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每天在研究什麼?


很多人對中科院不太了解, 我寫出我知道的,希望給大家一些有用信息。

想弄清楚中科院在做什麼,先了解一下中科院吧,中科院由本部的研究生院(現在改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下屬的大約100家研究所組成,每個研究所的規模大致相當於985高校的一個學院,有的所規模略大,可能比一個學院大一點兒,整體相加,可能在武大這種規模的學校的三四倍;每年招收8000-10000左右的學生。規模確實有點兒大,但也算不上是巨無霸,即便是算人均科研產出,也不會遜於很多985高校。

中科院的研究所有三類, @張明 的回答里有詳細介紹


摘用一下(分割線以內是摘用 @張明 的回答)


理科基礎類的研究所
生物物理所研究腦科學、蛋白質、細胞什麼的;微生物所主要是發酵、微生物什麼的;北京基因組主要研究生物信息,測試DNA序列什麼的。動物所、植物所就不用說了吧,植物所不了解的話,可以去北京植物園看看,有一群幹活的研究生,看看他們在做什麼,這也是他們研究的一部分。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遺傳、染色體、基因什麼的,不懂的話,看看200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李振聲在小麥遺傳上幹了些什麼。
物理方面,物理所是在國際上排名很靠前的了,主要研究凝聚態物理,也有一部分做理論研究,主要包括超導、光學、表面物理,晶體合成與結構、納米器件、量子信息等等。理論物理所主要研究物理理論方面的工作,包括暗物質、引力波、弦理論、複雜同一系統、拓撲量子計算、以及凝聚態理論方面的工作等。高能物理所成立了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主要研究同步輻射的裝置(設備研究)、物理射線測試手段的研究等等。國家天文台主要是研究天文方面的,天體的演變、天體的觀測等等。力學研究所,錢學森就是這個所的,做什麼研究就不用說了吧,他們還有一部分是工程力學方面的研究,如材料力學這樣的。
化學方面,化學所主要從事化學合成、化學測試、化學儀器方面的研究,現在的白春禮院長就是研究SEM出生的。化學合成比如合成新材料,新物質等;測試主要是測試物質的化學結構等。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要從事納米材料合成、納米器件、以及它們的測試等工作。
數學方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主要從事控制論、管理決策、數論、組合數學、拓撲學等方面的研究。
大氣、地理方面,地理資源所出了一本比較有名的科普讀物——《中國國家地理》,他們主要研究地理經濟、生態系統、資源環境什麼的;大氣物理所,很簡單,和大家相關的PM2.5,當然遠不止這點,氣候研究、降雨、大氣層的變化都有研究的;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主要從事岩土、礦產資源、油氣開採、地球內部結構等研究。遙感地球所好像只要與遙感、地球探測方面相關的都干,太大了,這次馬航失蹤,他們也在做相關搜索。
空間科學方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最重要的研究當時探月工程、載人航天等,還有太陽系方面的研究。
高新技術類方面的研究所
主要是計算機、電子方面的研究所,計算所主要研究計算機體系結構(「龍芯」)、高性能計算機(「曙光」)等;電子學研究所主要是雷達、電磁方面的研究;光電研究院主要研究計算光學成像技術、投影光學系統技術、大型複雜激光器技術、光電載荷成像和探測、衛星導航和浮空器等;聲學研究所主要研究聲音、音頻等;微電子所研究晶元的設計和工藝。軟體所研究操作系統、資料庫、密碼學等等;自動化所里的模式識別比較牛,漢王就是他們開的公司;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研究科學院信息化建設、運行與支撐服務,以及計算機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和科學工程計算。
人文類研究所
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主要是科學方面的軟科學研究,如科學發展規劃、戰略、創新發展、知識產權等;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科技史的;文獻情報中心資源是國家科學圖書館,說白點,就是中國科學院的圖書館,主要是圖書館學、情報學等;

中科院最多的研究所是前一類,基礎研究,研究的內容未必和生活直接相關,比如有機化學中的方法學,研究化學鍵之間怎麼發生變化;這樣的研究,不能給普通人帶來可以直接利用的商品,但是產生的積極影響,是有可能改善未來的。基礎研究的內容更像是科學,帶來的人類知識的增長和認知的提升,類似於萬有引力這樣的發現,沒有給你帶來立竿見影的時候,但是由此衍生出來的科學體系,幾乎再造了我們的生活;可是科學探索的大爆炸時期已經過去了,再也難遇到像牛頓時代或者物理大發現的二十世紀之交這樣的時代了,現在積攢知識,格外的費勁。

這一類虛無縹緲的研究,怎麼去衡量他的成果?發paper,把你的成果寫下來,發表在科技期刊上,影響力越大的期刊,越有可能讓你的成果廣為人知,怎麼確認你的成果是重要的?,看一下你的paper被同行引用的次數,每次借鑒了你的成果,發表論文的時候就會引用你一次。

基礎研究是中科院的優勢之一,在這個領域的表現,大致可以用發表的高水平論文來衡量,尤其是nature,science,cell,PRL,JACS等等這樣的頂級期刊, @menz 的答案里提供了部分數據,中科院的整體nature指數,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六,大致反應了中科院作為一個獨立的科研整體,在基礎研究中的地位,甚至有些偏低不好說,因為中國人發表英文論文的難度教美國人和歐洲人會略大。人均產出比不上清華和北大,因為精度更好,但也強過大部分國內高校。


高新技術類研究所,這一類研究所在中科院中的佔比並不大,具體成果,不太清楚,感興趣的話可以去所里的網頁細看究竟。

中科院是pi制,課題組長制,每個研究所有若干個課題組長,每人一個課題組,組長一般是較有成就的研究員(相當於高校裡面的教授),每個課題組是一個獨立的研究單元,招若干個學生,若干個工作人員,組長去申請資助,基礎研究的資助主要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拿到的資助用來買試劑買儀器發工資給學生髮補貼(有人要吐槽福利這麼好還有補貼之類的么,來試試每天工作到10點以後周末從來都是加班每月2000左右的生活吧),資助越多,課題組就可以慢慢壯大;除了春天交基金的日子,大部分普通的課題組長還是在安心做科研,問問學生進展,遇到問題溝通一下,把成果寫成paper投出去;也有大boss級別的研究員,有一個很大的課題組,可能好幾十人,經費巨多,自己天天忙的看不到人,課題組的小boss們負責科研;更多的boss們經費都是剛好夠用量入為出的水平,經費申請季節過去以後,就天天盯著實驗催進展,偶爾參加一下學術會議。什麼,你說有的人瞎混日子研究沒用的東西,想多了吧,boss們每年需要成果需要文章,一來資助的驗收需要成果,二來沒有成果怎麼去申請後續的資助,沒有資助怎麼維持課題組運轉,底下那些幹活的,沒有成果學生怎麼畢業,研究人員怎麼轉正評職稱,誰玩兒誰滾蛋好嘛,不排除有抱大腿的,有大腿可以抱哪裡都好使。

也有負責行政的員工,管管後勤招生黨建基建財務科技申報等等,和任何公司的行政工作一樣。

還有中科院的學生們,有人估計會好奇,中科院還有學生? 當然有,每年好幾千幾年上萬人啊,每天都是泡實驗室好嘛,學化工的可以去中試的工廠,學地質的去出野外;從周一到周日,從8點到10點,正常工作時間不許亂跑不許瞎玩。

學生這麼辛苦,年輕的研究員壓力都很大,擔心沒成果,沒文章,來年沒基金,君不見每年都有跳樓的碩博么。

大家這麼辛苦,自然會有些成果,成果太多,想了解請自行搜索,直接搜研究所的名字,或者大科學家的名字,百度都會告訴你。

中科院是國內少有的,保持了很高研究精度和研究水準的科研機構,中國的科學研究主要依仗的是高校和中科院,缺點是研究的東西未必是應用導向的,可能虛無縹邈,可能是領導喜歡;有強大研究實力的企業太少,而且主要集中在通訊領域。中國科學能取得現在這樣的成就,還是很不容易的。

我們可以每周工作80個小時,我們可以每月領1000多塊的補貼,我們可以頂著在化學實驗室被殘害餘生的威脅,為祖國科學研究添磚加瓦;每年無數的碩博們在各自領域裡辛勤的搬著磚,還要被人黑,這感覺一點兒也不好。


我的感覺和題注相反:中科院的科研實力非常之強,有錢、有設備、有牛人,而且這幾年國家拚命往科研里砸錢,中科院的項目、資金和牛人,都越來越多。

1. 從宏觀的角度講,中科院發表高水平論文的數量多。多到什麼程度呢?世界第六,亞洲第一。

  • 根據上個月Nature剛剛發布的"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3 (Asia-Pacific)",在全世界,中科院發表Nature研究型論文及其子刊的指數(Nature Publishing Index, 縮寫為NPI或CC),僅排在哈佛、MIT、斯坦福、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德國馬普所之後,排名世界第六,高於法國CNRS、日本東京大學、牛津、劍橋。(引自Nature Publishing Group)

  • 在亞洲,中科院的NPI指數排名第一,高於東京大學,且遠遠高於日本理化研究所(就是小保方晴子那個所)、京都大學、大阪大學、昆士蘭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引自Institution rankings)

  • 如果按國家來比較,日本以NPI指數290.01排在亞洲第一,中國的NPI指數為245.19,排在第二。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分列三、四、五位,NPI指數分別為103.76、66.89、41.52。且中國的增長速度最(引自2013 Nature Publishing Index)。

  • 但中國的研究效率(每一千個科研人員創造的NPI指數)較低。

2. 我不是很了解別的學科。僅從我自己的研究領域來講(結構生物學),中科院的實力是很強的。
五六十年代生化所、有機所和北大聯合,鈕經義、鄒承魯、汪猷等老一輩科學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完成了牛胰島素的合成,還在第一個胰島素晶體結構成功解析之前!但當時由於提名問題,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遠的不提,2003年生物物理所饒子和研究組成功地解析出第一個SARS病毒的主要蛋白酶及其與抑製劑複合物的晶體結構,為抗SARS藥物的發現奠定了重要的結構基礎(doi: 10.1073/pnas.1835675100)。饒組還解析了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membrane protein complex II(doi:10.1038/nature07120)、polymerase PAC–PB1N complex from an avian influenza H5N1 virus(doi:10.1016/j.cell.2005.05.025)等重要蛋白結構,都牛哄哄發表在高端大氣上檔次的CNS上。

後來,生物物理所(常文瑞組)又世界首次解析了菠菜主要捕光複合物(LHC-II)的晶體結構。是發現的膜蛋白結晶的一種全新方式。(doi:10.1038/nature02373)
從此植物的陽光過多咋辦,這種膜蛋白結構咋解析,迎刃而解了。

所以說,中科院有歷史、有錢、有人才,很牛。現在國家匡匡砸錢,千人百人匡匡進人,會越來越牛。

至於民眾不知道中科院(和/或其它研究所)在幹啥——正如 @孫尉翔 所說,在瓷器國,科研經費給誰,又不是民眾決定,所以民眾知不知道,教授所長們不care。

===============更新===============
感謝 @徐志超 提醒,現在中國的npi指數(2014年11月18日數據)已超過日本,成為亞太第一(見Country rankings)。如圖

PS. 很多人講,用中科院,這樣一個國家級的研究院,和大學相比,那是耍賴。
你看第一張圖,世界institute排名的那個,不僅第6名的中科院,而第4、5、7名的美國NIH、德國馬普所、法國CNRS,也都是國家級的研究院,那也都是巨無霸,包羅萬象,搞什麼的都有。


中科院最近三五年的重大研究成果,在物理方面有鐵基高溫超導體、拓撲絕緣體的製備和表徵、中微子震蕩的測量等等。其中任何一項都是非常重要和非常基礎的工作,只不過公眾並不了解罷了。
在應用方面,還有量子保密通訊網路的建設以及量子通訊衛星的研製等等,都是中科院系統的研究成果。我相信這個成果是有希望影響我們生活的,比如在未來代替我們網路銀行的U盾系統。


本想吐槽如下:『敢問題主知道德國馬普所,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等科研機構,最近出了什麼「重大成果」?』
結果一想不對,只要上人家網站看就行了,看不懂也能複述給我,自討沒趣。
但說實話,大家做得差不多,中科院弱些,也沒太誇張。很多成果外行不了解,圈內才知道意義重大。

可是一個重大差別就是外宣了。

就連我所在的大學的數學研究組,都會不時在德國數學學會的牽引下,給德國孩子們搞點科普活動,更別說馬普所這種機構了,定期會有開放日讓民眾參觀。
可以看看 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和 AMS(美國數學學會)的網站,比中國的科技館網站都炫。除了科普,這種外宣工作也是讓民眾看到,科研機構在做事,稅沒白交。同時可以鼓舞研究人員的士氣,知道自己的工作不止有論文這一層意義。

中科院長久以來對政府負責,不用向民眾交代。我認為這種思路應該變了。應該組織外宣機構,科技成果主動向外展示,科學常識主動向民眾普及,特別是,社會上的偽科學要主動闢謠,不要光等著媒體和網友來問。
特別是中科院網站上……我對領導啦、會議啦、黨建啦、學習啦神馬的真沒興趣,我也看不懂專利成果、培養計劃、組織結構神馬的,你就不能把研究內容放得醒目點?

好吧,我知道我說的不現實,外宣是末,大家都知道什麼是本。


你所說的重大成果是指那種能在國際上立尖的重大突破嗎?據我所知,在很多小的研究領域,中國有很多是處於很靠前的位置的。但因為每個人從事的行業不同,專業也不相同,所以不會那麼的關注。要想做成像神舟,核彈等這樣巨大的成果,國家的大力扶持是不可少的。拿我們所來說,重點扶持的龍芯國產CPU和曙光高性能計算機都是外面很響亮的,但還有其他一些小的方面也是很不錯的,沒有宣傳罷了。

中科院還是有一幫人在做很基礎的研究的吧,我剛來之前覺得這裡面的人都好厲害,培養出來的學生也都是各行各業的主力。但來了一段時間之後就發現有一定的官僚主義色彩,比如申請項目、項目驗收等,每年都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其實還是有一批真的很厲害的人,他們有的踏踏實實完成了很多重大的科研工程,有的思維活躍很有想法,每年在國際期刊會議上發表了很多高質量的研究論文。但我覺得有一點是需要懷疑的,那就是國人做科研的那種思路是只要能發好文章就行,而老外們更傾向於多問我為什麼要做這個東西,有什麼用。所以國內發表的國際論文引用率普遍比較低。

===

五年後更新:
關於科研成果,中科院計算所近幾年的深度學習處理器項目寒武紀在體系結構各大頂級會議上發表多篇論文,並且多次獲得了最佳論文獎,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肯定。目前項目的相關技術已經開始通過寒武紀科技的創業公司進行商業化,前景不錯。

順便稍微糾正一下五年前本人關於國內國外學術思路對比的一些觀點:發論文不管在哪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直接關係到項目經費和職業發展,在這一點上國外跟國內並沒有太大差距。不過關於論文質量和創新來說,本人之前的觀點仍然沒有太多變化。就拿計算機網路方向來說,國內這幾年論文的「水平」確實有所上升,各種頂會也不斷突破甚至開始包攬。但仔細去閱讀這些論文就會發現,大部分的論文都是基於很多不切實際的假設,然後將很多年前的理論直接搬過來應用一下。這樣的論文不能說完全沒有價值,但對學術界的貢獻可能微不足道,論文發表了之後可能很快也就消身匿跡了,其實論文的作者自己也知道自己做的東西沒什麼用,但因為各種利益關係還是要去當這個「造論文機器」。這樣的論文為什麼能在「頂級會議」發表,大家都心知肚明。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很多以前的頂級會議都沒落了。還是希望大家都能踏踏實實的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否則部分人嘗到甜頭之後很多人就會效仿,整個氛圍惡化起來之後劣幣驅逐良幣,最終國際名聲臭了對於中國學術界來說是一件很不幸的事。

===
關注中國科學院微信公眾號「中科院之聲」(ID:zkyzswx)可以獲得很多關於中科院研究成果的最新資訊。


突然發現這個問題至少是四年(2012年)以前的問題了(這破乎到底存在了多久?)。


回頭仔細看看這個問題下各種答案充滿感慨:

比如2012年的中科院每天在研究什麼? - 匿名用戶的回答 - 知乎:
但說實話,(對比馬普所、法科院)大家做得差不多,中科院弱些,也沒太誇張

比如2014年 @menz的中科院每天在研究什麼? - menz 的回答 - 知乎:
從宏觀的角度講,中科院發表高水平論文的數量多。多到什麼程度呢?世界第六,亞洲第一。

比如 @普魯士蘭的:中科院每天在研究什麼?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
我們可以每周工作80個小時,我們可以每月領1000多塊的補貼,我們可以頂著在化學實驗室被殘害餘生的威脅,為祖國科學研究添磚加瓦;每年無數的碩博們在各自領域裡辛勤的搬著磚,還要被人黑,這感覺真心不好。

比如 @楊超的:中科院每天在研究什麼? - 楊超的回答 - 知乎:
首先說一下我所在的組的現狀,我們組目前主要的工作是曙光 6000 高性能計算機這個項目,大家可能有所耳聞的目前排名世界第 4 的高性能計算機「星雲」便是曙光的產品,其中我們組參與了最後的調優以衝擊最高性能來發表。當前手頭的工作則是後續加入了龍芯的大規模集群調優,畢竟「星雲」使用的晶元都是國外產品。
總之,我所見到的中科院的老師和學生一般都沒有整天無所事事浪費納稅人的錢,當然重大的成果怎麼評判這個見仁見智,我也承認總體來說我們所做的研究和工程與國際的頂尖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不過既然很多海外的頂尖華人教授們無論出於客套還是真心,對國內的科研水平提升至國際一流都抱有不小的期望和信心,我想只要大家安下心來好好做,假以時日必將使得這種問題絕跡於知乎。


---------------------而現在中科院是這樣的:

全球第一科研機構,甩開第二名一倍距離。

全球第一科研機構,甩開第二名一倍距離。

全球第一科研機構,甩開第二名一倍距離。

全球科研機構2016年排名:中科院居首 頂兩個哈佛

莫名想起一句詩:家祭無忘告乃翁


看到這個題目就不得不述說一番了。
中科院院所眾多,每一個所,每一個小領域的情況都有所不同。先說中科院里的人。對於導師而言,一般有70%的精力要放在維持實驗室運轉上面。這包括:申請經費和課題,加入各種學術圈子,開會應酬,擴展人脈,招聘工作人員等等。對於學生而言,重心絕對是圍繞著自己的實驗來轉。每天工作時間一般在12小時吧,一般而言這12小時,大約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分析數據,設計實驗,討論問題,剩下的是具體的實驗過程。節假日什麼的幾乎沒有,因為工作確實很緊張。以上可以說是圍觀的方面。
相比起研究所而言,研究組更適合做為一個相對宏觀的獨立單位來闡述。每一個研究組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向和領域。研究組是具體承擔某項研究計劃的主體中科院大多數的研究組都比較偏基礎,所以做出的成果往往只是圈內人知道,了解重要性,而圈外人最多看個熱鬧。比如,我們所吳曉春研究組納米材料標準物質的研究,在國際上是有深遠影響的,但是,這距離商業化有多遠?顯然是沒法變成產品的。但是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有朝一日納米產業成熟的時候,許多產品的標定和標準就要用我們的成果。如果國外在這種地方卡國內相關產業的脖子,那真是隨便拿捏,你都沒脾氣。這種重大突破,幾乎每個研究所都能有一堆,只是,就算你知道了,如果你不是搞這個的,也無法確切明了其意義何在。
再舉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飯島澄男來我們所做報告的時候,給我們提了一個問題。現在中國很有錢,很重視科研,確實也在各個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但是,你們所有的尖端儀器都是從國外購買,國內無法製造甚至仿造。在座的應該好好想想,為什麼你們能做出那麼多優秀的成果,卻做不出一台好的儀器設備呢?
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我想,需要反思的不僅僅是我們這些科研人員,更應該包括每一個有志青年,包括這個題的提問者。


感謝@梁海的邀請

我目前在中科院計算所高性能計算中心讀研,很慚愧在學術上並沒有什麼建樹,只能就這個問題說一些自己的見聞,不能從學術的高度來對整個院內乃至國內的形勢進行分析。

首先說一下我所在的組的現狀,我們組目前主要的工作是曙光 6000 高性能計算機這個項目,大家可能有所耳聞的目前排名世界第 4 的高性能計算機「星雲」便是曙光的產品,其中我們組參與了最後的調優以衝擊最高性能來發表。當前手頭的工作則是後續加入了龍芯的大規模集群調優,畢竟「星雲」使用的晶元都是國外產品。

回到這個問題上來,我所在的組研究的都是實際的工程中遇到的問題,基本都是自下而上的研究,甚少自上而下的。如果你覺得解決實際中的網路高速互聯、硬體優化等問題並進而造出一流的機器不能夠算作重大科研成果的話,你也可以看一下 pFind 這個生物信息領域頂尖的蛋白質譜分析軟體(http://pfind.ict.ac.cn/),這是高性能中心生物信息組的成果,無論從學術上還是工程上都是世界一流的,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總之,我所見到的中科院的老師和學生一般都沒有整天無所事事浪費納稅人的錢,當然重大的成果怎麼評判這個見仁見智,我也承認總體來說我們所做的研究和工程與國際的頂尖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不過既然很多海外的頂尖華人教授們無論出於客套還是真心,對國內的科研水平提升至國際一流都抱有不小的期望和信心,我想只要大家安下心來好好做,假以時日必將使得這種問題絕跡於知乎。


許多朋友已經談了他們的看法,有很多答案,真的確實是吐槽。這些朋友有不同的社會角色,有的是參與過中科院合作項目,有的是中科院研究生,有的是國外研究生,如果把讀者算在內還有一般普通大眾。我不敢說我就很好,但我覺得各人都並未對實際情況有全面的了解。

因此,所謂「重大」,更多地是一種心理感受。提問者問的問題,我可以改成「為什麼中科院沒有出現讓人產生」重大「感受的成果?」至於實際是否重大,我放在後面講。

感受到重大的人是大有人在的,提問者和其他回答者感受不到,原因是他們不是科研群體進行工作彙報和總結的受眾。誰是受眾?領導。在中國領導不是民眾,在美國是。所以在美國,民眾是科學界進行彙報的對象。但在中國民眾覺不覺得重大不重要(實際重不重大另說,反正民眾不懂),領導覺不覺得重大才重要。但中國和美國的共同點在於,彙報對像都不懂科學。因此,彙報的形式跟實情有一定的差別是自然的。科學家自己真正覺得重要的東西,跟彙報對象心裡所想的東西,很可能是不一樣的。中國和美國在這到點上又有差別,那就是中國要看領導想什麼來彙報,在美國要看民眾想什麼來彙報。領導想什麼跟群眾想什麼當然不一樣。

所以中科院網站的內容就是「領導啦、會議啦、黨建啦、學習啦」 @陳浩,而一直交付不了的項目可以順利過863驗收(匿名用戶)。

以上是說就算你覺得重大,實際也未必重大。實際重大的研究成果有沒有呢?優勢領域還是有一些的。我在問題評論里給了我在另一個問題「中國科研水平真的很差嗎?」的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53976/answer/14866681,我沒有直接回答問題,只是介紹了建國以來科研事業發展的大致歷史。具體到這個問題,回答就是「更」重大的成果,還來不及醞釀。有很多領域,像數學(不算科學吧)和理論物理由於文革衝擊比較小,文革結束後傳承還可以,實驗工程上國家也一直重視(投錢),所以趕得上世界水平。例今年大亞灣發現中微子的第三種振蕩模式。從發表論文來看,中科院發表Science、Nature和Cell有很多,假如這些都不算重大的話,「更」重大的成果只能看諾獎了。諾獎問題是時間問題。

第三個問題,就是要分清楚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我國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情況,遠好過應用研究。或者說,我們國家總體科學技術研究的短處在於缺乏我國原生性的應用需求。都說軍工的做得好,這是需求推動的結果。匿名用戶說863項目不好,這是科技部多年以來的政策失誤。@張旭說我們的儀器都是國外買的,這是我國製造業落後的結果。國家需求推動,就做到這樣子:軍工好,基礎研究就虛(863和973),後者做得好,是國基委的功勞(特別是面上項目允許自由探索的原則,近年來支持力度(錢)加大。剩下的只能等企業自己有錢了和有主動性去找中科院做項目了。國家的錢,不管是中科院還是企業,都是圈來花的。相比中科院企業的情況更嚴重吧。這種事情國家主導本來就不合理。

至於民眾何時想要從心理上感受到「我國科研頻頻取得重大成果」,那就要看你們何時真正問責和主導國家財政預算了。這個問題就屬於敏感詞,我就不說了。


前中科院某所畢業人員表示,每個所的情況不一樣,就上海這邊來說,神經所在這個領域的很多成果是國際認可的,N多大牛,因為所長就牛的要死。但是他們那邊從PI到學生都壓力大的要死,我們圈子裡流傳過一個段子,真假未詳。就是說的早些年神經所的一個師兄,熬了多年發了science,大家都覺得這就是學術界的一顆新星啊~但素這顆新星畢業後跑去開婚介所去了,不搞科研了。
還有,對於基礎科學來講,很多發現並不是馬上可以投入生產甚至無法轉化生產的,所以在學術界以外不為人知也很正常。


看不下去了,不理解問主所謂的重大發現是多大,這麼大?這麼大?還是這麼大?(不好意思,借用某劇橋段)
想要了解中科院的近段時間的發現你可以微信關注微信號:zkyzswx,中科院之聲,她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附上剛剛在中科院之聲上截的屏:(臨時截的,勿噴)

=====以下是吐槽=====
中科院這次參與玉兔登月車的研發他會告訴你?你去中國科學院上看看不就行了?官網-科研-科研進展就是了。
真心話,想要知道一件事不是說自己想知道就沒下文了,你自己不去找不去看你怎麼知道?新聞聯播就只有30分鐘,每天才能告訴你多少?你哪次看到新聞連續幾天播報科學方面的東西的?並且現在能夠轟動全球的科學方面新聞會so easy?還有你想想現在國內科研機構不只中科院一家,國內還有那麼多的大學跟中科院搶生源,近水樓台啊!!中科院怎麼跟他們搶優質的學生?(所以現在有了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這都是被逼的!)不能怪中科院內部混亂,學術氛圍變得越來越差,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中科院能怎麼管這些人?鄧不是說了嘛: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都是好貓。去年我還聽到我媽跟我講說這邊研究所的有人一年沒憋出一篇文章來然後被T了,現在只好在三本里教書當老師,你以為這都是joking?還真以為中科院一百多號科研機構都是吃軟飯的?


中國科學院 網站的「科研進展」欄目是我院最新的科研成果。

您可以關注我們的網站,同時也歡迎關注「中科院之聲」的主頁 中科院之聲。

會不時更新一些重要進展,歡迎關注。


感謝邀請。看了上面一些校友的回答,基本認可,除此而外,我想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理解。

關於重大成果的定義需要澄清下,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在終端用戶間產生重要影響;一是在業內有重要影響。

下面針對這兩個方面再結合我自己所學習過的軟體所作以簡要說明(答案只代表個人)。

就終端用戶而言,你能看到的與軟體所有關的產品真沒幾個,例如早些年的紅旗Linux,還有軟體所相關公司的產品,當然更多地還是面向企業提供解決方案而非普通的消費者,即使如此,在終端消費者(廣義,包括企業)領域,軟體所確實沒有多少有影響力的產品或者解決方案。所以,如果是這種理解,我覺得軟體所(中科院)確實沒有多少成果。

就業內而言,軟體所從事著國家的一些基礎研究項目,大多涉及到國家的一些戰略領域,例如操作系統、雲計算、虛擬化、高鐵等,因為大多是基礎研究,受限於基礎研究的周期長、實際應用比較緩慢等因素,能夠知道或者了解軟體所在其中貢獻的非業內人更是少,但這並不妨礙軟體所的研究對於整個國家基礎研究的貢獻(更不要說軟體所的一些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保密項目)。如果是這個理解,我覺得軟體所(中科院)有很多重要的基礎貢獻。

末了,我想說這就像很多普通的PC用戶只知道聯想而不知道intel一樣的道理,但這並不妨礙普通用戶覺得intel沒有多少成果而intel的貢獻卻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謝邀
作為一個底層民工談談自己的看法 不說專利 文章產業化這些他們都提到的
先說經費
這裡基本屬於「自負盈虧」 拿我們所舉例 所有的開銷都要從老闆自己的項目走 出差做實驗這些正常的就不說了 連學生辦公用的工位都要按人頭費上繳,更別說什麼在所內定個會議室要交錢 學生每個月的獎學金,助研的津貼等等都要從老闆辛辛苦苦籌來的經費中走
你問這裡研究什麼?
缺錢的boss研究怎麼去各個公司里找些橫向出來好能給組裡的開工資
不愁錢的boss(大部分的都是不差錢的--從我剛來讀碩士的時候 老闆都放心讓我自己一個人拿4w去某地出差搞數據採樣可見一斑)研究的全是高精尖,沒有什麼突破或者創新點小的項目都不會接手的
再說奮戰在一線的「民工」
那boss連續幾年高質量成果的產出都是(百分之九十)以碩士生博士生沒日沒夜的勞作以及原本三年畢業被延期到五六七八年為代價 有組裡的專業碩士讀四年的 博士讀五年的 碩博連讀下來八年的不在話下 這些被延期的碩博們頂著這麼大的壓力以及之前攢下的數據和成果 哪能不出點成果再畢業呢~~~除了北航的CS專業外我還沒見過任何一個高校的延期比這裡還要厲害 奮戰在一線的研究僧們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 勞資把畢生最寶貴的六七年全投入進來了 不做出點成果 別說對不起投進去的錢 連自己都對不起
有一次晚上凌晨一點和大老闆從實驗樓出來 他看了一眼對面樓一半還亮著的燈光 說了一句 我們這個點下班還是有點早啊 早已經困得睜不開眼睛的我心中硬是猶如有千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啊

普通大眾看不到這邊的成果 只不過是科院的大部分研究者把用於「科普」的時間全用來在某一個頂級研究的突破罷了~

這個世界分工就是如此 有人負責去搞高精尖 有人負責來向大眾科普中科院沒有白拿國家的錢


我就在中科院工作,項目是必須要的,你看看我們這些科研的基本工資才多少,沒有項目吃飯都成問題,更別說在北京租房子住了。國家項目的錢也進不了口袋,國家盯得比誰都狠,記得有一年中秋髮了一個過節費500元審計沒過,還收回去。國家項目拿不到錢,然後就開始考慮企業的項目,你說誰有時間做科研,做科研的都是手下,老大都是搞經濟的,要不然我們都跑了。歸根結底就是窮,沒錢做屁科研。業內都是流傳做真科研窮三代的。你看看諾貝爾獎獲得的成果需要研究多少年,你在國內研究這玩意那麼多年只有2000塊錢的收入,還是博士誰會去干。所以,真科研都是需要很高的物資基礎才能做的。現在,做的科研是能掙錢的東西!
............--............==............
現在中科院工作,工資加上課題組的一般到手能到8000左右,但是後面升級很難,說到實力,中科院實力還是非常牛的,我們所偏向工程,和企業合作,一般一個項目1個億左右,我們現在做這個項目全世界只有2個國家(美國,德國)能做,而且我們在copy他們的基礎上也進行了很多優化和局部創新,比那兩個國家的都先進。


你跟人說論文數量,別人跟你說質量;
你亮出cns,別人說你基數大;
你用所跟別人學院比,別人說你怎麼招不到好學生;
你跟人說我們這裡清北很多,別人說牛學生都出國了;
你跟人說我們送出國的博後很多,千人百人也很多,別人說咋沒見超nb成果;
你跟人說xxxxx,別人說也沒見到有啥影響力嘛;
你問別人到底啥算影響力,別人支支吾吾半天說就是震驚全世界的啥啥啥,也說不出來;
你跟人說我們培養人很厲害,舉例王恩哥張傑薛其坤,別人說那都是大學裡的啊;
你跟人說大學會包裝,俺們樸實,你可以去查查,是真的,他們都是俺這培養的,別人說你們就是不行,哼,你說說你們中科院,到底是幹嘛的(漲紅臉);


作為曾經在中科院某所工作兩年的同志,我覺得我可以主動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呢,中科院是一個龐大的系統,12個分院,各地分所不勝枚舉,體制內的體制外的員工,加起來也有好幾萬。你能想像到的各種自然學科,上至天文氣象,下至地理地質,生物化學,機械軟體,應有盡有。

以我曾任職的中科院軟體所來說,就有無錫、青島、廣州、重慶、哈爾濱、貴陽6個分所。無錫分所以可信電子政務、製造業信息化為主線,青島分所專註於工業軟體,廣州分所建設智慧城市信息化,重慶分所主要有信息化軟體定製開發、監測預警、汽車電子三大主營業務,哈爾濱分所主攻基礎軟體,貴陽分所主要進行大數據方面的研究。

這只是軟體一個領域,便有數個分所進行不同方向的研究,再加上每個方向還有不同的細分領域。以廣州分所來說,智慧城市也是涵蓋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政企辦公信息化、城市視頻安全、路燈智能化、智慧家庭、智慧園區、智慧社區,甚至金融數據分析、電子可信化、電商平台等等,都可以說是智慧城市建設的組成部分。而這些組成部分的任何一個方向,又可以分成不同的分支,比如城市視頻安全,可以拆分為人臉識別、行為識別、物體識別以及涉及到的大數據處理技術。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行業的積累去做的。以人臉識別技術來說,目前國內大部分人臉識別技術最底層的演算法都來自美國、日本、以色列這些在視頻分析領域領先的國家。想要自主研發,那就需要相當的技術和多年的研究,不斷的優化演算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一般的公司都不會去深入研究底層演算法,一是沒那麼多人才資源,二是沒那麼多資金預算,三是等不了那麼長的開發周期,所以,這些工作最終還是以中科院和企業的合作來完成:中科院有人才和項目經費,有大把時間專註科研而不必擔心盈利問題,最終產品成型後交付企業,推向市場。


很多人對中科院有誤解,覺得是一群喝茶聊天看報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寫寫論文就是他們的全部工作了。其實不然,雖然說有些研究的成果不能直接應用到民生,但是這種前瞻性的研究是一個國家不可或缺的元素。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基礎研究,我們的應用研究才能有更好的基礎,才能更少的走彎路,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中科院也並非人們所想的那樣無所事事,特別是地方分所,跟企業並無太大區別。這裡也是一群以年輕人為主的團隊,為了某項技術、某個產品、某個項目鑽研探討。正因為少了一些市儈氣息,中科院人才能專註於技術上的研究,而不用急功近利。曾經問一個海歸博士同事,為什麼深圳有那麼多企業願意給你高几倍的工資你不去,而要選擇呆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呢?他的回答是,因為在這裡,我可以專註做我自己的研究,不必為了企業的某個利益而放棄。我想,正是因為有這麼一群人,才支撐著這個團體不斷的創新發展吧!


一點不誇張的講,中科院就是中國科研的脊樑。


有些人腦子有問題好像就見不得中國好 你跟他說中國的科學研究進步了 他又跟你說中國的研究沒質量 你跟他說中國的研究有質量保證 他又跟你說中國的研究不自由 然後有說沒民主 總之他們就一個意思 中國沒什麼好的除了人多 為什麼不好 因為中國是鐮刀鎚子黨專制 不民主 所以西方「民主」國家什麼都是香的 中國無論做出什麼都是臭的


和美國,歐洲各國,日本,俄羅斯等其它科技前沿國家所屬的頂級科研院所差不多,都在研究當前人類文明前沿的一批科學技術。

至於具體是哪些?題主要是能理解其中哪怕一項科技,也不至於問出這種問題。

心疼那些認真做科普的答主,代表知乎感謝你們這些好人。每當看到我的同行們如此兢兢業業給 z[友善度]z 科普,我心中就一陣慚愧,覺得是不是該鍛煉一下忍耐 s[友善度]b 的情商啦。
__
給知友補充點養料:

澳大利亞的Parkes射電天文望遠鏡與一個微波爐十七年的不了情
有哪些學術界都搞錯了,忽然間有人發現問題所在的事情? - Qing ZHU 的回答 - 知乎

科研本來就是數十年磨一劍,萬丈深淵上過獨木橋的事,不管哪國都是如此。我是心知其難,故而走了更能直接見到收益的方向。對那些選擇了走獨木橋的科研工作者所做的努力,吾人實不願妄加責難,如此而已。


推薦閱讀:

美國國家實驗室和大學相比研究氛圍如何?
為什麼無機反應很少見到機理?有機卻很多機理?
國內導師遇到一個水貨研究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做科研就得忍受清貧的生活?
杜克大學關於消滅癌症細胞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否靠譜?

TAG:科研 | 學術 | 中國科學院 |