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歲做什麼,可在 5 年後受益匪淺?

類似問題:
20 歲做什麼,可以在 5 年後受益匪淺? - 生活
25 歲做什麼,可以在 5 年後受益匪淺? - 生活


居然有這麼多贊,並不是什麼成功人士或者看透的過來人。只是一天上午看到這個話題,想起了一些經歷,寫下來的感想。感恩。
————————————————
不要害怕改變而不改變

隨著社會節奏加快,人在30左右就很快陷入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眼前的生活雖然不是特別好,但是也不差,吃喝還是不用發愁。就是總覺的哪裡不對。

這話可能更加適合在社會上一定立足的人。最後往往陷入了一個忙碌的陷阱,日子過的充實無比,而想要的生活卻越來越遙遙無期。反而漸行漸遠。所有的事情都沒有時間。

更典型的是,我想學習一門技能,然而我沒有時間。我想減掉大肚腩,然而沒有時間...
這就是客觀事實,生活所迫讓很多人不得不付出大量時間維持生活,而對新的挑戰與目標非常乏力。實際上已經陷入了這樣子的圍城:生活還將就,時間永遠不夠。

一旦拖下去,只能讓自己更加的陷入被動,有了孩子有了生活。更多瑣碎的事充斥在生活每一個角落裡。在被動的煎熬下,試想一下是不是更多的時間用來彷徨和迷茫了。

人到30-40就基本上能把一個人社會階層快定型了。這時候可以說是智力最後的巔峰。
應該對匆忙流逝的時光感到害怕,而不是對做出嘗試。

專業上加強一技之長的深度
我覺得最後一次選擇機會在專業方向上,就在30歲左右。往往這時候的人有了人生的經歷,對自己有了一定了解。能夠做出相對理智的判斷。知道哪些路能走,有多難走。

如果不畏難的話,可以嘗試。以後就沒那麼多機會了。越到後面,小鮮肉聰明伶俐的優秀者殺上來,沒有足夠的深度與經驗支持恐怕很難維持下去。

就在昨天婚禮上跟我哥的朋友聊天,他在4,5年前什麼都不會的情況下學了後期。
後期多苦逼多窮懂的人都懂。與我哥是同學,我哥學完工作一段時間轉行的極快。現在不做這行了。
而這哥們一直熬下來了。不出意外,已經成為北京某公司特效總監。

我問其成長過程,給我感嘆,就是啊熬啊。熬啊..學啊學啊..開始了一長串的苦逼的吐槽之路。
特效總監收入當然是非常像話的。我問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就是喜歡,然後繼續給我吐槽熬啊。


當有你的做的事有門檻了,深度的壁壘就建立了,並不是隨便能被取而代之的。是在一個方向上時間熬出來的。沒有極高的天賦,時間和專註度會幫你完成這一壁壘的。


別太拼
同為後期狗,於是開始愉快攀談。與合力吐槽成長之路。並沒有誰走的輕鬆。

朋友都混成特效總監了,不說辛苦,首先吐槽就是身體,慘啊..想當年,熬夜不眨眼。
通宵做合成。現在呢,上午精力好一點,下午就開始崩潰。基本上我們達成了高度共識身體要緊,但是又身不由己。半夜爬起來回復郵件是稀疏平常的。如果平時還不注意,那根本架不住。

正好在當晚一個知乎的朋友給我發微信吐槽。自己創業開了個公司,一單接一單。但是人是躺在醫院裡給我說的,哥們身體要緊..我這幾天病床上一想:
我可以不用那麼趕,其實慢一點也可以達到。而身體受不了啊。

這可不是我一廂情願想像出來的,除了自己因為加班成狗累虛了不少,很多同行,都有此感嘆,早知道多注意身體。完全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一點。
5年後,很多人熬的人都垮了一半,你還能生龍活虎那競爭力與效率就不是一個產出級別了。
而我相對注意一點的情況下,一加班就上癮的人。也受此累。

於是我們又默默達成了一個新的共識:
那些真正努力的人,也許並沒有這麼勤奮,也不用過得那麼痛苦,因為他們並不期待短期努力即刻就有巨大的回報。他們選擇了一個正確的方向,以專註和熱情持續地澆灌,以一種正確的,智慧的方式緩慢但平和地前進著,他們可以一邊努力著一邊享受著當下的生活。他們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真正的追求。而這些有價值的努力,也一點一滴真正到達了他們的內心,變成了他們真正的能力。


早睡和飲食
一般人來說,注意身體條件反射是運動。其實運動被過渡宣揚了。而且實則保持不易。
求職場發展與生活不必走入肌肉男的方向,脫離的初心也有可能失去原本的樂趣與既定的方向。
因為都是付出代價,我們要保持一個較高的性價比的選擇。
實戰最有效的體會是,首先別熬夜,第一毀身體。二是多吃素菜。
這些比運動見效的還快。也不是很費你時間。而做不到傷害反而是最大的。
如果在以上2件事能夠幸運的維持,加入不定期的運動就甚好了。


認識與接受無常
心裡不穩定,起伏跌宕,對事物不能集中注意力,保持專註。
通常除了身體因素,心裡情況佔了不小的影響。見異思遷就是最常見的毀人不誤的心態。
這不僅僅是專業問題。甚至在方方面面。

在你陷入到猶豫,懷疑,選擇,分別的時候,腦力資源是消耗的極快的,心裡很容易累。一個更大的副作用產品就是:擔憂。

而這背後就是完全沒意識到:無常。
而無常這個概念在佛經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即便不接受宗教,在現代里也有大量書籍談到。
即便如此任何過來人都對這2字的分量深有體會。人越早的領悟越能夠感受到更為廣闊的世界。

對於無常世界中,我們強行的恆常,希望一切按照我們既定意願與邏輯發生。讓人背負了不少不必要的心裡負擔而無法輕鬆上陣。接受無常是修心的初步過程。如果宗教不接受。那麼這幾本可以看看《黑天鵝》 《反脆弱》

談到無常對於我們的生活的影響:
有幾個問題似乎令人難以理解。慈善寬容的人如何在一夜之間變成了暴徒。有些人為何一夜暴富,或者一敗塗地。誰能意料得到這一點?為什麼事情如此的突然。我們只關注我們認為有道理東西的傾向,常常極大限制了想像力,無法知道世界的黑箱子里在如何運作甚至有可能永遠不知。強行恆常一切,只能讓自己視野與世界變得狹小與讓自己陷入到拚命過渡維護恆常:永遠擦拭不幹凈的地板。所有的東西都為了維護恆常在不斷的主動修復。

諸位可以留心生活多少無常的事情在一夜之間或者自己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發生。多於過來人聊一下人生經歷將會對這2個字體會的更加深刻並看到它們無處不在。哪怕回顧一下自己的人生,都會看到它們。
奈何我們都忙著強行維護恆常,恐懼無常,視而不見。這種恐懼和擔憂讓我們無法面對真實的世界,好的心態與成熟的魅力自然無從談起了。

在潛移默化下接受了認識與接受到生活的無常,會對心態有顯著的幫助。


從生理基礎上去做修心的鍛煉,就是對於呼吸的控制。無論在宗教,運動,瑜伽各方面,都是初級重要基礎法門。對大眾頗為有益處。在哈佛的自控力一本書中,其實最後只講述了這一個秘密:對於注意力的控制。而注意力的控制最基本的鍛煉就是呼吸。

有定力才能對既定的方向不做過於的幻想卻能堅定持續。也只有這樣子雙管齊下才能不會跌宕起伏的情緒搞的脫離了既定方向。通常也就是這些狀態帶離我們脫離了初心。陷入到迷茫的擔憂的焦慮中。

在幾個混的好的朋友聊天中,雖然不見得會刻意修,但是他們通常不會做無畏的擔心,及時在最難熬的時候。知道世事無常,而任重道遠。其實默默的省下了不少心裡能量在正事中。加快了熬出頭的速度。

試想早上坐在辦公室,這個不想干,那個不想干,以後幹什麼呢。就算折騰一上午,什麼也沒幹。這種心理負擔一直會帶到睡眠,也睡不好。只需要短短几日。就把狀態開始脫下水。

偶爾心裡見的陽光覺得美好的時候,就分外珍惜這種感覺。且不說要修的什麼聖人地步。
但是不做過渡的擔憂與焦慮是基本是完全可以練出來的,並持續受益匪淺的。

最後在有後路的情況下,按部就班的脫離舒適區
一來我們絕不做黃鼠狼的烤雞。二來我們也不會在重複枯燥的事情中死於安逸。

以上。感謝。


我今年虛歲35歲,女,已婚。
我周歲30歲那年去英國讀了個設計碩士,拿到了最高級別的證書,算是為自己的35歲做了很大的努力。聽起來好像這會是一個勵志的故事,但其實我現在每天呆在家裡,沒有上班,也沒有創業,只做一點點兼職。生活水平在同學中勉強維持在中等水平,但我每天都很開心,也並不畏懼接下來的四十歲、五十歲。

怎麼說呢,其實人生並不是一個計劃,也不是一場升級遊戲。人生就是人生,你即使每一步都做得對,也未必會開心;即使每一步都任性妄為,也未見得沒有好心情。

永遠不要為了未來而捨棄現在。

在我看來,30歲時,你所做的一切,都應該只為了你的30歲。

———————————————

確實沒想到這個短短的回答會有這麼多人點贊與評論,感謝每一位(除了有一位罵髒話的,被我刪掉了)。
之前一直在評論里回答大家的問題,但現在評論有些多,很多回答大家注意不到,經常會有重複提問,於是把需要補充說明的一併寫在這裡吧。

1,大家要注意題主是30歲哦。我相信30歲的人對人生基本常識都已有普遍了解,並且有辨識力。如果題主是20歲25歲的話我不會答得這麼簡省。重點是我不會截取我30歲和35歲的人生片段來答20歲的問題好嘛!舉例說明:20歲的人提出的問題我是這樣答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661042/answer/42160335
雖然我的內在觀點其實是一樣的,但說話方式會截然不同。

2,「永遠不要為了未來而捨棄現在。」
這句話不是我最近坐在家裡突然想出來的,和嫁沒嫁人、出沒出國、每個月賺多少錢沒有一點關係,這是我從初中開始的人生信條。我的人生就是這麼過來的。所以我高中沒考上重點。

3,忘記評論里還有什麼比較需要拿到這裡回答的問題了,待我再去看看。


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

現在的人特別早衰,尤其在心智上。互聯網的發達,讓我們接觸的信息呈幾何倍數增加,面對一件事,往往擺出一副過來人的姿態,語氣凈是老氣橫秋,「嗨,這種事,見得多了,之前哪兒哪兒的新聞早就報道過…」

這樣一副心態,加上30歲這個特別的年紀,疊加效應無異於開了爆擊+吸血,真真是「30以下全撂倒,30以上一招秒」,天上地下,唯我獨仙~

是,你見多了奇人異事,看慣了秋月春風,但就你自身而言,經歷的恐怕都是狗下崽了,貓又跑了這檔子事,否則吹牛逼時你也不會老是「我那個朋友怎樣怎樣」、「我有個親戚如何如何」,而自己仍然30年如一日的,對著整個世界意淫,完了還覺得特沒勁,覺得自己早已看穿了一切,不願再去接觸什麼嘗試什麼,不管什麼東西在你腦子裡都已打上無趣的標籤,你只願意在新聞中扒拉生活,還覺得一切盡在掌握。

世界在你想像之外。哪怕一部你認為不好看的電影,去電影院看和在家看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你覺得逛公園很無聊,不如在家玩手機,其實3月的陽光很美,你對著太陽突然就傻笑起來;別整天一副冬烘先生的樣子,30歲,還嫩著,還能掐出水,趁著潤滑趕緊解鎖更多姿勢,把世界好好操上一遍!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居安思危,能力提升,擁有一技之長。否則到35歲,面對我國所有要求年齡35歲以下的招聘,必將措手不及。很多人35歲就要失業咯。

一些做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工種的人,比如行政,客服啊,35歲以後怎麼和年輕人競爭呢。
比如我們有的時候只是招聘一個最基層的小編。
然後投簡歷的人中,居然會有某某雜誌的社長、企業老總。
四十幾歲的人,突然跑來面試小編,做比自己小的人的下屬,很是尷尬的。
招聘方也是寧可選剛畢業的大學生進來,學得快好管理。
所以,30歲的時候,要麼想辦法讓有一技之長,能自給自足,要麼存夠錢將來自己創業。

不要覺得自己的工作穩定,就可以得過且過。年輕的時候,別看那麼多韓劇,有時間多想想,35歲以後我可做什麼?35歲以後如果失去目前這份工作,我可以做什麼?
那個以前做社長做老總,後來出來面試一線工作的人,當初也是覺得他工作是鐵飯碗的。世間之事瞬間萬變,不管你飯碗有多鐵,仍要提升自己,讓自己的能力追上自己老去的速度,不要讓自己變成溫水的青蛙才是。


我32歲半。

想寫一些我30歲時候想的、做的事情,這些改變讓我這幾年有一些小變化和小受益。

1,不能再任性。

很真實的,在30歲時意識到自己不能再任性了。所做的改變是自己為人更穩重。

愛吃的東西,不會再放開胃口大吃一通,感覺美好的食物淺嘗即止就好。

家裡的責任要擔當起來,意識到自己任何生活和工作上的選擇和改變,都會影響家庭,我的改變是不再所有決定都自己想自己做了,而是開始與家人商量,聽他們的意見,讓他們進入我的決策環節,一起討論後,再踏踏實實自己拿主意。

工作的執行,思考,和轉換,都會想得更仔細,不會像年輕時候只考慮到很少幾個維度。

這幾年一直在改變自己任性這個習慣,雖然做不到很完整,但是幫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習慣更好了,心性也穩了一些。

2,局限。

30歲時,畢業參加工作6年,從校園走進社會,走過一些地方,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中認真幹活。這些積累幫助我對自己的工作有穩定的認知並開始意識到局限。

不會再輕易海闊天空地訂目標想未來,而是更穩重地思考職業發展,在一個自己認可並接受的局限下思考自己的工作和發展方向。

感覺自己更踏實了。當然,踏實不一定是完全正向的,也會帶來挑戰風險和異想天開的縮減。

對自己個人的局限也在30歲時有不少認識,例如我要鍛煉成八塊腹肌感覺很難了現在就想著保持鍛煉讓身體健康,例如我想業餘時間寫一部玄幻小說近期也很難實現。以前有很多愛好,要收斂、聚焦形成對自己有益同時又喜歡的愛好,例如讀書,逛美術館,寫隨筆等。

認識到局限,我的改變是,生活工作每一步都更傾向於穩定以保證有好產出,以前那種天馬行空的思維精彩,確實少了一些。

這種對局限的認知以及我做的改變,我也不知道對我這幾年是不是全是好事,能不能優化,也許還需要時間去思考和沉澱這塊內容。

3,時間。

30歲開始覺得時間寶貴。以前可能還有無所事事的時候,現在感覺時間寶貴,不能浪費。

改變是開始有意識地把時間安排給家庭,工作,有益的習慣,朋友這些方面,自動屏蔽了很多以前的時間消耗大項目。

例如看美劇,以前一周追6部,現在一個月看不了一次。例如看玄幻,以前能晚上偶爾一口氣看到凌晨3點,現在只是每天早飯時間看15分鐘。

還有一個改變是,開始有目的地給自己留一些個人時間,讓自己能在這個繁雜的世界中有放空的時候,例如一個人去美術館看一小時展覽,例如午休時間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讀書。

這幾年對時間的認識和改變,讓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一些小進步,但是離一個優秀的時間控制者還差太遠,以後會繼續優化這塊內容。


最開始想到的就是這3點,然後又想到一些相對零散的點。

30歲之後感覺人會成熟,或者說老一點,以前小時候特別不理解大人為什麼飯後散步,走這麼久,多無聊啊。幾個大人聊聊天,喝喝茶,能扯一下午,多無聊啊。好多想不通的,30歲一到自己立馬也一樣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_-""""

我的幾個微信粉絲群里,有很多年輕人,有時看他們討論的設計問題,對生活和工作的態度,我都能明顯感受到不一樣。我給他們講設計知識和工作經驗,同時我也在群里了解和學習年輕人的思考方式和想法。感覺30歲之後還是要保持與年輕人的溝通和交流。

可能30歲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地把30歲當回事,仔細思考一下自己的狀態並開始認真做改變,畢竟三十而立啊。

最後一個想寫的點,就是30歲開始時,我對一些事情同時擁有兩種矛盾對立的認知。

這個對立是,意識到自己不足,知足。

走的地方越多,越覺得自己見識少,工作的職位越高,越覺得自己不夠本事還得努力學,時時刻刻感覺自己進步了反而又更弱了,老是覺得自己不足。

但是又同時開始慢慢知足。例如我24歲剛畢業參加工作時,我想好好乾活,爭取5年後當一個大公司裡面的小設計經理,3年後我回國在騰訊當設計經理時是27歲;後來我想能不能有機會在30歲時在一家500強公司做設計總監,多負責一點設計工作,2年後我在華為做設計總監時是29歲;後來我想能不能在35歲時在一家500強公司做設計做到高管序列,迎接更大挑戰,3年後我在美的做體驗設計高級管理序列時是32歲。一路很辛苦,但是一直有進步和收穫,我是知足的。不過一路走過來,發現上面那個「越發意識到自己不足」的事實越來越成立,又是矛盾的。

感覺這個矛盾和解決過程至少要持續到35歲。


寫了不少,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文字不成體系,請見諒。希望對問題有一點點幫助。

謝謝閱讀!:)

thanks,
yoyo


寫一個文藝一點的答案。

除了健康,那就應該是學習一個可以凝固你經歷和歲月的技能,或者一門藝術。

看到它,感受它,你會明白你的白髮都是有意義的。

你沒有白白經過這些歲月。

---------------------------------------------------------------------------

記得有一次看夏達的專訪,夏殿說,自己畫漫畫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為了對抗死亡。

人會死去,但有些東西會留下來。

1、它應該是你愛好的,倒不一定是你的工作,它可以讓你感受到生命的熱情,你願意投入其中,感受只屬於自己的美好。

2、它應該是博大精深的,那樣才能保證你在之後漫長的歲月中,常學常新,不斷從中找到讓你激動和進步的東西。

3、它應該是蘊藏著某種美和藝術的,它有它獨特的魅力,通過它,你彷彿可以與某種至高的精神連接,它讓你可以暫時脫離現實生活的繁雜,生活在一個小小的精神世界裡,讓你枯竭的心靈再次豐盈。

4、它應該會留下一些什麼。你活著的時候,看到它,彷彿看到自己經歷的人生,當你離開,它依舊存在這個世界上,你想到它,彷彿閉眼睛也從容了一些。

也許是繪畫,也許是音樂,也許是小說,也許是攝影,也許是圍棋,也許是其他什麼……

作為一個俗人,我個人給它第5個標準,它是一個技能,可以給我帶來收益,不過這只是我個人在現在這個比較窮的時候的標準,哈哈。

我們都是凡人,日復一日生活在這紅塵之中,我們變得不那麼文藝了,因為生活有時候不需要文藝,所以,保留最後這一塊天地,日益精進,歷久彌新,凝聚歲月,積累價值。

它讓你對生活永遠有一個超越的視角,讓你的心靈永遠有一個躲避的港灣,它,更像是滾滾紅塵中的庇護所。

它在,你就永遠不會徹底孤獨。

就像《遙遠的救世主》里丁元英的音樂,那套幾十萬的音響和幾百片碟片,它不只是音響和碟片而已,它就是丁元英的深山古剎、晨鐘暮鼓。

它是唯心的,不會有太多的人認可它,但你知道,有它和沒有它,對於你,是不一樣的。

這就夠了。

以上。


不經意看到這個問題,順手答一發。
我按虛歲來算的話,今年剛好30。單身,未婚。生活工作一切還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在前幾天終於遞交加拿大學簽(走到這一步對於我來說太艱難了。。。)。如果學簽順利的話,應該5月份就要去留學了。要學3年左右。其實這個回答給不了什麼乾貨或者雞湯。我也不知道當我35歲的時候,我因為此時的選擇,以後會過怎樣的日子,會有什麼心得覺悟。但我現在很期待能順利拿到學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我覺得任何時候任何年齡都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吧。


30歲以後,往往會意識到時間珍貴。每個人的起點、進程不同,到了30歲不論物質精神狀態如何,都不太能憑藉這一個時間節點上做了什麼去一勞永逸地影響深遠。你會發現這只是普通的一年,唯一顯性的變化來自內心:壓力和責任驟增,或自立自強的意識強烈覺醒,這些會讓我們更願意把想法付諸行動,長期的自我投資行動,而不是斷斷續續的雞血和雞湯。

30歲的人,社會關係多,工作生活複雜,精力有限,不需要做太多,貪多嚼不爛,與其最後難以為繼,不如死磕一個點。養成一個好習慣,只需要一個。至於是圍繞健康還是側重學識積累或者興趣愛好培養,因人而異。我把習慣分為」去做「和」不做「兩種。

1、去做:把單位目標輕量化,一來可衡量,二來容易堅持。比如以下任選一個:每天讀書三十分鐘,每天練字20分鐘,11點前睡覺,早上記5個生詞,每周看一本書,每周跑步5公里,每天一萬步,每天比昨天平板支撐多5秒,每天保持微笑,每天讚賞周圍的人,每月存款投資理財X000,每天百度一個新詞兒,每周一場電影,每月旅遊一次,每月抽一天時間或請一天假梳理思考,每周學一道新菜,每天優先處理一件重要(而不是緊急)的事情,下班前自問今天工作如何做得更好再關電腦,睡前反省當天二三事,開啟一門新技能並堅持學下去......

2、不做:不做違背個人價值觀的事,不做損人不利己的事,不喝高糖飲料,不吃垃圾食品,不背後說別人壞話,咬緊牙關不抱怨,不過多熬夜,不做老好人...


其實吧,這些習慣並不是針對30歲,20來歲的人也適用,只要堅持,都會在未來5年甚至一年就開始受益。只是我們很少有人能在20來歲的時候做到,所以年輕時欠自己的債,現在要還一還嘛。

當這件小事做好以後,就坐等驚喜吧,會有越來越多美好的小事發生。

30歲,讓我們重新做人。

2016.5.15

—————————第1年實踐分割線———————————

時隔一年,總結一下最近一年我的新堅持——可能年紀大了,對待事情不再糊弄,開始享受知行合一的喜悅和安心,即使一通網路留言,也想負責到底?

沒想到這麼多人都有30歲心結,不斷地有人點贊和關注,竊喜之餘也是壓力倍增,突然萌生做個試驗的念頭——想新啟動一件事情,堅持5年看看。別看我說得那麼頭頭是道,自己做起來也是困難重重,說起來真是得打臉(所以說,不要輕易讚賞所謂「經驗之談」,講道理誰不會?)

過去一年還是很貪心,想做好很多事,新啟動的有:寫文章,閱讀,攝影,廚藝,運動,早起,德語...除了攝影和早起,完全做砸了,其它都在堅持,每天或每周的節奏。其中個人比較滿意的是寫字 閱讀 和廚藝。目前驚喜感最強的,是閱讀。

1/寫文章完全隨心隨性,在自媒體和簡書發布零散文字,收穫一些粉絲和贊,最大成就是,有首小短詩被我中學時代最愛看的雜誌《讀者》編輯選中,給了50元稿費(人生第一筆稿費),也算是起了個「一字一元」的好兆頭...

2/第一次正兒八經練廚藝,還沒練好(30歲之後,擅長烹飪真的很重要,不論是日常照顧自己,還是犒賞家人),但是已經堅持自己做晚飯和早飯半年,周末完全告別外賣~~這一條有兩大明顯好處,一是非常健康,二是省錢,購買柴米油鹽的快感,可以替代商場血拚~~有次從超市拎著一大袋食材和調料回家,竟有一種凱旋的喜悅。沒想到我以前嫌棄的廚房瑣事,在30歲之後的眼裡卻變得很有吸引力.....

3/閱讀。過去的一年看了20多本書,量不多,但卻比往年都多很多,個人認知也提升更快,有些書相見恨晚,真希望有些道理是在走彎路之前就看到。一個全新的嘗試是,今年2月,在喜馬拉雅上嘗試以主播形式分享,本來只是讀給自己聽,順便存個檔,沒想到會有人收聽(前期讀得是真爛),不斷有人互動交流,每天都有新增訂閱和粉絲,且日增長量越來越多,0推廣下,到現在居然自然增長到430多了。可以預期,如不出意外的話,果專業一點專註一些勤奮一些,兩三年後可能就成為喜馬拉雅平台上的大V(或者比現在大一點的小V)。

「主播「這件事很驚喜,是因為這三點:

1/0經驗,毫無競爭力:目前只做了3個多月,此前毫無播音經驗和專業知識,聲音質量也堪憂,前期主要目的是讀給自己聽,態度很粗糙。即使這樣,在專業選手和大V中PK,也並未被碾壓,落差可以彌補,依然有很多機會。

2/分享的回報:粉絲的建議和鼓勵/鞭策/批評,都是自己進步反省,做得更好的動力。有人在期待你更新,這種使命感帶來額外的動力,會比計劃讀得勤快一些。

3/意外的被動收入:訂閱的人多了,就會有廣告收入,從第一筆1分錢開始,到現在的.................... 2毛1~~一分一分的增加著(淚奔過)。這個數字渺少得不值一提,但從事情的性質上來看,這可能是「管道」里的第一滴水。

截至以上狀態時,5年中的第一年已經過去了,其實每件事情在第一年就已經開始讓自己受益,5年後不知道會堅持到什麼程度,受益程度有多大。作為試驗,會在業餘時間繼續堅持閱讀分享,看看會咋樣。

希望以後每年都厚著臉皮來總結一下子╯□╰堅持5年先,一起打卡啊或.....打臉 。


買一箱茅台飛天52度的,做好密封。
買一箱五糧液52度的,做好密封。
買一箱劍南春52度的,做好密封。
買一箱瀘州老窖特曲,做好密封。

這些酒收個5年10年就是不升值,自己喝或者招待人也不錯,是不是?


加一句:私信爆了。還有評論區里的個別人,我和你們說,我的性格做不出對著比自己年紀大的人說三說四的事情,才有了這種風格的文字。
我只是立足於我了解到的一些公司招聘計劃,暗示一下實實在在的35歲危機(畢竟現在的中國處於轉型期),你們要認為我在編故事,我沒有意見,但,這值得你們私信攻擊我嗎?
看來,人,果真不能太善良。
現在,只能祝福天下所有喜歡私信噴人的朋友,可以找到可以照顧你一輩子的「大哥」。你不用努力,只要你人在他的公司一天,他肯會給你養老送終。

以下是原始答案:
鑒於30歲的人三觀完全成型,所以,我給不了任何建議。我只說「如果是我,我要如何做?」

我的30歲,我最大的任務就是
——「我要如何迎接我的35歲現象」。

我年紀不大,但應該算是一個職場老人。如果工作8小時算工作一天,一年算251個工作日,一年的工作時長是2008小時,我算是工作了十幾年的人。我13年開始創業,這幾年,我跟過幾十個大大小小的項目,接觸過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多多少少知道公司方面的態度。我只是一個善意的提醒,你聽不聽是你的事情。私信罵我就給我省了吧

最前面的建議:當然是無條件的好好愛家人,特別是你的伴侶,因為TA是陪你到老的人
人到了30歲以後,身上的標籤越來越多,每個標籤都是一種責任,能照顧好自己和家人已屬不易。
何況一天就24小時,一個人能夠一分為二已經是非常令人驚奇的了,那些想把自己一分為三的人真的就不知天高地厚了。所以,離莫名其妙的人際關係遠點。離不切實際的事情遠一點。

現在來回答「如果是我,我要如何做?」,希望可以啟發你的一些思考:
首先,我會立足於自己的行業,立足於自己的城市,認真的去思考——
1:35歲以前,我,活在中國廣州這個一線城市,
應該達到了哪條安全線(年收入的意思),我有沒有錢和資源支撐更好的醫療條件?我有沒有毅力和意識開始養生?我應該擁有了哪些技能才能抵住「35歲現象」。

2:生財之術或許需要機遇,理財之道只需要走心過腦。最起碼,儲蓄的概念一定要有。

3:雖然我有很多什麼項技能,但我只想保留一項專長,然後,用盡全力做到最好。

4:如果我很喜歡我的工作,作為人家的下屬,我老闆對我的要求愈發嚴格。我不會生氣,只會努力去做到更好。我會在我的行業內專註地去經營,長期地去耕耘和積累,去發現我這個行業中的痛點問題是什麼,才能夠針對這些痛點的問題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5:如果,我真的很不喜歡我的工作 我會開始考慮,我是轉型呢?還要轉行。兩個都挺好的,都是未雨綢繆的選擇。

7:30歲,轉行是一場賭博,我會考慮清楚我的退路。轉型是要在自己最熟悉的領域中,跳出原來的框架去思考,從而改變現狀、求得生路。我會認真的思考,哪個更適合我。

8:30歲,如果我考慮轉型,在沒有任何積累的情況下,我不打算走專業路線了,走不起哇,搞不過,我只能把自己培養成「優秀的管理者」。

9:如果我考慮轉行,我要應聘成長中的公司,大公司和小公司,我是不去的。小公司看不到希望,大公司更看不到,我年紀這麼大了,我又不是空降兵,誰會給一個跑來應聘的人加薪升職?

10:到了三十歲,吃喝玩樂的日子已經過去,柴米油鹽最實在。我要對我身邊的朋友好,很好很好。重新交朋友的事情就算啦,累死,不想重新交待自己的人生。除非我什麼都不說,對方就可以懂我的那些動機和背後深刻的含義,這才是我朋友。

11:我猜,到我35歲的時候,獵頭肯定不會找我了,所以,我在30歲的時候,一定要多認識一些獵頭朋友。我還要和每一個工作過的公司大老闆都搞好關係,以後不管做什麼,我還等他們給我寫「推薦信」呢。

12:想到再補充。

其次,我會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剔除學歷、履歷等方面的因素,年齡真的會影響入職成功率嗎?
這個時候,我會告訴自己:廢話,當然影響。「35歲現象」:30歲+的人,還自己拿著簡歷找工作,看上去也挺奇怪的。30歲+的人,真的是靠圈子活著的人,即便是自由職業,更得靠圈子。

2:如果老闆允許合種類型的員工存在,允許不願努力奮鬥的員工存在的。那麼,普通崗位怎麼定義?
這個時候,我會告訴自己:對不起,普通崗位輪不到30歲+的人。除非我身上有特殊的標籤,所以:我沒有特殊標籤,只求溫飽這種事情都輪不到我。「35歲現象」就是如此多嬌。

3:我雖然年紀大,但便宜,公司為什麼不要我?
這個時候,我會告訴自己:年紀大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我能力不行,指不定還是一根老油條。人家賭不起,就算我願意拿低薪水,也不要,因為擔心我做不久,不穩定因素太大。30歲以上的應聘者,看簡歷基本上能看出人生的態度。「35歲現象」就是如此現實。

4:有沒有沒有年紀限制的公司?
這個時候,我會告訴自己:有啊,沒有年齡限制的公司,很多,可是人家只要最優秀的那個人,然後把我的簡歷扔進垃圾桶。「35歲現象」就是如此簡單。

5:那要怎麼辦?
這個時候,我會告訴自己:我至少應該在30歲就確立明確的目標,並利用5年的時間去追趕,然後,完美避開「35歲現象」,這,可能是我成長的最後的最佳時機!

更重要的是,我還會告訴我自己:
你要;戒雞湯,戒「方法論」(小馬過河的故事都特么說了那麼多年),戒「掩耳盜鈴」,戒「幻想」,戒「意淫」,戒「帶著面具做人」,戒「背著牛頭不認贓」,戒「拿著雞毛蒜皮的小事說自己天賦異稟」。
戒「指望一本書就逆襲」。


最後,我來發一些戾氣,但我希望有緣人多看幾遍:
「魔鏡,魔鏡,告訴我,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是哪個?」皇后每天問同樣的問題,並期待著同樣的答案。
年近30歲的你,有沒有覺得皇后很討厭——心裡已經有答案的問題,還不停地找人問?是的,我是說,答案如果不合自己心意就砸鏡子的皇后。魔鏡說了實話就發飆的皇后。是不是很討厭?

但我告訴你,很多人年近30歲的人,事實上就和這個皇后一樣——心裡已經有答案的問題,還不停地去找「沒有雞湯的勺子」,以為那些可以解決問題。你就算給他真相,對於一個年到30,三觀已經形成的人,他也得聽得進去啊。

世界萬物散開又聚攏、匯合又流走、接近又分離。宇宙間任何有趣的事情,包括各種自然現象,儘管看起來很混沌,很複雜,但實際上都遵循背後深奧而簡單的規則。
如果,一個人活到30歲,還想不明白「什麼因結什麼果」這個道理,這個答案,這個地球,都不適合你。

我是說,一個人,活到到30歲,說到他自己,她居然說不知道自己「如何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那是騙鬼。很簡單,人到30歲,成功的,累到不想多說,失敗的,繼續風雨兼程的趕路。唯有那些拎不清的人,心裡什麼都知道的,就是要找一些「可以侮辱成功者的話」來安慰她自己,然後,繼續掩耳盜鈴地迎接她的「35歲現象」。

與君共勉。


如果你是一個男人,最獲益匪淺的就是娶一個永遠支持你不離不棄的妻子。
==================================
看到評論里有好多人覺得答案怪怪的,我看了一下發現沒有前提→_→
我修改一下→_→
如果你是一個懂得上進有責任有目標的男人,最獲益匪淺的就是娶一個對你有信心愿意不離不棄的妻子
這樣就好多了嘛


1、堅持每天打DOTA、LOL,5年後可以得到一個積分排名前列的賬號,讓下一代贏在起跑線上。
2、堅持晚睡早起,5年後可以擁有比別人更差的精神狀態和更多的白頭髮。
3、堅持喝酒打通關,5年後可以擁有胃穿孔和酒精肝。
4、堅持每天做股票和期貨,5年後可以擁有更多的失敗教訓和更少的銀行存款。
5、堅持每年讀不多於一本書,5年後知識可以和5年前一樣貧乏。
6、堅持每天抓緊時間和同事聊八卦,5年後可以和廣場舞大媽無障礙交流。
7、堅持吃垃圾食品,5年後可以擁有比別人更大的啤酒肚。
8、堅持不鍛煉,5年後可以擁有更病弱的體質。
9、堅持從不體檢,5年後給醫生一個意外驚喜。

有志者事竟成,與君共勉。
以上。


我自己的經驗是……30歲的時候我什麼也沒做,照常生活。一些比較好的項目機會都是在30歲之後出現的,來自之前那些年的工作經驗和朋友關係積累。

看看周圍人,除了那些看得到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東西——好象只有健身和看書寫讀後感了,其實我們都覺得想要在某個時間刻意做件什麼事5年後直接受益,蠻難的。

回顧來時歷程時,通常只會說噢原來那時候做過那件事情給我收穫蠻大的,但是我們自己也不知道哪件事會導向哪裡。

如果一定要找點什麼規律的話,我覺得可以是「盡量嘗試不同於以往經驗的事情」,因為30歲的時候有一些工作經驗,正好可以應用於實際看看會發生什麼。不過此時抗風險能力也稍高一些,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不大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動太劇烈。

可以舉些例子:
1. 一直坐辦公室的人,如果還有精力,可以考慮嘗試一些力所能及的創業項目,不要只投錢,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參與管理。
比如我自己有很多經驗,就來自於之前創辦過的一個小項目,那段1年半的經歷佔用了我蠻多精力的,投入的錢不多,我通過「犯了合夥創業所能犯的全部錯誤」,賺了蠻多經驗值的。

2. 如果對現在的狀態不滿意,可以在計算好風險的情況下,給自己一個大轉型的機會。
我有朋友就是在那會兒徹底轉的職業,現在也蠻好。不過他當時是算過幾條:自己手上有多少錢;中斷多久時間工作生活水平不會有大影響;中斷多久工作後如果不成功,再回來找同樣工作不會受很大影響。
綜合之後他給了自己一年的轉行嘗試時間,然後成功了。他自己也說很多時候靠運氣,運氣不好就再回去找工作唄。

當然你要是覺得會對生活影響特別大,這種大拐彎的事情還是不要做,要做也要作好「大部分情況下是失敗的」心理準備。真的,不騙你。

接下來我想說,如果你有幾個選擇,盡量選那些和原先經驗差別比較大的,不管什麼事情,如果決定去嘗試了,一定要儘力,要堅持。很多事情是投入精力下去往往在一段時間裡看不到什麼特別的成效,你也不知道自己走的方向對不對,那麼在設定的止損期限到來前,一定要有韌性,要反覆嘗試,不要放棄。

每一段去嘗試的,不同於過往的經歷都會帶來新的東西。但是這和每個人的生活狀態有關係。不會有1+1一定等於2的答案,可能只會有1+1=一個蘋果。

至於到底是蘋果還是梨,得看老天爺最後賞賜我們什麼。

有些人會覺得努力了很久一無所獲,那其實可能是因為他一心想要蘋果,但是拿了個梨,他不認得,以為不能吃,就這樣罷了。


其實這個問題,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是不合適的,畢竟這個問題的三十五歲和三十歲的兩條時間線我都沒有達到,但,突然還是想寫一點東西。
我在此前的一段時間,反覆和身邊的人敘述著自己經歷的與眾不同,假模假式的告訴人家自己曾經經歷過的多於同齡人的苦難和挫折,闡述著自己在工作、在感情、在生活中的種種不順。但似乎,真的要把那些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瀝幹了水分,也無非就是些工作的上下、感情的分合、家庭的碰撞,只不過聽起來更輾轉往複一些。聽者大多聚精會神,往往到了最後發出一聲感慨,太不容易了,看起來你現在過得挺好的,沒想到以前經歷了這麼多。但就我自己來看,似乎,說得多了,反倒越發覺得那些事情不算什麼了——又不是什麼身背國讎家恨為國為民的大俠,何必要把自己塑造的那麼悲壯。
2010年,工作兩年的我因為自己的作死,把自己扔到了一個難以回頭的地方。在那一段時間,我每天透過鐵格子看著窗外的風景。其實也無甚風景,只是一棟大樓,人來人往。只不過,我自己也沒有想到,幾年之後,自己兩易其主,去了這個當年離自己不到30米的大樓里工作。每當自己站在幾年前的自己看著的地方看著自己在幾年前站著的地方,總會感受到一種時空交錯的幻覺。這種真實的幻覺更是一次又一次的告訴我,未來,是難以預測的。

因為難以預測,所以我不知道自己在幾百天以後的三十歲需要做什麼事情;因為難以預測,所以我不知道自己做的那些事情對自己以後有多大好處;也是因為難以預測,我才發現了洪水猛獸一般的光陰在自己身上無情的撕扯留下而的傷痕。
這事情聽起來像是少年強說愁,只不過我的外形已經反覆被軟體測試在了三十三四歲,以至於被同事問及孩子多大之類的問題,天可憐見,對於一個單身漢來說這真是一個殘忍的事情……
然而,殘忍的事情還不止於此:我開始發現自己傷口的癒合速度越來越慢;我開始意識到自己身上出現了以前不曾見的各種小毛小病,雖然微不足道;我開始驚覺自己的原本就不怎麼樣的記憶力越來越差,差到主持年會的時候大多記不住詞,用同事的描述就是,一邊毫不緊張的發揮,一邊不斷的偷看著手卡。同事和我說這話的時候,我們正吃著火鍋,蒸汽繚繞,我一時覺得肚子上的那點脂肪也如腰帶一般,忽然解了下來,隨著蒸汽扭曲的上升、盤旋,彷彿一場夢境,那些東西彷彿都是自己的錯覺……

我經常會產生一些奇怪的錯覺,錯覺到了讓我覺得自己的命理是有問題的,我覺得自己似乎有著把很多本該成為好事的事情變成壞事的能力。這種事情多發生了幾次之後,我甚至於已經無力去慨嘆命運的不公,無力去聲討明明發生在別人身上的相同的事情的結果都會比我好得多,我開始發現那些都是徒勞,只能埋頭應戰。似乎那些事情雖然仍在一次次敲擊著我,一次沉重過一次,但,似乎也不再顯得那麼難以承受了。雖然,如果有可能,我寧可犧牲掉一部分迎戰奪來的東西,讓自己過得不那麼辛苦,但,自己也知道,那不是我可以自由選擇的事物。
在對抗之初,我一味的求快,求效率,求各種讓自己飛速前進的方法,找出讓自己看起來不再軟弱的訣竅,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為了提高效率,我開始瘋狂的學習GTD也好,番茄工作法也好,七個習慣也罷,我不斷的在生活上不斷的加碼,讓自己嚴格執行,希望自己能走得更快一點,結果每一次的堅持總是無功而返;為了鍛煉,我一味的給自己加量,希望自己能夠更快變得更好一些,但是最後仍是事宜願為,還差點讓自己受了傷。類似的事情還有許多,它們都讓我不斷的給自己擰緊發條,再擰緊,然後再反覆把自己絞起來。我像是要讓自己給自己蓋一座從現在開始不能有一分一毫錯誤的大樓,但我發現自己再怎麼規劃,總會看到有比我規劃更長遠的人;自己再怎麼努力,身邊總會看到有比我更努力的人;而最喪氣的事情往往是發現他們比我都優秀得多。
於是我在前段時間,才剛剛開始學著慢下來,學著讓自己聽到、看到自己。聽到自己肌肉的運動,感受自己身體的狀態,不給自己定一個每天必須要做多少下什麼運動的目標,而是感受自己的狀態,讓自己做到那個應該要做到的點,就夠了。做得到,就多做些,做不到,也不去勉強。盡量不去勉強自己,也不去勉強別人。讓自己意識到自己有多少的不足,好好的去修整自己,微調自己。接受自己時常出現的孱弱,讓自己知道自己並非通過努力之類就可能做到一切事情到達一切彼岸,明白了原來有這麼多想得而不可得的人或者事。
如果要用一些玄學的角度,我開始越來越重視平衡感,關於我與其他人的、我和其他事的、以及最重要的我對自己的平衡感的把握。《一代宗師》中,宮二先生有言,見自己,見天地,見蒼生。我倒也不覺得這是三個境界,更覺得它是一個輪迴——世界那麼大,你要出去看看?在你看過了許多之後,車轍總要拖著自己回到見自己的那個點,然後才能再次往複;而也只有你見得越多,對自己的認識才會越深刻。


說了太多有的沒有的東西,如果要歸納自己的話,無非就是在二十七八歲的現在,重新撿回了讀書的習慣,培養起了鍛煉的習慣,堅持著獨立思考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在努力維持著屬於自己的「平衡」之餘,讓自己變得稍微有趣一點,雖然一切都只是剛開始,但,我這不還沒到三十歲嘛。

如果這個回答的意義,是讓一些超過三十歲或者超過三十五歲的人們,告訴那些即將到他們那個年齡,通過那一面極具象徵意義的小旗子的後生仔的一些忠告的話,那麼我的回答對於我自己來說,就是我裝作一個三十歲的自己告訴今天的自己一些忠告,並且希望自己在三十歲以後,看著自己當年寫下的話,看著上面的一大段思想的活動,不要覺得太幼稚可笑就好。
也希望,看起來對比起其他的答案也不要顯得太幼稚太格格不入,就好。


O ever youthful, O ever weeping。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31歲,而立之年。剛剛過完年,初六七的時候我就開始出門辦事,東奔西跑的忙碌。開始準備著手今年的一些安排,一些工程的洽談和合同簽署。別人眼中看起來,無比瀟洒。整天的東奔西跑的,像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其實哪裡是那種狀態,就像是那句話說的那樣「若能幸福安穩,誰願顛沛流離」。很多時候只是因為自己最初選擇了這樣的工作,才會有了現在的生活狀態。

我是那種很現實的人,尤其是見了那麼多的人性中陰暗東西,看了那麼多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以後,我更覺得一份屬於自己的安穩事業,存在自己卡上的錢,才給自己帶來最真實的安全感,而不是把所謂的安全感寄托在別人身上,朋友和異性,均不能帶給我這種感覺。畢竟這個時代,靠得住的人沒那麼多。

踏踏實實賺錢是我覺得別說五年以後受益,哪怕是十年以後都會受益的事情。我一介俗人,沒有遠大目標,沒有崇高理想,更沒有那麼多詩和遠方。所想的所做的也無非是把眼前的事兒做好,少去想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正所謂,達則兼濟天下,只有自己有了足夠的資本,自己才能夠去照顧身邊的其他人。而且,自己的父母已經不再年輕,我不想他們在這個年紀還去為經濟上的事兒去操任何心。我愛他們,既然我不能經常陪在他們身邊,那我就用我的方式去照顧他們,給他們一個安穩優質的生活環境。而這一切都是需要成本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也變得越來越理性,或者說是成熟。不會再像二十來歲的時候像個炮仗,一點就燃。而是學會去考慮大局,學會綜合考慮。很多事,能忍的也就忍了,能讓的也就讓了。不會學著睚眥必報,可能這就是所謂的變慫了吧。但是我很喜歡這種改變,因為我知道自己已經過了任性妄為的年紀,一切的衝動都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生意人,重利輕別離。對感情看得不會那麼重。即使有了在乎,也只是放在心裡邊藏起來。很多時候不由自主的就會去權衡利弊,在不影響自己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時候才去考慮情感方面。所以,絕大多時候的自己都是孑然一身, 一個人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即使對待婚姻的態度,也跟多年前的自己不太一樣。以前自己會想,一定要找一個自己愛的死去活來的人結婚,而現在則是想找一個彼此合適的人。我想,可能會有那麼一天,會有那麼一人,自然而然的出現在我的生活里,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不是因為荷爾蒙,不是因為愛,而是因為合適。然後相濡以沫,相敬如賓。(寫到這裡,卧槽,居然有點小憂鬱)

這兩年繁忙的工作和紛雜的事情讓自己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過完年以後開始慢慢調整。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時間,盡量的按時休息,保證自己的睡眠。也戒掉一些不良嗜好。抽了快十年的煙,戒掉了。說戒就戒了,也沒給自己帶來什麼不適,就好像自己在戒煙的時候心裡一個聲音告訴自己,要成為更好的自己。這個聲音支持著自己一直戒到現在。

我不喝酒,不打牌,也不嫖娼,平時大多時候都是喝白水,連茶水都很少喝。在自己沒有工作應酬的時候,也從不去那些夜店之類的地方。不再像以前,沉迷那種紙醉金迷的生活。不忙了的時候更多的是自己一個人獨處,想事情,看書,看看美劇電影。前幾天,看完了《鎮魂街》,這兩天正在看《聖鬥士星矢》,每個成年男人的心裡都有一個曾經中二的自己。學會獨處,更要學會在獨處中對自己有更清楚的認識。才不至於讓自己去做一些錯誤的決定。

經歷過很多事情以後,我開始相信宿命這東西。就好像說的那樣「盡人事,聽天命」也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儘管自己不是好人,但是也不想自己做個壞人。

賺錢,修身,這兩樣永遠都別太晚。與諸君共勉。


現31歲,情商低、毅力差的普通男青年。回首5年前,總結下經驗和教訓,供朋友們了解:

回首5年前,我認為只有一件做對的事:
1.生孩子。對一個普通人來說,請儘早。

教訓就很多了。如果回到5年前,我會:
1.買房子。首付三成,貸款30年,在能力範圍內買N套(現在沒有參考意義)。
2.怕個鳥。法律範圍之內,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想幹嘛就幹嘛。
3.深入而持續的學習一門基礎知識,隨便挑一門你不討厭的。比如:貨幣、金融、心理、歷史、宗教、哲學。都可以。(別想找到你喜歡的再開始。隨便挑一個,然後立即開始。我現在覺得,所有學科,只要堅持的久,學的深,基本上都匯入一起,沒區別。)

吐槽:什麼健身、理財、職業規劃……好,真的很好,做了絕對有好處。但我20幾歲時,這些雞湯,喝了,都沒效果。因為情商太低,堅持不下去。

後面意識到,強迫自己做事,基本干不好。除了兩種情況:一是這事賺錢。二是這事慢慢把你引入更深層次的思維空間(比如第3點,我29歲才開始,斷續堅持2年,受益良多)。

再強調一下:法律範圍之內,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想幹嘛,就幹嘛。


健身


講個故事吧:

我來墨爾本兩個月了,因為交際圈子比較小,所以登陸了墨爾本地區的興趣小組網站「meet up」,向幾個感興趣的語言學習交流組投了自己的申請。幾天之後,有個叫Val的同學通過網站聯繫我,自稱是同校的本科二年級學生,學習醫學,對中文很感興趣,想在校園裡約我用中文交流。

我很高興,所以把自己facebook ID發過去了,問他 Do you use Facebook?

他的回復是 "I"m not a fan of Facebook as I value my privacy and on Facebook everything you say is public. So I"m not sure if I can effectively use the site. I tried to find you on Facebook, but without any success."

看到這裡感覺有點詭異……

見了面才明白為什麼他不像一般學生那樣熱衷於Facebook……這位同學兩鬢花白,目測已經四五十歲左右了。

他說:「我是俄羅斯人,在俄羅斯做過中文翻譯……後來來這裡拿了PR,學過會計,工作一段時間後想來學醫學,換個工作。」

他中文水平很高,我可以完全用中文和他對話,只是有時他只能用英文回復。他自己解釋說:「來這裡之後我的中文有退步……因為不常用。」

我說:「您年齡這麼大還來讀書,活到老學到老,挺難得的。」

他說:「這在俄羅斯也不常見,可是這裡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學生。」

在開學時,認識了一個來自巴基斯坦的醫學碩士生Umer,也是在巴基斯坦工作幾年之後才來讀碩士的,他說,學習結束之後想繼續讀博或者回國工作。

在西澳大學也見過不少年長的「本科生」,有學教育學的,有學景觀設計的……

澳洲大學裡一般會有類似於「Mature Age Student Organization」 這樣的組織,成年學生可以在其中認識其他「大齡學生」,互相交流。

這是我喜歡澳大利亞的原因之一,年齡看起來不是問題,每個人都可以繼續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所以,30歲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依然還是一次投資自己的好機會,人生的轉彎處可能就在前方,因為年齡而放棄機會,在我看來很可惜。


大家先讓開 ,讓我來怒答!!(。?_?。)?)(不是雞湯文,而是必須去用行動的事情。)
先說說不該做的事情

1: 朋友圈少轉發心靈雞湯。不(你)轉(在)不(開)是(玩)中(笑)國(嗎)人。(⊙o⊙)…
2:不要去觸碰黃賭毒,不管出於什麼目的什麼理由,永遠不要碰這三個。我身邊沒有吸毒的朋友,賭博在我們老家已成一種習慣,不管去哪家串門都會看到一幫人圍著打麻將打撲克的,嗯,好多都輸的傾家蕩產的,還好,我們家人從不來玩,也不會玩。黃,這個。。還是拿老家三十左右的青年當例子,農村人好不容易進城一趟,不去做大保健跟沒去一樣的感覺,並且回來之後各種吹。不忍直視。
3:如果你吸煙儘快戒煙,酒也要少喝,當然酒戒了更好,我本人是滴酒不沾的,不管在任何場合從不喝酒,酒桌上不喝酒不代表不尊重對方,只是因為不能喝。
4:好吃懶做,任何人的成就不是靠空想想出來的也不是買彩票買出來的,想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是需要努力的。不要等老了去後悔。
5:對老婆對最親的人發脾氣吵架。不要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的人。能幫老婆做家務就盡量做,不要說你工作一天很累,其實你老婆也很累的。女人不易,試著多去理解多去溝通。把最美的青春都給了你你沒有理由不去好好對她。
6:不要去做違法的事情。
應該做的事情

1:健身,如果沒有時間去健身,試著讓自己身體保持一種健康的狀態。
2:為雙方父母買理療保險等產品以及多存一份錢,父母生病的時候會用到。
3:永遠要做到家為第一,做一些重大抉擇的時候充分考慮清楚如果我做這個決定對家庭會造成哪方面的影響。
4:理財,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多去購買比較安全的理財產品。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5: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不要溺愛孩子。也不要打罵孩子。
6:不要結交狐朋狗友,答主親身經歷告訴你,朋友不在於多。那些狐朋狗友永遠都扮演著看你笑話的角色。
7:學會拒絕誘惑,或許你位高權重,有些人為了巴結你會用各種手段誘惑你拍你馬屁,學會拒絕本不該屬於你的東西。
8:孝敬父母、愛老婆。這個就不必展開了。
9: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努力為你的家人營造優越舒適的生活環境。
10: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大概就這些了。答主還沒到30,我覺得這些對於男性都適用。。。就這樣。


30歲之後可以做很多事,我要說的是可以5年,10年,30年以後都能受益的事情:

從頭選一本經典開始讀。比如《論語》比如《周易》比如《道德經》比如《金剛經》。

30歲正是人生有了一定閱歷,遭受過一番挫折,取得過一定成功的年紀。
我們小的時候,聽從父母的教導,聽從師長的教導(有的人未必肯聽),大部分人有了猶豫不決的事情可以向父母、師長求助,但30歲的時候,正是人生成家立業的關鍵時刻,說句難聽點的,你父母的人生經歷未必再能教授你點什麼,他們生活的時代少有電腦、互聯網、網購,有可能受教育程度也不如你們,從事的工作更可能偏向於30年前的行業,反倒是你們可以經常教父母上網、微信、網購了。

這時候的人生好像是一條未知的道路,哪裡才是正確的方向?怎麼樣才能讓自己可以寧靜而心安?怎樣才能減少自身的焦慮感?怎樣照顧家人包括教育小孩?怎樣發掘自己潛在的能力?誰能來教我?

《論語》可以做到大部分,《易經》則可以在迷茫中給你指路。

先聖孔子在《繫辭傳》中這樣讚美《易經》的偉大: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他讚美到:《易經》這本書,不可以須臾疏遠啊,人世間的道是經常變化遷移的(隨著時代的不同,時代的法則也不同),大道變動而不固定於一處,大道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與柔相易,所謂法無定法,我們為人唯有不斷發展變化才可以與道相適應。

《易經》用象/數/理,藉由卦辭、爻辭來演繹人事變化的出與入,進與退,而度量內外,讓懂得易經的人知道戒懼謹慎,又能讓人明白憂患的原因而不再困擾。雖然沒有師保在側,卻好似父母就在眼前一樣用其中的道理指引我們。研究易經開始就從其卦辭爻辭而揆度其中的道理,然後再以之作為典範和常理加以發揮。如果不是聖人藉由《易經》來闡明萬事萬物的至理,我們那裡會懂得大道其中真實不虛(的真理呢)。

傅佩榮老師特地強調過「無有師保,如臨父母」的特點,就是常讀《易經》,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合理運用觀象、讀辭、玩占的方法,在30歲以後獨自走向人生後半程的路上,即便沒有師長的指點,即便沒有保護人,我們也可以依照易經的智慧,而做到彷彿父母就在眼前,可以時時請教。

而這一切,除非是心懷天下的聖人如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又有誰能有這樣廣博深遠的智慧,來給予我們指導呢?這都是藉助了《易經》其中偉大的力量啊。

除了易經之外還有《論語》。
我在30歲的時候把《論語》拿起來重新讀,主要是以傅佩榮老師的《論語三百講》為基礎,同時參考了其他的論語講義,自己也做了一定的讀書筆記。

《論語》相比《易經》顯得更平實易懂,當然也會更有針對性,《易經》是群經之首,統攝一切,《論語》是孔子一生智慧的大成之作,在為人處事方面,更有益處。

這裡貼一段我自己讀《論語》的心得。

道之以政,齊之以法,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

道:引導
齊:規範
恥:羞恥心
格:分辨是非,符合規範。《說文》指木長貌。《徐曰》指樹高長枝爲格。尚書說「木曰曲直」,能曲直者,即是能分辨是非。

白話:只用政令引導人民,只用法律規範人民,老百姓順從的話就會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但沒有羞恥之心;如果用仁德來引導人民,用禮儀來規範人民,老百姓就會有羞恥心並且能明辨是非,符合規範,也會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用高壓電網做柵欄,一觸碰就會被電死,久而久之柵欄裡面的人就不敢觸碰,但這隻能說大家畏懼電擊帶來的可怕後果,並不意味著大家從內心就很服從,換句話來說,假如法律規定行人闖紅燈被汽車撞死活該,看到行人闖紅燈不減速直接碾過去的司機一定會增加,但是相對的闖紅燈的行人一定會越來越少。但這是否是理想的社會境界呢?

儒家認為不是,因為大家只是畏懼法律條款和擔心自己的生命,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可以說沒有。那些碾死闖紅燈行人的司機可能還會被扭曲是非善惡觀念,回到剛才說的孟子的幾句話,如果一個人沒有了是非羞恥之心,那這種人一定很可怕,這個社會也會很可怕,用一句經濟學的術語來說這叫「劣幣驅逐良幣」,慢慢的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都一定會降低,而不是提高。

因此孔子說政令和法律只能保障你活著不會犯罪,但是不能讓你的個人生命得到升華和提高,如果要讓老百姓既能遵紀守法又能分辨是非,就要用道德和禮儀來約束人民。因為只有內在嚮往善,外在才具備遠惡行善的基礎。

孔子並不是說政令和法律來約束人民是不對的,他更強調要通過喚醒民眾內心向善的信念,讓大家能夠自發的主動的去要求自己,從而提高人生的意義。

人的一生,物質財富的多寡是既有定數的;而真正讓一個人的生命呈現出寬容、溫暖、高貴一面的,在於我們精神的追求。

《道德經》的讀後感如下:

須菩提長老在祗樹給孤獨園單膝著地,合掌恭敬而問世尊:「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先從經典開始,從向內而求開始。


推薦閱讀:

如何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
大學的人脈很重要嗎?
如何在開口前快速而系統地思考一下?
怎樣在知乎學習?
怎樣擁有學霸那種一學就是十幾個小時的精力?

TAG:學習 | 生活 | 職業發展 | 奮鬥 | 30 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