,「逛逛街」。這時,你有足夠的理由去拒絕它們,因為它們違背了你的價值。而且你會發現你開始勇敢得說「不!」,說得是那麼理直氣壯,問心無愧~····


有人對我好我就想躲開人家,就不知道該怎麼和人繼續繼續交往了,萬能的知友們,請告訴我,怎麼破?


我也是,但這個東西是可以克服的。
怎麼克服呢,三個字,「量入為出」
很好理解,別人對你好,對等的回報回去就是了,也符合禮尚往來的民族優良傳統,又是人際交往的良性互動過程
這個駕馭好了是優點,懂得感恩,有同理心。駕馭的方法就是每次收到別人的好之後用理智量入為出的去報答
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了你的描述,我恍然以為是我自己寫的,跟我一毛一樣唉~好像是不能有隔夜恩一樣,一定要及時的回報給別人,別人誇我兩句,我自卑到塵埃里,直覺迴避,覺得這絕對是客套話。
跟我之前看到一個話題一樣,估計是因為自己是討好型人格吧,有這種人格的形成估計是因為家裡有一個強勢的母親,從小到大,一直以她的臉色為參照行事吧?而後成年以後,明明長相湊合,個子也不低,業務能力也不差,省級一等獎也得過,但是還是極其沒有自我,以顧忌他人的感受為首任。
不過我現在在嘗試改正了。


想法簡直跟我一毛一樣...被別人請客會覺得渾身難受導致總是搶著花錢像個冤大頭(造成不好的後果就是成了習慣之後有的同事或朋友就真的覺得讓我付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T-T),以前遇到表白總是嚇得不知所措心中想著「我何德何能為什麼你會喜歡我?!」然後委婉拒絕看到對方受傷的眼神就會內疚至死每次看到對方都會瞬間影遁逃跑...我就是這麼個有點自卑的抖M...T-T
所以我的解決方法就是:
從不佔別人便宜,幫到別人也從不記心裡,吃一點虧是福氣但是該較真的時候會把好原則不會讓人覺得自己是包子好欺負;
對於別人幫助我的事情,按照難度大小我會在平時做些回饋,小到買些零食或者給他們的孩子親屬帶些小禮物,大到請吃大餐等等,既聯絡感情也感謝了對方,畢竟別人幫助你不是必須的,你的確應該感恩;
也在盡量把自己變得越來越獨立以減少被別人幫助的次數,這是個死辦法不過目前來看還是挺有用的,所以我就漸漸地變成了現在的這個會自己換燈泡扛煤氣幫同事一拿十個快遞箱子依舊健步如飛的女漢子....
總的來說,就是別人不幫你是本分,幫你是情分,你要感恩;但是知道感恩不代表處處懦弱不敢出聲怕得罪人,有的時候優柔寡斷反而是傷害人的武器。


沒什麼改的必要。

只是要提升自己能力,幫別人,在大事而不在小事。


和題主一模一樣。【握爪】

就連合租,我都是洗衣粉洗髮水,鍋碗瓢盆油鹽柴米醬醋茶全部搞定,合租人可以隨便用……
就連租房選址,我優先考慮的是男票能不能起得來,在哪裡上班他會近一點。
別人求我幫忙,我就算有點為難,但對方若要勉強我,我就猶猶豫豫答應了。
我去求別人幫忙,末尾總是加一句「如果不方便也沒關係的」。
別人問我還有幾分鐘到,我說的時間總是剛剛好,誤差不超過3分鐘。
答應的事情必須做到,實在做不到會提前說和一直道歉,不耽誤別人。
即便是面試,我在路上發現無法準時到達,我會聯繫HR說晚XX分鐘到。
和朋友吃飯堅持AA,即便朋友強行付款了,我也會找機會回禮請客一頓。
別人的好,我都記得。我所做的那些,卻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

等等太多事例了,感覺是病。我不知道為什麼,只有這樣做我會好受一點。別人怎麼虧待,我都覺得沒事,還好,就這樣吧。有時候被人陰了,跟朋友吐槽吐槽也就作罷了。

到頭來卻發現好像別人並不是很在意,好像我一直在吃虧。可是這虧我卻吃得心安理得。

這一切大概是因為聽力障礙和父母某些不合適的教育方式有關吧。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人際交往 | 自卑 | 心理健康 | 心理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